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4680B - 天線電源供給電路、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天線電源供給電路、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44680B TWI544680B TW101120154A TW101120154A TWI544680B TW I544680 B TWI544680 B TW I544680B TW 101120154 A TW101120154 A TW 101120154A TW 101120154 A TW101120154 A TW 101120154A TW I544680 B TWI544680 B TW I54468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coupled
- junction transistor
- power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天線電源供給電路、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藉由單一管腳以實現天線電源開關及過載偵測/通知功能的天線電源供給電路、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
隨著通訊技術的進步,天線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到處可見,而為使天線得以正常地運作,一般會藉由電源供給電路提供電力至天線。一般的天線之電源供給電路包括電源開關電路及保護電路,其中電源開關電路用以控制電源是否提供電力至天線,而保護電路則用以當電源供給電路發生過載狀況時,中斷天線之電力的提供,以保護相關的電路免於燒燬。然而,這樣的電源供給電路通常並沒有過載偵測/通知的功能,用以當電源供給電路發生過載狀況時,偵測出過載的狀況並發出偵測訊號以通知使用者。即或有部份的電源供給電路具有過載偵測/通知的功能,但這些電源供給電路至少需要兩個管腳,其中一管腳用以提供電源的電力至天線,另一管腳則用以當發生過載狀況時,傳送過載偵測訊號,以通知使用者。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源供給電路以及包括上述電源供
給電路以的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其藉由單一管腳即可實現天線電源開關及過載偵測/通知的功能。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源供給電路,用於供應電力至天線。上述的電源供給電路包括電源管理電路以及管腳。電源管理電路耦接於電源輸入端與電源輸出端之間。管腳耦接至電源管理電路。其中在第一模式下,管腳接收模式控制訊號,以控制電源管理電路是否將電源之電力從電源輸入端提供至電源輸出端。在第二模式下,管腳停止接收模式控制訊號並提供偵測訊號,偵測訊號用以表示是否發生過載狀況。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源供給電路,包括管腳、正回授保護電路以及開關。正回授保護電路耦接電源。開關耦接於正回授保護電路及天線之間。其中當開關開啟時,電源之電力經由正回授保護電路及開關提供至天線。其中於第一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維持管腳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的觸發位準,並依據觸發位準,控制開關的開/關狀態。於第二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偵測開關所流通之電流,並於電流過載時,關閉開關,以及改變管腳之位準。
本發明提出一種天線控制系統,包括上述的電源供給電路以及天線控制電路。天線控制電路用於提供模式控制訊號至管腳,以及自管腳接收偵測訊號。
本發明提出一種數位通訊裝置,包括上述的天線控制系統、電源及天線。電源用以提供電力至電源供給電路之電源輸入端。天線用以接收電源供給電路之電源輸入端所
提供之電力。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保護電路以及正回授電路。保護電路耦接於電源及開關之間。正回授電路耦接保護電路、管腳及開關之間。於第一模式下,正回授電路依據管腳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之電壓位準,以控制開關之開啟或關閉。於第二模式下,保護電路依據上述電流,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並於過載發生時,改變偵測訊號之位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以及第五電阻。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電源輸入端及第一電阻的第一端,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開關及第四電阻的第一端。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及第三電阻的第二端,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第五電阻的第二端,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及第三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開關,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及第五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管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正回授電路包括操作放大器及電阻。放大器的正輸入端耦接至管腳及保護電路,操作放大器的負輸入端耦接至接地端,操作放大器的輸出端耦接至開關。電阻耦接於操作放大器的正輸入端及輸出
端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保護電路包括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第一電阻以及第二電阻。上述正回授電路包括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以及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電源輸入端及第一電阻的第一端,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第二電阻的第一端,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開關,而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於開關及第二電阻的第二端。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及開關,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第三電阻的第一端,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及開關。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及第四電阻的第二端,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第六電阻的第二端,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及第六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管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調整電路,用以調整發生過載狀況時該天線所接收到的電壓之下落幅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於第二模式下,當過載未發生時,電源管理電路係利用正回授而控制管腳維持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之觸發位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於第二模式下,當過載狀況發生時,電源管理電路係停止提供電源之電力至電源輸出端。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源管理電路包括開關以及正回授保護電路。開關耦接至電源輸出端。正回授保護電路耦接至管腳、開關與電源輸入端之間。於第一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依據管腳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之電壓位準,以控制開關之開啟或關閉。於第二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依據來自電源之電流,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並於過載發生時,改變偵測訊號之位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數位通訊裝置為數位機上盒或數位電視。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源供給電路在第一模式下,藉由管腳接收式控制訊號,以控制電源管理電路是否將電源之電力從電源輸入端供應至電源輸出端。之後,電源供給電路從第一模式切換至第二模式,而開始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並使管腳停止接收式控制訊號。因此,電源供給電路可藉由單一個管腳,實現天線電源開關及過載偵測/通知的功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數位通訊裝置
100的功能方塊圖。數位通訊裝置100包括電源110、天線120以及天線控制系統200。電源110用以提供電力至天線120,以使天線120產生電波。其中,電源110的輸出電壓以VCC表示,而電源110的輸出電流以I表示。天線控制系統200則用以控制天線120的操作。必須瞭解的是,數位通訊裝置100可以不限於是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數位機上盒或數位電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天線控制系統200包括天線控制電路210以及電源供給電路300。電源供給電路300用以供應電源110之電力至天線120。天線控制電路210耦接至電源供給電路300,用於提供模式控制訊號SC至電源供給電路300的管腳310,以及自管腳310接收偵測訊號SD。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源供給電路300包括管腳310以及電源管理電路320。管腳310耦接至電源管理電路320。電源管理電路320耦接於電源輸入端220與電源輸出端230之間。電源輸入端220耦接至電源110,用以接收電源110所提供的電力。電源輸出端230則用以將來自電源110及電源輸入端220的電力供應至天線120。
當電源供給電路300開始運作時,電源供給電路300會先處於第一模式下,之後再由第一模式切換至第二模式。當電源供給電路300處於第一模式下時,管腳310接收模式控制訊號SC,以控制電源管理電路320是否將電源110之電力從電源輸入端220供應至電源輸出端230。當電源供給電路300處於第二模式下時,管腳310停止接收模
式控制訊號SC,並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以提供偵測訊號SD,其中,偵測訊號SD用以表示是否發生過載狀況。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發生過載狀況時,即表示電源110的輸出電流I大於一電流臨界值。此時,電源管理電路320即可停止將電源110之電力提供至電源輸出端230。此外,必須瞭解地,上述電流臨界值可依據不同的安全規範以及硬體規格來加以彈性地設定,以符合需求。
由上述說明可知,電源供給電路300可先運作於第一模式後再切換至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電源管理電路320依據模式控制訊號SC決定是否將電源110之電力供應至天線120。在第二模式下,電源管理電路320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以產生偵測訊號SD。其中,藉由使用同一個管腳310,模式控制訊號SC被輸入至電源管理電路320,而偵測訊號SD從電源管理電路320輸出。因此,電源供給電路300可藉由單一個管腳310,實現天線電源開關及過載偵測/通知的功能。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於第二模式下,當過載未發生時,電源管理電路320更利用正回授而控制管腳310維持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之觸發位準。舉例來說,倘若電源管理電路320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為高位準,則當過載未發生時,管腳310在第二模式下的準位也會是高位準。倘若電源管理電路320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為低位準,則當過載未發生時,管腳310在第二模式
下的準位也會是低位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電源管理電路320包括開關350以及正回授保護電路330。開關350耦接至電源輸出端230。正回授保護電路330耦接至管腳310、開關350與電源輸入端220之間。於第一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330依據管腳310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之電壓位準,以控制開關350之開啟或關閉。舉例來說,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模式控制訊號SC之電壓位準為第一位準時,開關350會被開啟,而電源110透過開關350電性連接於電源輸出端230,此時電源110的電力可提供至電源輸出端230和天線120;當模式控制訊號SC之電壓位準為第二位準時,開關350會被關閉,而電源110與電源輸出端230之間的電性連接會被切斷,此時電源110的電力不會提供至電源輸出端230和天線120。上述的第一位準和第二位準為兩個不同的位準。因此,於第一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330維持管腳310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並依據觸發位準,控制開關350的開/關狀態。
此外,於第二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330依據來自電源110之電流I,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並於過載發生時,改變偵測訊號SD之位準。換言之,當發生過載狀況時,即表示電源110的輸出電流I大於上述的電流臨界值,而偵測訊號SD之位準會被改變,以藉由偵測訊號SD指示過載發生。此時,電源管理電路320更可關閉開關350,以停止將電源110之電力從電源輸入端220提供至電源輸
出端230。因此,於第二模式下,正回授保護電路330偵測來自電源110之電流I,並於電流I過載時,關閉開關350,以及改變管腳310之位準(即改變偵測訊號SD之位準)。
此外,於第二模式下,當過載未發生時,正回授保護電路330更利用正回授而控制管腳310維持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之觸發位準。舉例來說,倘若正回授保護電路330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為高位準,則當過載未發生時,管腳310在第二模式下的準位也會是高位準。倘若正回授保護電路330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為低位準,則當過載未發生時,管腳310在第二模式下的準位也會是低位準。
以下再詳細說明圖1之一操作流程之具體範例。當電源110導通時,首先天線控制電路210可先將管腳310設定為第一模式,並將管腳310寫入為一低電位,再等待一既定時間。如此一來,電源110即可傳輸電力至天線120。接下來,可將管腳310設定為第二模式,並讀取管腳310之電壓位準,以判斷該電壓位準是否為一低電位。若判斷結果為「是」,則持續進行判斷。反之,若判斷結果為「否」,則偵測過載發生。透過上述程序,即可實施過載偵測功能。另外,當電源切斷時,可以將管腳310設定為第一模式,並將管腳310寫入一高電位。如此一來,電源110之電力並無法傳輸至天線120。
請參考圖2,圖2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管理電路320的操作。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管理電路320的正回授保護電路330包括保護電路332以及正回授電路334。保護電路332耦接於電源輸入端220、開關350與正回授電路334之間,用以依據電流I之大小以偵測過載是否發生。並於發生過載狀況時,透過正回授電路334而改變偵測訊號SD之位準VA以及位準VB,關閉開關350。正回授電路334則耦接於管腳310、保護電路332與開關350之間。在第一模式下,正回授電路334自管腳310接收模式控制訊號SC而改變電壓位準VA,連帶著改變電壓位準VB,進而控制開關350的開啟及關閉,且可利用正回授機制以維持管腳310之電壓位準VA。另外,在第二模式下,正回授電路334停止接收模式控制訊號SC,並提供偵測訊號SD以指示過載是否發生,此時管腳310譬如可處於浮接(floating)的狀態。當過載未發生時,正回授電路310維持電壓位準VA與VB,並維持開關350的開啟。當過載發生時,過大的電流I透過保護電路332而影響正回授電路310之操作,因此電壓位準VA改變以指示過載發生,且電壓位準VB改變以切斷開關350。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正回授電路334包括操作放大器336及電阻R。操作放大器336的正輸入端耦接至管腳310及保護電路332,操作放大器336的負輸入端耦接接地端GND,操作放大器336的輸出端耦接至開關350,而電阻R耦接於操作放大器336的正輸入端及輸出端之間。
在第一模式下,當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VA為低電位(即模式控制訊號SC的位元值為0)時,操作放大器336所輸出的位準VB也會為低電位,而使得開關350開啟。此時,電源110的電力透過電源輸入端220、保護電路332、開關350及電源輸出端230被供應至天線120。在第一模式下,當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VA為高電位(即模式控制訊號SC的位元值為1)時,操作放大器336所輸出的位準VB也會為高電位,而使得開關350被關閉。此時,電源110的電力不會被供應至天線120。
另外,在第二模式下,正回授電路334停止接收模式控制訊號SC並提供偵測訊號SD。其中,在第二模式下,當過載未發生時,基於正回授電路334與保護電路332協同運作的正回授機制,而使得管腳310維持於第一模式下所接收的模式控制訊號SC之觸發位準VA。換言之,倘若在第二模式下過載未發生,則管腳310的位準會被維持在觸發位準VA,而電壓VB之位準亦可維持,進而使開關350在第二模式下的開/關狀態維持與第一模式下的開/關狀態一致。然而,倘若在第二模式下發生過載,則保護電路332偵測到電流I過大,進而導致管腳310的位準VA(即偵測訊號SD的位準)改變,以通知過載發生,此外電壓VB亦會隨之改變,以關閉開關35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於圖2之實施例中,係以操作放大器336及電阻R來說明正回授電路334之結構,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其他電路來實施正回授電路334,
只要能以正回授機制維持管腳之電壓位準,以及過載發生時,可產生切換電壓VB以切換開關以及切換電壓VA以通知過載發生即可。以下將以更多實施例來說明。
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管理電路320與天線120的電路圖。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管理電路320的正回授保護電路330亦包括保護電路332以及正回授電路334。
保護電路332譬如可包括電阻RA、RB及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T1。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射極耦接於電源輸入端220及電阻RA的第一端,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基極耦接於電阻RB的第一端,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集極耦接於開關350,而電阻RA的第二端耦接於開關350及電阻RB的第二端。正回授電路334譬如可包括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及電阻RC、RD、RE和RF。此外,開關350譬如可包括一個P型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MOS)電晶體M1。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射極耦接於電阻RD的第一端及開關350,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基極耦接於電阻RC的第一端,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集極耦接於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集極、電阻RE的第一端及開關350。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的集極耦接於電阻RC的第二端及電阻RD的第二端,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的基極耦接於電阻RF的第二端,而NPN型雙載子接面
電晶體Q2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GND。電阻RE的第二端及電阻RF的第一端耦接於管腳310。
在第一模式下,當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VA為低電位時,因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會被關閉,而使得位準VB為低電位,並使PMOS電晶體M1導通,以開啟開關350。此時,電源110的電力透過電源輸入端220、保護電路332、開關350及電源輸出端230被供應至天線120。反之,在第一模式下,倘若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VA為高電位,因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會被開啟,而使得操作放大器336所輸出的位準VB也會為高電位,並使得開關350被關閉。此時,電源110的電力即不會被供應至天線120。
在第二模式下,正回授電路334停止接收模式控制訊號SC並提供偵測訊號SD,此時管腳310譬如可處於浮接的狀態。其中,在第二模式下,當發生過載時,則流經電阻RA的電流ISL會過大,而使得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射極E與基極B之間的壓差大於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截止電壓(cut-in voltage),故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會導通,而使產生流經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T1的集極及電阻RE的電流,進而使得管腳310的位準與位準VB皆為高電位,而使PMOS電晶體M1不導通,開關350被關閉。
此外,倘若觸發位準VA為低電位且在第二模式下未
發生過載狀況時,則因電晶體M1導通且電晶體Q1、Q2及T1不導通,故會使管腳310的準位因正回授而維持在觸發位準VA(即低電位)。再者,倘若觸發位準VA為高電位,則因電晶體M1、T1不導通且電晶體Q1及Q2導通,而使得管腳310的準位因正回授而在第二模式下維持在觸發位準VA(即高電位)。
綜上所述,在第一模式下,開關350會隨管腳310所接收之電壓位準不同而隨之切換,故電源供給電路300具備電源開關之功能。在第二模式下,管腳310的準位會因是否發生過載狀況而有不同(若未發生過載則持續維持為低電位,若發生過載則轉至高電位),故圖1中的天線控制電路210可藉由管腳310的準位(即偵測訊號SD的準位)來判斷是否發生過載,而使電源供給電路300具備偵測過載及通知的功能。
請參考圖4,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管理電路320與天線120的電路圖,其與第3圖之主要差異在於正回授保護電路330中的保護電路332與正回授電路334係結合於一電路中實施。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管理電路320的正回授保護電路330包括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及電阻R1~R5。此外,開關350包括一個P型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MOS)電晶體M1。其中,圖3中的保護電路332的過載保護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係由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和電阻R1~R3來達成。此外,圖3中的正回授電路334的正回授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可藉由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和電阻R1~R5來達成。
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射極耦接於電源輸入端220及電阻R1的第一端,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基極耦接於電阻R2的第一端,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集極耦接於開關350及電阻R4的第一端。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的集極耦接於電阻R2的第二端及電阻R3的第二端,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的基極耦接於電阻R5的第二端,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GND。電阻R1的第二端耦接於電阻R3的第一端及開關350,而電阻R2的第二端耦接於電阻R3的第二端。電阻R4的第二端及電阻R5的第一端耦接於管腳310。
在第一模式下,當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VA為低電位時,因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會被關閉,而使得位準VB會為低電位,並使PMOS電晶體M1導通,而開啟開關350。此時,電源110的電力得以被供應至天線120。反之,在第一模式下,倘若模式控制訊號SC的觸發位準VA為高電位,因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和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2會被開啟,而使得操作放大器336所輸出的位準VB也會為高電位,並使得開關350被關閉。此時,電源110的電力不會被供應至天線120。
在第二模式下,正回授電路334停止接收模式控制訊
號SC並提供偵測訊號SD,而管腳310譬如可處於浮接的狀態。其中,在第二模式下,當發生過載時,則流經電阻R1的電流ISL會過大,而使得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射極E與基極B之間的壓差大於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截止電壓,故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會導通,而產生流經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的集極C與電阻R4的電流,進而使得管腳310的位準與位準VB皆為高電位,而使PMOS電晶體M1不導通,開關350被關閉。
此外,倘若觸發位準VA為低電位且在第二模式下未發生過載狀況時,則因電晶體M1導通且電晶體Q1及Q2不導通,故會使管腳310的準位因正回授而維持在觸發位準VA(即低電位)。再者,倘若觸發位準VA為高電位,則因電晶體M1不導通且電晶體Q1及Q2導通,而使得管腳310的準位因正回授而在第二模式下維持在觸發位準VA(即高電位)。
綜上所述,在第一模式下,開關350會隨管腳310所接收之電壓位準不同而隨之切換,故電源供給電路300具備電源開關之功能。另外,在第二模式下,管腳310的準位會因是否發生過載狀況而有不同(若未發生過載則持續維持為低電位,若發生過載則轉至高電位),故圖1中的天線控制電路210可藉由管腳310的準位(即偵測訊號SD的準位)來判斷是否發生過載,而使電源供給電路300具備偵測過載及通知的功能。
當發生過載狀況時,天線120所接收到的電壓會有下落的情況,其準位會較未發生過載狀況時的準位低。為控制天線120所接收到的電壓的下落幅度,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正回授保護電路330另包括調整電路338,耦接於電晶體Q2的基極及射極之間,用以調整發生過載狀況時天線120所接收到的電壓之下落幅度。調整電路338包括電阻RG。其中,當電阻RG的阻值越大時,上述電壓的可下落幅度會越小;而當電阻RG的阻值越小時,上述電壓的可下落幅度會越大。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電源輸出端230與天線120可另耦接電阻RO及電容CO,如圖3、圖4所示。電阻RO及電容CO的作用在於穩定電源管理電路320輸出至天線120的電壓,以減少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
綜上所述,上述實施例的電源供給電路在第一模式下,藉由管腳接收式控制訊號,以控制電源管理電路是否將電源之電力從電源輸入端供應至電源輸出端。之後,電源供給電路可從第一模式切換至第二模式,而開始偵測是否發生過載狀況,並使管腳停止接收式控制訊號。因此,電源供給電路可藉由單一個管腳,實現天線電源開關及過載偵測/通知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
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數位通訊裝置
110‧‧‧電源
120‧‧‧天線
200‧‧‧天線控制系統
210‧‧‧天線控制電路
220‧‧‧電源輸入端
230‧‧‧電源輸出端
300‧‧‧電源供給電路
310‧‧‧管腳
320‧‧‧電源管理電路
330‧‧‧正回授保護電路
332‧‧‧保護電路
334‧‧‧正回授電路
336‧‧‧操作放大器
338‧‧‧調整電路
350‧‧‧開關
B‧‧‧基極
C‧‧‧集極
CO‧‧‧電容
E‧‧‧射極
GND‧‧‧接地端
I‧‧‧輸出電流
ISL‧‧‧電流
M1‧‧‧P型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Q1‧‧‧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
Q2‧‧‧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
R、R1~R5、RA~RG、RO‧‧‧電阻
SC‧‧‧模式控制訊號
SD‧‧‧偵測訊號
T1‧‧‧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
VA‧‧‧觸發位準
VB‧‧‧位準
VCC‧‧‧輸出電壓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數位通訊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2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管理電路的操作。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管理電路與天線的電路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源管理電路與天線的電路圖。
100‧‧‧數位通訊裝置
110‧‧‧電源
120‧‧‧天線
200‧‧‧天線控制系統
210‧‧‧天線控制電路
220‧‧‧電源輸入端
230‧‧‧電源輸出端
300‧‧‧電源供給電路
310‧‧‧管腳
320‧‧‧電源管理電路
330‧‧‧正回授保護電路
350‧‧‧開關
I‧‧‧輸出電流
SC‧‧‧模式控制訊號
SD‧‧‧偵測訊號
VCC‧‧‧輸出電壓
Claims (22)
- 一種電源供給電路,用於供應電力至一天線,包括:一電源管理電路,耦接於一電源輸入端與一電源輸出端之間,該電源管理電路包括一正回授保護電路,耦接至該電源輸入端;以及一管腳,耦接至該電源管理電路,其中在一第一模式下,該電源管理電路透過該管腳接收一模式控制訊號,以控制該電源管理電路是否將一電源之電力從該電源輸入端供應至該電源輸出端;以及在一第二模式下,該電源管理電路停止透過該管腳接收該模式控制訊號,以及該正回授保護電路依據來自該電源之電流,偵測是否發生過載提供一偵測訊號透過該管腳輸出,用以表示是否發生一過載狀況,並於過載發生時,該正回授保護電路改變該偵測訊號之位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於該第二模式下,當過載未發生時,該電源管理電路係利用一正回授而控制該管腳維持於該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該模式控制訊號之一觸發位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於該第二模式下,當該過載狀況發生時,該電源管理電路係停止提供該電源之電力至該電源輸出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電源管理電路更包括:一開關,耦接至該電源輸出端及該正回授保護電路, 其中於該第一模式下,該正回授保護電路依據該管腳所接收之該模式控制訊號之一電壓位準,以控制該開關之開啟或關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於該第二模式下,當過載未發生時,該正回授保護電路係利用一正回授而控制該管腳維持於該第一模式下所接收之該模式控制訊號之一觸發位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一保護電路,耦接於該電源輸出端及該開關之間;以及一正回授電路,耦接該保護電路、該管腳及該開關之間,其中於該第一模式下,該正回授電路依據該管腳所接收之該模式控制訊號之該電壓位準,以控制該開關之開啟或關閉,以及於該第二模式下,該保護電路依據該電流,偵測是否發生該過載狀況,並於過載發生時,改變該偵測訊號之位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電路包括:一操作放大器,該放大器的正輸入端耦接至該管腳及該保護電路,該操作放大器的負輸入端耦接至接地端,該 操作放大器的輸出端耦接至該開關;以及一電阻,耦接於該操作放大器的正輸入端及輸出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保護電路包括:一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第一電阻;以及一第二電阻;其中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該電源輸入端及該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開關,而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於該開關及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該正回授電路包括:一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第三電阻;一第四電阻;一第五電阻;一第六電阻;以及一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其中該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該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及該開關,該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三電阻的第一端,該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 面電晶體的集極、該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及該開關;其中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六電阻的第二端,而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其中該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六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該管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第一電阻;一第二電阻;一第三電阻;一第四電阻;以及一第五電阻;其中該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該電源輸入端及該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該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而該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開關及該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其中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及第三電阻的第二端,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五電阻的第二端,而該NPN型 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其中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三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該開關,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五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該管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一調整電路,用以調整發生過載狀況時該天線所接收到的電壓之下落幅度。
- 一種天線控制系統,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以及一天線控制電路,用於提供該模式控制訊號至該管腳,以及自該管腳接收該偵測訊號。
- 一種數位通訊裝置,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控制系統;該電源,用以提供電力至該電源供給電路之該電源輸入端;以及該天線,用以接收該電源供給電路之該電源輸入端所提供之電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數位通訊裝置,其中該數位通訊裝置係一數位機上盒或一數位電視。
- 一種電源供給電路,包括:一管腳;一正回授保護電路,耦接一電源;以及一開關,耦接於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及一天線之間,其 中當該開關開啟時,該電源之電力經由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及該開關供應至該天線;其中於一第一模式下,該正回授保護電路維持該管腳所接收之一模式控制訊號的一觸發位準,並依據該觸發位準,控制該開關的開/關狀態;其中於一第二模式下,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停止接收模式控制訊號,偵測來自該電源之一電流以提供一偵測訊號透過該管腳輸出,並於該電流過載時,改變該偵測訊號的位準以及關閉該開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第一電阻;一第二電阻;一第三電阻;一第四電阻;以及一第五電阻;其中該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該電源及該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該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而該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開關及該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其中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第二電阻及第三電阻的第二端,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 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五電阻的第二端,而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其中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三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該開關,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五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該管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一保護電路,耦接於該電源及該開關之間;以及一正回授電路,耦接該保護電路、該管腳及該開關之間,其中於該第一模式下,該正回授電路依據該管腳所接收之該模式控制訊號之該電壓位準,以控制該開關之開啟或關閉,以及於該第二模式下,該保護電路依據該電流,偵測是否發生該過載狀況,並於過載發生時,改變該偵測訊號之位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電路包括:一操作放大器,該放大器的正輸入端耦接至該管腳及該保護電路,該操作放大器的負輸入端耦接至接地端,該操作放大器的輸出端耦接至該開關;以及一電阻,耦接於該操作放大器的正輸入端及輸出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 中該保護電路包括:一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第一電阻;以及一第二電阻;其中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該電源及該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開關,而該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耦接於該開關及該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該正回授電路包括:一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一第三電阻;一第四電阻;一第五電阻;一第六電阻;以及一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其中該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該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及該開關,該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三電阻的第一端,該第二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第一PNP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該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及該開關;其中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集極耦接於該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該NPN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基極耦接於該第六電阻的第二端,而該NPN 型雙載子接面電晶體的射極耦接於接地端;其中該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及該第六電阻的第一端耦接於該管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其中該正回授保護電路包括:一調整電路,用以調整發生過載狀況時該天線所接收到的電壓之下落幅度。
- 一種天線控制系統,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源供給電路;以及一天線控制電路,用於提供該模式控制訊號至該管腳,以及自該管腳接收該偵測訊號。
- 一種數位通訊裝置,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天線控制系統;該電源;以及該天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數位通訊裝置,其中該數位通訊裝置係一數位機上盒或一數位電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647,403 US9325054B2 (en) | 2011-11-30 | 2012-10-09 |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antenna, antenna control system,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564871P | 2011-11-30 | 2011-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2537A TW201322537A (zh) | 2013-06-01 |
TWI544680B true TWI544680B (zh) | 2016-08-01 |
Family
ID=484958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8961A TWI493396B (zh) | 2011-11-30 | 2012-05-28 | 解鎖方法、可攜式電子裝置、觸控偵測裝置 |
TW101120154A TWI544680B (zh) | 2011-11-30 | 2012-06-05 | 天線電源供給電路、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8961A TWI493396B (zh) | 2011-11-30 | 2012-05-28 | 解鎖方法、可攜式電子裝置、觸控偵測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3135918A (zh) |
TW (2) | TWI4933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80276B2 (en) | 2013-07-09 | 2016-03-08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TWI480797B (zh) * | 2013-08-14 | 2015-04-11 | Pegatron Corp | 觸控方法及電子裝置 |
CN103648026A (zh) * | 2013-11-29 | 2014-03-19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可选择开机模式的电视装置及方法 |
CN107422838B (zh) * | 2016-05-24 | 2022-04-01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穿戴式设备、解锁控制系统及解锁控制方法 |
CN114840131B (zh) * | 2021-01-15 | 2024-09-17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9415B1 (en) * | 1999-05-10 | 2001-06-19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Surge protector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damage from line surges |
FI20021655A (fi) * | 2002-06-19 | 2003-12-20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lukituksen avaamiseksi ja kannettava elektroninen laite |
CN2626107Y (zh) * | 2003-04-21 | 2004-07-14 | 北京博鑫东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电子式电机保护器 |
CN200944578Y (zh) * | 2006-09-01 | 2007-09-05 |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 总线继电器 |
KR101615461B1 (ko) * | 2007-09-24 | 2016-04-25 | 애플 인크. | 전자 장치 내의 내장형 인증 시스템들 |
CN201294372Y (zh) * | 2008-09-04 | 2009-08-19 | 陈勇 | 多功能开关电源保护装置 |
US20100087230A1 (en) * | 2008-09-25 | 2010-04-08 | Garmin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er interface |
CN101430597A (zh) * | 2008-11-11 | 2009-05-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节能方法、系统及触摸屏终端 |
CN101408832A (zh) * | 2008-11-26 | 2009-04-15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动态解锁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2097814B (zh) * | 2009-12-14 | 2014-11-19 | 谭宗享 | 用于风力发电并网逆变系统 |
CN102147691B (zh) * | 2010-02-09 | 2013-02-2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触摸屏解锁方法 |
TWI428785B (zh) * | 2010-04-27 | 2014-03-01 | Via Tech Inc | 具有觸控式螢幕的電子系統的解鎖方法、客製化手勢之設定方法及具有客製化解鎖功能之控制裝置 |
CN101986251B (zh) * | 2010-10-28 | 2016-01-0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触摸图形加锁/解锁方法和装置 |
CN102103465A (zh) * | 2011-03-08 | 2011-06-22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屏解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2012
- 2012-05-28 TW TW101118961A patent/TWI493396B/zh active
- 2012-06-05 TW TW101120154A patent/TWI54468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6-28 CN CN2012102193777A patent/CN103135918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6-28 CN CN201210224376.1A patent/CN1031395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9513A (zh) | 2013-06-05 |
TWI493396B (zh) | 2015-07-21 |
TW201322081A (zh) | 2013-06-01 |
CN103135918A (zh) | 2013-06-05 |
CN103139513B (zh) | 2016-01-27 |
TW201322537A (zh) | 2013-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4680B (zh) | 天線電源供給電路、天線控制系統及數位通訊裝置 | |
US20150026486A1 (en) |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 |
US7737663B2 (en) |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charging type power supply device | |
US832494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set circuit | |
US8493701B2 (en) |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 |
US8254068B2 (en) | Regulating system having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 |
US9325054B2 (en) |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antenna, antenna control system,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 |
TWI405380B (zh) | 過電壓與過溫度偵測電路 | |
TW201337524A (zh) | 電源控制電路及電子設備 | |
US9148014B2 (en) |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 |
TWI578664B (zh) | 備用電源控制電路及使用其之備用電源供應系統 | |
TWI441400B (zh) | 保護電路 | |
KR101767327B1 (ko) | 보호 회로 및 회로 보호 방법 | |
US7692475B2 (en) | Switch circuit | |
US20200169041A1 (en) | Detection circuit | |
CN114089226B (zh) | 具有防静电损伤和可控过流保护功能的有源负载检测电路 | |
US9184580B2 (en) | Arrester | |
TW202025637A (zh) | 連接電路及其連接方法 | |
CN212304714U (zh) |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 |
TWI737002B (zh) | Usb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 |
US10868420B2 (en) | Input protection circuit | |
JP2012143030A (ja) | 電子回路 | |
CN111585247A (zh) |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 |
US20090058472A1 (en) | Voltage comparator circuit | |
US10910829B2 (en) | Interface circuits to monitor and prevent overstress dama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