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4490B - Lens drive - Google Patents

Lens driv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4490B
TWI564490B TW100140321A TW100140321A TWI564490B TW I564490 B TWI564490 B TW I564490B TW 100140321 A TW100140321 A TW 100140321A TW 100140321 A TW100140321 A TW 100140321A TW I564490 B TWI564490 B TW I5644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ide
end portion
side end
leaf spring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1797A (en
Inventor
大坂智彥
石澤貴
Original Assignee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2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4490B/zh

Links

Description

透鏡驅動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透鏡驅動裝置,尤其是關於設在保持透鏡組件(透鏡筒)的透鏡架(柱狀的可動部)的光軸方向的兩側,且以將透鏡架相對於包含基座構件在內的固定部在徑向定位的狀態進行支撐並使透鏡架能夠在光軸方向位移的板簧(支撐構件;彈性構件)。
在帶相機的移動電話上機搭載有可擕式小型相機。在該可擕式小型相機上使用自動調焦用透鏡驅動裝置。一直以來,提出了各種調焦用透鏡驅動裝置。
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10055號公報)公開了提高了耐衝擊性的透鏡驅動裝置。
做為這種透鏡驅動裝置所使用的驅動源(驅動方法),通常採用使用了音圈馬達(VCM)的VCM方式。在VCM方式的透鏡驅動裝置中,使用以將包含透鏡在內的柱狀可動部(透鏡+透鏡架)相對於固定部在徑向定位的狀態支撐並使可動部能夠在光軸方向(中心軸方向)位移的支撐構件(彈性構件)。做為這種支撐構件(彈性構件),通常使用設在保持透鏡元件(透鏡筒)的透鏡架(柱狀的可動部)的光軸方向的兩側的一對板簧。一對板簧將透鏡架(柱狀的可動部)支撐為以相對於配置在其周圍的殼體(筒狀的固定部)在徑向定位的狀態能夠在光軸方向位移。一對板簧中一個板簧被稱為上側板簧,另一個板簧被稱為下側板簧。
提出有各種提高了耐衝擊性的板簧。
例如,上述專利文獻1公開了提高了耐衝擊性的廉價的板簧。板簧包括分別形成為圓環狀的內周側端部(內環部)及外周側端部(外環部)、以及為了連接這些內周側端部和外周側端部之間而沿軸方向設置的N條臂部。各臂部沿周向延伸。內周側端部與各臂部之間的內周側連接部從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外周側端部與各臂部之間的外周側連接部從外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臂部的內周側根部的板寬度及外周側根部的板寬度的至少一個比臂部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板寬度寬。
另外,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322540號公報)公開了防止因衝擊產生的應力向板簧的橋接部(臂部)的基部(根部)集中、耐衝擊性良好的相機模組。
專利文獻2公開的板簧具有外環部、相對於該外環部位移的內環部、以及相對於外環部支撐內環部的三條橋接部(臂部)。橋接部在形成於外環部與內環部之間的環狀的間隙內沿外環部的內周緣與內環部的外周緣延伸。橋接部具有做為防止應力集中機構的切口。
並且,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116622號公報)公開了如下的透鏡驅動裝置,該透鏡驅動裝置通過緩和作用於彈性支撐保持透鏡的支架的板簧上的衝擊時的應力,來防止上述板簧的塑性變形。
專利檔3公開的透鏡驅動裝置具備:保持透鏡的支架、配置在該支架的外側的固定構件、以及分別在其上部側與下部側連接支架與固定構件的一對彈簧構件(板簧)。板簧包括一端固定在支架側的支架側圓弧部(內周側固定環部)、一端固定在固定構件上的固定構件側圓弧部(外周側 固定環部)、以及連接支架側圓弧部(內周側固定環部)與固定構件側圓弧部(外周側固定環部)的多條杆部。各杆部包括第一圓弧部、第二圓弧部、以及大致U字狀的彎曲部。第一圓弧部從連接於內周側固定環部的內周側突出片沿大致周向向連接於外周側固定環部的外周側突出片方向延伸。第二圓弧部從外周側突出片沿大致周向向內周側突出片方向延伸。彎曲部連接第一圓弧部與第二圓弧部,並向支架徑向外側突出。彎曲部設在對於杆部向驅動方向彎曲的彎曲力矩大致為零的位置。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10055號公報(圖3)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322540號公報(圖1)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116622號公報(圖2)
但是,對於下側板簧而言,內周側端部(內環部)固定於樹脂製的透鏡架的下側,外周側端部(外環部)被夾持並固定在磁軛與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之間。詳細而言,通過熱熔敷設在樹脂製的透鏡架的下端的支撐部,將下側板簧的內周側端部(內環部)固定(支撐)在透鏡架的下端。因此,通過該熱熔敷,下側板簧相對於透鏡架升降的光軸方向被固定。
但是,對於橫向(徑向)而言,在下側板簧存在間隙(空隙)。因此,通過可擕式小型相機的落下衝擊試驗,在下側板簧的內環部的各支撐部之間,在內環部產生向其長度方向產生的偏斜。其結果,內環部的一部分向從透鏡架的下端上升的方向變形,與配置在與下側板簧相對的位置的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干涉。因此,有可能產生透鏡 架的姿勢相對於包含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的固定部傾斜的不良狀況。
另外,由於透鏡架的姿勢傾斜,有可能產生透鏡驅動裝置的特性變差的不良情況,由於下側板簧與基座構件接觸,有可能產生積塵的不良狀況。
在上述專利文獻1~3中完全沒有認識(記載)上述不良狀況,在上述專利文獻1~3公開的板簧沒有實施任何防止上述不良狀況的對策。
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進一步提高耐衝擊性的板簧及透鏡驅動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課題是提供能夠抑制特性劣化的透鏡驅動裝置。
本發明的其他課題是提供能夠防止積塵的透鏡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案,能夠得到如下的板簧24,將配置在中央部的柱狀的可動部(透鏡架14、驅動線圈16)相對於配置在該柱狀的可動部外周圍的固定部(基座構件12、永久磁鐵18、磁軛20、罩28)在徑向定位的狀態進行支撐並使其能夠在中心軸O方向位移,該板簧24的特徵在於,具有:圓環狀的內周側端部241;從該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的外周側端部242;為了連接內周側端部與外周側端部之間而沿周方向設置的N條(N是2以上的整數)的臂部243;從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並連接內周側端部與N條臂部的N個內周側連接部244;以及從外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並連接 外周側端部與N條臂部的N個外周側連接部245,內周側端部241在鄰接的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至少一處具有緩衝位移部241a。
在上述本發明的第一方案的板簧24中,內周側連接部244較佳係具有用於將內周側端部241安裝於柱狀的可動部(透鏡架14、驅動線圈16)的開口244a。緩衝位移部241a較佳係從例如大致U字狀、Ω狀、S字狀的形狀中的任一種選擇。板簧24的材料較佳係由高硬度不銹鋼構成。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案,能夠得到如下的透鏡驅動裝置10,其具備:具有用於保持透鏡元件的筒狀部140的透鏡架14;配置在該透鏡架外周圍的固定部(基座構件12、永久磁鐵18、磁軛20、罩28);將透鏡架與固定部在其上部側連接的上側板簧22;以及將透鏡架與固定部在下部側連接的下側板簧24,上述透鏡驅動裝置10的特徵在於,下側板簧24具有:固定於透鏡架的下端的圓環狀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固定於固定部且從該下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為了連接下側內周側端部與下側外周側端部之間而沿周向設置的N條(N是2以上的整數)下側臂部243;從下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下側內周側端部與N條下側臂部的N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以及從下側外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下側外周側端部與N條下側臂部的N個下側外周側連接部245,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在鄰接的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至少一處具有緩衝位移部241a。
在上述本發明的第二方案的透鏡驅動裝置10中,透鏡 架14較佳係在其下端具有用於支撐下側板簧的下側內周側端部的N個支撐部144。在該情況下,N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具有用於利用透鏡架的N個支撐部安裝下側內周側端部的開口244a。緩衝位移部241a較佳係從例如大致U字狀、Ω狀、S字狀的形狀中的任一種選擇。上側板簧22具有:固定於透鏡架14的上端的圓環狀的上側內周側端部221;固定於固定部且從該上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為了連接上側內周側端部與上側外周側端部之間而沿周向設置的N條(N是2以上的整數)上側臂部223;從上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上側內周側端部與N條上側臂部的N個上側內周側連接部224;以及從上側外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上側外周側端部與N條上側臂部的N個上側外周側連接部225,N個上側外周側連接部225較佳係具有從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向N條上側臂部223的根部彎曲的形狀。下側板簧24及上側板簧22的材料較佳係由高硬度不銹鋼構成。
並且,上述參考標記是為了易於理解而標注的,只是一個例子,當然並不現定於此。
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在本發明中,由於在板簧的內周側端部,在鄰接的內周側連接部之間的至少一處設置了緩衝位移部,因此,能夠防止內周側端部及臂部變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參照圖1(A)至(C)及圖2,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透鏡驅動裝置10。圖1(A)是透鏡驅動裝置10的俯視圖,圖1(B)是透鏡驅動裝置10的主視圖,圖1(C)是透鏡驅動裝置10的右側視圖。圖2是透鏡驅動裝置10的分解立體圖。
在此,如圖1(A)至(C)及圖2所示,使用直角坐標系(X,Y,Z)。在圖1及圖2所示的狀態下,在直角坐標系(X,Y,Z)中,X軸是前後方向(進深方向),Y軸是左右方向(寬度方向),Z軸是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而且,在圖1及圖2所示的例中,上下方向Z是透鏡的光軸O方向。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狀況中,光軸O方向、即Z軸方向成為前後方向。換句話說,Z軸的上方向成為前方向,Z軸的下方向成為後方向。
圖示的透鏡驅動裝置10是做為驅動源(驅動方法)採用音圈馬達(VCM)的VCM方式的透鏡驅動裝置。
圖示的透鏡10配備於帶有可自動調焦的相機的可擕式電話機上。透鏡驅動裝置10是使透鏡元件(透鏡筒)(未圖示)向光軸O方向移動的裝置。因此,光軸O是驅動軸(中心軸)。透鏡驅動裝置10也被稱為驅動器。透鏡驅動裝置10具有配置在Z軸方向(光軸O方向)的下側(後側)的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在該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的下部(後部)配置有感測器基板(未圖示)。感測器基板搭載攝影元件或時鐘發生源等的電子構件。透鏡驅動裝置10及感測器基板被遮罩殼體(未圖示)覆蓋。遮罩殼體用於遮罩從感測器基板產生的電磁干擾。
通過組裝透鏡驅動裝置10、感測器基板、攝影元件、以及遮罩殼體構成攝影模組。
攝影元件對由透鏡元件成像的被攝體圖像進行攝影並轉換為電信號。攝影元件例如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裝置)型圖像感測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型圖像感測器等構成。
透鏡驅動裝置10具備:具有用於保持透鏡元件(透鏡筒)的筒狀部140的樹脂製透鏡架14;以位於筒狀部140的周圍的方式固定於該透鏡架14上的驅動線圈16;與該驅動線圈相對地配置的永久磁鐵18;保持該永久磁鐵18的磁軛20;以及設在透鏡組件14的筒狀部140的光軸O方向兩側的一對板簧22、24。一對板簧22、24將透鏡元件14在徑向定位的狀態下支撐並使其能夠在光軸O方向位移。一對板簧22、24中一個板簧22被稱為上側板簧、另一個板簧24被稱為下側板簧。
另外,如上所述,在實際使用狀況中,Z軸方向(光軸O方向)的上方向成為前方向,Z軸方向(光軸O方向)的下方向成為後方向。因此,上側板簧22又被稱為前側彈簧,下側板簧24又被稱為後側彈簧。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及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例如由不銹鋼或鈹青銅等金屬制形成。而且,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及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通過對規定的薄板進行衝壓加工、或者利用了光刻技術的蝕刻加工而製造。並且,蝕刻加工比衝壓加工更理想。其理由是,在蝕刻加工中,不會在板簧留下殘留應力。
另外,做為板簧的材料,相比於鈹青銅,較佳係使用不銹鋼、尤其是高硬度不銹鋼。其理由是,眾所周知,鈹的化合物的毒性強,從環境上的觀點來看,做為板簧的材料較佳係使用鈹青銅以外的材料(不含鈹)。並且,做為高硬度不銹鋼,例如,可以使用日本金屬工業株式會社製的NTK S-4或NTK 301(SUS301)。
磁軛20為四角筒狀。即,磁軛20包括:大致四角筒狀的外筒部202;在該外筒部202的上端(前端)向外筒部202的內側延長的四邊形的環狀端部204;以及在該環狀端部204的內側在前後方向X相對的兩端與光軸O平行地向垂直下方延伸的兩個內側垂直延伸部206。外筒部202被稱為遮罩磁軛,兩個內側垂直延伸部206的各個被稱為背磁軛。就外筒部(遮罩磁軛)202而言,在左右方向Y相對的一對邊的中央部分201-1向半徑方向的外側突出。
因此,驅動線圈16也呈與四角筒狀的磁軛20的形狀一致的大致四角筒狀。透鏡架14的筒狀部140在與驅動線圈16的左右方向Y對應的位置具有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的兩個接觸部140-1。在這兩個接觸部140-1粘接驅動線圈16的兩個平坦部162。即,驅動線圈16在筒狀部140的兩個接觸部140-1被粘接。
另一方面,永久磁鐵18包括:配置在磁軛20的四角的截面三角形的四個永久磁鐵片182、和與驅動線圈16的上述兩個平坦部162相對的兩個截面矩形狀永久磁鐵片184。詳細而言,兩個截面矩形狀永久磁鐵片184安裝在磁軛20的外筒部202的上述一對邊的中央部分202-1的內壁。即,永久磁鐵18由配置在磁軛20的四角筒形狀的外 筒部202的四角和兩側邊的、共六個永久磁鐵片182、184構成。
在磁軛20的外筒部(遮罩磁軛)202的內周面,與驅動線圈16隔著間隔配置有永久磁鐵18。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配置在透鏡架14的光軸O方向的上側(前側),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配置在透鏡架14的光軸O方向的下側(後側)。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與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成為大致相同的結構。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具有如後所述安裝於透鏡架14的上端的上側內周側端部221、以及如後所述安裝於磁軛20的環狀端部204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在上側內周側端部221與上側外周側端部222之間設有四條上側臂部223。各上側臂部223連接上側內周側端部221與上側外周側端部222。
同樣地,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具有如後所述安裝於透鏡架14的下端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以及如後所述安裝於驅動器基座(基座構件)12上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在下側內周側端部241與下側外周側端部242之間設有四條下側臂部243。各下側臂部243連接下側內周側端部241與下側外周側端部242。
並且,內周側端部222、242也被稱為內環部(內環部),外周側端部224、244也被稱為外環部(外環部)。
另外,對於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詳細的結構(構造),在後邊參照圖7進行說明,對於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的詳細地結構(構造),在後邊參照圖3及圖4進行說明。
接下來,對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安裝方法進行 說明。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上側內周側端部221被透鏡架14與限制器26夾持而固定。換句話說,限制器26以在與透鏡架14的上端之間夾持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上側內周側端部221的方式與透鏡架14嵌合。
限制器26具有後述的功能。即,限制器26具有使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上側內周側端部221無偏差、高精度地貼緊到透鏡架14上的功能。由此,能夠改善VCM(音圈馬達)特性的偏差。另外,限制器26具有提高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粘接強度的功能。由此,提高透鏡架驅動裝置10的耐衝擊性。並且,限制器26具有防止透鏡驅動裝置10的落下衝擊時的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變形的功能。由此,也提高透鏡驅動裝置10的耐衝擊性。另外,限制器26具有決定透鏡驅動裝置10的機械行程的功能。
另一方面,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被夾持在磁軛20的環狀端部204與罩28之間而固定。詳細而言,罩28在中央部具有圓形開口部28a,呈四邊環形狀。罩28在其四角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四個突起282。上側板簧22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具有這四個突起282貫通的四個貫通孔222a。而且,磁軛20的環狀端部204在其四角具有嵌入四個突起282的四個嵌入孔204a。因此,罩28的四個突起282通過上側板簧22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的四個貫通孔222a嵌入到磁軛20的環狀端部204的四個嵌入孔204a。
並且,在上側板簧22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與罩28 之間配置有用於調整彈簧常數的環狀板34。
接下來,對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的安裝方法進行說明。
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通過環狀襯墊30固定於磁軛20。換句話說,襯墊30與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被夾持在磁軛20與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之間而固定。詳細而言,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在中央部具有圓形開口部12a,呈四邊環形狀。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在其四角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四個突起122。下側板簧24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具有這四個突起122貫通的四個貫通孔242a。襯墊30具有這四個突起122嵌入的嵌入孔130a。因此,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的四個突起122通過下側板簧24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的四個貫通孔242a嵌入到襯墊30的四個嵌入孔30a。
如在後參照圖5所說明的那樣,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固定(支撐)於透鏡架14的下端(後端)側。
透鏡架14的下端部有間隙地嵌入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的圓形開口部12a。換句話說,透鏡架14的下端部與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在其圓形開口部12a具有間隙地面對。
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搭載有未圖示的紅外截止濾光片(IR cut filter)。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通過注射模塑成形來製造。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的材料例如由液晶聚合物(LCP)等的工程塑料構成。如眾所周知, LCP是彈性較小的樹脂。
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具有:環狀的基座部120;以及以夾著磁軛20的外筒部202的上述一對邊的中央部分202-1的方式,在左右方向Y相對地在四角從基座部120向上下方向Z的上方突出的四個突出部124。
四個突出部124具有形成於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的四角的突起部124-1。各突起部124-1呈在上下方向Z延伸的大致圓柱狀。在圖示的例中,各突起部124-1的直徑是0.1mm左右。各突起部124-1在其上部具有大致圓錐狀的前端部124-1a。另外,各突起部124-1的下端124-1b比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的基板抵接面位於靠上部。
在透鏡架14的筒狀部140的內周壁切設有陰螺紋142。另一方面,雖然未圖示,但在透鏡組件(透鏡筒)的外周壁切設有與上述陰螺紋142螺紋結合的陽螺紋。因此,將透鏡元件(透鏡筒)安裝於透鏡架14時,通過將透鏡元件(透鏡筒)相對於透鏡架14的筒狀部140繞光軸O旋轉並沿光軸O方向進行螺紋結合,從而將透鏡元件(透鏡筒)容納到透鏡架14內,利用粘接劑等相互粘合。
透鏡驅動裝置10具備配置在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與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之間的供電構件32。該供電構件32用於向驅動線圈16供給電力。
供電構件32具有:被夾在下側板簧24與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之間,並與驅動線圈16的一對引出線(未圖示)電連接的撓性印製電路板322;以及從該撓性印製電路板322向下方延伸到上述感測器基板的、具有彈性的一對鈑金端子324。
通過利用供電構件32向驅動線圈16通電,從而利用永久磁鐵18的磁場與由流動在驅動線圈16的電流產生的磁場的相互作用,能夠在光軸O方向對透鏡架14(透鏡組件)調整位置。
在上述透鏡驅動裝置10,保持透鏡元件的透鏡架14與驅動線圈16的組合做為配置在中央部的柱狀的可動部(透鏡架14、驅動線圈16)工作。另外,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永久磁鐵18、磁軛20、以及罩28的組合做為配置在柱狀的可動部(透鏡架14、驅動線圈16)的外周圍的固定部(基座構件12、永久磁鐵18、磁軛20、罩28)工作。
接下來,參照圖3及圖4,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24的結構。圖3是下側板簧24的俯視圖,圖4是放大表示下側板簧24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下側板簧(後側彈簧)24具有:如後所述固定於透鏡架14的下端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如上所述固定於做為固定部的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構件)12的下側外周側端部242;以及為了連接下側內周側端部241與下側外周側端部242之間而沿周向設置的四條下側臂部243。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實際上呈圓環狀。下側外周側端部242從該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換句話說,下側外周側端部242具有比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大的半徑。各下側臂部243沿周向延伸。連接下側內周側端部241與下側臂部243的四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從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連接下側外周側端部242與四條下側臂部243的四個下側外周側連接部245 從下側外周側端部242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
如圖5所示,透鏡架14在其下端具有用於支撐下側板簧24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的四個支撐部144。
四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具有用於以透鏡架14的四個支撐部144安裝下側內周側端部241的開口244a。
在本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24中,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在鄰接的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一處具有緩衝位移部241a。
如圖4所示,圖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呈Ω狀。
相對於此,在關聯的下側板簧24’(參照圖5)沒有緩衝位移部241a。因此,在關聯的下側板簧24’,在可擕式小型相機的落下試驗中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和下側臂部243會變形。本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24由於具有四個緩衝位移部241a,因此在可擕式小型相機的落下試驗中能夠防止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和下側臂部243變形。
接下來,為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24的效果,參照圖5,說明關聯的下側板簧24’的問題點。圖3是表示將關聯的下側板簧24’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2安裝於透鏡架13的下端側的狀態的立體圖。
關聯的下側板簧24’除了不具有緩衝位移部241a以外,具有與圖3所示的下側板簧24同樣的結構。
關聯的下側板簧24’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如後所述固定於透鏡架14的下端。首先,將設在透鏡架14的下端的四個支撐部144嵌入到設在四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的開口244a。之後,熱熔敷四個支撐部144。由此,關聯的下側板簧24’的下側內周側端部241固定於透鏡架14的下 端。
因此,通過該熱熔敷,關聯的下側板簧24’相對於透鏡架14升降的光軸O方向被固定。
但是,在橫向(徑向),在關聯的下側板簧24’存在間隙(遊隙)。通過可擕式小型相機的落下衝擊試驗,在透鏡架14被施加了圖5的箭頭A所示的方向的衝擊。對於該衝擊,下側臂部243在關聯的下側板簧24’的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的支撐部144向圖5的箭頭B所示的方向被拉伸。因此,在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向其長度方向產生歪斜。其結果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的一部分如圖5的箭頭C所示地向從透鏡架14的下端上升的方向變形,並與配置於與下側板簧24’相對的位置上的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干涉。由此,有可能會發生透鏡架14的姿勢相對於包含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在內的固定部傾斜的不良狀況。
另外,由於透鏡架14的姿勢傾斜,有可能發生具有關聯的下側板簧24’的透鏡驅動裝置的特性劣化的不良狀況,或由於下側板簧24’與基座構件12接觸,有可能產生積塵的不良狀況。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24中,在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在鄰接的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一處設置緩衝位移部241a(因此,共四個緩衝位移部241a)。本發明的發明人在可擕式小型相機的落下試驗中確認了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未變形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與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12接觸。其結果,能夠改善透鏡驅動裝置的特性 劣化,也能夠防止積塵。
並且,如圖3所示,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24在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241,僅在鄰接的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一處設置有緩衝位移部241a(在本例的情況下,四個緩衝位移部241a),但也可以在鄰接的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多處設置緩衝位移部241a。例如,在鄰接的下側內周側連接部244之間的兩處設置了緩衝位移部241a的情況下,緩衝位移部241a合計是八個。
另外,緩衝位移部241a的形狀當然也不限於如圖4所示的Ω狀的形狀。即,若是緩衝位移部本身不變形的形狀即可。
在圖6(A)至(L)表示緩衝位移部241a的變形例。例如,在圖6(A)、(E)、以及(I)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大致U字狀的形狀。另外,圖6(C)及(D)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S字狀的形狀。圖6(H)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V字狀的形狀,圖6(K)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W字狀的形狀。圖6(B)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彎曲形狀。圖6(F)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菱形的形狀,圖6(G)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三角形的形狀,圖6(J)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環(圓環)的形狀。圖6(L)所示的緩衝位移部241a成為空心V字狀的形狀。
接下來,參照圖7詳細說明一個實施方式的上側板簧22的結構。圖7是上側板簧22的俯視圖。
上側板簧(前側彈簧)22具有:如上所述固定於透鏡架14的上端的上側內周側端部221;如上所述固定於做為 磁軛20的固定部的上側外周側端部222;以及為了連接上側內周側端部221與上側外周側端部222之間而沿周向設置的四條上側臂部223。上側內周側端部221實際上成為圓環狀。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從上側內周側端部221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即,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具有比上側內周側端部221大的半徑。各臂部223沿周向突出。連接上側內周側端部221與四條上側臂部223的四個上側內周側連接部224從上側內周側端部221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連接上側外周側端部222與四條上側臂部223的四個上側外周側連接部225從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
在本實施方式的上側板簧22中,四個上側外周側連接部225具有從上側外周側端部222向四條上側臂部224的根部彎曲的形狀。
本實施方式的上側板簧22由於具有彎曲形狀的上側外周側連接部225,因此能夠釋放在可擕式小型相機的落下衝擊試驗中產生的應力,具體地說,能夠分散集中在上側臂部224的根部的應力。換句話說,能夠減輕彎曲應力集中在上側臂部223的根部。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進一步提高上側板簧22及下側板簧24、以及透鏡驅動裝置10的耐衝擊性。
以上,利用較佳的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範圍內,本領域人員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用四條臂部223、243連接內周側端部221、241與外周側端部222、242之間,一般來說,也可以適用於利用N條(N是2以上的整數)的臂 部連接內周側端部221、241與外周側端部222、242之間的板簧。
10‧‧‧透鏡驅動裝置
12‧‧‧基座構件(驅動器基座、固定部)
12a‧‧‧圓形開口部
120‧‧‧基座部
122‧‧‧突部
124‧‧‧突出部
124-1‧‧‧突起部
124-1a‧‧‧前端部
124-1b‧‧‧下端
14‧‧‧透鏡架(柱狀的可動部)
140‧‧‧筒狀部
140-1‧‧‧接觸部
142‧‧‧陰螺紋
144‧‧‧支撐部
16‧‧‧驅動線圈(柱狀的可動部)
162‧‧‧平坦部
18‧‧‧永久磁鐵(固定部)
182‧‧‧截面三角形的永久磁鐵片
184‧‧‧截面矩形狀永久磁鐵片
20‧‧‧磁軛(固定部)
202‧‧‧外筒部(屏蔽磁軛(Shield yoke))
202-1‧‧‧中央部分
204‧‧‧環狀端部
204a‧‧‧嵌入孔
206‧‧‧內側垂直延伸部(背磁軛(Back yoke))
22‧‧‧上側板簧(前側彈簧)
221‧‧‧上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
222‧‧‧上側外周側端部(外環部)
222a‧‧‧貫通孔
223‧‧‧上側臂部
224‧‧‧上側內周側連接部
225‧‧‧上側外周側連接部
24‧‧‧下側板簧(後側彈簧)
241‧‧‧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
241a‧‧‧緩衝位移部
242‧‧‧下側外周側端部(外環部)
242a‧‧‧貫通孔
243‧‧‧下側臂部
244‧‧‧下側內周側連接部
244a‧‧‧開口
245‧‧‧下側外周側連接部
26‧‧‧限制器
28‧‧‧罩(固定部)
28a‧‧‧圓形開口部
282‧‧‧突起
30‧‧‧襯墊
30a‧‧‧嵌入孔
32‧‧‧供電構件
322‧‧‧撓性印製電路板
324‧‧‧鈑金端子
34‧‧‧環狀板
O‧‧‧光軸(中心軸)
圖1(A)至(C)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透鏡驅動裝置的圖,圖1(A)是透鏡驅動裝置的俯視圖,圖1(B)是透鏡驅動裝置的主視圖,圖1(C)是透鏡驅動裝置的右側視圖。
圖2是圖1(A)至(C)所示的透鏡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下側板簧的俯視圖。
圖4是放大表示圖3所示的下側板簧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圖5是表示將關聯的下側板簧的下側內周側端部安裝在透鏡架的下端側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6(A)至(L)是表示圖4所示的緩衝位移部的變形例的圖。
圖7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上側板簧的俯視圖。
24‧‧‧下側板簧(後側彈簧)
241‧‧‧下側內周側端部(內環部)
241a‧‧‧緩衝位移部
242‧‧‧下側外周側端部(外環部)
242a‧‧‧貫通孔
243‧‧‧下側臂部
244‧‧‧下側內周側連接部
244a‧‧‧開口
245‧‧‧下側外周側連接部
O‧‧‧光軸(中心軸)

Claims (4)

  1. 一種透鏡驅動裝置,其係具備:具有用於保持透鏡元件的筒狀部的透鏡架;配置在該透鏡架外周圍的固定部;將上述透鏡架與上述固定部在其上部側連接的上側板簧;以及將上述透鏡架與上述固定部在其下部側連接的下側板簧,上述透鏡驅動裝置的特徵在於:上述下側板簧具有:固定於上述透鏡架的下端的圓環狀的下側內周側端部;固定於上述固定部,且從該下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的下側外周側端部;為了連接上述下側內周側端部與上述下側外周側端部之間而沿周向設置的2以上的整數的N條下側臂部;從上述下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上述下側內周側端部與上述N條下側臂部的2以上的整數的N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以及從上述下側外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上述下側外周側端部與上述N條下側臂部的2以上的整數的N個下側外周側連接部;其中上述透鏡架在其下端具有用於支撐上述下側板簧的下側內周側端部的2以上的整數的N個支撐部;上述下側內周側端部在鄰接的上述下側內周側連接部之間的至少一處具有緩衝位移部;上述N個下側內周側連接部具有用於利用上述透鏡架的上述N個支撐部安裝上述下側內周側端部的開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驅動裝置,其中上述緩衝位移部從大致U字狀、Ω狀、S字狀的形狀中的任一種選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透鏡驅動裝置,其中上述上側板簧具有:固定於上述透鏡架的上端的圓環狀的上側內周側端部;固定於上述固定部,且從該上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離開地設置的上側外周側端部;為了連接上述上側內周側端部與上述上側外周側端部之間而沿周向設置的2以上的整數的N條上側臂部;從上述上側內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上述上側內周側端部與上述N條上側臂部的2以上的整數的N個上側內周側連接部;以及從上述上側外周側端部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設置,並連接上述上側外周側端部與上述N條上側臂部的2以上的整數的N個上側外周側連接部;上述N個上側外周側連接部具有從上述上側外周側端部向上述N條上側臂部的根部彎曲的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透鏡驅動裝置,其中上述下側板簧及上述上側板簧的材料由高硬度不銹鋼構成。
TW100140321A 2010-11-26 2011-11-04 Lens drive TWI564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3602A JP5333790B2 (ja) 2010-11-26 2010-11-26 レンズ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1797A TW201221797A (en) 2012-06-01
TWI564490B true TWI564490B (zh) 2017-01-01

Family

ID=4609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321A TWI564490B (zh) 2010-11-26 2011-11-04 Lens driv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33790B2 (zh)
CN (1) CN102478698B (zh)
TW (1) TWI564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42716A3 (en) 2012-05-09 2023-10-25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JP6086290B2 (ja) * 2012-09-20 2017-03-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板バネ、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駆動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端末
JP5963641B2 (ja) * 2012-10-26 2016-08-0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884988B (zh) * 2012-12-26 2017-11-14 夏普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JP6185334B2 (ja) * 2013-08-20 2017-08-23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983169B1 (ko) 2014-04-18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렌즈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및 렌즈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515502B (zh) * 2014-12-26 2016-01-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簧片
CN105807538B (zh) * 2015-01-20 2020-10-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JP6723629B2 (ja) * 2016-09-16 2020-07-1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用い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6772902B (zh) * 2017-01-10 2023-03-31 惠州萨至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JP7410655B2 (ja) * 2019-05-30 2024-01-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1140654A (zh) * 2019-11-18 2020-05-12 上海厚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机配气活塞
KR102505840B1 (ko) * 2021-02-22 2023-03-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8355A (ja) * 2004-03-15 2005-09-22 Sharp Corp 板バネ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261937A (ja) * 2007-04-10 2008-10-30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066288A (ja) * 2008-09-08 2010-03-25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197690A (ja) * 2009-02-25 2010-09-0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231097A (ja) * 2009-03-27 2010-10-14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8845A (en) * 1979-04-10 1980-12-09 Mark Products, Incorporated Geophone springs
US20060168871A1 (en) * 2001-04-05 2006-08-03 Thomas Wagner Sighting telescope
JP3950103B2 (ja) * 2003-10-27 2007-07-25 株式会社シコー技研 カメラ用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210897A (ja) * 2008-03-05 2009-09-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板バネ、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板バネの製造方法
JP5564353B2 (ja) * 2010-07-30 2014-07-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8355A (ja) * 2004-03-15 2005-09-22 Sharp Corp 板バネ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261937A (ja) * 2007-04-10 2008-10-30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066288A (ja) * 2008-09-08 2010-03-25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197690A (ja) * 2009-02-25 2010-09-0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231097A (ja) * 2009-03-27 2010-10-14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1797A (en) 2012-06-01
CN102478698A (zh) 2012-05-30
JP5333790B2 (ja) 2013-11-06
CN102478698B (zh) 2014-07-30
JP2012112489A (ja)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4490B (zh) Lens drive
TWI675230B (zh) 透鏡保持器驅動裝置以及具有照相機的行動終端
TWI525360B (zh) Lens drive
TWI656371B (zh) 透鏡保持器驅動裝置以及具有照相機的行動終端
KR10150402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507168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567423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101073442B1 (ko) 판 스프링,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판 스프링의 제조방법
US8896749B2 (en) Lens holder driv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deformation due to heat
JP645950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5409756B2 (ja) 光学防振装置の弾性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防振装置
TWI595301B (zh)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JP6129513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KR20170102246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102533437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US9042043B2 (en) Lens holder driving device capable of ensuring linearity of wide range in driving response
JP2006251216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TWI533044B (zh) Camera module
WO2009145072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70130418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210381098U (zh) 致动器、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JP534161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09000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8345081B (zh) 支撑机构
JP610297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