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0358B - 電極膠帶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極膠帶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20358B TWI520358B TW100117343A TW100117343A TWI520358B TW I520358 B TWI520358 B TW I520358B TW 100117343 A TW100117343 A TW 100117343A TW 100117343 A TW100117343 A TW 100117343A TW I520358 B TWI520358 B TW I52035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 electrode
- adhesive surface
- electrode tape
- conductiv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極膠帶,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雙面黏貼及雙面導電式的電極膠帶。
太陽能電池係利用光電轉換效應,將太陽光轉換成為電能,是一種無汙染的潔淨能源。目前,太陽能電池已被廣泛地研究及製作,並且逐漸開始取代傳統電力。
常見之太陽能電池為包含n-p接合面(n-p Junction)之半導體元件,例如是具有n-p接合面之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或其他薄膜半導體元件。n-p接合面的製作方式通常是利用擴散或是離子植入的方式使n-型或p-型的離子摻雜至半導體元件的內部。當光照射至半導體元件時,半導體元素例如矽原子之電子和電洞會彼此分離,並且因為p-n接合面形成之內部電場而產生漂移電流。為使太陽能電池內部電場所產生之電流得以導通,太陽能電池的表面需要另外製作金屬電極。如圖1所示,這些金屬電極包含太陽能電池10、20之背面電極12、22以及正面11、21如梳子狀分布的指狀電極13、23(Finger Electrode)以及形成於指狀電極兩端之匯流排電極14、24(Busbar/Buss Bar)。
指狀電極及匯流排電極通常是利用網印(Screen Printing)的方式,將銀膠(Silver Paste)塗佈於半導體元件的表面。為了避免遮蔽太陽光,指狀電極通常具有較細的線寬且相鄰指狀電極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隔。背面電極亦可以使用網印的方式製作,其材料通常是鋁(Aluminum)。與指狀電極不同之處在於,背面電極可以完全塗佈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
由於單一個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只能提供0.5V至0.7V的輸出電壓,因此,通常會由複數個太陽能電池加以串聯並構成一太陽能電池模組,以提供足以使用的電壓值。如圖1所示,太陽能電池串聯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焊帶30(Ribbon)將相鄰太陽能電池之正負極連接起來。例如是利用焊帶30的一端連接至一太陽能電池10正面之匯流排電極14上,而焊帶30的另一端則連接至另一太陽能電池20之背面電極21,以產生電性串聯之太陽能電池模組1。
以上製程包含金屬電極的製作以及焊接焊帶等步驟。由於傳統焊接製程溫度較高,金屬電極與結晶矽基板二者間將因為膨脹/收縮係數不同而產生熱應力,進而造成結晶矽表面產生微裂(Micro Crack)之缺陷。
一種電極膠帶,包含一黏膠膜及一導電結構。此黏膠膜包含一第一黏貼表面及一第二黏貼表面,並且第一黏貼表面與第二黏貼表面朝向相反方向。導電結構包含一第一接觸點與一第二接觸點並且嵌入於黏膠膜中。其中,第一接觸點係外露於第一黏貼表面且第二接觸點係外露於第二黏貼表面。
一種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包含黏貼一黏膠材料至一導電結構之一側壁及固化此黏膠材料成為膜狀。前述固化步驟亦使黏膠材料具有一第一黏貼表面及一第二黏貼表面,且第一黏貼表面與第二黏貼表面係朝向相反方向。此外,黏貼前述黏膠材料至導電結構之側壁時,更包含使導電結構之一第一接觸點及一第二接觸點分別外露於第一黏貼表面及第二黏貼表面。
以下將參照圖式舉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圖式所示之元件並非代表該元件之實際尺寸,其厚度、寬度或長度等係為了說明的緣故而加以放大繪製。同時,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係代表相同之元件。
在本說明書中,“電極膠帶(Electrode Tape)”係指其結構上具有電極之膠帶。“電極”係指導電結構。“膠帶”係指包含黏膠材料之一薄膜(Film)、帶狀物(Strip)、片狀物(sheet)及其他類似材料,通常係連續捲成一綑(roll)儲存,但視需要亦可以裁成適當長度後層疊儲存,或其他適當方式儲存。在常溫狀態下,此薄膜之表面可以是黏性或非黏性。常溫狀態下非黏性表面的薄膜,可以在受熱後具有黏性。
參見圖2,圖中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極膠帶100包含黏膠膜(Adhesive Film)101及導電結構(Conductive Structure)102。黏膠膜101包含第一區塊101a、第二區塊101b及第三區塊101c。導電結構102包含二條平行排列之金屬導線102a及102b。其中,導電結構102之金屬導線102a係設置於第一區塊101a及第二區塊101b之間,而導電結構102之金屬導線102b則係設置於第二區塊101b及第三區塊101c之間。
黏膠膜101包含第一黏貼表面(Adhesive Surface)103及第二黏貼表面104。第一黏貼表面103與第二黏貼表面104分別為黏膠膜101之上下表面,因此,第一黏貼表面103及第二黏貼表面104係朝向相反方向。黏膠膜101所包含之第一區塊101a、第二區塊101b及第三區塊101c,均由黏膠材料(Adhesive Material)構成。因此,第一區塊101a及第二區塊101b係黏住導電結構102之金屬導線102a之側壁,而第二區塊101b及第三區塊101c係黏住導電結構102之金屬導線102b之側壁。
導電結構102之金屬導線102a及102b,分別包含第一接觸點(Contact Point,或稱電性接觸點,Electrical Contact Point)105及第二接觸點106。第一接觸點105係外露於黏膠膜101之第一黏貼表面103,而第二接觸點106係外露於黏膠膜101之第二黏貼表面104。亦即,金屬導線102a及102b嵌入於黏膠膜101中,但是包含外露於黏膠膜101外之第一接觸點105及第二接觸點106。
黏膠膜101之第一黏貼表面103及第二黏貼表面104例如是常溫下具有黏性之表面,或者是常溫下為固體並且在加熱後具有黏性之表面,例如是由熱塑性黏著劑(Thermal Plastic Adhesive)構成之表面。
黏膠膜101之材料較佳是選自具有絕緣性、透光性、熱穩定性及黏著性之黏膠材料。此類黏膠材料例如是壓克力黏著劑(Acrylic Adhesive)、矽膠黏著劑(Silicon Adhesive)、環氧樹脂黏著劑(Epoxy Adhesive)、乙烯醋酸乙烯酯黏著劑(Ethylene Vinyl Acetate Adhesive)、聚乙烯醚黏著劑(Polyvinyl Ether Adhesive)、聚氨酯黏著劑(Polyurethane Adhesive)或聚醯胺黏著劑(Polyamide Adhesive)。除了上述有機黏著劑(Organic Adhesive)外,亦可以使用無機黏著劑(Inorganic Adhesive)。
在此需注意者,本範例顯示之黏膠膜101係為裁成適當大小之薄膜(Film),然而在實際應用時,亦可以整綑(Roll)的方式進行連續製程,如後詳述。導電結構102所包含之金屬導線的數目並無限制,其亦可以包含更多或更少的金屬導線,如圖3a所示。此外,金屬導線102a、102b之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前述之圓形,其亦可以是三角形、四方形、梯形、五角形或其他多邊形之金屬導線,如圖3b所示。導電結構102亦可以包含金屬導線以外之電極結構,例如梳子狀電極或網狀電極,如圖3c及圖3d所示。導電結構102之材料可以選自多種金屬材料,例如是銅、錫、銀、鋅、鐵、金、鉑、鉛、鋁或前述複數種金屬之組合。此外,金屬導線除以上直線方式舖設外,亦可以有彎曲或折繞之型態,其彎曲或折繞之型態例如是水平方式(平行於第一黏貼表面103及第二黏貼表面104,如圖3e)或垂直方式(垂直於第一黏貼表面103及第二黏貼表面104,如圖3f),且複數條金屬導線之間實質上可以設置為互相平行或非平行之方式,本發明並不設限。
由於本實施例之電極膠帶100所包含之黏膠膜101係由黏膠材料所構成,並且包含第一黏貼表面103及第二黏貼表面104,因此,電極膠帶100具有雙面黏貼之功能。此外,本實施例之電極膠帶100所包含之導電結構102包含外露之第一接觸點105及第二接觸點106,因此,電極膠帶100具有雙面導電之功能。
參見圖4,圖中所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
如圖所示,電極膠帶200之主要結構與圖2所示之電極膠帶100相同,其亦包含黏膠膜201及導電結構202。黏膠膜201包含第一黏貼表面203及第二黏貼表面204。
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黏貼表面203包含粗糙狀凸起203a,而第二黏貼表面204包含粗糙狀凸起204a。粗糙狀凸起203a及204a所構成之粗糙面可以提供額外的接觸面積以及利於排除黏膠膜201與被黏貼表面間之空氣。因此,可以提升黏膠膜201對於被黏貼表面之黏著性。第一黏貼表面203之粗糙狀凸起203a與第二黏貼表面204之粗糙狀凸起204a之算術平均值粗糙度(Arithmetical Average Surface Roughness,Ra)例如是1μm至1mm。雖然在本實施例中,增加第一黏貼表面203及第二黏貼表面204之粗糙度的方式為在前述表面形成粗糙狀凸起,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增加第一黏貼表面203或第二黏貼表面204之粗糙度,例如是形成微細凹陷(Micro Concaves)。
參見圖5,圖中所示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
如圖所示,電極膠帶300之主要結構與圖2所示之電極膠帶100相同。與圖2所示之實施例不同的是電極膠帶300更包含第一保護膜310及第二保護膜320。第一保護膜310係可移除地(Releasable)貼附於黏膠膜301之第一黏貼表面303,並用以保護第一黏貼表面303。相似地,第二保護膜320亦可移除地(Releasable)貼附於黏膠膜301之第二黏貼表面304,並用以保護第二黏貼表面304。在本實施例中,此第一保護膜310及第二保護膜320係使用前保護電極膠帶300之表面,而可在貼附於太陽能電池表面之前移除,以便進行後續製程。關於貼附電極膠帶300於太陽能電池之相關製程,將在下面詳述。
第一保護膜310及第二保護膜320可以由透光或不透光之材料構成,本發明並不設限。第一保護膜310或第二保護膜320之材料例如是離型膜(Release Sheet)。離型膜可以由底膜材料塗佈離型劑製成。底膜材料例如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紙。離型劑例如是矽膠(Silicone)。
參見圖6a,圖中所示為一串聯式太陽能電池模組。
如圖所示,太陽能電池模組400包含二個串聯之太陽能電池:第一太陽能電池410及第二太陽能電池420。第一太陽能電池410與第二太陽能電池420係透過本說明書所揭露之之電極膠帶100彼此電性連接。
參見圖6b,圖中顯示第一太陽能電池410之結構。第一太陽能電池410包含基板411、正面電極(吸光面)412及背面電極(背光面)413。正面電極412上方形成有複數個指狀電極41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太陽能電池410包含多晶矽太陽能電池(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而基板411則包含多晶矽基板。指狀電極414之材料例如是銀。
第二太陽能電池420具有和第一太陽能電池410相同之結構,其亦包含正面電極422、背面電極423及複數個指狀電極424。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太陽能電池410及第二太陽能電池420為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但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太陽能電池410或第二太陽能電池420亦可以為其他種類之太陽能電池,例如是單晶矽太陽能電池(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非結晶矽太陽能電池(Amorphous Silicon Solar Cell)或薄膜太陽能電池(Thin Film Solar Cell)。
電極膠帶100包含第一端110及第二端120。電極膠帶100之第一端110係黏貼至第一太陽能電池410之正面電極412,而第二端120係黏貼至第二太陽能電池420之背面電極423。此外,電極膠帶100之第一端110的第一黏貼表面103係背對第一太陽能電池410之正面電極表面,而其第二黏貼表面104則黏貼至第一太陽能電池410之正面電極表面,且電極膠帶100之第一金屬導線102a及第二金屬導線102b係與第一太陽能電池410之指狀電極414相交。電極膠帶100之第二端120的第一黏貼表面103係黏貼至第二太陽能電池420之背面電極423,且其第二黏貼表面104則背對於第二太陽能電池420之背面電極423表面。因此,透過電極膠帶100,第一太陽能電池410與第二太陽能電池420彼此形成串聯式電性連接。
參見圖7,圖中所示為另一串聯式太陽能電池模組。
如圖所示,太陽能電池模組500包含複數個串聯之太陽能電池:第一太陽能電池510、第二太陽能電池520、第三太陽能電池530、第N-1太陽能電池540及第N太陽能電池550(N為正整數)。第一太陽能電池510至第N太陽能電池550係透過本說明書所揭露之之電極膠帶100彼此電性連接。
第一太陽能電池510之結構與圖6b所示之太陽能電池410相同,亦包含基板511、正面電極512及背面電極513。此外,第二太陽能電池520、第三太陽能電池530、第N-1太陽能電池540及第N太陽能電池550皆具有與第一太陽能電池410相同之結構。
如圖所示,第一太陽能電池510、第二太陽能電池520、第三太陽能電池530、第N-1太陽能電池540及第N太陽能電池550之設置方式為皆正面電極朝上,而背面電極朝下。第一太陽能電池510之正面電極512係透過第一電極膠帶100電性連接至第二太陽能電池520之背面電極523。相似地,第二太陽能電池520之正面電極522係透過第二電極膠帶100電性連接至第三太陽能電池530之背面電極533。第N-1太陽能電池540之正面電極542係透過第N-1電極膠帶100電性連接至第N太陽能電池550。因此,第一太陽能電池510至第N太陽能電池550彼此間得以形成串聯式電性連接。
以下將說明本實施例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
本實施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之一,例如是利用捲繞傳輸技術(Roll to Roll)進行,但本發明並不設限。參見圖8a,圖中所示為電極膠帶之製作機台。如圖所示,製作機台600包含一輸送帶(Conveyor)610、金屬導線捲軸(Metal Wire Reel)620、黏膠材料供給器630、加熱裝置640及保護膜貼附裝置650。
輸送帶610包含模型帶(Molding Tape)611及二滾輪(Roller)612、613。模型帶611環繞二滾輪612、613並由二滾輪612及613帶動。模型帶611沿圖8a線A-A’切線方向之剖面結構顯示於圖8b。如圖所示,模型帶611表面包含二溝槽611a及611b。
金屬導線捲軸620設置於輸送帶的入口端,且此金屬導線捲軸620各包含軸承(Bearing)621、622及金屬導線(Metal Wires)623、624。金屬導線623、624係纏繞於二軸承621及622上。
黏膠材料供給器630設置於模型帶611上方,用以注入黏膠材料631至模型帶611表面。加熱裝置640,例如是一烘箱(Oven),係設置於模型帶611的中段位置,用以除去黏膠材料631所含之溶劑並使黏膠材料631固化。
保護膜貼附裝置650設置於輸送帶610的出口端,包含第一捲軸651、第二捲軸652、第三捲軸653、第四捲軸654、第一保護膜655及第二保護膜656。第一捲軸651及第三捲軸653係平行排列並且彼此相鄰。第一保護膜655係捲繞於第二捲軸652上,而第二保護膜656係捲繞於第四捲軸654上。
以下將說明利用此製作機台600製作本實施例之電極膠帶之方法。
首先,使二金屬導線捲軸621、622上之金屬導線623、624傳送至模型帶611表面。其中,二金屬導線623、624係嵌合於模型帶611之二溝槽611a及611b。但是,僅有部分金屬導線623、624之表面埋入於二溝槽611a及611b中,二金屬導線623、624之其餘部分表面係外露於二溝槽611a及611b。之後,由黏膠材料供給器630於模型帶611表面注入黏膠材料631。黏膠材料631之注入量為,使黏膠材料631固化後的厚度(乾厚),不大於二金屬導線623、624之厚度。此外,黏膠材料631固化後的厚度必須使得黏膠材料631對於二金屬導線203及204之側壁具有足夠的黏著力。在本實施例中,黏膠膜661的厚度例如是10微米(μm)至5毫米(mm),或者較佳之厚度為25微米(μm)至2毫米(mm)。
之後,利用二滾輪612、613之帶動,使模型帶611上方之二金屬導線623、624及黏膠材料631傳送至烘箱640內部。烘箱640所設定的溫度例如是25℃至180℃。利用烘箱640的加熱作用,使黏膠材料631所包含之水分或溶劑揮發。因此,經過烘箱640烘烤後,黏膠材料631與二金屬導線623、624得以固化成為一電極膠帶660。所製得之電極膠帶660之剖面,參見圖8c,其為圖8a中B-B線之剖面圖。如圖所示,所製得之電極膠帶660包含一黏膠膜661(由黏膠材料631構成)及二金屬導線623及624。其中,黏膠膜661包含第一黏貼表面662及第二黏貼表面663,而二金屬導線623及624各包含第一接觸點623a、624a及第二接觸點623b、624b,且第一接觸點623a、624a係外露於第一黏貼表面662,第二接觸點623b、624b係外露於第二黏貼表面663。
接著,可以再利用保護膜貼附裝置650於電極膠帶660的上、下表面貼上保護膜。方法說明如下:
首先,將電極膠帶600傳送至保護膜貼附裝置650內,再從第二捲軸652及第四捲軸654上傳送第一保護膜655及第二保護膜656至電極膠帶600表面。接著,利用第一捲軸651及第三捲軸653對電極膠帶600、第一保護膜655及第二保護膜656進行壓合動作,使第一保護膜655及第二保護膜656貼附於電極膠帶600表面。
此外,參見圖9a,模型帶611表面更可以包含一粗糙面614。因此,當黏膠材料631注入至模型帶611表面,並經由烘箱640固化後,所製得之電極膠帶660便可具有如圖4所示之粗糙狀凸起。烘箱640內亦可設置一壓膜平台641,其亦包含一粗糙面642,如圖9b所示。利用此壓膜平台641對黏膠材料631表面進行壓膜,可以使固化後之電極膠帶660表面具有如圖5所示之粗糙狀凸起。
當然,熟此技藝者當知,以上用二金屬導線623及624係用於舉例,實際製作時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導線及搭配之溝槽來進行。此外,機台的設計亦有其它不同種類之設計,例如捲軸、烘箱、滾輪等各種零件都可以有更多或更少之數量,或其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替代為其他不同的元件。舉例來說,以下例示另一種電極膠帶之製作機台。
參見圖10,圖中所示為另一種電極膠帶之製作機台。製作機台700和圖8所示之製作機台600不同之處在於,製作機台700係利用一紫外光(UV)照射裝置740取代製作機台600之加熱裝置640,其餘部分皆與製作機台600相同。亦即,製作機台700包含一輸送帶(Conveyor)710、金屬導線捲軸720、黏膠材料供給器730及保護膜貼附裝置750。輸送帶710包含模型帶(Molding Tape)711及二滾輪(Roller)712、713。金屬導線捲軸720包含軸承721、722及金屬導線723、724。保護膜貼附裝置750包含第一捲軸751、第二捲軸752、第三捲軸753、第四捲軸754、第一保護膜755及第二保護膜756。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製作機台亦可以同時設置加熱裝置及紫外光照射裝置,本發明並不設限。
以下將說明利用製作機台700製作電極膠帶之方法。
首先,使金屬導線723、724置放於模型帶711表面。之後,由黏膠材料供給器730注入一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例如是環氧樹脂黏著劑(Epoxy Resin)。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之注入量為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固化後的厚度,不大於二金屬導線723、724之厚度。此外,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固化後的厚度必須使得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對於二金屬導線723、724之側壁具有足夠的黏著力。
之後,利用二滾輪712、713帶動模型帶711並使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及金屬導線723、724傳送至紫外光(UV)照射裝置740內。此時,利用UV光的照射使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產生聚合反應並固化成為一膜狀(Film)。同時,二金屬導線723、724係嵌入於該UV聚合型黏膠材料731內並構成一電極膠帶760。之後,再進行收合或貼附保護膜之步驟。
參見圖11,圖中所示為又一種電極膠帶的製作機台。製作機台800和圖8a所示之製作機台600不同之處在於,製作機台800利用一成形模具(Mold)840取代製作機台600之輸送帶610及加熱裝置640,其餘皆與製作機台600相同。亦即,製作機台800包含金屬導線捲軸820及保護膜貼附裝置850。金屬導線捲軸820包含軸承821、822及金屬導線823、824。保護膜貼附裝置850包含第一捲軸851、第二捲軸852、第三捲軸853、第四捲軸854、第一保護膜855及第二保護膜856。
成形模具840包含一上模具841、一下模具842、一材料注入口843及一加熱器844。上模具841與下模具842皆可以上下移動並彼此接合以構成一填充空間846。材料注入口843連接至上模具841,用以注入一黏膠材料845至填充空間846內。加熱器844例如是設置於上模具841或下模具842內部,本發明並不設限。加熱器844用以對上模具841、下模具842及填充空間846進行加熱作用。
以下將說明利用製作機台800製作電極膠帶100之方法。
首先,移動上模具841、下模具842,使成形模具840開啟。之後,將金屬導線823、824置放於下模具842表面,再閉合成形模具840。之後,由材料注入口843注入一黏膠材料845至填充空間846內。黏膠材料845之注入量為黏膠材料845於下模具842表面之厚度,不大於二金屬導線823、824凸出於下模具842表面之高度。此外,黏膠材料845於下模具842表面之厚度必須使得黏膠材料845對於二金屬導線823、824之側壁具有足夠的黏著力。
之後,利用加熱器844對注入填充空間846內之黏膠材料845進行烘烤,去除黏膠材料845所包含之溶劑並使黏膠材料631固化。因此,經過烘烤後,黏膠材料845與二金屬導線823、824得以固化成為一電極膠帶860。之後,可以再利用保護膜貼附裝置850進行貼附保護膜855、856之步驟。
在上述方法中,黏膠材料845係透過上模具841上方之材料注入口843注入至成形模具840中,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黏膠材料845亦可以由下模具842端注入,或同時由上模具841端及下模具842端注入。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為使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了解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而已。因此,此處應明瞭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而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可以對上述實施例做適當的修改與變更。
A-A’‧‧‧模型帶之切線方向
B-B’‧‧‧電極膠帶之切線方向
1‧‧‧太陽能電池模組
10‧‧‧太陽能電池
100‧‧‧電極膠帶
101‧‧‧黏膠膜
101a‧‧‧第一區塊
101a‧‧‧第一區塊
101b‧‧‧第二區塊
101c‧‧‧第三區塊
102‧‧‧導電結構
102a‧‧‧金屬導線
102b‧‧‧金屬導線
103‧‧‧第一黏貼表面
104‧‧‧第二黏貼表面
105‧‧‧第一接觸點
106‧‧‧第二接觸點
110‧‧‧第一端
11‧‧‧太陽能電池正面
12‧‧‧背面電極
120‧‧‧第二端
13‧‧‧指狀電極
14‧‧‧匯流排電極
20‧‧‧太陽能電池
200‧‧‧電極膠帶
201‧‧‧黏膠膜
202‧‧‧導電結構
203‧‧‧第一黏貼表面
203a‧‧‧粗糙狀凸起
204‧‧‧第二黏貼表面
204a‧‧‧粗糙狀凸起
21‧‧‧太陽能電池正面
22‧‧‧背面電極
23‧‧‧指狀電極
24‧‧‧匯流排電極
30‧‧‧焊帶
300‧‧‧電極膠帶
301‧‧‧黏膠膜
303‧‧‧第一黏貼表面
304‧‧‧第二黏貼表面
310‧‧‧第一保護膜
320‧‧‧第二保護膜
400‧‧‧太陽能電池模組
410‧‧‧第一太陽能電池
411‧‧‧基板
412‧‧‧正面電極
413‧‧‧背面電極
414‧‧‧指狀電極
420‧‧‧第二太陽能電池
421‧‧‧基板
422‧‧‧正面電極
423‧‧‧背面電極
424‧‧‧指狀電極
500‧‧‧太陽能電池模組
510‧‧‧第一太陽能電池
512‧‧‧正面電極
520‧‧‧第二太陽能電池
522‧‧‧正面電極
523‧‧‧背面電極
530‧‧‧第三太陽能電池
533‧‧‧背面電極
540‧‧‧第N-1太陽能電池
542‧‧‧正面電極
550‧‧‧第N太陽能電池
600‧‧‧製作機台
610‧‧‧輸送帶
611‧‧‧模型帶
611a‧‧‧溝槽
611b‧‧‧溝槽
612‧‧‧滾輪
613‧‧‧滾輪
614‧‧‧粗糙面
620‧‧‧金屬導線捲軸
621‧‧‧軸承
622‧‧‧軸承
623‧‧‧金屬導線
623a‧‧‧第一接觸點
623b‧‧‧第二接觸點
624‧‧‧金屬導線
624a‧‧‧第一接觸點
624b‧‧‧第二接觸點
630‧‧‧黏膠材料供給器
631‧‧‧黏膠材料
640‧‧‧加熱裝置
641‧‧‧壓膜平台
642‧‧‧一粗糙面
650‧‧‧保護膜貼附裝置
651‧‧‧第一捲軸
652‧‧‧第二捲軸
653‧‧‧第三捲軸
654‧‧‧第四捲軸
655‧‧‧第一保護膜
656‧‧‧第二保護膜
660‧‧‧電極膠帶
661‧‧‧黏膠膜
662‧‧‧第一黏貼表面
663‧‧‧第二黏貼表面
700‧‧‧製作機台
710‧‧‧輸送帶
711‧‧‧模型帶
712‧‧‧滾輪
713‧‧‧滾輪
720‧‧‧金屬導線捲軸
721‧‧‧軸承
722‧‧‧軸承
723‧‧‧金屬導線
724‧‧‧金屬導線
730‧‧‧黏膠材料供給器
731‧‧‧UV聚合型黏膠材料
740‧‧‧紫外光(UV)照射裝置
750‧‧‧保護膜貼附裝置
751‧‧‧第一捲軸
752‧‧‧第二捲軸
753‧‧‧第三捲軸
754‧‧‧第四捲軸
755‧‧‧第一保護膜
756‧‧‧第二保護膜
760‧‧‧電極膠帶
800‧‧‧製作機台
820‧‧‧金屬導線捲軸
821‧‧‧軸承
822‧‧‧軸承
823‧‧‧金屬導線
824‧‧‧金屬導線
840‧‧‧成形模具
841‧‧‧上模具
842‧‧‧下模具
843‧‧‧材料注入口
844‧‧‧加熱器
845‧‧‧黏膠材料
846‧‧‧填充空間
850‧‧‧保護膜貼附裝置
851‧‧‧第一捲軸
852‧‧‧第二捲軸
853‧‧‧第三捲軸
854‧‧‧第四捲軸
855‧‧‧第一保護膜
856‧‧‧第二保護膜
860‧‧‧電極膠帶
圖1為一串聯式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正視圖;圖2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之正視圖;圖3a為另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之正視圖;圖3b為數個實施例之電極膠帶所包含之金屬導線之剖面圖;圖3c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所包含之電極結構之上視圖;圖3d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所包含之電極結構之上視圖;圖3e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的上視圖;圖3f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的側視圖;圖4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之剖面圖;圖5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之正視圖;圖6a為一實施例之串聯式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正視圖;圖6b為圖6a中之一太陽能電池之正視圖;圖7為另一實施例之串聯式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正視圖;圖8a為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之正視圖;圖8b為圖8a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之模型帶之剖面圖;圖8c為圖8a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製作之一電極膠帶之剖面
圖;圖9a為圖8a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之模型帶之俯視圖;圖9b為圖8a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之壓膜平台之俯視圖;圖10為另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之正視圖;圖11為又一實施例之電極膠帶製作機台之正視圖。
100...電極膠帶
101...黏膠膜
101a...第一區塊
101a...第一區塊
101b...第二區塊
101c...第三區塊
102...導電結構
102a...金屬導線
102b...金屬導線
103...第一黏貼表面
104...第二黏貼表面
105...第一接觸點
106...第二接觸點
Claims (15)
- 一種電極膠帶,包含:一黏膠膜,包含一第一黏貼表面及一第二黏貼表面,其中,該第一黏貼表面與該第二黏貼表面朝向相反方向,該第一黏貼表面和該第二黏貼表面至少其中之一包含粗糙度,且該粗糙度之算術平均值(Arithmetical Average Surface Roughness,Ra)包含1μm至1mm;及一導電結構,包含一第一接觸點與一第二接觸點並且嵌入於該黏膠膜中,其中,該第一接觸點係外露於該第一黏貼表面且該第二接觸點係外露於該第二黏貼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電極膠帶更包含一保護膜,可移除地貼附於該第一黏貼表面及該第二黏貼表面兩者至少其中之一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保護膜包含離型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導電結構之材料係選自下列組合:銅、錫、銀、鋅、鐵、金、鉑、鉛、鋁及前述複數種金屬之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導電結構包含複數條金屬導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導電結構包含梳子狀電極或網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黏膠膜之材料至少包含一種選自下列組合之材料:壓克力黏著劑(Acrylic Adhesive)、矽膠黏著劑(Silicon Adhesive)、環氧樹脂黏著劑 (Epoxy Adhesive)、乙烯醋酸乙烯酯黏著劑(Ethylene Vinyl Acetate Adhesive)、聚乙烯醚黏著劑(Polyvinyl Ether Adhesive)、聚氨酯黏著劑(Polyurethane Adhesive)、聚醯胺黏著劑(Polyamide Adhesive)、無機性黏著劑(Inorganic Adhesive)及前述複數種黏著劑之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黏膠膜之材料包含熱塑性黏著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極膠帶,其中,該黏膠膜之厚度包含10微米至5毫米。
- 一種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包含:黏貼一黏膠材料至一導電結構之一側壁,該導電結構包含一第一接觸點、一第二接觸點及該側壁;及固化該黏膠材料成為膜狀,以形成一第一黏貼表面及一第二黏貼表面,該第一黏貼表面與該第二黏貼表面係朝向相反方向,並且使該導電結構之該第一接觸點外露於該第一黏貼表面,及該導電結構之該第二接觸點外露於該第二黏貼表面,其中該第一黏貼表面和該第二黏貼表面至少其中之一包含粗糙度,且該粗糙度之算術平均值(Arithmetical Average Surface Roughness,Ra)包含1μm至1m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方法係透過捲繞傳輸(Roll-to-Roll)方式進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其中,黏貼該黏膠材料至該導電結構之該側壁的步驟包含放置該導電結構至一平台上;及注入該黏膠材料至該平台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其中,放置該導電結構至該平台上之步驟更包含 使該導電結構之該第二接觸點嵌入於該平台上之一溝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增加該第一黏貼表面及或該第二黏貼表面至少其中之一的粗糙度之步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極膠帶的製作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可移除地貼附一保護膜至該第一黏貼表面及該第二黏貼表面至少其中之一之步驟。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17343A TWI520358B (zh) | 2011-05-17 | 2011-05-17 | 電極膠帶及其製作方法 |
CN2011103506666A CN102786883A (zh) | 2011-05-17 | 2011-11-08 | 电极胶带和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EP12159913A EP2524952A1 (en) | 2011-05-17 | 2012-03-16 | Electrode tape, solar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de tape |
US13/437,944 US8883282B2 (en) | 2011-05-17 | 2012-04-03 | Electrode tape |
JP2012095378A JP2012243761A (ja) | 2011-05-17 | 2012-04-19 | 電極テープ、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17343A TWI520358B (zh) | 2011-05-17 | 2011-05-17 | 電極膠帶及其製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48877A TW201248877A (en) | 2012-12-01 |
TWI520358B true TWI520358B (zh) | 2016-02-01 |
Family
ID=4813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17343A TWI520358B (zh) | 2011-05-17 | 2011-05-17 | 電極膠帶及其製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20358B (zh) |
-
2011
- 2011-05-17 TW TW100117343A patent/TWI520358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48877A (en) | 2012-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3331B (zh) | 電極膠帶之製作機台 | |
US8883282B2 (en) | Electrode tape | |
KR101313012B1 (ko) | 배선 시트, 배선 시트가 부착된 태양 전지 셀,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배선 시트 롤 | |
US20140352777A1 (en) | Automated flexible solar cell fabric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utilizing rolls expanded metallic mesh | |
CN107658355B (zh) |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 |
JP2011082431A (ja)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ロール | |
CN106605304A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
TW201526266A (zh) | 用於傳送可撓性太陽能電池至捲對捲模組裝配製程之方法 | |
CN110073502A (zh) | 用于搭叠式光伏模块的封装膜 | |
TW201145552A (en) | Photovoltaic module manufacture | |
CN203325945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焊带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 |
TWI559558B (zh) | 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 |
TWI520358B (zh) | 電極膠帶及其製作方法 | |
US20120040488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 |
JP5016800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1044751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207573304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 | |
WO2015133997A1 (en) | Scree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 |
JP6182842B2 (ja) | 太陽電池用集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US20170207359A1 (en) | Solar cell module including wiring layer overlappingly disposed on solar cell | |
JP2017017170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4199859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集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5477088B2 (ja) | 薄膜太陽電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TW201230378A (en) | Process to produce a solar-sell module | |
JP2009188391A (ja) | 光起電力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起電力素子を作製するための光起電力素子セッ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