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0827B -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0827B
TWI540827B TW103138337A TW103138337A TWI540827B TW I540827 B TWI540827 B TW I540827B TW 103138337 A TW103138337 A TW 103138337A TW 103138337 A TW103138337 A TW 103138337A TW I540827 B TWI540827 B TW I5408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auxiliary rod
rod frame
fram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8452A (zh
Inventor
王佳慧
Original Assignee
王佳慧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佳慧 filed Critical 王佳慧
Priority to TW103138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082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8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8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本發明為一種得於金屬建築物之金屬板之搭接之峰部或其他非搭接之峰部內部下方,設置配合夾具之支撐座,再以前述夾具為太陽能板設置,或另以輔助桿架與夾具成直向或橫向結合,以為太陽能板設置於輔助桿架之上方,將太陽能板撐高,以提升太陽能板吸收光源之效率,提高發電量,達成綠色環保之實用優點的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按為達成環境保護與儘量利用綠色能源之目的,政府機關除積極的訂定相關利用綠色能源之法規與議題外,各縣市政府依據縣市發展之不同,亦各自訂定了建築物設置太陽能板之自治規則或條例,以快速完成建置太陽能板之數量與面積,增加綠色無汙染之太陽能發電系統之發電量,減少高汙染與風險之核能發電系統之依賴。
故而,為達成前述於金屬建築物上方設置太陽能板之目的,本發明人於此之前,並獲有發明第I405892號「隱藏式鋼板結構」之專利權。該先前之發明已足以解決太陽能板之設置問題,惟如要更為立體撐高太陽能板之設置;或改變太陽能板之設置角度以配合台灣的緯度與太陽直射角度之需求,則該先前之發明則稍有不足。為此,本案發明者,乃再就設置太陽能板之結構再創新,而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包含:金屬建築物,設有金屬板,前述金屬板之峰部或部分峰部下方,並設置有配合夾具之支撐座,再以栓設元件將支撐座與峰部栓設,前述峰部上方設夾具,得以前述夾具充分夾固於金屬板之峰部上方,再以前述夾具為太陽能板設置,或以輔助桿架與夾具成直向或橫向結合,以為太陽能板設置於輔助桿架之上方,將太陽能板撐高或配合台灣的經緯度,及太陽直射角度,以提升太陽能板吸收光源之效率,提高發電量,達成綠色環保之目的。
1‧‧‧金屬建築物
10‧‧‧金屬板
10a、10b‧‧‧金屬板
11‧‧‧峰部
11a、11b‧‧‧扣合凹部
12‧‧‧鋼樑或鋼架
13‧‧‧支撐座
130‧‧‧頂面
110‧‧‧下表面
111‧‧‧栓設元件
2‧‧‧夾具
2a、2b‧‧‧夾具元件
20、21‧‧‧夾扣端
22a、22b‧‧‧頸部
23a、23b‧‧‧上延伸端
24‧‧‧栓設元件
23‧‧‧上延伸部
230‧‧‧槽部
220‧‧‧結合槽
221‧‧‧結合部
222‧‧‧穿孔
223‧‧‧結合端
231‧‧‧三角空間
222a‧‧‧側延伸端
224‧‧‧側延伸端
3‧‧‧太陽能板
4‧‧‧固定座
40‧‧‧頂邊
400‧‧‧穿孔
41‧‧‧栓設元件
42‧‧‧側邊
5‧‧‧輔助桿架
50‧‧‧邊面
51‧‧‧長結合槽
510‧‧‧開口
511‧‧‧突出端
52‧‧‧栓設元件
5a‧‧‧第一輔助桿架
53a、53b‧‧‧栓設元件
5b‧‧‧第二輔助桿架
6、6a‧‧‧連結元件
60、61‧‧‧穿孔
62、63、64、65、66‧‧‧栓設元件
圖1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一之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一之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二之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三之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四之側視圖。
圖6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五之側視圖。
圖7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六之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之夾具實施例七之側視圖。
圖9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二之剖視圖。
圖10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二與太陽能板結合之剖視圖。
圖11是本發明之輔助桿架之側視圖。
圖12是圖11之A-A剖視圖。
圖13A是本發明之輔助桿架與太陽能板結合之實施例一側視圖。
圖13B是本發明之輔助桿架與太陽能板結合之實施例二側視圖。
圖13C是本發明之輔助桿架與太陽能板結合之實施例三側視圖。
圖14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三之剖視圖。
圖15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四之剖視圖。
圖16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四與太陽能板結合之側視圖。
圖17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五之剖視圖。
圖18A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五與太陽能板結合之運用視圖一。
圖18B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五與太陽能板結合之運用視圖二。
圖18C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五與太陽能板結合之運用視圖三。
圖18D是本發明之安裝系統實施例五與太陽能板結合之運用視圖四。
如此,為讓 貴審查官得以充分了解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特依據圖式解說如下。
如圖1,為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之實施例一,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1,為各類適合安裝太陽能板以作為發電系統之金屬建築物,本發明則以下之特徵解釋金屬建築物應有之結構,前述金屬建築物設金屬板10,前述金屬板10係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10a、10b組成,前述相鄰之金屬板10a、10b均為相同形狀,且設有互相搭接之峰部11,並於各金屬板另設有同形狀之獨立峰部(圖中未示),當然如不設獨立峰部,亦無不可,前述峰部11之兩側均設有扣合凹部11a、11b,以配合夾具之扣固用途。前述金屬建築物1之金屬板10並被設置 於鋼樑或鋼架12之上方,端視實際需求與建築物之高度與結構而定。前述金屬建築物之峰部11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13,支撐座13下方並直立於鋼樑或鋼板之上方,前述支撐座13頂面130並與金屬板10之峰部11頂端之下表面110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並得以栓設元件111將支撐座13與峰部11栓設結合,即可藉由支撐座13提供金屬板之峰部適當的支撐一定範圍之重量,確保金屬板之峰部不變形。前述峰部11之上方設夾具2,前述夾具2係配合太陽能板之長度或寬度而設置一定之數量,前述夾具2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並讓夾具元件2a、2b之上延伸端23a、23b互相結合,形成表面封閉狀,再以栓設元件24栓設於前述夾具元件2a、2b之頸部22a、22b,即可讓夾具2之上方形成上延伸部23,以為太陽能板3或輔助桿架設置。如圖1即是於夾具2上方直接設置太陽能板3,並以一固定座4之頂邊40壓迫於太陽能板3之上方,再以栓設元件41,自前述固定座4之頂邊40向下栓設於前述夾具2之上延伸部23,即可將太陽能板予以夾固定位,且縱使有相鄰之太陽能板互相並靠,亦可如此施作。
至於夾具之結構並非限定於前述圖1,如圖2~8為本發明夾具之實施例一~七,夾具之實施例一~七之共同特徵,乃是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並讓夾具元件2a、2b之上延伸端23a、23b互相結合,形成表面封閉狀之上延伸部23(如圖2及3),或 形成鉤件形狀之上延伸部23(如圖4及5),或前述二上延伸端23a、23b不互相結合,而成平行狀之上延伸部23,前述上延伸部並設槽部230(如圖6~8)。
至於為讓栓設元件24栓設於前述夾具元件2a、2b之頸部22a、22b,以產生較為強化之結合定位效果,如圖2之實施例一,乃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形成凹狀之結合槽220,而於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形成凸狀之結合部221,當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時,得以前述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結合槽220為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結合部221結合,再以栓設元件栓固而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
如圖3之實施例二,係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形成凹狀之結合槽220,而於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形成凸狀之結合部221,當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時,得以前述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結合槽220為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結合部221結合,即可完成二夾具元件之結合,以強化夾具元件2a、2b之結合效果。
如圖4之實施例三,乃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形成穿孔222,而於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形成L形狀之結合端223,當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時,得以前述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穿孔222為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結合端223穿設結合,再以栓設元件24栓固,以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至於當二夾具元件2a、2b之上延伸端23a、23b互相結合時,即可形成鉤件形狀之上延伸部23,且於前述上延伸部23並形成有三角空間231,以增加上延伸部23之表面寬度,又可強化上延伸部之結構特徵。
如圖5之實施例四,乃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形成穿孔222,並形成側延伸端222a,而於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形成側延伸端224,當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時,得以前述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穿孔222為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側延伸端224穿設,並以栓設元件24栓固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側延伸端222a與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側延伸端224,即可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當二夾具元件2a、2b之上延伸端23a、23b互相結合時,即可形成鉤件形狀之上延伸部23,且於前述上延伸部23並形成有三角空間231,以增加上延伸部23之表面寬度,又可強化上延伸部之結構特徵。
如圖6之實施例五,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且讓二上延伸端23a、23b成平行狀之上延伸部23,前述上延伸部並設槽部230,以方便輔助桿架之設置。
如圖7之實施例六,係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形成凹狀之結合槽220,而於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形成凸狀之結合部221,當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時,得以前述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結合槽220為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結合部221結合,即可完成二夾具元件之結合,以強化夾具元件2a、2b之結合效果。當二夾具元件2a、2b互相結合時,即可形成平行狀之上延伸部23,前述上延伸部23設槽部230,以方便輔助桿架的設置。
如圖8之實施例七,係於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形成凹狀之 結合槽220,而於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形成凸狀之結合部221,當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時,得以前述夾具元件2a之頸部22a之結合槽220為夾具元件2b之頸部22b之結合部221結合,即可完成二夾具元件之結合,以強化夾具元件2a、2b之結合效果。當二夾具元件2a、2b互相結合時,即可形成平行狀之上延伸部23,前述上延伸部23設槽部230,以方便輔助桿架的設置。
如圖9,為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之實施例二,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1,設金屬板10,係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10a、10b組成,前述相鄰之金屬板10a、10b均為相同形狀,且設有互相搭接之峰部11,並於各金屬板另設有同形狀之獨立峰部(圖中未示),當然如不設獨立峰部,亦無不可,前述峰部11之兩側均設有扣合凹部11a、11b,以配合夾具之扣固用途。前述金屬建築物1之金屬板10並被設置於鋼樑或鋼架12之上方,端視實際需求與建築物之高度與結構而定。前述金屬建築物之峰部11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13,支撐座13下方並直立於鋼樑或鋼板12上方,前述支撐座13之頂面130並與金屬板10之峰部11頂端之下表面110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得以栓設元件111將支撐座13與峰部11栓設結合,即可藉由支撐座13提供金屬板之峰部適當的支撐一定範圍之重量,確保金屬板之峰部不變形。前述峰部11上方設夾具2,前述夾具2係配合太陽能板之長度或寬度而設置一定之數量,前述夾具2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並於夾具元件 2a、2b各設上延伸端23a、23b,再以栓設元件24栓設於前述夾具元件2a、2b之頸部22a、22b,即可讓夾具2之上方形成上延伸部23,且利用上延伸部23所設之槽部230以為輔助桿架5設置。如圖11及12,前述輔助桿架5為一體成型,並設有四邊面,各邊面50均設有長結合槽51,前述各長結合槽51均設有開口510,位於前述開口510兩側則各設有突出端511,得藉由突出端511以限制栓設元件52於長結合槽51內部。
如圖9及10,得將前述輔助桿架5設置於前述夾具2之上延伸部23所形成之槽部230,並以二栓設元件52自夾具兩側分別穿過前述上延伸部23之開孔232,且讓栓設元件52之一端設置於前述輔助桿架5之長結合槽51,並藉由前述長結合槽51之開口510兩側所設之突出端511以限制栓設元件52之頭部於長結合槽51內部,達成將輔助桿架5與夾具結合之動作。其次,則是於前述輔助桿架5上方設置太陽能板3,並以一固定座4之頂邊40壓迫於太陽能板3上方,再以栓設元件41,自前述固定座4之頂邊40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41之頭部位於長結合槽51內部,達成以固定座4將太陽能板3夾固於前述輔助桿架5,以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且縱使有相鄰之太陽能板互相並靠,亦可如此施作。至於固定座4之結構特徵,乃如圖13A-13C,主要乃是於固定座4設頂邊40,並設側邊42,且於頂邊40設穿孔400以為栓設元件41穿過,以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且該固定座4得為L型(如圖13A)階梯型(如圖13B)、或Z型(如圖13C)等各類形狀,均無不可。
如圖14,為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之實施例三,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1,設金屬板10,係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10a、10b組成,前述相鄰之金屬板10a、10b 均為相同形狀,且設有互相搭接之峰部11,並於各金屬板另設有同形狀之獨立峰部(圖中未示),當然如不設獨立峰部,亦無不可,前述峰部11之兩側均設有扣合凹部11a、11b,以配合夾具之扣固用途。前述金屬建築物1之金屬板10並被設置於鋼樑或鋼架12之上方,端視實際需求與建築物之高度與結構而定。前述金屬建築物之峰部11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13,支撐座13下方並直立於鋼樑或鋼板12上方,前述支撐座13之頂面130並與金屬板10之峰部11頂端之下表面110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得以栓設元件111將支撐座13與峰部11栓設結合,即可藉由支撐座13提供金屬板之峰部適當的支撐一定範圍之重量,確保金屬板之峰部不變形。前述峰部11上方設夾具2,前述夾具2係配合太陽能板之長度或寬度而設置一定之數量,前述夾具2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並於夾具元件2a、2b各設上延伸端23a、23b,再以栓設元件24栓設於前述夾具元件2a、2b之頸部22a、22b,即可讓夾具2之上方形成上延伸部23,且利用上延伸部23所設之槽部230以為輔助桿架5設置。再於前述輔助桿架5上方另設垂直向之第一輔助桿架5a,並以栓設元件53a、53b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6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60、61,以分別栓設第一輔助桿架5a、輔助桿架5,即可將互為垂直設置之第一輔助桿架5a與輔助桿架5結合固定,且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5a上方設置太陽能板3,並以一固定座4之頂邊40壓迫於太陽能板3上方,再以栓設元件41,自前述固定座4之頂邊40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41之頭部位於長結合槽51內部,達成以固定座4將太陽能板3夾固 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5a,以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且縱使有相鄰之太陽能板互相並靠,亦可如此施作。
如圖15及16,為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之實施例三,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1,設金屬板10,係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10a、10b組成,前述相鄰之金屬板10a、10b均為相同形狀,且設有互相搭接之峰部11,並於各金屬板另設有同形狀之獨立峰部(圖中未示),當然如不設獨立峰部,亦無不可,前述峰部11之兩側均設有扣合凹部11a、11b,以配合夾具之扣固用途。前述金屬建築物1之金屬板10並被設置於鋼樑或鋼架12之上方,端視實際需求與建築物之高度與結構而定。前述金屬建築物之峰部11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13,支撐座13下方並直立於鋼樑或鋼板12上方,前述支撐座13之頂面130並與金屬板10之峰部11頂端之下表面110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得以栓設元件111將支撐座13與峰部11栓設結合,即可藉由支撐座13提供金屬板之峰部適當的支撐一定範圍之重量,確保金屬板之峰部不變形。前述峰部11上方設夾具2,前述夾具2係配合太陽能板之長度或寬度而設置一定之數量,前述夾具2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並於夾具元件2a、2b各設上延伸端23a、23b,並讓夾具元件2a、2b之上延伸端23a、23b互相結合,形成表面封閉狀,再以栓設元件24栓設於前述夾具元件2a、2b之頸部22a、22b,即可讓夾具2之上方形成上延伸部23,以為橫向狀之輔助桿架5設置,係以栓設元件62、63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6 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60、61,並分別栓設輔助桿架5與夾具2之上延伸部23,即可將輔助桿架5與夾具2結合固定,且再於前述輔助桿架5上方設置太陽能板3,並以一固定座4之頂邊40壓迫於太陽能板3上方,再以栓設元件41,自前述固定座4之頂邊40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41之頭部位於長結合槽51內部,達成以固定座4將太陽能板3夾固於前述輔助桿架5,以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且縱使有相鄰之太陽能板互相並靠,亦可如此施作。
如圖17,為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之實施例四,本發明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1,設金屬板10,係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10a、10b組成,前述相鄰之金屬板10a、10b均為相同形狀,且設有互相搭接之峰部11,並於各金屬板另設有同形狀之獨立峰部(圖中未示),當然如不設獨立峰部,亦無不可,前述峰部11之兩側均設有扣合凹部11a、11b,以配合夾具之扣固用途。前述金屬建築物1之金屬板10並被設置於鋼樑或鋼架12之上方,端視實際需求與建築物之高度與結構而定。前述金屬建築物之峰部11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13,支撐座13下方並直立於鋼樑或鋼板12上方,前述支撐座13之頂面130並與金屬板10之峰部11頂端之下表面110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得以栓設元件111將支撐座13與峰部11栓設結合,即可藉由支撐座13提供金屬板之峰部適當的支撐一定範圍之重量,確保金屬板之峰部不變形。前述峰部11上方設夾具2,前述夾具2係配合太陽能板之長度或寬度而設置一定之數量,前述夾具2係由二對稱之夾具元件2a、2b組成,前述夾具2並設有二夾扣端20、21,得以前述夾具2之二夾扣端20、21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11a、11b,讓夾具元件2a、2b之相鄰頸部22a、22b互為併靠,並於 夾具元件2a、2b各設上延伸端23a、23b,並讓夾具元件2a、2b之上延伸端23a、23b互相結合,形成表面封閉狀,再以栓設元件24栓設於前述夾具元件2a、2b之頸部22a、22b,即可讓夾具2之上方形成上延伸部23,以為直立狀之輔助桿架5設置,係以栓設元件62、63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6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60、61,並分別栓設直立狀之輔助桿架5與夾具2之上延伸部23,即可將輔助桿架5與夾具2結合固定,再於前述輔助桿架5上方設置有與輔助桿架5為垂直狀橫向設置之第一輔助桿架5a,並於前述輔助桿架5、第一輔助桿架5a兩側各設一片狀之連結元件6a,再以複數栓設元件64自前述片狀之連結元件6a之穿孔栓入,讓栓設元件64之頭部位於輔助桿架5、第一輔助桿架5a之長結合槽51內部,達成將輔助桿架5與第一輔助桿架5a相結合之目的。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5a上方再設置與第一輔助桿架5a為垂直且橫向設置之第二輔助桿架5b,前述第二輔助桿架5b,係以栓設元件65、66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6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60、61,並分別栓設第二輔助桿架5b與第一輔助桿架5a,讓栓設元件65、66之頭部分別位於長結合槽51之內部,以將第一輔助桿架5a與第二輔助桿架5b呈垂直設置之目的,且均為水平方向之設置方式。再於前述第二輔助桿架5b上方再設置太陽能板3,並以一固定座4之頂邊40壓迫於太陽能板3上方,再以栓設元件41,自前述固定座4之頂邊40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41之頭部位於長結合槽51內部,達到以固定座4將太陽能板3夾固於前述第二輔助桿架5b上方,並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且縱使有相鄰之太陽能板互相並靠,亦可如此施作。且如此可將太陽能板架高於屋頂上方,更能提升熱吸收率與發電效率。
再如圖18A-18D所示,為自圖17衍生而得的各種架 高太陽能板之運用例,得以將前述夾具、輔助桿架、第一輔助桿架、第二輔助桿架等依據需求而自由搭配,且夾具之特徵亦可依據實際需求而參酌前述各種夾具實施例之特徵,自由運用搭配,亦能達成所要之目的。
綜上,本發明利用金屬建築物之屋頂為太陽能板設置,且為方便太陽能板之設置,利用特殊的夾具設計,得以達成安穩定位之效果,且維持太陽能板之設置安全性,更可提升將太陽能板依據台灣的經緯度及太陽直射角度,為各種角度之調整設置,以提升太陽能板吸收光源之效率,提高發電量,達成綠色環保之目的,為本案進步之設計。
1‧‧‧金屬建築物
10‧‧‧金屬板
10a、10b‧‧‧金屬板
11‧‧‧峰部
11a、11b‧‧‧扣合凹部
12‧‧‧鋼樑或鋼架
13‧‧‧支撐座
130‧‧‧頂面
110‧‧‧下表面
111‧‧‧栓設元件
2‧‧‧夾具
2a、2b‧‧‧夾具元件
20、21‧‧‧夾扣端
22a、22b‧‧‧頸部
23a、23b‧‧‧上延伸端
23‧‧‧上延伸部
230‧‧‧槽部
24‧‧‧栓設元件
3‧‧‧太陽能板
4‧‧‧固定座
40‧‧‧頂邊
41‧‧‧栓設元件
5‧‧‧輔助桿架
50‧‧‧邊面
51‧‧‧長結合槽
510‧‧‧開口
511‧‧‧突出端
52‧‧‧栓設元件
5a‧‧‧第一輔助桿架
53a、53b‧‧‧栓設元件
6‧‧‧連結元件
60、61‧‧‧穿孔

Claims (11)

  1. 一種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設金屬板,為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組成,前述相鄰金屬板設互相搭接之峰部,前述峰部兩側設扣合凹部,以配合夾具之扣固,前述金屬板被設置於鋼樑或鋼架上方,前述金屬板之峰部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前述支撐座下方並設於鋼樑或鋼板上方,前述支撐座頂面並與金屬板之峰部頂端之下表面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並得以栓設元件將支撐座與峰部栓設結合;夾具,設於金屬板之峰部上方,前述夾具由對稱之二夾具元件組成,得以前述夾具之二夾扣端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讓夾具元件之相鄰頸部互為併靠,讓夾具上方形成上延伸部,前述上延伸部並形成二平行狀之上延伸端,以形成上延伸部之槽部,方便輔助桿架之設置;太陽能板,得藉由固設於前述夾具之輔助桿架以設置於夾具上方,並以固定座之頂邊壓迫於太陽能板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前述固定座之頂邊向下栓設於前述夾具之上延伸部,以將太陽能板予以夾固定位。
  2. 一種金屬建築發電系統,至少包含:金屬建築物,設金屬板,為由複數相鄰且互相搭接完成之金屬板組成,前述相鄰金屬板設互相搭接之峰部,前述峰部兩側設扣合凹部,以配合夾具之扣固,前述金屬板被設置於鋼樑或鋼架上方,前述金屬板之峰部下方得配合夾具設置而設有支撐座,前述支撐座下方並設於鋼樑或鋼板上方,前述支撐座頂面並與金屬板之峰部頂端之下表面接觸而產生支撐效果,並得以栓設元件將支撐座與峰部栓 設結合;夾具,設於金屬板之峰部上方,前述夾具由對稱之二夾具元件組成,得以前述夾具之二夾扣端分別夾扣於前述金屬板之峰部兩側之扣合凹部,讓夾具元件之相鄰頸部互為併靠,讓夾具上方形成上延伸部,前述上延伸部並形成二平行狀之上延伸端,以形成上延伸部之槽部,方便輔助桿架之設置;輔助桿架,得設置於前述夾具之上延伸部上方或設於上延伸部之槽部內部,前述輔助桿架為一體成型,並設有四邊面,各邊面均設有長結合槽,前述長結合槽設開口,位於前述開口兩側各設突出端,得藉由突出端以限制栓設元件於長結合槽內部;太陽能板,得藉由固設於前述夾具之輔助桿架以設置於夾具上方,並以固定座之頂邊壓迫於太陽能板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前述固定座之頂邊向下栓設於前述輔助桿架,並讓栓設元件之頭部設置於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即可將太陽能板與輔助桿架結合成一體,以將太陽能板予以夾固定位。
  3. 依請求項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得於輔助桿架上方另設垂直向之第一輔助桿架,並以栓設元件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以分別栓設第一輔助桿架、輔助桿架,即可將互為垂直設置之第一輔助桿架與輔助桿架結合固定,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上方設置太陽能板,並以一固定座之頂邊壓迫於太陽能板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前述固定座頂邊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之頭部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部,達成以固定座將太陽能板夾固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以將太陽能 板夾固定位之目的。
  4. 依請求項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與輔助桿架之結合設置,係以栓設元件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並分別栓設輔助桿架與夾具之上延伸部,即可將輔助桿架與夾具結合固定。
  5. 依請求項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之上延伸部可為直立狀之輔助桿架設置,係以栓設元件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並分別栓設輔助桿架與夾具之上延伸部,即可將輔助桿架與夾具結合固定,再於前述輔助桿架上方設置有與輔助桿架為垂直狀橫向設置之第一輔助桿架,並於前述輔助桿架、第一輔助桿架兩側各設一片狀之連結元件,再以複數栓設元件自前述片狀之連結元件之穿孔栓入,讓栓設元件之頭部位於輔助桿架、第一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部,達成將輔助桿架與第一輔助桿架相結合;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上方設置太陽能板,並以一固定座之頂邊壓迫於太陽能板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前述固定座頂邊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之頭部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部,達成以固定座將太陽能板夾固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以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之目的。
  6. 依請求項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之上延伸部可為直立狀之輔助桿架設置,係以栓設元件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並分別栓設輔助桿架與夾具之上延伸部,即可將輔助桿架與夾具結合固定,再於前述輔助桿架上方設置有與輔助桿架為垂直狀橫向設置之第一輔助桿架,並於前述輔助桿架、第一輔助桿架兩側各設一片狀之連結元件,再以複數栓設元件自前述片狀之連結元件之穿孔栓入,讓栓設元 件之頭部位於輔助桿架、第一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部,達成將輔助桿架與第一輔助桿架相結合;再於前述第一輔助桿架上方設置與第一輔助桿架為垂直且橫向設置之第二輔助桿架,前述第二輔助桿架係以栓設元件分別穿過L型之連結元件之直立面與水平面之穿孔,並分別栓設第二輔助桿架與第一輔助桿架,讓栓設元件之二端頭部分別位於第一輔助桿架及第二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部,以將第一輔助桿架與第二輔助桿架呈垂直設置,且均為水平方向之設置方式;再於前述第二輔助桿架上方設置太陽能板,並以一固定座之頂邊壓迫於太陽能板上方,再以栓設元件自前述固定座之頂邊向下栓設,讓栓設元件之頭部位於第二輔助桿架之長結合槽內部,達到以固定座將太陽能板夾固於前述第二輔助桿架上方,並將太陽能板夾固定位。
  7.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設二對稱之夾具元件,其中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凹狀之結合槽,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凸狀之結合部,當二夾具元件之頸部互為併靠,得以前述夾具元件之頸部結合槽為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結合部結合,再以栓設元件栓固而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
  8.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之其中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穿孔,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L形狀之結合端,當二夾具元件之頸部互為併靠,得以前述夾具元件之頸部穿孔為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之結合端穿設結合,再以栓設元件栓固,以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並於二夾具元件之上延伸端互相結合,形成鉤件形狀之上延伸部,且於前述上延伸部形成三角空間,以增加上延伸部之表面寬度,強化上延伸部之結構。
  9.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之其中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穿孔,並形成側延伸端,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側延伸端,當二夾具元件之頸部互為併靠,得以前述夾具元件之頸部之穿孔為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之側延伸端穿設,並以栓設元件栓固於夾具元件之頸部之側延伸端與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之側延伸端,以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
  10.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之二夾具元件之頸部互為併靠,且讓二上延伸端成平行狀之上延伸部,前述上延伸部並設槽部,以方便輔助桿架之設置。
  11. 依請求項1或2所述之金屬建築發電系統,其中夾具之其中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凹狀之結合槽,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形成凸狀之結合部,當二夾具元件之頸部互為併靠,得以前述夾具元件之頸部之結合槽為另一夾具元件之頸部之結合部結合,即可完成二夾具元件之結合,以強化夾具元件之結合效果。
TW103138337A 2014-11-05 2014-11-05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TWI540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337A TWI540827B (zh) 2014-11-05 2014-11-05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337A TWI540827B (zh) 2014-11-05 2014-11-05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8452A TW201618452A (zh) 2016-05-16
TWI540827B true TWI540827B (zh) 2016-07-01

Family

ID=5650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337A TWI540827B (zh) 2014-11-05 2014-11-05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0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650A (zh) * 2018-02-06 2018-06-22 浙江辉弘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面板安装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8452A (zh)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05385U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設置用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WO201002415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及び太陽電池装置
CN103243874B (zh) 光伏屋面转接夹具及使用该转接夹具的光伏屋面结构
JP6619773B2 (ja) 国際標準化機構規格コンテナの天板上に使用する基本部材を使用する太陽光パネル設置台
JP6558632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JP5912100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架台
TWM582723U (zh) Steel connecting piece
CN105375868A (zh) 一种连接件以及具有该连接件的太阳能板安装支架
KR102086572B1 (ko) 태양광 패널 설치구조
TWI540827B (zh) 金屬建築發電系統
TWI716228B (zh) 用於衍架結構的結合組件
JP5546060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04152231U (zh) 插接式安全防护栏杆
CN202076285U (zh) 一种用于固定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导轨
CN203821842U (zh) 斜拉式梁卡具装配结构
JP2019090225A (ja) 折板屋根用ソーラーパネル取付装置
JP3194315U (ja) 太陽光パネルの設置、取付に伴うガイドレール
TWM447485U (zh) 用於太陽能板之支撐座
CN205356227U (zh) 新型光伏支架结构
CN203846758U (zh) 一种脚手架跳板固定装置
TWM574665U (zh) 太陽能板安裝裝置(二)
CN214101244U (zh) 一种大棚结构上的光伏支架
TWM492933U (zh) 整合太陽能板的防水屋頂組裝結構
JP6189367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取付金具
TWM569526U (zh) 型鋼支撐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