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646B -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646B
TWI485646B TW100132454A TW100132454A TWI485646B TW I485646 B TWI485646 B TW I485646B TW 100132454 A TW100132454 A TW 100132454A TW 100132454 A TW100132454 A TW 100132454A TW I485646 B TWI485646 B TW I4856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pth
pixel
map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2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7603A (en
Inventor
Nao Mishima
Takeshi Mita
Masahiro Bab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27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7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6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
在此敘述之實施例係普遍地關於一種圖轉換方法、一種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之程式產品。
傳統上,顯示裝置(此後稱“3D顯示裝置”)已被發展出,其顯示代表深度的三維影像(此後稱“3D影像”),此係藉由使用包含具有兩個視角間之視差的兩個影像的立體影像,以及附有說明了該影像之各個像素之深度的深度圖的影像。可被再生於3D顯示裝置上的深度之範圍(此後稱“深度範圍”)係隨裝置不同而變化。此外,輸入至3D顯示裝置之影像(此後稱“輸入影像”)之深度範圍係不同於該影像所輸出至的3D顯示裝置的可再生深度範圍;且因此,輸入影像之深度範圍需要被轉換(校正)至適於用以顯示該3D影像之輸出3D顯示裝置的深度範圍。如果影像被顯示於3D顯示裝置而無施行深度範圍之轉換,影像的前或背面可能變模糊,或者影像可能顯得深度不足。轉換深度範圍之方法包含連續地校正深度範圍之方法,使得想要的視差量可被達成。
然而,藉由傳統技術之某些深度範圍轉換方法,轉換後之深度係過度地被減低,使得輸出及顯示於3D顯示裝置上之影像可能看起來平坦。
根據之一實施例,圖轉換方法包含:計算在一第一圖中之深度的現存頻率,該第一圖對應於一影像之至少一影像區域,且該第一圖之各個像素代表對應於該影像區域之一像素的深度;以及藉由使用該現存頻率,第一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二圖,該第二圖代表各個像素在一第一範圍中的一深度。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之電腦程式產品的各種實施例將在下面參照所附圖式詳細地說明。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照:此申請案係根據且主張2010年12月22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0-286657號的優先權利益;在此藉由參照將其整個內容併入。
第一實施例
當接收到包含兩個影像(其中視差被產生於兩個視角間)的立體影像、包含三個或更多影像(其中視差被產生於三個或更多視角間)之多視差影像、或與深度圖相關聯之一影像(深度圖代表影像區域的各個像素的深度,影像區域包含該影像之部分像素),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1轉換深度圖成為適於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圖,使得藉由使用這些影像來代表深度的3D影像可以被顯示於3D顯示裝置上。雖然深度圖並不關聯於立體影像或多視差影像,不同視角影像之關聯係藉由立體匹配技術來判定,且深度圖藉此產生。相似地,當二維表示的影像將被顯示作為三維顯示且深度圖被分別地產生以用於該影像且相關聯於該影像,該影像與深度圖可被輸入至圖轉換設備1。在下面敘述中,假設了預先與深度圖相關聯之影像將被輸入,但本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作為深度圖轉換方法,可考慮圖1中所示之線性轉換。其為深度圖轉換方法,使用線性函數來將輸入影像之深度範圍轉換成為且適合於輸出之3D顯示裝置的深度範圍內。在此圖中,水平軸代表輸入影像之各個像素的深度(輸入深度),且垂直軸代表輸出影像之裝置中的各個像素的深度(輸出深度)。其說明輸入影像之深度範圍sn≦x≦sx被轉換成為輸出之深度範圍dn≦y≦dy。然而,可能的,線性轉換導致下面問題。例如,給定一影像,其中大的物體出現在前面,且背景部分地出現在後面。代表深度值之現存頻率(頻率)的頻率曲線(histogram)被例示於圖2之圖的水平軸下面的部分。在此圖中,三維空間中之前面的深度係例示於曲線圖之左邊,且三維空間中之後面的深度係例示於右邊。在此範例中,具有大深度的物體出現在三維空間之前面;而具有某些數量之深度的背景部分地出現在後面。此輸入影像之整個深度範圍現在被讀取,以被壓縮成藉由線性轉換可在輸出3D顯示裝置上再生的深度範圍。在輸出3D顯示裝置中之深度的現存頻率被例示於圖2之垂直軸的左邊。從此曲線圖可看出,在前面的物體的深度被過度壓縮,使得當其被顯示於3D顯示裝置上時,前面物體的深度將看起來平坦。亦即,自然的深度範圍是如此的大,以致於當其被適合成且再生於受限的深度範圍中時,物體的深度傾向於被平坦化。換句話說,取決於深度圖轉換方法,物體的深度的感覺可被折衷。根據本實施例,圖轉換設備1藉由使用代表累計深度頻率的累計頻率曲線來轉換輸入影像之深度圖成為適合於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深度圖,使得深度的絕佳感覺可被獲得於再生的深度範圍中。當施行深度圖轉換時,如圖3所示,當現存頻率較高時,圖轉換設備1將原始像素之各個像素的深度轉換成為變得較大的一配置範圍中之一深度;而當現存頻率較低時,裝置將該深度轉換成為變得較小的一配置範圍中之一深度。以此方式,物體被防止平坦化。用以實現此深度圖轉換的結構係詳細敘述於下面。
首先,解釋了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1的硬體結構。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1包含:控制器(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其控制整個裝置;主要儲存器(例如唯讀記憶體(ROM)與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其儲存於其中各種類型的資料與程式;輔助儲存器(例如硬碟驅動器(HDD)與光碟(CD)),其儲存於其中各種類型的資料與程式;及匯流排,其連接這些單元至彼此。此裝置具有一般電腦的硬體結構。此外,圖轉換設備1可個別地連接至上述的3D顯示裝置、操作輸入單元(例如接收使用者所輸入之指令的鍵盤或滑鼠)、及通訊介面(其控制與外部裝置之通訊,有線或無線的)。與上述深度圖相關聯之影像被儲存作為代表各個像素之像素值的影像資料於輔助儲存器中(例如HDD),連同深度圖一起被儲存。此外,圖轉換設備1可包含接收電波之接收單元,使得電波所載有之影像資料可被儲存於主要儲存器與輔助儲存器中,作為與深度圖相關聯之影像的影像資料。
之後,具有此硬體結構之圖轉換設備1的功能結構將參照圖4來解釋。圖轉換設備1包含輸入單元11、計算器12、第一轉換器13、及輸出單元14。當圖轉換設備1的CPU施行儲存於主要儲存器與輔助儲存器中的程式時,這些單元被實現。圖轉換設備1可另包含連接至輸出單元14的視差影像產生單元,或可被連接至屬於不同影像處理裝置的視差影像產生單元,雖然這些單元未示於圖式中。視差影像產生單元產生多個影像,當從不同視角觀看時,多個影像會產生視差(此後稱“視差影像”)。
輸入單元11接收與影像相關聯之深度圖的輸入。深度圖代表用於各個像素的影像區域(包含影像之像素的部分)之深度,且在此假設深度之值(此後稱“深度值”)本身針對各個像素被表示。包含影像之像素之部分的影像區域可包含影像之所有像素,或可為某個單元區域(例如區塊),或特定區域,其代表影像之物體(例如實體物體或人)。
計算器12使用輸入單元11所接收之深度圖來計算深度圖所代表之深度值的現存頻率。根據本實施例,例如,計算器12計算了累計頻率曲線,其代表深度圖中所示之深度值的累計現存頻率。計算累計頻率曲線的具體方法將在之後敘述於操作的敘述中。
第一轉換器13例如使用計算器12所計算之累計頻率曲線來轉換輸入單元11所接收之深度圖成為代表適合於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深度值的深度圖。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應預先被第一轉換器13獲得。轉換深度圖的具體方法將在之後敘述於操作的敘述中。
輸出單元14輸出第一轉換器13所轉換的深度圖。輸出單元14可把它輸出到視差影像產生單元,舉例來說。當藉由適宜地施行影像處理於對應於由輸入單元11所接收之深度圖的影像所獲得的結果影像與輸出單元14所輸出的深度圖被輸入到視差影像產生單元時,視差影像產生單元之後產生基於那之上的視差影像。當因此產生的視差影像被輸出到3D顯示裝置時,視差影像被顯示作為在3D顯示裝置上的3D影像。
之後,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1所施行的圖轉換處理之程序係參照圖5來解釋。當藉由輸入單元11之操作而接收到與影像相關聯的深度圖(步驟S1),圖轉換設備1藉由計算器12之操作而藉由使用深度圖來計算累計頻率曲線(步驟S2)。更具體地,計算器12首先例如計算說明了表示於深度圖中之深度值的現存頻率的頻率曲線。在此,x表示影像中之像素的位置(像素位置),z(x)表示深度圖上之像素的深度值;且深度值的可能範圍(深度範圍)係判定為0≦z(x)≦255。然而,深度範圍不限於此。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係在dmin 與dmax 之間。在像素位置x之深度值z(x)的整數形式為zi (0≦i≦255);zi 的現存頻率為h(zi );且影像中之像素的數目為N。之後,計算器12初始h(zi )至0,且藉由式(1)來計算頻率曲線。
符號←係表示右邊代入左邊。式(1)表示:1/N加上h(zi )為zi 的現存頻率的值,zi 為深度值的整數形式。計算器12根據式(1)且參照影像區域中之所有像素的深度值來計算i的各個值的現存頻率h(zi ),其中0≦i≦255。從式(1)針對i的各個值所計算的現存頻率h(zi )的頻率曲線係為正規化的頻率曲線,其中,zi 的現存頻率的值被影像區域中之像素的數目所正規化。換句話說,在正規化的頻率曲線中,表示於深度圖上的深度值的現存頻率被正規化,使得深度值的發生機率被獲得。針對i的各個值,計算器12將代表zi (其為深度值的整數形式)值之頻率的頻率曲線轉換成為代表zi 值之現存頻率的累計數量(此後稱“累計頻率”)的累計頻率曲線。在此,當h(zi )的累計頻率為c(i)且c(-1)=0時,計算器12針對i的各個值從式(2)計算累計頻率c(i),其中0≦i≦255。
c (i )←c (i -1)+h (z i ) (2)。
針對i的各個值從式(2)所計算的累計頻率c(i)係被說明於累計頻率曲線中。圖6為範例的累計頻率曲線。在此頻率曲線中,水平軸代表輸入影像之深度值(輸入深度),且垂直軸代表對應於深度值的現存頻率。在此範例中,表示了針對i的各個值對應於h(zi )在0與1之間的範圍中所累計的累計頻率c(i)。如在此頻率曲線中所示,當對應於水平軸之h(zi )值增加時,對應於h(zi )值的垂直軸之c(i)值的範圍會增加;而當h(zi )值減小時,對應於h(zi )值之c(i)值會減小。換句話說,對應於具有高現存頻率之輸入影像的深度的輸出裝置中的深度之範圍會變大;而對應於具有低現存頻率之輸入影像的深度的輸出裝置中的深度之範圍會變小。
藉由第一轉換器13的操作,圖轉換設備1藉由使用在步驟S2所獲得的累計頻率曲線針對各個像素來將在步驟S1所接收的深度圖轉換成為說明了在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第一範圍)中之深度值的深度圖(步驟S3)。更具體地,給定z’(x)表示目標裝置之深度圖上的深度值;且[z(x)]表示深度值z(x)之整數形式。為了獲得深度值z(x)之整數形式,可採用任何整數函數。在此,第一轉換器13從式(3)針對各個像素位置x將深度值z(x)轉換成為深度值z’(x)。
z '(x )=(d max -d min )c ([z (x )])+d min  (3)。
因為c(i)的最小值cmin 不總是0,第一轉換器13可根據式(4)針對各個像素位置x將深度值z(x)轉換成為深度值z’(x)。
z '(x )=(d max -d min )c ([z (x )])+(1+c min )‧d min -d maxc min  (4)。
當第一轉換器13針對影像中之所有像素完成了轉換深度值z(x)成為深度值z’(x),針對各個像素之在步驟S1所接收的深度圖至說明了深度值z’(x)的深度圖的轉換係已完成。
圖7為示意圖,用以說明根據累計頻率曲線將輸入影像之深度範圍(第二範圍)轉換成為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第一範圍)的結果。此範例說明了:當輸入影像之深度之現存頻率較高時,輸入影像之深度被轉換成為在輸出裝置中變得較大的一配置範圍之一深度;而當輸入影像之深度之現存頻率較低時,該深度被轉換成為在輸出裝置中變得較小的一配置範圍之一深度。
解釋回到圖5。第一轉換器13輸出在步驟S3所轉換的深度圖(步驟S4)。在此所輸出之深度圖被例如輸入至視差影像產生單元;且此深度圖被與藉由適宜地施行影像處理於對應於在步驟S1所接收之深度圖的影像所獲得的影像一起用來產生及輸出視差影像於3D顯示裝置上。之後,視差影像被顯示在3D顯示裝置上,作為3D影像。
以此方式,為了深度圖(深度圖代表影像區域的各個像素的深度,影像區域包含影像之像素之部分),針對各個像素,計算代表深度之累計現存頻率的累計頻率曲線;且以讓深度適合於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此種方式來藉由使用此頻率曲線,將深度圖轉換。因此,出現在影像中之物體的深度可用大量的層級的大小來轉換,而大小的層級的數量對於小深度空間可減少。輸入影像之整個深度範圍可藉此適合於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中,且同時,物體的深度可被維持。因此,藉由上述結構,當3D影像被顯示時,深度圖可以以此方式被轉換,以實現可再生深度範圍內之絕佳深度感覺。
第二實施例
之後,解釋了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相同的參考符號可用於在敘述中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部分,或者其解釋可被省略。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1採用了累計頻率曲線,使得輸入影像之深度圖被轉換成為適合於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中的深度圖,同時,出現在影像中之物體的深度感覺可被維持,此無法藉由使用線性轉換的傳統技術達成。然而,根據採用累計頻率曲線的轉換,已經藉由線性轉換來維持的全部深度的大小感覺可能會遺失。此是因為深度圖僅僅根據深度頻率被轉換;且影像之像素的全部深度傾向被壓縮。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2結合了基本轉換(例如線性轉換)與使用累計頻率曲線之轉換(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解釋的),以轉換輸入影像之深度圖成為適合於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深度圖。
圖8為示意圖,用以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2的功能結構。除了輸入單元11、計算器12、第一轉換器13、及輸出單元14,圖轉換設備2另包含偵測單元15、第二轉換器16、及結合單元17。當圖轉換設備2的CPU施行儲存於主要儲存器或輔助儲存器中的各種程式時,這些單元被實現。
偵測單元15偵測由輸入單元11所接收之深度圖所代表的深度值的範圍。第二轉換器16使用偵測單元15所偵測的範圍,且藉由基本轉換(其中由輸入單元11所接收之深度圖所代表的全部深度被平均地轉換)將深度圖轉換成為代表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深度值的深度圖。
結合單元17藉由使用調合常數α(0≦α≦1)來結合第一轉換器13所轉換之深度圖與第二轉換器16所轉換之深度圖,且藉此將輸入單元11所接收之深度圖轉換成為代表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深度值的深度圖。調合常數α的值可由設計者預先決定,或者可透過操作輸入單元而由使用者適當地決定與輸入。
之後,藉由根據本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2所施行的圖轉換處理之程序係參照圖9來敘述。步驟S1至S4之操作係相同於第一實施例。在步驟S1之後,除了步驟S2之操作,圖轉換設備2施行步驟S10之操作。在步驟S10,藉由偵測單元15之操作,圖轉換設備2偵測在步驟S1所接收之深度圖所代表的深度值的範圍。更具體地,偵測單元15藉由參照深度圖所代表的所有深度值來偵測最小值zmin 與最大值zmax ,且藉此偵測最小值zmin 與最大值zmax 之間的範圍。
在步驟S11,使用在步驟S10偵測到的範圍,藉由第二轉換器16之操作,根據基本轉換,圖轉換設備2針對各個像素將在步驟S1所接收之深度圖轉換成為代表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範圍內的深度值的深度圖。基本轉換可為如圖1所示的線性轉換。更具體地,根據式(5),第二轉換器16針對各個像素位置x而將深度值z(x)轉換成為深度值z”(x)。以如同第一實施例之相同方式,z(x)係為所接收深度圖所代表的深度值,且z”(x)係為輸出裝置之深度圖所代表的深度值。
除此以外,基本轉換可為如圖10所示的伽瑪(gamma)轉換。在此情況中,根據式(6),第二轉換器16針對各個像素位置x而將深度值z(x)轉換成為深度值z”(x)。
此外,基本轉換可為如圖11所示的逆伽瑪轉換。在此情況中,根據式(7),第二轉換器16針對各個像素位置x而將深度值z(x)轉換成為深度值z”(x)。
第二轉換器16所採用之轉換公式不限於上述,且任何轉換公式都可被採用,只要全部深度可以在基本轉換中被平均地轉換。
在步驟S12,藉由結合單元17之操作,圖轉換設備2將在步驟S11針對各個像素位置x所轉換的深度值z”(x)乘以1-α,且在步驟S13,圖轉換設備2將在步驟S3所轉換的深度值z’(x)乘以α。在步驟S14,根據式(8),圖轉換設備2結合深度值z”(x)與深度值z’(x),以獲得深度值z”’(x)。
z '''(x )=αz '(x )+(1-α)z "(x ) (8)。
圖12為示意圖,用以說明使用累計頻率曲線之轉換、基本轉換、與從該結合所獲得之轉換(當α=0.5)。深度值z”’(x)係從這個圖式中所示之調合函數獲得,其為使用累計頻率曲線之轉換與基本轉換的結合。在此,當調合常數α增加,使用累計頻率曲線之轉換的比率變較大;而當調合常數α減小,基本轉換的比率變較大。代表深度值z”’(x)(針對各個像素從此調合函數獲得)之深度圖係作為從輸入影像之深度圖被轉換成為適合於目標3D顯示裝置的最終深度圖。換句話說,圖轉換設備2將在步驟S1所接收之深度圖轉換成為代表針對各個像素藉由結合在步驟S3藉由使用累計頻率曲線所轉換之深度值與在步驟S11藉由基本轉換所轉換之深度值而獲得的深度值的深度圖。以此方式,圖轉換設備2針對各個像素結合了藉由使用累計頻率曲線所轉換之深度圖與藉由基本轉換所轉換之深度圖,且藉此將輸入影像之深度圖轉換成為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圖。
之後,在步驟S4,圖轉換設備2輸出在步驟S14所轉換之深度圖。
藉由上述結構,輸入影像之全部深度範圍可適合於輸出裝置之深度範圍,且出現在影像中之物體的深度可被維持。此外,全部深度之大小的感覺亦可被維持。因此,上述結構可實現用於3D影像之顯示的深度圖轉換,以提供可再生深度範圍內之絕佳深度感覺的方式。
修改型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之實施例,且其結構性構件在實行時可被修改而無偏離範圍。此外,藉由適當地結合上述實施例中所揭露之結構性構件,可提供各種實施例。例如,實施例之一些結構性構件可被省略。不同實施例之結構性構件可被適當地結合。此外,可做出各種修改,如下所示。
根據上述之實施例,實行於影像處理裝置上之各種程式可被儲存於連接至網路(例如網際網路)的電腦中,且可藉由網路的方式被下載。此外,各種程式可以用可安裝或可執行檔案的形式被儲存於電腦可讀取紀錄媒體(例如CD-ROM、軟碟(FD)、CD-R、與多功能數位碟片(DVD)),且可被提供作為電腦程式產品。
根據上述之實施例,頻率曲線被採用來表示深度現存頻率;且採用了累計頻率曲線,其藉由此頻率曲線之使用而代表深度之累計現存頻率。然而,深度之現存頻率與其累計現存頻率不限於此。
當施行圖轉換處理於影像的所有像素,根據上述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1與2可取得各個區塊或各個特定區域之深度圖,以施行圖轉換處理。
根據上述之實施例,深度圖代表影像區域(包含影像之像素之部分)之深度值,但深度圖不限於此。深度圖可指示用於影像區域(包含影像之像素之部分)之深度的各個像素的視差。深度值與視差建立了一對一的對應。為了此原因,圖轉換設備1與2以如同上述實施例之相同方式針對各個像素計算了深度圖的累計頻率曲線,其代表影像區域(包含影像之像素之部分)之深度的視差;而且,藉由使用此累計頻率曲線,圖轉換設備1與2將深度圖轉換成為適於目標3D顯示裝置之深度圖,使得深度圖轉換可以獲得在可再生深度範圍內之絕佳深度感覺。
根據第二實施例,基本轉換不限於上述範例,只要輸入影像之深度圖所代表之全部深度可被平均地轉換。
雖然已敘述某些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僅以範例之方式來呈現,且不打算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確實,在此所敘述之新穎實施例可用各種其他形式來實施;此外,在此所敘述之實施例之形式中的各種省略、替代與改變可被作出而無偏離本發明之精神。所附申請專利範圍與其均等物係打算涵蓋將落入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內的此種形式或修改。
1、2...圖轉換設備
11...輸入單元
12...計算器
13...第一轉換器
14...輸出單元
15...偵測單元
16...第二轉換器
17...結合單元
S1、S2、S3、S4、S10、S11、S12、S13、S14...步驟
圖1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用於深度圖轉換之線性轉換的範例;
圖2係為示意圖,用以解釋使用線性轉換的深度圖轉換;
圖3係為示意圖,用以解釋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深度圖轉換;
圖4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圖轉換設備之功能結構的範例;
圖5係為圖轉換處理之程序的流程圖;
圖6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累計頻率曲線的範例;
圖7係為示意圖,用以解釋使用累計頻率曲線的深度圖轉換;
圖8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圖轉換設備之功能結構的範例;
圖9係為圖轉換處理之程序的流程圖;
圖10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用於深度圖轉換之伽瑪轉換的範例;
圖11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用於深度圖轉換之逆伽瑪轉換的範例;及
圖12係為示意圖,用以說明累計頻率曲線轉換與基本轉換之結合的範例。
1...圖轉換設備
11...輸入單位
12...計算器
13...第一轉換器
14...輸出單元

Claims (6)

  1. 一種圖轉換方法,包含:計算在一第一圖中之深度的現存頻率,該第一圖對應於一影像之至少一影像區域,且該第一圖之各個像素代表對應於該影像區域之一像素的深度;藉由使用該現存頻率,第一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二圖,該第二圖代表各個像素在一第一範圍中之一深度;藉由以一基本轉換平均轉換該第一圖所代表的全部深度,第二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三圖,該第三圖代表各個像素在該第一範圍中的該深度;以及將用於各個像素的該第二圖與該第三圖結合,而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四圖,該第四圖代表各個像素在該第一範圍中的該深度,其中該結合包括將該第二圖乘以一調合常數以及將該第三圖乘以該調合常數的補數,其中該計算包含計算一累計頻率曲線,其代表該第一圖之該等深度的累計現存頻率,其中該第一轉換包含藉由使用該累計頻率曲線來轉換該第一圖成為該第二圖,且其中該第二轉換使用一線性函數,以獲得該第三圖。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轉換中,當該現存頻率較高時,該第一圖所代表之各個像素的該深度係被轉換成為在該第二圖中變得較大的一配置範圍 之一深度,且當該現存頻率較低時,被轉換成為在該第二圖中變得較小的一配置範圍之一深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計算包含根據一第二範圍之一深度值,計算該第一圖之該現存頻率,其代表該影像區域之各個像素的一深度。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計算包含根據一第二範圍之一視差,計算該第一圖之該現存頻率,其代表該影像區域之各個像素的一深度。
  5. 一種圖轉換設備,包含:計算器,配置成計算在一第一圖中之深度的現存頻率,該第一圖對應於一影像之至少一影像區域,且該第一圖之各個像素代表對應於該影像區域之一像素的深度;第一轉換器,配置成藉由使用該現存頻率,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二圖,該第二圖代表各個像素在一第一範圍中之一深度;第二轉換器,配置成藉由以一基本轉換平均轉換該第一圖所代表的全部深度,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三圖,該第三圖代表各個像素在該第一範圍中的該深度;以及結合單元,配置成將用於各個像素的該第二圖與該第三圖結合,而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四圖,該第四圖代表各個像素在該第一範圍中的該深度,其中該結合單元將該第二圖乘以一調合常數以及將該第三圖乘以該調合常數的補數, 其中該計算器計算一累計頻率曲線,其代表該第一圖之該等深度的累計現存頻率,其中該第一轉換器藉由使用該累計頻率曲線來轉換該第一圖成為該第二圖,且其中該第二轉換器使用一線性函數,以獲得該第三圖。
  6.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該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圖轉換之程式化指令,其中當該等指令被電腦執行時,致使該電腦實行:計算在一第一圖中之深度的現存頻率,該第一圖對應於一影像之至少一影像區域,且該第一圖之各個像素代表對應於該影像區域之一像素的深度;藉由使用該現存頻率,第一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二圖,該第二圖代表各個像素在一第一範圍中之一深度;藉由以一基本轉換平均轉換該第一圖所代表的全部深度,第二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三圖,該第三圖代表各個像素在該第一範圍中的該深度;以及將用於各個像素的該第二圖與該第三圖結合,而轉換該第一圖成為一第四圖,該第四圖代表各個像素在該第一範圍中的該深度,其中該結合包括將該第二圖乘以一調合常數以及將該第三圖乘以該調合常數的補數,其中該計算包含計算一累計頻率曲線,其代表該第一圖之該等深度的累計現存頻率, 其中該第一轉換包含藉由使用該累計頻率曲線來轉換該第一圖成為該第二圖,且其中該第二轉換使用一線性函數,以獲得該第三圖。
TW100132454A 2010-12-22 2011-09-08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 TWI485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6657A JP5242667B2 (ja) 2010-12-22 2010-12-22 マップ変換方法、マップ変換装置及びマップ変換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7603A TW201227603A (en) 2012-07-01
TWI485646B true TWI485646B (zh) 2015-05-21

Family

ID=4631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2454A TWI485646B (zh) 2010-12-22 2011-09-08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4764B2 (zh)
JP (1) JP5242667B2 (zh)
CN (1) CN102547322B (zh)
TW (1) TWI485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1818B2 (ja) * 2011-11-01 2015-10-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突出ベース視差マッピング
US9672609B1 (en) * 2011-11-11 2017-06-06 Edge 3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epth-map estimation
US9646383B2 (en) * 2011-12-19 2017-05-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137519B1 (en) 2012-01-04 2015-09-15 Google Inc. Generation of a stereo video from a mono video
US9098911B2 (en) 2012-11-01 2015-08-04 Google Inc. Depth map generation from a monoscopic image based on combined depth cues
US20150334365A1 (en) * 2012-11-29 2015-1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stere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EP2982107B1 (en) * 2013-04-05 2017-11-2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Re-targeting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signal
JP6415179B2 (ja) 2014-08-20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JP6585938B2 (ja) * 2015-06-23 2019-10-02 日本放送協会 立体像奥行き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10313657B2 (en) * 2015-12-25 2019-06-0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epth map gene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herefor
US10776992B2 (en) * 2017-07-05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nchronous time warp with depth data
WO2019150668A1 (ja) 2018-01-30 2019-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018869A1 (ja) * 2020-07-22 2022-01-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ッピング関数調整装置、マッピング関数調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2093B (en) * 1995-12-19 2000-02-11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rallactic depth-dependent pixel shifts
JP2006031171A (ja) * 2004-07-13 2006-02-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擬似的3次元データ生成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618679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奥行き信号生成装置、奥行き信号生成プログラム、擬似立体画像生成装置、及び擬似立体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TW201035907A (en) * 2008-09-25 2010-10-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data proces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6599B2 (ja) 2000-04-11 2008-01-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方法
DE602004014901D1 (de) * 2004-04-29 200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daptive Quantisierung einer Tiefenkarte
DE102005034597A1 (de) * 2005-07-25 2007-02-0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rzeugung einer Tiefenkarte
CN102027752B (zh) * 2008-05-12 2016-02-17 汤姆森特许公司 用于测量立体运动画面的潜在眼睛疲劳的系统和方法
JP4909378B2 (ja) * 2009-06-02 201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2093B (en) * 1995-12-19 2000-02-11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rallactic depth-dependent pixel shifts
JP2006031171A (ja) * 2004-07-13 2006-02-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擬似的3次元データ生成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618679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奥行き信号生成装置、奥行き信号生成プログラム、擬似立体画像生成装置、及び擬似立体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TW201035907A (en) * 2008-09-25 2010-10-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data proces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2200A1 (en) 2012-06-28
TW201227603A (en) 2012-07-01
JP5242667B2 (ja) 2013-07-24
JP2012134881A (ja) 2012-07-12
CN102547322B (zh) 2015-04-01
US9154764B2 (en) 2015-10-06
CN102547322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5646B (zh) 圖轉換方法、圖轉換設備、及用於圖轉換的電腦程式產品
JP6147275B2 (ja)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立体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32445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system, disparity conversion device, disparity convers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8189941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2019513A (ja) 2d画像を3d画像に変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56551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30051659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8565513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providing depth informa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KR20110041753A (ko) 시점간 크로스톡 저감 장치 및 방법
US9179132B2 (en) Depth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pseudo stereo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depth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pseudo stereo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pth signal gener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seudo stereo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program
JP487250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20130036430A (ko) 저 해상도 깊이 맵으로부터 고 해상도 깊이 맵을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기록한 기록매체
JP2014016792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74318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 depth map and converting two-dimensional data to stereoscopic data
JP525429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582489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2060246A (ja) 画像処理装置、集積回路装置
JP2014219724A5 (zh)
WO2013128847A1 (ja) 視差量調整装置、3次元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視差量調整方法
JP549976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TW201438458A (zh) 影像處理電路及其環狀假影消除方法
JP2015142260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418763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07026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