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5535B - 製造電極組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電極組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05535B TWI505535B TW103118098A TW103118098A TWI505535B TW I505535 B TWI505535 B TW I505535B TW 103118098 A TW103118098 A TW 103118098A TW 103118098 A TW103118098 A TW 103118098A TW I505535 B TWI505535 B TW I50553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r
- electrode
- stacking
- unit
- catho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3—Cells or batteries with horizontal or inclin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製造電極組之方法,更特別的是,關於一種製造具有與堆疊型或堆疊/摺疊型結構不同之新穎結構的電極組的方法。
二次電池組可根據電極組之結構而分成各種不同類型。通常,二次電池組可根據電極組之結構而分成堆疊型、纏繞型(包捲型)或堆疊/摺疊型。該堆疊型結構可藉由分別堆疊構成該電極組之電極單元(陰極、間隔件及陽極)而獲得,因此該電極組的精確對準非常困難。此外,必須有大量程序以製造該電極組。該堆疊/摺疊型結構通常係使用兩種積層設備及一種摺疊設備製造,因此該電極組之製造非常複雜。特別是,在堆疊/摺疊型結構中,全電池(full cell)或雙電池(bi-cell)係經由摺疊來堆疊,因此該等全電池或該等雙電池之成本相當困難。
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製造能經由與堆疊型或堆疊/摺疊型結構不同的新穎結構而進行精確對準及簡單程序的電極組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一種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包括第一步驟,係形成具有相同數目之電極及間隔件的交替堆疊結構之一種基本單元,或具有相同數目之電極及間隔件的交替堆疊結構之至少兩種基本單元;及第二步驟,係藉由重複堆疊該一種該等基本單元或藉由以預定順序堆疊該至少兩種該等基本單元來形成電池堆疊部件,該間隔件之邊緣不與相鄰間隔件之邊緣接合,該一種基本單元具有四層結構,其中第一電極、第一間隔件、第二電極、及第二間隔件係依序堆疊在一起,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且該至少兩種基本單元各係以預定順序逐一堆疊以形成該四層結構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製造能經由與堆疊型或堆疊/摺疊型結構不同的新穎結構而進行精確對準及簡單程序的電極組之方法。
100a-100n‧‧‧電池堆疊部件
110a-110e‧‧‧基本單元
111‧‧‧第一電極
112‧‧‧第一間隔件
113‧‧‧第二電極
114‧‧‧第二間隔件
116‧‧‧末端電極
117‧‧‧末端間隔件
121‧‧‧第一電極材料
122‧‧‧第一間隔件材料
123‧‧‧第二電極材料
124‧‧‧第二間隔件材料
130a-130f‧‧‧第一輔助單元
140a-140f‧‧‧第二輔助單元
C1-C3‧‧‧切刀
L1-L2‧‧‧積層機
圖1為圖示本發明之基本單元的第一結構之側視圖;圖2為圖示本發明之基本單元的第二結構之側視圖;圖3圖示藉由堆疊圖1之基本單元所形成的電池堆疊部件之側視圖;圖4為圖示本發明之基本單元的第三結構之側視圖;圖5為圖示本發明之基本單元的第四結構之側視圖;圖6圖示藉由堆疊圖4及圖5之基本單元所形成的電池堆疊部件之側視圖;圖7為圖示本發明之基本單元的製造方法之流程圖;圖8為圖示藉由堆疊具有不同尺寸之基本單元所形成的電池堆疊部件之透視圖;圖9為圖示圖8之電池堆疊部件的側視圖;圖10為圖示藉由堆疊具有不同幾何形狀之基本單元所形成的電池堆疊部件之透視圖;圖11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一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一結構之側視圖;圖12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一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二結構之側視圖;圖13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三結構之側視圖;圖14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四結構之側視圖;
圖15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一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五結構之側視圖;圖16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一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六結構之側視圖;圖17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七結構之側視圖;圖18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八結構之側視圖;圖19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一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九結構之側視圖;圖20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第一輔助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十結構之側視圖;及圖21為圖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包括基本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的電池堆疊部件之第十一結構之側視圖。
茲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範例實施態樣。然而,本發明不限制或局限於以下範例實施態樣。
根據本發明之製造電極組的方法包括形成基本單元之第一步驟及根據該第一步驟中形成的基本單元而形成電池堆疊部件的第二步驟。根據如此形成之電池堆疊部件,可製造電池組之電極組。下文中,首先解釋用以形成基本單元之第一步驟。
基本單元之形成步驟(第一步驟)
基本單元之形成步驟(第一步驟)為形成具有藉由交替堆疊相同數目之電極及間隔件而獲得的結構之一種基本單元,或具有藉由交替堆疊相同數目之電極及間隔件而獲得的結構之至少兩種基本單元的步驟。此將於下文更詳細描述。
[基本單元之結構]
在本發明之電極組中,基本單元係藉由交替配置電極及間隔件而形成。此處,配置相同數目之電極及間隔件。例如,如圖1所圖示,基本單元110a可藉由堆疊兩個電極111及113與兩個間隔件112及114而形成。此處,陰極及陽極可通過該間隔件自然地彼此相對。當基本單元係如上述形成時,電極111係定位在該基本單元之一端(見圖1及2中之電極111),及間隔件114係定位在該基本單元之另一端(見圖1及2中之間隔件114)。
本發明之電極組的基本特徵在於該電池堆疊部件或電極組係僅藉由堆疊基本單元而形成。即,本發明之基本特徵在於該電池堆疊部件係藉由重複堆疊一種基本單元或以預定順序堆疊至少兩種基本單元而形成。為了實現上述特徵,該基本單元可具有以下結構。
首先,該基本單元可藉由依序堆疊第一電極、第一間隔件、第二電極及第二間隔件而形成。更詳細地
說,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可依序從上側至下側堆疊(如圖1所圖示),或依序從下側至上側堆疊(如圖2所圖示),以形成基本單元110a及110b。具有上述結構之基本單元可稱為第一基本單元。此處,該第一電極111及該第二電極113可為相反類型之電極。例如,當該第一電極111為陰極時,該第二電極113可為陽極。
如上述,當該基本單元係藉由依序堆疊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而形成時,可經由下文說明之電池堆疊部件的形成步驟(第二步驟)僅藉由重複堆疊該一種基本單元110a而形成電池堆疊部件100a,如圖3所圖示。此處,除了四層結構之外,該基本單元可具有八層結構或十二層結構。即,該基本單元可具有四層結構係重複配置的重複結構。例如,該基本單元可藉由依序堆疊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第二間隔件114、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而形成。
或者,該基本單元可藉由依序堆疊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第二間隔件114、第一電極111及第一間隔件112而形成,或藉由依序堆疊第二電極113、第二間隔件114、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而形成。具有前者結構之基本單元可稱為第二基本單元,而具有後者結
構之基本單元可稱為第三基本單元。
更詳細地說,第二基本單元100c可藉由依序從上側至下側堆疊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第二間隔件114、第一電極111及第一間隔件112而形成,如圖4所圖示。又,第三基本單元110d可藉由依序從上側至下側堆疊第二電極113、第二間隔件114、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而形成,如圖5所圖示。如前文提及,堆疊可從下側至上側依序進行。
當僅堆疊第二基本單元110c其中之一及第三基本單元110d其中之一時,可形成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的重複結構。如此,當第二基本單元110c及第三基本單元110d係逐一交替堆疊時,可僅藉由堆疊該第二及第三基本單元而形成電池堆疊部件100b,如圖6所圖示。
如上述,本發明中之該一種基本單元具有依序堆疊第一電極、第一間隔件、第二電極及第二間隔件的四層結構,或具有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的重複結構。又,本發明中之至少兩種基本單元係僅以預定順序彼此堆疊以形成四層結構或四層結構係重複配置的重複結構。例如,第一基本單元本身形成四層結構,而第二基本單元及第三基本單元藉由彼此堆疊(即,總共兩種基本單元)形成十二層結構。
如此,電池堆疊部件或電極組可僅藉由堆疊(即,藉由藉由重複堆疊一種基本單元或以預定順序堆疊
至少兩種基本單元)而形成。
[基本單元之製造]
參考圖7示例地描述第一基本單元之製造方法。首先,製備第一電極材料121、第一間隔件材料122、第二電極材料123及第二間隔件材料124。此處,該第一間隔件材料122及該第二間隔件材料124可相同。經由切刀C1將該第一電極材料121切成特定尺寸,及經由切刀C2將第二電極材料123切成特定尺寸。然後將該第一電極材料121堆疊在該第一間隔件材料122上,且將該第二電極材料123堆疊在該第二間隔件材料124上。
然後,較佳係經由積層機L1及L2將該等電極材料及該等間隔件材料彼此附接。經由該附接,可形成電極及間隔件係組合為一體之基本單元。該組合方法可為相當多樣化。該等積層機L1及L2可對該等材料施加壓力或對該等材料施加壓力和熱以使該等材料彼此附接。由於該附接,於製造電池堆疊部件時基本單元之堆疊可更容易進行。又,因該附接之故,基本單元之對準亦可容易地達成。在該附接之後,經由切刀C3將該第一間隔件材料122及該第二間隔件材料124切成特定尺寸以製造基本單元110a。於此程序期間,該等間隔件之邊緣不彼此接合。
如上述,於基本單元中,電極可附接至相鄰間隔件。或者,間隔件可附接至相鄰電極。此處,較佳係該
電極面向該相鄰間隔件的整個表面係附接至該相鄰間隔件。在此情況下,該電極可穩定地固定至該間隔件。通常,該電極之尺寸小於該間隔件之尺寸。
為此,可將黏著劑施加至間隔件。然而,當使用黏著劑時,必須以網狀或點形將黏著劑施加至間隔件的黏著表面上。此係因為若黏著劑係緊密施加至整個黏著表面,反應性離子(諸如鋰離子)無法通過間隔件。如此,當使用黏著劑,難以使電極的整個表面緊密附接至相鄰間隔件。
或者,使用包括具有黏著力之塗層使得電極可大體上附接至間隔件。此將於下文更詳細描述。間隔件可包括多孔間隔件基質材料(諸如聚烯烴系間隔件基質材料)及通常施加至該間隔件基質材料一側或雙側的多孔塗層。此處,該塗層可由無機粒子及將該等無機粒子彼此黏合及固定的黏合劑聚合物之混合物形成。
此處,無機粒子可改善間隔件之熱安定性。即,該等無機粒子可防止間隔件於高溫下收縮。此外,黏合劑聚合物可固從該等無機粒子以改善間隔件之機械安定性。又,黏合劑聚合物可將電極附接至間隔件。與前述黏著不同,由於黏合劑聚合物通常分布在塗層中,該電極可緊密黏附至該間隔件的整個黏著表面。如此,當如上述使用間隔件時,電極可更穩定地固定至該間隔件。為了增強黏著作用,可使用上述積層機。
無機粒子可具有緻密堆積之結構以在該整個塗
層上的無機粒子之間形成間隙體積。此處,孔結構可藉由該等無機粒子所界定的間隙體積在該塗層中形成。因該孔結構之故,即使在間隔件上形成塗層,鋰離子亦能平順地通過該間隔件。作為參考,由該等無機粒子所界定的間隙體積可根據其位置而被該黏合劑聚合物封閉。
此處,該緻密堆積之結構可解釋為礫石容納在玻璃瓶中的結構。如此,當無機粒子形成緻密堆積之結構時,塗層中不會局部形成無機粒子之間的間隙體積,而是大致上形成於該塗層中。因此,當各無機粒子之尺寸增加時,由間隙體積所形成的孔之尺寸亦增加。因上述緻密堆積之結構緣故,鋰離子可在整個間隔件表面上平順地通過該間隔件。
電池堆疊部件中之基本單元亦可彼此黏附。例如,若將黏著劑或上述塗層施加至圖1中之第二間隔件114的底表面,另以基本單元可黏附至該第二間隔件114的底表面。
此處,該基本單元中之電極與間隔件之間的黏著強度可大於該電池堆疊部件中之該等基本單元之間的黏著強度。應暸解,可能不提供基本單元之間的黏著強度。在此情況下,當拆解電極組或電池堆疊部件時,該電極組可因黏著強度差異之故而分離成基本單元。作為參考,黏著強度可表示為脫層強度。例如,電極與間隔件之間的黏著強度可表示為將該電極與該間隔件分開所需的力。以此方式,基本單元不結合至該電池堆疊部件中之相鄰基本單
元,或可利用與電極與間隔件之間的結合強度不同的結合強度結合至該電池堆疊部件中之相鄰基本單元。
作為參考,當間隔件包括上述塗層時,在間隔件上進行超音波熔接並不宜。通常,該間隔件之尺寸大於該電極之尺寸。因此,可嘗試經由超音波熔接將第一間隔件112之邊緣結合至第二間隔件114之邊緣。此處,必須經由超音波熔接中之角直接加壓待熔接的物體。然而,當間隔件之邊緣係經由該角直接加壓時該間隔件會因具有黏著強度之塗層而黏附至該角。因此,熔接設備可能會故障。
電池堆疊部件之形成步驟(第二步驟)
電池堆疊部件之形成步驟(第二步驟)係藉由重複堆疊第一步驟中所形成的一種該等基本單元,或藉由以預定順序(例如交替)堆疊第一步驟中所形成的該至少兩種該等基本單元來形成電池堆疊部件之步驟。電池堆疊部件係藉由堆疊本發明中之該等基本單元與該基本單元而形成。即,首先形成該基本單元,然後藉由重複或交替堆疊該等基本單元而形成該電池堆疊部件(見圖3及6)。
如上述,該電池堆疊部件可僅藉由堆疊本發明之基本單元而形成。如此,該等基本單元可根據本發明精確地對準。當該等基本單元係精確地對準時,電極及間隔件亦在該電池堆疊部件內精確地對準。此外,根據本發明,因製造方法簡化之故,該電池堆疊部件(即,電極
組)的生產力可大幅提高。
其他
[基本單元之修改]
茲將解釋具有相同尺寸之基本單元。然而,該等基本單元可具有不同尺寸。當堆疊具有不同尺寸之基本單元,可製造具有不同形狀之電池堆疊部件。此處,參考間隔件之尺寸來解釋該基本單元之尺寸,原因係該間隔件通常大於電極。
參考圖8及9,基本單元可包括複數個子單元1101a、1102a及1103a。經由堆疊該等子單元,可形成電池堆疊部件100c。在此情況下,該等子單元可分成至少兩組具有不同尺寸的組別。藉由根據尺寸堆疊子單元,可形成複數個階。圖8及9圖示說明包括藉由堆疊分成三個組別之子單元1101a、1102a及1103a所獲得之三個階的電池堆疊部件,其中具有相同尺寸之子單元係堆疊在一起。作為參考,包括在一個組別中之子單元可形成二或多個階。
當如上述形成複數個階時,較佳係基本單元(子單元)具有第一基本單元之結構,即,上述四層結構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此處,即使具有不同尺寸,只要該等子單元具有相同堆疊之結構,該等子單元被視為包括在一種基本單元中)。
較佳地,在一個階中堆疊相同數目之陰極及陽
極。又,較佳係在一個階與另一階之間,相反電極係經過間隔件彼此相對。例如,在第二及基本單元之情況下,必須有兩種基本單元以形成一個階。
然而,在第一基本單元(子單元)中,只需要一種基本單元以形成一個階,如圖9所圖示。因此,當基本單元(子單元)具有四層結構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的重複結構時,即使形成複數個階,基本單元(子單元)之種類數亦減少。
又,在第二及第三基本單元之情況下,必須堆疊兩種重複結構中之至少一者以形成一個階。如此,該一個階可具有至少十二層結構。然而,在第一基本單元之情況下,只必須堆疊一種基本單元(子單元)以形成一個階。如此,一個階可具有至少四層結構。結果,當基本單元(子單元)具有四層結構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的重複結構時,當形成複數個階時可輕易地控制各階之厚度。
基本單元(子單元)不僅可具有不同尺寸,亦可具有不同幾何形狀。例如,子單元可具有不同尺寸及不同邊緣形狀,且可具有或不具通孔,如圖10所圖示。更特別的是,如圖10所圖示,分成三個組別之複數個子單元可藉由堆疊該等具有相同幾何形狀的子單元而形成三個階。為此,基本單元可包括分成至少兩個組別(各組別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子單元。類似地,該基本單元(子單元)較佳具有四層結構或該等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即,第一基本單元之結構。(此處,即使具有不同
幾何形狀,只要該等子單元具有相同堆疊之結構,該等子單元被視為包括在一種基本單元中)。
[輔助單元之堆疊步驟(第三及第四步驟)]
電池堆疊部件可另外包括第一輔助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其中至少一者。即,除了上述第一步驟及第二步驟以外,本發明之製造電極組的方法可另外包括堆疊第一輔助單元之第三步驟及堆疊第二輔助單元之第四步驟中的至少一者。(此處,各步驟之數目不表示各步驟的順序)。
首先,下文茲說明第一輔助單元。在本發明中,電極係定位在該基本單元之一端,及間隔件係定位在該基本單元之另一端。當重複結構係依序堆疊時,電極可定位在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部分或最下部分(見圖11之參考符號116,且此電極可稱為末端電極116)。第一輔助單元係另外堆疊在該末端電極上。(作為參考,該電池堆疊部件可被視為包括該輔助單元)。
更詳細地說,當末端電極116為陰極時,第一輔助單元130a可藉由依序從該末端電極116、間隔件114、陽極113、間隔件112及陰極111向上堆疊而形成,如圖11所圖示。另一方面,當末端電極116為陽極時,第一輔助單元130b可藉由依序從該末端電極116、間隔件114及陰極113向上堆疊而形成,如圖12所圖示。
在電池堆疊部件100d及100e中,陰極可經由第一輔助單元130a及130b而定位在最外部分,如圖11及12所圖示。在此情況下,在定位在最外部分之陰極(即,第一輔助單元之陰極)中,在該電流收集器雙側當中活性材料層較佳係僅塗覆在於面向該基本單元之一側(圖11中為面向下之一側)上。當如上述該電流收集器之一側係塗覆活性材料層時,該活性材料層不位在電池堆疊部件之最外部分。如此,可避免浪費該活性材料層。作為參考,由於陰極發射例如鋰離子,當該陰極定位在最外部分時,電池組之容量可獲得改善。
其次,下文茲說明第二輔助單元。該第二輔助單元發揮與第一輔助單元相同之功能,將於下文中更詳細說明之。在本發明中,電極係定位在該基本單元之一端,及間隔件係定位在該基本單元之另一端。當重複結構係依序堆疊時,間隔件可定位在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部分或最下部分(見圖13之參考符號117,且此間隔件可稱為末端間隔件117)。第二輔助單元係另外堆疊在該末端間隔件上。
更詳細地說,當接觸末端間隔件117之電極113為基本單元中之陰極時,第二輔助單元140a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間隔件117、陽極111、間隔件112及陰極113而形成,如圖13所圖示。另一方面,當接觸末端間隔件117之電極113為基本單元中之陽極時,第二輔助單元140b可形成為陰極111,如圖14所圖示。
在電池堆疊部件100f及100g中,陰極可經由第二輔助單元140a及140b而定位在末端間隔件之最外部分,如圖13及14所圖示。在此情況下,在定位在最外部分之陰極(即,第二輔助單元之陰極)中,在該電流收集器雙側當中活性材料層較佳係僅塗覆在於面向該基本單元之一側(圖13中為面向上之一側)上,與第一輔助單元之陰極相似。
第一輔助單元及第二輔助單元可具有與上述者不同之結構。首先,下文茲說明第一輔助單元。當如圖15所圖示,末端電極116為陰極時,第一輔助單元130c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電極116、間隔件114及陽極113而形成。另一方面,當如圖16所圖示,末端電極116為陽極時,第一輔助單元130d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電極116、間隔件114、陰極113、間隔件112及陽極111而形成。
在電池堆疊部件100h及100i中,陽極可經由第一輔助單元130c及130d而定位在位在末端電極之最外部分,如圖15及16所圖示。
其次,下文茲說明第二輔助單元。如圖17所圖示,當接觸末端間隔件117之電極113為基本單元中之陰極時,第二輔助單元140c可形成為陽極111。如圖18所圖示,當接觸末端間隔件117之電極113為重複結構中之陽極時,第二輔助單元140d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間隔件117、陽極111、間隔件112及陽極113而形成。在電
池堆疊部件100j及100k中,陽極可經由第二輔助單元140c及140d而定位在末端間隔件之最外部分,如圖17及18所圖示。
作為參考,陽極會因電位差而與電池組外殼(例如袋型外殼)之鋁層反應。因此,該陽極較佳係利用間隔件與該電池組外殼絕緣。為此,圖15至18中之第一及第二輔助單元可在陽極之外部部分另外包括一間隔件。例如,相較於圖15中之第一輔助單元130c,圖19中之第一輔助單元130e可在其最外部分另外包括間隔件112。作為參考,當輔助單元包括間隔件時,可輕易地進行基本單元中之輔助單元的對準。
電池堆疊部件100m可如圖20所圖示般形成。基本單元110b可藉由從下方部分至上方部分依序堆疊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而形成。在此情況下,第一電極111可為陰極,及第二電極113可為陽極。
第一輔助單元130f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電極116、間隔件114、陽極113、間隔件112及陰極111而形成。在此情況下第一輔助單元130f之陰極111中,在電流收集器雙側當中只有面向基本單元110b之該電流收集器的一側可經活性材料層塗覆。
又,第二輔助單元140e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間隔件117、陽極111(第一陰極)、間隔件112、陽極113、間隔件114及陰極118(第二陰極)而形成。在此
情況下,第二輔助單元140e之陰極118(第二陰極)定位在最外部分,在電流收集器雙側當中只有面向基本單元110b之該電流收集器的一側可經活性材料層塗覆。
最後,電池堆疊部件100n可如圖21所圖示般形成。基本單元110e可藉由從上方部分至下方部分依序堆疊第一電極111、第一間隔件112、第二電極113及第二間隔件114而形成。在此情況下,第一電極111可為陽極,及第二電極113可為陰極。又,第二輔助單元140f可藉由依序堆疊末端間隔件117、陽極111、間隔件112、陽極113、間隔件114及陽極119而形成。
雖然已關於範例實施態樣顯示及描述本發明,但對熟悉本技術之人士而言很顯然在不違背附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精神與範圍下可進行修改及變化。
100a‧‧‧電池堆疊部件
110a‧‧‧基本單元
111‧‧‧第一電極
112‧‧‧第一間隔件
113‧‧‧第二電極
114‧‧‧第二間隔件
Claims (19)
- 一種製造電極組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步驟,係形成具有相同數目之電極及間隔件的交替堆疊結構之一種基本單元;及第二步驟,係藉由重複堆疊該一種該等基本單元,其中該間隔件之邊緣不與相鄰間隔件之邊緣接合,其中,該一種基本單元具有四層結構,其中第一電極、第一間隔件、第二電極、及第二間隔件係依序堆疊在一起,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且其中在該電池堆疊部件中之該等基本單元之間的黏著強度小於在該基本單元內介於該電極與該相鄰間隔件之間的黏著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步驟中之該一種基本單元包括具有該四層結構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的子單元,其中該等子單元係分成至少兩組具有不同尺寸的組別,及其中該等子單元係根據其尺寸堆疊以在該第二步驟中於該電池堆疊部件內形成複數個階。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步驟中之該一種基本單元包括具有該四層結構或該四層結構係重複堆疊之重複結構的子單元,其中該等子單元係分成至少兩組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組別,及 其中該等子單元係根據其幾何形狀堆疊以在該第二步驟中於該電池堆疊部件內形成複數個階。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步驟中該電極係附接至該相鄰間隔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步驟中該電極面向該相鄰間隔件的整個表面係附接至該相鄰間隔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步驟中藉由層壓將該電極面向該相鄰間隔件的該整個表面附接至該相鄰間隔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間隔件包含多孔間隔件基質材料及施加至該間隔件基質材料一側或雙側的整個表面之多孔塗層,其中該多孔塗層包含無機粒子及黏合劑聚合物之混合物,其中該黏合劑聚合物將該等無機粒子彼此黏合及固定,及其中該電極係藉由該塗層附接至該相鄰間隔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等無機粒子具有緻密堆積之結構以在該整個塗層上的無機粒子之間形成間隙體積,及其中多孔結構係藉由該等無機粒子所界定的間隙體積而在該塗層中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另外包括第三步驟,係將第一輔助單元堆疊在為該電池堆 疊部件之最上或最下電極之末端電極上,其中當該末端電極為陰極時,該第一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電極起依序堆疊間隔件、陽極、間隔件及陰極所形成,及其中,當該末端電極為陽極時,該第一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電極起依序堆疊間隔件及陰極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輔助單元之陰極包含:電流收集器;及活性材料,在該電流收集器雙側中僅塗覆於面向該基本單元一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另外包括第四步驟,係將第二輔助單元堆疊在為該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或最下間隔件之末端間隔件上,其中,當接觸該末端間隔件之電極為該基本單元中之陰極時,該第二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間隔件起依序堆疊陽極、間隔件及陰極所形成,及其中當接觸該末端間隔件之電極為該基本單元中的陽極時,該第二輔助單元係形成作為陰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輔助單元之陰極包含:電流收集器;及活性材料,在該電流收集器雙側中僅塗覆於面向該基本單元一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另外包括第三步驟,係將第一輔助單元堆疊在為該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或最下電極之末端電極上,其中當該末端電極為陰極時,該第一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電極起依序堆疊間隔件及陽極所形成,及其中,當該末端電極為陽極時,該第一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電極起依序堆疊間隔件、陰極、間隔件及陽極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輔助單元另外包含在該陽極外側之間隔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另外包括第四步驟,係將第二輔助單元堆疊在為該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或最下間隔件之末端間隔件上,其中當接觸該末端間隔件之電極為該基本單元中的陰極時,該第二輔助單元係形成作為陽極,及其中,當接觸該末端間隔件之電極為該基本單元中之陽極時,該第二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間隔件起依序堆疊陰極、間隔件及陽極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輔助單元另外包含在該陽極外側之間隔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另外包括第四步驟,係將第二輔助單元堆疊在為該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或最下間隔件之末端間隔件上,及其中,當接觸該末端間隔件之電極為該基本單元中之 陽極時,該第二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間隔件起依序堆疊第一陰極、間隔件、陽極、間隔件及第二陰極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輔助單元之該第二陰極包含:電流收集器;及活性材料,在該電流收集器雙側中僅塗覆於面向該基本單元一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電極組之方法,其另外包括第四步驟,係將第二輔助單元堆疊在為該電池堆疊部件之最上或最下間隔件之末端間隔件上,及其中,當接觸該末端間隔件之電極為該基本單元中之陰極時,該第二輔助單元係藉由從該末端間隔件起依序堆疊第一陽極、間隔件、陰極、間隔件及第二陽極所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30058165A KR101510518B1 (ko) | 2012-05-23 | 2013-05-23 |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
KR20130143286 | 2013-11-22 | ||
KR1020140061790A KR101549337B1 (ko) | 2013-11-22 | 2014-05-22 |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1395A TW201511395A (zh) | 2015-03-16 |
TWI505535B true TWI505535B (zh) | 2015-10-21 |
Family
ID=5318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8098A TWI505535B (zh) | 2013-05-23 | 2014-05-23 | 製造電極組之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62724A (zh) |
TW (1) | TWI5055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2124A (zh) * | 2016-12-22 | 2017-04-26 |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堆叠型电极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电池模块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99767B (en) * | 2000-02-23 | 2002-08-21 | Sony Corp | Electrode and battery,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
WO2006025662A1 (en) * | 2004-09-02 | 2006-03-09 | Lg Chem, Ltd. |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porous film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repared thereby |
TW200743245A (en) * | 2006-05-01 | 2007-11-16 | Antig Tech Co Ltd | Assembly method used in the assembly of flat-plate typ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ed layer and its structure |
TW200812138A (en) * | 2006-08-18 | 2008-03-01 | Antig Technology Corp | Flat type membrane electrode layer structure |
TWI344234B (en) * | 2006-06-26 | 2011-06-21 | Lg Chemical Ltd |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cell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same |
CN102884665A (zh) * | 2010-04-06 | 2013-01-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改进的堆叠型电池胞或者双电池胞、用于使用该电池胞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7229B1 (en) * | 2000-11-22 | 2003-04-1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Sta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minated products and packaging |
KR100440934B1 (ko) * | 2002-02-06 | 2004-07-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JP2004111219A (ja) * | 2002-09-18 | 2004-04-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ラミネート二次電池、複数のラミネート二次電池からなる組電池モジュール、複数の組電池モジュールからなる組電池ならびにこれらいずれかの電池を搭載した電気自動車 |
KR100895196B1 (ko) * | 2004-09-02 | 2009-04-2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유/무기 복합 다공성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 화학 소자 |
US20060115718A1 (en) * | 2004-11-30 | 2006-06-0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ithium ion polymer multi-cell and method of making |
DE102005042916A1 (de) * | 2005-09-08 | 2007-03-22 | Degussa Ag | Stapel aus abwechselnd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n und fixierten Separatoren und Elektroden für Li-Akkumulatoren |
KR100873308B1 (ko) * | 2006-06-05 | 2008-12-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두 개 이상의 유닛 셀들을 포함하고 있는 고용량 전지셀 |
KR100874387B1 (ko) * | 2006-06-13 | 2008-12-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둘 이상의 작동 전압을 제공하는 중첩식 이차전지 |
WO2010087992A1 (en) * | 2009-01-27 | 2010-08-05 | G4 Synergetics, Inc. | Electrode fold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KR101084909B1 (ko) * | 2009-12-07 | 2011-11-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조립체블록 및 그 제조 방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2014
- 2014-05-23 CN CN201480002517.2A patent/CN104662724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5-23 TW TW103118098A patent/TWI50553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99767B (en) * | 2000-02-23 | 2002-08-21 | Sony Corp | Electrode and battery,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
WO2006025662A1 (en) * | 2004-09-02 | 2006-03-09 | Lg Chem, Ltd. |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porous film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repared thereby |
TW200743245A (en) * | 2006-05-01 | 2007-11-16 | Antig Tech Co Ltd | Assembly method used in the assembly of flat-plate typ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ed layer and its structure |
TWI344234B (en) * | 2006-06-26 | 2011-06-21 | Lg Chemical Ltd |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cell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same |
TW200812138A (en) * | 2006-08-18 | 2008-03-01 | Antig Technology Corp | Flat type membrane electrode layer structure |
CN102884665A (zh) * | 2010-04-06 | 2013-01-16 | 株式会社Lg化学 | 改进的堆叠型电池胞或者双电池胞、用于使用该电池胞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62724A (zh) | 2015-05-27 |
TW201511395A (zh) | 2015-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67440B2 (ja) | 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マー二次電池セル | |
JP6526079B2 (ja) | 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マー二次電池セル | |
TWI520407B (zh) | 電極組 | |
TWI520406B (zh) | 電極組及製造其之方法 | |
CN104662725B (zh) | 电极组件及用于该电极组件的基本单体 | |
EP2882028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 |
TWI518961B (zh) | 電極組及其基本單元 | |
TWI505535B (zh) | 製造電極組之方法 | |
JP6220396B2 (ja) | 電極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 |
KR101747514B1 (ko) | 전극 조립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