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829B - An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7829B
TWI477829B TW101130255A TW101130255A TWI477829B TW I477829 B TWI477829 B TW I477829B TW 101130255 A TW101130255 A TW 101130255A TW 101130255 A TW101130255 A TW 101130255A TW I477829 B TWI477829 B TW I4778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ar weight
film
optical film
liquid crystal
polyeste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6052A (zh
Inventor
Masumi Nishimura
Tomohisa Ohta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Publication of TW20131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6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8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1Esters; Ether-esters of a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3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4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4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4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薄膜、含有此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薄膜、含有此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之光學薄膜已知有纖維素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烯烴薄膜等。其中,纖維素酯薄膜由於容易與作為偏光器之聚乙烯醇薄膜貼合,故廣泛被使用。
纖維素酯薄膜為了在短時間內使製膜步驟中之溶劑揮發等,故添加各種可塑劑。已提案有例如包含數平均分子量400~1000左右之聚酯化合物作為可塑劑之纖維素酯薄膜(例如專利文獻1及2),包含數平均分子量為1000~10000,且數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下之成分之含量為10質量%以下之聚酯化合物之纖維素酯薄膜(例如專利文獻3)等。
不過,纖維素酯薄膜之光學特性已知與醯基取代度有關。尤其,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薄膜由於其固有折射率高,故遲滯表現性高。另外,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薄膜由於成本亦較低,故以被探討實用化。
至於包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薄膜,提案有包含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蕊層,與配置於蕊層之兩面上之含高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皮層之層合薄膜等 (例如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1924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1-12186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9-155455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10-58331號公報
不過,纖維素酯薄膜與作為偏光器之聚乙烯醇薄膜之貼合通常係在以鹼性水溶液等鹼化液鹼化處理纖維素酯薄膜後,使用聚乙烯醇接著劑等進行。然而,含有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薄膜長時間浸漬於鹼化液中時,會有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流出,而污染鹼化液之問題。
亦即,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薄膜中,聚酯化合物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相互作用。然而,如專利文獻1及2所示,過去之聚酯化合物容易流出到鹼化液中。因此,使聚酯化合物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互作用消失,而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容易流到鹼化液中。
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3所示之高分子量聚酯化合物雖不易流出到鹼化液中,但由於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溶性低,故會有薄膜濁度提高之情況。
且,纖維素酯薄膜、偏光板或液晶顯示面板(具有液晶胞、與夾持其之一對偏光板之液晶顯示面板)在溫度或濕度變動較大之環境下保存時,包含以往之聚酯化合物之纖維素酯薄膜容易吸收水分,因而會有相位差產生變動之情況。含有該種纖維素酯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會有產生顯示不勻之情況。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係提供一種包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且鹼化液之污染受抑制之光學薄膜;較好進一步提供濁度低,且因溫度或濕度之變動造成之顯示不均受到抑制之光學薄膜。
[1]一種光學薄膜,其包含乙醯基取代度為2.00~2.55之纖維素酯乙酸酯,及數平均分子量Mn為1100以下之聚酯化合物,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以凝膠滲透層析儀測定之以橫軸(X軸)設為數平均分子量Mn,以縱軸(Y軸)設為折射率單位(nRIU)之log值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中,面積最大之最大波峰頂點之基準線為Y=0時之Y軸值設為H時,Y=1/2H之直線與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交叉之2個以上之點中,X軸之值為最小之點的X軸之值設為Mnmin,X軸之值為最大之點的X軸之值設為Mnmax時,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面積B之比率A/B為70%以上,且(Mnmax-Mnmin)為 2500以下。
[2]如[1]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50以下。
[3]如[1]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300~650。
[4]如[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面積B之比率A/B為80%以上。
[5]如[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前述纖維素乙酸酯為0.5~20質量%。
[6]如[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光學薄膜之內部濁度為0.05%以下。
[7]如[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其中以下述式(I)定義,且在測定波長590nm測定之面內方向之遲滯Ro為30~100nm,以下述式(II)定義,且在測定波長590nm測定之厚度方向之遲滯Rth為70~400nm。
式(I):Ro=(nx-ny)×t(nm)
式(II):Rth={(nx+ny)/2-nz}×t(nm)(式(I)及(II)中,nx表示薄膜之面內方向中折射率最大之慢軸方向x之折射率;ny表示薄膜面內方向中與前述慢軸方向x正交之方向y之折射率;nz表示薄膜厚度方向z之折射率;t(nm)表示薄膜厚度)。
[8]如[1]~[7]中任一項之光學薄膜,其中以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7質量%之方式,將前述纖維素乙酸酯溶解於92質量%之甲基氯與8質量%之乙醇之混合溶劑中之溶液的濁度未達9。
[9]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器、配置於前述偏光器之至少一面上之如[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
[10]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液晶胞、配置於前述液晶胞之至少一面上之如[9]所記載之偏光板。
[1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配置於前述液晶胞之一面上,且包含第一偏光器之第一偏光板,與配置於前述液晶胞之另一面上之包含第二偏光器之第二偏光板,且前述第一偏光板進而含有配置於前述第一偏光器之前述液晶胞側之面上之如[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或前述第二偏光板進而含有配置於前述第二偏光器之前述液晶胞側之面上之如[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中所含之聚酯化合物由於具有特定分子量分布,故不易流出到鹼化液中。據此,即使為含有具有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仍可抑制纖維素酯隨著聚酯化合物之流出而流出到鹼化液中。
1.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酯與聚酯化合物。
關於纖維素酯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中所含之纖維素酯為以碳數2~22之脂肪族羧酸或芳香族羧酸使纖維素酯化而成之化合物,較好以碳數7以下之脂肪族羧酸使纖維素酯化而成之化合物。
纖維素酯中所含脂肪族醯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分支狀,亦可形成環。通常,脂肪族醯基之碳數太多時,不易展現遲滯。因此,脂肪族醯基之碳數較好為2~7,更好為2~6,又更好為2~4。脂肪族醯基可僅為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
纖維素酯之例包含纖維素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等,較好為纖維素乙酸酯。
纖維素乙酸酯之總醯基取代度為展現高的遲滯,較好為2.00~2.55,更好為2.2~2.45。另外,乙醯基之取代度較好為2.00~2.55,更好為2.2~2.45。
其中,就低成本且容易展現遲滯而言,較好為乙醯基之取代度為2.00~2.55(較好為2.2~2.45)之纖維素乙酸酯。
纖維素酯之醯基取代度可依據ASTM-D817-96測定。
纖維素酯之數平均分子量為獲得機械強度高之薄膜,較好為3.0×104 ~7.0×104 之範圍,更好為4.5×104 ~6.0×104 之範圍。纖維素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好為1.2×105 以上未達2.0×105 ,更好為1.5×105 以上2.0×105 以下。
纖維素酯之數平均分子量可藉凝膠滲透層析儀(GPC)測定。測定條件如下。
溶劑:二氯甲烷
管柱:串聯3根Shodex K806、K805、K803G(昭和電工(股)製造)使用。
管柱溫度:25℃
試料濃度:0.1質量%
檢測器:RI Model 504(GL科技公司製造)
泵:L6000(日立製作所(股)製造)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線:使用由標準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TOSOH(股)製造)Mw=1.0×106 ~5.0×102 之13種樣品所得之校正曲線。13個樣品較好以大致等間隔進行選擇。
為了使獲得之薄膜之內部濁度降低,纖維素酯較好為以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7質量%之方式,溶解於92質量%之甲基氯與8質量%之乙醇之混合溶劑中之溶液的濁度未達9,更好未達5。濁度低之纖維素酯可藉由例如以雜質含量少之纖維素酯作為原料,將纖維素酯純化(包含洗淨)而獲得。
纖維素酯可藉習知方法合成。具體而言,可使纖維素與至少包含乙酸或乙酸酐之碳數3以上之有機酸或其酸酐 經酯化反應而合成(參照特開平10-45804號中所記載之方法)。
作為原料之纖維素之例包含棉花絨、木材紙漿(源自針葉樹、闊葉樹)及洋麻等。為降低所得薄膜之內部濁度,較好為高純度之棉花絨。成為原料之纖維素可僅為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之混合物。
關於聚酯化合物
聚酯化合物係作為可塑劑之功能。聚酯化合物包含使二羧酸與二醇反應獲得之重複單位,且可視需要將兩末端封端。
聚酯化合物係以通式(1)或(2)表示。下述式中,n為1以上之整數。
通式(1)
B-(G-A)n-G-B
通式(2)
C-(A-G)n-A-C
通式(1)及(2)之A表示由伸烷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由伸烯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或由芳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
伸烷基二羧酸之碳原子數較好為3~20,更好為4~12。由碳原子數4~12之伸烷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之例包含由1,2-乙烷二羧酸(琥珀酸)、1,3-丙烷二羧酸(戊二酸)、1,4-丁烷二羧酸(己二酸)、1,5-戊烷二羧酸(庚二 酸)、1,7-庚烷二羧酸(壬二酸)、1,8-辛烷二羧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等衍生之二價基。
伸烯基二羧酸之碳原子數較好為4~20,更好為4~12。由碳原子數4~12之伸烯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之例包含由馬來酸、富馬酸等衍生之二價基。
芳基二羧酸之碳原子數較好為8~20,更好為8~12。由碳原子數8~12之芳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之例包含由1,2-苯二羧酸(鄰苯二甲酸)、1,3-苯二羧酸、1,4-苯二羧酸(對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等之萘二羧酸等衍生之二價基。
A可為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之組合。A亦包含由碳原子數4~12之伸烷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與由碳原子數8~12之芳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二者。
通式(1)及(2)之G表示由烷二醇衍生之二價基、由芳二醇衍生之二價基、或由氧基烷二醇衍生之二價基。
烷二醇之碳原子數較好為2~20,更好為2~12。由碳原子數2~12之烷二醇衍生之二價基之例包含由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烷二醇、1,3-丁烷二醇、1,2-丙烷二醇、2-甲基-1,3-丙烷二醇、1,4-丁烷二醇、1,5-戊烷二醇、2,2-二甲基-1,3-丙烷二醇(新戊二醇)、2,2-二乙基-1,3-丙烷二醇(3,3-二羥甲基戊烷)、2-正丁基-2-乙基-1,3-丙烷二醇(3,3-二羥甲基庚烷)、3-甲基-1,5-戊烷二醇、1,6-己烷二醇、2,2,4-三甲基-1,3-戊烷二醇、2-乙基-1,3-己烷二醇、2-甲基-1,8-辛烷二醇、1,9-壬烷二醇、 1,10-癸烷二醇及1,12-十八烷二醇等衍生之二價基。
芳二醇之碳原子數較好為6~20,更好為6~12。由碳原子數6~12之芳二醇衍生之二價基包含例如由1,2-二羥基苯(兒茶酚)、1,3-二羥基苯(間苯二甲酚)、1,4-二羥基苯(氫醌)、雙酚A、雙酚F、雙酚等衍生之二價基。
氧基烷二醇之碳原子數較好為4~20,更好為4~12。由碳原子數4~12之氧基烷二醇衍生之二價基之例包含由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衍生之二價基。
G可為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之組合。其中,G較好為由碳原子數2~12之烷二醇衍生之二價之基。
通式(1)之B為氫原子或由含脂肪族單羧酸或芳香族單羧酸衍生之一價基。在G之羥基在不與單羧酸進行酯鍵結之情況下,B成為氫原子。
脂肪族單羧酸之碳原子數較好為2~30,更好為2~4。由脂肪族單羧酸衍生之一價基之例包含由乙酸、丙酸、丁酸、己酸、庚酸、癸酸、十二烷酸、硬脂酸、油酸等衍生之一價基。其中,較好為由乙酸等之碳原子數為2~4之烷基單羧酸衍生之一價基。
由含芳香環單羧酸衍生之一價基中之芳香環單羧酸為分子內含有芳香環之羧酸,不僅為芳香環與羧基直接鍵結者,亦包含芳香環透過伸烷基等與羧基鍵結者。由含芳香環單羧酸衍生之一價基之例包含由苯甲酸、對-第三丁基苯甲酸、鄰甲苯酸、間甲苯酸、對甲苯酸、二甲基苯甲 酸、乙基苯甲酸、正丙基苯甲酸、胺基苯甲酸、乙醯氧基苯甲酸、苯基乙酸、3-苯基丙酸等衍生之一價基。
通式(2)之C為羥基或由脂肪族單醇或含有芳香環之單醇衍生之一價基。於A之羧基不與單醇進行酯鍵結時,C為羥基。
脂肪族單醇之碳原子數較好為1~30,更好為1~3。由脂肪族單醇衍生之一價基之例包含由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戊醇、異戊醇、己醇、異己醇、環己醇、辛醇、異辛醇、2-乙基己醇、壬醇、異壬醇、第三壬醇、癸醇、十二烷醇、十二-己醇(dodeca hexanol)、十二-辛醇(dodeca octanol)、烯丙基醇、油基醇等衍生之一價基。其中,較好為由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等碳原子數1~3之烷基單醇衍生之一價基。
由含有芳香環之單醇衍生之一價基中之含有芳香環之單醇為分子內含有芳香環之醇,不僅為芳香環與OH基直接鍵結者,亦包含芳香環透過伸烷基等與OH基鍵結者。由含有芳香環之單醇衍生之一價基之例包含由苄醇、3-苯基丙醇等衍生之一價基。
聚酯化合物之具體例示於下。
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可為1800以下,為提高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溶性,且使所得薄膜之內部濁度成為一定以下,較好為1100以下,更好為850以下,又更好為650以下,最好為600以下。另一方面,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了於製膜時揮發,且抑制鹼化處理時自薄膜流出到鹼化液中,較好為200以上,更好為300以上。其中,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較好為300~650,更好為350~600。
含有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薄膜中,聚酯化合物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相互作用。不過,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薄膜長時間暴露於鹼化液中時,容易使具有寬廣分子量分布之以往之聚酯化合物之低分子量成分流出。據此,使聚酯化合物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互作用減弱,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亦容易流出到鹼化液中。另一方面,聚酯化合物之高分子量成分雖不易流出到鹼化液中,但由於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溶性低,故有使薄膜之濁度變高之情況。
據此,為抑制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對鹼化液之流出重要的是抑制聚酯化合物之流出;為抑制聚酯化合物之流出,重要的是減少聚酯化合物中所含低分子量成分與高分子量成分之含量,亦即使分子量分布變狹窄。
又,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與聚酯化合物之薄膜有可藉溶液製膜法製造之情況。溶液製膜法中,使摻雜物膜乾燥時,具有寬廣分子量分布之以往的聚酯化合物容易 偏向存在化於摻雜物膜之厚度方向。其結果,聚酯化合物容易偏向存在於所得薄膜之厚度方向;聚酯化合物之含有比例較少之薄膜面之親水性容易變高。如此薄膜藉由聚酯化合物之含有比例較少之薄膜面,容易隨儲存中之環境濕度變化等而吸收水分,會有相位差產生變動之情況。
據此,為抑制含有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與聚酯化合物之薄膜因濕度造成之相位差變動,較好不使聚酯化合物偏向存在於薄膜之厚度方向;為了不使聚酯化合物偏向存在於薄膜之厚度方向,較好使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處於狹窄。
亦即,為了抑制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朝鹼化液之流出,且較好為了抑制薄膜隨濕度之相位差變動,重要的是使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變狹窄。具體而言,聚酯化合物之以GPC(凝膠滲透層析儀)測定之以橫軸(X軸)設為數平均分子量Mn,以縱軸(Y軸)設為折射率單位(nRIU)之log值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中,面積最大之最大波峰頂點之基準線為Y=0時之Y軸值設為H時,Y=1/2H之直線與分子量分布曲線交叉之2個以上之點中,X軸之值中之最小值設為Mnmin,最大值設為Mnmax時,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之面積B之比率A/B較好為70%以上,更好為80%以上。
分子量分布曲線所含波峰(山)之數可為1,亦可為2以上。尤其,低分子量之聚酯化合物中,分子量分布曲線 所含之波峰數大多數為2以上。分子量分布曲線中所含波峰為2以上時,鄰接之波峰彼此可連續,亦可不連續,但通常大部分為連續(參照後述之圖2)。
所謂,「最大波峰」意指分子量分布曲線中所含全部波峰(山)中,面積最大之波峰。波峰之面積意指以波峰之一端之X軸之值設為MnL ,另一端之X軸之值設為MnR 時,波峰之自X=MnL 至X=MnR 之區域之面積。最大波峰之頂點之X軸之值為了抑制流出到鹼化液中,較好為300~2000之範圍內。
(Mnmax-Mnmin)較好為2500以下,更好為1500以下。係因為(Mnmax-Mnmin)為一定以下時,分子量分布之形狀變狹窄之故。
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之面積B之比率A/B較好為70%以上,更好為80%以上,且(Mnmax-Mnmin)較好為2500以下,更好為1500以下。
如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係在以橫軸(X軸)設為數平均分子量Mn,以縱軸(Y軸)設為折射率單位(nRIU)之log值之作圖表示。分子量分布曲線之基準線設為Y=0。
圖1為顯示藉GPC測定獲得之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之一例之圖。該圖為分子量分布曲線中之波峰(山)之數為1個之例。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頂點之Y軸值設為H時,特定出Y=1/2H之直線與分子量分布曲線交叉之點中,X軸之值為最小之點α,及為最大之點β。因此, 點α之X軸之值設為Mnmin,點β之X軸之值設為Mnmax時,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設為「面積A」(圖1之斜線部分)。如圖1所示,波峰(山)之數為1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中,自X=Mnmin至X=Mnmax之長度相當於「分子量分布曲線之半寬值」。又,分子量分布全體之面積設為「面積B」。因此,算出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
圖2係顯示藉GPC測定獲得之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之另一例之圖。該圖顯示波峰(山)之數為複數個(6個)之例。圖2中,分子量分布曲線中所含最大波峰為波峰1~6中之「波峰4」。「波峰4」之頂點之Y軸之值設為H時,特定出Y=1/2H之直線與分子量分布曲線交叉之點中,X軸之值為最小之點α,及X軸之值為最大之點β。因此,點α之X軸之值設為Mnmin,點β之X軸之值設為Mnmax時,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設為「面積A」(圖2之斜線部分)。另一方面,分子量分布全體之面積(6個波峰之面積之合計)設為「面積B」。因此,算出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
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藉凝膠滲透層析儀(GPC)測定。測定條件如下。
溶劑:THF(四氫呋喃)
管柱:串聯3根Tskgel G2000HxL(TOSOH公司製造)而使用。
管柱溫度:40℃
試料濃度:0.1質量%
檢測器:RI Model 504(GL科技公司製造)
泵:L6000(日立製作所(股)製造)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線:使用由標準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TOSOH(股)製造)Mw=1.0×106 ~5.0×102 之13種樣品所得之校正曲線。13個樣品較好以大致等間隔進行選擇。
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係以例如聚酯化合物之合成條件(單體之饋入比或反應溫度等)或純化操作等調整。
聚酯化合物可在經過例如二羧酸與二醇進行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之步驟(熱熔融縮合),或者二羧酸之醯氯與二醇進行反應之步驟(界面縮合)後,視需要以單羧酸或單醇對分子末端予以封端而獲得。為提高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只要使例如以熱熔融縮合法合成聚酯化合物時之二醇之饋入量比二羧酸之饋入量多即可。藉由使二醇之饋入量多於二羧酸之饋入量,可抑制聚酯化合物之聚合度不均,故認為可使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變狹窄。具體而言,較好使二羧酸/二醇之饋入比(莫耳比)成為1/3~1/5。
另外,為提高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只要例如提高合成時之反應溫度即可。
且,為提高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只要以水或有機溶劑洗淨經合成之聚酯化合物,且在減壓下經加熱處理,揮發去除低分子量成分進行純化即可。在減壓下加熱處理所合成之聚酯化合物而純化時之條件為例如壓力1~13300Pa,溫度100~300℃,處理時間10~600分鐘。
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較好為1.0~4.0,更好為1.0~2.5。
聚酯化合物之羥基價,就提高與纖維素酯之相溶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25mgKOH/g以下,更好為15mgKOH/g以下。聚酯化合物之羥基價定義為使試料1g與乙酸酐反應並乙醯基化時,用以中和未反應之乙酸所需之氫氧化鉀毫克數。
聚酯化合物之羥基價係依據JIS K 0070(1992)測定。
聚酯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纖維素酯較好為0.5~20質量%,更好為0.5~10質量%。未達0.5質量%時,會有無法充分獲得作為可塑劑之功能之情況。超過20質量%時,會有滲出、流出到鹼化液中之情況。
糖酯化合物
糖酯化合物為作為抑制纖維素酯水解之安定化劑之功能。糖酯化合物為具有1個以上12個以下之吡喃糖(pyranose)構造及呋喃糖(furanose)構造之至少一種,且OH基之全部或一部份與單羧酸進行酯化反應獲得之酯化 合物。其中,較好為具有吡喃糖構造與呋喃糖構造二者之酯化合物。
糖酯化合物較好為以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係因為以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不僅具有作為安定化劑之較佳功能,且與纖維素酯之相溶性亦高之故。
式(3)之R1 ~R8 表示經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羰基,或經取代或未取代之芳基羰基。R1 ~R8 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
經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羰基較好為碳原子數2以上之經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羰基。經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羰基之例包含甲基羰基(乙醯基)、丙基羰基等。烷基所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包含苯基等芳基。
經取代或未取代之芳基羰基較好為碳原子數7以上之經取代或未取代之芳基羰基。芳基羰基之例包含苯基羰基。芳基所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包含甲基等之烷基。
以通式(3)表示之糖酯化合物之平均取代度,為確保與纖維素酯之相溶性,較好為3以上,更好為3~6。
以通式(3)表示之糖酯化合物之具體例包含以下者。 表中之R表示通式(3)中之R1 ~R8
糖酯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纖維素酯較好為0.5~30質量%,更好為5~20質量%。糖酯化合物之含量未達0.5質量%時,會有無法充分抑制纖維素酯水解之情況,超過30質量%時會有滲出之情況。
可塑劑
可塑劑之例包含多元醇酯系可塑劑、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包含苯二甲酸酯系可塑劑)、乙醇酸酯系可塑劑、酯系可塑劑(包含脂肪酸酯系可塑劑)、及丙烯酸系可塑劑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多元醇酯系可塑劑
多元醇酯系可塑劑為二元以上之脂肪族多元醇與單羧酸之酯化合物(醇酯),較好為2~20元之脂肪族多元醇酯。多元醇酯系化合物以分子內具有芳香環或環烷基環較佳。
二元醇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以下者。
三元以上之醇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以下者。
多元醇酯系可塑劑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較好為300~1500,更好為350~750。為了使難以揮發,分子量愈大愈好;為提高透濕性、與纖維素酯之相溶性,分子量愈小愈好。
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
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為二元以上,較好為2~20元之多元羧酸與醇化合物之酯化合物。多元羧酸為2~20元之脂肪族多元羧酸,但較好為3~20元之芳香族多元羧酸或 3~20元之脂環式多元羧酸。
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但較好為300~1000,更好為350~750。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之分子量就抑制滲出之觀點而言,愈大愈好;就透濕性或與纖維素乙酸酯之相溶性之觀點而言,則愈小愈好。
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檸檬酸三乙酯、檸檬酸三丁酯、乙醯基檸檬酸三乙酯(ATEC)、乙醯基檸檬酸三丁酯(ATBC)、苯甲醯基檸檬酸三乙酯、乙醯基檸檬酸三苯酯、乙醯基檸檬酸三苄酯、酒石酸二丁酯、酒石酸二乙醯基二丁酯、偏苯三酸三丁酯、均苯四酸四丁酯等。
多元羧酸酯系可塑劑亦可為鄰苯二甲酸酯系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環己酯、對苯二甲酸二環己酯等。
乙醇酸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烷基苯二甲醯基烷基乙醇酸酯類。烷基苯二甲醯基烷基乙醇酸酯類之例包含甲基苯二甲醯基甲基乙醇酸酯、乙基苯二甲醯基乙基乙醇酸酯、丙基苯二甲醯基丙基乙醇酸酯、丁基苯二甲醯基丁基乙醇酸酯、辛基苯二甲醯基辛基乙醇酸酯、甲基苯二甲醯基乙基乙醇酸酯、乙基苯二甲醯基甲基乙醇酸酯、乙基苯二甲醯基丙基乙醇酸酯、甲基苯二甲醯基丁基乙醇酸酯、乙基苯二甲醯基丁基乙醇酸酯、丁基苯二甲醯基甲基乙醇酸 酯、丁基苯二甲醯基乙基乙醇酸酯、丙基苯二甲醯基丁基乙醇酸酯、丁基苯二甲醯基丙基乙醇酸酯、甲基苯二甲醯基辛基乙醇酸酯、乙基苯二甲醯基辛基乙醇酸酯、辛基苯二甲醯基甲基乙醇酸酯、辛基苯二甲醯基乙基乙醇酸酯等。
酯系可塑劑包含脂肪酸酯系可塑劑、檸檬酸酯系可塑劑或磷酸酯系可塑劑等。
脂肪酸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油酸丁酯、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甲基乙醯酯、及癸二酸二丁酯等。檸檬酸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檸檬酸乙醯基三甲酯、檸檬酸乙醯基三乙酯、及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等。磷酸酯系可塑劑之例包含三苯基磷酸酯、三甲苯基磷酸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辛基二苯基磷酸酯、聯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辛基磷酸酯、及三丁基磷酸酯等。
該等可塑劑之含量之合計相對於纖維素酯較好為0.5~30質量%,更好為5~20質量%。
紫外線吸收劑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為提高光學薄膜之耐久性,亦可進而含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為吸收波長400nm以下之紫外線之化合物,較好為於波長370nm之透過率為10%以下,更好為5%以下,又更好為2%以下之化合物。
紫外線吸收劑之光線透過率可依據慣用方法,以分光 光度計測定將紫外線吸收劑溶解於溶劑(例如二氯甲烷、甲苯等)中而成之溶液。分光光度計可使用例如島津製作所製造之分光光度計UVIDFC-610、日立製作所製造之330型自記分光光度計、U-3210型自記分光光度計、U-3410型自記分光光度計、U-4000型自記分光光度計等。
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別限制,可為氧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水楊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鎳錯鹽系化合物及無機粉末等。為提高透明性、抑制活性線硬化樹脂層之劣化,較好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進而為使不期望之變色減少,更好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之具體例包含5-氯-2-(3,5-二第二丁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H-苯并三唑-2-基)-6-(直鏈及側鏈十二烷基)-4-甲基酚、2-羥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4-苄基氧基二苯甲酮、Tinuvin 109、Tinuvin 171、Tinuvin 234、Tinuvin 326、Tinuvin 327、Tinuvin 328(汽巴特用化學品公司製造)等之Tinuvin類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雖隨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而定,但相對於光學薄膜全體較好為0.5~10質量%,更好為0.6~4質量%。
抗氧化劑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為了防止例如在高溫高濕下易產 生之光學薄膜劣化,可進而包含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具有延遲或防止因光學薄膜中殘留溶劑量之鹵素或磷酸系可塑劑之磷酸等造成之分解之功能。
抗氧化劑較好為受阻酚系化合物,其具體例包含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季戊四醇基-肆[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4-雙-(正辛硫基)-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1,3,5-三嗪、2,2-硫基-二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月桂醯胺)、1,3,5-三甲基-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氰尿酸酯等。最好為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季戊四醇基-肆[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抗氧化劑之含量相對於纖維素酯以質量比計較好為1ppm~1.0%,更好為10~1000ppm。
微粒子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為提高滑動性,亦可進而含有微粒子。微粒子可為無機微粒子亦可為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之例包含二氧化矽、二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鋯、碳 酸鈣、碳酸鈣、滑石、黏土、燒成高嶺土、燒成矽酸鈣等。有機微粒子之例包含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為減少薄膜濁度之增加,最好為二氧化矽。
微粒子之一次平均粒徑較好為20nm以下,更好為5~16nm,又更好為5~12nm。
微粒子之一次平均粒徑可藉透過型電子顯微鏡以倍率50萬~200萬倍觀察粒子,以100個粒子之粒徑之平均值求得。
微粒子之含量相對於纖維素酯較好為0.01~5.0質量%,更好為0.05~1.0質量%。微粒子之含量超過5.0質量%時,可減少凝聚物。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較好為10~200 μm,更好為10~100μm,又更好為20~60μm。薄膜厚度太小時,不易獲得期望之遲滯。另一方面,薄膜厚度太大時,容易因濕度等之影響造成遲滯變動。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作為偏光板保護膜使用時,光學薄膜在23℃、55%RH之環境下,以波長590nm測定之遲滯Ro較好為0nm以上,更好為0~30nm。Rth較好為70nm以下,更好為50nm以下。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作為相位差薄膜(例如AV方式之液晶胞中使用之相位差薄膜)使用時,光學薄膜之在23℃、55%RH之環境下,以波長590nm測定之遲滯Ro較好為30~100nm,更好為35~65nm。在23℃、55%RH之環境下,以波長590nm測定之遲滯Rth較好為70~400nm, 更好為90~180nm。光學薄膜之Ro及Rth通常藉延伸條件進行調整。
遲滯Ro及Rth分別由以下之式定義。
式(I)Ro=(nx-ny)×d
式(II)Rth={(nx+ny)/2-nz}×d
(nx:薄膜之面內之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y:薄膜面內中,相對於慢軸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nz:厚度方向之薄膜之折射率,d:薄膜之厚度(nm))
遲滯Ro及Rth可藉例如以下方法測定。
1)以折射計測定薄膜之平均折射率。
2)以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KOBRA-21ADH,測定自薄膜之法線方向入射波長590nm之光時之面內方向之遲滯Ro。
3)以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KOBRA-21ADH,測定以相對於薄膜法線方向為θ之角度(入射角(θ))入射波長590nm之光時之遲滯值R(θ)。θ大於0°,較好為30°~50°。
4)由所測定之Ro及R(θ)及前述之平均折射率與膜厚,以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造之KOBRA-21ADH算出nx、ny及nz,算出Rth。遲滯之測定可在23℃ 55%RH之條件下進行。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於薄膜面內具有慢軸或快軸。慢軸 之與製膜方向所成之角度θ1(配向角)較好為-1°以上+1°以下,更好為-0.5°以上+0.5°以下。配向角θ1未達上述範圍時,由於可抑制光漏,故可提高表面影像之亮度。光學薄膜之配向角θ1之測定可使用自動雙折射計KOBRA-21ADH(王子計測機器)測定。
光學薄膜之依據JIS Z 0208為準測定之在40℃、90%RH下之透濕度較好為300~1800g/m2 .24h,更好為400~1500 g/m2 .24h。為降低光學薄膜之透濕度,只要例如提高光學薄膜所含之纖維素酯之總醯基取代度,增加碳數3以上之醯基取代度之比例,較多地含有可塑劑等之添加劑即可。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可見光透過率較好為90%以上,更好為93%以上。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依據JIS K-7136測定之內部濁度較好為0.15%以下,更好為0.05%以下,又更好為0.03%以下,最好為0.01%以下。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內部濁度可依據JIS K-7136之方法;具體而言可藉以下方法測定。
準備濁度計(型式:NDH 2000,日本電色(股)製造)。光源為5V9W之鹵素燈泡,受光部為矽光單元(附比視感度濾光器)。
1)空白濁度之測定
於洗淨之載玻片上滴加一滴(0.05ml)甘油。此時,注意不使氣泡進入到液滴中。
接著,將蓋玻片載置在滴下之甘油上。即使不按壓蓋 玻片甘油仍會擴散。
將藉此獲得之空白測定用之樣品(蓋玻片/甘油/載玻片)置於濁度計上,測定濁度1(空白濁度)。
2)含光學薄膜之樣品之濁度測定
與前述1)同樣,使甘油滴下於洗淨之載玻片上。
另一方面,使測定之光學薄膜在23℃、55%RH下調濕5小時以上。接著,於滴下之甘油上以不使氣泡進入之方式載置經調濕之光學薄膜。
接著,將0.05ml之甘油滴在光學薄膜上後,再載置蓋玻片。
將藉此獲得之測定用樣品(蓋玻片/甘油/試料薄膜/甘油/載玻片)置於前述之濁度計上,測定濁度2。
3)將前述1)中獲得之濁度1與前述2)中獲得之濁度2代入下式中,計算出光學薄膜之濁度。
光學薄膜之內部濁度(%)=濁度2(%)-濁度1(%)
內部濁度之測定均在23℃、55%RH之條件下進行。又,內部濁度測定用之玻璃為MICRO SLIDE GLASS S9213 MATSUNAMI。甘油為關東化學製鹿特級(純度>99.0%),折射率1.47。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破裂伸長率較好為10~80%,更好為20~50%。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由於包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故容易獲得高的遲滯,且成本低。又,本發明之光學薄膜藉由包含數平均分子量較低之聚酯化合物,而提高與 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溶性,使內部濁度減低。
2.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
纖維素酯薄膜可藉溶液澆鑄法或熔融澆鑄法製造,就可獲得薄膜且平面性高之薄膜等之觀點而言,較好以溶液澆鑄法製造。
以溶液澆鑄法製造纖維素酯薄膜之步驟包含1)至少使前述纖維素酯與視需要之添加劑溶解於溶劑中調製摻雜物之步驟,2)將摻雜物澆鑄於環狀金屬支撐體上之步驟,3)使澆鑄之摻雜物乾燥獲得網片(web)之步驟,4)自金屬支撐體剝離網片之步驟,5)使網片經延伸獲得薄膜之步驟,6)使薄膜近一步乾燥之步驟,7)捲取所得薄膜之步驟。
1)調製摻雜物之步驟
使前述纖維素酯與視需要之添加劑溶解於溶劑中調製摻雜物。摻雜物中所含纖維素酯之濃度較好較高以降低乾燥負荷,但纖維素酯之濃度太高時不易過濾,容易使過濾精度下降。因此,摻雜物中所含纖維素酯之濃度較好為10~35質量%,更好為15~25質量%。
摻雜物中所含溶劑可為一種亦可為組合兩種以上者。就提高生產效率之觀點而言,較好組合纖維素酯之良溶劑與弱溶劑而使用。所謂良溶劑意指單獨溶解纖維素酯之溶劑,所謂弱溶劑意指使纖維素酯澎潤,或單獨時無法使其溶解者。因此,良溶劑與弱溶劑隨纖維素酯之平均醯基取 代度(乙醯基取代度)而異。
組合良溶劑與弱溶劑使用時,為提高纖維素酯之溶解性,較好良溶劑比弱溶劑多。良溶劑與弱溶劑之混合比率以良溶劑為70~98質量%,弱溶劑為2~30質量%較佳。
良溶劑之例包含二氯甲烷等有機鹵素化合物、二氧雜環戊烷類、丙酮、乙酸甲酯、及乙醯基乙酸甲酯等,較好為二氯甲烷或乙酸甲酯等。弱溶劑之例包含甲醇、乙醇、正丙醇、環己烷、及環己酮等。摻雜物中之水分較好含0.01~2質量%。
使纖維素酯溶解於溶劑中之方法可為一般之方法,例如在加熱及加壓下溶解之方法,將弱溶劑添加於纖維素酯中予以澎潤後,再添加良溶劑溶解之方法等。其中,基於可在常壓下加熱至沸點以上,較好以在加熱及加壓下溶解之方法。具體而言,邊加熱至在常壓下為溶劑之沸點以上,且加壓下不使溶劑沸騰之範圍之溫度邊攪拌溶解時,可抑制稱為凝膠或麵疙瘩之塊狀未溶解物之產生。
加壓可藉將氮氣等惰性氣體壓入之方法,或經加熱使溶劑之蒸氣壓上升之方法等進行。加熱較好自外部進行,例如套筒型者由於溫度控制容易故較佳。
加熱溫度,就提高纖維素酯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以愈高愈好,但太高時,有必要提高壓力,而使生產性下降。因此,加熱溫度較好為45~120℃,更好為60~110℃,又更好為70~105℃。壓力係在設定之加熱溫度下調整至不使溶劑沸騰之範圍。
抗紫外線劑或微粒子等之添加劑可分批添加於摻雜物中,亦可連線添加於另外調製之添加劑溶解液中。添加劑溶液為使添加劑溶解於甲醇、乙醇、丁醇等醇或二氯甲烷、乙酸甲酯、丙酮、二氧雜環戊烷等溶劑中或該等之混合溶劑中而成者。
尤其是微粒子,為減低對過濾材之負荷,較好線上添加一部分或全部。添加劑溶解液以線上添加時,為使與摻雜物之混合性變好,較好先使少量纖維素酯溶解於添加液溶解液中。添加於添加劑溶解液中之纖維素酯之量相對於溶劑100質量分為1~10質量份,較好為3~5質量份。
線上添加可使用例如靜態混練機(Toray工程製造)、SWJ(Toray靜止型管內混合器Hi-Mixer)等之線上混練機等進行。
所得摻雜物中包含例如原料纖維素酯中所含之雜質等不溶物。該等不溶物將成為所得薄膜中之亮點異物。為去除該不溶物,較好過濾所得摻雜物。
摻雜物之過濾係以濾紙等過濾材進行。過濾材之絕對過濾精度,為了高度去除摻雜物中所含之雜質等,以較小者較佳,但愈小愈容易造成阻塞。因此,過濾材之絕對過濾精度較好為0.008mm以下,更好為0.001~0.008mm,又更好為0.003~0.006mm。
過濾材之種類宜為一般過濾材,舉例為聚丙烯、鐵氟龍(註冊商標)等塑膠製過濾材,或不鏽鋼等金屬製之過濾材等。其中,就減少纖維脫落等之觀點而言,較好為金屬 製之過濾材。
摻雜物之過濾,為使過濾前後之壓差減小,與摻雜物之調製同樣,較好在加熱及加壓下進行。加熱溫度亦與摻雜物之調製相同,較好在溶劑之常壓下之沸點以上,且在加壓下不使溶劑沸騰之範圍之溫度,具體而言較好為45~120℃,更好為45~70℃,又更好為45~55℃。濾壓較低較佳,具體而言較好為1.6MPa以下,更好為1.2MPa以下,又更好為1.0MPa以下。
摻雜物之過濾較好以使所得薄膜中之亮點異物數成為一定以下之方式進行。具體而言,直徑為0.01mm以上之亮點異物數為200個/cm2 以下,較好為100個/cm2 以下,更好為50個/cm2 以下,又更好為0~10個/cm2 以下。較好直徑為0.01mm以下之亮點異物亦少。
薄膜之亮點異物數可藉以下順序測定。
i)將兩片偏光板配置成正交尼科稜鏡(crossed Nichol)狀態,且於其間配置所得薄膜。
ii)自一偏光板側照光,且自另一偏光板側觀察,計算光漏之點(異物)之數。
2)關於澆鑄摻雜物之步驟
澆鑄摻雜物之金屬支撐體較好為表面經鏡面修飾者。金屬支撐體之較佳例為不鏽鋼帶或於鑄造物表面經電鍍修飾之滾筒等。
澆鑄摻雜物之金屬支撐體之表面溫度,為了提高網片之乾燥速度,以高者較佳,但太高會使網片發泡,有使網 片之平滑性下降之情況。因此,金屬支撐體之表面溫度較好設定在-50℃以上未達溶劑之沸點。網片之溫度較好為0~55℃,更好為25~50℃。
金屬支撐體之表面溫度之控制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為吹拂溫風或冷風之方法,或使溫水與金屬支撐體之背側接觸之方法等。就可有效地傳達熱,可縮短金屬支撐體之溫度達到一定之時間之觀點而言,以使溫水與金屬支撐體之背側接觸之方法較佳。
3)關於使澆鑄之摻雜物乾燥之步驟
以使殘留溶劑成為一定以下之方式使澆鑄之摻雜物乾燥。自金屬支撐體剝離網片時之網片殘留溶劑量,較好為10~150質量%,以提高所得薄膜之平面性,更好為20~40質量%(低殘留溶劑量)或60~130質量%(高殘留溶劑量),更好為20~30質量%(低殘留溶劑量)或70~120質量%(高殘留溶劑量)。
網片之殘留溶劑量係藉下述式定義。下述式中,M表示自製造中之網片或製造後之薄膜於任意時點採樣之試料之質量。N表示前述試料在115℃加熱1小時後之試料之質量。
殘留溶劑量(質量%)={(M-N)/N}×100
4)關於剝離網片之步驟
網片之剝離係以一般方法進行,但較好藉剝離輥剝 離。以剝離輥之剝離較好及至金屬支撐體下面,使網片大致轉一圈而進行。網片之剝離張力較好為300N/m以下。
網片之剝離不僅是在前述3)之步驟中使摻雜物乾燥後,將所得網片剝離之方法,亦可為在前述2)之步驟後,不使乾燥而使澆鑄膜冷卻,在含較多殘留溶劑之狀態下直接凝膠化後剝離。
亦可進一步使剝離之網片乾燥。剝離之網片之乾燥一般可邊輸送網片邊進行。具體而言,為邊以上下配置之多根輥輸送剝離之網片邊乾燥之輥乾燥方式,或拉幅機方式。
網片之乾燥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一般宜為以熱風、紅外線、加熱輥及微波等乾燥之方法,就簡便方面而言,較好為以熱風乾燥之方法。網片之乾燥溫度較好於40℃至200℃內階段性地提高。
5)使網片延伸之步驟
藉由網片之延伸獲得具有期望之遲滯值Ro及Rth之光學薄膜。光學薄膜之遲滯值Ro及Rth可藉由對至少相對於網片之輸送方向(摻雜物之澆鑄方向)垂直之方向(寬度方向)調整對網片施加之張力大小而控制。
網片之延伸只要至少於寬度方向延伸即可,可為單軸延伸,亦可為二軸延伸。另外,網片之延伸亦可為相對於寬度方向或摻雜物之澆鑄方向為斜方向延伸。二軸延伸包含網片之輸送方向(縱向方向)與寬度方向(橫向方向)二方向之延伸。延伸可逐次延伸,亦可同時延伸。
網片之延伸倍率在朝彼此正交之方向二軸延伸之情況下,較好最終於寬度方向(橫向)為1.1~2.5倍,且於輸送方向(縱向)為0.8~1.5倍;更好寬度方向(橫向)為1.2~2.0倍,輸送方向(縱向)為0.9~1.0倍。
網片之延伸溫度較好設為120~200℃,更好設為140~180℃。延伸網片之殘留溶劑較好設為20質量%以下,更好設為15質量%以下。
網片之延伸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列舉有使複數輥具有周速差,利用其間之輥周速差朝縱向方向延伸之方法(輥延伸法),以夾具或針固定網片之兩端,使夾具或針之間隔朝向縱向方向擴展而朝縱向方向延伸,且朝橫向方向擴展而朝橫向方向延伸,於縱橫向同時擴展而朝縱橫二方向延伸之方法等等。該等延伸方法亦可經組合。
拉幅機延伸法較好以線性驅動方式驅動夾具部分。由於夾具部分之移動順利,故延伸容易進行,且可減低網片產生破裂之危險性。
網片之寬度保持或橫向延伸較好以拉幅機法進行。拉幅機法可為針拉幅機法亦可為夾具拉幅機法。
以延伸獲得之光學薄膜之寬度就容易運送之觀點而言,較好為4m以下,更好為1~4m,又更好為1.4~4m,最好為1.6~3m。藉延伸獲得之光學薄膜可視需要再經乾燥後捲取。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使用作為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之功能薄膜。尤其本 發明之光學薄膜為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板保護膜、相位差薄膜、抗反射膜、亮度提升膜、硬塗層膜、防眩膜、抗靜電膜、視角擴大用之光學補償膜等。
3.偏光板
本發明之偏光板包含偏光器、配置於其至少一面上之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亦可進一步包含視需要配置於偏光器之另一面上之偏光板保護膜。
偏光器為僅使一定方向之偏波面之光通過之元件。偏光器之代表例有聚乙烯醇系之偏光薄膜、於聚乙烯醇系薄膜中進行碘染色者、進行二色性染色者。
偏光器可使聚乙烯醇系薄膜單軸延伸後,以碘或二色性染料染色而獲得之薄膜,亦可為使聚乙烯醇系薄膜經碘或二色性染料染色後,經單軸延伸之薄膜(較好為進而以硼化合物施以耐久性處理之薄膜)。偏光器厚度較好為5~30μm,更好為10~20μm。
聚乙烯醇系薄膜亦可為使聚乙烯醇水溶液製膜者。聚乙烯醇系薄膜,基於偏光性能及耐久性優異,色斑較少而言,較好為乙烯改質之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改質之聚乙烯醇系薄膜之例包含特開2003-248123號公報、特開2003-342322號公報等所記載之乙烯單位含量1~4莫耳%、聚合度2000~4000、皂化度99.0~99.99莫耳%之薄膜。
二色性色素之例包含偶氮系色素、二苯乙烯系 (stilbene)色素、吡唑酮系色素、三苯基甲烷系色素、喹啉系色素、噁嗪系色素、噻嗪系色素及蒽醌系色素等。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可直接配置於偏光器之一面,亦可介隔其他薄膜或層配置。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以外之偏光板保護膜並無特別限制,可為一般之纖維素酯薄膜等。纖維素酯薄膜之市售品之例較好使用市售之纖維素酯薄膜(例如KONICA MINOLTA TAC KC8UX、KC5UX、KC8UCR3、KC8UCR4、KC8UCR5、KC8UY、KC6UY、KC4UY、KC4UE、KC8UE、KC8UY-HA、KC8UX-RHA、KC8UXW-RHA-C、KC8UXW-RHA-NC、KC4UXW-RHA-NC,以上均為KONICA MINOLTA OPHTO(股)製)。
偏光板通常可貼合偏光器與本發明之光學薄膜或偏光板保護膜而製造。貼合所用之接著劑較好使用例如完全鹼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等。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與偏光器之貼合通常在在將本發明之光學薄膜浸漬在鹼化液中經鹼化處理後進行。鹼化液為例如2mol/L之氫氧化鈉溶液等。不過,製造步驟中造成困擾之使光學薄膜長時間浸漬在鹼化液中時,由於光學薄膜中所含之以往之聚酯化合物容易流出,故因此會使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容易流出。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中所含聚酯化合物由於具有特定之分子量分布,故即使光學薄膜長時間浸漬在鹼化液中時,亦不易流出到鹼化液中。因此,浸漬於鹼化液中之光學薄 膜仍維持聚酯化合物與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相互作用。據此,可抑制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流出到鹼化液中,且可抑制鹼化液之污染。
4.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液晶胞及夾持其之一對偏光板。而且,一對偏光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具有前述光學薄膜之偏光板,且較好為一對偏光板之二者均具有前述光學薄膜之偏光板。
圖3為顯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基本構成之模式圖。如圖3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具有液晶胞20、夾持其之第一偏光板40及第二偏光板60、及背光單元80。
液晶胞20之顯示方式並未特別限制,而有TN(Twisted Nematic,扭轉向列型)方式、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轉向列型)方式、IPS(In-Plane Switching,面內切換)方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學補償雙折射)方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對準)方式(包含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區垂直對準)或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圖案化垂直對準))、HAN(Hybrid Aligned Nematic,混成對準向列)方式等。為提高對比度,較好為VA(MVA、PVA)方式。
VA方式之液晶胞通常具有一對透明基板及配置於一 對透明基板之間之含有液晶分子之液晶層。
一對透明基板中之一者上配置用以對液晶分子施加電壓之像素電極。對向電極可配置於配置有像素電極之一透明基板上,亦可配置於另一透明基板上。
液晶層包含具有負的或正的介電率異向性之液晶分子。液晶分子較好為向列液晶分子。該液晶分子係藉由設於透明基板之液晶層側之面上之配向膜之配向限制力,而於未施加電壓時(像素電極與對向電極間未產生電場時),液晶分子之長軸配向成相對於透明基板之表面略垂直。
如此構成之液晶胞藉由對像素電極施加像素信號(電壓),而於像素電極與對向電極之間產生電場。藉此,使初期相對於透明基板表面垂直配向之液晶分子,被配向為其長軸相對於基板面成水平方向。如此,驅動液晶層,使各副像素之透過率及反射率產生變化而進行圖像顯示。
第一偏光板40具有配置於液晶胞20之辨識側之第一偏光器42,及配置於其辨識側之面上之偏光板保護膜44(F1),及配置於其液晶胞20側之面上之偏光板保護膜46(F2)。第二偏光板60具有配置於液晶胞20之背光單元80側之第二偏光器62及配置在其液晶胞20側之偏光板保護膜64(F3),與配置於背光板80側之偏光板保護膜66(F4)。偏光板保護膜46(F2)及64(F3)之一者依據需要亦可省略。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為偏光板保護膜時,係以偏光板保護膜44(F1)、46(F2)、64(F3)及66(F4)中之任一種以上作 為本發明之光學薄膜。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為相位差薄膜時,偏光板保護膜44(F1)、46(F2)、64(F3)及66(F4)中,配置於液晶胞側之偏光板保護膜46(F2)與64(F3)之至少一者作為本發明之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中之聚酯化合物不會偏向存在於薄膜之厚度方向,且係均勻分散。因此,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在溫度或濕度變動之環境下儲存含其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面板等時即使產生結露,光學薄膜層亦可吸收結露之水分,抑制相位差之變動。藉此,含該光學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可抑制因相位差之變動所致之顯示不均。
實施例
以下,參考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該等實施例並不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1.材料之準備
1)纖維素酯
將硫酸16質量份、乙酸酐260質量份、乙酸420質量份分別添加於纖維素100質量份中。邊攪拌所得溶液,邊以60分鐘自室溫升溫至60℃後,在60℃保持15分鐘進行乙醯化反應。接著,將含乙酸鎂之乙酸與水之混合溶液添加於所得溶液中,中和硫酸後,將水蒸氣導入於反應系統內,且在60℃保持120分鐘,進行鹼化熟成處理。所得纖維素乙酸酯以大量之水洗淨直到沒有乙酸臭味後,再 經乾燥,獲得乙醯基取代度2.40之纖維素乙酸酯1。藉以下方法測定所得纖維素乙酸酯1之濁度後,濁度為10。
濁度之測定
以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7質量%之方式,將所得纖維素酯1溶解於92質量%甲基氯與8質量%乙醇之混合溶劑中。充填於光程長度10mm之石英胞內,以日本電色公司製造之濁度計(型號:NDH2000,光源:5V9W之鹵素燈泡,受光部:矽光單元(貼合比視感度濾光器)測定所得纖維素酯溶液之濁度。
除改變以水洗淨所得纖維素乙酸酯1時之洗淨時間以外,餘均相同,獲得具有表1所示濁度之纖維素乙酸酯2及3。
除改變乙醯基取代度(總醯基取代度)與濁度以外,餘均相同,獲得表1所示之纖維素乙酸酯4。
所得纖維素乙酸酯1~4及另外準備之纖維素乙酸酯5~7之物性示於表1。
2)聚酯化合物
(合成例1)
合成以下述式表示之聚酯化合物1。
以GPC測定所得聚酯化合物1之平均聚合度n、數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其結果,平均聚合度n為1,數平均分子量為519。
且,將橫軸(X軸)設為數平均分子量Mn,將縱軸(Y軸)設為折射率單位(nRIU)之log值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之面積B之比率A/B為60%,(Mnmax-Mnmin)為1330。
GPC之測定條件如下。
溶劑:THF(四氫呋喃)
管柱:串聯3根Tskgel G2000HxL(TOSOH公司製造)使用。
管柱溫度:40℃
試料濃度:0.1質量%
檢測器:RI Model 504(GL科技公司製造)
泵:L6000(日立製作所(股)製造)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線:使用由標準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TOSOH(股)製造)Mn=1.0×106 ~5.0×102 之13種樣品所得之校正曲線。13個樣品較好以大致等間隔進行選擇。
(合成例2)
合成前述聚酯化合物1(n=1)後,在壓力6000Pa、溫度100℃、處理時間30分鐘下進行減壓加熱處理,獲得聚酯化合物2。如合成例1般測定聚酯化合物2之平均聚合度n、數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其結果,平均聚合度n為1,數平均分子量為519。又,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Mnmax-Mnmin)為1330。
(合成例3)
合成前述聚酯化合物1(n=1)後,在壓力6000Pa、溫度100℃、處理時間60分鐘下進行減壓加熱處理,獲得聚酯化合物3。如合成例1般測定聚酯化合物3之平均聚合度n、數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其結果,平均聚合度n為1,數平均分子量為519。又,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80%,(Mnmax-Mnmin)為 1330。
(合成例4)
除使所得聚酯化合物1之分子量成為300左右以外,餘如合成例1般,獲得聚酯化合物1'。如合成例2般進行減壓加熱處理聚酯化合物1’,獲得聚酯化合物4。如合成例1般測定聚酯化合物4之平均聚合度n、數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其結果,平均聚合度n為0.6,數平均分子量為320。又,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Mnmax-Mnmin)為1100。
(合成例5)
將對苯二甲酸(1莫耳)與1,2-丙二醇(3莫耳)、苯甲酸(1莫耳)、及作為觸媒之鈦酸四異丙酯0.30份一次饋入反應容器中。在氮氣流中攪拌該等成分,邊裝設回流冷凝器回流,邊加熱至130~250℃,連續去除生成之水。接著,在200~230℃下,於1.33×104 ~3.99×102 Pa之減壓下,自所得產物去除餾出份後,經過濾,獲得芳香族末端之聚酯化合物5。
如合成例1般測定聚酯化合物5之數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其結果,數平均分子量為1000。又,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Mnmax-Mnmin)為2200。
(合成例6)
除降低加熱溫度以外,餘如合成例5般,獲得數平均分子量為800,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Mnmax-Mnmin)為1560之芳香族末端之聚酯化合物6。
(合成例7)
除提高加熱溫度以外,餘如合成例5般,獲得數平均分子量為1200,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Mnmax-Mnmin)為2300之芳香族末端之聚酯化合物7。
(合成例8)
將對苯二甲酸(1莫耳)、1,2-丙二醇(3莫耳)、及作為觸媒之鈦酸四異丙酯0.30份一次饋入反應容器中。在氮氣流中攪拌該等成分,邊裝設回流冷凝器回流,邊加熱至130~250℃,連續去除所生成之甲醇。在200~230℃下,於1.33×104 ~3.99×102 Pa之減壓下,自所得產物去除餾出份。隨後,將苯甲酸(1莫耳)添加於所得產物中,進行相同之操作,連續去除所生成之水,獲得芳香族末端之聚酯化合物8。
如合成例1般測定所得聚酯化合物8之數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及(Mnmax-Mnmin)。結果,數平均分子量為450,分子量分 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Mnmax-Mnmin)為1120。
(合成例9)
除提高加熱溫度以外,餘如合成例8般,獲得數平均分子量為450,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80%,(Mnmax-Mnmin)為1120之芳香族末端之聚酯化合物9。
(合成例10)
除將1,2-丙二醇之饋入比相對於對苯二甲酸1莫耳成為2莫耳以外,餘如合成例5般,獲得數平均分子量1000,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60%,(Mnmax-Mnmin)為2210之芳香族末端之聚酯化合物10。
3)糖酯化合物
準備以下述式表示之糖酯化合物1。
2.光學薄膜之製作 (實施例1)
以溶解器攪拌混合以下成分50分鐘後,以均質機分散,獲得微粒子分散液。
[微粒子分散液]
微粒子(Aerosil R972V日本Aerosil(股)製造):11質量份
乙醇:89質量份
將二氯甲烷注入溶解槽中邊充分攪拌邊緩慢添加前述微粒子分散液後,以使二次粒子之粒徑成為特定大小之方式,以磨碎機分散。以日本精線(股)製造之FINEMAT NF過濾所得溶液,調製微粒子添加液。
[微粒子添加液]
二氯甲烷:101質量份
微粒子分散液:5質量份
摻雜液之調製
調製下列組成之摻雜液。首先,將二氯甲烷倒入加壓溶解槽中。邊攪拌邊於該等溶液中投入纖維素乙酸酯2(總醯基取代度2.40,乙醯基取代度2.40之纖維素二乙酸酯,濁度8)、及聚酯化合物3(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80%,(Mnmax-Mnmin):1330,數平均分子量519)。在加熱下邊攪拌使所得溶液溶解,再添加糖酯化合物1與微粒子添加液,經攪拌完全溶解。 使用安積濾紙(股)製造之安積濾紙No.244過濾所得溶液,獲得摻雜液。
[摻雜液之組成]
二氯甲烷:300質量份
乙醇:30質量份
纖維素乙酸酯2(總醯基取代度2.40,乙醯基取代度2.40,纖維素二乙酸酯,濁度8):100質量份
聚酯化合物3(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80%,(Mnmax-Mnmin):1330,數平均分子量519):2質量份
糖酯化合物1:10質量份
微粒子添加液:1質量份
接著,將調整至34℃之上述摻雜液以成為寬度1500mm之方式均勻的澆鑄於環狀帶澆鑄裝置之不鏽鋼帶支撐體上。不鏽鋼帶支撐體之溫度設為30℃。在不鏽鋼帶支撐體上蒸發溶劑至經澆鑄(cast)之塗膜中之殘留溶劑量成為75%後,以剝離張力130N/m自不鏽鋼帶支撐體上剝離塗膜。邊施加155℃之熱邊使用拉幅機將剝離所得之網片朝寬度方向延伸35%。延伸開始時之網片之殘留溶劑量為15%。接著,邊以多根輥輸送通過乾燥區邊結束乾燥。邊以輸送張力100 N/m輸送經延伸所得之薄膜,邊以乾燥溫度130℃乾燥。藉此,獲得膜厚42μm之光學薄膜。
(實施例2~11)
除改變如表2所示之纖維素酯種類、聚酯化合物種類、及聚酯化合物含量中之一者以上以外,餘如實施例1般獲得光學薄膜。
(比較例1)
除改變如表2所示之聚酯化合物種類以外,餘如實施例1般獲得光學薄膜。
(比較例2~3)
除改變如表2所示之纖維素酯種類、聚酯化合物種類或其含量以外,餘如實施例1般獲得光學薄膜。
(比較例4~5)
除改變如表2所示之纖維素酯種類以外,餘如實施例8般獲得光學薄膜。
藉以下方法評價所得光學薄膜之遲滯Ro及Rth、鹼化液之污染性、及內部濁度。
遲滯Ro及Rth之測定
1)將所得薄膜放置在23℃、55%RH之環境下24小時調濕。使用阿貝折射率計(4T)測定所得薄膜之平均折射率。又,使用市售之微米計測定薄膜厚度。
2)使用自動雙折射計KOBRA-21ADH(王子計測機器 (股)製造),自薄膜法線方向入射波長590nm之光,測定以下述式(I)表示之面內方向之遲滯Ro。又,測定自相對於薄膜法線方向成θ角度(入射角(θ))入射波長590nm之光時之遲滯值R(θ)。θ設為30°~50°。
3)由測定之Ro及R(θ)、及前述之平均折射率與膜厚,以自動雙折射計KOBRA-21ADH(王子計測機器(股)製造)算出nx、ny及nz,且算出以下述式(II)表示之Rth。遲滯之測定係在23℃、55%RH之條件下進行。
式(I)Ro=(nx-ny)×d
式(II)Rth={(nx+ny)/2-nz}×d(nx表示薄膜面內方向中折射率最大之方向x之折射率;
ny表示薄膜面內方向中與前述方向x正交之方向y之折射率;nz表示薄膜厚度方向z之折射率;
d(nm)表示薄膜厚度)。
鹼化液之污染性
使用日立高科技公司製之分光光度計(型號:U-3310,光程長度10mm)測定鹼化液2N KOH溶液之在波長380~780nm之透過率。接著,將光學薄膜浸漬在加熱至60℃之2N KOH溶液中60分鐘。隨後,取出光學薄膜,如前述般測定KOH溶液之透過率。接著,由浸漬前與浸漬後之KOH溶液之透過率分別計算出L*a*b*,求得浸漬前之KOH溶液與浸漬後之KOH溶液之色差△E。
鹼化膜之污染性
目視觀察浸漬於前述鹼化液之後之薄膜有無污物附著。依據以下基準評價薄膜之污染性。
◎:完全無污物附著
○:見到少許污物附著
△:見到污物附著
×:污物附著非常多
內部濁度之測定
依據JIS K7136以前述方法測定所得光學薄膜之內部濁度。濁度計係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之NDH 2000。內部濁度之評價係依據以下基準進行。
◎:內部濁度為0.03%以下
○:內部濁度超過0.03%且為0.04%以下
△:內部濁度超過0.04%且為0.05%以下
×:內部濁度超過0.05%
實施例1~11及比較例1~5之光學薄膜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表2中,Dall表示纖維素酯之總醯基取代度;Dac表示乙醯基取代度。又,表2之聚酯化合物之含量(※)表示相對於纖維素酯100質量份之質量份。
如表2所示,可知實施例1~11之光學薄膜之鹼化液之色差△E或薄膜之污物附著均比比較例1之光學薄膜減少,且內部濁度亦低。實施例1~11之光學薄膜所含之聚酯化合物由於分子量分布曲線之面積A與面積B之比率A/B為70%以上,(Mnmax-Mnmin)為2500以下,故不易流出到鹼化液中,因此認為亦可抑制纖維素酯之流出。
其中,實施例3及4之光學薄膜由於包含濁度低之纖維素酯,故可知更減低內部濁度。
3.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不均之評價 (實施例12) 偏光器之製作
以溫度110℃、延伸倍率5倍單軸延伸厚度125μm之聚乙烯醇薄膜。將所得薄膜浸漬在由碘0.075g、碘化鉀5g、水100g所組成之水溶液中60秒後,浸漬在由碘化鉀6g、硼酸7.5g、水100g所組成之68℃水溶液中。所得薄膜經水洗後,經乾燥獲得厚度25μm之偏光器。
偏光板之製作
依循下述步驟1~5,製作偏光板。
步驟1:將實施例8製作之光學薄膜108浸漬在60℃之2莫耳/L之氫氧化鉀溶液中30秒後,經水洗及乾燥,使表面進行鹼化處理。同樣地,對KONICA MINOLTA KC4UY(KONICA MINOLTA OPTO(股)製造之纖維素酯薄 膜)之表面進行鹼化處理。
步驟2:將前述製作之偏光器浸漬於固體成分2質量%之聚乙烯醇接著劑中1~2秒。
步驟3:輕輕擦拭掉附著於偏光器表面過剩之接著劑後,將已完成鹼化處理之光學薄膜108配置於偏光器之一面上,且於另一面配置已完成鹼化處理之KONICA MINOLTA KC4UY,獲得層合物。
步驟4:以壓力20~30N/cm2 ,以輸送速度約2m/分鐘貼合步驟3中所得之層合物。
步驟5:使經貼合之層合物在80℃之乾燥機中乾燥2分鐘,獲得偏光板。同樣的,以兩片偏光板為一組合計準備80組。
另一方面,準備合計80個具有兩個透明基板、及配置於其間之含有具有負的介電率異向性之液晶分子之液晶層之垂直配向型液晶胞(37型)。
於液晶胞之兩面分別貼合前述製作之偏光板,進而設置背光單元,獲得液晶顯示裝置1(未浸漬水)。偏光板之貼附係以使光學薄膜108與液晶胞接觸之方式進行。另一方面,除使用浸漬在25℃之水中6小時後,擦拭表面之液晶胞以外,餘如前述般獲得液晶顯示裝置2(有浸漬水)。分別準備40個液晶顯示裝置1與2。
目視觀察在分別使背光單元亮燈之狀態下,將40個液晶顯示裝置1與40個液晶顯示裝置2儲存在23℃ 55%RH下5小時後之畫面周邊部分是否有光漏。接著, 計算40個液晶顯示裝置2(有浸漬水)中,與40個液晶顯示裝置1(未浸漬水)相較確認到畫面周邊部分之光漏之台數。
顯示不均之評價係基於以下基準進行。若確認到光漏之顯示裝置為6台以下,則判斷為實用上沒有問題者。
◎:未見到光漏
○:見到1~2台有弱的光漏
△:見到3~5台有弱的光漏
×:見到6台以上有弱的光漏
(實施例13~15、比較例6~9)
除了將光學薄膜108變更為表3所示以外,餘如實施例12般製作液晶顯示裝置1及2,且進行同樣之評價。
所得液晶顯示裝置之評價結果示於表3。
如表3所示,可知含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實施例12~15之液晶顯示裝置,相較於比較例6~9之液晶顯示裝 置,可顯著地抑制顯示不均。
其中,比較例7由於光學薄膜中所含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寬廣,故認為使聚酯化合物偏向存在於光學薄膜之厚度方向,而為容易吸收水分者。且,比較例9由於纖維素酯之醯基總取代度過低,故認為無關於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而為容易吸收水分者。
本申請案基於2011年10月6日申請之特願2011-221924主張優先權。該申請說明書及圖式中記載之內容均援用於本案說明書中。
[產業上之可能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為包含低醯基取代度之纖維素酯之薄膜,不會提高濁度,且鹼化液之污染受到抑制。
10‧‧‧液晶顯示裝置
20‧‧‧液晶胞
40‧‧‧第一偏光板
42‧‧‧第一偏光器
44‧‧‧偏光保護膜(F1)
46‧‧‧偏光保護膜(F2)
60‧‧‧第二偏光板
62‧‧‧第二偏光器
64‧‧‧偏光板護膜(F3)
66‧‧‧偏光保護膜(F4)
80‧‧‧背光板
圖1為顯示以GPC測定獲得之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之一例之圖。
圖2為顯示以GPC測定獲得之聚酯化合物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之另一例之圖。
圖3為顯示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基本構成之模式圖。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薄膜,其包含乙醯基取代度為2.00~2.55之纖維素酯乙酸酯,及數平均分子量Mn為1100以下,且以下述通式(1)或(2)表示之聚酯化合物,通式(1)B-(G-A)n-G-B 通式(2)C-(A-G)n-A-C通式(1)及(2)中,A表示由伸烷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由伸烯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或由芳基二羧酸衍生之二價基;G表示由烷二醇衍生之二價基、由芳二醇衍生之二價基、或由氧基烷二醇衍生之二價基;通式(1)之B為氫原子或由脂肪族單羧酸衍生之一價基;通式(2)之C為羥基或由脂肪族單醇衍生之一價基,且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以凝膠滲透層析儀測定之以橫軸(X軸)設為數平均分子量Mn,以縱軸(Y軸)設為折射率單位(nRIU)之log值之分子量分布曲線中,面積最大之最大波峰頂點之基準線為Y=0時之Y軸值設為H時,Y=1/2H之直線與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交叉之2個以上之點中,X軸之值為最小之點的X軸之值設為Mnmin,X軸之值為最大之點的X軸之值設為Mnmax時,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面積B之 比率A/B為70%以上,且(Mnmax-Mnmin)為2500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5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300~65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之自X=Mnmin至X=Mnmax之區域內之面積A相對於前述分子量分布曲線全體面積B之比率A/B為80%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300~65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聚酯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前述纖維素乙酸酯為0.5~20質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前述光學薄膜之內部濁度為0.05%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以下述式(I)定義,且在測定波長590nm測定之面內方向之遲滯Ro為30~100nm,以下述式(II)定義,且在測定波長590nm測定之厚度方向之遲滯Rth為70~400nm,式(I):Ro=(nx-ny)×t(nm)式(II):Rth={(nx+ny)/2-nz}×t(nm) (式(I)及(II)中,nx表示薄膜面內方向中折射率最大之慢軸方向x之折射率;ny表示薄膜面內方向中與前述慢軸方向x正交之方向y之折射率;nz表示薄膜厚度方向z之折射率;t(nm)表示薄膜厚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以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7質量%之方式,將前述纖維素乙酸酯溶解於92質量%之甲基氯與8質量%之乙醇之混合溶劑中之溶液的濁度未達9。
  10.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器、配置於前述偏光器之至少一面上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
  1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液晶胞、配置於前述液晶胞之至少一面上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偏光板。
  12.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配置於前述液晶胞之一面上,且包含第一偏光器之第一偏光板,與配置於前述液晶胞之另一面上之包含第二偏光器之第二偏光板,且前述第一偏光板進而含有配置於前述第一偏光器之前述液晶胞側之面上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或 前述第二偏光板進而含有配置於前述第二偏光器之前述液晶胞側之面上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
TW101130255A 2011-10-06 2012-08-21 An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77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1924 2011-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6052A TW201316052A (zh) 2013-04-16
TWI477829B true TWI477829B (zh) 2015-03-21

Family

ID=480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255A TWI477829B (zh) 2011-10-06 2012-08-21 An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35339B2 (zh)
TW (1) TWI477829B (zh)
WO (1) WO20130511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5111435A1 (ja) 2014-01-24 2017-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va型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2227A (ja) * 2005-06-08 2006-12-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19036A (en) * 2007-07-05 2009-05-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0674B2 (ja) * 2005-03-10 2011-11-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107960A (ja) * 2008-09-30 2010-05-13 Fujifilm Corp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2227A (ja) * 2005-06-08 2006-12-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19036A (en) * 2007-07-05 2009-05-0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51176A1 (ja) 2013-04-11
JP5835339B2 (ja) 2015-12-24
TW201316052A (zh) 2013-04-16
JPWO2013051176A1 (ja) 2015-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7585B (zh) A retardation film,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656117B1 (ko) 셀룰로오스 아세테이트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34882B (zh) 纖維素酯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189862B1 (ko)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한 편광판, 표시 장치
TWI423879B (zh) An optical film roll bod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KR101449887B1 (ko) 광학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776362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1002766A (en) Cellulose ester film
TW201541161A (zh) 相位差薄膜、偏光板及va型液晶顯示裝置
KR101436709B1 (ko) 셀룰로오스아세테이트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77829B (zh) An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1114764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備えられた偏光板
JP575105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2010122445A (ja) ツイストネマチック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48065B1 (ko)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170338B1 (ja)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114450A1 (ja)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030075A (en) Optic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KR101791327B1 (ko) 고온고습 신뢰성이 우수한 수직배향 액정 표시장치
JP5724820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230159253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3083706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それを含む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11779A (zh) 醯化纖維素薄膜及其製造方法、與使用其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5375787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37412A (ja) ツイストネマチック型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