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6234B - 操作模組及所使用之滑軌組 - Google Patents
操作模組及所使用之滑軌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16234B TWI516234B TW102123295A TW102123295A TWI516234B TW I516234 B TWI516234 B TW I516234B TW 102123295 A TW102123295 A TW 102123295A TW 102123295 A TW102123295 A TW 102123295A TW I516234 B TWI516234 B TW I5162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
- positioning
- sliding
- positioning portion
- sl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滑軌組及包含此滑軌組之操作模組。
隨著科技的演進,電腦設備的架構也愈趨複雜。為維持一個單位的運作所需,工作站中往往需要各式不同的主機設備,例如伺服器、路由器及多電腦切換器等。因此在工作站的機房中,往往需要各式的機台來架設不同的主機設備,以取得良好的空間利用性。
以多電腦切換器為例,除了主機本體外,通常還會包含有人機操作介面,供使用者對多電腦切換器進行操作。為方便使用者在人機操作介面上工作,架設多電腦切換器的機台上會設有滑軌供承載人機操作介面,以方便在需要時以滑軌將人機操作介面相對機台本體滑出,且在使用完畢後將人機操作介面滑入機台本體內。然而在使用者操作人機操作介面時或將人機操作介面收納於機台本體內時,滑軌本身仍有可能滑動使人機操作介面離開原本預期的位置,導致使用上的不便。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滑軌組,具有可暫時定位滑軌長度的功能,並藉由適當之外力即可解除該滑軌之暫時定位機制。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操作模組,具有易於使用且可暫時定位長
度的滑軌組,該操作模組可藉由該滑軌組滑設於一機櫃中,當該操作模組藉由該滑軌的滑動而拉出該機櫃時,該滑軌組作動該站時定位的機制,當使用者要將該操作模組收回該機櫃內時,只要透過適當的施力於該操作模組上,即可解除滑軌之暫時定位機制,進而將操作模組收進該機櫃中。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滑軌組包含有第一軌、第二軌及挾持件。第一軌具有第一側面,並與第二軌可相對滑動地套合。第二軌具有第二側面與該第一側面相對,且第二側面上設置有定位部。挾持件係設置於第一側面,並具有狹口部開口朝向定位部。當第一軌相對第二軌滑動時,定位部隨第二軌移動而經狹口部進入挾持件或脫出挾持件。
藉由此一設計,當第一軌相對於第二軌滑動至預設位置時,例如重合或拉開至一定程度,即可藉由挾持件暫時限制定位部的位置,以對第一軌及第二軌的相對位置進行暫時性的固定。當反向推動第一軌或第二軌時,需施加大於單純使第一軌與第二軌相對滑動的力,方能使定位部與挾持件分離,以解除此暫時性固定的狀態。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操作模組,滑設於一機櫃內,包括有一人機介面模組,其係兩側分別具有一連接面;以及一對第一滑軌組,其係分別設置於該兩側之連接面上,每一第一滑軌組具有第一軌、第二軌及挾持件。第一軌具有第一側面,並與第二軌可相對滑動地套合。第二軌具有第二側面與該第一側面相對,且第二側面上設置有定位部。挾持件係設置於第一側面,並具有狹口部開口朝向定位部。當第一軌相對第二軌滑動時,定位部隨第二軌移動而經狹口部進入挾持件或脫出挾持件。藉由靠外側之滑軌組與人機介面模組相接,使人機介面模組可相對於
機櫃伸出及縮入。當欲使用人機操作介面時,係可將人機介面模組拉出,使滑軌組拉開至最長。此時定位部會卡入挾持件內,以提供暫時固定之效果,避免在操作人機操作介面時托板相對於機台本體滑移。當使用者不操作時,只要透過適當的作用力於該人機介面模組,即可將定位部由該挾持件釋放出,進而將該操作模組回收至該機櫃內。
7‧‧‧操作系統
8‧‧‧機櫃
10、10a、10b‧‧‧滑軌組
50‧‧‧多電腦切換裝置
70‧‧‧人機介面模組
80‧‧‧支架
81‧‧‧連接板
100、100a‧‧‧第一軌
110‧‧‧第一本體
111、111a‧‧‧第一側面
130‧‧‧第一側壁
131‧‧‧邊緣
133‧‧‧凹槽
160‧‧‧卡槽
170‧‧‧定位銷
200‧‧‧第二軌
208‧‧‧穿孔
210‧‧‧第二本體
211‧‧‧第二側面
230‧‧‧第二側壁
231‧‧‧邊緣
300、300a‧‧‧第三軌
310‧‧‧第三本體
311‧‧‧第三側面
330‧‧‧第三側壁
331‧‧‧邊緣
350‧‧‧凸塊
360‧‧‧止擋部
400‧‧‧滾珠組
401‧‧‧滾珠
500‧‧‧挾持件
501‧‧‧外撐部
503‧‧‧卡勾
505‧‧‧定位孔
510‧‧‧狹口部
530‧‧‧挾持件本體
533‧‧‧長側邊
535‧‧‧面
550‧‧‧第一夾臂
551、571‧‧‧凸部
553、573‧‧‧導引斜邊
570‧‧‧第二夾臂
590‧‧‧容置空間
600‧‧‧定位部
700‧‧‧顯示模組
701‧‧‧輸入模組
800‧‧‧第一支撐柱
801‧‧‧第二支撐柱
5010‧‧‧側面
圖1為滑軌組之實施例元件爆炸圖;圖2為滑軌組之實施例剖視圖;圖3A為未暫時定位之滑軌組示意圖;圖3B為暫時定位之滑軌組示意圖;圖4為挾持件之俯視示意圖;圖5A為定位部迫入狹口部之示意圖;圖5B為定位部進入容置空間後之示意圖;圖6A為挾持件之實施例示意圖;圖6B為挾持件與第一軌組裝之實施例示意圖;圖7為滑軌組另一實施例元件爆炸圖;圖8A為滑軌組另一拉開之實施例示意圖;圖8B為滑軌組第二軌之定位部即將嵌入於挾持件內容置空間前第三軌與第二軌關係示意圖;圖8C為滑軌組第二軌之定位部嵌入挾持件內容置空間後第三軌與第二軌關係示意圖;
圖9為滑軌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以及圖10A與10B為本發明之操作系統之實施例動作示意圖。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滑軌組及包含此滑軌組之操作系統。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操作系統係包含人機操作介面,例如顯示裝置或輸入介面,可與多電腦切換器進行結合。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滑軌組亦可配合其他的伺服器設備系統使用,而不限於與多電腦切換系統配合使用,例如操作模組亦可以為具有電腦主機、輸入介面以及顯示器組合的架構。
在圖1及圖2所示之實施例中,滑軌組10包含第一軌100、第二軌200及挾持件500。第一軌100形成為直線長條狀之滑軌,但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為其他帶有曲率或其他非直線之滑軌。第一軌100具有第一本體110及二第一側壁130。第一本體110係形成為長條狀,並沿著第一軌100的延長方向X延伸;第一本體110並具有第一側面111,第一側面111在組裝後將會朝向第二軌200。第一側壁130分別連接於第一側面111平行於延長方向X之二相對側邊,並朝第一側面111面之法線方向延伸。第一側壁130於遠離第一側面111連接側邊的邊緣131形成為自由端。在另一實施例中,此邊緣131可以向內彎折,亦即朝對向之第一側壁130彎折,以使第一軌100整體形成為凹槽狀。
第二軌200大至與第一軌100具有類似之結構,具有第二本體210及二第二側壁230。第二本體210與第一本體110具有對應之形狀,故在本實施例中亦形成為長條狀,並沿著第一軌100的延長方向X延伸;第二本體210並具有第二側面211,第二側面211在組裝後將會朝向第一側面111。第
二側壁230分別連接於第二側面211平行於延長方向X之二相對側邊,並朝第二側面211之法線方向延伸。第二側壁230於遠離第二側面211連接側邊的邊緣231形成為自由端。在另一實施例中,此邊緣231係向內彎折,亦即朝對向之第二側壁230彎折,以使第二軌200整體形成為凹槽狀。此外,第二側面211上並設有定位部600,該定位部可以位於第二側面211之中段或靠近第二軌200端部的位置,可以根據使用者之需求而定,並無一定之限制。在一實施例中,定位部600係可形成為銷狀或柱狀,且直立於第二側面211上。
如圖2所示,第一軌100與第二軌200係相套合。在此實施例中,第二軌200係套合於第一軌100之外側;換言之,成對之第二側壁230分別位於成對之第一側壁130外側,並藉由彎折之結構產生在第一側面111或第二側面211法線方向N上之干涉,以避免第一軌100在法線方向N上與第二軌200脫離。要說明的是,第一軌100與第二軌200間滑配的方式有很多實現方式,且為本領域技術之人所熟知,因此並不以圖2之實施方式為限制,本領域技術之人可以根據需要而設置不同的滑配連接方式。此外,藉由第一軌100之導引,第二軌200可相對第一軌100在延長方向X上滑動。然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軌100亦可套合於第二軌200之外側,可視實際產品設計而調整。
如圖1所示,挾持件500係設置於第一側面111上,在一實施例中,其係設於接近第一軌端部的位置,並具有狹口部510開口朝向設置於第二側面211上之定位部600。如圖3A及圖3B所示,當第一軌100相對第二軌200滑動時,定位部600即隨第二軌200移動而經狹口部510進入或脫出挾持件500。由於在此實施例中定位部600係形成為直立之銷狀或柱狀,因此狹
口部510設計為鉗狀以自定位部600之徑向夾住定位部600,且開口方向亦沿著延長方向X(亦為第一軌100及第二軌200之相對滑動方向),以供第一軌100與第二軌200相對滑動時帶動定位部600進出狹口部510。藉由此一設計,當第一軌100相對於第二軌200滑動至預設位置時,例如重合或拉開至一定程度,即可藉由挾持件500暫時限制定位部600的位置,以對第一軌100及第二軌200的相對位置進行暫時性的固定。當反向施力推動第一軌100或第二軌200時,需施加大於單純使第一軌100與第二軌200相對滑動的力,即能使定位部600與挾持件500分離,以解除此暫時性固定的狀態。
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挾持件500包含有挾持件本體530、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挾持件本體530形成為略長條狀之板體,且長邊平行於延長方向X。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均自挾持件本體530之一端沿第一軌100延伸而出,亦即實質沿延長方向X延伸。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係分別由挾持件本體530端部之兩端向外伸出,並與挾持件本體530共同圍成以狹口部510為開口之容置空間590。在此實施例中,容置空間590係形成為穿孔結構,其軸向係垂直於第一側面111,以供至少部分容納定位部600。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分別具有相向之凸部551、571,狹口部510則形成於凸部551、571之間。換言之,狹口部510係連通於容置空間590,且狹口部510之開口寬度小於容置空間590之內徑。凸部551、571遠離挾持件本體530之一側分別形成有導引斜邊553、573供導引定位部600通過狹口部510,其中導引斜邊553、573於越接近容置空間590時越朝向開口中央接近;換言之,藉由導引斜邊553、573之設置,凸部551、571可形成收束頸口狀之狹口部510。
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在一實施例中,具有較定位部600為大的材料彈性,或者設計為較定位部600容易產生撓曲,因此當定位部600自狹口部510外被推入時,如圖5A及圖5B所示,即會順著導引斜面553、573而迫開凸部551、571,以進入容置空間590中,脫出時亦然。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亦可具有較定位部600為小的材料彈性,或者設計為較定位部600不易產生撓曲,當定位部600自狹口部510外被推入時,定位部600即會被壓縮而通過狹口部510以進入容置空間590,脫出時亦然。藉由此一設計,可以調整第一夾臂550及第二夾臂570之材料及結構設計,改變定位部600迫開凸部551、571之力量,以提供符合使用者需求之設計。例如,由於使用者施力於推動第一軌100或第二軌200時會有一定的施力持續時間,故可設計使定位部600迫開凸部551、571之力足以使第一軌100相對於第二軌200產生完整的滑動行程;因此當使用者施力使定位部600脫離挾持件500後,即便馬上停止施力,其殘餘的力量仍足以使第一軌100與第二軌200自完全展開滑動至完全疊合。
如圖6A及圖6B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挾持件500另包含有外撐部501、卡勾503及定位孔505等供定位之構件;唯外撐部501、卡勾503及定位孔505等構件不限於同時存在於挾持件500上,三者均可單獨使用。外撐部501係連接於挾持件本體530平行於延長方向X之長側邊533,且較佳為以成對方式分別設置於挾持件本體530二相對的長側邊533上;此外,挾持件本體530的同一長側邊533上亦可設置有複數個外撐部501。第一側壁130之內面形成有凹槽133供容納外撐部501,並在垂直第一側面111之方向上限制外撐部501脫出凹槽133外,以達定位挾持件500之效果。凹槽133,在一
實施例中,可由彎折第一側壁130的方式形成。外撐部501外伸之自由端較佳較其連接於挾持件本體530之部分在與第一側面111垂直之側面5010上具有較大的寬度,以達到較佳的定位效果。
卡勾503係連接於挾持件本體530朝向第一側面111之一面535上,且如圖6A所示,卡勾503可自該面535及長側邊533交界處朝該面535之法線方向伸出。在圖6B中,第一側面111上具有與卡勾503相應之卡槽160,卡勾503係卡合於卡槽160內。當挾持件500上同時設有卡勾503及複數個外撐部501時,複數個外撐部501較佳係分別設置於卡勾503在延長方向X的兩側,以降低挾持件本體530在平行第一側面111方向上晃動或旋轉的程度,並維持狹口部510與定位部600之對位準確性。
定位孔505,在一實施例中,係形成於面535上,而第一側面111上設有相應的定位銷170。當挾持件500組裝至第一軌100上時,定位銷170即伸入定位孔505中以限制挾持件500在平行第一側面111方向上的位移。唯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定位孔505及定位銷170亦可採相反的配置,即定位孔505形成於第一側面111上,而定位銷170設置於挾持件本體530上。
在圖7所示之實施例中,滑軌組10另包含有第三軌300可滑動地套合於第一軌100或第二軌200外側。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軌200係套合於第一軌100之外側,而第三軌300則套合於第二軌200之外側。第三軌300具有第三本體310及二第三側壁330。本實施例中,第三本體310與第二本體210具有對應之形狀,故在本實施例中亦形成為長條狀,並沿著第一軌100的延長方向X延伸;第三本體310並具有第三側面311,第三側面311在組裝後將會朝向所套合的第二軌200。第三側壁330分別連接於第三側面311平行於延
長方向X之二相對側邊,並朝第三側面311之法線方向延伸。第三側壁330於遠離第三側面311連接側邊的邊緣331形成為自由端。在一實施例中,該邊緣331係向內彎折,亦即朝對向之第三側壁330彎折,以使第三軌300整體形成為凹槽狀。
在此實施例中,第三軌300係套合於第二軌200之外側;換言之,成對之第三側壁330分別位於成對之第二側壁230外側,並藉由彎折之結構產生在第三側面311或第二側面211法線方向N上之干涉,以避免第三軌300在法線方向N上與第二軌200脫離。此外,藉由第二軌200之導引,第三軌300可相對第二軌200在延長方向X上滑動。此外,第三側面311上設有凸塊350可與第二軌200未設有定位部600之端部相干涉,其中,在一實施例中,凸塊350係位於第三軌300之端部位置。當第三軌300相對於第二軌200滑動至一預設行程時,凸塊350即會抵觸第二軌200之端部,以推動第二軌200以定位部600朝向挾持件500之方向同時滑動。
在較佳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滑軌組10並包含有滾珠組400設置於第三軌300與第二軌200間。本實施例中,滾珠組係設置在第二軌200上,使該第二軌200形成為承載滾珠組400之座台,第二軌200上之第二側壁230上設有複個穿孔208供分別容納滾珠401使該第二軌200形成珠軌的結構。滑軌組10於組裝後,滾珠401之中段係為第二軌200所承載,而兩側則分別與第一側壁130及第三側壁330之表面接觸。當第三軌300相對第二軌200滑動時,即同時滾動滾珠401前進,使得第二軌200同時相對於第一軌100滑動。
如圖7所示,第二軌200在延長方向X上之長度分別小於第一
軌100及第三軌300之長度,且第二軌200之長度即為第一軌100及第三軌300之最小疊合長度;換言之,當第三軌300相對於第一軌100拉開使滑軌組10為最長時,如圖8A所示,第一軌100及第三軌300仍保有第二軌200長度之疊合。當第三軌300相對於第一軌100拉開至一定行程時,凸塊350即會在第二軌200上之定位部600靠近狹口部510時抵觸第二軌200未設有定位部600之相反端。當第三軌300繼續相對於第一軌100拉開時,凸塊350即會推動第二軌200使定位部600迫開狹口部510以進入容置空間590。當定位部600要進入該容置空間590之前,如圖5A之狀態時,第三軌300對應第二軌200之滾珠401之內壁上具有一止擋部360,本實施例為一凸起結構,該止擋部360向該滾珠401側凸起以與該滾珠干涉。本實施例中,與該止擋部360相干涉之滾珠401係為最靠近凸塊350之滾珠401。因此當如圖5A之狀態,當定位部600要進入該容置空間590之前,止擋部360向該滾珠401側凸起以與該滾珠干涉,此時使用者藉由外推力F推動該第三軌300移動時該外推力會同時推動該止擋部360前進,當使定位部600迫開狹口部510以進入容置空間590時,止擋部360則如圖8C之狀態,被推至滾珠401之另一側。當該定位部600進入該容置空間590內時,則整個滑軌組係被暫時固定。
要說明的是,設置止擋部360之用意係為了在將定位部600反向推出容置空間590時,第三軌300與第二軌200的磨擦力小於將定位部600反向推出容置空間590所需之力,而造成第三軌300在第二軌200上滑動,而無法帶動第二軌將定位部600反向推出容置空間590。此時,如圖8C所示,當定位部600容置於該容置空間590內時,由於第三軌300內壁上有一止擋部360,因此,當第三軌300朝向與第一軌100完全疊合之方向滑動時,
藉由一作用力施加於第三軌300或第一軌100上,藉由止擋部360傳遞該作用力於該第二軌200,當該作用力大於定位部600迫開狹口部510以脫離所需之力時,可以順利使第二軌200相對於第一軌100滑動,進而讓定位部600脫離狹口部510,則使第三軌300朝與第一軌100完全疊合之方向滑動。當定位部600脫離狹口部510的同時,止擋部360也會移動至滾珠401之另一側,如圖8B所示。換言之,第三軌300帶動所套合之第二軌200移動之力較佳需大於定位部600脫離狹口部510所需之力。要說明的是,該止擋部360之位置與形式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制。
圖9係為本發明之滑軌組另一實施例立體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中,該滑軌組10b係由一對如圖7所示之滑軌組所組合而成,以下分別為滑軌組10與10a來表示。本實施例中,滑軌組10a的第一軌100a係與該滑軌組10之第一軌100相連接,本實施例的連接方式係透過與第一側面111相對之另一側面112與第一軌100a之第一側面111a相對應的另一側面相固接,以形成滑動行程加長的滑軌組10b。要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中所示的兩滑軌組10與10a對接的方式為第一軌100與100a相連接,但不以此為限制,例如: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將滑軌組10之第一軌100與滑軌組10a之第三軌300a相固接;或者是將滑軌組10之第三軌300與滑軌組10a之第三軌300a相固接;或者是將滑軌組10之第三軌300與滑軌組10a之第一軌100a相固接,這是本領域技術之人可以跟據圖9所示的實施態樣而予以變化。同樣地,對於圖1所示的滑軌組10也可以採用上述之概念,將兩個以上的滑軌組連接,以增加移動行程。
圖10A與圖10B所示為使用前述滑軌組之操作系統立體動作
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操作系統7包括有一人機介面模組70以及一對滑軌組10,其係分別連接於該人機介面模組70之兩側面上。該人機介面模組70可以為據有顯示、輸入以及運算處理整合之電腦,或者是僅為顯示與輸入整合的架構。本實施例中,該人機介面模組70為顯示與輸入整合的架構,其係包括有一顯示模組700以及一輸入模組701。其中,該顯示模組700可以為平面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或者是觸控式平面顯示器,該輸入模組701則為一鍵盤與觸控板或軌跡球整合在一起的結構。本實施例中,該顯示模組700係樞接於該輸入模組701上,可以讓使用者翻轉顯示模組700。
該操作系統7係可設置於一機櫃8內,機櫃8內具有兩組支架,每一組支架80係由一第一支撐柱800、一第二支撐柱801以及一連接板81所構成,該連接板81兩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支撐柱800與第二支撐柱801上。而每一滑軌組10則分別耦接於每一組支架之連接板81以及人機介面模組70上。要說明的是,滑軌組10可以採用圖1、圖7或圖9所示之滑軌組來實施。由於本實施例的操作系統7具有顯示與輸入機能的人機介面模組70,因此可以一多電腦切換器50電性連接之後,即可以作為操控該多電腦切換器50之介面。一般而言,多電腦切換器50係與多台電腦電訊連接,使得該人機介面模組70可以經由該多電腦切換器50切換選擇控制任何一電腦。本實施例中,多電腦切換器50之兩側面分別連接於連接板上,該人機介面模組70則與該多電腦切換器50電性連接。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人機介面模組70與該多電腦切換器50之間更具有兩相互樞接的軸臂82。
請同時參閱圖5B、圖10A製圖10B所示,當欲使用人機介面模組70時,如圖10B所示,使用者施加外拉之一作用力於該人機介面模組70
之後,可以將該人機介面模組70拉至如圖10A之狀態,此時,如同前述之圖5B所示,定位部600會被挾持於容置空間590內,而使滑軌組暫時被定位。此時,如果內推的力量小於定位部600掙脫挾持件500所需的力量時,人機介面模組70是無法被推回機櫃內。反之,如果使用者所施加的內推力量大到足夠使定位部600脫離挾持件500,此略大的力量較佳可使滑軌組10復歸至完全疊合之位置,進而使人機介面模組70被推入機櫃8內收納,而再度回到如圖10A之狀態。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0‧‧‧第一軌
200‧‧‧第二軌
500‧‧‧挾持件
510‧‧‧狹口部
600‧‧‧定位部
Claims (13)
- 一種滑軌組,包含:一第一軌,具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滑動地套合,並具有一第二側面與該第一側面相對;其中,該第二側面上設置有一定位部;以及一挾持件,設置於該第一側面,並具有一狹口部,其係具有一開口朝向該定位部;其中,當該第一軌相對該第二軌滑動時,該定位部隨該第二軌移動而經該狹口部進入該挾持件或脫出該挾持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組,其中該挾持件具有:一挾持件本體;以及一第一夾臂及一第二夾臂,分別自該挾持件本體之一端沿該第一軌延伸並與該本體共同圍成一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夾臂及該第二夾臂分別具有彼此相向之一凸部,該狹口部係形成於相對之該二凸部間且連通該容置空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軌組,其中每一凸部遠離該挾持件本體之一側具有一導引斜邊,該導引斜邊於越接近該容置空間時越朝該開口中央接近。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軌組,其中該挾持件具有一外撐部連接於該本體平行該第一軌延長方向之側邊;該第一軌具有一第一側壁連接該第一側面平行其延長方向之邊緣,該第一側壁形成有一凹槽,該外撐部係容納於該凹槽內。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軌組,其中該挾持件具有一卡勾連接該挾持件本體朝向該第一側面之一面上,該第一側面具有一卡槽,該卡勾係卡合於該卡槽內。
-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滑軌組,其中該挾持件具有複數個外撐部連接於該挾持件本體平行該第一軌延長方向之側邊且設置於該卡勾的兩側;該第一軌具有一第一側壁連接該第一側面平行其延長方向之邊緣,該第一側壁形成有一凹槽,該外撐部係容納於該凹槽內。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滑軌組,其中該挾持件本體上形成有一定位孔,該第一側面上設定有一定位銷伸入該定位孔內。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軌可滑動地套合於該第一軌或該第二軌外側;其中該第三軌具有一第三側面朝向所套合之該第一軌或該第二軌,該第三側面上設置有一凸塊與所套合之該第一軌或該第二軌相干涉;當該第三軌滑動時,該凸塊帶動被第三軌套合之該第一軌或該第二軌滑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軌可滑動地套合於該第二軌外側;其中該第三軌具有一第三側面朝向所套合之該第二軌,該第三側面上設置有一凸塊與所套合之該第二軌相干涉;當該第三軌滑動時,該凸塊帶動該第二軌滑動,其中該第二軌為一珠軌,其與該第三軌間滑接之軌壁上容納有複數個滾珠。
- 一種操作系統,包含:一人機介面模組,其係兩側分別具有一連接面;以及一對第一滑軌組,其係分別設置於該兩側之連接面上,每一第一滑 軌組具有:一第一軌,具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滑動地套合,並具有一第二側面與該第一側面相對;其中,該第二側面上設置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一挾持件,設置於該第一側面,並具有一第一狹口部,其係具有一第一開口朝向該第一定位部;其中,當該第一軌相對該第二軌滑動時,該第一定位部隨該第二軌移動而經該第一狹口部進入該第一挾持件或脫出該第一挾持件。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操作系統,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軌可滑動地套合於該第二軌外側;其中該第三軌具有一第三側面朝向所套合之該第二軌,該第三側面上設置有一凸塊與所套合之該第二軌相干涉;當該第三軌滑動時,該凸塊帶動該第二軌滑動,其中該第二軌為一珠軌,其與該第三軌間滑接之軌壁上容納有複數個滾珠。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操作系統,其係更包括有一對第二滑軌組,其係分別與該對第一滑軌組相耦接,每一第二滑軌組更具有:一第四軌,具有一第四側面;一第五軌,與該第四軌可相對滑動地套合,並具有一第五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相對;其中,該第五側面上設置有一第二定位部;一第二挾持件,設置於該第四側面,並具有一第二狹口部,其係具有一第二開口朝向該第二定位部;以及一第六軌,可滑動地套合於該第五軌外側;其中,當該第四軌相對該第五軌滑動時,該第二定位部隨該第五軌 移動而經該第二狹口部進入該第二挾持件或脫出該第二挾持件。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操作系統,其係更包括有一多電腦切換器與該人機介面模組電性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3295A TWI516234B (zh) | 2013-06-28 | 2013-06-28 | 操作模組及所使用之滑軌組 |
CN201310432737.6A CN104254227B (zh) | 2013-06-28 | 2013-09-22 | 操作模块及所使用的滑轨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3295A TWI516234B (zh) | 2013-06-28 | 2013-06-28 | 操作模組及所使用之滑軌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0020A TW201500020A (zh) | 2015-01-01 |
TWI516234B true TWI516234B (zh) | 2016-01-11 |
Family
ID=5218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3295A TWI516234B (zh) | 2013-06-28 | 2013-06-28 | 操作模組及所使用之滑軌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54227B (zh) |
TW (1) | TWI5162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5807B (zh) * | 2017-12-28 | 2019-01-01 |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滑軌總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49559U (en) * | 2003-07-28 | 2004-11-11 | Acers Steel Ind Co Ltd | Automatic positioning device for track |
CN2652094Y (zh) * | 2003-09-03 | 2004-10-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滑轨卡位结构组合 |
US7284672B2 (en) * | 2005-07-29 | 2007-10-23 | Enlight Corporation | Multi-stage fastening structure |
CN100561001C (zh) * | 2006-12-01 | 2009-11-1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滚珠滑轨 |
US7611213B2 (en) * | 2007-03-13 | 2009-11-03 | Atom International Co., Ltd. | Sliding track assembly |
US7633760B2 (en) * | 2007-05-18 | 2009-12-15 |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 KVM switching device, sever rack assembly and sliding mechanism thereof |
TWM351030U (en) * | 2008-07-02 | 2009-02-21 | Lif J K Corp |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sliding rail in industrial computer |
-
2013
- 2013-06-28 TW TW102123295A patent/TWI516234B/zh active
- 2013-09-22 CN CN201310432737.6A patent/CN10425422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0020A (zh) | 2015-01-01 |
CN104254227A (zh) | 2014-12-31 |
CN104254227B (zh) | 2017-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5466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8976519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TWI480720B (zh) | 攜帶式電子裝置 | |
TWI528883B (zh) | 可攜式電腦 | |
TWI482571B (zh) | 可攜式電腦 | |
CN103576768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展平台 | |
US20150160695A1 (en) | Hinge unit with simultaneous rotatable axles | |
TWI535362B (zh) |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 |
TWI604136B (zh) | 樞軸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 |
TWI502321B (zh) | 電子裝置 | |
US20150049423A1 (en) | Keyboard module capable of suppor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533103B (zh) | 電子裝置及其樞紐模組 | |
CN207466993U (zh) | 夹紧装置及具有夹紧装置的基站和无人机系统 | |
US9158341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US9876521B2 (en) | Sliding stand assembly | |
US9377816B2 (en) | Dock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therewith | |
KR102331500B1 (ko) | 권취 또는 연신용 위치결정 구조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장치 | |
TWI516234B (zh) | 操作模組及所使用之滑軌組 | |
CN205250780U (zh) | 一种ui绘图设计装置 | |
US2021015337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 |
TW201437863A (zh) | 測試治具 | |
CN203287868U (zh) | 触控板 | |
JP2014099442A (ja) | 携帯機器用把持具及び携帯機器用把持具を備える携帯機器 | |
TW201506729A (zh) | 外掛式觸控裝置 | |
JP5053428B2 (ja) | マウス及びタッチ入力結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