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5467B - 在一電力產生系統內用於識別無用感測器之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一電力產生系統內用於識別無用感測器之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5467B
TWI515467B TW100146977A TW100146977A TWI515467B TW I515467 B TWI515467 B TW I515467B TW 100146977 A TW100146977 A TW 100146977A TW 100146977 A TW100146977 A TW 100146977A TW I515467 B TWI515467 B TW I5154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irradiance
power output
signal
so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6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1496A (en
Inventor
V N S 瑞裘 桑格馬西提
Original Assignee
奇異電器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異電器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異電器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1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5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54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16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 H01L31/02019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21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50/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PV systems, e.g. load balancing or fault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50/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PV systems, e.g. load balancing or fault identification
    • H02S50/10Testing of PV devices, e.g. of PV modules or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50/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PV systems, e.g. load balancing or fault identification
    • H02S50/10Testing of PV devices, e.g. of PV modules or single PV cells
    • H02S50/15Testing of PV devices, e.g. of PV modules or single PV cells using optical means, e.g. using electrolumin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2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29Testing of circuits in sensor or actuat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Description

在一電力產生系統內用於識別無用感測器之系統及方法
本文所述之實施例大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用於監視該PV電力產生系統內所包含之感測器之方法及系統。
太陽能已越來越成為一有吸引力的能量來源,且已被視為一清潔、可再生替代形式之能量。可藉由太陽能電池將呈陽光形式之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將光轉換成電能之裝置之一更通用術語係「光伏打電池」。陽光係一子組光且太陽能電池係一子組光伏打電池。一光伏打電池包括一對電極及設置於其間之一光吸收光伏打材料。在用光照射該光伏打材料時,藉由光能來釋放已約束至光伏打材料中之一原子中之電子以自由地移動。因此,產生自由電子及電洞。使該等自由電子及電洞有效地分離以便連續地抽取電能。當前之商業光伏打電池使用一半導體光伏打材料,通常為矽。
為獲得一較高電流及電壓,將太陽能電池電連接以形成一太陽能模組。除複數個太陽能電池外,該太陽能模組亦可包含感測器,例如一輻照度感測器、一溫度感測器及/或一電源量表。輻照度感測器偵測該太陽能模組之一表面上之一輻照通量(例如,太陽通量)並向一控制器提供正交於該太陽通量之一輻照度信號。基於該輻照度感測器之一輸出,可計算期望由太陽能模組產生之能量及/或可調整該太陽能模組之操作。舉例而言,該太陽能模組之組態可經調整以最大化該太陽能模組之表面上之太陽通量。此外,輻照度感測器之輸出可指示在太陽能模組之表面上存在一過量的污垢積聚。作為回應,控制器可指引一清潔裝置用水或其他適當溶劑噴射該太陽能模組或使該模組振動以移除所累積污垢。一輻照度感測器之無用操作難以偵測且可導致面板所產生之實際電力之誤解譯。通常,藉由基於該太陽能模組內之所有組件之歷史資訊及日誌檔案來引導所有組件之一根本原因分析而偵測一輻照度感測器中之一故障。
在一個態樣中,提供一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該系統包含至少一個PV模組,該至少一個PV模組包括複數個PV電池、複數個感測器及通信地耦合至該複數個感測器之一處理裝置。該處理裝置經組態以判定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每一者之一電力輸出,自該複數個感測器接收資訊,及至少部分地基於所判定之電力輸出及所接收之資訊來識別該複數個感測器內之一無用感測器。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控制系統,其經組態以識別在包含複數個光伏打(PV)電池之一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內之無用感測器。該控制系統包含耦合至複數個感測器之一處理裝置,該複數個感測器中之每一者與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一PV電池相關聯。該處理裝置經組態以自該複數個感測器中之每一者接收感測器信號,包含來自與一第一PV電池相關聯之一第一感測器之一第一感測器信號。該處理裝置進一步經組態以判定一感測器信號平均值並判定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每一者之一電力輸出,包含該第一PV電池之一第一電力輸出。該處理裝置進一步經組態以判定一平均電力輸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感測器信號與該感測器信號平均值之一比較及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平均電力輸出之一比較來識別一無用感測器。
在再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監視一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內之複數個感測器之一第一感測器之操作之方法。該PV電力產生系統包含複數個PV電池及一系統控制器。該方法包含自該第一感測器接收一第一感測器信號,該第一感測器與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一第一PV電池相關聯。該方法亦包含自一第二感測器接收一第二感測器信號,該第二感測器與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一第二PV電池相關聯。該方法亦包含判定該第一PV電池之一第一電力輸出及該第二PV電池之一第二電力輸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感測器信號與該第二感測器信號之一比較及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第二電力輸出之一比較來判定該第一感測器係無用的。
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系統有利於一電力產生系統內之無用感測器之自動識別。舉例而言,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系統使用鄰近感測器之感測器輸出來判定一感測器是否正確地操作。為判定一第一感測器是否正確地操作,比較該第一感測器之一感測器輸出與至少一個鄰近感測器之一感測器輸出。在該等感測器輸出並非實質上類似之情況下,比較與該第一感測器相關聯之一太陽能電池之一電力輸出與至少一個鄰近太陽能電池之一電力輸出。在該等電力輸出實質上類似之情況下,本文所述之系統及方法將該第一感測器識別為無用的。
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系統之技術效應包含下列中之至少一者:(a)自與一第一光伏打(PV)電池相關聯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一第一感測器信號;(b)自與一第二PV電池相關聯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一第二感測器信號;(c)判定由該第一PV電池輸出之一第一電力及由該第二PV電池輸出之一第二電力;及(d)基於該第一感測器信號與該第二感測器信號之一比較及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第二電力輸出之一比較來判定該第一感測器之一功能性。
圖1係一PV電力產生系統10之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方塊圖。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系統10係一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其包含一第一太陽能模組20、一第二太陽能模組22、一換流器24及一系統控制器26。儘管展示為包含兩個太陽能模組,但系統10可包含允許系統1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之任何適合數目個太陽能模組。第一太陽能模組20及第二太陽能模組22各自包含複數個PV電池,例如太陽能電池28。舉例而言,第一太陽能模組20包含一第一太陽能電池30、一第二太陽能電池32、一第三太陽能電池34、一第四太陽能電池36、一第五太陽能電池38、一第六太陽能電池40、一第七太陽能電池42、一第八太陽能電池44、一第九太陽能電池46、一第十太陽能電池48、一第十一太陽能電池50、一第十二太陽能電池52、一第十三太陽能電池54、一第十四太陽能電池56、一第十五太陽能電池58、一第十六太陽能電池60、一第十七太陽能電池62、一第十八太陽能電池64、一第十九太陽能電池66、一第二十太陽能電池68、一第二十一太陽能電池70、一第二十二太陽能電池72、一第二十三太陽能電池74、一第二十四太陽能電池76、一第二十五太陽能電池78、一第二十六太陽能電池80、一第二十七太陽能電池82、一第二十八太陽能電池84、一第二十九太陽能電池86、一第三十太陽能電池88。儘管展示三十個太陽能電池,但第一太陽能模組20可包含允許第一太陽能模組2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之任何適合數目個太陽能模組。
複數個太陽能電池28包含在曝露至太陽能時產生一直流(DC)電流之一光伏打材料。太陽能模組20之一第一表面90曝露至來自(例如)太陽之光。與第一表面90相反之一第二表面(在圖1中未展示)未曝露至太陽且通常包含複數個太陽能電池28之間的連接。藉由將太陽能電池組合至太陽能模組中來提供大量電力。將模組20及22產生之電力提供至換流器24。換流器24將DC電力轉換成一交流(AC)電力並調整用於施加至一電負載94(諸如,但不限於一電力網)之電力以便將由太陽能模組20及22產生之電力供應至其。
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20包含複數個感測器96,其中複數個感測器96中之至少一個感測器係與一各別太陽能電池相關聯。舉例而言,第一太陽能電池30可包含、耦合至及/或定位於一第一輻照度感測器100附近。第一輻照度感測器100偵測在第一太陽能電池30之表面90上入射之輻照之一通量(在本文中稱為一太陽通量)。第一輻照度感測器100經定位以有利於量測第一太陽能電池30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太陽通量係表面90上可用於由一太陽能電池轉換成電力之光之一量測。
類似地,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一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量測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三輻照度感測器104量測第三太陽能電池34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四輻照度感測器106量測第四太陽能電池36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五輻照度感測器108量測第五太陽能電池38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六輻照度感測器110量測第六太陽能電池40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量測第七太陽能電池4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八輻照度感測器114量測第八太陽能電池44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九輻照度感測器116量測第九太陽能電池46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輻照度感測器118量測第十太陽能電池48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一輻照度感測器120量測第十一太陽能電池50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二輻照度感測器122量測第十二太陽能電池5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三輻照度感測器124量測第十三太陽能電池54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四輻照度感測器126量測第十四太陽能電池56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五輻照度感測器128量測第十五太陽能電池58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六輻照度感測器130量測第十六陽能電池60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七輻照度感測器132量測第十七太陽能電池6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八輻照度感測器134量測第十八太陽能電池64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十九輻照度感測器136量測第十九太陽能電池66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輻照度感測器138量測第二十太陽能電池68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一輻照度感測器140量測第二十一太陽能電池70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二輻照度感測器142量測第二十二太陽能電池7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三輻照度感測器144量測第二十三太陽能電池74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四輻照度感測器146量測第二十四太陽能電池76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五輻照度感測器148量測第二十五太陽能電池78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六輻照度感測器150量測第二十六太陽能電池80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七輻照度感測器152量測第二十七太陽能電池8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八輻照度感測器154量測第二十八太陽能電池84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一第二十九輻照度感測器156量測第二十九太陽能電池86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及一第三十輻照度感測器158量測第三十太陽能電池88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而且,第一太陽能模組20可包含多於或少於三十個太陽能電池。
複數個感測器96中之每一者產生表示由感測器量測之太陽通量之一信號。該信號在本文中稱為一輻照度信號。將此等輻照度信號中之每一者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
在某些實施例中,系統控制器26包含一匯流排200或其他通信裝置以傳遞資訊。一或多個處理器202耦合至匯流排200以處理資訊,包含來自複數個感測器96及/或其他感測器之資訊。處理器202可包含至少一個電腦。如本文中使用,術語電腦不限於此項技術中稱為一電腦之積體電路,而是廣義地指代一處理器、一微控制器、一微電腦、一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及其他可程式化電路,且在本文中可交換地使用此等術語。
系統控制器26亦可包含一或多個隨機存取記憶體(RAM)204及/或其他儲存裝置206。RAM 204及儲存裝置206耦合至匯流排200以儲存及傳送欲由處理器202執行之資訊及指令。RAM 204(及/或儲存裝置206,若包含)亦可用於在由處理器202執行指令期間儲存臨時變量或其他中間資訊。系統控制器26亦可包含耦合至匯流排200之一或多個唯讀記憶體(ROM)208及/或其他靜態儲存裝置以將靜態(亦即,不改變)資訊儲存及提供至處理器202。處理器202處理自可包含(但不限於)輻照度感測器及電源量表之複數個電裝置及電子裝置傳輸之資訊。所執行之指令包含(但不限於)駐留轉換及/或比較器演算法。指令序列之執行不限於硬體電路及軟體指令之任何特定組合。
系統控制器26亦可包含或可耦合至輸入/輸出裝置210。輸入/輸出裝置210可包含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裝置以將輸入資訊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及/或提供輸出,諸如(但不限於)太陽能面板定位輸出及/或換流器控制輸出。可經由提供對一或多個可以電子方式存取媒體之存取的一遠端連接(其係有線或無線的)將指令自儲存裝置206(舉例而言,包含一磁碟、一唯讀記憶體(ROM)積體電路、CD-ROM及/或DVD)提供至RAM 204。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替代或結合軟體指令來使用硬佈線電路。因此,指令序列之執行不限於在本文中闡述及/或展示之硬體電路與軟體指令之任何特定組合。而且,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輸入/輸出裝置210可包含(但不限於)與諸如一滑鼠及一鍵盤(在圖1中皆未展示)之一操作者介面212(例如,一人機介面(HMI))相關聯之電腦週邊裝置。此外,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額外輸出通道可包含(例如)一操作者介面監視器及/或警報裝置(在圖1中皆未展示)。系統控制器26亦可包含允許系統控制器26與複數個感測器96及/或其他感測器通信之一感測器介面214。感測器介面214可包含將類比信號轉換成可由處理器202使用之數位信號之一或多個類比至數位轉換器。透過感測器介面214將來自複數個感測器96之輻照度信號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
亦將電力信號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更具體而言,將至少一個信號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該至少一個信號包含由系統控制器26用於判定複數個太陽能電池28中之每一者之一電力輸出之資訊。系統控制器26判定(舉例而言)第一太陽能電池30、第二太陽能電池32、第三太陽能電池34及/或第四太陽能電池36之電力輸出。舉例而言,一電源量表(在圖1中未展示)可包含於太陽能模組20內且經組態以將與第一太陽能電池30之電力輸出相稱之一電力信號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另一選擇係,一電壓感測器(在圖1中未展示)及一電流感測器(在圖1中未展示)可包含於太陽能模組20內。該電壓感測器及電流感測器量測由第一太陽能電池30產生之一電壓及一電流,並將對應於所量測電壓及電流之信號提供至系統控制器26。系統控制器26使用所量測電壓及電流來判定第一太陽能電池30之電力輸出。
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系統控制器26識別系統10內之無用感測器。一無用感測器在本文中界定為不向系統控制器26提供精確地表示正量測之一參數之一信號之一感測器。更具體而言,一無用輻照度感測器在本文中界定為不向系統控制器26提供精確地表示對應太陽能電池之表面90上之實際太陽通量之一輻照度信號之一輻照度感測器。舉例而言,系統控制器26可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接收對應於第二太陽能電池32處之零輻照度之一輻照度信號。此輻照度信號可精確地表示入射於第二太陽能電池32上之實際太陽通量,或更具體而言,精確地表示入射於第二太陽能電池32上之太陽通量之一缺乏。換言之,在無任何光入射於該感測器上時一作用感測器向系統控制器26提供對應於零輻照度之一輻照度信號。然而,在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無用之情況下,即使存在光入射於第二太陽能電池32上,系統控制器26仍可自感測器102接收對應於第二太陽能電池32處之零輻照度之一輻照度信號。
系統控制器26應用規則以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是否無用。在違反一規則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舉例而言)藉由產生一警報信號來指示感測器係無用的。系統控制器26連續不斷地比較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鄰近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一輻照度感測器所提供之至少一個其他輻照度信號。在該等輻照度信號不同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比較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與至少一個其他鄰近太陽能電池之電力輸出。儘管在上文中闡述為連續不斷地比較輻照度信號與電力輸出,但系統控制器26可週期性地或間歇地比較輻照度信號與電力輸出以便監視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操作。
舉例而言,系統控制器26可比較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來自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之一輻照度信號。一鄰近感測器係直接毗鄰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或足夠接近於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一感測器,以使得該輻照度信號向系統控制器26提供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是否正提供一精確輻照度信號之一指示。鄰近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實例係第一輻照度感測器100、第三輻照度感測器104、第六輻照度感測器110、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及第八輻照度感測器114。舉例而言,在系統控制器26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接收指示在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表面90處存在零太陽通量之一輻照度信號及自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接收指示在第七太陽能電池42之表面90處存在零太陽通量之一輻照度信號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正確地起作用並提供精確地表示太陽能電池32之表面90上之太陽通量之一輻照度信號。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在(舉例而言)ROM 208中儲存一輻照度臨限值。在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來自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之輻照度信號之間的一差小於或等於該輻照度臨限值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判定該等信號實質上類似且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正確地起作用。
在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來自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之輻照度信號之間的差大於該輻照度臨限值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判定該等信號實質上不同並比較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與第七太陽能電池42之電力輸出。在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實質上類似於第七太陽能電池42之電力輸出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未正確地起作用。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在(舉例而言)ROM 208中儲存一輻照度臨限值。在電力輸出之間的差小於或等於電力臨限值之情況下該等電力輸出實質上類似。此系列比較向系統控制器26提供指示第二太陽能電池32與第七太陽能電池42具有實質上類似的電力輸出之資訊,其對應於在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與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處接收之一實質上相等的太陽通量。然而,由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及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提供之實際輻照度信號並不支援此判定,導致得出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無用之結論。
此外,在系統控制器26判定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實質上不類似於來自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之輻照度信號,且系統控制器26判定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實質上不類似於第七太陽能電池42之電力輸出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比較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及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與所儲存歷史資訊以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是否係無用的。歷史資訊可包含針對自(舉例而言)歷史天氣資訊及/或輻照度位準資訊判定之各種日期及/或時間之典型電力輸出值。舉例而言,歷史資訊可儲存於ROM 208中並由處理器202存取以判定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是否在針對判定該電力之日期及/或時間之典型電力輸出值之一預界定範圍內。此外,處理器202可隨時間(舉例而言,在過去的24個小時中)分析來自第二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以判定該輻照度信號是否隨預期變化(例如,在夜晚的低輻照度信號,在日出時增加)。比較該輻照度信號及/或電力輸出與歷史資訊允許即使在多個太陽能電池未產生電力且輻照度感測器值展示零或低太陽通量時系統控制器26仍判定一感測器是否可操作。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系統控制器26比較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來自複數個鄰近輻照度感測器之輻照度信號。於此實施例中,將複數個感測器96與對應太陽能電池28劃分成複數個群組。舉例而言,將複數個感測器96劃分成一第一群組250、一第二群組252及一第三群組254。第一群組250、第二群組252及第三群組254可由一使用者藉由使用操作者介面212選擇感測器來界定。另一選擇係,複數個感測器96可由系統控制器26自動地分割成群組或以允許系統1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之任何其他適合方式來分割。
在該替代實施例中,為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是否正確地起作用,系統控制器26比較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第一群組250(亦即,第三輻照度感測器104、第四輻照度感測器106、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第八輻照度感測器114、第九輻照度感測器116、第十二輻照度感測器122、第十三輻照度感測器124及第十四輻照度感測器126)中之剩餘感測器所提供之輻照度信號之一平均值。如本文中所指,一平均值可包含一算術平均值、一中位數、一眾數或允許系統10如本文所述起作用之一集中趨勢之任何其他適合表示。在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實質上類似於由第一群組250中之剩餘感測器中之每一者提供之平均輻照度信號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正確地起作用。如上文所述,系統控制器26應用儲存於ROM 208中之輻照度臨限值以判定該等信號是否實質上類似。
在系統控制器26識別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與輻照度信號之平均值之間的一實質差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比較第一群組250中之複數個太陽能電池中之每一太陽能電池之電力輸出與第一群組250內之剩餘太陽能電池之電力輸出之一平均值。在(舉例而言)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實質上類似於剩餘太陽能電池之平均電力輸出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未正確地起作用。此外,系統控制器26判定第一群組250中之實質上不同於第一群組250內之剩餘太陽能電池之電力輸出之一平均值之複數個太陽能電池之數目。如上文所述,系統控制器26應用該電力臨限值以判定該等電力輸出實質上是類似的還是不同的。此系列比較向系統控制器26提供具有指示第二太陽能電池32具有實質上類似於第一群組250內之其他太陽能電池之電力輸出之一電力輸出之資訊,其對應於入射於第一群組250中之所有太陽能電池上之一實質上相等的太陽通量。然而,由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提供之實際輻照度信號不支援此判定,導致得出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係無用之結論。
此外,在系統控制器26判定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實質上不類似於第一群組250中之剩餘感測器所提供之輻照度信號之平均值,且系統控制器26判定由第二太陽能電池32產生之電力實質上不類似於由第一群組250內之剩餘太陽能電池產生之電力之平均值之情況下,系統控制器26比較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及第二太陽能電池32所產生之電力與所儲存歷史資訊以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是否係無用的。舉例而言,歷史資訊可儲存於ROM 208中並由處理器202存取以判定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電力輸出是否在針對判定該電力之日期及時間之典型電力輸出值之一預界定範圍內。此外,處理器202可隨時間(舉例而言,在過去的24個小時中)分析來自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之輻照度信號以判定該輻照度信號是否隨預期變化。此外,該複數個輻照度感測器之歷史資訊可用於同時追蹤多個感測器中之故障。
系統控制器26在其判定複數個感測器96中之至少一者未正確地起作用時向操作者介面212提供一無用感測器信號。該無用感測器信號包含識別複數個感測器96中之哪一者被判定為無用之一描述。操作者介面212可顯示用於由一使用者查看之一警報。操作者介面212亦可使一音訊警報發聲,點亮一視訊指示符,及/或提供複數個感測器96內之一感測器未正確起作用之任何其他指示。
儘管上文關於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闡述,但系統控制器26可監視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10內所包含之每一感測器之操作。
圖2係用於監視複數個感測器(舉例而言,PV電力產生系統10(在圖1中展示)中所包含之複數個感測器90(在圖1中展示))之操作之一實例性方法310之一流程圖300。如上文所述,PV電力產生系統10包含複數個太陽能電池28及複數個感測器96。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方法310包含自與複數個太陽能電池28之一第一太陽能電池相關聯之一第一感測器接收320一第一感測器信號。舉例而言,自與第二太陽能電池32相關聯之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接收320一第一感測器信號(亦即,一輻照度信號)。方法310亦包含自與複數個太陽能電池28之一第二太陽能電池相關聯之一第二感測器接收322一第二感測器信號。舉例而言,自與第七太陽能電池42相關聯之第七輻照度感測器112接收322一第二感測器信號(亦即,一輻照度信號)。方法310亦包含判定324第二太陽能電池32之一第一電力輸出與第七太陽能電池42之一第二電力輸出。
在該實例性實施例中,方法310亦包含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感測器信號與第二感測器信號之一比較及第一電力輸出與第二電力輸出之一比較來判定326第二感測器102係無用的。更具體而言,判定326第二感測器102係無用的包含判定第一感測器信號不同於第二感測器信號及判定第一電力輸出實質上類似於第二電力輸出。
此外,判定326第二感測器102係無用的包含判定第一感測器信號不同於第二感測器信號,判定第一電力輸出不同於第二電力輸出,及判定第一電力輸出及第一感測器信號中之至少一者不同於所儲存歷史資訊。舉例而言,在第一電力輸出與第二電力輸出之間的一差大於或等於一所儲存電力輸出臨限值時,可判定第一電力輸出不同於第二電力輸出。此外,在第一電力輸出與所儲存歷史電力輸出資訊之間的一差大於或等於一所儲存電力輸出臨限值時,可判定第一電力輸出不同於所儲存歷史資訊。此外在第一感測器信號與所儲存歷史感測器信號資訊之間的一差大於或等於一所儲存感測器信號臨限值時,可判定第一感測器信號不同於所儲存歷史資訊。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方法310亦可包含自與一第三太陽能電池相關聯之一第三感測器接收330一第三感測器信號。舉例而言,自與第三太陽能電池34相關聯之第三輻照度感測器104接收330一第三感測器信號(亦即,一輻照度信號)。方法310亦包含判定332第三太陽能電池34之一第三電力輸出,及(舉例而言)藉由平均該第二感測器信號與該第三感測器信號來判定334一平均感測器信號。方法310亦包含(舉例而言)藉由平均該第二電力輸出與該第三電力輸出來判定336一平均電力輸出。
在該替代實施例中,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感測器信號與該平均感測器信號之一比較及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平均電力輸出之一比較來判定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02係無用的。基於第一感測器、第二感測器及第三感測器之一相對位置而自複數個感測器96選擇第一感測器、第二感測器及第三感測器。
此外,具有電腦可執行組件之一或多個電腦可讀媒體可組態用於監視複數個感測器(舉例而言,複數個感測器96(在圖1中展示))之操作。該等電腦可執行組件可包含:一介面組件,其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接收一第一感測器信號、一第二感測器信號、一第一電力輸出及一第二電力輸出;一記憶體組件,其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儲存至少一個演算法用於比較該第一感測器信號、該第二感測器信號、該第一電力輸出及該第二電力輸出;及一分析組件,其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識別該複數個感測器內之無用感測器。
本文所述實施例含有一或多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每一媒體可經組態以包含或在其上包含資訊或用於操縱資訊之電腦可執行指令。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包含可由一處理系統(諸如與能夠執行各種不同功能之一通用電腦相關聯之一者,或與能夠執行有限數目個功能之一專用電腦相關聯之一者)存取之資訊結構、物件、程式、常式或其他程式模組。電腦可執行指令致使處理系統執行一特定功能或功能群組且作為用於實施本文所述方法之步驟之程式碼構件。此外,該等可執行指令之一特定序列提供可用於實施此等步驟之對應行為之一實例。電腦可讀媒體之實例包含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獨記憶體(「EEPRO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或能夠提供可由一處理系統存取之資訊或可執行指令之任何其他裝置或組件。
諸如本文所述之一電腦或計算裝置具有一或多個處理器或處理單元、系統記憶體及某一形式之電腦可讀媒體。藉由舉例而非限定之方式,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及通信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含以任一方法或技術實施之用於儲存諸如電腦可讀指令、資訊結構、程式模組或其它資料等資訊之揮發性媒體及非揮發性媒體、可抽換式媒體及不可抽換式媒體。通信媒體通常實現電腦可讀指令、資訊結構、程式模組或諸如一載波之一經調製資料信號或其它運送機構中之其它資料,且包含任何資訊遞送媒體。以上各項中之任一者之組合亦包括於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該電腦可使用對一或多個遠端電腦(諸如一遠端電腦)之邏輯連接在一網路環境中操作。儘管已結合一實例性計算系統環境闡述,但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藉助各種其他通用或專用計算系統環境或組態來操作。該計算系統環境不意欲建議對本文所述環境之使用或功能之範疇之任何限定。此外,該計算系統環境不應解譯為具有關於該實例性操作環境中圖解說明之組件之任一者或組合之任何相依性或要求。適合用於與本發明之態樣一起使用之習知計算系統、環境及/或組態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個人電腦、伺服器電腦、手持式或膝上型裝置、多處理器系統、基於微處理器之系統、機上盒、可程式化消費性電子產品、行動電話、網路PC、迷你電腦、主機電腦、包含任何上述系統或裝置之分佈式計算環境等。
本文所述方法及系統使用來自鄰近感測器之資料(即時資料與歷史資料二者)來識別無用感測器。鄰近感測器係基於太陽能電池及輻照度感測器之實體位置來界定。舉例而言,由一HMI處之一使用者將該等太陽能電池分類成若干群組及鄰近者。關於該等群組之資訊係儲存於一記憶體中。一鄰近規則引擎連續不斷地追蹤由太陽能模組內所包含之感測器提供之即時電力輸出及輻照度值。每當識別到所選鄰近者之電力輸出中之一偏差時,即比較該等輻照度值以識別一類似偏差,且反之亦然。鄰近規則引擎亦可比較所儲存之歷史資料與即時電力輸出及/或輻照度值供用於進一步分析。每當判定一感測器係無用的時,即在HMI處引起及顯示一警報。儘管已在本文中關於輻照度感測器來闡述,但本文所述方法及系統亦可應用於系統10內所包含之其他類型之感測器。
藉由分析輻照度感測器資料及對應電力來提供一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中之一無用輻照度感測器之自動識別。在輻照度感測器信號顯示為低或高,而電力顯示為一正常值之情況下,本文所述系統及方法基於識別問題區域及避免根本原因分析(RCA)之必要性之鄰近感測器資料而觸發一警報。
上述實施例有利於一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之有效及有成本效益之操作。本文所述控制系統識別未正確地起作用之感測器。此外,在識別出一無用感測器時引起一警報,向一使用者提供該感測器係無用之一指示。
在上文中已詳細闡述一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之實例性實施例。該等方法及系統不限於本文所述之具體實施例,相反,可獨立地及與本文所述之其他組件及/或步驟分離地利用該等系統之組件及/或該等方法之步驟。
本文所述實施例可在電腦可執行指令之大體上下文中闡述,諸如由一或多個電腦或其他裝置執行之程式模組。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可組織至一或多個電腦可執行組件或模組中。大體而言,程式模組包含但不限於執行特定任務或實施特定抽象資料類型之常式、程式、物件、組件及資料結構。本文所述揭示內容之態樣可與任何數目及組織之此等組件或模組一起實施。舉例而言,該揭示內容之態樣不限於在圖中圖解說明及本文所述之具體電腦可執行指令或具體組件或模組。其他實施例可包含具有與本文所圖解說明及闡述相比更多或更少功能之不同電腦可執行指令或組件。該揭示內容之態樣亦可在分佈式計算環境中實行,其中由透過一通信網路鏈接之遠端處理裝置執行任務。在一分佈式計算環境中,程式模組可定位於包含記憶體儲存裝置之本端及遠端電腦儲存媒體兩者中。
在經組態以執行本文所述指令時,該揭示內容之態樣將一通用電腦變換成一專用計算裝置。
儘管可在某些圖式而非其他圖式中展示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具體特徵,但此僅係出於便利之目的。根據本發明之原則,可結合任何其他圖式之任何特徵來引用及/或主張一圖式之任何特徵。
所撰寫之此說明使用若干實例(包含最佳模式)來揭示本發明,且亦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行本發明,包含製作及使用任何裝置或系統及執行任何所併入之方法。本發明之專利範疇係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且可包含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的其他實例。在此等其他實例不具有區別於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之文字語言之結構元素之情況下,或在其包含與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之文字語言具有非實質性區別之等效結構元素之情況下,其皆意欲在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10...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
20...第一太陽能模組
22...第二太陽能模組
24...換流器
26...系統控制器
28...複數個太陽能電池
30...第一太陽能電池
32...第二太陽能電池
34...第三太陽能電池
36...第四太陽能電池
38...第五太陽能電池
40...第六太陽能電池
42...第七太陽能電池
44...第八太陽能電池
46...第九太陽能電池
48...第十太陽能電池
50...第十一太陽能電池
52...第十二太陽能電池
54...第十三太陽能電池
56...第十四太陽能電池
58...第十五太陽能電池
60...第十六太陽能電池
62...第十七太陽能電池
64...第十八太陽能電池
66...第十九太陽能電池
68...第二十太陽能電池
70...第二十一太陽能電池
72...第二十二太陽能電池
74...第二十三太陽能電池
76...第二十四太陽能電池
78...第二十五太陽能電池
80...第二十六太陽能電池
82...第二十七太陽能電池
84...第二十八太陽能電池
86...第二十九太陽能電池
88...第三十太陽能電池
90...第一表面
94...電負載
96...複數個感測器
100...第一輻照度感測器
102...第二輻照度感測器
104...第三輻照度感測器
106...第四輻照度感測器
108...第五輻照度感測器
110...第六輻照度感測器
112...第七輻照度感測器
114...第八輻照度感測器
116...第九輻照度感測器
118...第十輻照度感測器
120...第十一輻照度感測器
122...第十二輻照度感測器
124...第十三輻照度感測器
126...第十四輻照度感測器
128...第十五輻照度感測器
130...第十六輻照度感測器
132...第十七輻照度感測器
134...第十八輻照度感測器
136...第十九輻照度感測器
138...第二十輻照度感測器
140...第二十一輻照度感測器
142...第二十二輻照度感測器
144...第二十三輻照度感測器
146...第二十四輻照度感測器
148...第二十五輻照度感測器
150...第二十六輻照度感測器
152...第二十七輻照度感測器
154...第二十八輻照度感測器
156...第二十九輻照度感測器
158...第三十輻照度感測器
200...匯流排
202...處理器
204...隨機存取記憶體
206...儲存裝置
208...唯讀記憶體
210...輸入/輸出裝置
212...操作者介面
214...感測器介面
250...第一群組
252...第二群組
254...第三群組
300...流程圖
310...方法
320...接收一第一感測器信號
322...接收一第二感測器信號
324...判定一第一電力輸出及一第二電力輸出
326...判定感測器係無用的
330...接收一第三感測器信號
332...判定一第三電力輸出
336...判定一平均電力輸出
圖1係一實例性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之一方塊圖。
圖2係用於監視圖1中所展示之PV電力產生系統中所包含之複數個感測器之操作之一實例性方法之一流程圖。
10...太陽能電力產生系統
20...第一太陽能模組
22...第二太陽能模組
24...換流器
26...系統控制器
28...複數個太陽能電池
30...第一太陽能電池
32...第二太陽能電池
34...第三太陽能電池
36...第四太陽能電池
38...第五太陽能電池
40...第六太陽能電池
42...第七太陽能電池
44...第八太陽能電池
46...第九太陽能電池
48...第十太陽能電池
50...第十一太陽能電池
52...第十二太陽能電池
54...第十三太陽能電池
56...第十四太陽能電池
58...第十五太陽能電池
60...第十六太陽能電池
62...第十七太陽能電池
64...第十八太陽能電池
66...第十九太陽能電池
68...第二十太陽能電池
70...第二十一太陽能電池
72...第二十二太陽能電池
74...第二十三太陽能電池
76...第二十四太陽能電池
78...第二十五太陽能電池
80...第二十六太陽能電池
82...第二十七太陽能電池
84...第二十八太陽能電池
86...第二十九太陽能電池
88...第三十太陽能電池
90...第一表面
94...電負載
96...複數個感測器
100...第一輻照度感測器
102...第二輻照度感測器
104...第三輻照度感測器
106...第四輻照度感測器
108...第五輻照度感測器
110...第六輻照度感測器
112...第七輻照度感測器
114...第八輻照度感測器
116...第九輻照度感測器
118...第十輻照度感測器
122...第十一輻照度感測器
124...第十二輻照度感測器
126...第十三輻照度感測器
200...匯流排
202...處理器
204...隨機存取記憶體
206...儲存裝置
208...唯讀記憶體
210...輸入/輸出裝置
212...操作者介面
214...感測器介面
250...第一群組
252...第二群組
254...第三群組

Claims (10)

  1. 一種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10),其包括:包括複數個PV電池(28)之至少一個PV模組(20);複數個感測器(96);及,通信地耦合至該複數個感測器之一處理裝置(26),該處理裝置經組態以:判定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每一者之一電力輸出;自該複數個感測器接收資料;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所判定之電力輸出及該所接收資料來識別該複數個感測器內之一無用感測器。
  2.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感測器(96)包括:一第一輻照度感測器(102),其與該複數個PV電池(28)中之一第一PV電池(32)相關聯且經組態以輸出與在該第一PV電池之一表面(90)處之一太陽通量相關聯之一第一輻照度信號;及,一第二輻照度感測器(112),其與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一第二PV電池(42)相關聯且經組態以輸出與該第二PV電池之一表面(90)處之一太陽通量相關聯之一第二輻照度信號。
  3. 如請求項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裝置(26)進一步經組態以判定該第一PV電池(32)之一第一電力輸出及該第二PV電池(42)之一第二電力輸出。
  4. 如請求項3之一系統,其中該處理裝置(26)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輻照度信號與該第二輻照度信號之一比較及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第二電力輸出之一比較而將該第一輻照度感測器識別為無用的。
  5. 如請求項3之系統,其中該處理裝置(26)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第一輻照度信號不同於該第二輻照度信號且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第二電力輸出之間的一差小於或等於一預界定臨限值時產生一無用感測器警報信號。
  6. 如請求項3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記憶體裝置(208),該記憶體裝置(208)經組態以儲存歷史操作資料與界定輻照度信號之間及電力輸出之間的可接受差異之臨限值中之至少一者。
  7. 如請求項6之系統,其中該處理裝置(26)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第一輻照度信號不同於該第二輻照度信號、該第一電力輸出不同於該第二電力輸出且該第一輻照度信號及該第一電力輸出中之至少一者不同於所儲存歷史資料時將該第一輻照度感測器(102)識別為無用的。
  8. 一種控制系統,其經組態以在包含複數個光伏打(PV)電池(28)之一光伏打(PV)電力產生系統(10)內識別無用感測器,該控制系統包含耦合至複數個感測器(96)之一處理裝置(26),該複數個感測器中之每一者與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一PV電池相關聯,該處理裝置經組態以:自該複數個感測器中之每一者接收感測器信號,包含來自與一第一PV電池(32)相關聯之一第一感測器(102)之一第一感測器信號;判定一感測器信號平均值;判定該複數個PV電池中之每一者之一電力輸出,包含該第一PV電池之一第一電力輸出;判定一平均電力輸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感測器信號與該感測器信號平均值之一比較及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平均電力輸出之一比較來識別該第一感測器係無用的。
  9. 如請求項8之控制系統,其中該處理裝置(26)進一步經組態以:基於由除該第一感測器(102)外之該複數個感測器(96)輸出之該等感測器信號來判定該感測器信號平均值;及基於除該第一PV電池(32)外之該複數個PV電池(28)之該電力輸出來判定該平均電力輸出。
  10. 如請求項8之控制系統,其中該處理裝置(26)進一步經組態以:判定該第一感測器信號是否不同於該感測器信號平均值;判定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平均電力輸出之間的一差是否小於或等於一預界定電力輸出臨限值;及,在該第一感測器信號不同於該感測器信號平均值且該第一電力輸出與該平均電力輸出之間的該差小於或等於該預界定電力輸出臨限值時產生指示該第一感測器係無用之一警報信號。
TW100146977A 2010-12-17 2011-12-16 在一電力產生系統內用於識別無用感測器之系統及方法 TWI515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971,215 US8290745B2 (en) 2010-12-17 2010-12-17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faulty sensors within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1496A TW201241496A (en) 2012-10-16
TWI515467B true TWI515467B (zh) 2016-01-01

Family

ID=4549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6977A TWI515467B (zh) 2010-12-17 2011-12-16 在一電力產生系統內用於識別無用感測器之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0745B2 (zh)
EP (1) EP2495577B1 (zh)
JP (1) JP5977512B2 (zh)
KR (1) KR101862872B1 (zh)
CN (1) CN102608446B (zh)
TW (1) TWI5154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3721B2 (en) * 2011-10-27 2015-0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ower sourc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diagnosing a power source arrangement
US9547033B1 (en) * 2011-11-12 2017-01-17 Sunpower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fault prediction,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PV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electronics
JP2014052325A (ja) * 2012-09-10 2014-03-20 Sharp Corp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9105765B2 (en) 2012-12-18 2015-08-11 Enphase Energy, Inc. Smart junction box for a photovoltaic system
JP6201319B2 (ja) * 2013-01-15 2017-09-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変換装置、故障判定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515602B2 (en) * 2013-11-27 2016-12-06 Eaton Corporation Solar array condition monitoring through controlled inverter voltage sweeping
KR102221887B1 (ko) * 2013-12-27 2021-03-03 주식회사 대양이엔씨 스마트폰을 사용한 태양광 발전 모니터링 시스템
US9819304B2 (en) * 2014-01-21 2017-11-14 Aiguo Feng Portable solar panel system and method
US20170016761A1 (en) * 2014-02-26 2017-01-19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A method of detecting a defect light sensor
US10557719B2 (en) 2014-09-10 2020-02-11 Siemens Energy, Inc. Gas turbine sensor failure detection utilizing a sparse coding methodology
CN106301213A (zh) * 2015-06-11 2017-01-04 天泰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装置诊断方法
US20170054411A1 (en) * 2015-08-17 2017-02-23 Sinogreenergy Consultant Co. Ltd Solar device diagnosis method
JP6419046B2 (ja) * 2015-09-15 2018-1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の故障形態判定装置
US9788141B2 (en) * 2015-09-17 2017-10-10 Sunpowe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arrays of module units
JP6697494B2 (ja) * 2018-02-01 2020-05-2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異常判別装置、プログラム、異常判別システム及び異常判別方法
KR102103270B1 (ko) * 2018-09-14 2020-04-22 삼미정보시스템 주식회사 센서 고장 자동 탐지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20194117A (ja) * 2019-05-29 2020-12-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虚像表示装置
KR102367608B1 (ko) * 2020-08-13 2022-02-25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개방회로 및 단락회로 고장에 강인한 하이브리드 태양 센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228370B1 (ko) * 2020-08-26 2021-03-16 주식회사 디케이 태양광발전 접속함의 아크 감지 방법 및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9987A (en) 1994-04-13 1997-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ction method, abnormality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solar cell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2000040838A (ja) 1998-07-24 2000-02-08 Toshiba Corp 太陽光発電設備の異常検出装置
JP2001326375A (ja) 2000-03-10 2001-1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診断方法及び診断装置
DE10107600C1 (de) 2001-02-17 2002-08-22 Saint Goba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photovoltaischen Solarmoduls und photovoltaischer Solarmodul
EP1611448A1 (en) * 2003-04-04 2006-01-04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Performance monitor for a photovoltaic supply
JP2005340464A (ja) * 2004-05-26 2005-12-08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アレイ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EP1602934A1 (en) 2004-06-04 2005-12-07 Hendrik Oldenkamp Sensor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a PV system, and PV system with such a sensor device
JP4552536B2 (ja) * 2004-07-06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独立電源装置
US8204709B2 (en) * 2005-01-18 2012-06-19 Solar Sentr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US7449912B2 (en) * 2007-01-26 2008-1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ault detection circuit
US20090014057A1 (en) 2007-07-13 2009-01-15 Miasole Photovoltaic modules with integrated devices
JP2009043987A (ja) * 2007-08-09 2009-02-26 Toyota Motor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故障診断装置
DE102008003272A1 (de) * 2008-01-05 2009-07-09 Hans-Hermann Hunfeld Überwachungseinheit für Photovoltaik-Module
US20090207543A1 (en) * 2008-02-14 2009-08-20 Independent Power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hazard prevention in photovoltaic source and output circuits
CN101441239B (zh) * 2008-12-09 2011-05-25 张家港三得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网型光伏电站发电性能的验证方法
JP2011216811A (ja) * 2010-04-02 2011-10-27 Sharp Corp 太陽電池異常診断システム、太陽電池異常診断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異常診断方法
CN101917137A (zh) * 2010-07-06 2010-12-15 上海淘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网络监控管理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68718A (ko) 2012-06-27
EP2495577A3 (en) 2015-04-15
US20120065936A1 (en) 2012-03-15
JP2012134491A (ja) 2012-07-12
EP2495577B1 (en) 2018-04-11
CN102608446A (zh) 2012-07-25
CN102608446B (zh) 2016-10-05
US8290745B2 (en) 2012-10-16
JP5977512B2 (ja) 2016-08-24
TW201241496A (en) 2012-10-16
KR101862872B1 (ko) 2018-05-31
EP2495577A2 (en)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5467B (zh) 在一電力產生系統內用於識別無用感測器之系統及方法
Dhimish et al. Parallel fault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lants
Dhimish et al. Fault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lants
Dhimish et al. Simultaneous fault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lants
US9154075B2 (en) Solar cell module efficacy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therefor
Ventura et al. Utility scale photovoltaic plant indices and models for on-line monitoring and fault detection purposes
JP5856294B2 (ja) 太陽光発電監視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太陽光発電監視システム
Sutikno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based photovoltaics 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NodeMCU ESP8266
KR101061025B1 (ko) 태양광발전 장치의 이상유무 검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6166991A1 (ja) 太陽光発電設備の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669904B (zh) 判斷太陽能板陣列是否異常之計算機裝置與方法
JP2011187807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Kumar et al. Iot and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detect and regulating of solar power system
CN109543993B (zh) 分析光伏电站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attanaik et al. IoT based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control system using for micro grids
Kaliappan et al. Checking and Supervisory System for Calculation of Industrial Constraints using Embedded System
Senthil Kumar et al. Optimizing solar power plant efficiency through advance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Kandimalla et al. Web based monitoring of solar power plant using open source IOT platform Thingspeak and Arduino
US9882388B2 (en) Photovoltaic device
WO2016166992A1 (ja) 異常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21130A1 (ja) 蓄電システム、充放電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14301091A (zh) 一种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4093368A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異常検知装置
Lin et al. Improving Anomaly Detection in IoT-sed Solar Energy System Using SMOTE-PSO and SVM Model
Ascencio Vásquez et al. An overall data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PV energy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