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3009B - A polarizing element protective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A polarizing element protective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3009B
TWI483009B TW099115429A TW99115429A TWI483009B TW I483009 B TWI483009 B TW I483009B TW 099115429 A TW099115429 A TW 099115429A TW 99115429 A TW99115429 A TW 99115429A TW I483009 B TWI483009 B TW I4830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element
protective film
bas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5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2300A (en
Inventor
Keiichi Osamura
Original Assignee
Jiro Corporate Pl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ro Corporate Plan Inc filed Critical Jiro Corporate Pla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42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2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3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3009B/zh

Links

Description

偏光元件保護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偏光元件保護膜、具有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偏光板以及具有偏光板的液晶顯示元件。
近年來,由於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為薄型、輕量且耗電小,因此可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而廣泛使用。液晶顯示裝置的使用領域,是從以往的計算器或時鐘等小型品擴大到汽車用儀錶、PC顯示器、電視等大型品中。
如圖5所示,配置在液晶顯示裝置上的通常的液晶顯示元件21具有:液晶單元25,其係由兩個面的透明介質層26(例如玻璃)夾持液晶層27而成;偏光板22,其係在具有偏光能的偏光元件24的兩個面經由接著劑而貼合偏光元件保護膜23而成;並且具有經由接著劑層28由偏光板22自上下夾持液晶單元25而成的結構。如上所述,自提高強度與使操作變容易的觀點考慮,偏光元件24係受偏光元件保護膜23保護。
偏光元件的材料通常使用作為親水性樹脂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藉由將PVA膜單軸拉伸後,以碘或二色性染料進行染色,或者在染色後進行拉伸,接著用硼化合物進行交聯而形成偏光元件。另外,偏光元件保護膜要求具有光學上透明且雙折射性小、與由PVA所構成的偏光元件的接著性優異等特性,因此通常使用三乙醯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用鹼對三乙醯纖維素進行皂化處理(將酯基取代成作為親水性基團的羥基)後,經由水溶性接著劑而接著在由作為親水性樹脂的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上。
三乙醯纖維素膜通常利用溶液鑄膜法來製造。所謂溶液鑄膜法,是指將使三乙醯纖維素溶解於鹵素系溶劑等溶劑中而成的所謂摻雜(dope)的溶液,流鑄在作為支撐體的旋轉的無端環帶或桶上而成膜的製法。於流鑄後,將溶劑的一部分在支撐體上加以乾燥,從支撐體上剝離固化而獲得的膜,將剩餘的溶劑乾燥而獲得三乙醯纖維素膜。
這種方法必須除去在成形的膜內部殘存的溶劑,因此乾燥線或蒸發的溶劑的回收及再生裝置等,使得設備及製造成本變得龐大。另外,因為使用鹵素系溶劑,所以就環境問題方面而言,也需要開發代替材料及其他製造方法。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利用熔融擠出法(melt extrusion method)製造纖維素酯膜的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6-6316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06027號公報等)。然而,根據利用該等方法而獲得的纖維素酯膜,存在以下問題:由於平滑地形成表面,而無法獲得與由PVA所構成的偏光元件的充分的接著性。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631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306027號公報
本發明有鑒於該等問題研究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實施了針對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的易接著形狀的新穎的纖維素酯製偏光元件保護膜、及具有這種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偏光板、以及液晶顯示元件。
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發明是一種偏光元件保護膜,其具有纖維素酯製透明基材層,其特徵在於:具有形成在上述基材層內面的微細凹凸形狀,基材層內面的算術表面粗糙度(Ra)為1μm以上10μm以下。
該偏光元件保護膜在基材層內面以該內面的表面粗糙度(Ra)成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方式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由於該偏光元件保護膜如上所述般在基材層的整個內面具有上述尺寸的微細凹凸形狀,因此基材層內面的表面積明顯增加。因此,根據該偏光元件保護膜,由於偏光元件或接著劑層與基材層內面接觸的面積明顯增加,因而接著性提高。另外,若用鹼將如上所述般內面具有寬廣表面積的纖維素酯製基材層皂化,則在內面表面產生的作為親水性基團的羥基比通常增加,由此與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及接著劑層的接著性也會有效地提高。
上述基材層內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較佳為2μm以上60μm以下,基材層內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相對於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粗糙度比(Rz/Ra)較佳為1以上15以下。藉由使基材層內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在上述範圍內,可進一步擴大內面的表面積,提高接著性。另外,藉由使基材層內面的微細凹凸形狀以粗糙度比(Rz/Ra)位於所述範圍內的方式,使其整體上具有固定的粗糙度且大致均勻地形成,可增大基材層內面的表面積並且可減少凹凸的不均。因此,根據該偏光元件保護膜,能提高與偏光元件的接著的均勻性,並且能減少膜上的亮點,能提高作為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品質。
上述纖維素酯較佳為乙酸丙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的熔融性、成形性優異,因此可容易且經濟地形成基材層內面的凹凸形狀。另外,乙酸丙酸纖維素容易進行皂化處理,藉由皂化可容易且充分地發揮出基材層內面的親水性。
該偏光元件保護膜可具有積層在基材層外面側的抗反射層(例如包括稱作防眩層(anti-glare layer)、抗反射層、低折射率層的抗反射層)或硬塗層。當具有抗反射層的偏光元件保護膜配設在液晶顯示元件的顯示面側時,在保護偏光元件的同時可發揮出抗反射功能。另外,藉由偏光元件保護膜進一步具有硬塗層,而可強化偏光元件的保護功能。
該偏光元件保護膜較佳為利用擠出片成形法而形成,亦即,使熔融狀態的纖維素酯通過在周圍具有上述基材層內面的反轉形狀的輥模與其他輥的夾持部,而轉印上述形狀。若藉由利用這種擠出片成形法的所謂壓花加工來形成基材層內面的凹凸形狀,則可容易且準確地對該凹凸形狀的尺寸或具體形狀、及基材層內面的表面粗糙度等進行設定及調整。另外,藉由利用擠出片成形法同時進行膜成形與基材層內面的凹凸形狀成形,當將成形的膜加以捲繞時,由於基材層內面的凹凸形狀的存在,而可減少膜間的密合性,因此可製造較長卷的膜。
在具備具有聚乙烯醇的偏光元件、及積層在該偏光元件的兩個面側的一對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偏光板中,較佳為使用在基材層內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該偏光元件保護膜作為至少一片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在這種偏光板中,藉由在偏光元件的至少一個面側,使用具有實施了針對聚乙烯醇的易接著形狀的基材層的該偏光元件保護膜,而可提高偏光元件與該偏光元件保護膜的接著性、接著的耐久性,而且還會提高偏光板的強度、操作性。
在具有液晶單元、與積層在該液晶單元的兩個面側的一對偏光板的液晶顯示元件中,較佳為使用具有在基材層內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偏光元件保護膜的上述偏光板,來作為至少一片的偏光板。在這種液晶顯示元件中,偏光元件與偏光元件保護膜的接著性、接著耐久性高,偏光板的強度、操作性優異,因此液晶顯示元件所具有的各特性能長時間穩定地發揮,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本發明中,所謂“內面”是指在一對偏光元件保護膜間夾持偏光元件而成的偏光板中,中心的偏光元件側,所謂“外面”是指該中心的偏光元件側的相反側。另外,所謂“外面側”等某個“面側”,不僅指直接積層在該某個面的情況,而且也包括經由其他層而積層的情況。另外,“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十點平均粗糙度(Rz)”是依據JIS B0601-1994,在截斷值λc為2.5mm、評價長度為12.5mm時的值。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在內面形成針對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的易接著形狀、即微細凹凸形狀,因此與具有作為親水性樹脂的聚乙烯醇的偏光元件的接著性得到飛躍地改善。此外,由於具有該凹凸形狀,而可使擠出片成形中的膜實現長尺寸。另外,由於偏光板具有該偏光元件保護膜,而使這種偏光板的強度、操作性提高。此外,由於液晶顯示元件具有該偏光板,而可長時間穩定地發揮所期望的特性。
以下,適當參照圖式並對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具有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偏光板及具有偏光板的液晶顯示元件進行詳細說明。
圖1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具備透明的基材層2。
基材層2為纖維素酯製。基材層2特佳為纖維素的低級脂肪酸酯製。所謂纖維素的低級脂肪酸酯中的低級脂肪酸,是指碳原子數為6以下的脂肪酸,例如可列舉乙酸纖維素、丙酸纖維素、丁酸纖維素等,特佳為乙酸丙酸纖維素。另外,如後所述,除乙酸丙酸纖維素等纖維素酯以外可在基材層2中添加一種或多種添加劑。
由於基材層2為纖維素酯製,因此利用皂化處理將表面的酯基取代成作為親水性基團的羥基,從而容易接著在由作為親水性樹脂的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上。特別是根據乙酸丙酸纖維素,可用工業方法容易地進行皂化處理,並且可準確且經濟地形成後述的基材層2內面的微細凹凸形狀3。另外,乙酸丙酸纖維素由於熔融性優異而可利用擠出片成形法而成形,因此不需要鹵化溶劑,就環境方面及節能方面而言也優異。
基材層2具有形成於內面的微細凹凸形狀3。由該微細凹凸形狀3所引起的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粗糙度,Ra(算術平均粗糙度)的下限值為1μm、較佳為2μm、更佳為3μm,且Ra的上限值為10μm、較佳為8μm、更佳為6μm、特佳為4μm,最佳為3μm。由於該偏光元件保護膜1係在基材層2的整個內面具有上述尺寸的微細凹凸形狀3,所以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積明顯增大。因此,根據該偏光元件保護膜1,偏光元件或接著劑層與基材層2內面接觸的面積會增大,因而與偏光元件及接著劑層的接著性提高。另外,若用鹼對如上所述般內面具有明顯寬廣的表面積的纖維素酯製基材層2進行皂化,則會在內面表面產生大量的作為親水性基團的羥基,因此藉由這種方式,與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及接著劑層的接著性也會有效地提高。另外,若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粗糙度小於上述範圍,則內面的表面積不會充分地增大,因此接著性的提高並不明顯。另外,若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粗糙度超過所述範圍,則透過的光線的面會均勻性下降。
另外,由於基材層2的內面具有上述凹凸形狀3,所以當使該基材層2或偏光元件保護膜1成形,併用輥捲繞時,可利用該凹凸形狀3防止膜間密切的接觸。因此,根據該偏光元件保護膜1,可防止捲繞後的黏連並使膜實現長尺寸。
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粗糙度,較佳為十點平均粗糙度(Rz)為2μm以上60μm以下、較佳為2μm以上30μm以下。藉由使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粗糙度在上述範圍內,可進一步擴大內面的表面積,並且提高與偏光元件及接著劑層的接著性。若基材層2內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超過上述範圍,則會形成基材層2的厚度極薄的部位,因此基材層2的強度會下降。若基材層2內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小於上述範圍,則內面的表面積不會充分地增大,而表現不出接著性的提高效果。
另外,基材層2內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相對於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粗糙度比(Rz/Ra),較佳為1以上15以下,更佳為1.5以上15以下,最佳為2以上15以下。通常偏光元件保護膜較佳為亮點少的偏光元件保護膜。所謂亮點,是指正交配置兩片偏光板,在該等偏光板之間配置纖維素酯膜,從一片偏光板的面觀察纖維素酯膜時,光源的光漏出而可見的點。十點平均粗糙度(Rz)是表示局部的凹凸的大小的參數,若粗糙度比(Rz/Ra)大,則局部存在大量的大凹凸。該局部的凹凸成為膜上的亮點之一。因此,藉由基材層2內面的微細凹凸形狀3以粗糙度比(Rz/Ra)成為上述範圍的方式使整體大致均勻地形成,可減少內面的凹凸的不均,因此減少亮點,而提高作為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品質。若基材層2內面的粗糙度比(Rz/Ra)超過上述範圍,則由於在偏光元件與基材層2內面之間可產生因凹凸形狀3所引起的微細間隙,密合性下降,接著性亦反而下降。另外,若基材層2內面的粗糙度比(Rz/Ra)超過上述範圍,則會形成基材層2的厚度極薄的部位,因此基材層2的強度下降。
基材層2的平均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200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上100μm以下。藉由使基材層2的厚度為10μm以上,可獲得適度的強度及剛性,並可穩定且容易地進行膜製造,另一方面,藉由使基材層2的厚度為200μm以下,可提高製造時的線速度、生產性、控制性等。
用於基材層2的纖維素酯是以纖維素為原料,藉由羥基的醯化而製造。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纖維素酯中,對於纖維素的羥基的取代度並無特別限定,可測定脂肪酸在纖維素的羥基上的結合度,藉由計算而獲得取代度。取代度的測定可利用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ASTM)的D-817-91中規定的方法來進行。
用於本發明的乙酸丙酸纖維素較佳為滿足下述式(A)及(B)。
2.0≦X+Y≦3.0 (A)
1.2≦X≦2.8 (B)
式中,X表示乙醯基相對於羥基的取代度,Y表示丙醯基相對於纖維素的羥基的取代度。所謂“取代度”,是指纖維素的2位、3位及6位的各個羥基的氫原子被取代的比例的合計。當2位、3位及6位的所有羥基被醯基取代時取代度為3。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乙酸丙酸纖維素更佳為滿足下述式(A')及(B'),最佳為滿足下述式(A")及(B")。
2.2≦X+Y≦2.9 (A')
1.3≦X≦2.7 (B')
2.4≦X+Y≦2.8 (A")
1.4≦X≦2.6 (B")
滿足上述式的乙酸丙酸纖維素,藉由使醯基的疏水性與羥基的親水性適度地平衡,可容易加工成形為膜狀。該等乙酸丙酸纖維素可利用公知的方法合成。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纖維素酯較佳為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量平均分子量Mn比為1.5~5.5的纖維素酯,更加為2.0~5.0,特佳為2.5~5.0,最佳為使用3.0~5.0的纖維素酯。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纖維素酯的原料纖維素可為木漿也可為棉絨,木漿可為針葉樹也可為闊葉樹,較佳為針葉樹。就成膜時的剝離性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棉絨。由該等原料製作的纖維素酯可適當混合,或者單獨使用。
例如能夠以源自棉絨的纖維素酯:源自木漿(針葉樹)的纖維素酯:源自木漿(闊葉樹)的纖維素酯的比率為100:0:0、90:10:0、85:15:0、50:50:0、20:80:0、10:90:0、0:100:0、0:0:100、80:10:10、85:0:15、40:30:30加以使用。
另外,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纖維素酯較佳為成膜時的亮點少的纖維素酯。認為亮點的原因之一是纖維素酯中含有未反應的纖維素,可藉由過濾熔融的纖維素酯而除去未反應的纖維素,來減少亮點。另外,存在如下傾向:膜的膜厚越薄,每單位面積的亮點數越少,膜中所含的纖維素酯的含量越少,亮點越少。
關於亮點,較佳為對於直徑0.01mm以上的亮點而言,較佳為200個/cm2 以下,更佳為100個/cm2 以下,特佳為50個/cm2 以下,又特佳為30個/cm2 以下,又特佳為10個/cm2 以下,最佳為完全沒有亮點。另外,對於0.005mm~0.01mm以下的亮點而言,較佳為200個/cm2 以下,更佳為100個/cm2 以下,特佳為50個/cm2 以下,又特佳為30個/cm2 以下,又特佳為10個/cm2 以下,最佳為完全沒有亮點。
藉由過濾而除去亮點異物時,比起過濾單獨熔融纖維素酯而成的熔融液而言,過濾添加混合了可塑劑的組成物的亮點異物的除去效率更高,故較佳。也可過濾適當混合了紫外線吸收劑、其他添加物的組成物。至於過濾,較佳為以含有纖維素酯的熔融物的黏度為10000P以下進行過濾,更佳為5000P以下,特佳為1000P以下,最佳為500P以下。濾材較佳為使用玻璃纖維、纖維素纖維、濾紙、四氟乙烯樹脂等氟樹脂等以往公知的濾材,特佳為使用陶瓷、金屬等。絕對過濾精度較佳為使用50μm以下的濾材,更佳為30μm以下的濾材,特佳為10μm以下的濾材,最佳為5μm以下的濾材。也可將該等濾材適當組合而使用。濾材可使用表面型(surface type)也可使用深度型(depth type),深度型的濾材比較難堵塞而可較佳使用。
原料的纖維素酯較佳為使用至少一次溶解在溶劑後,使溶劑乾燥而成的纖維素酯。更佳為與可塑劑、紫外線吸收劑及消光劑的至少一種以上一同溶解在溶劑中後乾燥而成的纖維素酯。此外最佳為在溶解的過程中冷卻到-20℃以下的纖維素酯。藉由添加這種纖維素酯,會提高成為熔融狀態時的各添加物的均勻分散性,並使光學特性均勻,故優異。特別是,添加這種纖維素酯使其為總纖維素酯的1重量百分比(wt%)以上,較佳為5wt%以上,更佳為10wt%以上,特佳為30wt%以上,又特佳為50wt%以上,最佳為用溶劑一次將所有纖維素酯原料溶解。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也可為適當混合了除纖維素酯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膜。所混合的高分子成分較佳為與纖維素酯的相容性優異的高分子成分,且更佳為成膜時的透射率為80%以上,特佳為90%以上,最佳為92%以上。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纖維素酯也可含有一種以上的添加劑。添加劑可預先與纖維素酯混合,亦可在熔融擠出法中在擠出機的中途混練入。為了均勻地添加,較佳為使用靜態混合機(static mixer)等混合裝置。添加劑可列舉:可塑劑、抗氧化劑、酸捕獲劑、光穩定劑、過氧化物分解劑、自由基捕獲劑、金屬減活劑(metal deactivator)、紫外線吸收劑、消光劑、染料等。另外,只要為具有上述功能的添加劑,也可使用未分類在上述範圍的添加劑。
構成基材層2的纖維素酯中較佳為含有可塑劑。就提高機械性質、賦予柔軟性、賦予耐吸水性、降低水分透過率等的膜的改質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在基材層2中添加眾所周知的的化合物作為可塑劑。另外,添加可塑劑包含以下目的:以熔融擠出法使基材層2成形時,藉由添加可塑劑,而使膜構成材料的熔融溫度低於單獨使用纖維素酯的玻璃轉移溫度;或者在相同加熱溫度下可使含有可塑劑的膜構成材料的黏度低於纖維素酯的黏度。於此,在本發明中,所謂膜構成材料的熔融溫度,是指在加熱該材料而表現出流動性的狀態下,加熱材料的溫度。
單獨使用纖維素酯時,若低於玻璃轉移溫度,則表現不出用以成膜的流動性。然而,纖維素酯在玻璃轉移溫度以上的溫度下,由於吸收熱量而彈性模數或黏度下降,而表現出流動性。為了滿足上述目的使膜構成材料熔融,較佳為添加的可塑劑具有低於纖維素酯的玻璃轉移溫度的熔點或者玻璃轉移溫度。
可塑劑例如可列舉: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基苯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二苯基聯苯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萘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磷酸三鄰聯苯酯等磷酸酯系可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等鄰苯二甲酸酯系可塑劑;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丁酸酯、丁基鄰苯二甲醯基乙醇酸丁酯、乙基鄰苯二甲醯基乙醇酸乙酯、甲基鄰苯二甲醯基乙醇酸乙酯等乙醇酸酯系可塑劑等。其中,鄰苯二甲酸酯系或乙醇酸酯系可塑劑因難以引起纖維素酯的水解故較佳。另外,較佳為含有凝固點為20℃以下的可塑劑。這種可塑劑例如可列舉: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基苯酯、磷酸三丁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乙基鄰苯二甲醯基乙醇酸乙酯等。
另外,可塑劑中,特佳為使用具有非揮發性的可塑劑。所謂非揮發性可塑劑,是指200℃下的蒸氣壓為10mmHg以下的化合物,並且是指具有極低的蒸氣壓且具有低揮發度的性質的化合物。較佳為5mmHg以下,更佳為1mmHg以下。具體可列舉非揮發性磷酸酯,例如較佳為亞芳基雙(二芳基磷酸酯)。
就尺寸穩定性的觀點而言,以上的可塑劑的含量相對於纖維素酯而較佳為0.1wt%~30wt%,特佳為0.5wt%~15wt%。
另外,含有的可塑劑的凝固點,較佳為20℃以下、特佳為14℃以下的可塑劑。藉由凝固點低的可塑劑,可提高纖維素酯膜的柔軟性,從而提高膜的加工性。
構成基材層2的纖維素酯中較佳為含有抗氧化劑。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耐熱加工穩定劑、去氧劑(oxygen scavenger)等,該等抗氧化劑中,較佳為酚系抗氧化劑、特別是烷基取代酚系抗氧化劑。藉由調配該等抗氧化劑,不會使透明性、耐熱性等降低,可防止由成形時的熱或氧化劣化等所導致的成形體著色或強度下降。該等抗氧化劑可分別單獨使用,或者組合使用兩種以上,該等抗氧化劑的調配量可在不損及本發明的目的的範圍內適當選擇,相對於本發明的聚合物100重量份而較佳為0.001重量份~5重量份,更佳為0.005重量份~1重量份。
構成基材層2的纖維素酯中亦可添加酸捕獲劑。酸捕獲劑較佳為含有作為酸捕獲劑的環氧化合物而成的酸捕獲劑。這種作為酸捕獲劑的環氧化合物是該技術領域中已知,包括各種聚二醇的二縮水甘油醚、特別是藉由每1莫耳的聚二醇縮合約8莫耳~40莫耳的環氧乙烷等而衍生的聚二醇、丙三醇的二縮水甘油醚等,金屬環氧化物(例如以往以來一直在氯乙烯聚合物組成物中利用的化合物、及以往以來一直與氯乙烯聚合物組成物一併利用的化合物),環氧化醚縮合產物,雙酚A(即4,4'-二羥基二苯基二甲基甲烷)的二縮水甘油醚,環氧化不飽和脂肪酸酯,及各種環氧化長鏈脂肪酸三酸甘油酯等(例如以環氧化大豆油等組成物所代表的環氧化植物油及其他不飽和天然油)。
構成基材層2的纖維素酯中較佳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就防止偏光元件或顯示裝置對於紫外線的劣化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波長為370nm以下的紫外線的吸收能優異的紫外線吸收劑,且就液晶顯示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波長為400nm以上的可見光的吸收少的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氧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水楊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鎳絡鹽系化合物等,較佳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或著色少的苯并三唑系化合物。
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H-苯并三唑-2-基)-6-(直鏈及支鏈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3-[3-第三丁基-4-羥基-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辛酯與3-[3-第三丁基-4-羥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的混合物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化合物。
另外,市售品也可使用TINUVIN 109、TINUVIN 171、TINUVIN 360(均為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
二苯甲酮系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雙(2-甲氧基-4-羥基-5-苯甲醯基苯基甲烷)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化合物。
紫外線吸收劑相對於纖維素酯較佳為添加0.1wt%~20wt%,更佳為添加0.5wt%~10wt%,最佳為添加1wt%~5wt%。該等紫外線吸收劑也可併用兩種以上。
基材層2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公知的混合方法混合纖維素酯的薄片原料及可塑劑等添加劑,預先製成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後,製造基材層2。該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例如可藉由以萬能混合機(omni mixer)等混合機進行預混合後,對所獲得的混合物進行擠出混練而獲得。此時,用於擠出混練的混練機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或加壓捏合機等以往公知的混練機。
基材層2的膜成形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澆鑄法(溶液流鑄法)、熔融擠出法、壓光法(calendar)、壓縮成形法等公知的方法。該等方法中,較佳為溶液澆鑄法(溶液流鑄法)或熔融擠出法,特佳為熔融擠出法。熔融擠出法不使用溶劑而成形,因此係在環境方面及節能方面優異的成形方法。另外,因不使用溶劑而成形,所以成膜後的纖維素酯膜中所含的殘留有機溶劑量穩定且小於0.1wt%,由此可形成具有穩定的延遲(retardation)值的纖維素膜。
用於溶液澆鑄法(溶液流鑄法)的溶劑例如可列舉:氯仿、二氯甲烷等氯系溶劑;甲苯、二甲苯、苯及該等溶劑的混合溶劑等芳香族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2-丁醇等醇系溶劑;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丁基溶纖劑、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二噁烷、環己酮、四氫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乙酸乙酯、二乙醚等。該等溶劑可僅使用一種,也可併用兩種以上。用以進行溶液澆鑄法(溶液流鑄法)的裝置例如可列舉滾筒式澆鑄機、帶式澆鑄機、旋塗機等。
熔融擠出法可列舉:使熔融狀態的纖維素酯通過在周圍具有基材層內面的反轉形狀的輥模與其他輥的夾持部而轉印上述形狀的擠出片成形法、膨脹法(inflation method)等,就在內面形成凹凸形狀3的容易性而言,較佳為擠出片成形法。
當以擠出片成形法進行膜成形時,可藉由以下方式來進行:在公知的單軸擠出機或雙軸擠出機的前端部安裝T模,將熔融纖維素酯從T模中成膜狀擠出,使熔融狀態的纖維素酯通過在周圍具有基材層2內面的反轉形狀的輥模與其他輥的夾持部,轉印上述形狀後,捲繞經成形的膜。
擠出片成形法中的熔融溫度較佳為170℃~270℃,更佳為175℃~265℃,最佳為180℃~260℃。此外,較佳為以從T模等中擠出的熔融樹脂的溫度成為230℃~260℃的方式調整熔融溫度。藉由使熔融溫度在上述範圍內,可減輕纖維素樹脂的劣化及黃色指數(yellow index,YI值)的惡化。
另外,在周圍具有基材層2內面的反轉形狀的輥模及其他輥的表面溫度較佳為60℃~150℃,更佳為70℃~140℃,最佳為80℃~135℃。藉由使兩輥的表面溫度在上述範圍內,可提高成形性。
根據該擠出片成形法,由於利用所謂壓花加工使基材層2內面的凹凸形狀3成形,因此可容易且準確地進行凹凸形狀3的尺寸或形狀及基材層2內面的表面粗糙度等的調整。另外,藉由利用擠出片成形法同時進行膜成形與基材層2內面的凹凸形狀3成形,而當捲繞經成形的膜時,由於基材層2內面的凹凸形狀3的存在,而減少膜間的密合性。因此,根據該方法,可防止膜捲繞後的黏連,並可製造特長卷的膜。
另外,捲繞經成形的膜時,適當調整捲繞輥的溫度,朝擠出方向施加拉伸,由此也可成為單軸拉伸步驟。另外,藉由加入將膜朝與擠出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的步驟,而也可加入依次雙軸拉伸、同時雙軸拉伸等步驟。
基材層2可為未拉伸膜,也可為拉伸膜。拉伸時,可為單軸拉伸膜,也可為雙軸拉伸膜。當設為雙軸拉伸膜時,可為同時雙軸拉伸而成的膜,也可為逐次雙軸拉伸而成的膜。當進行雙軸拉伸時,機械強度提高且膜性能提高。
進行拉伸步驟時的拉伸溫度較佳為在作為膜原料的纖維素酯的玻璃轉移溫度附近進行,具體而言,較佳為(玻璃轉移溫度-30)℃~(玻璃轉移溫度+100)℃下進行,更佳為(玻璃轉移溫度-20)℃~(玻璃轉移溫度+80)℃。若拉伸溫度低於(玻璃轉移溫度-30)℃,則無法獲得充分的拉伸倍率,故不佳。若拉伸溫度高於(玻璃轉移溫度+100)℃,則會引起樹脂的流動(flow)而無法進行穩定的拉伸,故不佳。
以面積比來定義的拉伸倍率可較佳設為1.1倍~25倍的範圍,更佳為設為1.3倍~10倍的範圍。若拉伸倍率小於1.1倍,則不會隨著拉伸而提高韌性,故不佳。若拉伸倍率大於25倍,則無法確認僅提高拉伸倍率的效果,且形成在內面的凹凸形狀3的表面粗糙度會下降。
拉伸速度(單方向)較佳為10%/分鐘~20000%/分鐘的範圍,更佳為100%/分鐘~10000%/分鐘的範圍。若慢於10%/分鐘,則為了獲得充分的拉伸倍率而花費時間,並且由於製造成本變高,故不佳。若快於20000%/分鐘,則可能引起拉伸膜的斷裂等,故不佳。此外,為了使基材層2的光學各向同性或力學特性穩定,也可在拉伸處理後進行熱處理(退火)等。
壓花輥表面的輥模(基材層2內面的凹凸形狀3的反轉形狀)的成形方法,例如也可藉由實施噴氣、濕式噴射、噴沙等噴射加工而形成該輥模。利用這種方法可更簡便地形成作為凹凸形狀3的反轉形狀的輥模。上述中,當利用噴沙而形成凹凸形狀3的反轉形狀模時,可更均勻地形成該輥模。根據這樣形成的輥模,可在基材層2的內面形成粗糙度比(Rz/Ra)的值小的凹凸形狀3。另外,在基材層2為拉伸膜的情況下,根據拉伸倍率而適當調整輥模的形狀尺寸。
另外,這種噴射加工較佳為進行多次。利用該方法可形成更均勻的輥模。根據這樣形成的輥模,可進一步降低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基材層2內面的粗糙度比(Rz/Ra)的值。另外,就噴射加工中對輥模噴射的微粒子的平均粒徑而言,在未拉伸膜的情況下較佳為10μm以下,更佳為1μm~5μm,最佳為2μm~3μm。
另外,該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製造方法除上述方法以外,例如也存在如下方法等:
(a)在具有凹凸形狀3的反轉形狀的片模上積層乙酸纖維素,藉由剝去該薄片模而形成該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方法;
(b)在具有凹凸形狀3的反轉形狀的模具中注入熔融乙酸纖維素的注射成形法;
(c)將成為片狀的乙酸纖維素再加熱,夾持在與上述相同的模具與金屬板之間進行壓製而轉印形狀的方法。
在偏光元件保護膜1中,外面側(未形成微細凹凸形狀3的側)的基材層2的表面可任意由各種功能層,例如防眩層(anti-glare layer)、抗反射層、防眩層、低折射率層等抗反射層、防靜電層、硬塗層(硬化樹脂層)、光學補償層等所被覆。例如藉由偏光元件保護膜進一步具有防眩層(抗反射層),而在偏光元件外側積層該偏光元件保護膜1時,除對偏光元件的保護功能外,還可發揮防眩功能。另外,藉由偏光元件保護膜進一步具有硬塗層,而強化對偏光元件的保護功能。
這種防眩層例如可採用如下技術:利用壓花加工法在膜表面形成凹凸形狀;或者將在黏合劑基質形成材料中混入有粒子的塗液塗布在膜表面,使粒子分散在黏合劑基質中,由此形成凹凸形狀。另外,硬塗層例如可使用由活性線硬化樹脂所形成的硬塗層。這種活性線硬化樹脂的例子可列舉: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環氧丙烯酸酯系樹脂、多元醇丙烯酸酯系樹脂、環氧樹脂等。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為了使與含有聚乙烯醇的偏光元件的接著變得容易,而具備內面側具有微細凹凸形狀3的基材層2,該纖維素酯經過後述的利用鹼的皂化處理而產生羥基,由此有效地提高與構成偏光元件的作為親水性樹脂的聚乙烯醇的接著性。
圖2的偏光板4具有在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5的兩個面側具有圖1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構造。各偏光元件5與偏光元件保護膜1之間由接著劑層6接合。
偏光元件5使用以二色性物質(例如碘或二色性染料)將聚乙烯醇樹脂膜染色並進行單軸拉伸而成的偏光元件。構成該聚乙烯醇樹脂膜的聚乙烯醇的聚合度較佳為100以上5000以下,更佳為1400以上4000以下。聚乙烯醇樹脂膜可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將使樹脂溶解在水或有機溶劑中而成的溶液進行流鑄成膜的流鑄法、澆鑄法等)來成形。偏光元件5的厚度根據使用偏光板4的LCD的目的或用途不同而不同,典型為5μm以上100μm以下。偏光元件5只要不阻礙偏光功能及光學透明性,則可含有除聚乙烯醇樹脂及二色性物質以外的任意成分。
偏光元件5的代表性的製造方法,係採用由將聚乙烯醇樹脂膜膨潤、染色、交聯、拉伸、水洗及乾燥的步驟所構成的一連串的製造步驟。除乾燥步驟外的各處理步驟中,藉由將聚乙烯醇樹脂膜浸漬在用於各步驟的溶液的浴中來進行處理。膨潤、染色、交聯、拉伸、水洗及乾燥的各處理的順序、次數及實施的有無可根據目的、使用材料及條件等而適當設定。例如拉伸處理可在染色處理之前進行,也可與膨潤處理等同時進行。另外,較佳為在拉伸處理的前後進行交聯處理。
偏光元件5的一連串的製造步驟中的膨潤步驟,可藉由將聚乙烯醇樹脂膜浸漬在裝滿水的處理浴中來進行。該處理浴中可適當添加丙三醇或碘化鉀等。典型上膨潤步驟的處理浴的溫度為20℃~60℃左右,在處理浴中的浸漬時間為0.1分鐘~10分鐘左右。染色步驟可藉由將聚乙烯醇樹脂膜浸漬在含有碘等二色性物質的處理浴中來進行。該處理浴的溶液中所使用的溶劑通常使用水。二色性物質以相對於溶劑100重量份而為0.1重量份~1.0重量份的比例加以使用。典型上染色步驟的處理浴的溫度為20℃~70℃左右,浸漬時間為1分鐘~20分鐘左右。
交聯步驟可藉由將經染色處理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在含有交聯劑的處理浴中來進行。交聯劑的例子可列舉硼酸等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該處理浴的溶液中所使用的溶劑通常使用水。典型上交聯步驟的處理浴的溫度為20℃~70℃左右,浸漬時間為1秒~15分鐘左右。拉伸步驟可在任一階段進行。聚乙烯醇樹脂膜的拉伸倍率較佳為5倍以上。拉伸方法例如可採用濕式拉伸法。這時的處理浴的溶液較佳為在水或有機溶劑中添加了各種金屬鹽、碘、硼或鋅的化合物的溶液。
水洗步驟可藉由將實施了各種處理的聚乙烯醇樹脂膜浸漬在水洗浴中來進行。利用該水洗步驟,可洗去聚乙烯醇樹脂膜的不必要的殘存物。水洗浴可為純水,也可為碘化物(碘化鉀、碘化鈉等)的水溶液。水洗浴的溫度較佳為10℃~60℃。典型上浸漬時間為1秒~1分鐘。進行水洗的次數可僅為一次,也可為多次。乾燥步驟例如可採用自然乾燥、鼓風乾燥、加熱乾燥。典型上乾燥溫度為20℃~80℃,乾燥時間為1分鐘~10分鐘。藉由進行上述各步驟,可製造偏光元件5。
偏光元件保護膜1較佳為在進行與偏光元件5的接著之前,用鹼對至少基材層2的內面側(形成凹凸形狀3的側)3進行皂化。利用該皂化,將纖維素酯的酯基取代成作為親水性基團的羥基,由此可提高偏光元件保護膜1與由作為親水性樹脂的聚乙烯醇所形成的偏光元件5的化學親和性,並且明顯提高相互的接著性。
用於皂化處理的鹼水溶液例如可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鋰的水溶液等。該等金屬氫氧化物的濃度通常為5wt%以上40wt%以下。另外,皂化處理的溫度較佳為10℃以上80℃以下。金屬氫氧化物的濃度為5wt%以下時或皂化處理的溫度為10℃以下時,皂化處理所需的時間變長,故不佳。皂化處理藉由將偏光元件保護膜1浸漬在上述鹼水溶液浴中適當時間來進行。
將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基材層2與偏光元件5貼合的接著劑層6中所使用的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乙烯丁醛等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或丙烯酸丁酯等乙烯系乳膠等。通常將該等接著劑製成水溶液來使用。考慮到塗布性或放置穩定性等,接著劑的樹脂溶液中的固體成分濃度較佳為0.1wt%~15wt%。另外,接著劑的樹脂溶液的黏度例如較佳為1mPa‧s~50mPa‧s的範圍。
利用圖3示意性表示的偏光板製造裝置7,將經皂化處理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與含有聚乙烯醇的偏光元件5貼合。圖3所示的用以貼合多層膜的偏光板製造裝置7具備:將偏光元件5捲繞成輥狀的偏光元件的輥8、將偏光元件保護膜1捲繞成輥狀的偏光元件保護膜的輥9、接著劑供給手段10、及用以將偏光元件5與偏光元件保護膜1經由接著劑而按壓、接合的輥11。
偏光板製造裝置7中,將從輥8供給的膜狀的偏光元件5、與從輥9供給的已皂化處理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朝面向輥11的方向送出,以夾持在這些膜之間的方式供給適量的接著劑,接著,用輥11進行按壓而將偏光元件5與偏光元件保護膜1貼合,而獲得在偏光元件5的單面上積層有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構造體。接著,對於未積層偏光元件保護膜1一側的偏光元件5的面,也使用相同的手段,積層偏光元件保護膜1,由此獲得偏光板4。偏光板4的厚度典型為10μm以上100μm以下。
如上所述,根據具有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偏光板4,由於在配置於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的兩個面側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內面實施了微細凹凸形狀3,所以可提高由聚乙烯醇所構成的偏光元件5及接著劑層6與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接著性及剝離耐久性,由此可改善偏光板4的強度及操作性。
圖4的液晶顯示元件12係由下述方式構成:對以透明介質層14(例如玻璃)夾持液晶層15的液晶單元13的兩個面,經由接著劑層16而貼合本發明的圖2的偏光板4(由偏光元件保護膜1、偏光元件5及接著劑層6所構成)。構成液晶單元13的液晶層15及透明介質層14以及接著劑層16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材料。另外,液晶顯示元件中,可在液晶單元的一個面側使用圖2的偏光板4(本發明的偏光板),在液晶單元的另一個面側使用以往技術的其他偏光板。
根據具有配置了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偏光板4的液晶顯示元件12,由於偏光元件保護膜1成形為設有微細凹凸形狀3的易接著形狀,所以偏光元件5及接著劑層6與偏光元件保護膜1的接著性、對剝離的耐久性高,且偏光板4的強度、操作性優異。因此,液晶顯示元件12所具有的各特性能長時間連續且穩定地得到發揮,從而對於整個機器的可靠性變高。
另外,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元件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在偏光板中積層在單面側的偏光元件保護膜也可使用現存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在不需要強接著性的面側使用現存的偏光元件保護膜,藉此可削減製造成本。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敍述,但本發明並不受該實施例的記載限定。
另外,本實施例中“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十點平均粗糙度(Rz)”是依據JIS B0601-1994,設定截斷值λc為2.5mm、評價長度為12.5mm,使用東京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觸針式表面粗糙度測定器“Surfcom 470A”進行測定。
[實施例1]
[基材層用樹脂組成物的製備]
使用乙酸丙酸纖維素(Eastman Chemical公司製造的CAP482-20)100重量份作為纖維素酯,使用磷酸三苯酯(大八化學工業公司製造)10重量份及乙基鄰苯二甲醯基乙醇酸乙酯(大八化學工業公司製造)2重量份作為可塑劑,使用IRGANOX-1010(BASF Japan公司製造)0.01重量份作為抗氧化劑,使用TINUVIN 109(BASF Japan公司製造)0.5重量份、TINUVIN 171(BASF Japan公司製造)0.5重量份、及TINUVIN 360(BASF Japan公司製造)0.3重量份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使用雙軸混練擠出機在200℃下進行熔融混合後,擠出成麵條狀,將該成麵條狀的混合物在水中固化並裁斷,由此獲得樹脂組成物的顆粒。
[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形成]
將上述顆粒供給至擠出機,在250℃下加熱熔融。接著,將熔融的樹脂從擠出機中成薄片狀擠出,藉由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輥模與其他輥的夾持部,而轉印微細凹凸形狀,然後用輸送輥進行輸送並進行冷卻固化,由此獲得實施例1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另外,從擠出機擠出的熔融樹脂的溫度為240℃。另外,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輥模及其他輥的表面溫度調整為100℃。所獲得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內面的Ra為1.0μm、Rz為2.0μm、平均厚度為80μm。
[實施例2~實施例5、比較例1及比較例2]
分別變更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輥模與其他輥的間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內面的Ra及Rz分別不同的實施例2~實施例5以及比較例1及比較例2的偏光元件保護膜。該等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平均厚度均為80μm。將所獲得的各偏光元件保護膜內面的Ra及Rz的值示於表1。
[特性評價]
利用以下方法,對上述中獲得的各偏光元件保護膜進行關於接著性及剝離耐久性的特性評價。
[偏光元件保護膜的皂化]
將上述各偏光元件保護膜在60℃、2mol/L(約8wt%)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浸漬3分鐘,由此進行皂化。然後,水洗4分鐘,接著在30℃的0.01mol/L的硝酸水溶液中浸漬4分鐘,由此進行中和,然後水洗4分鐘。水洗後,在90℃下乾燥3分鐘,再進行自然乾燥1小時,由此製成已皂化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
[偏光元件的形成]
將膜厚200μm的聚乙烯醇膜進行單軸拉伸(溫度110℃、拉伸倍率5倍),而獲得膜厚為40μm的膜。將該膜在含有碘0.15g及碘化鉀10g的水溶液100g中浸漬60秒,接著浸漬在含有碘化鉀12g及硼酸7.5g的68℃的水溶液中。然後對該膜進行水洗、乾燥,而獲得偏光元件。
[積層體的製作]
將上述已皂化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及偏光元件裁斷成18cm×5cm的尺寸,經由固體成分濃度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之接著劑,將該偏光元件保護膜及偏光元件重合,使用手動輥(hand roller),一邊將過量的接著劑或氣泡除去一邊進行貼合。利用加壓成2kg/cm2 的貼合機對該積層體進行加工,然後在80℃下進行乾燥,由此獲得偏光元件保護膜與偏光元件的積層體。該貼合中,是將已皂化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內面(賦予了微細凹凸形狀的面)與上述偏光元件接著。
(1)接著性
用手將積層體的兩層(偏光元件保護膜及偏光元件)剝離,根據材料破壞發生的程度,以下述三個等級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
良好(A):未發生膜與偏光元件之間的剝離,而引起材料破壞。
稍微不良(B):引起一部分材料破壞,但發生膜與偏光元件之間的剝離。
不良(C):膜與偏光元件之間完全剝離。
(2)剝離耐久性
將積層體在75℃d、90%RH的條件下放置500小時,測定從端部開始的剝離的寬度。評價基準如下所述。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
良好(A):小於0.5mm
稍微不良(B):0.5mm以上且小於1.5mm
不良(C):1.5mm以上
根據表1的結果,可知實施例1~實施例5的偏光板的接著性良好,且在嚴格條件下的剝離耐久性也優異。另外,比較例1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在成膜時、鹼處理時、偏光板製作時,發生與輸送輥等的密合,若不對膜兩端部實施輥紋處理(knurling treatment)等,則難以進行作業。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偏光元件外面用保護膜具備其中一個表面具有特定的微細凹凸形狀的基材層,由此與由不具有這種形狀的基材層所構成的膜相比,對聚乙烯醇的接著力及剝離耐久性得到明顯改善。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使用具有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偏光板的液晶顯示元件,能可靠地進行偏光元件保護膜與偏光元件之間的接著,因此液晶顯示元件及具有該液晶顯示元件的整個電子機器的可靠性提高。因此,這種液晶顯示元件可用於從計算器或時鐘等小型品,到汽車用儀錶、PC顯示器、電視等大型品的各種領域中。
1...偏光元件保護膜
2...基材層
3...凹凸形狀
4...偏光板
5...偏光元件
6...接著劑層
7...偏光板製造裝置
8...輥
9...輥
10...接著劑供給手段
11...輥
12...液晶顯示裝置
13...液晶單元
14...透明介質層
15...液晶層
16...接著劑層
21...液晶顯示元件
22...偏光板
23...偏光元件保護膜
24...偏光元件
25...液晶單元
26...透明介質層
27...液晶層
28...接著劑層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特定實施形態的偏光元件保護膜的示意剖面圖。
圖2是具備圖1的偏光元件保護膜的偏光板的示意剖面圖。
圖3是表示製造圖2的偏光板的裝置的示意圖。
圖4是具備圖2的偏光板的液晶顯示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5是表示利用以往技術的一般的液晶顯示元件的構造的示意剖面圖。
1...偏光元件保護膜
2...基材層
3...凹凸形狀

Claims (4)

  1. 一種偏光元件保護膜,具備纖維素酯製透明基材層,其特徵在於:具有形成在該基材層內面的微細凹凸形狀,基材層內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1μm以上10μm以下,十點平均粗糙度(Rz)為2μm以上60μm以下,十點平均粗糙度(Rz)相對於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粗糙度比(Rz/Ra)為1以上15以下,該偏光元件保護膜係利用擠出片成形法的壓花加工而形成該微細凹凸形狀,亦即,使熔融狀態的纖維素酯通過在周圍具有該基材層內面的反轉形狀的輥模和其他輥的夾持部,而轉印該形狀,該纖維素酯為乙酸丙酸纖維素,當X表示該乙酸丙酸纖維素中乙醯基相對於羥基的取代度,Y表示丙醯基相對於羥基的取代度時,X+Y為2.4以上2.8以下,X為1.4以上2.6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偏光元件保護膜,其具備積層在該基材層的外面側的抗反射層或硬塗層。
  3. 一種偏光板,具備具有聚乙烯醇的偏光元件、以及積層在該偏光元件的兩面側的一對偏光元件保護膜,其特徵在於: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偏光元件保護膜作為至少一片的偏光元件保護膜。
  4.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具備液晶單元、以及積層在該 液晶單元的兩面側的一對偏光板,其特徵在於: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偏光板作為至少一片的偏光板。
TW099115429A 2009-05-14 2010-05-14 A polarizing element protective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TWI483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7303 2009-05-14
JP2010105920A JP2010286827A (ja) 2009-05-14 2010-04-30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2300A TW201042300A (en) 2010-12-01
TWI483009B true TWI483009B (zh) 2015-05-01

Family

ID=43542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5429A TWI483009B (zh) 2009-05-14 2010-05-14 A polarizing element protective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86827A (zh)
TW (1) TWI483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6350B2 (ja) * 2015-07-07 2017-03-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7182854B2 (ja) * 2017-03-15 2022-12-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293600B2 (ja) * 2018-01-11 2023-06-20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22168574A (ja) * 2021-04-26 2022-11-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8697A (ja) * 2003-06-17 2005-01-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712694A (en) * 2005-08-16 2007-04-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8089806A (ja) * 2006-09-29 2008-04-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44573A (en) * 2006-12-28 2008-11-16 Mgc Filsheet Co Ltd Polymer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034A (ja) * 2001-07-13 2003-01-29 Ricoh Co Ltd 回折格子型偏光素子
JP2003302528A (ja) * 2002-04-11 2003-10-24 Ricoh Co Ltd 偏光分離素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分離素子・偏光分離素子の製造装置
JP4271922B2 (ja) * 2002-09-30 2009-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665460B2 (ja) * 2004-08-26 2011-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645134B2 (en) * 2006-12-19 2010-0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ibbon wound roll
JP2009025603A (ja) * 2007-07-20 2009-02-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8697A (ja) * 2003-06-17 2005-01-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712694A (en) * 2005-08-16 2007-04-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8089806A (ja) * 2006-09-29 2008-04-1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44573A (en) * 2006-12-28 2008-11-16 Mgc Filsheet Co Ltd Polymer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2300A (en) 2010-12-01
JP2010286827A (ja) 201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5058B (zh) A cellulose ester optical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using a cellulose ester optical film,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ellulose ester optical film, and a polymer
KR10162859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096582B2 (ja)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US9507202B2 (en) Polarization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798397B (zh) 圓偏光板
TW200831571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ellulose acylate film,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258553B1 (ko)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
TWI483009B (zh) A polarizing element protective film,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KR20100089779A (ko) 편광자 외면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 소자
JP5401987B2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704173B2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KR20160090335A (ko) 셀룰로오스 에스테르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판
JP2017102416A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326359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23053968A (ja)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偏光フィルム
JP5191442B2 (ja)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製造用接着剤
KR20210137036A (ko) 편광막, 편광판, 및 해당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36019A (ko) 편광막, 편광판, 및 해당 편광막의 제조 방법
CN112041715A (zh) 偏光件的制造方法、偏光薄膜的制造方法、层叠偏光薄膜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22024879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14602A1 (ja) 偏光板長尺ロール及び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KR20220024113A (ko) 편광판 및 해당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11236259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078967A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81497A (ja) 偏光子外面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