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423B - Slide switch - Google Patents

Slide switc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6423B
TWI536423B TW101144212A TW101144212A TWI536423B TW I536423 B TWI536423 B TW I536423B TW 101144212 A TW101144212 A TW 101144212A TW 101144212 A TW101144212 A TW 101144212A TW I536423 B TWI536423 B TW I5364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sliding movement
slide switch
fixed contact
foreign mat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4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4014A (zh
Inventor
Satoshi Yamanaka
Kenjiro Desaki
Hirofumi Koizumi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4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4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6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64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4Stationary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0Operating parts
    • H01H15/14Operating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0R2022/4816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ensing locking of buck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365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4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滑動開關
本發明是有關於將對象物的拔出狀態及插入卡合狀態檢出的滑動開關。
專利文獻1已知為滑動開關的習知技術。第16圖是顯示專利文獻1記載的滑動開關9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滑動開關9,是具備:殼體920;及滑件930,是可滑動移動地被保持在該殼體920,藉由帶扣裝置側的可動部而被推壓而滑動移動;及固定接點941~943,是在殼體920的與滑件930相面對的面沿著滑動移動方向被配置;及可動接片944,被安裝於滑件930,伴隨滑件930的滑動移動,滑動於殼體920的固定接點配置面上。又,在殼體920的先端中止動器923是朝下面側突出形成。在滑件930的下面,一對突起932是位於寬度方向兩端並朝下方突出形成。滑件930是被作成在其滑動移動的全範圍,可將固定接點941~943遮蓋的大小。又,彈簧945是將滑件930朝鉗的拔出方向推迫。
第17圖是顯示被設在此滑動開關9被組入的帶扣裝置側的可動部51及滑動開關9的關係,可動部51是簡略化顯示。滑件930是藉由彈簧945被推迫,在初期位置中其先端面是成為與朝殼體920的先端下面突出形成的止動器923頂觸的狀態(第17圖A參照)。可動部51是藉 由安全帶側的鉗插入帶扣裝置而滑動移動,與滑件930的先端的突起932抵接將滑件930推壓,使滑件930滑動移動(第17圖B參照)。
藉由這種構成,因為固定接點是時常藉由滑件覆蓋被隱藏,所以不易受到異物等的影響,可以防止塵等的異物的附著。進一步,將潤滑油塗抹在固定接點的情況時,可以防止朝潤滑油的異物的附著和潤滑油朝意想不到處和零件的複寫、附著。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62423號公報
在殼體920及滑件930之間設置可動接片944,為了滑件930滑動於殼體920而需要間隙。因為可動接點是從該間隙露出,所以將滑動開關9組入帶扣裝置之前或組入時,進一步是在帶扣裝置的使用時有可能異物從該間隙侵入,導致固定接點、可動接點的其中任一或雙方污損,受到異物的影響。藉由使例如殼體及滑件之間的間隙儘可能地縮小,就可以減少異物從間隙侵入。但是間隙變小的話,滑動時滑件嚙入附著於殼體相對面的異物的可能性提高。藉由異物的嚙入會有:(1)無法滑動移動至原本需要 的行程(全行程)為止、(2)滑件無法滑動移動、(3)使滑件滑動移動的負荷變大等的動作不良發生。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減少異物的侵入及嚙入,信賴性優異的滑動開關。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依據本發明的第一態樣的話,滑動開關是將對象物的拔出狀態及插入卡合狀態檢出。滑動開關,是包含殼體及滑件及端子及接片。滑件是可滑動地被保持在殼體,藉由對象物的插入而被推壓而滑動移動。端子是具備在殼體的與滑件相面對的面沿著滑動移動方向被配置的固定接點。接片是具備可動接點,該可動接點是被安裝於滑件,伴隨滑件的滑動移動,可滑動於殼體的固定接點配置面上。在滑件的接片安裝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中,使側壁突出形成。在殼體中,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形成有相面對於側壁的端面的相對面。在側壁的端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及殼體的相對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的至少其中任一方中,形成有異物排除溝。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以達成:藉由形成於滑件的側壁可以減少異物的侵入、藉由設置異物排除溝可以減少異物的嚙入的效果。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又,在以下的說明所使用的圖面中,在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部中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第一實施例>
第1圖A是顯示滑件11位於初期位置的情況的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1的前視圖,第1圖B是顯示滑件11位於動作後位置的情況的前視圖。第2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1的底面圖,第3圖是顯示其左側視圖,第4圖是顯示其右側視圖,第5圖是顯示其後視圖。第6圖是顯示將滑動開關1從正面側所見的立體圖,第7圖是顯示該部分解立體圖,第8圖是顯示將滑動開關1從背面側所見的立體圖,第9圖是顯示該部分解立體圖。又,在各圖中配合三個線束151~153顯示,在第1圖A、第1圖B及第6圖配合可動部51顯示。
滑動開關1,是包含滑件11及接片12及3個端子131~133及殼體14(第7圖及第9圖參照),將對象物的拔出狀態及插入卡合狀態檢出。在本實施例中,滑動開關1是被組入供被安裝於安全帶的鉗(鉗板)插入卡合用的帶扣裝置,使用滑動開關1檢出乘員是否裝設了安全帶。又,在本實施例中可動部51是被設在帶扣裝置側,當鉗從帶扣裝置拔去的情況時,存在朝帶扣裝置側將可動部51復歸至初期位置(鉗的拔出狀態中的位置)的機構。 因此可動部51,是藉由鉗的插入朝動作後位置(鉗的插入卡合狀態中的位置)方向被推壓,並藉由鉗的拔去朝初期位置方向被推壓。
<殼體14以及端子131~133>
殼體14是樹脂製,形成大致矩形板狀。且在殼體14中3個端子131~133被嵌入成型(第10圖參照)。
端子131~133是各別在一端側具備固定接點131a~133a,在另一端具備連接部131b~133b(第7圖參照)。進一步端子131及133是各別具備從固定接點131a及133a朝與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延長形成的連結部131d及133d。殼體14,在與後述的滑件11相面對的面中,沿著滑動移動方向,形成有稍為凹陷的凹部,固定接點131a~133a,是各別被配置在此凹部並朝上方露出。
在殼體14的固定接點配置面中形成有第一筒狀部141。第一筒狀部141是四角筒狀,對於固定接點配置面垂直地被立設。換言之,第一筒狀部141是一端被配置在固定接點配置面且另一端是開口。固定接點131a~133a是被配置在第一筒狀部141的內部(第11圖參照)。
第一固定接點131a及第二固定接點132a是位於與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一半部側的位置,在滑動移動方向被依序配列,且被延伸配置(第7圖及第11圖參照)。換言之,固定接點131a及固定接點132a,是各別被 配置在被安裝於滑件11的接片12的可動接點121c及122c的滑動位置的一部分。又,對於接片12如後述。第三固定接點133a是位於與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另一半部側,朝滑動移動方向被延伸配置。換言之,被配置於被安裝於滑件11的接片12的可動接點123c及124c的滑動位置的全範圍。又,在滑動移動方向,第一固定接點131a的先端位置及第三固定接點133a的先端位置是一致。
在第一固定接點131a及第二固定接點132a、及第三固定接點133a之間形成有立壁142(第7圖及第11圖參照)。在電源線的端子131及132、及接地線的端子133之間,具有發生異物或由移轉所產生的短路等的問題的可能性,藉由設置立壁142就可以抑制如此的短路。
在殼體14中,在滑件11的滑動移動的全範圍中,各別形成有相面對於滑件11的側壁113A及113B的端面的相對面14C及14D(第7圖、第12圖及第13圖參照)。又,側壁113A及113B如後述。在相對面14C的滑動移動方向的兩端部中異物排除溝14E及14F,是各別在相對面14D的滑動移動方向的兩端部中各別形成有異物排除溝14G及14H。異物排除溝14E及14G是在滑件11的初期位置各別相面對於側壁113A及113B的端面,異物排除溝14F及14H是在滑件11的動作後位置各別相面對於側壁113A及113B的端面。
在殼體14的正面(固定接點配置面)的滑動移動方 向的一端部(右端)中突出形成有卡合壁14A,在另一端部(左端)中突出形成有卡合壁14B。卡合壁14A及14B是各別與滑件11的側壁113A及113B接觸,限制其滑動移動。在殼體14的背面(與固定接點配置面相反的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一端部(右端)中形成有3個凹部143~145(第9圖參照),連接部131b~133b是位在這些凹部143~145(第8圖及第9圖參照)。在凹部143及144之間形成有立壁146,在凹部145及144之間形成有立壁147。在電源線的端子131及132之間,或是在電源線的端子132及接地線的端子133之間,具有發生異物或由移轉所產生的短路等的問題的可能性,藉由設置立壁146及147就可以抑制如此的短路。
在殼體14的上下面形成有對應連結部131d及133d的位置溝148及149。又,在嵌入成型時將端子131及133各別固定在連結部131d及133d,使連結部131d及133d露出的方式形成溝148及149(第9圖及第11圖參照)。
<滑件11及接片12>
滑件11是樹脂製,形成大致矩形板狀。在滑件11中,朝與其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兩端的接片安裝面上突出地形成一對卡合片111。在卡合片111的先端(遊端)中形成有彼此向內的卡合爪111a(第9圖及第10圖參照)。
接片12,是由板彈簧材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由固定部12a及被支撐於該固定部12a的4個腳部121b~124b所構成(第9圖參照)。對於固定部12a被彎起的4個腳部121b~124b的先端(遊端)中各別形成有呈圓弧狀彎回的可動接點121c~124c。
接片12是被安裝於滑件11的與殼體14相面對的面。安裝是藉由將形成於滑件11的與殼體14相面對的面的一對榫112插通形成於接片12的固定部12a的一對孔12d,將先端熱鉚接來進行。
在滑件11的接片安裝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兩端部,各別形成有側壁113A及113B。在本實施例中在滑件11的接片安裝面形成有第二筒狀部113。第二筒狀部113是四角筒狀,對於接片12安裝面垂直地被立設。即側壁113A及113B是形成作為第二筒狀部113的一部分。換言之,第二筒狀部113是一端被配置在接片12安裝面且另一端是開口。在第二筒狀部113的內部收容有接片12及第一筒狀部141。
滑件11,是具備承受伴隨對象物的拔出及插入朝滑動移動方向移動的可動部51的動作之卡合部。卡合部,是形成使可發生即使可動部51動作,滑件也不會動作的空走距離的形狀。例如,如本實施例可動部51是圓柱形狀的情況時,滑件11,是在承受可動部51的動作的面具有朝滑動移動方向延伸的溝狀的卡合孔115(第1圖及第6圖參照)。使卡合孔115的滑動移動方向的長度L1比 柱形狀部分的滑動移動方向的長度L2更長的方式形成滑件11。可動部51若朝滑動移動方向動作的話,可動部51及卡合孔115的端部相互卡合使滑件11滑動移動。此時,L1及L2的差分(L1-L2)是成為即使可動部51動作,滑件11也不會動作的範圍,即空走距離d3。滑件11的滑動移動的量設成s1的話,可動部51的滑動移動量s2是成為s1+d3,s1<s2。因此,因為具有空走距離d3,所以可以減小滑件11的動作範圍,該部分可以使滑動開關1小型化。
在沿著滑動移動方向形成的成為第二筒狀部113的壁及一對卡合片111之間是各別形成有溝114(第9圖參照)。將滑件11安裝於殼體14時,殼體14的正面及卡合爪111a相互卡合,使卡合片111向外彈性變形,卡合爪111a若到達殼體14的背面(換言之,與滑件11相面對的面的相反的面)的話,卡合片111就會復元。
又,在端子131~133的連接部131b~133b及殼體14的凹部143~145中孔是各別連通形成,線束151~153的先端是被插入該孔並被焊接固定(第9圖及第14圖參照)。
藉由這種構成,滑件11是可滑動地被保持在殼體14,藉由鉗的插入而被推壓而滑動移動。進一步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使殼體14及滑件11將固定接點131a~133a及接片12全方位地覆蓋。且,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滑件11,是將連結部131d及133d及溝148及149全方位地覆 蓋。藉由這種構成,防止異物侵入位於滑件11的卡合片111的內側的溝148及149,進一步防止異物從溝148及149侵入第一筒狀部141或第二筒狀部113的內側。即可以減少異物的侵入路徑。
<滑動開關1的動作>
鉗若插入帶扣裝置的話,被設在帶扣裝置側的可動部51會被推壓,使可動部51從初期位置朝動作後位置方向移動空走距離,使可動部51卡合於卡合孔115的一端部(右端),藉由可動部51使滑件11被推壓且直到動作後位置為止滑動移動。鉗若從帶扣裝置被拔去的話,藉由帶扣裝置側的機構,使可動部51直到初期位置為止滑動移動地復歸,伴隨其使滑件11朝可動部51被推壓直到初期位置為止滑動移動地復歸。換言之,藉由帶扣裝置側的機構,使可動部51從動作後位置朝初期位置方向移動空走距離,使可動部51卡合於卡合孔115的另一端部(左端),藉由可動部51使滑件11被推壓直到初期位置為止滑動移動。伴隨滑件11的滑動移動,使可動接點121c及122c滑動於固定接點131a或132a上,使可動接點123c及124c滑動於固定接點133a上。以下,說明詳細。
固定接點131a~133a是成為在殼體14的與滑件11接近的相面對的面沿著滑件11的滑動移動方向被配置的狀態,接片12的可動接點121c~124c是伴隨滑件11的滑動移動在此殼體14的固定接點配置面上滑動。第三固 定接點133a是在第三及第四可動接點123c及124c的滑動位置橫跨其全長地位置。第一及第二固定接點131a及132a是依序位在第一及第二可動接點121c及122c的滑動位置。
在滑件11的初期位置中,第三及第四可動接點123c及124c是與第三固定接點133a接觸,第一及第二可動接點121c及122c是與第一固定接點131a接觸(第12圖參照),固定接點131a、133a間是成為導通(ON)(閉)。另一方面,在滑件11的動作後位置中,第三及第四可動接點123c及124c是與第三固定接點133a接觸,第一及第二可動接點121c及122c是與第二固定接點132a接觸(第13圖參照),固定接點132a、133a間是成為導通(ON)(閉)。
又,第二筒狀部113的滑動移動方向的內周面的距離d2,是使成為第一筒狀部141的滑動移動方向的外周面的距離d1及滑動移動的量s1的和以上的方式,形成第二筒狀部113(第12圖參照)。
伴隨這種滑件11的移動,可動接點的接觸狀態被切換,由此可以檢出對於帶扣裝置的鉗的卡鎖狀態(插入卡合狀態)及解卡鎖狀態(拔出狀態)。
<效果>
藉由使與殼體14的間隙變小的方式形成側壁113A及113B,就可以減少附著在殼體14的相對面14C及14D 的異物的侵入。進一步,藉由在相對面14C及14D設置異物排除溝14E~14H,就可以減少附著在相對面14C及14D的異物的嚙入。附著在第二筒狀部113的外部的相對面14C及14D的異物,是藉由側壁113A及113B的滑動移動朝異物排除溝14E及14H被掃出。異物雖也有進入滑件11的第二筒狀部113內部的可能性,但是附著在第二筒狀部113的內部的相對面14C及14D的異物,是藉由側壁113A及113B的滑動移動朝異物排除溝14F及14G被掃出。因此,藉由這種構成可以減少異物的侵入及嚙入,成為信賴性優異者。
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在滑件11具有使可發生即使可動部51動作,滑件11也不會動作的空走距離的形狀,所以無關安全帶的帶扣裝置側的可動部51的動作範圍,可以減小滑動開關1的滑件11的動作範圍地設定。藉由減小滑件11的動作範圍地設定,就可以減小滑動開關1的滑動移動方向的長度,可以實現小型化。
且藉由減小滑動開關1的滑件11的動作範圍地設定,可以減小或消除可動接點及固定接點的露出範圍。在本實施例中,藉由殼體14的第一筒狀部141及滑件11的第二筒狀部113,將固定接點131a~133a及接片12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全方位地覆蓋,來消除露出範圍。即,使固定接點131a~133a及接片12不直接露出於外部的方式被滑件11及殼體14覆蓋保護。因此,與習知技術相比,接片12及固定接點131a~133a不易承受異物等的影響,可 以防止塵等的異物的附著,因此可以獲得不會因為異物等的附著而使性能減損且防塵性、信賴性優異的滑動開關。
且為了防止固定接點131a~133a的腐蝕,且提高滑動性,而將潤滑油塗抹在固定接點131a~133a的情況時,異物進一步容易附著,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如此的問題也被消解,與固定接點131a~133a同樣,因為潤滑油也不會露出,所以也不會發生例如在過程內潤滑油複寫、附著至意想不到處或零件的問題,因此可以達成處理的簡易化。
進一步,在習知中為了防止異物的附著,例如使用速乾性的潤滑油來進行,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如此的限制因為被消解,所以也有潤滑油的選用範圍擴大的優點。
<其他的變形例>
異物排除溝,不是形成於殼體14的相對面14C及14D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而是形成於滑件11的側壁113A及113B的端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也可以(第15圖的異物排除溝113C~113F參照)。藉由這種構成可以獲得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效果。進一步,即使在殼體14的相對面14C及14D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及滑件11的側壁113A及113B的端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的雙方形成有異物排除溝也可以。藉由這種構成,可以減少大的異物的嚙入。
異物排除溝的數量可以適宜地設定。例如,預先知道 異物只會附著在殼體14的相對面14C,而不會附著在相對面14D的情況時,只設置異物排除溝14E及14F即可。且,使與殼體14的間隙儘可能地變小的方式形成側壁113A及113B,可以幾乎完全地防止異物侵入第二筒狀部113的內部的情況時,因為不需要將附著在第二筒狀部113內部的異物掃出,所以只設置異物排除溝14E及14H即可。
異物排除溝的寬度和深度、長度,是配合成為對象的異物適宜地設定即可。又,如本實施例藉由將異物排除溝,在與殼體14的相對面14C及14D的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的全範圍橫跨形成,異物也可以朝上下方向被排開。
滑動開關不限定於被組入帶扣裝置,可以全盤地利用將對象物的拔出狀態及插入卡合狀態檢出。尤其是應用於殼體的對於滑件的相對面是露出外部的滑動開關的情況時有效。
可動部是可與對象物的滑動移動連動地滑動移動即可。因此滑動開關不是只有被設在被組入的裝置側者,被設在對象物側者或對象物本身也可以。
滑件的卡合部的形狀不限定於第一實施例的形狀。只要可承受可動部的動作,使發生空走距離的形狀即可。例如,可動部51是具備朝滑動移動方向延伸的溝狀的卡合孔51A,滑件11是具備圓柱形狀的突起115A的構成也可以(第18圖參照)。此時,滑件11的圓柱形狀的突起 115A的滑動移動方向的長度,是比可動部51的卡合孔51A的滑動移動方向的長度更短的方式形成滑件11的話,就可以獲得與本實施例同樣的效果。又,在第18圖中卡合孔51A雖貫通,但是有底者也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滑件的卡合部雖是形成於正面,但是只要是可承受可動部的動作的面的話,形成於上下面等也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雖在沿著滑動移動方向形成的第二筒狀部113的壁及一對卡合片111之間是各別形成有溝114,但是不設置溝114而將一對卡合片111作為第二筒狀部113的壁使用也可以。此情況,雖可以減小與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的長度,但是卡合片111彈性變形的部分因為縮短所以需要如以下的構成。
(1)卡合片111是為了減少彈性變形量而需要減小卡合爪111a的大小。但是,此情況,因為衝擊等而具有卡合片111從殼體14脫落的可能性提高的缺點。
(2)為了彈性變形有需要加長卡合片111的長度。但是,此情況,具有滑動開關1的厚度變大的缺點。
(3)在滑件11的第二筒狀部113(設在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的壁及設在與滑動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的壁之間)設置溝。此情況,雖也可以由殼體14的第一筒狀部141及滑件11的第二筒狀部113,將固定接點131a~133a及接片12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全方位地覆蓋,但是具有異物從滑件11的第二筒狀部113的溝侵入的可能 性提高的缺點。
(4)卡合片111是為了彈性變形容易,而將卡合片111的厚度變薄。但是卡合片111太過薄的話,具有無法獲得需要強度的缺點。
又,在本實施例中雖將3條線束151~153焊接將電氣訊號取出的方式,各別獲得初期位置中的導通(ON)訊號及動作後位置中的導通(ON)訊號,但是將2條線束152、153焊接,在動作後位置(鉗的卡鎖狀態)獲得導通(ON)訊號的檢出方法(使用方法)也可以。在此情況下,不設置端子131也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雖成為鉗從帶扣裝置被拔去的情況時,將滑件11朝帶扣裝置側復歸的機構存在的構成,但是例如,將無圖示的彈簧設在殼體14及滑件11之間,藉由彈簧的彈性復元力將滑件11朝初期位置自動復歸的構成也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雖藉由熱鉚接,將接片12安裝在滑件11,但是使接片12被嵌入成型於滑件11也可以。且,不依靠熱鉚接和嵌入成型,而藉由其他的方法將接片12固定於滑件11也可以。
本發明是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例及變形例,在未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內可適宜地變更。
1‧‧‧滑動開關
9‧‧‧滑動開關
11‧‧‧滑件
12‧‧‧接片
12a‧‧‧固定部
12d‧‧‧孔
14‧‧‧殼體
14A‧‧‧卡合壁
14B‧‧‧卡合壁
14C‧‧‧相對面
14D‧‧‧相對面
14E~14H‧‧‧異物排除溝
51‧‧‧可動部
51A‧‧‧卡合孔
111‧‧‧卡合片
111a‧‧‧卡合爪
112‧‧‧榫
113‧‧‧第二筒狀部
113A‧‧‧側壁
113B‧‧‧側壁
113C~113F‧‧‧異物排除溝
114‧‧‧溝
115‧‧‧卡合孔
115A‧‧‧突起
121b~124b‧‧‧腳部
121c~124c‧‧‧可動接點
131~133‧‧‧端子
131a~133a‧‧‧固定接點
131b~133b‧‧‧連接部
131d‧‧‧連結部
133d‧‧‧連結部
141‧‧‧第一筒狀部
142‧‧‧立壁
143~145‧‧‧凹部
146‧‧‧立壁
147‧‧‧立壁
148‧‧‧溝
151~153‧‧‧線束
920‧‧‧殼體
923‧‧‧止動器
930‧‧‧滑件
932‧‧‧突起
941~943‧‧‧固定接點
944‧‧‧可動接片
945‧‧‧彈簧
[第1圖]第1圖A是滑件位於初期位置的情況的第一 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前視圖,第1圖B是滑件位於動作後位置的情況的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前視圖。
[第2圖]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底面圖。
[第3圖]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左側視圖。
[第4圖]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右側視圖。
[第5圖]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後視圖。
[第6圖]將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從正面側所見的立體圖。
[第7圖]將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從正面側所見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將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從背面側所見的立體圖。
[第9圖]將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從背面側所見的分解立體圖。
[第10圖]第1圖A的X-X剖面圖。
[第11圖]透過滑件的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前視圖。
[第12圖]第1圖A的XII-XII剖面圖。
[第13圖]第1圖B的XIII-XIII剖面圖。
[第14圖]第1圖A的XIV-XIV剖面圖。
[第15圖]第一實施例的滑動開關的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16圖]顯示習知的滑動開關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
[第17圖]第17圖A是滑件位於初期位置的情況的習知技術的滑動開關的前視圖,第17圖B是滑件位於動作後位置的情況的習知技術的滑動開關的前視圖。
[第18圖]將變形例的滑動開關從正面側所見的立體圖。
1‧‧‧滑動開關
11‧‧‧滑件
12‧‧‧接片
14‧‧‧殼體
14A‧‧‧卡合壁
14B‧‧‧卡合壁
14C‧‧‧相對面
14D‧‧‧相對面
14E~14H‧‧‧異物排除溝
113A‧‧‧側壁
113B‧‧‧側壁
122c‧‧‧可動接點
131a‧‧‧固定接點
132a‧‧‧固定接點
141‧‧‧第一筒狀部
151‧‧‧線束

Claims (5)

  1. 一種滑動開關,是將對象物的拔出狀態及插入卡合狀態檢出的滑動開關,其特徵為,包含:殼體;及滑件,是可滑動地被保持在前述殼體,藉由前述對象物的插入而被推壓而滑動移動;端子,是具備固定接點,該固定接點是在前述殼體的與前述滑件相面對的面沿著滑動移動方向被配置;及接片,是具備可動接點,該可動接點是被安裝於前述滑件,伴隨前述滑件的滑動移動,滑動於前述殼體的前述固定接點配置面上;在前述滑件的接片安裝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中,使側壁突出形成,在前述殼體中,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形成有相面對於前述側壁的端面的相對面,在前述側壁的前述端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及前述殼體的前述相對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端部的至少其中任一方中,形成有異物排除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開關,其中,將對象物的拔出狀態中的位置作為初期位置,將對象物的插入卡合狀態中的位置作為動作後位置,前述側壁,是各別形成在前述滑件的接片安裝面的滑動移動方向的兩端部, 前述異物排除溝,是在前述初期位置及前述動作後位置形成於相面對於前述各側壁的端面的前述相對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滑動開關,其中,前述滑件,是具備卡合部,該卡合部承受伴隨前述對象物的拔出及插入朝滑動移動方向移動的可動部的動作,該卡合部是形成可使發生即使前述可動部動作,前述滑件也不會動作的空走距離的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滑動開關,其中,在滑動移動的全範圍,前述殼體及前述滑件是將前述固定接點及前述接片全方位地覆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滑動開關,其中,在前述殼體的前述固定接點配置面中,對於此固定接點配置面垂直地被立設,在其內部形成有配置有前述固定接點的第一筒狀部,在前述滑件的前述接片安裝面中,對於此接片安裝面垂直地被立設,在其內部形成有收容有前述接片及前述第一筒狀部的第二筒狀部,前述滑件的前述側壁是前述第二筒狀部的一部分。
TW101144212A 2012-01-11 2012-11-26 Slide switch TWI536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2784A JP5832308B2 (ja) 2012-01-11 2012-01-11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014A TW201334014A (zh) 2013-08-16
TWI536423B true TWI536423B (zh) 2016-06-01

Family

ID=4745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4212A TWI536423B (zh) 2012-01-11 2012-11-26 Slide switch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21723B2 (zh)
EP (1) EP2615617B1 (zh)
JP (1) JP5832308B2 (zh)
KR (1) KR20130082432A (zh)
CN (1) CN103208389B (zh)
CA (1) CA2800587A1 (zh)
TW (1) TWI536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4250B2 (ja) 2012-08-13 2016-05-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On/off検出型バックルスイッチ
JP5871754B2 (ja) 2012-09-04 2016-03-0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On/off検出型バックルスイッチ
JP5846610B2 (ja) * 2013-10-22 2016-01-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US9847194B2 (en) * 2014-03-28 2017-12-19 Black & Decker Inc. Integrated electronic switch and control module for a power tool
JP6344853B2 (ja) * 2014-09-16 2018-06-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107516611A (zh) * 2016-06-16 2017-12-2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KR101856948B1 (ko) * 2016-12-19 2018-05-14 제니스전장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레버의 매뉴얼 모드 스위치
CN107554479A (zh) * 2017-09-11 2018-01-09 王记 一种汽车安全带织带限力锁止机构及其控制系统
JP7340490B2 (ja) 2020-04-15 2023-09-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着脱検出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1818A (en) * 1964-05-01 1966-10-25 Morgan Seat belt lock signal
JPS6224900Y2 (zh) * 1979-11-28 1987-06-25
JPS57104422U (zh) * 1980-12-18 1982-06-28
JPH0162628U (zh) * 1987-10-14 1989-04-21
JP2554447Y2 (ja) * 1991-08-09 1997-11-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スイッチ装置
JPH06139862A (ja) * 1992-10-29 1994-05-20 Omron Corp スイッチの端子構造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333479B1 (en) * 2001-01-04 2001-12-25 Chi-Long Tai Dual in-line type finger-actuated switch
US6483063B2 (en) * 2001-03-14 2002-11-19 Defond Manufacturing Limited Electrical switch including a metal heat sink
JP4724071B2 (ja) * 2006-08-10 2011-07-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728108B (zh) * 2008-10-31 2013-06-0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动开关
JP5052579B2 (ja) 2009-09-18 2012-10-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装置用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US8516667B2 (en) * 2010-05-19 2013-08-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belt buck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82432A (ko) 2013-07-19
EP2615617B1 (en) 2014-08-27
US20130175146A1 (en) 2013-07-11
JP2013143256A (ja) 2013-07-22
US8921723B2 (en) 2014-12-30
CN103208389A (zh) 2013-07-17
EP2615617A1 (en) 2013-07-17
CN103208389B (zh) 2016-05-04
TW201334014A (zh) 2013-08-16
CA2800587A1 (en) 2013-07-11
JP5832308B2 (ja)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6423B (zh) Slide switch
TWI528399B (zh) Slide switch
TWI527076B (zh) Slide switch
US8206170B2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4208654A1 (ja) 端子及び充電コネクタ
JP3420918B2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598811B2 (ja) 短絡端子とこれを組み込んだ嵌合検知用コネクタ
JP2004071288A (ja) コネクタ
CN103124016A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TWI434463B (zh) Contact pin
JP5505327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070799A (ja) コネクタ
TWI481126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JP6094897B2 (ja) コネクタ
CN112534110A (zh) 车辆门把手
JP2012146572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