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8846B - 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8846B
TWI528846B TW101113328A TW101113328A TWI528846B TW I528846 B TWI528846 B TW I528846B TW 101113328 A TW101113328 A TW 101113328A TW 101113328 A TW101113328 A TW 101113328A TW I528846 B TWI528846 B TW I5288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os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generation mode
determi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3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9238A (en
Inventor
朱旭東
楊育波
劉瑾
尚鵬
Original Assignee
阿卡特朗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110095595.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74043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卡特朗訊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卡特朗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9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9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8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88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Description

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於多點協調之無線電通信網路,且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無線電通信網路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如眾所周知,可藉助多點協調(CoMP)進一步改良一蜂巢式網路之效能。上行鏈路多點協調已在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中廣泛研究且展現一顯著效能增益及對現有3GPP標準化之一影響。
在3GPP中,傳統分率功率控制(FPC)經執行以補償至一伺服小區(亦即,一伺服基地台)之一路徑損耗(PL),且小區邊緣處之一使用者之傳輸功率減少以減少對毗鄰小區之小區間干擾。然而,分率補償一伺服基地台與一使用者設備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之FPC解決方案可不適用於其中該使用者設備之一信號可在包含一伺服基地台及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複數個點處接收之一情況。複數個接收點可存在於上行鏈路CoMP中且現有FPC解決方案中之小區間干擾信號之至少一部分可視為一有用信號,因此,補償至一伺服基地台之一路徑損耗之FPC解決方案將不再適用於上行鏈路CoMP情景。
在獲取上行鏈路功率之現有解決方案中僅計及一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分率功率控制解決 方案之一原則在於一路徑損耗補償係數α經組態且小區邊緣處之一使用者設備之適當傳輸功率經計算以便減小該小區邊緣處之一使用者對一毗鄰小區之干擾同時確保該小區邊緣處之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之間的正常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亦即,將該使用者設備至該毗鄰小區之一信號視為干擾。
然而,在上行鏈路CoMP解決方案中根據不同小區間協作模式,亦可將一使用者設備至一毗鄰小區之一信號視為一有用信號。此外,由於不同傳播路徑及分散環境,一使用者設備與不同基地台(包含一伺服基地台與一協作基地台)之間可存在不同路徑損耗。因此,用於判定一路徑損耗之現有方法可不適用於上行鏈路CoMP情景。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經改良之上行鏈路功率控制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使用者設備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自一中央處理單元獲取一指令以指示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根據由該中央處理單元所指示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及根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獲取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輔助一使用者設備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中央處理單元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I.根據一預定規則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產生模式;及II.傳輸一指令至該使 用者設備,該指令包括該所判定路徑產生模式以使得該使用者設備根據該路徑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提供一種用於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使用者設備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第一裝置,該第一裝置包含:一第一獲取構件,其用於自一中央處理單元獲取一指令以指示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一第一判定構件,其用於根據由該中央處理單元所指示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及一第二獲取構件,其用於根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獲取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輔助一使用者設備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中央處理單元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第二裝置,該第二裝置包含:一第二判定構件,其用於根據一預定規則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產生模式;及傳輸構件,其用於傳輸一指令至該使用者設備,該指令包括該所判定路徑產生模式以使得該使用者設備根據該路徑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
藉助本發明之解決方案,一中央處理單元可針對一使用者設備靈活組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以適應不同上行鏈路CoMP情景且藉此達成較佳CoMP效能。
在閱讀以下參考圖式對非限制性實例之闡述時,本發明之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將變得較明瞭及顯著。
在該等圖式中,相同或相似元件符號識別相同或相似步驟特徵/構件(模組)。
圖1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網路架構圖,其中一伺服基地台1及兩個協作基地台2及3聯合接收來自一使用者設備a之一上行鏈路信號。特定而言,伺服基地台1及協作基地台2及3構成一協作小區集合。為便利起見,圖1中僅圖解說明兩個協作基地台2及3。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協作基地台之數目可係一或多個但將不限於如此處所列之兩個。首先,在下文中將藉由一實例之方式闡述整合於伺服基地台1中之一中央處理單元。
圖2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系統方法之一流程圖。
首先在步驟S20中,伺服基地台1根據一預定規則判定使用者設備a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伺服基地台1可為使用者設備a選擇以下六種模式中之一者以判定一路徑損耗。
在一選項a中,指示使用者設備a採用使用者設備a與各別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平均值(亦即,使用者設備a與伺服基地台1之間的路徑損耗及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所判定路徑損耗係以以下公式表達:PL=avg{PL 1,PL 2,...,PL N }。
其中,舉例而言,PL1表示伺服基地台1與使用者設備a 之間的路徑損耗,且在此實施例中N=3,亦即,PL2及PL3分別表示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N-1表示伺服基地台1聯合其與使用者設備a通信之協作基地台之數目,且在一實際應用中,協作基地台之數目將不限於在此實施例中如此處所列之兩個。
在一選項b中,指示使用者設備a採用使用者設備a與各別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亦即,使用者設備a與伺服基地台1之間的路徑損耗及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所判定路徑損耗係以以下公式表達:PL=min{PL 1,PL 2,...,PL N }。
其中,舉例而言,PL1表示伺服基地台1與使用者設備a之間的路徑損耗,且在此實施例中N=3,亦即,PL2及PL3分別表示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N-1表示伺服基地台1聯合其與使用者設備a通信之協作基地台之數目,且在一實際應用中,協作基地台之數目將不限於在此實施例中如此處所列之兩個。
在一選項c中,指示使用者設備a採用使用者設備a與各別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亦即,使用者設備a與伺服基地台1之間的路徑損耗及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所判定路徑損耗係以以下公式表達: PL=max{PL 1,PL 2,...,PL N }。
其中,舉例而言,PL1表示伺服基地台1與使用者設備a之間的路徑損耗,且在此實施例中N=3,亦即,PL2及PL3分別表示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N-1表示伺服基地台1聯合其與使用者設備a通信之協作基地台之數目,且在一實際應用中,協作基地台之數目將不限於在此實施例中如此處所列之兩個。
在一選項d中,指示使用者設備a採用使用者設備a與伺服基地台1之間的路徑損耗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所判定路徑損耗係以以下公式表達:PL=PL 伺服
其中PL 伺服 表示使用者設備a與伺服基地台1之間的路徑損耗。
在一選項e中,指示使用者設備a採用使用者設備a與伺服基地台1之間的路徑損耗之倒數與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所判定路徑損耗等效於使用者設備a與各別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一等值。所判定路徑損耗係以以下公式表達:
其中,舉例而言,PL1表示伺服基地台1與使用者設備a之間的路徑損耗,且在此實施例中N=3,亦即,PL2及PL3 分別表示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路徑損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N-1表示伺服基地台1聯合其與使用者設備a通信之協作基地台之數目,且在一實際應用中,協作基地台之數目將不限於在此實施例中如此處所列之兩個。
在一選項f中,指示使用者設備a採用使用者設備a與協作基地台中之一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在一實施例中,伺服基地台1可指定,採用協作基地台2與使用者設備a之間的路徑損耗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在採用一協作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路徑損耗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情形下,伺服基地台1經進一步對使用者設備a提供該指定協作基地台之識別符。在一實施例中,在採用協作基地台2與使用者設備a之間的路徑損耗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情形下,使用者設備a具備協作基地台2之ID。
伺服基地台1可根據伺服基地台1與協作基地台2及3之間的一協作模式判定使用者設備a之路徑產生模式。特定而言,舉例而言,當伺服基地台1及協作基地台2及3聯合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a之一信號時,可應用線性平均值模式、等值模式或最大路徑損耗模式。相反,當將來自使用者設備a之一信號視為對協作基地台2及3之干擾時,伺服基地台1選擇採用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所判定路徑損耗之選項b。當然,一實際系統中之一CoMP情景係比前述實例複雜,且此處該等實例僅係說明性。某些其他參數可極 可能在一實際應用中計及。此外,伺服基地台1亦可較靈活地判定協作模式。舉例而言,經判定,僅協作基地台2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a之上行鏈路資料,且因此,伺服基地台1將指示使用者設備a量測其至協作基地台2之路徑損耗,舉例而言,如選項f中所繪示。
然後在步驟S21中,伺服基地台1傳輸一指令至使用者設備a,該指令包含所判定路徑損耗產生模式,以使得使用者設備a根據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
然後在步驟S22中,使用者設備a自伺服基地台1獲取該指令以指示使用者設備a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然後在步驟S23中,使用者設備a根據自伺服基地台1所指示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使用者設備a之路徑損耗。
使用者設備a根據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與習知下行鏈路參考信號(RS)傳輸功率(自伺服基地台1廣播)之間的差獲取一下行鏈路路徑損耗。
當由使用者設備a所接收之指令包含使得使用者設備a根據選項d判定路徑損耗之一指示符時,使用者設備a將簡單地獲取至伺服基地台1之路徑損耗,亦即,使用者設備a以公式PL=PL 伺服 獲取所判定路徑損耗。
當由使用者設備a所接收之指令包含使得使用者設備a判定選項a、b、c及e中之任一者中之路徑損耗之伺服基地台1之一指示符時,使用者設備a將進一步需要量測至各別協作基地台之路徑損耗及以對應公式獲取所判定路徑損耗。
在a至c及e之情形下,將藉由實例之方式闡述接收來自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資料之伺服基地台1以及協作基地台2及3中之全部。首先,使用者設備a將量測其分別至協作基地台2及協作基地台3之路徑損耗,亦即,PL2及PL3,且然後:在a之情形下,使用者設備a根據公式PL=avg{PL 1,PL 2,PL 3 }計算所判定路徑損耗。
在b之情形下,使用者設備a根據公式PL=min{PL 1,PL 2,PL 3 }計算所判定路徑損耗。
在c之情形下,使用者設備a根據公式PL=max{PL 1,PL 2,PL 3 }計算所判定路徑損耗。
在e之情形下,使用者設備a根據公式計 算所判定路徑損耗。
在另一實例中,當由使用者設備a所接收之指令包含使得使用者設備a判定選項f中之路徑損耗之伺服基地台1之一指示符時,該指令進一步包含由伺服基地台1指定之一協作基地台之指示符,以使得使用者設備a獲取其至由該識別符識別之協作基地台之路徑損耗。在一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當指令包含使得伺服基地台1指定使用者設備a根據其至協作基地台2之路徑損耗判定最終傳輸功率之一指示符(亦即,包含協作基地台2之識別符)時,使用者設備a量測其至協作基地台2之路徑損耗且藉此獲取所判定路徑損耗。
然後在步驟S24中,使用者設備a根據使用者設備a之所判定路徑損耗進一步獲取使用者設備a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特定而言,使用者設備根據公式P(i)=min{P MAX,10log10(M(i))+P O(j)+α(j).PL+△TF(i)+f(i)}計算使用者設備a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其中P MAX表示使用者設備a之最大傳輸功率,M(i)表示分配至使用者設備a之上行鏈路資源區塊之數目,P O(j)表示一小區特定或使用者設備特定參考功率參數,α(j)表示一小區特定補償係數,PL表示以上所提及之所判定路徑損耗且△TF(i)+f(i)表示一動態偏移。
以其計算使用者設備a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之前述公式係適用於PUSCH之一上行鏈路頻道上之傳輸功率,亦即,適用於資料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前述公式係藉由添加PUSCH之下標以使得前述功率控制公式可表示為P PUSCH(i)=min{P CMAX,10log10(M PUSCH(i))+P O_PUSCH(j)+α(j).PL+△TF(i)+f(i)}而修改。
其中PCMAX表示使用者設備a之最大傳輸功率且係與UE之一功率位準相關;MPUSCH(i)表示分配至使用者設備在第i子訊框中之PUSCH實體資源區塊之大小;PO_PUSCH(j)表示兩個參數PO_nominal_PUSCH(j)及PO_UE_PUSCH(j),,其中PO_nominal_PUSCH(j)表示取決於小區之大小而設定且針對j=0及1由上部層信令提供之一功率參考值,且PO_UE_PUSCH(j)表示由使用者設備之類型及位置所判定且針對j=0及1由上部層信令提供之一使用者設備特定參 考值。j之值係{0,1,2},包含取決於使用者設備之不同上行鏈路伺服所採用之三個值。j之值,在一經半持續排程資源上之新傳輸或重新傳輸之情況下係0,在一經動態排程資源上之新傳輸或重新傳輸之情況下係1,或在PUSCH上之來自UE之隨機回應資訊之傳輸之情況下係2。P O_UE_PUSCH(2)=0且P O_NOMINAL_PUSCH(2)=P O_PRE+△ PREAMBLE_Msg3,其中PREAMBLE_INITIAL_RECEIVED_TARGET_POWER(P O_PRE)及△ PREAMBLE_Msg3之參數係由上部層信令指示。
α(j)表示一分率功率補償因數,且針對j=0或1,α {0,0.4,0.5,0.6,0.7,0.8,0.9,1},且此參數係一小區特定參數且以3個位元表示。針對j=2,α(j)=1。
針對K S =1.25,,且針對K S =0,△TF((i)=0,其中K S 係以來自一上部層之一使用者設備特定參數deltaMCS-Enabled提供。
關於公式中之前述及其他參數之細節可參考3GPP TS36213.870,且此處將省略對其之一重複闡述。
針對一探測參考信號(SRS),將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上部信令組態之一額外半靜態偏移添加至以其計算一PUSCH上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之公式。
此外,判定一路徑損耗之發明性解決方案亦可同樣地適用於一PUCCH上之傳輸功率之計算,亦即,適用於控制信令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使用者設備a可根據公式P PUCCH(i)=min{P CMAX,P 0_PUCCH+PL+h(n CQI ,n HARQ )+△F_PUCCH(F)+g(i)}獲取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上之傳輸功率。
其中PCMAX表示使用者設備a之最大傳輸功率,其係與UE之一功率位準相關;h(nCQI,nHARO)表示自PUCCH中之一CQI及一HARQ中之資訊位元數目所計算之一功率偏移;且P O_PUCCH包含兩個參數P O_NOMINAL_PUCCHP O_UE_PUCCH,其中P O_NOMINAL_PUCCH係由上部層提供之一小區特定參數,且P O_UE_PUCCH係自一上部層提供之一使用者設備特定參數。
F_PUCCH(F)係由上部層提供。
關於公式中之前述及其他參數之細節可參考3GPP TS36213.870,且此處將省略對其之一重複闡述。
如與PUSCH上之功率控制相比較,PUCCH上之功率控制採用完全補償,亦即,α恆定地等於1,因此等於消除分率功率補償之參數。
由於通常由PUCCH攜載之資訊包含自使用者設備回饋之CQI及HARQ資訊且存在具有不一致長度及不同量之所攜載資訊之六種傳輸模式(格式1、1a、1b、2、2a及2b),因此PUCCH上之功率控制主要經設計用於不同傳輸模式。
已藉由前述各別實施例中之一實例之方式闡述整合於伺服基地台1中之中央處理單元。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另一選擇為,中央處理單元可與伺服基地台1分離,且在此經修改實施例中,由伺服基地台1執行之操作步驟S20係由中央處理單元執行。
以上已自一系統方法之一流程之觀點闡述本發明且下文將自一系統之一方塊圖之觀點予以闡述。圖3圖解說明根 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裝置之一方塊圖,其中一第一裝置10係定位於使用者設備a中且一第二裝置20係定位於中央處理單元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中央處理單元可係定位於伺服基地台1中或在與伺服基地台1分離之另一網路實體中。
第一裝置10包含第一獲取構件100、第一判定構件101及第二獲取構件102。第二裝置20包含第二判定構件200及傳輸構件201。
首先,第二判定構件200根據一預定規則判定一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然後,傳輸構件201傳輸一指令至該使用者設備,該指令包含所判定路徑產生模式以使得使用者設備根據路徑產生模式計算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該指令包含以下選項中之任一者:a.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一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c.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 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d.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e.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與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f.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一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然後,第一獲取構件100自中央處理單元獲取指令以指示使用者設備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然後,第一判定構件101根據由該中央處理單元指示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
然後,該獲取構件係用於根據使用者設備之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獲取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在一實施例中,當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及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至少一者協作地執行上行鏈路通信時,指令包含以下選項中之任一者:a.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一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 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c.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d.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e.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與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f.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一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當指令包含a、b、c或e中之任一者時,第一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量測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量測構件(未圖解說明)。
當指令包含選項f時,指令進一步包含一指定協作基地台之識別符。
量測構件進一步用於量測使用者設備與由識別符指示之特定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
以上已自一系統方法及一裝置之一方塊圖之觀點詳述本發明,且一模擬結果中將進一步闡述發明性解決方案之優點。
模擬結果
下文表1繪示3GPP上行鏈路CoMP之模擬參數。
下文表2繪示針對CoMP情景二中之不同路徑損耗之具有不同IoT之模擬效能,其中Jain指標表示公平性(其係越高越好)。
為闡明藉由組態不同路徑損耗產生模式所執行之功率控制之優點,下文分別在圖4及圖5中之3GPP情形一(一3GPP所定義模擬情景)2D之情景及3GPP情形一3D之情景中比較用於判定一路徑損耗之解決方案之選項e及d。圖4及圖5 圖解說明一小區之平均通量、小區邊緣處之通量(5%累積分佈函數(CDF))及大約5 dB之平均干擾與熱雜訊比(IoT)。圖4及圖5兩者皆圖解說明在大部分情形下在選項e中之上行鏈路CoMP功率控制中之平均通量及邊緣通量之有利效能勝過在選項d中之上行鏈路CoMP功率控制中之平均通量及邊緣通量之效能,且此優點在圖5中(亦即,在情況一3D中)較明顯。
在閱讀說明、所揭示教示及圖式以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時,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所揭示之實施例並對其作出其他修改。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包括」將不排除其他元件及步驟,且術語「一」將不排除複數。在本發明之一實際應用中,一組件可執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複數個技術特徵之功能。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任何元件符號皆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1‧‧‧伺服基地台
2‧‧‧協作基地台
3‧‧‧協作基地台
10‧‧‧第一裝置
20‧‧‧第二裝置
100‧‧‧第一獲取構件
101‧‧‧第一判定構件
102‧‧‧第二獲取構件
200‧‧‧第二判定構件
201‧‧‧傳輸構件
a‧‧‧使用者設備
圖1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網路拓撲之一示意圖;圖2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系統方法之一流程圖;圖3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裝置之一方塊圖;圖4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模擬圖;且圖5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模擬圖。
1‧‧‧伺服基地台
a‧‧‧使用者設備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使用者設備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自一中央處理單元獲取一指令以指示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根據由該中央處理單元所指示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及C.根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獲取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及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至少一者協作地執行上行鏈路通信,且該指令包括以下選項中之任一者:a.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c.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d.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e.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與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f.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一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當該指令包括a、b、c或e中之任一者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該步驟B之前量測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且當該指令包括該選項f時,該指令進一步包括該指定協作基地台之識別符,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該步驟B之前量測該使用者設備與由該識別符所指示之該指定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步驟C進一步包括:根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所判定路徑損耗及以下公式來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上行鏈路傳輸功率:P(i)=min{P MAX,10log10(M(i))+P O(j)+α(j).PL+△TF(i)+f(i)},其中P MAX表示該使用者設備之最大傳輸功率,M(i)表示分配至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資源區塊之數目,P O(j)表示一小區特定或使用者設備特定參考功率參數,α(j)表示一小區 特定補償係數,PL表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且△TF(i)+f(i)表示一動態偏移。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上行鏈路功率包括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上之傳輸功率、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上之傳輸功率或一探測參考信號之傳輸功率。
  6. 一種用於輔助一使用者設備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中央處理單元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根據一預定規則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II.傳輸一指令至該使用者設備,該指令包括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產生模式以使得該使用者設備根據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指令包括以下選項中之任一者:a.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一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c.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 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d.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e.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與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f.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一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8.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步驟I包括:根據一伺服基地台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一協作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9.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當該指令包括該選項f時,該指令進一步包括該指定協作基地台之識別符。
  10.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中央處理單元係整合於一伺服基地台中或該中央處理單元係與該伺服基地台分離。
  11. 一種用於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使用者設備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第一裝置,該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獲取構件,其用於自一中央處理單元獲取一指令以指示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一第一判定構件,其用於根據由該中央處理單元所指示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及一第二獲取構件,其用於根據該使用者設備之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獲取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
  12. 如請求項11之第一裝置,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及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至少一者協作地執行上行鏈路通信,且該指令包括以下選項中之任一者:a.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c.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d.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e.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 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與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f.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13. 如請求項12之第一裝置,其中當該指令包括a、b、c或e中之任一者時,該第一裝置進一步包括:量測構件,其用於量測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且當該指令包括該選項f時,該指令進一步包括該指定協作基地台之該識別符,且該量測構件進一步用於量測該使用者設備與由該識別符所指示之該指定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
  14. 一種用於輔助一使用者設備控制一基於多點協調之中央處理單元中之上行鏈路功率之第二裝置,該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判定構件,其用於根據一預定規則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一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傳輸構件,其用於傳輸一指令至該使用者設備,該指令包括該所判定路徑損耗產生模式以使得該使用者設備根據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判定該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功率。
  15. 如請求項14之第二裝置,其中該指令包括以下選項中之 任一者:a.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一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路徑損耗之線性平均值作為一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路徑損耗產生模式;b.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小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c.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及該使用者設備與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最大值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d.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e.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伺服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與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之間的該路徑損耗之倒數之總和的倒數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及f.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採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至少一個協作基地台中之指定者之間的一路徑損耗作為該所判定路徑損耗之該路徑損耗產生模式。
TW101113328A 2011-04-15 2012-04-13 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TWI528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5595.XA CN102740434B (zh) 2011-04-15 一种进行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9238A TW201249238A (en) 2012-12-01
TWI528846B true TWI528846B (zh) 2016-04-01

Family

ID=4699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3328A TWI528846B (zh) 2011-04-15 2012-04-13 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26578A1 (zh)
EP (1) EP2698011A4 (zh)
JP (1) JP5832630B2 (zh)
KR (1) KR20140002043A (zh)
BR (1) BR112013026220A2 (zh)
TW (1) TWI528846B (zh)
WO (1) WO20121405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183B (zh) * 2012-12-14 2018-03-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路径损耗补偿因子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462755B2 (en) * 2017-06-16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new radio
CN109842927B (zh) * 2017-11-24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825427B2 (en) * 2021-08-20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during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5003B2 (ja) * 2000-03-30 2006-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7917164B2 (en) * 2007-01-09 2011-03-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KR101571563B1 (ko) 2008-09-24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셀 협력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전력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
AR075864A1 (es) * 2009-03-17 2011-05-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odo y aparato para control de potencia ascendente en entradas multiples salidas multiples
US8938247B2 (en) * 2009-04-23 2015-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
CN101883415B (zh) * 2009-05-05 2013-06-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功率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ue
US8526407B2 (en) * 2009-05-14 2013-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xtend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ells to mitigate inter-comp-cell downlink interference
JP5101568B2 (ja) * 2009-06-23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9014138B2 (en) * 2009-08-07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carrier for multi-carrie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operation
CN101662824B (zh) * 2009-09-11 2014-08-27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多点系统、用户设备和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EP2337387A1 (en) * 2009-12-18 2011-06-22 NetHawk Oyj Interception and control of ongoing radio connections through interposition and imperson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and cellular radio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02043A (ko) 2014-01-07
BR112013026220A2 (pt) 2019-09-24
WO2012140517A1 (en) 2012-10-18
EP2698011A1 (en) 2014-02-19
EP2698011A4 (en) 2014-10-22
TW201249238A (en) 2012-12-01
JP5832630B2 (ja) 2015-12-16
JP2014511086A (ja) 2014-05-01
CN102740434A (zh) 2012-10-17
US20140226578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88551B1 (en) Channel estimation enhancement
US96682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CN102811478B (zh) 一种路损补偿方法和基站及用户设备
KR101750369B1 (ko) 분산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07179B1 (ko) 채널 품질 표시를 정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463896B (zh)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for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EP2744277A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WO201302466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30061586A (ko)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01805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344972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uplink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159364A1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JP6812055B2 (ja) チャネル品質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TWI528846B (zh) 用於控制上行鏈路功率之方法及裝置
KR20140054249A (ko)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대응 장치
WO2013104275A1 (zh)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15104133A (ja) Ueの送信電力を決定す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WO2013164024A1 (en)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KR2013003638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428723A (zh) 多点协作中测量srs的方法与设备
CN108632967A (zh)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024884B (zh) 上行信号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024884A (zh) 上行信号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