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6025B - 顯示模組和導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模組和導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6025B
TWI556025B TW103126774A TW103126774A TWI556025B TW I556025 B TWI556025 B TW I556025B TW 103126774 A TW103126774 A TW 103126774A TW 103126774 A TW103126774 A TW 103126774A TW I556025 B TWI556025 B TW I5560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ve
light
display modul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6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1755A (zh
Inventor
悅榮 李
陳冠宇
林淇文
Original Assignee
立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立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立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025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模組和導光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模組和一種導光裝置。
在顯示裝置的顯示領域中,應用各種類型的空間光調製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將照明光束轉換為影像光束,所述顯示裝置例如為透射式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液晶覆矽(liquid-crystal-on-silicon,LCOS)面板或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透射式LCD面板的光效率低於LCOS面板的光效率,且DMD的成本大於LCOS面板的成本。
一般來說,在使用LCOS面板的投影機中,通過偏振分光器(polarizing beam splitter,PBS)將s偏振光束反射到LCOS面板。接著,LCOS面板將s偏振光束調製為具有其它偏振狀態的偏振光束,且將所述偏振光束反射到PBS。PBS將所述偏振光束過濾為影像光束,所述影像光束接著傳輸到成像鏡頭(image-forming lens)。最終,成像鏡頭將所述影像光束投影到螢幕上,從而在螢幕上形成圖像,或者在空氣中或者在任何其它虛像平面上形成虛像。
在使用LCOS面板的投影機中,PBS的分光平面是連續的,且 相對於LCOS面板傾斜約45度,以致於PBS在LCOS面板與成像鏡頭之間佔據較大空間。因此,成像鏡頭與LCOS面板之間的距離較長,以致于投影機厚實且笨重。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其具有較小的厚度、高對比和高光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導光裝置,其可有效地導引光束且具有高光效率。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包含至少一個光源、導光板、反射元件、反射式顯示單元以及反射式偏振器。所述至少一個光源用以提供至少一個照明光束。所述導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相對於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連接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個入射表面。所述照明光束通過所述入射表面而進入所述導光板。所述反射元件連接到所述導光板,且用以改變所述照明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的傳播方向。所述反射元件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的多個第一反射表面。所述反射式顯示單元能夠調製所述照明光束的偏振狀態以形成經調製的光束。所述第二表面設置在所述反射式顯示單元與所述第一表面之間。所述第一表面設置在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反射式偏振器之間。所述反射式偏振器將所述經調製的光束過濾為影像光束。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導光裝置,包含導光板以及反射元件。所述導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相對於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連接所 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個入射表面。至少一個光束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入射表面而進入所述導光板。所述反射元件連接到所述導光板,且用以改變所述照明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的傳播方向。所述反射元件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的多個第一反射表面。
鑒於以上內容,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模組中,導光板、反射元件和反射式偏振器用以將照明光束導引到反射式顯示單元。因為導光板具有較小厚度,所以顯示模組具有較小的厚度和體積。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導光裝置中,因為反射元件用以改變光束的傳播方向,所以導光裝置可有效地導引光束。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100a、100b、100f‧‧‧顯示模組
110‧‧‧光源
112‧‧‧發光元件
114‧‧‧偏振器
120、120a、120b、120c、120d、120e、120f‧‧‧導光板
122、122d、122e‧‧‧第一表面
124‧‧‧第二表面
126、126a‧‧‧入射表面
128‧‧‧第三表面
130、130a、130b、130c、130f‧‧‧反射元件
131‧‧‧第一反射表面
131f‧‧‧第二反射表面
132‧‧‧第一傾斜部分
134、134f‧‧‧連接部分
134c‧‧‧第二傾斜部分
136、136c‧‧‧頂部連接部分
138c‧‧‧底部連接部分
140‧‧‧反射式顯示單元
150‧‧‧反射式偏振器
160‧‧‧反射器
170‧‧‧成像鏡頭
180‧‧‧光耦合光學元件
190‧‧‧聚焦透鏡
200、200c、200d、200e‧‧‧導光裝置
1202、1202f‧‧‧第一子導光板
1202c、1204c‧‧‧子導光板
1204、1204f‧‧‧第二子導光板
I‧‧‧影像光束
M‧‧‧經調製的光束
P‧‧‧照明光束
P'、P1‧‧‧節距
T‧‧‧厚度
U‧‧‧非偏振光束
W、W'‧‧‧寬度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導光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導光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導光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參看圖1,此實施例中的顯示模組100包含至少一個光源110(一個光源110示範性地展示在圖1中)、導光板120、反射元件130、反射式顯示單元140以及反射式偏振器150。光源110用以提供照明光束P,即,光束。在此實施例中,光源110包含至少一個發光元件112(一個發光元件示範性地展示在圖1中)和偏振器114。發光元件112用以發射非偏振光束U。偏振器114設置在非偏振光束U的路徑上,且用以將非偏振光束U過濾為偏振光束,其中照明光束P為偏振光束。詳細地說,偏振器114為反射式偏振器,其允許非偏振光束U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部分穿過,且將非偏振光束U中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另一部分反射回發光元件112。偏振器114可為雙亮度增強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或任何其它反射式偏振器。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偏振器114可為吸收式偏振器,其允許非偏振光束U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部分穿過,且吸收非偏振光束U中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部分。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偏振方向垂直於第二偏振方向。 在其它實施例中,光源110可不包含偏振器114,且光源110提供非偏振光束;也就是說,照明光束P可為非偏振光束。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光源110可為偏振光源,例如,雷射光源(laser light source),且照明光束P為偏振光束,且光源110不包含偏振器114。
在此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12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例如,白光LED。白光LED可具有用以發射藍光的藍光LED晶片以及包覆藍光LED的封裝物(encapsulant)。當藍光激發封裝物中的螢光體時,螢光體可將藍光轉變為黃光。未轉變的藍光和黃光混合而形成白光,即,非偏振光束U。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光源110可包含發射多種顏色(例如,原色)的光的多個發光元件。舉例來說,光源110可包含用以分別發射紅光、綠光和藍光的紅光LED、綠光LED和藍光LED。非偏振光束中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由偏振器114反射的部分(例如,藍光部分)可激發LED的封裝物中的螢光體(例如,黃色螢光體),以便實現光回收且提高光源110的光效率。在其它實施例中,光源110可包含雷射發射器(例如,雷射二極體),其分別發射具有多種顏色的雷射以形成照明光束P。
導光板120具有第一表面122、相對於第一表面122的第二表面124和連接第一表面122與第二表面124的至少一個入射表面126(一個入射表面示範性地展示在圖1中)。照明光束P通過入射表面126而進入導光板120。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表面122為導光板120內的第一介質(即,導光板120的材料)與導光板120外的第二介質(例如,空氣)的介面,且第一介質的折射率大於第二介質的折射率。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二 表面124為導光板120內的第一介質(即,導光板120的材料)與導光板120外的第三介質(例如,空氣)的介面,且第一介質的折射率大於第三介質的折射率。因此,來自入射表面126的照明光束P可由第一表面122和第二表面124重複地全內反射,以使得照明光束P可傳輸到與入射表面126相對且連接第一表面122與第二表面124的第三表面128。
反射元件130連接到導光板120,且用以改變照明光束P的傳播方向。反射元件130具有相對於第二表面124傾斜的多個反射表面131。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包含多個第一傾斜部分132、多個連接部分134及多個頂部連接部分136。第一傾斜部分132分別具有第一反射表面131。連接部分134分別連接到第一傾斜部分132,其中連接部分134中的每一者與第一傾斜部分132中的對應者形成V形。頂部連接部分136中的每一者將連接部分134中的一者的頂端與第一傾斜部分132中的一者的頂端連接,且處於兩個鄰近的V形之間。
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為偏振分光膜(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film,PBS film),且第一傾斜部分132反射來自入射表面126的照明光束P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傾斜部分132和連接部分(每一個包含連接部分134和頂部連接部分136)交替連接。偏振分光膜允許具有第一偏振方向且大約垂直地入射偏振分光膜的光穿過,且允許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大約垂直地入射(例如,入射角小於40度)偏振分光膜的光穿過。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偏振方向實質上平行於第二表面124和第一反射表面131,且第二偏振方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偏振方向。也就是說,第一偏振方向為s偏振,且第二偏振方向為p偏振。
在此實施例中,當s偏振光以較大的入射角(例如,大於40度)傾斜地入射偏振分光膜時,偏振分光膜反射s偏振光。當p偏振光以較大的入射角(例如,大於40度)傾斜地入射偏振分光膜時,偏振分光膜反射p偏振光。然而,當入射角較小(例如,小於40度)時,p偏振光與s偏振光兩者皆穿過偏振分光膜。
第二表面124設置在反射式顯示單元140與第一表面122之間。當來自入射表面126的照明光束P傾斜地入射第一傾斜部分132時,因為照明光束P為s偏振光束,所以第一傾斜部分132改變照明光束P的傳播方向,例如,反射照明光束P的至少一部分而使其穿過第二表面124而傳遞至反射式顯示單元140。因為照明光束P的傳播方向改變,所以照明光束P的一部分可按小於臨界角度的角度入射第二表面124。因此,由第一傾斜部分132反射的照明光束P可穿過第二表面124。
第一表面122設置在第二表面124與反射式偏振器150之間。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器150反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光(例如,s偏振光),且允許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光(例如,p偏振光)穿過。因為來自入射表面126的照明光束P具有第一偏振方向,所以未由第一傾斜部分132反射且穿過連接部分(其可包含連接部分134和頂部連接部分136)和第一表面122的照明光束P由反射式偏振器150反射回第一表面122且接著在導光板120中傳輸。
由反射式偏振器150反射的照明光束P可依序穿過第一表面122和第二表面124而抵達反射式顯示單元140。
在此實施例中,雖然反射式偏振器150設置在第一表面122上, 但在反射式偏振器150與第一表面122之間可存在氣隙。因此,第一表面122可為空氣與導光板120的材料之間的介面。
在此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0更包含設置在第三表面128上的反射器160。反射器160反射照明光束P中不穿過第二表面124的部分,以使得照明光束P的此部分可仍在導光板120中傳輸。因此,照明光束P由第一傾斜部分132反射、穿過第二表面124且抵達反射式顯示單元140的機率提高。因此,提高了顯示模組100的光效率和均勻性。
反射式顯示單元140能夠調製照明光束P的偏振狀態以形成經調製的光束M。反射式顯示單元140可為微顯示器。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顯示單元140為用以調製且反射照明光束P的液晶覆矽(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面板。舉例來說,照明光束P的至少一部分可從s偏振光束調製到p偏振光束、具有圓偏振狀態或橢圓偏振狀態的光束,或照明光束P未被調製,且保持為s偏振光束。換句話說,經調製的光束M可包含s偏振光束、p偏振光束、圓偏振光束、橢圓偏振光束或其任何組合。在其它實施例中,反射式顯示單元140可為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顯示器,例如,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
反射式偏振器150將經調製的光束M過濾為影像光束I。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器150允許經調製的光束M中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例如,p偏振)的部分穿過,且反射經調製的光束M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例如,s偏振)的部分。因此,穿過反射式偏振器150的經調製的光束M中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部分形成影像光束I。因為入射頂部連接部分136的經 調製的光束M的入射角較小(例如,小於40度),所以經調製的光束M的s偏振部分與p偏振部分兩者皆穿過頂部連接部分136。此外,經調製的光束M的p偏振部分穿過第一傾斜部分132。因為影像光束I為p偏振的且因為p偏振光可穿過反射元件130,所以反射元件130不負面地影響顯示模組100的成像。因此,提高了顯示模組100的對比度和光效率,且解決了圖像的重影問題。
在此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0更包含成像鏡頭(image-forming lens)170,其設置在來自反射式偏振器150的影像光束I的路徑上以在螢幕上形成實像或在空氣中或任何其它虛像平面上形成虛像。如果成像鏡頭170在螢幕上形成實像,那麼顯示模組100為實像投影機。如果成像鏡頭在空氣中或任何其它虛像平面上形成虛像,那麼顯示模組100為虛像顯示器,例如,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或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HUD)。當經調製的光束M的所有部分具有第二偏振方向時,那麼實像或虛像形成白幀。當經調製的光束M的所有部分具有第一偏振方向時,那麼實像或虛像形成黑幀。如果經調製的光束的各部分具有各種偏振狀態,例如,圓偏振狀態、橢圓偏振狀態、p偏振狀態和s偏振狀態,那麼經調製的光束的各部分在反射式偏振器150的不同位置處穿過反射式偏振器150,以使得圖像幀得以形成。
在根據此實施例的顯示模組100中,導光板120、反射元件130和反射式偏振器150用以將照明光束P導引到反射式顯示單元140。與偏振分光器(PBS)相比,導光板具有較小厚度,以使得顯示模組具有較小的厚度和體積。也就是說,顯示模組100可具有超薄的輪廓。因此,可有效地 減小HMD、HUD或投影機的體積。在一實施例中,導光板120的厚度T可小於10毫米。
在此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0更包含光耦合光學元件(light coupling optic)180,其設置在入射表面126上且用以收集來自光源110的照明光束P。光耦合光學元件180可為透鏡(例如,凸透鏡)或彎曲表面(例如,凸面)。在此實施例中,導光板120、反射元件130、反射器160、光耦合光學元件180和反射式偏振器150可形成導光裝置。
在此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0更包含聚焦透鏡190,其在反射式顯示單元140與第二表面124之間設置在影像光束I的路徑上。在另一實施例中,聚焦透鏡190可不採用,以進一步減小顯示模組100的厚度。
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為多層膜,且反射元件130的材料包含氧化鈦(例如,TiO2或Ti3O5)、氧化鉭(例如,Ta2O5)、氧化矽(例如,SiO2)、氧化鋁(例如,Al2O3)、氧化鎂(MgO)或其組合。在此實施例中,多層膜具有2到100層,且層中的每一者的厚度的範圍為10奈米到1微米。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可為金屬層,例如,鋁(Al)或銀(Ag)層。此外,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元件滿足0.5微米≦W<P1≦100微米,其中W為第一反射表面131中的每一者的寬度,且P1為第一反射表面131中的每一者的節距(pitch)。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反射表面131相對於第二表面124傾斜25度到60度。
在此實施例中,導光板120包含具有第一表面122的第一子導光板1202和具有第二表面124的第二子導光板1204,且反射元件130夾在第一子導光板1202與第二子導光板1204之間,且位於第一表面122與第二 表面124之間。在此實施例中,導光板120的材料為透明材料,例如,塑膠或玻璃。
此外,導光板120、反射式偏振器150、反射元件130和反射器160形成導光裝置200。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參看圖2,此實施例中的顯示模組100a類似於圖1中的顯示模組100,且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如下。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a的第一反射表面131的節距P'沿著遠離入射表面126a的方向(即,圖2中向左的方向)而逐漸減小。因為照明光束P的光能密度沿著所述方向減小,所以在遠離入射表面126a的導光板120a的末端處,光能密度較小。因此,較密的第一反射表面131可反射較多照明光束P,以使得入射在反射式顯示單元140上的照明光束P是均勻的。此外,在此實施例中,入射表面126a為平面。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參看圖3,此實施例中的顯示模組100b類似於圖1中的顯示模組100,且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如下。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b的第一反射表面131的寬度W'沿著遠離入射表面126a的方向(即,圖3中向左的方向)而逐漸增大。因為照明光束P的光能密度沿著所述方向減小,所以在遠離入射表面126a的導光板120b的末端處,光能密度較小。因此,較大的第一反射表面131可反射較多照明光束P,以使得入射在反射式顯示單元140上的照明光束P是均勻的。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導光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參看圖4,此實施例中的導光裝置200c類似於圖1中的導光裝置200,且 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如下。在導光裝置200c中,反射元件130c還包含多個第二傾斜部分134c和多個底部連接部分138c。第二傾斜部分134c相對於第二表面124傾斜,其中第一傾斜部分132和第二傾斜部分134c交替佈置。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傾斜部分132和第二傾斜部分134c可實質上相互平行。
頂部連接部分136c中的每一者連接相互鄰近的第一傾斜部分132中的一者的頂端與第二傾斜部分134c中的一者的頂端。底部連接部分138c中的每一者連接相互鄰近的第一傾斜部分132中的一者的底端與第二傾斜部分134c中的一者的底端。此外,頂部連接部分136c和底部連接部分138c交替連接。
此外,反射元件130c夾在導光板120c的子導光板1204c與子導光板1202c之間。
圖5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導光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參看圖5,此實施例中的導光裝置200d類似於圖1中的導光裝置200,且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如下。在導光裝置200d中,反射元件130設置在導光板120d的第一表面122d上,其中導光板120d為單一板,且反射式偏振器150設置在反射元件130上。
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導光裝置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參看圖6,此實施例中的導光裝置200e類似於圖4中的導光裝置200c,且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如下。在導光裝置200e中,反射元件130c設置在導光板120e的第一表面122e上,其中導光板120e為單一板,且反射式偏振器150設置在反射元件130c上。
圖7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參看圖7,此實施例中的顯示模組100f類似於圖1中的顯示模組100,且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如下。在顯示模組100f中,存在兩個相對的入射表面126a和分別設置在兩個相對的入射表面126a旁的兩個光源110。反射元件130f的連接部分134f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對於第二表面124傾斜的第二反射表面131f。在圖7中,第二反射表面131f可反射來自左入射表面126a的照明光束P。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元件130f夾在導光板120f的第一子導光板1202f與第二子導光板1204f之間。
綜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模組中,導光板、反射元件和反射式偏振器用以將照明光束導引到反射式顯示單元。因為導光板具有較小厚度,所以顯示模組具有較小的厚度和體積。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導光裝置中,因為反射元件用以改變光束的傳播方向,所以導光裝置可有效地導引光束。此外,因為反射元件不負面地影響顯示模組的成像,所以提高了顯示模組100的對比度和光效率,且解決了圖像的重影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模組
110‧‧‧光源
112‧‧‧發光元件
114‧‧‧偏振器
120‧‧‧導光板
122‧‧‧第一表面
124‧‧‧第二表面
126‧‧‧入射表面
128‧‧‧第三表面
130‧‧‧反射元件
131‧‧‧第一反射表面
132‧‧‧第一傾斜部分
134‧‧‧連接部分
136‧‧‧頂部連接部分
140‧‧‧反射式顯示單元
150‧‧‧反射式偏振器
160‧‧‧反射器
170‧‧‧成像鏡頭
180‧‧‧光耦合光學元件
190‧‧‧聚焦透鏡
200‧‧‧導光裝置
1202‧‧‧第一子導光板
1204‧‧‧第二子導光板
I‧‧‧影像光束
M‧‧‧經調製的光束
P‧‧‧照明光束
P1‧‧‧節距
T‧‧‧厚度
U‧‧‧非偏振光束
W‧‧‧寬度

Claims (32)

  1. 一種顯示模組,包括:至少一個光源,用以提供至少一個照明光束;導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相對於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連接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個入射表面,所述照明光束通過所述入射表面而進入所述導光板;反射元件,連接到所述導光板,且用以改變所述照明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的傳播方向,所述反射元件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的多個第一反射表面;反射式顯示單元,能夠調製所述照明光束的偏振狀態以形成經調製的光束,所述第二表面設置在所述反射式顯示單元與所述第一表面之間;以及反射式偏振器,所述第一表面設置在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反射式偏振器之間,所述反射式偏振器將所述經調製的光束過濾為影像光束,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為偏振分光膜,且包括用以分別形成所述多個第一反射表面的多個傾斜部分,且所述傾斜部分反射來自所述入射表面的所述照明光束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還包括多個連接部分,所述傾斜部分和所述連接部分交替連接,所述偏振分光膜允許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且大約垂直地入射所述偏振分光膜的光穿過,且允許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大約垂直地入射所述偏振分光膜的光穿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實質上平行於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反射表面, 且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實質上垂直於所述第一偏振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為多層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的材料包括氧化鈦、氧化鉭、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鎂或其組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多層膜具有2到100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層中的每一者的厚度的範圍為10奈米到1微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滿足0.5微米≦W<P≦100微米,其中W為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中的每一者的寬度W,且P為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中的每一者的節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導光板包括具有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子導光板和具有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子導光板,且所述反射元件夾在所述第一子導光板與所述第二子導光板之間,且位於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包括:多個第一傾斜部分,分別具有所述多個第一反射表面;多個第二傾斜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其中所述第一傾斜部分和所述第二傾斜部分交替佈置; 多個頂部連接部分,所述頂部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連接相互鄰近的所述第一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以及多個底部連接部分,所述底部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連接相互鄰近的所述第一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底端與所述第二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底端,其中所述頂部連接部分和所述底部連接部分交替連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元件包括:多個第一傾斜部分,分別具有所述多個第一反射表面;多個連接部分,分別連接到所述多個第一傾斜部分,其中所述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與所述傾斜部分中的對應者形成V形;以及多個頂部連接部分,所述頂部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連接所述連接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與所述第一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且處於兩個鄰近的V形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入射表面包括兩個相對的入射表面,且所述至少一個光源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相對的入射表面旁的兩個光源,且所述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的第二反射表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反射表面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25度到60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還包括成像鏡頭,其設置在來自所述反射式偏振器的所述影像光束的路徑上以形成實像或虛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反射式顯示單 元為微顯示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導光板還具有與所述入射表面相對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連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反射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耦合光學元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個發光元件,用以發射非偏振光束;以及偏振器,設置在所述非偏振光束的路徑上,且用以將所述非偏振光束過濾為偏振光束,其中所述照明光束為所述偏振光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模組,其中所述光源為偏振光源,且所述照明光束為偏振光束。
  20. 一種導光裝置,包括:導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相對於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連接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個入射表面,至少一個光束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入射表面而進入所述導光板;以及反射元件,連接到所述導光板,且用以改變所述照明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的傳播方向,所述反射元件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的多個第一反射表面,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為偏振分光膜,且包括用以分別形成所述多個第一反射表面的多個傾斜部分,且所述傾斜部分反射來自所述入射表面的所述照明光束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至少一部分。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反射式偏振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還包括多個連接部分,所述傾斜部分和所述連接部分交替連接,所述偏振分光膜允許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且大約垂直地入射在所述偏振分光膜上的光穿過且允許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大約垂直地入射在所述偏振分光膜上的光穿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實質上平行於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且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實質上垂直於所述第一偏振方向。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為多層膜。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的材料包括氧化鈦、氧化鉭、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鎂或其組合。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多層膜具有2到100層。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層中的每一者的厚度的範圍為10奈米到1微米。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滿足0.5微米≦W<P≦100微米,其中W為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中的每一者的寬度,且P為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中的每一者的節距。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導光板包括 具有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子導光板和具有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子導光板,且所述反射元件夾在所述第一子導光板與所述第二子導光板之間,且位於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包括:多個第一傾斜部分,分別具有所述多個第一反射表面;多個第二傾斜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其中所述第一傾斜部分和所述第二傾斜部分交替佈置;多個頂部連接部分,所述頂部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連接相互鄰近的所述第一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以及多個底部連接部分,所述底部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連接相互鄰近的所述第一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底端與所述第二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底端,其中所述頂部連接部分和所述底部連接部分交替連接。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反射元件包括:多個第一傾斜部分,分別具有所述多個第一反射表面;多個連接部分,分別連接到所述多個第一傾斜部分,其中所述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與所述傾斜部分中的對應者形成V形;以及多個頂部連接部分,所述頂部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連接所述對應V形中的所述連接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與所述第一傾斜部分中的一者的頂端。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導光裝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入 射表面包括兩個相對的入射表面,且所述連接部分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二表面傾斜的第二反射表面。
TW103126774A 2014-02-07 2014-08-05 顯示模組和導光裝置 TWI556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36888P 2014-02-07 2014-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755A TW201531755A (zh) 2015-08-16
TWI556025B true TWI556025B (zh) 2016-11-01

Family

ID=5434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774A TWI556025B (zh) 2014-02-07 2014-08-05 顯示模組和導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56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15980A1 (en) * 2017-07-19 2023-07-26 Lumus Ltd. Lcos illumination via lo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908A1 (en) * 2001-03-09 2002-12-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flection 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405088A (en) * 2002-03-18 2004-04-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larized-light-emitting waveguid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uch
US20080278658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ont light unit and flat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20100157200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and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908A1 (en) * 2001-03-09 2002-12-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flection 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0405088A (en) * 2002-03-18 2004-04-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larized-light-emitting waveguid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uch
US20080278658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ont light unit and flat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20100157200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and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755A (zh) 2015-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3775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導光装置
KR101747286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US20110157566A1 (en) Collimator lens uni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JP200913399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6926589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18034852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15007201A1 (zh) 可佩带的平视光学系统
TW201833653A (zh) 投影系統
US10620520B2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 wavelength conversion system,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WO2013132813A1 (ja) 光学素子、光学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556025B (zh) 顯示模組和導光裝置
TWI715844B (zh) 投影裝置以及光源裝置
JP4862799B2 (ja) 防塵ガラ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光学装置、投射型映像装置
JP2009103863A (ja) 位相差板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96843A (ja) 全反射プリズムおよび投影装置
JP483516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TWI677747B (zh) 投影機結構
JP2009128568A (ja) 偏光変換素子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11125479A1 (ja) 偏光導光板、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TW201837538A (zh) 顯示裝置
WO2011118563A1 (ja) 偏光導光板、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9210675A (ja) 光学系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098569A (ja) プロジェ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