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9734A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9734A
CN103069734A CN2011800387979A CN201180038797A CN103069734A CN 103069734 A CN103069734 A CN 103069734A CN 2011800387979 A CN2011800387979 A CN 2011800387979A CN 201180038797 A CN201180038797 A CN 201180038797A CN 103069734 A CN103069734 A CN 103069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ource
reference signal
occ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8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9734B (zh
Inventor
星野正幸
西尾昭彦
今村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310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7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9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9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29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with layer mapping, e.g. codeword-to laye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949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使用PHICH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而进行调度器中的扩频码的分配动作的终端装置。码字生成单元(103)通过对数据串进行编码生成码字(CW),层映射单元(108)将各CW配置到一个层或多个层中,DMRS生成单元(110)使用由相互正交的多个OCC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对被配置CW的每层生成参考信号,ACK/NACK解调单元(102)接收表示对CW的重发请求的响应信号。DMRS生成单元(110)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配置在多个层中的单一CW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于在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参考信号,分别使用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OCC的资源。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研究通过在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以及终端装置(以下简称为终端)两者中搭载多个天线,在上行线路(uplink)中导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由此实现吞吐量改善。在该MIMO通信技术中,在研究终端适用预编码控制以进行数据发送。在预编码控制中,基站根据从终端的各天线独立发送的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的接收状况,估计基站与该终端之间的传播路径状况,选择最适合所估计的传播路径状况的预编码器(Precoder),并适用于数据发送。
尤其是,在高级LTE(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以下简称为LTE-A)中,适用基于发送秩(Rank)的预编码控制。具体而言,基站选择对于由观测从终端发送的SRS得到的值构成的信道矩阵而言最适合的秩以及预编码器。这里,所谓秩,表示进行空间复用通信(Space DivisionMultiplexing:SDM)时的空间复用数(层(Layer)数),是同时发送的独立的数据数。具体而言,对每个秩使用不同大小的码本(codebook)。基站接收从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信道矩阵,并选择对所估计的信道矩阵最适合的秩以及预编码器。
另外,在移动通信这样传播路径变动比较大的通信路径中,作为差错控制技术,适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 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是通过发送侧对重发数据进行重发,在接收侧合成接收完毕的数据和重发数据,由此提高纠错能力,实现高质量传输的技术。作为HARQ的方法,正在研究自适应HARQ(adaptive HARQ)和非自适应HARQ(non-adaptiveHARQ)。自适应HARQ是将重发数据分配到任意资源的方法。另一方面,非自适应HARQ是将重发数据分配到预先确定的资源的方法。在LTE的上行线路中,采用HARQ方式中的非自适应HARQ方式。
使用图1说明非自适应HARQ方式。在非自适应HARQ中,首先,在初次数据分配时,基站确定分配数据的资源。接着,基站使用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通知发送参数。这里,发送参数中包含表示资源分配信息的分配频率资源、发送秩数、预编码器、调制方式/编码率等信息。终端取得使用PDCCH发送的发送参数,按照上述资源分配信息使用预先确定的资源发送初次数据。
接收到初次数据的基站将对初次数据中未能解调的数据的NACK(否定确认),使用HARQ通知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通知给终端。终端收到NACK后,使用利用PDCCH通知资源分配等信息时的发送参数,进行重发控制。具体而言,终端使分配频率资源、预编码器、调制方式等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生成重发数据并发送。不过,终端根据重发请求次数变更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参数。这里,RV参数表示存储有经Turbo(特播)编码的数据的存储器(称为Circular buffer,循环缓冲器)上的读出位置。例如,在存储器被分割为大约4等分,对各区域的前端标注编号0、1、2、3的情况下,终端根据重发请求次数,例如以0→2→1→3→0的顺序变更RV参数(读出位置)。
此外,非自适应HARQ往往与发送间隔恒定的Synchronous HARQ(同步HARQ)并用,在LTE中,重发数据在通知NACK之后第8子帧进行重发。
另外,对每个规定的控制单位进行非自适应HARQ,并将控制单位称为码字(Code word:CW)。此外,CW也是适用相同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控制单位。另外,有时,与在负责调制及编码的物理层中处理的CW同样,意识到在负责HARQ的MAC层中进行处理的情况而将其称为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并对两者加以区分,但以下不加区分,用CW进行统一的记载。
另外,在LTE中,一般在初次发送时,在秩1(单一秩发送时)中适用1CW发送,秩2、3、4(多秩发送时)中适用2CW发送。此外,在多秩发送时,秩2中CW0被配置在层0,CW1被配置在层1。此外,秩3中CW0被配置在层0,CW1被配置在层1及层2。另外,秩4中CW0被配置在层0及层1,CW1被配置在层2及层3。
但是,在仅重发被配置在多层中的CW的情况下,终端用秩2发送1CW。具体而言,在重发秩3的CW1、秩4的CW0或CW1的情况下,终端将这些CW用秩2发送1CW。
另外,基站搭载比终端多的天线,因此相对而言具有设置上的自由度。因此,基站通过进行适当的接收信号处理,能够适用对多个终端分配同一资源的所谓多用户MIMO。例如,考虑在终端具有的发送天线数为1,基站具有的接收天线数为2的情况下,对两个终端分配同一资源的情况。这里情况下,能够等效地视为两个发送天线和两个接收天线的MIMO信道,基站能够进行接收信号处理。具体而言,基站通过进行空间滤波或消除器/最大似然估计等一般的MIMO接收信号处理,能够分别检测从多个终端发送的信号。此时,为了使通信系统更稳定地动作,在多用户MIMO中,基站基于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传播路径状况估计终端相互造成的干扰量,并考虑该干扰量对各终端分别设定发送参数。
此外,如前所述,有时将由搭载多个天线的一个终端(单一用户)进行MIMO动作的情况与多用户MIMO区分而称为单用户MIMO。另外,不限于搭载于终端的发送天线为一根的情况,将多个能够进行单用户MIMO动作的终端分配到同一资源的情况也表现为多用户MIMO。
另外,终端除了上述SRS以外还向基站发送解调用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RS),基站将接收的DMRS用于数据解调。在LTE-A中,对每层发送DMRS。另外,终端使用与各层发送的信号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发送DMRS。因此,在使用同一频率资源发送多层以及多个终端的DMRS时,需要某些复用方法。在LTE-A中,作为DMRS的复用方法,除了在LTE中用于多个终端复用的基于循环移位序列(Cyclic shift sequence)的复用以外,还导入基于叠加正交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的复用。
循环移位序列的自相关特性良好,并且,通过对恒定振幅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中的规定序列进行循环移位而生成。例如,使用以对CAZAC序列的码长度进行12等分所得的各点中的任意点为起始点的12个循环移位序列。以后,将该起始点记为nCS
作为OCC,考虑上行线路数据的发送格式,由每1子帧包含2码元的DMRS形成序列长度为2的扩频码。具体而言,在LTE-A中,作为OCC,具有{+1,+1}以及{+1,-1}的两个序列长度为2的扩频码。以后,将OCC中的扩频码记为nOCC。例如,将{+1,+1}以及{+1,-1}的两个扩频码分别记为nOCC=0,1。
nCS以及nOCC包含在从基站使用PDCCH通知给终端的发送参数中。此外,关于包含nCS以及nOCC的发送参数的通知方法的细节,尤其是单用户MIMO中的通知方法的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
接着,说明在同一频率资源中进行复用的DMRS间的干扰。图2中示出对分配了nCS=6以及nOCC=0的DMRS所造成的干扰进行模拟的图。作为由上述的循环移位序列以及OCC构成的DMRS所产生的干扰的特征,在同一nOCC中由相邻的nCS构成的DMRS之间,有时相互造成干扰。例如,在参考信号之间的nOCC相同,并且nCS的差为3左右(图2所示的箭头)的区域(图2的情况下是nOCC=0、nCS=3~5、7~9的区域)中产生干扰。因此,关于nCS,作为能够同时分配的参考信号,优选将参考信号之间的nCS的差设为6左右。
另一方面,关于nOCC,在同时分配的参考信号(复用的参考信号)的码长度相同,即同时分配的参考信号的分配带宽相同的情况下,期望不同nOCC的参考信号相互正交。该正交的程度(正交性)依赖于在一个子帧内配置了参考信号(DMRS)的两个码元之间的衰落相关。例如,在作为MIMO的主要适应区域的低速移动环境中,可望确保良好的正交性。
接着,说明在单用户MIMO中通知DMRS的扩频码的方法。这里,作为LTE中的DMRS的扩频码的通知方法,有使用对各个用户设想较长的周期而在高层中设定的参数nDMRS (1)、以及作为使用PDCCH通知的发送参数的基于调度器的判断而对相应的发送子帧专门设定的参数nDMRS (2),基站任意地设定扩频码并向终端指示的方法。终端使用根据指示的参数(nDMRS (1)或nDMRS (2))计算出的规定的nCS生成DMRS。
在LTE-A中,提出将上述通知方法的原理扩展到单用户MIMO的方法(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在非专利文献1中,与第k(k=0~3)层对应的循环移位序列的起始点以及OCC的扩频码的设定值分别设定为nDMRS,k (2)(相当于上述的nCS)以及nOCC,k。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将用高层或PDCCH通知的信息仅限定为与第0(k=0)层(层0)对应的设定值(nDMRS,0 (2)以及nOCC,0),根据与第0(k=0)层(层0)对应的设定值,换算求出与剩余的(k=1~3)层(层1~3)对应的设定值。在研究由此使与控制信号通知所带来的开销最小。
更具体而言,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在单用户MIMO中也尽可能地避免参考信号间的干扰,如下那样地设定各设定值。
将nDMRS,0 (2)定义为(nDMRS,0 (2)k)mod12
其中,
2层(Layer)发送时:k=0时Δk=0,k=1时Δk=6
3层发送时:k=0时Δk=0,k=1时Δk=6,k=2时Δk=3
或者:k=0时Δk=0,k=1时Δk=4,k=2时Δk=8
4层发送时:k=0时Δk=0,k=1时Δk=6,k=2时Δk=3,k=3时Δk=9
将nOCC,k定义为nOCC,0或(1-nOCC,0)
其中,
k=1时nOCC,k=nOCC,0,k=2或3时nOCC,k=(1-nOCC,0)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1-104219,″Way Forward on CS and OCC signalling for ULDMRS,″Panasonic,Samsung,Motorola,NTT DOCOMO,NEC,Pantech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说明终端使用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参考信号(DMRS)的扩散码分配方法来发送数据,基站使用PHICH而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指示数据重发的PHICH中无法加载发送参数的信息。因此,作为数据重发时使用的参考信号的扩频码,更具体而言,作为基站返回NACK的CW的重发时使用的参考信号的扩频码,使用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的扩频码。
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一例那样,初次发送为3层发送(秩3发送)的情况下,各层(k=0~3)中使用的扩频码(CS(起始点nCS,k)以及OCC(码nOCC,k))为nCS,0=0,nOCC,0=0;nCS,1=6,nOCC,1=0;以及nCS,2=3,nOCC,2=1的三个。这里,如图3所示,假设通过PHICH从基站向终端通知了仅重发CW1的指示(CW0:ACK、CW1:NACK)。这种情况下,CW1重发时使用的扩频码为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的nCS,1=6,nOCC,1=0;以及nCS,2=3,nOCC,2=1的两个。这两个扩频码占用两个OCC(nOCC,k=0以及1)。
因此,作为能够在同一资源中进行复用的可分配给新用户使用的扩频码的资源(以下称为扩频码资源),限定为图3右侧(重发时)所示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具体而言,如图3右侧所示,在两个OCC(nOCC,k=0以及1)中,无法分配nCS相距6左右的扩频码资源作为可分配给新用户使用的扩频码资源。
因此,如图3所示,即使原本希望作为多用户MIMO动作由基站的调度器对进行2层发送的新用户进行复用的情况(即,在同一OCC中使用nCS相距6左右的扩频码的情况)下,也不存在扩频码资源的空余,无法对新用户进行扩频码资源分配。
这样,在使用PHICH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在调度器中的扩频码分配中产生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PHICH而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而进行调度器中的扩频码的分配动作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一个形态为,包括:码字生成单元,通过对数据串进行编码生成码字;映射单元,将各码字配置到一个层或多个层中;参考信号生成单元,使用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参考信号;以及接收单元,接收表示对所述码字的重发请求的响应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单元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配置在所述多个层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于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别使用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一个形态为,包括:接收单元,接收被配置在一个层或多个层中的码字;检测单元,检测所接收的所述码字的差错;响应信号生成单元,生成表示对所述码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以及调度单元,对于作为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所述调度单元在只有对配置于所述多个层中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差错检测结果为否定确认的情况下,将进行所述单一码字的重发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多个层的每层的参考信号使用的资源,确定为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并且对于进行所述重发的终端装置以外的其他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与所述相同的码不同的码的资源。
本发明的重发方法的一个形态为,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对数据串进行编码而生成码字;将各码字配置到一个层或多个层中;使用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参考信号;接收表示对所述码字的重发请求的响应信号;以及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层中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别使用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
本发明的资源分配方法的一个形态为,包括如下步骤:接收被配置在一个层或多个层中的码字;检测所接收的所述码字的差错;生成表示对所述码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对于作为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以及在只有对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层中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差错检测结果为否定确认的情况下,将进行所述单一码字的重发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多个层的每层的参考信号使用的资源,确定为所述多个资源中的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并且对于进行所述重发的终端装置以外的其他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与所述相同的码不同的码的资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用PHICH而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而进行调度器中的扩频码的分配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非自适应HARQ方式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参考信号(DMRS)的干扰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式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扩频码分配处理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扩频码设定处理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扩频码分配处理的图。
标号说明
100、300、400发送装置
101PDCCH解调单元
102ACK/NACK解调单元
103码字生成单元
104编码单元
105速率匹配单元
106交织和加扰单元
107调制单元
108层映射单元
109预编码单元
110DMRS生成单元
111、302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
112SRS生成单元
113SC-FDMA信号生成单元
200接收装置
201RF接收单元
202信道估计单元
203空间分离同步检波单元
204层解映射单元
205差错检测单元
206似然生成单元
207重发合成单元
208解码单元
209CRC检测单元
210PHICH生成单元
211PDCCH生成单元
212调度单元
301重发次数累计单元
401扩频码调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图4的发送装置100例如适用于LTE-A的终端。此外,为了避免说明变得复杂,在图4中,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上行线路数据的发送、以及对该上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的通过下行线路的接收相关的结构部分,省略与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相关的结构部分的图示以及说明。
PDCCH解调单元101从由基站(后述的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所包含的PDCCH中,解调在基站中确定的发送参数(与数据发送有关的参数)。此外,发送参数中包含分配频率资源(例如分配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发送用秩数与预编码器、调制方式/编码率、重发时使用的RV参数、或者与第0(k=0)层(层r0)对应的参考信号(DMRS)的扩频码(例如上述的nCS,0(或nDMRS,0 (2))以及nOCC,0)等信息。接着,PDCCH解调单元101将解调后的发送参数输出到速率匹配单元105、调制单元107、层映射单元108、DMRS生成单元110、以及SC-FDMA信号生成单元113。
ACK/NACK解调单元102从由基站(后述的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所包含的PHICH中,对每个CW解调表示基站中接收信号的差错检测结果的ACK/NACK信息。接着,ACK/NACK解调单元102将解调后的ACK/NACK信息输出到速率匹配单元105、层映射单元108、以及DMRS生成单元110。
码字生成单元103与码字(CW)数对应地备置,通过对输入的发送数据(数据串)进行编码而生成CW。另外,各码字生成单元103具有编码单元104、速率匹配单元105、交织和加扰单元106、以及调制单元107。
编码单元104将发送数据作为输入,对发送数据赋予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ing,循环冗余校验)后进行编码以生成编码数据,并将生成的编码数据输出到速率匹配单元105。
速率匹配单元105具有缓冲器,将编码数据存储到缓冲器中。接着,速率匹配单元105基于从PDCCH解调单元101输出的发送参数,对编码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处理,自适应性地调整调制阶数或编码率。接着,速率匹配单元105将速率匹配处理后的编码信号输出到交织和加扰单元106。另外,在重发时(来自ACK/NACK解调单元102的ACK/NACK信息表示NACK时),速率匹配单元105从由输出自PDCCH解调单元101的RV参数指定的缓冲器的开始位置起,读出与调制阶数以及编码率对应的规定量的编码数据作为重发数据。接着,速率匹配单元105将读出的重发数据输出到交织和加扰单元106。
交织和加扰单元106对于从速率匹配单元105输入的编码数据实施交织和加扰处理,并将交织和加扰处理后的编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07。
调制单元107基于从PDCCH解调单元101输入的发送参数,对编码数据进行多级调制而生成调制信号,并将生成的调制信号输出到层映射单元108。
层映射单元108基于从PDCCH解调单元101输入的发送参数、以及从ACK/NACK解调单元102输入的ACK/NACK信息,将从各码字生成单元103的调制单元107输入的调制信号对每个CW映射到各层。这里,如前所述,层映射单元108根据发送参数所包含的发送秩数,将各CW映射(配置)到一个层或多个层中。接着,层映射单元108将映射后的CW输出到预编码单元109。
预编码单元109对于从DMRS生成单元110输入的DMRS或者从层映射单元108输入的CW进行预编码,对各CW以及DMRS进行加权。接着,预编码单元109将预编码后的CW以及DMRS输出到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信号生成单元113。
DMRS生成单元110基于从PDCCH解调单元101输入的发送参数、以及从ACK/NACK解调单元102输入的ACK/NACK信息,生成与发送秩数对应的各层的DMRS。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利用相互不同的循环移位量(例如nCS,k=0~11)相互分离的循环移位序列、以及相互正交的OCC(例如nOCC,k=0,1),定义DMRS用的多个扩频码资源。接着,DMRS生成单元110使用DMRS用的多个扩频码资源中的任意扩频码资源,对被配置CW的每层生成DMRS。
具体而言,如前所述,DMRS生成单元110基于发送参数中包含的、与第0(k=0)层(层0)对应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例如nCS,0以及nOCC,0),计算与其他(k=1,2或3)各层(层1,2或3)对应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另外,DMRS生成单元110将基于从PDCCH解调单元101输入的发送参数生成的扩频码(即,从基站使用PDCCH指示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输出到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另外,DMRS生成单元110在从ACK/NACK解调单元102输入的ACK/NACK信息表示NACK的情况下(即重发时),基于与NACK对应的CW和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中存储的扩频码,设定CW重发时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此外,关于DMRS生成单元110中的重发时的DMRS生成处理的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
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存储从DMRS生成单元110输入的扩频码(即,使用PDCCH指示的、初次发送时在各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使用的扩频码资源)。另外,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根据来自DMRS生成单元110的请求,将存储的扩频码输出到DMRS生成单元110。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生成单元112生成信道质量测定用参考信号(SRS),并将生成的SRS输出到SC-FDMA信号生成单元113。
SC-FDMA信号生成单元113对于从SRS生成单元112输入的参考信号(SRS)或者预编码后的CW以及DMRS进行SC-FDMA调制,生成SC-FDMA信号。接着,SC-FDMA信号生成单元113对于生成的SC-FDMA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处理(S/P(Serial/Parallel,串行/并行)变换、傅立叶逆变换、上变频、放大等),经由发送天线发送无线发送处理后的信号。由此,初次发送数据或者重发数据被传输到接收装置。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图5的接收装置200例如适用于LTE-A的基站。此外,为了避免说明变得复杂,在图5中,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上行线路数据的接收、以及对该上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的、通过下行线路的发送相关的结构部分,省略与下行线路数据的发送相关的结构部分的图示以及说明。
RF(Radio Frequency,射频)接收单元201与天线数对应地备置。各RF接收单元201经由天线接收从终端(图4所示的发送装置100)发送的信号,对于接收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傅立叶变换、P/S变换等)来变换为基带信号,将变换后的基带信号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202以及空间分离同步检波单元203。
信道估计单元202~PDCCH生成单元211的各结构单元与基站(接收装置200)可同时通信的终端数对应地备置。
信道估计单元202基于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DMRS)进行信道估计,计算信道估计值。此时,信道估计单元202根据来自调度单元212的指示,确定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接着,信道估计单元202将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211和空间分离同步检波单元203。
空间分离同步检波单元203使用信道估计值,将映射到多个层中的基带信号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基带信号输出到层解映射单元204。
层解映射单元204对每个CW合成分离后的基带信号,并将合成后的CW输出到似然比生成单元206。
差错检测单元205与CW数对应地备置。另外,各差错检测单元205具有似然生成单元206、重发合成单元207、解码单元208以及CRC检测单元209。
似然度生成单元206对每个CW计算似然,并将计算出的似然输出到重发合成单元207。
重发合成单元207对每个CW保存先前的似然,同时对于重发数据基于RV参数进行重发合成处理,并将合成处理后的似然性输出到解码单元208。
解码单元208对合成处理后的似然进行解码来生成解码数据,并将生成的解码数据输出到CRC检测单元209。
CRC检测单元209对于从解码单元208输出的解码数据进行基于CRC校验的差错检测处理,并对每个CW将差错检测结果输出到PHICH生成单元210以及调度单元212。另外,CRC检测单元209输出解码数据作为接收数据。
PHICH生成单元210对每个CW,将从与各CW对应的CRC检测单元209分别输入的表示差错检测结果的ACK/NACK信息配置到PHICH。此外,PHICH中,对每个CW设置ACK/NACK资源作为响应资源。例如,PHICH生成单元210在与CW0对应的差错检测结果表示无差错的情况下,在CW0的ACK/NACK资源中配置ACK,在与CW0对应的差错检测结果表示有差错的情况下,在CW0的ACK/NACK资源中配置NACK。同样,PHICH生成单元210在与CW1对应的差错检测结果表示无差错的情况下,在CW1的ACK/NACK资源中配置ACK,在与CW1对应的差错检测结果表示有差错的情况下,在CW1的ACK/NACK资源中配置NACK。这样,PHICH生成单元210作为响应信号生成单元,在设置于PHICH的每个CW的响应资源中,对每个CW配置ACK/NACK。由此,将表示每个CW的差错检测结果的ACK/NACK信息配置到PHICH并发送到终端(发送装置100)(未图示)。
PDCCH生成单元211基于由信道估计单元202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估计传播路径状况。接着,PDCCH生成单元211根据所估计的传播路径状况,确定多个终端的发送参数。此时,PDCCH生成单元211根据来自调度单元212的指示,设定对各终端分配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接着,PDCCH生成单元211将设定的发送参数配置到PDCCH中。由此,将每个终端的发送参数配置到PDCCH并发送到各终端(未图示)。
调度单元212基于从与各CW对应的CRC检测单元209分别输入的差错检测结果,对于作为各终端发送的DMRS的、对被配置终端发送的CW的每层生成的DMRS,分配多个扩频码资源中的任意扩频码资源。接着,调度单元212对于与各终端对应的PDCCH生成单元211,指示对各终端分配的扩频码资源。另外,调度单元212对于与各终端对应的信道估计单元202,指示对各终端分配的扩频码资源。
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发送装置100(以下表示为终端)以及接收装置200(以下表示为基站)的动作。
终端根据来自基站的指示,发送传播路径状况(信道质量测定)用的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基站接收该参考信号(SRS),基于观测接收信号的结果,确定分配频率资源(分配RB)、发送秩数、预编码器、调制方式/编码率、重发时使用的RV参数、或者与第0(k=0)层(层0)对应的参考信号(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等发送参数。接着,基站将确定的发送参数使用PDCCH通知给终端。此外,例如在LTE中,为了形成发送数据,终端需要4子帧左右的时间。因此,为了形成在第n子帧中发送的发送数据,基站需要在第n-4子帧中通知资源分配。因此,基站基于第n-4子帧中的传播路径状况,确定发送参数并进行通知。
接着,终端从PDCCH中提取发送参数,基于提取的发送参数生成各层的DMRS以及数据信号,对于DMRS以及数据信号实施预编码,由此形成从各发送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接着,终端将形成的发送信号发送到基站。
这里,如上所述,与各层对应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由发送参数中包含的、第0(k=0)层(层0)和与各层(k=1,2或3的层1,2或3)的相对值确定。即,各层(Layer)1,2或3中的扩频码基于层0中的扩频码(发送参数中包含的扩频码)确定。另外,终端保持PDCCH中所指示的DMRS的扩频码。
基站对于在第n子帧中从终端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基于每个CW的差错检测结果生成PHICH。此外,在LTE中,基站并不限于使用PHICH,也可以使用PDCCH进行重发指示,但这与本发明并不密切相关,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终端在从基站通知差错检测结果的定时(在LTE中,此时为第n+4子帧),在参照PDCCH的同时参照PHICH。PHICH中包含HARQ的指示。
终端在从PHICH中检测到ACK的情况下,判断为基站顺利地解调了相应CW,停止该CW的重发。另一方面,终端在PHICH中未检测出ACK的情况下,判断为基站无法解调相应CW并指示了重发,在规定的定时重发该CW。
在上述例子中,终端在未检测出对在第n子帧中发送的CW的ACK的情况下,在第n+8子帧中发送该CW的重发数据。此时,终端如上所述将与重发请求次数对应的预定值用作RV参数,并且将根据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中存储的值(扩频码资源)和ACK/NACK的发生状况设定的设定值(扩频码资源)用作DMRS的扩频码,除此以外,直接使用在第n-4子帧中使用PDCCH指示的发送参数(例如预编码器)。此外,关于重发时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的设定方法,在后面进行叙述。
另一方面,基站在CW的差错检测结果为无差错的情况下,使用PHICH对终端通知ACK,指示停止发送该CW。与此相对,基站在CW的差错检测结果为有差错的情况下,使用PHICH对终端通知NACK。并且,基站进行重发合成处理,反复执行解调处理。此时,基站基于根据初次发送时对终端指示的扩频码资源和CW的差错检测结果设定的扩频码资源,进行重发数据的解调、以及对其他终端的资源分配。
接下来,说明重发时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的设定方法。
这里,如图6所示,说明与图3同样,初次发送为3层发送的情况。即,初次发送时,在第0(k=0)层(层0)中发送CW0,在第1(k=1)层以及第2(k=2)层的两个层(层1,2)中发送CW1。另外,初次发送时各层0~层2中使用的扩频码为:nCS,0=0,nOCC,0=0;nCS,1=6,nOCC,1=0;以及nCS,2=3,nOCC,2=1。另外,如图6所示,假设基站中的差错检测的结果,仅重发(reTX)CW1(即,CW0:ACK、CW1:NACK)。
这里,在图6所示的CW1的重发时,若直接使用终端初次发送时使用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即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中存储的设定值),则与图3同样,在被配置CW1的两个层即层1,2中,分别适用相互不同的OCC(nOCC,2=0,1)。
对此,DMRS生成单元110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的单一CW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于在该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分别使用由多个OCC(此处nOCC,k=0,1)定义的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即,在重发时也直接使用了初次发送时使用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时,在被配置重发对象CW的多个层中适用相互不同的OCC的状况下,终端调整DMRS的扩频码资源,以在被配置重发对象的CW的多个层中,使用适用了具有相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的DMRS。
具体而言,终端对于在被配置重发对象CW的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使用在初次发送时在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即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中存储的设定值)中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例如,图6中,终端在重发时使用初次发送时使用的三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OCC(nOCC,k=0)的两个扩频码。即,如图6所示,被配置重发的CW1的各层1,2中使用的扩频码为nCS,1=0,nOCC,1=0和nCS,2=6,nOCC,2=0的两个扩频码,仅占用一个OCC(nOCC,k=0)。
由此,作为被配置重发的CW1的各层1,2所占用的扩频码资源以外的扩频码资源的、在与CW1使用的扩频码资源之间不产生干扰的资源,确保图6所示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nOCC,k=1的OCC,并且全部循环移位序列(nCS,k=0~11))。
另一方面,在重发时直接使用了初次发送时分配给终端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时,在被配置重发对象CW的多个层中适用相互不同的OCC的状况下,基站识别为使用初次发送时分配给终端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来重发CW(DMRS)。并且,基站使用初次发送时分配给终端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中具有上述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对重发的CW进行解调。并且,基站考虑重发时的CW使用初次发送时分配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中具有上述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进行对其他终端(新用户)的资源分配。
即,基站在只有对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单一CW的差错检测结果为NACK的情况下,将进行单一码字的重发的终端所发送的、该多个层中每层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确定为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并且,基站对于进行重发的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装置(新用户)所发送的DMRS,分配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与进行重发的终端使用的上述相同OCC(确定的OCC)不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
例如,在图6中,从CRC检测单元209输入的相应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为(CW0:无差错,CW1:有差错)。因此,调度单元212确定为终端中下次重发的CW1与初次发送时(图6所示的nOCC,1=0,nOCC,2=1)不同,使用具有相同OCC(图6所示的nOCC,1=0,nOCC,2=0)的扩频码资源的DMRS来生成。接着,调度单元212指示信道估计单元202,图6所示的nCS,1=0,nOCC,1=0和nCS,2=6,nOCC,2=0的两个扩频码资源是对重发的CW1适用的扩频码资源。
另外,调度单元212使用作为重发的CW1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图6所示的nOCC,1=0)以外的扩频码资源的、在与CW1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之间不产生干扰的资源,作为对图6所示的重发CW1的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新用户)的DMRS的资源分配。即,在调度单元212中,对于对其他终端的DMRS,能够分配图6所示的由虚线包围的、由nOCC,1=1的OCC的全部循环移位序列(nCS,k=0~11)构成的区域。
因此,例如,即使在希望通过调度器将进行2层发送的新用户进行复用作为多用户MIMO动作的情况(即,在同一OCC中使用nCS,k相距6左右的扩频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图6所示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中进行nCS,k相距6左右的扩频码的资源分配。即,如图6所示,可将重发数据(CW1)的DMRS和对其他终端的DMRS进行复用。
这样,在终端(发送装置100)中,DMRS生成单元110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单一CW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在被配置了重发码字的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分别使用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由此,能够抑制在重发时发生扩频码资源的紧缺。即,即使在使用PHICH来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重发时,由于对多个层的DMRS连续使用初次发送时设定的与相互不同的OCC对应的扩频码资源造成的、调度器中的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
另外,在基站(接收装置200)中,在只有对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单一码字的差错检测结果为NACK的情况下,调度单元212将进行单一码字的重发的终端所发送的、多个层中的每层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确定为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另外,调度单元212对于进行重发的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新用户)发送的DMRS,分配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与进行重发的终端使用的OCC(在各层中相同的OCC)不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由此,即使在适用多用户MIMO时,也对各终端分配适当的资源。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使用PHICH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而进行调度器中的扩频码的分配动作。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对于在被配置了重发的一个CW的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分别使用与相同的OCC对应的扩频码资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次重发时变更终端所使用的OCC(在各层中相同的OCC)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
下面,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此外,在图7的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300中,对与图4共同的结构部分附加与图4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图7的发送装置300采用的结构相对于图4的发送装置100而言,除了新增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以外,还具有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302以代替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
在从ACK/NACK解调单元102输入的每个CW的ACK/NACK信息为NACK的情况下,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对每个CW,递增重发次数并保存到内部。即,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对每个CW累计(count)重发次数,并对每个CW保存累计的重发次数。另外,在每个CW的ACK/NACK信息为ACK的情况下,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重置相应CW的重发次数。接着,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将累计的各CW的重发次数输出到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302。
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302按照关于扩频码资源所包含的OCC的规定的规则,进行与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输入的重发次数相应的OCC的设定。例如,在第奇数次重发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302将存储的扩频码资源的OCC直接输出到DMRS生成单元110。另一方面,在第偶数次重发时,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302将存储的扩频码资源的OCC反转后得到的扩频码资源输出到DMRS生成单元110。此外,在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302中,并不限于上述处理,也可以调换第奇数次的动作和第偶数次的动作。
与实施方式1同样,DMRS生成单元110在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单一CW时,对于在被配置了重发的CW的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分别使用具有相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不过,DMRS生成单元110在每次重发时变更在被配置了重发的单一CW的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所使用的OCC(在各层中相同的OCC)。
例如,如图6所示,假设初次发送为3层发送,各层(k=0,1,2的层0,1,2)中使用的扩频码为nCS,0=0,nOCC,0=0;nCS,1=6,nOCC,1=0;以及nCS,2=3,nOCC,2=1。
这里,如图6所示,假设仅重发配置在层1,2(k=1,2)中的CW1。这里情况下,在第奇数次(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重发时,DMRS生成单元110如图6所示,直接使用具有相同OCC(nOCC,k=0)的两个扩频码(nCS,1=0,nOCC,1=0和nCS,2=6,nOCC,2=0)。
另一方面,在第偶数次(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重发时,DMRS生成单元110使用反转了与相同OCC(nOCC,k=0)对应的两个扩频码(nCS,1=0,nOCC,1=0和nCS,2=6,nOCC,2=0)的OCC(即nOCC,k=1)后得到的扩频码资源(nCS,1=0,nOCC,1=1和nCS,2=6,nOCC,2=1)(未图示)。
由此,在被配置重发的CW(图6中是CW1)的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DMRS,在每次重发时占用OCC不同的扩频码资源。例如,图6中,在被配置重发的CW1的层1,2(k=1,2)各自中,在第奇数次重发时仅占用与一个OCC(nOCC,k=0)对应的扩频码资源,在第偶数次重发时仅占用与另一个OCC(nOCC,k=1)对应的扩频码资源。
另一方面,在基站(接收装置200(图5))中,调度单元212与终端的重发次数累计单元301具有相同功能(未图示),与终端(发送装置300)同样,将与根据所累计的每个CW的重发次数进行变更的OCC对应的扩频码资源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202。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调度单元212对于被指示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CW的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新用户)所发送的DMRS,分配多个扩频码资源中的、具有与进行重发的终端使用的OCC(在各层中相同的OCC)不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在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CW的终端中使用的OCC偏向于特定的值(例如,nOCC,k=0或1中的任一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在每次重发CW时使用不同的扩频码而复用其他终端。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及2中,说明了根据初次发送时使用的扩频码资源和ACK/NACK的产生状况,调整在重发CW时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使用PDCCH通知的扩频码资源和发送层数(发送秩数),调整在发送CW时(初次发送以及重发)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
下面,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此外,在图8的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400中,对与图4共同的结构部分附加与图4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图8的发送装置400采用的结构相对于图4的发送装置100而言,具有扩频码调整单元401以代替重发用扩频码保存单元111。
在图8所示的发送装置400(终端)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DMRS生成单元110基于使用PDCCH从基站通知的发送参数中包含的、与第0(k=0)层(层0)对应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例如nCS,0以及nOCC,0),计算与其他(k=1,2或3)各层(层1,2或3)对应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接着,DMRS生成单元110将计算出的扩频码(k=0~3的各层中使用的扩频码)以及发送参数中包含的发送秩数(即发送层数)输出到扩频码调整单元401。
扩频码调整单元401基于从DMRS生成单元110输入的发送秩数,调整从DMRS生成单元110输入的扩频码。具体而言,扩频码调整单元401参照由发送秩数(发送层数)的值求得的层和CW之间的对应关系,调整(重新设定)各发送层数下所使用的扩频码,以使在被配置相同CW的多个层中生成的DMRS之间分配具有相同OCC的扩频码资源。
接着,DMRS生成单元110使用从扩频码调整单元401输入的扩频码(调整后的扩频码)生成DMRS,并将生成的DMRS输出到预编码单元109。另外,DMRS生成单元110在从ACK/NACK解调单元102输入的ACK/NACK信息表示NACK的情况下(即重发时),直接使用初次发送时使用的扩频码(调整后的扩频码)。
接着,说明扩频码调整单元401中的扩频码调整处理的细节。
扩频码调整单元401从DMRS生成单元110中输入与各层(层0~3)对应的DMRS所使用的扩频码资源。具体而言,如图9左侧所示,层0(k=0)为(nCS,0=0,nOCC,0=0),层1(k=1)为(nCS,1=6,nOCC,1=0),层2(k=2)为(nCS,2=3,nOCC,2=1),层3(k=3)为(nCS,3=9,nOCC,3=1)。
这里,如上所述,作为层与CW之间的对应关系,在3层发送时,CW0被配置在层0(k=0),CW1被配置在层1,2(k=1,2)。因此,如图9左侧所示,若终端直接使用PDCCH所指示的DMRS的扩频码资源(即,被输入到扩频码调整单元401的设定值),则与图3同样,在被配置CW1的两个层1,2中分别适用相互不同的OCC(nOCC,2=0,1)。即,在被配置相同CW的多个层中生成的DMRS之间使用不同的OCC。
因此,扩频码调整单元401重新设定在各发送层数下各层中使用的扩频码资源,以使在被配置相同CW的多个层中所生成的DMRS之间使用与相同OCC对应的扩频码资源。
具体而言,如图9右侧所示,扩频码调整单元401将3层发送时(图9所示的3层)使用的扩频码资源重新设定为与k=0对应(nCS,0=0,nOCC,0=0)、与k=2对应(nCS,2=3,nOCC,2=1)、以及与k=3对应(nCS,3=9,nOCC,3=1)。即,扩频码调整单元401借用4层发送时使用的与k=3对应(nCS,3=9,nOCC,3=1),代替3层发送时本来应使用的与k=1对应(nCS,1=6,nOCC,1=0)。
因此,如图10左侧所示,DMRS生成单元110在3层发送的初次发送时,在被配置CW0的层0(k=0)中,使用(nCS,0=0,nOCC,0=0)生成DMRS,在被配置CW1的层1,2(k=1,2)中,分别使用(nCS,1=3,nOCC,1=1)以及(nCS,2=9,nOCC,2=1)生成DMRS。
即,在被配置CW1的两个层即层1,2中生成的DMRS之间,分别使用与相同OCC(nOCC,k=1)对应的扩频码资源。
另外,终端(发送装置400)在未检测出对发送的CW的ACK的情况下,发送该CW的重发数据。此时,DMRS生成单元110在重发时也直接使用对初次发送时的DMRS适用的扩频码资源(即图9右侧的调整后的扩频码资源)。例如,在图10中,在仅CW1中发生了重发的情况下,DMRS生成单元110对于在被配置CW1的两个层即层1,2中生成的DMRS,分别使用初次发送时使用的扩频码((nCS,1=3,nOCC,1=1)以及(nCS,2=9,nOCC,2=1))。
由此,如图10右侧所示,在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CW1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即由nOCC,k=0的OCC的全部循环移位序列(nCS,k=0~11)构成的区域,作为可分配给能够在相同资源中复用的其他终端(新用户)的扩频码资源。
另一方面,在基站(接收装置200(图5))中,调度单元212具有与终端的扩频码调整单元401相同的功能(未图示),与终端(发送装置400)同样,将调整(重新设定)后的扩频码资源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202。另外,调度单元212对于被指示仅重发被配置在多个层中的CW的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新用户)发送的DMRS,分配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与进行重发的终端使用的OCC(在各层中相同的OCC)不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由此,即使在适用多用户MIMO时,也能够对各终端分配适当的资源。
由此,例如,在图10中,即使在希望由调度器复用仅对应于nOCC,k=0的OCC的LTE终端(新用户)作为多用户MIMO的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于该LTE终端提供足够的资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发送装置400)对重发的产生做好准备,对于在被配置为重发单位的相同CW的多个层中生成的DMRS,从初次发送时开始分别使用多个扩频码资源中具有相同的OCC的扩频码资源。由此,能够抑制产生重发时的扩频码资源的紧缺。即,即使在使用PHICH来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无法使用PHICH通知DMRS的扩频码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由于在重发时使用与相互不同的OCC对应的扩频码资源而造成的、调度器中的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使用PHICH适用非自适应HARQ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对新用户分配的限制而进行调度器中的扩频码的分配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天线进行说明,但用天线端口(antenna port)也可以同样地适用本发明。
天线端口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的天线。也就是说,天线端口并不一定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
例如,在3GPP LTE中,未规定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天线端口,而将天线端口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单位。
另外,天线端口有时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的权重的最小单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硬件的协作下,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单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2010年8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10-181344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在利用MIMO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使用非自适应HARQ的重发控制方法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等是有用的。

Claims (6)

1.终端装置,包括:
码字生成单元,通过对数据串进行编码而生成码字;
映射单元,将各码字配置到一个层或多个层中;
参考信号生成单元,使用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参考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表示对所述码字的重发请求的响应信号,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单元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层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于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别使用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还包括:
保存单元,保存初次发送时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所述资源,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单元在重发时对于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别使用由所述保存单元保存的所述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单元在每次重发时变更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所述相同的码。
4.基站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被配置在一个层或多个层中的码字;
检测单元,检测所接收的所述码字的差错;
响应信号生成单元,生成表示对所述码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以及
调度单元,对于作为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
所述调度单元在只有对配置于所述多个层中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差错检测结果为否定确认的情况下,将进行所述单一码字的重发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多个层的每个层的参考信号使用的资源,确定为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并且对于进行所述重发的终端装置以外的其他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与所述相同的码不同的码的资源。
5.重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对数据串进行编码而生成码字;
将各码字配置到一个层或多个层中;
使用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参考信号;
接收表示对所述码字的重发请求的响应信号;以及
在接收到请求仅重发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层中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在所述多个层中分别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别使用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
6.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被配置在一个层或多个层中的码字;
检测所接收的所述码字的差错;
生成表示对所述码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
对于作为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对被配置所述码字的每层生成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由相互正交的多个码定义的多个资源中的任意资源;以及
在只有对被配置在所述多个层中的单一的所述码字的所述差错检测结果为否定确认的情况下,将进行所述单一码字的重发的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多个层的每层的参考信号使用的资源,确定为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相同的所述码的资源,并且对于进行所述重发的终端装置以外的其他终端装置发送的所述参考信号,分配所述多个资源中具有与所述相同的码不同的码的资源。
CN201180038797.9A 2010-08-13 2011-07-29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Active CN103069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1062.XA CN105207702B (zh) 2010-08-13 2011-07-29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1344 2010-08-13
JP2010181344 2010-08-13
PCT/JP2011/004322 WO2012020552A1 (ja) 2010-08-13 2011-07-29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再送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1062.XA Division CN105207702B (zh) 2010-08-13 2011-07-29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9734A true CN103069734A (zh) 2013-04-24
CN103069734B CN103069734B (zh) 2015-09-30

Family

ID=455675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1062.XA Active CN105207702B (zh) 2010-08-13 2011-07-29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201180038797.9A Active CN103069734B (zh) 2010-08-13 2011-07-29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重发方法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1062.XA Active CN105207702B (zh) 2010-08-13 2011-07-29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6) US9730188B2 (zh)
EP (3) EP2680482B1 (zh)
JP (2) JP5698749B2 (zh)
KR (2) KR101821947B1 (zh)
CN (2) CN105207702B (zh)
BR (1) BR112013003381B1 (zh)
DK (1) DK2605434T3 (zh)
ES (1) ES2729939T3 (zh)
MX (1) MX2013001707A (zh)
RU (1) RU2564449C2 (zh)
TR (1) TR201907929T4 (zh)
TW (1) TWI520648B (zh)
WO (1) WO20120205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311A (zh) * 2015-10-20 2018-06-08 英特尔Ip公司 竞争窗口大小调整
CN109451850A (zh) * 2016-04-26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低时延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0482B1 (en) * 2010-08-13 2019-04-24 Sun Patent Trust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WO2013168341A1 (ja) 2012-05-11 2013-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8885590B2 (en) * 2012-05-18 2014-11-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pilot channels
BR112015012907A2 (pt) * 2012-12-17 2017-07-11 Unilever Nv composição de cuidado pessoal
US2014026940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xplicit signaling of number of receiver antennas
CA2950636C (en) * 2014-06-24 2021-03-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6301662A (zh) 2015-05-14 2017-0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设备
US10448285B2 (en) * 2015-12-22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ity handling in ultra dense networks
JP2019153823A (ja) * 2016-07-15 2019-09-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708209B (zh) * 2016-08-09 2023-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重传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18117274A (ja) 2017-01-19 2018-07-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US10454644B2 (en) 2017-03-24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ulti-cluste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419181B2 (en) 2017-03-31 2019-09-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overhead reduction
WO2019031854A1 (ko) * 2017-08-08 2019-0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532560B (zh) * 2020-12-01 2023-01-31 四川灵通电讯有限公司 在铜线传输中自适应调制qam调制方式的系统及应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21440A1 (en) * 2004-12-17 2007-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transmitt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in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US7298717B2 (en) * 2002-02-15 2007-11-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adaptive basis
CN101309134A (zh) * 2008-06-23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通知方法
CN101611586A (zh) * 2007-02-14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4769B2 (en) * 2002-12-24 2007-08-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itute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u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US7693110B2 (en) * 2004-09-16 2010-04-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RU2396714C1 (ru) * 2006-04-12 2010-08-1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с многими входами и многими выходами (mimo)
US8379738B2 (en) 2007-03-16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able fast decoding of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code blocks
US8331947B2 (en) * 2007-06-15 2012-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d acquiring ACK/NACK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32504B1 (en) * 2007-10-30 2021-06-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8335274B2 (en) * 2007-12-03 2012-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coder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tter
KR101430470B1 (ko) * 2008-01-04 2014-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재전송 방법
US8774156B2 (en) * 2008-01-29 2014-07-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CKNAK and CQI channel mapping schem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699426B2 (en) 2008-03-26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591086B1 (ko) * 2008-05-21 2016-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EP2291942B1 (en) * 2008-06-24 2014-08-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multiple ack/nack assignments
US8503425B2 (en) * 2008-07-22 2013-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phich and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system using single-user MIMO based on multiple codewords when transmitting uplink
EP2320615B1 (en) 2008-08-19 2013-06-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 and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CA2737418A1 (en) * 2008-09-18 2010-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patial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codeword mapping with flexible rate selection on each spatial layer and with single harq process
US8245092B2 (en) * 2008-11-03 2012-08-14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CN101465720B (zh) * 2009-01-23 2013-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546138B2 (ja) 2009-02-06 2014-07-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廃棄物容器および廃棄物収納方法
US8958494B2 (en) * 2009-03-16 2015-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MIMO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clustered-DFT
US9319183B2 (en) * 2009-07-30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and decoding status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N102055559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与装置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787097B1 (ko) * 2009-11-18 2017-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41462B (zh) 2009-12-14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参考信号动态循环移位参数的处理方法
US9148261B2 (en) * 2009-12-17 2015-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00622B (zh) * 2010-01-08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信令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1801097B (zh) * 2010-01-08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调度信息的指示方法
US9258160B2 (en) * 2010-01-11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735541B2 (ja) * 2010-01-18 2015-06-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品質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11099811A2 (en) * 2010-02-11 2011-08-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55459B1 (en) * 2010-03-29 2016-02-10 LG Electronics Inc. Effective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2823184B (zh) * 2010-03-29 2014-12-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有效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2555460B1 (en) * 2010-03-29 2015-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uplink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US20120327880A1 (en) * 2010-04-28 2012-12-27 Joon Kui Ah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extended uplink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24325B2 (en) * 2010-06-21 2015-09-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US8964866B2 (en) * 2010-07-02 2015-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ing codeboo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KR101227520B1 (ko) * 2010-07-09 201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680482B1 (en) * 2010-08-13 2019-04-24 Sun Patent Trust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CN102377549A (zh) * 2010-08-17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自适应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US9345007B2 (en) * 2011-04-04 2016-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8717B2 (en) * 2002-02-15 2007-11-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adaptive basis
EP1821440A1 (en) * 2004-12-17 2007-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transmitt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in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1611586A (zh) * 2007-02-14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CN101309134A (zh) * 2008-06-23 2008-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通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T-ERICSSON: "Uplink DMR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Rel-10",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BIS, R1-104112》, 28 June 2010 (2010-06-28) *
SAMSUNG: "HARQ handling in UL MIMO",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12 April 2010 (2010-04-12) *
SHARP: "Design of OCC / CS Mapping for UL DMR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BIS, R1-103725》, 28 June 2010 (2010-06-28) *
TEXAS INSTRUMENTS: "UL DM RS Multiplexing for SU-MIMO",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9,R1-094763》, 9 November 2009 (2009-11-09)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311A (zh) * 2015-10-20 2018-06-08 英特尔Ip公司 竞争窗口大小调整
CN109451850A (zh) * 2016-04-26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低时延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装置和方法
US10652759B2 (en) 2016-04-26 2020-05-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traffic
US11019510B2 (en) 2016-04-26 2021-05-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traff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2080B2 (ja) 2016-03-01
EP2680482A2 (en) 2014-01-01
US11569965B2 (en) 2023-01-31
RU2013105781A (ru) 2014-09-20
EP2680482A3 (en) 2017-12-20
US10999040B2 (en) 2021-05-04
US20230142975A1 (en) 2023-05-11
BR112013003381A2 (pt) 2017-10-24
KR101795108B1 (ko) 2017-11-15
DK2605434T3 (da) 2019-05-27
TW201215203A (en) 2012-04-01
US11949626B2 (en) 2024-04-02
US20200153595A1 (en) 2020-05-14
US20130142160A1 (en) 2013-06-06
CN105207702B (zh) 2018-06-08
US20170302423A1 (en) 2017-10-19
MX2013001707A (es) 2013-02-26
WO2012020552A1 (ja) 2012-02-16
TR201907929T4 (tr) 2019-06-21
KR101821947B1 (ko) 2018-01-24
EP3525378A1 (en) 2019-08-14
EP3525378B1 (en) 2020-12-09
KR20130100770A (ko) 2013-09-11
JPWO2012020552A1 (ja) 2013-10-28
EP2605434B1 (en) 2019-03-13
KR20170122852A (ko) 2017-11-06
CN105207702A (zh) 2015-12-30
RU2564449C2 (ru) 2015-10-10
JP2015122790A (ja) 2015-07-02
EP2605434A1 (en) 2013-06-19
US10237043B2 (en) 2019-03-19
US20210226758A1 (en) 2021-07-22
TWI520648B (zh) 2016-02-01
US20190158254A1 (en) 2019-05-23
BR112013003381B1 (pt) 2021-09-21
ES2729939T3 (es) 2019-11-07
CN103069734B (zh) 2015-09-30
US9730188B2 (en) 2017-08-08
EP2680482B1 (en) 2019-04-24
US10567138B2 (en) 2020-02-18
EP2605434A4 (en) 2017-09-06
JP5698749B2 (ja)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9626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CN105934905B (zh) 叠加编码的软数据包结合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US9124325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CN103918214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确认信令
CN103199961A (zh) 一种采用发送分集技术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
CN101689975A (zh) 用于在mimo系统中进行改进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17261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上行传输块重传的发送端和方法
CN106034329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12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Sun patent hosting Co.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