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661B - 面板承載箱 - Google Patents

面板承載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661B
TWI532661B TW103105671A TW103105671A TWI532661B TW I532661 B TWI532661 B TW I532661B TW 103105671 A TW103105671 A TW 103105671A TW 103105671 A TW103105671 A TW 103105671A TW I532661 B TWI532661 B TW I5326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late body
slot
limiting member
carrying c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5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7193A (zh
Inventor
王蘭娟
肖兵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7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661B/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Cartons (AREA)

Description

面板承載箱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承載箱,且特別關於一種面板承載箱。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液晶顯示產品已廣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中。液晶顯示產品中最重要的元件莫過於液晶顯示面板,因此,如何避免液晶顯示面板於搬運時受到破壞非常重要。
由於現行液晶顯示面板以輕、薄為主流,且輕、薄趨勢越來越多,為因應此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出貨形式都會採取密集式包裝,例如,將多個液晶顯示面板疊放於一承載盤(tray)內,藉由承載盤內之成型擋牆來抵靠限位液晶顯示面板的側邊,並使液晶顯示面板限位於承載盤內,以減少液晶顯示面板因運輸及搬運時造成晃動而產生破裂及瑕疵,進而保護液晶顯示面板。
然而,若承載盤之所述成型擋牆過小時,不僅限位效果不佳,且這些液晶顯示面板可能因跨越且壓迫至這些成型擋牆,而導致液晶顯示面板產生破裂及瑕疵,此外,承載盤之所述成型擋牆過小時,也會提高承載盤的成型難 度。反之,若承載盤之所述成型擋牆過大時,可能壓縮放置這些液晶顯示面板的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的容置空間,因此,這些液晶顯示面板的軟性電路板的形狀與大小將必須考量承載盤之所述成型擋牆之間的容置空間。對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考量承載盤之成型擋牆設計,故將提高承載盤之設計成本。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液晶顯示面板的搬運方式顯然仍存在不便與缺陷,而有待加以進一步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決上述不便與缺陷,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相關領域亟需改進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面板承載箱,用以解決以上先前技術所提到的不便與缺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這種面板承載箱用以承載至少一個面板組。面板組具有一面板、一電路板與連接面板與電路板之一連接部。面板組裝設於面板承載箱時,面板、電路板與連接部大致上共平面,並且面板與電路板之間具有一間隙。面板承載箱包含第一板體、第二板體、第三板體、第四板體與第一限位件。第二板體與第一板體相對設置。第三板體設置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且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第四板體相對第三板體設置,設置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且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第一板體、第二板體、第三板體 與第四板體圍繞出一用以容置面板組之容置空間,且面板組之一顯示面的一法線穿過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第一限位件設置於第三板體,至少部份第一限位件插入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三板體上設置有一第一插槽。第一插槽貫通於第三板體上,且對應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所述間隙而設置。如此,當面板組放置於本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內之後,第一限位件可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一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並伸入這個面板組的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內。故,由於第一限位件是藉由插入方式由面板承載箱外插入這個面板組的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內,本實施方式不會讓液晶顯示面板因壓迫而產生破裂及瑕疵的問題,也不會壓縮面板或電路板的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包含一第一插入部與一第一覆蓋部。第一覆蓋部連接第一插入部。如此,當第一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一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時,第一插入部伸入第一插槽以及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內,且第一覆蓋部覆蓋於第三板體相對容置空間之一面。故,由於第一覆蓋部覆蓋於第三板體相對容置空間之一面,可避免第一插入部過度伸入容置空間內,且透過第一覆蓋部,第一插入部可被抽出第一插槽外。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三板體相對容置 空間之一面更具有一第一定位孔。第一覆蓋部具有一第一定位塊。如此,當第一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一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時,第一定位塊卡固於第一定位孔中,以降低第一限位件脫離第三板體的機會。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具有彈性,如此,當第一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一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時,第一限位件與第一插槽緊配合,以降低第一限位件於第三板體上晃動的機會。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四板體具有一第二插槽,第二插槽貫通第四板體,且對應面板與電路板間所形成之另一間隙設置。第二限位件穿過第二插槽,且伸入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另一間隙。如此,當面板組放置於本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內之後,除了第一限位件穿過第一插槽而伸入這個面板組的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內,第二限位件也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二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並伸入這個面板組的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另一間隙內。故,藉由對稱地插入這個面板組的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二相對間隙內,本實施方式更可將這個面板組限位於面板承載箱內。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包含一第二插入部及一第二覆蓋部。第二覆蓋部連接第二插入部。如此,當第二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二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時,第二插入部伸入第二插槽以及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另一間隙內,且第二覆蓋部覆蓋於第四板 體相對容置空間之一面。故,由於第二覆蓋部覆蓋於第四板體相對容置空間之一面,可避免第二插入部過度伸入容置空間內,且透過第二覆蓋部,第二插入部可被抽出第二插槽外。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四板體相對容置空間之一面更具有一第二定位孔。第二覆蓋部具有一第二定位塊。如此,當第二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二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時,第二定位塊也卡固於第二定位孔中,以降低第二限位件脫離第四板體的機會。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具有彈性。如此,當第二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二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內時,第二限位件與第二插槽緊配合,以降低第二限位件於第四板體上晃動的機會。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面板承載箱更包含二第一間隔片。第一間隔片位於容置空間內,且排列於第三板體上。每一第一間隔片具有一第三插槽。第三插槽貫通第一間隔片,且接通第一插槽、溝槽與容置空間。當面板組放置於本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內時,面板組之面板固定於這些第一間隔片之間所定義出之溝槽內。此外,當第一限位件由面板承載箱外,穿過第一插槽與第三插槽而伸入容置空間之後,第一限位件伸入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如此,由於第一限位件伸入這些第一間隔片之第三插槽,將使第一限位件更穩固地位於第三板體上,避免面板組之面板因推動而旋轉。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三板體更包含一凹陷部。凹陷部位於第三板體面向容置空間之一面。第一限位件位於容置空間內,第一限位件之一端固定於凹陷部之內,第一限位件之另端伸入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內。故,由於第一限位件是藉由插入方式活動地由面板承載箱內插入這個面板組的面板與電路板之間的間隙內,本實施方式不會讓液晶顯示面板因跨上擋牆並壓迫在檔牆上而產生破裂及瑕疵的問題,也不會壓縮面板或電路板的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四板體可分離地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如此,當第四板體分離自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時,面板組可放置於本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藉由上述技術方案,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並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1.提高承載面板組的穩固性。
2.簡化面板組的包裝流程。
3.降低面板組的搬運成本。
以下將以實施方式對上述的說明作詳細的描述,並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更進一步的解釋。
100A~100F‧‧‧面板承載箱
110‧‧‧第一板體
120‧‧‧第二板體
130、130A‧‧‧第三板體
131‧‧‧第一插槽
132‧‧‧第一定位孔
133‧‧‧第一間隔片
134‧‧‧第一溝槽
135‧‧‧第三插槽
136‧‧‧凹陷部
140、140A‧‧‧第四板體
141‧‧‧第二插槽
142‧‧‧第二定位孔
143‧‧‧第二間隔片
144‧‧‧第二溝槽
145‧‧‧第四插槽
150‧‧‧第五板體
160‧‧‧第六板體
170‧‧‧底板
180‧‧‧入口
190‧‧‧容置空間
200、210、220、230、240‧‧‧第一限位件
211、221、231‧‧‧第一插入部
212、222、232‧‧‧第一覆蓋部
223、233‧‧‧第一定位塊
300、310、320、330‧‧‧第二限位件
311、321、331‧‧‧第二插入部
312、322、332‧‧‧第二覆蓋部
323、333‧‧‧第二定位塊
400‧‧‧面板組
410‧‧‧面板
411‧‧‧顯示面
420‧‧‧電路板
430‧‧‧連接部
440‧‧‧第一間隙
450‧‧‧第二間隙
A-A、B-B、C-C‧‧‧剖面線
E‧‧‧入盒方向
I1、I2‧‧‧插入方向
L‧‧‧長軸方向
N‧‧‧法線
X、Y、Z‧‧‧軸向
第1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與面板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的組合示意圖。
第1C圖繪示第1B圖的A-A剖面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與面板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的組合示意圖。
第2C圖繪示第2B圖的B-B剖面示意圖。
第3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與第2C圖相同。
第4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與第2C圖相同。
第5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的立體示意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的分解示意圖。
第5C圖繪示第5A圖的C-C剖面示意圖。
第6A圖~第6D圖繪示第5A圖之面板承載箱的組裝流程順序的操作示意圖。
第7A圖~第7C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的組裝流程順序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與第5B圖相同。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一實施方式
第1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100A與面板組400的分解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的組合圖。第1C圖繪示第1B圖的A-A剖面圖。請參閱第1A圖與第1B圖,面板承載箱100A用以承載至少一個面板組400。面板組400具有面板410、電路板420與連接部430。面板410具有一顯示面411。連接部430連接面板410與電路板420,並且與面板410及電路板420之二相對側共同定義出一第一間隙440與一第二間隙450。
面板承載箱100A包含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第四板體140與第一限位件200。第二板體120與第一板體110相對設置。第三板體130設置於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之間,且連接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第四板體140相對第三板體130設置,設置於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之間,且連接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 板體130與第四板體140圍繞出一用以容置面板組400之容置空間190,當面板組400裝入面板承載箱100A之容置空間190之內時,面板410、電路板420與連接部430大致上共平面。詳細地說,面板410之一表面與電路板420之一表面共平面,且連接部430的下表面平貼於面板410和電路板420共平面的表面。又或者,由於連接部430的厚度很薄,相對於面板410的厚度與電路板420的厚度,可忽略連接部430的厚度而視連接部430與面板410與電路板420共平面。面板410之顯示面411的一法線N穿過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法線N的延伸方向與軸向Y平行。第一限位件200設置於第三板體130上,且至少部份第一限位件200插入面板410與電路板420之間的第一間隙440(第1C圖)。如此,由於第一限位件200同時位於第三板體130以及插入面板組400之面板410與電路板420之間的第一間隙440內,這個面板組400被限位且支撐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
此外,相較於習知技術藉由成型擋牆來限位液晶顯示面板,由於面板承載箱內不需使用成型擋牆來限位液晶顯示面板,沒有習知承載盤之成型擋牆所帶來的不便與問題。
請參閱第1A圖,面板承載箱100A更具一底板170與一入口180,底板170受到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與第四板體140的圍繞,且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與第四板體140共同方向之一端 連接底板170的邊緣。如此,底板170、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與第四板體140共同定義出此容置空間190。入口180相對底板170,由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與第四板體140共同方向之另端所形成,且接通容置空間190。
如此,當面板組400沿一入盒方向E放入容置空間190,且入盒方向E與軸向Z平行時,面板組400透過入口180進入面板承載箱100A之容置空間190內。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面板組400之一長軸方向L與入盒方向E或軸向Z平行。面板組400之長軸方向L是定義為依序經過面板410、連接部430與電路板420之軸向。
更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方式中,第三板體130上設置有一第一插槽131。第一插槽131位於第三板體130上,貫穿第三板體130。當面板組400透過入口180放入面板承載箱100A內時,第一插槽131且恰對應面板410與電路板420之間的第一間隙440而設置(第1C圖)。
如此,以下將依序介紹面板組400被固定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的順序。首先,將面板組400沿入盒方向E透過入口180放入面板承載箱100A內,入盒方向E與軸向Z平行;接著,將第一限位件200從面板承載箱100A的外部,沿一插入方向I1插入第一插槽131後而因此伸入容置空間190內,進而部分地伸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插入方向I1與軸向X平行。如此,請參閱第1C圖,由於第一限位件200之一部分位於第一插槽131內, 其另一部分位於第一間隙440內,第一限位件200將阻擋面板組400於容置空間190內進行軸向Z的運動,進而阻止面板組400由入口180移出面板承載箱100A。
相較於習知技術藉由成型擋牆來限位液晶顯示面板,液晶顯示面板常因跨越且壓迫成型擋牆而導致液晶顯示面板壓迫擋牆位置產生破裂及瑕疵,由於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限位件200是藉由插入方式由面板承載箱100A外部插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面板410不致因壓迫而產生破裂及瑕疵的問題,也不會壓縮面板410或電路板420所需的空間。
此外,當多個面板組400放滿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之後,這些面板組400疊放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且這些面板組400的疊放方向與上述法線N或軸向Y平行,故,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可限制這些面板組400於容置空間190內進行軸向Y的運動,進而避免面板承載箱100A於搬運過程因晃動而造成面板組400的損壞。
又,無論面板組400是否放滿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由於這些面板組400的尺寸大小相同,這些面板組400同側的第一間隙440彼此相接通,故,請參閱第1A圖,當第一限位件200伸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一限位件200之側緣便可同時伸入這些面板組400同側的第一間隙440內,達到單個元件便可限位多個面板組400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的目的。
更進一步地,請參閱第1A圖,為了使這些面板組 400放置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更加穩固,可讓這些面板組400之二相對側同時被限位,進而讓這些面板組400更加對稱且穩定地被固定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具體來說,第四板體140上設置有一第二插槽141。當面板組400沿入盒方向E放入容置空間190時,第二插槽141位於第四板體140上,貫穿第四板體140,且第二插槽141且恰對應面板組400另側的第二間隙450而設置。面板承載箱100A包含一第二限位件300。如此,當面板組400放入面板承載箱100A之後,除了第一限位件200穿過第一插槽131而伸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第二限位件300也由面板承載箱100A外部,穿過第二插槽141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內,並伸入這個面板組400另側的第二間隙450內(第1C圖)。故,藉由對稱且對立地插入這個面板組400的二相對間隙內,本實施方式更可將這些面板組400更穩固地限位於面板承載箱100A內。
第一插槽131的外型匹配第一限位件200的外型,使得第一限位件200得以順利地伸入第一插槽131內,並於第一插槽131內得到支撐。相同地,第二插槽141的外型匹配第二限位件300的外型,使得第二限位件300得以順利地伸入第二插槽141內,並於第二插槽141內得到支撐。
須瞭解到,雖然第1A圖中,第一限位件200與第二限位件300分別為一片體,且第一插槽131與第二插槽141的外型分別匹配第一限位件200與第二限位件300的外 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也可以為其他外型。
第二實施方式
第2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100B與面板組400的分解圖。第2B圖繪示第2A圖的組合圖。第2C圖繪示第2B圖的B-B剖面圖。請參閱第2A圖與第2B圖,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異處之一為,第一限位件210包含一第一插入部211與一第一覆蓋部212。第一覆蓋部212連接第一插入部211。如此,請參閱第2C圖,當第一限位件210插入第一插槽131並伸入容置空間190時,第一插入部211伸入第一插槽131以及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且第一覆蓋部212覆蓋於第三板體130相對容置空間190之一面。故,由於第一覆蓋部212連接第一插入部211,且覆蓋第三板體130相對容置空間190之一面,使用者可藉由第一覆蓋部212將第一插入部211抽出第一插槽131,有助使用者移除第一限位件210。此外,由於第一覆蓋部212的面積大於第一插槽131的面積,第一覆蓋部212不會進入第一插槽131,故,第一覆蓋部212也可限制第一插入部211過度伸入容置空間190內。
須瞭解到,雖然第2A圖中,第一限位件210呈L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限位件210也可以其他外型實現。
請參閱第2A圖,第二限位件310包含一第二插入部311及一第二覆蓋部312。第二覆蓋部312連接第二插入部311。如此,當第二限位件310由面板承載箱100B外,穿過第二插槽141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二插入部311伸入第二插槽141以及面板組400的第二間隙450內(參考第1A圖),且第二覆蓋部312覆蓋於第四板體140相對容置空間190之一面。由於第二覆蓋部312的用途與功效與第一覆蓋部212相同,請參考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第一覆蓋部212的描述,故,再此不加以贅述。
有鑒於第一實施方式中,若面板組400未放滿於面板承載箱100B內,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將無法限制這些面板組400於容置空間190內位移的問題,本實施方式中,請參閱第2B圖與第2C圖,面板承載箱100B更包含多個第一間隔片133與多個第二間隔片143。這些第一間隔片133位於容置空間190內,且間隔地排列於第三板體130內壁。第三板體130與任二第一間隔片133之間定義出一第一溝槽134。這些第二間隔片143位於容置空間190內,且間隔地排列於第四板體140內壁。第四板體140與任二第二間隔片143之間定義出一第二溝槽144。
請參閱第2B圖,這些第一間隔片133與這些第二間隔片143彼此相互對應且相互分離設置,使得這些第一溝槽134分別一一地對齊這些第二溝槽144。換句話說,每一第一溝槽134的形狀與大小與其所對齊之第二溝槽144的形狀與大小相同,且每一第一溝槽134至其所對齊之第 二溝槽144的正投影恰完全覆蓋這個第二溝槽144。
如此,請參閱第2B圖與第2C圖,當每一面板組400放入面板承載箱100B時,每一面板組400的二對應側可伸入每組相互對齊的第一溝槽134與第二溝槽144內,使得此面板組400被固定於面板承載箱100B內。如此,藉由本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間隔片133與第二間隔片143的設置,儘管面板組400未放滿於面板承載箱100B內,面板組400仍可於容置空間190內被限制進行軸向Y的運動。
此外,請參閱第2C圖所示,每一第一間隔片133具有一第三插槽135。第三插槽135貫通第一間隔片133,且接通第一插槽131、第一溝槽134(第2B圖)與容置空間190,且這些第一間隔片133的這些第三插槽135皆於軸向Y上相互對齊。相同地,每一第二間隔片143具有一第四插槽145。第四插槽145貫通第二間隔片143,且接通第二插槽141、第二溝槽144(第2B圖)與容置空間190,且這些第二間隔片143的這些第四插槽145皆於軸向Y上相互對齊。
請參閱第2C圖所示,當每一面板組400固定於每組相互對齊的第一溝槽134與第二溝槽144內(第2B圖),且第一限位件210與第二限位件310由面板承載箱100B外部,分別穿過第一插槽131與第二插槽141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一限位件210穿過第一插槽131與第三插槽135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後,進而伸入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且第二限位件310穿過第二插槽141與第 四插槽145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後,進而伸入面板組400的第二間隙450內。如此,當第一限位件210同時伸入這些第一間隔片133之這些第三插槽135內,將使第一限位件210更穩固地位於第三板體130與這些第一間隔片133上,同樣地,當第二限位件310同時伸入這些第二間隔片143之這些第四插槽145內,將使第二限位件310更穩固地位於第四板體140與這些第二間隔片143上。由於第一限位件210與第二限位件310分別更伸入這些第三插槽135與第四插槽145內,可讓第一限位件210與第二限位件310更加穩固,並避免面板組400之面板410因推動而旋轉。
具體來說,第一間隔片133與第二間隔片143分別呈狹長條狀,自面板承載箱100B的入口180延伸至面板承載箱100B的底板170。雖然第一間隔片133與第二間隔片143彼此分離設置,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間隔片133與第二間隔片143也可合而為一,成為連接第三板體130與第四板體140的單一間隔片。
第三實施方式
第3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100C的剖面圖,其剖面位置與第2C圖相同。第三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異處之一為,請參閱第3圖,第三板體130相對容置空間190之一面更具有一第一定位孔132。第一限位件220除了第一插入部221與第一覆蓋部222之外,第一限位件220更具有一第一定位塊223。 第一定位塊223位於第一覆蓋部222上,如此,當第一限位件220由面板承載箱100C外,穿過第一插槽131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一定位塊223也同步伸入第一定位孔132中,並卡固於第一定位孔132中,以降低第一限位件220於第三板體130上晃動,以及降低第一限位件220脫離第三板體130的機會。同樣地,第四板體140相對容置空間190之一面更具有一第二定位孔142。第二限位件320除了第二插入部321與第二覆蓋部322之外,第二限位件320更具有一第二定位塊323。第二定位塊323位於第二覆蓋部322上。如此,當第二限位件320由面板承載箱100C之外部,穿過第二插槽141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二定位塊323也卡固於第二定位孔142中,以降低第二限位件320於第四板體140上晃動,以及降低第二限位件320脫離第四板體140的機會。
須瞭解到,雖然第3圖中,第一定位孔132與第二定位孔142為盲孔,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定位孔132與第二定位孔142也可是貫孔。此外,第一定位孔132與第二定位孔142的外型分別與第一定位塊223與第二定位塊323的外型相互匹配,然而,本發明不限第一定位孔132與第二定位孔142的外型,例如第一定位孔132與第二定位孔142可為圓形孔或狹長孔。
第四實施方式
第4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 100D的剖面圖,其剖面位置與第2C圖相同。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異處之一為,第一限位件230具有彈性,意即第一限位件230受到壓迫時立即朝壓迫處產生回復彈力。如此,當第一限位件230穿過第一插槽131而伸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一限位件230與第一插槽131緊配合,以降低第一限位件230於第三板體130上晃動,以及降低第一限位件230脫離第三板體130的機會。具體來說,由於第一限位件230之第一插入部231具彈性,故,當第一限位件230之第一插入部231伸入第一插槽131時,第一限位件230之第一插入部231的外表面與第一插槽131緊密貼合,所產生的摩擦力有助減緩第一限位件230於第三板體130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
同理,由於第一覆蓋部232上之第一定位塊233具彈性,當第一定位塊233同步伸入第一定位孔132時,第一定位塊233的外表面與第一定位孔132內壁緊密貼合,所產生的摩擦力也有助減緩第一限位件230於第三板體130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
同樣地,第二限位件330也可與第一限位件230一樣具有彈性,由於第二限位件330的用途與功效與第一限位件230相同,有關第二限位件330的第二插入部331、第二覆蓋部332、第二定位塊333,請參考上述第四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230的描述,故,再此不加以贅述。
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塊233或/與第二定位塊333並非必要元件,由於第一限位件230之第一 插入部231或/與第二插入部331緊密貼合於第一插槽131與第二插槽141內的效果佳時,第一定位塊233或/與第二定位塊333可以被省略。
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230與第二限位件330的材料例如可為,但不限於此,紙質材料、塑膠材料或泡棉材料或上述之任意組合。
第五實施方式
第5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100E的立體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的分解示意圖。第5C圖繪示第5A圖的C-C剖面圖。第五實施方式中,面板承載箱100E包含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第四板體140A、第五板體150與第六板體160。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相對設置。第五板體150與第六板體160相對設置,且第五板體150連接於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之間,第六板體160連接於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之間。第三板體130鄰接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五板體150與第六板體160共同方向之一側,且被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五板體150與第六板體160所包圍。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三板體130、第五板體150與第六板體160圍繞出一用以容置面板組400之容置空間190。第四板體140A相對第三板體130設置,可分離地設置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第五板體150與第六板體160共同方向之另側,以活動地蓋合容置空間 190。故,當面板組400位於容置空間190內時,面板410、電路板420與連接部430大致上共平面,且面板410之顯示面411的一法線N(如軸向X)穿過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
如第5B圖與第5C圖所示,面板承載箱100E更包含第一限位件220與第二限位件320。第一限位件220設置於第三板體130,至少部份第一限位件220沿插入方向I1插入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第5C圖),插入方向I1平行軸向Z。第二限位件320設置於第四板體140A,至少部份第二限位件320沿插入方向I2插入面板組400的第二間隙450(第5C圖),插入方向I2平行軸向Z,且與插入方向I1相正對。如此,當面板組400位於容置空間190內,且第一限位件220與第二限位件320部分插入容置空間190後,第一限位件220同時位於第三板體130以及面板組400之第一間隙440內,以及第二限位件320同時位於第四板體140A以及面板組400之第二間隙450內,故,這個面板組400同時被第一限位件220與第二限位件320所限位於面板承載箱100E內。
須注意到,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此實施方式中,面板組400之長軸方向L與入盒方向E相正交。面板組400之長軸方向L是定義為依序經過面板410、連接部430與電路板420之軸向。
由於第五實施方式之第一限位件220、第二限位件320、第一插槽131、第二插槽141與第三實施方式之第一 限位件220、第二限位件320、第一插槽131、第二插槽141相同,故請參考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220、第二限位件320、第一插槽131、第二插槽141的描述,故,再此不加以贅述。
第6A圖~第6D圖繪示第5A圖之面板承載箱100E的組裝流程順序的操作圖。以下將依序介紹面板組400被限位於面板承載箱100E內的流程順序。首先,請參閱第6A圖與第6B圖,當面板承載箱100E內尚未放置面板組之前,先將第一限位件220由面板承載箱100E的外部沿插入方向I1插入第三板體130上之第一插槽131內,使得部分之第一限位件220單獨位於容置空間190內,插入方向I1與軸向Z平行;接著,請參閱第6C圖與第5C圖,將面板組400沿入盒方向E放入容置空間190,使得面板組400之第一間隙440朝第一限位件220方向接近第三板體130,最終讓第一限位件220部分伸入其中(第5C圖),入盒方向E與軸向Z平行;接著,請參閱第6D圖,將第四板體140A覆蓋容置空間190,使得容置空間190因此不再暴露於面板承載箱100E上;接著,請參閱第5A圖,將第二限位件320由面板承載箱100E的外部,沿插入方向I2插入第四板體140A上的第二插槽141,使得第二限位件320因此伸入容置空間190內,進而部分地伸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二間隙450內(第6C圖),插入方向I2平行軸向Z,且與插入方向I1相正對。
須瞭解到,由於第四板體140A可覆蓋容置空間 190,使得容置空間190因此不再暴露於面板承載箱100E上,故,將面板組400放入容置空間190之前,需移除第四板體140A,以於面板承載箱100E上暴露容置空間190(第6C圖)。
請參閱第6C圖,當多個面板組400被放入面板承載箱100E時,由於這些面板組400的尺寸大小相同,這些面板組400同側的第二間隙450彼此相接通,故,請參閱第5C圖,當這些面板組400依序放入容置空間190內時,第二限位件320之側緣便可伸入這些面板組400同側的第二間隙450內,達到單個元件便可限位多個面板組400於面板承載箱100E內的目的。
第六實施方式
第7A圖~第7C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100F的組裝流程順序的剖面圖,其剖面位置與第5B圖相同。請參閱第7C圖,第六實施方式與第五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異處為,第六實施方式之第一限位件240並非由面板承載箱100F的外部經由第一插槽131,而伸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而是完全位於面板承載箱100F內的方式來限位這個面板組400。
請參閱第7C圖,第三板體130A更包含一凹陷部136。凹陷部136位於第三板體130A面向容置空間190之一面。第一限位件240位於容置空間190內,第一限位件240之一端固定於凹陷部136之內,第一限位件240之另端 伸入面板410與電路板420之間的第一間隙440內。故,由於第一限位件240是藉由插入方式活動地由面板承載箱100F內插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一間隙440內,本實施方式不會讓液晶顯示面板因壓迫而產生破裂及瑕疵的問題,也不會壓縮面板410或電路板420的容置空間190。
須瞭解到,雖然第7A圖中,凹陷部136為盲孔,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凹陷部136也可是貫孔。
以下依序介紹面板組400被限位於第六實施方式之面板承載箱100F內的流程步驟。首先,請參閱第7A圖,移除第四板體140A,以於面板承載箱100F上暴露容置空間190;接著,將第一限位件240由面板承載箱100F的外部沿一插入方向I2,經由容置空間190插入第三板體130A內之凹陷部136,使得第一限位件240單獨位於容置空間190內,插入方向I2與軸向Z平行,此實施方式的第一限位件240可以是緊配(即干涉配合)或黏固於凹陷部136內,但本發明不在此限;接著,請參閱第7B圖,將面板組400沿入盒方向E放入容置空間190,使得面板組400之第一間隙440朝第一限位件240方向接近第三板體130A,最終讓第一限位件240部分伸入其中(第7B圖),入盒方向E與軸向Z或插入方向I2平行;接著,請參閱第7C圖,將第四板體140A覆蓋容置空間190,使得容置空間190因此不再暴露於面板承載箱100F上;接著,請參閱第7C圖,將第二限位件320由面板承載箱100F的外部,沿插入方向I2插入第四板體140A上的第二插槽141,使得第二限位件 320因此伸入容置空間190內,進而部分地伸入這個面板組400的第二間隙450內,插入方向I2平行軸向Z,且與插入方向I1(如第5C圖)相正對。
上述所有實施方式中,面板組之面板不限其種類,例如可以為液晶顯示面板或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電路板不限其種類,例如可以為硬式印刷電路板或可撓式電路板;連接部只要能電性連接連接上述面板與電路板,則不限其種類,例如可以為軟性電路板或可撓式排線。此外,第一定位件與第二定位件不限其材料,例如可以為塑膠、發泡材、金屬或其任意組合。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發明中。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面板承載箱
110‧‧‧第一板體
120‧‧‧第二板體
130‧‧‧第三板體
131‧‧‧第一插槽
140‧‧‧第四板體
141‧‧‧第二插槽
170‧‧‧底板
180‧‧‧入口
190‧‧‧容置空間
200‧‧‧第一限位件
300‧‧‧第二限位件
400‧‧‧面板組
410‧‧‧面板
411‧‧‧顯示面
420‧‧‧電路板
430‧‧‧連接部
440‧‧‧第一間隙
450‧‧‧第二間隙
E‧‧‧入盒方向
I1、I2‧‧‧插入方向
L‧‧‧長軸方向
N‧‧‧法線
X、Y、Z‧‧‧軸向

Claims (11)

  1. 一種面板承載箱,用以承載至少一個面板組,該面板組具有一面板、一電路板與連接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一連接部,其中該面板組裝設於該面板承載箱時,該面板、該電路板與該連接部大致上共平面,並且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具有一間隙,該面板承載箱包含:一第一板體;一第二板體,與該第一板體相對設置;一第三板體,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間,且連接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該第三板體具有一第一插槽,該第一插槽貫通該第三板體,且對應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該間隙設置;一第四板體,相對該第三板體設置,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之間,且連接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其中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該第三板體與該第四板體圍繞出一用以容置該面板組之容置空間,且該面板組之一顯示面的一法線穿過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以及一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第三板體,包含一第一插入部及一第一覆蓋部,該第一插入部伸入該第一插槽以及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該間隙,該第一覆蓋部連接該第一插入部,且覆蓋於該第三板體相對該容置空間之一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三板體相對該容置空間之該面更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該第一覆蓋部 具有一第一定位塊,該第一定位塊卡固於該第一定位孔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一限位件具有彈性,並與該第一插槽緊配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四板體具有一第二插槽,該第二插槽貫通該第四板體,且對應該面板與該電路板間所形成之另一間隙設置;以及一第二限位件,穿過該第二插槽,且伸入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該另一間隙。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二限位件包含:一第二插入部,伸入該第二插槽以及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該另一間隙內;以及一第二覆蓋部,連接該第二插入部,且覆蓋於該第四板體相對該容置空間之一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四板體相對該容置空間之該面更具有一第二定位孔,該覆蓋部具有一第二定位塊,該第二定位塊卡固於該第二定位孔中。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二限位件具有彈性,並與該第二插槽緊配合。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面板承載箱,更包含:二第一間隔片,位於該容置空間內,且排列於該第三板體上,該二第一間隔片之間具有一用以固定該面板組之溝槽。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每一該些第一間隔片具有一第三插槽,該第三插槽貫通該第一間隔片,且接通該第一插槽、該溝槽與該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限位件穿過該第一插槽與該第三插槽後,伸入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該間隙。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三板體更包含:一凹陷部,位於該第三板體面向該容置空間之一面,其中該第一限位件位於該容置空間內,其一端固定於該凹陷部之內,另端伸入該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的該間隙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面板承載箱,其中該第四板體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
TW103105671A 2014-01-08 2014-02-20 面板承載箱 TWI532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8301.9A CN103723386B (zh) 2014-01-08 2014-01-08 面板承载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193A TW201527193A (zh) 2015-07-16
TWI532661B true TWI532661B (zh) 2016-05-11

Family

ID=5044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5671A TWI532661B (zh) 2014-01-08 2014-02-20 面板承載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23386B (zh)
TW (1) TWI532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71485B1 (fr) * 2017-09-28 2019-10-25 Sagemcom Broadband Sas Boitier comportant une premiere portion de boitier, une deuxieme portion de boitier et une troisieme portion de boit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2077U (en) * 2007-06-06 2008-05-11 Lasting Polyfoam Co Ltd Packaging box structure
CN201128567Y (zh) * 2007-11-20 2008-10-08 常宏保丽龙有限公司 板体包装箱
JP5227827B2 (ja) * 2009-02-16 2013-07-03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用容器
JP201021526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ガラス基板の搬送容器
CN201756276U (zh) * 2010-04-19 2011-03-09 山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 面板包装盒
TWI401195B (zh) * 2010-08-06 2013-07-11 Au Optronics Corp 包裝緩衝結構
CN102502105B (zh) * 2011-10-28 2014-1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包装液晶显示组件的托盘及液晶显示组件的包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3386B (zh) 2016-03-16
CN103723386A (zh) 2014-04-16
TW201527193A (zh)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5530B2 (en) Moun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8010170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WO2013011672A1 (ja) トレイ
US9213492B2 (en) SD memory card
TWI485332B (zh) 風扇模組
US20110256775A1 (en) Electrical outlet with changeable sockets
TWI465375B (zh) 一種配置有彈性件模組之晶圓盒
US20200044389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8469466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TWI532661B (zh) 面板承載箱
KR101127275B1 (ko) 배터리용 트레이
US9131757B2 (en) Packaging and display box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72907A (ja) 複合型コネクタ
TW201524315A (zh) 資料存儲設備固定裝置
CN211767725U (zh) 一种包装箱
KR101426898B1 (ko) 표시패널 운반용 트레이조립체
TW201343054A (zh) 電子設備
US87213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US90077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WO2017123448A1 (en) Pick and place cap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10143376A1 (en) Battery case structure
US881100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630086B2 (en) Hinged electronic device
TWI44287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101469347B1 (ko) 리드프레임용 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