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020B -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 Google Patents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020B
TWI532020B TW103100780A TW103100780A TWI532020B TW I532020 B TWI532020 B TW I532020B TW 103100780 A TW103100780 A TW 103100780A TW 103100780 A TW103100780 A TW 103100780A TW I532020 B TWI532020 B TW I5320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olin
exercise device
connecting portion
rail rod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0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8222A (zh
Inventor
Yu-Hua Chen
Zheng-Xiong Lin
Yong-Yu Lin
Kai Han
Original Assignee
Yu-Hua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 Chen filed Critical Yu-Hua Chen
Priority to TW103100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2020B/zh
Priority to US14/542,811 priority patent/US930215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28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8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020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及教學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拉弦樂器運弓之練習裝置,尤係關於一種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及其教學方法。
提琴是為人喜愛的樂器之一,優美的音色和出色的情感表現,是獨奏理想的樂器,近幾世紀來,提琴樂器一直大受演奏家和聽眾歡迎。音色的高低決定於琴弦的大小、粗細及張力,愈短、愈細、愈緊的琴弦,所產生的音愈高。琴弦自提琴的底部延伸,跨過琴馬,至指板尾端以弦枕固定。提琴的發音原理在於拉弦或撥弦,使琴身內部的空氣藉此產生振動而共鳴發聲。
操作者拉奏運弓時,手部常會晃動或弧線運弓的情況,若要使琴弓依著直線或其他路徑穩定運行而不任意晃動,則需要想像運弓路徑且曠日費時地勤練運弓,使身體各部份肌肉協調、穩定而靈活,才能控制琴弓運行在一理想的軌道來擦弦而發出優美的音色。
傳統在學習提琴時,有人會用輔助器材來幫助學習,將該輔助器材架設於提琴運弓處,如第585337號台灣專利揭示之運弓輔助器,其係限制弓在一直線上運行但是卻不方便換弦動作;以及第200529172號台灣專利、第M433618 號台灣專利、第M275504號台灣專利所揭示藉由阻擋牆使演奏者在運弓拉琴時,琴弓在琴橋到指板的一定範圍內與琴弦垂直運行。然而,琴弓仍存在可以上下搖晃的空間,使得不易習得穩定的運弓動作。
再者,輔助器材架設於該提琴後,造成拉弦位置固定,無法任由改變運弓的前後位置,無法就不同音色位置做運弓練習。
是以,如何改善運直弓及換弦繼續拉奏時手部穩定運弓的能力,並練習不同音色位置之運弓,實已成目前亟欲解決之課題。
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失,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係包括基座,係具有至少一接置部;橫桿,係具有相對之第一端和第二端、及設於該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之至少一連接部,且該橫桿係藉由該第一端設於該接置部;以及軌道桿,具有一端部,係供連接該連接部。
於一實施例中,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套件,係供套設於該軌道桿。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該軌道桿在長度方向具有導引結構,以使套件相對於軌道桿的位置或角度可以固定。
於一實施例中,該軌道桿為多邊桿體,以其表面作為該導引結構,且該套件具有相配於該多邊桿體之輪廓。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軌道桿具有導槽,以作為該導引結構,且該套件具有相配於該導槽之凸部。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座復具有定位件或插槽,其中,該定位件,例如吸盤或具魔鬼氈之束帶。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夾持件,俾將該基座固定於琴弦上。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座復具有卡合部,以供該夾持件卡合。
於又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橫桿之第一端和第二端係以樞接、卡接、螺接或磁吸方式設於該接置部。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橫桿係以樞接方式設於該接置部,俾供該連接部旋轉定位於任意角度。
在橫桿與軌道桿的連接上,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孔洞,且該軌道桿之端部係為凸出部,以插設於該孔洞中。
於又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凸出部,且該軌道桿之端部係為孔洞,該孔洞係未貫穿該橫桿,以供該凸出部插設於該孔洞中。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貫穿該橫桿之貫穿孔,以供該軌道桿滑設其中。
根據本發明,該連接部係可為複數,且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其中,各該連接部係為孔洞、貫穿孔或凸出部。
於再一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滑移槽,係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滑設其上。此外,該軌道桿係為直桿或曲桿,且該套件係撓性材。例如,皮、紙、布料或撓性聚合物。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復提供一種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係包括:將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架設於提琴上;令使用者將該軌道桿連接於該至少一連接部;以及操作該軌道桿。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套件,係供套設於該軌道桿,且該教學方法係包括令該使用者來回推動該套件。
於上述實施例中,該軌道桿係為直桿或曲桿。
於又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貫穿該橫桿之貫穿孔,以供該軌道桿滑設其中,且該教學方法係包括令該使用者來回推動該軌道桿。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為複數,且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其中,各該連接部係為孔洞、貫穿孔或凸出部,且操作該軌道之步驟係包括將軌道桿連接於不同位置之連接部,俾令該使用者來回推動該套件或來回推動該軌道桿以進行練習。
本發明復提供一種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係包括:將本發明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架設於提琴上;令使用者將該軌道桿連接於該至少一連接部;以及操作該軌道桿。
本發明之教學方法係藉著操作運弓軌道學習裝置使學習者的手習得實際運弓拉弦時在理想的軌道上運弓所需使動作穩定及靈活的能力,並將其轉移到實際運弓拉奏以獲致理想聲音的方法,具體而言,該方法可包括1.使用直形軌道桿插設在橫桿上並在軌道桿上套上套件,藉著教導 學習者來回推拉套在練習軌道上的套件來練習運直弓時應有的手感;並藉著在推拉套件時轉動橫桿以得到換弦繼續拉奏時弓的角度不偏掉的手感。這種藉著訓練而得的手部對直線的動覺經驗及記憶是可以轉移而在實際運弓拉琴時發揮效果的。2.使用直形軌道桿而不套套件時,可將軌道桿滑設於橫桿上的貫穿孔,握住軌道桿如握弓一般來回推動並配合轉動橫桿,使使用者體驗直線運弓以及換弦繼續拉奏的手感。3.依序在橫桿上不同的連接部上插上軌道桿,並藉著來回推拉軌道桿上的套件,使手能感覺並且比較在前後距離差距些微的軌道桿上推拉套件的差別,以獲得控制弓拉在指板到琴橋之間任一點位置上的控制力,亦即拉奏不同音量、音色時的手部前後調整的技術及能力。4.使用曲形的軌道桿插在橫桿上並推拉套在其上的套件,以獲致手部進一步的協調力,而提升拉奏提琴時運弓所需的靈活度。本發明以建立初學者在動覺上的訓練及記憶為基礎來設計,架設出軌道桿使手部可以依循,在動覺上體驗各種形狀途徑的運弓動作,進一步訓練初學者培養拉奏各種音色、弓法時需要的協調性以及控制力。
10‧‧‧提琴運弓練習裝置
101‧‧‧基座
101a、101b‧‧‧接置部
101c、101c’‧‧‧定位件
101d‧‧‧橋接部
101e‧‧‧卡合部
101f‧‧‧插槽
102‧‧‧橫桿
102a‧‧‧第一端
102b‧‧‧第二端
102c‧‧‧連接部
103‧‧‧軌道桿
103a‧‧‧端部
103b‧‧‧止擋部
104‧‧‧套件
104a‧‧‧手持部
105‧‧‧夾持件
105a、105b‧‧‧夾片
20‧‧‧提琴
21‧‧‧琴橋
301‧‧‧側面
302‧‧‧導槽
303‧‧‧凸部
401‧‧‧束帶
401a‧‧‧魔鬼氈
601a、602b‧‧‧凸出部
602a、601b‧‧‧孔洞
802‧‧‧橫桿
802c‧‧‧滑移槽
903‧‧‧曲桿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之組設示意圖;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組設示意圖;第3圖係顯示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套件之示意 圖;第4A及4B圖係顯示軌道桿之導引結構之一實施例示意圖;第5A至5B圖係顯示各種定位件之示意圖;第5C及5D圖係顯示固定基座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第6圖係顯示基座插設於琴橋之示意圖;第7圖係顯示橫桿以樞接方式接置於基座之示意圖;第8A及8B圖係顯示軌道桿與橫桿之組設方式示意圖;第9圖係顯示軌道桿貫穿橫桿之示意圖;第10圖係顯示連接部係滑移槽之示意圖;第11圖係顯示軌道桿為曲桿之示意圖;以及第12圖係顯示套件具備手持部之示意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提琴可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
如第1圖所示,係顯示本發明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之組設示意圖。
於該實施例中,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10係包括基座101、橫桿102以及軌道桿103。該基座101係具有一接置 部101a;該橫桿102係具有相對之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及設於該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之間之至少一連接部102c,且該橫桿102係藉由該第一端102a設於該接置部101a;以及該軌道桿103具有一端部103a,係供連接該連接部102c。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該基座101係具有二間隔設置之接置部101a,101b,以供接置該橫桿102,但基座101可設計成各種外型,例如動物之造型,以吸引孩童或操作者的興趣。再者,適合運弓產生音色的範圍在琴馬至指板尾端的長度之間,故接置部101a,101b之間距或對應之橫桿102長度係與琴馬至指板尾端之長度相配為佳。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如第3圖所示,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10復包括套件104,係供套設於該軌道桿103,其中,該套件104係供使用者握持,且該軌道桿103在長度方向可具有導引結構,以使套件相對於軌道桿的位置或角度可以固定。
依上述實施例,復參閱第4A及4B圖所例示之軌道桿在長度方向具有導引結構之非限制性實施例。
例如,如第4A圖所示,該導引結構係該軌道桿103為多邊桿體,以其表面作為該導引結構,且該套件104具有相配於該多邊桿體之輪廓。例如該軌道桿103係具有六個側面301之六邊桿體,該套件104沿該軌道桿103前後滑動時,由於該套件104與該軌道桿103表面角度一致, 俾使該套件104不任意旋轉。
又,於一實施例中,該導引結構係該軌道桿103具備導槽302,以作為該導引結構,且該套件104具有相配於該導槽302之凸部303,其中,導槽302之外型不以下述例舉實例為限,如第4B圖所示,由於該套件104之凸部303與該軌道桿103之導槽302相互套接,俾供該套件104運行於該軌道桿103上沿導槽302軌跡前後滑動時不任意旋轉。
此外,該基座101復具有定位件。該定位件可為任何用以設置於真實提琴或道具提琴上之定位元件,不以下述例舉實例為限。
例如,如第5A圖所示,該定位件101c可為設於該基座101底部之吸盤。
如第5B圖所示,倘若該基座101係欲用於設置於真實提琴上,則該定位件101c’係具魔鬼氈401a之束帶401,例如該束帶401帶身係可固定於該基座101。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第5C圖所示,該基座101之固定可透過其他方式達成,例如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該夾持件105,其可為夾具,俾將該基座101直接夾持固定於琴弦上,例如該夾持件105將用以橋接該接置部101a,101b之橋接部101d夾持在琴弦上(未圖示夾持狀態)。
於又一實施例中,如第5C及5D圖所示,該夾持件105具有二個夾片105a,105b,且該基座101可具有如鳩尾榫之卡合部101e,以供該夾持件105之夾片105a卡合,並與夾 片105b夾合於該琴弦上。
另外,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座101復具有插槽101f,如第6圖所示,該插槽101f插設於提琴20之琴橋21上。
於一實施例中,該插槽101f具備降低音量效果。
再次說明的是,本發明之基座可為各種外型,如欲用於設置於真實提琴上,該基座可設計成讓琴弦穿越,亦即該基座可跨越該琴弦,並使接置部略高於琴弦,俾摹擬運弓時的狀態。
復參閱第2圖,該橫桿102係具有相對之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及設於該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之間之至少一連接部102c,具體而言,該橫桿102可為長方形柱體或如圖所示之圓柱體,且該連接部102c係可為複數,且沿該橫桿102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得以練習指板到琴橋間不同位置的運弓控制,練習手部調整前後距離的控制力。此外,如圖所示,該橫桿102係藉由該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設於該接置部101a,101b。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橫桿102之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係以樞接方式,以可轉動地設於該接置部101a,101b。舉例而言,如第7圖所示,該接置部101a,101b係為圓形插槽,該橫桿102之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係為對應之圓形凸柱,俾於組設之後,令該橫桿可轉動。當然,相反地,該接置部101a,101b係可為圓形凸柱,該橫桿102之第一端102a和第二端102b係為對應之圓形插 槽。此外,亦可以例如齒輪接合方式使該橫桿102可轉動地接置於該接置部101a,101b。
由於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之橫桿可設計為可旋轉運動者,故能輕鬆地停在任意的角度來模仿拉奏各琴弦時的角度,動覺上體驗不同琴弦的拉弦位置。
該橫桿102其他的接置方式復包括卡接,例如以鳩尾榫卡接、螺接或磁吸方式,其中,磁吸方式係可令該接置部101a,101b或該橫桿102具有磁性體來達成。
復參考第2圖,該軌道桿103具有一端部103a,係供連接該連接部102c,並且該軌道桿103另一端具有一止擋部103b。此外,如第3圖所示,該套件104係供套設於該軌道桿103,藉著模擬拉奏直弓來回推動該套件104以教導操作者運直弓時應有的手感,並於該橫桿以可轉動地設於該接置部101a,101b時,可同時轉動該橫軸102以得到換弦繼續拉奏時弓的角度不偏掉手感。
如第8A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該軌道桿之端部係為凸出部601a,且該連接部係孔洞602a,俾供凸出部601a插設於該孔洞602a中。
又,如第8B圖所示,該連接部係凸出部602b,且該軌道桿之端部係為孔洞601b,以供該凸出部602b插設於該孔洞601b中。
另外,於不具有套件之具體實施例中,如第9圖所示,該連接部102c係貫穿該橫桿102之貫穿孔,以供該軌道桿103滑設其中。俾令使用者手持該軌道桿103來回滑動, 在動覺上體驗運弓動作。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係為複數,且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參考如第8A、8B及9圖所示,其中,各該連接部係為孔洞602a、凸出部602b或貫穿該橫桿102之貫穿孔。
又,如第10圖所示,該橫桿802之連接部係滑移槽802c,係沿該橫桿802之長度方向滑設於橫桿802上,使操作者手部運弓時能感覺前後距離些微差距的差別,以獲得控制弓拉在指板到琴橋之間任一點位置上的控制力,亦即拉奏不同音量、音色時的手部前後調整的技術及能力。
此外,該軌道桿除了為如第1圖所示之直桿外,亦可為如第11圖所示之曲桿903,例如單一波浪或多個波浪狀外型,使操作者獲得運行特定形狀路徑的經驗及控制力,俾可使手部發展進一步的靈活度及協調性。
又,如第12圖所示,該套件104具有手持部104a。再者,本發明中,該套件104係可為撓性材,例如皮、紙、布料或撓性聚合物。
於一實施例中,該撓性材係例如真皮、人造皮、紙、不織布或具有絨毛的布。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撓性聚合物係例如矽膠或泡棉。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復提供一種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以第5D圖為例,係將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架設於提琴上,俾令使用者將該軌道桿103連接於該連接部102c,以及操作該軌道桿103,並可設定該橫桿102停在任意的 角度來模仿拉奏各琴弦的角度。然而,該基座101之固定方式,不以本圖所示為限,且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不以本圖所示者為限。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復可使用套件104套設於該軌道桿103,俾令使用者來回推動該套件104,使手部學習所需動作穩定及靈活的能力,記憶手部狀態及途徑,將此學習及動態記憶轉移並運用在實際拉奏琴弦,得以獲得正確的運弓姿勢和理想的聲音。
於又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復可參考第9圖所示,該連接部102c係貫穿該橫桿102之貫穿孔,以供該軌道桿103滑設其中,以及俾令使用者來回推動該軌道桿103,並旋轉該橫桿102停在任意的角度來模仿拉奏各琴弦的角度,得以學習正確的運弓姿勢。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該連接部102c係為複數,且沿該橫桿102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復參考如第8A、8B及9圖所示,各該連接部係獨立選自孔洞602a、凸出部602b或貫穿該橫桿102之貫穿孔,亦即該橫桿102可同時具有孔洞602a、凸出部602b及/或貫穿該橫桿102之貫穿孔,且操作該軌道桿103之步驟係可包括將該軌道桿103連接於不同位置之連接部102c,以進行練習。並藉此使手能感覺並且比較在前後距離差距些微的軌道桿上推拉套件的差別,以獲得控制弓拉在指板到琴橋之間任一點位置上的控制力,亦即拉奏不同音量、音色時的手部前後調整的技術及能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係可架設於提琴運弓處,操作者藉由將原本只存在於想像中的理想運弓途徑利用軌道桿具體地架設出來,並藉著來回推動軌道桿或來回推動該軌道桿之套件使手部學習拉琴時所需的穩定及靈活能力;並記憶此手部狀態及途徑,將此學習及動態記憶轉移並運用在實際拉奏琴弦,得以獲得正確的運弓姿勢和理想的聲音。
上述實施例係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提琴運弓練習裝置
101‧‧‧基座
101a‧‧‧接置部
102‧‧‧橫桿
102a‧‧‧第一端
102b‧‧‧第二端
102c‧‧‧連接部
103‧‧‧軌道桿
103a‧‧‧端部
103b‧‧‧止擋部

Claims (17)

  1. 一種提琴運弓練習裝置,係包括:基座,係具有至少一接置部;橫桿,係具有相對之第一端和第二端、及設於該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之至少一連接部,且該橫桿係藉由該第一端係以樞接、螺接或磁吸方式設於該接置部,俾供該連接部旋轉定位於任意角度;以及軌道桿,具有一端部,係供連接該連接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套件,係供套設於該軌道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基座復具有定位件或插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定位件係吸盤或具魔鬼氈之束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夾持件,俾將該基座固定於琴弦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橫桿之第一端和第二端係以樞接、螺接或磁吸方式設於該接置部,俾供該連接部旋轉定位於任意角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孔洞,且該軌道桿之端部係為凸出部,以插設於該孔洞中;或者,該連接部係凸出部,且該軌道桿之端部係為孔洞,以供該凸出部插設於該孔洞 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貫穿該橫桿之貫穿孔,以供該軌道桿滑設其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為複數,且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其中,各該連接部係獨立選自孔洞、貫穿孔或凸出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滑移槽,係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滑設其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軌道桿係為直桿或曲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軌道桿在長度方向具有導引結構,且該套件具有相配於該軌道桿之輪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其中,該提琴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低音大提琴。
  14. 一種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係包括: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琴運弓練習裝置架設於提琴上;令使用者將該軌道桿連接於該至少一連接部;以及操作該軌道桿。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其中,該提琴運弓練習裝置復包括套件,係供套設於該軌道桿,且該教學方法係包括令該使用者來回推動該套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其中,該連接部係貫穿該橫桿之貫穿孔,以供該軌道桿滑設其中,且該教學方法係包括令該使用者來回推動該軌道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提琴運弓之教學方法,其中,該連接部係為複數,且沿該橫桿之長度方向上設置,其中,各該連接部係獨立選自孔洞、貫穿孔或凸出部,且操作該軌道桿之步驟係包括將該軌道桿連接於不同位置之連接部,以進行練習。
TW103100780A 2014-01-09 2014-01-09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TWI532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0780A TWI532020B (zh) 2014-01-09 2014-01-09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US14/542,811 US9302151B2 (en) 2014-01-09 2014-11-17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bowing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0780A TWI532020B (zh) 2014-01-09 2014-01-09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8222A TW201528222A (zh) 2015-07-16
TWI532020B true TWI532020B (zh) 2016-05-01

Family

ID=54198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0780A TWI532020B (zh) 2014-01-09 2014-01-09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2020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8222A (zh)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5864B2 (en) Musical instrument train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mouthpieces
US7622663B2 (en) Kinesthetic musical instrument position trainer, corrector, and up-motion muscle strengthener for fingers, hands, wrists, and arms, and practice device simulator
CA2722862A1 (en) Bow hold training device
US20160086507A1 (en) Interactive training device for bowed string instruments
US9302151B2 (en)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bowing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32020B (zh) The practice devic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violin bow
US20050145089A1 (en) Handi-guitar (for the handicapped guitar player)
JP3218363U (ja) 鍵盤楽器の練習用補助具及び練習用補助具セット
TWI514338B (zh) 提琴練習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972290B1 (en) Plectrum with second striking member
JP2008040439A (ja) バイオリン及びビオラの演奏の左手のトレーニング器
US20150339945A1 (en) Teaching aid providing tactile feedback associated with large stringed instruments
TWI650739B (zh) 提琴運弓練習裝置
US11138900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olin and viola vibrato training
Rebbeck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ing the Saxophone to Beginners
Patenaude-Yarnell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eaching voice
JP2001166678A (ja) 弦楽器の運弓訓練器具
KR102433036B1 (ko) 관악기 연습장치
RU2202832C2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пальцев при игре на струнно-щипковом музыкальном инструменте
KR100974330B1 (ko) 현악기용 활긋기 교정장치
Mazzacane Music education through puppetry
Simone Beginning Flute Pedagogy
RU10738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навыков владения смычком (варианты) и наборы, содержащие указ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laus Trumpet Vibrato and Pitch Bending
AU2010100482A4 (en) Bow al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