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8112B - 行動終端機,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及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行動終端機,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及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8112B
TWI488112B TW100112997A TW100112997A TWI488112B TW I488112 B TWI488112 B TW I488112B TW 100112997 A TW100112997 A TW 100112997A TW 100112997 A TW100112997 A TW 100112997A TW I488112 B TWI488112 B TW I4881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s
overlapping
mobile terminal
controller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2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0188A (en
Inventor
Soonjae Hwang
Yookyung Lim
Jungmin Lee
Younghoon Song
Juha Hyun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1097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1820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1097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6865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20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0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8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81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 G09G5/37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for mixing or overlaying two or more graphic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23D-info-object: information is displayed on the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 of a three dimensional manipulable object, e.g. on the faces of a cube that can be rotated by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4Transparency, e.g.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window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2Overlay of images, i.e. displayed pixel being the result of switching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input 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行動終端機,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及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行動終端機以及對應之用於以各種方式控制複數個重疊物件並提供各種用於執行對應應用程式的使用者介面的方法。
行動終端機為一種可配置以執行各種功能的裝置。該等功能的實例包括資料和語音通訊、通過照相機擷取影像及視頻、錄製音頻、通過揚聲器系統播放音樂檔案、以及在一顯示器上顯示影像和視頻。一些終端機包括支援玩遊戲的附加功能,同時其他終端機配置為多媒體播放器。此外,行動終端機還可接收廣播及多重傳播信號,允許瀏覽如視頻和電視節目的內容。
此外,行動終端機的功能持續增加,並且用於處理多種功能的使用者介面變得更為複雜。複雜的使用者介面的操作有時是麻煩的且消耗使用者時間,尤其是不熟悉行動終端機上提供的多種功能的使用者。
因此,本發明的一目的為處理現有行動終端機的上述及其他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行動終端機以及對應之用於控制複數個重疊物件的方法。
本發明的又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行動終端機以及對應之用於以各種方式控制複數個物件中的特定物件的方法,當接收有關特定物件的更新資訊時當複數個物件以重疊方式顯示時。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行動終端機使用者介面,該使用者介面有效存取以重疊方式顯示的複數個物件。
本發明的另外的目的在於提供各種行動終端機使用者介面,該等行動終端機使用者介面用於執行對應於複數個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應用程式。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和其他優點並依據本發明的目的,此處具體並大體描述,本發明在一方面提供一種行動終端機,包括一無線通訊單元,配置以與至少一其他終端機無線通訊;一顯示單元,配置以顯示至少一2D(二維)物件和一3D(三維)物件;以及一控制器,配置以控制顯示單元以重疊方式顯示該2D物件和3D物件,並改變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並且該方法包括經由包括在行動終端機內的無線通訊單元,允許與至少一其他終端機無線通訊;經由包括在行動終端機內的顯示單元,以重疊方式顯示至少一2D(二維)物件和一3D(三維)物件;以及經由包括在行動終端機內的控制器,變更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本發明的進一步應用範圍將以隨後給出的詳細描述而顯而易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僅由圖示給出詳細描述和具體實例,同時顯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自本發明詳細描述在本發明精神和範圍內的各種變更和修飾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是顯而易見的。
參考所附圖式描述實例,將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本發明描述的行動終端機包括如手機、智慧手機、電腦、筆記型電腦、數位廣播終端機、PDA(個人數位助理)、PMP(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或導航裝置等。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的行動終端機100的方塊圖。如圖所示,行動終端機100包括無線通訊單元110、A/V(音頻/視頻)輸入單元120、使用者輸入單元130、感測單元140、輸出單元150、記憶體160、介面單元170、控制器180以及電源供應單元190等。第1圖顯示了具有各種元件的行動終端機,但不需要實施所有說明的元件。可選擇性地實施更多或更少元件。
此外,無線通訊單元110一般包括一個或多個元件,該等元件使行動終端機100與行動終端機100所在的無線通訊系統或網路之間的無線電通訊成為可能。例如,在第1圖中,無線通訊單元包括至少廣播接收模組111、行動通訊模組112、無線網路模組113、短程通訊模組114以及定位資訊模組115的其中之一。
廣播接收模組111經由廣播頻道自外部廣播管理伺服器接收廣播信號及/或廣播相關資訊。此外,廣播頻道包括衛星頻道及/或地面頻道。廣播管理伺服器可為一種產生並傳輸廣播訊號及/或廣播相關資訊的伺服器或者一種接收事前產生的廣播訊號及/或廣播相關資訊並將該等傳輸至終端機的伺服器。廣播訊號可包括TV廣播訊號、無線電廣播訊號、資料廣播訊號等。又,廣播訊號進一步包括與TV或無線電廣播訊號結合的廣播訊號。
此外,廣播相關資訊可指與廣播頻道、廣播節目或廣播服務提供者相關的資訊。該廣播相關資訊也可經由行動通訊網路而提供,並在這種情況下,廣播相關資訊可通過行動通訊模組112接收。
更進一步來說,廣播訊號可以各種形式存在。例如,廣播訊號可以數位多媒體廣播(DMB)的電子節目指南(EPG)以及與掌上型數位視頻(DVB-H)的電子服務指南(ESG)的形式存在。
廣播接收模組111可配置以接收藉由利用各種類型廣播系統傳播的訊號。尤其,廣播接收模組111接收數位廣播是利用數位廣播系統如地面數位多媒體廣播(DMB-T)系統、衛星數位多媒體廣播(DMB-S)系統、掌上型數位視頻廣播(DVB-H)系統、資料廣播系統已知如媒體前向鏈路(MediaFLO)、地面整合服務數位廣播(ISDB-T)系統等。
廣播接收模組111還配置以適用於所有提供廣播訊號的廣播系統以及上述數位廣播系統。此外,由廣播接收模組111接收的廣播訊號及/或廣播相關資訊可儲存在記憶體160中。
此外,行動通訊模組112傳輸及/或接收無線電訊到及/或從一基站、一外部終端機及伺服器的至少其中之一。根據文字及/或多媒體訊息傳輸及/或接收,該無線電訊號可包括語音呼叫訊號,視頻呼叫訊號或各種類型的資料。
無線網路模組113支援行動終端機對網路存取並可內部地或外部地連結至該終端機。實施的無線網路存取技術可包括WLAN(無線LAN)、(Wi-Fi)、Wibro(無線寬頻)、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HSDPA(高速下行封包存取)等。
此外,短程通訊模組114為一種用於支援短程通訊的模組。短程通訊技術的一些實例包括藍牙(BluetoothTM) 、射頻識別(RFID)、紅外線傳輸(IrDA)、超寬頻(UWB)、ZigBeeTM 等。
又,定位資訊模組115為一種用於檢查或者獲得行動終端機的位置或方位的模組。定位資訊模組115藉由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獲得位置資訊。這裏,GNSS為圍繞地球運轉並允許某些類型的無線電導航接收器傳輸決定該等在地球上或地球表面附近位置的參考信號的衛星導航系統的標準通用術語。GNSS包括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俄國全球軌道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中國的COMPASS以及日本的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
GNSS的一實例為GPS(全球定位系統)模組。GPS模組計算有關自一點(實體)至三個或多個衛星的距離的資訊以及有關測量距離資訊的時間的資訊,並將三角法應用至前述計算的距離,從而根據關於一點(實體)的緯度、經度及海拔高度來計算三維位置資訊。此外,也可使用一種利用三個衛星獲得位置和時間資訊並利用另一個衛星修正計算的位置和時間資訊誤差的方法。GPS模組還可連續計算即時當前位置並利用連續計算的當前位置來計算速度資訊。
參見第1圖,A/V輸入單元120配置以接收音頻或視頻信號,並包括照相機121和麥克風122。在視頻擷取模式或影像擷取模式時,照相機121處理由影像擷取裝置所獲得的靜態圖片或視頻的影像資料,並且處理過的影像畫面可顯示在顯示單元151上。
此外,由攝像機121處理的影像畫面可儲存在記憶體160內或經由無線通訊單元110傳輸。根據行動終端機的配置,也可提供兩個或多個照相機121。
另外,在電話呼叫模式、錄音模式和語音識別模式時,麥克風122透過麥克風接收音頻,並將該等音頻處理為音頻資料。然後在電話呼叫模式,處理過的音頻資料經由行動通訊模組112轉換為可傳輸至行動通訊基站的格式。麥克風122還可實施各種類型雜訊消除(或抑制)演算法以消除或抑制當接收並傳輸音頻信號時產生的雜訊或干擾。
又,使用者輸入單元130自使用者輸入的指令產生輸入資料來控制行動終端機的各種操作。使用者輸入單元130包括鍵盤、薄膜開關、觸控板(如偵測由於觸碰而導致的電阻、壓力、電容等變化的觸控感測元件)、調節旋鈕、調節開關等。
此外,感測單元140偵測行動終端機100的當前狀態,如行動終端機100的開啟/關閉狀態,行動終端機100的位置,使用者是否接觸行動終端機100,行動終端機100的方位,行動終端機100的加速或減速移動及方向等,並產生用於控制行動終端機100操作的指令或信號。例如,當行動終端機100實施為滑動式行動電話時,感測單元140可感測是否開啟或關閉滑蓋手機。此外,感測單元140偵測電源供應單元190是否提供電源或者介面單元170是否與外部裝置連接。在第1圖中,感測單元140還包括接近感測器141。
此外,輸出單元150配置以提供以視覺、聽覺及/或觸覺方式的輸出。在第1圖的實例中,輸出單元150包括顯示單元151、音頻輸出模組152、警報單元153、觸覺模組154等。更詳細地來說,顯示單元151顯示在行動終端機100中處理的資訊。例如,當行動終端機100在電話呼叫模式時,顯示單元151顯示與呼叫或其他通訊有關的使用者介面(UI)或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顯示單元151還包括液晶顯示器(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可撓性顯示器以及三維(3D)顯示器等的至少其中之一。一些顯示器還可配置為透明或光穿透以允許外部視角,這稱為透明顯示器。
一示例透明顯示器為TOLED(穿透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等。顯示單元151的後部結構也可以光透射。通過該配置,使用者能經由終端機本體的顯示單元151所佔用的區域看到位於終端機本體後部的物體。
此外,根據特殊需要的實施例,行動終端機100包括兩個或多個顯示單元。例如,複數個顯示單元可分離地或整合地設置在行動終端機的表面上,或者分離地設置在不同表面上。
同時,當顯示單元151和用於偵測觸控操作的感測器(以下稱為“觸控感測器”)以層狀方式重疊形成觸控螢幕時,顯示單元151可用作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觸控感測器可具有觸控薄膜、觸控片、觸控板等形式。
此外,觸控感測器可配置以將施加至顯示單元151特定部分的壓力或者顯示單元151特定部分產生的電容的變化轉換為電輸入信號。觸控感測器還配置以偵測觸控施加的壓力以及觸碰的位置和區域。
當存在關於觸控感測器的觸控輸入時,對應信號被傳輸至觸控控制器,並且觸控控制器處理該等信號並將對應資料傳輸至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辨認顯示單元151的哪個部分被觸控。
參見第1圖,接近感測器141可設置在觸控螢幕內或其附近。更詳細地,藉由利用電磁場強度或紅外線而無需物理性的接觸,接近感測器141為一種用於偵測相對特定偵測表面的物件或附近存在的物件的存在與否的感測器。因此,接近感測器141比接觸型感測器具有更長的壽命並可用於各種用途。
接近感測器141的實例包括傳輸式光電感測器、直接反射式光電感測器、鏡面反射式光電感測器、射頻振盪式接近感測器、電容式接近感測器、電磁接近感測器、紅外接近感測器等。當觸控螢幕為電容式時,通過根據指標的接近,指標的接近可由電場變化偵測到。在這種情況下,觸控螢幕(觸控感測器)可列為接近感測器。
在下述描述中,為簡便起見,定位於接近觸控螢幕的指標的識別將稱為“接近觸碰”,同時觸控螢幕上指標的實際觸碰的識別將稱為“接觸觸碰”。此外,當指標處於接近觸碰狀態時,意味著指標位於垂直相對觸控螢幕。
藉由使用接近感測器141,可偵測接近觸碰及接近觸碰模式(如接近觸碰距離,接近觸碰速度,接近觸碰時間,接近觸碰位置,接近觸碰位移狀態等),並且對應於偵測的接近觸碰操作以及接近觸碰模式的資訊可輸出至觸控螢幕。
此外,在呼叫信號接收模式、呼叫模式、錄音模式、語音識別模式、廣播接收模式等時,音頻輸出模組152可轉換並輸出自無線通訊單元110接收的或記憶體160內儲存的語音音頻資料。又,音頻輸出模組152可提供關於由行動終端機100執行的特定功能的可聽見的輸出(如呼叫信號接收、訊息接收音等)。音頻輸出模組152還可包括揚聲器、蜂鳴器等。再者,音頻輸出模組152可通過耳機插口輸出聲音。
此外,警報單元153輸出關於行動終端機100事件發生的資訊。典型事件包括呼叫接收、訊息接收、關鍵訊號輸入、觸碰輸入等。除了音頻或視頻輸出,警報單元153可提供以不同方式通知事件發生的輸出。例如,警報單元153可提供震動形式的輸出。視頻信號或音頻信號也可經由顯示單元151或音頻輸出模組152而輸出。
此外,觸覺模組154產生使用者可感覺的各種觸覺效果。由觸覺模組154產生觸覺效果的一實例為震動。觸覺模組154的強度及模式可被控制。例如,不同震動可結合成輸出或依序地輸出。
除了震動之外,觸覺模組154能產生各種其他觸覺效果,例如刺激效果,刺激如針狀物的排列對於接觸皮膚垂直移動,通過噴氣孔或吸口的空氣的噴力或吸力,皮膚接觸,電極接觸,靜電力等,利用吸熱或放熱元件再現冷和暖的感覺的效果。
觸覺模組154也可實施允許使用者透過如使用者的手指或手臂的肌肉感覺而感受觸覺效果,以及透過直接接觸來轉移觸覺效果。根據行動終端機100的配置可提供兩個或多個觸覺模組154。
此外,記憶體160可儲存用於由控制器180執行的處理及控制的操作的軟體程式,或者暫時性儲存輸入或輸出的資料(如電話簿、訊息、靜態圖片、視頻等)。此外,當觸碰被輸入至觸控螢幕時,記憶體160可儲存關於各種模式的震動及聲音信號的資料。
記憶體160可包括至少一種儲存媒體,該儲存媒體包括快閃記憶體、硬碟、微型多媒體卡、卡式記憶體(如SD或XD記憶體等)、隨機記憶體(RAM)、靜態隨機記憶體(S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子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EPROM)、可程式唯讀記憶體(PROM)、磁記憶體、磁片以及光碟。又,行動終端機100可操作於網路儲存裝置,該裝置可以透過網路執行記憶體160的儲存功能。
又,介面單元170用作與行動終端機100連接的外部裝置的介面。例如,該外部裝置可傳輸資料至一外部裝置,接收並傳輸電能至行動終端機100的每個元件,或者傳輸行動終端機100的內部資料至外部裝置。例如,介面單元170可包括有線/無線耳機埠、外部電源供應埠、有線或無線資料埠、記憶體卡埠、用於連接具有身份認證模組的裝置的埠、音頻輸入/輸出(I/O)埠、視頻I/O埠、耳機埠等。
身份認證模組也可為一種晶片,該晶片儲存各種用於證明行動終端機100的使用權的資訊,並且身份認證模組包括使用者身份模組(UIM)、用戶識別模組(SIM)以及通用用戶識別模組(USIM)等。此外,具有身份認證模組的裝置(以下稱為“身份認證裝置”)可採取智慧卡的形式。因此,身份認證裝置可經由連接埠連接至行動終端機100。
當行動終端機100連接至外部托架時,介面單元170可用作一通道以允許電能自被供給的托架供給行動終端機100或者用作一通道以允許由使用者輸入的各種指令信號從托架傳送至行動終端機。自托架輸入的各種指令信號或電能可運作為用於識別行動終端機正確地安裝在托架的信號。
此外,控制器180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整體運行。例如,控制器180執行有關語音呼叫、資料通訊以及視頻呼叫等的控制及處理。在第1圖的實例中,控制器180還包括用於再生多媒體資料的多媒體模組181。多媒體模組181可配置在控制器180內或者配置為分離於控制器180外。控制器180還執行圖案識別處理以分別識別在觸控螢幕上執行的如字元的書寫輸入或如影像的圖片繪製。
又,電源供應單元190接收外部能量或內部能量並提供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用於操作各自元件和組件所需的適當電能。此外,此處所描述的各種實施例可實施在利用如電腦軟體、硬體或其一些結合的電腦可讀或相似媒體。
對於硬體實施,藉由利用特殊應用集成電路(ASICs)、數位信號處理器(DSPs)、數位信號處理裝置(DSPDs)、可程式邏輯裝置(PLDs)、場效可程式閘列陣(FPGAs)、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設計執行此處描述的功能的電子單元的至少其中之一,實施此處描述的實施例。在一些情況中,該等實施例也可由控制器單元180本身實施。
對於軟體實施,此處所描述的如過程和功能的實施例可由獨立的軟體模組實施。每個軟體模組執行一個或多個此處描述的功能或操作。軟體編碼可由以任意合適的程式語言寫入的應用軟體而實施。軟體編碼可儲存在記憶體160中並由控制器180執行。
接下來,第2圖為說明接近感測器141的接近深度的概念上的圖示。如第2圖所示,當一指標如使用者手指、鋼筆等接近觸控螢幕時,設置在觸控螢幕內或附近的接近感測器141會感測到並輸出接近信號。根據接近的接觸指標和觸控螢幕之間的距離(以下稱為“接近深度”),接近感測器141還配置以輸出不同接近信號。
第2圖還顯示了具有用於偵測如三種接近深度的接近感測器141的觸控螢幕的部分。接近感測器141可偵測三個或更少或者四個或更多的接近深度。具體地來說,當指標充分接觸觸控螢幕d0時,該位置被認為是接觸觸碰。當指標位於觸控螢幕上並小於距離d1的位置時,該位置被認為是具有第一接近深度的接近觸碰。
如果指標位於觸控螢幕上大於距離d1但小於距離d2的位置時,該位置被認為是具有第二接近深度的接近觸碰。又,如果指標位於觸控螢幕上大於距離d2但小於距離d3的位置時,該位置被認為是具有第三接近深度的接近觸碰。如果指標位於觸控螢幕上大於距離d3的位置時,該位置被認為接近觸碰已被解除。
因此,根據指標的接近深度和接近位置,控制器180將接近接觸識別為各種輸入信號,並且根據各種輸入信號控制各種操作。
接下來,第3圖和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利用兩眼視差顯示立體影像的方法的概述。具體地,第3圖顯示了利用雙凸透鏡鏡片陣列的方式,以及第4圖顯示了利用視差屏障的方式。
此外,兩眼視差或立體差異指的是人類的(使用者的或觀察者的)左眼和右眼之間的所觀察到的物體的視覺差異。當使用者大腦結合通過左眼看到的以及通過右眼看到的影像時,所結合的影像使使用者感到立體效果。以下,根據兩眼視差使使用者感到立體效果的現象將稱為“立體視覺”,以及產生立體視覺的影像將稱為“立體影像”。又,當影像內包括的特定物件引發立體視覺時,該對應的物體將稱為“立體物體”。
再者,根據兩眼視差顯示立體影像的方法可分為眼鏡式方法以及無眼鏡式方法。具體地,眼鏡式方法包括利用具有波長選擇性的有色眼鏡的方式、根據偏差差異利用遮光效應的偏光眼鏡方式、以及在眼睛的剩餘影像時間內交替地提供左和右影像的時間分隔眼鏡方式。眼鏡式方法進一步包括一種方式,在該方式中每個具有不同透射率的濾光片安置在左和右眼並且根據由透射率差異製成的視覺系統的時間差異得到關於水平移動的立體效果。
此外,無眼鏡式方法包括視差遮罩方式、雙凸透鏡鏡片方式、微透鏡陣列方式等,其中立體效果產生於影像顯示表面,而不是來自觀察者。
參見第3圖,為了顯示立體影像,顯示單元151包括雙凸透鏡鏡片陣列81a。雙凸透鏡陣列81a是沿著水平方向交替排列並位於顯示表面和左眼82a及右眼82b之間,其中像素(L)輸入至左眼82a,像素(R)輸入至右眼82b,並且雙凸透鏡陣列81a提供關於輸入至左眼82a的像素(L)和輸入至右眼82b的像素(R)的光學鑑別方向性。因此,通過雙凸透鏡鏡片陣列81a的影像由左眼82a和右眼82b分離並因此被觀察到,並且使用者大腦將由左眼82a看到的影像和由右眼82b看到的影像結合(或合成),從而使得使用者觀察到立體影像。
參見第4圖,為了顯示立體影像,顯示單元151包括一垂直柵格形狀的視差遮罩81b。視差遮罩81b是沿著水平方向交替排列並位於顯示表面和左眼82a及右眼82b之間,其中像素(L)輸入至左眼82a且像素(R)輸入至右眼82b,並且該視差遮罩81b允許影像在左眼82a和右眼82b處被分開觀察。因此,使用者大腦將由左眼82a看到的影像和由右眼82b看到的影像結合(或合成),從而使得使用者觀察到立體影像。僅在顯示立體影像的情況下,也可打開視差遮罩81b以分離入射影像,並且當想要顯示平面影像時,可關閉視差遮罩81b以允許入射影像通過而不必被分離。
同時,用於顯示立體影像的上述方法僅用來解釋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並且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藉由利用其他方法可顯示利用兩眼視差的立體影像。
接下來,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說明用於顯示行動終端機的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圖,第6圖至第18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說明顯示方法的概述。在本描述中也將參見第1圖。
參見第5圖,控制器180將複數個物件顯示在顯示單元151上(S100)。此外,複數個物件中的每一個可為2D(二維)物件、利用立體差異的3D(三維)物件以及包括複數個2D層的3D物件中的任何一個。
複數個物件也可包括顯示在顯示單元151上的任何物件。例如,複數個物件包括圖示和界面工具集,且也可包括如應用程式、靜止影像、視頻、卡通、動畫等內容。複數個物件的實例也可為如靜止影像、視頻等的特定內容中包括的物件。又,複數個物件可包括提供或接收資訊的視窗,如功能表視窗、輸入視窗、彈出視窗等。
具體地,第6圖至第9圖為說明在顯示單元151上顯示的複數個物件的實例的概述。更為詳細地,第6圖說明顯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的螢幕,每個利用立體差異;第7圖說明了顯示利用立體差異的第一3D物件10以及包括複數個2D層的第三3D物件12的螢幕;第8圖說明瞭顯示利用立體差異的第一3D物件10以及第一2D物件13的螢幕;以及第9圖說明了顯示第一2D物件13和第二2D物件14的螢幕。
此外,如第5圖所示,控制器180偵測複數個在顯示單元151上顯示的相互重疊的物件的至少兩個的情況(S120)。更詳細地,第10圖為根據使用者觸碰及拖動操作使得至少兩個物件相互重疊。
例如,如第10圖所示,當顯示單元151實施為觸控螢幕時,使用者可使用他的手指觸碰第二3D物件11(或其他指標)並移動該觸碰至顯示第一3D物件10的區域(如拖動操作)。然後控制器180偵測到觸碰移動(如拖動操作)並且當使第二3D物件11接觸第一3D物件10時,控制器180識別第一3D物件10與第二3D物件11相互重疊。接著,控制器180使至少兩個物件10和11相互重疊(S130)。
更詳細地,第11圖和第12圖為說明重疊至少兩個物件的概念的概述。參見第11圖,根據第10圖中執行的觸碰移動(也就是拖動操作),控制器180使得至少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部分相互重疊。
接著,第12圖說明了根據觸碰行動第一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完全重疊。然後,如第5圖所示,控制器180改變了至少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徵(S140)。
此外,當顯示單元151上顯示的至少兩個物件相互重疊時,可能發生影像失真現象,或者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可見度。尤其,當利用立體差異的3D物件包括在該等兩個重疊物件中時,影像失真現象和使用者可見度變得更為嚴重。
例如,當利用立體差異的3D物件的深度水準為10至20以及利用立體差異的另一3D物件的立體差異為15至25,深度水準15至20時,兩個3D物件相互重疊時,引起影像失真。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器180可改變至少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以避免影像失真現象或提高使用者可見度。
現將描述改變至少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的各種實施例。
<維度變化>
至少一個重疊物件的顯示特性可藉由將任意一個重疊物件的原始維度變為不同維度而改變。例如,在參見第10圖至第12圖的上述實施例中,第一物件10和第二物件11均為利用立體差異的3D物件。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器可二維顯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的至少其中之一。
更詳細地,第13圖至第15圖為說明二維顯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螢幕實例的概述。例如,參見第13圖,控制器180將第二3D物件11轉換為2D物件11a並顯示轉換後的2D物件。
在另一實例中,並參見第14圖,控制器180將第一3D物件10轉換為2D物件10a並顯示轉換後的2D物件10a。在另一實例中,參見第15圖,控制器180同時將第一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轉換為2D物件10a和11a並顯示轉換後的2D物件。
此外,在參見第13圖至第15圖的上述實施例中,以完全相互重疊的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為例。同時,如第11圖所示,當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部分重疊時,控制器180僅能將重疊部分變為2D物件。
再者,當如第8圖所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可將第一3D物件10變為2D物件或者將第一2D物件13變為3D物件。
<深度水準變化>
此外,藉由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深度水準,控制器180可改變重疊的兩個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從而兩個重疊物件的深度水準不再相互重疊。
例如,如第12圖至第15圖所示,控制器180可改變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的原始深度水準,從而重疊的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的深度水準不再相互重疊。
此外,關於深度水準變化的實施例可以相同方式應用於3D物件和2D物件相互重疊的情況及2D物件相互重疊的情況,以及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相互重疊的情況。
同時,當兩個物件相互重疊時,儘管兩個物件的原始深度水準不重疊,但如果兩個重疊物件間透視差異大於預定水準,控制器180可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深度水準以減小透視差異。
此外,以下將描述當至少兩個包括複數個2D層且每個具有不同深度水準的3D物件(以下稱為第(3-1)3D物件以及第(3-2)3D物件),如第三3D物件12在顯示單元151上重疊。
該實例假設第(3-1)3D物件包括具有深度水準1的第一層和具有深度水準3的第二層,以及第(3-2)3D物件包括具有深度水準2的第三層和具有深度水準4的第四層。當第(3-1)3D物件和第(3-2)3D物件相互重疊時,根據該等深度水準,控制器180可依序顯示第一至第四層。
更詳細地,第16圖為說明當包括複數個2D層的兩個3D物件相互重疊時改變顯示特性的實例的概述。例如,如第16圖所示,控制器180依序顯示第一層20、第二層21、第三層22以及第四層23,從而以重疊方式顯示第(3-1)3D物件和第(3-2)3D物件。因此,對於使用者,第一層20看起來是最突出的以及第四層23看起來是最深的。
<透明度變化>
更進一步來說,藉由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透明度,控制器180可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例如,當如第6圖至第9圖所示兩個物件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可使重疊區域變透明。此外,控制器180可僅使具有更接近使用者的深度水準(或深度水準的範圍)的物件變透明,或者使重疊區域的兩個物件均透明。
<傾斜>
此外,當至少兩個重疊物件的任意一個為3D物件以及剩餘一個為2D物件時,藉由傾斜2D物件,控制器180可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尤其,第17圖和第18圖為說明根據傾斜方法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的實例的概述。
例如,當如第17圖所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可傾斜第一2D物件13以減小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相互重疊的區域,與傾斜之前相比。此外,可預先設定傾斜角。例如,當傾斜角設定較大時,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可具有類似於第18圖所示的多面體的形狀。
接著,第19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說明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圖,以及第20圖至第26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說明顯示方法的概述。在該描述中也將參見第1圖。根據第二實施例用於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也基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如第19圖所示,控制器180接收關於特定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S200)。該更新資訊可包括關於特定應用程式版本提高(或降低版本)的第一更新資訊以及關於透過特定應用程式內容提供給使用者的第二更新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如果特定應用程式不正確執行,可以對一現有應用程式、一較新版本的應用程式、一較舊版本的應用程式進行版本升級或降級。
例如,控制器180可透過相對應的天氣界面工具集的天氣應用程式來接收天氣資訊並將接收的天氣資訊提供給使用者。在另一實例中,控制器180透過相對應於新聞界面工具集的新聞應用程式接收新聞資訊並將接收的新聞資訊提供給使用者。在另一實例中,控制器180自外部接收天氣應用程式及/或新聞應用程式的升級版本資訊。
然後控制器180決定對應接收的更新資訊的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是否與其他物件重疊(S210)。例如,參見第12圖,可接收有關對應第一3D物件10的應用程式或對應第二3D物件11的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
如第12圖所示根據步驟S210的決定結果,當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如第一3D物件10及/或第二3D物件11)顯示與另一物件(如第一3D物件10或第二3D物件11)重疊時,控制器180改變該等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S220)。
以下將詳細描述當接收更新資訊時改變該等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的各種實施例。
<深度水準變化>
尤其,藉由改變至少兩個重疊物件中對應於有關接收更新信號的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的深度水準,控制器180可改變至少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更詳細地,第20圖和第21圖為說明根據深度水準變化方式基於更新資訊的接收而控制器180改變物件的顯示特性的概述。例如,第20圖說明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顯示相互重疊的狀態,從而第一3D物件10的深度水準的範圍深於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並接收對應於第一3D物件10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
在該實例中,控制器180改變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深度水準,使得第一3D物件10的深度水準的範圍薄於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範圍。即控制器180改變第一3D物件10的深度水準的範圍,改變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或者同時改變第一3D物件的深度水準範圍以及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從而第一3D物件10看起來比第一2D物件13更突出。
詳細地,控制器180從背面到正面改變第一3D物件10使得從正面突出,並因此使用者可識別到對應於第一3D物件10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已被接收。
在另一實例中,如第21圖所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顯示相互重疊,從而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深於第一3D物件10的深度水準的範圍,並接收對應於第一2D物件13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
在該實例中,控制器180改變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深度水準,使得第一3D物件10的深度水準的範圍變得深於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
即控制器180改變第一3D物件10的深度水準的範圍,改變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或者同時改變第一3D物件的深度水準範圍以及第一2D物件13的深度水準,從而第一2D物件13看起來比第一3D物件10更突出。
詳細地,控制器180從背面至正面改變第一2D物件13使得從正面突出,並因此使用者可識別到對應於第一2D物件13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已被接收。
<提供3D指示器>
藉由顯示一指示更新資訊已接收的3D指示器,控制器180也可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從而3D指示器與有關接收更新資訊所對應的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重疊。
更詳細地,第22圖和第23圖為說明藉由根據顯示3D指示器來表示更新資訊的接收,控制器180改變物件的顯示特性的概述。例如,並參見第22圖和第23圖,當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的至少一部分以重疊方式設置時,控制器180可顯示第一3D指示器30或第二3D指示器31,使得該等指示器與第二3D物件11重疊以對應第二3D物件11,同時接收對應於第二3D物件11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
指示更新資訊已被接收的第一和第二3D指示器30和31,因此通知使用者該更新資訊已被接收。第一3D指示器30還可指示更新資訊已被接收,以及第二3D指示器31可指示更新資訊已被接收以及接收的更新資訊的數量(第23圖中三個更新資訊)。
<物件位置變化>
藉由改變有關接收更新資訊的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的位置,控制器180還可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更詳細地,第24圖為說明藉由改變基於接收更新資訊物件的位置,控制器180改變顯示特性的概述。
例如,如第24圖所示,當對應於第一2D物件13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以第21圖所示的狀態接收時,控制器180將第一2D物件13的位置移動至右側。又,當如第21圖所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一2D物件13相互重疊時,且如第24圖所示當第一2D物件13移動至右側時,使用者可識別到對應於第一2D物件13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已被接收。
同時,當使用者使用手指或其他指標觸碰(包括接近觸碰)第24圖中說明的螢幕上的第一2D物件13時,控制器180可行動第一2D物件13至左側以如第21圖中說明中的重新定位。
<透明度變化>
此外,兩個重疊物件中有關接收更新資訊的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顯示具有比其他物件更深的水準時,控制器180可藉由改變其他物件的透明度來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例如,當相對第12圖中的第二3D物件11,對應於第一3D物件10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接收的更新資訊看起來相對模糊時,控制器180提高第二3D物件11的透明度,從而使第一3D物件10看起來較清晰。因此,因為第一3D物件10看起來比之前更為清楚,使用者可識別到對應第一3D物件10的有關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已被接收。
<其他顯示變化特性>
控制器180還可藉由改變有關接收更新資訊的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顏色,藉由傾斜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第17圖和第18圖),或藉由改變對應特定應用程式的物件尺寸,來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根據第一和第二更新資訊的顯示特性的控制>
上述實施例可不同應用於當接收有關版本資訊的第一更新資訊時,以及接收有關提供內容的第二更新資訊時。即,根據接收的更新資訊是否為第一更新資訊或第二更新資訊,控制器180可不同地改變顯示特性。
例如,第25圖和第26圖為說明根據第一和第二更新資訊,控制器180不同地控制顯示特性的概述。尤其,當如第22圖所示第一3D物件10和第二3D物件11相互重疊時,第25圖和第26圖分別顯示了接收第一更新資訊時顯示特性被改變的螢幕影像以及接收第二更新資訊時顯示特性被改變的螢幕影像。
例如,參見第25圖,當以第22圖的狀態接收對應於第一3D物件10的有關應用程式的版本資訊提高(升級版)的更新資訊時,控制器180可增加第二3D物件11的透明度,使得第一3D物件10相對第二3D物件11看起來較為突出。這就是說,第一3D物件10已接收更新資訊但是被重疊第二3D物件11略微阻擋。藉由改變第二3D物件11的透明度,第一3D物件可看上去更好。
在另一實例中,參見第26圖,當以第22圖的狀態接收對應於第一3D物件10的有關透過應用程式提供的內容的更新資訊時,控制器180可改變第一3D物件10的顯示特性,該物件的顯示水準較第二3D物件11深,從而與第二3D物件11相比,第一3D物件10看起來較為突出。以這種方式,控制器180可不同地改變特定物件和不同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將描述第三和第四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三和第四實施例假設顯示單元151包括觸控螢幕151。如上所述,觸控螢幕151可同時執行資訊顯示功能和資訊輸入功能。此外,本發明中提到的觸碰可同時包括接觸觸碰和接近觸碰。
詳細地,第27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說明用於顯示行動終端機的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圖,以及第28圖至第49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說明用於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的概述。在本描述中也將參見第1圖。
參見第27圖,控制器180以重疊方式將複數個物件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S300)。此外,複數個物件中的每一個可為2D(二維)物件、利用立體視差的3D(三維)物件以及包括複數個2D層的3D物件中的任何一個。複數個物件也可包括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的任意物件。
例如,複數個物件包括圖示和界面工具集,且也可包括如應用程式、靜止影像、視頻、卡通、動畫等內容。在另一實例中,複數個物件也可為包括如靜止影像、視頻等的特定內容的物件。又,複數個物件可包括提供或接收資訊的視窗,如功能表視窗、輸入視窗、彈出視窗等。
接下來,第28圖顯示了以重疊方式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的複數個物件的實例。如第28圖所示,控制器180以重疊方式在觸控螢幕151上顯示第一物件50、第二物件51以及第三物件52。此外,第一物件50至第三物件52重疊的原因可以改變。即,第一物件50至第三物件52的重疊可由使用者操作所引起或者可由一應用程式的設定而引起,以及第一物件50至第三物件52可設定為顯示與內容重疊。
第29圖為說明對應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的界面工具集的實例的概述。在該實例中,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分別對應於天氣界面工具集、新聞界面工具集和交通界面工具集。此外,控制器180可透過對應於天氣界面工具集的天氣應用程式接收天氣資訊並提供給使用者。控制器180還可通過對應於天氣界面工具集的天氣應用程式接收天氣資訊並將接收的天氣資訊提供給使用者。
又,控制器180可通過對應於新聞界面工具集的新聞應用程式自外部接收新聞資訊並將接收的新聞資訊提供給使用者。此外,控制器180還可透過對應於交通界面工具集的交通應用程式自外部接收交通資訊並將接收的交通資訊提供給使用者。
同時,控制器180可使複數個重疊物件顯示為3D。例如,如果複數個物件為2D物件,並當複數個物件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控制複數個物件使得複數個物件的每一個的深度水準不同,從而配置複數個重疊物件為3D物件。
在另一實例中,如果複數個物件為每個利用立體差異的3D物件,且當複數個物件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可控制複數個物件使得複數個物件的每一個的深度水準不同,從而配置複數個重疊物件為整體上利用立體差異的3D物件。
此外,如第27圖所示,當關於複數個物件重疊的區域的有觸碰操作時(S310),該控制器180顯示複數個物件以允許複數個物件中的每一個可透過觸碰進行存取(S320)。
此外,在步驟S310中,用於執行步驟S320的觸碰操作可以變更。又,根據步驟S310中執行的特定觸碰,在操作步驟S320中的執行方法也可變更。以下將詳細描述步驟S310和S320中執行的各種實施例。
<展開>
第30圖和第31圖為說明執行步驟S310的實例的概述,以及第32圖和第33圖為說明根據在第30圖或第31圖中執行的觸碰操作,步驟S320的實例的概述。例如,如第30圖所示,使用者可對關於複數個物件的重疊區域輸入單一觸碰,或如第31圖所示,使用者可對關於複數個物件的重疊區域輸入一的畫線動作。例如,該畫線動作包括輕擊和拖動操作,並且以下將稱為畫線動作。
此外,控制器180可執行展開複數個重疊物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操作,從而每個物件可通過觸碰而進行存取。例如,參見第32圖,當接收到第30圖中說明的單一觸碰或接收到第31圖中說明的畫線時,控制器180可顯示複數個物件,使得所有第一至第三重疊物件50、51和52展開。
尤其,第32圖顯示了展開重疊的第一至第三物件51至53的實例,從而在從第28圖的狀態中移動具有最深深度水準的第三物件52之後,移動第二物件51,並且第一物件50保持在其原始位置。
此外,第33圖顯示了展開重疊的第一至第三物件51至53的實例,從而在從第28圖的狀態中移動具有最薄深度水準的第一物件50之後,移動第二物件51,並且第三物件52保持在其原始位置。
同時,當步驟S310中的觸碰操作為畫線操作時,鑒於畫線操作的方向、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器180可控制展開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在對應於畫線操作方向的方向上執行展開操作。參見第31圖和第32圖,當使用者在向右方向上輸入畫線操作時,控制器180可在向右方向上展開複數個重疊物件。
接下來,第34圖和第35圖為說明根據畫線操作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另一實例的概述。例如,當使用者在向左方向上輸入如第34圖所示的畫線操作時,控制器180在向左方向上展開複數個重疊物件,如第35圖所示。
又,當使用者在向下或向上方向上輸入畫線操作時,根據畫線方向,控制器180可在向下或向上方向上展開複數個重疊物件。此外,例如,根據畫線操作的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器180可決定複數個物件中展開物件的數量。
接下來,第36圖為說明根據畫線操作的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展開複數個物件的程度變化的實例的概述。參見第36圖,當使用者輸入較小的畫線操作時,該畫線操作的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小於第31圖中執行的畫線操作的距離和速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器180可展開重疊的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3中的第一物件50,並保持第二和第三物件51和52的重疊狀態。
在步驟S320的展開操作之後,並如第27圖所示,在一定時間間隔之後,控制器180將複數個物件回復到重疊狀態(S330)。此外,在步驟S320的展開操作之後,且當在預定時間失流逝之前,在複數個物件中選擇特定物件(S330和S340),控制器180可執行對應於所選物件的應用程式(S350)。
接著,第37圖和第38圖為說明執行對應於複數個物件中特定物件的應用程式的觸碰操作的實例的概述。例如,參見第37圖,藉由觸碰展開的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中的第三物件52,使用者可選擇第三物件52。
然後控制器180可執行對應於所選第三物件52的交通界面工具集。同時,當步驟S310中執行的觸碰操作為單一觸碰操作時並且該單一觸碰操作被移至包括在顯示並接著放開複數個展開物件的區域內的一點,控制器180執行顯示在該點的相應的物件的應用程式。
例如,參見第38圖,當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重疊且當使用者觸碰點A時,控制器180移動第二和第三物件51和52使之展開,如上所述。此外,隨著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展開,且當使用者移動應用至點A的觸碰至點B時(而不是放開關於點A的觸碰),並自點B放開該觸碰,控制器180可執行對應於顯示在點B的第二物件51的新聞界面工具集。
同時,當步驟S310中執行的觸碰操作為單一觸碰操作且維持該單一觸碰操作小於預定時間時,控制器180執行展開操作,並且當維持該單一觸碰大於預定時間時,控制器分別執行對應於複數個物件的複數個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之一。
此外,可執行對應於複數個重疊物件的所有複數個應用程式,以下將更為詳細地描述。
<旋轉或迴圈>
同時,在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另一實例中,每當關於複數個物件重疊的區域的單一觸碰,控制器180以旋轉方式顯示複數個重疊物件。尤其,第39圖至第42圖為說明執行與複數個物件旋轉有關的步驟S310和S320的實例的概述。
例如,如第39圖所示,當使用者觸碰第一至第三重疊物件50至52時,控制器180顯示在物件50至52中具有最高深度水準的第一物件50,使之具有最低深度水準,並且使存在第一物件50下面的第二物件51具有最低深度水準,進而如第40圖所示,第二物件51處於最上面的位置。
又,例如,當使用者觸碰在第40圖狀態中的第二物件51時,控制器180移動第二物件52至最低深度位置並使第三物件52處於最上面的位置如第41圖所示。此外,當使用者觸碰第41圖狀態中的第三物件52時,控制器180顯示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返回至第39圖中說明的螢幕。
此外,當使用者觸碰重疊的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所在的區域且該觸碰持續大於預設時間(長觸碰)時,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最上面的物件的應用程式,或者執行對應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所有天氣界面工具集、新聞界面工具集和交通界面工具集,這將在以下詳細描述。
又,當使用者對關於複數個物件重疊的區域實施畫線操作時,控制器180可以旋轉方式顯示複數個重疊物件。例如,參見第42圖,當使用者觸碰第42圖(a)狀態中的點C並接著放開該觸碰時,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第一物件50的天氣界面工具集。
此外,當使用者行動該觸碰如第42圖(b)所示的點D時(而不是放開關於第42圖(a)狀態中的點C的觸碰),控制器180可顯示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從而根據上述方法,第二物件51為最上面的物件。再者,當使用者從第42圖(b)狀態中的點D放開該觸碰時,控制器180可執行對應於第二物件51的新聞界面工具集。
另外,當使用者行動該觸碰至如第42圖(c)所示的點E時(而不是放開關於第42圖(b)狀態中的點D的觸碰),控制器180可顯示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從而根據上述方法,第三物件52為最上面的物件。又,當使用者從第42圖(c)狀態中的點E放開該觸碰時,控制器180可執行對應於第三物件52的交通界面工具集。
此外,當使用者移動該觸碰朝向第42圖(c)狀態中的點D和點C時,控制器180可顯示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返回至第42圖(b)和第42圖(a)的狀態。再者,在第42圖中,拖動操作是水平地執行,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當垂直地執行拖動操作時,可以第42圖所示相同的方式控制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顯示以及對應應用程式的執行。
<彈出視窗的提供>
在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另一實例中,當在關於複數個物件重疊區域,接收到預先決定的觸碰操作(如單一觸碰)時,控制器180可在觸控螢幕上顯示彈出視窗,該彈出視窗包括複數個項目,該等表示對應於複數個物件的複數個應用程式。又,當使用者選擇複數個項目的任意一個時,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所選項目的應用程式。
接著,第43圖為說明關於彈出視窗,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實例的概述。例如,參見第43圖,當使用者觸碰重疊的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重疊的區域時,控制器180可在觸控螢幕151上顯示彈出視窗60,該彈出視窗60包括對應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第一至第三項目61至63。
此外,第一至第三項目61至63對應於天氣界面工具集、新聞界面工具集和交通界面工具集,類似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又,如第43圖所示,第一至第三項目61至63可為與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相同的物件但具有不同尺寸,或者可為不同物件(如影像、圖示等),其對應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
同時,彈出視窗60可設定成僅當該觸碰保持在顯示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區域上時顯示。又,在觸控螢幕151上顯示之後,隨著一定時間流逝,彈出視窗60可設定為自動消失。此外,彈出視窗60可以2D顯示,以利用立體差異的3D顯示或以包括複數個2D層的3D顯示。
此外,當使用者觸碰第一至第三項目61至63中特定項目以選擇該項目時,該等項目包括在彈出視窗60內,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所選特定項目的界面工具集(或應用程式)。
<多面體旋轉>
同時,在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另一實例中,控制器180將複數個重疊物件顯示為多面體,且當接收到有關該多面體的畫線操作時,鑒於畫線操作的方向、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器180旋轉該多面體。該多面體也可顯示為利用立體差異的3D。此外,使用者可選擇組成該多面體的一特定面,並且控制器180接著執行對應於所選特定面上顯示的物件的應用程式。
接著,第44圖至第46圖為說明當複數個物件形成多面體時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實例的概述。例如,2D物件65、66、67和68以及組成上述多面體的3D物件組70、71和72顯示在螢幕上如第44圖所示。每個3D物件組70至72也可包括複數個物件。
例如,第一3D物件組70可配置為多面體,並且第一至第六功能表可對應於第一3D物件組70的每一面。當使用者在第45圖狀態中向下拖動第一3D物件組時,控制器180可以向下方向旋轉該第一3D物件組70以轉回第46圖的狀態,並因此控制第一3D物件組70的顯示。
即,控制器180可在對應於拖動操作(或輕擊操作)方向的方向上旋轉多面體(第44圖至第46圖中第一3D物件組70)。又,根據拖動操作(或輕擊操作)的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器180可控制多面體的旋轉程度。
例如,隨著使用者拖動操作速度提高,控制器180可旋轉該多面體較多次。又,隨著使用者拖動操作的距離增加,控制器180可旋轉該多面體較多次。
此外,在第44圖和第46圖中,當使用者觸碰對應於使用者所需功能表的一面時,控制器180可執行對應於觸碰面上顯示的功能表的應用程式。同時,控制器180可提供複數個主螢幕。複數個主螢幕也可稱為複數個待機(或空閒)螢幕。當變化時,複數個主螢幕的任意一個可提供至觸控螢幕151。
尤其,第47圖為說明提供複數個主螢幕的實例的概述。此外,第47圖中說明的螢幕包括用於指示複數個主螢幕的指示區域。包括在指示區域75內的複數個指示器76a、76b、76c、76d和76e分別對應於複數個主螢幕。
此外,第47圖說明了對應於複數個指示器76a、76b、76c、76d和76e中由數字表示的指示器(第47圖中第三指示器76c)的主螢幕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即,在第47圖中目前提供至觸控螢幕151的待機螢幕為五個主螢幕中的第三主螢幕。
此外,第一指示器76a、第二指示器76b、第四指示器76d和第五指示器76e指示目前主螢幕未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即,第47圖中當前未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的主螢幕的數目為四(4)。
又,當目前顯示在觸控螢幕上的螢幕影像為複數個主螢幕的其中之一,並且有關多面體的畫線操作(如拖動操作或輕擊操作)是以大於預定距離或者超出預設區域而執行時,控制器180可將目前顯示的主螢幕變為不同的主螢幕。此外,預設區域可為顯示多面體的區域。
接著,第48圖和第49圖為說明當提供複數個主螢幕時,根據有關多面體的畫線操作執行功能的概述。例如,參見第48圖,在第47圖中說明的螢幕上輸入有關第一物件組70的畫線。在這種情況下,當輸入畫線的距離d2長於預定距離d1(見第48圖)或者該畫線超過第一物件組70顯示的區域時,控制器180執行將當前提供的主螢幕變為不同的主螢幕的操作,例如第四主螢幕,如第49圖所示。
<不可執行物件的控制顯示>
同時,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複數個重疊物件裡可能存在一無法執行的物件。例如,當由於不穩定或有缺陷錯誤而導致不能與外部通訊時,一個與外部通訊而不可缺少的應用程式可能無法執行。這裏,對應於與外部通訊而不可缺少的應用程式的物件可能無法執行。
又,例如,當用於提供關於某些主題的狀態資訊的界面工具集如時鐘界面工具集或者提供匯率資訊的界面工具集等與物件重疊顯示時,提供狀態資訊的界面工具集可透過本身傳遞資訊,因此其可能不會被執行。
此外,透過本身提供內容的界面工具集也可能不會被執行。時鐘界面工具集或匯率界面工具集可對應於由本身提供內容的界面工具集。因此,在複數個重疊物件中,控制器180可將無法執行的物件以最深深度水準顯示,將預定的圖形特徵給至無法執行的物件,或者將無法執行的物件以小於原始尺寸的尺寸顯示,從而通知使用者無法執行的物件。就如預定圖形特徵的可能情況,例如,控制器180可顯示無法執行物件為灰色或透明。
接著,第50圖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說明控制行動終端機方法的流程圖。本描述中也參見第1圖。
參見第50圖,控制器180以重疊方式將複數個物件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S400)。步驟S400對應於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的步驟S300。當關於複數個物件顯示相互重疊的區域接收到觸碰操作(S410)時,根據所接收的觸碰操作的類型(S420),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複數個重疊物件的複數個應用程式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例如,根據步驟S410中的觸碰操作的類型,控制器180可實施執行對應於複數個重疊物件的所有複數個應用程式的第一操作以及僅執行對應於複數個重疊物件中特定物件的一個應用程式的第二操作。
第一觸碰操作作為執行第一操作條件以及第二觸碰操作作為執行第二操作條件,其也可設定關於複數個重疊物件所在區域的觸碰輸入時間不同或關於該區域的觸碰次數不同。
例如,在第28圖的情況中,當使用者觸碰顯示第一物件50的區域一次時,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第一物件50的天氣界面工具集,並且當使用者觸碰兩次顯示第一物件50的區域時或當使用者長時間觸碰(或長觸碰)顯示第一物件50的區域時,控制器180分別執行對應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所有天氣界面工具集、新聞界面工具集以及交通界面工具集。
又,第一和第二觸碰操作可為關於顯示複數個重疊物件區域的單一觸碰或畫線的其中任何一個。例如,在第28圖中,當使用者輸入單一觸碰至顯示第一物件50的區域時,控制器180執行對應於第一物件50的天氣界面工具集,並且當使用者輸入關於顯示第一物件50的區域的畫線操作時,控制器180分別執行對應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所有天氣界面工具集、新聞界面工具集和交通界面工具集。
以下將描述執行所有複數個相互重疊顯示的物件的實例。例如,當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對應於複數個不同網頁、複數個網頁瀏覽器、或複數個不同網路搜索引擎、以及接收到預定指令(如通過顯示第一至第三物件50至52的區域輸入長觸碰信號)時,控制器180可同時透過複數個網頁、複數個網頁瀏覽器或複數個不同網路搜索引擎來執行搜索。
又,例如,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可對應於使用者喜好的不同廣播頻道。在這種情況下,當接收到預定指令時,控制器180同時存取複數個廣播頻道。
此外,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可對應於通訊錄(如電話簿)內包括的不同聯絡項目。又,當接收到預定指令時,控制器180同時傳輸設定訊息至複數個對應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的項目。
此外,當接收到預定指令時,控制器180可嘗試與複數個對應的人進行電話會議,該等對應的人對應於複數個聯絡項目。再者,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可對應於複數個不同類型的定位資訊,複數個不同社交網路服務(SNS)或複數個即時訊息(IM)。
又,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可為複數個接收資訊息或複數個未接來電。在這種情況下,當接收到預定指令時,控制器180可將所有複數個接收訊息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或將關於所有複數個未接來電的資訊顯示在觸控螢幕151上。
同時,在上述實施例中,複數個重疊物件可對應於複數個不同網頁。此外,控制器180可顯示複數個重疊物件,從而對應於複數個不同網頁中設定的任務完成網頁的物件可為位於最上面的物件。例如,該任務可為網路搜索,資料下載等。又,控制器180可顯示複數個重疊物件,從而對應於複數個不同網頁中第一次存取的網頁的物件可設置在最上面。
此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行動終端機,控制該行動終端機的方法,以及顯示該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首先,當以各個維度顯示的複數個物件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顯示該等物件,從而不會發生影像失真。第二,當複數個物件相互重疊時,控制器180替使用者實現了有效能見度。
第三,當接收到有關複數個重疊物件中特定物件的更新資訊時,控制器180將指示該更新資訊已被接收的資訊提供給使用者。第四,可有效存取以重疊形式顯示的複數個物件中的每一個。
第五,因為可提供給使用者各種使用者介面,該等使用者介面用於執行對應於複數個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方便且有效地控制行動終端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用於提供行動終端機資訊的方法可記錄在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中作為可在電腦中被執行並提供的程式。此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用於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可透過軟體而執行。當透過軟體執行時,本發明實施例的元件為執行所需操作的編碼數據段。該程式或編碼數據段可儲存在處理器可讀媒體中或者在傳輸媒體或通訊網路中通過與載子耦合的資料信號傳輸。
電腦可讀記錄媒體包括各種記錄裝置,該等記錄裝置儲存可由電腦系統讀取。電腦可讀記錄裝置包括ROM、RAM、CD-ROM、DVD±ROM、DVD-RAM、磁帶、軟碟、硬碟、光學資料儲存裝置等。又,分散在由網路連接的電腦裝置且可以分散方式被電腦讀取的編碼可在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中儲存並執行。
本發明可包括各種形式而不脫離其特徵,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沒有限制前述說明的任何細節,除非另有規定,但仍可被大致理解在其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定義的範圍內,並因此所附申請範圍意圖涵蓋了落入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的各種修飾及變更。
100...行動終端機
110...無線通訊單元
111...廣播接收模組
112...行動通訊模組
113...無線網路模組
114...短程通訊模組
115...定位資訊模組
120...A/V(音頻/視頻)輸入單元
121...照相機
122...麥克風
130...使用者輸入單元
140...感測單元
141...接近感測器
150...輸出單元
151...顯示單元(觸控螢幕)
152...音頻輸出模組
153...警報單元
154...觸覺模組
160...記憶體
170...介面單元
180...控制器
181...多媒體模組
190...電源供應單元
81a...雙凸透鏡鏡片陣列
81b...視差遮罩
82a...左眼
82b...右眼
10...第一3D物件
10a...2D物件
11...第二3D物件
11a...2D物件
12...第三3D物件
13...第一2D物件
14...第二2D物件
20...第一層
21...第二層
22...第三層
23...第四層
30...第一3D指示器
31...第二3D指示器
50...第一物件
51...第二物件
52...第三物件
60...彈出視窗
61...第一項目
62...第二項目
63...第三項目
65、66、67、68...2D物件
70、71、72...3D物件組
75...指示區域
76a...第一指示器
76b...第二指示器
76c...第三指示器
76d...第四指示器
76e...第五指示器
d1、d2...距離
S100、S120、S130、S140...步驟
S200、S210、S220...步驟
S300、S310、S320、S330、S340、S350...步驟
S400、S410、S420...步驟
本發明將從以下給出的詳細描述和所附圖式中更被充分的理解,其僅有圖示所給出,並因此不限於本發明,並且其中: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行動終端機的方塊圖;
第2圖為說明接近感測器的接近深度的概念圖;
第3圖和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利用兩眼視差顯示立體影像的方法的概述;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說明用於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6圖至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在行動終端機的顯示單元上顯示複數個物件的實例的概述;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根據使用者觸碰及拖動操作重疊至少兩個物件的概述;
第11圖和第12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重疊至少兩個物件的概念的概述;
第13圖至第15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二維地顯示第一和第二3D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螢幕實例的概述;
第16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當每個包括複數個2D層的兩個3D物件相互重疊時改變顯示特性的實例的概述;
第17圖和第18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根據傾斜方法,改變兩個重疊物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的實例的概述;
第19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說明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20圖和第21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基於更新資訊的接收用於深度水準改變方法的物件的顯示特性變化的概述;
第22圖和第23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依據3D指示器的提供基於更新資訊的接收的物件顯示特性變化的概述;
第24圖為說明根據依據物件位置的變化,接收更新資訊的物件的顯示特性的改變的概述;
第25圖和第26圖為說明根據第一和第二更新資訊不同地控制顯示特性的實例的概述;
第27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說明用於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的過程的流程圖;
第28圖為說明以重疊方式顯示在觸控螢幕上的複數個物件的圖式;
第29圖為說明對應於第一至第三物件50、51和52的界面工具集的實例的圖式;
第30圖和第31圖為說明執行步驟S310的實例的圖式;
第32圖和第33圖為說明根據第30圖或第31圖中執行的觸碰操作,步驟S320的實例的圖式;
第34圖和第35圖為說明根據畫線操作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另一實例的圖式;
第36圖為說明根據畫線操作的距離和速度的至少其中之一,複數個物件展開程度的實例的圖式;
第37圖和第38圖為說明執行對應於複數個物件中特定物件的應用程式的觸碰操作的實例的圖式;
第39圖至第42圖為說明執行與複數個物件旋轉有關的步驟S310和S320的實例的圖式;
第43圖為說明關於彈出視窗,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實例的圖式;
第44圖至第46圖為說明當複數個物件形成多面體時,執行步驟S310和S320的實例的圖式;
第47圖為說明提供複數個主螢幕的實例的圖式;
第48圖和第49圖為說明當提供複數個主螢幕時,根據有關多面體的畫線操作的執行功能的圖式;以及
第50圖為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說明控制行動終端機方法過程的流程圖。
100...行動終端機
110...無線通訊單元
111...廣播接收模組
112...行動通訊模組
113...無線網路模組
114...短程通訊模組
115...定位資訊模組
120...A/V(音頻/視頻)輸入單元
121...照相機
122...麥克風
130...使用者輸入單元
140...感測單元
141...接近感測器
150...輸出單元
151...顯示單元(觸控螢幕)
152...音頻輸出模組
153...警報單元
154...觸覺模組
160...記憶體
170...介面單元
180...控制器
181...多媒體模組
190...電源供應單元

Claims (22)

  1. 一種行動終端機,包括:一無線通訊單元,配置以與至少一其他終端機無線通訊;一顯示單元,配置以顯示至少一2D(二維)物件和一3D(三維)物件;以及一控制器,配置以:控制該顯示單元以重疊方式顯示具有一第一深度水準的該2D物件和具有一第二深度水準的該3D物件,其中該重疊的2D物件和該3D物件對應到複數個應用程式,其中該第二深度水準深於該第一深度水準;經由該無線通訊單元接收對應到該3D物件的一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以及改變該第一深度水準和該第二深度水準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使得該第二深度水準淺於該第一深度水準。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將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其中之一的原始維度改變為不同維度,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將該2D物件的深度水準變為深於該3D物件,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其中之一的透明度,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傾斜該2D物件以減少該2D物件和該3D物件之間的重疊量,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更新資訊包括關於該對應應用程式的版本資訊的第一更新資訊以及關於透過該對應應用程式提供給使用者的內容的第二更新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執行以下至少其中之一:改變已接收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深度水準,改變已接收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位置,以及當已接收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以深於其他物件的深度水準的深度水準顯示時,提高其他物件的透明度,改變已接收到關於一對應應用程式的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以重疊方式顯示一指示該更新資訊的3D指示器與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改變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並根據該更新資訊為第一更新資訊或第二更新資訊,不同地控制該顯示特性的變化。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顯示單元包括一觸控螢幕,以及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基於執行在位於上面的該2D物件和該3D物件的其中之一上的一觸碰動作,展開至少一部分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當觸碰操作為觸碰該展開的2D物件和3D物件中的第一個並移至該展開的2D物件和3D物件中 的第二個的一觸碰動作時,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執行一對應於該展開的2D物件和3D物件中的第二個的應用程式。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當該觸碰動作為一觸碰及拖動動作且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包括複數個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時,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在對應於該觸碰和拖動動作方向的方向上展開該複數個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並基於該觸碰及拖動動作的長度,僅展開一預定數量的該複數個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藉由基於一觸碰動作旋轉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展開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終端機,其中該控制器進一步配置以基於執行在該展開的3D物件上的一觸碰及拖動操作,旋轉該展開的3D物件。
  14. 一種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經由包括在該行動終端機上的一無線通訊單元,允許與至少一其他終端機無線通訊;經由包括在該行動終端機上的一顯示單元,以重疊方式顯示至少具有一第一深度水準的一2D(二維)物件和具有一第二深度水準的一3D(三維)物件,其中該重疊的2D物件和該3D物件對應到複數個應用程式,其中該第二深度水準深於該第一深度水準;經由包括在該行動終端機上的該無線通訊單元,接收對應到該3D物件的一應用程式的更新資訊;以及經由包括在該行動終端機上的一控制器,改變該第一深度水準和該第二深度水準的至少其中之一者,使得該第二深度水準淺於該第一深度水準。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藉由以 下的至少其中之一,該改變步驟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將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其中之一的原始維度改變為不同維度;將該2D物件的深度水準變至深於該3D物件;改變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其中之一的透明度;以及傾斜該2D物件以減小該2D物件和該3D物件之間的重疊量。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該更新資訊包括關於該對應應用程式的版本資訊的第一更新資訊以及關於透過該對應應用程式提供給使用者內容的第二更新資訊的至少其中之一。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藉由執行以下至少其中之一:改變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深度水準,改變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位置,以及當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2D物件和該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顯示具有深於其他物件的深度水準的深度水準時,提高其他物件的透明度,改變已接收到關於一對應應用程式的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該改變步驟藉由以重疊方式顯示一指示該更新資訊的3D指示器與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改變已接收到該更新資訊的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的顯示特性,並根據該更新資訊為第一更新資訊或第二更新資訊,不同地改變該顯示特性。
  1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該顯示 單元包括一觸控螢幕,以及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執行在位於上面的該2D物件和該3D物件的其中之一的一觸碰動作,展開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的至少一部分。
  2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當觸碰操作為觸碰該展開的2D物件和3D物件中的第一個並移至該展開的2D物件和3D物件中的第二個的一觸碰動作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執行一對應於該展開的2D物件和3D物件中的第二個的應用程式。
  2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其中當該觸碰動作為一觸碰及拖動動作且該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包括複數個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時,該展開步驟在對應於該觸碰和拖動動作方向的方向上展開該複數個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並基於該觸碰及拖動動作的長度,僅展開一預定數量的該複數個重疊的2D物件和3D物件。
  2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執行在該展開的3D物件的一觸碰及拖動操作,旋轉該展開的3D物件。
TW100112997A 2010-11-05 2011-04-14 行動終端機,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及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 TWI488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09736A KR101818203B1 (ko) 2010-11-05 2010-11-05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20100109735A KR101768657B1 (ko) 2010-11-05 2010-11-05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영상 표시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0188A TW201220188A (en) 2012-05-16
TWI488112B true TWI488112B (zh) 2015-06-11

Family

ID=4546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2997A TWI488112B (zh) 2010-11-05 2011-04-14 行動終端機,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及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10564B2 (zh)
EP (1) EP2466437B1 (zh)
CN (1) CN102541432B (zh)
TW (1) TWI4881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0777A1 (de) * 2010-09-15 2012-03-15 Robert Bosch Gmbh Ohrthermometer und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Körpertemperatur
JP5162000B2 (ja) * 2011-04-19 2013-03-13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91829B2 (ja) * 2011-09-28 2017-03-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25247A (ja) * 2011-12-16 2013-06-24 Sony Corp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5319796B2 (ja) * 2012-01-12 2013-10-16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KR101329748B1 (ko) 2012-03-07 2013-11-14 삼성메디슨 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US20130265296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Wing-Shun Chan Motion Activated Three Dimensional Effect
US20130278603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Tuming You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istorting An Image On A Touch Screen
KR101868352B1 (ko) * 2012-05-14 2018-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9829996B2 (en) * 2012-06-25 2017-11-28 Zspace, Inc. Operations in a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system
GB2505404B (en) * 2012-08-07 2016-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apparatus with a GUI
JP5977132B2 (ja) * 2012-09-28 2016-08-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229632B2 (en) 2012-10-29 2016-01-05 Facebook, Inc. Animation sequence associated with image
US9606695B2 (en) 2012-11-14 2017-03-28 Facebook, Inc. Event notification
US9081410B2 (en) 2012-11-14 2015-07-14 Facebook, Inc. Loading content on electronic device
US9507483B2 (en) 2012-11-14 2016-11-29 Facebook, Inc. Photographs with location or time information
US9607289B2 (en) 2012-11-14 2017-03-28 Facebook, Inc. Content type filter
US9235321B2 (en) * 2012-11-14 2016-01-12 Facebook, Inc. Animation sequence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item
US9245312B2 (en) 2012-11-14 2016-01-26 Facebook, Inc. Image panning and zooming effect
US9547416B2 (en) 2012-11-14 2017-01-17 Facebook, Inc. Image presentation
US9547627B2 (en) 2012-11-14 2017-01-17 Facebook, Inc. Comment presentation
US9696898B2 (en) 2012-11-14 2017-07-04 Facebook, Inc. Scrolling through a series of content items
US9218188B2 (en) 2012-11-14 2015-12-22 Facebook, Inc. Animation sequence associated with feedback user-interface element
US9507757B2 (en) 2012-11-14 2016-11-29 Facebook, Inc. Generating multiple versions of a content item for multiple platforms
US9684935B2 (en) 2012-11-14 2017-06-20 Facebook, Inc. Content composer for third-party applications
KR20140062257A (ko) * 2012-11-14 2014-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상 키보드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14094205A1 (en) * 2012-12-17 2014-06-26 Intel Corporation Receiving input from multiple touch sensors
CN103150361B (zh) * 2013-02-27 2017-02-08 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显示方法及装置
US9632689B2 (en) 2013-04-02 2017-04-25 Facebook, Inc. Interactive elements in a user interface
EP2821884B1 (en) * 2013-07-01 2018-09-05 Airbus Operations GmbH Cabin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operating panel
CN103941975B (zh) * 2014-03-18 2018-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51765B (zh) * 2015-03-09 2018-10-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D776132S1 (en) 2015-06-09 2017-01-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65135S1 (en) * 2015-06-09 2016-08-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10198794B2 (en) * 2015-12-18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perceived depth of an image
US9767606B2 (en) * 2016-01-12 2017-09-1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utomatic modific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objects
US10158669B2 (en) * 2016-01-28 2018-12-18 Adp, Llc Dynamic application versioning system
JP2017182413A (ja) * 2016-03-30 2017-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WO2018093202A1 (en) 2016-11-17 2018-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s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consideration of material and contours of objects
KR102661600B1 (ko) 2016-11-17 2024-04-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실재 환경관련 정보를 고려한 통신 채널 분석과 무선 망 설계 방법 및 장치
US10257500B2 (en) 2017-01-13 2019-04-09 Zspace, Inc. Stereoscopic 3D webpage overlay
US10324736B2 (en) 2017-01-13 2019-06-18 Zspace, Inc. Transitioning between 2D and stereoscopic 3D webpage presentation
US10146300B2 (en) 2017-01-25 2018-12-04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Emitting a visual indicator from the position of an object in a simulated reality emulation
CN107469351B (zh) * 2017-06-20 2021-02-0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游戏画面显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7329669B (zh) * 2017-06-22 2020-02-14 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在人体医学三维模型中选择人体子器官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26357A1 (ja) * 2017-08-02 2019-0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506110B (zh) * 2017-08-24 2021-02-05 深圳依偎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3d立方体移动终端桌面的操控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US11442591B2 (en) * 2018-04-09 2022-09-13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viewer-interface for prioritized selection of mutually occluding object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CN111475069B (zh) 2020-03-31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263397B1 (en) 2020-12-08 2022-03-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nagement of presentation content including interjecting live feeds into presentation content
US11829712B2 (en) * 2021-05-18 2023-11-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nagement of presentation content including generation and rendering of a transparent glassboard represent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330B1 (en) * 1997-08-12 2003-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ndow display devic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 of windows
US20070245256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tem and method of windows management
TW200844871A (en) * 2007-01-12 2008-11-16 Ibm Controlling resource access based on user gesturing in a 3D captured image stream of the user
US2010007940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Jeffrey Traer Bernstein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oving On-Screen Objects Without Using a Cursor
TW201019176A (en) * 2008-10-26 2010-05-16 Microsoft Corp Multi-touch object inertia simu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4354A (en) 1998-07-01 2000-05-16 Deluca; Michael Joseph Stereoscopic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NZ525956A (en) 2003-05-16 2005-10-28 Deep Video Imaging Ltd Display control system for use with multi-layer displays
US20060090169A1 (en) 2004-09-29 2006-04-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cess to not disturb a user when performing critical activities
JP4557058B2 (ja) 2007-12-07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端末、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330B1 (en) * 1997-08-12 2003-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ndow display devic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 of windows
US20070245256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tem and method of windows management
TW200844871A (en) * 2007-01-12 2008-11-16 Ibm Controlling resource access based on user gesturing in a 3D captured image stream of the user
US2010007940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Jeffrey Traer Bernstein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oving On-Screen Objects Without Using a Cursor
TW201019176A (en) * 2008-10-26 2010-05-16 Microsoft Corp Multi-touch object inertia simu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6437A1 (en) 2012-06-20
EP2466437B1 (en) 2018-08-29
CN102541432B (zh) 2017-10-20
US20120113095A1 (en) 2012-05-10
TW201220188A (en) 2012-05-16
CN102541432A (zh) 2012-07-04
US9110564B2 (en) 2015-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8112B (zh) 行動終端機,控制行動終端機的方法,及顯示行動終端機影像的方法
KR102083595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1106815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423878B (zh) 显示装置以及控制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KR10167495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302324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20306910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3d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of
US94597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ents gen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40378115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82455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2010628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982042B1 (en)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3008548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US9208616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30114950A (ko)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3196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stereoscopic image
KR10181820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US201301479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ayment method thereof
KR101728804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2003430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740442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30053476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90008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872858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870325B1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