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0648B - A terminal device,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A terminal device,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0648B
TWI520648B TW100128705A TW100128705A TWI520648B TW I520648 B TWI520648 B TW I520648B TW 100128705 A TW100128705 A TW 100128705A TW 100128705 A TW100128705 A TW 100128705A TW I520648 B TWI520648 B TW I5206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s
codeword
codewords
orthogonal
re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5203A (en
Inventor
Masayuki Hoshino
Akihiko Nishio
Daichi Imamur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Publication of TW201215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5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0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06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29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with layer mapping, e.g. codeword-to laye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949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Description

終端裝置、通訊方法、基地台裝置、及積體電路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重傳方法及資源分配方法。
發明背景
近年來,研討藉由在基地台裝置(以下簡稱為基地台)及終端裝置(以下簡稱為終端)兩者搭載複數個天線,在上行鏈路(uplink)中採用MIMO(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通訊技術,以謀求改善通量(throughput)。在該MIMO通訊技術中,研討終端適用預編碼控制以進行資料傳送。在預編碼控制中,基地台從終端之各天線獨立傳送的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之接收狀況,估計基地台與該終端之間的傳輸路徑狀況,選擇最適於估計之傳輸路徑狀況的預編碼器(Precoder),來適用於資料傳送。
特別是在LTE-Advanced(先進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以下簡稱為LTE-A)中,適用依據傳送等級(Rank)之預編碼控制。具體而言,基地台選擇對於由觀察從終端傳送之SRS的值構成之通道矩陣為最佳之等級及預編碼器。此處,所謂等級,係表示進行空間分割多工通訊(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時之空間分割多工數(層(Layer)數),而同時傳送之獨立的資料數。具體而言,係使用每等級不同尺寸之碼簿。基地台接收從終端傳送之參考訊號,從接收訊號估計通道矩陣,而選擇最適於估計之通道矩陣的等級及預編碼器。
此外,在如移動通訊之傳輸路徑變動比較大的通訊路徑中,適用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作為錯誤控制技術。HARQ係藉由傳送側重傳重傳資料,在接收側合成接收完成資料與重傳資料,提高錯誤修正能力,實現高品質傳送的技術。作為HARQ之方法,研討適應性HARQ(adaptive HARQ)與非適應性HARQ(non-adaptive HARQ)。適應性HARQ係將重傳資料分配於任意資源之方法。另外,非適應性HARQ係將重傳資料分配於預定之資源的方法。在LTE之上行鏈路中,在HARQ方式中採用非適應性HARQ方式。
使用圖1說明非適應性HARQ方式。在非適應性HARQ中,首先,在初次資料分配時,基地台決定分配資料之資源。而後基地台使用下行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將傳送參數通知給終端。此處,傳送參數中包含顯示資源分配資訊之分配頻率資源、傳送等級數、預編碼器、調變方式、編碼率等的資訊。終端取得使用PDCCH而傳送之傳送參數,使用依前述資源分配資訊而預定之資源來傳送初次資料。
接收初次資料之基地台,使用HARQ指示通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將對初次資料中無法解調之資料的NACK通知給終端。終端收到NACK時,使用在使用PDCCH通知資源分配等之資訊時的傳送參數進行重傳控制。具體而言,終端將分配頻率資源、預編碼器、調變方式等設為與初次傳送時相同,生成並傳送重傳資料。不過,終端依要求重傳次數而變更RV(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參數。此處,RV參數表示儲存Turbo編碼之資料的記憶體(稱為循環緩衝器(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位置。例如,在將記憶體分割成約4等分,各區域之最前加註編號為0,1,2,3時,終端依要求重傳次數,將RV參數(讀取位置)例如按照0→2→1→3→0之順序變更。
另外,非適應性HARQ多與傳送間隔一定之Synchronous HARQ併用,在LTE中,從通知NACK起8個子訊框後重傳重傳資料。
此外,非適應性HARQ由各指定之控制單位進行,控制單位稱為碼字(Code word:CW)。另外,CW也是適用同一調變方式及編碼率之控制單位。此外,與處理調變及編碼之實體層作處理的CW同樣,由於係以處理HARQ之MAC層作處理,而稱為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來區別兩者,不過以下不作區別而統一註記為CW。
此外,在LTE中,一般而言在初次傳送時,在等級1(單一等級傳送時)中適用1CW傳送,在等級2、3、4(複數個等級傳送時)中適用2CW傳送。另外,在複數個等級傳送時,在等級2中,將CW0配置於Layer0,將CW1配置於Layer1。此外,在等級3中,將CW0配置於Layer0,將CW1配置於Layer1及Layer2。此外,在等級4中,將CW0配置於Layer0及Layer1,將CW1配置於Layer2及Layer3。
不過,在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CW時,終端以等級2實施1CW傳送。具體而言,在重傳等級3之CW1、等級4之CW0或CW1時,終端將此等CW以等級2實施1CW傳送。
再者,基地台因為搭載比終端多之天線,所以在設置上比較自由。因而,基地台藉由實施適切之接收訊號處理,對於複數個終端可適用分配同一資源之所謂多用戶MIMO。例如,在終端具有之傳送天線數係1,基地台具有之接收天線數係2時,考慮分配同一資源於2個終端之情況。此時,可等價地視為傳送2個天線、接收2個天線之MIMO通道,基地台可實施接收訊號處理。具體而言,基地台藉由進行空間濾波或消除器、最大似然估計等之一般MIMO接收訊號處理,可分別檢測從複數個終端傳送之訊號。此時,為了使通訊系統更穩定地動作,在多用戶MIMO中,基地台依據各終端與基地台間之傳輸路徑狀況,估計各終端之間相互造成之干擾量,並考慮該干擾量來對各終端個別地設定傳送參數。
另外,如前述,將以搭載複數個天線之1個終端(單一用戶)進行MIMO之動作時,與多用戶MIMO區別而稱為單一用戶MIMO。此外,搭載於終端之傳送天線不限於1條的情況,即使將可進行複數個單一用戶MIMO之動作的終端分配於同一資源時,仍表現為多用戶MIMO。
此外,終端除了前述SRS之外,亦將解調用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S:DMRS)傳送至基地台,基地台將接收之DMRS用於資料解調。在LTE-A中,對每層傳送DMRS。此外,終端使用與在各層傳送之訊號同一的預編碼向量傳送DMRS。因而以同一頻率資源傳送複數個層及複數個終端之DMRS時,需要某個多工方法。在LTE-A中,作為DMRS的多工方法,除了在LTE中藉由用於複數個終端之多工的循環移位序列(Cyclic shift sequence)的多工之外,還採用藉由正交覆蓋碼(Orthogonal Cover Code:OCC)之多工。
藉由將自相關特性良好且成為恆定振幅之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中規定者循環移位而生成循環移位序列。例如,使用將CAZAC序列之碼長予以12等分的各點之任何一個作為起始點的12個循環移位序列。以後,將該起始點註記為nCS
OCC考慮上行鏈路資料之傳送格式,藉由每1個子訊框包含2個符號之DMRS形成序列長2之擴頻碼。具體而言,在LTE-A中,作為OCC具有{+1,+1}及{+1,-1}的2個序列長2之擴頻碼。以後,將OCC中之擴頻碼註記為nOCC。例如,將{+1,+1}及{+1,-1}之2個擴頻碼分別註記為nOCC=0,1。
nCS及nOCC包含於使用PDCCH從基地台通知終端之傳送參數。另外,包含nCS及nOCC之傳送參數的詳細通知方法,特別是關於以單一用戶MIMO之詳細通知方法於後述。
其次,說明以同一頻率資源而多工之DMRS間的干擾。第2圖中顯示模擬分配nCS=6及nOCC=0之DMRS造成的干擾之圖。作為由前述之循環移位序列及OCC構成的DMRS產生之干擾特性,有時同一nOCC中由鄰接之nCS構成的DMRS間彼此帶來干擾。例如,在參考訊號間之nOCC同一,且nCS之差為3程度(第2圖所示之箭頭)的區域(在第2圖的情況下,nOCC=0、nCS=3~5、7~9之區域)產生干擾。因而,關於nCS,作為同時可分配之參考訊號,應為將參考訊號間之nCS的差離開6程度。
另外,關於nOCC,在同時分配之參考訊號(多工之參考訊號)的碼長同一,亦即同時分配之參考訊號的分配頻寬同一之情況下,期待不同之nOCC的參考訊號相互正交。該正交之程度(正交性)取決於在1個子訊框內配置參考訊號(DMRS)之2個符號間的衰減相關。例如,可期待在MIMO之主要適應區域的低速移動環境中確保良好之正交性。
其次,說明在單一用戶MIMO中通知DMRS之擴頻碼的方法。此處,作為LTE之DMRS擴頻碼的通知方法,有使用對用戶個別設想比較長之周期而以上層設定的參數nDMRS (1)、以及使用PDCCH而通知之傳送參數且依據排程器(scheduler)之判斷特化成相當之傳送子訊框而設定的參數nDMRS (2),由基地台任意設定擴頻碼並指示終端的方法。終端使用從所指示之參數(nDMRS (1)或nDMRS (2))算出的規定之nCS生成DMRS。
在LTE-A中,提出有將上述通知方法之結構擴大成單一用戶MIMO的方法(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在非專利文獻1中,將對應於第k個(k=0~3)層之循環移位序列的起始點及OCC之擴頻碼的設定值分別設定為nDMRS,k (2)(相當於前述之nCS)及nOCC,k。此外,在非專利文獻1中,關於由上層或PDCCH通知之資訊,僅作為對應於第0個(k=0)層(Layer0)之設定值(nDMRS,0 (2)及nOCC,0),對應於其餘(k=1~3)之層(Layer1~3)的設定值係從對應於第0個(k=0)層(Layer0)之設定值換算而求出。研討如此將伴隨控制訊號通知之附加(overhead)予以最小化。
更具體而言,為求即使在單一用戶MIMO中仍儘可能避免參考訊號間之干擾,而將如以下設定之各設定值揭示於非專利文獻1。
將nDMRS,0 (2)定義為(nDMRS,0 (2)k)mod 12
其中,
2Layer傳送時:k=0時為Δk=0,k=1時為Δk=6
3Layer傳送時:k=0時為Δk=0,k=1時為Δk=6,k=2時為Δk=3
或是k=0時為Δk=0,k=1時為Δk=4,k=2時為Δk=8
4Layer傳送時:k=0時為Δk=0,k=1時為Δk=6,k=2時為Δk=3,k=3時為Δk=9
將nOCC,k定義為nOCC,0或是(1-nOCC,0)
其中,
k=1時為nOCC,k=nOCC,0,k=2或3時為nOCC,k=(1-nOCC,0)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R1-104219,“Way Forward on CS and OCC signalling for UL DMRS,”Panasonic,Samsung,Motorola,NTT DOCOMO,NEC,Pantech
就終端使用上述以往技術之參考訊號(DMRS)的擴頻碼分配方法傳送資料,基地台使用PHICH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的情況作說明。此時,無法將傳送參數之資訊分配到指示資料重傳的PHICH中。因而,資料重傳時使用之參考訊號的擴頻碼,更具體而言係基地台回覆NACK之CW重傳時使用之參考訊號的擴頻碼,係使用與初次傳送時同一者。
例如,如圖3所示之一例,在初次傳送為3Layer傳送(等級3傳送)時,在各層(k=0~3)使用之擴頻碼(CS(起始點nCS,k)及OCC(碼nOCC,k))成為nCS,0=0,nOCC,0=0、nCS,1=6,nOCC,1=0及nCS,2=3,nOCC,2=1的3個。此處,如圖3所示,假設藉由PHICH通知從基地台對終端僅重傳CW1之指示(CW0:ACK,CW1:NACK)。此時,CW1重傳時使用之擴頻碼成為與初次傳送時同一之nCS,1=6,nOCC,1=0及nCS,2=3,nOCC,2=1的2個。這2個擴頻碼占有兩方之OCC(nOCC,k=0及1)。
因而,作為同一資源中可多工之新用戶用而可分配的擴頻碼之資源(以下稱為擴頻碼資源),限定於圖3右側(重傳時)所示之以虛線包圍的區域。具體而言,如圖3右側所示,在兩方之OCC(nOCC,k=0及1)中,作為新用戶用而可分配之擴頻碼資源,成為無法實施將nCS離開6程度之擴頻碼資源分配的狀況。
因而,如圖3所示,即使原本藉由基地台之排程器,欲將進行2Layer傳送之新用戶予以多工作為多用戶MIMO之動作時(亦即使用以同一OCC將nCS離開6程度之擴頻碼時),也不存在擴頻碼資源之空格,以致無法對新用戶分配擴頻碼資源。
如此,在使用PHICH來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排程器中之擴頻碼的分配中產生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使用PHICH來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仍可避免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而進行排程器中之擴頻碼的分配動作之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重傳方法及資源分配方法。
本發明的終端裝置之一種樣態具備:碼字生成機構,其係藉由將資料列編碼而生成碼字;映射機構,其係將各碼字配置於1個或複數個層;參考訊號生成機構,其係使用藉由相互正交之複數個碼而定義之複數個資源中任何一個資源,對配置前述碼字之每層生成參考訊號;及接收機構,其係接收顯示對前述碼字的重傳要求之響應訊號;前述參考訊號生成機構在接收了要求僅重傳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層之單一的前述碼字之前述響應訊號時,對在前述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前述參考訊號,分別使用前述複數個資源中具有同一前述碼之資源。
本發明的基地台裝置之一種樣態具備:接收機構,其係接收配置於1個或複數個層之碼字;檢測機構,其係檢測所接收之前述碼字的錯誤;響應訊號生成機構,其係生成顯示對前述碼字之錯誤檢測結果的響應訊號;及排程機構,其係對於各終端裝置傳送之參考訊號,且按配置前述碼字之每層生成的前述參考訊號,分配藉由相互正交之複數個碼定義的複數個資源中任何一個資源;前述排程機構僅在對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層之單一前述碼字的前述錯誤檢測結果係NACK時,確定進行前述單一碼字的重傳之終端裝置傳送的前述複數個層的每層之參考訊號中使用的資源,係前述複數個資源中具有同一前述碼之資源,並且對進行前述重傳之終端裝置以外的其他終端裝置傳送之前述參考訊號,分配前述複數個資源中具有與前述同一的碼不同之碼的資源。
本發明的重傳方法之一種樣態,係藉由將資料列編碼而生成碼字,將各碼字配置於1個或複數個層,使用藉由相互正交之複數個碼而定義之複數個資源中任何一個資源,對配置前述碼字之每層生成參考訊號,接收顯示對前述碼字的重傳要求之響應訊號,在接收了要求僅重傳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層之單一的前述碼字之前述響應訊號時,對在前述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前述參考訊號,分別使用前述複數個資源中具有同一前述碼之資源。
本發明的資源分配方法之一種樣態,係接收配置於1個或複數個層之碼字,檢測所接收之前述碼字的錯誤,生成顯示對前述碼字之錯誤檢測結果的響應訊號,對於各終端裝置傳送之參考訊號,且按配置前述碼字之每層生成的前述參考訊號,分配藉由相互正交之複數個碼定義的複數個資源中任何一個資源,僅在對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層之單一前述碼字的前述錯誤檢測結果係NACK時,確定進行前述單一的碼字的重傳之終端裝置傳送的前述複數個層的每層之參考訊號中使用的資源,係前述複數個資源中具有同一前述碼之資源,並且對進行前述重傳之終端裝置以外的其他終端裝置傳送之前述參考訊號,分配前述複數個資源中具有與前述同一的碼不同之碼的資源。
按照本發明,即使使用PHICH來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仍可避免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而進行排程器中之擴頻碼的分配動作。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非適應性HARQ方式之說明圖。
第2圖係參考訊號(DMRS)造成的干擾之說明圖。
第3圖係記載於非專利文獻1中之方式的說明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接收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擴頻碼分配處理圖。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之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擴頻碼設定處理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擴頻碼分配處理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1實施例)
第4圖係顯示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之方塊圖。第4圖之傳送裝置100例如適用於LTE-A之終端。另外,為了避免說明繁雜,在第4圖中顯示與本發明密切相關之上行鏈路資料的傳送、及對其上行鏈路資料之響應訊號而由下行鏈路接收的結構部,而省略有關下行鏈路資料之接收的結構部之圖示及說明。
PDCCH解調單元101從包含於從基地台(後述之接收裝置)傳送之訊號的PDCCH,將基地台中決定之傳送參數(關於資料傳送之參數)予以解調。另外,傳送參數中包含分配頻率資源(例如分配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RB)、傳送用等級數與預編碼器、調變方式及編碼率、用於重傳時之RV參數、或是對應於第0個(k=0)層(Layer0)之參考訊號(DMRS)的擴頻碼(例如前述之nCS,0(或nDMRS,0 (2))及nOCC,0)等的資訊。而後PDCCH解調單元101將解調之傳送參數輸出至速率匹配單元105、調變單元107、層映射單元108、DMRS生成單元110及SC-FDMA訊號生成單元113。
ACK/NACK解調單元102從包含於從基地台(後述之接收裝置)傳送之訊號的PHICH,對每個CW解調基地台中顯示接收訊號之錯誤檢測結果的ACK/NACK資訊。而後,ACK/NACK解調單元102將解調後之ACK/NACK資訊輸出至速率匹配單元105、層映射單元108及DMRS生成單元110。
碼字生成單元103對應於碼字(CW)數而設置,藉由將輸入之傳送資料(資料列)予以編碼而生成CW。此外,各碼字生成單元103具有編碼單元104、速率匹配單元105、交織擾碼單元106及調變單元107。
編碼單元104將傳送資料作為輸入,對傳送資料賦予CRC(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ing))後進行編碼,而生成編碼資料,並將所生成之編碼資料輸出至速率匹配單元105。
速率匹配單元105具有緩衝器,並將編碼資料儲存於緩衝器中。而後,速率匹配單元105依據從PDCCH解調單元101輸出之傳送參數,對編碼資料進行速率匹配處理,適應調整調變多值數或編碼率。而後,速率匹配單元105將速率匹配處理後之編碼資料輸出至交織擾碼單元106。此外,在重傳時(來自ACK/NACK解調單元102之ACK/NACK資訊顯示NACK時),速率匹配單元105從藉由從PDCCH解調單元101輸出之RV參數而指定的緩衝器之開始位置,讀取依調變多值數及編碼率之指定量的編碼資料作為重傳資料。而後,速率匹配單元105將讀取之重傳資料輸出至交織擾碼單元106。
交織擾碼單元106對於從速率匹配單元105輸入之編碼資料實施交織擾碼處理,並將交織擾碼處理後之編碼資料輸出至調變單元107。
調變單元107依據從PDCCH解調單元101輸入之傳送參數,將編碼資料予以多值調變而生成調變訊號,並將所生成之調變訊號輸出至層映射單元108。
層映射單元108依據從PDCCH解調單元101輸入之傳送參數、及從ACK/NACK解調單元102輸入之ACK/NACK資訊,對每個CW將從各碼字生成單元103之調變單元107輸入的調變訊號映射於各層中。此處,層映射單元108如前述,依傳送參數中包含之傳送等級數,將各CW映射(配置)於1個或複數個層。而後,層映射單元108將映射後之CW輸出至預編碼單元109。
預編碼單元109對於從DMRS生成單元110輸入之DMRS或是從層映射單元108輸入之CW進行預編碼,並在各CW及DMRS上進行加權。而後,預編碼單元109將預編碼後之CW及DMRS輸出至SC-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訊號生成單元113。
DMRS生成單元110依據從PDCCH解調單元101輸入之傳送參數及從ACK/NACK解調單元102輸入之ACK/NACK資訊,生成對應於傳送等級數之各層的DMRS。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藉由相互不同之循環移位量(例如,nCS,k=0~11)可相互分離之循環移位序列、以及相互正交之OCC(例如,nOCC,k=0,1),定義DMRS用之複數個擴頻碼資源。而後,DMRS生成單元110使用DMRS用之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任何一個擴頻碼資源,對配置CW之每個層生成DMRS。
具體而言,DMRS生成單元110如前述,依據傳送參數中包含之對應於第0個(k=0)層(Layer0)的DMRS中使用之擴頻碼(例如,nCS,0及nOCC,0),算出對應於其他(k=1,2或3)之各層(Layer1,2或3)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此外,DMRS生成單元110將依據從PDCCH解調單元101輸入之傳送參數而生成的擴頻碼(換言之,從基地台使用PDCCH而指示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輸出至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此外,DMRS生成單元110在從ACK/NACK解調單元102輸入之ACK/NACK資訊顯示NACK情況下(換言之,重傳時),依據對應於NACK之CW與儲存於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之擴頻碼,設定CW重傳時DMRS中使用之擴頻碼。另外,就DMRS生成單元110中之重傳時的DMRS生成處理詳細內容於後述。
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儲存從DMRS生成單元110輸入之擴頻碼(亦即,使用PDCCH來指示,在初次傳送時於各層分別生成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資源)。此外,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將依來自DMRS生成單元110之要求而儲存的擴頻碼,輸出至DMRS生成單元110。
SRS(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生成單元112生成通道品質測定用參考訊號(SRS),並將生成之SRS輸出至SC-FDMA訊號生成單元113。
SC-FDMA訊號生成單元113對於從SRS生成單元112輸入之參考訊號(SRS)或是預編碼後之CW及DMRS進行SC-FDMA調變,而生成SC-FDMA訊號。而後,SC-FDMA訊號生成單元113對於所生成之SC-FDMA訊號進行無線傳送處理(S/P(串聯/並聯)變換、反傅立葉變換、上變頻、放大等),並經由傳送天線傳送無線傳送處理後之訊號。藉此,將初次傳送資料或重傳資料傳送至接收裝置。
第5圖係顯示本實施例的接收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之方塊圖。第5圖之接收裝置200例如適用於LTE-A之基地台。另外,為了避免說明繁雜,在第5圖中顯示與本發明密切相關之上行鏈路資料的接收、及對其上行鏈路資料之響應訊號而由下行鏈路傳送的結構部,而省略有關下行鏈路資料之傳送的結構部之圖示及說明。
RF接收單元201對應於天線數而設置。各RF接收單元201經由天線接收從終端(第4圖所示之傳送裝置100)傳送的訊號,並對接收訊號進行無線接收處理(下變頻、傅立葉變換、P/S變換等),而變換成基帶訊號,並將變換後之基帶訊號輸出至通道估計單元202及空間分離同步檢波單元203。
通道估計單元202~PDCCH生成單元211之各結構部對應於基地台(接收裝置200)可同時通訊之終端數而設置。
通道估計單元202依據基帶訊號中包含之參考訊號(DMRS)進行通道估計,並算出通道估計值。此時,通道估計單元202按照來自排程單元212之指示,確定DMRS中使用之擴頻碼。而後,通道估計單元202將所算出之通道估計值輸出至PDCCH生成單元211及空間分離同步檢波單元203。
空間分離同步檢波單元203使用通道估計值分離映射於複數個層之基帶訊號,並將分離後之基帶訊號輸出至層解映射單元204。
層解映射單元204對每個CW合成分離後之基帶訊號,並將合成後之CW輸出至似然生成單元206。
錯誤檢測單元205對應於CW數而設置。此外,各錯誤檢測單元205具有似然生成單元206、重傳合成單元207、解碼單元208及CRC檢測單元209。
似然生成單元206對每個CW算出似然,並將算出之似然輸出至重傳合成單元207。
重傳合成單元207對每個CW保存過去之似然,並且對於重傳資料,依據RV參數進行重傳合成處理,並將合成處理後之似然輸出至解碼單元208。
解碼單元208將合成處理後之似然予以解碼而生成解碼資料,並將生成之解碼資料輸出至CRC檢測單元209。
CRC檢測單元209對於從解碼單元208輸出之解碼資料進行基於CRC檢查之錯誤檢測處理,並對每個CW將錯誤檢測結果輸出至PHICH生成單元210及排程單元212。此外,CRC檢測單元209將解碼資料作為接收資料而輸出。
PHICH生成單元210將顯示從對應於各CW之CRC檢測單元209分別輸入的錯誤檢測結果之ACK/NACK資訊,對每個CW配置於PHICH。另外,在PHICH中,對每個CW作為回應資源而設有ACK/NACK資源。例如,PHICH生成單元210在對應於CW0之錯誤檢測結果顯示無誤時,在CW0之ACK/NACK資源中配置ACK,在對應於CW0之錯誤檢測結果顯示有誤時,在CW0之ACK/NACK資源中配置NACK。同樣地,PHICH生成單元210在對應於CW1之錯誤檢測結果顯示無誤時,在CW1之ACK/NACK資源中配置ACK,在對應於CW1之錯誤檢測結果顯示有誤時,在CW1之ACK/NACK資源中配置NACK。如此,PHICH生成單元210作為響應訊號生成單元,而在設於PHICH之每個CW的回應資源中,對每個CW配置ACK/NACK。藉此,將顯示每個CW之錯誤檢測結果的ACK/NACK資訊配置於PHICH,並向終端(傳送裝置100)傳送(無圖示)。
PDCCH生成單元211依據藉由通道估計單元202算出之通道估計值,來估計傳輸路徑狀況。而後,PDCCH生成單元211依估計之傳輸路徑狀況,決定複數個終端之傳送參數。此時,PDCCH生成單元211按照來自排程單元212之指示,設定分配於各終端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資源。而後,PDCCH生成單元211將設定之傳送參數配置於PDCCH。藉此,將每個終端之傳送參數配置於PDCCH並向各終端傳送(無圖示)。
排程單元212依據從對應於各CW之CRC檢測單元209分別輸入的錯誤檢測結果,對於DMRS分配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任何一個擴頻碼資源,前述DMRS係各終端傳送之DMRS且係對配置終端傳送之CW的每個層生成之DMRS。而後,排程單元212對於對應於各終端之PDCCH生成單元211,指示分配於各終端之擴頻碼資源。此外,排程單元212對於對應於各終端之通道估計單元202指示分配於各終端之擴頻碼資源。
就如以上構成之傳送裝置100(以下顯示為終端)及接收裝置200(以下顯示為基地台)的動作作說明。
終端依來自基地台之指示,傳送傳輸路徑狀況(通道品質測定)用之參考訊號(SRS: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基地台接收該參考訊號(SRS),依據觀察接收訊號之結果,決定分配頻率資源(分配RB)、傳送等級數、預編碼器、調變方式及編碼率、重傳時使用之RV參數、或對應於第0個(k=0)層(Layer0)之參考訊號(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等傳送參數。而後,基地台使用PDCCH將決定之傳送參數通知終端。另外,例如在LTE中,在形成傳送資料時,終端需要4個子訊框程度的時間。因而,基地台為了形成以第n子訊框傳送之傳送資料,需要以第n-4子訊框通知資源分配。因此,基地台依據在第n-4子訊框中之傳輸路徑狀況,決定傳送參數並通知。
而後,終端從PDCCH中抽出傳送參數,依據所抽出之傳送參數生成各層之DMRS及資料訊號,藉由對DMRS及資料訊號實施預編碼,而形成自各傳送天線傳送之傳送訊號。而後,終端將形成之傳送訊號傳送至基地台。
此處,對應於各層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如前述係藉由傳送參數中包含之第0個(k=0)層(Layer0)與各Layer(k=1,2或3之Layer1,2或3)的相對值來決定。換言之,各Layer1,2或3中之擴頻碼係依據Layer0中之擴頻碼(包含於傳送參數之擴頻碼)而決定。此外,終端保持由PDCCH指示之DMRS的擴頻碼。
基地台對於以第n子訊框從終端傳送之傳送訊號進行接收處理,並依據每個CW之錯誤檢測結果而生成PHICH。另外,在LTE中,基地台不限於PHICH,亦有可能使用PDCCH進行重傳指示,但由於與本發明並無密切關連,所以省略詳細之說明。
終端在從基地台通知錯誤檢測結果之時序(在LTE中,此時係第n+4子訊框)參考PDCCH,並且參考PHICH。在PHICH中包含HARQ之指示。
終端從PHICH檢測出ACK情況下,認為基地台可順利將該CW解調,而停止該CW之重傳。另外,終端在PHICH未檢測出ACK情況下,判斷為基地台無法將該CW解調而指示重傳,並在指定之時序重傳該CW。
在前述之例中,於終端未檢測出對以第n子訊框所傳送之CW的ACK時,以第n+8子訊框傳送該CW之重傳資料。此時,終端如前述,除了將依要求重傳次數之既定值用於RV參數,以及將依儲存於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之值(擴頻碼資源)與ACK/NACK之發生狀況而設定的設定值(擴頻碼資源)用於DMRS之擴頻碼之外,照樣使用以第n-4子訊框使用PDCCH所指示之傳送參數(例如預編碼器)。另外,就用於重傳時之DMRS的擴頻碼之設定方法如後述。
另外,基地台在CW之錯誤檢測結果無誤的情況下,使用PHICH將ACK通知終端,指示停止傳送該CW。反之,基地台在CW之錯誤檢測結果有誤的情況下,使用PHICH將NACK通知終端。而後,基地台進行重傳合成處理,並反覆實施解調處理。此時,基地台基於依初次傳送時指示終端之擴頻碼資源與CW的錯誤檢測結果而設定之擴頻碼資源,進行重傳資料之解調及向其他終端分配資源。其次,就用於重傳時之DMRS的擴頻碼之設定方法作說明。
此處,如第6圖所示,與第3圖同樣地,就初次傳送係3Layer傳送之情況作說明。換言之,在初次傳送時,CW0係以第0個(k=0)層(Layer0)傳送,CW1係以第1個(k=1)及第2個(k=2)之2個層(Layer1,2)傳送。此外,在初次傳送時,各Layer0~2使用之擴頻碼成為nCS,0=0,nOCC,0=0、nCS,1=6,nOCC,1=0及nCS,2=3,nOCC,2=1。此外,如第6圖所示,基地台之錯誤檢測結果為僅重傳(reTX)CW1(換言之,CW0:ACK、CW1:NACK)。
此處,第6圖所示之CW1重傳時,終端照樣使用初次傳送時使用的DMRS之擴頻碼資源(換言之,儲存於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之設定值)時,與第3圖同樣地,配置CW1之2個Layer1,2中分別適用彼此不同之OCC(nOCC,2=0,1)。
因此,DMRS生成單元110接收到要求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單一CW的響應訊號的情況下,對於由該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分別使用以複數個OCC(此處係nOCC,k=0,1)所定義之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亦即,在重傳時也照樣使用在初次傳送時使用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時,在配置重傳對象之CW的複數個層適用相互不同之OCC的狀況下,終端係以使用配置重傳對象之CW的複數個層適用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的DMRS之方式,調整DMRS之擴頻碼資源。
具體而言,終端對於配置重傳對象之CW的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使用在初次傳送時,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資源(換言之,係儲存於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之設定值)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例如,在第6圖中,在重傳時,終端使用初次傳送時使用之3個擴頻碼的資源中具有同一OCC(nOCC,k=0)之2個擴頻碼。換言之,如第6圖所示,配置重傳之CW1的各Layer1,2使用之擴頻碼成為nCS,1=0,nOCC,1=0及nCS,2=6,nOCC,2=0的2個,僅占有一方的OCC(nOCC,k=0)。
藉此,作為在與配置重傳之CW1的Layer1,2占有之擴頻碼資源以外的擴頻碼資源,且係CW1使用之擴頻碼資源之間不產生干擾的資源,而確保第6圖所示之以虛線包圍的區域(nOCC,k=1之OCC,且全部之循環移位序列(nCS,k=0~11))。
另外,重傳時照樣使用初次傳送時分配至終端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時,在配置重傳對象之CW的複數個層適用相互不同之OCC的狀況下,基地台視為係使用初次傳送時分配至終端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之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而重傳CW(DMRS)。而後,基地台使用初次傳送時分配至終端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中具有上述同一之OCC的擴頻碼,將重傳之CW予以解調。再者,基地台考慮將初次傳送時所分配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中具有上述同一之OCC的擴頻碼使用於重傳時的CW,而對其他終端(新用戶)分配資源。
換言之,基地台僅在對配置於複數個層之單一CW的錯誤檢測結果係NACK時,確定進行單一碼字重傳之終端傳送的使用於該複數個層之每個層的DMRS之擴頻碼資源,係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再者,基地台對於進行重傳之終端以外的其他終端裝置(新用戶)傳送之DMRS,分配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與進行重傳之終端使用的上述同一OCC(確定之OCC)不同之OCC的擴頻碼資源。
例如,在第6圖中,從CRC檢測單元209輸入之該資料的錯誤檢測結果為(CW0:無誤,CW1:有誤)。因而,排程單元212確定在終端中下次重傳之CW1與初次傳送時(第6圖所示之nOCC,1=0,nOCC,2=1)不同,係使用具有同一OCC(第6圖所示之nOCC,1=0,nOCC,2=0)之擴頻碼資源的DMRS而生成。而後,排程單元212對通道估計單元202,將第6圖所示之nCS,1=0,nOCC,1=0及nCS,2=6,nOCC,2=0的2個擴頻碼資源係適用於重傳之CW1的擴頻碼資源,指示通道估計單元202。
此外,排程單元212使用在與重傳之CW1使用的擴頻碼資源(第6圖所示之nOCC,1=0)以外的擴頻碼資源且CW1使用之擴頻碼資源之間不產生干擾的資源,作為對第6圖所示之重傳CW1的終端以外之其他終端(新用戶)的DMRS之資源分配。換言之,在排程單元212中,可對於對其他終端之DMRS分配由第6圖所示之以虛線包圍的nOCC,k=1之OCC的全部循環移位序列(nCS,k=0~11)構成之區域。
因而,例如,即使藉由排程器,作為多用戶MIMO之動作而欲對進行2Layer傳送之新用戶進行多工時(亦即使用以同一OCC將nCS,k離開6程度之擴頻碼時),仍可實施在第6圖所示之以虛線包圍的區域將nCS,k離開6程度之擴頻碼的資源分配。亦即,如第6圖所示,重傳資料(CW1)之DMRS與對其他終端之DMRS可多工。
如此,在終端(傳送裝置100)中,DMRS生成單元110接收到要求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單一碼字的響應訊號時,對於配置重傳之碼字的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分別使用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藉此,可抑制重傳時擴頻碼資源發生壓迫。亦即,即使使用PHICH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仍可避免於重傳時,因為對複數個層之DMRS繼續使用初次傳送時所設定之對應於相互不同之OCC的擴頻碼資源而造成的排程器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
此外,在基地台(接收裝置200)中,排程單元212僅在對配置於複數個層之單一碼字的錯誤檢測結果係NACK時,確定進行單一碼字之重傳的終端傳送之複數個層的每個層的用於DMRS之擴頻碼資源,係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此外,排程單元212對於進行重傳之終端以外的其他終端(新用戶)傳送之DMRS,分配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與進行重傳之終端使用的OCC(在各層為同一之OCC)不同之OCC的擴頻碼資源。藉此,即使適用多用戶MIMO時,仍可對各終端分配適當之資源。
因而,按照本實施例,即使使用PHICH來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仍可避免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而進行排程器中之擴頻碼的分配動作。
(第2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1實施例同樣,對配置重傳之1個CW的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分別使用對應於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但是,在本實施例中,與第1實施例不同之處為每次重傳時變更終端使用之OCC(在各層為同一之OCC)。
以下,就本實施例具體作說明。
第7圖係顯示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之方塊圖。另外,在第7圖之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300中,對與第4圖共同之結構部分附加與第4圖同一的符號,而省略說明。第7圖之傳送裝置300對第4圖之傳送裝置100,採用新增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並具有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302來取代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之結構。
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在從ACK/NACK解調單元102輸入之每個CW的ACK/NACK資訊係NACK時,對每個CW增加重傳次數而保存於內部。亦即,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對每個CW計數重傳次數,且對每個CW保存計數之重傳次數。此外,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於每個CW之ACK/NACK資訊係ACK的情況下,重置相應的CW之重傳次數。而後,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將計數之各CW的重傳次數輸出至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302。
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302按照關於擴頻碼資源中包含之OCC的指定規則,進行依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輸入之重傳次數的OCC之設定。例如,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302於奇數次重傳時,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將儲存之擴頻碼資源的OCC照樣輸出至DMRS生成單元110。另外,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302在偶數次重傳時,將儲存之擴頻碼資源的OCC予以反轉之擴頻碼資源輸出至DMRS生成單元110。另外,在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302中,不限於上述處理,亦可替換奇數次之動作與偶數次之動作。
DMRS生成單元110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僅在配置於複數個層之單一CW重傳時,對配置重傳之CW的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分別使用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但是,DMRS生成單元110於每次傳送時變更用於配置重傳之單一CW的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的OCC(在各層為同一之OCC)。
例如,如第6圖所示,初次傳送係3Layer傳送,將各層(k=0,1,2之Layer1,2)使用之擴頻碼設為nCS,0=0,nOCC,0=0、nCS,1=6,nOCC,1=0及nCS,2=3,nOCC,2=1。
此處,如第6圖所示,僅重傳配置於Layer1,2(k=1,2)之CW1。此時,於奇數次(第1次、第3次、第5次、...)重傳時,如第6圖所示,DMRS生成單元110照樣使用具有同一OCC(nOCC,k=0)之2個擴頻碼(nCS,1=0,nOCC,1=0及nCS,2=6,nOCC,2=0)。
另外,於偶數次(第2次、第4次、第6次、...)重傳時,DMRS生成單元110使用使對應於同一OCC(nOCC,k=0)之2個擴頻碼(nCS,1=0,nOCC,1=0及nCS,2=6,nOCC,2=0)的OCC反轉(換言之,nOCC,k=1)之擴頻碼資源(nCS,1=0,nOCC,1=1及nCS,2=6,nOCC,2=1)(無圖示)。
藉此,配置重傳之CW(在第6圖為CW1)的複數個層分別生成之DMRS,每次重傳時占有OCC不同之擴頻碼資源。例如,在第6圖中,在配置重傳之CW1的各Layer1,2(k=1,2)中,於奇數次重傳時,僅占有對應於一方OCC(nOCC,k=0)之擴頻碼資源,於偶數次重傳時,僅占有對應於另一方OCC(nOCC,k=1)之擴頻碼資源。
另外,在基地台(接收裝置200(第5圖))中,排程單元212具有與終端之重傳次數計數單元301同一的功能(無圖示),並與終端(傳送裝置300)同樣地,將對應於依計數之每個CW的重傳次數而變更之OCC的擴頻碼資源,輸出至通道估計單元202。此外,排程單元212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對於指示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CW的終端以外之其他終端(新用戶)傳送之DMRS,分配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與進行重傳之終端使用的OCC(在各層為同一OCC)不同之OCC的擴頻碼資源。
藉由採用此等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可避免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CW的終端中使用之OCC偏於特定值(例如nOCC,k=0或1的任何一方)。因而,在本實施例中,除了與第1實施例同樣之效果外,還可使用每次重傳CW時不同之擴頻碼將其他終端予以多工。
(第3實施例)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說明依初次傳送時使用之擴頻碼資源與ACK/NACK的發生狀況,調整在重傳CW時用於DMRS之擴頻碼資源的情況。相對於此,在本實施例中,則依據以PDCCH通知之擴頻碼資源與傳送層數(傳送等級數),調整傳送CW時(初次傳送及重傳)用於DMRS之擴頻碼資源。
以下,就本實施例具體作說明。
第8圖係顯示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之方塊圖。另外,在第8圖之本實施例的傳送裝置400中,對與第4圖共同之結構部分附加與第4圖同一的符號,而省略說明。第8圖之傳送裝置400採用對第4圖之傳送裝置100具有擴頻碼調整單元401來取代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111之結構。
在第8圖所示之傳送裝置400(終端)中,DMRS生成單元110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依據使用PDCCH,從基地台通知之傳送參數中包含的對應於第0個(k=0)層(Layer0)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例如nCS,0及nOCC,0),算出對應於其他(k=1,2或3)之各層(Layer1,2或3)的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而後,DMRS生成單元110將算出之擴頻碼(在k=0~3之各層使用的擴頻碼)及傳送參數中包含之傳送等級數(換言之,傳送層數)輸出至擴頻碼調整單元401。
擴頻碼調整單元401依據從DMRS生成單元110輸入之傳送等級數,調整從DMRS生成單元110輸入之擴頻碼。具體而言,擴頻碼調整單元401參照以傳送等級數(傳送層數)之值求出的層與CW之對應關係,以分配在配置同一CW之複數個層生成的DMRS間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的方式,調整(再設定)各傳送層數中使用之擴頻碼。
而後,DMRS生成單元110使用從擴頻碼調整單元401輸入之擴頻碼(調整後之擴頻碼)生成DMRS,並將生成之DMRS輸出至預編碼單元109。此外,DMRS生成單元110在從ACK/NACK解調單元102輸入之ACK/NACK資訊顯示NACK情況下(換言之,重傳時),照樣使用初次傳送時使用之擴頻碼(調整後之擴頻碼)。
其次,就擴頻碼調整單元401中之擴頻碼調整處理的詳細內容作說明。
在擴頻碼調整單元401中,從DMRS生成單元110輸入對應於各層(Layer0~3)之DMRS中使用的擴頻碼資源。具體而言,如第9圖左側所示,Layer0(k=0)成為(nCS,0=0,nOCC,0=0),Layer1(k=1)成為(nCS,1=6,nOCC,1=0),Layer2(k=2)成為(nCS,2=3,nOCC,2=1),Layer3(k=3)成為(nCS,3=9,nOCC,3=1)。
此處,如前述,作為層與CW之對應關係,於3Layer傳送時,CW0配置於Layer0(k=0),CW1配置於Layer1,2(k=1,2)。因而,如第9圖左側所示,終端照樣使用以PDCCH指示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換言之,輸入擴頻碼調整單元401之設定值)時,與第3圖同樣地,配置CW1之2個Layer1,2中分別適用彼此不同的OCC(nOCC,2=0,1)。換言之,使用在配置同一CW之複數個層生成的DMRS間不同之OCC。
因此,擴頻碼調整單元401以在配置同一CW之複數個層生成的DMRS間使用對應於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的方式,在各傳送層數中再設定各層使用之擴頻碼資源。
具體而言,如第9圖右側所示,擴頻碼調整單元401將3Layer傳送時(第9圖所示之3Layer)中使用的擴頻碼資源再設定成對應於k=0之(nCS,0=0,nOCC,0=0),對應於k=2之(nCS,2=3,nOCC,2=1),及對應於k=3之(nCS,3=9,nOCC,3=1)。亦即,擴頻碼調整單元401取代在3Layer傳送時原本應使用之對應於k=1的(nCS,1=6,nOCC,1=0),而挪用在4Layer傳送時使用之對應於k=3的(nCS,3=9,nOCC,3=1)。
因而,如第10圖左側所示,DMRS生成單元110在3Layer傳送之初次傳送時,在配置CW0之Layer0(k=0)中使用(nCS,0=0,nOCC,0=0)而生成DMRS,在配置CW1之Layer1,2(k=1,2)中分別使用(nCS,1=3,nOCC,1=1)及(nCS,2=9,nOCC,2=1)而生成DMRS。
換言之,在以配置CW1之2個Layer1,2生成的DMRS間,分別使用對應於同一OCC(nOCC,k=1)之擴頻碼資源。
此外,終端(傳送裝置400)未檢測出對傳送之CW的ACK時,傳送該CW之重傳資料。此時,DMRS生成單元110即使重傳時仍照樣使用適用於初次傳送時之DMRS的擴頻碼資源(換言之,第9圖右側之調整後的擴頻碼資源)。例如,在第10圖中,僅於CW1發生重傳之情況下,DMRS生成單元110對配置CW1之2個Layer1,2生成的DMRS,分別使用初次傳送時使用之擴頻碼資源((nCS,1=3,nOCC,1=1)及(nCS,2=9,nOCC,2=1))。
藉此,如第10圖右側所示,即使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CW1時,仍可確保以虛線包圍之區域,換言之,由nOCC,k=0之OCC的全部循環移位序列(nOCC,k=0~11)構成之區域,作為可多工於同一資源之其他終端(新用戶)用而可分配的擴頻碼資源。
另外,在基地台(接收裝置200(第5圖))中,排程單元212具有與終端之擴頻碼調整單元401同一功能(無圖示),並與終端(傳送裝置400)同樣地,將調整(再設定)後之擴頻碼資源輸出至通道估計單元202。此外,排程單元212對指示僅重傳配置於複數個層之CW的終端以外之其他終端(新用戶)傳送之DMRS,分配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與進行重傳之終端使用的OCC(在各層為同一OCC)不同之OCC的擴頻碼資源。藉此,即使適用多用戶MIMO時,仍可對各終端分配適當之資源。
藉此,例如,在第10圖中,即使藉由排程器,欲將對只對應於nOCC,k=0之OCC的LTE之終端(新用戶)進行多工作為多用戶MIMO之動作時,仍可對其LTE之終端提供充分之資源。
如此,在本實施例中,終端(傳送裝置400)防備重傳之發生,對配置重傳單位之同一CW的複數個層生成之DMRS,從初次傳送時分別使用複數個擴頻碼資源中具有同一OCC之擴頻碼資源。藉此,可抑制重傳時擴頻碼資源發生壓迫。亦即,即使使用PHICH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無法使用PHICH通知DMRS之擴頻碼時),仍可避免重傳時因使用對應於相互不同之OCC的擴頻碼資源而造成的排程器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
因而,按照本實施例,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即使使用PHICH適用非適應性HARQ控制時,仍可避免對新用戶分配之限制,而進行排程器中之擴頻碼的分配動作。
以上,已就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作過說明。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天線,但本發明同樣可適用於天線埠(antenna port)。
所謂天線埠係指,由1條或複數個實體天線而構成的邏輯性天線。亦即,天線埠不限定於指的是1條實體天線,有時指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陣列天線等。
例如,在3GPP LTE中,並未規定天線埠由幾條實體天線構成,而係規定基地台可傳送不同之參考訊號(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單位。
此外,天線埠亦有規定為乘上預編碼向量(Precoding vector)之加權的最小單位。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以硬體構成本發明時為例作說明,但本發明在與硬體配合下,亦可以軟體實現。
此外,用於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的各功能區塊,典型上係作為積體電路之LSI來實現。此等亦可個別地單晶片化,亦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之方式而單晶片化。此處係作為LSI,但依積體度之差異,有時亦稱為IC、系統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
此外,積體電路化之方法並非限定於LSI者,亦可以專用電路或通用處理器來實現。亦可利用製造LSI後可程式化之FPGA(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是可再構成LSI內部之電路胞(cell)的連接或設定之可重構處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再者,因半導體技術之進步或衍生之其他技術而開發出替換成LSI之積體電路化的技術時,當然亦可使用其技術進行功能區塊之積體化。亦有可能適用生物技術等。
在2010年8月13日提出申請之特願2010-181344號的日本專利申請中包含之說明書、圖式及摘要等中揭示之內容全部援用於本申請。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有效用於利用MIMO通訊技術之無線通訊系統中,進行使用非適應性HARQ之重傳控制方法的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重傳方法及資源分配方法等。
100,300,400...傳送裝置
101...PDCCH解調單元
102...ACK/NACK解調單元
103...碼字生成單元
104...編碼單元
105...速率匹配單元
106...交織擾碼單元
107...調變單元
108...層映射單元
109...預編碼單元
110...DMRS生成單元
111,302...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
112...SRS生成單元
113...SC-FDMA訊號生成單元
200...接收裝置
201...RF接收單元
202...通道估計單元
203...空間分離同步檢波單元
204...層解映射單元
205...錯誤檢測單元
206...似然生成單元
207...重傳合成單元
208...解碼單元
209...CRC檢測單元
210...PHICH生成單元
211...PDCCH生成單元
212...排程單元
301...重傳次數計數單元
401...擴頻碼調整單元
第1圖係非適應性HARQ方式之說明圖。
第2圖係參考訊號(DMRS)造成的干擾之說明圖。
第3圖係記載於非專利文獻1中之方式的說明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接收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擴頻碼分配處理圖。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之傳送裝置的重要部分結構的方塊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擴頻碼設定處理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擴頻碼分配處理圖。
100...傳送裝置
101...PDCCH解調單元
102...ACK/NACK解調單元
103...碼字生成單元
104...編碼單元
105...速率匹配單元
106...交織擾碼單元
107...調變單元
108...層映射單元
109...預編碼單元
110...DMRS生成單元
111...重傳用擴頻碼保存單元
112...SRS生成單元
113...SC-FDMA訊號生成單元

Claims (20)

  1. 一種終端裝置,係具備:層映射單元,其係將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映射於1個或複數個層,並將前述複數個碼字中的至少一個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傳送單元,其係傳送前述已映射之複數個碼字;接收單元,其係接收ACK/NACK資訊,該ACK/NACK資訊係顯示對於前述已傳送之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的錯誤檢測結果;及參考訊號生成單元,其係對於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使用複數個循環移位量中的一個循環移位量與相互正交的複數個正交序列中的一個正交序列來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並準備複數個組合來作為用以特定前述一個循環移位量的索引與前述一個正交序列之組合,當前述接收之ACK/NACK資訊顯示已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的一個碼字的重傳要求時,不論對前述複數個層在初次傳送時是使用共通的正交序列或是使用相異的正交序列,均使用在前述複數個層間共通的正交序列,以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前述傳送單元可傳送前述生成之解調用參考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用於重傳被要求前述重傳的一個碼字所使用的層數,少於用於傳送前述複數個碼字所用的總層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 ACK/NACK資訊是使用HARQ指示通道(PHICH)來傳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碼字包含第1碼字與第2碼字,前述第1碼字係映射於第1層,前述第2碼字係映射於第2層及第3層,前述ACK/NACK資訊顯示對於前述第1碼字未檢測出錯誤,而對於前述第2碼字則檢測出錯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當進行複數次前述一個碼字之重傳時,前述參考訊號生成單元會在每當進行前述重傳時,變更前述共通的正交序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參考訊號生成單元係將前述共通的正交序列,設定為在前述一個碼字的第奇數次重傳與第偶數次重傳是不同的正交序列。
  7. 一種通訊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映射於1個或複數個層,並將前述複數個碼字中的至少一個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傳送前述已映射之複數個碼字;接收ACK/NACK資訊,該ACK/NACK資訊係顯示對於前述已傳送之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的錯誤檢測結果;對於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使用複數個循環移位量中的一個循環移位量與相互正交的複數個正交序列中的一個正交序列來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並準備複數個組合來作為用以特定前述一個循環移位量的索引與 前述一個正交序列之組合,當前述接收之ACK/NACK資訊顯示已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的一個碼字的重傳要求時,不論對前述複數個層在初次傳送時是使用共通的正交序列或是使用相異的正交序列,均使用在前述複數個層間共通的正交序列來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及傳送前述生成之解調用參考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訊方法,其中用於重傳被要求前述重傳的一個碼字所使用的層數,少於用於傳送前述複數個碼字所用的總層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ACK/NACK資訊是使用HARQ指示通道(PHICH)來傳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碼字包含第1碼字與第2碼字,前述第1碼字係映射於第1層,前述第2碼字係映射於第2層及第3層,前述ACK/NACK資訊顯示對於前述第1碼字未檢測出錯誤,而對於前述第2碼字則檢測出錯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訊方法,其中在進行複數次前述一個碼字之重傳時,係於每次要進行前述傳送時,變更前述共通的正交序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參考訊號生成單元係將前述共通的正交序列,設定為在前述一個碼字的第奇數次重傳與第偶數次重傳是不同的正交序列。
  13. 一種基地台裝置,係具備:接收單元,係接收已分別映射於1個或複數個層的複數個碼字,並將前述複數個碼字中的至少一個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配置有解調用參考訊號,在通訊對象裝置,對於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使用複數個循環移位量中的一個循環移位量與相互正交的複數個正交序列中的一個正交序列來生成前述解調用參考訊號,且準備了複數個組合來作為用以特定前述一個循環移位量的索引與前述一個正交序列之組合,當已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的一個碼字檢測出錯誤,要重傳前述一個碼字時,不論對前述複數個層在初次傳送時是使用共通的正交序列,或是使用相異的正交序列,均使用在前述複數個層間共通的正交序列,以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錯誤檢測單元,係對於前述接收之複數碼字的各碼字進行錯誤檢測;及傳送單元,係傳送ACK/NACK資訊,該ACK/NACK資訊係顯示對於前述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的前述錯誤檢測之結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基地台裝置,其中為了重傳前述一個碼字所使用的層數,少於為了傳送前述複數個碼字所用的總層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基地台裝置,其中前述傳送單元係使用HARQ指示通道(PHICH)來傳送前述 ACK/NACK資訊。
  16. 一種通訊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接收已分別映射於1個或複數個層的複數個碼字,並將前述複數個碼字中的至少一個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配置有解調用參考訊號,在通訊對象裝置,對於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使用複數個循環移位量中的一個循環移位量與相互正交的複數個正交序列中的一個正交序列來生成前述解調用參考訊號,且準備了複數個組合來作為用以特定前述一個循環移位量的索引與前述一個正交序列之組合,當已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的一個碼字檢測出錯誤,要重傳前述一個碼字時,不論對前述複數個層在初次傳送時是使用共通的正交序列或是使用相異的正交序列,均使用在前述複數個層間共通的正交序列來生成前述解調用參考訊號;對於前述接收之複數碼字的各碼字進行錯誤檢測;及傳送ACK/NACK資訊,該ACK/NACK資訊係顯示對於前述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的前述錯誤檢測之結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通訊方法,其中用於重傳前述一個碼字所使用的層數,少於用於傳送前述複數個碼字所用的總層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通訊方法,其中前述傳送單元係使用HARQ指示通道(PHICH)來傳送前述ACK/NACK 資訊。
  19. 一種積體電路,係可控制以下處理:將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映射於1個或複數個層,並將前述複數個碼字中的至少一個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傳送前述已映射之複數個碼字;接收ACK/NACK資訊,該ACK/NACK資訊係顯示對於前述已傳送之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的錯誤檢測結果;對於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使用複數個循環移位量中的一個循環移位量與相互正交的複數個正交序列中的一個正交序列來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並準備複數個組合來作為用以特定前述一個循環移位量的索引與前述一個正交序列之組合,當前述接收之ACK/NACK資訊顯示已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的一個碼字的重傳要求時,不論對前述複數個層在初次傳送時是使用共通的正交序列或是使用相異的正交序列,均使用在前述複數個層間共通的正交序列來生成解調用參考訊號;及傳送前述生成之解調用參考訊號。
  20. 一種積體電路,係可控制以下處理:接收已分別映射於1個或複數個層的複數個碼字,並將前述複數個碼字中的至少一個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配置有解調用參考訊號,在通訊對象裝置,對於前述一個或複數個層的各層,使用複數個循環移位量中的一個循環移位量與相互正交的複數個正交序列中的一個正交序列來生成前述解調用參考 訊號,且準備了複數個組合來作為用以特定前述一個循環移位量的索引與前述一個正交序列之組合,當已映射於前述複數個層的一個碼字檢測出錯誤,要重傳前述一個碼字時,不論對前述複數個層在初次傳送時是使用共通的正交序列或是使用相異的正交序列,均使用在前述複數個層間共通的正交序列來生成前述解調用參考訊號;對於前述接收之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進行錯誤檢測;及傳送ACK/NACK資訊,該ACK/NACK資訊係顯示對於前述複數個碼字的各碼字的前述錯誤檢測之結果。
TW100128705A 2010-08-13 2011-08-11 A terminal device,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TWI520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1344 2010-08-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5203A TW201215203A (en) 2012-04-01
TWI520648B true TWI520648B (zh) 2016-02-01

Family

ID=45567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8705A TWI520648B (zh) 2010-08-13 2011-08-11 A terminal device,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7) US9730188B2 (zh)
EP (3) EP2605434B1 (zh)
JP (2) JP5698749B2 (zh)
KR (2) KR101795108B1 (zh)
CN (2) CN105207702B (zh)
BR (1) BR112013003381B1 (zh)
DK (1) DK2605434T3 (zh)
ES (1) ES2729939T3 (zh)
MX (1) MX2013001707A (zh)
RU (1) RU2564449C2 (zh)
TR (1) TR201907929T4 (zh)
TW (1) TWI520648B (zh)
WO (1) WO20120205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0552A1 (ja) * 2010-08-13 2012-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再送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CN103733709B (zh) 2012-05-11 2018-08-07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终端装置和发送方法
US8885590B2 (en) * 2012-05-18 2014-11-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pilot channels
CN104869978B8 (zh) * 2012-12-17 2017-09-12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个人护理组合物
US2014026940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xplicit signaling of number of receiver antennas
ES2787896T3 (es) * 2014-06-24 2020-10-19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estación base,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y procedimiento de recepción
CN106301662A (zh) * 2015-05-14 2017-0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设备
WO2017069798A1 (en) * 2015-10-20 2017-04-27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tention window size adaptation
US10448285B2 (en) * 2015-12-22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ity handling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US10652759B2 (en) * 2016-04-26 2020-05-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traffic
JP2019153823A (ja) * 2016-07-15 2019-09-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708209B (zh) * 2016-08-09 2023-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重传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18117274A (ja) 2017-01-19 2018-07-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US10454644B2 (en) * 2017-03-24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ulti-cluste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419181B2 (en) 2017-03-31 2019-09-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overhead reduction
US11019582B2 (en) * 2017-08-08 2021-05-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2532560B (zh) * 2020-12-01 2023-01-31 四川灵通电讯有限公司 在铜线传输中自适应调制qam调制方式的系统及应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8717B2 (en) * 2002-02-15 2007-11-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adaptive basis
US7254769B2 (en) * 2002-12-24 2007-08-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itute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u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US7693110B2 (en) * 2004-09-16 2010-04-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CN1790976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多天线传输中的重传方法
RU2396714C1 (ru) * 2006-04-12 2010-08-1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с многими входами и многими выходами (mimo)
RU2452088C2 (ru) * 2007-02-14 2012-05-2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для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кодового слова в слой
US8379738B2 (en) 2007-03-16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able fast decoding of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code blocks
WO2008153367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d acquiring ack/nack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56515B1 (en) * 2007-10-30 2019-06-12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Llc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1884176B (zh) * 2007-12-03 2013-11-0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复用多天线发射机的预编码器
KR101430470B1 (ko) * 2008-01-04 2014-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재전송 방법
US8774156B2 (en) 2008-01-29 2014-07-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CKNAK and CQI channel mapping schem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699426B2 (en) 2008-03-26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91086B1 (ko) * 2008-05-21 2016-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CN101309134B (zh) * 2008-06-23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通知方法
EP2291942B1 (en) * 2008-06-24 2014-08-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multiple ack/nack assignments
KR101625861B1 (ko) * 2008-07-22 2016-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 시, 다중 코드워드 기반 단일 사용자 mimo가 사용되는 시스템에 있어서, phich 할당 및 참조 신호 생성 방법
CN102282817B (zh) 2008-08-19 2014-07-02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接收和发送应答/无应答信息的方法
JP2012503397A (ja) * 2008-09-18 2012-02-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各空間層上の柔軟な速度選択及び単一harqプロセスによる高度コードワード・マッピングを備えた空間多重化通信システム
US8245092B2 (en) * 2008-11-03 2012-08-14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CN101465720B (zh) * 2009-01-23 2013-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546138B2 (ja) 2009-02-06 2014-07-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廃棄物容器および廃棄物収納方法
CN104320215B (zh) * 2009-03-16 2017-12-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基站中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及基站
US9319183B2 (en) * 2009-07-30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and decoding status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055559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与装置
KR101787097B1 (ko) * 2009-11-18 2017-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41462B (zh) 2009-12-14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参考信号动态循环移位参数的处理方法
US9148261B2 (en) * 2009-12-17 2015-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01097B (zh) * 2010-01-08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调度信息的指示方法
CN101800622B (zh) * 2010-01-08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信令配置方法及系统
US9258160B2 (en) * 2010-01-11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735541B2 (ja) * 2010-01-18 2015-06-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品質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9130719B2 (en) * 2010-02-11 2015-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23184B (zh) * 2010-03-29 2014-12-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有效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20130029374A (ko) * 2010-03-29 2013-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48600B2 (en) * 2010-03-29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uplink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WO2011136579A2 (ko) * 2010-04-28 2011-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된 상향링크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24325B2 (en) * 2010-06-21 2015-09-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WO2012002767A2 (ko) * 2010-07-02 2012-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227520B1 (ko) * 2010-07-09 201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2020552A1 (ja) * 2010-08-13 2012-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再送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CN10237754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自适应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38112A2 (ko) * 2011-04-04 2012-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20552A1 (ja) 2013-10-28
US20230142975A1 (en) 2023-05-11
KR101821947B1 (ko) 2018-01-24
EP3525378A1 (en) 2019-08-14
BR112013003381B1 (pt) 2021-09-21
KR20130100770A (ko) 2013-09-11
TR201907929T4 (tr) 2019-06-21
EP2680482B1 (en) 2019-04-24
US20170302423A1 (en) 2017-10-19
EP2605434A4 (en) 2017-09-06
US11569965B2 (en) 2023-01-31
US10567138B2 (en) 2020-02-18
RU2564449C2 (ru) 2015-10-10
US20200153595A1 (en) 2020-05-14
EP3525378B1 (en) 2020-12-09
DK2605434T3 (da) 2019-05-27
US10237043B2 (en) 2019-03-19
KR101795108B1 (ko) 2017-11-15
CN103069734B (zh) 2015-09-30
CN105207702A (zh) 2015-12-30
JP2015122790A (ja) 2015-07-02
TW201215203A (en) 2012-04-01
WO2012020552A1 (ja) 2012-02-16
EP2605434B1 (en) 2019-03-13
EP2680482A3 (en) 2017-12-20
US11949626B2 (en) 2024-04-02
CN105207702B (zh) 2018-06-08
CN103069734A (zh) 2013-04-24
MX2013001707A (es) 2013-02-26
JP5872080B2 (ja) 2016-03-01
US20190158254A1 (en) 2019-05-23
US9730188B2 (en) 2017-08-08
EP2605434A1 (en) 2013-06-19
BR112013003381A2 (pt) 2017-10-24
US10999040B2 (en) 2021-05-04
US20210226758A1 (en) 2021-07-22
ES2729939T3 (es) 2019-11-07
JP5698749B2 (ja) 2015-04-08
EP2680482A2 (en) 2014-01-01
RU2013105781A (ru) 2014-09-20
US20240204968A1 (en) 2024-06-20
US20130142160A1 (en) 2013-06-06
KR20170122852A (ko) 2017-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648B (zh) A terminal device,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9124325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US894832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ressing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 coding
EP26065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adaptive re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