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8651B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8651B
TWI498651B TW102121993A TW102121993A TWI498651B TW I498651 B TWI498651 B TW I498651B TW 102121993 A TW102121993 A TW 102121993A TW 102121993 A TW102121993 A TW 102121993A TW I498651 B TWI498651 B TW I4986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pair
pixel unit
electrodes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6142A (zh
Inventor
Ling-Hui Rao
Shin-Tson Wu
Yu Cheng Lai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Univ Central Florida Res Fou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Univ Central Florida Res Found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426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6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8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86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液晶顯示器。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film-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現已成為平板顯示器市場的主流技術。一般而言,在典型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中,液晶層位於兩個玻璃基板之間且具有切換薄膜電晶體(thin-film-transistors;TFT)之多個畫素單元形成於其中一個基板之內表面上以提供驅動電壓。液晶(liquid crystal;LC)胞元(cell)與偏光片一起作用,如同光閥(light valve)一樣,以針對不同灰階(grey level)的振幅進行調變。LCD技術相當成熟,這是因為視角、色域、功率消耗以及對比度之問題已改良很多。藉由使用低黏度LC材料以及較薄單元間隙(cell gap)製造技術,回應時間已改良至2毫秒至5毫秒。然而,為了減小動態影像模糊,需要較快的液晶分子應答速度。
最近,已開發藍相液晶(blue-phase liquid crystal;BPLC);其具有在次毫秒(sub-millisecond)內之快速回應時間 (response time)。與習知向列型LCD相比,藍相LCD展現至少四個特徵:1)其不需要任何配向層(諸如,聚醯亞胺),此不僅簡化製造程序而且減少成本;2)其回應時間在次毫秒範圍內,此有助於改善動態影像模糊;3)藍相LCD的暗態在光學上為等向性的,因此其視角寬且對稱,其中取決於實際應用,可能需要或可能不需要光學補償膜;4)在平面電場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型結構中,透射率對單元間隙不敏感,只要單元間隙超過2微米至3微米,則透射率取決於所使用之LC複合物的雙折射。此單元間隙不敏感性對於製造大面積或單基板LCD特別有吸引力,因為單元間隙的不均一向來為一大問題。
藍相液晶存在於對掌性向列與等向性相位之間的極窄溫度範圍(1~2℃)中;其分子結構包括以~100奈米之週期配置為立方晶格之雙重扭轉柱體[Meiboom等人,Theory of the blue phase of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Phys.Rev.Lett.46,1216-1219(1981)]藍相液晶已研究數十年;然而,其液晶基元(mesogenic)溫度範圍對於任何實際應用而言過窄。藉由聚合物穩定化方法,藍相液晶基元溫度範圍可加寬,從而涵蓋室溫[H.Kikuchi等人,Polymer-stabilized liquid crystal blue phases,Nature Materials 1,64-68(2002)]在電壓切斷狀態下,藍相液晶呈現為光學等向性的。當電壓增大時,基於克爾(Kerr)效應,LC折射率分佈變成異向性的。所誘發之雙折射△n正比於人射波長λ、克爾常數K以及所施加之電場E的平方,如△n =λKE 2 。所誘發之△n呈現為將藍 相液晶自球體改變為橢球體(如單軸介質),其中光軸是沿著電場向量。在基於IPS之電極結構中,平行於基板之方向上的電場為較佳的,因此所誘發之雙折射△n將沿著平行於偏光片表面之水平方向。對於透射性顯示器,當裝置位於兩個交叉的偏光片之間時,隨著電壓增大,透射率逐漸增大。[Z.Ge等人,Electro-optics of polymer-stabilized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Appl.Phys.Lett.94,101104(2009);L.Rao等人,Emerg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based on the Kerr effect,Mol.Cryst.Liq.Cryst.,527,186-198(2010)]一般而言,對於置放於兩個直交之線性偏光片之間的單軸介質而言,輸出透射為T =T 0 sin(2)2 sin(δ /2)2 ,其中Φ為單軸介質之光軸與偏光片之吸收軸之間的角度,δ=2πd△n/λ為單軸介質之相位延遲。因此,Φ需要偏離線性偏光片之吸收軸45°。換言之,所誘發之雙折射△n亦需要沿著此方向以具有最大透射率。此外,所誘發之雙折射△n亦應平行於基板表面以具有最大δ。對於垂直電場切換而言,為了獲得相位延遲,入射光方向不應平行於電場方向。[H.C.Cheng、J.Yan、T.Ishinabe以及S.T.Wu,Vertical field switching for blue-phase liquid crystal devices,Appl.Phys.Lett.98,261102(2011)]。除藍相液晶之外,其他類型之光學等向性液晶(例如,聚合物穩定化等向性(polymer stabilized isotropic phase;PSIP)液晶)據報告具有類似的電光學性質。[Y.Haseba等人,Large electro-optic Kerr effect in nanostructured chiral liquid-crystal composites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Adv.Mater. 17,2311(2005)]。
對於藍相液晶,或一般光學等向性液晶而言,克爾常數K與波長有關。克爾常數隨著波長遞增而減小。[L.Rao等人,「Emerg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based on the Kerr effect」,Mol.Cryst.Liq.Cryst.,527,186 - 198 (2010);M.Jiao等人,「Dispersion relation on the Kerr constant of a polymer-stabilized optically isotropic liquid crystal」,Phys.Rev.E 83,041706(2011)]。因此,紅、藍及綠三種顏色之電壓-透射率曲線將不會重疊。
圖1A中繪示已知IPS電極驅動BPLCD,其中藍相液晶層12位於兩個玻璃基板10a與10b之間,且畫素電極11a與共同電極11b兩者形成於底部玻璃基板10a上。通常,將玻璃基板10a及10b以及藍相液晶層12設置於偏光片14a及14b之間。畫素電極11a及11b由條紋形狀的金屬或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製成,且條紋寬度w為約3微米至10微米且兩個電極11a與11b之間的間距l為約6微米至20微米。在先前技術中,呈條紋形狀之金屬或ITO電極11a及11b的厚度t通常在150奈米以下。且此低條紋電極高度將強電場(如由圖1A中之虛線13所示)限制為主要分佈於底部基板表面附近。如圖1B所示,代表紅、綠及藍三種顏色之V-T%(電壓與標準化透射率)曲線R、G及B的色散(dispersion)相當嚴重,其中此處IPS電極結構具有電極寬度w為2微米且電極間隙l為5微米。
本文中介紹一種顯示面板,其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層、彩色濾光層、至少第一畫素單元、至少第二畫素單元以及至少第三畫素單元。所述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所述液晶層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含多個光學等向性液晶。所述彩色濾光層位於所述第二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所述第一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一電場且所述第一畫素單元包含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二電場且所述第二畫素單元包含第二電極對。所述第三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三電場且所述第三畫素單元包含第三電極對。來自所述第一畫素單元顯示之第一顯示光、來自所述第二畫素單元顯示之第二顯示光以及來自所述第三畫素單元顯示之第三顯示光具有不同波長以顯示影像。當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被施加以相同一組驅動電壓時,所述第一電場、所述第二電場以及所述第三電場不同。
下文詳細描述附有圖式的若干例示性實施例以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揭露。
10a‧‧‧玻璃基板
10b‧‧‧玻璃基板
11a‧‧‧畫素電極
11b‧‧‧共同電極
12‧‧‧藍相液晶層
13‧‧‧虛線
14a‧‧‧偏光片
14b‧‧‧偏光片
100‧‧‧顯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液晶層
140‧‧‧第一畫素單元
142‧‧‧電極
144‧‧‧電極
150‧‧‧第二畫素單元
152‧‧‧電極
154‧‧‧電極
160‧‧‧第三畫素單元
162‧‧‧電極
164‧‧‧電極
172‧‧‧第一偏光片
174‧‧‧第二偏光片
180‧‧‧彩色濾光層
182‧‧‧第一彩色濾光圖案
184‧‧‧第二彩色濾光圖案
186‧‧‧第三彩色濾光圖案
190‧‧‧光延遲補償膜
200‧‧‧顯示面板
210‧‧‧反射層
220‧‧‧介電層
300A‧‧‧顯示面板
300B‧‧‧顯示面板
310‧‧‧第一畫素單元
312‧‧‧電極
314‧‧‧電極
320‧‧‧第二畫素單元
322‧‧‧電極
324‧‧‧電極
330‧‧‧第三畫素單元
332‧‧‧電極
334‧‧‧電極
340‧‧‧第一突出部分
350‧‧‧第二突出部分
360‧‧‧第三突出部分
400‧‧‧顯示面板
410‧‧‧對向電極
500‧‧‧顯示面板
510‧‧‧第一畫素單元
510A‧‧‧電極對
510B‧‧‧第一對向電極對
512‧‧‧電極
514‧‧‧電極
520‧‧‧第二畫素單元
520A‧‧‧電極對
520B‧‧‧第二對向電極對
522‧‧‧電極
524‧‧‧電極
530‧‧‧第三畫素單元
530A‧‧‧電極對
530B‧‧‧第三對向電極對
532‧‧‧電極
534‧‧‧電極
600A‧‧‧顯示面板
600B‧‧‧顯示面板
610‧‧‧第一畫素單元
610A‧‧‧第一畫素單元
612‧‧‧電極
612A‧‧‧電極
614‧‧‧電極
614A‧‧‧電極
620‧‧‧第二畫素單元
620A‧‧‧第二畫素單元
622‧‧‧電極
622A‧‧‧電極
624‧‧‧電極
624A‧‧‧電極
630‧‧‧第三畫素單元
630A‧‧‧第三畫素單元
632‧‧‧電極
632A‧‧‧電極
634‧‧‧電極
634A‧‧‧電極
640‧‧‧第一突出部分
640A‧‧‧第一突出部分
650‧‧‧第二突出部分
650A‧‧‧第二突出部分
660‧‧‧第三突出部分
660A‧‧‧第三突出部分
700‧‧‧顯示面板
710‧‧‧第一畫素單元
712‧‧‧電極
714‧‧‧電極
720‧‧‧第二畫素單元
722‧‧‧電極
724‧‧‧電極
730‧‧‧第三畫素單元
732‧‧‧電極
734‧‧‧電極
B‧‧‧曲線
C1‧‧‧曲線
C2‧‧‧曲線
C3‧‧‧曲線
E140‧‧‧第一電場
E150‧‧‧第二電場
E160‧‧‧第三電場
E310‧‧‧第一電場
E320‧‧‧第二電場
E330‧‧‧第三電場
E710‧‧‧第一電場
E720‧‧‧第二電場
E730‧‧‧第三電場
g140‧‧‧第一間隙
g150‧‧‧第二間隙
g160‧‧‧第三間隙
g510‧‧‧第一間隙
g520‧‧‧第二間隙
g530‧‧‧第三間隙
g710‧‧‧第一間隙
g720‧‧‧第二間隙
g730‧‧‧第三間隙
G‧‧‧曲線
H310‧‧‧第一高度
H320‧‧‧第二高度
H330‧‧‧第三高度
H340‧‧‧第一高度
H350‧‧‧第二高度
H360‧‧‧第三高度
H610‧‧‧第一高度
H620‧‧‧第二高度
H630‧‧‧第三高度
H640‧‧‧第一高度
H640A‧‧‧第一高度
H650‧‧‧第二高度
H650A‧‧‧第二高度
H660‧‧‧第三高度
H660A‧‧‧第三高度
l‧‧‧間隔
L‧‧‧白光
L1‧‧‧第一顯示光
L2‧‧‧第二顯示光
L3‧‧‧第三顯示光
R‧‧‧曲線
S1‧‧‧頂表面
S2‧‧‧側表面
S3‧‧‧基底面
t‧‧‧厚度
T310‧‧‧第一厚度
T320‧‧‧第二厚度
T330‧‧‧第三厚度
T610A‧‧‧第一厚度
T620A‧‧‧第二厚度
T630A‧‧‧第三厚度
w‧‧‧條紋寬度
W140‧‧‧寬度
W150‧‧‧寬度
W160‧‧‧寬度
圖1A為說明根據先前技術具有IPS驅動電極的藍相液晶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1B繪示具有電極寬度w為2微米且間隙l為5微米的IPS驅動電極的藍相液晶顯示器的紅、綠及藍三種顏色的電壓與標準化透射率曲線。
圖2為說明根據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3繪示由圖2所描繪的第一畫素單元、第二畫素單元以及第三畫素單元顯示的第一顯示光、第二顯示光以及第三顯示光的電壓與標準化透射率曲線。
圖4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5A及圖5B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6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7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8A及圖8B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9為說明根據又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在詳細解釋本揭露之所揭露之實施例之前,應理解本揭露之應用不限於所繪示之特定配置的細節,此是因為本揭露能夠具有其他實施例。且,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是出於描述而非限制之目的。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方法及裝置揭露用於產生具有單一伽瑪曲線驅動之快速回應LCD裝置的設計。將參看附圖來描述本揭 露之實施例。
實施例提供如圖2所示之顯示面板。根據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第三畫素單元160、第一偏光片172、第二偏光片174、彩色濾光層180以及光延遲補償膜190。本文中,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120為彼此相對,使得液晶層130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且實質上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以用於驅動液晶層130中之液晶。換言之,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位於第一基板110與液晶層130之間,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另外,第一偏光片172以及第二偏光片174設置以用於將由第一基板110、液晶層130以及第二基板120構成之胞元(cell)夾於其間。彩色濾光層180可位於第二基板120上且位於第二基板120與液晶層130之間。因而,自第一基板110入射至液晶層130之白光L可變換為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且三個顯示光可自第二基板120射出以用於顯示影像。光延遲補償膜190可位於第一偏光片172與第二偏光片174之間且實質上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一偏光片17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140可包含位於第一基板110上之電極142及144的電極對,第二畫素單元150可包含位於第一基板110上之電極152及154的電極對,且第三畫素單元160 可包含位於第一基板110上之電極162及164的電極對。在實例中,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中之每一者可包含與電極連接之至少一個主動裝置,諸如,薄膜電晶體(未圖示)。以具有一個主動裝置之第一畫素單元140為例,第一畫素單元140中的電極142及144其中一者可連接至主動裝置以接收畫素電壓且另一者連接至共同電壓。或者,當以具有兩個主動裝置之第一畫素單元140為例時,電極142及144分別連接至兩個主動裝置以接收第一畫素電壓及第二畫素電壓。至於其他兩個畫素單元150及160,可利用類似設計。
如圖2所示,電極142及144、電極152及154以及電極162及164均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以構成IPS組態。當顯示面板100啟動時,每一電極對中之電極可分別被施加以一組驅動電壓以在液晶層130中形成電場,所形成的電場具有平行於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20之主向量。即,為了在液晶層130中形成驅動電場,第一電極對之電極142及144可被施加以不同電壓,第二電極對之電極152及154可被施加以不同電壓且第三電極對之電極162及164可被施加以不同電壓。
另外,為了使顯示面板100顯示彩色影像,由第一畫素單元140顯示之第一顯示光L1、由第二畫素單元150顯示之第二顯示光L2以及由第三畫素單元160顯示之第三顯示光L3可具有不同顏色(亦即,不同波長)。在實施例中,彩色濾光層180可包含具有不同顏色之第一彩色濾光圖案182、第二彩色濾光圖案184 以及第三彩色濾光圖案186。第一彩色濾光圖案182、第二彩色濾光圖案184以及第三彩色濾光圖案186可分別為紅色濾光圖案、綠色濾光圖案以及藍色濾光圖案,以便將白的入射光L變換為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其中第一顯示光L1可為紅光,第二顯示光L2可為綠光且第三顯示光L3可為藍光。然而,彩色濾光圖案以及顯示光L1、L2及L3的顏色在本文中不受限制,且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顏色可為任何可見顏色。舉例而言,顯示光之顏色可為黃色、紫色或其他可見顏色。
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層130中之液晶包含光學等向性液晶,諸如,藍相液晶分子、聚合物穩定化等向性相位液晶分子或其組合。設置為具有IPS電極結構之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可提供驅動電場,所提供的驅動電場具有實質上平行於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或兩者之主向量。一般而言,歸因於液晶層130之波長色散效應,在相同驅動電場下,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透射率可不同。因此,在液晶層130中形成的驅動電場針對不同顯示光L1、L2及L3而需要調整,且因此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可具有至少以下設計。
關於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之電極設計,電極142、144、152、154、162及164中之每一者在俯視圖中分別可具有線性形狀(包含直條紋形狀、鋸 齒狀條紋形狀或類似者)且圖2之範例性的圖式繪示著沿著線性圖案之寬度所截取的橫截面圖。如圖2所示,屬於第一畫素單元140之第一電極對的電性獨立的兩電極142與144之間形成有第一間隙g140且電極142及144分別具有0.2微米至100微米之寬度W140。屬於第二畫素單元150之第二電極對的電極152與154之間形成有第二間隙g150且電極152及154分別具有0.2微米至100微米之寬度W150。屬於第三畫素單元160之第三電極對的電極162與164之間形成有第三間隙g160且電極162及164分別具有0.2微米至100微米之寬度W160。本文中,第一間隙g140、第二間隙g150以及第三間隙g160以超過0微米至約100微米之大小組態。
形成於液晶層130中之第一電場E140、第二電場E150以及第三電場E160與若干因素有關,諸如,第一間隙g140、第二間隙g150以及第三間隙g160之大小、施加至電極142及144、電極152及154以及電極162及164之電壓,以及電極142、144、152、154、162及164之形狀(包含寬度、高度或類似者)。因此,當第一間隙g140、第二間隙g150以及第三間隙g160之大小不同時,即使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之電壓差相同,液晶層130中之第一電場E140、第二電場E150以及第三電場E160仍可不同。在施加給電極142及144、電極152及154以及電極162及164的電壓差皆相同且電極之形狀相同的情況下,當第一間隙g140、第二間隙g150以及第三間隙g160減 小時,形成於液晶層130中之第一電場E140、第二電場E150以及第三電場E160可增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40小於第二間隙g150且第二間隙g150小於第三間隙g160,使得當電極142、152及162均被施加以相同的第一電壓且電極144、154及164均被施加以第二電壓,且第二電壓不同於第一電壓時,第一電場E140、第二電場E150以及第三電場E160與前一者相比逐漸減小。關於不同波長之克爾常數的不一致性可由第一電場E140、第二電場E150以及第三電場E160之不一致來補償,使得在相同的一組驅動電壓施加至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之下,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可具有類似的標準化亮度。本文中,驅動電壓組可包含畫素電壓及不同於畫素電壓之共同電壓,或第一畫素電壓及不同於第一畫素電壓之第二畫素電壓。
圖3繪示由圖2所描繪之顯示面板100之第一顯示光、第二顯示光以及第三顯示光的V-T%曲線。參看圖2及圖3,曲線C1表示由第一畫素單元140顯示之第一顯示光L1的V-T%曲線,其中第一顯示光L1具有650奈米之波長(亦即,具有紅色)。曲線C2表示由第二畫素單元150顯示之第二顯示光L2的V-T%曲線,其中第二顯示光L2具有550奈米之波長(亦即,具有綠色)。曲線C3表示由第三畫素單元160顯示之圖2中的第三顯示光L3的V-T%曲線,其中第三顯示光L3具有450奈米之波長(亦即, 具有藍色)。另外,圖3中所繪示之電壓值可充當施加至電極142、152及162之畫素電壓的電壓值,而電極144、154及164被施加以共同電壓或另一固定電壓,或相反。在實例中,第一畫素單元140中之電極142與144之間的第一間隙g140可為5微米,第二畫素單元150中之電極152與154之間的第二間隙g150可為6.2微米,且第三畫素單元160中之電極162與164之間的第三間隙g160可為8.2微米。在圖3中,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的曲線C1至C3實質上具有類似趨勢,其表示波長色散可被消除。
在上述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為透射型,使得背光模組可位於第一基板110下方以提供朝顯示面板100發射之白光L。然而,應用不限於此。圖4所描繪之顯示面板200類似於圖2中之顯示面板100。兩個實施例中之相同或類似元件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因此此處不贅述此等元件。顯示面板2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第三畫素單元160、第二偏光片174、彩色濾光層180、光延遲補償膜190以及反射層210。
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層210可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且實質上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另外,反射層210上方以及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的下方可以設置有一介電層220以確保各元件的電性獨立。穿過液晶層130之入射光L可由反射層210反射以構成反射型顯示 器設計。顯示面板200可設置為僅在第二基板120上具有第二偏光片174,而非如圖2所描繪之兩個偏光片。另外,光延遲補償膜190可位於第二基板120與第二偏光片174之間。在實例中,入射光L可由前光模組(未繪示)提供或可為環境光。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140、第二畫素單元15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160具有以下設計:第一畫素單元140中的電極142與144之間的第一間隙小於第二畫素單元150中的電極152與154之間的第二間隙,且第二畫素單元150中的電極152與154之間的第二間隙小於第三畫素單元160中的電極162與164之間的第三間隙。當電極142、152及162被施加以第一電壓且電極144、154及164被施加以第二電壓時,第一電場E140可大於第二電場E150且第二電場E150可大於第三電場E160,此有助於消除波長色散。因此,具有不同顏色之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及第三顯示光L3可具有類似V-T%曲線。
圖5A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看圖5A,顯示面板300A至少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彩色濾光層180、第一畫素單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以及彩色濾光層180之設計及結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之設計且可參考以上描述。另外,類似於顯示面板100,顯示面板300A可更包含設置以將由第一基板110、液晶層130及第二基板120構成之胞元(cell)夾於其間的兩個偏光片(未繪示)。或 者,類似於顯示面板200,顯示面板300A可更包含反射層以及一個偏光片(未繪示),其中反射層可位於液晶層130與第一基板110之間且偏光片可位於第二基板120上。
在本實施例中,由第一畫素單元310驅動的液晶層130用於控制第一顯示光L1的透射率,由第二畫素單元320驅動的液晶層130用於控制第二顯示光L2的透射率,且由第三畫素單元330驅動的液晶層130用於控制第三顯示光L3的透射率。本文中,顯示光L1、L2及L3可由穿過彩色濾光層180以及液晶層130的白光提供。
液晶層130包含多個光學等向性液晶,因此可能存在波長色散。本實施例的第一畫素單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可具有如下設計。
參看圖5A,第一畫素單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分別包含彼此電性獨立的電極312及314所構成的電極對、彼此電性獨立的電極322及324所構成的電極對以及彼此電性獨立的電極332及334所構成的電極對。兩個電極312及314的頂表面可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第一高度H310,兩個電極322及324的頂表面可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第二高度H320,且兩個電極332及334的頂表面可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第三高度H330。本文中,第一高度H310、第二高度H320以及第三高度H330可在超過0微米至約20微米之範圍中。
一般而言,電極之形狀會影響由電極形成之電場。在一 種情形下,在相同一組驅動電壓下,較大高度之電極可在液晶層130中導致較顯著電場。為了補償顯示面板300A之波長色散效應,當第一顯示光L1的波長大於第二顯示光L2的波長且第二顯示光L2的波長大於第三顯示光L3的波長時,第一高度H310可大於第二高度H320且第二高度H320可大於第三高度H330。在此組態中,當第一電壓同樣地施加至電極312、322及332且不同於第一電壓之第二電壓同樣地施加至電極314、324及334時,液晶層130中的第一電場E310可大於液晶層130中的第二電場E320且液晶層130中的第二電場E320可大於液晶層130中的第三電場E330。因而,波長色散效應可由第一電場E310、第二電場E320以及第三電場E330補償,且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V-T%曲線可具有類似趨勢。換言之,電極可設置為隨著所顯示波長遞增而具有較大高度以用於補償克爾常數之不一致性。
在實施例中,電極312及314之第一厚度T310、電極322及324之第二厚度T320以及電極332及334之第三厚度T330可分別等於第一高度H310、第二高度H320以及第三高度H330。然而,本揭露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圖5B中所繪示,具有顯示面板300A之大多數構件的顯示面板300B可例如更包含自第一基板110朝液晶層130突出之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本文中,第一畫素單元310的電極312及314形成以覆蓋於第一突出部分340上,第二畫素單元320的電極 322及324形成以覆蓋於第二突出部分350上,且第三畫素單元330的電極332及334形成以覆蓋於第三突出部分36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中的每一電極完全覆蓋住對應的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的頂表面S1及側表面S2。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中的每一電極可選擇性地部分覆蓋對應的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的頂表面S1及側表面S2至少一部份。另外,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中,每一者的頂表面S1之面積及基底面S3之面積可具有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本文中,將頂表面積及基底面積例示為具有不同大小,因此電極312、314、322、324、332及334所構成的結構可具有梯形橫截面,但本揭露不限於此。
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的第一高度H340、第二高度H350以及第三高度H360可在超過0微米至20微米之範圍中且可隨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的波長而變化。在實例中,當第一顯示光L1的波長大於第二顯示光L2的波長且第二顯示光L2的波長大於第三顯示光L3的波長時,第一高度H340可大於第二高度H350且第二高度H350可大於第三高度H360。藉由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之組態,在第一畫素單 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中,電極的頂表面可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不同高度H310、H320及H330,因此可達成不同電場效應。
圖6為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看圖6,類似於顯示面板300A,顯示面板4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彩色濾光層180、第一畫素單元310、第二畫素單元3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且這些元件可參考上述實施例而此處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310的第一電極對、第二畫素單元320的第二電極對以及第三畫素單元330的第三電極對中每一者更包含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且實質上形成於第二基板120上的對向電極410。對向電極410可進一步引導形成於液晶層130中之電場,使得電場在水平方向(平行於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20或不平行於入射至液晶層130之光L的光入射方向)上的向量在第二基板120的內表面附近可增強,此有助於更加促進液晶層130之總效能。在替代實施例中,對向電極410可分別位於電極312與314之間的第一間隙上方、電極322與324之間的第二間隙上方以及電極332與334之間的第三間隙上方。然而,本揭露不限於此。
圖7為說明根據又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看圖7,類似於顯示面板300A,顯示面板5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彩色濾光層180、第一畫素單元510、第二畫素單元5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530,且部分元件具有與上述 實施例中之元件相同的參考符號而可參考上述實施例且此處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510包含電極對510A以及第一對向電極對510B,第二畫素單元520包含電極對520A以及第二對向電極對520B,且第三畫素單元530包含電極對530A以及第三對向電極對530B。第一畫素單元510中之電極對510A包含電極312及314,其相似於上述實施例中描繪的電極312及314。第二畫素單元520中之電極對520A包含電極322及324,其相似於上述實施例中描繪的電極322及324。第三畫素單元530中之電極對530A包含電極332及334,其相似於上述實施例中描繪的電極332及334。本文中,用於電極對510A、520A及530A的驅動方法可類似於用於驅動上述實施例中描繪之電極對312及314、電極對322及324以及電極對332及334的方法。當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具有不同波長時,電極對510A、520A及530A之配置以及效應有助於消除波長色散。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對向電極對510B、第二對向電極對520B以及第三對向電極對530B形成於第二基板120上以便位於第二基板120與液晶層130之間。第一對向電極對510B包含彼此電性獨立之電極512及514。第二對向電極對520B包含彼此電性獨立之電極522及524。第三對向電極對530B包含彼此電性獨立之電極532及534。
電極512及514分離達第一間隙g510,電極522及524 分離達第二間隙g520,且電極532及534分離達第三間隙g530。在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具有不同波長時,第一間隙g510、第二間隙g520以及第三間隙g530可不同以用於達成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所要V-T%曲線。
舉例而言,當第一顯示光L1之波長、第二顯示光L2之波長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波長依序以較大、中等以及較小之關係設置時,第一間隙g510、第二間隙g520以及第三間隙g530可依序以較小、中等以及較大之關係來設置。當顯示面板500顯示影像時,電極512及514其中一者、電極522及524其中一者以及電極532及534其中一者可被施加以畫素電壓及共同電壓其中一者,而電極512及514中另一者、電極522及524中另一者以及電極532及534中另一者可被施加以畫素電壓及共同電壓中另一者。在相同一組驅動電壓下,關於第一畫素單元510、第二畫素單元5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530形成於液晶層130中的電場分別可呈較大、中等以及較小之關係。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V-T%曲線可具有類似趨勢,以便消除波長色散。在替代實施例中,電極512、514、522、524、532及534可具有類似於圖5A或圖5B中描繪的設計。亦即,電極512及514可分別具有第一厚度,電極522及524可分別具有第二厚度,電極532及534可分別具有第三厚度,且第一厚度、第二厚度以及第三厚度可不同。或者,圖5B中所繪示的第一突出部分340、第 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可進一步位於第二基板120上,且電極512、514、522、524、532及534可位於第一突出部分340、第二突出部分3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360上,使得電極512及514的頂表面可與第二基板120分離達第一高度,電極522及524的頂表面可與第二基板120分離達第二高度,電極532及534的頂表面可與第二基板120分離達第三高度,且第一高度、第二高度以及第三高度可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根據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判定電極對510A、520A及530A的配置以及第一對向電極對510B、第二對向電極對520B以及第三對向電極對530B的配置。因此,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之V-T%曲線的一致性得以改良。
在上述實施例中,電極312、314、322、324、332及334之結構設計具有梯形橫截面,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圖8A及圖8B為說明根據又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看圖8A,類似於顯示面板300A,顯示面板600A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彩色濾光層180、第一畫素單元610、第二畫素單元620、第三畫素單元630,且本實施例的部分元件具有與上述實施例中之元件相同的參考符號而可參考上述實施例且此處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610包含電極612及614構成的電極對,第二畫素單元620包含電極622及624構成的電極對,且第三畫素單元630包含電極632及634構成的電極對。 電極612、614、622、624、632及634彼此電性獨立。另外,電極612及614之頂表面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第一高度H610,電極622及624之頂表面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第二高度H620,且電極632及634之頂表面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第三高度H630。當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具有不同波長時,第一高度H610、第二高度H620以及第三高度H630可具有不同值以便補償波長色散效應。
在實施例中,第一高度H610、第二高度H620以及第三高度H630之關係可參考圖5A中描繪之高度H310、H320及H330之設計,所述設計有助於藉由提供不同電場效應來補償液晶層130關於不同波長之光學效應。另外,顯示面板600A可更包含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之多個第一突出部分640、第二突出部分6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且電極612、614、622、624、632及634可以薄膜方式形成於第一突出部分640、第二突出部分6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的頂部上,使得電極612、614、622、624、632及634之頂表面可與第一基板110分離達所需高度。在替代實施例中,電極612、614、622、624、632及634與第一突出部分640、第二突出部分6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之設計可用以取代圖6及圖7之上述實施例中的電極312、314、322、324、332及334。
在實施例中,第一突出部分640、第二突出部分650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可為具有相同寬度但具有不同高度的柱狀結構。具體而言,第一突出部分640具有高度H640,第二突出部分 650具有高度H650且第三突出部分660具有高度H660,其中當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的波長依照第一、第二及第三的順序逐漸減小時,高度H640、高度H650及高度H660與前一者相比逐漸減小。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8B所示,類似於顯示面板600A,顯示面板600B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以及彩色濾光層180。本文中,部分元件具有與上述實施例中之元件相同的參考符號而可參考上述實施例且此處不贅述。在顯示面板600B中,包含電極612A及614A的電極對的第一畫素單元610A、包含電極622A及624A的電極對的第二畫素單元620A以及包含電極632A及634A的電極對的第三畫素單元630A位於第一基板110上。另外,第一突出部分640A、第二突出部分650A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A亦位於第一基板11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610A的電極612A及614A位於第一突出部分640A的頂部上,第二畫素單元620A的電極622A及624A位於第二突出部分650A的頂部上,且第三畫素單元630A的電極632A及634A位於第三突出部分660A的頂部上。本文中,第一突出部分640A、第二突出部分650A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A之高度H640A、H650A及H660A相同。電極612A及614A中每一者的第一厚度T610A大於電極622A及624A中每一者的第二厚度T620A,且電極622A及624A中每一者的第二厚度T620A大於電極632A及634A中每一者的第三厚度T630A。儘管第一突 出部分640A、第二突出部分650A以及第三突出部分660A具有相同高度組態,但電極612A及614A之頂表面、電極622A及624A之頂表面以及電極632A及634A之頂表面可位於與第一基板110相距不同高度之處以用於提供所需電場來驅動液晶層130。
圖9為說明根據又一實施例之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看圖9,顯示面板7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液晶層130、彩色濾光層180、第一畫素單元710、第二畫素單元7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730,且本實施例部分元件具有與上述實施例中之元件相同的參考符號而可參考上述實施例且此處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畫素單元710包含電極712及714所構成的電極對,第二畫素單元720包含電極722及724所構成的電極對,且第三畫素單元730包含電極732及734所構成的電極對。電極712、722及732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而電極714、724及734形成於第二基板120上。同一電極對的電極712及714位於液晶層130的兩相對側且彼此分離達第一間隙g710。同一電極對的電極722及724位於液晶層130的兩相對側且彼此分離達第二間隙g720。同一電極對的電極732及734位於液晶層130的兩相對側且彼此分離達第三間隙g7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場E710、第二電場E720以及第三電場E730實質上垂直定向以便具有實質上垂直於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或兩者的主向量。即,第一電場E710、第二電場E720以及第三電場E730為垂直電場。
第一畫素單元710、第二畫素單元7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 730用於驅動具有多個光學等向性液晶之液晶層130。在實施例中,對應於第一畫素單元710、第二畫素單元720以及第三畫素單元730的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具有不同波長。為了達成低波長色散效應,第一間隙g710、第二間隙g720以及第三間隙g730可不同。本文中,液晶層130之厚度可隨第一間隙g710、第二間隙g720以及第三間隙g730而變化,使得顯示面板700具有多重單元間隙(multi-cell gaps)。
在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光L1的波長大於第二顯示光L2的波長時,第一間隙g710可小於第二間隙g720。類似地,當第二顯示光L2的波長大於第三顯示光L3的波長時,第二間隙g720可小於第三間隙g730。藉此,當電極712及722被施加以相同第一電壓且電極714及724被施加以相同第二電壓時,第一電場E710可大於第二電場E720。類似地,當電極722及732被施加以相同第一電壓且電極724及734被施加以相同第二電壓時,第二電場E720可大於第三電場E730。電場變化可補償第一顯示光L1、第二顯示光L2以及第三顯示光L3的V-T%曲線以具有類似趨勢。另外,為了累積相位延遲量,入射至液晶層的入射光的入射方向可能不在法線方向上,亦即,入射光可傾斜地入射,使得第一電場E710、第二電場E720以及第三電場E730的主向量指向實質上不平行於光入射方向的方向。
根據以上實施例,顯示面板可具有透射型設計或具有反射型設計。一旦採納反射型設計,顯示面板便可設置為具有在第 一基板與液晶層之間的反射層以及第二基板上之一個偏光片。本文中,同一電極對中電極不必皆位於第一基板110上,且其可分佈於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或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兩者上。另外,每一畫素單元的同一電極對中或同一畫素單元內的電極的形狀及間隙不必相同。舉例而言,同一電極對之電極可採取來自以下各者之形式:
(1)覆蓋或未覆蓋於突出部分上之同一電極對的電極可按如圖5A、圖5B、圖8A及圖8B所示之形狀形成。突出部分之頂部寬度(遠離基板)、底部寬度(靠近基板)以及高度可相同或不同。頂部寬度可為0.2微米至100微米,底部寬度可為0.2微米至100微米,且高度可為超過0微米至20微米。同一電極對之電極可塗布於突出部分之頂表面或塗布於突出部分之側表面的僅部分或全部上。電極可由諸如鋁之金屬或諸如氧化銦錫(ITO)之透明導電材料製成。
(2)覆蓋或未覆蓋於突出部分上的電極可具有如圖8A及圖8B所示的矩形形狀,所述形狀具有寬度以及突出高度;寬度可為0.2微米至100微米,且突出高度可為超過0微米至20微米。
(3)對於具有突出部分的電極而言,突出部分可為基板之部分且可藉由對基板執行蝕刻、微影或類似方法而獲得;突出部分亦可為基板之表面上的絕緣層,此絕緣突出部分可由有機透明材料或類似材料製成。
(4)同一電極對的電極亦可呈現為突出部分的形狀,且 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狀(諸如,三角形、多角形以及半圓形),而不限於上圖中所繪示之形狀,其中整個突出部分(整個電極)由諸如鋁之金屬或諸如ITO之透明導電材料製成。在此情況下,電極可形成於基板之表面上,且將不需要額外突出部分。
在上述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300A、300B、400、500、600A、600B及700可裝備有一對偏光片(諸如,圖2中描繪之第一偏光片172以及第二偏光片174),所述偏光片將由第一基板110、液晶層130以及第二基板120構成之胞元夾於其間。此外,在實施例中,補償膜(諸如,圖2中描繪之光延遲補償膜190)可進一步位於所述一對偏光片之間,其中補償膜可為單軸膜。其亦可為Nz=(nx-nz)/(nx-ny)=0.5且平面內延遲d×(nx-ny)=λ/2之雙軸膜。此處,nx、ny及nz表示雙軸膜之折射率,d為膜之厚度,且λ為所關注波長。為了達成廣視角效應,補償膜之nx軸置放得平行於頂部線性偏光片(諸如,圖2中描繪之第二偏光片174)之吸收軸。此外,使用鋸齒狀(zigzag)電極結構可極大地減少顏色偏移。
鑒於以上內容,在不同畫素單元中具有不同電極設計之顯示面板對應於顯示光之波長。因此,可補償波長色散效應,以便具有所要顯示品質。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可對所揭露之實施例之結構進行各種修改及改變,而不偏離本揭露之範疇或精神。希望本揭露涵蓋本揭露之修改以及改變,其限制條件為此等 修改以及改變落入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之範疇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液晶層
140‧‧‧第一畫素單元
142‧‧‧電極
144‧‧‧電極
150‧‧‧第二畫素單元
152‧‧‧電極
154‧‧‧電極
160‧‧‧第三畫素單元
162‧‧‧電極
164‧‧‧電極
172‧‧‧第一偏光片
174‧‧‧第二偏光片
180‧‧‧彩色濾光層
182‧‧‧第一彩色濾光圖案
184‧‧‧第二彩色濾光圖案
186‧‧‧第三彩色濾光圖案
190‧‧‧光延遲補償膜
E140‧‧‧第一電場
E150‧‧‧第二電場
E160‧‧‧第三電場
g140‧‧‧第一間隙
g150‧‧‧第二間隙
g160‧‧‧第三間隙
L‧‧‧白光
L1‧‧‧第一顯示光
L2‧‧‧第二顯示光
L3‧‧‧第三顯示光
W140‧‧‧寬度
W150‧‧‧寬度
W160‧‧‧寬度

Claims (18)

  1. 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一液晶層,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多個光學等向性液晶;一彩色濾光層,位於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至少一第一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一電場且所述第一畫素單元包括第一電極對;至少一第二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二電場且所述第二畫素單元包括第二電極對;以及至少一第三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三電場且所述第三畫素單元包括第三電極對,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中每一者中的所述兩個電極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中由所述第一畫素單元顯示之一第一顯示光、由所述第二畫素單元顯示之一第二顯示光以及由所述第三畫素單元顯示之一第三顯示光具有不同波長,且當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被施加以相同一組驅動電壓時,所述第一電場、所述第二電場以及所述第三電場不同,所述第一電場、 所述第二電場以及所述第三電場中每一者具有實質上垂直於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之主向量,且所述主向量實質上不平行於入射至所述液晶層之光的光入射方向之方向,其中當所述第一顯示光的所述波長大於所述第二顯示光的所述波長且所述第二顯示光的所述波長大於所述第三顯示光的所述波長時,所述第一電場大於所述第二電場且所述第二電場大於所述第三電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中每一者包括彼此電性獨立的兩個電極且所述兩個電極之間的間隙在超過0微米至100微米之範圍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對的所述兩個電極分離達一第一間隙,所述第二電極對的所述兩個電極分離一達第二間隙,所述第三電極對的所述兩個電極分離達一第三間隙,且所述第一間隙、所述第二間隙以及所述第三間隙不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顯示光、所述第二顯示光以及所述第三顯示光分別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光學等向性液晶包括多個藍相液晶、多個聚合物穩定化等向性相位液晶或其組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液晶層以及 所述第二基板設置於所述第一偏光片與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更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偏光片與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間的一光延遲補償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驅動電壓組包括一畫素電壓以及一共同電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反射層以及一偏光片,其中所述反射層位於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一基板之間且所述偏光片位於所述第二基板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更包括位於所述偏光片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一光延遲補償膜。
  11. 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一液晶層,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多個光學等向性液晶;一彩色濾光層,位於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至少一第一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一電場且所述第一畫素單元包括第一電極對以及一第一對向電極對,所述第一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一對向電極對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上;至少一第二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二電場且所述第二畫素單元包括第二電極對以及一第二對向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二對 向電極對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上;以及至少一第三畫素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在所述液晶層中形成第三電場且所述第三畫素單元包括第三電極對以及一第三對向電極對,所述第三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對向電極對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對向電極對、所述第二對向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對向電極對中每一者包括彼此電性獨立之兩個對向電極,所述第一對向電極對的所述兩個對向電極分離達一第一間隙,所述第二對向電極對的所述兩個對向電極分離達一第二間隙,所述第三對向電極對的所述兩個對向電極分離達一第三間隙,且所述第一間隙、所述第二間隙以及所述第三間隙不同,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中每一者包括彼此電性獨立之兩個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對的所述兩個電極的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基板分離達一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電極對的所述兩個電極的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基板分離達一第二高度,所述第三電極對的所述兩個電極的頂表面與所述第一基板分離達一第三高度,且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以及所述第三高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中高度最高的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一對向電極對、所述第二對向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對向電極對中電極間隙最小的對向電極對是位在同一畫素單元中,以及 其中由所述第一畫素單元顯示之一第一顯示光、由所述第二畫素單元顯示之一第二顯示光以及由所述第三畫素單元顯示之一第三顯示光具有不同波長,且當所述第一電極對、所述第二電極對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被施加以相同一組驅動電壓時,所述第一電場、所述第二電場以及所述第三電場不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之多個第一突出部分、多個第二突出部分以及多個第三突出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對的所述電極位於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上,所述第二電極對的所述電極位於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上,所述第三電極對的所述電極位於所述第三突出部分上,且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以及所述第三突出部分具有不同厚度或相同厚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以及所述第三突出部分中每一者的頂表面積小於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以及所述第三突出部分中每一者的基底面積或實質上與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以及所述第三突出部分中每一者的基底面積相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以及所述第三突出部分中每一者的寬度相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 電極對之每一電極的一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電極對之每一電極的一第二厚度以及所述第三電極對之每一電極的一第三厚度不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光學等向性液晶包括多個藍相液晶、多個聚合物穩定化等向性相位液晶或其組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驅動電壓組包括一畫素電壓以及一共同電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反射層以及一偏光片,其中所述反射層位於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一基板之間且所述偏光片位於所述第二基板上。
TW102121993A 2012-12-20 2013-06-20 顯示面板 TWI498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23,161 US9140937B2 (en) 2012-12-20 2012-12-20 Display pa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6142A TW201426142A (zh) 2014-07-01
TWI498651B true TWI498651B (zh) 2015-09-01

Family

ID=50974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993A TWI498651B (zh) 2012-12-20 2013-06-20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40937B2 (zh)
TW (1) TWI4986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286B (zh) * 2016-12-07 2018-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TWI732570B (zh) * 2020-05-28 2021-07-01 東海大學 U形單元及具有u形共平面電極單元之液晶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942B (zh) * 2013-12-31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487313A (zh) * 2016-01-04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TWI567725B (zh) * 2016-03-07 2017-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面板以及其驅動方法
CN107272280B (zh) * 2017-07-20 2020-02-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119356B (zh) * 2018-08-22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1323956A (zh) * 2020-04-08 2020-06-2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339A (ja) * 1999-10-21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828373A (zh) * 2005-02-28 2006-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电子仪器
US20090310069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Hee-Wook D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7941B2 (ja) 2004-01-16 2007-1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142019B2 (ja) 2004-01-20 2008-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0538830A (en) * 2004-05-21 2005-12-01 Innolux Display Corp A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086205A (ja) 2005-09-20 2007-04-05 Sharp Corp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7843504B2 (en) 2007-09-27 2010-11-30 Chung-Ho Jim Lee Camera cap with a white balance insert
US8654292B2 (en) 2009-05-29 2014-02-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377331B2 (en) * 2009-09-29 2013-02-19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Liquid crystals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patterned electrodes
US8355109B2 (en) * 2009-11-24 2013-01-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exhibiting a blue phase and a structure body projecting into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US8289482B2 (en) 2009-12-16 2012-10-1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plurality of electrodes formed on color filter
JP2012013744A (ja) * 2010-06-29 2012-01-1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20130050629A1 (en) * 2011-08-29 2013-02-28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471664B (zh) * 2011-12-20 2015-02-0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和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339A (ja) * 1999-10-21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828373A (zh) * 2005-02-28 2006-09-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电子仪器
US20090310069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Hee-Wook D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286B (zh) * 2016-12-07 2018-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TWI732570B (zh) * 2020-05-28 2021-07-01 東海大學 U形單元及具有u形共平面電極單元之液晶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40937B2 (en) 2015-09-22
US20140176837A1 (en) 2014-06-26
TW201426142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651B (zh) 顯示面板
JP408024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32301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027941B2 (ja)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476137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11844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4215348A (ja) 液晶パネル
JP471418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215347A (ja) 液晶パネル
TWI49061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WO2006030512A1 (ja) 液晶表示素子
KR20070024785A (ko) 광시야각 특성이 개선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2090838A1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513916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5037784A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20130329147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007548B2 (en) Wide view 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perating in normally white mode
JP47493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71418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31679A (zh) 電場控制雙折射模式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200724924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76077A (ja) 電界制御回折格子および液晶素子
JP2013238784A (ja) 液晶表示素子
KR101774280B1 (ko) 평면정렬 스위칭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1026035B1 (ko) 수직 전기장과 광학적으로 등방성인 액정혼합물을 이용한 시야각 스위칭 액정 표시 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