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356B - 脫氫系統 - Google Patents

脫氫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356B
TWI507356B TW103123845A TW103123845A TWI507356B TW I507356 B TWI507356 B TW I507356B TW 103123845 A TW103123845 A TW 103123845A TW 103123845 A TW103123845 A TW 103123845A TW I507356 B TWI507356 B TW I5073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dehydrogenation
tank
passage
hydrogen t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2085A (zh
Inventor
Toyoshi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Tatsumi Ry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tsumi Ry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tsumi Ry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12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3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2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 C01B3/24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of hydrocarbons
    • C01B3/26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of hydrocarbons using catalys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5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by dissolution of metals or alloys; by dehydriding metall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2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266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decomposition step
    • C01B2203/0277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decomposition step containing a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 C01B2203/06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2Feeding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205Composition of the feed
    • C01B2203/1211Organic compounds or organic mixtures used in the proces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1235Hydrocarbons
    • C01B2203/1252Cyclic or aromatic hydrocarb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 Fuel Cell (AREA)

Description

脫氫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從有機氫化物分離抽出氫的脫氫系統。
習知,如專利文獻1,已有人提案出脫氫反應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3834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為進行脫氫反應,必須有電力等外部能源。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脫氫系統,能在有機氫化物以外,不使用外部能源而可進行脫氫反應。 (解決問題之方式)
本發明之脫氫系統,係包含:原料槽,貯存有機氫化物;燃料槽,將有機氫化物、與從該有機氫化物分離出氫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其中至少一者貯存作為燃料;外氣引入裝置;脫氫反應器,具有第1通道以及第2通道,該第1通道設有促進從該原料槽供給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第2通道與該第1通道鄰接並設有促進從該燃料槽供給的該燃料與從該外氣引入裝置供給的空氣之混合氣的燃燒的第2觸媒,且該第2通道中的燃燒所產生之熱係傳達至該第1通道,並將供給至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第1氫槽與第2氫槽,貯存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氫;電力供給裝置,根據從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供給的氫來產生電力;以及控制裝置,進行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中的,供給來自該第1通道之氫的入口、與向該電力供給裝置排出氫的出口之開閉控制;且該脫氫系統之特徵在於,該第1氫槽用於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貯存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該第2氫槽具有大於該第1氫槽的容量,用於貯存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該脫氫系統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驅動以下至少一者:第1加熱器,將該外氣引入裝置所引入的外氣加溫;以及第2加熱器,將該第1通道加溫;且該電力供給裝置係用於從該原料槽對於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之供給、從該燃料槽對於該第2通道的燃料之供給、該第1加熱器及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之驅動。
只要第1氫槽中充填有用於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所須的電力供給的氫,即使不接受來自外部的能源供給,亦能使供給至脫氫反應器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活性化。
宜使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使得該第1氫槽之入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1氫槽之出口為開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入口為開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出口為閉狀態,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且為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到該第1氫槽中充分充填有氫為止的期間,使得該第1氫槽之入口為開狀態,使得該第1氫槽之出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入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出口為開狀態,該第1氫槽中充分充填有氫之後,使得該第1槽之入口與出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槽之入口與出口為開狀態。
因為排除充填氫的期間之外,第1氫槽中經常充填有用於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所須的電力供給的氫,所以即使不接受來自外部的能源供給,亦能使供給至脫氫反應器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進行。
又,脫氫系統之運轉中,因為第1氫槽與第2氫槽之入口係經常使得一者為開狀態且另一者為閉狀態,第1氫槽與第2氫槽之出口係經常使得一者為開狀態且另一者為閉狀態,所以氫無逆流之虞。
更宜使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且為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到該第1氫槽中充分充填有氫為止的期間,該第2氫槽之氫少於既定値時,使得該第1氫槽之入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入口為開狀態。
雖然第1氫槽中用於充填氫的時間變長,但此期間變得亦能向電力供給裝置穩定地供給氫。
又,宜使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脫氫反應器之每單位時間所排出的氫之量,少於該電力供給裝置每單位時間所消耗的氫之量,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且為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該脫氫反應器之每單位時間所排出的氫之量,大於該電力供給裝置每單位時間所消耗的氫之量。
可將此等的差異量之氫貯存於第1氫槽與第2氫槽,或經由第2氫槽之氫排出口向外部設備供給。
又,宜使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是否已活性化的判斷,係根據以下至少一者: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的經過時間、該第1通道內或者該第2加熱器的溫度、或者向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供給的氣體之流量。
又,宜使該第1氫槽中是否已充分充填有氫的判斷,係根據以下至少一者:該第1氫槽內的壓力狀態、或者通過該第1氫槽之入口而流入至該第1氫槽的氫之流量與通過該第1氫槽之出口而從該第1氫槽排出的氫之流量的差異。
又,宜使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中的,驅動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所須的電力,係大於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中的,驅動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所須的電力。
又,宜使貯存於該燃料槽的燃料係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有機氫化物與芳香族化合物。
本發明之脫氫系統,係包含:原料槽,貯存有機氫化物;脫氫反應器,具有第1通道,該第1通道設有促進從該原料槽供給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將供給至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第1氫槽與第2氫槽,貯存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氫;電力供給裝置,根據從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供給的氫來產生電力;以及控制裝置,對於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中供給來自該第1通道之氫的入口與向該電力供給裝置排出氫的出口進行開閉控制;且該脫氫系統之特徵在於,該第1氫槽係用於貯存當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該第2氫槽係用於貯存當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該脫氫系統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驅動將該第1通道加溫的加熱器,該電力供給裝置係用於從該原料槽對於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之供給、該加熱器之驅動。
本發明之脫氫系統,係包含:原料槽,貯存有機氫化物;燃料槽,將有機氫化物與從該有機氫化物中分離出氫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其中至少一者貯存作為燃料;外氣引入裝置;脫氫反應器,具有第1通道與第2通道,該第1通道設有促進從該原料槽供給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該第2通道與該第1通道鄰接並設有促進從該燃料槽供給的該燃料與從該外氣引入裝置供給的空氣之混合氣之燃燒的第2觸媒,且該第2通道中的燃燒所產生之熱係傳達至該第1通道,將供給至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第3氫槽,貯存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氫;電力供給裝置,根據從該第3氫槽供給的氫來產生電力;以及控制裝置,進行該第3氫槽中的,供給來自該第1通道之氫的入口與向該電力供給裝置排出氫的出口以外的氫排出口之開閉控制;且該脫氫系統之特徵在於,該第3氫槽係用於貯存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該脫氫系統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係驅動以下至少一者:第1加熱器,將該外氣引入裝置所引入的外氣加溫;以及第2加熱器,將該第1通道加溫;且該電力供給裝置係用於從該原料槽對於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之供給、從該燃料槽對於該第2通道的燃料之供給、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之驅動,該控制裝置判斷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第3氫槽中是否充填有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判斷為未充填時,使得該氫排出口為閉狀態,限制對於該外部設備的氫供給。 (發明之效果)
依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脫氫系統,能在有機氫化物以外,不使用外部能源而可進行脫氫反應。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使用圖式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4)。第1實施形態中的脫氫系統1包含:原料槽(MCH槽)11;原料泵(MCH泵)13;燃料槽(TOL/MCH槽)15;燃料泵(TOL/MCH泵)17;外氣引入裝置19;熱交換器21;控制裝置29;脫氫反應器30(第1通道31a、第2通道31b、第1觸媒(脫氫觸媒)33a、第2觸媒(燃燒觸媒)33b、第2加熱器35、溫度感測器36);氣液分離器41;第1氫槽43a;第2氫槽43b;以及電力供給裝置51。
原料槽11係貯存甲基環己烷等有機氫化物之槽,將貯存於原料槽11的有機氫化物經由原料泵13而供給至脫氫反應器30的第1通道31a,利用脫氫反應,分離成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與氫。
燃料槽15,係貯存通過脫氫反應器30之第1通道31a的有機氫化物、與用來將加快該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33a加溫之燃料的槽,貯存於燃料槽15的燃料經由燃料泵17供給至脫氫反應器30的第2通道31b,進行燃燒。
燃料係脫氫反應之對象物,即有機氫化物、甲苯等脫氫反應後的芳香族化合物,並從後述的氣液分離器41進行供給。
外氣引入裝置19具有第1加熱器19a與鼓風機19b,將第1加熱器19a所加溫的空氣以鼓風機19b引入,供給至熱交換器21。第1加熱器19a與鼓風機19b之配置亦可相反(以鼓風機19b引入外氣,將引入的空氣以第1加熱器19a加溫的形態)。
熱交換器21將第2通道31b內的燃燒後之排出氣體(二氧化碳與水蒸氣)引入,使用該高溫的排出氣體,將從外氣引入裝置19供給的空氣加溫,並將加溫的空氣供給至第2通道31b。因此,係將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供給至第2通道31b。
脫氫系統1的運轉開始後,隨即因為脫氫反應器30的第2通道31b中的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的燃燒無法充分進行,從出口31b2排出的氣體之溫度未變高,無法以熱交換器21所致的熱交換將來自外氣引入裝置19的空氣充分地加溫。因此,必須使第1加熱器19a運轉,將鼓風機19b所引入的空氣加溫。
將脫氫反應器30的第2通道31b中的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的燃燒充分進行時,因為從出口31b2排出的氣體之溫度變高,所以能利用熱交換器21所致的熱交換將來自外氣引入裝置19的空氣充分地加溫。此時,不必以第1加熱器19a來將鼓風機19b所引入的空氣加溫。
排出氣體藉由與來自外氣引入裝置19的空氣之熱交換而冷卻之後,從熱交換器21排出。
控制裝置29係CPU等控制脫氫系統1之各部分的裝置,且尤其是根據脫氫系統1的運轉狀態(脫氫反應的活性化狀態)、與第1氫槽43a中的氫的充填狀態,來進行第1氫槽43a之入口43a1與出口43a2的開閉控制、及第2氫槽43b之入口43b1與出口43b2的開閉控制。
判斷脫氫系統1的運轉狀態(脫氫反應的活性化狀態),亦即,脫氫反應器30中的脫氫反應是否已活性化,係根據下述者來進行:脫氫系統1的運轉後之經過時間、第1通道31a內或者第2加熱器35的溫度、或者通過氣液分離器41之氣體排出口41a的流量等。
判斷第1氫槽43a中的氫之充填狀態,亦即,第1氫槽43a是否已充分充填有氫,係根據下述者來進行:第1氫槽43a內的壓力狀態、或者通過入口43a1而流入第1氫槽43a的氫之流量與通過出口43a2而從第1氫槽43a排出的氫之流量的差異等。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顯示於第1氫槽43a設置壓力感測器45,使用壓力感測器45偵測第1氫槽43a內的壓力狀態,並據此判斷第1氫槽43a中的氫之充填狀態之例。
脫氫反應器30係大致筒形狀且具有三重管構造,並包含:第1通道31a;第2通道31b;第1觸媒(脫氫觸媒)33a;第2觸媒(燃燒觸媒)33b;第2加熱器35;以及溫度感測器36。
第1通道31a係脫氫反應對象的有機氫化物從下端之入口31a1沿著外壁往上方流動而從上端部之出口31a2排出的通道,且於通道內設有促進脫氫反應的白金等第1觸媒(脫氫觸媒)33a,於外壁面設有將第1通道31a內的有機氫化物與第1觸媒33a加溫的第2加熱器35。
有機氫化物通過第1通道31a的內部時,藉由第1觸媒33a來促進脫氫反應,從有機氫化物分離氫,從上端部之出口31a2排出脫氫反應所獲得的氫與芳香族化合物、及未進行脫氫反應而殘留的有機氫化物,並將此等者供給至氣液分離器41。
第2通道31b係將燃燒對象的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從下端之入口31b1往比第1通道31a更內側且上方流動,在上部折返而再往內側且下方流動而從下端部之出口31b2排出的通道,且於通道內設有促進燃料燃燒的白金等第2觸媒(燃燒觸媒)33b。
藉由在第2通道31b的內部燃燒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將設於外周的第1通道31a與第1通道31a的內部之第1觸媒33a與有機氫化物加溫。圖3的粗線箭頭係顯示熱的傳達方向。為提高熱的傳達效率,第1通道31a與第2通道31b的邊界希望係以金屬等熱傳導率高的材料來構成。
第1觸媒33a係以皺褶狀、格子狀、蜂巢形狀、鰭片形狀等,於第1通道31a內受到吸附,第2觸媒33b係以皺褶狀、格子狀、蜂巢形狀、鰭片形狀等,於第2通道31b內受到吸附。
第2加熱器35係用來將第1通道31a的外周面加溫。溫度感測器36偵測關於第1通道31a的內部或者第2加熱器35之溫度的資訊。該溫度資訊傳送至控制裝置29,使用於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之開閉控制。
氣液分離器41將從脫氫反應器30之第1通道31a排出的氣體(氫)與液體(芳香族化合物與有機氫化物)分離,氣體(氫)係從氣體排出口41a排出至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液體(芳香族化合物與有機氫化物)係從液體排出口41b排出至燃料槽15作為燃料。
亦可於氣液分離器41的前段(與脫氫反應器30連通的管)與後段(與第1氫槽43a或第2氫槽43b連通的管、與燃料槽15連通的管),設有以電力供給裝置51來驅動的致冷器,以冷卻從脫氫反應器30排出的液體與氣體的形態。
第1氫槽43a、第2氫槽43b係貯存氣液分離器41所分離的氫之槽。
第1氫槽43a係用於貯存當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到脫氫反應器30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第1期間T1之間,將電力供給至構成脫氫系統1的電力設備(原料泵13、燃料泵17、外氣引入裝置19的第1加熱器19a與鼓風機19b、控制裝置29、第2加熱器35、溫度感測器36、氣液分離器41)的電力供給裝置(氫發電機或者燃料電池)51所使用的氫。
第2氫槽43b係用於貯存當脫氫反應器30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第2期間T2、第3期間T3之間),電力供給裝置51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脫氫系統1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
第1氫槽43a係具有貯存當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到第1通道31a內或者第2加熱器35的溫度成為脫氫反應活性化的既定値(例如200度)為止,在電力供給裝置51產生驅動構成脫氫系統1的電力設備所須的電力(第1期間T1之間,驅動此等電力設備所須的電力)時所須的氫的容量。
具體而言,係算出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到第1通道31a內或者第2加熱器35的溫度成為脫氫反應活性化的既定値為止的所須時間(30分~1小時)即第1期間T1的長度,算出該所須時間之間,驅動構成脫氫系統1的電力設備所須的電力,並算出以電力供給裝置51產生該電力所須的氫之量,將至少能貯存該氫之量的容量定為第1氫槽43a的容量。
第1氫槽43a具有:入口43a1,與氣液分離器41的氣體排出口41a連通;以及出口43a2,連通至電力供給裝置51的氫供給口。
第2氫槽43b具有:入口43b1,與氣液分離器41的氣體排出口41a連通;出口43b2,連通至電力供給裝置51的氫供給口;以及氫排出口43b3,連通至外部設備的氫供給口。第2氫槽43b因為係使用於對於外部設備的氫供給,所以希望具有大於第1氫槽43a的容量。
第1氫槽43a之入口43a1與出口43a2之開閉控制,以及第2氫槽43b之入口43b1與出口43b2之開閉控制,係根據脫氫系統1的運轉狀態(脫氫反應的活性化狀態)與第1氫槽43a中的氫之充填狀態來進行。第2氫槽43b的氫排出口43b3之開閉控制係因應於對於外部設備的氫供給需求而任意進行。
電力供給裝置51係氫發電機與燃料電池等,根據從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供給的氫而將電力供給至外部設備的裝置,尤其係將電力供給至構成脫氫系統1的電力設備(原料泵13、燃料泵17、外氣引入裝置19的第1加熱器19a與鼓風機19b、控制裝置29、第2加熱器35、溫度感測器36、氣液分離器41)。
以下採用圖4的流程圖來說明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之入口與出口之開閉控制順序。
預先於原料槽11貯存有作為原料的有機氫化物,並於第1氫槽43a充填有第1期間T1之間使用於驅動電力供給裝置51的氫。燃料槽15亦希望預先貯存有作為燃料的有機氫化物與芳香族化合物,但因為於運轉中經由氣液分離器41將有機氫化物與芳香族化合物供給至燃料槽15,所以亦可係未預先貯存有此等者的狀態。
使脫氫系統1運轉。具體而言,控制裝置29驅動原料泵13等,使用原料泵13將原料槽11內的原料(有機氫化物)供給至第1通道31a,使用燃料泵17將燃料槽15內的燃料(有機氫化物與芳香族化合物)供給至第2通道31b,使用外氣引入裝置19將外氣於通過熱交換器21之後供給至第2通道31b,使得第2加熱器35與氣液分離器41運作。
使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的第1期間T1之間,控制裝置29係使得第1氫槽43a之入口43a1為閉狀態,使得出口43a2為開狀態,使得第2氫槽43b之入口43b1為開狀態,使得出口43b2為閉狀態(參照圖4的步驟S11)。
所以,第1期間T1之間,係將貯存於第1氫槽43a的氫供給至電力供給裝置51,電力供給裝置51使用從第1氫槽43a供給的氫來發電,並將電力供給至原料泵13等。
第1期間T1之間,因為第1觸媒33a的溫度低,脫氫反應未活性化,所以從原料槽11供給的有機氫化物的幾乎全部未進行脫氫反應,不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因此,第2氫槽43b幾乎全無添加氫,但能利用預先貯存於第1氫槽43a的氫,準備第1期間T1之間的電力供給。
控制裝置29根據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是否經過第1期間T1、來自溫度感測器36的資訊中第1通道31a內或者第2加熱器35的溫度是否成為脫氫反應活性化的既定値、通過氣液分離器41之氣體排出口41a的每單位時間之氫流量是否超過閾値,來判斷脫氫反應是否已活性化。(參照圖4的步驟S12)。
判斷脫氫反應已活性化時,在將氫充填至第1氫槽43a之前的期間(第2期間T2),係使得第1氫槽43a之入口43a1為開狀態,使得第1氫槽43a之出口43a2為閉狀態,使得第2氫槽43b之入口43b1為閉狀態,使得第2氫槽43b之出口43b2為開狀態(參照圖4的步驟S13)。
所以,第2期間T2之間,係將貯存於第2氫槽43b的氫供給至電力供給裝置51,電力供給裝置51使用從第2氫槽43b供給的氫來發電,並將電力供給至原料泵13等。又,第2期間T2之間將氫充填至第1氫槽43a。
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經過第1期間T1之後,因為脫氫反應已活性化,可藉由脫氫反應的反應熱與第2通道31b的燃燒熱等來維持脫氫反應器30的高溫狀態,所以第1加熱器19a與第2加熱器35的輸出可低於第1期間T1之時,就每單位時間的電力消耗量而言,係第2期間T2低於第1期間T1。
第1氫槽43a容量小於第2氫槽43b,係考慮到當脫氫反應已活性化,通過氣液分離器41之氣體排出口41a的每單位時間之氫流量,大於用來對於原料泵13等之電力供給而在電力供給裝置51所須的氫之每單位時間的量時,對於第1氫槽43a之氫充填所須的第2期間T2係在比較短時間結束,依據經過第1期間T1後隨即的第2氫槽43b之氫充填程度與氫排出口43b3的開閉狀態而言,此期間,第2氫槽43b之氫亦有可能少於供給至電力供給裝置51的量。
因此,第2期間T2之間,從第2氫槽43b的壓力狀態等來判斷第2氫槽43b的氫充填狀態,當判斷為氫充填程度不足(第2氫槽43b之氫的量少於既定値)時,亦可暫時性使得第1氫槽43a之入口43a1為閉狀態,使得第2氫槽43b之入口43b1為開狀態,將氫充填至第2氫槽43b。第2期間T2(用於將氫充填至第1氫槽43a的時間)變長,但能亦於此期間向電力供給裝置51穩定地供給氫。
控制裝置29從第1氫槽43a的壓力狀態等來判斷對於第1氫槽43a的氫之充填是否充分進行(參照圖4的步驟S14)。
判斷為對於第1氫槽43a的氫充填為充分時,在結束脫氫系統1的運轉之前的期間(第3期間T3),係使得第1氫槽43a之入口43a1與出口43a2為閉狀態,使得第2氫槽43b之入口43b1與出口43b2為開狀態(參照圖4的步驟S15)。
所以,第3期間T3之間,將貯存於第2氫槽43b的氫與供給至第2氫槽43b的氫供給至電力供給裝置51,電力供給裝置51使用從第2氫槽43b供給的氫來發電,將電力供給至原料泵13等。
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經過第1期間T1與第2期間T2之後,因為脫氫反應已活性,可藉由脫氫反應的反應熱與第2通道31b的燃燒熱等來維持脫氫反應器30的高溫狀態,所以能第1加熱器19a與第2加熱器35的輸出能低於第1期間T1之時,每單位時間的電力消耗量係第3期間T3低於第1期間T1。
又,因為脫氫反應繼續活性化,每單位時間通過氣液分離器41之氣體排出口41a的氫流量,大於每單位時間對於原料泵13等的電力供給的電力供給裝置51所須的氫之量,所以第3期間T3之間,能進行對於第2氫槽43b的氫充填與經由第2氫槽43b的對於電力供給裝置51之氫供給。
在第1實施形態中,只要於第1氫槽43a充填有用於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所須的電力供給之氫,即使不接受來自外部的能源供給,亦能使供給至脫氫反應器30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活性化。
並且,因為排除脫氫系統1運轉經過第1期間T1之後,再經過第2期間T2為止的期間(充填氫的期間)之外,第1氫槽43a中經常充填有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所須的用於電力供給之氫,所以即使不接受來自外部的能源供給,亦能使供給至脫氫反應器30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進行。
因為能在接受以原料槽11供給作為原料的有機氫化物以外,不接受來自外部的能源供給而能利用脫氫反應獲得氫,所以能在氫排出口43b3與外部設備加以連通的管道以外,將構成脫氫系統1的構件,收納於如圖1的大致直方體形狀的框體內。
又,只要決定脫氫反應器30與電力供給裝置51之規格,使得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到脫氫反應器30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第1期間T1之間),脫氫反應器30之每單位時間所排出的氫之量,少於電力供給裝置51之每單位時間所消耗的氫之量,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到脫氫反應器30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經過第1期間T1後),脫氫反應器30之每單位時間所排出的氫之量,變得大於電力供給裝置51之每單位時間所消耗的氫之量,即能將此等差異量的氫貯存至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或經由第2氫槽43b的氫排出口43b3向外部設備供給。
例如,使用脫氫反應所獲得的氫為3Nm3 /h的脫氫反應器30、以420g(4.704Nm3 )的氫可發電7kWh的氫燃料電池作為電力供給裝置51,構成脫氫系統1的電力設備之消耗電力在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為7kWh,在活性化後為2kWh時,第1氫槽43a只要具有能貯存約5Nm3 之氫的容量即可。
脫氫反應活性化前後的消耗電力之差異幾乎全部來自於第1加熱器19a與第2加熱器35的運轉狀態之差異。
為利用該電力供給裝置51供給2kWh的電力,必須有1.344Nm3 /h的氫。
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脫氫反應器30所獲得的氫之量(3Nm3 /h)少於電力供給裝置51所消耗的氫之量(4.704Nm3 /h),但因為活性化後,脫氫反應器30所獲得的氫之量大於電力供給裝置51所消耗的氫之量(1.344Nm3 /h),所以可將差異約2.6Nm3 /h的氫貯存至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或經由第2氫槽43b的氫排出口43b3向外部設備供給。
又,脫氫系統1的運轉中,因為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之入口係經常使得一者為開狀態而另一者為閉狀態,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之出口係經常使得一者為開狀態而另一者為閉狀態,所以氫無逆流之虞。
第2氫槽43b亦充分充填有氫時,結束脫氫反應。具體而言,可考慮控制原料泵13來限制對於第1通道31a的有機氫化物之供給、控制燃料泵17與鼓風機19b來限制對於第2通道31b的混合氣之供給、或者停止第1加熱器19a與第2加熱器35之驅動。又,亦可於脫氫反應器30設置以電力供給裝置51驅動的致冷器,藉由冷卻來限制脫氫反應的形態。
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使用2個氫槽(第1氫槽43a、第2氫槽43b),進行各自之氫之入口與出口之開閉控制的形態,但亦可係1個氫槽(第3氫槽43c),且氫之入口與出口為開放,進行與外部設備連通的氫排出口之開閉控制的形態(第2實施形態,參照圖5)。
在第2實施形態中,脫氫系統1具有第3氫槽43c以代替第1氫槽43a與第2氫槽43b,第3氫槽43c具有:入口43c1;出口43c2;以及氫排出口43c3。其他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入口43c1係與氣液分離器41的氣體排出口41a連通,在脫氫系統1的運轉中係開狀態且不進行閉控制。出口43c2係與電力供給裝置51的氫供給口連通,在脫氫系統1的運轉中係開狀態且不進行閉控制。其中,入口43c1與出口43c2希望設有逆流防止閥。
氫排出口43c3連通至外部設備的氫供給口,氫排出口43c3的開閉控制係因應於對於外部設備的氫供給需求而任意進行,再者,亦進行因應於貯存在第3氫槽43c之內部的氫之充填狀態的開閉控制。
第3氫槽43c中的氫之充填狀態係根據下述者來計算:第3氫槽43c內的壓力狀態、或者通過入口43c1而流入至第3氫槽43c的氫之流量及通過出口43c2與氫排出口43c3而從第3氫槽43c排出的氫之流量的差異等。在第2實施形態中,係顯示於第3氫槽43c設置壓力感測器45,使用壓力感測器45來偵測第3氫槽43c內的壓力狀態,根據壓力狀態來判斷第3氫槽43c中的氫的充填狀態之例。
控制裝置29根據計算結果(氫的充填狀態),判斷第3氫槽43c是否充填有脫氫系統1運轉之後到第1通道31a內或者第2加熱器35的溫度成為脫氫反應活性化的既定値(例如200度)之前,利用電力供給裝置51產生用於驅動構成脫氫系統1的電力設備所須的電力(第1期間T1之間,驅動此等電力設備所須的電力)所須的氫,判斷為未充填有氫時,使氫排出口43c3為閉狀態,限制對於外部設備的氫供給。
在第2實施形態中,因為第3氫槽43c中經常充填有用於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前所須的電力供給之氫,所以即使不接受來自外部的能源供給,亦能使充填於原料槽11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進行。
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中,就脫氫反應器30中的將第1通道31a(第1觸媒33a與脫氫反應對象的有機氫化物)加溫的機構而言,已說明係利用鄰接燃料與空氣的混合器之燃燒的第2通道31b來進行的形態,但亦可係利用第2加熱器35等其他機構來將第1通道31a加溫的形態。
1‧‧‧脫氫系統
11‧‧‧原料槽(MCH槽)
13‧‧‧原料泵(MCH泵)
15‧‧‧燃料槽(TOL/MCH槽)
17‧‧‧燃料泵(TOL/MCH泵)
19‧‧‧外氣引入裝置
19a‧‧‧第1加熱器
19b‧‧‧鼓風機
21‧‧‧熱交換器
29‧‧‧控制裝置
30‧‧‧脫氫反應器
31a‧‧‧第1通道
31a1‧‧‧第1通道之入口
31a2‧‧‧第2通道之出口
31b‧‧‧第2通道
31b1‧‧‧第2通道之入口
31b2‧‧‧第2通道之出口
33a‧‧‧第1觸媒(脫氫觸媒)
33b‧‧‧第2觸媒(燃燒觸媒)
35‧‧‧第2加熱器
36‧‧‧溫度感測器
41‧‧‧氣液分離器
41a‧‧‧氣體排出口
41b‧‧‧液體排出口
43a‧‧‧第1氫槽
43a1‧‧‧第1氫槽之入口
43a2‧‧‧第1氫槽之出口
43b‧‧‧第2氫槽
43b1‧‧‧第2氫槽之入口
43b2‧‧‧第2氫槽之出口
43b3‧‧‧氫排出口
43c‧‧‧第3氫槽
43c1‧‧‧第3氫槽之入口
43c2‧‧‧第3氫槽之出口
43c3‧‧‧第3氫槽之氫排出口
45‧‧‧壓力感測器
51‧‧‧電力供給裝置
S11~S15‧‧‧步驟
【圖1】係顯示將構成第1實施形態中的脫氫系統之構件收於大致直方體形狀的框體內之例的構成圖。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脫氫系統之構成的示意圖。 【圖3】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脫氫反應器的一部分(第1通道、第2通道)構成之剖視圖。 【圖4】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第1氫槽或第2氫槽之開閉控制順序的流程圖。 【圖5】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脫氫系統之構成的示意圖。
1‧‧‧脫氫系統
11‧‧‧原料槽(MCH槽)
13‧‧‧原料泵(MCH泵)
15‧‧‧燃料槽(TOL/MCH槽)
17‧‧‧燃料泵(TOL/MCH泵)
19‧‧‧外氣引入裝置
19a‧‧‧第1加熱器
19b‧‧‧鼓風機
21‧‧‧熱交換器
29‧‧‧控制裝置
30‧‧‧脫氫反應器
31a‧‧‧第1通道
31a1‧‧‧第1通道之入口
31a2‧‧‧第2通道之出口
31b‧‧‧第2通道
31b1‧‧‧第2通道之入口
31b2‧‧‧第2通道之出口
35‧‧‧第2加熱器
36‧‧‧溫度感測器
41‧‧‧氣液分離器
41a‧‧‧氣體排出口
41b‧‧‧液體排出口
43a‧‧‧第1氫槽
43a1‧‧‧第1氫槽之入口
43a2‧‧‧第1氫槽之出口
43b‧‧‧第2氫槽
43b1‧‧‧第2氫槽之入口
43b2‧‧‧第2氫槽之出口
43b3‧‧‧氫排出口
45‧‧‧壓力感測器
51‧‧‧電力供給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脫氫系統,包含: 原料槽,貯存有機氫化物; 燃料槽,將有機氫化物、與從該有機氫化物分離出氫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其中至少一者貯存作為燃料; 外氣引入裝置; 脫氫反應器,具有第1通道以及第2通道,該第1通道設有促進從該原料槽所供給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該第2通道與該第1通道鄰接並設有促進從該燃料槽供給的該燃料與從該外氣引入裝置供給的空氣之混合氣的燃燒的第2觸媒,且該第2通道中的燃燒所產生之熱傳達至該第1通道;並將供給至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 第1氫槽與第2氫槽,貯存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氫; 電力供給裝置,利用從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所供給的氫來產生電力;以及 控制裝置,對於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中的供給來自該第1通道之氫的入口、與向該電力供給裝置排出氫的出口進行開閉控制; 該脫氫系統之特徵在於, 該第1氫槽用以貯存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 該第2氫槽具有大於該第1氫槽的容量,用以貯存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該脫氫系統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將以下至少一者驅動:第1加熱器,用以將該外氣引入裝置所引入的外氣加溫;以及第2加熱器,用以將該第1通道加溫; 且該電力供給裝置係用於將有機氫化物從該原料槽供給至該第1通道、將燃料從該燃料槽供給至該第2通道、及驅動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脫氫系統,其中,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使得該第1氫槽之入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1氫槽之出口為開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入口為開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出口為閉狀態,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且為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到該第1氫槽中充分充填有氫為止的期間,使得該第1氫槽之入口為開狀態,使得該第1氫槽之出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入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氫槽之出口為開狀態, 於該第1氫槽中充分充填有氫之後,使得該第1槽之入口與出口為閉狀態,使得該第2槽之入口與出口為開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脫氫系統,其中,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且為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到該第1氫槽中充分充填有氫為止的期間,若該第2氫槽之氫少於既定値,即令該第1氫槽之入口為閉狀態,並使該第2氫槽之入口為開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脫氫系統,其中,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脫氫反應器每單位時間所排出的氫之量,少於該電力供給裝置每單位時間所消耗的氫之量,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且為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該脫氫反應器之每單位時間所排出的氫之量,大於該電力供給裝置每單位時間所消耗的氫之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脫氫系統,其中,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是否已活性化的判斷,係根據以下至少一者: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的經過時間、該第1通道內或該第2加熱器的溫度、或者向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供給的氣體之流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脫氫系統,其中,該第1氫槽中是否已充分充填有氫的判斷,係根據以下至少一者:該第1氫槽內的壓力狀態、或者通過該第1氫槽之入口而流入至該第1氫槽的氫之流量與通過該第1氫槽之出口而從該第1氫槽排出的氫之流量的差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脫氫系統,其中,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中驅動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所須的電力,係大於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驅動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所須的電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脫氫系統,其中,貯存於該燃料槽的燃料係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有機氫化物與芳香族化合物。
  9. 一種脫氫系統,包含: 原料槽,貯存有機氫化物; 脫氫反應器,具有第1通道,該第1通道設有促進從該原料槽供給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該脫氫反應器將供給至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 第1氫槽與第2氫槽,貯存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氫; 電力供給裝置,利用從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供給的氫來產生電力;以及 控制裝置,對於該第1氫槽與該第2氫槽中供給來自該第1通道之氫的入口與向該電力供給裝置排出氫的出口進行開閉控制; 且該脫氫系統之特徵在於, 該第1氫槽係用於貯存當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 該第2氫槽係用於貯存當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之後,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該脫氫系統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驅動將該第1通道加溫的加熱器, 該電力供給裝置係使用於將有機氫化物從該原料槽供給至該第1通道、及驅動該加熱器。
  10. 一種脫氫系統,包含: 原料槽,貯存有機氫化物; 燃料槽,將有機氫化物與從該有機氫化物中分離出氫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其中至少一者貯存作為燃料; 外氣引入裝置; 脫氫反應器,具有第1通道與第2通道,該第1通道設有促進從該原料槽供給的有機氫化物之脫氫反應的第1觸媒,該第2通道與該第1通道鄰接並設有促進從該燃料槽供給的該燃料與從該外氣引入裝置供給的空氣之混合氣之燃燒的第2觸媒,且該第2通道中的燃燒所產生之熱係傳達至該第1通道,將供給至該第1通道的有機氫化物分離成氫與芳香族化合物; 第3氫槽,貯存從該第1通道排出的氫; 電力供給裝置,利用從該第3氫槽供給的氫來產生電力;以及 控制裝置,對於該第3氫槽中之受供給來自該第1通道之氫的入口與向該電力供給裝置排出氫的出口以外的氫排出口進行開閉控制; 且該脫氫系統之特徵在於, 該第3氫槽係用於貯存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與構成該脫氫系統的裝置以外之外部設備所使用的氫, 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驅動以下至少一者:第1加熱器,將該外氣引入裝置所引入的外氣加溫;以及第2加熱器,將該第1通道加溫; 且該電力供給裝置係用於將有機氫化物從該原料槽供給至該第1通道、將燃料從該燃料槽供給至該第2通道、及驅動該第1加熱器與該第2加熱器其中至少一者, 該控制裝置判斷自該脫氫系統運轉之後到該脫氫反應器中的脫氫反應活性化為止的期間,該第3氫槽中是否充填有該電力供給裝置所使用的氫,當判斷為未充填有氫時,使得該氫排出口為閉狀態,限制對於該外部設備的氫供給。
TW103123845A 2013-07-12 2014-07-10 脫氫系統 TWI507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6259A JP5632050B1 (ja) 2013-07-12 2013-07-12 脱水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085A TW201512085A (zh) 2015-04-01
TWI507356B true TWI507356B (zh) 2015-11-11

Family

ID=5214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845A TWI507356B (zh) 2013-07-12 2014-07-10 脫氫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32050B1 (zh)
TW (1) TWI507356B (zh)
WO (1) WO2015004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12005A4 (en) 2017-11-16 2021-08-25 Tatsumi Ryoki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JP6998054B2 (ja) * 2018-11-05 2022-01-18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発電システム
CN109850846B (zh) * 2019-01-29 2022-06-07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自热式有机液体脱氢供氢系统及其应用
WO2021020044A1 (ja) * 2019-08-01 2021-02-04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装置
JP6816911B1 (ja) * 2019-08-01 2021-01-20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試験装置
CN110953481B (zh) * 2019-12-25 2021-12-03 扬州大学 低成本多通道热耦合节能型金属氢化物储氢瓶活化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DE102022206342A1 (de) * 2022-06-23 2023-12-28 Hydrogenious Lohc Technologie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lektrischer Energie mittels eines Wasserstoffträgermediums sowie mobile Plattform mit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65738A1 (en) * 2010-04-28 2011-11-03 Masaru Ichikawa Wire catalyst for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6359B2 (ja) * 2006-03-06 2012-10-10 株式会社フレイン・エナジー 水素発生装置および水素添加反応装置
JP5366327B2 (ja) * 2010-09-01 2013-12-11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液体使用型負荷装置
JP2013009548A (ja) * 2011-06-27 2013-01-10 Nippon Acp Kk 無停電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3087820A (ja) * 2011-10-14 2013-05-13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 水素ステーション
JP5856484B2 (ja) * 2012-01-06 2016-0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動力変換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65738A1 (en) * 2010-04-28 2011-11-03 Masaru Ichikawa Wire catalyst for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2050B1 (ja) 2014-11-26
WO2015004827A1 (ja) 2015-01-15
JP2015017020A (ja) 2015-01-29
TW201512085A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356B (zh) 脫氫系統
JP5129452B2 (ja)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KR101843380B1 (ko) 냉난방 장치
CN105655668B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ATE524846T1 (de) Brennstoffzell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s brennstoffzellensystems
WO2020208876A1 (ja) 改質システム及び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RU2013103766A (ru)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ации мощности и способ ее работы
JP6591727B1 (ja) 電動車両
JP2013105612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591249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5473351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H0722074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115958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4273164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07602695U (zh) 氢燃料电动汽车
JP4073118B2 (ja) 触媒燃焼加熱装置
JP5388463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5725851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2009026486A (ja) 燃料電池発電装置
JP200423489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8293779A (ja) 燃料電池発電装置
CN205690410U (zh) 一种蓄热焚烧裂解废气处理利用系统
JP6114061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5920066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KR20140026866A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