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7934B -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7934B
TWI567934B TW101119834A TW101119834A TWI567934B TW I567934 B TWI567934 B TW I567934B TW 101119834 A TW101119834 A TW 101119834A TW 101119834 A TW101119834 A TW 101119834A TW I567934 B TWI567934 B TW I5679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oxide
oxide semiconductor
source
wel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9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1615A (zh
Inventor
陳勁甫
Original Assignee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1119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79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51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7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7934B/zh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Description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本案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記憶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各式半導體元件不斷推陳出新。其中半導體記憶體元件可以儲存數位資料,在各式電子裝置中,扮演者相當重要的角色。
記憶體的資料是以二進位的方式儲存。記憶體的每一個儲存單元稱做記憶元。記憶元可以選擇性被控制為兩種電性特徵。依據電性特徵的不同,可以定義為「0」或「1」來儲存二進位的數位資料。
本案係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其利用兩個金屬氧化半導體的組合來實現記憶體的功能。
根據本案之第一態樣,提出一種半導體元件。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及一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電性連接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懸浮雙載子電晶體(floating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floating BJT)。
根據本案之第二態樣,提出一種半導體元件之操作方法。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及一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電性連接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懸浮雙載子電晶體(floating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floating BJT)。半導體元件之操作方法包括一寫入程序。寫入程序包括以下步驟。啟動(turn on)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啟動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施加一源極電壓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之一源極。施加一源極電壓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之一源極,以導通懸浮雙載子電晶體。
為了對本案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更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係提出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之圖式係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之技術特點。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00之剖面圖。半導體元件100包括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110及一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電性連接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包括一懸浮雙載子電晶體(floating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floating BJT)130。其中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沒有與基底140直接接觸,而被浮動式隔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及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皆為N型(即NMOS),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係為NPN型(即NPN BJT)。
就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之結構而言,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包括一第一井(well)W1、一第一源極(source)S1、第一汲極(drain)D1及一第一閘極(gate)G1。第一井W1例如是一P型井。第一源極S1設置於第一井W1內。第一汲極D1設置於第一井W1內。第一源極S1及第一汲極D1例如是二N型重摻雜區。第一閘極G1位於第一井W1之上。第一閘極G1例如是一多晶矽層。當第一閘極G1被施加足夠的電壓時,可使第一源極S1及第一汲極D1導通。
就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而言,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包括一第二井W2、一第二源極S2、一第二汲極D2、一第二閘極G2及一深井(deep well)DW。第二井W2例如是一P型井。第二源極S2設置於第二井W2內,第二汲極D2設置於第二井W2內。第二源極S2及第二汲極D2例如是二N型重摻雜區。第二閘極G2例如是一多晶矽層。當第二閘極G2被施加足夠的電壓時,可使第二源極S2及第二汲極D2導通。
半導體元件100更包括一淺溝渠隔離結構(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160,淺溝渠隔離結構160環繞第二井W2、第二源極S2及第二汲極D2一整圈(剖面圖僅可視得左右兩處的部份淺溝渠隔離結構STI)。深井DW設置於第二井W2下,以隔絕第二井W2與基底140的接觸。 N型的第二源極S2、P型的第二井W2及N型的第二汲極D2形成NPN型的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的「懸浮」一詞係指,P型的第二井W2並未有任何接出點且亦不會外接至任何的電位。第二閘極G2位於第二井W2之上。當第二閘極G2及第二源極S2被施加足夠的電壓時,可使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導通。
請參照第1~2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半導體元件100之電路圖。第一汲極D1係透過導電層150電性連接於第二源極S2。如第2圖所示,左側之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之第一汲極D1電性連接於右側之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源極S2。並且,第二源極S2及第二汲極D2之間形成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
如第1~2圖所示,半導體元件100更包括一位元線(bit line)BL、一字元線(word line)WL、一儲存電壓線(store voltage line)SVL、一狀態切換線(state switch line)SSL及一接地線(ground line)GL。位元線BL電性連接於第一源極S1。字元線WL電性連接於第一閘極G1。儲存電壓線SVL電性連接於第一汲極D1及第二源極S2。狀態切換線SSL電性連接於第二閘極G2。接地線GL電性連接於第二汲極D2。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第1圖之半導體元件100之操作過程的電流-電壓曲線。操作方法包括寫入程序、資料維持程序、讀取程序及抹除程序。寫入程序用以寫入資料於半導體元件100中,資料維持程序用以使半導體元件100維持於已寫入資料之狀態。讀取程序用以辨識半導體元件 100是否已寫入資料。抹除程序用以抹除半導體元件100已寫入之資料。
以下搭配表一就各種程序分別說明如下,表一繪示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及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在各種程序被施加電壓之情況。
就寫入程序而言,請參照表一及第2~3圖,經由字元線WL施加一閘極電壓GV1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之第一閘極G1,以啟動(turn on)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
並且,經由狀態切換線SSL施加一閘極電壓GV2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閘極G2,以啟動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
並且,經由位元線BL施加一源極電壓SV1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之第一源極S1。
並且,經由儲存電壓線SVL施加一源極電壓SV2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源極S2,以導通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
如第3圖所示,在寫入程序中,隨著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的啟動,電流-電壓曲線IV1之電流呈現緩慢的上升。當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導通時,電流-電壓曲線IV1則會急遽上升至B點。
就資料維持程序而言,請參照表一及第2~3圖,字元線WL及位元線BL均未施加電壓,而關閉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
並且,經由狀態切換線SSL施加一閘極電壓GV3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閘極G2,以啟動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其中,閘極電壓GV3低於閘極電壓GV2。
並且,經由儲存電壓線SVL施加一源極電壓SV3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源極S2,以維持導通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其中,源極電壓SV3實質上相同於源極電壓SV2。
如第3圖所示,在資料維持程序中,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將會維持在B點之狀態。
就讀取程序而言,請參照表一及第2~3圖,經由字 元線WL施加一閘極電壓GV4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之第一閘極G1,以啟動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其中,閘極電壓GV4低於閘極電壓GV1。
並且,經由狀態切換線SSL施加一閘極電壓GV5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閘極G2,以啟動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其中,閘極電壓GV5介於閘極電壓GV2及閘極電壓GV3之間。
並且,經由位元線BL施加一源極電壓SV4於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110之第一源極S1。其中,源極電壓SV4低於源極電壓SV1。
並且,經由儲存電壓線SVL施加一源極電壓SV5於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第二源極S2。其中,源極電壓SV5實質上相等於源極電壓SV2及源極電壓SV3。
如第3圖所示,在讀取程序中,已導通之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將電流維持在一定的水準,而使電流-電壓曲線IV2呈現緩慢下降的情況。直到電壓過低導致懸浮雙載子電晶體130及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皆被關閉時,電流-電壓曲線IV2才會急遽的下降。
也就是說,電流-電壓曲線IV1、IV2在寫入程序與讀取程序呈現不一致的現象。透過這樣現象,在讀取程序中即可判斷出半導體元件100是否已被寫入資料。
就抹除程序而言,只需將字元線WL、位元線BL、儲存電壓線SVL及狀態切換線SSL均予以關閉,即可抹除半導體元件100所儲存之資料。
如此一來,半導體元件100即透過第一金屬氧化半導 體110及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120之設計實現記憶體之功能。
綜上所述,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半導體元件
110‧‧‧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
120‧‧‧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
130‧‧‧懸浮雙載子電晶體
140‧‧‧基底
150‧‧‧導電層
160‧‧‧淺溝渠隔離結構
BL‧‧‧位元線
D1‧‧‧第一汲極
D2‧‧‧第二汲極
DW‧‧‧深井
IV1、IV2‧‧‧電流-電壓曲線
G1‧‧‧第一閘極
G2‧‧‧第二閘極
GL‧‧‧接地線
GV1、GV2、GV3、GV4、GV5‧‧‧閘極電壓
S1‧‧‧第一源極
S2‧‧‧第二源極
SSL‧‧‧狀態切換線
SV1、SV2、SV3、SV4、SV5‧‧‧源極電壓
SVL‧‧‧儲存電壓線
W1‧‧‧第一井
W2‧‧‧第二井
WL‧‧‧字元線
第1圖繪示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剖面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半導體元件之電路圖。
第3圖繪示第1圖之半導體元件之操作過程的電流-電壓曲線。
100‧‧‧半導體元件
110‧‧‧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
120‧‧‧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
130‧‧‧懸浮雙載子電晶體
140‧‧‧基底
150‧‧‧導電層
160‧‧‧淺溝渠隔離結構
BL‧‧‧位元線
D1‧‧‧第一汲極
D2‧‧‧第二汲極
DW‧‧‧深井
G1‧‧‧第一閘極
G2‧‧‧第二閘極
GL‧‧‧接地線
S1‧‧‧第一源極
S2‧‧‧第二源極
SSL‧‧‧狀態切換線
STI‧‧‧淺溝渠隔離結構
SVL‧‧‧儲存電壓線
W1‧‧‧第一井
W2‧‧‧第二井
WL‧‧‧字元線

Claims (11)

  1.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以及一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與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中,僅有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懸浮雙載子電晶體(floating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floating BJT)。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第一井(well);一第一源極(source),設置於該第一井內;一第一汲極(drain),設置於該第一井內;以及一第一閘極(gate),位於該第一井之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半導體元件更包括一淺溝渠隔離結構(shallow trench isolation),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第二井;一第二源極,設置於該第二井內;一第二汲極,設置於該第二井內,該第二源極、該第二井及該第二汲極形成該懸浮雙載子電晶體(BJT);一第二閘極,位於該第二井之上,該淺溝渠隔離結構環繞該第二井、該第二源極及該第二汲極;以及一深井(deep well),設置於該第二井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一汲極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源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更包括:一位元線(bit line),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源極;一字元線(word line),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閘極;一儲存電壓線(store voltage line),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汲極及該第二源極;一狀態切換線(state switch line),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閘極;以及一接地線(ground line),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汲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及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皆為N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懸浮雙載子電晶體係為NPN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第一源極、一第一汲極及一第一閘極,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第二源極、一第二汲極及一第二閘極,該半導體元件更包括:一位元線,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源極;一字元線,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閘極;一儲存電壓線,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汲極及該第二源極;一狀態切換線,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閘極;以及 一接地線,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汲極。
  9. 一種半導體元件之操作方法,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及一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包括一懸浮雙載子電晶體(floating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floating BJT),該半導體元件之操作方法包括一寫入程序,該寫入程序包括:啟動(turn on)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啟動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施加一第一源極電壓於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之一第一源極;以及施加一第二源極電壓於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之一第二源極,以導通該懸浮雙載子電晶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之操作方法,更包括一資料維持程序,該資料維持程序包括:關閉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以及啟動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之操作方法,更包括一讀取程序,該讀取程序包括:啟動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啟動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施加一第三源極電壓於該第一金屬氧化半導體之一第一源極,該第三源極電壓低於該第一源極電壓;以及施加一第四源極電壓於該第二金屬氧化半導體之一 第二源極,該第四源極電壓實質上等於該第二源極電壓。
TW101119834A 2012-06-01 2012-06-01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TWI567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834A TWI567934B (zh) 2012-06-01 2012-06-01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834A TWI567934B (zh) 2012-06-01 2012-06-01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615A TW201351615A (zh) 2013-12-16
TWI567934B true TWI567934B (zh) 2017-01-21

Family

ID=50158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9834A TWI567934B (zh) 2012-06-01 2012-06-01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6793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1441B1 (en) * 1996-06-07 2002-08-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30205759A1 (en) * 2001-10-23 2003-1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tion of parasitic bipolar leakage current in silicon on insulator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1441B1 (en) * 1996-06-07 2002-08-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30205759A1 (en) * 2001-10-23 2003-1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tion of parasitic bipolar leakage current in silicon on insulator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615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02265B2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トランジスタデバイス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JP5893662B2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セル構造及びこれをプログラミングし読み出す方法
US8253203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circuit
US20170117284A1 (en) One-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cell capable of reducing leakage current and preventing slow bit response, and method for programming a memory array comprising the same
TWI699871B (zh) 閾值開關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TWI475647B (zh) 具有包含p型主體之選擇閘極之記憶體裝置,具有分開源極線之記憶體串及方法
TW201530548A (zh) 應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中的一位元記憶胞及其相關控制方法
CN105304126A (zh) 记忆体阵列电路
JP2013232494A (ja) 記憶素子、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TW201703051A (zh) 一次編程非揮發性記憶胞
Chang et al. Area-efficient embedded resistive RAM (ReRAM) macros using logic-process vertical-parasitic-BJT (VPBJT) switches and read-disturb-free temperature-aware current-mode read scheme
TW200908557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567934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4103642A (zh) 非易失性存储器件
US8867284B2 (en)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TWI571880B (zh) 非揮發性快閃記憶體的有效編程方法
JP2005039067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20170110511A1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a leakage current
US20160013178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233971B2 (ja) スプリット・ゲート・ビット・セルのプログラミング
TWI662655B (zh) 記憶體結構
US9653469B2 (en) Memory array an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of the same
KR101942580B1 (ko) 반도체 기억 장치 및 반도체 기억 소자
JP2021197538A (ja) 半導体装置
US10014310B1 (en) Memory cell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