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1800B - 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51800B TWI551800B TW103142700A TW103142700A TWI551800B TW I551800 B TWI551800 B TW I551800B TW 103142700 A TW103142700 A TW 103142700A TW 103142700 A TW103142700 A TW 103142700A TW I551800 B TWI551800 B TW I55180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ron core
- fixed iron
- flange portion
- flange
- coating film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一般而言,電磁閥係如同日本專利第4704388號公報所揭示者一樣,通常是具有:具有切換流路用的閥體之閥部;及電磁線圈部,使閥體在與閥座接合或分離的方向上移動。電磁線圈部具有固定鐵芯、及吸附於固定鐵芯的可動鐵芯。固定鐵芯具有軸部、及設於軸部兩端的法蘭部。軸部及法蘭部為被射出壓力低的環氧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製之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於固定鐵芯上,隔著絕緣性被覆膜部而捲繞有激磁線圈。絕緣性被覆膜部係設置於:當激磁線圈捲繞至固定鐵芯時,能夠將固定鐵芯與激磁線圈絕緣的位置上。此外,藉由復位彈簧,對可動鐵芯附加脫離固定鐵芯的方向之勢能。接著,當激磁線圈通電時,可動鐵芯就會抵抗復位彈簧之彈力而被吸附於固定鐵芯。伴隨著該可動鐵芯之往固定鐵芯的吸附,閥體就會隨之移動而可切換流路。
然而,該絕緣性被覆膜部被認為是使用模具而成形的。例如,在將固定鐵芯收容於模具內,並且利用作用於模具的夾持力來確保固定鐵
芯定位在模具內之狀態下,將樹脂射出至模具內。此時,為了防止由於在將樹脂射出至模具內時所產生的樹脂射出壓力而致使固定鐵芯的位置產生偏移,所以就必須以較大的夾持力來夾住固定鐵芯,因而就會有因為該種夾持力而致使固定鐵芯扭曲變形之虞。當固定鐵芯扭曲變形時,就會有在電磁閥中難以形成在固定鐵芯的磁路等之損害固定鐵芯之磁特性的問題。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而不致發生損害固定鐵芯之磁特性之事態的電磁閥、及設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電磁閥係具有:閥部,具有用來切換流路的閥體;及電磁線圈部,為使前述閥體在與閥座接合或分離的方向上移動。前述電磁線圈部具有固定鐵芯、及吸附於前述固定鐵芯的可動鐵芯。前述固定鐵芯具備軸部、及設於前述軸部兩端的兩個法蘭部。於前述固定鐵芯上,隔著絕緣性被覆膜部而捲繞有激磁線圈。在一側的法蘭部中之位於前述軸部軸向之外端面,因不被前述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而露出,因而具有做為吸附前述可動鐵芯的吸附面之功能。在兩法蘭部中之夾著前述軸部之兩側的外周面上,分別設置至少一個不被前述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而露出的露出部。
在上述電磁閥中,較佳者為在另一側法蘭部中之位於前述軸部軸向的外端面,至少有一部分是不被前述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而露出。
在上述電磁閥中,較佳者是設置在兩法蘭部中之至少一側的各露出部為縮徑,其直徑為愈遠離前述法蘭部的外端面,則就隨之愈靠近前述軸部之軸線的方式縮小。
在上述電磁閥中,較佳者為在兩法蘭部中至少一側之夾著前述軸部之兩側的外周面,分別設置有兩個前述露出部。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設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係包含有:將具備軸部、及設於前述軸部兩端之法蘭部的固定鐵芯收容於模具內;及將一側法蘭部中之位於前述軸部軸向的外端面按壓於前述模具,並且在兩法蘭部中之夾著前述軸部之兩側的外周面之至少一處為分別接觸前述模具的狀態下,將樹脂射出至前述模具內。
藉由本發明,就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損害固定鐵芯之磁特性的事態。
10‧‧‧電磁閥
11‧‧‧閥部
11v‧‧‧閥體
14a‧‧‧做為閥座之供給閥座
14b‧‧‧做為閥座之排出閥座
31‧‧‧電磁線圈部
32‧‧‧固定鐵芯
33‧‧‧可動鐵芯
35‧‧‧絕緣性被覆膜部
36‧‧‧激磁線圈
40‧‧‧軸部
41‧‧‧做為法蘭部之第一法蘭部
41a、42a、41A‧‧‧彎曲部
41b、42b‧‧‧直線部
411a‧‧‧第一彎曲部
412a‧‧‧第二彎曲部
42‧‧‧做為法蘭部之第二法蘭部
43‧‧‧吸附面
44、44A、45‧‧‧露出部
50‧‧‧模具
51a、51d、53a‧‧‧接觸面
51b、52b、52c、51C、52C‧‧‧凸部
51‧‧‧第一模板構件
52‧‧‧第二模板構件
53‧‧‧第三模板構件
圖1係顯示在實施形態中之電磁閥的斷面圖。
圖2(a)及圖2(b)係顯示固定鐵芯的斜視圖。
圖3(a)及圖3(b)係顯示固定鐵芯上為被覆有絕緣性被覆膜部之狀態的斜視圖。
圖4係固定鐵芯與絕緣性被覆膜部之斷面圖。
圖5係顯示固定鐵芯為被收容於模具內之狀態的斷面圖。
圖6(a)及圖6(b)係顯示固定鐵芯為被收容於模具內之狀態的斷面圖。
圖7(a)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中之固定鐵芯與絕緣性被覆膜部之局部放大的斷面圖,圖7(b)係顯示固定鐵芯為被收容於模具內之狀態的局部放大之斷面圖。
以下,依據圖1至圖6來說明電磁閥之一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電磁閥10係由閥部11與電磁線圈部31所構成,該閥部11具有用來切換流體流路的閥體11v,該電磁線圈部31係用以使閥體11v移動。閥部11係具有非磁性材料製(合成樹脂材料製)之本體12。在本體12之一側面上,形成有供給埠P、輸出埠A、及排出埠R。從正壓供給源(未圖示),將正壓空氣經由配管而供給至供給埠P。輸出埠A係經由配管而連接於空氣汽缸等空氣壓機器(未圖示)。排出埠R為連接於排氣用配管。
在本體12之端部上,隔著由墊圈或O型環形成的密封構件13而裝設有栓塞件14。於本體12與栓塞件14之間被區隔而形成有閥室15。在本體12與栓塞件14上,形成有與供給埠P連通的供給通路16。在本體12上,形成有與輸出埠A連通的輸出通路17、及與排出埠R連通的排出通路18。供給埠P為經由供給通路16而連通至閥室15內。排出埠R為經由排出通路18而連通至閥室15內。輸出埠A為經由輸出通路17而連通於閥室15內。
在閥室15內,收容有閥體11v。此外,於栓塞件14中,面向著閥室15內的端面、且在供給通路16之通向閥室15的開口周圍,形成有做為閥座的供給閥座14a。再者,於本體12中面向著閥室15內的端面、且在排出通路18之通向閥室15的開口周圍,形成有做為閥座的排出閥座14b。閥體11v係形成為:能夠與供給閥座14a接合或分離、並且能夠與排出閥座14b接合或分離。在閥室15內,於閥體11v與栓塞件14之間設置有閥復位彈簧19。藉由閥復位彈簧19的彈力而對閥體11v附加脫離供給閥座14a的方向之勢能。
在本體12中,於栓塞件14的相反側之端面上,凹設有鐵芯室20。在本體12中,從鐵芯室20周圍起至超出栓塞件14的相反側之端面的位置上,延伸設置有構成電磁線圈部31之一部分的磁性蓋21。此外,
在本體12中突設有:於鐵芯室20內之中央部延伸設置的導引軸22。藉此,使鐵芯室20形成環狀。
電磁線圈部31係具有:固設於磁性蓋21內側的固定鐵芯32;及收容於鐵芯室20內、且吸附於固定鐵芯32的可動鐵芯33。可動鐵芯33為裝設在導引軸22上、且可被導引軸22所導引而在沿著導引軸22之軸方向上移動。在固定鐵芯32與可動鐵芯33之間夾設有鐵芯復位彈簧34。可動鐵芯33係經由鐵芯復位彈簧34的彈力而被附加向著閥室15側的勢能。此外,於可動鐵芯33上,形成有向著閥體11v延伸的閥按壓部33a。從而,在鐵芯復位彈簧34對可動鐵芯33附加向著閥室15側之勢能的狀態下,閥體11v為被閥按壓部33a所按壓而被擠壓至供給閥座14a。
在固定鐵芯32中,隔著絕緣性被覆膜部35(筒管(bobbin))而捲繞有激磁線圈36。絕緣性被覆膜部35係由環氧樹脂等之熱硬化性樹脂、或是液晶聚合物等之熱可塑性樹脂所形成。在絕緣性被覆膜部35中之本體12側端面與本體12之間,夾設有墊圈37及緩衝片38。墊圈37係用來密封緩衝片38與本體12之間,以便防止流體洩漏。
如圖2(a)及圖2(b)所示,固定鐵芯32係由軟磁性材料(金屬)所形成,並且在具備有:軸部40、及設置於軸部40之軸線L延伸的方向(軸向)之兩端上的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在平面視圖中,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係形成為長圓形狀。軸部40係形成為:垂直於軸部40之軸向、且從沿著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長圓形狀的平面方向進行截面觀察時為長圓形狀。第一法蘭部41形成有比第二法蘭部42還短的長徑及短徑。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中之位於軸部40軸向位置的外端面,係形成為平坦面狀。
第一法蘭部41之外周面係由彎曲部41a與直線部41b所形成,前述彎曲部41a係指在第一法蘭部41之長徑方向中,位於包夾軸部
40兩側、且彎曲成弧狀者;前述直線部41b係指在第一法蘭部41之長徑方向連結兩彎曲部41a、且延伸成直線狀者。第一法蘭部41之兩彎曲部41a為具有:在軸部40之軸向中位於軸部40側之第一彎曲部411a;位於比第一彎曲部411a更靠近第一法蘭部41之外端面側的位置之第二彎曲部412a。兩個第一彎曲部411a及兩個第二彎曲部412a為沿著軸部40之軸向延伸。在第一彎曲部411a與第二彎曲部412a之間形成有高低差部41c。此外,於長徑方向上,第一彎曲部411a為比第二彎曲部412a更突出。
第二法蘭部42之外周面係由彎曲部42a與直線部42b所形成,前述彎曲部42a係指在第二法蘭部42之長徑方向中,位於包夾軸部40兩側、且彎曲成弧狀者;前述直線部42b係指在第二法蘭部42之長徑方向連結兩彎曲部42a、且延伸成直線狀者。兩個彎曲部42a為沿著軸部40之軸向延伸。
如圖3(a)及圖3(b)所示,第一法蘭部41之外端面係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其具有做為吸附可動鐵芯33的吸附面43的功用。從而,在固定鐵芯32中之吸附面43的周圍係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於絕緣性被覆膜部35中之吸附面43側的外端面與吸附面43係位在同一平面上。
如圖4所示,在第一法蘭部41之兩個第一彎曲部411a的兩個角部,分別設有兩個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的露出部44。此外,除了各個露出部44以外的部位,第一法蘭部41之兩彎曲部41a皆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即,在絕緣性被覆膜部35上,分別形成有可讓各露出部44露出於外部的孔穴35h。另外,第一法蘭部41之各個直線部41b係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
如圖3(a)及圖3(b)所示,在第二法蘭部42之兩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側的部位,設有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
而露出的露出部45。此外,第二法蘭部42之外端面與兩直線部42b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因此,第二法蘭部42之外周面,除了在第二法蘭部42之兩彎曲部42a中之露出部45以外的部位,皆為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內端面(軸部40側的端面)係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再者,軸部40為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
如圖1所示,當通電給激磁線圈36時,便會因為激磁線圈36的磁動勢而於固定鐵芯32產生吸力。接著,可動鐵芯33就會抵抗鐵芯復位彈簧34之彈力而被吸附至固定鐵芯32的吸附面43,閥體11v就會因閥復位彈簧19之彈力而往離開供給閥座14a的方向移動,並且與排出閥座14b接合。藉此,就可開啟供給通路16並封閉排出通路18,經由閥室15及輸出通路17而連通供給埠P與輸出埠A、且將自正壓供給源所供給的正壓空氣,從輸出埠A供給至空氣壓機器。
當停止通電給激磁線圈36之後,可動鐵芯33便因鐵芯復位彈簧34之彈力而往離開固定鐵芯32的方向移動。然後,閥體11v就會藉由可動鐵芯33之閥按壓部33a來抵抗閥復位彈簧19之彈力被按壓至供給閥座14a側而接合於供給閥座14a。藉此,就可封閉供給通路16並開啟排出通路18,經由閥室15及排出通路18來連通輸出埠A與排出埠R,使空氣壓機器內的空氣由排出埠R被排出至排氣用配管。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的作用。在此,一併說明絕緣性被覆膜部35的成形方法。
首先,針對成形絕緣性被覆膜部35時所用的模具50進行說明。
如圖5、圖6(a)、及圖6(b)所示,模具50係由第一模板構件51、第二模板構件52、及第三模板構件53組合而構成的。
在第一模板構件51上,形成有可接觸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的平坦面狀之接觸面51a。此外,在第一模板構件51上,形成有可接觸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的外端面側之部位的凸部51b。在凸部51b中之與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之間的接觸面係被形成:沿著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的形狀。再者,於第一模板構件51上,形成有兩個可接觸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的凸部51c。各個凸部51c之與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接觸的面係形成:沿著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之角部的形狀。此外,在第一模板構件51上,分別形成有可接觸第二法蘭部42之兩直線部42b的平坦面狀之接觸面51d。
在第二模板構件52上,形成有可接觸在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側部位的凸部52b。凸部52b中之與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之間的接觸面係形成:沿著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的形狀。再者,於第二模板構件52上,形成有兩個可接觸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的凸部52c。各個凸部52c之與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接觸的面為形成:沿著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之角部的形狀。
在第三模板構件53上,形成有可接觸第一法蘭部41外端面的平坦面狀之接觸面53a。
第一模板構件51係被裝設成:使得接觸面51a為沿著重力方向延伸、且凸部51b及各凸部51c為位於重力方向下側。接著,相對於第一模板構件51,將固定鐵芯32裝設成:使得軸部40軸向為沿著與重力方向垂直之方向延伸。此時,第二法蘭部42之外端面為與接觸面51a接觸,並且第二法蘭部42之兩直線部42b為分別與兩接觸面51d接觸。第二法蘭部42之兩直線部42b與兩接觸面51d之間的接觸為用來規範:固定鐵
芯32中之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往短徑方向的移動。再者,在第二法蘭部42中,一側的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側之部位為與凸部51b接觸。另外,於第一法蘭部41中,一側的第一彎曲部411a為與各凸部51c接觸。
第二模板構件52係被裝設成使得凸部52b及各凸部52c為位於:第一模板構件51的凸部51b及各凸部51c之相反側上並與彼等夾住固定鐵芯32。如此,在第二法蘭部42中,另一側的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側之部位就可與凸部52b接觸。再者,在第一法蘭部41中,另一側的第一彎曲部411a就可與各凸部52c接觸。藉此,就可用來對固定鐵芯32進行其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的長徑方向(重力方向)上之位置的定位。當固定鐵芯32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的長徑方向上已被定位的狀態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為平行於接觸面51a,且第一法蘭部41外端面為平行於接觸面53a。
第三模板構件53係被裝設成:使得接觸面53a為沿著重力方向延伸,並且位在與第一模板構件51的接觸面51a之相反側上而夾住固定鐵芯32的位置。如此,第一法蘭部41外端面就可與接觸面53a接觸。此外,由於作用於第一模板構件51及第三模板構件53的夾持力,因而使得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被擠壓至接觸面51a,並且使得第一法蘭部41外端面被擠壓至接觸面53a。藉此,固定鐵芯32於軸部40軸向中就會被第一模板構件51與第三模板構件53所夾住,因而就可對固定鐵芯32進行其在軸部40的軸向上的位置的定位。
接著,將熔融樹脂射出至模具50內。此時,由於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為與接觸面51a接觸的,因此,熔融樹脂將不會流入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與接觸面51a之間。此外,由於第二法蘭部42之兩直線部42b為分別與兩接觸面51d接觸的,因此,熔融樹脂將不會流入兩直線部42b
與兩接觸面51d之間。再者,由於第二法蘭部42之兩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側之部位為分別與各凸部51b、52b接觸的,因此,熔融樹脂將不會流入第二法蘭部42之兩彎曲部42a中之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側之部位與各凸部51b、52b之間。此外,由於第一法蘭部41之兩個第一彎曲部411a為分別與各凸部51c、52c接觸的,因此,熔融樹脂將不會流入第一法蘭部41之兩個第一彎曲部411a與各凸部51c、52c之間。再者,由於第一法蘭部41外端面為與接觸面53a接觸的,因此,熔融樹脂將不會流入第一法蘭部41外端面與接觸面53a之間。
從而,在模具50內,於第一法蘭部41周圍中之除了各凸部51c、52c以外的部位,皆為填充有熔融樹脂。再者,於模具50內,在第二法蘭部42周圍之除了各凸部51b、52b以外的部位,皆為填充有熔融樹脂。另外,在模具50內,於軸部40周圍為填充有熔融樹脂。藉由將已填充至模具50內的熔融樹脂予以固化,而使絕緣性被覆膜部35與固定鐵芯32一體成形。
由於在模具50內已對固定鐵芯32進行其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長徑方向上之位置的定位了,因此,就可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在熔融樹脂射出至模具50內時所產生的熔融樹脂之射出壓而引起之固定鐵芯32的位置偏移之事態。此外,因為固定鐵芯32往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短徑方向的移動,已被第二法蘭部42之兩直線部42b與兩接觸面51d之間的接觸所規範限制,所以就可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在熔融樹脂射出至模具50內時所產生的熔融樹脂之射出壓而引起之固定鐵芯32的位置偏移之事態。其結果,就不需要將能夠防止固定鐵芯32之位置偏移的巨大夾持力施加於模具50(第一模板構件51及第三模板構件53)上,因而可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夾持力而引起固定鐵芯32之扭曲變形的事
態。其結果,將可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在電磁閥10中難以形成在固定鐵芯32的磁路等而有損於固定鐵芯32之磁特性的事態。
上述實施形態能夠獲得下述效果。
(1)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中之夾著軸部40的兩側的外周面上,設置有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的露出部44、45。藉此,在模具中成形絕緣性被覆膜部35之際,第一法蘭部41之外端面就會接觸於模具50,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中之夾著軸部40的兩側的外周面就會接觸於模具50。與在使絕緣性被覆膜部35成形之際,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中之夾著軸部40的兩側的外周面為不接觸模具50的情況相較之下,本實施形態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熔融樹脂射出至模具50內時所產生的熔融樹脂之射出壓而引起之固定鐵芯32的位置偏移的事態。其結果,就不需要將能夠防止固定鐵芯32之位置偏移的巨大夾持力施加於模具50,因而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夾持力而引起固定鐵芯32的扭曲變形的事態,並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有損固定鐵芯32之磁特性的事態。
(2)第二法蘭部42之外端面並未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藉此,在固定鐵芯32為收容於模具50內的狀態下,在使絕緣性被覆膜部35成形之際,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外端面為接觸至模具50。因此,與藉由例如在第二法蘭部42外周面形成可插入模具50之一部分的插入凹部、利用將模具50之一部分插入至插入凹部來進行決定固定鐵芯32中之軸部40軸向之位置的定位的情況相較之下,本實施形態為能夠更容易地確保固定鐵芯32在軸部40之軸向的位置定位。
(3)在第一法蘭部41之夾著軸部40的兩側的外周面上為分別設置有兩個露出部44。藉此,與在第一法蘭部41之夾著軸部40的兩側的外周面上為分別設置一個露出部44的情況相較之下,本實施形態在第一
法蘭部41中之夾著軸部40的兩側的外周面為與模具50接觸之際,更能夠提升固定鐵芯32在第一法蘭部41側的位置定位之精度。
(4)在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與第二彎曲部412a之間,形成有高低差部41c。藉此,即使在模具50內,填充於第一法蘭部41之第二彎曲部412a周圍的熔融樹脂因固化而熱收縮,亦能夠藉由高低差部41c來加以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第一法蘭部41之第二彎曲部412a周圍的樹脂已固化而引起往軸部40側翹曲之事態。其結果,能夠使得在絕緣性被覆膜部35中之吸附面43側的外端面與吸附面43容易位於相同的平面上,且使得絕緣性被覆膜部35容易與緩衝片38接觸,並能夠藉由墊圈37而得到緩衝片38與本體12間之良好的密封性。
(5)根據本實施形態,第三模板構件53是在已對固定鐵芯32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的長徑方向(重力方向)上的位置進行定位的狀態下設置的,因而固定鐵芯32便可在軸部40之軸向中被第一模板構件51與第三模板構件53所夾持。藉此,在藉由第一模板構件51與第三模板構件53來夾持固定鐵芯32之際,就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外端面相對於各接觸面51a、53a傾斜而引起固定鐵芯32被咬入第一模板構件51及第三模板構件53中的事態。其結果,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固定鐵芯32因被咬入第一模板構件51及第三模板構件53而變形的事態。
(6)例如,為了對固定鐵芯32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長徑方向(重力方向)上的位置進行定位,可以考慮使軸部40與模具50之一部分接觸之方法。如此,將難免會在軸部40形成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的部位,因而為了確保激磁線圈36與軸部40之間為絕緣的,則就有需要在激磁線圈36與軸部40中之露出部位之間設置例如絕緣膠帶等之絕緣構件。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不必形成軸部40
之露出部位就能夠對固定鐵芯32中在第一法蘭部41及第二法蘭部42之長徑方向(重力方向)的位置進行定位,所以就不需要夾設如上所述之絕緣膠帶等之絕緣構件,進而能夠減少元件的數量。
(7)由於固定鐵芯32為被定位而固定在模具50內,因此絕緣性被覆膜部35的材料就不必只限定於射出壓較低的環氧樹脂等之熱硬化性樹脂,亦能夠使用射出壓較高的液晶聚合物等之熱可塑性樹脂,進而能夠達到材料之再利用或對應複雜化的形狀。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亦可以變更為如下。
‧如圖7(a)所示,第一法蘭部41之各個露出部44A亦可以是形成為縮徑狀,其為隨著愈往第一法蘭部41之外端面而逐漸隨之愈靠近軸部40之軸線L。如圖7(b)所示,第一法蘭部41之彎曲部41A係形成為縮徑的推拔狀,其為隨著朝向第一法蘭部41之外端面而隨之逐漸愈靠近軸部40之軸線L。第一法蘭部41之彎曲部41A,在被收容於模具50內時,其為與模具50的凸部51C、52C接觸。在各凸部51C、52C中之與第一法蘭部41之彎曲部41A間的接觸面,係形成為沿著第一法蘭部41之彎曲部41A的形狀。藉此,在將固定鐵芯32收容於模具50內的狀態下使絕緣性被覆膜部35成形之際,即使熔融樹脂之射出壓施加於固定鐵芯32上,因為彎曲部41A為與各凸部51C、52C之間接觸,所以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固定鐵芯32從軸部40軸向中之第三模板構件53側移動的事態。其結果,就不需要將可防止固定鐵芯32往軸部40軸向中之第三模板構件53側移動的巨大夾持力施加於模具50上,並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因夾持力而引起固定鐵芯32之扭曲變形的事態,且能夠抑制而不致於發生有損固定鐵芯32之磁特性的事態。
‧在實施形態中,於第一法蘭部41之第一彎曲部411a、及第二法蘭部42之彎曲部42a中,亦可以分別設置一個露出部44、45,但其數量並沒有特別的限定。
‧在實施形態中,第二法蘭部42之外端面亦可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在此種情況下,例如,可以在第二法蘭部42之外周面上形成能夠插入模具50之一部分的插入凹部,藉由將模具50之一部分插入至插入凹部而對固定鐵芯32在軸部40軸向上的位置進行定位。
‧在實施形態中,第二法蘭部42之外端面的一部分亦可以是不被絕緣性被覆膜部35所覆蓋而露出的。
‧在實施形態中,第一法蘭部41之兩個彎曲部41a亦可是位於在第一法蘭部41之短徑方向中之包夾軸部40的兩側。同樣的,第二法蘭部42之兩個彎曲部42a亦可是位於在第二法蘭部42之短徑方向中之包夾軸部40的兩側。
32‧‧‧固定鐵芯
40‧‧‧軸部
41‧‧‧做為法蘭部之第一法蘭部
41a、42a、41A‧‧‧彎曲部
411a‧‧‧第一彎曲部
41c‧‧‧高低差部
412a‧‧‧第二彎曲部
42‧‧‧做為法蘭部之第二法蘭部
50‧‧‧模具
51a、53a‧‧‧接觸面
51b、52b、52c、51c‧‧‧凸部
51‧‧‧第一模板構件
52‧‧‧第二模板構件
53‧‧‧第三模板構件
Claims (4)
- 一種電磁閥,特徵在於其為具有閥部與電磁線圈部之電磁閥,該閥部具有用來切換流路的閥體;及該電磁線圈部為用以使前述閥體在與閥座接合或分離的方向上移動;前述電磁線圈部具有固定鐵芯、及吸附於前述固定鐵芯的可動鐵芯;前述固定鐵芯具備軸部、及設於前述軸部兩端的兩個法蘭部;於前述固定鐵芯上,隔著絕緣性被覆膜部而捲繞有激磁線圈;在一側的法蘭部中之位於前述軸部軸向之外端面,因為不被前述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而露出,因而具有可做為吸附前述可動鐵芯的吸附面之功能,在兩法蘭部中之夾住前述軸部之兩側的外周面上,分別設置至少一個不被前述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而露出的露出部,設置在兩法蘭部中之至少一側的各露出部為縮徑,其直徑為愈遠離前述法蘭部的外端面則就隨之愈靠近前述軸部之軸線的方式縮小。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磁閥,其中在另一側法蘭部中之位於前述軸部軸向的外端面,至少有一部分係不被前述絕緣性被覆膜部所覆蓋而露出。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電磁閥,其中在兩法蘭部中至少一側之夾著前述軸部之兩側的外周面,分別設置有兩個前述露出部。
- 一種可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特徵在於該成形方法包括:將固定鐵芯收容於模具內;該固定鐵芯具備軸部、及設於前述軸部兩端之法蘭部;及 將在一側法蘭部中之位於前述軸部軸向的外端面按壓於前述模具,並且在使兩法蘭部中之夾著前述軸部之兩側的外周面之至少一處為分別地接觸於前述模具的狀態下,將樹脂射出至前述模具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42700A TWI551800B (zh) | 2014-12-09 | 2014-12-09 | 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42700A TWI551800B (zh) | 2014-12-09 | 2014-12-09 | 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1199A TW201621199A (zh) | 2016-06-16 |
TWI551800B true TWI551800B (zh) | 2016-10-01 |
Family
ID=5675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2700A TWI551800B (zh) | 2014-12-09 | 2014-12-09 | 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518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4720B (zh) * | 2018-12-12 | 2020-02-11 | 張睿彬 | 電磁閥及其製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6945B2 (en) * | 2000-06-29 | 2003-04-15 | Denso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US7325563B2 (en) * | 2005-05-02 | 2008-02-05 | Denso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JP2009144887A (ja) * | 2007-12-18 | 2009-07-02 | Nidec Tosok Corp | 電磁弁構造 |
US7730875B2 (en) * | 2004-09-24 | 2010-06-08 | Denso Corporation | Flow control valve |
JP4704388B2 (ja) * | 2007-04-16 | 2011-06-15 |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 電磁弁 |
-
2014
- 2014-12-09 TW TW103142700A patent/TWI55180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6945B2 (en) * | 2000-06-29 | 2003-04-15 | Denso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US7730875B2 (en) * | 2004-09-24 | 2010-06-08 | Denso Corporation | Flow control valve |
US7325563B2 (en) * | 2005-05-02 | 2008-02-05 | Denso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JP4704388B2 (ja) * | 2007-04-16 | 2011-06-15 |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 電磁弁 |
JP2009144887A (ja) * | 2007-12-18 | 2009-07-02 | Nidec Tosok Corp | 電磁弁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1199A (zh) | 2016-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28074B1 (en) |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8736409B2 (en) | Solenoid for electromagnetic valve | |
US10024452B2 (en) | Solenoid valve | |
JP2010101349A (ja) | ソレノイド式電磁弁装置 | |
JP6492194B2 (ja) | 開閉弁 | |
US10024448B2 (en) | Flat spring for solenoid valve and solenoid valve using the same | |
WO2012002220A1 (ja) |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 |
JP5993881B2 (ja) | 電磁弁、及び固定鉄心に設けられる絶縁性被膜部の成形方法 | |
TWI551800B (zh) | 電磁閥、及設置於固定鐵芯之絕緣性被覆膜部的成形方法 | |
JP3179857U (ja) | 電磁式圧力逃し弁 | |
WO2018061118A1 (ja) | 点火コイル | |
JP2017082815A (ja) | 電磁弁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6014414A (ja) | エアバイパスバルブ | |
KR102102504B1 (ko) | 자기적으로 작동되는 차단 밸브 | |
JP4704388B2 (ja) | 電磁弁 | |
JP2011133074A (ja) | 電磁弁 | |
JP2015225899A (ja) | リアクトル | |
JP4806695B2 (ja) | 電磁弁 | |
JPH0256910A (ja) | 点火コイルの鉄心 | |
KR100653363B1 (ko) | 솔레노이드밸브용 하우징유니트 및 이 하우징유니트가구비된 솔레노이드밸브 | |
US10119625B2 (en) | Solenoid valve | |
CN108426060B (zh) | 流路形成部件 | |
JP2017026082A (ja) | 電磁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気圧制御装置 | |
TWM579695U (zh) | 電磁閥 | |
JP7386197B2 (ja) | 電磁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