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3886B -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3886B
TWI533886B TW101147739A TW101147739A TWI533886B TW I533886 B TWI533886 B TW I533886B TW 101147739 A TW101147739 A TW 101147739A TW 101147739 A TW101147739 A TW 101147739A TW I533886 B TWI533886 B TW I5338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r
powder
human body
infrared ray
fa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753A (zh
Inventor
張仁鴻
Original Assignee
張仁鴻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仁鴻 filed Critical 張仁鴻
Priority to TW101147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38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4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886B/zh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尤其是指一種將具遠紅外線能量之材料微細化,以達到微米至奈米程度,使材料之總表面積增加,不僅可增加遠紅外線的放射面積,亦因可以奈米分散狀態存在,使得放射性穩定,而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及活化細胞之功效。
按,請參閱中華民國公開第201000028號『蜆殼粉及其製法』之發明專利,於其說明書之先前技術中揭露有業者先將牡蠣殼洗淨以去除淤沙污垢,再以軋碎機將牡蠣殼打碎為5X5公分左右大小的碎片,接續以95℃的電爐燒成1小時後,之後再研磨成平均粒徑約200篩孔的氧化鈣白色粉末的牡蠣殼粉,由於牡蠣殼的主成份為碳酸鈣,再加上其它金屬鹽與微量蛋白質等副成份 所組成,導致牡蠣殼粉形成時仍具有多量的無機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因此,需再將牡蠣殼粉溶於化工合成的有機酸溶液中水解,藉此與小分子量胺基酸等有機酸分子合成,以獲得合成物溶液,再經過烘乾形成粉末顆粒,且上述之蜆殼粉係以產生鈣離子供人體腸胃吸收,藉由鈣離子屬鹼性可中和人體內的酸毒,使人體的體液和血液維持於健康的弱鹼性狀態,更有業者宣稱只要將酸毒去除,即可避免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然其功效仍是以蜆殼粉產生之鈣離子所形成的機制為主。
再者,一般臨床上造成高血壓之作用機轉略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由有明確病因所引發的高血壓,例如:腎臟異常(例如腎炎併發症、腎結石、腎皮質萎縮等)、血管異常(例如主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或體內內分泌異常(例如有腫瘤或器官功能亢進)等,此類高血壓若能將該病因去除而使血壓回復正常,即可不用服藥;另一類則為由沒有明確病因所引發的高血壓,此類高血壓患者常有著家族病史,因此被認為與遺傳有關,該類患者之高血壓症狀通常無法根治,雖然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減緩高血壓之症狀,但基本上都需要藥物的控制;再者,目前治療高血壓所施用的藥物皆係化學合成藥物,在臨床使用上有明顯的副作用,例如,利尿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會降低患者體內鉀離子含量,使患者感覺虛弱疲倦或產生痙攣,對糖尿病患者更可能使其血糖升高;而乙型腎上腺素阻斷劑則可能造成失眠、手腳疲憊、心跳減緩或氣喘等症狀;甲型腎上腺素阻斷劑則可能造成患者暈眩、心跳加速等 情形;鈣離子阻斷劑可能會引起心悸、便祕、頭痛或暈眩等;血管收縮素轉換酶阻斷劑則可能會產生皮疹、味覺喪失、乾咳等症狀等;這些副作用對於患者會造成一定的生理傷害或是生活上的不便性,對於長期用藥人來說,不啻是一種折磨。
今,發明人即是鑑於上述現有之心血管疾病在預防治療的方式上仍具有多處之缺失,於是乃一本孜孜不倦之精神,並藉由其豐富之專業知識及多年之實務經驗所輔佐,而加以改善,並據此研創出本發明。
本發明主要目的為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溫度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微米至奈米程度,使材料之總表面積增加,不僅增加遠紅外線的放射面積,亦可因以奈米分散狀態存在,使得放射性穩定,而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及活化細胞之功效。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發明人提出一種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係主要包括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溫度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微米至奈米程度,較佳係小於100奈米;其中,材料所具有之遠紅外線波長範圍可為6~14微米之間,較佳係為8~12微米之間;藉此,微細化之粉末狀材料總表面積增加, 不僅使遠紅外線的放射面積可大幅增加,進而提高適於人體波長之遠紅外線的功效,且由於材料能以奈米分散狀態存在,分散更為均勻,使得放射性穩定,而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及活化細胞之功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可選自生物化石、麥飯石、黑曜岩、水晶、石英、鑽石、瑪瑙、珍珠、生物貝殼、電氣石、導電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亦或是含鍺礦石、含矽礦石或含鈣礦石等自然界共價礦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之製備方法可包括有:先準備一儲存有6~14微米波段之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其中材料可為包含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兩者各自之共價礦石或經燒結成之氧化物,而微量元素則可包含鍶(Sr)、鋇(Ba)、鈧(Sc)、鈷(Co)、鋅(Zn)、鉻(Cr)、鐵(Fe)、溴(Br)、銀(Ag)、鉿(Hf)、錳(Mn)、釷(Th)、銫(Cs)、銠(Rh)、硒(Se)、鈉(Na)、銅(Cu)、鉀(K)、金(Au)、鎢(W)、鑭(Ld)、鈦(Ti)以及鍺(Ge)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或是材料可為含鍺礦石、含矽礦石或含鈣礦石等自然界共價礦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所組成,亦或是具體的生物化石、麥飯石(porphyrite)、黑曜岩(obsidian)、水晶(crys tal)、石英(quartz)、鑽石(diamond)、瑪瑙(agate)、珍珠(pear)、生物貝殼(shell)、電氣石(tourmaline)、導電碳(conductive carbon)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所組成者;接著,將上述材料置入一可例如為陶瓷或金屬材質製成之容器中,並將容器加熱至內含之材料能提升遠紅外線之放射率以上之溫度,其中加熱作業之加熱速度係於1~24小時間,且加熱溫度係高於該材料之熔點並低於其沸點的汽化溫度(依據材料的不同,一般係100~1800度);然後,於到達上述之溫度後,保持一適當時間,較佳係持續至少1小時以上;最後,將容器冷卻,使材料可儲存有0.88~0.99放射率之遠紅外線能量;藉此,所儲存之遠紅外線波長範圍為6~14微米,較佳係為8~12微米,以與細胞體構成之分子產生共振效應,進而活化組織細胞、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可預防或延緩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附件】
附件一:委託中山科學院第四研究所檢測遠紅外線之放射率其測試結果影本
本發明之目的及其結構功能上的優點,將依據以下圖面所示之結構,配合具體實施例予以說明,俾使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
首先,本發明之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主要包括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溫度(較佳係為攝氏-20度~+40度之低溫)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微米至奈米程度;在此值得注意的,研粉製程的溫度係根據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有些材料已儲存有0.88~0.99(88%~99%)放射率之遠紅外線能量,即可以較低溫的方式進行研粉製程,而有些材料其儲存遠紅外線能量的放射率低於0.88時,即可以高溫的方式進行研粉製程;其中,粉體之平均粒徑較佳係小於100奈米,且材料所具有之遠紅外線其波長範圍可為6~14微米之間,較佳係為8~12微米之間;此外,材料輾成奈米程度的粉體可以本案申請人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583號所揭露之『研粉機之磨輪調整機構』以及新型專利第M404065之『粉體分離裝置』具體實施,該二案之內容被引證作為本案之參考資料,值得注意的,吾人應瞭解本發明將材料輾成奈米程度的粉體其實施方式並不僅於上述之技術,其他例如擠壓撞擊法或氣體對撞法等用以將材料輾成奈米程度之方法亦涵蓋在內;因此,並不限定上述材料製成奈米程度粉體之製備方式;藉此,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因為微細化後,不僅遠紅外線的放射面積可大幅增加,進而提高適於人體波長 之遠紅外線的功效,且粒徑範圍較佳係小於100奈米的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材料其放射性穩定,而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及活化細胞之功效;此外,由於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可以小於攝氏40度之低溫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可不傷及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材料內含之成分。
再者,上述之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可為含鍺礦石、含矽礦石或含鈣礦石等自然界共價礦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所組成、或是具體的生物化石、麥飯石、黑曜岩、水晶、石英、鑽石、瑪瑙、珍珠、生物貝殼、電氣石、導電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所組成,亦或是以下述之燒結方式製備:首先,準備一儲存有6~14微米波段(較佳係為8~12微米)之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其中材料可選自包含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兩者各自之共價礦石或經燒結成之氧化物,而微量元素則可包含鍶(Sr)、鋇(Ba)、鈧(Sc)、鈷(Co)、鋅(Zn)、鉻(Cr)、鐵(Fe)、溴(Br)、銀(Ag)、鉿(Hf)、錳(Mn)、釷(Th)、銫(Cs)、銠(Rh)、硒(Se)、鈉(Na)、銅(Cu)、鉀(K)、金(Au)、鎢(W)、鑭(Ld)、鈦(Ti)以及鍺(Ge)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亦或是材料可為生物化石、麥飯石、黑曜岩、水晶、石英、鑽石、瑪瑙、珍珠、生物貝殼、電氣石、導電碳、含鍺礦石、含矽礦石或含鈣礦石等自然界共價礦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所組成;接著,將材料置入一容器中,並加熱容器至內含之材料能提升遠紅外線之放射率以 上的溫度(根據不同的材料亦可為液相燒結以上之溫度),其中加熱容器作業之加熱速度係於1~24小時間,而加熱溫度係高於加熱物之熔點並低於其沸點的汽化溫度,一般而言,依據材料的不同其溫度可由室溫加熱至攝氏100~1800度,且容器內各項的自然界共價礦石、微量元素或是常量元素係必須分類燒結,於一實施例中,因碳酸鈣之熔點約為攝氏839度、沸點約為攝氏1484度,因此將其加熱至約攝氏1300度;然後,於到達上述之溫度後,保持一適當時間,較佳係持續至少1小時以上;最後,將容器冷卻,使材料儲存有0.88~0.99放射率之遠紅外線能量(根據不同的材料亦可形成一結晶相);其中,冷卻程序可以較低溫度之氣體(例如為氮氣)強制冷卻容器,或為自然冷卻。
藉由下述具體實際實施例,可進一步證明本發明之製程可實際應用之範圍,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首先,將生物貝殼(碳酸鈣)碎粒置入一密閉的陶瓷容器中;接著,將陶瓷容器於約5小時間由室溫加熱至約攝氏1300度,並持續1.5小時以上,使得貝殼碎粒達到液相燒結之溫度;之後,以溫度約為20℃的冷空氣或氮氣噴向容器使其冷卻,即可形成有氧化鈣及微量元素的結晶相並儲存高放射率之遠紅外線能量,且此遠紅外線所釋放之物理光線其波長為適於人體之8~12微米,而放射率可達96%,最後再將其於約攝氏20度低溫下輾成粉末狀,而輾成粉末狀使平均粒徑範圍為小於100奈米;請參閱附件一所示,係本發明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微細化材料委託中山科學院第四研究 所之遠紅外線放射率(emissivity)之測試報告影本,係根據ASTM-E 1933規範,以光譜輻射儀(Spectroradiometer)在溫度19.3℃以及濕度72.4%的環境下,對8~12微米範圍的波段進行放射率檢測,其結果顯示本發明微細化材料之遠紅外線其放射率可達96%,且此遠紅外線所釋放之物理光線其波長為適於人體之8~12微米,藉此以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之功效;其原理係因人體主要除了由水及蛋白質等所構成,尚包括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其中凡是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碳、氫、氧、氮、鈣、磷、鎂、鈉等稱為常量元素,而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例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僅占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而微量元素與常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們多以絡合物形式存在於人體之中,傳遞着生命所必須的各種物質,用以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微量元素與常量元素存在人體中的每個部位,以自己特有的作用維持着整個身體的健康,讓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能正常地運作;此外,人體內的微量元素與常量元素能發出5~30微米的遠紅外線能量(較佳為9.36定位波長),根據物理學理論,人體因而能大量吸收5~30微米的遠紅外線,而本發明微細化材料即可模擬體內微量元素與常量元素釋放具遠紅外線能量的波長相互振盪,且由於微細化使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的量子效應,使體內的水分子或微量元 素產生共振反應,而具有強熱共振效應,因頻率與細胞體構成之分子、原子間的運動頻率一致時,能量被生物細胞所吸收,造成共鳴、共振,使分子內的振動係數加大,進而活化組織細胞、促進血液循環,且當釋放出之遠紅外線可被吸收至皮膚下深處,使細胞內水分子活動更趨活躍,進而促使毛細血管的擴張、以達成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的功能及效果,進而可預防或延緩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者。
由上述之實施說明可知,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較之下,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係將具遠紅外線能量之材料微細化,達到微米至奈米程度,使材料之總表面積增加,不僅遠紅外線的放射面積可大幅增加,進而提高適於人體波長之遠紅外線的功效,且由於材料可以奈米分散狀態存在,呈現小分子與原子雲狀態,分散更為均勻,具有活化量子微波效應,使得放射性穩定,而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及活化細胞之功效。
本發明之製備方法藉由加熱燒結及冷卻程序,使得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形成一可儲存有0.88~0.99高放射率之遠紅外線能量,藉此形成可供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材料,避免傳統需使用化學合成藥物治療高血壓所產生之生理傷害等副作用。
本發明之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材料所儲存之6~14微米的遠紅外線,其波長適於人體之8~12微米,可與細胞體構成之 分子產生共振效應,進而活化組織細胞、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可預防或延緩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的確能藉由上述所揭露之實施例,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且本發明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惟,上述所揭之圖示及說明,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非為限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大凡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其所依本發明之特徵範疇,所作之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設計範疇。

Claims (7)

  1. 一種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包括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溫度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小於100奈米,該材料係包含生物化石、麥飯石、黑曜岩、水晶、石英、鑽石、瑪瑙、珍珠、生物貝殼、電氣石、導電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
  2. 一種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包括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溫度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小於100奈米,該材料係選自含鍺礦石、含矽礦石或含鈣礦石其中之一或兩者以上之混合。
  3. 一種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包括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溫度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小於100奈米,該材料係選自包含有常量元素、及其共價的礦石或氧化物。
  4. 一種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包括將一儲存有遠紅外線能量的材料以攝氏-20度~+70度之 溫度研粉製程輾成粉末狀,且其粉體之平均粒徑為小於100奈米,該材料係選自包含有微量元素、及其共價的礦石或氧化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中該微量元素係選自鍶(Sr)、鋇(Ba)、鈧(Sc)、鈷(Co)、鋅(Zn)、鉻(Cr)、鐵(Fe)、溴(Br)、銀(Ag)、鉿(Hf)、錳(Mn)、釷(Th)、銫(Cs)、銠(Rh)、硒(Se)、鈉(Na)、銅(Cu)、鉀(K)、金(Au)、鎢(W)、鑭(Ld)、鈦(Ti)以及鍺(Ge)所構成之群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中該遠紅外線之波長範圍為6~14微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其中該遠紅外線之波長範圍為8~12微米。
TW101147739A 2012-12-17 2012-12-17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TWI533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7739A TWI533886B (zh) 2012-12-17 2012-12-17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7739A TWI533886B (zh) 2012-12-17 2012-12-17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753A TW201424753A (zh) 2014-07-01
TWI533886B true TWI533886B (zh) 2016-05-21

Family

ID=5172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739A TWI533886B (zh) 2012-12-17 2012-12-17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388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753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7816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金银纳米花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20574B (zh) 使具有人体远红外线波段的材料微细化的方法
JP2021535912A (ja) 漢方薬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と応用
CN106666722A (zh) 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7201A (zh) 用于阻断人体部分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吸收的组合物及应用
CN103919802B (zh) 心血管疾病防治及生物技术保养保健材料
CN104352523A (zh) 紫河车纯粉超微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TWI533886B (zh) 具人體遠紅外線波段之材料微細化製備方法
JP2008179594A (ja) アトピー性湿疹緩和剤組成物
Zhu et al. In situ assembled titanium carbide-based heterojunctions for the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NIR-II photothermal/photodynamic therapy against breast cancer
CN110279874A (zh)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引导肿瘤光热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3068A (zh) 一种海参番茄红素硒抗辐射胶囊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CN108726884A (zh) 一种利用麦饭石与石墨烯光波催化合成的釉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6040B (zh) 一种高产热比磁性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3920243B (zh) 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
TWI546097B (zh) 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之提高遠紅外線放射率製備方法
TW201424771A (zh) 心血管疾病防治及生技保養保健材料
KR102258650B1 (ko) 상온에서 원적외선이 방사되는 조성물
CN104547559B (zh) 一种清热凉血化瘀生肌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85354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牛皮癣外用膏药的制备方法
CN112843481A (zh) 一种热压光子多晶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ang et al. The multifunctional Prussian blue/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nanocomposites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and photodynamic combination therapy
KR101277083B1 (ko) 원적외선 방사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원적외선 방사 화장품
Wang et al. Beyond traditional light: NIR-II light activated photosensitizers for cancer therapy
CN115304364A (zh) 一种热疗仪用手柄按摩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