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580B -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580B
TWI508580B TW102132482A TW102132482A TWI508580B TW I508580 B TWI508580 B TW I508580B TW 102132482 A TW102132482 A TW 102132482A TW 102132482 A TW102132482 A TW 102132482A TW I508580 B TWI508580 B TW I508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ter
resource
communication link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9892A (zh
Inventor
Chandra Sekhar Bontu
Yi Song
Zhijun Cai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19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9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5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系統中之通信,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程序。
在諸如長期演進(LTE)及進階LTE通信網路之無線網路中,一使用者設備(UE)可經由一基地台及一演進封包核心(EPC)網路與其他UE通信。舉例而言,一UE可在一上行鏈路上將資料封包發送至其伺服基地台。該伺服基地台可將資料封包轉發至EPC網路且EPC網路可將資料封包轉發至另一基地台或正伺服於另一UE之相同基地台。UE之間的資料傳送透過基地台及EPC路由。UE之間的通信受由管理網路之業者設定之原則控制。
當UE緊密鄰近定位且可存取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RAT)(諸如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藍芽)時,該等UE可使用其他RAT彼此直接通信。然而,此需要其他RAT之可用性及UE以其他RAT操作之能力。此外,自蜂巢式技術至其他RAT之交遞可導致服務中斷及呼叫斷線。
100‧‧‧實例性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蜂巢式網路系統/實例性長期演進電信環境/長期演進系統/實例性長期演進系統/長期演進電信系統
102a‧‧‧行動電子裝置/使用者設備
102b‧‧‧行動電子裝置/使用者設備
104‧‧‧裝置間通信鏈路
106‧‧‧鏈路
108‧‧‧鏈路
110‧‧‧無線電存取網路/演進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
112a‧‧‧基地台/演進節點B/伺服演進節點B
112b‧‧‧基地台/演進節點B
114a‧‧‧小區/涵蓋區小區
114b‧‧‧小區
120‧‧‧核心網路/演進封包核心
130‧‧‧外部網路/網際網路協定網路
140‧‧‧2G/3G系統
200‧‧‧實例性存取節點裝置/存取節點裝置
202‧‧‧處理模組
204‧‧‧有線通信子系統
206‧‧‧無線通信子系統
300‧‧‧實例性使用者設備裝置
302‧‧‧處理單元
304‧‧‧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306‧‧‧無線通信子系統
308‧‧‧使用者介面
310‧‧‧輸入/輸出介面
S1‧‧‧介面/應用協定
併入本說明書中且構成本說明書之部分之隨附圖式與本說明一起圖解說明且用以闡釋各種實施例。
圖1圖解說明其中可實施與本發明相一致之方法及系統之一實例性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
圖2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實例性存取節點裝置。
圖3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實例性使用者設備裝置。
圖4圖解說明用於啟始與本發明相一致之一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實例性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實例性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流程圖。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系統、方法及裝備。在當前蜂巢式通信系統中,UE之間的資料傳送必須透過一基地台及一核心網路路由。當緊密鄰近定位之UE彼此通信時,替代經由一網路傳送資料,該等UE經由其間的一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通信將係有利的。藉由在UE之間提供一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可達成經改良總體頻譜效率。此外,與向基地台傳輸相比,UE之間的直接鏈路在UE處需要較低傳輸功率,藉此產生UE處之電池節省。另外,在UE之間經由直接鏈路進行通信可改良服務品質(QoS)。
雖然UE可能夠使用其他RAT(諸如,WLAN、藍芽等)經由一直接通信鏈路通信,但其需要其他RAT之服務之可用性且亦需要在UE處實施其他RAT。此外,可能由於不同RAT之間的切換或交遞導致服務中斷及呼叫斷線。因此,使得能夠經由使用相同蜂巢式無線電存取技術且以相同無線電頻帶操作之裝置間通信鏈路通信可係有利的。
現在將更詳細地參考根據本發明實施之實例性方法;在隨附圖式中圖解說明該等實例。在可能之情況下,遍及圖式將使用相同元件符號來指代相同或相似部件。
圖1圖解說明其中可實施與本發明相一致之系統及方法之一實例性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100。圖1中所展示之蜂巢式網路系統100包含一或多個基地台(亦即,112a及112b)。在圖1之LTE實例中,基地台係展示為演進節點B(eNB)112a及112b,但基地台在任何無線通信系統(包含舉例而言,大型小區、超微型小區、中繼小區及微型小區)中操作。基地台係可為本文中亦稱為使用者設備之行動裝置或其他基地台中繼信號之節點。基地台亦稱為存取節點裝置。圖1之實例性LTE電信環境100包含一或多個無線電存取網路110、核心網路(CN)120及外部網路130。在特定實施方案中,該等無線電存取網路可係演進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另外,核心網路120可係演進封包核心(EPC)。此外,如所展示,一或多個行動電子裝置102a、102b在LTE系統100內操作。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亦可將2G/3G系統140(例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臨時標準95(IS-95)、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及分碼多重存取(CDMA2000))整合至LTE電信系統100中。
在圖1中所展示之實例性LTE系統中,EUTRAN 110包含eNB 112a及eNB 112b。小區114a係eNB 112a之服務區且小區114b係eNB 112b之服務區。使用者設備(UE)102a及102b在小區114a中操作且由eNB 112a伺服。EUTRAN 110可包含一或多個eNB(例如,eNB 112a及eNB 112b)且一或多個UE(例如,UE 102a及UE 102b)可在一小區中操作。eNB 112a及112b與UE 102a及102b直接通信。在某些實施方案中,eNB 112a或112b可與UE 102a及102b呈一種一對多關係,例如,實例性LTE系統100中之eNB 112a可伺服於在其涵蓋區小區114a內之多個UE(亦即,UE 102a及UE 102b),但UE 102a及UE 102b中之每一者可一次連接至一個伺服eNB 112a。在某些實施方案中,eNB 112a及112b可與UE呈一種多對多關係,例如,UE 102a及UE 102b可連接至eNB 112a及eNB 112b。eNB 112a可連接至eNB 112b以使得若UE 102a及 102b中之一者或兩者(例如)自小區114a行進至小區114b則可進行交遞。UE 102a及102b可係由一終端使用者用以(舉例而言)在LTE系統100內通信之任何無線電子裝置。
UE 102a及102b可傳輸語音、視訊、多媒體、文字、網頁內容及/或任何其他使用者/用戶端特定內容。某些內容(例如,視訊及網頁內容)之傳輸可需要高頻道輸送量以滿足終端使用者要求。然而,在某些例項中,UE 102a、102b與eNB 112a、112b之間的頻道可受因由無線環境中之諸多反射引起之多個信號路徑所致之多路徑衰減損害。因此,UE之傳輸可適應於無線環境。簡言之,UE 102a及102b可產生請求、發送回應或以其他方式透過一或多個eNB 112a及112b以不同方式與演進封包核心(EPC)120及/或網際網路協定(IP)網路130通信。
在與本發明相一致之某些實施方案中,當UE 102a及102b彼此緊密鄰近定位時,其可在不透過eNB 112a路由資料之情況下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通信。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距離之邊界可受UE之傳輸功率限制。在一項實例中,緊密鄰近可係幾米。在另一實例中,緊密鄰近可係數十米。在特定情況下,緊密鄰近可意指諸如數百米之較大距離亦係可能的。舉例而言,替代透過其與eNB 112a之鏈路(亦即,分別係106及108)彼此通信,UE 102a與102b可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104直接通信。裝置間通信鏈路亦可稱為一裝置至裝置(D2D)通信鏈路。UE 102a及102b可在經由直接裝置間鏈路彼此通信時,同時維持與eNB 112a之一現用通信鏈路,以使得UE 102a及102b仍可自該eNB或其他UE接收訊息。
UE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一行動電話、一智慧電話、一電話、一電視、一遠端控制器、一機上盒、一電腦監視器、一電腦(包含諸如一BlackBerry® Playbook平板之一平板電腦、一桌上型電腦、一手持式或膝上型電腦、一小筆電電腦)、一個人數位助理(PDA)、一微波 爐、一冰箱、一立體聲系統、一卡式記錄器或播放器、一DVD播放器或記錄器、一CD播放器或記錄器、一VCR、一MP3播放器、一無線電器件、一攝錄影機、一相機、一數位相機、一可攜式記憶體晶片、一洗衣機、一乾衣機、一洗衣機/乾衣機、一影印機、一傳真機、一掃描機、一多功能周邊裝置、一腕錶、一時鐘及一遊戲裝置等。UE 102a或102b可包含一裝置及一可抽換式記憶體模組,諸如包含一用戶身分識別模組(SIM)應用程式、一通用用戶身分識別模組(USIM)應用程式或一可抽換式使用者身分識別模組(R-UIM)應用程式之一通用積體電路卡(UICC)。另一選擇係,UE 102a或102b可包含不具有此一模組之裝置。術語「UE」亦可指代可終止一使用者之一通信工作階段之任何硬體或軟體組件。另外,可在本文中同義地使用術語「使用者設備」、「UE」、「使用者設備裝置」、「使用者代理」、「UA」、「使用者裝置」及「行動裝置」。
一無線電存取網路係實施一無線電存取技術之一行動電信系統(諸如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CDMA2000及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LTE)之部分。在諸多應用中,包含於一LTE電信系統100中之無線電存取網路(RAN)稱作一EUTRAN 110。EUTRAN 110可位於UE 102a、102b與EPC 120之間。EUTRAN 110包含至少一個eNB 112a或112b。eNB可係可控制系統之一固定部分中之所有或至少某些無線電相關功能之一無線電基地台。eNB 112a或112b中之一或多者可在其涵蓋區或一小區內提供無線電介面以供UE 102a、102b來通信。eNB 112a及112b可遍及蜂巢式網路分佈以提供一寬涵蓋區。eNB 112a及112b可與一或多個UE 102a、UE 102b、其他eNB及EPC 120直接通信。
eNB 112a及112b可係無線電協定朝向UE 102a、102b之端點且可在無線電連接與朝向EPC 120之連接性之間中繼信號。eNB與EPC之 間的通信介面通常稱為一S1介面。在特定實施方案中,EPC 120係一核心網路(CN)之一中心組件。CN可係一骨幹網路,該骨幹網路可係電信系統之一中心部分。EPC 120可包含一行動性管理實體(MME)、一伺服閘道器(SGW)及一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GW)。MME可係EPC 120中負責包括與用戶相關之控制平面功能及工作階段管理之功能性的主要控制元件。SGW可充當一本端行動性錨點,以使得透過用於內部EUTRAN 110行動性及與其他舊有2G/3G系統140之行動性之此點路由封包。SGW功能可包含使用者平面隧道管理及切換。PGW可提供至包括外部網路130(諸如,IP網路)之服務網域之連接性。UE 102a、UE 102b、EUTRAN 110及EPC 120有時稱為演進封包系統(EPS)。應理解,LTE系統100之架構演進專注於EPS。功能演進可包含EPS及外部網路130兩者。
雖然依據圖1闡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一環境。一般而言,可將蜂巢式電信系統闡述為由若干個無線電小區或者各自由一基地台或其他固定收發器伺服之小區構成之蜂巢式網路。該等小區用以涵蓋不同位置以便在一區上方提供無線電涵蓋。實例性蜂巢式電信系統包含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協定、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3GPP長期演進(LTE)及其他。除蜂巢式電信系統之外,無線寬頻通信系統亦可適用於本發明中所闡述之各種實施方案。實例性無線寬頻通信系統包含IEEE 802.11 WLAN、IEEE 802.16 WiMAX網路等。
圖2圖解說明與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相一致之一實例性存取節點裝置200。存取節點裝置200包含一處理模組202、一有線通信子系統204及一無線通信子系統206。處理模組202可包含可操作以執行與管理IDC干擾相關聯之指令之一或多個處理組件(另一選擇係,稱為「處理器」或「中央處理單元」(CPU))。處理模組202亦可包含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副儲存器件(舉例而言,一硬 碟機或快閃記憶體)等其他輔助組件。另外,處理模組202可使用有線通信子系統204或一無線通信子系統206執行特定指令及命令以提供無線或有線通信。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各種其他組件亦可包含於實例性存取節點裝置200中。
圖3圖解說明與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相一致之一實例性使用者設備裝置300。實例性使用者設備裝置300包含一處理單元302、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304(舉例而言,ROM或快閃記憶體)、一無線通信子系統306、一使用者介面308及一I/O介面310。
處理單元302可包含若干組件且執行類似於關於圖2所闡述之處理模組202之功能性。無線通信子系統306可經組態以為由處理單元302提供之資料資訊或控制資訊提供無線通信。舉例而言,無線通信子系統306可包含一或多個天線、一接收器、一傳輸器、一本地振盪器、一混合器及一數位信號處理(DSP)單元。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子系統306可經由一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接收或傳輸資訊。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子系統306可支援MIMO傳輸。
使用者介面308可包含(舉例而言)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一螢幕或觸控螢幕(舉例而言,一液晶顯示器(LCD)、一發光顯示器(LED)、一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一微機電系統(MEMS)顯示器)、一鍵盤或小鍵盤、一追蹤裝置(例如,軌跡球、軌跡墊)、一揚聲器及一麥克風。I/O介面310可包含(舉例而言)一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各種其他組件亦可包含於實例性UE裝置300中。
為了使UE經由一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通信,在該等UE之間啟用一裝置間通信鏈路。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在不透過基地台及核心網路路由之情況下允許UE之間的資料交換。現在將關於用於啟始根據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之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裝置間通信鏈路之方法 做出說明。
圖4圖解說明用於啟始與本發明相一致之一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實例性方法之一流程圖400。如圖4中所展示,可藉由一UE啟始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建置。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性方法中,UE0期望與可位於UE0附近之UE1之一直接通信鏈路。UE0可請求網路建立與一鄰近裝置之一直接通信鏈路(舉例而言)以允許位於附近之使用者共用資料來玩一互動遊戲等。因此,UE0在402處將一非存取階層(NAS)訊息發送至一MME以啟始與UE1之一直接裝置至裝置(D2D)鏈路。作為一實例,用以啟始與其他UE之D2D鏈路之該NAS訊息可稱作一D2D鏈路建置請求訊息。
該D2D鏈路建置請求訊息可包含直接通信鏈路之特定資訊,舉例而言,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之頻寬需求、資料速率資訊、服務品質(QoS)資訊、持續時間等。該NAS訊息亦可包含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中所涉及之其他UE之資訊。舉例而言,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該NAS訊息可包含其他UE(亦即,UE1)之UE識別(ID)資訊。UE0可藉由(舉例而言)掃描包含UE1之電話號碼或其他身分識別之一ID條碼而獲得UE1之身分識別。UE0亦可藉由其他替代方案(諸如電子郵件、文字、近場通信(NFC)等等)獲得UE1之身分識別。UE0及UE1亦可形成一群組,且關於該群組中之UE之資訊可儲存於該等UE處。因此,當UE0與UE1彼此緊密鄰近時,可獲得UE0及UE1之ID資訊以啟始裝置間通信。該群組可包含2個以上使用者。舉例而言,一互動群組可由10個或10個以上使用者組成。該群組中之使用者之數目可由網路預定。舉例而言,對群組大小之上限可在標準中或由業者預設定。當存在群組成員關係之一改變(諸如一群組成員之添加或刪除)或與一或多個成員相關聯之資訊之一改變時,可更新群組成員資訊。可在應用層上維持群組及/或關於群組之資訊。舉例而言,應用層可根據使用者 之請求形成一新群組、改變群組之設定、刪除一群組、更新一個群組內部之成員關係等。在另一實例中,可針對特定使用者形成某些預定義群組。
在自UE0接收到NAS訊息之後,MME可在404處在一D2D鏈路建置請求訊息中將UE請求轉發至本籍用戶伺服器(HSS)。MME與HSS之間的通信介面可稱為一S6a介面。MME亦可在於404處發送至HSS之該D2D鏈路建置請求訊息中包含關於UE之資訊。
在自MME接收到該訊息之後,HSS可檢查由UE請求之對裝置間通信鏈路之QoS需求且在406處將一D2D鏈路建置回應訊息發送至MME。若HSS對MME做出否定回應,則MME可將指示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未成功建置之具有一否定應答之一NAS D2D鏈路建置回應訊息發送至UE0。在該NAS訊息中,MME亦可指示拒絕之原因。因此,UE0可基於該原因重新啟始裝置間通信鏈路。
另一方面,若HSS在406處對MME做出肯定回應(此指示對UE0對與UE1之一直接通信鏈路之請求之一接受),則MME可隨後在408處將用於啟用UE0與UE1之間的直接通信鏈路之一D2D初始化請求訊息發送至UE0之伺服eNB。MME與eNB之間的通信介面稱為一S1介面。MME可在該D2D初始化請求訊息中包含UE0與UE1之間的直接通信鏈路之QoS需求。eNB可檢查所請求裝置間鏈路之QoS需求及該eNB處之可用無線電資源。eNB可接著基於該等QoS需求及該等可用無線電資源判定是否可啟用UE0與UE1之間的直接通信鏈路。對應地,eNB可在410處經由S1應用協定(AP)將包含一肯定或否定應答之一D2D初始化請求應答訊息發送至MME。當將一否定應答發送至MME時,eNB可在該D2D初始化請求應答訊息中包含拒絕D2D初始化請求之原因。
若MME在410處自eNB接收到一肯定應答,則MME可在412處將指示對用以啟始與UE1之一直接通信鏈路之來自UE0之請求之一接受 的具有一肯定應答之一D2D鏈路建置回應訊息發送至UE0。MME可在該D2D鏈路建置回應訊息中包含QoS原則之任何改變。若MME在410處自eNB接收到一否定應答,則MME可在412處將指示對用以啟始與UE1之一直接通信鏈路之來自UE0之請求之一拒絕的具有一否定應答之一D2D鏈路建置回應訊息發送至UE0。
當eNB判定可啟用UE0與UE1之間的直接通信鏈路時,eNB在414處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D2D連接建立發送至UE0。eNB可在414處使用UE0之小區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C-RNTI)來將此RRC訊息發送至UE0。該D2D連接建立訊息可包含直接通信鏈路之傳輸參數,諸如UE1之一C-RNTI、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通信之每一UE之暫時傳輸點識別、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最小及最大傳輸功率位準、用於識別直接裝置間鏈路之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直接裝置間鏈路之一傳輸功率步階、直接裝置間鏈路之一防護時間等。
在自eNB接收到該D2D連接建立訊息之後,UE0可在416處將指示該D2D連接建立訊息之一成功接收之一D2D連接建立回應訊息發送至eNB。在另一實例中,eNB亦可將包含諸如DD-RNTI之類似資訊之一RRC訊息D2D連接建立發送至UE1。在自eNB接收到該D2D連接建立訊息之後,UE1亦可將指示該D2D連接建立訊息之一成功接收之一D2D連接建立回應訊息發送至eNB。在自UE0及UE1兩者接收到該D2D連接建立回應訊息之後,eNB可在418處啟始與UE0及UE1之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在此程序期間,該等UE彼此識別且啟始鏈路參數調諧,以使得可在該等UE之間建置一可靠通信鏈路。
另一方面,若eNB未在一預定時間週期內自UE0或UE1接收到該D2D連接建立回應訊息,則eNB可將該D2D連接建立訊息重新發送至UE0或UE1。在重新發送該D2D連接建立達一預定次數之後,eNB可 放棄用於UE0與UE1之間的鏈路之直接鏈路建立程序且將指示連絡UE0或UE1之一失敗之一D2D初始化回應訊息發送至MME。該預定數目可(例如)由業者預設定。亦可使用一禁止計時器來調節該等D2D連接建立訊息之傳輸。基本上,在eNB將D2D連接建立訊息發出之後,eNB不能發送另一D2D連接建立訊息直至該禁止計時器期滿為止。
在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成功完成後,eNB可旋即在420處將指示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完成之一D2D初始化回應訊息發送至MME。UE0及UE1亦可分別在422及424處將指示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成功完成之一D2D鏈路建置應答訊息發送至MME。因此,MME可在426處將直接裝置間鏈路之QoS需求傳遞至伺服閘道器(S-GW)。該伺服閘道器可接著在428處將此QoS資訊轉發至用於給UE計費之原則與計費規則功能(PCRF)。在某些實施方案中,MME可在一較早時間(舉例而言,在於410處自eNB接收到肯定應答之後)經由S-GW將直接裝置間鏈路之QoS需求傳遞至PCRF。
在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成功完成後,eNB亦可旋即判定待用於裝置間鏈路之資源之特定細節且將該等特定細節傳遞至UE0及UE1。接著,可在430處經由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進行UE0與UE1之間的網路輔助之裝置間通信。LTE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可用於該等UE之間的裝置間通信。由於UE之間的緊密鄰近,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可高於UE與其各別伺服基地台之間的鏈路之SINR,從而產生較佳通信品質及對裝置間通信鏈路之更高效無線電資源使用。
在特定例項中,由eNB指派之資源可具時間限制且此時間限制可基於所請求應用或UE對直接裝置間鏈路之特定頻寬之請求設定。UE可藉由(舉例而言)將另一請求或一NAS更新請求發送至MME以延長時間而修改此時間限制。MME可隨後將一NAS更新回應訊息發送至 UE。UE可將該NAS更新請求訊息發送至MME以用於裝置間通信之持續時間之修改、對服務品質之修改、一或多個其他UE至裝置間通信鏈路之添加、一或多個UE自裝置間通信鏈路之刪除或與裝置間通信鏈路相關之其他更新。
若UE希望在該時間限制之前的一較早時間終止裝置間通信,則該UE可將一訊息發送至MME且隨後MME可指示eNB停止對該UE之用於裝置間通信之無線電資源指派。在自MME接收到該訊息之後,基地台可終止UE之間的裝置間通信鏈路。在終止裝置間鏈路之後,MME/SGW可將報告在直接裝置間鏈路上傳輸之資料量、經由直接裝置間鏈路之通信之實際持續時間等之一報告發送至PCRF。
如上文所闡述,在裝置間通信鏈路之啟始中,裝置信號交握/探索程序係啟始處理程序之部分。裝置探索程序經啟始以檢查裝置是否可收聽彼此之傳輸。裝置信號交握程序用以建立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之鏈路參數以允許裝置經由直接鏈路可靠地通信。儘管一成功裝置信號交握程序通常指示UE準備就緒以經由直接鏈路通信,但裝置探索程序之一完成可能並非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立即建置之一指示。儘管如此,裝置信號交握程序與裝置探索程序之詳細處理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類似。因此,應理解,下文針對裝置信號交握程序所闡述之方法及處理程序亦可適用於裝置探索程序。
圖5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實例性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流程圖500b。如圖5中所展示,eNB可分別在502b及504b處將一RRC D2D信號交握(HS)建立訊息發送至UE0及UE1以建立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隨後,UE0及UE1可在506b及508b處將確認該RRC D2D信號交握建立訊息之一接收之各別RRC D2D信號交握建立回應訊息發送至eNB。UE0及UE1可接著開始監視來自eNB之該訊息以用於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啟始。由伺服eNB使用UE之C-RNTI經由PDCCH指 派/授予用於發送此等RRC訊息之無線電資源。
該RRC D2D信號交握(HS)建立訊息可含有與一裝置信號交握相關聯之傳輸/接收參數。裝置信號交握傳輸/接收參數可包含:傳輸型樣、傳輸點ID、DD-RNTI等。傳輸型樣可由一傳輸型樣之一索引指示。舉例而言,一組傳輸型樣可以對應索引定義於(諸如)一標準文件中。另一選擇係,可指示可用以產生序列之特定參數。此訊息亦可包含針對信號交握程序指派上行鏈路(UL)無線電資源還是下行鏈路(DL)無線電資源之一指示。此外,此訊息亦可包含UE在D2D信號交握(HS)回應訊息中包含特定參數之一回饋描述符。舉例而言,該回饋描述符可包含經由來自其他裝置之所接收傳輸型樣量測之信號品質或所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此訊息亦可指示來自每一裝置之傳輸型樣之傳輸數目及/或此等傳輸之週期性。接收UE可等待接收所有所傳輸型樣且對所有接收平均化所接收品質/強度且包含如D2D HS回應訊息中之回饋描述符中所規定之彼量度。
接下來,可由UE0、UE1、及eNB中之一或多者經由直接通信鏈路執行一品質測試程序522b。該品質測試程序可視為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部分。該品質測試程序可包含UE1與UE0之間經由UE1與UE0之間的直接通信鏈路之若干個訊息交換。可在品質測試程序期間建置UE之間的各種同步功能。
作為裝置信號交握程序及品質測試程序之一啟始,eNB可在510b處將一啟始訊息發送至UE0及UE1。該啟始訊息可包含專用於UE1或UE0之下行鏈路(DL)或上行鏈路(UL)資源,以使得UE1及UE0可將經指派DL或UL資源用於一初始信號交握。該啟始訊息可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該DCI格式包含指示將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一傳輸型樣之一指示符。該傳輸可係一預定傳輸型樣或由eNB組態之一傳輸型樣。該指示符可係一單位元指示符或多位元指示符。該啟 始訊息可具有關於無線電資源授予是針對UL資源還是DL資源之一隱含或明確指示。該啟始訊息亦可使用一DCI格式,該DCI格式包含指示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至少一個傳輸模式或接收模式之一欄位。該啟始訊息可包含一資源授予且該啟始訊息可係經由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傳輸之一層1訊息。作為一實例,該啟始訊息可係使用一DD-RNTI之一PDCCH訊息。該啟始訊息可包含可藉由DD-RNTI擾碼的PDCCH之一循環冗餘檢查(CRC)。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僅知曉裝置間通信之啟始之UE藉助DD-RNTI執行PDCCH之解碼。未積極參與裝置間通信之一UE不必試圖使用一DD-RNTI將PDCCH解碼。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啟始訊息可係使用現有DCI格式之一PDCCH訊息。然而,可將額外欄位添加至現有DCI格式。舉例而言,eNB可將一PDCCH訊息發送至UE0。該PDCCH訊息包含至少資源授予資訊及MCS資訊。額外欄位經添加以指示可係一旗標指示符之此PDCCH訊息係用於D2D通信。在一項實例中,此旗標指示符可係一個位元。另一額外欄位可經添加以指示UE0是正使用經發信號MCS在經分配資源上傳輸還是正使用經發信號MCS在經分配資源上接收。某些其他額外欄位亦可添加至現有DCI格式以用於諸如功率控制資訊之其他D2D通信參數。品質測試程序由eNB在將S1AP:D2D初始化回應420發送至MME之前多次啟始。
啟始訊息亦可包含傳輸點(TP)之一暫時ID。傳輸點意指被允許在裝置間通信鏈路上傳輸之UE。在裝置間通信鏈路之啟始期間將一暫時傳輸點ID指派給參與直接鏈路通信之每一UE。舉例而言,參與直接鏈路通信之UE之暫時傳輸點ID可包含於在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前自eNB發送至UE之D2D連接建立訊息中。另一選擇係,參與直接鏈路通信之UE之暫時傳輸點ID可包含於在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前自eNB發送至UE之D2D HS建立訊息中。在用於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啟始訊 息中,eNB可包含將經由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UE之一暫時TP ID。如所展示,舉例而言,UE0之一暫時TP ID包含於PDCCH訊息510b中,該暫時TP ID指示UE0係藉助PDCCH訊息中之經分配資源經由直接鏈路傳輸之UE。對應地,UE1係在PDCCH訊息中之經分配資源上經由直接鏈路收聽/接收之UE。
PDCCH訊息510b之格式可類似於LTE或進階LTE中所定義之PDCCH訊息。另外或另一選擇係,可將一欄位添加至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或在該DCI格式內修改該欄位以指示一傳輸點之暫時ID。舉例而言,PDCCH訊息510b可以DCI格式指示UE0之傳輸點ID,以使得UE0將在接收到該PDCCH訊息之後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將一額外欄位添加至DCI格式,該額外欄位指示此DCI格式係用於一裝置間通信且亦可指示對應UE是正傳輸還是正接收。舉例而言,當UE0藉助指示「傳輸」之此額外欄位偵測一DCI格式時,UE0可以比PDCCH訊息晚N 個子訊框之一子訊框使用經分配資源傳輸資料。N 可預定為4或其他數。同樣,當UE0藉助指示「接收」之額外欄位偵測一DCI格式時,UE0可在N 個子訊框之後在經分配資源中接收資料。
在接收到用於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啟始訊息之後,UE0可在512b處傳輸一預定型樣,此乃因UE0在啟始訊息510b中被識別為傳輸點。LTE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資源可用於該預定型樣之傳輸。該預定型樣可具有良好相關性質,以使得UE1可能夠基於該預定型樣調諧其時序及載波頻率。可在接收到啟始訊息之後的一預定時間週期(舉例而言,在接收到啟始訊息之後的4個子訊框)之後傳輸該預定型樣。預定型樣可包含於在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前自eNB發送至UE之D2D連接建立訊息中。
若UE1將來自UE0之傳輸512b成功解碼,則UE1可在514b處將指 示成功偵測之一RRC D2D HS回應訊息發送至eNB。用於RRC D2D HS回應訊息之資源可由eNB提前授予。舉例而言,用於RRC D2D HS回應訊息之資源授予可包含於用於裝置間通信之初始PDCCH授予510b中。在某些實施方案中,UE1亦可在HS回應訊息中報告一較差頻道品質指示符(CQI)、一秩指示符(RI)或者反映頻道狀況之一或多個參數。eNB可回應於接收到來自UE1之報告而請求對D2D傳輸之修改。舉例而言,eNB可請求傳輸UE(亦即,UE0)在後續傳輸中調整其傳輸功率。
類似於510b,eNB可在516b處將一PDCCH訊息發送至UE0及UE1以指示傳輸點ID係UE1。在自eNB接收到該PDCCH訊息之後,UE1可在518b處經由裝置間通信鏈路將預定型樣傳輸至UE0。若UE0將來自UE1之傳輸518b成功解碼,則UE0可在520b處將指示偵測成功之一RRC D2D HS回應訊息發送至eNB。用於RRC D2D HS回應訊息之資源可由eNB提前授予。舉例而言,用於RRC D2D HS回應訊息之資源授予可包含於用於裝置間通信之PDCCH授予516b中。在某些實施方案中,UE0亦可在HS回應訊息中報告一較差CQI、一RI或者反映頻道狀況之一或多個參數。eNB可回應於接收到來自UE0之報告而請求對D2D傳輸之修改。舉例而言,eNB可請求傳輸UE(亦即,UE1)在未來傳輸中修改其傳輸功率。
在上文所闡述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程序中,可使用DD-RNTI來識別裝置間通信。UE可辨識,當使用DD-RNTI解碼資源授予時,資源授予專用於裝置間通信。
下文表1包含DD-RNTI值之一實例。如所展示,一RNTI值集合可經保留以用於DD-RNTI。DD-RNTI可經設定以具有介於自0001至FFF3之間的預定十六進制值。注意,此處所展示之DD-RNTI值僅出於說明目的。DD-RNTI值可係其他值。
當一裝置間通信中涉及一UE時,可將一DD-RNTI分配給該UE以用於此裝置間通信。不同裝置間通信可具有相同或不同DD-RNTI。在一極端情形中,所有裝置間通信可共用同一DD-RNTI且呈DCI格式之一額外欄位可識別特定裝置間通信之一傳輸方或一接收方。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每一裝置間通信可具有一不同DD-RNTI。當建立UE之裝置間通信時,eNB需要將特定DD-RNTI通知裝置間通信中涉及之UE。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DCI格式可用於裝置間通信鏈路之PDCCH訊息。媒體存取控制(MAC)控制元素可用於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資源分配且可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中傳輸。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當裝置間通信中涉及兩個以上UE時,針對來自伺服小區之任何資源授予,僅一個UE將傳輸而所有其他UE收聽。意欲傳輸之UE可經由排程請求(SR)、緩衝區狀態報告(BSR)或隨機存取頻道請求來自eNB之資源。可出於此目的設計一特殊層1頻道或可修改當前SR頻道。在一項替代方案中,由多個使用者共用之一SR頻道可經設計以便減小發信號額外負擔。eNB可接著判定哪一UE被授予資源以在一或若干特定子訊框期間傳輸。未接收資源之UE可 在一稍後時間再次請求資源。
在某些情境中,兩個UE足夠靠近地定位以在其間建置一直接鏈路,但每一UE屬於一不同伺服eNB。當該兩個UE位於各別伺服小區之小區邊緣中時,可發生此情況。為在其間建置一直接裝置間通信鏈路,伺服eNB可啟始一信號交握程序且將兩個UE移動至同一伺服eNB。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在兩個伺服小區處保留一C-RNTI群組以用於裝置間通信。可由其各別伺服eNB/小區將同一DD-RNTI指派給UE。用於裝置間鏈路之資源分配之PDCCH訊息可由一單個伺服eNB傳輸。在直接裝置間通信期間,兩個UE可收聽用於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資源分配之同一eNB且同時維持與其各別伺服小區之一通信鏈路。
可藉由具有上文所闡述功能之任何硬體、軟體或硬體與軟體之一組合實施上文所闡述之系統及方法。軟體程式碼可以其整體或其之一部分儲存於一電腦可讀記憶體中。
儘管已在本發明中提供數項實施方案,但應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可以諸多其他特定形式實施所揭示之系統及方法。應將本發明實例視為具有說明性而非限制性,且意圖並不限於本文中所給出之細節。舉例而言,各種元件或組件可組合或整合於另一系統中,或者可省略或不實施特定特徵。可以不同於本文中所呈現之次序之一次序實施方法步驟。
此外,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各種實施方案中所闡述及圖解說明為離散或分離之技術、系統、子系統及方法可與其他系統、模組、技術或方法組合或整合。展示或論述為彼此耦合或直接耦合或者通信之其他物項可透過某一介面、裝置或中間組件間接耦合或通信而不論以電方式、以機械方式還是以其他方式。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確定改變、替代及更改之其他實例且可在不背離本文中所揭示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做出該等改變、替代及更改。
儘管上文詳細說明已展示、闡述且指出如適用於各種實施方案之本發明之基礎新穎特徵,但將理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意圖之情況下做出所圖解說明之系統之形式及細節之各種省略及替代以及改變。

Claims (90)

  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括:自一基地台接收用於啟始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啟始訊息;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自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具有一預定傳輸型樣之一傳輸,其中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係由該基地台所指派並專用於該UE及另一UE;及將與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相關聯之一回應訊息發送至該基地台。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包含用於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自該UE之該傳輸之資源分配。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基於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該啟始訊息用於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欄位。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包含與該UE相關聯之一傳輸點識別。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自該基地台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及將一RRC裝置間連接建立回應訊息發送至該基地台。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UE之一小區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C-RNTI); 該UE之一暫時傳輸點識別;一組預定傳輸型樣;一回饋描述符;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或一防護時間。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回應訊息指示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完成。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接收具有該預定型樣之該傳輸。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接收具有該預定型樣之該傳輸。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將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該預定傳輸型樣之一指示符。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至少一個傳輸模式或接收模式之一欄位。
  13. 一種在一基地台處之方法,其包括:將用於啟始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啟始訊息發送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與專用於該UE及另一UE之無線電資源相關之訊息;及自該UE接收與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相關聯之一回應訊息。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供至少一個其他UE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一傳輸型樣。
  15.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用於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自至少一個其他UE之一傳輸之資源分配。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資源分配分配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資源分配分配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
  18.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至少一個其他UE之一傳輸點識別。
  19.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自該基地台發送之該啟始訊息使用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
  20.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自該基地台發送之該啟始訊息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該DCI格式包含該啟始訊息用於一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指示。
  21.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發送至該UE;及自該UE接收一RRC裝置間連接建立回應訊息。
  22.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回應訊息指示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完成。
  23.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自該基地台發送之該啟始訊息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該DCI格式包含將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一預定傳輸型樣之一指示。
  2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傳輸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至少一個傳輸模式或接收模式之一欄位。
  25.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括:自一基地台接收用於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一資源授予,該資源授予基於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 (DD-RNTI);及使用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向一使用者設備(UE)傳輸。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經由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接收該資源授予,且藉由該DD-RNTI對該PDCCH之一循環冗餘檢查(CRC)進行擾碼。
  27.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該資源授予使用包含該UE之一暫時傳輸點識別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
  28.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由該UE在自該基地台接收之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中接收該DD-RNTI之資訊。
  29.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由該基地台保留該DD-RNTI以用於裝置間通信。
  30.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自該基地台接收該資源授予之前將一排程請求傳輸至該基地台。
  31.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自該基地台接收該資源授予之前將一隨機存取頻道(RACH)信號傳輸至該基地台。
  32.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該DD-RNTI用於供該UE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資源分配。
  33.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34.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35.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藉由該DD-RNTI對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裝置間通信進行擾碼。
  36. 一種在一基地台處之方法,其包括:使用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將一資源授予發送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DD-RNTI用以識別該資源授予用於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之通信。
  37.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上傳輸該資源授予,且藉由該DD-RNTI對該PDCCH之一循環冗餘檢查(CRC)進行擾碼。
  38.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該資源授予使用包含該UE之一暫時傳輸點識別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
  39.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該基地台在將該資源授予發送至該UE之前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中將該DD-RNTI之資訊發送至該UE。
  40.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由該基地台保留該DD-RNTI以用於裝置間通信。
  41.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發送該資源授予之前自該UE接收一排程請求。
  42.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發送該資源授予之前自該UE接收一隨機存取頻道(RACH)信號。
  43.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使用該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將另一資源授予發送至另一UE。
  44.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45.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46. 一種使用者設備(UE),其經組態以:自一基地台接收用於啟始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啟始訊息;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自另一UE接收具有一預定傳輸型樣之一傳輸,其中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係由該基地台所指派並專用於該UE及另一UE;且將與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相關聯之一回應訊息發送至該基地台。
  47.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包含用於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自該另一UE之該傳輸之資源分配。
  48.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基於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
  49.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該啟始訊息用於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欄位。
  50.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包含與該另一UE相關聯之一傳輸點識別。
  51.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經組態以:自該基地台接收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且將一RRC裝置間連接建立回應訊息發送至該基地台。
  52. 如請求項5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另一UE之一小區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C-RNTI);該UE之一暫時傳輸點識別; 一組預定傳輸型樣;一回饋描述符;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或一防護時間。
  53.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回應訊息指示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完成。
  54.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使用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接收具有該預定型樣之該傳輸。
  55.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使用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接收具有該預定型樣之該傳輸。
  56.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將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該預定傳輸型樣之一指示符。
  57. 如請求項4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至少一個傳輸模式或接收模式之一欄位。
  58. 一種基地台,其經組態以:將用於啟始一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啟始訊息發送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專用於該UE及另一UE之無線電資源相關之訊息;且自該UE接收與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相關聯之一回應訊息。
  59.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供至少一個其他UE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一傳輸型樣。
  60.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用於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自至少一個其他UE之一傳輸之資源分配。
  61. 如請求項60之基地台,其中該資源分配分配長期演進(LTE)下行 鏈路資源。
  62. 如請求項60之基地台,其中該資源分配分配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
  63.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該啟始訊息包含至少一個其他UE之一傳輸點識別。
  64.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自該基地台發送之該啟始訊息使用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
  65.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自該基地台發送之該啟始訊息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該DCI格式包含該啟始訊息用於一裝置間通信鏈路之一指示。
  66.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發送至該UE;且自該UE接收一RRC裝置間連接建立回應訊息。
  67.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該回應訊息指示該裝置信號交握程序之一完成。
  68.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自該基地台發送之該啟始訊息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該DCI格式包含將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一預定傳輸型樣之一指示。
  69. 如請求項58之基地台,其中使用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傳輸來自該基地台之該啟始訊息,該DCI格式包含指示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至少一個傳輸模式或接收模式之一欄位。
  70. 一種使用者設備(UE),其經組態以:自一基地台接收用於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一資源授予,該資源授予基於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且 使用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向另一使用者設備(UE)傳輸。
  71.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經由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接收該資源授予,且藉由該DD-RNTI對該PDCCH之一循環冗餘檢查(CRC)進行擾碼。
  72.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資源授予使用包含該UE之一暫時傳輸點識別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
  73.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由該UE在自該基地台接收之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中接收該DD-RNTI之資訊。
  74.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DD-RNTI由該基地台保留以用於裝置間通信。
  75.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自該基地台接收該資源授予之前將一排程請求傳輸至該基地台。
  76.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自該基地台接收該資源授予之前將一隨機存取頻道(RACH)信號傳輸至該基地台。
  77.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DD-RNTI用於供該UE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傳輸之資源分配。
  78.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79.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80. 如請求項70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藉由該DD-RNTI對經由該裝置間通信鏈路之裝置間通信進行擾碼。
  81. 一種基地台,其經組態以:使用一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將一資源授予發送至一使用者設備(UE),其中該DD-RNTI用以識別該資源授予用於經由一裝置間通信鏈路之通信。
  82.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中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上傳輸該資源授予,且藉由該DD-RNTI對該PDCCH之一循環冗餘檢查(CRC)進行擾碼。
  83.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中該資源授予使用包含該UE之一暫時傳輸點識別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
  84.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中該基地台在將該資源授予發送至該UE之前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裝置間連接建立訊息中將該DD-RNTI之資訊發送至該UE。
  85.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中該DD-RNTI由該基地台保留以用於裝置間通信。
  86.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在發送該資源授予之前自該UE接收一排程請求。
  87.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在發送該資源授予之前自該UE接收一隨機存取頻道(RACH)信號。
  88.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進一步經組態以:使用該裝置至裝置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識別(DD-RNTI)將另一資源授予發送至另一UE。
  89.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下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90. 如請求項81之基地台,其中在該資源授予中分配之資源係長期演進(LTE)上行鏈路資源之部分。
TW102132482A 2012-09-18 2013-09-09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TWI508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22,137 US9826381B2 (en) 2012-09-18 2012-09-18 Device handshake/discovery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9892A TW201419892A (zh) 2014-05-16
TWI508580B true TWI508580B (zh) 2015-11-11

Family

ID=4782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482A TWI508580B (zh) 2012-09-18 2013-09-09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26381B2 (zh)
EP (1) EP2898713B1 (zh)
KR (1) KR101657024B1 (zh)
CN (1) CN104769979B (zh)
TW (1) TWI508580B (zh)
WO (1) WO2014046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2303A4 (en) * 2012-08-29 2016-04-13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591679B2 (en) 2012-09-17 2017-03-07 Blackberry Limited Initiation of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154467B2 (en) 2012-09-26 2018-12-11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02907B2 (en) * 2012-10-05 2014-12-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Terminal based grouping virtu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37836B2 (en) 2012-10-15 2015-09-15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data sniff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134974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rging information of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16659B2 (en) * 2012-12-06 2016-12-06 Intel Corporation Carrier type (NCT)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US9820133B2 (en) * 2012-12-12 2017-1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D2D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1736B2 (en) * 2012-12-13 2015-04-07 Sony Corporation Network-controlled terminal-to-terminal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609144B2 (en) * 2013-05-03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 for D2D services
EP2824986B1 (en) * 2013-07-11 2023-03-22 Fujitsu Limi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small cell networks
KR102123469B1 (ko) * 2013-11-29 2020-06-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인지 QoS 차별화된 단말 대 단말 간 디스커버리 방법 및 장치
EP2911425B1 (en) 2014-01-13 2016-08-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ntity an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ntity using the same
GB2524298A (en) 2014-03-19 2015-09-23 Nec Corp Device-to-devic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20170086238A1 (en) * 2014-05-15 2017-03-23 Lg Electronics Inc. As-nas interaction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31217B2 (en) * 2014-08-05 2019-03-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id method
US10219279B2 (en) * 2015-01-14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o request increased transmission power limit in an emergency
US9948473B2 (en) * 2015-02-04 2018-04-17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Seamless connection handshake for a reliable multicast session
US10485038B2 (en) * 2015-06-10 2019-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749773B2 (en) 2015-12-04 2017-08-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re network selection funct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for machine-to-machine (M2M) communications
KR20180125439A (ko) * 2016-03-28 2018-11-23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US10959240B2 (en) * 2016-04-15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quality-of-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567986B2 (en) * 2016-09-06 2020-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off mechanisms for fair joint access of unlicensed sidelink
WO201806308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laying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network
KR20180059207A (ko) * 2016-11-25 2018-06-0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을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무선 연결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10381463B (zh) * 2018-04-12 2021-0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旁链路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0764918B2 (en) 2018-06-11 2020-09-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US10951362B2 (en) 2018-08-10 2021-03-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with local traffic managers
US11234251B2 (en) * 2018-08-17 2022-01-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ic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new radio sidelink
US11039422B2 (en) 2019-01-11 2021-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ad manage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122525B1 (en) * 2020-06-24 2021-09-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Wireless channel access and power adjust access reques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8313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20120163235A1 (en) * 2008-11-24 201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9463B1 (en) 1998-10-29 2002-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loop gain in double loop power control systems
EP1063785B1 (en) * 1999-06-23 2007-02-14 Sony Deutschland GmbH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network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S2229073T3 (es) 2002-08-08 2005-04-16 Alcatel Interceptacion legal de llamadas voip en redes basadas en ip.
US7382358B2 (en) 2003-01-16 2008-06-03 Forword Inpu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stroke word-based text input
US7359676B2 (en) 2003-04-21 2008-04-15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scan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050014984A (ko) 2003-08-01 2005-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트/멀티캐스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연결을 요청하는 메시지를재전송하는 방법
US7539507B2 (en) 2003-11-21 2009-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060075263A1 (en) 2004-03-15 2006-04-06 Jesse Tayl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ty and file retrieval from remote computer
US7548758B2 (en) 2004-04-02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20060190470A1 (en) 2005-02-18 2006-08-24 Lemnotis Peter A Download, storage, and retrieval device
CN101156165A (zh) 2005-02-23 2008-04-02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应答器-线及其应用
US7734292B2 (en) 2005-12-07 2010-06-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support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bill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same
US8923267B2 (en) 2006-06-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peed peer-to-peer connectivity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8634869B2 (en) 2006-09-15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supporting both wide area network signaling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ITMI20061886A1 (it) 2006-10-02 2008-04-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ocedimento e architettura di intercettazione legale in reti a banda larga filari
ATE494710T1 (de) 2006-10-13 2011-01-15 T mobile int ag Verfahren, system und datenverarbeitungsprogramm zum nachrichtenaustausch in einem mobilfunksystem
KR20080035818A (ko) 2006-10-20 2008-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감청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78591B (zh) 2007-08-31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移动时安全能力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554176B2 (en) 2007-09-18 2013-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 remotely activated secure backup service for mobile handsets
US8032939B2 (en) 2007-11-06 2011-10-04 Airtight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 for local area computer networks
CN102090132A (zh) *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8577363B2 (en) 2008-07-14 2013-11-05 Nokia Corporation Setup of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US20100011110A1 (en) * 2008-07-14 2010-01-14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to media server connec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7958233B2 (en) 2008-09-26 2011-06-07 Media Patents, S.L. Method for lawfully intercepting communication IP packets exchanged between terminals
US9084283B2 (en) 2008-11-19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ing a wide area network air interface
EP2382833B1 (en) 2009-01-16 2018-08-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US8107883B2 (en) 2009-03-23 2012-01-3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mixed device-to-device and cellular environment
US8213360B2 (en) 2009-04-29 2012-07-0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mode
CN102388666B (zh) 2009-04-30 2015-07-29 诺基亚公司 用于管理设备到设备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2007B (zh) 2009-06-22 2014-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US9743228B2 (en) 2009-06-22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of LCS-related messages for LTE access
US8923244B2 (en) 2009-08-12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dvertising handoff
EP2484169B1 (en) 2009-09-28 2014-05-14 Nokia Corp. Random access process reusing for d2d probing in cellular-aided d2d networks
US8639242B2 (en) 2009-10-07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gistrations and service announcements in peer-to-peer networks via cellular overlays
WO2011050519A1 (en) 2009-10-28 2011-05-05 Nokia Corporation A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chanism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762543B2 (en) 2009-12-15 2014-06-2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peer discovery and enhancing link reliability for wireless peer direct links
US8582593B2 (en) 2009-12-29 2013-11-12 Nokia Corporation Multicast transmission within a hybrid direct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17888B1 (ko) 2010-01-08 2016-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절전 수신모드 디바이스 통신을 위한 페이징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 시스템
US8619691B2 (en) * 2010-03-05 2013-12-31 Electronics And Telel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control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77530B1 (ko) 2010-03-12 2014-12-30 뉘앙스 커뮤니케이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이동 전화의 터치 스크린과 함께 사용하기 위한 다중 모드 문자 입력 시스템
US8504052B2 (en) 2010-05-06 2013-08-06 Nokia Corporation Measurements and fast power adjustments in D2D communications
WO2011147462A1 (en) 2010-05-28 2011-12-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351143B2 (en) 2010-06-0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omed peer-to-peer network
US8509105B2 (en) 2010-06-23 2013-08-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oordination
CN102340829B (zh) 2010-07-15 2016-08-0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蜂窝环境下d2d簇内数据共享方法
EP2413630B1 (en) 2010-07-30 2013-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a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WO2012018893A1 (en) 2010-08-03 2012-02-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achine-to-machine (m2m) call flow security
US20120044865A1 (en) 2010-08-20 2012-02-2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n M2M Device To A Wireless Network
US8515500B2 (en) 2010-09-16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s and system latency reduction using a proxy device
WO2012052911A1 (en) 2010-10-22 2012-04-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reception for network controlled device to device
US8892115B2 (en) 2010-11-04 2014-11-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KR20120074251A (ko) 2010-12-27 2012-07-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연결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잉을 위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링크의 harq 및 적응 전송 방법
US9826404B2 (en) 2011-01-11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authorization via non-access stratum procedures
US9277551B2 (en) 2011-02-15 2016-03-01 Lg Electronics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ethod and device in a cooperativ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18265A1 (en) 2011-03-03 201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06734B (zh) 2011-03-29 2016-02-1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字符输入预测装置、字符输入预测方法以及字符输入系统
US20140198655A1 (en) 2011-06-01 2014-07-17 Ntt Docomo, Inc.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ing small node devices
EP2721898B1 (en) 2011-06-17 2015-1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KR20140051264A (ko) 2011-07-12 2014-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우선순위에 기반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GB2493349A (en) 2011-07-29 2013-02-06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simplified handover
US9544827B2 (en) * 2011-09-12 2017-01-10 Ntt Docomo, Inc.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FDD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589393B1 (ko) 2011-10-03 2016-01-27 인텔 코포레이션 장치 간(d2d) 통신 메커니즘
GB2497741A (en) 2011-12-19 2013-06-26 Renesas Mobile Corp A verification system for use in requesting access to a D2D communication service
GB2497745B (en) 2011-12-19 2014-11-05 Broadcom Corp Improvements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EP2835022B1 (en) * 2012-04-05 2017-05-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EP2839688B1 (en) 2012-04-17 2017-10-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s
EP2665299B1 (en) * 2012-05-15 2014-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con management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8849203B2 (en) 2012-06-27 2014-09-30 Alcatel Lucent Discovering proximity devices in broadband networks
CN103546254B (zh) 2012-07-09 2017-09-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US9049645B2 (en) 2012-07-20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N assisted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9591679B2 (en) 2012-09-17 2017-03-07 Blackberry Limited Initiation of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82895B2 (en) 2012-09-21 2015-03-17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14113B2 (en) 2012-09-21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User equipment architecture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154467B2 (en) 2012-09-26 2018-12-11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37836B2 (en) 2012-10-15 2015-09-15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data sniff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04595B2 (en) 2012-10-19 2016-04-05 Google Inc. Gesture-keyboard decoding using gesture path devi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63235A1 (en) * 2008-11-24 201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20110258313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odor, G. Dahlman, E. ; Mildh, G. ; Parkvall, S. ; Reider, N. ; Miklós, G. ; Turányi, Z.," Design aspects of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age(s):170-177, March 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57024B1 (ko) 2016-09-12
CN104769979A (zh) 2015-07-08
CN104769979B (zh) 2018-09-25
US9826381B2 (en) 2017-11-21
WO2014046716A1 (en) 2014-03-27
KR20150060789A (ko) 2015-06-03
US20140078971A1 (en) 2014-03-20
TW201419892A (zh) 2014-05-16
EP2898713B1 (en) 2018-11-28
EP2898713A1 (en)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580B (zh)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裝置信號交握/探索
JP6618215B2 (ja) D2d通信の制御プレーン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TWI508604B (zh) 無線通信系統中裝置間通信之啓始
TWI499335B (zh) 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JP654071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ー機器側の電子機器と無線通信方法
JP2022046799A (ja) 改善されたProSeリレーUE有効化
US9955408B2 (en) Network-assisted multi-cell de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8982895B2 (en)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30397081A1 (en) Failure monitoring and recovery mechanism in case of sl relay
JP2017517967A (ja) 機器間通信に用いる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JP6695072B2 (ja) 装置間(d2d)通信における改良されたリソース割当て
US115699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216486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20129802A (ja) 装置間(d2d)通信における改良されたリソース割当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