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1490B - 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乾燥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乾燥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1490B
TWI481490B TW098129555A TW98129555A TWI481490B TW I481490 B TWI481490 B TW I481490B TW 098129555 A TW098129555 A TW 098129555A TW 98129555 A TW98129555 A TW 98129555A TW I481490 B TWI481490 B TW I4814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blade
rotor
dry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9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6424A (en
Inventor
Charles E Aaron
Duane A Boothe
John M Linkenhoker
Kerry P Morris
Samuel F Hannah
Wayne L Smith
Tomas C Wenrich
Original Assignee
Ga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la Inc filed Critical Gal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16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6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1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14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3/00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2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shooting or throwing the materials, e.g. after which the materials are subject to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3/00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B13/06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by dr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6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nu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8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entrifugal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乾燥系統
本發明概言之係關於具有相對習用乾燥系統之增進生產能力之一種乾燥系統、及一種乾燥方法,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乾燥系統,其組合一具有可選溢流之高角度結塊捕集器、一針對增大脫水能力之圓柱形脫水進給滑槽與一具有一具有若干在位置及結構上經修改之提升機之經修改轉子設計及一高效圓周有孔隔膜之離心式乾燥機。本發明提高丸粒輸入及輸出速率同時保持達成所期望丸粒水分含量之能力。
聚合材料之擠製、製粒及乾燥過程中之大體獨立過程及設備係習知的。隨著時間,對具有高乾燥能力之乾燥系統之需求已增大。
乾燥系統通常包括在離心式乾燥機前面接收水和塑膠顆粒的漿液之結塊捕集器及脫水機兩者。結塊捕集器在漿液進入脫水機之前捕集、分離並隨後排放經結塊顆粒。脫水機然後在濕顆粒進入乾燥機之前將整體水與顆粒分離。一旦整體水移離顆粒,則顆粒仍包括在由乾燥機內之轉子之旋轉引起之顆粒之立面及離心移動及由鼓風機引起之空氣循環期間由離心式乾燥機移除之表面水分。
一種結塊捕集器揭示於第2,133,974號美國專利中,其中葉片僅相對於流入液體之方向呈一小角度附接於一殼體之最上部端或入口端處。葉片與流程方向縱向配置且在其遠端部分中向上彎曲至流程中。遠端處之葉片之邊緣與流程軸線之間的角度顯著大於近端或入口端處之角度。葉片之下端未緊固,且葉片之間的距離多少取決於材料之性質及固態物體之大小及性質。葉片之長度揭示為足以延伸完全貫穿該流程。一圓形及平滑檔板可放置於此等葉片與經設計以接收並排泄可滑落之殘留物之成角地傾斜之篩之間。該篩可樞轉地安裝於該殼體上以實現根據需要之傾斜角度變化。
第4,447,325號美國專利揭示一種脫水機,其包括一附接至一傾斜進給滑槽篩之垂直脫水區段。該垂直脫水區段包括固定不變的X形擋板,該擋板使引入丸粒水漿偏轉,以使丸粒相交一篩部件並使其偏轉,而使水流過並將其移除或使其再循環。整體經脫水丸粒然後向下流出該垂直脫水區段至一包含一篩部件之傾斜進給滑槽上以進行額外脫水並最終將有效脫水之丸粒質量傳遞至一乾燥機之基座部分中。脫水進給滑槽篩亦揭示於第3,458,045號;第4,476,019號;及第4,896,435號美國專利中。
一種結塊捕集器及脫水機揭示於第6,063,296號美國專利中,其中丸粒漿液垂直引入至包括一由若干間隔開一小於結塊尺寸之距離之細長桿或拉桿構成之向下傾斜柵格之結塊捕集器中。該等拉桿較佳地揭示為沿其基座具有鋸齒以進一步使水偏離該等結塊。一次結塊捕集器連接至主脫水機以在移離該系統之前進一步對該等結塊進行脫水。自該結塊捕集器,丸粒漿液進入一其中丸粒漿液由一沿其垂直高度週期性地附接有若干向下指向錐形偏轉器之圓柱形總成偏轉之圓柱形脫水區。該等偏轉器將丸粒漿液重定向至一使丸粒偏離其但使水流過其之篩部件。附接之反轉向下指向錐形環形圈附接至該篩且位於向下指向錐形偏轉器下方。此等錐形環形圈將丸粒向後朝位於中心之圓柱重定向以進行額外撞擊脫水及如上朝該篩之後續重定向。經脫水丸粒透過該脫水區段之基座進入一乾燥機。
離心丸粒乾燥機通常包括一垂直安置之外殼、一定向於該外殼中之圓柱形篩及一中心定位於該篩中之從動帶葉片轉子。該轉子使載水丸粒或其他顆粒在該篩內以由與葉片之撞擊賦予微粒之向上及切向速度向上移動,以致使微粒向上並沿切向向外移動成與該篩接合以自該篩及外殼之上端排放,而水自該外殼之下端排放。
多年來,乾燥設備一直被引入且由受讓人用於繼擠製及製粒之後的應用中,如以下專利及申請案中所表明:例如,第3,458,045號;第4,218,323號;第4,447,325號;第4,565,015號;第4,896,435號;第5,265,347號;第5,638,606號;第6,138,375號;第6,237,244號;第6,739,457號;第6,807,748號;第7,024,794號;第7,171,762號;第7,421,802號美國專利;第20060130353號;第20080289208號;第20090062427號;第20090110833號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WO2006/069022號;第WO2008/113560號;第WO2008/147514號;及第WO2009/059020號世界專利申請公開案;包括DE 19 53 741、DE 28 19 443、DE 43 30 078、DE 93 20 744、DE 197 08 988之德國專利及申請案;及包括EP 1 033 545、EP 1 602 888、EP 1 647 788、EP 1 650 516、EP 1 830 963之歐洲專利。此等專利及申請案皆由受讓人擁有且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一種使用錐形篩器件之級聯乾燥機揭示於第3,199,215號美國專利中。水丸粒漿液進入該乾燥機之最上部分且整體脫水係在最上部室中完成。經脫水丸粒透過一錐形篩進入一序列錐形篩選器件以使最上部篩自其頂點向下放射且具有稍小於附接至一包封體之後續及向上轉動之錐形篩之直徑。向上轉動之篩於其中心具有一直通下一序列錐形篩之開口。為了有助於乾燥,加熱空氣引入於該級聯乾燥機之基座附近且向上移除經過該許多個錐形器件。
第3,477,098號美國專利揭示一種其中將丸粒漿液引入至一快速旋轉之錐形篩之中心區域中之離心式乾燥機。第5,265,347號美國專利將丸粒漿液引入於該轉子內部但毗鄰於該內部篩及提升機部分而不是進入該中心區域。第5,611,150號;第5,987,769號;第6,505,416號;及第6,938,357號美國專利揭示經由轉子之中心引入丸粒漿液,而第3,458,045號;第4,476,019號;第4,565,015號;第4,896,435號;第5,638,606號;第6,438,866號美國專利;及第20080072447號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揭示對丸粒漿液或經脫水丸粒質量至轉子外部之乾燥機之基座中之側進給之使用。第4,476,019號美國專利進一步揭示一種離心式乾燥機,其中轉子及篩總成可樞轉出該外殼以易於檢修。
切向丸粒出口已知在避免離心式乾燥機內之堆積方面係高效的且因此已以例示方式揭示於第3,458,045號及第4,896,435號美國專利中。
亦已揭示各種轉子設計,包括其中圓柱形或管形殼實質上係一單個實體之實心轉子及其中板附接至支撐件,其組合物形成轉子之分段轉子。實心轉子揭示於其中闡述一圓柱形空心構造由一腹板或若干支柱元件支撐之第4,565,015號美國專利中。進一步揭示一焊接式構造或方形管道之轉子具有一減小之直徑,排除平衡問題,且硬於一螺栓式構造之轉子。第5,987,769號美國專利同樣地揭示一種懸置於一篩部件之內部中之細長管形轉子管。第3,458,045號;第4,218,323號;第5,265,347號;及第5,638,606號美國專利揭示對上面附接有實質上包含該轉子之背板之各種支撐結構元件或十字架之使用。
為了轉子有效地將丸粒向上提升離開殘留流體、經過並脫離乾燥機,已揭示各種葉片設計。第4,565,015號美國專利揭示垂直地沿轉子之長度之實質矩形之傾斜提升葉片以及經設計以將丸粒自轉子重定向出丸粒出口滑槽並離開乾燥裝置之位於轉子之最上部分上之徑向葉片。第5,987,769號美國專利揭示對圖解說明為呈一角形組態固定至轉子之實質矩形之葉片之使用。平行於且沿轉子軸線之長度之線性葉片(描述為拋擲器)位於此等葉片之間。刮刀葉片(揭示為L形)附接至轉子之最上部分以使丸粒偏轉出並離開乾燥機。該等刮刀葉片揭示為與角形葉片以及線性或拋擲器葉片對準。第6,438,866號美國專利同樣地揭示一種結合提升機葉片之線性偏轉器葉片,其中該線性偏轉器葉片圖解說明為沿轉子之旋轉方向觀察自附接點向後成角地定向。
第3,675,697號美國專利中所揭示之提升機葉片包括兩個組件,一個係實質平面的且垂直於轉子之縱向軸或垂直軸線之組件、及一附接至該平面組件且向上及成角地朝下一更高列中之平面葉片組件指向之第二實質三角形組件。第6,505,416號美國專利實質上標識沿轉子之垂直高度之四個提升機葉片區域。葉片之初始或最下部區段實質上形成一螺旋式部分以實現足以在丸粒漿液自轉子之中心遞送時將其引入於此等葉片之間的有效篩孔面積。轉子之第二更稠密部分位於脫水區段中以提供額外撞擊從而確保丸粒可移離漿液中之引入流體並向上輸送且經過其中葉片數顯著減小之乾燥或第三部分。最上部或第四部分具有平行於轉子之垂直軸線定向以使顯著乾燥之丸粒偏轉出並離開乾燥機之葉片。除第四區段中之葉片以外之葉片較佳地在結構上呈內捲的以使向上且朝轉子之外部葉片邊緣之曲率能夠使丸粒朝下一列葉片之底側偏轉並減少直接至篩上之撞擊,因為此等撞擊被視為對丸粒之品質係有害的。
習用乾燥機之外殼一直呈圓形、方形及六角形,如分別揭示於第5,987,769號;第4,476,019號;及第5,265,347號美國專利中。同樣地,已利用許多及各種類型之篩,從第5,265,347號美國專利中所揭示之鉸鏈式篩,到第20060130353號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中之所揭示之多層式篩。亦已揭示用於篩上以避免丸粒在篩附近聚焦成帶之偏轉器或流阻斷器。此等揭示內容包括其中在篩組件之接合點處併入傾斜附件以及傾斜塊之第6,438,866號美國專利。如第6,739,457號美國專利中所揭示,偏轉器桿直接附接至篩組件之無篩部分。第20080289208號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進一步揭示可將偏轉器嵌入至篩組件之無篩部分中。如第WO2009/059020號世界專利申請公開案中所揭示,可藉助耐磨不黏表面處理來處理乾燥機之各個部分。
意外地,儘管有乾燥系統之所有此等變體及努力,但一種可靠一致生產量乾燥機仍然渺茫,特別是一種具有高生產量及低水分含量而不影響對一結塊捕集器之容易清洗(手動或自動)且不使乾燥機之脫水組件過功率之可靠一致生產量乾燥機。此外,幾乎未論及對提升機定位及定向之可能影響。
簡要地說,呈較佳形式,本發明係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一種乾燥系統、及一種乾燥方法,其包含一結塊捕集器、脫水機(本文中有時稱作一「流體移除區段」、一「固體-液體分離機」及/或一「流體減少區段」)及離心式乾燥機。應瞭解,措詞「乾燥系統」或「乾燥機」可包括各種「區段」,其中如本文中有時所使用,本發明包含與一捕集器、脫水機及乾燥機之不同元件,而不是將本發明描述為一具有一捕集區段、一脫水區段及一乾燥區段之乾燥機。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當將本發明描述為一包含不同元件之乾燥系統、或一包含各種區段之乾燥機時,不存在故意區別。
於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一種乾燥系統,其用於自呈一顆粒和流體的漿液形式之顆粒移除表面水分。該乾燥系統較佳包含:一具有一結塊移除柵格之結塊捕集器,該結塊捕集器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顆粒結塊;一脫水機,其具有至少一個位於一有孔隔膜內之偏轉器件、及一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該脫水機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整體流體;及一離心式乾燥機,其具有一定位於一篩內之顆粒提升轉子總成,該轉子總成包含複數個用於提升顆粒穿過該離心式乾燥機之若干區段之提升葉片,該顆粒隨著其被提升穿過每一區段而大體乾燥。
本發明之結塊移除柵格較佳具有一大於50°之傾斜角度,且容許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至該脫水機之通過,但收集大於該柵格所容許之一大小之經結塊顆粒,並朝向一經結塊顆粒排放滑槽引導該等經結塊顆粒。該柵格可容易移除以進行清洗,並進行交換以調整該柵格之大小(且因此所收集結塊顆粒之大小)。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結塊移除柵格容許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至該脫水機之通過,但收集大於該柵格所容許之一大小之經結塊顆粒,並朝向一結塊溢流外殼引導該等經結塊顆粒。
該結塊移除柵格之增大斜坡有助於該系統之自動化,且該結塊溢流外殼使得處理能夠在一阻塞情形下繼續,此對於一與其他顆粒處理相比相對涼地運行之熱熔化黏合過程特別有吸引力。
本發明之脫水器件可包含一適用作該偏轉器件之向下且向外逐漸變細的截頭錐形器件。該截頭錐形器件可進一步包含一成螺旋形地逐漸變細之鰭片。該脫水機之有孔隔膜可包含一截頭錐形有孔隔膜。該脫水機之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可包含一圓柱形有孔脫水顆粒排放滑槽。該脫水機之此等改良(包括重定向流體流之可移動錐形器件)增加提供至該乾燥機之顆粒漿。
本發明之離心式乾燥機之轉子總成較佳包含至少兩個區段,一濕顆粒進給區段,其中來自該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之顆粒進入該離心式乾燥機;及一乾燥區段,其位於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上方。更特定而言,針對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一給定長度之提升葉片之數量小於針對該乾燥區段之相同長度之提升葉片數量。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提升葉片有利地形成至少一個螺旋狀組態。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提升葉片有利地具有一小於35°之葉片角度,且長於該乾燥區段之葉片至少50%。本發明之離心式乾燥機之轉子總成因此提供具有可變角度及可變定位以促進更高效乾燥之螺旋式提升機。
於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一種乾燥方法,其用於自呈一顆粒和流體的漿液之形式之顆粒移除表面水分。該乾燥方法較佳包含:提供一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用一結塊移除柵格來捕集結塊,該結塊移除柵格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顆粒結塊;藉由在一有孔隔膜內偏轉該漿液對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進行脫水,並將該經脫水漿液排放至一顆粒排放滑槽,其中脫水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整體流體,並藉由提升該等經脫水顆粒穿過一離心式乾燥機之若干區段來乾燥該等經脫水顆粒,該顆粒隨著其被提升穿過每一區段而大體乾燥。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結塊移除柵格容許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至該脫水步驟之通過,但收集大於該柵格所容許之一大小之經結塊顆粒,並朝向一結塊溢流外殼引導該等經結塊顆粒。
如所揭示,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一高角度結塊捕集器,以高效地自所引入丸粒流體漿液移除流體;及一經修改轉子,其賦予流化丸粒至乾燥機中之增進進給及對丸粒之更容易乾燥兩者,以減少細粒產生,降低對乾燥機及篩裝置之磨損,並提高生產量,而不犧牲丸粒品質且不影響丸粒水分含量。
本發明之乾燥系統視需要旨在(但不限於)用於一熔化過程下游。並非旨在受限,本發明上游之該(該等)熔化過程可與許多個單螺桿及或雙螺桿擠壓機、加熱元件、熔化泵、混合機、容器、篩變換器、齒輪泵、壓力泵、進給機、分流閥及製粒機一起運作、與其單獨地運作、或與其串聯運作。
該乾燥系統經設計以達成一以相對大的輸入速率對例如(但不限於)薄片、球狀、球形、圓柱形或其他幾何形狀之材料之可控水分含量移除位準。此可藉由(但不限於)過濾、振動過濾、離心式乾燥、強制或加熱空氣對流、旋轉乾燥、真空乾燥、或一流化床,且較佳係一離心式乾燥系統,且更佳係一自淨離心式乾燥系統來達成。
根據本發明,上游過程藉助輸送管連接至乾燥系統。該輸送管將該丸粒和流體的漿液或濃縮漿液排放至該結塊捕集器中,該捕集器然後捕集、移除並經由一排放滑槽排放丸粒結塊。該結塊捕集器包括一傾斜圓桿柵格(較佳一有孔板或篩),該傾斜圓桿柵格容許流體及丸粒之通過,但收集黏著、結塊或以其他方式結塊之丸粒,並朝向該排放滑槽引導該等結丸粒。
該丸粒和流體的漿液然後視需要且較佳藉助包括至少一個含有一個或多個檔板之垂直或水平有孔隔膜篩及/或一使流體能夠向下流入一細粒移除篩並經由該細粒移除篩流至一貯水池之傾斜有孔隔膜篩之進給滑槽流入該脫水單元。該等丸粒然後藉助一丸粒入口槽自脫水單元排放至該離心丸粒乾燥機之下端中。較佳地,該丸粒入口槽完全由有孔篩構造而成以實現對丸粒之額外脫水。藉助隨著丸粒漿液穿過丸粒入口槽而環繞丸粒漿液之360°有孔篩,脫水能力得到提高。
為了利用由一360°穿孔構造之漿液入口所提供之脫水能力,擋板(例如該脫水單元中所使用之擋板)可放置於該丸粒入口槽內。較佳地,該等檔板居中放置於丸粒入口槽內。當該丸粒漿液接觸到檔板時,該丸粒漿液被重定向至該丸粒入口槽之內壁,在那時該等丸粒將由該篩保持,而剩餘輸送流體將經由該等穿孔退出。
為了增加輸入至並經過乾燥系統之材料,意外地發現減小最靠近該丸粒入口槽連接至離心式乾燥機之處之轉子部分上之提升機葉片數係有利的。較佳地,在該轉子總成之底部上使用較在該轉子總成上之其他地方為少之提升機。提升機較佳係可拆卸的,以使得提升機不僅可在其被損壞或磨損時而且可在需要不同或各種角度之提升機時被替換以優化生產。
本發明之螺旋式提升機葉片總成使用一減小之葉片數,同時亦減小該葉片與一水平面之間的角度(本文中有時稱作「葉片角度」)。儘管可具有本發明之諸多組態,但一個組態使該轉子之下部分中之葉片數相對於別處所使用之葉片數減小差不多三分之一。同時,該傾斜角度由(例如)45°減小到大約25°至30°。
本發明提供對乾燥系統之結塊捕集器、脫水機及離心式乾燥機中之每一者之改良。對結塊捕集器之改良包括提供一具有可選溢流之高角度結塊捕集器。本文使用之「高角」係指該結塊捕集器之一結塊移除柵格較佳定向具有一自一橫切該結塊移除柵格之最低點之水平面量測大於50°之斜坡。對脫水機之改良包括一由一環繞丸粒漿液之有孔篩形成之丸粒入口槽、及一具有一個或數個可移動錐體之單元。對離心式乾燥機之改良包括呈一不同於沿轉子本體之上部分之大部分配置之配置之翼板或提升機之有利佈置。該離心式乾燥機使用一已最佳化以接受並乾燥更多材料之提升機數及組態。
對脫水單元之改良係關於重力流分離器,其中一固體水漿進給至一由一圓柱形篩形成之垂直室之上端中,該垂直室於其中心處含有一個或數個可移動錐體以藉由使該固體水漿偏轉成與該篩接觸來為該漿液提供一向外動量,藉此水流過該篩而保持於該室中之固體顆粒及剩餘水靠重力流出該室之底部。
本發明之脫水錐體在脫水塑膠丸粒水漿中有特殊用途,其中當在顯著高的流率下運作時移除大約93%的水。本發明之脫水錐體最佳地與離心丸粒乾燥機結合使用,然而,並非旨在其用途僅限於離心式乾燥機。
當今市場上所使用之習用離心式乾燥機通常具有一與流入轉子之漿液相關之共同問題。在低產品流率及低轉子速度下,漿液可容易流入轉子。但當產品流率增大時,產品不那麼容易流入轉子。當轉子速度增大時,產品更不容易流入轉子。此外,常常期望以增大之旋轉速度來運作轉子以進一步提高乾燥機效率產品流率並達成所期望輸出速率。
根據本發明之離心丸粒乾燥機包括個別地替換過濾器之能力,因為該等過濾器係可個別拆卸的,且因此能夠用不同角度之提升機來替換不合需要的提升機以容許丸粒有利地流過乾燥機。存在能夠個別地拆卸之提升機以產生一能夠接受一更大丸粒及輸送容積之更吸引人的丸粒入口。
特定而言,本發明概言之係一種螺旋式離心式乾燥機轉子總成,其在丸粒入口處產生更大空間以使所期望之丸粒及輸送流體量能夠進入乾燥機。
當與低產品流率相比運行高產品流率時,乾燥機且因此轉子及葉片以增大之速度運行。當因葉片經過丸粒入口區之頻率增大而運行高產品流率時,葉片RPM之此增大產生一問題。隨著經過葉片之頻率及與運行高產品速率相關聯之產品流率之增大,在丸粒入口處出現丸粒擁塞。本發明之減小之葉片數之目的係使丸粒能夠更高效地以更高速率藉助丸粒入口進入定向於乾燥機之外殼中之圓柱形篩。減小之葉片數因減小葉片以任一給定速率經過丸粒入口之頻率而有助於更高之入口速率,特定而言即使在更高的產品流率下。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脫水單元,其具有一新穎及非明顯丸粒入口槽以提供360°脫水能力。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由一錐形脫水篩與一居中放置於該錐形脫水篩內以自丸粒漿液混合物移除一大部分液體之脫水錐體構成之新穎組合。
本發明之一額外目的係提供一種脫水錐體,其可在錐形脫水篩內垂直移動以影響漿液在該錐體上及至該篩中偏轉之速度。
進一步地,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離心式乾燥機,其具有一新穎及非明顯「轉子與提升機」設計以增強離心式乾燥機以更高速率接受加工材料之能力。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將轉子軸承與流體密封開來之改良方法。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提供一種離心式乾燥機,其具有一用於高效地將丸粒與輸送流體分離開之最佳篩設計。
結合附圖,閱讀下文說明,將更明瞭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
儘管詳細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應瞭解,亦涵蓋其他實施例。因此,並非旨在本發明就其範疇而言限於下文說明中所述或附圖中所闡釋之組件構造及配置之細節。本發明能夠具有其他實施例且以各種方式來實踐或實施。此外,在闡述較佳實施例時,為清晰起見將求助於專用術語。
亦必須注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規定,否則,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單數形式「一(a或an)」及「該(the)」均包括複數個指示物。舉例而言,對一丸粒或提升機之引用亦旨在包括對複數個丸粒或提升機之處理。對一含有「一」配料或「一」成分之組合物或流體之引用旨在除所指定者外還分別包括其他配料或其他成分。
此外,在闡述較佳實施例時,為清晰起見將求助於術語。旨在每一措詞皆涵蓋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之其最廣泛意義且包括以一類似方式運作以實現一類似目的之所有技術等效形式。作為僅幾個實例,下面闡述措詞「丸粒」、「水」、「丸粒漿液」、「有孔隔膜」及「拉桿」舉例而言,措詞「丸粒」可包括微丸粒或顆粒,且可與微丸粒或顆粒互換。此等丸粒/微丸粒/顆粒可具有諸多形狀,且以規則或不規則形狀之分立微粒(包括薄片、星、球形、習用丸粒、切短纖維及其他形狀)為代表但對其尺寸沒有限制。其亦可呈圓形、方形、矩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或者其他幾何截面、星形或其他裝飾設計,且當在一垂直於第一截面之第二截面中觀察時可相同或不同。較佳地,該等丸粒對於主要或佔優勢的旋轉組件呈球形至莢狀的。
舉例而言,措詞「水」不僅包括水本身,而且包括含有一種或多種添加至水之添加劑之水。
舉例而言,措詞「丸粒漿液」包括含於一流體中之丸粒/微丸粒/顆粒,該流體可包括一水(含有一種或多種添加劑)或適用於本發明之乾燥系統之含有一種或多種添加劑之其他輸送流體。
舉例而言,措詞「有孔隔膜」包括一具有分散於其內部之孔之材料。用於形成有孔隔膜之材料將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為經選擇以提供所期望物理屬性(例如重量、剛度及類似屬性),且亦經選擇以提供所期望化學屬性。該等孔可在數量及佈置方面有所不同,且可包括各種形狀,包括圓形、卵形、方形、矩形、三角形、多角形及其他形狀。「有孔隔膜」可包括一容許丸粒通過其之柵格、有孔板或篩,其中至少一些流體經由該有孔隔膜退出,而多半小細粒或其他小尺寸之材料可經由該等孔逸出。
舉例而言,措詞「桿」、「拉桿」或類似措詞可包括諸多幾何形狀,包括圓形、方形及矩形,且可係空心或實心的。
本文中可能會出現表達為從「約」或「大約」一個特定值及/或到「約」或「大約」另一特定值之範圍。當表達此一範圍時,另一實施例包括從該一個特定值及/或到該另一特定值。
所謂「包含(comprising)」或「含有(containing)」或「包括(including)」係指組合物或製件或方法中存在至少所指定化合物、元素、微粒或方法步驟等,但不排除存在其它化合物、材料、微粒、方法步驟等,即使其他此類化合物、材料、微粒、方法步驟等具有相同於所指定之功能。
亦應瞭解,對一或多個方法步驟之提及不排除在明確標識之彼等步驟之間存在額外方法步驟或介入方法步驟。同樣地,亦應瞭解,對一器件或系統中之一個或多個組件之提及不排除在明確標識之彼等組件之間存在額外組件或介入組件。
參照圖式,圖1a及1b圖解說明乾燥機總成10之一較佳實施例,其包含一結塊捕集器100、具有進給滑槽300之脫水單元200、及離心式乾燥機400。乾燥系統10可包含結塊捕集器總成100,結塊捕集器總成100附接至經由其去流化水引入至上面附接有出口滑槽900及鼓風機管道980之乾燥區段總成400之流體減少區段總成200及進給滑槽總成300。圖1a與1b在結塊捕集器總成100相對於乾燥區段總成400之替代定向之圖解中有所不同。於圖1b中,如所圖解說明,結塊捕集器總成100之一部分正對著並部分地遮蔽鼓風機980。
乾燥過程之基本序列在其與圖1a相關時跟隨經由結塊捕集器總成100之入口102自上游過程引入一丸粒漿液,其中該漿液流過一允許經去結塊丸粒漿液流過並接著進入流體減少區段200之結塊移除柵格104,其中增大丸粒與流體比,從而有效地濃縮該漿液。此濃縮丸粒漿液繼續進入並經過進給滑槽總成300,其中達成進一步流體減少,且該漿液然後引入至乾燥區段總成400之下部分中。該等丸粒隨著其向上移動並經由出口滑槽900移出乾燥區段總成400及後續輸送、儲存及/或為特定過程所必須之後處理而在流體含量方面顯著減低。
於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結塊捕集器總成100包含經由其丸粒漿液橫跨結塊移除柵格104引入之以附接方式連接至外殼106之頂部之入口102。外殼106可呈諸多幾何形狀,包括圓形或方形,且較佳在包封結塊移除柵格104之部分中呈向內及向下朝出口108逐漸變細之矩形。可經由其移除結塊移除柵格104之具有把手112之塊柵格移除門110可移除地且較佳鉸鏈附接至外殼106之頂部。具有把手116之檢修門114亦可可移除地及/或鉸鏈附接至外殼106之頂部。同樣地,可選觀察口118可固定地附接至外殼106,其位置係以例示方式顯示但不限於所顯示之位置。
結塊移除柵格104插入並穿過結塊柵格移除門110進入一對帶凹槽軌道120,該對帶凹槽軌道固定地及成角地附接至外殼106之自結塊柵格移除門110之入口至(但不穿過)外殼106與附接(較佳螺栓)附接至其之結塊溢流外殼124之接合點122之側。由接合點122形成之壁具有一可經由其移除結塊之溢流開口(未顯示於圖2中)。此溢流開口可由橫跨該溢流開口之最上部邊緣固定及鉸鏈附接之閘門126密封閉合(手動地或自動地)。一控制筒127附接至閘門126及結塊溢流外殼124。閘門126之自動閉合(液壓地及氣動地)係較佳的且可藉由開關或藉由可程式化邏輯控制(「PLC」)來進行。視需要,可以由PLC保持之固定時間間隔來運作並控制閘門126之開啟及閉合。
結塊溢流外殼124可呈諸多幾何形狀,包括方形或圓形,且較佳在下部分上呈向下及向內朝結塊溢流出口128逐漸變細之矩形。檢修口130附接(較佳鉸鏈)連接至結塊溢流外殼124以有助於易於接近接合點122中之溢流開口之區域及結塊移除柵格104之下部分。一對具有手動曲柄132之手動安全拉桿(僅一個可見)附接至且穿過結塊溢流外殼124以在手動旋轉時將一圓柱形拉桿螺紋移動至該外殼中以便在閘門126打開時,具有手動曲柄132之手動安全拉桿將該圓柱形拉桿調整至閘門126下方之位置中以防止意外或過早閉合。
圖3更好地三維圖解說明結塊捕集器總成100之一較佳實施例,其中相同編號反映圖2中之相同組件。圖4(同樣地編號)定向結塊捕集器總成100之一部分以更清楚地圖解說明一經過接合點122之溢流開口134。控制筒127之一安裝托架136附接至垂直支撐件138(僅部分地圖解說明為經組態)並隨後(較佳藉由焊接)附接至結塊溢流外殼124。
閘門126包含一由矩形框架142及許多個縱向拉條144加強之金屬板140。金屬板140之邊緣圓周裝配有由一合適之扣緊物固持就位之襯墊材料,較佳為矽樹脂。一如圖4a中以剖面圖形式圖解說明之較佳襯墊150具有一牢固地裝配於金屬板140上面之開槽部分152以及一密封裝配於金屬板140與由接合點122形成之壁之間的可壓縮式圓柱空心部分154。並非旨在受限,可利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習知之其他合適之襯墊材料及襯墊組態來達成相當之結果。
重新參見圖4,進一步圖解說明一氣流平衡開口131,該氣流平衡開口視需要可由撓性翻板133(圖4b)覆蓋,撓性翻板133之最上部邊緣135以附接方式連接至,且較佳以螺栓方式連接至外殼106。撓性翻板133可為諸多撓性材料的,較佳為聚合材料的,且更佳為聚丙烯材料的。撓性翻板133完全覆蓋氣流平衡開口131(未顯示於圖4b中)並重疊外殼106以足以防止其被向後拉動穿過該開口進入外殼106之內部。一個或多個可選加重支撐件137可橫跨該撓性翻板之正面水平地附接連接。加重支撐件137較佳包含一桿,該桿係經由該撓性翻板以螺栓方式連接至一第二、類似底側桿(未顯示),該第二、類似底側桿僅在長度上不同,以使該底側上之該桿不接觸外殼106,且因此窄於撓性翻板133之寬度至少撓性翻板133在該底側桿之兩端處之外殼106上重疊之尺寸。該等加重支撐件可由諸多材料製成且較佳係相同於外殼106之組合物。此撓性翻板133能夠自由地開啟與閉合,以實現取決於遍及該整個總成汲取之氣流之壓力平衡。此防止過多空氣被不受控制地汲取至該過程中。
如圖4中所示及圖5a、5b及5c中所詳細說明,結塊移除柵格104包含許多個縱向拉桿160,該許多個縱向拉桿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許多個三角形支撐件162,該許多個三角形支撐件又以焊接方式附接至向且沿帶凹槽軌道120滑動之水平拉桿164。為了適應供水平拉桿164不受阻擋地沿帶凹槽軌道120滑動之空間,最外部縱向拉桿160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角形托架166,該角托架隨後焊接至毗鄰三角形支撐件162之側。當乾燥機總成之大小增大時,類似增大之結塊移除柵格104下方之額外支撐件可變得重要。為了有助於此加固,許多個支撐拉桿170(圖4及圖5a中所詳細說明)焊接至該對帶凹槽軌道120之間的外殼106之頂部以及形成為接合點122之壁。另外,支撐拉桿168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該許多個水平拉桿164。為了有助於支撐拉桿168沿支撐拉桿170移動,較佳地其係倒v角支撐件,如圖5a中以剖面圖形式圖解說明。因此,支撐拉桿168之v部分不限制地沿支撐拉桿170之一幾何合作v部分滑動。
為了更好地有助於結塊移除柵格104移動經過結塊移除門100(圖2、3及4),結塊移除柵格104之最上部邊緣可附接(較佳焊接)附接至該結塊移除門之底側。更佳地,如圖6中所圖解說明,一板172以焊接方式附接至結塊移除柵格104上之支撐拉桿168之上端。至少一個把手174以附接方式連接至此板172,該至少一個把手可用手抓握或附接至一例如一超重機之適當提升器件(例如)以移離經結塊捕集器總成100。
於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圖7圖解說明一包含一外殼1002之溢流結塊捕集器總成1000,該外殼可呈諸多幾何組態,包括圓形或方形,且較佳在形狀上呈矩形,且向下及向內朝出口1004逐漸變細。具有把手1008之檢修門1006鉸鏈附接至外殼1002前面。該門可在空間及易於檢修允許時鉸鏈結合於該側處或該頂部處。丸粒漿液如上文所述經由入口1010進入並從結塊移除柵格1012上面經過。溢流外殼1014較佳藉由螺栓結合附接至外殼1002之背面且覆蓋一溢流開口(未顯示)。該溢流開口可視需要由一如下文詳細闡述之有孔隔膜器件覆蓋。該有孔隔膜器件可例如藉由螺栓結合或插入至一開槽式凹槽中可移除地附接於外殼1002與溢流外殼1014之間的接合點1016處以易於移除以進行清洗。另一選擇係,該篩選器件可例如藉由焊接固定附接至接合點1016。此實施例適合於傾向於高結塊形成位準之材料,特別是黏性或黏性材料,以便可容忍結塊堆積,其中丸粒漿液之流動不被該堆積阻塞。對篩選器件之選擇對於使一溢流情形期間之堵塞最小化特別重要。此實施例進一步適合於其中操作者燒傷及損傷之風險最小化之低流體溫度處理及手動操作。
圖8圖解說明另一較佳實施,其提供一結塊捕集器總成1100之一相對簡單的手動及低溫實施例,其中不存在溢流外殼且結塊移除柵格1112呈一顯著低於其他所揭示實施例之傾斜角度。如所圖解說明,手動結塊捕集器總成1100包括一外殼1102,該外殼可呈諸多幾何形狀,包括圓形或方形,且較佳呈向下及向內朝出口1104逐漸變細之矩形。具有把手1108之檢修門1106鉸鏈附接至外殼1102前面,其可在空間及組態允許時自該側或頂部鉸鏈結合。如前所述,丸粒漿液經由入口1110引入且以一更低傾斜角度從結塊移除柵格1112上面經過。
結塊移除柵格104(圖2)、1012(圖7)及1112(圖8)可呈當自一橫切該結塊移除柵格之最低點之水平面量測時範圍從0°到大於50°不等之諸多傾斜角度1116,如由圖8中之虛線1114所指示。較佳地,傾斜角度1116範圍從大約20°到大於50°,更佳從大約40°到大於50°,且最佳大於50°。該更低傾斜角度(例如,針對圖8之柵格1112為0°至20°)特別適用於手動低流體溫度過程以實現易於移離累積結塊。當該過程自手動操作移至自動操作時,該傾斜角度有利地升高以使對操作者活動之需要最小化。因此,在高容積過程及/或高溫過程中,一大於50°之傾斜角度最適合於使結塊積累能夠在開啟閘門126時吹掃其自身,如圖2中所例示,而無需來自操作者之輔助。隨後將結塊釋放至結塊溢流外殼124中並經過出口128實現所累積結塊向離開操作區之方向之遠端收集及/或輸送。隨後,出口128可連接至一垃圾箱、一回收站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習知之其他儲存及輸送機構。
亦涵蓋替代結塊捕集器總成。圖7圖解說明一結塊移除柵格1012,該結塊移除柵格於其最低部分處具有藉由將水平拉桿組件1020焊接至垂直拉桿組件1022而形成之平坦區。此實現對可在黏性及黏性調配物中常見之更大量結塊之累積。圖9及10圖解說明一替代結塊移除柵格1212設計,其中縱向拉桿1214之最低端彎折或較佳焊接呈一向下轉向角以形成垂直組件1216。縱向拉桿1214可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許多個支撐拉桿1218(圖9及10)或附接至一三角形托架1222(圖11),該許多個支撐拉桿及該三角形托架同樣地焊接至水平拉桿1220(圖9、10及11)。結塊移除柵格1212可藉由焊接固定附接至外殼(為了例示目的而顯示為透明的),且較佳藉由將螺栓1224螺紋插入至該許多個水平拉桿1220(圖9、10及11)之帶互補螺紋端中可移除地附接。圖12圖解說明一簡單附接方法,其中一L角1230焊接至靠近彼外殼1232之兩個壁之接合點之外殼(為了例示目的而顯示為透明的)之壁上,舉例而言。上面焊接附接有許多個縱向拉桿1214之縱向拉桿1220放置至此L角中以形成一可手動插入或移離該結塊捕集器總成之結塊移除柵格。圖12圖解說明一適用於小容積、低流體溫度操作或未預期大量結塊之情形之總成。
圖11進一步圖解說明該襯墊之一替代組態,其中一矩形襯墊1226提供檢修門1106之面板1234與傾斜面板1236之間的絕緣。重疊襯墊1228在傾斜板1236與背板1238之間定位成過剩材料延伸超過兩塊板之邊緣以形成一密封翻板。襯墊材料可為諸多合適之材料,包括氯丁橡膠及矽樹脂,且較佳係乙烯丙烯單體二烯烴共聚物(「EPDM」)。該集合物以螺栓方式連接。
圖13及14圖解說明一先前技術流體減少區段總成200及上面附接有結塊捕集器總成100之進給滑槽總成300。至少一個垂直圓柱形篩部件或有孔隔膜204位於外殼202內,其圓周環繞在形狀上呈半圓形或截短半圓形且成角地傾斜並藉助至少一個含有固定螺釘212(圖14)之軸環210沿支撐拉桿208附接連接之垂直偏轉器葉片206。有孔隔膜204之基座適切地定位至向下及向內逐漸變細且附接至進給滑槽總成300之凸緣214上。該進給滑槽總成包含沿其底部長度固定附接有矩形有孔隔膜304之外殼302。此習知總成之細節揭示於由本發明之受讓人擁有之第4,447,325號美國專利中,且該專利之內容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該進給滑槽總成經由入口306以附接方式連接至乾燥區段總成400。
圖13、14及15a中所示之習知垂直偏轉器葉片206可由一向下且向外逐漸變細的截頭錐形器件220替換,該向下且向外逐漸變細的截頭錐形器件藉助固定螺釘224焊接連接至軸環222以將該整個總成可移除地附接至支撐拉桿226,如圖15b中所圖解說明。視需要,一成螺旋形地逐漸變細的鰭片226可以焊接方式附接至截頭錐形器件220以賦予丸粒漿液額外螺旋運動從而增進流體移除效率,如圖15c中所示。圖15a、15b及15c圖解說明本發明之一更佳實施例,其中圖13及14之圓柱形有孔隔膜204由一上面焊接附接有一平面環形圓盤232之截頭錐形有孔隔膜230替換以使平面環形圓盤232之外徑相同於截頭錐形有孔隔膜230之最大或頂部直徑而平面環形圓盤232之內徑大於垂直偏轉器葉片206之最大直徑及/或截頭錐形器件220之最大直徑或底部。此使得可獨立於有孔隔膜204或截頭錐形有孔隔膜230移除及/或替換支撐拉桿226或個別偏轉器單元。三個此類單元顯示附接連接(較佳藉由焊接,而非旨在受限),因為至少一個此類集合物且較佳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此類集合物用於流體減少區段總成200中。下文將對有孔隔膜進行詳細說明。截頭錐形有孔隔膜230可呈一直到90°之角度231,且較佳處於20°-90°之範圍內,且更佳處於40°-90°之範圍內。
重新參見圖16,與圖1a及1b相比較,乾燥機總成10之一沒有結塊捕集器總成之部分顯示呈一不同定向。如下文所述,入口102以附接方式連接至經由其去流化材料引入至上面附接有出口滑槽900之乾燥區段總成400之流體減少區段總成200及進給滑槽總成300。檢修門240及下部檢修門320附接且較佳鉸鏈附接至外殼202及進給滑槽外殼322,若在構造上為單獨的,且具有附接把手242的話。於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凸緣214以附接方式(較佳以螺栓方式)連接至配接器凸緣324,配接器凸緣324隨後附接(較佳以螺栓方式附接)至向下傾斜之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326以可選附接至乾燥區段總成400之入口,其附接未顯示於此例示中。為了詳細闡明此特定附接點,圖17,以例如自圖1a之定向,顯示經由其一平面已穿過以在該附接部位附近切除之乾燥區段總成400。因此,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326以焊接方式附接至安裝托架328且視需要附接(較佳螺栓)連接至乾燥區段總成400之外殼402以提供進給滑槽出口330。下文將對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326進行詳細說明。
圖17中之乾燥區段總成400之外殼402可係諸多幾何形狀的,但為了簡化起見(而非旨在受限)在此處圖解說明為矩形。外殼402可具有多個附接至其(較佳鉸鏈附接至其)之檢修門404,以便於檢修含於其內部且隨後闡述之有孔隔膜及轉子總成。
於圖18中,乾燥機總成10之一沒有結塊捕集器總成之部分顯示具有一橫切該總成以致轉子總成500及圓周有孔隔膜800顯示位於乾燥區段總成400內之平面。如所圖解說明,於本發明之一更佳實施例中,入口102附接至流體減少區段總成200及進給滑槽總成300,其中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包括連接至配接器凸緣324之凸緣214,該配接器凸緣隨後附接至向下傾斜之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326以附接至外殼402內部之篩入口802處之有孔隔膜800之入口。
自垂直於相應進給滑槽之相交處之外殼402繪製之虛線332量測之圖14中之有孔隔膜304與圖18中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326之傾斜角度231小於90°,且較佳從大約20°到大約70°不等,且更佳從大約30°到大約60°不等。
圖18中之轉子總成500可係分段的、實心的及其組合。如圖19、20a及20b中所圖解說明之分段轉子包含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輪轂504之支撐總成502,該輪轂含有至少一個固定螺釘506以附接(可移除地及可調節地)至軸508(圖19)。支撐總成502可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之諸多設計及幾何形狀的,且例示性地顯示為圖20a中之十邊形及圖20b中之成角十邊形而非旨在受限。支撐總成502可包含成各不相同數量及平面定向成角度之支柱、拉條及結構組件508,該等支柱、拉條及結構組件焊接附接至輪轂504以及圓周附接組件510,其出於例示目的而被標識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之此等結構。上面附接連接有(螺栓及/或焊接連接)有成角地定向之葉片514之背板512螺栓附接至此等支撐總成502。
一實心轉子總成500(圖21)包含上面附接(較佳藉由焊接附接)有成角地定向之葉片522之圓周及統一幾何(較佳圓柱形)轉子520。一環形圓盤524焊接至轉子520之頂部以使該圓盤之外徑至少相同於轉子520之直徑。環形圓盤524之內徑相同於上面焊接附接有其之上部輪轂組件526之外徑。許多個內部環形圓盤528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轉子520之內部周邊以提供額外結構支撐以使該內徑顯著大於軸530之直徑。一錐形軸套532放置至軸530上並插入至上部輪轂組件526中且經適切地及緊固地調節以確保轉子520與軸530同時及同步旋轉,如圖21a中更好地詳細說明。轉子520可由許多個焊接附接之組件(較佳圓柱形組件)裝配而成。為了加強之目的而非旨在受限,內部環形圓盤528視需要可放置於此等焊接點以及許多個其他位置內部。
於圖21及圖21b中所詳細說明中,一環形圓盤534隔開一至少自最下部邊緣直到該環形圓盤繞其旋轉之基座結構之最小垂直尺寸之距離536焊接附接於轉子520內部。一錐形軸套538放置到軸530上並插入至下部輪轂組件540中且經適切及緊固調節以確保轉子520與軸530同時及同步旋轉。一圓柱形間隔件544位於錐形軸套538與圓周鎖定軸環542之間以提供額外支撐從而防止下部轉子軸套支撐組件之可能失常。鎖定軸環542裝配至一圓周刻於軸530周圍之凹槽546中。
如圖21b中進一步圖解說明,視需要圓周圍繞轉子530且以焊接方式附接至環形圓盤534之環形面548安裝於環形圓盤534上方。許多個與該環形面548垂直地定向之鰭片550可以焊接方式附接至該環形面以根據需要提供額外結構支撐。可選偏轉器鰭片552可焊接附接於環形圓盤534下方以有助於移除乾燥區段總成400之旋轉區內之可能污染物。此等鰭片552可在佈置成角度上呈諸多幾何形狀且較佳呈具有朝旋轉方向之扭轉成角度之三角形。當相對於環形圓盤534之垂直平面確定時,鰭片552之扭轉成角度可為90°或以下。較佳地,該扭轉成角度為大約20°一直到且包括90°,且更佳地,該扭轉成角度為至少40°一直到90°。
重新參見圖18,軸530在實心轉子總成500下方延伸進入並穿過一兩部分支撐結構554a及554b,其中後者向上及在轉子本身內部延伸,如由虛線554c所指示。圖21及21b中所描述之距離536界定為至少相當於最上部組件554b之高度之距離且恰巧在位置上放置位於虛線554c上方,如圖18中所圖解說明。有孔隔膜800之基座就牢固地裝配於此兩部分支撐結構周邊,如下文所詳細說明。軸530自該兩部分支撐結構554a及554b經由基座板556、軸承558向下延伸進入且穿過從動輪560。該從動輪藉由一皮帶562附接至馬達570之傳動軸566上之一傳動輪564。並非旨在受限,馬達570亦可傳動連接至該軸之頂部且亦可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直接及共線地直接附接至該軸。當乾燥機大小增大時,共線直接傳動可成問題,因為扭矩亦增大;因此,傳動及從動機構係較佳的。同樣地,增大之大小賦予增大之重量,因此,圖18中所圖解說明之馬達570係一更佳組態。
皮帶562可係一鏈條或一皮帶,包括平皮帶、圓皮帶、V形皮帶、旋轉皮帶或鏈帶、鑲齒帶或正時皮帶、及諸如此類,其中鑲齒帶較佳用於避免傳動與從動機構之間的不合需要的滑動或遊隙。更佳地,鑲齒帶不傾向於滑動且抵抗化學腐蝕,使正常使用時之拉伸或擴張最小化。最佳地,鑲齒帶提供在高扭矩負載下以低速自傳動機構至從動機構之可再生平移運動而無滑動且無擴張。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將葉片522定位並定向於轉子總成500上及附近且最佳呈實心轉子組態對於確定總體乾燥過程之效率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圖22之轉子總成500任意地分段成四個區域以供考量。一濕丸粒進給區段602自進給滑槽總成300(圖18)接收去流化丸粒並將丸粒之流程自大致水平重定向至更旋轉垂直以提供與葉片522撞擊之額外速度同時進一步有助於經由與葉片522以及與有孔隔膜800之相同撞擊來移除殘留流體。考量乾燥過程之此區域,能夠將濕丸粒進給至乾燥機中係一重要考量事項。一殘留流體減少區段604在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之後,其中丸粒上之淺層或表面流體藉由與葉片522連同與有孔隔膜800之撞擊而被有效移除。
隨著丸粒上之流體自入口、經由濕丸粒進給區段602及經由殘留流體減少區段604變為更顯著減少,乾燥丸粒傳送進入並穿過一其中完成針對一顆粒材料可達到之最後痕量水分之乾燥區段606。此刻的幹丸粒如在一噴射區段608的幫助下重定向出乾燥機,並經由丸粒出口滑槽900退出,如圖1a、1b、16及17中所圖解說明。
如此乾燥丸粒受乾燥過程中之駐留時間、乾燥設備之效率、丸粒之化學組成、丸粒之溫度、乾燥設備中所保持之溫度、經過乾燥設備之氣流、丸粒碰撞之頻率及效果、出現於丸粒必須穿過之乾燥設備之不同部分中之各不相同的水分含量、以及移離丸粒之流體之性質及化學物質影響。重要的是,轉子之設計對於如何可正面地修改所有此等變數以影響一自乾燥過程退出之幹丸粒具有重大意義。
典型之習用轉子將葉片相對於一橫切該轉子之水平軸線放置呈45°角。為了延長丸粒之駐留時間,可降低角度,從而提供較少提升並放慢經由乾燥機之垂直上升。
為了有助於進給至乾燥機中,發現在其中隨著轉子之高旋轉速率而在入口處存在大量葉片之諸多情況下丸粒被實際阻斷而無法進入至乾燥機中。亦發現葉片之角度會成問題,因為若不正確地定位則擊中葉片之丸粒之撞擊角度可潛在地將丸粒重新排斥出乾燥機並進入進給滑槽總成。可藉由使用更多葉片並將其更靠近地定位來顯著提高撞擊次數,且此在丸粒質量及/或丸粒大小減小如同薄片材料或小直徑或實質上微丸粒一樣時特別重要。
進一步發現,若不正確隔開則葉片之下層之後緣接近於葉片之下一層之前緣可留下一經由其沿內篩在一水平面附近聚集成帶成為問題之間隙。葉片之形狀亦影響丸粒在整個乾燥過程期間之遷移。流體有效地移離丸粒並撞擊篩以有效地移離該過程之角度亦重要。亦認識到,使一平面以一45°角度穿過轉子亦改變葉片相對於一沿彼平面進一步向上或進一步向後之位置之定向;因此,葉片沿彼平面之移動對整個過程之生產速率及乾燥效率具有各不相同及顯著影響。葉片與篩之壁之間的空間之寬度以及接近於出口滑槽之葉片之寬度及定向亦重要。
因此,於圖22中所圖解說明之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濕丸粒進給區段602具有一減小數量之葉片,該減小數量之葉片實質上形成至少一個螺旋狀組態,且較佳葉片之至少兩個螺旋狀組態,其中由後緣之傾斜所界定之高於一經由前緣水平繪製之平面之葉片角度不超過45°,且較佳不到45°,最佳不到35°。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之螺旋葉片610可長於該總成之其他部分中之葉片,且較佳為長度的至少1.25倍,更佳為長度的至少1.5倍。自外緣至一經由所附接邊緣繪製之平面之葉片之角度可處於一從0°到±20°之範圍內,且較佳從0°到-20°。螺旋線中位置最低之葉片較佳呈一與一經由前緣之平面而不是經由該總成漸進螺旋向上之平面相關之後緣之下角且與外緣相關之最低葉片相對於一經由附接邊緣之平面之角度較佳為0°至不到40°,且更佳為0°至不到30°。
當最大材料質量(包括殘留流體)直接撞擊螺旋葉片610時,其可提供有至少一個角形支撐件612,該角形支撐件垂直附接(較佳焊接附接)至螺旋葉片610之底側並成角地附接(較佳焊接附接)至轉子520。相對於轉子520之成角度係如此以致角形支撐件612與轉子本身之正面垂直地定向且成角地安置成其附接至轉子之正面以便其將其與螺旋葉片610之垂直度保持呈當自葉片之後緣考量時葉片相對於一經由同一葉片之前緣繪製之平面傾斜之角度。較佳地,至少兩個角形支撐件612附接(較佳焊接附接)至每一螺旋葉片610。
現在參見圖22中所示之轉子520之殘留流體減少區段604,葉片614之後緣相對於一經由同一葉片之前緣繪製之平面之葉片角度可相同於,且較佳陡於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之角度且可相同於乾燥區段606之葉片角度。其中自一顆粒材料之流體移除更成問題或需要額外駐留時間,可降低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中之葉片角度以減少有效提升且因此增大碰撞次數以及丸粒在乾燥機之此區段中之駐留時間。
為了提供駐留時間及/或有效流體減少,較佳地,葉片614之角度大於葉片610之角度但小於乾燥區段606中之葉片616之角度。額外碰撞可藉由將一更大數量之葉片614放置於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中以減小連續列葉片614之間的距離618來達成。同樣地,增大葉片614之外緣相對於一經由將葉片614附接至轉子520所繪製之平面之角度可用於有效地增大碰撞次數。較佳地,此角度從0°到至少20°不等。另一選擇係,外緣及/或後緣可相對於葉片614之本體彎曲,但此因在可再生地控制組成部分中之越來越複雜的曲線之製造及組配期間所引入之增大難度而較佳避免。視需要,可根據需要對葉片614添加支撐件,如上文針對螺旋葉片610所述。
如上文中所提到,乾燥區段606中之葉片616可呈相同於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中之葉片614之角度,其中值得考量之角度係葉片之後緣相對於一經由同一葉片之前緣繪製之平面之角度。較佳地,葉片616之此角度至少相同於且更佳大於葉片614之角度。當更多駐留時間認為必要時,可減小該角度。另一選擇係且視需要,乾燥區段606之下部分中之葉片616之角度可不同於同一區段中之漸進提高之葉片之角度以有助於更容易加速快速乾燥丸粒經過並最終脫離該乾燥過程。另外,葉片之間的距離、葉片之外緣之曲率、葉片之後緣之曲率及葉片之前緣之曲率可根據需要在乾燥區段606之不同部分中不同。較佳地,為了易於構造,使橫跨乾燥區段606之變化數量最小化且最佳地葉片、角度及曲率橫跨該區域係統一的。
對於趨於黏性、黏性,且傾向於需要黏著之材料,減小乾燥區段606之一上部乾燥區段607中之葉片寬度係有利的。較佳地,葉片寬度窄於乾燥區段606之其他部分之葉片616至少5%,更佳至少10%,且最佳至少20%。並非旨在受任何理論約束,此有效地增大乾燥機之上部區域中之開放、非碰撞區從而減少微粒之間的碰撞之可能性以及能量。
圖22中之噴射區段608係由葉片620構成,葉片620旨在當其順乾燥機而上螺旋移動時重定向丸粒以將丸粒水平傳送出丸粒出口滑槽900(圖1a)之區中之乾燥機。葉片620呈至少相當於葉片614與葉片616之角度,且較佳呈大於此等葉片之角度。最佳地,葉片620之最上部邊緣相對於同一葉片之最下部邊緣之角度為至少45°,更佳地,該角度為至少70°,且最佳地,為至少80°及更大。葉片620可定位於轉子520附近以使其直接毗鄰於上一列葉片之後緣,且較佳地介於上一列葉片中之毗鄰葉片之後緣之間,如圖22中所圖解說明。葉片620之寬度不必超過轉子與環形圓盤524之最外部邊緣之間的距離622,且較佳地小於彼距離622。視需要,葉片620可自該總成省去。葉片620附接連接(較佳焊接連接)至轉子520且視需要可附接至環形圓盤524,較佳藉由焊接。其中葉片620與上一列中之葉片616對準,葉片616之後緣與葉片620之最下部邊緣可視需要焊接附接。
轉子總成500之相應區段可在該轉子上呈諸多成比例配置。較佳地,濕丸粒進給區段602如圖18中所示與外殼402內部之篩入口802之最上部高度為同一高度的,殘留流體減少區段604為乾燥區段606之高度的至少十分之一,且噴射區段608與出口滑槽900之出口902(圖17)之高度為同一高度的。當葉片616之寬度在上部乾燥區段607中減小時,彼區段之較佳高度為轉子520之高度之至少五分之一。
圖22中之螺旋葉片610以及葉片614、616及620之形狀可呈諸多幾何形狀,且較佳呈一經修改四邊形,如圖24a、24b及24c中所圖解說明。附接邊緣630與轉子520之半徑相一致(圖22),且出於簡化說明起見而在此處圖解說明為一條線,因為不同大小乾燥機之半徑將變化。後緣632在長度上不超過前緣634且外緣636之長度取決於後緣632及前緣634之相對長度。於圖24a中,後緣632、前緣634及外緣636皆為大致線性的以產生大致角形相交處。於圖24b中,拐角638及拐角640呈弧形以減小成角度,且在圖24c中,拐角642沿其長度呈弧形。各個區域中之各個葉片可為類似設計的,但較佳呈不同設計的以達到相應於其位置之不同目的。
重新參見圖22,葉片之相對定位可在轉子520上呈諸多配置,較佳地為了易於製造,殘留流體減少區段604與乾燥區段606中之葉片成列地對準處於與轉子之軸線保持垂直之平行平面中以及成行地與轉子之軸線呈平行線對準,如所示。一列中之葉片之後緣較佳垂直貼近下一更高列中之葉片之前緣,且經由一列中之葉片之後緣繪製之平面不必處於經由下一更高列中之葉片之前緣繪製之同一平面中。同樣地,由一行中之葉片之後緣形成之垂直平面不必處於由一毗鄰行中之葉片之前緣形成之同一垂直平面中。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中之最上部螺旋葉片610之後緣較佳貼近殘留流體減少區段604中之最下部葉片之前緣,但未必與其共平面。於圖23中之一替代組態中,轉子總成500之所有等效區段(等效地編號)中之葉片皆具有大致相同之形狀及大小且所有列葉片皆處於與轉子520之軸線垂直地定向之平行平面中而該等行葉片與轉子520之軸線呈平行線對準。如先前所述,較佳地,濕丸粒進給區段602中之葉片610具有如下文針對螺旋葉片610所述之至少一個支撐件612,圖22。
圖13中包括該許多個圓柱形篩部件或有孔隔膜204之該許多個有孔隔膜、圖14中之矩形有孔隔膜304、圖15a、15b及15c中之截頭錐形有孔隔膜230、圖16、17及18中之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326、以及該許多個圓周有孔隔膜800及其任一多重性可在組成上為至少一層。該等有孔隔膜之大小、組成及尺寸應適應所產生之丸粒且可係穿孔、沖製、沖孔、編織、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習知之另一組態的且可在構造、組成及式樣上為相同的或不同的。當丸粒大小在直徑上減小時,較佳地,有孔隔膜將由兩個或更多個可具有類似或不同組成、設計及大小之層構成。多層式有孔隔膜揭示於由本發明之受讓人擁有之第20060130353號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中,該申請公開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方式揭示於本文中。圖25圖解說明一隨後在圖26中詳細說明之實例性三層式有孔隔膜804,其中該三層包括一外支撐層806、一可選中間層808及一內層810。有孔隔膜係藉由鎖閂、夾具、螺栓及熟習此項技術者適當瞭解之其他機構固定附接。
在組成上,有孔隔膜可由模製塑膠或金屬絲加強塑膠構成且在組成上可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醯胺或奈龍、聚氯乙烯、聚氨酯、或能夠在離心丸粒乾燥機之運作中預期之化學及物理條件下保持其構建完整性之類似惰性材料。較佳地,有孔隔膜可包含一穿孔、沖製、沖孔或開槽式金屬板以形成可係圓形、卵形、方形、矩形、三角形、多邊形或其他結構之開口以提供用於分離及後續乾燥之開放區,且具有合適之厚度以保持總體總成之結構完整性且足夠撓性以成形(實例性地為圓柱形)以緊密及在位置上裝配於適當之流體移除、進給滑槽及乾燥集合物中。該金屬板在厚度上較佳為18規至24規,且最佳為20至24規。該金屬可在組成上為鋁、銅、鋼、不銹鋼、鎳鋼合金或對乾燥過程之組件呈惰性之類似非反應性材料。較佳地,該金屬係不銹鋼且最佳係在環境上為經歷乾燥作業之化學過程所必需之304級或316級不銹鋼及其低碳等效物。
另一選擇係且更佳地,有孔隔膜可係一由成螺旋形地堆疊(成角地或垂直地堆疊)或交織、及焊接、硬銲、電阻焊接或以其他方式黏著於適當位置之金屬絲、拉桿或桿構成之組配結構或篩。金屬絲、拉桿或桿可在組成上係類似於上文所述之模製塑膠之塑膠或金屬絲加強塑膠或可同樣地及在組成上係如上所描繪之金屬且可在幾何上呈圓形、卵形、方形、矩形、三角形或楔形、多邊形及熟習此項技術者習知之其他幾何結構。橫跨有孔隔膜之寬度之金屬絲、拉桿或桿可在尺寸上相同於或不同於縱向上之金屬絲、拉桿或桿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另外習知。圖27a、b、c、d及e圖解說明一燒結有孔隔膜812,其中箭頭814指示一橫跨該結構之較佳流向。於圖27a中,表面拉桿816與支撐拉桿818垂直地定向,而於圖27d及27e中,表面拉桿816與支撐拉桿818成角地定向。應瞭解,於一圓柱形結構中,圖27d及27e說明表面拉桿816之不同偏手性螺旋定向。圖27b顯示與支撐拉桿垂直附接連接之表面拉桿816(其實例性地顯示為三角形,但並非旨在受限)而圖27c圖解說明附接呈一角度以使表面拉桿之一邊緣朝該流向成角地傾斜之表面拉桿816。表面拉桿816相對於圖27a、d及e中之支撐拉桿818之角度較佳為0°至±30°且較佳為0°至±15°。由表面拉桿816之頂部之平面與一自表面拉桿816之最上游邊緣繪製且垂直於支撐拉桿818之垂直線形成之離隙角大於30°但小於90°,且較佳介於45°一直到且包括90°之間。表面拉桿之邊緣之間的距離820必須窄於欲由適當有孔隔膜保持之丸粒之最小尺寸。
為了有助於使丸粒偏轉離開圖18中之有孔隔膜800,習知為由本發明之受讓人所擁有且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第20080289208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中所揭示,將隆起輪廓模壓至一有孔隔膜之非穿孔區中以在彼有孔隔膜之內表面上引入一隆起區。此圖解說明於圖28a中,其中隆起模壓區830放置於有孔隔膜800之一非穿孔終點中並圖解說明於圖28b中,其中隆起模壓區830位於有孔隔膜800之一非穿孔中間部分中。圖29進一步針對一圓柱形有孔隔膜800之一部分來對此進行圖解說明,其中隆起模壓區830延伸至有孔隔膜800與轉子520之間的開放區中。箭頭832指示轉子520之旋轉方向且箭頭834指示碰撞隆起模壓區830之丸粒之偏轉。
另一選擇係,如根據亦由本發明之受讓人所擁有且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第6,739,457號美國專利中之揭示內容之圖30a中所圖解說明,偏轉器桿850可附接至一有孔隔膜800之非穿孔部分。此更好地詳細說明於圖30b中,其中有孔隔膜800之非穿孔部分上之一支撐件852之一集合物利用螺栓856及螺母858附接至傾斜偏轉組件854以形成偏轉器集合物以使篩附近之流偏離該篩,如由箭頭860所圖解說明。
於圖31中所圖解說明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傾斜偏轉器組件862以焊接方式附接至一有孔隔膜800之終點且可移除地螺栓附接至一互補傾斜偏轉器組件864,該互補傾斜偏轉器組件附接至同一或不同有孔隔膜800之另一終點以使該兩個終點與對稱地朝該有孔隔膜之內部區指向之傾斜部分以螺栓方式連接。藉助對稱,有孔隔膜可接合而不管定向如何且同樣地可經反轉以使該有孔隔膜之壽命最大化,如所圖解說明。只有當存在有孔隔膜組件之一定向特徵時,此才會成為一約束條件。該總成三維圖解說明於圖32中,其中僅有孔隔膜附接之地點由參考編號800圖解說明。
概略地重新參見圖1a及1b,多個流體減少集合物可用於流體減少區段總成200中且可以諸多組合形式使用。亦應瞭解,當流體減少並非係優先時,流體減少集合物係可移除的且有孔隔膜組件可藉由併入一等效或相當的非有孔組件來加以有效地排除。同樣地,多個進給滑槽集合物可以諸多組合形式用於進給滑槽總成300中,且此亦可藉由併入一等效或相當的非有孔組件來加以有效地阻斷。於圖18中,至少一個圓周有孔隔膜800且較佳許多個圓周有孔隔膜可用於該過程中以使一連續圓柱形有孔隔膜形成遍及乾燥區段總成400之整個垂直度。該較佳實施例中之有孔隔膜之最底部區段經修改以自進給滑槽總成300附接(較佳螺栓)連接至入口802,如上文所述。另一選擇係,圓周有孔隔膜800之至少一個上部組件可由一等效圓周非穿孔組件取代以有助於處理。此等非穿孔等效物或相當等效結構係一其中正處理特定黏性或黏性材料之整體考量事項。
同樣值得考量的,可根據由本發明之受讓人所擁有且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之第WO2009/059020號世界專利申請公開案中之揭示內容來對貫穿整個乾燥機總成10之易於磨損及成問題的堆積區(圖1a及1b)進行表面處理。本文中所述之表面處理可涉及至少一種或多種處理,其中包括並例示,清洗、脫酯、蝕刻、底層塗佈、打磨、噴鐵砂、噴砂、錘擊、酸漬、酸洗、鹼洗、氮化、氰化、電鍍、無電電鍍、包括高速應用之火焰噴鍍、熱噴鍍、電漿噴鍍、燒結、浸漬塗佈、粉未塗佈、真空沈積、化學氣相沈積、物理氣相沈積、濺鍍技術、噴塗、輥塗、拉桿塗、擠壓、旋轉模製、中空模製、及利用熱、輻射及/或光引發固化技術、氮化、氰化、磷化並在其上形成一層或多層之反應性塗佈。該等層可在組成上相似,在組成上不同,及呈多種層組態之其組合。
裝置組件之組成較佳係金屬且在組成上可係鋁、銅、鋼、不銹鋼、鎳鋼合金或對乾燥過程之組件呈惰性之類似非反應性材料。較佳地,該金屬係不銹鋼,且最佳地係在環境上為歷經乾燥作業之化學過程所必需之304級或316級不銹鋼及其低碳等效物。
上游過程可包括經受其中丸粒含於一流體介質中以形成一漿液之流體下製粒、再循環洗滌及處理、流體熱處理、洗滌、沖洗及諸如此類之金屬及擠壓過程。該流體介質可係一可容易蒸發之流體(較佳不易燃)且最佳係水。該流體介質可含有熟習此項技術者習知之添加劑及處理助劑。該流體介質亦可係一在經受離心過程時在數量上顯著減少,且因此對額外下游過程(例如沖洗、提取及諸如此類)變得更可行之適度揮發性材料。
本文中所述之丸粒可包括薄片、小粒及粉未且可呈諸多幾何形狀,包括但不限於圓形、卵形、方形、矩形、六角形、五角形、球形、莢狀,且可呈不規則形狀。丸粒組成可包括聚合物、填充聚合物、反應性聚合物、可交聯式聚合物、聚合物調配物、可再循環物、蠟、瀝青、黏結劑、膠基質及膠基質調配物、有機固體顆粒、無機固體顆粒及諸如此類而並非旨在受限。丸粒在大小或生產速率上不受限制且應瞭解有孔隔膜必須令人滿意地具有足夠小的微粒大小以防止所期望微粒範圍之不適當損失。
10...乾燥機總成
100...結塊捕集器總成
102...入口
104...結塊移除柵格
106...外殼
108...出口
110...結塊柵格移除門
112...把手
114...檢修門
116...把手
118...可選觀察口
120...帶凹槽軌道
122...接合點
124...結塊溢流外殼
126...閘門
127...控制筒
128...結塊溢流出口
130...檢修口
131...氣流平衡開口
132...手動曲柄
133...撓性翻板
134...溢流開口
135...最上部邊緣
136...安裝托架
137...加重支撐件
138...垂直支撐件
140...金屬板
142...矩形框架
144...縱向拉條
150...襯墊
152...開槽部分
154...可壓縮式圓柱空心部分
160...最外部縱向拉桿
162...三角形支撐件
164...水平拉桿
166...角形托架
168...支撐拉桿
170...支撐拉桿
172...板
174...把手
200...脫水單元
202...外殼
204...垂直圓柱形篩部件或有孔隔膜
206...垂直偏轉器葉片
208...支撐拉桿
210...軸環
212...固定螺釘
214...凸緣
220...截頭錐形器件
222...軸環
224...固定螺釘
226...支撐拉桿
230...截頭錐形有孔隔膜
232...平面環形圓盤
242...附接把手
300...進給滑槽總成
302...外殼
304...矩形有孔隔膜
306...入口
320...下部檢修門
322...進給滑槽外殼
324...配接器凸緣
326...圓柱形有孔進給滑槽
328...安裝托架
330...進給滑槽出口
400...離心式乾燥機、乾燥區段總成
402...外殼
404...檢修門
500...轉子總成
502...支撐總成
504...輪轂
506...固定螺釘
508...支柱、拉條及結構組件
510...圓周附接組件
512...背板
514...葉片
520...轉子
522...葉片
524...環形圓盤
526...上部輪轂組件
528...內部環形圓盤
530...軸
532...錐形軸套
534...環形圓盤
538...錐形軸套
540...下部輪轂組件
542...圓周鎖定軸環
544...圓柱形間隔件
546...凹槽
548...環形面
550...鰭片
552...可選偏轉器鰭片
554a...兩部分支撐結構5
554b...兩部分支撐結構5
556...基座板
558...軸承
560...從動輪
562...皮帶
564...傳動輪
566...傳動軸
602...濕丸粒進給區段
604...殘留流體減少區段
606...乾燥區段
607...上部乾燥區段
608...噴射區段
610...螺旋葉片
612...支撐件
614...葉片
616...葉片
620...葉片
630...附接邊緣
632...後緣
634...前緣
636...外緣
638...拐角
640...拐角
642...拐角
800...圓周有孔隔膜
802...入口
804...三層式有孔隔膜
806...外支撐層
808...可選中間層
810...內層
812...燒結有孔隔膜
816...表面拉桿
818...支撐拉桿
830...隆起模壓區
850...偏轉器桿
852...支撐件
854...傾斜偏轉組件
856...螺栓
858...螺母
862...傾斜偏轉器組件
864...互補傾斜偏轉器組件
900...出口滑槽
902...出口
980...鼓風機
1000...溢流結塊捕集器總成
1002...外殼
1004...出口
1006...檢修門
1008...把手
1010...入口
1012...結塊移除柵格
1014...溢流外殼
1016...接合點
1020...水平拉桿組件
1022...垂直拉桿組件
1100...結塊捕集器總成
1102...外殼
1104...出口
1106...檢修門
1108...把手
1110...入口
1112...結塊移除柵格
1212...替代結塊移除柵格
1214...縱向拉桿
1216...垂直組件
1218...支撐拉桿
1220...水平拉桿
1222...三角形托架
1224...螺栓
1226...矩形襯墊
1228...重疊襯墊
1230...L角
1232...外殼
1234...面板
1236...傾斜板
1238...背板
圖1a圖解說明一乾燥機總成,其包括一朝丸粒出口滑槽定向之結塊捕集器、一脫水區段、一進給區段及一附接至該乾燥區段總成之鼓風機管道;
圖1b圖解說明一乾燥機總成,其包括一朝該鼓風機管道定向且部分地遮蔽該鼓風機管道之結塊捕集器、一丸粒出口滑槽、一脫水區段、及一附接至該乾燥區段總成之進給區段;
圖2圖解說明一透過外殼以顯示高角度結塊柵格之位置及呈開啟位置之閘門之結塊捕集器總成之側視圖;
圖3係一透過外殼以顯示高角度結塊柵格之位置及呈開啟位置之閘門之結塊捕集器總成之傾斜透視圖解;
圖4係圖3中之結塊捕集器總成之傾斜透視圖解之一展開圖;
圖4a係用於結塊捕集器總成中之閘門上之襯墊材料之一剖視圖解;
圖4b係附接至結塊捕集器總成之外殼上之氣流平衡開口之撓性翻板之一展開圖解;
圖5a係結塊捕集器柵格之一剖視圖解;
圖5b係結塊捕集器柵格之支撐總成之一展開圖圖解;
圖5c係結塊捕集器柵格之一部分之一展開圖剖視圖解;
圖6係結塊捕集器總成之一俯視圖圖解,其顯示結塊捕集器柵格及用於其移除及插入之板與把手;
圖7係一具有一溢流附件之替代結塊捕集器總成組態之一圖解;
圖8係一替代經結塊捕集器總成組態之圖解,其顯示一低角手動操作組態;
圖9係結塊捕集器柵格之一替代組態之一傾斜透視圖解;
圖10係圖9中之替代組態結塊捕集器柵格之傾斜透視圖解之一展開圖;
圖11係一結塊捕集器柵格支撐件之另一替代組態之一展開圖傾斜透視圖解;
圖12係一移除經結塊捕集器柵格支撐件之一展開圖傾斜透視圖解;
圖13係一先前技術脫水區段及進給滑槽區段之一圖解;
圖14係圖13中之先前技術脫水區段及進給滑槽區段之一側視圖圖解;
圖15a係一截頭錐形脫水區段中之一傾斜偏轉器之一剖視圖解;
圖15b係一截頭錐形脫水區段中之一截頭錐形偏轉器之一剖視圖解;
圖15c係一截頭錐形脫水區段中之一具有一螺旋角形鰭片之截頭錐形偏轉器之一剖視圖解;
圖16係一上面附接有一脫水區段及一圓柱形進給滑槽區段之乾燥機總成區段之一圖解;
圖17係圖16中之乾燥機總成區段之一剖視圖解,其圖解說明圓柱形進給滑槽區段與其與乾燥機總成區段之外殼之相交處之間的接合點;
圖18係圖16中之乾燥機總成區段之一呈相反定向之剖視圖解,其顯示轉子總成;
圖19係一先前技術轉子之一剖視圖解,其顯示支撐結構及背板總成;
圖20a係一來自圖19之先前技術轉子支撐結構之一剖視圖解;
圖20b係一來自圖19之替代先前技術轉子支撐結構之一剖視圖解;
圖21係來自圖18之轉子總成之一剖視圖解;
圖21a係圖21中之轉子總成之頂部分之一展開圖剖視圖解;
圖21b係圖21中之轉子總成之底部之一展開圖剖視圖解;
圖22係來自圖18之轉子總成之一圖解;
圖23係一來自圖18之替代轉子總成之一圖解;
圖24a係圖18中之轉子上之葉片設計之一圖解;
圖24b係圖18中之轉子上之一替代葉片設計之一圖解;
圖24c係圖18中之轉子上之另一替代葉片設計之一圖解;
圖25係一多層式篩之一圖解;
圖26係圖25中之多層式篩之一展開圖解;
圖27a係一燒結有孔隔膜之一圖解,其中水平元件相對於垂直元件垂直連接;
圖27b係圖27a中之有孔隔膜之一剖視圖解,其中水平元件呈一垂直垂直地定向附接至垂直元件;
圖27c係圖27a中之有孔隔膜之一剖視圖解,其中水平元件成角地附接至垂直元件;
圖27d係一燒結有孔隔膜之一圖解,其中水平元件成角地附接至垂直元件;
圖27e係一燒結有孔隔膜之一圖解,其中水平元件呈一與圖27d之定向相反之定向成角地附接至垂直元件;
圖28a係一位於有孔隔膜之終點附近之模壓偏轉器之一圖解;
圖28b係一位於一有孔隔膜之一非穿孔及非末端部分中之模壓偏轉器之一圖解;
圖29係一位於一圓柱形有孔隔膜之一部分上之模壓偏轉器之一剖視圖解;
圖30a係一附接至一有孔隔膜之可移除式偏轉器之一圖解;
圖30b係圖30a中之附接至一有孔隔膜之可移除式偏轉器之一剖視圖解;
圖31係附接至有孔隔膜以連接彼等有孔隔膜之偏轉器總成之組件之一剖視圖解;及
圖32係圖31中之偏轉器總成之一展開圖。
10...乾燥機總成
100...結塊捕集器總成
102...入口
104...結塊移除柵格
200...脫水單元
300...進給滑槽總成
400...離心式乾燥機
900...出口滑槽
980...鼓風機

Claims (36)

  1. 一種用於自顆粒移除表面水分之系統,該系統包含:複數個提升葉片,以移除經過該系統之該顆粒,該顆粒隨著移動經過該系統而大體乾燥,一提升葉片具有後緣、前緣、附接邊緣及外緣;其中至少一部分鄰近進給至該系統顆粒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一螺旋狀組態;且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具有小於45°的葉片角度,該葉片角度係由一葉片之該後緣之傾斜所定義且高於一經由一葉片之該前緣水平繪製之平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具有-20°到+40°的傾斜角度,該傾斜角度係定義為從該外緣至其經由該附接邊緣所繪製之一平面之葉片角度。
  3. 一種用於自顆粒移除表面水分之乾燥系統,包含:一乾燥機,其包含轉子,該轉子包含複數個提升葉片,用以提升經過該系統之顆粒,該顆粒隨著其被提升穿過該系統而大體乾燥;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一螺旋狀組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乾燥系統包含一離心式乾燥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轉子包含至少兩個區段:一濕顆粒進給區段,顆粒由此進入該系統;及一乾燥區段,其位於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上方,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每一給定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小於該乾燥區段之每一相同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兩螺旋狀組態,並具有小於45°的葉片角度,該葉片角度係由一葉片之該後緣之傾斜所定義且高於一經由一葉片之該前緣所水平繪製之平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兩螺旋狀組態,並具有小於45°的葉片角度,該葉片角度係由一葉片之該後緣之傾斜所定義且高於一經由一葉片之該前緣所水平繪製之平面;且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係長於該乾燥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葉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係可移除地附接至該轉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具有-20°到+40°的傾斜角度,該傾斜角度係定義為從該外緣至其經由該附接邊緣所繪製之一平 面之葉片角度。
  10. 一種用於自顆粒移除表面水分之乾燥系統,該乾燥系統包含:一離心乾燥機,其具有定位於有孔隔膜內之顆粒提升圓柱形轉子總成,該圓柱形轉子總成包含一圓柱形轉子總成,其具有複數個用於提升該顆粒穿過該離心式乾燥機之若干區段之提升葉片,該顆粒隨著其被提升穿過每一區段而大體乾燥;其中該離心乾燥機之該圓柱形轉子總成包含至少兩個區段:一濕顆粒進給區段,顆粒由此進入該離心乾燥機;及一乾燥區段,其位於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上方,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每一給定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小於該乾燥區段之每一相同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一螺旋狀組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兩螺旋狀組態,並具有小於45°的葉片角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兩螺旋狀組態、具有小於45°的葉片角度,且係長於該乾燥區段的該等葉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至 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係可移除地附接至該圓柱形轉子總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具有-20°到+40°的傾斜角度,該傾斜角度係定義為從該外緣至其經由該附接邊緣所繪製之一平面之葉片角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為利於顆粒偏轉離開該有孔隔膜,將隆起輪廓模壓至一有孔隔膜之非穿孔區中以在彼有孔隔膜之內表面上引入一隆起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為利於顆粒偏轉離開該有孔隔膜,偏轉器桿係附接至該有孔隔膜之非穿孔部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為利於顆粒偏轉離開該有孔隔膜,可釋放地附接的傾斜偏轉器組件之集合物係附接至該有孔隔膜之非穿孔部分。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集合物係經由螺栓及螺母的連接來附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為利於顆粒偏轉離開該有孔隔膜,一傾斜偏轉器組件係以焊接方式附接至一第一有孔隔膜之終點且係可移除地螺栓附接至一互補傾斜偏轉器組件,該互補傾斜偏轉器組件係附接至一第二有孔隔膜之另一終點,以使該兩個終點與對稱地朝該第一及第二有孔隔膜之內部區指向之傾斜部分以螺栓 方式連接。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轉子具有一底部及一頂部,且該轉子係傳動連接至一馬達,該馬達之位置係鄰近該轉子之該底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轉子具有一底部及一頂部,且該轉子係傳動連接至一馬達,該馬達之位置係鄰近該轉子之該頂部。
  23. 一種用於自呈一顆粒和流體的漿液形式之顆粒移除表面水分之乾燥系統,該乾燥系統包含:一脫水機,其具有至少一個位於一有孔隔膜內之偏轉器件,及一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該脫水機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整體流體;及一乾燥機,用以自該顆粒乾燥水分;其中該脫水機之該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包含一圓柱形有孔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有孔隔膜與該進給滑槽之間之傾斜角度係小於90°。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脫水機之至少一偏轉器件包含一向下且向外逐漸變細的截頭錐形器件。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脫水機之該偏轉器件之該向下且向外逐漸變細的截頭錐形器件包含一成螺旋形地逐漸變細的鰭片。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脫 水機之該有孔隔膜包含一截頭錐形有孔隔膜。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乾燥機係一離心乾燥機且具有一圓柱形轉子總成,該圓柱形轉子總成包含至少兩個區段:一濕顆粒進給區段,來自該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之顆粒由此進入該離心乾燥機;及一乾燥區段,其位於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上方;其中提升經脫水顆粒穿過該離心乾燥機之區段包含使用提升葉片;且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每一給定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小於該乾燥區段之每一相同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另包含一結塊捕集器,其具有一結塊移除柵格,該結塊捕集器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顆粒結塊。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結塊移除柵格具有一大於50°之傾斜角度。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乾燥系統,其中該結塊捕集器具有一溢流開口,經由該溢流開口,經收集之結塊顆粒可進入該結塊溢流外殼,該溢流開口具有包含一閘門之開啟與閉合構件。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乾燥系統,另包含一製粒機,該製粒機形成呈丸粒形式之顆粒。
  33. 一種用於自呈一顆粒和流體的漿液形式之顆粒移除表面水分之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結塊捕集器,用以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捕集顆粒 結塊;複數個提升葉片,以移動經過該系統之該顆粒,該顆粒隨著經過該系統移動而大體上乾燥,一提升葉片具有後緣、前緣、附接邊緣及外緣;其中至少一部分鄰近進給至該系統顆粒的該等提升葉片形成至少一螺旋狀組態;且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具有小於45°的葉片角度,該葉片角度係由一葉片之該後緣之傾斜所定義且高於一經由一葉片之該前緣所水平繪製之平面。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系統,其中該結塊捕集器包含一結塊移除柵格,該結塊移除柵格允許顆粒和流體的漿液自彼通過,但捕集大於柵格所允許尺寸的結塊顆粒。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系統,另包含:一脫水機,其具有至少一個位於一有孔隔膜內之偏轉器件,及一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該脫水機自該顆粒和流體的漿液移除整體流體;及一離心乾燥機,其具有一定位於一篩內之顆粒提升轉子,該轉子包含複數個用於提升該顆粒穿過該離心式乾燥機之若干區段之提升葉片,該顆粒隨著其被提升穿過每一區段而大體乾燥;其中該離心乾燥機之該轉子包含至少兩個區段:一濕顆粒進給區段,來自該經脫水顆粒排放滑槽之顆粒由此進入該離心乾燥機;及一乾燥區段,其位於該濕顆粒進給區 段上方;且其中該濕顆粒進給區段之每一給定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小於該乾燥區段之每一相同長度之提升葉片的數量。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系統,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該等提升葉片具有-20°到+40°的傾斜角度,該傾斜角度係定義為從該外緣至其經由該附接邊緣所繪製之一平面之葉片角度。
TW098129555A 2008-09-02 2009-09-02 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乾燥系統 TWI481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358808P 2008-09-02 2008-09-02
US11232008P 2008-11-07 2008-11-07
US21919209P 2009-06-22 2009-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6424A TW201016424A (en) 2010-05-01
TWI481490B true TWI481490B (zh) 2015-04-21

Family

ID=4172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9555A TWI481490B (zh) 2008-09-02 2009-09-02 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乾燥系統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3) US8205350B2 (zh)
EP (1) EP2331308B1 (zh)
JP (2) JP5697597B2 (zh)
KR (1) KR101703939B1 (zh)
CN (1) CN102149525B (zh)
AR (1) AR075265A1 (zh)
AU (1) AU2009288073B2 (zh)
BR (1) BRPI0918243B1 (zh)
CA (1) CA2733167C (zh)
MX (2) MX2011002356A (zh)
MY (1) MY172233A (zh)
TW (1) TWI481490B (zh)
WO (1) WO201002807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532615T1 (de) * 2006-09-20 2011-11-15 Econ Maschb Und Steuerungs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entwässern und trocknen von feststoffen, insbesondere von unterwassergranulierten kunststoffen
US9815223B2 (en) 2008-05-16 2017-11-14 Gala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rusion of hollow pellets
US8205350B2 (en) * 2008-09-02 2012-06-26 Gala Industries, Inc. Dryer system with improved throughput
BRPI1008610A2 (pt) 2009-06-22 2016-03-15 Gala Inc sistemas de peletização, secagem e ensacamento contínuos com produtividade aperfeiçoada
WO2012139103A2 (en) * 2011-04-07 2012-10-11 Gala Industries, Inc. Slurry velocity reducer
CN102191446B (zh) * 2011-04-25 2013-05-01 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提高基体与陶瓷涂层结合强度的工艺
CA2816430C (en) * 2012-05-18 2020-09-01 Mogilevsky, Margalit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concentrating a separable component of a slurry
US20140250709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Gala Industries, Inc. Dryers in series with improved throughput
US20150000152A1 (en) * 2013-06-26 2015-01-01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screen with integral outwardly projecting deflector strips
US9322595B1 (en) * 2013-09-18 2016-04-26 Industrial Accessories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ing of fracturing sand
CN103862056B (zh) * 2014-03-31 2015-08-12 唐山市嘉恒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铁合金熔液粒化方法
JP6334304B2 (ja) * 2014-07-16 2018-05-30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真空乾燥装置及び真空乾燥方法
TW201627124A (zh) * 2014-09-16 2016-08-01 葛拉工業公司 用來乾化顆粒及其他材料之系統及方法
DE102015200680B4 (de) * 2014-10-18 2016-05-25 Haarslev Industries GmbH Aufgabevorrichtung einer Bandtrockn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Aufgabevorrichtung
DE202015105780U1 (de) * 2015-10-30 2015-11-11 Josef Fliegl jun. Trocknungsvorrichtung
CN105627697A (zh) * 2016-01-28 2016-06-01 广德宝达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废膜渣脱水处理机
CN105571296B (zh) * 2016-02-16 2017-12-12 郑伟思 谷物风干机
US10041732B2 (en) * 2016-10-14 2018-08-07 Gala Industries, Inc. Pellet dryer with outlet guidance plate
US10655915B2 (en) * 2016-10-14 2020-05-19 Gala Industries, Inc. Pellet dryer with additional blower
US10648734B2 (en) * 2016-10-14 2020-05-12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EP3546871B1 (de) * 2018-03-28 2020-12-02 Nordson Corporation Trennvorrichtung zum trennen eines festen stoffes aus einem förderstrom und verfahren zum warten einer solchen trennvorrichtung
CN113124647A (zh) * 2019-12-30 2021-07-16 四川奥凯川龙农产品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低破碎低循环式农作物干燥机
CN112129077B (zh) * 2020-09-12 2022-01-11 杭州中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塑料颗粒脱水干燥一体机
CN112179061A (zh) * 2020-09-30 2021-01-05 无锡华辰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粒子脱水机
CN113418384A (zh) * 2021-06-22 2021-09-21 张俊尧 一种中药加工用的烘干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1665A1 (en) * 2004-07-19 2006-05-18 Christianne Cari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drying and heat treating materials
CN1782646A (zh) * 2004-10-19 2006-06-07 卡拉工业公司 自洁式离心颗粒干燥器及其方法
US20070163142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Earthrenew Organics Ltd. Systems for prevention of HAP emissions and for efficient drying/dehydration proces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77A (en) 1870-08-09 Improvement in grain-separators and scourers
US1525449A (en) 1919-02-21 1925-02-10 Johnson John Straining and washing apparatus
US2133974A (en) 1935-06-20 1938-10-25 Cowles Co Separating apparatus
US3199215A (en) 1961-10-04 1965-08-10 Union Carbide Corp Cascade drier for dewatering and dhying pellet-water slurries
US3458045A (en) 1966-08-26 1969-07-29 Gala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ier
US3477098A (en) 1967-06-20 1969-11-11 Black Clawson Co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ry plastic pellets
CH517527A (de) 1969-10-15 1972-01-15 Buehler Ag Geb Maschine zum Reinigen von Getreide
DE1953741C3 (de) 1969-10-24 1981-02-05 Gala Industries, Inc., Eagle Rock, Va. (V.St.A.)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von Festteilchen wie z.B. Kunststoffgranulaten und Flüssigkeit
CH518510A (de) * 1970-01-14 1972-01-31 Buehler Ag Geb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thermischen Behandlung von körnigem Gut mittels eines Gases
JPS557824Y2 (zh) * 1975-12-11 1980-02-21
DE2819443C2 (de) 1978-05-03 1986-11-20 Gala Industries, Inc., Virginia Rotor für einen Fliehkraftabscheider
US4218323A (en) 1978-08-09 1980-08-19 Gala Industries, Inc. Pellet free rotor for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s
US4447325A (en) 1981-01-27 1984-05-08 Gala Industries, Inc. Vertical pre-dewatering screen
US4476019A (en) 1983-03-16 1984-10-09 The Black Clawson Company Pellet dryer
US4565015A (en) 1983-07-27 1986-01-21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JPS6086427A (ja) 1983-10-18 1985-05-16 Shinko Denshi Kk 振動式荷重測定装置
JPS6086427U (ja) * 1983-11-22 1985-06-14 福廣 安修 脱水機における粒体の付着蓄積防止装置
JPH059047Y2 (zh) * 1987-11-05 1993-03-05
GB8800101D0 (en) * 1988-01-05 1988-02-10 Univ Waterloo Fine dust removal device
US4896435A (en) 1988-05-10 1990-01-30 Gala Industries Inc. Replaceable wear parts for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s
JPH01173305U (zh) 1988-05-18 1989-12-08
DE3942561C1 (zh) 1989-08-22 1991-01-10 Hans-Georg Dipl.-Ing. 8434 Berching De Huber
US4991766A (en) * 1989-10-05 1991-02-12 Hunnicutt Iii Joseph W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 conical flight assembly
US5425925A (en) * 1990-04-19 1995-06-20 Winfield Industries, Inc. Multi-stage infectious waste treatment system
JPH045248U (zh) * 1990-04-20 1992-01-17
DE4106248A1 (de) * 1991-02-28 1992-09-03 Werner & Pfleiderer Zentrifugaltrockner zur trennung von oberflaechenwasser von kunststoffgranulat
JPH04278856A (ja) 1991-03-06 1992-10-05 Nissan Motor Co Ltd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US5265347A (en) 1992-09-04 1993-11-30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DE9320744U1 (de) 1992-09-04 1995-01-19 Gala Inc Zentrifugaltrockner für Pellets
US5638606A (en) 1996-03-06 1997-06-17 Gala Industries, Inc. Spider and lifter assembly for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US5987769A (en) 1996-04-30 1999-11-23 Carter Day International, Inc. Centrifugal dryer
US5611150A (en) 1996-05-23 1997-03-18 The Conair Group,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US6063296A (en) 1998-07-08 2000-05-16 Carter Day International, Inc. Agglomerate removal and dewatering apparatus
US6237244B1 (en) 1998-10-19 2001-05-29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for small applications
JP3773675B2 (ja) * 1998-10-28 2006-05-10 株式会社松井製作所 粉粒体材料の真空式自動連続除湿乾燥装置
US6138375A (en) 1999-03-01 2000-10-31 Gala Industries, Inc. Support ring for pellet dryer screen
US6807748B2 (en) 1999-10-19 2004-10-26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US6438866B1 (en) 2000-02-10 2002-08-27 Carter Day International, Inc. Flow disrupter for dryers
US6467188B1 (en) 2000-10-10 2002-10-22 The Conair Group,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apparatus
US6430842B1 (en) 2001-05-09 2002-08-13 Carter Day International, Inc. Assembly for supporting a rotating structure
JP3677226B2 (ja) * 2001-08-06 2005-07-27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樹脂ペレット用遠心脱水乾燥機
US6739457B2 (en) 2001-08-17 2004-05-25 Gala Industries, Inc. Deflector for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screen
US7380348B2 (en) * 2002-04-29 2008-06-03 Solid Solutions Limited Material dewatering apparatus
US6938357B2 (en) 2003-09-09 2005-09-06 Carter Day International, Inc. Forced air circulation for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US7329723B2 (en) 2003-09-18 2008-02-1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Thermal crystallization of polyester pellets in liquid
US20060101685A1 (en) * 2004-09-10 2006-05-18 Smith Carl Iii Substrate with light display
US7024794B1 (en) 2004-10-15 2006-04-11 Gala Industries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with plastic wall panels
US20060130353A1 (en) 2004-12-21 2006-06-22 Michael Eloo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screen
CN2798000Y (zh) * 2005-03-03 2006-07-19 陈远平 一种分子筛式除湿干燥装置
US20070039894A1 (en) * 2005-08-17 2007-02-22 Cort Steven L Water treatment using magnetic and other fiel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JP4814656B2 (ja) * 2006-03-03 2011-11-16 高木産業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機構及び樹脂乾燥機
ATE532615T1 (de) 2006-09-20 2011-11-15 Econ Maschb Und Steuerungs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entwässern und trocknen von feststoffen, insbesondere von unterwassergranulierten kunststoffen
DE202007004462U1 (de) 2007-03-19 2008-07-31 Gala Kunststoff- Und Kautschukmaschinen Gmbh Zentrifugaltrockner
US8220177B2 (en) 2007-05-23 2012-07-17 Gala Industries, Inc.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screen with integral embossed deflector strips
US8969435B2 (en) 2007-08-28 2015-03-03 Gala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minimal shear molding utilizing extrusional, pelletization, and melt rheological control of pellets and micropellets and molded objects made therefrom
US20090110833A1 (en) 2007-10-31 2009-04-30 Gala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abrasion-resistant non-stick surface treatments for pelletization and drying process equipment components
US8205350B2 (en) * 2008-09-02 2012-06-26 Gala Industries, Inc. Dryer system with improved throughput
CN101718486B (zh) * 2009-05-22 2011-07-27 北京化工大学 分段式转子颗粒离心干燥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1665A1 (en) * 2004-07-19 2006-05-18 Christianne Cari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drying and heat treating materials
CN1782646A (zh) * 2004-10-19 2006-06-07 卡拉工业公司 自洁式离心颗粒干燥器及其方法
US20070163142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Earthrenew Organics Ltd. Systems for prevention of HAP emissions and for efficient drying/dehydration proces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9525B (zh) 2015-08-26
EP2331308A2 (en) 2011-06-15
AR075265A1 (es) 2011-03-23
CA2733167C (en) 2017-05-09
EP2331308A4 (en) 2016-06-29
CA2733167A1 (en) 2010-03-11
US20100050458A1 (en) 2010-03-04
KR20110053997A (ko) 2011-05-24
US10119762B2 (en) 2018-11-06
JP2014206375A (ja) 2014-10-30
AU2009288073B2 (en) 2015-05-14
MX2019013860A (es) 2020-01-20
WO2010028074A2 (en) 2010-03-11
MY172233A (en) 2019-11-18
US20120266482A1 (en) 2012-10-25
EP2331308B1 (en) 2023-11-01
JP2012501262A (ja) 2012-01-19
BRPI0918243B1 (pt) 2020-01-14
CN102149525A (zh) 2011-08-10
WO2010028074A3 (en) 2010-07-22
AU2009288073A1 (en) 2010-03-11
KR101703939B1 (ko) 2017-02-07
US20190072328A1 (en) 2019-03-07
BRPI0918243A2 (pt) 2015-12-15
TW201016424A (en) 2010-05-01
JP5697597B2 (ja) 2015-04-08
MX2011002356A (es) 2011-04-05
US8205350B2 (en) 2012-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1490B (zh) 具有增進生產量之乾燥系統
RU2100719C1 (ru) Способ высушивания шлам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EP2445691B1 (en) Continuous pelletizing, drying and bagging systems with improved throughput
JP4117908B2 (ja) 分離装置
TW200927415A (en) Method for abrasion-resistant non-stick surface treatments for pelletization and drying process equipment components
US20140310972A1 (en) Centrifugal pellet dryer and dewatering assembly
JPH076737B2 (ja) 固形粒状物から液体を除去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643699B (zh) 滾揉設備和用於分離粒狀多晶矽與多晶矽粉末的方法
WO1998015336A1 (en) Apparatus for screening
KR20010025080A (ko) 잔류물 처리 장치
CN1172150C (zh) 流化床式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15122533B (zh)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原料干燥装置
HU184670B (en)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sludge, suspension or similar material, or cleaning by washing and/or separating from fluid lumpy solid material, or sizing solid granular materials
RU57646U1 (ru) Барабанное сито
KR200425392Y1 (ko) 결정화장치
SU1693334A1 (ru) Центробежна сушилка дл высоковлажного зерна
DE10046983A1 (de) Zentrifuge zum mechanischen Entwässern und thermischen Trocknen von Schlämmen
RU2326899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вторичного сырья из полимер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4453248B (zh) 一种塑料颗粒生产用粉碎回收装置
RU2286519C1 (ru) Осушитель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для измельченных отходов полимеров
RU2302911C1 (ru) Камерный воздуш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CN113894030A (zh) 一种污水处理吸附剂颗粒活性炭的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