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306B -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 Google Patents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306B
TWI577306B TW104121239A TW104121239A TWI577306B TW I577306 B TWI577306 B TW I577306B TW 104121239 A TW104121239 A TW 104121239A TW 104121239 A TW104121239 A TW 104121239A TW I577306 B TWI577306 B TW I5773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suture
chain
zipper
t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1795A (zh
Inventor
Chiyua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TW104121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73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1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1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306B/zh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拉鍊帶條及其製造 方法及拉鍊
本公開涉及一種用於回收拉鍊鏈齒(fastener element)的裝置、及拉鍊帶條(astener stringer)的製造方法。本公開還涉及一種利用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製造的拉鍊帶條及包含該拉鍊帶條的拉鍊。
因激烈的國際競爭,而拉鍊被要求進一步降低出售價格。與此同時,還要求提供商品價值高、例如設計性高的拉鍊。
在將鏈帶與拉鍊鏈齒一起染色的情況下,無法使鏈帶與拉鍊鏈齒的顏色不同。
本發明的一形態的裝置從拉鍊帶條抽出縫線,能夠使所述拉鍊鏈齒與所述鏈帶分離,所述拉鍊帶條是利用所述縫線將拉鍊鏈齒縫在鏈帶上而成。
一些實施方式中,包括縫線回收部,所述縫線回收部根 據所述縫線的捲繞而回收所述縫線。
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搬送機構,所述搬送機構用於將所述拉鍊帶條向所述縫線回收部搬送,所述搬送機構中包含搬送輥,所述搬送輥能夠被動轉動。
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鏈帶回收部,所述鏈帶回收部在回收所述縫線後,回收所述鏈帶。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縫線回收部包括電動機、及能夠根據來自所述電動機的轉動力而轉動的捲繞構件。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縫線回收部還包括一個以上的引導構件,所述引導構件對所述拉鍊帶條的沿著規定方向的移動進行引導。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引導構件包括:第一支承部,設置於所述鏈帶的第一面側;以及第二支承部,設置於所述鏈帶的第二面側,所述第二面側為所述鏈帶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側、且配置著所述拉鍊鏈齒,用於將所述縫線向所述捲繞構件送出的縫線取出口設置於所述第二支承部。
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所述引導構件的所述縫線取出口設置著所述拉鍊鏈齒的搬送用的搬送輥,從所述拉鍊帶條抽出的所述縫線至少經由所述搬送輥向所述捲繞構件搬送。
一些實施方式中,為如下裝置,即,構成為能夠從因拉鍊鏈齒的咬合而拉鍊帶條閉合的牙鏈的各拉鍊帶條抽出縫線,且 所述裝置包括:第一縫線回收部,回收所述牙鏈中所含的一拉鍊帶條的縫線;以及第二縫線回收部,設置於所述牙鏈的移動路上比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靠下游側處,回收所述牙鏈中所含的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
一些實施方式中,包括第一停留部,所述第一停留部設置於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與所述第二縫線回收部之間,且供所述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被回收後的所述牙鏈暫時地停留。
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第一鏈帶回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回收縫線後,將所述牙鏈中所含的一拉鍊帶條的鏈帶回收;以及第二鏈帶回收部,在利用所述第二縫線回收部回收縫線後,將所述牙鏈中所含的另一拉鍊帶條的鏈帶回收。
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第二停留部,所述第二停留部供所述牙鏈中所含的各拉鍊帶條的各縫線被回收後的所述牙鏈暫時地停留。
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第一搬送機構,用於將所述牙鏈向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搬送;以及第二搬送機構,用於將所述牙鏈中所含的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被回收後的所述牙鏈向所述第二縫線回收部搬送, 所述第一搬送機構及第二搬送機構分別包含搬送輥,各搬送輥能夠被動轉動。
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驟,對利用縫線將拉鍊鏈齒縫在鏈帶上而成的拉鍊帶條進行染色;第二步驟,在所述第一步驟後,從所述拉鍊帶條抽出所述縫線,使所述鏈帶與所述拉鍊鏈齒分離;以及第三步驟,利用縫線將由所述第二步驟而獲得的所述拉鍊鏈齒縫在與所述第二步驟中自所述拉鍊鏈齒分離的所述鏈帶不同的另一鏈帶上,或者,利用縫線將與所述第二步驟中自所述鏈帶分離的所述拉鍊鏈齒不同的另一拉鍊鏈齒縫在由所述第二步驟而獲得的所述鏈帶上。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步驟中,利用縫線將經所述第一步驟而染色為第一色的所述拉鍊鏈齒縫在事先染色為與所述第一色不同的第二色的所述另一鏈帶上,或者,利用縫線將事先染色為與所述第一色不同的第二色的所述另一拉鍊鏈齒縫在經所述第一步驟染色為第一色的所述鏈帶上。
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步驟中,對因拉鍊鏈齒的咬合而拉鍊帶條閉合的牙鏈進行染色,所述第二步驟中,從所述牙鏈所含的各拉鍊帶條抽出縫線。
本發明的又一形態的拉鍊帶條為利用所述製造方法製造的拉鍊帶條。
本發明的又一形態的拉鍊為包含所述拉鍊帶條的拉鍊。
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可有效利用將鏈帶與拉鍊鏈齒一起染色的既有步驟或設備,並且可使鏈帶與拉鍊鏈齒的顏色不同。
10‧‧‧縫線
15a~15f‧‧‧彎針線
15x、15y‧‧‧彎針線
16‧‧‧針線
16a、16b‧‧‧線環
19‧‧‧S字狀線環
20‧‧‧拉鍊鏈齒
25‧‧‧卡合頭部
26‧‧‧上部腳部
28‧‧‧反轉部
30‧‧‧鏈帶
40‧‧‧拉鍊帶條
50‧‧‧牙鏈
60‧‧‧拉鍊拉頭
70‧‧‧止擋件
80‧‧‧拉鍊
100‧‧‧搬送機構
101‧‧‧第一搬送機構
102‧‧‧第二搬送機構
111、112、113、121、122、123‧‧‧搬送輥
200‧‧‧縫線回收部
201‧‧‧第一縫線回收部
202‧‧‧第二縫線回收部
210、340‧‧‧電動機
211、341‧‧‧第一電動機
212、342‧‧‧第二電動機
220、331、332‧‧‧捲繞構件
221‧‧‧第一捲繞構件
222‧‧‧第二捲繞構件
223‧‧‧繞線軸本體部
224‧‧‧蓋構件
230‧‧‧引導構件
231‧‧‧第一引導構件
232‧‧‧第二引導構件
234‧‧‧第一支承部
236‧‧‧第二支承部
237‧‧‧縫線取出口
238‧‧‧第一引導輥
239‧‧‧第二引導輥
300‧‧‧鏈帶回收部
301‧‧‧第一鏈帶回收部
302‧‧‧第二鏈帶回收部
310‧‧‧主輥
320、321、322‧‧‧中繼輥
330‧‧‧鏈帶用捲繞構件
400‧‧‧圈狀鏈齒回收部
401‧‧‧第一圈狀鏈齒回收部
402‧‧‧第二圈狀鏈齒回收部
410‧‧‧板
501‧‧‧第一停留部
502‧‧‧第二停留部
600‧‧‧拉鍊鏈齒回收裝置(拉鍊鏈齒及鏈帶回收裝置)
S91~S94‧‧‧步驟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3(a)~圖3(c)是表示利用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抽出各縫線並加以回收的形態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上游部分的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牙鏈的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被回收。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中游部分的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牙鏈的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被回收。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下游部分的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牙鏈的咬合狀態的拉鍊鏈齒及牙鏈的各拉鍊帶條的鏈帶被回收。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第一縫線回收部中所含的引導構件的概略性前視形狀的示意圖, 在引導構件的上游側存在牙鏈的各拉鍊帶條的縫線,另一方面,在引導構件的下游側去除牙鏈的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而保留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第二縫線回收部中所含的引導構件的概略性前視形狀的示意圖,在引導構件的上游側保留牙鏈的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在引導構件的下游側去除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並從牙鏈的各拉鍊帶條中去除縫線。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縫線回收部的引導構件的概略性剖面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經由引導構件的縫線取出口將拉鍊帶條的縫線向捲繞構件搬送。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捲繞構件的一例的概略性立體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捲繞構件的另一例的概略性立體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捲繞構件的又一例的概略性立體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帶條的概略性製造步驟及製造裝置的說明圖。
圖14是使用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而製造的拉鍊的概略性前視圖。
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方式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 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16是利用雙重鏈縫而縫在鏈帶側緣部上的圈狀鏈齒(coil element)的正面示意圖。
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發明的非限定的例示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公開的一個以上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所包含的各特徵並非各自獨立。不需要進行過多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便可將各實施方式及/或各特徵進行組合,而且,也可理解該組合的合成效果。原則上省略實施方式間的重複說明。參照附圖的主要目的在於記述發明,有時為了方便作圖會加以簡化。有時使用1、2、3及4以上的自然數來識別各要素、構件、部分。
參照圖1至圖16對本發明的一個以上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圖2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圖3(a)~圖3(c)是表示利用拉鍊鏈齒回收裝置抽出並回收各縫線的形態的說明圖。圖4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上游部分的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牙鏈的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被回收。圖5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中游部分的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牙鏈的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被回收。圖6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下游部分的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牙鏈的咬合狀態的拉鍊鏈齒、及牙鏈的各拉鍊帶條的鏈帶被回收。圖7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第一縫線回收部中所含的引導構件的概略性前視形狀的示意圖,在引導構件的上游 側,存在牙鏈的各拉鍊帶條的縫線,另一方面,在引導構件的下游側,去除牙鏈的一拉鍊帶條的縫線,而保留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圖8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第二縫線回收部中所含的引導構件的概略性前視形狀的示意圖,在引導構件的上游側保留牙鏈的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在引導構件的下游側去除另一拉鍊帶條的縫線,且從牙鏈的各拉鍊帶條中去除縫線。圖9是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縫線回收部的引導構件的概略性剖面示意圖,且主要表示經由引導構件的縫線取出口將拉鍊帶條的縫線向捲繞構件搬送。圖10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捲繞構件的一例的概略性立體圖。圖11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捲繞構件的另一例的概略性立體圖。圖12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捲繞構件的又一例的概略性立體圖。圖13是表示拉鍊帶條的概略性製造步驟及製造裝置的說明圖。圖14是表示使用拉鍊鏈齒回收裝置所製造的拉鍊的概略性前視圖。圖15是表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方塊圖。圖16是利用雙重鏈縫而縫在鏈帶側緣部上的圈狀鏈齒的正面示意圖。
本公開中,公開了圖1、圖2或者圖15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用於從牙鏈或拉鍊帶條回收拉鍊鏈齒。牙鏈包含閉合的一對拉鍊帶條,且各拉鍊帶條的各拉鍊鏈齒處於咬合的狀態。
圖1及圖2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除回收拉鍊鏈齒之外,也可回收鏈帶。因此,也可將該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 稱作拉鍊鏈齒及鏈帶回收裝置600。根據後述的說明可進一步明白,一些實施方式中,拉鍊鏈齒被再利用,而鏈帶被廢棄。一些實施方式中,拉鍊鏈齒與鏈帶雙方均被再利用。
圖1、圖2或者圖15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構成為可從利用縫線將拉鍊鏈齒縫在鏈帶上而成的拉鍊帶條抽出縫線,因此,可使拉鍊鏈齒與鏈帶分離。
本公開中,採用如下的縫線的縫製方法,即,通過拉拽形成於縫線的“抽出端”或“綻開處”,而能夠從拉鍊帶條抽出縫線。例如,一些實施方式中,作為縫線的縫製方法,使用單鏈縫或雙重鏈縫。該情況下,被抽出的縫線為彎針線(looper thread)。將經單鏈縫或雙重鏈縫的彎針線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抽出端,拉拽該抽出端從而能夠從拉鍊帶條抽出彎針線。由此,能夠從拉鍊帶條回收彎針線,從而能夠使拉鍊鏈齒與鏈帶分離。另外,雙重鏈縫與單鏈縫相比,一般來說對縫線的“綻開處”具有耐受性。然而,雙重鏈縫與單鏈縫同樣地,為由1根彎針線與1根針線構築的3維結構。因此,能夠從一個部位的抽出端抽出整個彎針線。
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將一個拉鍊鏈齒安裝及固定於一個鏈帶而使用同一或不同的多個縫製方法。例如,一些實施方式中,利用單鏈縫與雙重鏈縫的總計兩種縫製方法將一個拉鍊鏈齒安裝及固定於一個鏈帶。然而,以後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說明,且為了將一個拉鍊鏈齒安裝及固定於一個鏈帶,而採用一個雙重 鏈縫作為縫製方法。
具代表性的拉鍊鏈齒為將樹脂製的單絲卷成螺旋狀而成的圈狀鏈齒。然而,只要為利用縫線縫在鏈帶上者,則也可採用除此以外的拉鍊鏈齒。作為拉鍊鏈齒,有塊狀的樹脂鏈齒排列而成的類型、或金屬鏈齒排列而成者。然而,一般的樹脂鏈齒利用射出成形而固定於鏈帶的側緣部。一般的金屬鏈齒利用其緊固變形而固定於鏈帶的側緣部。此種一般的樹脂或金屬鏈齒並非為利用縫線縫在鏈帶上的拉鍊鏈齒。
圈狀鏈齒為圈狀部相連而構成者。根據圖16可理解為,各圈狀部包含:卡合頭部25,位於比安裝及固定著圈狀鏈齒的鏈帶的側緣部靠帶外側;上部腳部26,從卡合頭部25的上端向帶內側延伸;下部腳部,從卡合頭部25的下端向帶內側延伸;以及反轉部28,將上部腳部26連結於鄰接的圈狀部的下部腳部。另外,下部腳部並未在圖16中圖示出。
所謂帶外側,是指例如在鏈帶30所位於的面上從鏈帶上的位置橫切鏈帶的側緣部、並朝向鏈帶外的位置的方向。所謂帶內側,是指朝向帶外側的相反的方向,且是指在鏈帶30所位於的面上從鏈帶外的位置橫切鏈帶的側緣部、並朝向鏈帶上的位置的方向。
在圖16所示的非限定的代表形態中,將圈狀鏈齒雙重鏈縫。雙重鏈縫中,使用彎針側的縫線與針側的縫線。彎針側的縫線被稱作彎針線,針側的縫線被稱作針線。在利用縫紉機進行雙 重鏈縫時,利用縫紉機傳送鏈帶與圈狀鏈齒。縫紉機的針上下往復移動,縫紉機的彎針左右往復移動。雙重鏈縫自身或用以實現雙重鏈縫的縫紉機的構成及其操作方法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周知,從而省略過多說明。彎針線根據縫紉機裝置的彎針的移動而被抽出,針線根據縫紉機裝置的針的上下移動而被抽出。
圖16所示的例示的形態中,在上部腳部26上設置著彎針線的S字狀線環19,S字狀線環19在夾著鄰接的兩個上部腳部26的位置利用針線16而緊固在鏈帶30上。S字狀線環19是彎針線15a~彎針線15c相連而成。在彎針線15a與彎針線15b的線環內插入針線16的線環16b。彎針線15b與彎針線15c的連接部分穿過針線16的線環16a。另外,針線16的線環16b在時間上比針線16的線環16a後形成。彎針線15c與彎針線15d的連接部分穿過所述針線16的線環16b。這樣,基於彎針線與針線的纏結,利用彎針線的S字狀線環將圈狀鏈齒的鄰接的一對上部腳部26擠壓到鏈帶30。
如果將彎針線15d、彎針線15e、彎針線15f切斷,則能夠將針線16的線環16b從彎針線15a與彎針線15b的線環取下。如果在該狀態下將彎針線15c向離開鏈帶30的方向拉拽,則依次從針線16的線環16a抽出彎針線15b、彎針線15a。當從針線16的線環16a抽出彎針線15b、彎針線15a時,能夠從前一個形成的S字狀線環19的彎針線15x與彎針線15y的線環取下針線16的線環16a。利用該重複,能夠將S字狀線環19呈鏈狀地恢復為直線 的彎針線。當如所述那樣從拉鍊帶條抽出彎針線15c時,從時間上後形成的S字狀線環朝向時間上先形成的S字狀線環,可以說隨時間經過而S字狀線環被解開。本例中,彎針線15c包含彎針線的抽出端,也設想在另一彎針線的部分形成抽出端。
當在固定位置向離開鏈帶30的方向拉拽彎針線15c時,如圖16的箭頭示意性所示的力作用於拉鍊帶條,去除了彎針線的拉鍊帶條被朝向箭頭方向抽出。未必限於此,一些實施方式中,將彎針線的抽出作為動力而傳送拉鍊帶條。
另外,在從拉鍊帶條抽出彎針線後,在該拉鍊帶條的鏈帶上保留針線。一些實施方式中,利用手動作業或裝置將保留於鏈帶的針線去除。在廢棄鏈帶的情況下,也可在鏈帶上保留針線的狀態下廢棄。
圖1、圖2或者圖15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包括搬送機構100、及縫線回收部200。縫線回收部200基於縫線的捲繞而回收縫線。搬送機構100用於將拉鍊帶條向縫線回收部200搬送。一些實施方式中,搬送機構100中包含多個搬送輥,各搬送輥能夠被動轉動。如所述那樣伴隨縫線的抽出,可將拉鍊帶條送出。因此,一些實施方式中,設想搬送機構100中不包含能夠主動轉動的輥,而僅包含被動轉動的輥。一些實施方式中,搬送機構100內的搬送輥以向鉛垂方向下方搬送拉鍊帶條的方式配置。預料伴隨縫線的抽出的拉鍊帶條的自動傳送的力不是很大。因此,有利的是將拉鍊帶條向鉛垂方向下方傳送到縫線回收部 200。
圖1及圖2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包括:在回收縫線後回收鏈帶的鏈帶回收部300,以及回收圈狀鏈齒的圈狀鏈齒回收部400。鑒於鏈帶的高可撓性,鏈帶回收部300可通過捲繞鏈帶而回收鏈帶。然而,鏈帶的回收形態未必限於該形態。在其他設想的形態中,鏈帶回收部300將鏈帶回收到鏈帶回收箱中。優選為,鏈帶回收部300具有用於將鏈帶向鏈帶回收箱引導的一個以上的被動轉動輥。經回收的鏈帶在鏈帶回收箱內可自由地彎曲而存在。這些方面在以後公開的形態中也同樣適用。
圈狀鏈齒回收部40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鑒於圈狀鏈齒具有比鏈帶低的可撓性,而能夠將圈狀鏈齒回收到適當大小的圈狀鏈齒回收箱中。經回收的圈狀鏈齒在圈狀鏈齒回收箱內可自由地彎曲而存在。也可將鏈帶回收箱稱作第一回收箱,將圈狀鏈齒回收箱稱作第二回收箱。這些方面在以後公開的形態中也同樣適用。
根據圖1與圖2的比較可知,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包括:用於從第一拉鍊帶條回收拉鍊鏈齒的第一搬送機構101,第一鏈帶回收部301,第一縫線回收部201,及第一圈狀鏈齒回收部401。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還包括:用於從與第一拉鍊帶條不同的第二拉鍊帶條回收拉鍊鏈齒的第二搬送機構102,第二縫線回收部202,第二鏈帶回收部302,及第二圈狀鏈齒回收部402。
圖2所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中可從牙鏈回收咬合 狀態的拉鍊鏈齒。牙鏈為一對拉鍊帶條的各拉鍊鏈齒咬合者。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使用對於牙鏈而言共用的搬送機構,使用共用的縫線回收部、共用的鏈帶回收部,且可使用共用的圈狀鏈齒回收部。
利用圖1、圖2或者圖15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可將各縫線10、具體來說各彎針線去除,所述各縫線10用於將圖3(a)所示的牙鏈50的各拉鍊帶條40的各圈狀鏈齒20安裝及固定於各鏈帶30。圖3(b)表示一縫線、具體來說彎針線被去除的狀態,圖3(c)中表示另一縫線、具體來說彎針線進而被去除的狀態。
參照圖4至圖12,對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的非限定的例示構成進行說明。另外,圖示例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對牙鏈進行操作,所述牙鏈包含利用雙重鏈縫將圈狀鏈齒固定於鏈帶的閉鎖狀態的拉鍊帶條。
如圖4所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包括:用以回收第一彎針線的第一縫線回收部201,用以向第一縫線回收部201搬送牙鏈的第一搬送機構101,以及供已通過第一縫線回收部201的牙鏈暫時地停留的第一停留部501。第一縫線回收部201包含:對牙鏈的移動進行引導的第一引導構件231,用以卷繞彎針線的第一捲繞構件221,以及生成向第一捲繞構件221傳遞的轉動力的第一電動機211。由第一電動機211生成的轉動力被傳遞到第一捲繞構件221,第一捲繞構件221轉動,由此,從保持於第一引導構件231 的牙鏈的第一拉鍊帶條抽出彎針線。另外,彎針線的抽出端利用卷裹等固定於第一捲繞構件221上。
伴隨從拉鍊帶條抽出彎針線,將新的牙鏈向鉛垂方向上方搬送,然後向鉛垂方向下方搬送。以如下方式準備牙鏈,即,利用包含多個搬送輥的第一搬送機構101向第一引導構件231搬送。第一搬送機構101的各搬送輥111、搬送輥112、搬送輥113為被動轉動的輥,且輔助伴隨彎針線的抽出的牙鏈的移動。牙鏈經由搬送輥111從鉛垂方向上方向下方進行方向轉換,利用一對搬送輥111、搬送輥113在鏈帶厚度方向上夾持,並搬送到位於比搬送輥111~搬送輥113靠鉛垂方向下方的第一引導構件231。根據圖3(a)與圖3(b)的比較可理解為,已通過第一引導構件231的牙鏈中,一彎針線已被去除。
如圖5所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包括:用以回收第二彎針線的第二縫線回收部202,用以向第二縫線回收部202搬送牙鏈的第二搬送機構102,以及供已通過第二縫線回收部202的牙鏈暫時地停留的第二停留部502。第二縫線回收部202設置於牙鏈50的移動路上比第一縫線回收部201靠下游側處。
第二縫線回收部202包括:對牙鏈的移動進行引導的第二引導構件232,用以卷繞彎針線的第二捲繞構件222,以及生成向第二捲繞構件222傳遞的轉動力的第二電動機212。由第二電動機212生成的轉動力被傳遞到第二捲繞構件222,第二捲繞構件222轉動,由此,從保持於第二引導構件232的牙鏈的第二拉鍊帶 條抽出彎針線。
伴隨從拉鍊帶條抽出彎針線,而將牙鏈從第一停留部501向鉛垂方向上方搬送,然後向鉛垂方向下方搬送。以如下方式準備牙鏈,即利用包含多個搬送輥的第二搬送機構102向第二引導構件232搬送。第二搬送機構102的各搬送輥121、搬送輥122、搬送輥123為被動轉動的輥,以輔助伴隨彎針線的抽出的牙鏈的移動。牙鏈經由搬送輥121從鉛垂方向上方向下方進行方向轉換,利用一對搬送輥122、搬送輥123在鏈帶厚度方向上夾持,並向位於比搬送輥121~搬送輥123靠鉛垂方向下方的第二引導構件232搬送。根據圖3(b)與圖3(c)的比較而可理解為,已通過了第二引導構件232的牙鏈中,另一彎針線已被去除。
為了進行牙鏈的各彎針線的抽出而採用獨立的電動機。各電動機的轉動速度被控制為大致固定,但未必限定於此。一些實施方式中,為了應對各電動機間的轉動速度的不一致,在第一縫線回收部201與第二縫線回收部202之間設置供牙鏈停留的第一停留部501。一些實施方式中,使用於第一彎針線及第二彎針線的抽出的第一電動機及第二電動機間歇地工作。
圖7及圖8所示的各引導構件230具有圖9概略性表示的同一結構。引導構件230包括:第一支承部234,設置於未設置圈狀鏈齒的拉鍊帶條的第一面側;以及第二支承部236,設置於與拉鍊帶條的第一面為相反側的設置著圈狀鏈齒的第二面側。第一支承部234與第二支承部236彼此在連結牙鏈的寬度方向的兩側 經由連結壁而彼此連結,但未必限定於此。第二支承部236上設置著用以向捲繞構件220送出彎針線的縫線取出口237。縫線取出口237未必需要為閉合的開口,也可為局部開放的開口。
縫線取出口237上配置著第一引導輥238與第二引導輥239。各引導輥一邊限制第一支承部234與第二支承部236之間的牙鏈的移位,一邊對沿著通過引導構件230的方向的規定方向的牙鏈的移動進行引導。從第一引導輥238與第二引導輥239之間的間隙取出彎針線。彎針線與第一引導輥238的外周面接觸,且被朝向捲繞構件220搬送。各引導輥為被動轉動的輥。
在第一引導構件231與第一捲繞構件221之間或第二引導構件232與第二捲繞構件222之間,也可設置對所抽出的線進行檢測的感測器。例如,在該感測器表示未檢測到線的情況下,使裝置停止,或者可告知異常。例如,可利用燈的點燈來告知異常。
圖10表示軸接在電動機210的捲繞構件220。捲繞構件220為設置著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槽的圓柱狀構件,利用該槽,具有第一半圓柱部與第二半圓柱部。將應由捲繞構件220捲繞的縫線的抽出端卷裹捆在第一半圓柱部或第二半圓柱部,由此確保縫線對捲繞構件220的固定。也可利用黏著、夾入等其他方法將縫線固定於捲繞構件220。
圖11表示另一例的捲繞構件220。圖11的捲繞構件220包含可分離地結合的第一捲繞構件221與第二捲繞構件222。第一 捲繞構件221與第二捲繞構件222例如利用凸部與凹部的壓入而適當連結。通過將第二捲繞構件222向離開第一捲繞構件221的方向拉伸,而能夠從第一捲繞構件221取下第二捲繞構件222。由此,確保捲繞在捲繞構件220的縫線的取下簡單,所述捲繞構件220由第一捲繞構件221與第二捲繞構件222的連結而構成。第一捲繞構件221與第二捲繞構件222分別具有截錐(truncated cone)形狀,在一圓錐體的頂面設置著凸部,在另一圓錐體的頂面設置著凹部。
圖12表示另一例的捲繞構件220。捲繞構件220包含可分離地結合的繞線軸本體部223與蓋構件224。繞線軸本體部223具有截錐形狀,蓋構件224設置著圓錐體的頂部被壓入的凹部。與圖11的示例同樣地,可從繞線軸本體部223取下蓋構件224,由此,可將捲繞在捲繞構件220的縫線簡單地取下。
回到圖6進行說明。關於圖6所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的下游部分,對在圖4的上游部分將第一彎針線去除、在圖5的中游部分將第二彎針線去除而成的牙鏈進行操作。如圖6所示,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具有回收鏈帶的鏈帶回收部300。更詳細而言,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包括:用以回收第一拉鍊帶條的鏈帶的第一鏈帶回收部301,及用以回收第二拉鍊帶條的鏈帶的第二鏈帶回收部302。進而,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具有用於從牙鏈回收咬合狀態的第一圈狀鏈齒及第二圈狀鏈齒的圈狀鏈齒回收部400。另外,在並未將牙鏈而是將單一的拉鍊帶條供給到拉鍊鏈齒 回收裝置600時,圈狀鏈齒回收部400回收非咬合的一根圈狀鏈齒。
第一鏈帶回收部301包括用以捲繞鏈帶的捲繞構件331、主輥310、中繼輥321、及第一電動機341。第二鏈帶回收部302包括用以捲繞鏈帶的捲繞構件332、主輥310、中繼輥322、及第二電動機342。主輥310對於各鏈帶回收部300而言為共有,從各彎針線被回收的狀態下的牙鏈向鉛垂方向下方引導各鏈帶。各中繼輥320在各鏈帶用捲繞構件330與主輥310之間使鏈帶的搬送中繼。
從各電動機340向各鏈帶用捲繞構件330供給轉動力。利用各鏈帶用捲繞構件330的轉動,牙鏈向鉛垂方向上方移動到主輥310為止,然後,從主輥310將各鏈帶向鉛垂方向下方送出。咬合狀態的圈狀鏈齒也從主輥310向水平方向送出。圈狀鏈齒具有比鏈帶低的柔軟性,且並未如鏈帶般向鉛垂方向下方送出,而是向與鉛垂方向交叉或正交的水平方向送出。
從主輥310向水平方向送出的圈狀鏈齒被供給到圈狀鏈齒回收部400。圈狀鏈齒回收部400包含:板410,隔開朝向鉛垂方向下方的鏈帶的送出用的間隙而與主輥310鄰接設置;以及一對被動輥,用以對圈狀鏈齒的送出進行引導。相應於各鏈帶回收部300的各電動機340的工作,將通過了主輥310的牙鏈分離為各鏈帶與咬合狀態的圈狀鏈齒,從主輥310將各鏈帶向鉛垂方向下方送出,且從主輥310將咬合狀的圈狀鏈齒向水平方向送出。
如參照圖5說明那樣,通過了第二縫線回收部202的牙鏈停留在第二停留部502。因此,不需要使各鏈帶回收部300的各電動機340與第二縫線回收部202的第二電動機212聯動地移動。關於鏈帶用捲繞構件330的構成,可使用與圖10至圖12中例示的縫線用捲繞構件220相同的構成。
在將捲繞的縫線或捲繞的鏈帶廢棄的情況下,可使用一次性的捲繞構件。例如,可使用包含平坦厚紙的一次性構件。
圖4至圖6中圖示了非常具體且詳細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但僅為簡單的一例。圖4至圖6中,以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對牙鏈進行操作為前提。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同樣地理解並非對牙鏈,而對一根拉鍊帶條進行操作的形態。在對一根拉鍊帶條進行操作的情況下,不需要圖4及圖5的一圖中圖示的裝置部分,此外,不需要圖6中圖示的一鏈帶回收部。該情況下,可實現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的小型化及簡化。
繼而,對有效利用所述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製造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通過使用所述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例如可從染色為第一色的鏈帶回收染色為第一色的圈狀鏈齒。通過將該回收的第一色的圈狀鏈齒縫在染色為與第一色不同的第二色的鏈帶上,而能夠製造鏈帶與圈狀鏈齒的各色不同的拉鍊帶條,而且,由此可製造拉鍊。
該製造方法可包含如下的第一步驟至第三步驟。第一步驟包含對利用縫線10將拉鍊鏈齒20縫在鏈帶30上而成的拉鍊帶 條40進行染色的步驟。第二步驟包含:在第一步驟後,從拉鍊帶條40抽出縫線10,將鏈帶30與拉鍊鏈齒20分離的步驟。第三步驟可包含利用縫線10將由第二步驟獲得的拉鍊鏈齒20縫在與第二步驟中自拉鍊鏈齒20分離的鏈帶30不同的另一鏈帶30上。在代替的形態中,第三步驟包含利用縫線10將與第二步驟中自鏈帶30分離的拉鍊鏈齒20不同的另一拉鍊鏈齒20縫在由第二步驟獲得的鏈帶30上的步驟。
如圖13所示,首先製造虛設帶條/虛設鏈條(S91)。具體來說,利用通常的織機製造鏈帶。而且,利用通常的圈狀鏈齒製造裝置製造圈狀鏈齒。接下來,利用通常的縫紉機將圈狀鏈齒縫在鏈帶上,由此製造虛設拉鍊帶條。通過將一對虛設拉鍊帶條的各圈狀鏈齒設為咬合狀態而製造虛設牙鏈。另外,步驟S91中製造的拉鍊帶條其自身不用作製品,拉鍊鏈齒及/或鏈帶被用作製品。根據此種觀點,將“虛設”的首字附在拉鍊帶條。
接下來,對虛設帶條/虛設鏈條進行染色(S92)。具體來說,在通常的染色裝置內放入虛設帶條或虛設鏈條並染色。此時,鏈帶與圈狀鏈齒被染色為同一色。該步驟S92與第一步驟對應或包含於其中。
接下來,從虛設帶條/虛設鏈條回收圈狀鏈齒(S93)。該步驟S93與第二步驟對應或者包含於其中。該步驟中,可使用圖1、圖2、及圖15、或圖4至圖6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
接下來將回收的圈狀鏈齒安裝在另一種顏色的鏈帶上 (S94)。該步驟S94與第三步驟對應或者包含於其中。
在將回收的圈狀鏈齒縫在另一種顏色的鏈帶上的情況下,可一邊將鏈帶與圈狀鏈齒的顏色不同的拉鍊帶條有效利用在既有的設備中並且加以製造。另一種顏色的鏈帶被預先染色。例如,在染色為黃色的鏈帶上縫製染色為橙色的拉鍊鏈齒。一些實施方式中,對既有的設備新導入的設備例如僅為圖1、圖2及圖15、或圖4至圖6中例示的拉鍊鏈齒回收裝置600。
圖13中,公開了回收圈狀鏈齒並將其安裝於另一鏈帶。然而,也可在S93中回收鏈帶,並對該回收的鏈帶安裝另一種顏色的圈狀鏈齒。
圖14所示的拉鍊80根據圖13所示的製造方法而製造。拉鍊80具有一對拉鍊帶條40。各拉鍊帶條40中,利用縫線10將圈狀鏈齒20縫在鏈帶30的相向側緣部上。拉鍊80具有用於將一對拉鍊帶條40開閉的拉鍊拉頭60。拉鍊80還包括用於限制拉鍊拉頭60的前方及後方移動的止擋件70。圈狀鏈齒20的顏色與鏈帶30的顏色不同。
基於所述教示,如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便可對各實施方式添加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加入的符號用於參考,不應以對申請專利範圍進行限定解釋的目的而參照。
100‧‧‧搬送機構
200‧‧‧縫線回收部
600‧‧‧拉鍊鏈齒回收裝置(拉鍊鏈齒及鏈帶回收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從拉鍊帶條(40)抽出縫線(10),能夠使拉鍊鏈齒(20)與鏈帶(30)分離,所述拉鍊帶條(40)是利用縫線(10)將拉鍊鏈齒(20)縫在鏈帶(30)上而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包括:縫線回收部(200),根據所述縫線(10)的捲繞而回收所述縫線(1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還包括:搬送機構(100),用於將所述拉鍊帶條(40)向所述縫線回收部(200)搬送,所述搬送機構(100)中包含搬送輥,所述搬送輥能夠被動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還包括:鏈帶回收部(300),在回收所述縫線(10)後,回收所述鏈帶(3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中所述縫線回收部(200)包括電動機(210)、及能夠根據來自所述電動機(210)的轉動力而轉動的捲繞構件(22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中所述縫線回收部(200)還包括一個以上的引導構件(230),所述引導構件(230)對所述拉鍊帶條(40)的沿著規定方向的移動進行引導。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中所述引導構件(230)包括:第一支承部(234),設置於所述鏈帶(30)的第一面側;以及第二支承部(236),設置於所述鏈帶(30)的第二面側,所述第二面側為所述鏈帶(30)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側、且配置著所述拉鍊鏈齒(20),用於將所述縫線(10)向所述捲繞構件(220)送出的縫線取出口(237)設置於所述第二支承部(236)。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中在所述引導構件(230)的所述縫線取出口(237)設置著所述拉鍊帶條(40)的搬送用的引導輥,從所述拉鍊帶條(40)抽出的所述縫線(10)至少經由所述引導輥向所述捲繞構件(220)搬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構成為能夠從因拉鍊鏈齒(20)的咬合而拉鍊帶條(40) 閉合的牙鏈(50)的各拉鍊帶條(40)抽出縫線(10),且所述裝置包括:第一縫線回收部(201),根據所述牙鏈(50)中所含的一拉鍊帶條(40)的縫線(10)的捲繞而回收縫線(10);以及第二縫線回收部(202),設置於所述牙鏈(50)的移動路上比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201)靠下游側處,根據所述牙鏈(50)中所含的另一拉鍊帶條(40)的縫線(10)的捲繞來回收縫線(1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包括:第一停留部(501),設置於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201)與所述第二縫線回收部(202)之間,且供所述一拉鍊帶條(40)的縫線(10)被回收後的所述牙鏈(50)暫時地停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還包括:第一鏈帶回收部(301),在利用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201)回收縫線(10)後,將所述牙鏈(50)中所含的一拉鍊帶條(40)的鏈帶(30)回收;以及第二鏈帶回收部(302),在利用所述第二縫線回收部(202)回收縫線(10)後,將所述牙鏈(50)中所含的另一拉鍊帶條(40)的鏈帶(30)回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還包括: 第二停留部(502),所述第二停留部(502)供所述牙鏈(50)中所含的各拉鍊帶條(40)的各縫線(10)被回收後的所述牙鏈(50)暫時地停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用於回收拉鍊鏈齒的裝置,其還包括:第一搬送機構(101),用於將所述牙鏈(50)向所述第一縫線回收部(201)搬送;以及第二搬送機構(102),用於將所述牙鏈(50)中所含的一拉鍊帶條(40)的縫線(10)被回收後的所述牙鏈(50)向所述第二縫線回收部(202)搬送,所述第一搬送機構(101)及第二搬送機構(102)分別包含搬送輥,各搬送輥能夠被動轉動。
  14. 一種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其包括:第一步驟,對利用縫線(10)將拉鍊鏈齒(20)縫在鏈帶(30)上而成的拉鍊帶條(40)進行染色;第二步驟,在所述第一步驟後,從所述拉鍊帶條(40)抽出所述縫線(10),使所述鏈帶(30)與所述拉鍊鏈齒(20)分離;以及第三步驟,利用縫線(10)將由所述第二步驟而獲得的所述拉鍊鏈齒(20)縫在與所述第二步驟中自所述拉鍊鏈齒(20)分離的所述鏈帶(30)不同的另一鏈帶(30)上,或者,利用縫線(10)將與所述第二步驟中自所述鏈帶(30)分離的所述拉鍊鏈 齒(20)不同的另一拉鍊鏈齒(20)縫在由所述第二步驟而獲得的所述鏈帶(30)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步驟中,利用縫線(10)將經所述第一步驟而染色為第一色的所述拉鍊鏈齒(20)縫在事先染色為與所述第一色不同的第二色的所述另一鏈帶(30)上,或者,利用縫線(10)將事先染色為與所述第一色不同的第二色的所述另一拉鍊鏈齒(20)縫在經所述第一步驟染色為第一色的所述鏈帶(30)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的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步驟中,對因拉鍊鏈齒(20)的咬合而拉鍊帶條(40)閉合的牙鏈(50)進行染色,所述第二步驟中,從所述牙鏈(50)所含的各拉鍊帶條(40)抽出縫線(10)。
  17. 一種拉鍊帶條,其是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的拉鍊帶條的製造方法製造而成。
  18. 一種拉鍊,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拉鍊帶條(40)。
TW104121239A 2015-07-01 2015-07-01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TWI577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239A TWI577306B (zh) 2015-07-01 2015-07-01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239A TWI577306B (zh) 2015-07-01 2015-07-01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795A TW201701795A (zh) 2017-01-16
TWI577306B true TWI577306B (zh) 2017-04-11

Family

ID=5840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239A TWI577306B (zh) 2015-07-01 2015-07-01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730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9920A (zh) * 1998-10-30 2001-01-17 Ykk株式会社 螺线形拉链
TW420602B (en) * 1997-03-05 2001-02-01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0602B (en) * 1997-03-05 2001-02-01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CN1279920A (zh) * 1998-10-30 2001-01-17 Ykk株式会社 螺线形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795A (zh) 201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9176B (zh) 布料的缝迹结构
TW201720327A (zh) 拉鏈用鏈布構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TW200934406A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05007774A (zh) 无拉链带的牙链带及带拉链的物品
TW470795B (en) Knitting method for waste yarn disposal
TWI577306B (zh) A device for recovering a fastener element, a fastener tape, and a manufacturing thereof Method and zipper
TW201601853A (zh) 拉鏈鏈齒之製造方法、其製造裝置、及製造物
JP4062617B2 (ja) 線条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
CN105637134B (zh) 缝纫机及针板构造、以及链牙列的缝纫方法
TW201341619A (zh) 縫製裝置、縫製品之製造方法、及縫製方法
CN103281926A (zh) 拉链
TW201800029A (zh) 拉鏈製造裝置及拉鏈的製造方法
CA108299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wing trouser-fly units and the like
CN106307826B (zh) 用于回收拉链链齿的装置及拉链带条的制造方法
US62166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lacing of a teabag
US6213040B1 (en)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lacing of an article
WO2007058273A1 (ja) 横編機の経糸切断・保持方法および装置
BR112018013308B1 (pt) Aparelho para aplicar um cordão de remoção a um absorvente interno
TWI586296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US6343558B1 (en) Shuttle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lacing of an article
US20180371660A1 (en) Vertical full-rotation shuttle, stitches made by vertical full-rotation shuttle and stitch forming method
CN207362449U (zh) 编织装置
CN209547165U (zh) 一种穿头机
CN106572727A (zh) 无拉链带牙链带、无拉链带拉链以及带拉链物品
US7523595B2 (en) Method for attaching a draw string to an infusion bag automati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