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4430B - 按鍵總成以及手持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按鍵總成以及手持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4430B
TWI514430B TW101147914A TW101147914A TWI514430B TW I514430 B TWI514430 B TW I514430B TW 101147914 A TW101147914 A TW 101147914A TW 101147914 A TW101147914 A TW 101147914A TW I514430 B TWI514430 B TW I5144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component
circuit board
button body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3808A (zh
Inventor
Kuan Ku Kuo
I Cheng Chuang
yu jing Liao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2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4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44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05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1H2001/5816Connections to flexible or curv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2Telephone hand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32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2Other elements in moving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按鍵總成以及手持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按鍵總成,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此按鍵總成的電子裝置。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日益發達,電子產品例如行動電話(mobile phone)、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以及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等產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並朝著便利、多功能且美觀的設計方向進行發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選擇。
電子產品通常會在機殼上配置按鍵,以藉由按鍵控制位在電子產品的內部的開關,例如是電源或是播音器的音量。因此,電子產品的外殼需有相應的對外開口來設置按鍵,以使按鍵連接位在電子產品的內部的開關並暴露於外殼而為使用者所操作。
除了電子產品本身具有的功能之外,電子產品還可透過內建程式及訊號收發元件,以讓使用者可經由操作電子產品而控制其他外部裝置,進而增加電子產品的使用性。當訊號收發元件配置在電子產品的內部時,電子產品的外殼也需有相應的對外開口,以讓傳輸用的無線訊號通過。然而,為了增加電子產品的功能,而在電子產品的外殼上設置過多的對外開口,可能會破壞電子產品的外觀造型。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總成,適用於開口較少的手持電子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能減少其殼體的對外開口的數量。
本發明提出一種按鍵總成,適於設置於一手持電子裝置的一殼體的一開口。按鍵總成包括一按鍵本體、一訊號收發元件以及一開關元件。按鍵本體可動地設置於開口,且按鍵本體具有暴露於殼體外的一按壓部。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殼體內並且對應於按壓部,其中訊號收發元件適於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的一無線訊號。開關元件設置於殼體內並耦接至按鍵本體,使得開關元件能經由按壓按鍵本體的按壓部而被致動。
本發明再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機體、一殼體以及一按鍵總成。殼體包覆機體且具有一開口。按鍵總成設置於開口。按鍵總成包括一按鍵本體、一訊號收發元件以及一開關元件。按鍵本體可動地設置於開口,且按鍵本體具有暴露於殼體外的一按壓部。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殼體內並且對應於按壓部,其中訊號收發元件適於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的一無線訊號。開關元件設置於殼體內並耦接至按鍵本體,使得開關元件能經由按壓按鍵本體的按壓部而被致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訊號收發元件包括紅外線(infrared)收發元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第一電路板,設置於殼體內,而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一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按鍵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第一電路板設置於容置空間內,而第一表面面向按壓部。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開關元件設置於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對於第一表面,且按鍵本體暴露出開關元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開關元件對應於一凸柱,凸柱設置在殼體內並朝向開口。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第二電路板,設置於殼體內,而開關元件設置於第二電路板的一第三表面上,第三表面面向按鍵本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凸柱,設置於按鍵本體朝向殼體內的一表面,並且對應於開關元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容置空間被密封,且第一電路板以及訊號收發元件位於容置空間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防水材,設置於開口,並且隔絕按鍵本體與殼體的一內部空間,按鍵本體與開關元件分別位於防水材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電路板位於按鍵本體之外,且訊號收發元件與開關元件共同設置於第一電 路板的第一表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凸柱,設置於按鍵本體朝向殼體內的一表面,並且對應於開關元件。
基於上述,本發明提出一種按鍵總成與應用此按鍵總成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按鍵本體可動地設置於開口,而訊號收發元件與開關元件設置於手持電子裝置的殼體內,且訊號收發元件對應於按鍵本體的按壓部。訊號收發元件適於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的無線訊號,而開關元件能經由按壓按鍵本體的按壓部而被致動。據此,按鍵總成適用於開口較少的手持電子裝置,以減少手持電子裝置的殼體的對外開口的數量。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50包括機體52、殼體54以及按鍵總成100。殼體54包覆機體52且具有開口54a,而按鍵總成100適於設置於開口54a。手持電子裝置50例如是行動電話(mobile phone)或是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殼體54例如是行動電話或是智慧型手機的機殼,而開口54a例如位是在殼體54的頂部T,但本發明不限制手持電子裝置50的種類,亦不限制開口54a於殼 體54上的位置。
圖2是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3是圖1之按鍵總成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總成100包括按鍵本體110、訊號收發元件120以及開關元件130。按鍵本體110可動地設置於開口54a,且按鍵本體110具有暴露於殼體54外的按壓部112。開關元件130設置於殼體54內並耦接至按鍵本體110,使得開關元件130能經由按壓按鍵本體110的按壓部112而被致動。按鍵本體110例如是電源鍵的按鈕(power key button),開關元件130例如是電源鍵的開關(power key switch),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另一方面,訊號收發元件120設置於殼體54內並且對應於按壓部112,其中訊號收發元件120適於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112的無線訊號。在本實施例中,訊號收發元件120為紅外線(infrared)收發元件,而無線訊號為紅外線訊號。此外,本實施例之訊號收發元件120為同時具有接收與發送功能的整合型元件,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訊號收發元件120可包括互相獨立的訊號接收元件與訊號發送元件,本發明不限制訊號收發元件120的形式與種類。
因此,訊號收發元件120可應用於接收及發送紅外線訊號,使得設置有訊號收發元件120的手持電子裝置50能控制家中的電器。舉例來說,一般家電例如是電視、冷氣以及家庭劇院等多種產品,大多需各自使用相對應的遙控器以藉由紅外線訊號進行控制。因此,在手持電子裝置 50的殼體54內設置訊號收發元件120,並將使用者會需要用到的遙控器功能例如是以軟體的形式整合於手持電子裝置50上,使得手持電子裝置50能藉由訊號收發元件120來控制這些家電,以取代傳統的各式電器遙控器,進而提高手持電子裝置50的便利性與實用性。
具體而言,請參考圖2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總成100更包括第一電路板140。按鍵本體110具有容置空間114,第一電路板140設置於容置空間114內而位於殼體54內。訊號收發元件120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40的第一表面S1上,而第一表面S1面向按壓部112,以使訊號收發元件120面向按壓部112而發送或接收無線訊號。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開關元件130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40的第二表面S2,第二表面S2相對於第一表面S1,且按鍵本體110暴露出開關元件130。換言之,第一表面S1面向按壓部112而朝向殼體54外,第二表面S2與開關元件130朝向殼體54內,而設置於容置空間114內的第一電路板140與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40的訊號收發元件120與開關元件130會隨著按鍵本體110同步移動。
此外,開關元件130對應於凸柱52b,其中凸柱52b設置在殼體54內並朝向開口54a。具體而言,凸柱52b是設置在位在殼體54內的機體52上並朝向開口54a,以使朝向殼體54內的開關元件130對應於朝向開口54a的凸柱52b。因此,使用者能經由按壓暴露於殼體54外的按壓部112而施加外力F至按鍵本體110,以帶動暴露於按鍵本 體110的開關元件130往殼體54內移動,進而經由抵靠朝向開口54a的凸柱52b而被致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凸柱52b可設置在殼體54的側壁(未繪示)上而對應於該開關元件130。此外,開關元件130亦可經由抵靠其他類似於凸柱52b的構件,或是直接抵靠機體52或殼體54而被致動,本發明並不限制開關元件130的致動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路板140例如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是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此外,第一電路板140連接位在殼體54內的軟性印刷電路板150。軟性印刷電路板150連接第一電路板140與機體52,使得第一電路板140與設置於其上的訊號收發元件120以及開關元件130電性連接機體52。因此,當訊號收發元件120發送或接收無線訊號,或者開關元件130被致動時,手持電子裝置50的機體52可執行對應的動作。
由此可知,手持電子裝置50的殼體54能在一個開口54a上設置按鍵本體110,並使訊號收發元件120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112的無線訊號,而開關元件130經由按壓按鍵本體110的按壓部112而被致動。據此,按鍵總成100適用於開口較少的手持電子裝置50,以減少手持電子裝置50的殼體54的對外開口的數量。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圖4之按鍵本體的爆炸圖。圖6是圖5之按鍵本體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至圖6,在本實施例中, 按鍵總成100a亦適於設置於開口54a。按鍵總成100a包括按鍵本體110a、訊號收發元件120a以及開關元件130。按鍵總成100a部分構件與作動方式不同於按鍵總成100。在本實施例之說明與圖式中標號與上述實施例之標號一致的構件具有類似的功能與使用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以下將針對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之差異處作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按鍵本體110a可動地設置於開口54a,且按鍵本體110a具有暴露於殼體54外的按壓部112a。按鍵本體110a具有容置空間114a,而容置空間114a被密封,且第一電路板140以及訊號收發元件120a位於容置空間114a內而位於殼體54內。訊號收發元件120a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40的第一表面S1上,而第一表面S1面向按壓部112a,以使訊號收發元件120a面向按壓部112a而發送或接收無線訊號。
在本實施例中,訊號收發元件120a為紅外線收發元件,而無線訊號為紅外線訊號。此外,訊號收發元件120a包括互相獨立的訊號接收元件122與訊號發送元件124,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訊號收發元件120a可為同時具有接收與發送功能的整合型元件,本發明不限制訊號收發元件120a的形式與種類。
請參考圖5與圖6,在本實施例中,位在被密封的容置空間114a的第一電路板140連接位在殼體54內的軟性印刷電路板150。軟性印刷電路板150連接第一電路板140並延伸至按鍵本體110a外而連接機體52,以使第一電路 板140與設置於其上的訊號收發元件120a電性連接機體52,但延伸至按鍵本體110a外的軟性印刷電路板150不影響容置空間114a的密封性。因此,當訊號收發元件120a發送或接收無線訊號時,手持電子裝置50的機體52可執行對應的動作。
另一方面,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總成100a更包括第二電路板160。第二電路板160設置於殼體54內,開關元件130設置於第二電路板160的第三表面S3上,而第三表面S3面向按鍵本體110a。此外,按鍵總成100a更包括凸柱170,設置於按鍵本體110a朝向殼體54內的表面,並且對應於開關元件130。設置於按鍵本體110a朝向殼體54內的表面的凸柱170會隨著按鍵本體110a同步移動。
因此,使用者能經由按壓暴露於殼體54外的按壓部112a而施加外力F至按鍵本體110a,以帶動凸柱170抵靠開關元件130而使開關元件130被致動。此外,第二電路板160連接機體52,使得第二電路板160與設置於其上的開關元件130電性連接機體52。當開關元件130被致動時,手持電子裝置50的機體52可執行對應的動作。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總成100a更包括防水材180。防水材180設置於開口54a,並且隔絕按鍵本體110a與殼體54的內部空間S,按鍵本體110a與開關元件130分別位於防水材180的相對兩側。軟性印刷電路板150延伸至防水材180外以連接機體52,但不影響防水材180 的隔絕性。防水材180的材質例如是橡膠(rubber),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因此,防水材180能藉由隔絕按鍵本體110a與殼體54的內部空間S而提供防水功能,且防水材180的材質柔軟而不影響位於防水材180之相對兩側的凸柱170與開關元件130之間的接觸。
由此可知,手持電子裝置50的殼體54能在一個開口54a上設置按鍵本體110a,並使訊號收發元件120a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112a的無線訊號,而開關元件130經由按壓按鍵本體110a的按壓部112a而被致動。據此,按鍵總成100a適用於開口較少的手持電子裝置50,以減少手持電子裝置50的殼體54的對外開口的數量。
圖7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是圖7之按鍵總成的示意圖。請參考圖7至圖8,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總成100b亦適於設置於開口54a。按鍵總成100b包括按鍵本體110b、訊號收發元件120b以及開關元件130。按鍵總成100b部分構件與作動方式不同於按鍵總成100與按鍵總成100a。在本實施例之說明與圖式中標號與上述實施例之標號一致的構件具有類似的功能與使用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以下將針對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之差異處作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按鍵本體110b可動地設置於開口54a,且按鍵本體110b具有暴露於殼體54外的按壓部112b,但按鍵本體110b不具有容置空間。因此,第一電路板140位於按鍵本體110b之外,且訊號收發元件120b與 開關元件130共同設置於第一電路板140的第一表面S1。第一表面S1面向按壓部112b,以使訊號收發元件120b面向按壓部112b而發送或接收無線訊號。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訊號收發元件120b為紅外線收發元件,並包括互相獨立的訊號接收元件122與訊號發送元件124,而開關元件130位在訊號接收元件122與訊號發送元件124之間。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開關元件130可在訊號接收元件122或訊號發送元件124的一側,而訊號收發元件120b亦可為同時具有接收與發送功能的整合型元件,本發明不限制開關元件130在第一表面S1上的位置,亦不限制訊號收發元件120b的形式與種類。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按鍵總成100b更包括凸柱170b,設置於按鍵本體110b朝向殼體54內的表面,並且對應於開關元件130。設置於按鍵本體110b朝向殼體54內的表面的凸柱170b會隨著按鍵本體110b同步移動。因此,使用者能經由按壓暴露於殼體54外的按壓部112b而施加外力F至按鍵本體110b,以帶動凸柱170b抵靠開關元件130而使開關元件130被致動。
此外,第一電路板140連接位在殼體54內的軟性印刷電路板150。軟性印刷電路板150連接第一電路板140的第二表面S2與機體52,使得第一電路板140與設置於其上的訊號收發元件120b以及開關元件130電性連接機體52。因此,當訊號收發元件120b發送或接收無線訊號,或者開關元件130被致動時,手持電子裝置50的機體52可 執行對應的動作。
由此可知,手持電子裝置50的殼體54能在一個開口54a上設置按鍵本體110b,並使訊號收發元件120b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112b的無線訊號,而開關元件130經由按壓按鍵本體110b的按壓部112b而被致動。據此,按鍵總成100b適用於開口較少的手持電子裝置50,以減少手持電子裝置50的殼體54的對外開口的數量。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按鍵總成與應用此按鍵總成的手持電子裝置,其按鍵本體可動地設置於開口,而訊號收發元件與開關元件設置於手持電子裝置的殼體內,其中訊號收發元件對應於按鍵本體的按壓部,而開關元件耦接於按鍵本體。因此,手持電子裝置的殼體能在一個開口上設置按鍵本體,並使訊號收發元件發送或接收穿過按壓部的無線訊號,而開關元件能經由按壓按鍵本體的按壓部而被致動。據此,按鍵總成適用於開口較少的手持電子裝置,以減少手持電子裝置的殼體的對外開口的數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手持電子裝置
52‧‧‧機體
54‧‧‧殼體
54a‧‧‧開口
52b、170、170b‧‧‧凸柱
100、100a、100b‧‧‧按鍵總成
110、110a、110b‧‧‧按鍵本體
112、112a、112b‧‧‧按壓部
114、114a‧‧‧容置空間
120、120a、120b‧‧‧訊號收發元件
122‧‧‧訊號接收元件
124‧‧‧訊號發送元件
130‧‧‧開關元件
140‧‧‧第一電路板
150‧‧‧軟性印刷電路板
160‧‧‧第二電路板
180‧‧‧防水材
F‧‧‧外力
S‧‧‧內部空間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第三表面
T‧‧‧頂部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之按鍵總成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4之按鍵本體的爆炸圖。
圖6是圖5之按鍵本體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是圖7之按鍵總成的示意圖。
54‧‧‧殼體
54a‧‧‧開口
100‧‧‧按鍵總成
110‧‧‧按鍵本體
112‧‧‧按壓部
114‧‧‧容置空間
120‧‧‧訊號收發元件
130‧‧‧開關元件
140‧‧‧第一電路板
150‧‧‧軟性印刷電路板
F‧‧‧外力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Claims (16)

  1. 一種按鍵總成,適於設置於一手持電子裝置的一殼體的一開口,該按鍵總成包括:一按鍵本體,可動地設置於該開口,且該按鍵本體具有暴露於該殼體外的一按壓部;一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該殼體內並且對應於該按壓部,其中該訊號收發元件包括紅外線(infrared)收發元件,且該訊號收發元件包括互相獨立並對應於該按壓部的一訊號接收元件與一訊號發送元件,使該訊號收發元件適於發送或接收穿過該按壓部的一無線訊號;以及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殼體內並耦接至該按鍵本體,且該開關元件對應於該訊號接收元件與該訊號發送元件之間,使得該開關元件能經由按壓該按鍵本體的該按壓部而被致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而該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一表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控制總成,其中該按鍵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而該第一表面面向該按壓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按鍵總成,其中該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相對於該第一表面,且該按鍵本體暴露出該開關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 一第二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而該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的一第三表面上,該第三表面面向該按鍵本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鍵總成,其中該容置空間被密封,且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訊號收發元件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按鍵總成,更包括:一防水材(waterproof material),設置於該開口,並且隔絕該按鍵本體與該殼體的一內部空間,該按鍵本體與該開關元件分別位於該防水材的相對兩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按鍵總成,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於該按鍵本體之外,且該訊號收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共同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
  9. 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機體;一殼體,包覆該機體且具有一開口;以及一按鍵總成,設置於該開口,該按鍵總成包括:一按鍵本體,可動地設置於該開口,且該按鍵本體具有暴露於該殼體外的一按壓部;一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該殼體內並且對應於該按壓部,其中該訊號收發元件包括紅外線收發元件,且該訊號收發元件包括互相獨立並對應於該按壓部的一訊號接收元件與一訊號發送元件,使該訊號收發元件適於發送或接收穿過該按壓部的一無線訊號;以 及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殼體內並耦接至該按鍵本體,且該開關元件對應於該訊號接收元件與該訊號發送元件之間,使得該開關元件能經由按壓該按鍵本體的該按壓部而被致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按鍵總成更包括一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而該訊號收發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一表面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按鍵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而該第一表面面向該按壓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相對於該第一表面,且該按鍵本體暴露出該開關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按鍵總成更包括一第二電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而該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的一第三表面上,該第三表面面向該按鍵本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容置空間被密封,且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訊號收發元件位於該容置空間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按鍵總成更包括一防水材,設置於該開口,並且隔絕該按鍵本體與該殼體的一內部空間,該按鍵本體與該開關元件分別位於該防水材的相對兩側。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於該按鍵本體之外,且該訊號收發元件與該開關元件共同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
TW101147914A 2012-12-14 2012-12-17 按鍵總成以及手持電子裝置 TWI514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14,431 US20140168924A1 (en) 2012-12-14 2012-12-14 Button assembly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3808A TW201423808A (zh) 2014-06-16
TWI514430B true TWI514430B (zh) 2015-12-21

Family

ID=5091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914A TWI514430B (zh) 2012-12-14 2012-12-17 按鍵總成以及手持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68924A1 (zh)
CN (1) CN103871764B (zh)
TW (1) TWI5144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7094B1 (en) * 2013-09-29 2017-08-08 Apple Inc. Window button assembly
CN105405695B (zh) * 2014-08-22 2019-0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开关模块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05992479A (zh) * 2015-02-12 2016-10-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抗水电子装置及抗水按键模块
EP3352541B1 (en) * 2015-09-18 2020-08-19 Toray Industries, Inc. Housing
ES2827925T3 (es) * 2015-11-20 2021-05-25 Max Co Ltd Herramienta
TWI814543B (zh) * 2022-08-18 2023-09-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7628Y (zh) * 2005-02-06 2006-05-03 大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鼠标装置
TWM298157U (en) * 2006-04-03 2006-09-21 Aopen Inc Computer mainframe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device
TW200939273A (en) * 2008-03-10 2009-09-16 Silitek Electronic Guangzhou A key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key structure
CN201528483U (zh) * 2009-10-16 2010-07-1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按钮结构的电子装置
TW201103055A (en) * 2009-07-13 2011-01-16 Wistron Corp Key mechanism with waterproofing function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09209A (zh) * 2012-08-29 2014-03-01 Htc Corp 控制組件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3576A (en) * 1998-01-14 1999-03-16 De La Huerga; Carlos Identification bracelet with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US20020084904A1 (en) * 1996-12-20 2002-07-04 Carlos De La Huerga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CN1255827C (zh) * 2001-12-28 2006-05-10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用按钮开关
US8614667B2 (en) * 2003-06-27 2013-12-24 Blue Orb,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ata signals
US20060181517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Apple Computer, Inc. Display actuator
US20050043102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Sean Anderson Electronic miniature tag game
TWI239472B (en) * 2003-10-19 2005-09-11 Optindex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third axial input device in a mouse
JP4305212B2 (ja) * 2004-02-18 2009-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34067B2 (en) * 2004-06-03 2008-02-19 Sp Controls, Inc.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having reduced control key set
CN2785112Y (zh) * 2005-03-10 2006-05-3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开关元件及光学元件的复合按键
JP4100409B2 (ja) * 2005-04-01 2008-06-1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7451262B2 (en) * 2005-12-02 2008-11-11 Nagarjun V Yetukuri Removable memory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display
KR100797673B1 (ko) * 2006-04-20 2008-01-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듈형 입력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와원격조정기
TWM323885U (en) * 2007-01-19 2007-12-21 Chen Jiu Yang Reflective IR artery waveform collector
US10463252B2 (en) * 2007-03-27 2019-11-05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Interface for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supply between interchangeable system components
TWI407336B (zh) * 2007-11-22 2013-09-01 Htc Corp 電子裝置及其輸入模組
TW200923722A (en) * 2007-11-29 2009-06-01 High Tech Comp Corp Navigation input mechanism,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mode thereof
JP5169289B2 (ja) * 2008-02-19 2013-03-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モコン送信機
CN101387513B (zh) * 2008-08-28 2010-06-23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距离检测感应装置
US8188885B2 (en) * 2008-09-22 2012-05-29 Badger Meter, Inc. Wireless data programmer for electronic utility registers and meters
KR101631958B1 (ko) * 2010-01-14 2016-06-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입력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EP2456198A1 (en) * 2010-11-23 2012-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n infrared sensor
US20120287587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urface mountable navigation device with tactile response
CN10290260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报警系统测试电路
US9099264B2 (en) * 2012-09-07 2015-08-04 Apple Inc. Anti-rotational butt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7628Y (zh) * 2005-02-06 2006-05-03 大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鼠标装置
TWM298157U (en) * 2006-04-03 2006-09-21 Aopen Inc Computer mainframe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device
TW200939273A (en) * 2008-03-10 2009-09-16 Silitek Electronic Guangzhou A key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key structure
TW201103055A (en) * 2009-07-13 2011-01-16 Wistron Corp Key mechanism with waterproofing function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528483U (zh) * 2009-10-16 2010-07-1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按钮结构的电子装置
TW201409209A (zh) * 2012-08-29 2014-03-01 Htc Corp 控制組件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1764B (zh) 2017-05-17
TW201423808A (zh) 2014-06-16
US20140168924A1 (en) 2014-06-19
CN103871764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4430B (zh) 按鍵總成以及手持電子裝置
US9793070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9793071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10254786A1 (en)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933927B2 (en) Button key structure integrated with a speaker
US8507812B2 (en) Switch assembly and earphone set with the same
US20110254787A1 (en)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MX2007008862A (es) Un interruptor y metodo para operar el mismo.
US20130113755A1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device
US9786449B2 (en) Dome switch sta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20130037909A (ko) 휴대 기기의 키 입력 장치
TWI669045B (zh) 電子裝置
TWM541593U (zh) 電子裝置
JP3244732U (ja) 高防水性の携帯型美容装置
CN111986942A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16015184A1 (zh) 电子产品按键防水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防水手机
TWI518477B (zh) 控制組件與電子裝置
WO2013044586A1 (zh) 电子设备的按钮
CN113289329B (zh) 按键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KR20150031968A (ko) 단말기
US111378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78638B (zh) 電子裝置
KR20130098708A (ko) 외부출력 기능을 갖는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US20030137490A1 (en) Computer mouse
CN215069739U (zh) 滚珠分离式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