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226B -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 Google Patents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4226B
TWI574226B TW104133107A TW104133107A TWI574226B TW I574226 B TWI574226 B TW I574226B TW 104133107 A TW104133107 A TW 104133107A TW 104133107 A TW104133107 A TW 104133107A TW I574226 B TWI574226 B TW I5742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device
identification code
identification
response sig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3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4147A (zh
Inventor
陳恢智
Original Assignee
帝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帝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帝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3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42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2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4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147A/zh

Links

Description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尤其是關於具有防偽功能的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現今科技越趨發達,市面上有相當多地行動電子票券系統,藉以由電子票券取代實體票卷。電子票券例如:文數字訊息、或者諸如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或快速響應矩陣碼(Quick Response Code;QR code)等條碼影像。
而此文數字訊息或條碼影像可代表任一商品資訊、電影票、車票或門禁鑰匙等。消費者在完成購票動作之後,行動電子票券系統可以經由網路傳送電子票券到消費者的手機上。消費者到服務提供單位時,以手機出示所接收的電子票券,即可兌換對應的服務。
其中,文數字訊息容易複製及偽造,並非安全的電子票券形式。條碼影像是經由編碼或加密處理之影像雖不易偽造,但仍可利用攝像模組翻拍複製,造成電子票券被重複使用的困擾。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解除鎖定方法包括: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一識別元件以藉由第一識別元件取得識別碼 、產生具有識別碼的回應訊號、傳送回應訊號給手持裝置以致手持裝置根據回應訊號提供第二識別元件、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二識別元件以藉由第二識別元件取得開啟指令,以及根據開啟指令開啟鎖固組件。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門禁系統包括:掃描器、處理單元、無線傳送單元及鎖固組件。掃描器、無線傳送單元及鎖固組件耦接於處理單元。掃描器用以透過第一識別元件來取得識別碼。處理單元用以產生具有識別碼的回應訊號。無線傳送單元用以傳送回應訊號給手持裝置以致手持裝置根據回應訊號提供第二識別元件。鎖固單元用以可釋放地鎖固一門。其中,掃描器更用以透過掃描第二識別元件來取得開啟指令,並且處理單元根據開啟指令控制鎖固組件釋放門。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不論在可以上網或無法上網的狀態下,都能透過門禁系統與手持裝置的互動進行二階段辨識,以控制鎖固組件的釋放,藉以避免識別元件被盜用。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的方塊圖。第2圖是第1圖之門禁系統的一態樣的外觀示意圖。第3圖是第2圖之門禁系統的局部外觀示意圖。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的方塊圖。第5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解除鎖定方法的概要流程圖。
參照第1至3圖,門禁系統包括門禁裝置1。門禁裝置1包括掃描單元10、處理單元12、無線傳送單元14及鎖固組件16。處理單元12電性連接掃描單元10、無線傳送單元14及鎖固組件16,並且主要用以控制其他元件(掃描單元10、無線傳送單元14及鎖固組件16等)的運作及資料的處理。鎖固組件16裝設在門18上,並且可釋放地鎖固此門18。
在一些實施例中,門18可開啟式地裝設在殼體11上,並且掃描單元10亦嵌設在殼體11的表面上。其他單元則可以設置於殼體11的內部,如第2及3圖所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為節約使用空間、造型上的美觀或便於維護,除了掃描單元10嵌設在殼體11的表面上外,其他單元中的部份或全部則可以設置於另一空間,彼此再利用電性連接,以便操作。
於此,門禁裝置1搭配手持裝置5使用。換言之,使用者可藉由手持裝置5來控制門禁裝置1開啟門18。其中,手持裝置5包括有顯示器51、處理單元(圖未示)及儲存單元(圖未示)。儲存單元儲存有識別碼。手持裝置5能提供第一識別元件50,以輸出所儲存的識別碼。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可為顯示在顯示器51上的條碼,例如一維條碼或二維條碼。換言之,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能從儲存單元中讀出識別碼、將其編碼成一條碼(第一識別元件50)並將編碼成的條碼顯示在顯示器51上,如第1圖所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可為設置在手持裝置5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晶片53所發射的NFC訊號,並且此NFC訊號內帶有識別碼的資訊內容,如第4圖所示。
參照第1至5圖,門禁裝置1的掃描單元10掃描手持裝置5所提供的第一識別元件50,以藉由第一識別元件50取得識別碼(步驟S410)。舉例而言,若第一識別元件50為一條碼,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將攜帶有識別碼的資訊內容之條碼顯示在顯示器51上。此時,掃描單元10包括條碼讀取器。條碼讀取器掃描顯示器51上的條碼並透過解碼掃描到的條碼取得其中的識別碼。條碼讀取器再將取得的識別碼提供給處理單元12。此外,若第一識別元件50為一NFC訊號,手持裝置5更包括NFC晶片53並且此NFC晶片電性連接處理單元(圖未示),如第4圖所示。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控制NFC晶片53無線發射帶有識別碼的NFC訊號。此時,掃描單元10包括NFC接收器。NFC接收器感應手持裝置5上的NFC晶片53以接收到帶有識別碼的NFC訊號。NFC接收器再將從NFC訊號中取得的識別碼提供給處理單元12。
接著,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產生具有識別碼的回應訊號(步驟S420)。然後,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經由無線傳送單元14傳送回應訊號給手持裝置5,以致手持裝置5根據回應訊號提供第二識別元件52(步驟S430)。在一些實施例中,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於接收到識別碼後,依據接收到的識別碼產生回應訊號並且提供給無線傳送單元14無線發射出去。其中,無線傳送單元14可以採用訊號廣播(Beacon)技術或網路協定(例如:Wi-Fi網路協定、3G網路協定或4G網路協定等)來傳送。即,無線傳送單元14可為訊號廣播裝置(Beacon)或網路模組(例如:Wi-Fi網路模組、3G網路模組或4G網路模組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無線傳送單元14為訊號廣播裝置,手持裝置5則更包括藍芽接收器。於發射NFC訊號或顯示條碼之後或之前(例如:執行實施本發明的行動應用程式(APP)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會啟動藍芽接收器。於回應訊號產生後,訊號廣播裝置不斷地廣播回應訊號。當手持裝置5在訊號廣播裝置的廣播範圍內時,手持裝置5的藍芽接收器即會接收到訊號廣播裝置所廣播的回應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無線傳送單元14為網路模組,手持裝置5則更包括網路模組。於發射NFC訊號或顯示條碼之後或之前(例如:執行實施本發明的行動應用程式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會啟動網路模組。於回應訊號產生後,門禁裝置1的網路模組將回應訊號傳送給手持裝置5的網路模組。於此,手持裝置5能藉由第一識別元件50提供手持裝置5的無線位址給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以便於回傳回應訊號。
並且,當手持裝置5經由藍芽接收器或網路模組接收到回應訊號後,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會響應回應訊號而提供另一個二維條碼(以下稱之為第二識別元件52)。在一些實施例中,手持裝置5的儲存單元中儲存有開啟指令。當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接收到回應訊號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會從儲存單元中讀出開啟指令並產生帶有此開啟指令的第二識別元件5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識別元件52可為設置在手持裝置5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晶片53所發射的另一NFC訊號,並且此NFC訊號內帶有開啟指令的資訊內容。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識別元件52可為顯示在顯示器5上的另一條碼,例如一維條碼或二維條碼。換言之,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能從儲存單元中讀出開啟指令、將其編碼成一條碼(第二識別元件52)並將編碼成的條碼顯示在顯示器51上。
門禁裝置1的掃描單元10掃描手持裝置5所提供的第二識別元件52以藉由第二識別元件52取得開啟指令(步驟S440)。舉例而言,若第二識別元件52為一條碼,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將攜帶有開啟指令的資訊內容之條碼顯示在顯示器51上。門禁裝置1的條碼讀取器(掃描單元10)掃描顯示器51上的條碼並透過解碼掃描到的條碼取得其中的開啟指令。條碼讀取器再將取得的開啟指令提供給處理單元12。此外,若第二識別元件52為NFC訊號,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控制NFC晶片無線發射帶有開啟指令的NFC訊號。此時,門禁裝置1的NFC接收器(掃描單元10)感應手持裝置5上的NFC晶片以接收到帶有開啟指令的NFC訊號。NFC接收器再將從NFC訊號中取得的開啟指令提供給處理單元12。
之後,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根據開啟指令開啟鎖固組件(步驟S450)。處理單元12在藉由掃描單元10取得第二識別元件52中的開啟指令之後,處理單元12響應開啟指令控制鎖固組件16釋放,並且於鎖固組件16釋放後門18則會開啟。換言之,鎖固組件16常態為固鎖狀態。當處理單元12接收到開啟指令時,則會控制鎖固組件16切換成釋放狀態以釋放門18。
第6圖是步驟S430之一實施例的細部流程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搭配參照第6圖,當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經由藍芽接收器或網路模組接收到回應訊號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比對回應訊號中的識別碼與儲存在手持裝置5的儲存單元中的識別碼(步驟S431)。
當二者相符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才提供具有開啟指令的第二識別元件52(步驟S432)。反之,當二者不相符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則不會提供具有開啟指令的第二識別元件52。
舉例來說,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下載並執行專用的行動應用程式(APP)。當利用APP完成線上交易明細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便可基於交易明細完成訊號以手持裝置5的專有的識別碼產生第一識別元件50。當門禁系統1的掃描單元10第一次掃描手持裝置5所提供之第一識別元件50時,便根據第一識別元件50中的識別碼產生並無線輸出回應訊號。雖然無線輸出範圍內可能有其他手持裝置5,但是僅有具有正確識別碼的手持裝置5內的APP會被啟動而接續提供第二識別元件52。使用者再將手持裝置5再次貼近於門禁系統1的掃描單元10時,門禁系統1的掃描單元10第二次掃描手持裝置5以取得第二識別元件52中的開啟指令,據以將門18開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能做為一電子票卷,例如:車票、電影票、戲票、回數票、折價券或入場卷等。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能做為一電子證件,例如:員工卡、訪客卡、貴賓卡、會員卡、行動鑰匙等。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解除鎖定方法的概要流程圖。第8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方塊圖。第9圖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方塊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搭配參照7至9圖,在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產生具有識別碼的回應訊號(步驟S420)之前,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會根據識別碼比對資料庫19/39中的使用記錄,以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是否為有效(步驟S41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為有效」表示資料庫19/39內未儲存有相同之識別碼或對應此識別碼的使用記錄(如,使用旗標);反之,「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表示資料庫19/39內儲存有相同之識別碼或對應此識別碼的使用記錄(如,使用旗標)。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庫39可以設置在雲端伺服器3內,並且透過網路2與門禁裝置1相互連接,如第8圖所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資料庫19可以設置在門禁裝置1內,並電性連接處理單元12,如第9圖所示。
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有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才接續執行「產生具有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步驟420)以及後續的步驟。反之,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則不接續執行「產生具有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步驟420)。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則直接結束執行程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不接續執行「產生具有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步驟S420),並且產生並顯示一錯誤警示(步驟S411),以告知使用者錯誤狀態。其中,錯誤警示可以是文字通知訊息或錯誤警示音等。
於此,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能於接收到開啟指令時,記錄/儲存此第一識別元件50的使用記錄於資料庫19/39中(步驟S460)。在一些實施例中,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於接收到開啟指令時將識別碼記錄/儲存於資料庫19/39中。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是於接收到開啟指令時將一使用旗標對應此識別碼記錄/儲存於資料庫19/39中。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解除鎖定方法的概要流程圖。
參照第8至10圖,門禁裝置1的掃描單元10掃描手持裝置5所提供的第一識別元件50,以藉由第一識別元件50取得識別碼及明細資訊(步驟S410’)。然後,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根據明細資訊比對資料庫19/39中的明細記錄,以確認第一識別元件是否為有效(步驟S411’)。
換言之,資料庫19/39預先儲存有明細記錄。在一些實施例中,明細記錄包括複數個標的物,並且每一個目標包括複數筆明細資料。明細資訊代表一個標的物,並且包括有此目標的所有或部分明細資料。舉例而言,當每一個標的物為一電子票卷時,此電子票卷的明細資料可以是實施時間、實施場次、實施地點、節目名稱、價格、座位、會員編號、流水號、優惠訊息、或其組合等資料內容。在另一例子中,當每一個標的物為一電子證件時,此電子證件的明細資料可以是員工姓名、工作證號碼、工作單位或其組合等資料內容。
舉例而言,以電子票卷為例,手持裝置5透過網路2向雲端購票系統購買一電子票卷,並且完成線上交易。於線上交易完成時,電子票卷的明細記錄會儲存至伺服器3的資料庫39,或者儲存至雲端購票系統的資料庫中進而單筆或批量下載至門禁裝置1的資料庫19中。同時,全部或部分的明細記錄會做為明細資訊而儲存在手持裝置5的儲存單元中。因此,當手持裝置5要提供第一識別元件50時,手持裝置5的處理單元能從儲存單元中讀出識別碼及明細資訊並將讀出的識別碼及明細資料處理成第一識別元件50,以致使門禁裝置1能藉由掃描單元10掃描第一識別元件50來取得其中所攜帶的識別碼及明細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為有效」表示資料庫19/39內的明細記錄中存在與明細資訊相符的資料內容;反之,「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表示資料庫19/39內的明細記錄中未存在與明細資訊相符的資料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識別元件50為有效」表示資料庫19/39內的明細記錄中存在與明細資訊相符的資料內容且此資料內容並未標記為已使用(如,未標記有使用旗標);反之,「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表示資料庫19/39內的明細記錄中不存在與明細資訊相符的資料內容,或者存在相符的資料內容但已標記為已使用(如,標記有使用旗標)。
續參照第10圖,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有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才接續執行「產生具有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步驟S420)以及後續步驟(步驟S430~步驟S450或者步驟S430~步驟S460)。反之,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則不接續執行步驟S420~步驟S460。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則直接結束執行程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當確認第一識別元件50為無效時,門禁裝置1的處理單元12除了不接續執行步驟S420~步驟S460外,還產生並顯示一錯誤警示(步驟S412),以告知使用者錯誤狀態。其中,錯誤警示可以是文字通知訊息或錯誤警示音等。
應當可理解的是,各步驟的執行順序並不限於前述描述順序,可依據步驟的執行內容適當地調配執行順序。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之條碼讀取器可為一維條碼讀取器、或二維條碼讀取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之處理單元可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元件所實現。處理元件可以是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微型機算計、中央處理器、場編程閘陣列、可編程邏輯設備、狀態器、邏輯電路、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和/或任何基於操作指令操作訊號(類比和/或數位)的設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手持裝置5可以是例如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筆記型電腦(netbook)、或平版電腦(Tablet or Pad)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單元可由一個或多個儲存元件所實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庫19/39可由一個或多個儲存元件所實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之儲存元件可以是例如記憶體或暫存器等,但在此並不對其限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識別碼是指手持裝置5專有的代碼。其中,識別碼可以是手機號碼、IMEI碼(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或UDID碼(設備的唯一設備識別符Unique Device Identifier,UDID)。
在一些實施例中,門禁系統可應用於表演入場系統、交通乘車系統、電梯系統、大樓門禁管理系統、或工廠門禁管理系統等。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不論在可以上網或無法上網的狀態下,都能透過門禁系統與手持裝置的互動進行二階段辨識,以控制鎖固組件的釋放,藉以避免識別元件被盜用。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門禁裝置
10‧‧‧掃描單元
11‧‧‧殼體
12‧‧‧處理單元
14‧‧‧無線傳送單元
16‧‧‧鎖固組件
18‧‧‧門
19‧‧‧資料庫
2‧‧‧網路
3‧‧‧伺服器
39‧‧‧資料庫
5‧‧‧手持裝置
50‧‧‧第一識別元件
51‧‧‧顯示器
52‧‧‧第二識別元件
53‧‧‧NFC晶片
S410‧‧‧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一識別元件  ,以藉由第一識別元件取得識別碼
S410’‧‧‧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一識別元件  ,以藉由第一識別元件取得識別碼及明細資訊
S411‧‧‧根據識別碼比對資料庫中的使用記錄,以確認第一識別元件是否為有效
S411’‧‧‧根據明細資訊比對資料庫中的明細記錄,以確認第一識別元件是否為有效
S412‧‧‧產生並顯示錯誤警示
S420‧‧‧產生具有識別碼的回應訊號
S430‧‧‧傳送回應訊號給手持裝置,以致手持裝置根據回應訊號提供第二識別元件
S431‧‧‧由手持裝置比對回應訊號中的識別碼與手持裝置中的識別碼
S432‧‧‧當回應訊號中的識別碼相符於手持裝置中的識別碼時,由手持裝置提供第二識元件
S440‧‧‧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二識別元件,以藉由第二識別元件取得開啟指令
S450‧‧‧依據開啟指令開啟鎖固組件
S460‧‧‧儲存使用記錄於資料庫
[第1圖] 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的方塊圖; [第2圖] 係第1圖之門禁系統的一態樣的外觀示意圖; [第3圖] 係第2圖之門禁系統的局部外觀示意圖; [第4圖] 係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的方塊圖; [第5圖] 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解除鎖定方法的概要流程圖; [第6圖] 係步驟S430之一實施例的細部流程圖; [第7圖] 係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解除鎖定方法的概要流程圖; [第8圖]係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的方塊圖; [第9圖] 係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門禁系統的方塊圖;及 [第10圖] 係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之解除鎖定方法的概要流程圖。
S410‧‧‧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一識別元件,以藉由第一識別元件取得識別碼
S420‧‧‧產生具有識別碼的回應訊號
S430‧‧‧傳送回應訊號給手持裝置,以致手持裝置根據回應訊號提供第二識別元件
S440‧‧‧掃描手持裝置所提供的第二識別元件,以藉由第二識別元件取得開啟指令
S450‧‧‧依據開啟指令開啟鎖固組件

Claims (8)

  1. 一種解除鎖定方法,包括:掃描一手持裝置所提供的一第一識別元件,以藉由該第一識別元件取得一識別碼,其中該識別碼是該手持裝置的一專有代碼;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傳送該回應訊號給該手持裝置,由該手持裝置比對該回應訊號中的該識別碼與該手持裝置中的該識別碼;當該回應訊號中的該識別碼相符於該手持裝置中的該識別碼時,由該手持裝置提供該第二識別元件;掃描該手持裝置所提供的該第二識別元件以藉由該第二識別元件取得一開啟指令;及根據該開啟指令開啟一鎖固組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解除鎖定方法,該解除鎖定方法更包括:根據該識別碼比對一資料庫中的使用記錄,以確認該該第一識別元件是否為有效;當確認為有效時,才接續執行該「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的步驟;以及當確認為無效時,則不接續執行該「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的步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解除鎖定方法,其中於該掃描一手持裝置所提供的一第一識別元件之步驟中,更藉由該第一識別元件取得一明細資訊,並且該解除鎖定方法更包括: 根據該明細資訊比對一資料庫中的明細記錄,以確認該第一識別元件是否為有效;當確認為有效時,才接續執行該「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的步驟;以及當確認為無效時,則不接續執行該「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的步驟。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解除鎖定方法,其中該「根據該開啟指令開啟一鎖固組件」的步驟之後更包括:儲存該第一識別元件的使用記錄於該資料庫。
  5. 一種門禁系統,包括:一掃描單元,用以透過掃描一手持裝置所提供的一第一識別元件來取得一識別碼,其中該識別碼是該手持裝置的一專有代碼;一處理單元,耦接該掃描單元,用以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一回應訊號;一無線傳送單元,耦接該處理單元,用以傳送該回應訊號給該手持裝置,該手持裝置於接收到該回應訊號時,比對該回應訊號中的該識別碼與該手持裝置中的該識別碼,並且當該回應訊號中的該識別碼相符於該手持裝置中的該識別碼時,提供該第二識別元件;及一鎖固組件,耦接該處理單元,用以可釋放地鎖固一門;其中,該掃描單元更用以透過掃描該第二識別元件來取得一開啟指令,並且該處理單元根據該開啟指令控制該鎖固組件釋放該門。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門禁系統,其中該第一識別元件包括一NFC訊號或一條碼,並且該第二識別元件為另一NFC訊號或另一條碼。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門禁系統,其中該無線傳送單元係為訊號廣播裝置(Beacon)或一網路模組。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門禁系統,更包括:一資料庫,耦接該處理單元,用以儲存有複數明細記錄,其中掃描單元用以透過掃描該第一識別元件來取得一明細資訊,其中該處理單元更用以根據該明細資訊比對該資料庫中的明細記錄以確認該第一識別元件是否為有效,當確認為有效時,該處理單元才產生具有該識別碼的該回應訊號。
TW104133107A 2015-10-07 2015-10-07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TWI574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3107A TWI574226B (zh) 2015-10-07 2015-10-07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3107A TWI574226B (zh) 2015-10-07 2015-10-07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4226B true TWI574226B (zh) 2017-03-11
TW201714147A TW201714147A (zh) 2017-04-16

Family

ID=58766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3107A TWI574226B (zh) 2015-10-07 2015-10-07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4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7632B (zh) * 2017-10-05 2019-08-01 林勁璋 門禁管理系統及其管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3576A1 (en) * 2007-01-30 2008-07-31 Sang Hun Kim Mobile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wo-dimensional coupon code
CN202275460U (zh) * 2011-10-28 2012-06-13 闵浩 基于双向加密认证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电子锁控制管理系统
CN103106714A (zh) * 2012-12-31 2013-05-15 闵浩 基于手持终端设备pda和指纹识别技术的开锁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3576A1 (en) * 2007-01-30 2008-07-31 Sang Hun Kim Mobile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wo-dimensional coupon code
CN202275460U (zh) * 2011-10-28 2012-06-13 闵浩 基于双向加密认证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电子锁控制管理系统
CN103106714A (zh) * 2012-12-31 2013-05-15 闵浩 基于手持终端设备pda和指纹识别技术的开锁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陳炳彰、余宗憲,"結合QR CODE的複合式行動票券應用",資訊傳播暨創意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26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147A (zh) 2017-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3929B1 (ko) 전력 제거 스테이션을 사용한 도난 방지 디바이스의 자체-분리
US9117355B2 (en) Wireless signal actuated security tag
US10121338B2 (en) Self-detaching anti-theft device for retail environment
US9779599B2 (en) Alarming smart magnetic tag
US20140091932A1 (en) Mobile device initiated retail transaction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security tag detachment
US20150006390A1 (en) Using steganography to perform payment transactions through insecure channels
KR101296137B1 (ko) 큐알코드이용 모바일아이디데이터 보안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476732B1 (ko) 정품인증라벨, 이를 이용하는 정품인증단말, 정품인증라벨 출력 장치, 정품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564711A (zh) 作为钥匙的包裹
JP2005065018A (ja) 無線lan接続システム、無線lan接続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US8789167B2 (en) Fraud-proof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4620616A (zh) 供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新登记者设备的配置
CN103679406A (zh) 利用标记解码装置认证包裹收件人的方法及解码装置
US10701561B1 (en) System and techniques for secret key transfer in benefit denial system
CN105574629A (zh) 基于图形编码的电子票务验票方法和系统
US1197243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by using QR code
KR20210083306A (ko) 키 쌍들 및 프로세스 간 통신들을 사용하는 검증
US20140012412A1 (en) Coding platform for use with transactions across various mediums and devices
KR20160071471A (ko) 무선 프로토콜 메시지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CN107657199B (zh) 行动装置、验证装置及其验证方法
KR20150011933A (ko) 가맹점 코드를 이용한 결제시스템
TWI574226B (zh) 解除鎖定方法及門禁系統
KR20160082100A (ko) 위치정보와 단말기 고유번호 기반의 모바일 티켓 보안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11631062B2 (en) Voucher verification auxiliary device, voucher verification auxiliary system, and voucher verification auxiliary method
JP709946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