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650B -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 Google Patents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650B
TWI532650B TW102107674A TW102107674A TWI532650B TW I532650 B TWI532650 B TW I532650B TW 102107674 A TW102107674 A TW 102107674A TW 102107674 A TW102107674 A TW 102107674A TW I532650 B TWI532650 B TW I5326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plate
cover
wrap film
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3491A (zh
Inventor
關孝幸
塙利晴
酒川文子
Original Assignee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3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650B/zh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尤其係關於一種可抑制自捲繞體拉出之長形物之損傷的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包裹食材、菜肴或將菜肴與盤子等餐具一同包裹的食品用保鮮膜正被廣泛使用。典型而言,食品用保鮮膜係將捲成滾筒狀之長塑料膜(捲繞體)收納於較長的長方體(收納盒),使用時,將前端之膜自滾筒拉出必要長度,由安裝於容器之蓋上的切斷刀進行切斷。為了防止已拉出之膜之切斷端部捲回至容器內,於由容器之前面外側上部之蓋板覆蓋之部分,設有卡止切斷後之膜的臨時固定部。進而,作為為了防止自其側端切斷已拉出之膜時的切斷性能之降低而以使已切斷之膜之側端部之形狀一致地成為直線狀的方式改善的保鮮膜之收納箱,具有以如下方式配置者:將臨時固定部配置於距前板之上端緣3~6 mm之位置直至遮蓋片前端之切斷具之刀前端之位置,且使其形狀成為沿箱體之長度全長延伸的帶體,於該帶體之長度中央部及長度兩端部之3處設置具有該帶體寬度之大致1/2~3/4之寬度及與長度方向相應之長度的切口部,其結果,產生之2個凸起部之頂部朝向箱體之底板側而形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7-33139號公報(段落0009,圖1、2等)
然而,作為上述專利文獻1之保鮮膜之收納箱,因帶體之長度中央部的切口部之長度係長於長度兩端部之切口部之長度,故當自形成有臨時固定部之前板揭下臨時固定之膜時,若抓住膜之寬度之中央而欲揭下,則作用於卡止於密著力較強之2個凸起部的膜之部分的張力中長度方向之分力變大,而有膜破裂之虞。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抑制長形物之損傷的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例如圖1、圖2及圖5(B)所示,包含:本體部10,其係收納捲繞有長形物91f之捲繞體91r,且具有:形成當收納有捲繞體91r時可拉出長形物91f之開口,且與形成有開口之面即開口面10h交叉的後板14;對向於後板14且與上述開口面交叉之形成為平板狀的前板12;及與開口面10h、後板14及前板12交叉而構成本體部10之端面的一對側板15;及蓋部20,其係可旋轉地連接於與後板14之開口面10h相交的端邊即後板端邊18者,且具有當關閉蓋部20時覆蓋開口面10h的蓋板21、及對蓋板21連接且沿著與前板12之開口面10相交之端邊即前板端邊19而覆蓋前板12之一部分的遮蓋片22;且,前板12上,於關閉蓋部20時被遮蓋片22覆蓋之區域即覆蓋區域W(參照圖2)之特定之位置,實際上沿前板端邊19而形成卡止長形物91f之卡止機構50;覆蓋區域W係於平行於前板端邊19之方向即長度方向D上,劃分為當以關閉蓋部20之狀態將遮蓋片22之長度方向D上的中央部分朝前板12擠壓時遮蓋片22與前板12 接觸之範圍為基準而處於特定範圍內的中央區域C、及比中央區域C更靠近側板15側的主要區域M;主要區域M係進而於長度方向D上經三等分,從而自上述中央區域C側向側板15側依序劃分為第1區域M1、第2區域M2及第3區域M3;第1區域M1中之被卡止機構50之外緣包圍的部分即第1卡止區域Q1(參照圖5(B))之面積,大於第2區域M2中之被卡止機構50之外緣包圍的部分即第2卡止區域Q2(參照圖5(B))之面積、及第3區域M3中之被卡止機構50之外緣包圍的部分即第3卡止區域Q3(參照圖5(B))之面積,且,當在正交於上述前板端邊之方向即高度方向上觀察時,第1卡止區域Q1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HQ1(參照圖5(B))形成為第1區域M1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HM1(參照圖5(B))的1/2以上。此處,「卡止機構之外緣」係指即便存在局部未形成卡止機構之間隙,藉由補充該間隙而整體上可視為卡止機構之輪廓的邊界。又,典型而言,本體部係形成為長方體,開口面係形成於當本體部內收納有捲繞體時平行於捲繞體之軸線的4個長方形面中的1個面上,後板係構成正交於開口面之2個長方形面中的一個面上,前板係構成對向於後板之長方形面,一對側板係與4個長方形面呈直角而構成長方體狀之端面。
當如此構成時,抓住長形物的長度方向(長形物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而自捲繞體拉出長形物,當將長形物自卡止機構剝離時,因長度方向之張力變大的長形物之長度方向之端部的卡止力相對變小,故可抑制長形物之損傷。
又,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係例如圖3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中,形成於第1區域M1(例如參照圖2)內之卡止機構50係間歇地隔以複數個間隙51g而構成,該等間隙係於長度方向D交叉之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有上述卡止機構50。
當如此構成時,可進一步抑制拉出困難。
又,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例如圖1及圖2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或第2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1中,前板12具有於關閉蓋部20時可將自捲繞體91r拉出之長形物91f夾持於其與遮蓋片22之間的翼片12f。典型而言,前板12係於覆蓋區域W內具有翼片12f,翼片12f沿前板端邊19而延伸。又,本發明之第4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例如圖1及圖2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1中,翼片12f具備以下而構成:包含於一對側板15中之一之第1側板15A與中央區域C之間的主要區域M而設之第1翼片12fA,及包含於對向於第1側板15A之第2側板15B與中央區域C之間的主要區域M而設之第2翼片12f3;第1翼片12fA係自中央區域C之附近向第1側板15A一體地延伸而形成至長形物91f之寬度之實際的端部為止;第2翼片12fB係一體地自中央區域C之附近,向第2側板15B延伸而形成至長形物91f之寬度之實際的端部為止。
當如此構成時,可更有效地利用卡止機構對已拉出之長形物進行卡止。
又,本發明之第5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係例如圖1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至第4態樣中任一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1中,遮蓋片22構成為:介隔直線狀之彎折邊21f而連接於蓋板21,且對向於彎折邊21f之前端邊22t係隨著自前端邊22t之中點向前端邊22t之端側移動,則正交於彎折邊21f之方向上的彎折邊21f與前端邊22t之距離變短。
當如此構成時,自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向兩端切斷長形物時,中央部附近之剛被切斷之長形物藉由卡止機構有效地卡止,因此抑制了長尺狀之褶皺之發生從而可容易切斷。
又,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係例如圖2及圖5(B)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至第5態樣中任一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中,卡 止機構50係於主要區域M中,當於長度方向D觀察時實際上跨及長度方向D全體而形成,且當於高度方向觀察時,第3卡止區域Q3之高度方向之平均距離形成為未達第1卡止區域Q1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的0.7倍。此處,「高度方向之平均距離」係與高度方向之距離的平均值的意義相同。
當如此構成時,可進一步抑制長形物之損傷,從而更易切斷。
又,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係例如圖1所示,具備:捲繞有薄膜狀之長形物91f之捲繞體91r,及如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至第6態樣中任一態樣之捲繞體收納盒1。
當如此構成時,可形成如下之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當抓住長形物之長度方向之中央部而自捲繞體拉出長形物而將長形物自卡止機構剝離時,可抑制長形物之損傷裝有捲繞體。
根據本發明,當抓住長度方向之中央部而自捲繞體拉出長形物而將長形物自卡止機構剝離時,因長度方向之張力變大的長形物之長度方向之端部的卡止力相對變小,故可抑制長形物之損傷。
1‧‧‧保鮮膜盒
1A‧‧‧保鮮膜盒
10‧‧‧本體部
10h‧‧‧開口面
12‧‧‧前板
12b‧‧‧假想邊界線
12cA‧‧‧切線
12cAN‧‧‧點
12cAS‧‧‧點
12cBN‧‧‧點
12cBS‧‧‧點
12f‧‧‧翼
12fA‧‧‧左翼
12fB‧‧‧右翼
12v‧‧‧假想直線
13‧‧‧底板
14‧‧‧後板
15‧‧‧側板
15A‧‧‧左側板
15B‧‧‧右側板
15p‧‧‧凸起
16‧‧‧副板
18‧‧‧後板端邊
19‧‧‧前板端邊
20‧‧‧蓋部
21‧‧‧蓋部
21f‧‧‧彎折邊
22‧‧‧掩蓋片
22j‧‧‧接合片
22t‧‧‧前端邊
23‧‧‧切斷刀
25‧‧‧側蓋片
25d‧‧‧凹部
50‧‧‧卡止機構
50A‧‧‧擋件
50a‧‧‧圓弧狀部份
50aE‧‧‧基部高度
50b‧‧‧帶狀部份
50bc‧‧‧帶端高
50bE‧‧‧帶端高
50d‧‧‧圓弧狀部份
50G‧‧‧間隔
50H‧‧‧間隔
50W‧‧‧櫛寬度
51g‧‧‧間隙
51W‧‧‧間隙寬度
55‧‧‧擋件
56‧‧‧擋件
57g‧‧‧間隙
58‧‧‧模式
59‧‧‧擋件
91‧‧‧保鮮膜
91a‧‧‧軸線
91f‧‧‧保鮮膜
91r‧‧‧保鮮膜卷
100‧‧‧裝有保鮮膜之盒
C‧‧‧中央區域
D‧‧‧長度方向
HM1‧‧‧第1區域M1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
HQ1‧‧‧第1卡止區域Q1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
HQ2‧‧‧第2卡止區域Q2之最大高度
HQ3‧‧‧第3卡止區域Q3之最大高度
M‧‧‧主要區域
M1‧‧‧第1區域
M2‧‧‧第2區域
M3‧‧‧第3區域
P‧‧‧拉出方向
Q‧‧‧卡止區域
Q1‧‧‧第1卡止區域
Q2‧‧‧第2卡止區域
Q3‧‧‧第3卡止區域
T(E)‧‧‧張力
T(F)‧‧‧張力
Td‧‧‧軸線方向成份
Tp‧‧‧拉出方向成份
W‧‧‧覆區域
圖1(A)係包含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wrap carton)的裝有保鮮膜之盒的立體圖,(B)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之部分側面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之本體部之正面圖。
圖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之左翼片周圍之部分正面圖。
圖4係用於說明當將保鮮膜自擋件(stopper)剝離時作用於保鮮膜之張力之圖。
圖5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變形(variation)中的保鮮膜盒之左翼片 周圍之部分正面圖。(A)係表示擋件之圖,(B)係表示卡止區域之圖。
圖6(A)及(B)係表示形成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上的擋件之變化例之圖,(C)係表示第1比較例之樣式(pattern)之圖,(D)係表示第2比較例之擋件之形態之圖。
圖7係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保鮮膜盒中的保鮮膜之拉出容易度及切斷容易度之評價結果之圖表。
以下,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於各圖中相互相同或相當之構件標註相同或類似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的、作為捲繞體收納盒之保鮮膜盒1,及於保鮮膜盒1收納有作為捲繞體之保鮮膜卷91r之作為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的裝有保鮮膜之盒100。圖1(A)係裝有保鮮膜之盒100之立體圖,圖1(B)係保鮮膜盒1之部分側面剖面圖。圖1(A)係表示開蓋狀態。保鮮膜卷91r係由作為薄膜狀之長形物之保鮮膜91f繞軸線91a而捲繞於圓筒狀之卷芯上而形成滾筒狀者。以下之說明中,當不對保鮮膜卷91r及保鮮膜91f之外觀形狀進行區分之情形時,統稱為「保鮮膜91」。本實施形態中,保鮮膜91f係以聚偏氯乙烯為原料形成5~20 μm之厚度。保鮮膜盒1具備收納保鮮膜卷91r之本體部10、及連接於本體部10之蓋部20。
本體部10係如下的箱:就可收納未使用之保鮮膜卷91r之大小的長方體而言,細長面之一個面成為開口面10h。本體部10之大小係形成有不妨礙已收納之未使用之保鮮膜卷91r可繞軸線91a旋轉的間隙,另一方面,形成得儘量小,本實施形態中係形成為寬44 mm、高44 mm、長310 mm之大小。本體部10係具有與開口面10h聯合地構成長方體之側面的前板12、底板13、後板14、及構成立方體之端面的2個側板15。底板13係對向於開口面10h。前板12及後板14係正交於開口 面10h及底板13。側板15典型的是形成為正方形,但亦可為縱橫之長度不同的矩形。以下之說明中,亦有以於水平之面上載置有底板13之狀態為基準,使底板13側為下、開口面10h側為上進行說明之情形。
於側板15之上端之中央部分,設有由向上方延伸3 mm左右之小片向外側翻折而形成之凸起15p。凸起15p有2個,且分別設於側板15之上端。又,本體部10係於前板端邊19具有接續於前板12之副板16(參照圖1(B))。前板端邊19係前板12與開口面10h相交之部分的前板12之端邊,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兼作前板12與副板16之邊界。副板16係與前板12之大小大致相同但並不連接於底板13,且較之前板12設於更靠本體部10之內側。副板16之底板13側之端邊沿長度方向而接著於前板12。
蓋部20係堵塞本體部10之開口面10h的構件。蓋部20係具有蓋板21、遮蓋片22、切斷刀23、及側蓋片25。蓋板21係與開口面10h的大小大致相同之矩形平板狀構件,成為可藉由將蓋板21蓋在開口面10h上而閉塞本體部10的長方體。蓋板21與開口面10h之大小大致相同係包含蓋板21相應於遮蓋片22之厚度及側蓋片25之厚度而變大,從而以形成有不妨礙蓋部20之開閉之間隙的程度變大的情形。蓋板21之長度方向之一邊於本體部10之後板端邊18連接。換言之,本體部10及蓋板21係介隔後板端邊18而連接。後板端邊18係後板14與開口面10h相交之部分的後板14之端邊。蓋板21係構成為:可將後板端邊18作為旋轉軸線而相對於本體部10旋轉。
遮蓋片22係以如下方式設置:介隔彎折邊21f而與蓋板21正交,當關閉蓋部20時向底板13延伸。遮蓋片22係保鮮膜卷91r之軸線91a延伸之方向(以下,稱為「軸線方向D」)之兩端的高度(長方形之前板12之短邊方向之長度)約為前板12之短邊方向之長度的1/2,而軸線方向D之中央部之高度約為前板12之短邊方向之長度的3/4。對向於彎折邊 21f之前端邊22t係以如下方式形成:隨著自軸線方向D之中央向各自之端部移動,正交於軸線方向D之方向上的彎折邊21f與前端邊22t之距離變短。根據該種構成,對向於彎折邊21f之前端邊22t係形成為V字狀。遮蓋片22係當關閉蓋部20時,沿前板12重合於前板12之外側,以五角形狀覆蓋於前板12之上部。遮蓋片22係構成為軸線方向D之長度略微長於前板12之長度,且長於收納於本體部10內之保鮮膜91之寬度。藉此,遮蓋片22係構成為:可將自本體部10中拉出之保鮮膜91f跨及其寬度全體而夾持於其與前板12之間。於遮蓋片22之前端邊22t,安裝有用於切斷保鮮膜91f之切斷刀23。切斷刀23其刀尖自前端邊22t露出,沿前端邊22t而設為V字狀。
側蓋片25係設為正交於蓋板21及遮蓋片22雙方。側蓋片25係設於蓋板21(遮蓋片22)之兩端,共計2處。側蓋片25其基本形狀係形成為長邊與蓋板21之短邊長度相同、短邊與遮蓋片22之中央部之高度(V字狀之前端至彎折邊21f之最短距離)為大致相同長度的長方形。側蓋片25係由接著劑固定於與遮蓋片22連接之接合片22j上。於側蓋片25之內側,在接合片22j與蓋板21之間形成有凹部25d。當關閉蓋部20時,設於側板15之上端之凸起15p嵌入於凹部25d。以上述方式構成之蓋部20係於關閉時,包覆於本體部10之開口10h,且遮蓋片22覆蓋於前板12之上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本體部10及蓋部20係由厚約0.45~0.7 mm之瓦楞紙加工而成。因此,保鮮膜盒1具有彈性。另,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便於說明,雖將本體部10與蓋部20自功能之觀點加以區分,但本體部10與蓋部20係切取1張原紙加以組裝而形成為一體。本體部10與蓋部20之表面印刷有吸引消費者購買的設計,且經過防水加工等表面處理。又,保鮮膜盒1係於前板12之上部,將前板12之面切出切口,藉此形成離開副板16而本體部10外側翹起的翼片12f。即,前板12係構 成為包含有翼片12f。
此處,參照圖2並結合圖1,說明翼片12f之詳細情況。圖2係保鮮膜盒1之本體部10之正面圖。於本實施形態中,翼片12f係以夾持位於前板12之長度方向(與軸線方向D相同之方向)中央的中央區域C之方式,沿前板端邊19而設於較之中央區域C更靠近外側的位置。「中央區域C」係定義為如下。將關閉蓋部20時由遮蓋片22覆蓋之前板12之部分稱為「覆蓋區域W」。圖2中,由雙點劃線所示之假想邊界線12b、前板端邊19、及兩側板15包圍之部分為覆蓋區域W。將覆蓋區域W,於前板12之長度方向(軸線方向D)分割為3份,正中央為中央區域C,其兩側為「主要區域M」。換言之為,以將中央區域C夾於其間的方式形成2個主要區域M。中央區域C之寬度(長度方向之距離)係於關閉蓋部20之狀態下將遮蓋片22之矩心(前端邊22t之V字之頂點附近的遮蓋片22之部分)向前板12擠壓時,以遮蓋片22所接觸之範圍之距離為基準而在±20%之範圍內的任意值。例如,於關閉蓋部20之狀態下將遮蓋片22之矩心向前板12擠壓時,遮蓋片22接觸於前板12之範圍為40 mm之情形時,中央區域C之寬度可於32 mm~48 mm之間進行任意決定。此時,具有彈性之保鮮膜盒1雖係根據將遮蓋片22向前板12之擠壓力之大小,而令遮蓋片22與前板12接觸之範圍變化,但劃定中央區域C時,係將於未使用之保鮮膜卷91r收納於本體部10之狀態下將遮蓋片22之矩心向前板12擠壓時,前板12受到本體部10內之保鮮膜卷91r的阻止而不向後板14側移動時的、遮蓋片22與前板12接觸之範圍之長度方向的距離,作為劃定中央區域C之寬度之基準。本實施形態中,雖將中央區域C之寬度劃定為40 mm,為前板12之寬度(長度方向之距離)的大致13%,但中央區域C之寬度亦可為20 mm~70 mm,較佳為30 mm~50 mm,或者為前板12之寬度(長度方向之距離)的6%~25%,較佳為於10%~16%之範圍中進行決定。
就夾持中央區域C而設之2個翼片12f而言,為了便於說明,於正面觀察(參照圖2)中,將中央區域C之左側之翼片12f作為左翼片12fA,將中央區域C之右側之翼片12f作為右翼片12fB。左翼片12fA及右翼片12fB係分別相當於第1翼片及第2翼片。以下,就左翼片12fA及右翼片12fB中之共通構成進行說明時,簡單地統稱為「翼片12f」。又,有時,將接近左翼片12fA之側板15稱為左側板15A(第1側板),將接近右翼片12fB之側板15稱為右側板15B(第2側板),側板15為其等之統稱。左翼片12fA係由包含於左側之主要區域M內之大小形成。右翼片12fB係由包含於右側之主要區域M內之大小形成。
左翼片12fA之輪廓係由形成於前板12之面內之切線12cA、及前板端邊19構成。切線12cA係切斷前板12之一部分的線。切線12cA係比中央區域C更靠近左側板15A,以自接近中央區域C之前板端邊19上之點12cAN,通過前板12之面內,而到達接近左側板15A之前板端邊19上之點12cAS的方式,藉由將前板12之面內切斷而形成。點12cAN係以當切斷已拉出之保鮮膜91f時,保鮮膜91f不會產生如令保鮮膜91f之切口變得不整齊以至於無法容許的程度之滑動的方式,位於中央區域C之附近。點12cAS雖係位於比已拉出之保鮮膜91f之左端略微靠近大致中央區域C的位置,但亦可位於保鮮膜91f之左端與左側板15A之間。左翼片12fA之左端(點12cAS之位置)比保鮮膜91f之左端略微靠近大致中央區域C係指如下之狀態:於可由左翼片12fA及遮蓋片22,以當切斷保鮮膜91f時保鮮膜91f可不鬆弛地被切斷之程度來夾持保鮮膜91f的範圍內,左翼片12fA之左端未到達保鮮膜91f之左端。該狀態下,將左翼片12fA之左端與保鮮膜91f之左端一致的狀態、及左翼片12fA之左端比保鮮膜91f之左端更靠近外側的狀態統稱為左翼片12fA延伸至保鮮膜91f之實際的左端。當左翼片12fA之左端比保鮮膜91f之左端更靠近中央區域C而形成時,可抑制軸線方向D上之前板12之端 部周圍之本體部10之強度的降低。本實施形態中,於軸線方向D上,左翼片12fA之左端雖形成為比前板12之左端更向中央區域C靠近15 mm,但亦可形成為更向中央區域C靠近10 mm或5 mm。左翼片12fA之高度方向之最大長度係大致形成為前板12之高度方向之長度的1/2。本實施形態中,左翼片12fA之下側之邊係形成為:自軸線方向D之中央區域C側向左側板15A側前進時,暫時稍接近前板端邊19之後再次遠離前板端邊19般之平滑的曲線。換言之為,左翼片12fA係使其中央部分比兩端更向上方凹進。左翼片12fA係形成為當關閉蓋部20時被遮蓋片22覆蓋而不露於外表面之大小。
因構成左翼片12fA之輪廓的切線12cA之兩端12cAN、12cAS到達前板端邊19,故而可良好地保持左翼片12fA自副板16之翹起。另,於左翼片12fA自其外側之前板12之面過度翹起之情形時,可藉由將切線12cA之兩端相對於前板端邊19略微遠離而調整翹起程度。切線12cA之端部與前板端邊19之距離越長,左翼片12fA之翹起量越小,例如與距離3 mm時相比,距離5 mm時之翹起量更小。左翼片12fA係形成為:藉由以前板端邊19連接副板16,從而即便由切斷線12cA切斷亦不會自本體部10脫落。又,左翼片12fA係構成為:藉由以前板端邊19連接副板16,而可將前板端邊19作為旋轉軸線進行轉動。
於左翼片12fA之表面上,作為卡止機構之擋件50係實際上沿前板端邊19而形成於特定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擋件50係藉由塗佈UV清漆而形成。形成擋件50之UV清漆雖可供保鮮膜91f附著,但具有紙或塵埃不會附著之特性。又,附著於擋件50上之保鮮膜91f雖係強力地附著於平行於附著面之方向(剪切方向),但較弱地附著於垂直於附著面之方向(遠離附著面之方向)。即,擋件50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當保鮮膜91f被朝自本體部10拉出之方向即拉出方向P沿前板12拉出時,附著於保鮮膜91f,使得保鮮膜91f不會沿拉出方向P移動;而 當保鮮膜91f被沿離開附著面之方向揭下而拉出時,使保鮮膜91f剝離。擋件50「實際上沿前板端邊19而形成」係指,拉出保鮮膜91f時之通常之態樣,即,以可接觸於前板端邊19但自前板12翹起之狀態拉出時,於不接觸拉出之保鮮膜91f之範圍內在前板端邊19附近形成之擋件50的狀態。
就形成擋件50之特定之位置而言,將視點分為軸線方向D及高度方向(前板12之短邊方向)而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中,軸線方向D中,擋件50係實際上跨及上述左翼片12fA之軸線方向D之長度全體而形成。此處「實際上跨及上述左翼片12fA之軸線方向D之長度全體而形成」係非要求嚴格地連續形成,而意味著在當切斷保鮮膜91f時可卡止保鮮膜91f以避免保鮮膜91f產生妨礙適當之切斷之程度的移動之範圍內,容許有斷續地未形成之部分,及有於兩端未形成之部分。
高度方向上的擋件50形成之特定之位置係因區域而有所不同。為了便於說明該差異,將各主要區域M進而分別於軸線方向D上分成三等分,自中央區域C側向各側板15側依序劃分成第1區域M1、第2區域M2、第3區域M3。第1區域M1、第2區域M2、第3區域M3之劃分係以將前板12分成左右二等分之假想直線12v作為軸而成線對稱地形成。另,覆蓋區域W或中央區域C及主要區域M,以及第1區域M1、第2區域M2、第3區域M3係為了便於說明而假想地進行劃分者,不論各自之邊界線實際上是否都出現於前板12。本實施形態中,高度方向上,擋件50之最大距離係於第1區域M1最大,而以第2區域M2、第3區域M3之順序變小。
當就擋件50進行更詳細的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下側之輪廓之基本形狀係,隨著自中央區域C及第1區域M1之邊界向左側板15A側前進,擋件50之高度方向之距離(以下,亦有簡稱為「高度」之情形。)逐漸變大後,於前進至第1區域M1之軸線方向D之長度的2/3左 右之位置達到最大,且於此反轉而逐漸變小,自第1區域M1與第2區域M2之邊界前進至第2區域M2之軸線方向D之長度的1/3左右之位置至左翼片12fA之末端係形成為大致相同的高度。概觀該擋件50之形狀,於中央區域C附近形成為向下凸出之圓弧狀,於左側板15A附近形成為細長之帶狀。
本實施形態中,高度方向上的擋件50之最大距離實際上係形成為高度方向上之第1區域M1之最大距離(第1區域M1與中央區域C之邊界線的高度)的大致2/3,形成於第3區域M3之帶狀之擋件50之高度實際上係形成為高度方向上之擋件50之最大距離的大致0.5倍。即便於擋件50之大小形成為與本實施形態不同之情形時,高度方向上之擋件50之最大距離實際上亦可為高度方向上之第1區域M1之最大距離的1/2以上,形成於第3區域M3之帶狀之擋件50之平均高度實際上亦可形成為未達高度方向上之擋件50之最大距離的0.7倍,較佳為未達0.6倍。擋件50於高度方向「實際上」形成係意味著:只要達到防止保鮮膜91f之捲回或提高切斷性等擋件50所需之功能,則可容許間歇地存在未形成擋件50的部分。
進而,本實施形態中,於形成擋件50之圓弧狀之部分,形成有未形成擋件50之間隙51g。間隙51g係沿高度方向(拉出保鮮膜91f之方向)延伸之縱長者,且係於軸線方向D隔以間隔而形成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間隙51g係以不將沿前板端邊19而形成之擋件50分斷,而於前板端邊19側保留3 mm左右之擋件50之帶的方式形成。又,本實施形態中,擋件50係形成於比左翼片12fA更靠近外側之前板12之面上。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中央區域C及左側板15A之間的主要區域M內之擋件50係形成為:第1區域M1之面積為第3區域M3之面積的2倍以上,亦大於第2區域M2之面積。換言之為,擋件50係形成為:中央區域C附近較大,而左側板15A附近較小。
參照圖3,表示形成於至此所說明之左翼片12fA上的擋件50之形狀之總結。圖3係本實施形態之左翼片12fA周圍之部分正視圖。擋件50係由中央區域C側之圓弧狀部分50a、及左側板15A側之帶狀部分50b形成。擋件50全體與前板端邊19之間連續地形成有約2 mm之間隔50H。圓弧狀部分50a之高度的最大部分之前端與切線12cA之間隔50G形成為約4 mm。作為形成於圓弧狀部分50a之間隙51g之寬度即間隙寬度51W,於各間隙51g內共通地為約3 mm。藉由形成複數個間隙51g而形成為櫛狀的部分之圓弧狀部分50a之寬度即櫛寬度50W亦分別為約3 mm。於前板端邊19側連接形成為櫛狀之部分且沿軸線方向D延伸之基板之高度即基部高度50aE係一致地形成為約3 mm。帶狀部分50b之左側板15A之端部之高度即帶端高度50bE為約3 mm,與圓弧狀部分50a之邊界之帶狀部分50b之高度即帶端高度50bC為約5 mm,帶狀部分50b之切線12cA側之邊形成為直線狀。因此,帶狀部分50b之高度係以隨著自帶端移動至帶中央,而一點一點地變大的方式形成。因此,形成於上述第3區域M3內之帶狀之擋件50的高度係稱為平均高度者。
再返回圖2及圖1,繼續說明翼片12f。右翼片12fB係將假想之直線12v作為軸,與左翼片12fA成線對稱地形成。右翼片12fB之點12cBN及點12cBS係分別相當於左翼片12fA之點12cAN及點12cAS。於右翼片12f,擋件50亦以假想之直線12v為軸,與形成於左翼片12fA上之擋件50成線對稱地形成。又,擋件50中,於中央區域C,亦以與基部高度50aE相同地高度沿著前板端邊19而形成。
繼續參照圖1及圖2,說明裝有保鮮膜之盒100之作用。保鮮膜盒1之作用係作為裝有保鮮膜之盒100之作用之一個環節而說明。未開封之裝有保鮮膜之盒100係於遮蓋片22之前端,介隔前端邊22t上之穿孔(未圖示)而連接有切割片(未圖示),切割片(未圖示)係以複數個點而 接著於前板12。最初使用保鮮膜91時,將切割片(未圖示)一邊由自前板12剝離一邊於穿孔(未圖示)切斷而自遮蓋片22分離。藉由如此開封保鮮膜盒1,蓋部20成為可相對於本體部10而繞後板18旋轉之狀態。
已開封之裝有保鮮膜之盒100係於本體部10中裝有保鮮膜91。於保鮮膜卷91r,在保鮮膜91f之前端貼附有拉出封條(未圖示),藉由抓住拉出封條(未圖示)拉出而將保鮮膜91f之前端自保鮮膜卷91r剝離,從而可容易地拉出保鮮膜91f。使用保鮮膜91f時,自保鮮膜卷91r拉出必要長度之保鮮膜91f而由切斷刀23進行切斷。此時,於已將保鮮膜91f拉出必要長度之狀態下關閉蓋部20,利用前板12及遮蓋片22夾持保鮮膜91f,用大拇指擠壓遮蓋片22之矩心,當以將切斷刀23之中央陷入已拉出之保鮮膜91f內的方式使裝有保鮮膜之盒100繞軸線91a轉動時,即便於保鮮膜91f附在包裹(wrapping)之餐具等上的狀態下亦可容易切斷,而較佳。
當拉出保鮮膜91f而切斷時,通常抓住保鮮膜91f之前端之寬度方向中央部拉出,不換手而直接關閉蓋部20而進行切斷。沿著切斷刀23自保鮮膜91f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向兩端部切斷保鮮膜91f之中途,就剛被切斷之靠近寬度方向中央部的保鮮膜91f而言,因與抓住保鮮膜91f之前端之手指之間的張力消失,故受到向仍未切斷之端部拉拽的力的作用。因此,當由前板12及遮蓋片22不足以夾持保鮮膜91f時,剛被切斷之保鮮膜91f靠近端部,恐有發生褶皺,而不能完好地切斷之虞。根據本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1,因形成於接近保鮮膜91f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的主要區域M之第1區域M1內的擋件50之面積相對較大,故可抑制剛被切斷之靠近寬度方向中央部之保鮮膜91f發生橫向滑動。又,因於主要區域M形成有翼片12f,故翼片12f係輔助地作用將保鮮膜91f向遮蓋片22側擠壓之力,從而有助於抑制剛被切斷之保鮮膜91f發生橫向滑動。另,中央區域C中,當以關閉蓋部20之狀態將 遮蓋片22向前板12擠壓時,因遮蓋片22與前板12接觸,故可抑制剛被切斷之保鮮膜91f發生橫向滑動。其等之作用係尤其有利於如軸線方向D之長度形成為310 mm之本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1般,250 mm以上之相對較長的保鮮膜盒。
被切斷後,夾持於翼片12f與遮蓋片22之間的保鮮膜91f因附著於擋件50上,故可防止向保鮮膜卷91r捲回。又,下次使用保鮮膜91f時,當打開蓋部20時,因翼片12f向本體部10之外側翹起,故附著於形成在翼片12f上之擋件50上的保鮮膜91f之前端亦自翼片12f之外側之前板12翹起,從而容易抓住。尤其是,保鮮膜盒1因未於中央區域C形成翼片12f,故於中央區域C與保鮮膜91f之間形成間隙,因此藉由將手指放入該間隙內而可容易地抓住保鮮膜91f。中央區域C係位於左翼片12fA及右翼片12fB之間,且對應於保鮮膜91f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
此處,參照圖4並結合圖1、圖2,說明拉出附著於擋件50上之保鮮膜91f之作用。拉出在左翼片12fA與右翼片12fB之間被抓住之保鮮膜91f時,首先,將保鮮膜91f遠離前板12而揭起,並自擋件50剝離。此時,於沿著前板端邊19跨及軸線方向D之大致全體而附著於擋件50上的保鮮膜91f上,在連接被抓住之保鮮膜91f之部分、及附著於擋件50之保鮮膜91f之任意部分的假想線上,會作用張力T。張力T可分解為拉出方向P之成份Tp、及軸線方向D之成份Td。在附著於擋件50之保鮮膜91f中,越是接近寬度方向之中央的部分之張力T,則拉出方向成份Tp越大且軸線方向成份Td越小;越是接近端之部分之張力T,則拉出方向成份Tp越小且軸線方向成份Td越大。例如,作用於保鮮膜91f之寬度方向之端部的張力T(E)之軸線方向成份Td大於作用於較之更靠近中央之部分之張力T(F)。軸線方向成份Td因對保鮮膜91f產生剪切力,故若軸線方向成份Td過大時,恐有保鮮膜91f破裂之虞。根 據本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1,因形成於保鮮膜91f之寬度方向之端部之第3區域M3內的擋件50之面積相對較小,故可抑制端部之軸線方向成份Td之變大,從而可抑制保鮮膜91f之損傷。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1,擋件50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形成於第1區域M1內之面積對於形成於第3區域M3內之面積之比為2以上,且形成於第2區域M2內之面積小於形成於第1區域M1內之面積。如此,因擋件50之形成面積係於接近中央區域C之第1區域M1較大,而於接近端部之第3區域M3較小,故將保鮮膜91f自寬度中央向兩端部切斷時,可適當抑制剛被切斷之保鮮膜91f橫向滑動,從而可抑制拉出保鮮膜91f時剪切力增大,從而抑制保鮮膜91f之損傷。
另,以上所說明之保鮮膜盒1之擋件50中,雖形成於圓弧狀部分50a之間隙51g於前板端邊19側由沿軸線方向D延伸之帶狀之基部而填滿,但亦可構成為如下。
圖5係表示變形之保鮮膜盒1A之左翼片12fA周圍的部分正視圖,(A)係表示擋件50A之圖,(B)係表示卡止區域Q之圖。變形之保鮮膜盒1A中之擋件50A於以下之方面與保鮮膜盒1之擋件50(參照圖2及圖3)不同。
首先,說明形成於左翼片12fA上之擋件50A,圓弧狀部分50d(相當於保鮮膜盒1之圓弧狀部分50a(參照圖3))中,間隙51g係貫通於前板端邊19側。換言之為,形成於圓弧狀部分50d且沿高度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間隙51g係跨及高度方向之全體,隔以間隙而形成於軸線方向D。上述以外之圓弧狀部分50d之構成係與保鮮膜盒1之圓弧狀部分50a(參照圖3)相同。又,帶狀部分50b之構成係與保鮮膜盒1(參照圖1至圖3)相同。其次,說明形成於左翼片12fA與做側板15A之間的前板12之面上的擋件50A時,與形成於保鮮膜盒1之擋件50(參照圖2)進行比較,雖高度方向上之距離相同,但軸線方向D上之距離較長,延伸 至切線12cA的附近。
關於形成於中央區域C與左側板15A之間的主要區域M內的擋件50A中之第1區域M1、第2區域M2、第3區域M3之大小,以卡止區域Q(參照圖5(B))之面積觀察時,具有以下之關係。「卡止區域Q」係由擋件50A(卡止機構)之外緣包圍的部分,「擋件50A之外緣」係即便存在部分地未形成擋件50A之間隙51g,仍可藉由補充其間隙51g而全體上視為擋件50A之輪廓的邊界。換言之為,卡止區域係即便具有不存在擋件50A之部分(間隙51g),仍為包含不存在該擋件50A之部分在內的擋件50A之區域。以下,將第1區域M1之卡止區域Q稱為第1卡止區域Q1,將第2區域M2之卡止區域Q稱為第2卡止區域Q2,將第3區域M3之卡止區域Q稱為第3卡止區域Q3。變形中之保鮮膜體1A中,第1卡止區域Q1之面積係形成為大於第2卡止區域Q2,且大於第3卡止區域Q3之面積。尤其,圖5所示之例中,第1卡止區域Q1之面積為第3卡止區域Q3之面積的2倍以上。
第1區域M1、第2區域M2、第3區域M3中之擋件50A之高度係與保鮮膜盒1之擋件50(參照圖2)相同。且擋件50A係與保鮮膜盒1(參照圖2)相同,以假想直線12v(參照圖2)為軸線對稱地形成。關於如上所述構成之擋件50A,與擋件50(參照圖3)相比較,可將保鮮膜91f於切斷時保持難以滑動(切斷容易度)的狀態,從而提高保鮮膜91f之拉出容易度。另,考慮到保鮮膜91f之切斷容易度與拉出容易度之平衡,可將第2卡止區域Q2之面積設為第1卡止區域Q1之面積的70%以下,較佳為1/2以下,將第2卡止區域Q2之最大高度HQ2設為低於第1卡止區域Q1之最大高度HQ1,將第3卡止區域Q3之面積設為第1卡止區域Q之面積的70%以下,較佳為1/2以下,將第3卡止區域Q3之最大高度HQ3設為低於第1卡止區域Q1之最大高度HQ1。
以上之說明中,切斷刀23雖係沿著前端邊22t形成為V字狀,但 亦可形成為直線狀。當切斷刀形成為直線狀之情形時,一般而言,自保鮮膜91f之寬度之一端向另一端切斷保鮮膜91f。於該情形時,就擋件50之形成面積而言,亦形成為接近端部之第3區域M3之面積比接近中央區域C之第1區域M1的面積小,藉此可抑制拉出保鮮膜91f時之剪切力之增大,從而可抑制保鮮膜91f之損傷。
以上之說明中,雖於前板12上形成左翼片12fA及右翼片12fB,但亦可完全不形成翼片12f,或不形成一翼片12f。即便未形成翼片12f,亦可藉由使擋件50形成於特定之位置,而一邊抑制拉出保鮮膜91f時之損傷,一邊抑制切斷時之橫向滑動。然而,當形成翼片12f時,因關閉蓋部20時前板12與遮蓋片22之距離變小,而使保鮮膜91f易附著於擋件50,故可提高保鮮膜91f之捲回防止效果。
以上之說明中,係於擋件50之圓弧狀部分50a形成有間隙51g,但亦可不形成間隙51g,而以與上述不同之態樣形成擋件50。
圖6(A)及圖6(B)係表示形成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保鮮膜盒上之擋件之變化例之圖,圖6(C)係表示第1比較例之樣式之圖,圖6(D)係表示第2比較例之擋件之形態之圖。圖6(A)所示之第1變形例之擋件55之輪廓與擋件50(參照圖3)大致相同(因此,第1區域M1、第2區域M2、第3區域M3之面積比例亦大致相同),而不同之處在於:於相當於圖3所示之擋件50之帶狀部分50b之部分,形成有於軸線方向D上分斷的間隙從而以島狀形成擋件55。圖6(B)所示之第2變化例之擋件56中之輪廓及第1至第3區域M1、M2、M3之面積比例與擋件50(參照圖3)大致相同,但不同之處在於間隙57g沿軸線方向D延伸而形成。
圖6(C)所示之第1比較例中未形成擋件。為了便於比較,該態樣中,標註符號58,稱為樣式58。即,樣式58係於翼片12f之任一者上皆未形成擋件之態樣。第1比較例之樣式58中,當將保鮮膜91f向兩端切斷時,難以抑制剛被切斷之保鮮膜91f之橫向滑動。圖6(D)所示之 第2比較例之擋件59係跨及翼片12f之大致全面而形成,第1區域M1之面積係對於其他之區域M2、M3之面積未成為特定大小。第2比較例之擋件59中,當抓住保鮮膜91f前端之寬度中央而拉出時,附著於擋件59上之保鮮膜91f之端部上產生較大剪切力,恐有保鮮膜91f破損之虞。
[實施例]
將形成有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之擋件50、及圖6(A)、(B)所示之第1及第2變形例之擋件55、56、及圖6(C)所示之第1比較例之擋件58及圖6(D)所示之第2比較例之擋件59的裝有保鮮膜之盒(各擋件之形態以外係與圖1所示之裝有保鮮膜之盒100相同),供30名評估者使用,而評價將保鮮膜91f自寬度中央向兩端切斷時之切斷容易度、及拉出附著於擋件上之保鮮膜91f時之拉出容易度。
圖7中,表示評價結果之圖表。評價可從1:差,2:較差,3:普通,4:較好,5:好之5個階段中選擇,圖7之縱軸係各評估者之評價之平均值,橫軸為擋件(樣式)之種類。圖7之圖表中,劃有斜線之柱形圖係表示切斷容易度,無標記之柱形圖係表示拉出之容易度。實施形態之擋件50、及第1及第2變化例之擋件55、56係切斷容易度及拉出容易度均高於3.0。第1比較例之樣式58雖拉出之容易度極高,但切斷之容易度明顯低。第2比較例之擋件59雖切斷之容易度極高,但拉出之容易度明顯低。因此,難以採用第1比較例之樣式58及第2比較例之擋件59。
10‧‧‧本體部
12‧‧‧前板
12b‧‧‧假想邊界線
12cA‧‧‧切線
12cAN‧‧‧點
12cAS‧‧‧點
12cBN‧‧‧點
12cBS‧‧‧點
12f‧‧‧翼片
12fA‧‧‧左翼片
12fB‧‧‧右翼片
12v‧‧‧假想直線
15‧‧‧側板
15A‧‧‧左側板
15B‧‧‧右側板
19‧‧‧前板端邊
50‧‧‧卡止機構
51g‧‧‧間隙
C‧‧‧中央區域
D‧‧‧長度方向
M‧‧‧主要區域
M1‧‧‧第1區域
M2‧‧‧第2區域
M3‧‧‧第3區域
W‧‧‧覆蓋區域

Claims (10)

  1. 一種捲繞體收納盒,其包含:本體部,其係收納捲繞有長形物之捲繞體者,且具有:形成當收納有上述捲繞體時可拉出上述長形物之開口,且與形成有上述開口之面即開口面交叉的後板;對向於上述後板且與上述開口面交叉之形成為平板狀的前板;及與上述開口面、上述後板及上述前板交叉而構成上述本體部之端面的一對側板;及蓋部,其係可旋轉地連接於與上述後板之上述開口面相交的端邊即後板端邊者,且具有當關閉上述蓋部時覆蓋上述開口面的蓋板、及對上述蓋板連接且沿著與上述前板之上述開口面相交之端邊即前板端邊而覆蓋上述前板之一部分的遮蓋片;且上述前板上,於關閉上述蓋部時被上述遮蓋片覆蓋之區域即覆蓋區域之特定之位置,實際上沿上述前板端邊而形成卡止上述長形物之卡止機構;上述覆蓋區域係於平行於上述前板端邊之方向即長度方向上,劃分為當以關閉上述蓋部之狀態將上述遮蓋片之上述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上述前板擠壓時、上述遮蓋片與上述前板接觸之範圍為基準而處於特定範圍內的上述中央區域、及比上述中央區域更靠近上述側板側的主要區域;上述主要區域係進而於上述長度方向上經三等分,從而自上述中央區域側向上述側板側依序劃分為第1區域、第2區域及第3區域;被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卡止機構之外緣包圍的部分即第1卡止區域之面積,大於被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卡止機構之外緣包圍的部分即第2卡止區域之面積、及被上述第3區域之上述卡止機構 之外緣包圍的部分即第3卡止區域之面積,且,當在正交於上述前板端邊之方向即高度方向上觀察時,上述第1卡止區域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形成為上述第1區域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的1/2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形成於第1區域內之上述卡止機構係間歇地隔以複數個間隙而構成,該等間隙係於與長度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有上述卡止機構。
  3. 如請求項1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前板具有於關閉上述蓋部時可將自上述捲繞體拉出之上述長形物夾持於其與上述遮蓋片之間的翼片。
  4. 如請求項2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前板具有於關閉上述蓋部時可將自上述捲繞體拉出之上述長形物夾持於其與上述遮蓋片之間的翼片。
  5. 如請求項3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翼片具備以下而構成:包含於上述一對側板中之一之第1側板與上述中央區域之間的上述主要區域而設之第1翼片、及包含於對向於上述第1側板之第2側板與中央區域之間的上述主要區域而設之第2翼片;上述第1翼片係自上述中央區域之附近向上述第1側板一體地延伸而形成至上述長形物之寬度之實際的端部為止;上述第2翼片係自上述中央區域之附近向上述第2側板一體地延伸而形成至上述長形物之寬度之實際的端部為止。
  6. 如請求項4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翼片具備以下而構成:包含於上述一對側板中之一之第1側板與上述中央區域之間的上述主要區域而設之第1翼片、及包 含於對向於上述第1側板之第2側板與中央區域之間的上述主要區域而設之第2翼片;上述第1翼片係自上述中央區域之附近向上述第1側板一體地延伸而形成至上述長形物之寬度之實際的端部為止;上述第2翼片係一體地自上述中央區域之附近,向上述第2側板延伸而形成至上述長形物之寬度之實際的端部為止。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遮蓋片構成為:介隔直線狀之彎折邊而連接於上述蓋板,且對向於上述彎折邊之前端邊係隨著自上述前端邊之中點向上述前端邊之端側移動,則正交於上述彎折邊之方向上的上述彎折邊與上述前端邊之距離變短。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卡止機構係於上述主要區域中,當於上述長度方向觀察時實際上跨及上述長度方向全體而形成,且當於上述高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3卡止區域之高度方向之平均距離形成為未達上述第1卡止區域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的0.7倍。
  9. 如請求項7之捲繞體收納盒,其中上述卡止機構係於上述主要區域中,當於上述長度方向觀察時實際上跨及上述長度方向全體而形成,且當於上述高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3卡止區域之高度方向之平均距離形成為未達上述第1卡止區域之高度方向之最大距離的0.7倍。
  10. 一種裝有捲繞體之盒,其包含捲繞有薄膜狀之長形物之捲繞體;及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之捲繞體收納盒。
TW102107674A 2012-03-23 2013-03-05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TWI532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542 2012-03-23
JP2012279283A JP6084839B2 (ja) 2012-03-23 2012-12-21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491A TW201343491A (zh) 2013-11-01
TWI532650B true TWI532650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59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7674A TWI532650B (zh) 2012-03-23 2013-03-05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84839B2 (zh)
TW (1) TWI5326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2234A (en) * 1985-03-04 1986-04-15 Emery Marcoux Dispensing carton
US4648536A (en) * 1985-05-31 1987-03-10 James River Corporation Of Virginia Carton for dispensing sheet material in roll form
JPS63152548A (ja) * 1986-12-05 1988-06-25 西村 敬一郎 はね板付き巻き物用容器
JP3021357B2 (ja) * 1996-07-30 2000-03-15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カートン
JP2005212894A (ja) * 2004-02-02 2005-08-11 Hitachi Chemical Filtec Inc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ケース
JP2006051959A (ja) * 2004-08-10 2006-02-23 Hitoshi Kawakami ラップフィルムの収納箱
JP2007112475A (ja) * 2005-10-20 2007-05-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カートン
JP2008239250A (ja) * 2007-02-27 2008-10-09 Kureha Corp フラップ付きラップフィル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4180A (ja) 2013-10-31
TW201343491A (zh) 2013-11-01
JP6084839B2 (ja)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1783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6163378B2 (ja) 通販箱
TWI515153B (zh)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TWI532650B (zh)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JP6181262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6219192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TWI565635B (zh) A winding body storage case and a storage box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body
JP6071245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TWI465372B (zh)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JP6111075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6541977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TWI710442B (zh) 切割刀片及包裝容器
JP2016141402A (ja) 巻回体収容箱、巻回体収容箱の製造方法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TWI552931B (zh) A winding body storage case and a storage box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body
JP5963521B2 (ja) 長尺物が巻かれた巻回体を収容する容器および巻回体入り容器
JP5762880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6075966B2 (ja) 長尺物が巻かれた巻回体を収容する容器および巻回体入り容器
JP5963520B2 (ja) 長尺物が巻かれた巻回体を収容する容器および巻回体入り容器
JP6537803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巻回体収容箱中間体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2013086813A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2016022967A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2016210486A (ja) 巻回体収容箱
WO2018122022A1 (en) Container including improved access means and blank there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