TWI578914B - 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 Google Patents

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914B
TWI578914B TW103141302A TW103141302A TWI578914B TW I578914 B TWI578914 B TW I578914B TW 103141302 A TW103141302 A TW 103141302A TW 103141302 A TW103141302 A TW 103141302A TW I578914 B TWI578914 B TW I5789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a
baking
dryer
conductivity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1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5351A (zh
Inventor
謝剛正
Original Assignee
謝剛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謝剛正 filed Critical 謝剛正
Publication of TW201605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5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9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02A40/924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本發明屬於茶葉加工工藝及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茶是指採取茶樹新葉,未經氧化,經殺青、揉擰、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的成品。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的傳統飲料。現有技術中,茶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種,綠茶一般包括分揀-殺青-揉撚-成型-乾燥-商品。清香型的紅茶、烏龍茶、高山綠茶,一般包括分揀-搖青、採青、打青或拍青-攤青-殺青-重複地,揉撚、解團、攤青、乾燥、攤青-商品。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茶在烘焙過程中,茶葉中的香氣在加工過程中有50%以上的香氣跟隨著水分、醇與酶等物質的蒸發而散失。由於大部分的茶香散失,導致茶葉雖然經炒制後能夠保證茶湯的色澤,但是人們在品嘗過程中卻發現茶湯中的天然茶香所剩無幾,成品的最後一道提香程式,僅僅是烤出茶葉焦香,卻更進一步破壞了茶葉的天然植物香,大大降低了人們享受品茶香的樂趣。
我國的河洛人(南遷漢人)在一千多年前發現以採青、搖青、 拍青、打青、拋青等方式破壞茶葉表面,滲透出的葉汁與空氣產生奇妙變化發出天然香氣,創造出半綠的烏龍茶。三百年前安溪的河洛人創出了綠葉紅香邊70%綠茶的鐵觀音,臺灣的河洛人近年創造出高山綠茶。至今幾乎所有的洛磯茶(南遷漢族,河洛人的磯茶,‘磯’為水邊、霧中的岩崖),在製作過程中還是依賴工人的經驗,茶葉在揉制和炒制過程中的力度完全依賴工人多年積累的經驗,在製作過程中受天氣氣候影響較大,人工無法掌控過濕鮮葉的壓力、濕度、溫度及烘焙氣體露點,若當年的氣候雨季較長,就極有可能導致當年所制得的高品質新茶產量減少、茶葉的天然植物香喪失殆盡,使茶農的經濟受到巨大的損失。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洛磯茶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通過採用特殊的工藝和加工設備,不需除紅邊的打邊機即能夠製成100%的綠茶,同時將大部分天然茶香保留在炒製好的茶葉中,極大地提高了茶葉的品質。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主要包括由萎凋、搖青、攤青和殺青形成的初制工藝,和由壓青、解團、晾青和烘青形成的精製工藝組成,在所述的壓青工序中利用導電率μS控制壓青工序中的壓力和茶葉的表面濕度;在所述的烘青工序中採用工作介質為液體的熱交換器進行全封閉烘培。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前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所述工序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採摘的鮮葉在初制工藝中進行萎凋、搖青和攤青工序,根據鮮葉的含水量情況進行1~4次迴圈;
(2)殺青:將攤青結束的鮮葉放入殺青機中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0℃~230℃,殺青時間1min~2min;
(3)在所述壓青工序中,採用二維壓青:將殺青後的鮮葉放入壓青機,在壓青機中保持Z軸方向的間距恆定,從X和Y軸兩個方向同時向殺青後的鮮葉施壓,擠壓出鮮葉中的汁液至葉面,壓青工序的終點以在1.5cm~2.5cm的間距內通過導電儀測得壓制的茶磚導電率為12~13μS為准;所述導電率為電阻歐姆的倒數,其單位為西門子,由於採用二維壓青,其顆粒成型較好。
(4)解團:將壓青結束後得到的塊狀茶磚放入攪拌解團機中,將茶磚打散;
(5)晾青:解團後的茶葉進行晾青,使附著在葉子表面壓出的汁液與空氣起香化作用;
(6)烘焙:晾青後的茶葉放入全封閉連續烘焙箱中進行烘焙,通過在烘焙箱的進風口處安裝熱水或熱油換熱器加熱空氣,控制烘焙箱內的烘焙溫度60℃~80℃,烘焙產生的排氣通過外接冷凝器除水後再迴圈送入連續烘焙箱中;
(7)攤青:烘焙後的茶葉進行攤青,使茶葉溫度降至室溫,並能使葉子表面回潮;
(8)從步驟(3)至步驟(7)根據殺青後茶葉的濕度迴圈5-10次,當茶葉的相對濕度達到15%~30%時或循環氣體的露點溫度小於4 ℃,即循環氣體無冷凝水產生時,停止迴圈進入步驟(9);
(9)恆溫全封閉烘焙:在恆定溫度75℃以下烘焙茶葉,當茶葉的相對濕度小於10%,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所得茶葉即為成品。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前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所述步驟(2)的殺青機為傳統殺青機、微波殺青機或蒸汽殺青機。
一種用於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製茶的設備,包括二維壓青機和全封閉烘焙箱,所述二維壓青機包括設置在矩形開口槽中的Z軸頂斜蓋壓板、X軸壓板和Y軸壓板,Z軸頂斜蓋壓板為斜直安裝於Z軸油缸上的固定板,X軸壓板為垂直安裝於X軸油缸上的固定板,Y軸壓板為垂直安裝於Y軸油缸上的活動板,活動板設置在X軸壓板與矩形開口槽的側壁之間,所述Y軸壓板的活動板包括外板和內板,所述外板和內板內設有伸縮彈簧相連,在內板內的伸縮彈簧外設有導向管,在X、Y軸壓板對立的矩形開口槽的側壁交匯處安裝有兩根與導電儀相連的探針;所述全封閉乾燥機包括烘焙箱、液態換熱器,冷凝器和通風機,所述乾燥機出風口經管道與所述冷凝器一端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經管道連接所述通風機的進風口,所述通風機的出風口經管道與所述乾燥機的進風口相連。前述的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製茶的設備,所述探針包括金屬導體和包覆在金屬導體外側的絕緣陶瓷,探針的間距為1.5cm~2.5cm。
前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所述乾燥機為板鏈式乾燥機,所述板鏈式乾燥機的側面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進料口安裝輸送料帶,並在所述進料口處設有PVC軟門簾, 所述出料口處設有旋轉出料閥;所述板鏈式乾燥機內設有至少兩層金屬板鏈式烘乾帶,頂層的板鏈式烘乾帶與進料口的輸送料帶相連;所述板鏈式乾燥機的頂部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出風口通過管道與冷凝器的進口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經引風機與所述進風口相連,所述出風口處設有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所述進風口處安裝有液態換熱器,所述液態換熱器的管程進口與熱水鍋爐以及太陽能熱水器串聯,所述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口經管道與所述液態換熱器的管程出口相連。
前述的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製茶的設備,包括乾燥機、冷凝器和通風機,所述乾燥機出風口經管道與所述冷凝器一端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經管道連接所述通風機的進風口,所述通風機的出風口經管道與所述乾燥機的進風口相連。
前述的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製茶的設備,所述乾燥機為排鏈架式烘箱、盤式烘箱乾燥機。
前述的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製茶的設備,所述乾燥機的進風口與出風口出均安裝有溫度感測器和濕度感測器。
前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所述乾燥機冷凝器的進風口設置露點溫度感測器,根據露點溫度資料控制乾燥機的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開啟或閉合,可以使乾燥機的狀態由全封閉改成局部封閉式烘焙的方式,冷凝器產生的冷凝露水由冷凝器底部排水口排出全部回收另作他用,可以充分利用冷凝水中的茶香製作高檔茶點。
進一步的,前述的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所述排鏈架式烘箱、盤式烘箱乾燥機的熱源為來自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水和/或 鍋爐熱水。
本發明通過殺青工藝通過高溫有效的降低了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利用高溫鈍化了這些氧化酶的活性,在短時間內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學變化,防止茶葉中的酚類、脂類物質通過氧化酶與氧氣發生反應而流失;同時由於烘焙箱為全封閉的設備,加熱空氣迴圈使用,外界的空氣並不容易進入,使得本發明的烘焙過程屬於缺氧烘焙過程,茶葉在烘焙過程中由於加熱空氣的含氧量較低,茶葉中的酚類、脂類等芳香物質很難與氧氣發生反應,受到含氮量較高的烘焙氣體保護,保留了茶葉中的大部分香氣。
本發明的烘焙氣體全回收裝置效果是:少數已蒸發的香氣,醇、醛、酸、酯、酚類等數十種成分,由於其冷凝性低於水,在冷凝器中不會流失,附著上吸附性較高的被烘焙茶葉中,進一步更加保留了茶葉的香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導電率等科學資料,在河洛人所留傳一千多年的傳統製茶工藝過程中,克服並完善了對茶葉濕度、壓力、溢香、氧化、烘焙氣體露點等方面未知領域的科學操控,能夠精確地掌握全天候生產技術,將千百年來雨天不能採茶、製茶的金科玉律轉變為歷史。本發明的壓青工藝採用導電率作為壓制判定依據,能夠根據茶葉在壓制過程中從茶葉細胞中擠出的液體濃度來判定探針之間的導電率,具有準確的判定依據,無需根據工人的經驗即可判定茶葉壓青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因擠壓過度或擠壓不夠影響茶葉的品質。全封閉太陽能恆溫烘焙的製茶工藝及設備,烘培時香氣減少外泄,茶葉被氧化程度減至最小, 造就了洛磯香綠茶,保香、保綠的特種品質。因為利用太陽能與烘培高溫氣體的重複使用,本發明可節省70%-95%的能源,屬於綠茶、紅茶、烏龍茶環保、節能、低碳加工工藝及裝備技術領域。
1‧‧‧排鏈架式烘箱
2‧‧‧盤式烘箱乾燥機
4‧‧‧冷凝器
5‧‧‧通風機
6‧‧‧太陽能熱水器/鍋爐
7‧‧‧x軸油缸
8‧‧‧x軸壓板
9‧‧‧y軸油缸
10‧‧‧y軸壓板
11‧‧‧伸縮彈簧
12‧‧‧導向管
13‧‧‧探針
14‧‧‧矩形開口槽
15‧‧‧輸送料帶
16‧‧‧PVC軟門簾
17‧‧‧旋轉出料閥
18‧‧‧金屬板鏈式烘乾帶
19‧‧‧板鏈式乾燥機進風口
20‧‧‧板鏈式乾燥機出風口
21‧‧‧冷凝器
22‧‧‧引風機
23‧‧‧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
24‧‧‧液態換熱器
25‧‧‧熱水鍋爐
26‧‧‧迴圈泵
27‧‧‧太陽能熱水器
29‧‧‧z軸壓板
30‧‧‧z軸油缸
第1圖係本發明流程示意圖。
第2圖係實施例1烘焙箱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實施例1烘焙箱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實施例1壓青機的X軸壓板和Y軸壓板的俯視圖。
第5圖係實施例1壓青機結構示意圖。
第6圖係實施例2烘焙箱結構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烘焙次數與茶葉導電率以及電阻之間的曲線圖。
圖中:a線和b線為導電率曲線,a線為咸豐香綠茶導電率曲線,b線為宜昌大葉種導電率曲線。
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包括二維壓青機和全封閉烘焙箱,二維壓青機包括設置在矩形開口槽14中的Z軸壓板、X軸壓板和Y軸壓板,結構如圖4所示,Z軸壓板為斜置安裝於Z軸油缸30上的固定板29,X軸壓板為垂直安裝於X軸油缸7上的固定板8,Y軸壓板為垂直安裝於Y軸油缸9上的活動板10,活動板設置在X軸壓板與矩形開口槽的側壁之間,伴隨X軸壓板的移動而改變活動板的寬度,Y軸壓板的活動板包括外板和內板,外板和內板內設有伸縮彈 簧11相連,在內板內的伸縮彈簧外設有導向管12,在X、Y軸壓板對立的矩形開口槽的側壁交匯處安裝有兩根與導電儀相連的探針13,探針13包括金屬導體和包覆在金屬導體外側的絕緣陶瓷,探針的間距為2.5cm。在進行壓青操作時,將茶葉放入矩形開口槽中,先通過Z軸壓板將茶葉向下壓制,當壓制到X軸壓板和Y軸壓板高度時停止下壓,此時同時啟動X軸壓板和Y軸壓板進行壓制,X軸壓板寬度不變直接向側壁擠壓。Y軸壓板隨之寬度逐漸減小,同時向矩形開口槽側壁擠壓移動,當探針檢測到的導電率達到預設標準時,停止擠壓,將Z軸壓板、X軸壓板和Y軸壓板同時向反方向撤離即可;每次壓青步驟的導電率根據茶葉的品種以及壓青的次數所決定。本實施例選用的咸豐香綠茶和宜昌大葉種三峽香綠茶的具體導電率參見附圖7所示,a線為咸豐香綠茶導電率曲線,b線為宜昌大葉種導電率曲線,由於宜昌大葉種茶葉含水率相對較低,因此在壓青操作時,被擠壓出的水分較少,隨著擠壓次數的增加,通過導電率反應出的數值會較低;咸豐香綠茶的茶葉較嫩,含水率較高,因此在壓青過程中被擠壓出的水分較多,因此隨著擠壓次數的增加,導電率值的變化相對較高;在實際壓青過程中,根據表中每次擠壓所要達到的導電率的數值,確定此次壓青的終點,完成每一迴圈的壓青操作。
本實施例的全封閉乾燥機包括烘焙箱、冷凝器、液態換熱器和通風機,乾燥機為排鏈架式烘箱1、盤式烘箱乾燥機2,如圖2至圖3所示,乾燥機出風口經管道與冷凝器4一端相連,冷凝器的另一端經管道連接通風機5的進風口,通風機5的出風口經管道與乾燥機的進風口相連,乾燥機的進風口與出風口處均安裝有溫度感測器和濕度感測器,乾燥機的熱源為來 自太陽能熱水器或鍋爐6的熱水。
本實施例提供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主要包括由萎凋、搖青、攤青和殺青形成的初制工藝,和由壓青、解團、晾青、烘青和攤青形成的精製工藝組成,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1)將新採摘的鮮葉在初制工藝中進行萎凋、搖青和攤青工序,根據鮮葉的含水量情況進行1~4次迴圈;(2)殺青:將攤青結束的鮮葉放入殺青機中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0℃~230℃,殺青時間1min~2min;(3)二維壓青:將殺青後的鮮葉放入壓青機,在壓青機中保持Z軸方向的間距恆定,從X和Y軸兩個方向同時向殺青後的鮮葉施壓,擠壓出鮮葉中的汁液至葉面,壓青工序的終點以在1.5cm~2.5cm的間距內通過導電儀測得壓制的茶磚導電率為12~13μS為准;(4)解團:將壓青結束後得到的塊狀茶磚放入攪拌解團機中,將茶磚打散;(5)晾青:解團後的茶葉進行晾青,使附著在葉子表面壓出的汁液與空氣起香化作用;(6)烘焙:晾青後的茶葉放入全封閉連續烘焙箱中進行烘焙,通過在烘焙箱的進風口處安裝熱水或熱油換熱器加熱空氣,控制烘焙箱內的烘焙溫度60℃~80℃,烘焙產生的排氣通過外接冷凝器除水後再迴圈送入連續烘焙箱中;(7)攤青:烘焙後的茶葉進行攤青,使茶葉溫度降至室溫,並能使葉子表面回潮; (8)從步驟(3)至步驟(7)根據殺青後茶葉的濕度迴圈6次,當茶葉的相對濕度達到15%時或循環氣體的露點溫度小於4℃,即循環氣體無冷凝水產生時,停止迴圈進入步驟(9);(9)恆溫全封閉烘焙:在恆定溫度75℃以下烘焙茶葉,當茶葉的相對濕度小於10%,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所得茶葉即為成品。
當需要製備傳統綠茶和紅茶時,在烘焙結束後,可將烘乾後的茶葉通過高功率紅外線焦香機,使其在不破壞茶葉形態的同時在表面形成焦香層,茶葉內部植物香物質沒有揮發,形成本工藝特有的植物香的傳統口味的紅茶與綠茶;本工藝不適合形美的芽茶。
實施例2:本實施例採用的乾燥機為板鏈式乾燥機,結構如圖6所示,板鏈式乾燥機的側面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進料口安裝輸送料帶15,並在進料口處設有PVC軟門簾16,出料口處設有旋轉出料閥17;板鏈式乾燥機內設有至四層金屬板鏈式烘乾帶18,頂層的板鏈式烘乾帶與進料口的輸送料帶相連;板鏈式乾燥機的頂部設有進風口19和出風口20,出風口20通過管道與冷凝器21的進口相連,冷凝器21的出口經引風機22與板鏈式乾燥機進風口19相連,出風口20處設有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23,進風口處安裝有液態換熱器24,液態換熱器24的管程進口與熱水鍋爐25以及太陽能熱水器27串聯,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口經迴圈泵26以及管道與液態換熱器24的管程出口相連。
本實施例的加熱空氣由乾燥機頂部的熱空氣進風口19口進入,在熱空氣進風口19處安裝液態換熱器24,對空氣進行加熱升溫,液態換熱器的進水口與熱水鍋爐以及太陽能熱水器串聯,液態換熱器的出水口 經迴圈泵26與太陽能熱水器27的進水口相連,當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溫度符合烘焙要求,則熱水鍋爐不啟動,當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溫度小於烘焙所需溫度時,熱水鍋爐啟動進行輔助加熱,以保證烘焙溫度的溫度;乾燥機的濕汽出風口20將濕空氣排出經過冷凝器冷凝,除去濕空氣中多餘的水分,冷凝後的空氣經引風機送入換熱器加熱後由空氣進風口19送入烘焙箱重新用於烘焙茶葉。當空氣中濕含量露點較高,茶葉濕度15-30%時可以打開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23進行排氣半封閉操作,不經過冷凝器,直至成品。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
箭頭的方向代表過程中的流向

Claims (10)

  1. 一種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主要包括由萎凋、搖青、攤青和殺青形成的初制工藝,和由壓青、解團、晾青和烘青形成的精製工藝,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壓青工序中利用導電率μS控制壓青工序中的壓力和茶葉的表面濕度;在所述的烘青工序中採用工作介質為液體的熱交換器進行全封閉烘培。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將新採摘的鮮葉在初制工藝中進行萎凋、搖青和攤青工序,根據鮮葉的含水量情況進行1~4次迴圈;(2)在所述殺青工序中:將攤青結束的鮮葉放入殺青機中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0℃~230℃,殺青時間1min~2min;(3)在所述壓青工序中,採用二維壓青:將殺青後的鮮葉放入壓青機,在壓青機中保持Z軸方向的間距恒定,從X和Y軸兩個方向同時向殺青後的鮮葉施壓,擠壓出鮮葉中的汁液至葉面,壓青工序的終點以在1.5cm~2.5cm的間距內通過導電儀測得壓制的茶磚導電率為12~13μS為准;(4)解團:將壓青結束後得到的塊狀茶磚放入攪拌解團機中,將茶磚打散;(5)晾青:解團後的茶葉進行晾青,使附著在葉子表面壓出的汁液與空氣起香化作用;(6)烘焙:晾青後的茶葉放入全封閉連續烘焙箱中進行烘焙,通過在烘焙箱的進風口處安裝熱水或熱油換熱器加熱空氣,控制烘焙箱內的烘焙 溫度60℃~80℃,烘焙產生的排氣通過外接冷凝器除水後再迴圈送入連續烘焙箱中;(7)攤青:烘焙後的茶葉進行攤青,使茶葉溫度降至室溫,並能使葉子表面回潮;(8)從步驟(3)至步驟(7)根據殺青後茶葉的濕度迴圈5-10次,當茶葉的相對濕度達到15%~30%時或循環氣體的露點溫度小於4℃,即循環氣體無冷凝水產生時,停止迴圈進入步驟(9);(9)恒溫全封閉烘焙:在恒定溫度75℃以下烘焙茶葉,當茶葉的相對濕度小於10%,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所得茶葉即為成品。
  3. 一種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二維壓青機和全封閉烘焙箱,所述二維壓青機包括設置在矩形開口槽中的Z軸頂斜蓋壓板、X軸壓板和Y軸壓板,Z軸頂斜蓋壓板為斜直安裝於Z軸油缸上的固定板,X軸壓板為垂直安裝於X軸油缸上的固定板,Y軸壓板為垂直安裝於Y軸油缸上的活動板,活動板設置在X軸壓板與矩形開口槽的側壁之間,所述Y軸壓板的活動板包括外板和內板,所述外板和內板內設有伸縮彈簧相連,在內板內的伸縮彈簧外設有導向管,在X、Y軸壓板對立的矩形開口槽的側壁交匯處安裝有兩根與導電儀相連的探針;所述全封閉乾燥機包括烘焙箱、液態換熱器,冷凝器和通風機,所述乾燥機出風口經管道與所述冷凝器一端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經管道連接所述通風機的進風口,所述通風機的出風口經管道與所述乾燥機的進風口相連。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 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探針包括金屬導體和包覆在金屬導體外側的絕緣陶瓷。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探針的間距為1.5cm~2.5cm。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機為板鏈式乾燥機,所述板鏈式乾燥機的側面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進料口安裝輸送料帶,並在所述進料口處設有PVC軟門簾,所述出料口處設有旋轉出料閥;所述板鏈式乾燥機內設有至少兩層金屬板鏈式烘乾帶,頂層的板鏈式烘乾帶與進料口的輸送料帶相連;所述板鏈式乾燥機的頂部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出風口通過管道與冷凝器的進口相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經引風機與所述進風口相連,所述出風口處設有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所述進風口處安裝有液態換熱器,所述換熱器的管程進口與熱水鍋爐以及太陽能熱水器串聯,所述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口經管道與所述換熱器的管程出口相連。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機為排鏈架式烘箱或盤式烘箱乾燥機。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機的進風口與出風口處均安裝有溫度感測器和濕度感測器。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機冷凝器的進風口設置露點溫度感測器, 根據露點溫度資料控制乾燥機的百葉窗式濕氣排放口開啟或閉合,可以使乾燥機的狀態由全封閉改成局部封閉式烘焙的方式,冷凝器產生的冷凝露水由冷凝器底部排水口排出全部回收另作他用。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排鏈架式烘箱或盤式烘箱乾燥機的熱源為來自太陽能加溫器和/或鍋爐的熱水或熱油。
TW103141302A 2013-09-25 2014-11-28 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TWI578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2659 2013-09-25
CN201410376552.2A CN104171062B (zh) 2013-09-25 2014-08-01 通过导电率全天候生产、全封闭烘焙制茶工艺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5351A TW201605351A (zh) 2016-02-16
TWI578914B true TWI578914B (zh) 2017-04-21

Family

ID=51761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1302A TWI578914B (zh) 2013-09-25 2014-11-28 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4115947B (zh)
TW (1) TWI5789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2199B (zh) * 2015-01-06 2017-06-0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鲜叶贮青摊青室
CN105851275A (zh) * 2016-04-09 2016-08-17 安徽众尚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连续式茶叶微波干燥设备
CN105660903B (zh) * 2016-04-18 2022-09-30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烘干机及茶叶烘干方法
CN10893575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广西昭平县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摆动式茶叶烘干机
CN110150405A (zh) * 2019-06-28 2019-08-23 泉州得力农林机械有限公司 节能高效茶叶烘焙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5138A (ja) * 1989-08-04 1991-03-20 Terada Seisakusho:Kk 製茶工程における製御方法
JP2010085193A (ja) * 2008-09-30 2010-04-15 Kawasaki Kiko Co Ltd 低含水率茶葉の含水率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製茶加工工程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05226U (zh) * 2010-12-31 2011-10-12 黄永添 炭电焙茶机
CN202738717U (zh) * 2012-07-27 2013-02-20 福建省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温茶叶萎凋房结构
CN204104687U (zh) * 2014-08-01 2015-01-21 李瑞章 一种液态低碳节能非破坏性茶叶减氧化留香烘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5138A (ja) * 1989-08-04 1991-03-20 Terada Seisakusho:Kk 製茶工程における製御方法
JP2010085193A (ja) * 2008-09-30 2010-04-15 Kawasaki Kiko Co Ltd 低含水率茶葉の含水率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製茶加工工程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1062B (zh) 2017-11-24
CN104115947A (zh) 2014-10-29
TW201605351A (zh) 2016-02-16
CN104171062A (zh) 2014-12-03
CN104115947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914B (zh) 通過導電率全天候生產、全封閉烘焙的製茶方法及其設備
CN102302064B (zh) 黑茶烘焙装置及烘焙工艺
CN205843285U (zh) 一种中药材烘干机
CN107192224B (zh) 微压自排式木材高效节能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206101542U (zh) 一种新型香菇烘干装置
CN108775774A (zh) 一种金丝楠阴沉木微波对流联合干燥方法
CN201709336U (zh) 茶叶烘干增香机
CN204444020U (zh) 一种茶叶发酵烘焙装置
CN202135654U (zh) 茶叶烘干机
CN205547285U (zh) 一种柿饼烘干装置
CN202311097U (zh) 一种茶叶促干提香机
CN105716375B (zh) 一种热泵干燥桔梗的方法
CN204207014U (zh) 具有热风发生机构的茶叶连续杀青理条机
CN206713968U (zh) 一种茶叶烘焙提香机
CN204104687U (zh) 一种液态低碳节能非破坏性茶叶减氧化留香烘焙装置
CN204907742U (zh) 茶叶烘干机
CN204104680U (zh) 一种茶叶木炭烘焙提香机
CN20357554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茶叶生产装置
CN103519337B (zh) 一种利用烟叶代谢热能的高密度负压循环式堆积型烤房系统
CN202770129U (zh) 一种茶叶烘干线
CN104839360A (zh) 黄魁茶鲜叶炒制前期处理方法
CN204963505U (zh) 一种具有温度传感功能的葛根粉热风烘干装置
CN203913256U (zh) 一种茶叶烘箱
CN212006496U (zh) 一种油茶籽加工用干燥设备
CN106819786A (zh) 一种米粉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