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1294B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1294B
TWI481294B TW098126484A TW98126484A TWI481294B TW I481294 B TWI481294 B TW I481294B TW 098126484 A TW098126484 A TW 098126484A TW 98126484 A TW98126484 A TW 98126484A TW I481294 B TWI481294 B TW I4812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base station
region
mobile st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6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8844A (en
Inventor
Kazuhiro Abe
Isao Hirakawa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0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8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1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12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2Power control of broadcas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通信系統、基地台、行動台、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基地台裝置、行動台裝置、及通信方法。
目前,於使用有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分頻多工存取)方式之行動通信中,當進行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時,在資源區塊中配置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此處,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主要用於控制訊號之再生及通道品質之測定等,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主要用於資料訊號之再生。再者,於本發明中,控制訊號之再生及通道品質之測定等並非為特徵部分,故而省略關於控制訊號及通道品質之測定之說明。
另一方面,當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碼元內,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時,存在如下問題:使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頻移時之限制變得嚴格。
又,當於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於資源區塊內為固定、且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的資料訊號之功率於資源區塊內為 固定之條件下,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時,如圖1A所示,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之資料訊號的數量,小於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的數量,故而存在僅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的功率過度地下降之問題。例如,如以圖1A之箭頭所示,第3OFDM碼元之總功率為24a,相對於此,第4OFDM碼元之總功率為20a,故而於第4OFDM碼元中,資料訊號過度地下降達4a之多。
首先,於非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問題:當於資源區塊之一個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時,使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頻移時之限制將變得嚴格。
於非專利文獻1中,為了避免該問題而提出:如圖1B所示,將第8OFDM碼元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移動至第9OFDM碼元,以使得於一個OFDM碼元內未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
其次,於非專利文獻2中,說明有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資料訊號之功率的關係。
於非專利文獻2中,使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 訊號之功率與不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相同,該資料訊號係與該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處於相同的資源區塊內。
其次,於非專利文獻3中,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提出有一種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的方法。
於非專利文獻3中,如圖2所示,對SFBC(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空頻區塊碼)+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頻率交換傳送多樣)編碼處理時進行了研究。且提出:為了提高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而降低與該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為相同的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
於非專利文獻3中,由於資料訊號之功率降低,故而分集增益降低,容許量特性等劣化。
其次,於非專利文獻4中,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此處,如圖3所示,對SFBC(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編碼時進行了研究,且提出:為了提高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功率,而在與該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相同之OFDM碼元內,設定未使用之副載頻。
於非專利文獻4中,由於資料訊號之功率未降低,故而不存在起因於此之容許量特性等的劣化,但存在容許量特性等使得可配置於未使用之副載頻的資料訊號大幅劣化之虞。
其次,於非專利文獻5中,如圖4所示而揭示有:於進行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之情形時,藉由提高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例如自2a提高至5a等),而可改善通道推斷之精度。伴隨於此,將與提高功率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為相同的資源區塊之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的功率降低。
於非專利文獻5中表示如圖5所示之結果。圖5係表示對調變方式為6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之情形與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之情形進行比較,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的大小對容許量特性產生影響之圖。
如圖5所示可知: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提高0.5[dB]時之容許量最佳。可認為其理由在於:藉由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而使波束形成增益降低。
因此,於進行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之情形時,即便欲改善容許量,該改善亦為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提高0.5[dB]左右為止而達到極限。
非專利文獻1:3GPP TSG RAN1 #47bis、R1-082508、「Modification on UE-Specific RS for Extended CP」
非專利文獻2:3GPP TSG RAN1 #52bis、R1-082607、「Way forward on DRS EPRE」
非專利文獻3:3GPP TSG RAN1 #46bis、R1-062608、「Issues of non-overlapping DL reference signal with power boosting」
非專利文獻4:3GPP TSG RAN1 #47bis、R1-070250、「Downlink transmit power boosting」
非專利文獻5:3GPP TSG RAN1 #53、R1-081779、「DRS Power Boosting」
首先,當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時,存在如下問題:對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頻移時之圖案的限制變得嚴格。因此,作為課題,舉出使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不混在於1個OFDM碼元內。
於上述非專利文獻1中,如圖1B所示,將第8OFDM碼元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移動至第9OFDM碼元,藉此使得於1個OFDM碼元內不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然而,於第5OFDM碼元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第9OFDM碼元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 考訊號之間空出相當於3個OFDM碼元之間隔,故而可預測在行動台裝置高速移動時,通道推斷之精度將劣化。因此,需要研究避免此問題之方法。
其次,當為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而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時,如圖1A所示,存在如下問題:僅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的資料訊號之功率將會過度地下降。
又,由於資料訊號之功率下降,因此會使得小區邊緣之輸送量等劣化。由此,期望一種改善小區邊緣之輸送量等之方法。
其次,於如非專利文獻2所示之如下條件下,如何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亦成為課題,該條件為: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不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的資料訊號之功率相等。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不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解決在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內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增大時的課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而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係具有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者,上述基地台 裝置所具備之訊號配置部包括如下機構:避免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之機構,或者用以將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且提高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的機構。藉由避免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之機構,而可消除使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頻移時之圖案的限制、及因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而產生之影響等。又,即便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藉由設置有用以提高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機構,亦可降低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功率所帶來的影響。
較好的是,上述訊號配置部係基於如下之訊號配置圖案而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 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該訊號配置圖案包含如下資訊,該資訊係用以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上述訊號配置圖案較好的是,使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不混在於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或者,上述訊號配置圖案係當在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情形時,亦可使該OFDM碼元內之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該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相等。或者,上述訊號配置圖案係當在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且提高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情形時,亦可設為於該OFDM碼元中設定有未使用之資源元素。
或者,上述訊號配置圖案係當在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且提高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情形 時,亦可使該OFDM碼元之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大於資料訊號之功率。或者,上述訊號配置圖案係當在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情形時,亦可使對該OFDM碼元與其他OFDM碼元之功率進行調整之方法不同。或者,上述訊號配置圖案係當在相同資源區塊之相同的OFDM碼元內混在有每個上述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情形時,亦可使該OFDM碼元內之每個上述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該資源區塊之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之資料訊號之功率相等。又,上述基地台裝置較好的是包括:調變部,其對自外部輸入的資料訊號進行調變;到達方向推斷部,其推斷電波的到達方向;第1權重控制部,其對用以使電波相對於訊號之到達方向而定向的權重進行控制;發送波束形成部,其實施用以使電波定向之加權;及發送部,其對行動台裝置發送訊號。
本發明亦可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係上述之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調變部係對自外部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調變。又,本發明亦可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上述之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上述第1權重控制部係控制用以相對於由到達方向推斷部所推斷出之訊號之到達方向而使電波定向 之權重。又,本發明亦可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發送波束形成部係使用用以使使電波定向於由第1權重控制部所推斷之電波之到達方向的權重,對資源區塊進行加權,並向發送部輸出經加權之資源區塊。
進而,本發明亦可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到達方向推斷部根據自行動台裝置傳送之電波而推斷該電波之到達方向,並向第1權重控制部輸出所推斷之電波之到達方向。又,本發明亦可係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發送部係對行動台裝置發送資源區塊,該資源區塊係套用自發送波束形成部輸出之波束形成。
又,於上述之無線通信系統中,上述行動台裝置較好的是包括:接收部,其接收資源區塊;第2權重控制部,其使用資源區塊中配置之參考訊號進行通道推斷,且控制用以使資源區塊中配置之資料訊號等化之權重;等化部,其使權重作用於資源區塊中所配置之資料訊號,其中該權重係用以使該資料訊號等化;解調部,其對經等化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及測定用訊號發送部,其對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訊號,其中該訊號係用於上述基地台裝置推斷訊號之到達方向。上述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接收部係接收自上述基地台裝置之上述發送部發送之資源區塊。又,本發明亦可係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第2權重控制部係使用資源區塊中配置之參考訊號而推斷通道,且根據自所推斷之通道而控制權重,該權重係用以使資源區塊中所配置之資料訊號等化。又, 本發明亦可係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等化部係使自第2權重控制部輸出之權重作用於資源區塊中配置之資料訊號。又,本發明亦可係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解調部係對經等化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解調。進而,本發明亦可係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測定用訊號發送部係發送訊號,該訊號係供上述基地台裝置之上述到達方向推斷部用於推斷自上述行動台裝置發送的訊號之到達方向。
進而,本發明係一種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與上述行動台裝置進行通信之上述基地台裝置之通信方法,其包括:第1過程,對自外部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調變;第2過程,基於訊號配置圖案而進行:已對資源區塊進行功率調整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第3過程,推斷自行動台裝置發送之訊號之到達方向;第4過程,對用以使電波相對於訊號之到達方向而定向之權重進行控制;第5過程,使用以使電波定向之權重作用於資源區塊;及第6過程,對上述行動台裝置發送資源區塊。
或者,本發明係一種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上述無線通信系統中與上述基地台裝置進行通信之行動台裝置之通信方法,其包括:第1過程,接收資源區塊;第2過程,使用資源區塊中配置之參考訊號進行通道推斷,且控 制用以使資源區塊中配置之資料訊號等化之權重;第3過程,使權重作用於資源區塊中配置之資料訊號,其中該權重係用以使該資料訊號等化;第4過程,對經等化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及第5過程,對上述基地台裝置發送訊號,該訊號係供上述基地台裝置用於推斷訊號之到達方向。
又,本發明係一種通信方法,其係作為使用複數個第二區域自基地台發送資料至行動台之通信方法,該第二區域係將複數個由頻率與時間所規定之第一區域配置於頻率方向而構成,且當於上述第一區域之各者中配置有上述資料、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中之任一者,且基地台調整每個上述第一區域之功率時,包含:進行如下設定之控制,即,設定:配置有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其特徵在於:在包含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二區域內,配置有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係相等。
較好的是,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在配置有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複數個上述第二區域間相等。亦可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及配置有每個 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的發送功率,在配置有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二區域內相等。
又,配置有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的發送功率、與配置有包含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二區域內的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轉送功率之比,較好的是不同於如下之比:配置有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不包含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二區域內之上述資料的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的比。上述基地台較好的是相對於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又,本發明係一種通信方法,其係使用複數個第二區域自基地台發送資料至行動台之通信方法,其中該第二區域係將複數個由頻率與時間所規定之第一區域配置於頻率方向而構成,當於上述第一區域之各者中配置上述資料、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中之任一者,且基地台決定每個上述第一區域之功率時,包含:進行如下設定之控制,即,設定:配置有每個上述基地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其特徵在於:配置有每個上述行動台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相等。
本發明亦可係一種程式,其係用以使電腦執行上述方法者;本發明亦可係一種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其係記錄上述程式者。
又,本發明之各構成要件係獨立作為發明而成立者。例如,於系統之發明中揭示有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之構成時,可基於各裝置之構成而抽出基地台裝置之發明與行動台裝置之發明。
本發明係使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不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藉此可緩和與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相關的各種問題,及對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頻移時之圖案的限制。
即便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時,亦可解決與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相關的各種問題。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進行說明。再者,以下對自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為止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係以如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即基地台裝置具備8根天線,行動台(終端台)裝置具備1根天線。
圖8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源區塊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如圖8A所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不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包含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於時間軸上等間距地排列。藉由使用該種訊號配置圖案,可避免上述非專利文獻1中所示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而導致的問題,且可抑制行動台高速移動時之通道推斷之劣化。
圖6係表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線通信系統之一構成例之圖。如圖6所示,無線通信系統具有基地台裝置(100a)與行動台裝置(200a)。
基地台裝置(100a)首先使用行動台裝置(200a)所發送之上行鏈路訊號,1.推斷上行鏈路訊號之到達方向,即行動台裝置所處之方向。
接著,2.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 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繼而,3.相對於所推斷之到達方向,控制使波束定向之權重,使該權重發揮作用而進行波束之定向控制,4.將下行鏈路訊號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a)。
行動台裝置(200a)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的下行鏈路訊號,1.使用下行鏈路訊號中所包含之參考訊號進行通道推斷。2.使用所推斷之通道之特性進行等化處理,自經等化之訊號而再生資料訊號。
接著,對基地台裝置(100a)與行動台裝置(200a)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首先,對基地台裝置(100a)之構成進行說明。圖7係表示基地台裝置(100a)之一構成例之功能方塊圖。
如圖7所示,基地台裝置(100a)經由天線0(10c-4)、天線1(11c-4)、天線2(12c-4)、天線3(13c-4)、天線4(14c-4)、天線5(15c-4)、天線6(16c-4)及天線7(17c-4)之8根天線,而接收自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之上行鏈路訊號。該基地台裝置(100a)包括:到達方向推斷部(10a),其使用所接收之上行鏈路訊號而推斷上行鏈路訊號之到達方向;及權重控制部1(11a),其在適用波束形成之每個資源區塊中,控制用以相對於所推斷之到達方向而使波束定向之權重。該基地台裝置(100a)進而包括:調變部(10b),其用以對自外部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調變;以及訊號處理裝置0(10c)、訊號處理裝置1(11c)、訊號處理裝置2(12c)、訊號 處理裝置3(13c)、訊號處理裝置4(14c)、訊號處理裝置5(15c)、訊號處理裝置6(16c)及訊號處理裝置7(17c),其等對經正交振幅調變之資料訊號進行訊號處理。其中,訊號處理裝置0(10c)、訊號處理裝置1(11c)、訊號處理裝置2(12c)、訊號處理裝置3(13c)、訊號處理裝置4(14c)、訊號處理裝置5(15c)、訊號處理裝置6(16c)及訊號處理裝置7(17c)之構成相同,故而此處僅進行與訊號處理裝置0(10c)相關之說明,省略對其他處理之說明。
訊號處理裝置0(10c)包括:訊號配置部(10c-1),其基於如下之訊號配置圖案而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該訊號配置圖案包含如下資訊,該資訊係用以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發送波束形成部(10c-2),其使由權重控制部1(11a)所控制之權重作用於資料訊號及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發送部(10c-3),其進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循環字首之插入、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訊號處理等,並經由天線(10c-4)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其次,對基地台裝置(100a)之處理流程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基地台裝置(100a)分為兩個系統。一個為系統A,其對用以進行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之權重進行控制;另一個為系統B,其對自外部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訊號處理。
首先,進行與系統A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A中,自行動台裝置(200a)對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上行鏈路訊號。
到達方向推斷部(10a)首先經由天線0(10c-4)、天線1(11c-4)、天線2(12c-4)、天線3(13c-4)、天線4(14c-4)、天線5(15c-4)、天線6(16c-4)及天線7(17c-4),而接收自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之上行鏈路訊號。接著,根據所接收之上行鏈路訊號而推斷上行鏈路訊號之到達方向,並將該推斷出之到達方向輸出至權重控制部1(11a)。
權重控制部1(11a)首先在每個資源區塊中,控制用以相對於所推斷之到達方向而使波束定向之各天線之權重。接著,將天線0(10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0(10c),將天線1(11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1(11c),將天線2(12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2(12c),將天線3(13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3(13c),將天線4(14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4(14c),將天線5(15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5(15c),將天線6(16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6(16c),將天線7(17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7(17c)。
接著,進行與系統B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B中,自外部對基地台裝置(100a)輸入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
調變部(10b)對所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調變,並將相同的訊號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0(10c)、訊號處理裝置1(11c)、訊號處理裝置2(12c)、訊號處理裝置3(13c)、訊號處理裝置4(14c)、訊號處理裝置5(15c)、訊號處理裝置6(16c)、及訊號處理裝置7(17c)。此處,根據上述之理由,僅進行與訊號處理裝置0(10c)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省略對其他處理之說明。
將已輸入至訊號處理裝置0(10c)中之資料訊號輸入至訊號配置部(10c-1)中。
圖8A係表示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該訊號配置圖案包含如下資訊,該資訊係用以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訊號配置部(10c-1)基於如圖8A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 整。接著,以OFDM碼元為單位,將該資源區塊輸入至發送波束形成部(10c-2)。
發送波束形成部(10c-2)首先,使自權重控制部1(11a)輸出之權重作用於自訊號配置部(10c-1)輸出之OFDM碼元中所包含之資料訊號、及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接著,將作用有權重之OFDM碼元輸出至發送部(10c-3)。
發送部(10c-3)進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循環字首之插入、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訊號處理等,並經由天線0(10c-4)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接著,對行動台裝置(200a)之一構成例進行說明。圖9係表示行動台裝置(200a)之一構成例之圖。
行動台裝置(200a)包括基地台裝置(100a)經由天線(20a-1)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用以使波束定向之上行鏈路訊號的測定用訊號發送部(20d)。該行動台裝置(200a)進而包括:接收部(20a-2),其經由天線(20a-1)而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等化部(20a-3),其進行等化處理;解調部(20c),其進行正交振幅解調;權重控制部2(20b),其根據自接收部(20a-2)輸出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而對等化處理中所用之權重進行控制。
接著,對行動台裝置(200a)之處理流程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行動台裝置(200a)分為兩個系統。一個為系統A,其係 由基地台裝置(100a)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用以使波束定向之上行鏈路訊號者;另一個為系統B,其係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並藉由訊號處理而再生資料訊號者。
首先,進行與系統A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
測定用訊號發送部(20d)係由基地台裝置(100a)經由天線(20a-1)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所在之方向發送用以使波束定向之上行鏈路訊號者。
接著,進行與系統B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B中,自基地台裝置(100a)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接收部(20a-2)首先經由天線(20a-1)而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接著,對接收到之下行鏈路訊號進行類比訊號處理、類比.數位轉換、循環字首之除去、及快速傅立葉轉換等,並對等化部(20a-3)輸出資料訊號,對權重控制部2(20b)輸出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
權重控制部2(20b)使用所輸入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通道推斷,控制等化部(20a-3)之等化處理中所用之權重,並將該權重輸出至等化部(20a-3)。
等化部(20a-3)使所輸入之權重作用於所輸入之資料訊號而加以等化,並將該經等化之資料訊號輸出至解調部(20c)。
解調部(20c)對所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解調,並 將經解調之資料訊號輸出至外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可避免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所帶來之問題。
又,此處以圖8A之訊號配置圖案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使用圖8B之訊號配置圖案。於圖8B之訊號配置圖案中,當使用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而進行通道推斷之情形時,具有較使用圖8A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之情形而使精度得以改善之特徵。另一方面,存在因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數量增多而導致容許量下降之虞。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進行說明。對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以如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即基地台裝置具備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中所用之8根天線、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發送中所用之4根天線,行動台(終端台)裝置具備1根天線。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行動台裝置(200a)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時,調整功率以使OFDM碼元之功率變得全部相同。藉此,可降低行動台裝置(200a)之類比訊號處理之負載。
圖8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資源區塊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如圖8A所示,於第2實施形態中,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 訊號不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包含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在時間軸上等間距地排列。藉由使用該種訊號配置圖案,可避免上述非專利文獻1所示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所導致的問題,且,可抑制行動台以高速移動時之通道推斷之劣化。
圖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無線通信系統之一構成例之圖。如圖6所示,無線通信系統具有:基地台裝置(100a)與行動台裝置(200a)。
基地台裝置(100a)首先使用行動台裝置(200a)所發送之上行鏈路訊號,1.推斷上行鏈路訊號之到達方向,即行動台裝置所處之方向。
接著,2.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接著,3.控制相對於所推斷之到達方向而使波束定向之權重,使該權重發揮作用而進行波束之定向控制,4.將下行鏈路訊號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a)。
行動台裝置(200a)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1.使用下行鏈路訊號中所包含之參考訊號進行通道推斷。2.使用所推斷之通道之特性進行等化處理,自 經等化之訊號而再生資料訊號。
接著,對基地台裝置(100a)與行動台裝置(200a)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首先,對基地台裝置(100a)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5係表示基地台裝置(100a)之一構成例之功能方塊圖。
如圖15所示,基地台裝置(100a)經由天線A0(30c-4)、天線A1(31c-4)、天線A2(32c-4)、天線A3(33c-4)、天線A4(34c-4)、天線A5(35c-4)、天線A6(36c-4)及天線A7(37c-4)之8根天線而接收自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之上行鏈路訊號。該基地台裝置(100a)包括:到達方向推斷部(30a),其使用所接收之上行鏈路訊號而推斷上行鏈路訊號之到達方向;及權重控制部1(31a),其於每個適用波束形成之資源區塊中,控制用以相對於所推斷之到達方向而使波束定向之權重。該該基地台裝置(100a)進而包括:調變部(30b),其係用以對自外部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調變者;以及訊號處理裝置A0(30c)、訊號處理裝置A1(31c)、訊號處理裝置A2(32c)、訊號處理裝置A3(33c)、訊號處理裝置A4(34c)、訊號處理裝置A5(35c)、訊號處理裝置A6(36c)、及訊號處理裝置A7(37c),其等對經正交振幅調變之資料訊號進行訊號處理。其中,訊號處理裝置A0(30c)、訊號處理裝置A1(31c)、訊號處理裝置A2(32c)、訊號處理裝置A3(33c)、訊號處理裝置A4(34c)、訊號處理裝置A5(35c)、訊號處理裝置A6(36c)、及訊號處理裝置A7(37c)之構成相同,故而此處僅進行與訊號處理裝置A0(30c)相關之說 明,省略對其他處理之說明。
又,基地台裝置(100a)包括:訊號處理裝置B0(30d)、訊號處理裝置B1(31d)、訊號處理裝置B2(32d)、及訊號處理裝置B3(33d),其等對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訊號處理。其中,訊號處理裝置B0(30d)、訊號處理裝置B1(31d)、訊號處理裝置B2(32d)、及訊號處理裝置B3(33d)之構成相同,故而此處僅進行與訊號處理裝置B0(30d)相關之說明,省略對其他處理之說明。
訊號處理裝置A0(30c)包括:訊號配置部(30c-1),其基於如下之訊號配置圖案而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該訊號配置圖案包含如下資訊,該資訊係用以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發送波束形成部(30c-2),其使由權重控制部1(31a)控制之權重作用於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發送部(30c-3),其進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循環字首之插入、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訊號處理等,經由天線A0(30c-4)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訊號處理裝置B0(30d)包括:訊號配置部(30d-1),其基於訊號配置圖案,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 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配置、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調整;及發送部(30d-3),其進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循環字首之插入、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訊號處理等,並經由天線B0(30d-4)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接著,對基地台裝置(100a)之處理流程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基地台裝置(100a)分為3個系統。一個為系統A,其對用以進行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之權重進行控制;另一個為系統B,其對自外部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訊號處理;又一個為系統C,其對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進行訊號處理。
首先,進行對與系統A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A中,自行動台裝置(200a)對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上行鏈路訊號。
到達方向推斷部(30a)首先經由天線A0(30c-4)、天線A1(31c-4)、天線A2(32c-4)、天線A3(33c-4)、天線A4(34c-4)、天線A5(35c-4)、天線A6(36c-4)、及天線A7(37c-4),而接收自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之上行鏈路訊號。接著,藉由所接收之上行鏈路訊號而推斷上行鏈路訊號之到達方向,並將該經推斷之到達方向輸出至權重控制部1(31a)。
權重控制部1(31a)首先在每個資源區塊中,控制用以相對於所推斷之到達方向而使波束定向之各天線之權重。接著,將天線A0(30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 A0(30c),將天線A1(31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1(31c),將天線A2(32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2(32c),將天線A3(33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3(33c),將天線A4(34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4(34c),將天線A5(35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5(35c),將天線A6(36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6(36c),將天線A7(37c-4)用之權重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7(37c)。
接著,進行與系統B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B中,自外部對基地台裝置(100a)輸入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
調變部(30b)對所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調變,並將相同的訊號輸出至訊號處理裝置A0(30c)、訊號處理裝置A1(31c)、訊號處理裝置A2(32c)、訊號處理裝置A3(33c)、訊號處理裝置A4(34c)、訊號處理裝置A5(35c)、訊號處理裝置A6(36c)、及訊號處理裝置A7(37c)。此處,根據上述理由,僅進行與訊號處理裝置A0(30c)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省略對其他處理之說明。
將已輸入至訊號處理裝置A0(30c)中之資料訊號輸入至訊號配置部(30c-1)。
圖8A係表示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該訊號配置圖案包含如下資訊,該資訊係用以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 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訊號配置部A0(30c-1)基於如圖8A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接著,以OFDM碼元為單位,將該資源區塊輸出至發送波束形成部(30c-2)。
發送波束形成部(30c-2)首先,使自權重控制部1(31a)輸出之權重,作用於自訊號配置部(30c-1)輸出之OFDM碼元中所包含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接著,將作用有權重之OFDM碼元輸出至發送部(30c-3)。
發送部(30c-3)進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循環字首之插入、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訊號處理等,並經由天線A0(30c-4)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接著,進行與系統C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C中,自外部對基地台裝置(100a)輸入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
首先,將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輸入至訊號處理裝置B0(30d)、訊號處理裝置B1(31d)、訊號處理裝置B2(32d)、及訊號處理裝置B3(33d)。此處,根據上述理由,僅進行與訊號處理裝置B0(30d)相關之說明,省略對其他處理之說明。
首先,將輸入至訊號處理裝置B0(30d)中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輸出至訊號配置部(30d-1)。訊號配置部(30d-1)基於如圖8A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而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配置;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調整。接著,以OFDM碼元為單位,將該資源區塊輸出至發送部(30d-3)。
發送部(30d-3)進行逆快速傅立葉轉換、循環字首之插入、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訊號處理等,並經由天線B0(30d-4)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接著,對行動台裝置(200a)之一構成例進行說明。圖9係表示行動台裝置(200a)之一構成例之圖。
行動台裝置(200a)包括基地台裝置(100a)經由天線(20a-1)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用以使波束定向之上行鏈路訊號的測定用訊號發送部(20d)。該行動台裝置(200a)進而包括:接收部(20a-2),其經由天線(20a-1)而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等化部(20a-3),其進行等化處理;解調部(20c),其進行正交振幅解調;權重控制部2(20b),其根據自接收部(20a-2)輸出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而對等化處理中所用之權重進行控制。
接著,對行動台裝置(200a)之處理流程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行動台裝置(200a)分為兩個系統。一個為系統A,其係 基地台裝置(100a)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用以使波束定向之上行鏈路訊號者;另一個為系統B,其係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並藉由訊號處理而再生資料訊號者。
首先,進行與系統A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
測定用訊號發送部(20d)係基地台裝置(100a)經由天線(20a-1)而對行動台裝置(200a)所處之方向發送用以使波束定向之上行鏈路訊號者。
接著,進行與系統B之處理流程相關之說明。假定於系統B中,自基地台裝置(100a)對行動台裝置(200a)發送下行鏈路訊號。
接收部(20a-2)首先經由天線(20a-1)而接收自基地台裝置(100a)發送之下行鏈路訊號。接著,對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訊號進行類比訊號處理、類比.數位轉換、循環字首之除去、及快速傅立葉轉換等,並對等化部(20a-3)輸出資料訊號,對權重控制部2(20b)輸出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
權重控制部2(20b)使用所輸入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而進行通道推斷,控制等化部(20a-3)之等化處理中所用之權重,並將該權重輸出至等化部(20a-3)。
等化部(20a-3)使所輸入之權重作用於所輸入之資料訊號而加以等化,將該經等化之資料訊號輸出至解調部(20c)。
解調部(20c)對所輸入之資料訊號進行正交振幅解調,並將經解調之資料訊號輸出至外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可避免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混在於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所帶來之問題。
又,此處以圖8A之訊號配置圖案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使用圖8B之訊號配置圖案。於圖8B之訊號配置圖案中,當使用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來進行通道推斷時,具有較使用圖8A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之情形使精度得以改善之特徵。另一方面,存在因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數量增多而導致容許量下降之虞。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0所示,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使用該降低之功率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其中,使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包含該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相同。
於藉由使用如圖10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時,可抑制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過度地下降之現象。
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於如圖10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配置、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配置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調整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訊號之功率不會過度地降低,故而可提高資料訊號之再生精度。
(第4實施形態)
接著,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如圖11所示,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使用該降低之功率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其中,如上述非專利文獻2所示,使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不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相同。
藉由使用如圖11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而如上述非專利文獻5所示,於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中,由於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大於資料訊號之功率,故而可改善通道特性。因此,可對該OFDM碼元內之功率下降了之資料訊號之再生品質進行改善。
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於如圖11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 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根據本實施形態,容許過度地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可提高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再生精度。
(第5實施形態)
接著,對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設定未使用之資源元素,使用分配給該未使用之資源元素之功率,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
於藉由使用如圖12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時,可抑制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過度地下降之現象,其中上述OFDM碼元僅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
又,由於資料訊號之功率未下降,故而並未對資料訊號之再生品質產生影響。
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於如圖12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
(第6實施形態)
接著,對根據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進行說 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使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與其他OFDM碼元的功率調整方法不同。
圖13及圖14係表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例之圖。
於圖13中,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於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中,設定未使用之資源元素,使用分配給該未使用之資源元素之功率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對於除此以外之OFDM碼元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使用該降低之功率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
於圖14中,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使用該降低之功率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其中,使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在資源區塊內相等。此情形時,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的資料訊號之功率、與除其以外之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不同。
藉由使用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而使混在有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與其他OFDM碼元之功率之調整不同,藉此可抑制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 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的資料訊號之功率過度地下降之現象。
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於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相對於資源區塊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配置;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
(第7實施形態)
以下,對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0所示,為了改善小區覆蓋及小區邊緣之容許量等而降低資料訊號之功率,使用該降低之功率來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其中,使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與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的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相同。
於藉由使用如圖10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而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時,可抑制僅包含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OFDM碼元內的資料訊號之功率過度地下降之現象。
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於如圖10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進行: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配置、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配置及資料訊號之配置; 以及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調整、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調整及資料訊號之功率之調整。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資料訊號之功率不會過度地降低,故而可提高資料訊號之再生精度。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通信技術中,舉例表示了自第1至第7之實施形態,於該等實施形態中表示有複數個訊號配置圖案。然而,實施形態所示之訊號配置圖案為一示例。類似於該等之訊號配置圖案亦係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中者。
又,具體構成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了不偏離該發明之要旨的範圍之設計變更之情形等當然亦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中。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關於隨附圖式所圖示之構成等並不限定於該等,可在發揮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另外,只要不偏移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則可進行適當變更並實施。
又,亦可在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中記錄用以實現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功能之程式,使電腦系統讀入該記錄媒體中所記錄之程式並加以執行,藉此進行各部分之處理。再者,此處所謂「電腦系統」係作為包含OS(Operating System,作業系統)及周邊設備等硬體者。
又,若為利用WWW(World Wide Web,全球資訊網)系統時,則「電腦系統」係作為亦包含首頁提供環境(或顯示 環境)者。
又,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指軟碟、磁光碟、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緊密光碟-唯讀記憶體)等可攜媒體、及內置於電腦系統中之硬碟等記憶裝置。進而「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亦包含如下者:如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或電話線路等通信線路而發送程式之情形之通信線般,短時間地、動態地保存程式者;如於此情形時之成為伺服器或客戶端之電腦系統內部之揮發性記憶體般,一定時間內保存程式者。又,上述程式亦可係用以實現上述功能之一部分者,進而亦可為藉由與已記錄於電腦系統中之程式之組合而可實現上述功能者。程式亦可係經由網際網路等傳輸媒體而取得者。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於通信裝置中。
10a‧‧‧到達方向推斷部
10b‧‧‧調變部
10c~17c‧‧‧訊號處理裝置0~訊號處理裝置7
10c-1~17c-1‧‧‧訊號配置部
10c-2~17c-2‧‧‧發送波束形成部
10c-3~17c-3‧‧‧發送部
10c-4~17c-4‧‧‧天線0~天線7
11a‧‧‧權重控制部1
20a-1‧‧‧天線
20a-2‧‧‧接收部
20a-3‧‧‧等化部
20b‧‧‧權重控制部2
20c‧‧‧解調部
20d‧‧‧發送部
30a‧‧‧到達方向推斷部
30b‧‧‧調變部
30c~37c‧‧‧訊號處理裝置A0~訊號處理裝置A7
30c-1~37c-1‧‧‧訊號配置部
30c-2~37c-2‧‧‧發送波束形成部
30c-3~37c-3‧‧‧發送部
30c-4~37c-4‧‧‧天線A0~天線A7
30d~33d‧‧‧訊號處理裝置B0~訊號處理裝置B3
30d-1~33d-1‧‧‧訊號配置部
30d-3~33d-3‧‧‧發送部
30d-4~33d-4‧‧‧天線B0~天線B3
31a‧‧‧權重控制部1
100a‧‧‧基地台裝置
200a‧‧‧行動台裝置
圖1A係表示提高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時之方法之圖;圖1B(a)、(b)係非專利文獻1之提案,且係表示為使得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與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不混在於1個OFDM碼元內而將第8OFDM碼元之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移動至第9OFDM碼元之方法之圖;圖2係非專利文獻3之提案,且係表示於SFBC(Space Freqency Block Code)+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編碼時,為了提高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而降低與該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相同之OFDM碼元內之資料訊號之功率之方法之圖。
圖3係非專利文獻4之提案,且係表示於SFBC(Space Freqency Block Code)+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編碼時,為了提高資源區塊之1個OFDM碼元內之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而於與該每個基地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相同的OFDM碼元內設定未使用之副載頻之方法之圖;圖4係非專利文獻5之提案,且係表示於進行利用波束形成之通信之情形時,藉由提高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例如自2a提高至5a等),而改善通道推斷之精度之方法之圖;圖5(a)、(b)係非專利文獻5之提案,且係表示比較調變方式為6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之情形與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之情形,每個行動台裝置中所規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之大小對容許量特性所產生之影響之圖;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無線通信系統之一構成例之圖;圖7係表示基地台裝置之一構成例之功能方塊圖;圖8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 圖8B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圖9係表示行動台裝置之一構成例之功能方塊圖;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一例之圖;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訊號配置圖案之另外一例之圖;及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基地台裝置之一構成例之功能方塊圖。
100a‧‧‧基地台裝置
200a‧‧‧行動台裝置

Claims (17)

  1. 一種通信系統,其係包含行動台及基地台而構成者;前述基地台係對行動台分配一個以上之包含複數第二區域的第三區域,並使用上述經分配之第三區域,將資料傳送至上述行動台者,其中該第二區域係將以頻率及時間規定之第一區域於頻率方向配置複數個而構成者;且上述通信系統進行如下控制:於上述第一區域之各個,配置上述資料、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任一者,於基地台調整各上述第一區域之功率時,上述基地台可變地設定配置有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上述通信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基地台係:在包含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配置有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及配置有上述資料的上述第一區域之上述第二區域的上述第三區域內,於任一個包含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二區域內皆:藉由使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任意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的任意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相等,來決定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上述資料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比。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系統,其中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在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複數之上述第二區域間相等。
  3.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系統,其中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的發送功率,在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二區域內相等。
  4.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基地台係對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5. 如請求項3之通信系統,其中上述基地台係對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6. 一種控制方法,其係對行動台分配一個以上之包含複數第二區域的第三區域,使用上述經分配之第三區域,自基地台將資料傳送至上述行動台者,其中該第二區域係將以頻率及時間規定之第一區域於頻率方向配置複數個而構成者;且上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控制:於上述第一區域之各個,配置上述資料、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任一者,而於基地台調整各個上述第一區域之功率時,上述基地台可變地設定配置有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 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上述控制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基地台係:在包含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配置有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及配置有上述資料的上述第一區域之上述第二區域的上述第三區域內,於任一個包含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二區域內皆:藉由使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任意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的任意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相等,來決定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上述資料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比。
  7. 如請求項6之控制方法,其中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在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複數之上述第二區域間相等。
  8. 如請求項6或7之控制方法,其中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的發送功率,在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二區域內相等。
  9. 如請求項6或7之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基地台係對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10. 如請求項8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基地台係對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11. 一種控制方法,其係行動台之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行動台接收藉由如請求項6至10之任一控制方法所傳送之上述資料,使用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上述資料、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比來進行解調。
  12. 一種行動台,其特徵在於:其實行如請求項11之控制方法。
  13. 一種基地台,其係對行動台分配一個以上之包含複數第二區域的第三區域,使用上述經分配之第三區域,將資料傳送至上述行動台者,其中該第二區域係將以頻率及時間規定之第一區域於頻率方向配置複數個而構成者;且上述基地台進行如下控制:於上述第一區域之各個,配置上述資料、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任一者,於基地台調整各上述第一區域之功率時,上述基地台可變地設定配置有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上述基地台之特徵在於:在包含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一區域、配置有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 述第一區域及配置有上述資料的上述第一區域之上述第二區域的上述第三區域內,於任一個包含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上述第二區域內皆:藉由使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任意之上述第一區域與配置有上述資料的任意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相等,來決定依各上述基地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上述資料及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功率比。
  14. 如請求項13之基地台,其中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之比,在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的複數之上述第二區域間相等。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基地台,其中使配置有上述資料之上述第一區域之發送功率與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一區域的發送功率,在配置有依各上述行動台而定之參考訊號之上述第二區域內相等。
  16. 如請求項13或14之基地台,其中上述基地台係對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17. 如請求項15之基地台,其中上述基地台係對上述行動台進行波束形成。
TW098126484A 2008-08-05 2009-08-05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TWI481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1657 2008-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8844A TW201108844A (en) 2011-03-01
TWI481294B true TWI481294B (zh) 2015-04-11

Family

ID=41663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6484A TWI481294B (zh) 2008-08-05 2009-08-05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020516B2 (zh)
EP (1) EP2312779A4 (zh)
JP (1) JP4684371B2 (zh)
KR (1) KR101565194B1 (zh)
CN (1) CN102171959B (zh)
AU (1) AU2009278433B2 (zh)
BR (1) BRPI0917098B1 (zh)
CA (1) CA2732975C (zh)
MX (1) MX2011001292A (zh)
TW (1) TWI481294B (zh)
WO (1) WO2010016481A1 (zh)
ZA (1) ZA201101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4148A1 (zh) * 2009-11-06 2011-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US9241287B2 (en) * 2011-09-13 2016-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LTE
WO2013141584A1 (ko) * 2012-03-19 2013-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사용하는 장치
WO2014101040A1 (zh) 2012-12-27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EP3174348B1 (en) * 2014-07-24 2019-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US10396873B2 (en) 2014-09-24 2019-08-27 Mediatek Inc. Control signaling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US9866299B2 (en) 2014-09-24 2018-01-09 Mediatek Inc. Synchronization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WO2018078794A1 (ja) * 2016-10-28 2018-05-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制御装置
US10404426B2 (en) 2016-12-08 2019-09-03 Nxp Usa,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device
US20230055133A1 (en) * 2020-03-02 2023-02-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3751A (en) * 2005-12-22 2007-09-01 Qualcomm Flarion Tech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US20070248113A1 (en) * 2006-04-12 2007-10-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mimo system
TW200822601A (en) * 2006-08-22 2008-05-16 Ntt Docomo Inc Downlink mimo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0509B2 (en) * 2001-06-21 2008-10-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aver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98484B1 (en) * 2006-03-20 2019-01-02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and its mimo-ofdm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213541B2 (en) * 2006-09-12 2012-07-03 Hera Wireless S.A. Receiv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s by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and 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a radio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794412B2 (ja) 2006-10-18 2011-10-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
KR101355313B1 (ko) * 2006-10-12 201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에서의 참조신호 배치 방법
MY154923A (en) * 2006-11-01 2015-08-28 Qualcomm Inc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cell search in an orthog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59274B2 (ja) * 2006-11-30 2013-03-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CN101636994B (zh) * 2007-03-21 2014-02-1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基于专用参考信号模式传输并解码资源块结构的mimo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KR101414611B1 (ko) * 2007-04-19 2014-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신 방법
CN101682384A (zh) * 2007-05-31 2010-03-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循环延迟分集模式判定方法
US8369450B2 (en) * 2007-08-07 2013-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ilot boosting and traffic to pilot ratio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88064A4 (en) 2008-05-13 2017-01-25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US8102935B2 (en) * 2008-05-19 2012-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imation of data-to-pilot rati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89460B2 (ja) * 2008-10-30 2013-04-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8611277B2 (en) * 2009-06-22 2013-12-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Re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3751A (en) * 2005-12-22 2007-09-01 Qualcomm Flarion Tech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US20070248113A1 (en) * 2006-04-12 2007-10-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mimo system
TW200822601A (en) * 2006-08-22 2008-05-16 Ntt Docomo Inc Downlink mimo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C Group:"Clarifications on cell specific RS power boosting",TSG-RAN WG1 #52,R1-081013,Sorrento, Italy, Feb 11 – 15, 2008 *
Nokia, Nokia Siemens Networks:"Way forward on DRS EPRE",3GPP TSG-RAN Working Group 1 #53bis,R1-082607,Warszawa, 30th June– 4th July 2008 *
Samsung :"Further Discussion on Data Power Setting for PDSCH ",3GPP TSG-RAN WG1 #52bis,R1-081230,Shenzhen, China, March 31st - April 4th, 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44278A (ko) 2011-04-28
CN102171959B (zh) 2015-06-03
TW201108844A (en) 2011-03-01
EP2312779A1 (en) 2011-04-20
CA2732975C (en) 2016-03-15
US20110182376A1 (en) 2011-07-28
BRPI0917098B1 (pt) 2018-07-03
WO2010016481A1 (ja) 2010-02-11
JPWO2010016481A1 (ja) 2012-01-26
AU2009278433B2 (en) 2015-09-17
BRPI0917098A2 (pt) 2016-02-16
CN102171959A (zh) 2011-08-31
AU2009278433A1 (en) 2010-02-11
JP4684371B2 (ja) 2011-05-18
KR101565194B1 (ko) 2015-11-02
EP2312779A4 (en) 2011-08-31
CA2732975A1 (en) 2010-02-11
US9020516B2 (en) 2015-04-28
ZA201101692B (en) 2012-05-30
MX2011001292A (es) 2011-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1294B (zh)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801672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cell-specific and common pilot subcarriers in multi-carrier, multi-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85504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coordinated recep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7929417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MIMO system
KR101265632B1 (ko) 참조 신호 전송, 참조 신호 전송 패턴 설정, 자원 블록설정 및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831120B2 (en) Adaptive subcarrier allocat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in a multi cell FDM or OFDM network
KR20070122568A (ko) 적응형 섹터화를 위한 채널 품질 보고
EP223745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propagation path estimation method
US2017030241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tig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9674828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JP4279646B2 (ja) 通信装置
US922555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7624234B (zh) 用于生成信道估计滤波的信道估计系数的设备和方法
US10230506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JP201106677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3018121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93647B2 (en) Generating interference pattern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therefor
WO2011052192A1 (ja)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系列番号決定方法
WO2016029971A1 (en) Carrier modulation in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