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5700B -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5700B
TWI475700B TW101138954A TW101138954A TWI475700B TW I475700 B TWI475700 B TW I475700B TW 101138954 A TW101138954 A TW 101138954A TW 101138954 A TW101138954 A TW 101138954A TW I475700 B TWI475700 B TW I4757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pair
electrode
sides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8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7305A (zh
Inventor
Po Sheng Huang
Yu Chia Liao
Original Assignee
Topcell Solar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ell Solar Intern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cell Solar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38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57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7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5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57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極結構,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太陽能是一種永續且無污染的能源,在解決目前石化能源所面臨的污染與短缺的問題時,一直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由於太陽能電池可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因此成為目前相當重要的研究課題。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能量轉換的光電元件(photovoltaic device)。典型的太陽能電池基本的結構可分為基板、射極(emitter)層、抗反射層、和兩個金屬電極四個主要部分。簡言之,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是經由太陽光照射射極層,射極層把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後,再經兩個金屬電極傳送出電能。一般而言,太陽能電池中的兩個金屬電極會分別設置在受光面和不受光面上,以供外界連線,其中受光面的電極的設計為提升太陽電池效率的重要技術之一。
受光面的電極除了要能有效地收集載子,還要儘量減少金屬線遮蔽入射光的比例。因此,受光面的電極一般會設計成具有特殊圖案的結構,例如是從匯流電極延伸出多條很細的指狀金屬電極。然而,若僅減少受光面之金屬線所佔的面積,又會導致因電阻的提高,而增加受光面之電極的電阻,造成能量損耗。因此,如何減少受光面之金屬 線所佔的面積,以及有效地減少能量損耗,實為當前研發人員亟欲解決的議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具有低的能量損耗。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包括基板至少一匯流電極以及多條指狀電極。匯流電極以及指狀電極配置於基板上。匯流電極包括至少一匯流單元。匯流單元包括連接部以及彼此連接的多個延伸部。連接部具有第一對邊。延伸部由第一對邊分別往遠離連接部的方向排列,其中延伸部的寬度往遠離連接部的方向逐步減少。指狀電極與匯流電極電性連接,且由匯流電極往遠離匯流電極的方向延伸,其中指狀電極的延伸方向平行於第一對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連接部具有第二對邊,且第二對邊連接第一對邊。各延伸部具有平行於第二對邊的第三對邊。指狀電極與連接部以及各延伸部電性連接,且指狀電極分別由第二對邊往遠離第二對邊的方向延伸以及由各第三對邊的至少一邊往遠離第三對邊的方向延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各延伸部具有第四對邊。第四對邊連接第三對邊,且第四對邊平行於第一對邊。指狀電極分別從第四對邊及第三對邊的交會處往第四對邊之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匯流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指狀電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 方向不同於第一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二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連接部的第一對邊分別與一個延伸部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各延伸部位於第一對邊之中心點連線的延伸方向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連接部的第一對邊分別與兩個延伸部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兩個延伸部分別位於第一對邊的相對兩端。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當匯流電極包括多個匯流單元時,多個匯流單元沿第一方向排列。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位於相鄰兩連接部之間,由延伸部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的數量為奇數時,位於第一方向上的匯流單元彼此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各匯流單元透過最遠離連接部的至少一延伸部與相鄰的至少一匯流單元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位於相鄰兩連接部之間,由延伸部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的數量為偶數時,位於第一方向上的匯流單元彼此不相連。
基於上述,本發明可藉由對各個延伸部的寬度的設計,使延伸部的寬度往遠離連接部的方向逐步減少(或是增加電流通量較大處之延伸部的寬度),來減少受光面之金屬線所佔的面積,以及有效地減少能量損耗。同時,可節省製作匯流電極所需的材料用量,而降低了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所需的製程成本。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包括基板110以及配置於基板110上的電極層120。第一基板110可以是矽基板、玻璃基板或其他適於作為太陽能電池的基板。電極層120可以是以濺鍍(sputtering)、蒸鍍(evaporation)等方式形成於基板110上的金屬薄膜,或是以網印、噴印等方式形成於基板110上的金屬導電膠,其中金屬導電膠可以是銀膠、鋁導電膠、銀-鋁膠、或其他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導電膠。
圖2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及圖2,電極層120A包括至少一匯流電極122A以及多條指狀電極124。在本實施例中,匯流電極122A以及指狀電極124以配置於基板110的同一表面作為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匯流電極122A以及指狀電極124亦可以是分別配置於基 板110的相對兩表面,其中匯流電極122A例如是配置於基板110的不受光面上,而指狀電極124例如是配置於基板110的受光面上,且指狀電極124可以透過金屬貫孔而與匯流電極122A電性連接。以下為簡化說明,匯流電極122A以及指狀電極124將以配置於基板110的同一表面作為舉例說明,但下述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皆可應用前述相對兩表面之電極配置的結構。
此外,本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A以兩條匯流電極122A作為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匯流電極122A的數量亦可以是單條、或兩條以上,此數量依實際需求而定。此外,本實施例之匯流電極122A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其中第二方向Y不同於第一方向X。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方向Y例如是垂直於第一方向X。
多條指狀電極124與匯流電極122A連接,且由匯流電極122A往遠離匯流電極122A的方向延伸。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指狀電極124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其中位於兩匯流電極122A之間的指狀電極124連接兩匯流電極122A,而其他的指狀電極124(即不位於兩匯流電極122A之間的指狀電極124)則由匯流電極122A延伸至基板110的邊緣。
進一步而言,匯流電極122A包括至少一匯流單元U1,其中當匯流電極122A包括多個匯流單元U1時,此些匯流單元U1沿第一方向X排列。在本實施例中,各匯 流電極122A例如是包括三個匯流單元U1,但本發明不用以限定各匯流電極122A所包括之匯流單元U1的數量。圖3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B與圖2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A具有相似的結構。兩者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電極層120B之匯流電極122B僅具有一匯流單元U2。
以下將以圖4,對匯流單元U1、U2做更詳細的說明。圖4為圖2及圖3中之匯流單元U1、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4,匯流單元U1、U2包括連接部10以及彼此連接的多個延伸部20A、20B、20C。進一步而言,連接部10具有第一對邊P1以及第二對邊P2,其中第二對邊P2連接第一對邊P1。第一對邊P1平行於第二方向Y,而第二對邊P2平行於第一方向X。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10的第一對邊P1例如是分別配置有三個延伸部20A、20B、20C。延伸部20A、20B、20C由第一對邊P1往遠離連接部10的方向排列,且連接部10的第一對邊P1分別與一個延伸部20A連接,其中各延伸部20A、20B、20C位於第一對邊P1之中心點C1、C2連線的延伸方向上,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
另外,各延伸部20A、20B、20C的寬度W20A、W20B、W20C往遠離連接部10的方向逐步減少,其中連接部10的寬度例如是介於_500微米(um)_至_2000um__之間,延伸部20A的寬度W20A例如是介於_30um__至 _1500um__之間,延伸部20B的寬度W20B例如是介於_30um__至_1500um__之間,而延伸部20C的寬度W20C例如是介於_30um__至_1500um__之間。需說明的是,各寬度W20A、W20B、W20C的設計需視電流通量而定。各延伸部20A、20B、20C的電流通量會隨著與各延伸部20A、20B、20C連接之指狀電極124的數量、匯流單元U1、U2的數量、或是匯流電極120A之數量而改變,因此本發明並不用以限定上述各寬度W20A、W20B、W20C之差值。
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可視各延伸部20A、20B、20C之單位面積下所流過之電流的多寡(即電流通量)去調變各延伸部20A、20B、20C的寬度W20A、W20B、W20C。舉例而言,在延伸部20之電流通量相對高處(指鄰近連接部10處),增加延伸部20的寬度,而在延伸部20之電流通量相對低處(指遠離連接部10處),縮減延伸部20的寬度。
以下將針對上述之電流通量做更詳細的說明。圖4A為匯流單元之電流流向的局部示意圖。請參照圖4及圖4A,指狀電極124所收集到的電流會分別流向各延伸部20A、20B、20C並匯集至連接部10(電流的流向請參閱圖4A中箭頭AR的指示方向)。因此,越接近連接部10處的電流通量會越大。
以圖4A為例,流向延伸部20C的電流為“位於圖4A底部之兩條指狀電極124所收集到的電流”。流向延伸部 20B的電流則包括“位於延伸部20B與延伸部20C之間的兩條指狀電極124所收集到的電流”以及“延伸部20C所匯集的電流”。換言之,延伸部20B可視為匯集到四條指狀電極124所收集到的電流,意即延伸部20B與指狀電極124等效連接之數量為4。同理,流向延伸部20A的電流包括“位於延伸部20A與延伸部20B之間的兩條指狀電極124所收集到的電流”、“延伸部20B所匯集的電流”以及“延伸部20C所匯集的電流”。換言之,延伸部20A可視為匯集到六條指狀電極124所收集到的電流,意即延伸部20A與指狀電極124等效連接之數量為6。顯而易見地,延伸部20A、20B、20C的電流通量隨著其與指狀電極124等效連接之數量的減少而逐步減少。
如前所述,本實施例視各延伸部20A、20B、20C之單位面積下所流過之電流的多寡(即電流通量)去調變各延伸部20A、20B、20C的寬度W20A、W20B、W20C。由於,延伸部20A、20B、20C的電流通量隨著其與指狀電極124等效連接之數量的減少而逐步減少,因此,本實施例之本實施例之延伸部20A、20B、20C的寬度W20A、W20B、W20C往遠離連接部10的方向逐步減少,其中延伸部20A、20B、20C之寬度W20A、W20B、W20C隨著延伸部20A、20B、20C與指狀電極124等效連接之數量的遞減而逐步減少,且本實施例之延伸部20A、20B、20C之寬度W20A、W20B、W20C是以數位式(digital)、不連續的方式逐步減少,意即,由連接部10、延伸部20A、延 伸部20B以及延伸部20C所構成之接面處具有階梯狀之邊界,且各階之差值可以不為定值(意即,各階之差值可以不相等)。
如此,本實施例可透過提升電流通量相對高處之延伸部20的面積,來降低電流通量相對高處的能量損耗。同時,可透過縮減電流通量相對低處之延伸部20的面積,來有效地節省材料用量,進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A、100B所需的製程成本。
另一方面,各延伸部20A、20B、20C具有第三對邊P3以及第四對邊P4。第四對邊P4連接第三對邊P3,且第三對邊P3平行於第二對邊P2,而第四對邊P4平行於第一對邊P1。在本實施例中,指狀電極124與連接部10以及各延伸部20A、20B、20C連接,且指狀電極124分別由第二對邊P2往遠離第二對邊P2的方向延伸以及由各第三對邊P3的至少一邊往遠離第三對邊P3的方向延伸。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之指狀電極124分別從第四對邊P4及第三對邊P3的交會處(未繪示)往第四對邊P4之延伸方向延伸。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雖以上述實施方式作為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具體而言,本發明並不限定分別位於第一對邊P1之延伸部20的數量、分別與第一對邊P1連接之延伸部20A的數量(此指與連接部10直接接觸之延伸部20A的數量)、各延伸部20A、20B、20C彼此之相對位置、延伸部20A與連接部10於第一對邊P1之連接 位置、或是指狀電極124與各延伸部20A、20B、20C之連接位置。
舉例而言,在其他實施例中,分別與第一對邊P1連接之延伸部20A的數量可以大於一,而位於連接部10同一側的延伸部可以不是同軸對秤(指各延伸部的中心點落在同一直線上)。除此之外,延伸部20A與連接部10之連接位置可以不是在第一對邊P1之中心點C1、C2上。
以下將以圖5至圖7說明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的其他實施態樣。圖5及圖6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其他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其中圖5與圖6的差異在於圖5之匯流電極122C包括多個匯流單元U3,而圖6之匯流電極122D僅具有一匯流單元U4。圖7為圖5及圖6中之匯流單元U3、U4的放大示意圖。
請參照圖5、圖6及圖7,圖5及圖6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C、100D分別與圖2及圖3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A、100B具有相似的結構。惟差異在於,圖5及圖6實施例之電極層120C、120D之匯流電極122C、122D的圖案。進一步而言,連接部10的第一對邊P1分別與兩個延伸部20A連接。在圖5及圖6的實施例中,兩個延伸部20A分別位於第一對邊P1的相對兩端,且各延伸部20A、20B、20C之第三對邊P3與連接部10之第二對邊P2切齊。如圖7所示,各延伸部20A、20B、20C之第三對邊P3的一邊P3a與連接部10之第二對邊P2的一邊P2a切齊,而第三對邊P3的一邊P3b與連接部10 之第二對邊P2的一邊P2b切齊。
此外,指狀電極124分別由各第三對邊P3的至少一邊往遠離第三對邊P3的方向延伸。如圖7所示,指狀電極124例如是由第三對邊P3的一邊P3a往遠離此邊P3a的方向延伸(例如是往遠離邊P3b的方向延伸),且由第三對邊P3的一邊P3b往遠離此邊P3b的方向延伸(例如是往遠離邊P3a的方向延伸)。
圖5及圖6實施例亦可視各延伸部20A、20B、20C之單位面積下電流的多寡(即電流通量)去調變各延伸部20A、20B、20C的寬度W20A、W20B、W20C(繪示於圖7)。簡言之,透過提升電流通量相對高處之延伸部20的面積以及縮減電流通量相對低處之延伸部20的面積,使延伸部20A的寬度W20A大於延伸部20B的寬度W20B,且延伸部20B的寬度W20B大於延伸部20C的寬度W20C,來降低能量損耗以及有效地節省材料用量,進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C、100D所需的製程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之圖2及圖5的實施例中,位於相鄰兩連接部10之間,由延伸部20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124的數量是以奇數(例如為5條)作為舉例說明。在此設計下,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彼此連接。
進一步而言,各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透過最遠離連接部10的至少一延伸部20C與相鄰的至少一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連接。如此,在指狀電極124 傳遞的電流時,位於相鄰兩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之間的指狀電極124有兩種電流的傳遞方向,包括往鄰近基板110邊緣的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行進之電流的傳遞方向,以及往與基板110邊緣的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鄰接的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行進之電流的傳遞方向。由於此兩種電流的傳遞方向具有相同的阻值,因此位於相鄰兩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之間的指狀電極124可有兩種電流的傳遞方向。
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說明,而不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當位於相鄰兩連接部10之間,由延伸部20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124的數量是奇數時,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匯流單元U1(或匯流單元U3)亦可以為彼此不相連。此外,本發明亦不用以限定位於相鄰兩連接部10之間,由延伸部20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124的數量,以下將以圖8及圖9舉例說明。圖8及圖9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其他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8及圖9,圖8及圖9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E、100F分別與圖2及圖5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A、100C具有相似的結構。惟差異在於電極層120E、120F之匯流電極122E、122F的圖案。
在圖8及圖9的實施例中,位於相鄰兩連接部10之間,由延伸部20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124的數量為偶數。在此設計下,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匯流單元U5(或匯流單元U6)可以彼此不相連。此外,圖8及圖9實施例 省略設置延伸部20C,如此,可進一步地節省指狀電極124以及延伸部20C所需的材料用量,進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E、100F所需的製程成本。當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在其他實施例中,當位於相鄰兩連接部10之間,由延伸部20之其中一側延伸的指狀電極124的數量為偶數時,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匯流單元U5(或匯流單元U6)亦可以為彼此連接。
另外,圖8及圖9實施例亦可視各延伸部20A、20B之單位面積下電流的多寡(即電流通量)去調變各延伸部20A、20B的寬度(未繪示,請參照圖4或圖7)。簡言之,透過提升電流通量相對高處之延伸部20的面積以及縮減電流通量相對低處之延伸部20的面積,使延伸部20A的寬度W20A大於延伸部20B的寬度W20B,來降低能量損耗以及有效地節省材料用量,進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100E、100F所需的製程成本。
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與習知技術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的能量損耗-節省之材料用量的特性曲線。請參照圖10,曲線S1、S2分別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與習知技術在縮減匯流電極的寬度下不同的材料用量所對應之能量損耗。所述習知技術之匯流電極的設計為連接部與等寬度的延伸部連接。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匯流電極的設計為連接部與不同寬度之多個延伸部連接,其中延伸部的寬度往遠離連接部的方向逐步減少,且延伸部之寬度隨著延伸部與指狀電極等效連接之數量的遞 減而逐步減少。由圖10可看出,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一實施例在相同的能量損耗下,可節省較多的材料用量。又或者,在相同的材料用量下,本發明一實施例可具有較低的能量損耗。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依據匯流單元之各延伸部之單位面積下電流的多寡(即電流通量)去調變各延伸部的寬度。具體而言,透過提升電流通量相對高處(指鄰近連接部處)之延伸部的面積,來降低此處的能量損耗。同時,可透過縮減電流通量相對低處(指遠離連接部處)之延伸部的面積,來有效地節省材料用量,進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所需的製程成本。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110‧‧‧基板
120、120A、120B、120C、120D、120E、120F‧‧‧電極層
122A、122B、122C、122D、122E、122F‧‧‧匯流電極
124‧‧‧指狀電極
10‧‧‧連接部
20A、20B、20C‧‧‧延伸部
C1、C2‧‧‧中心點
P1‧‧‧第一對邊
P2‧‧‧第二對邊
P3‧‧‧第三對邊
P4‧‧‧第四對邊
P2a、P2b、P3a、P3b‧‧‧邊
S1、S2‧‧‧曲線
U1、U2、U3、U4、U5、U6‧‧‧匯流單元
W20A、W20B、W20C‧‧‧寬度
AR‧‧‧箭頭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圖4為圖2及圖3中之匯流單元的放大示意圖。
圖4A為匯流單元之電流流向的局部示意圖。
圖5及圖6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其他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圖7為圖5及圖6中之匯流單元的放大示意圖。
圖8及圖9為圖1中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之其他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與習知技術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的能量損耗-節省之材料用量的特性曲線。
100A‧‧‧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110‧‧‧基板
120A‧‧‧電極層
122A‧‧‧匯流電極
124‧‧‧指狀電極
U1‧‧‧匯流單元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13)

  1. 一種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包括:一基板;至少一匯流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該匯流電極包括至少一匯流單元,該匯流單元包括一連接部以及彼此連接的多個延伸部,該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對邊,該些延伸部由該第一對邊分別往遠離該連接部的方向排列,其中該些延伸部的寬度往遠離該連接部的方向逐步減少;以及多條指狀電極,配置於該基板上,與該匯流電極電性連接,且由該匯流電極往遠離該匯流電極的方向延伸,其中該些指狀電極的一延伸方向平行於該第一對邊,各該延伸部設置在垂直於該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的兩相鄰的指狀電極之間,並且該延伸部的長度等於該兩相鄰的指狀電極之間的距離,而該延伸部在該延伸方向上的寬度在該兩相鄰的指狀電極之間維持不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該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對邊,且該第二對邊連接該第一對邊,各該延伸部具有平行於該第二對邊的一第三對邊,該些指狀電極與該連接部以及各該延伸部電性連接,且該些指狀電極分別由該第二對邊往遠離該第二對邊的方向延伸以及由各該第三對邊的至少一邊往遠離該第三對邊的方向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各該延伸部具有一第四對邊,該第四對邊連接該 第三對邊,且該第四對邊平行於該第一對邊,該些指狀電極分別從該第四對邊及該第三對邊的交會處往該第四對邊之延伸方向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該匯流電極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些指狀電極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沿該第一方向排列,該第二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該連接部的該第一對邊分別與一個延伸部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各該延伸部位於該第一對邊之中心點連線的延伸方向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該連接部的該第一對邊分別與兩個延伸部電性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兩個延伸部分別位於該第一對邊的相對兩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當該匯流電極包括多個匯流單元時,該些匯流單元沿該第一方向排列。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 結構,其中,位於相鄰兩連接部之間,由該些延伸部之其中一側延伸的該些指狀電極的數量為奇數時,位於該第一方向上的該些匯流單元彼此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各該匯流單元透過最遠離該連接部的至少一該延伸部與相鄰的至少一該匯流單元連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其中,位於相鄰兩連接部之間,由該些延伸部之其中一側延伸的該些指狀電極的數量為偶數時,位於該第一方向上的該些匯流單元彼此不相連。
TW101138954A 2012-10-22 2012-10-22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TWI475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954A TWI475700B (zh) 2012-10-22 2012-10-22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954A TWI475700B (zh) 2012-10-22 2012-10-22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305A TW201417305A (zh) 2014-05-01
TWI475700B true TWI475700B (zh) 2015-03-01

Family

ID=51293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8954A TWI475700B (zh) 2012-10-22 2012-10-22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570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26876U (en) * 2011-11-07 2012-04-11 Motech Ind Inc Solar cell
CN102610668A (zh) * 2012-03-15 2012-07-25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太阳电池电极结构
TWM438969U (en) * 2012-05-04 2012-10-11 Faithful Printing Equipment & Supply Co Ltd Printing screen plate of solar cel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26876U (en) * 2011-11-07 2012-04-11 Motech Ind Inc Solar cell
CN102610668A (zh) * 2012-03-15 2012-07-25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太阳电池电极结构
TWM438969U (en) * 2012-05-04 2012-10-11 Faithful Printing Equipment & Supply Co Ltd Printing screen plate of solar ce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305A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493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US20220020888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olar module of rear contact solar cells using linear ribbon-type connector strips and respective solar module
US20150144184A1 (en) Solar cell
CN104282787B (zh) 一种光电模块
CN103943695A (zh) 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
WO2018176527A1 (zh) 采用中心汇聚栅线电极的太阳能叠片组件
US20120298171A1 (en) Solar cell
TW201312766A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10866213U (zh) 双面电池及具有该双面电池的光伏组件
AU2022252710B2 (en) Electrode Structure, Solar Cell,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N114023832A (zh) 一种无主栅ibc电池单元及ibc电池组件
KR101180813B1 (ko) 태양 전지
TWI502756B (zh) 具有粗細匯流排電極之太陽能電池
TWI475700B (zh) 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結構
TWI506801B (zh) 太陽能電池組
JP6048761B2 (ja) 太陽電池
CN215183991U (zh) 电池片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TWI427812B (zh) 太陽能電池
CN208298839U (zh) 一种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TWI496302B (zh) 太陽能電池
JPWO2015072241A1 (ja) 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2450968A2 (en) Solar photovoltaic device
JP6242480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7553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7147472A (ja)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