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7311B -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7311B
TWI497311B TW102111124A TW102111124A TWI497311B TW I497311 B TWI497311 B TW I497311B TW 102111124 A TW102111124 A TW 102111124A TW 102111124 A TW102111124 A TW 102111124A TW I497311 B TWI497311 B TW I4973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ppl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t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7824A (zh
Inventor
Yung Chi Hsu
Chien Hung Lin
Yang Sheng Wang
Shih Chieh Lo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 Inc
Priority to TW102111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7311B/zh
Priority to CN201310132146.7A priority patent/CN104077253B/zh
Priority to US13/933,304 priority patent/US897301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3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7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3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4Remo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5Gu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Description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訊傳輸系統,特別係關於一種可使跨裝置之間的通訊不再受限於各裝置之平台所專屬的應用程式介面或函式庫的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隨著行動裝置的發展趨勢,不同裝置間資料交換及溝通之需求與日俱增,例如智慧型手錶、智慧型遙控器及車載資通訊系統與移動裝置之間的應用。然而,現有異質裝置通訊架構(如:Sony-MN2、I’m Watch、MOTOACTV等等),需要使用各自定義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API)或是函式庫,使各裝置間得以互相溝通(如畫面呈現以及功能的呼叫),或者需在特定平台或框架下(如:自定義APP市集)進行開發(如:I’m Watch)。現有異質裝置通訊架構由於需要特定指令讓裝置間互相溝通或呈現畫面,使得裝置間互動功能較為受限,且由於裝置間的互動皆被定義於API中,因此無法符合客製化應用程式需求或無法提供多元的互動,使得應用程式開發者需額外學習時間學習各平台所定義之API,以至於現有異質裝置通訊架構不易引起開發者共鳴。此外,若需增加互動需求,各裝置則必須隨時增加API或是函式庫,造成各裝置內之API或函式庫維 護不易。
有鑒於此,本發明之發明人思索並設計一種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方法及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以針對現有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提出一種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係適用於一第一電子裝置以及一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通訊傳輸,該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包含第一通訊平台以及第二通訊平台。第一通訊平台係設置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中。第二通訊平台係設置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安裝一應用程式時,該第一通訊平台係選擇性地將該應用程式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自動安裝該應用程式;當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應用程式之一功能時,該第二通訊平台係將對應該功能之一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並透過該第一通訊平台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執行以取得一資料;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並透過該第二通訊平台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顯示。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更提出一種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係適用於一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該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係包含一第一通訊平台與一第二通訊平台,該第一通訊平台具有一第一裝置標籤且設置於一第一電子裝置中,該第二通訊平台具有一第二裝置標籤且設置於一第二電子裝置中,而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具有對應於該第一裝置標籤之一第一模式以及對應於該第二裝置標籤之一第二模式的一應用程式;將該應用程式安裝於該第一電子 裝置中,該應用程式係辨識該第一裝置標籤,並以對應該第一裝置標籤之該第一模式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藉由該第一通訊平台選擇性地將該應用程式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自動安裝該應用程式;以及經由該應用程式辨識該第二裝置標籤,並以對應該第二裝置標籤之該第二模式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
依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方法及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此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利用應用程式原本之指令進行跨異質裝置間之溝通,可避免應用程式開發者受限於API或是函式庫為主之互動,使得開發者可將心血投注於軟體功能設計,而非與作業系統或其他程式溝通的技術細節,對於加速應用程式開發大有幫助。
(2)應用程式開發者於開發不同裝置間相同之應用程式時,可依據不同裝置之裝置特性(例如螢幕尺寸或硬體規格)預先設計不同的執行模式,使得該應用程式可辨識電子裝置之裝置標籤而於不同裝置間呈現之不同之外觀及功能。
(3)此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通訊平台可允許使用者於本地端電子裝置安裝、更新或刪除一應用程式時,同步使目的端之通訊平台自動安裝、更新或刪除該應用程式,以大幅降低跨異質裝置之應用程式的維護困難,且有效控管及維護跨異質裝置間之應用程式的版本。
1‧‧‧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
11‧‧‧第一電子裝置
111‧‧‧第一裝置標籤
112、4‧‧‧第一通訊平台
1121‧‧‧查詢表
12‧‧‧第二電子裝置
121‧‧‧第二裝置標籤
122‧‧‧第二通訊平台
1221‧‧‧查詢表
13‧‧‧應用程式
131‧‧‧程式標籤
132‧‧‧第一模式
133‧‧‧第二模式
134‧‧‧指令
135、51‧‧‧資料
136‧‧‧辨識標籤
137‧‧‧移除指令
2‧‧‧智慧型手機
3‧‧‧智慧型手錶
5‧‧‧社群網路
52‧‧‧讚(Like)按鈕
53‧‧‧累計數目
6‧‧‧簡訊程式
61‧‧‧刪除按鈕
62‧‧‧離開按鈕
7‧‧‧來電顯示程式
71‧‧‧接聽來電按鈕
72‧‧‧拒絕來電按鈕
S11~S17、S21~S26‧‧‧步驟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方塊圖。
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2(c)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至第三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之流程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之流程圖。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方法及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之實施例,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方塊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適用於第一電子裝置11以及第二電子裝置12之間的通訊傳輸,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 包含第一通訊平台112以及第二通訊平台122。第一通訊平台112設置於第一電子裝置11中,且包含一裝置標籤,例如第一裝置標籤111;第二通訊平台122設置於第二電子裝置12中,且包含一裝置標籤,例如第二裝置標籤121。其中,第一電子裝置11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第二電子裝置12可為智慧型手錶。第一通訊平台112及第二通訊平台122可為供使用者自行安裝之應用程式,或者以韌體之型式嵌入於電子裝置之機板中,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具備第一裝置標籤111之第一通訊平台112係自始(製造商生產時)即安裝於第一電子裝置11;具備第二裝置標籤121之第二通訊平台122則由使用者透過應用程式供應平台(例如,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而安裝於第二電子裝置12。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更包括第三電子裝置(未圖示),例如智慧型遙控器或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系統,其亦可透過應用程式供應平台(例如,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具備第二裝置標籤121之第二通訊平台122或是具備另一裝置標籤之一通訊平台而安裝於第三電子裝置,例如具備第三裝置標籤之第三通訊平台,進而可與第一電子裝置11及/或第二電子裝置12溝通。
於此實施例中,應用程式開發者於開發應用程式13時,可根據各個電子裝置之螢幕尺寸大小或硬體規格而設計不同執行模式,使該應用程式13安裝於不同電子裝置中可呈現不同外觀(介面)及功能。當該應用程式13安裝於不同電子裝置中時,應用程式13係依據各個電子裝置之通訊平台之裝置標籤,以決定需於各電子裝置上呈現何種執行模式。本實施例中之應用程式13係至少具有對 應於第一電子裝置11之第一裝置標籤111的第一模式132以及對應於第二電子裝置12之第二裝置標籤121的第二模式133。
簡言之,當使用者將應用程式13安裝於第一電子裝置11中時,應用程式13可依據第一通訊平台112所包含之第一裝置標籤111而以對應該第一裝置標籤111之第一模式132呈現於第一電子裝置11中。而使用者將該應用程式13安裝於第二電子裝置12中時,應用程式13則可依據第二通訊平台122所包含之第二裝置標籤121而以對應第二裝置標籤121之第二模式133呈現於第二電子裝置12中。舉例而言,該應用程式13於第一電子裝置11中所呈現之第一模式132可具有較大的畫面以及較豐富的功能(請參考第2圖(b)),而於第二電子裝置12中所呈現之第二模式133則可具有較小的畫面以及較簡單的功能(請參考第2圖(c))。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應用程式開發者可於應用程式13中儲存一裝置標籤-模式表,此裝置標籤-模式表中可儲存對應不同裝置標籤之執行模式,以供應用程式13安裝於不同之電子裝置中時,可根據不同電子裝置間分別具有之裝置標籤以決定該呈現何種執行模式。順帶一提的是,不同之裝置標籤亦可設定對應於同一執行模式,例如不同製造商所生產之智慧型手機,若其螢幕尺寸相若,則應用程式13可以相同之執行模式呈現於各種智慧型手機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具有無線及/或有線網路傳輸功能及/或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第二電子裝置12具有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以與第一電子裝置11連結。無線網路傳輸功能例如透過WiFi或行動通訊技術;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例如透過藍芽或者WiFi,但不以此為限。當使用者使用本發明之跨裝置通 訊傳輸系統1時,使用者首先可使用藍芽配對第一電子裝置11與第二電子裝置12,以建立兩裝置間的連線。接著,使用者可使用第一電子裝置11以無線或有線網路方式(如藉由Micro-USB連接筆記型電腦而上網)至應用程式供應平台(例如,app store或google play)或網路下載應用程式13。當使用者將應用程式13安裝於第一電子裝置11中時,第一通訊平台112搜尋應用程式13是否包含一特定之程式標籤131,若是,第一通訊平台112即將應用程式13以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122,使第二通訊平台112執行應用程式13之安裝程序,若否,則第一通訊平台112不會將應用程式13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122,亦即,此時僅有第一電子裝置11安裝應用程式13。利用上述特定程式標籤131有無的方式可以區別開發者所開發之應用程式係僅單純使用於單一電子裝置上使用(如智慧型手機),亦或是可搭配於複數電子裝置上使用(如智慧型手機與智慧型手錶)。其中,程式標籤131可為開發此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之開發者所定義之程式碼或識別碼,若應用程式開發者欲開發應用程式於跨裝置之複數電子裝置中,則需將開發者所定義之程式碼或識別碼置放於應用程式中以讓第一通訊平台112得以搜尋,進而判斷是否要將應用程式傳輸其他通訊平台。
續言之,於第二電子裝置12安裝完該應用程式13後,使用者可於第二電子裝置12中以第二模式133執行應用程式13所呈現之功能,一旦使用者透過第二電子裝置12執行以第二模式133所呈現之功能時,第二通訊平台122則將對應該功能之指令134以及對應該應用程式13之辨識標籤136一併以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至第一通訊 平台112,第一通訊平台112則辨識該辨識標籤136並將該指令134傳輸至第一電子裝置11中對應該辨識標籤136的應用程式13,使第一電子裝置11中之該應用程式13執行該指令134,例如執行按”讚”的指令並上傳至臉書(Facebook)之伺服器,進而取得更新後的資料135(”讚”的累積數目加),如此完成從第二電子裝置12取得指令134以及執行指令134後之資料135。於一具體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透過第一電子裝置11之應用程式13產生該資料135。其中,辨識標籤136可為應用程式13之套件名稱(Package name),此套件名稱係具有唯一性,亦即不同的應用程式分別對應不同的辨識標籤。其係為了避免第一通訊平台112及第二通訊平台122將指令134及資料135傳輸至錯誤的應用程式中執行或顯示。換言之,由於第一電子裝置11與第二電子裝置12皆可能安裝複數個應用程式,為確定是由哪一個應用程式發出的指令(功能)以及確定由哪一個應用程式顯示對應的資料,辨識標籤136即係用以達成上述目的。
承上,於第一電子裝置11之應用程式13取得該資料135後,第一通訊平台112可將該資料135與該應用程式13之辨識標籤136以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122,使第二通訊平台122將該資料135傳輸至第二電子裝置12中對應該辨識標籤136的應用程式13,使得應用程式13可以第二模式133顯示該資料135。
當使用者移除第一電子裝置11中之應用程式13時,第一通訊平台112可將應用程式13之辨識標籤136以及移除指令137以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122,使第二通訊平台122辨識該辨識標籤136,並依據該移除指令137而移除第二電子裝置12中對應辨識 標籤136的應用程式13。而當使用者於第一電子裝置11中安裝應用程式13之更新檔時,第一通訊平台112可將應用程式13之辨識標籤136以及該更新檔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122,使第二通訊平台122辨識該辨識標籤136,若第二電子裝置12中安裝有對應辨識標籤136之應用程式13,第二通訊平台122可執行該更新檔之安裝程序。於一具體實施中,第一通訊平台112與第二通訊平台122可分別建立一查詢表1121,用以記錄第一電子裝置11與第二電子裝置12安裝那些應用程式以及分別對應之識別標籤。
藉此,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可大幅降低跨異質裝置之通訊應用程式的維護困難,使用者僅需管理及維護第一電子裝置11中之應用程式13,即可同時安裝、刪除以及更新第二電子裝置12中之應用程式13,以利第二電子裝置12中之應用程式13的版本控管及維護。
請參閱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2(c)圖,其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至第三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一電子裝置11係使用智慧型手機2作為示範態樣,第二電子裝置12係使用智慧型手錶3作為示範態樣,應用程式13係使用社群網路5(Facebook)做為示範態樣。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可適用於智慧型手機2以及智慧型手錶3之間的通訊傳輸。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通訊平台4係設置於智慧型手機2中,第二通訊平台(未圖示)係設置於智慧型手錶3中,而智慧型手機2與智慧型手錶3係已使用第1圖之說明中所述之應用程式安裝方式安裝社群網路5之應用程式,且此應用程式之辨識標籤已儲存於第一通 訊平台4以及第二通訊平台中之查詢表內。當使用者欲使用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系統1時,需先使用藍芽或無線網路建立智慧型手機2與智慧型手錶3之間的連線。接著,使用者可開啟社群網路5之應用程式,並輸入帳號及密碼以登入社群網路5,第2(b)圖所示。當此智慧型手機2登入社群網路5而取得社群網路5之更新資料51(如最新文章或留言),進而顯示於智慧型手機2之頁面時,第一通訊平台4係將此資料51以及社群網路5之辨識標籤以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至智慧型手錶3,使第二通訊平台辨識社群網路5之辨識標籤,並將該資料51傳輸至智慧型手錶3中之社群網路5顯示,如第2(c)圖所示。藉此,使用者可於智慧型手錶3上瀏覽社群網路之文章或留言。若使用者於智慧型手錶3點選”讚(Like)”按鈕52,第二通訊平台係將社群網路5中執行讚(Like)按鈕52之指令以及社群網路5之辨識標籤傳輸至第一通訊平台4,第一通訊平台4辨識社群網路5之辨識標籤,並將該指令傳輸至智慧型手機2之社群網路5以執行該指令。智慧型手機2於執行該指令後,係透過無線網路取得執行完該指令之資料,例如讚(Like)之累計數目53。接著第一通訊平台4則將該執行完該指令之資料以及社群網路5的辨識標籤回傳至第二通訊平台中,使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資料傳輸至智慧型手錶3中之社群網路5顯示,使得使用者可於智慧型手錶上看到點選讚(Like)按鈕52後的更新累計數目53。
其中,此社群網路5登入方式並不限於僅能於智慧型手機2登入,若應用程式開發者亦將登入之功能設計於智慧型手錶3之執行模式上,則於建立完智慧型手機2與智慧型手錶3之連線後,使用者 亦可直接於智慧型手錶3開啟社群網路5之應用程式,並輸入帳號及密碼以登入社群網路5。使用者於智慧型手錶3登入社群網路5後,第二通訊平台可將帳號、密碼、登入社群網路之指令以及社群網路5之辨識標籤一併傳輸至第一通訊平台,以透過第一通訊平台4登入社群網路5,並取得社群網路5的更新資料51,進而藉由上述之方式將該資料51傳輸至智慧型手錶3中之社群網路顯示。
請一併參閱第3圖及第4圖,其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及第二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實施例中之應用程式13係使用簡訊程式6為示範態樣。當智慧型手機2接收到一封新簡訊時,第一通訊平台4係將接收到一封新訊息之指令以及簡訊程式6的辨識標籤一併傳輸至智慧型手錶3之第二通訊平台,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接收到一封新訊息”之指令傳輸至智慧型手錶3中對應該辨識標籤的簡訊程式6中執行,以於智慧型手錶3中顯示”1 new message”之訊息框,如第3圖所示。
續言之,當使用者於智慧型手錶3點選該”1 new message”之訊息框時,第二通訊平台係將”顯示新訊息內容”之指令以及簡訊程式6之辨識標籤傳輸至第一通訊平台4,第一通訊平台4辨識該辨識標籤並以簡訊程式6執行”顯示新訊息內容”之指令,即第一通訊平台將該簡訊之內容以及簡訊程式6之辨識標籤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簡訊之內容顯示於智慧型手錶3中之簡訊程式6。使用者於智慧型手錶3觀看完該簡訊之內容後,可點選刪除按鈕61刪除該簡訊,或者點選離 開按鈕62離開此簡訊程式6。若使用者於智慧型手錶3點選刪除按鈕61而刪除該簡訊時,透過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1,智慧型手機2之簡訊程式6亦同樣會刪除智慧型手機2中之該簡訊,如第4圖所示。
請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如圖所示,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係以來電顯示程式7作為應用程式13之示範態樣。當智慧型手機接收到一則來自Peter的電話時,第一通訊平台係將”Peter來電”之指令以及來電顯示程式7的辨識標籤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Peter來電”之指令傳輸至來電顯示程式7執行,以顯示”Peter來電”之訊息,而使用者則可點選接聽來電按鈕71或拒絕來電按鈕72,以選擇是否與Peter進行通話。使用者點選接聽來電按鈕71或拒絕來電按鈕72後,透過第二通訊平台將接聽電話或拒絕來電之指令以及顯示程式7的辨識標籤傳輸至第一通訊平台,使得智慧型手機2執行該指令。
順帶一提的是,使用者於智慧型手錶3點選接聽來電按鈕71時,使用者可直接於智慧型手錶3通話,或者可另外使用藍芽耳機通話,本發明並不對此設限。此外,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之各種執行指令之名稱,其係為了方便說明且區隔各個執行指令,各應用程式實際之執行指令名稱不應視為限制於此處所設定之實施例。
請參閱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之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S11)藉由第二電子裝置以第二模式執行應用程式之功能;於此步驟中,第二電子裝置係根據第二裝置標籤而以第二模式執行應用程式;(S12)經由第二通訊平台將對應該應用程式之辨識標籤與對應該功能之指令傳輸至第一通訊平台;(S13)透過第一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指令傳輸至第一電子裝置中對應該辨識標籤的應用程式;(S14)藉由第一電子裝置中的應用程式執行該指令,取得更新後的資料;於此步驟中,更藉由第一電子裝置之應用程式根據第一裝置標籤以第一模式顯示更新後的資料;於此步驟中,較佳地係透過無線網路取得更新後的資料;(S15)經由第一通訊平台以無線傳輸方式將該資料與對應應用程式之該辨識標籤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S16)透過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資料傳輸至第二電子裝置中對應辨識標籤的應用程式;以及(S17)令第二電子裝置之應用程式以第二模式顯示資料。
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的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方式已於前面敘述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方塊圖及實施例時描述過,在此為了簡略說明便不再敘述。
請參閱第7圖,其係為本發明之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之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S21)提供具有對應於第一裝置標籤之第一模式以及對應於第二裝置標籤之第二模式的應用程式;
(S22)將應用程式安裝於第一電子裝置中,應用程式係辨識第一電子裝置之第一裝置標籤,並以對應第一裝置標籤之第一模式顯示於第一電子裝置;
(S23)藉由第一通訊平台辨識該應用程式是否包含程式標籤,若是,第一通訊平台係傳輸該應用程式至第二通訊平台,使第二通訊平台自動執行該應用程式之安裝程序;若否,應用程式安裝方法結束。
(S24)經由該應用程式辨識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裝置標籤,並以對應第二裝置標籤之第二模式顯示於第二電子裝置;
(S25)當第一電子裝置安裝該應用程式之更新檔時,藉由第一通訊平台將
(S26)當第一電子裝置移除該應用程式時,藉由第一通訊平台
本發明之跨裝置應用程式安裝方法的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方式已於前面敘述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方塊圖時描述過,在此為了簡略說明便不再敘述。
綜上所述,若使用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應用程式開發者於開發不同裝置間相同之應用程式時,可依據不同裝置之裝置特性設計不同的執行模式,使得該應用程式可於不同裝置間呈現之不同之外觀(介面)及功能。若使用者於不同裝置中安裝該應用程式時,該應用程式可藉由辨識該電子裝置之裝置標籤決定以 何種執行模式顯示於該電子裝置供使用者使用。此外,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係利用應用程式原本之指令進行跨異質裝置間之溝通,可避免應用程式開發者受限於API或是函式庫為主之互動,使得開發者可將心血投注於軟體功能設計,而非與作業系統或其他程式溝通的技術細節,對於加速應用程式開發大有幫助。再者,本發明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之第一通訊平台可偵測第一電子裝置之應用程式的執行狀態,使得使用者於第一電子裝置安裝或更新一應用程式時,第一通訊平台可將該應用程式或該更新檔傳輸至第二電子裝置安裝,若使用者於第一電子裝置刪除該應用程式時,第一通訊平台可將移除該應用程式之指令傳輸至第二通訊平台,使第二通訊平台自動移除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如此,可大幅降低跨異質裝置之通訊應用程式的維護困難,且使用者僅需對第一電子裝置進行管理,即可達成第二電子裝置之應用程式的安裝、更新以及刪除,有利於應用程式之版本控管及維護。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
11‧‧‧第一電子裝置
111‧‧‧第一裝置標籤
112‧‧‧第一通訊平台
1121‧‧‧查詢表
12‧‧‧第二電子裝置
121‧‧‧第二裝置標籤
122‧‧‧第二通訊平台
1221‧‧‧查詢表
13‧‧‧應用程式
131‧‧‧程式標籤
132‧‧‧第一模式
133‧‧‧第二模式
134‧‧‧指令
135‧‧‧資料
136‧‧‧辨識標籤
137‧‧‧移除指令

Claims (12)

  1. 一種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係適用於一第一電子裝置以及一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通訊傳輸,該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包含:一第一通訊平台,係設置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中;以及一第二通訊平台,係設置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其中該第二電子裝置具有一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以與該第一電子裝置連結,其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安裝一應用程式時,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一通訊平台以選擇性地將該應用程式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通訊平台,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通訊平台以自動安裝該應用程式;當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應用程式之一功能時,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通訊平台以將對應該功能之一指令藉由該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且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一通訊平台以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執行以取得一資料;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一通訊平台以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通訊平台,且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通訊平台以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顯示;其中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包含一第一裝置標籤,該第二通訊平台係包含一第二裝置標籤,當該應用程式安裝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中時,該應用程式係辨識該第一裝置標籤,並以對應該第一裝置標籤之一第一模式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當該應用程式安裝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中時,該應用程式係辨識該第二裝置標籤,並以對應 該第二裝置標籤之一第二模式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以及其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安裝該應用程式時,該第一通訊平台係辨識該應用程式是否包含有一程式標籤,若是,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傳輸該應用程式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自動執行該應用程式之安裝程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中包含該第一裝置標籤之該第一通訊平台係自始安裝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而包含該第二裝置標籤之該第二通訊平台則由一使用者透過一應用程式供應平台下載且安裝於該第二電子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中當該第二通訊平台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時,該第二通訊平台係將對應該應用程式之一辨識標籤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使該第一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中對應該辨識標籤的該應用程式,使該第一電子裝置以該應用程式執行該指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中當該第一通訊平台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時,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將對應該應用程式之該辨識標籤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對應該辨識標籤的該應用程式,使得該應用程式以該第二模式顯示該資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中該辨識標籤係具有唯一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移除該應用程式時,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傳輸該辨識標 籤以及一移除指令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若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安裝有對應該辨識標籤之該應用程式,該第二通訊平台係依據該移除指令移除該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其中當該第一電子裝置安裝該應用程式之一更新檔時,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將該辨識標籤以及該更新檔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若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安裝有對應該辨識標籤之該應用程式,該第二通訊平台係自動安裝該更新檔。
  8. 一種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係適用於一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該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係包含一第一通訊平台與一第二通訊平台,該第一通訊平台具有一第一裝置標籤並設置於一第一電子裝置中,該第二通訊平台具有一第二裝置標籤並設置於一第二電子裝置中,而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具有對應於該第一裝置標籤之一第一模式以及對應於該第二裝置標籤之一第二模式的一應用程式;將該應用程式安裝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中,該應用程式係辨識該第一裝置標籤,並以對應該第一裝置標籤之該第一模式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一通訊平台辨識該應用程式是否包含有一程式標籤,若是,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傳輸該應用程式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自動執行該應用程式之安裝程序;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一通訊平台以辨識該應用程式是否包含有一程式標籤,若是,該第一通訊平台係傳輸該應用程式至該第二通訊平台,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通訊平台以自動安裝該 應用程式,其中該第二電子裝置具有一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以與該第一電子裝置連結;該應用程式辨識該第二裝置標籤,並以對應該第二裝置標籤之該第二模式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以及當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應用程式之一功能時,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通訊平台以將對應該功能之一指令藉由該短距離之無線傳輸功能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且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一通訊平台以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執行以取得一資料,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一通訊平台以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通訊平台,且該第二電子裝置執行該第二通訊平台以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顯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其中包含該第一裝置標籤之該第一通訊平台係自始安裝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而包含該第二裝置標籤之該第二通訊平台則由一使用者透過一應用程式供應平台下載且安裝於該第二電子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其更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二電子裝置以該第二模式執行該應用程式之該功能;當該第二通訊平台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時,該第二通訊平台將對應該應用程式之一辨識標籤與對應該功能之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通訊平台;透過該第一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指令傳輸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中對應該辨識標籤的該應用程式以使得該第一電子裝置以該應用程式執行該指令而取得該資料; 當該第一通訊平台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時,該第一通訊平台將該資料與對應該應用程式之該辨識標籤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以及透過該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並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對應該辨識標籤的該應用程式以使得該第二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以該第二模式顯示該資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其更包含下列步驟:當該第一電子裝置移除該應用程式時,藉由該第一通訊平台傳輸該辨識標籤以及一移除指令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若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安裝有對應該辨識標籤之該應用程式,該第二通訊平台係依據該移除指令移除該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應用程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跨裝置通訊傳輸方法,其更包含下列步驟:當該第一電子裝置安裝該應用程式之一更新檔時,藉由該第一通訊平台將該辨識標籤以及該更新檔傳輸至該第二通訊平台,使該第二通訊平台辨識該辨識標籤,若該第二電子裝置中安裝有對應該辨識標籤之該應用程式,該第二通訊平台係自動安裝該更新檔。
TW102111124A 2013-03-28 2013-03-28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TWI497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124A TWI497311B (zh) 2013-03-28 2013-03-28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CN201310132146.7A CN104077253B (zh) 2013-03-28 2013-04-16 跨装置通讯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US13/933,304 US8973014B2 (en) 2013-03-28 2013-07-02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124A TWI497311B (zh) 2013-03-28 2013-03-28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7824A TW201437824A (zh) 2014-10-01
TWI497311B true TWI497311B (zh) 2015-08-21

Family

ID=5159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124A TWI497311B (zh) 2013-03-28 2013-03-28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73014B2 (zh)
CN (1) CN104077253B (zh)
TW (1) TWI4973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3342B (zh) * 2017-12-19 2020-12-11 開曼群島商創新先進技術有限公司 物件上傳方法及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5407B1 (ko) * 2013-07-11 2020-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318514B2 (ja) * 2013-09-20 2018-05-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入力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憶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入力方法
US9223565B2 (en) * 2013-10-16 2015-12-29 Google Inc. Rendering interface objects defined by a separate application
KR102233728B1 (ko) * 2013-10-31 2021-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KR102209814B1 (ko) * 2013-12-13 2021-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9999019B2 (en) * 2014-05-23 2018-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setting reception of notification message therein
US20150341900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setting reception of notification message therein
US20150358353A1 (en) * 2014-06-06 2015-12-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hanced selective wipe for compromised devices
US9578668B2 (en) * 2014-08-25 2017-02-21 Hyundai Motor Company Bluetooth pai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086405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wearable electroinc devices
KR20160048429A (ko) * 2014-10-24 2016-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580147A (zh) * 2014-12-01 2015-04-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回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635495B2 (en) * 2014-12-03 2017-04-25 Silverplus, Inc. Supporting virtually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dual wireless protocols in a single device
KR102295823B1 (ko) * 2014-12-05 2021-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및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KR102322026B1 (ko) 2014-12-09 2021-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및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동작 방법
CN104735631B (zh) * 2014-12-09 2019-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US9712657B2 (en) 2015-02-06 2017-07-18 Apple Inc. Proxying for communicating messages with an unregistered accessory device
KR20160116251A (ko) * 2015-03-27 2016-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788138B2 (en) * 2015-04-03 2017-10-10 Snaptrack,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allocating application functions to motion-correlated devices
CN104967557B (zh) * 2015-05-28 2017-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JP6462725B2 (ja) * 2015-06-12 2019-01-3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着用可能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電力消費制御方法および着用可能デバイス
CN107278367B (zh) * 2016-02-29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和消息传送方法
US10327272B2 (en) * 2017-01-05 2019-06-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ing peripheral IoT devices to identify primary device replacements
KR102536948B1 (ko) * 2018-10-29 2023-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Ssp의 번들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756126B1 (en) 2019-05-06 2022-07-06 Google LLC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digital pages
TWI714212B (zh) * 2019-08-14 2020-12-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跨平台通訊方法、伺服器裝置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8108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Jan-Erik Ekberg Applica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70283050A1 (en) * 2006-06-05 2007-12-0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cheduling reporting of synchronization states
TW200913531A (en) * 2007-07-06 2009-03-16 Qualcomm Inc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ynchronization with respect to a peer to peer timing structure
US20120136949A1 (en) * 2010-10-25 2012-05-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pplications to Communicate Using a Peer-to-Peer (P2P) System
US20120265434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Google Inc. Identifying Parking Spo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7890B1 (en) * 2000-06-30 2009-0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mand pull—multichannel asynchronous data and applica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pervasive devices
WO2005024626A1 (en) * 2003-08-21 2005-03-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ynchronization schemas
US8320943B2 (en) * 2008-02-27 2012-11-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instant messages to be exchanged between mobile devices
US10034034B2 (en) * 2011-07-06 2018-07-24 Symphony Advanced Media Mobile remote media control platform methods
US9793962B2 (en) * 2011-06-10 2017-10-17 Amx Llc Proces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ctive/passive devices and a control system
CN102262552B (zh) * 2011-07-06 2015-08-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跨设备同步方法及系统
US10291658B2 (en) * 2011-11-09 2019-05-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chniques to apply and share remote policies on mobil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8108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Jan-Erik Ekberg Applica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70283050A1 (en) * 2006-06-05 2007-12-0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cheduling reporting of synchronization states
TW200913531A (en) * 2007-07-06 2009-03-16 Qualcomm Inc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ynchronization with respect to a peer to peer timing structure
US20120136949A1 (en) * 2010-10-25 2012-05-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pplications to Communicate Using a Peer-to-Peer (P2P) System
US20120265434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Google Inc. Identifying Parking Spo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3342B (zh) * 2017-12-19 2020-12-11 開曼群島商創新先進技術有限公司 物件上傳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73014B2 (en) 2015-03-03
CN104077253B (zh) 2017-03-01
CN104077253A (zh) 2014-10-01
TW201437824A (zh) 2014-10-01
US20140298353A1 (en)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311B (zh) 跨裝置通訊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US10739957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JP5736433B2 (ja) IoTブラウジ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340574B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 corresponding to accesso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9294575B1 (en) Transmitting appliance-specific content to a user device
US10021451B2 (en) Method for outputting audio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he same
EP3021562B1 (en) Method for sharing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10375207B2 (en) Configuration sett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160094927A (ko) 단문 메시지 콘텐츠를 디스플레이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단문 메시지의 디스플레이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77460B1 (ko) 화면을 공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20120089000A (ko) 디지털 디바이스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자동 인스톨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2869604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mobile terminal resource
US11323880B2 (en)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US20160364161A1 (en) External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US10530732B2 (en) Method for using a content subscription list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KR20130063083A (ko) 앱 다운로드 시스템, 스마트 테이블 및 이를 이용한 앱 설치 방법
KR20160076347A (ko) 액세서리 정보에 기초하는 ui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KR20190093761A (ko) 사물인터넷 통합 어플리케이션 및 그 운용 방법
JP2015210744A (ja) 固有情報送信システム、通信機器、通信機器用プログラム及び固有情報送信方法
KR102265737B1 (ko) 전자 장치 사이의 동기화
KR102417060B1 (ko) 이미지 파싱 기반 혜택 수단 관리를 지원하는 사용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그리고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US20200304631A1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KR20160088629A (ko) 광고 기반 애플리케이션 기능 실행 시스템 및 장치 그리고 그 방법
TW202001605A (zh) 顯示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41290A1 (zh) 应用下载界面的展示方法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