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227B -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 Google Patents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227B
TWI519227B TW100144537A TW100144537A TWI519227B TW I519227 B TWI519227 B TW I519227B TW 100144537 A TW100144537 A TW 100144537A TW 100144537 A TW100144537 A TW 100144537A TW I519227 B TWI519227 B TW I5192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ignal
touch panel
wir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4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5400A (zh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riority to TW100144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9227B/zh
Priority to CN201210401499.8A priority patent/CN1031358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5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227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及其導接模組
本發明係為一種觸控面板,尤指一種易於進行組裝的觸控面板組裝結構。
隨著觸控技術不斷的精進與發展,觸控式的輸入裝置已普遍應用在許多終端電子產品上,提供了更為優越的操控性及多樣性的介面操作方式,藉以取代傳統滑鼠及鍵盤等輸入裝置的功能,進而節省操作的空間並解決周邊輸入設備攜帶不便的困擾。
觸控面板依據其觸控技術概分有電阻式、電容式、光學式或聲波式等,而電容式觸控面板依照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為表面電容式及投射電容式兩種,其中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為目前市場中較受歡迎且市場佔有率較高的技術,此乃基於投射式電容式觸控面板具有較佳的透視率、較為靈敏的操作性、以及較高的使用壽命等優點。
請參閱第1圖所示,為習知觸控面板的示意圖,例如為一單片式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結構,該觸控面板900包括有一玻璃蓋板910,玻璃蓋板910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920及一訊號導線區930,其中觸控電路區920具有複數的觸控線路(圖未示),並相互交叉佈設成一矩陣狀排列的複數個感應電極(圖未示),訊號導線區930則環設有複數導線932,導線932 的一端與觸控線路連接,導線932另一端則集中延伸至玻璃蓋板910的至少一側邊處構成一組導線接點934,並對應設置一軟性電路板940與導線接點934呈一電性連接,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另外在觸控電路區920及訊號導線區930表面上覆設有一絕緣層(圖未示),而僅露出導線接點934,為用以保護觸控電路區920及訊號導線區930的線路,避免接觸外在空氣而氧化或受外部物體碰觸而損壞。
而在前述習知技術中的軟性電路板940,一般是以異方性導電膠膠合於導線接點934,並同時透過熱壓合的方式將軟性電路板940固設於玻璃蓋板910上,由於加工過程中需要透過高溫加熱及加壓等工序,使得軟性電路板940與導線接點934於加工結合後的產品良率普遍過低而無法提高,進而造成生產的成本高昂而無法降低。
再者,在習知技術中的軟性電路板940通常會透過COF(Chip O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技術設置有至少一類比數位轉換器或一控制器等處理晶片942,同時對觸控訊號進行訊號轉換及處理,惟當觸控面板900在生產的過程中,經測試發現類比數位轉換器或控制器功能有異常而需要更換時,由於軟性電路板940已加工固設於觸控面板900上而無法拆卸進行更換,因此往往需將已生產完成的整片觸控面板900進行報廢,亦同樣造成生產成本高昂而無法降低,以及無法提高生產良率。
又,習知的觸控面板900與電子裝置的顯示模組(圖未示)進行組裝時,不但需要事先將軟性電路板940加工貼合於觸控面板900上,且觸控面板900普遍是以膠合的方式與顯示模組貼合在一體,不但造成電子裝置於生產過程中不易於進行組裝,且易於造成軟性電路板940不當的彎折或碰撞造成電路上的損壞,使得電子裝置的生產良率下降;另者,由於觸控面板900是膠合於顯示模組上,亦使得欲將觸控面板900拆卸下來的進行後續的檢修及維護工作極為不易,甚至難以達成,進而需要將整組顯示模組及觸控面板900一起同時進行更換,造成零組件的浪費及生產成本的增加。
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克服前述習知技術的觸控面板結構在組裝上及後續維修處理上所造成的缺點。
為此,本發明揭露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的一 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以及一導電元件,夾設於該導線接點及訊號接點之間,使得該電路板上的該訊號接點經由該導電元件與該導線接點呈一電性連接。
本發明同時也揭露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以及複數固定件,分別貼合設置於該訊號導線區表面,該固定件具有導磁性,以透過磁吸方式將觸控面板組設於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上。
本發明又揭露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側邊 配合設置一第一導接模組,該第一導接模組包括有一座體及複數導電端子,其中該座體呈一長直條狀固設於該電路板表面上的該訊號接點處,該導電端子是以一縱向直線排列方式設置於該座體表面,且該等導電端子與該等訊號接點分別呈一電連接,當該觸控面板經組裝完成後,該導線接點與該導電端子之間相互接觸,使得該觸控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透過該第一導接模組而達成一電連接。
本發明又再揭露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的一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以及至少一第二導接模組,設置在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該第二導接模組包括:一端子座,其表面以一縱向直線排列方式穿設有複數固定孔;及複數導電端子,分別穿設固定於該固定孔,使得當第二導接模組組設於該觸控面板及該電路板之間後,該導電端子 的二端分別與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相互接觸,以使得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構成一電連接。
本發明進一步更揭露一種導接模組,其包括:一端子座,其表面以一縱向直線排列方式穿設有複數固定孔;以及複數導電端子,分別穿設固定於該固定孔,且該導電端子兩端則凸露出該端子座表面。
本發明另再揭露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的一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以及至少一第三導接模組,設置在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該第三導接模組包括:一座體,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該第一表面上以一縱向直線方式排列穿設有複數固定孔,並貫穿至該第二表面處;及複數導電端子,具有一座套並固定於該固定孔內,該 座套為一中空管體,該座套兩端各設置有一具彈性伸縮的針頭,使得當第三導接模組組設於該觸控面板及該電路板之間後,位於該導電端子二端的該針頭分別與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相互接觸,以使得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構成一電連接。
本發明進一步又揭露一種導接模組,其包括:一座體,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該第一表面上以一縱向直線方式排列穿設有複數固定孔,並貫穿至該第二表面處;以及複數導電端子,具有一座套並固定於該固定孔內,該座套為一中空管體,該座套兩端各設置有一具彈性伸縮的針頭。
請參閱第2圖及第3圖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立體分解圖及組合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包括一觸控面板100、複數固定件160及至少一電路板140。本發明的觸控面板100具有一玻璃蓋板110,並在其表面上區分一觸控電路區120及一訊號導線區130,而訊號導線區130是環設於觸控電路區120周圍,其中觸控電路區120具有具有複數的觸控線路(未圖示),觸控線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驅動線路(圖未示)及感應線路(圖未示),且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而構成一呈矩陣狀排 列的感應電極(圖未示),但本發明之感應電極的設計型態並不以此為限;訊號導線區130則具有複數導線132,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導線132一端分別與複數驅動線路及感應線路一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玻璃蓋板110的至少一側邊處,並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134,需說明的是觸控面板100基於不同尺寸及線路設計上的需求,導線132的另一端亦可被設計延伸至玻璃蓋板110兩側以上的側邊處,如本發明的實施例圖,或在單一側邊處由導線132延伸構成一組或兩組以上的導線接點134;另在觸控電路區120及訊號導線區130表面上覆設有一絕緣層(圖未示),而僅露出導線接點134,藉以保護觸控電路區120及訊號導線區130表面的線路不至於外露而受到破壞。惟前述有關觸控面板100的結構說明僅屬習知技術,於後不再贅述。
本發明的電路板140是對應設置在每一組導線接點134處,而電路板140是指一多層電路板,電路板140的一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144,導線接點134及訊號接點144之間夾設有一導電元件150,使得電路板140上的訊號接點144可以經由導電元件150與導線接點134呈一電性連接,電路板140上靠近另一側邊的表面則設有至少一連接器146,可提供與一軟性電路板(圖未示)或其他傳輸訊號規格的訊號導線相連接,以便於將觸控面板100所產生的觸控訊號透過該等訊號導線傳輸至外部做後續的處理,電路板140上同時亦可依據需 要而設置有至少一類比數位轉換器、一驅動晶片或一感應晶片等處理晶片148,以分別對觸控面板100上的觸控電路進行訊號轉換、驅動或感應的處理。其中具有訊號接點144的電路板140側邊處更設有一定位凹槽142,該組訊號接點144是設於定位凹槽142內,藉由定位凹槽142定位於玻璃蓋板110的相對應的邊緣處。
請參閱第4圖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外觀示意圖。本發明的導電元件150是在一呈長直狀的軟性絕緣體152上分別環設有複數導電金屬環154,絕緣體152可選擇為一泡棉,導電金屬環154之間則具有適當間距156,當導電元件150夾置於導線接點134及訊號接點144之間時,使得位置相對應的導線接點134及訊號接點144相互間可以透過相接觸的同一導電金屬環154而達到電性連接。前述的導電金屬環154進一步可以事先成形一非導電性的軟性薄膜(圖未示)表面,再將薄膜包覆於絕緣體152而構成導電元件150。
請重新參閱第2圖及第3圖所示,本發明在玻璃蓋板110的訊號導線區130表面分別貼合設置有複數固定件160,並選擇性的在特定位置的固定件160表面上設有至少一定位銷162,其中固定件160是以絕緣性的貼合膠貼附於訊號導線區130的表面,且固定件160是選擇以具導磁性物質所構成,使得觸控面板100可以透過磁吸方式組設於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圖未示)上。
本發明的觸控面板100與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進行組裝時,可以預先將電路板140固設於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內部所設的固定機構上,固定機構例如可以為一設置在電子裝置內部的固定框、框架或設置在電子裝置之殼體內表面的固定機構上,再將觸控面板100以磁吸方式組設於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而在組設固定後,觸控面板100上的導線接點134即可同時透過導電元件150與電路板140上的訊號接點144達成訊號的連接。
請參閱第5圖及第6圖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組設於電子裝置之固定框上的分解圖及組合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觸控面板100藉由磁吸方式固定於一電子裝置內部所設的一固定框200上,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雖然是以固定於電子裝置的固定框200上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以此方式為限。其中固定框200是指設置於電子裝置內部而可供組設觸控面板100或顯示模組的構件,但固定框200亦可直接構成於電子裝置的殼體上,而電子裝置可選自為液晶顯示螢幕、液晶電視、AIO電腦、筆記型電腦、攜帶式電子筆記本或智慧型手機的其中任一者。
在本發明中,固定框200為一具有中央開口210的框體,中央開口210處是用以容置及組設一顯示模組(圖未示),欲組裝觸控面板100時,首先,將電路板140以螺固或貼合的方式固設於固定框200的周緣,而後再將觸控面板100以吸附方式 固定於固定框200上,另在固定框200於固定件160相接觸的表面上分別設有對應的至少一固定槽220,固定槽220內並設有一磁性元件222,例如為一磁鐵,即可透過固定件160與磁性元件222之間的磁吸作用而將觸控面板100組設於固定框200上,其中在對應於觸控面板100的導線接點134位置的固定框200上則設有一凹槽230,以供將電路板140固設於凹槽230內部。
在本發明中,前述的固定框200亦可選擇以具導磁性的材質所製成,使得具有磁性的固定件160可以直接吸附於固定框200的表面上而達到吸附固定的效果。
請配合參閱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固定件與固定框於分解時及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其中前述的固定框200在相對應於定位銷162的位置處皆配合穿設有一定位孔240,使得當觸控面板100組設於固定框200時,可藉由定位銷162及定位孔240之間的對位配合,將觸控面板100定位於固定框200上的正確位置處,避免產生組裝位置的偏移,以使訊號接點144及導線接點134之間於組裝過程中可以正確地對位於相對應位置,最後透過導電元件150達成訊號連接,以節省組裝的時間及工序。
請配合參閱第8A圖及第8B圖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及固定框於分解時及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顯示本發明的觸控面板100組設於固定框200時,首先 是將電路板140固設於固定框200的凹槽230內部,而後再分別依序組裝導電元件150及觸控面板100,導線接點134及訊號接點144之間則是經由夾置導電元件150而達到電性導通,而避免了需事先藉由額外的加工程序將電路板140以焊接或熱貼合的方式固定於觸控面板100上。
又,在前述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該觸控面板100雖是以單層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為例,但本發明並非僅以此為限,亦可適用於雙層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任一種觸控面板100僅需在其表面上可以區分有觸控電路區120及訊號導線區130,並在訊號導線區130構成至少有一組導線接點134皆可適用於本發明。
請參閱第9圖所示,為應用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導接模組與電路板間的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當觸控面板100與一電路板300之間組合時的間距過長而無法適用前述的導電元件150時,在電路板300上可配合設置一第一導接模組320,第一導接模組320包括有一座體322及複數導電端子324,其中座體322是呈一長直條狀並固設於電路板300表面的訊號接點310處,導電端子324則是在座體322表面上以一縱向直線排列的方式設置,且該等導電端子324分別與訊號接點310呈一電連接。
請參閱第10A圖及第10B圖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一導接模組及固定框於分解及組合 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首先是將電路板300固設於固定框200的凹槽230內部,再組裝觸控面板100,由於電路板300上所設的第一導接模組320在觸控面板100組裝於固定框200時,恰好位在於導線接點134的相對應位置,因此當觸控面板100吸附並組裝於固定框200後,導線接點134即可與第一導接模組320上的導電端子324相互接觸而達到電性連接。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導電端子324與導線接點134之間在組裝過程中,因為二者間不當的碰撞而造成零件的損壞,導電端子324亦可被設計呈一具可伸縮的彈性導電端子,以提供適當的緩衝,避免組裝時導線端點134會遭受到導電端子的頂掣及碰撞而遭致破壞,並可同時提供較佳的導接效果。
請參閱第11圖所示,為應用於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第二導接模組與電路板間的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主要是在訊號接點410及導線接點134之間配合設置一第二導接模組500,以提供二者之間的電性連接,第二導接模組500包括有一端子座510及複數導電端子520,其中端子座510上表面以縱向方式排列穿設有複數固定孔512,且在每一固定孔512分別穿設固定有一導電端子520,並使導電端子520兩端分別外露於固定孔512的兩端,而端子座510兩端各穿設有至少一固定螺孔514,端子座510是對應設置於 電路板400上所設的一組訊號接點410處,電路板400上並配合設置有複數固定穿孔420,使得端子座510可以藉由一螺固元件516分別通過固定螺孔514及固定穿孔420,而將第二導接模組500組設於電路板400上,並同時使得第二導接模組500的導電端子520下端分別接觸於訊號接點410。
請參閱第12A圖及第12B圖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二導接模組及固定框於分解時及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首先將電路板400固設於固定框200的凹槽230內部,再依序組裝第二導接模組500及觸控面板100,由於電路板400上所設的第二導接模組500在觸控面板100組裝於固定框200後,恰可使得導電端子520的兩端分別抵掣在訊號接點410及導線接點134,故可透過導電端子520的接觸而在導線端點134及訊號端點410之間構成一電性連接。其中前述的第二導接模組500易於組裝及更換,且可依據導線接點134及訊號接點410之間的間距而選擇適當長度的導電端子520進行替換而固設於固定孔512,故可提供產品較佳的組裝上的彈性。前述的導電端子520兩端同樣地亦可被設計呈一具可伸縮的彈性導電端子,以提供較佳的導接效果
請參閱第13圖所示,為應用於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第三導接模組與電路板間的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設有一第三導接模組600,第三導接模組600包 括有一座體610及複數導電端子620,其中座體610具有第一表面612及第二表面614,在第一表面612上以縱向直線方式排列穿設有複數固定孔616,並貫穿至第二表面614處,且在每一固定孔616分別穿設固定有一導電端子620,其中導電端子620具有一座套622,用於固定於固定孔616內,座套622為一中空管體並內設有至少一彈性元件(圖未示),且座套622的兩端各設有一針頭624、626,針頭624、626可以經由彈性元件的彈性回復力的控制,當針頭624、626承受外在壓力時可以朝向座套622內部回縮;又,位在座體610的第一表面612的一對邊處各自延伸有一凸緣618,並在凸緣618上設有一螺孔619。一電路板700具有一組訊號接點710,電路板700螺固於座體610的第二表面614上,且使得訊號接點710與第二表面614上凸出的針頭626呈一電導接。
請參閱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組設於電子裝置之固定框上的分解圖及組合圖。如圖所示,在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同樣是藉由磁吸方式固定於一電子裝置內部所設的一固定框800上,固定框800為一具有中央開口810的框體,中央開口810處是用以容置及組設一顯示模組(圖未示)。另請配合參閱第16A圖至第16C圖所示,在第四實施例中欲組裝觸控面板100時,首先請配合參閱第16A至16B圖所示,將電路板700以螺固的方式固設於第三導接模組600座體610的第二表面614上,座體610 的第二表面614上配合設置有複數螺孔615,以使得一螺固元件730可以經由電路板700上所設之螺孔720螺固於座體610上所設之螺孔615,另在二螺孔720、615之間設置有一柱體617,用以在電路板700及座體610之間形成一適當間距,如此即可使得電路板700上的訊號接點710與座體610的第二表面614上所凸露出的導電端子620的針頭626呈一電連接;其次,將第三導接模組600螺固於固定框800上,固定框800上則對應地設有至少一容置凹槽820,容置凹槽820兩側更各凹設有一螺固凹槽830,螺固凹槽830上則穿設有一螺孔832,使得第三導接模組600及電路板700可容置於容置凹槽820內部,並以一螺固元件840分別穿設過凸緣618之螺孔619及螺固凹槽830的螺孔832,將第三導接模組600固定於容置凹槽820內;最後,請配合參閱第16C圖所示,再將觸控面板100以吸附方式固定於固定框800上,使得觸控面板100上的導線接點134可以與第三導接模組600座體610的第一表面上所凸露出的針頭624呈一電連接。
藉由上述內容說明可知,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組裝結構由於是藉由磁吸方式與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進行組裝,且電路板非以貼合固定的方式設置於觸控面板上,而是將電路板預先與電子裝置或顯示裝置內部結構進行組裝後,使得當觸控面板以磁吸方式與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組裝後,再透過設置於觸控面板及電路板之間的導電元件、導接模組構成電性連接,因此,本 發明具有下列的優點:
1.觸控面板上不需要進行軟性電路板的貼合及熱壓合的加工,可提高觸控面板的製造良率,並大幅降低生產的成本。
2.可簡化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之間組裝的工序,藉以簡化生產組裝的過程,以利於產品的量產。
3.本發明的觸控面板因為易於拆卸並進行更換或維修,故可大幅降低維修成本。
4.本發明的電路板可依據觸控面板所需的不同解決方案隨時進行替換,例如在同一觸控面板上即可依據二指、五指或多指不同的觸控面板解決方案而即時更換具有相對應於任一種解決方案的處理晶片的電路板,藉此大幅降低生產的成本。
5.由於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進行組裝時,觸控面板上未具有軟性電路板,故可避免在組裝過程中因為不當的彎折及碰觸而造成軟性電路板的損壞,進而降低不良品的產生。
6.所設導接模組的導電端子或其針頭,可依據需要替換不同長度的規格,或以彈性伸縮方式構成,以適於不同間距的機構組合。
綜上所陳,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飾或置換,均應包含於後述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觸控面板
110‧‧‧玻璃蓋板
120‧‧‧觸控電路區
130‧‧‧訊號導線區
132‧‧‧導線
134‧‧‧導線接點
140‧‧‧電路板
142‧‧‧定位凹槽
144‧‧‧訊號接點
146‧‧‧連接器
148‧‧‧處理晶片
150‧‧‧導電元件
152‧‧‧絕緣體
154‧‧‧導電金屬環
156‧‧‧間距
160‧‧‧固定件
162‧‧‧定位銷
200‧‧‧固定框
210‧‧‧中央開口
220‧‧‧固定槽
222‧‧‧磁性元件
230‧‧‧凹槽
240‧‧‧穿孔
300‧‧‧電路板
310‧‧‧訊號接點
320‧‧‧第一導接模組
322‧‧‧座體
324‧‧‧導電端子
400‧‧‧電路板
410‧‧‧訊號接點
420‧‧‧固定穿孔
500‧‧‧第二導接模組
510‧‧‧端子座
512‧‧‧固定孔
514‧‧‧固定螺孔
516‧‧‧螺固元件
520‧‧‧導電端子
600‧‧‧第三導接模組
610‧‧‧座體
612‧‧‧第一表面
614‧‧‧第二表面
615‧‧‧螺孔
616‧‧‧固定孔
617‧‧‧柱體
618‧‧‧凸緣
619‧‧‧螺孔
620‧‧‧導電端子
622‧‧‧座套
624‧‧‧針頭
626‧‧‧針頭
700‧‧‧電路板
710‧‧‧訊號接點
720‧‧‧螺孔
730‧‧‧螺固元件
800‧‧‧固定框
810‧‧‧中央開口
800‧‧‧固定框
810‧‧‧中央開口
820‧‧‧容置凹槽
830‧‧‧螺固凹槽
832‧‧‧螺孔
840‧‧‧螺固元件
900‧‧‧觸控面板
910‧‧‧玻璃蓋板
920‧‧‧觸控電路區
930‧‧‧訊號導線區
932‧‧‧導線
934‧‧‧導線接點
940‧‧‧軟性電路板
942‧‧‧處理晶片
第1圖為習知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立體組合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外觀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組設於電子裝置之固定框上的分解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組設於電子裝置之固定框上的組合圖。
第7A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固定件與固定框於分解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7B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固定件與固定框於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8A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及固定框於分解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8B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及固定框於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導接模組與電路板間的分解示意圖。
第10A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一導接模組及固定框於分解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第10B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一導接模組及固定框於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第二導接模組與電路板間的分解示意圖。
第12A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二導接模組及固定框於分解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2B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二導接模組及固定框於組合時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第三導接模組與電路板間的分解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組設於電子裝置之固定框上的分解圖。
第15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組設於電子裝置之固定框上的組合圖。
第16A至16C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電路板、第三導接模組及固定框之部分剖面之組合動作示意圖。
100‧‧‧觸控面板
110‧‧‧玻璃蓋板
120‧‧‧觸控電路區
130‧‧‧訊號導線區
132‧‧‧導線
140‧‧‧電路板
160‧‧‧固定件
162‧‧‧定位銷

Claims (20)

  1. 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的一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以及一導電元件,夾設於該導線接點及訊號接點之間,使得該電路板上的該訊號接點經由該導電元件與該導線接點呈一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具有該訊號接點的該電路板側邊處設有一定位凹槽,該組訊號接點設於該定位凹槽內,以藉由該定位凹槽定位於觸控面板的邊緣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更包括有複數固定件,分別貼合設置於該訊號導線區表面,該固定件具有導磁性,以透過磁吸方式將觸控面板組設於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 該固定件表面上選擇性設有至少一定位銷。
  5. 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以及複數固定件,分別貼合設置於該訊號導線區表面,該固定件具有導磁性,以透過磁吸方式將觸控面板組設於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該固定件表面上選擇性設有至少一定位銷。
  7. 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側邊配合設置一第一導接模組,該第一導接模組包括有一座體及複 數導電端子,其中該座體呈一長直條狀固設於該電路板表面上的該訊號接點處,該導電端子是以一縱向直線排列方式設置於該座體表面,且該等導電端子與該等訊號接點分別呈一電連接,當該觸控面板經組裝完成後,該導線接點與該導電端子之間相互接觸,使得該觸控面板與該電路板之間透過該第一導接模組而達成一電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該導電端子係指一具可伸縮性的導電端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更包括有複數固定件,分別貼合設置於該訊號導線區表面,該固定件具有導磁性,以透過磁吸方式將觸控面板組設於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該固定件表面上選擇性設有至少一定位銷。
  11. 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的一 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以及至少一第二導接模組,設置在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該第二導接模組包括:一端子座,其表面以一縱向直線排列方式穿設有複數固定孔;及複數導電端子,分別穿設固定於該固定孔,使得當第二導接模組組設於該觸控面板及該電路板之間後,該導電端子的二端分別與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相互接觸,以使得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構成一電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該端子座兩端各穿設有至少一固定螺孔,以藉由螺固方式固設於該電路板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更包括有複數固定件,分別貼合設置於該訊號導線區表面,該固定件具有導磁性,以透過磁吸方式將觸控面板組設於一電子裝置或顯示模組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該固定件表面上選擇性設有至少一定位銷。
  15. 一種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表面區分有一觸控電路區及一訊號導線區,該訊號導線區環設於該觸控電路區周圍,該觸控電路區具有複數觸控線路,該訊號導線區具有複數導線,用以傳遞及輸 出觸控訊號,該導線一端與該觸控線路端連結,另一端則集中延伸於該訊號導線區的至少一側邊處,且構成至少一組導線接點;至少一電路板,對應設置在該導線接點處,該電路板的一側邊設有至少一組訊號接點;以及至少一第三導接模組,設置在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該第三導接模組包括:一座體,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該第一表面上以一縱向直線方式排列穿設有複數固定孔,並貫穿至該第二表面處;及複數導電端子,具有一座套並固定於該固定孔內,該座套為一中空管體,該座套兩端各設置有一具彈性伸縮的針頭,使得當第三導接模組組設於該觸控面板及該電路板之間後,位於該導電端子二端的該針頭分別與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相互接觸,以使得該訊號接點及該導線接點之間構成一電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該電路板以螺固方式固設於該座體的第二表面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觸控面板組裝結構,其中在該電路板及座體之間螺固設置有一柱體,用以在該電路板及該座體之間形成一適當間距。
  18. 一種導接模組,其包括: 一座體,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該第一表面上以一縱向直線方式排列穿設有複數固定孔,並貫穿至該第二表面處;以及複數導電端子,具有一座套並固定於該固定孔內,該座套為一中空管體,該座套兩端各設置有一具彈性伸縮的針頭。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接模組,其中位在該座體的第一表面的一對邊處各自延伸有一凸緣,並在該凸緣上設有一螺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導接模組,其中該座套為一中空管體並內設有至少一彈性元件,使得該針頭藉由該彈性元件的彈性回復力,而達成彈性伸縮之效。
TW100144537A 2011-12-02 2011-12-02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TWI519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4537A TWI519227B (zh) 2011-12-02 2011-12-02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CN201210401499.8A CN103135836B (zh) 2011-12-02 2012-10-08 触控面板组装结构及其导接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4537A TWI519227B (zh) 2011-12-02 2011-12-02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400A TW201325400A (zh) 2013-06-16
TWI519227B true TWI519227B (zh) 2016-01-21

Family

ID=48495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4537A TWI519227B (zh) 2011-12-02 2011-12-02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5836B (zh)
TW (1) TWI519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397B (zh) * 2014-06-13 2017-0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56877A (zh) * 2018-11-15 2019-03-12 上海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操作的生物反应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5623Y (zh) * 1997-12-08 1999-04-21 张百良 一种磁吸式面网的音箱
JP4251855B2 (ja) * 2002-11-19 2009-04-08 株式会社ヨコオ 高周波・高速用デバイスの検査治具の製法
CN1297998C (zh) * 2003-09-10 2007-01-3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键盘组件
CN2938731Y (zh) * 2006-08-11 2007-08-22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装配工具
CN201018727Y (zh) * 2007-02-27 2008-02-06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易拆装的触控面板组装结构
CN201438274U (zh) * 2009-05-05 2010-04-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触摸屏
CN202003334U (zh) * 2011-01-20 2011-10-05 豪威先进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TWM429929U (en) * 2011-12-02 2012-05-21 Mastouch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connecting modul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400A (zh) 2013-06-16
CN103135836B (zh) 2017-01-11
CN103135836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0978B1 (en) Foldable display panel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10282047B2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213430B2 (en) Touch panel
US940779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iasing structure
TWI408584B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469010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TW201512914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US10739886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469009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TW201409308A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TWM496165U (zh) 觸控面板模組
TWI519227B (zh)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its guide module
WO2019037358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器
CN101452128B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US9141209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M429929U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connecting module thereof
US20160342240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039537A (ko) 터치 패널
JP2012028320A (ja)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タッチボタン接続構造
KR101703048B1 (ko) 저항막 방식 터치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3778245B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US109630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32510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15954276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107102768B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