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3493B -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3493B
TWI603493B TW103103540A TW103103540A TWI603493B TW I603493 B TWI603493 B TW I603493B TW 103103540 A TW103103540 A TW 103103540A TW 103103540 A TW103103540 A TW 103103540A TW I603493 B TWI603493 B TW I6034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vily doped
bus electrode
solar cell
electrode
finger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0793A (zh
Inventor
陳威有
陳哲宏
曹銘修
Original Assignee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3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3493B/zh
Priority to CN201410080629.1A priority patent/CN1048104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4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池及其模組,特別是指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參閱圖1,一般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可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基板91、一配置於該基板91之一受光面911上的正電極92,以及一配置於該基板91之一相反於該受光面911的背面(圖未示)上的背電極(圖未示)。該正電極92具有數個沿一第一方向98延伸且沿一第二方向99間隔排列的匯流電極921,以及數個沿該第二方向99延伸且沿該第一方向98間隔排列的指狀電極922,該數個指狀電極922連接該數個匯流電極921。在製造上,通常會將數個太陽能電池與其它構件封裝成為太陽能電池模組,並且太陽能電池之間必須藉由焊帶導線(Ribbon)焊接在該數個匯流電極921上,藉此使相鄰的太陽能電池之間形成電連接。
該太陽能電池在使用上,主要透過分佈於該基板91之受光面911上的指狀電極922收集該基板91內部所產生之電流,而該數個匯流電極921則收集該數個指狀電極922匯流而來的電流,並傳輸給前述焊帶導線以供使 用。因此,在結構設計上,該數個匯流電極921具有較大的截面寬度,可降低匯流而來的電流產生電流擁擠現象,並在該數個匯流電極921與焊帶導線結合時能有足夠的焊接拉力。不過,考量該數個匯流電極921的導電材料用量較多,在製造上通常會使用含銀量較低的導電漿料來製成該數個匯流電極921,前述作法雖可節省製造成本,卻也因而使得該數個匯流電極921的導電率較低於該數個指狀電極922,導致該基板91內鄰近該數個匯流電極921之區域所產生的載子不易被收集,其電流收集效果較差,因而降低該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與光電轉換效率。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電流收集效果優異,因而可提升開路電壓與光電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於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一正電極,以及一背電極。
該基板包括相反的一受光面與一背面,以及一位於該受光面的射極層,該射極層具有一重摻雜區與一輕摻雜區。該正電極配置於該受光面上,並包括一第一匯流電極、一第二匯流電極,以及數個材料不同於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第二匯流電極的指狀電極。該背電極配置於該背面。
該重摻雜區具有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第二匯流電極之間的一第一重摻雜部與一第二重摻雜部,該輕 摻雜區位於該第一重摻雜部及該第二重摻雜部之間。該第一重摻雜部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的第一遠離邊緣,該第一遠離邊緣與該第一匯流電極的距離不大於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的間距。該第二重摻雜部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二匯流電極的第二遠離邊緣,該第二遠離邊緣與該第二匯流電極的距離不大於連接該第二匯流電極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的間距。
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相對設置的一第一板材與一第二板材、數個如前述且排列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之間的太陽能電池,及一位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之間並包覆在該數個太陽能電池的周圍的封裝材。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本發明的重摻雜區的第一重摻雜部與第二重摻雜部可提高該基板內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第二匯流電極之區域所生成的載子的收集效率,並減少載子複合的機率,藉此增加載子進入該數個指狀電極的機會而增進電流收集效率,從而提升該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與開路電壓。
11‧‧‧第一板材
12‧‧‧第二板材
13‧‧‧太陽能電池
14‧‧‧封裝材
15‧‧‧焊帶導線
2‧‧‧基板
211‧‧‧受光面
212‧‧‧背面
22‧‧‧射極層
23‧‧‧重摻雜區
24‧‧‧第一重摻雜部
240‧‧‧第一遠離邊緣
241‧‧‧第一重摻雜段
242‧‧‧延伸段
243‧‧‧連接段
246‧‧‧第一端
247‧‧‧第二端
25‧‧‧第二重摻雜部
250‧‧‧第二遠離邊緣
251‧‧‧第二重摻雜段
252‧‧‧延伸段
253‧‧‧連接段
256‧‧‧第一端
257‧‧‧第二端
26‧‧‧輕摻雜區
261‧‧‧第一輕摻雜部
262‧‧‧第二輕摻雜部
263‧‧‧第三輕摻雜部
27‧‧‧抗反射層
3‧‧‧正電極
31‧‧‧第一匯流電極
32‧‧‧第二匯流電極
33‧‧‧指狀電極
4‧‧‧背電極
81‧‧‧第一方向
82‧‧‧第二方向
D1‧‧‧距離
D2‧‧‧距離
L1‧‧‧間距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般太陽能電池之一俯視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3是一俯視示意圖,單獨顯示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一太陽能電池;圖4是沿圖3之A-A線所取的剖視示意圖;圖5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中的放大位置是如圖3之B框處所示;圖6是一類似圖4的示意圖,顯示該太陽能電池之另一種實施態樣;圖7是一類似圖5的放大圖,單獨顯示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一太陽能電池的局部形貌;圖8是一類似圖5的放大圖,單獨顯示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一太陽能電池的局部形貌;圖9是沿圖8之C-C線所取的剖視示意圖;圖10是一類似圖5的放大圖,單獨顯示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一太陽能電池的局部形貌;及圖11是一類似圖5的放大圖,單獨顯示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一太陽能電池的局部形貌。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上下相對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板材11與一第二板材12、數個陣列式地排列於該第一板材11與該第二板 材12之間的太陽能電池13,以及一位於該第一板材11與該第二板材12之間且包覆在該數個太陽能電池13的周圍的封裝材14。當然在實施上,該太陽能電池模組可以僅包含一太陽能電池13。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板材11與該第二板材12的材料沒有特殊限制,可使用玻璃或塑膠板材,而且位於該太陽能電池13之受光側的板材必須可透光。該封裝材14的材質例如可透光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其他可用於太陽能電池模組封裝的相關材料,並不限於本實施例的舉例。此外,該數個太陽能電池13彼此之間可透過數個焊帶導線15電連接。由於該數個太陽能電池13的結構都相同,以下僅以其中一個為例進行說明。當然,在一模組中的該數個太陽能電池13的結構不以相同為絕對之必要。
參閱圖3、4,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13包含:一基板2、一正電極3,以及一背電極4。
本實施例的基板2可為p型或n型的基板,並可為單晶或多晶矽基板。該基板2包括彼此相反的一受光面211與一背面212、一位於該受光面211處之內的射極層22,以及一配置於該受光面211上的抗反射層27。
該射極層22與該基板2形成p-n接面。該抗反射層27位於該受光面211上且接觸該射極層22,該抗反射層27的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等,用於提升光線入射量以及降低載子表面複合速率(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y, 簡稱SRV)。
本實施例的正電極3配置於該受光面211上,並包括一第一匯流電極31、兩個分別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相反側的第二匯流電極32,以及數個材料不同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的指狀電極33。該數個指狀電極33分別接觸該射極層22;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則受到該抗反射層27之間隔而不接觸該射極層22。
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皆沿一第一方向81延伸,並分別沿一第二方向82間隔排列。該數個指狀電極33則沿該第二方向82延伸,並分別沿該第一方向81間隔排列。其中幾個指狀電極33的相反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匯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之間,另外幾個指狀電極33僅一端連接於第二匯流電極32之一側。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方向81垂直該第二方向82,但實施上,該第一方向81只要不平行該第二方向82即可,不需特別限制兩者之間的夾角關係。
本實施例的背電極4配置於該背面212,用於與該正電極3配合而將該基板2內部所產生之電流向外導出,在實施上不需限制該背電極4的具體結構。
參閱圖3、4、5,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的射極層22的結構。該射極層22具有一輕摻雜區26,以及一摻雜濃度大於該輕摻雜區26的重摻雜區23。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射極層22整體的摻雜濃度非均勻,並選擇 地在一些部位的摻雜濃度較重而在另一些部位的摻雜濃度較輕。
該重摻雜區23具有兩個分別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相反側的第一重摻雜部24,以及數個分別位於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的相反側的第二重摻雜部25。
該兩個第一重摻雜部24為大致沿該第一方向81延伸的長條狀結構,並分別沿該第二方向82而與該第一匯流電極31間隔排列。該兩個第一重摻雜部24與該數個指狀電極33分別接觸。每一第一重摻雜部24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第一遠離邊緣240,該第一遠離邊緣240與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距離D1不大於連接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33的間距L1,進一步說明的是,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兩側第一重摻雜部24之第一遠離邊緣240的距離D1不需相同,只要都不大於前述間距L1即可。
每一第二匯流電極32兩旁的該兩個第二重摻雜部25為大致沿該第一方向81延伸的長條狀結構,並分別沿該第二方向82而與該第二匯流電極32間隔排列。該數個第二重摻雜部25與該數個指狀電極33分別接觸。每一第二重摻雜部25具有一個遠離與其鄰近的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第二遠離邊緣250,該第二遠離邊緣250與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距離D2不大於連接於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33的間距L1。其中,距離D1與距離D2可相同或不同,不需限制。進一步說明的是,每一第二匯 流電極32與兩側第二重摻雜部25之第二遠離邊緣250的距離D2不需相同,只要都不大於前述間距L1即可。該輕摻雜區26是整面式分佈於該受光面211側之內,並具有兩個分別位於最外側且左右相反的第一輕摻雜部261、兩個分別位於相鄰近的第一重摻雜部24與第二重摻雜部25之間的第二輕摻雜部262,以及三個分別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之下方的第三輕摻雜部263。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射極層22在製造上,主要是對該基板2的受光面211的全部區域進行摻雜製程,並選擇地對該受光面211不同的局部區域摻雜不同的濃度,藉此在該受光面211側之內的全部區域形成該射極層22。當然在實施上,也可選擇地僅對該受光面211的局部區域進行摻雜製程,此時該基板2內載子濃度高於該基板.2的區域即為本發明所述的重摻雜區23,而該基板2內未額外進行摻雜製程,且載子濃度與該基板2相同的區域即為本發明所述的輕摻雜區26。本實施例所使用的摻雜製程具體可為例如但不限於:離子植入製程(Ion Implantation Process)、擴散製程(Diffusion Process)、摻雜膠(Doping Paste)、回蝕(Etching Back)或雷射熱處理誘導擴散(Laser Heat Induced Diffusion)等方式。
本實施例在使用上,由於該重摻雜區23具有導電性較優異且串聯電阻較低之特性,有利於載子之傳遞,並可作為載子移動的通道。因此,本實施例將該重摻雜區 23的第一重摻雜部24配置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之相反兩側,同時將該重摻雜區23的第二重摻雜部25分別配置於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之相反兩側。透過前述設計,當光線照射在該太陽能電池13的受光面211上時,該基板2內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之區域所生成的載子可進入電阻較低的該重摻雜區23中傳導。
更進一步地,本實施例還令每一第一重摻雜部24的第一遠離邊緣240與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距離D1不大於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33的間距L1,而每一第二重摻雜部25的第二遠離邊緣250與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距離D2不大於連接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33的間距L1。本實施所述的距離D1不大於間距L1以及距離D2不大於間距L2,主要是指本實施例的重摻雜區23僅存在於上述區域,使該重摻雜區23之位置鄰近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透過前述設計,使該基板2內鄰近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之區域所生成的載子可移動至該重摻雜區23內傳輸,藉此減少載子複合的機率,增加載子進入該數個指狀電極33的機會而增進電流收集效率,從而提升該太陽能電池13的光電轉換效率與開路電壓,並降低該太陽能電池13的串聯電阻。
於是,利用前述射極層22之重摻雜區23的改良,在製作該正電極3時,可使用二次印刷的方式分開形成彼此材料不同的該數個指狀電極33,以及該數個第一匯 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該數個指狀電極33可選用含銀量較高的漿料來網印製造,因而具有較佳電流收集效果;該數個第一匯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的漿料使用量較大,故可選用含銀量較低的漿料來網印製造。由於含銀量較低的漿料其價格較便宜,因而能達成節省製造成本之目的。不過,前述含銀量較低的漿料所製得之第一匯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的電阻較高,此時即可配合本實施例對於重摻雜區23的改良,可增進該基板2內鄰近第一匯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之區域所生成的載子的收集效率而增加電流收集效率,提升該太陽能電池13的開路電壓與光電轉換效率,並降低串聯電阻。
最後補充說明的是,在實施上,該正電極3可僅包括一第一匯流電極31與一第二匯流電極32。此時,該重摻雜區23也可僅具有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第二匯流電極32之間的一第一重摻雜部24與一第二重摻雜部25。因此,本實施例不需特別限制第一重摻雜部24、第二重摻雜部25、第一匯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的數量。
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可如圖4的形式,令該兩個第一重摻雜部24間隔地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下方,該數個第二重摻雜部25分別間隔地位於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的下方。不過在實施上,也可採用如圖6的形式,令該兩個第一重摻雜部24緊鄰且齊平地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下方,該數個第二重摻雜部25緊鄰且齊平 地位於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的下方。
參閱圖7,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重摻雜部24整體為斷線狀設計,並具有數個沿該第一方向81延伸且沿該第一方向81間隔排列的第一重摻雜段241,每一第一重摻雜部24的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241而分別接觸該數個指狀電極33。每一第一重摻雜段241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第一遠離邊緣240,該第一遠離邊緣240與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距離D1不大於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31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33的間距L1。
每一第二重摻雜部25也為斷線狀,並具有數個沿該第一方向81延伸且沿該第一方向81間隔排列的第二重摻雜段251,每一第二重摻雜部25的該數個第二重摻雜段251分別接觸該數個指狀電極33。每一第二重摻雜段251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第二遠離邊緣250,該第二遠離邊緣250與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距離D2不大於連接該第二匯流電極32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33的間距L1。
參閱圖8、9,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圖中僅示其一)分別穿過該抗反射層27而接觸該射極層22。每一第一重摻雜部24的第一重摻雜段241沿該第二方 向82延伸且沿該第一方向81間隔排列,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241分別接觸該第一匯流電極31,且分別間隔地位於該數個指狀電極33之間。每一第二重摻雜部25的第二重摻雜段251沿該第二方向82延伸且沿該第一方向81間隔排列,該數個第二重摻雜段251分別接觸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且分別間隔地位於該數個指狀電極33之間。
參閱圖10,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重摻雜段241還具有一間隔於該第一匯流電極31且沿該第一方向81延伸的延伸段242,以及一沿該第二方向82延伸且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延伸段242的連接段243。其中,就所述第一重摻雜段241之形貌而言,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241可為T字形或十字形,不需限制。當所述第一重摻雜段241為T字形時,所述第一遠離邊緣240即位於所述延伸段242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31一側;當所述第一重摻雜段241為十字形時,所述第一遠離邊緣240即位於所述連接段243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31一側。
每一第二重摻雜段251還具有一個間隔於該第二匯流電極32且沿該第一方向81延伸的延伸段252,以及一個沿該第二方向82延伸且連接該第二匯流電極32與該延伸段252的連接段253。其中,就所述第二重摻雜段251之形貌而言,該數個第二重摻雜段251同樣也可為T字形或十字形,不需限制。當所述第二重摻雜段251為T字形 時,所述第二遠離邊緣250即位於所述延伸段252之遠離該第二匯流電極32一側;當所述第二重摻雜段251為十字形時,所述第二遠離邊緣250即位於所述連接段253之遠離該第二匯流電極32一側。
參閱圖11,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每一第一重摻雜部24還具有數個分別連接該等指狀電極33的第一重摻雜段241,每一第一重摻雜段241具有數個由與其對應的指狀電極33朝該第一匯流電極31延伸的延伸段242。每一延伸段242皆具有一接觸與其對應的指狀電極33的第一端246,以及一與該第一端246相反的第二端247。對應於兩相鄰的指狀電極33的兩第一重摻雜段241彼此以各自的延伸段242的第二端247相連,換句話說,兩相鄰的指狀電極33分別連接兩第一重摻雜段241,該兩個第一重摻雜段241皆具有由指狀電極33展開排列的延伸段242,其中一個第一重摻雜段241的延伸段242的第二端247連接另一個第一重摻雜段241的延伸段242的第二端247。所述第一遠離邊緣240即位於所述第一重摻雜段241的第一端246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31一側。
在本實施例的圖式中,每一第一重摻雜段241的延伸段242的數量是舉兩個為例,在實施上,所述延伸段242的數量可以為更多,此時,對應於兩相鄰的指狀電極33的兩第一重摻雜段241彼此則以各自位於展開最外側 的延伸段242的第二端247相連。
每一第二重摻雜部25還具有數個分別連接該等指狀電極33的第二重摻雜段251,每一第二重摻雜段251具有數個由與其對應的指狀電極33朝該第二匯流電極32延伸的延伸段252。每一延伸段252皆具有一接觸與其對應的指狀電極33的第一端256,以及一與該第一端256相反的第二端257,且對應於兩相鄰的指狀電極33的兩第二重摻雜段251彼此以各自的延伸段252的第二端257相連,換句話說,兩相鄰的指狀電極33分別連接兩第二重摻雜段251,該兩個第二重摻雜段251皆具有由指狀電極33展開排列的延伸段252,其中一個第二重摻雜段251的延伸段252的第二端257連接另一個第二重摻雜段251的延伸段252的第二端257。所述第二遠離邊緣250即位於所述第二重摻雜段251的第一端256之遠離該第二匯流電極32一側。
在本實施例的圖式中,每一第二重摻雜段251的延伸段252的數量是舉兩個為例,在實施上,所述延伸段252的數量可以為更多,此時,對應於兩相鄰的指狀電極33的兩第二重摻雜段251彼此則以各自位於展開最外側的延伸段252的第二端257相連。
進一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匯流電極31與第二匯流電極32受到該抗反射層27(見圖4)間隔而均不接觸該射極層22(見圖4),因此,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241的延伸段242的第二端247均不接觸該第一匯流電 極31,而該數個第二重摻雜段251的延伸段252的第二端257亦均不接觸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圖中僅示其一)。不過在實施上,也可令該第一匯流電極31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分別接觸該射極層22,此時,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241的第二端247接觸該第一匯流電極31,而該數個第二重摻雜段251的第二端257接觸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32。
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兩相鄰第一重摻雜段241中位於最外側的第二端247彼此相連,但實施上,前述第二端247也可不相連而令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241彼此間隔。同樣地,兩相鄰第二重摻雜段251中位於最外側的第二端257也可不相連而令該數個第二重摻雜段251彼此間隔,不需限制。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每一第一重摻雜部的第一遠離邊緣與該第一匯流電極的距離不大於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的間距,同時將每一第二重摻雜部的第二遠離邊緣與該第二匯流電極的距離不大於連接該第二匯流電極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的間距,前述創新的結構設計,可提高該基板內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兩個第二匯流電極之區域所生成的載子的收集效率並減少載子複合的機率,藉此增加載子進入該數個指狀電極的機會而增進電流收集效率,從而提升該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與開路電壓,並降低串聯電阻,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3‧‧‧太陽能電池
23‧‧‧重摻雜區
24‧‧‧第一重摻雜部
240‧‧‧第一遠離邊緣
25‧‧‧第二重摻雜部
250‧‧‧第二遠離邊緣
26‧‧‧輕摻雜區
261‧‧‧第一輕摻雜部
262‧‧‧第二輕摻雜部
263‧‧‧第三輕摻雜部
3‧‧‧正電極
31‧‧‧第一匯流電極
32‧‧‧第二匯流電極
33‧‧‧指狀電極
81‧‧‧第一方向
82‧‧‧第二方向
D1‧‧‧距離
D2‧‧‧距離
L1‧‧‧間距

Claims (14)

  1. 一種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基板,包括相反的一受光面與一背面,以及一位於該受光面的射極層,該射極層具有一重摻雜區與一輕摻雜區;一正電極,配置於該受光面上,並包括一第一匯流電極、一第二匯流電極,以及數個材料不同於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第二匯流電極的指狀電極,該數個指狀電極的電阻小於該第一匯流電極的電阻與該第二匯流電極的電阻;及一背電極,配置於該背面;其中,該重摻雜區具有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第二匯流電極之間的一第一重摻雜部與一第二重摻雜部;該輕摻雜區位於該第一重摻雜部及該第二重摻雜部之間;該第一重摻雜部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一匯流電極的第一遠離邊緣,該第一遠離邊緣與該第一匯流電極的距離不大於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的間距;該第二重摻雜部具有一個遠離該第二匯流電極的第二遠離邊緣,該第二遠離邊緣與該第二匯流電極的距離不大於連接該第二匯流電極的任兩相鄰指狀電極的間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數個指狀電極分別接觸該射極層。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重摻雜部 為長條狀且與該數個指狀電極分別接觸。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重摻雜部還具有數個彼此間隔而分別接觸該數個指狀電極的第一重摻雜段。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匯流電極接觸該射極層;該第一重摻雜部還具有數個彼此間隔而分別接觸該第一匯流電極的第一重摻雜段。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數個第一重摻雜段分別位於該數個指狀電極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每一第一重摻雜段具有一個間隔於該第一匯流電極的延伸段,以及一個連接該第一匯流電極與該延伸段的連接段。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重摻雜部還具有數個分別連接該等指狀電極的第一重摻雜段,每一第一重摻雜段具有數個由與其對應的指狀電極朝該第一匯流電極延伸的延伸段。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每一延伸段皆具有一接觸與其對應的指狀電極的第一端,以及一與該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且對應於兩相鄰的指狀電極的兩第一重摻雜段彼此以各自的延伸段的第二端相連。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匯流電極接觸該數個延伸段。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匯流電極接觸該數個延伸段的第二端。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重摻雜區還具有另一第一重摻雜部,該兩個第一重摻雜部分別位於該第一匯流電極的相反側。
  13.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重摻雜區還具有另一第二重摻雜部,該兩個第二重摻雜部分別位於該第二匯流電極的相反側。
  14. 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相對設置的一第一板材與一第二板材;數個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排列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之間;及一封裝材,位於該第一板材與該第二板材之間,並包覆在該數個太陽能電池的周圍。
TW103103540A 2014-01-29 2014-01-29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603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3540A TWI603493B (zh) 2014-01-29 2014-01-29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N201410080629.1A CN104810412B (zh) 2014-01-29 2014-03-06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3540A TWI603493B (zh) 2014-01-29 2014-01-29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793A TW201530793A (zh) 2015-08-01
TWI603493B true TWI603493B (zh) 2017-10-21

Family

ID=5369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3540A TWI603493B (zh) 2014-01-29 2014-01-29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0412B (zh)
TW (1) TWI603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3010B (zh) * 2016-07-05 2017-05-11 新日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
USD841571S1 (en) 2017-08-25 2019-02-26 Flex Ltd. Solar panel
WO2018161286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Flex, Ltd. Shingled array solar cel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olar modules including the same
USD841570S1 (en) 2017-08-25 2019-02-26 Flex Ltd Solar cell
CN107393996B (zh) * 2017-07-27 2019-03-05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D837142S1 (en) 2017-10-16 2019-01-01 Flex Ltd. Solar module
USD856919S1 (en) 2017-10-16 2019-08-20 Flex Ltd. Solar module
USD838667S1 (en) 2017-10-16 2019-01-22 Flex Ltd. Busbar-less solar cell
USD855017S1 (en) 2017-10-24 2019-07-30 Flex Ltd. Solar cell
USD855016S1 (en) 2017-10-24 2019-07-30 Flex Ltd. Solar cell
USD839180S1 (en) 2017-10-31 2019-01-29 Flex Ltd. Busbar-less solar cell
USD839181S1 (en) 2017-11-01 2019-01-29 Flex Ltd. Solar cell
CN109065656A (zh) 2018-10-31 2018-12-21 伟创力有限公司 形成用于集成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有色导电焊带的方法
US20230307559A1 (en) * 2020-10-29 2023-09-28 Newsouth Innovations Pty Limited A solar cell structure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a solar cell structur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78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2593204A (zh) * 2011-01-10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和制造该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TW201338175A (zh) * 2012-02-29 2013-09-16 Mitsui Chemicals Inc 太陽電池封裝用片套組以及太陽電池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4179A (zh) * 2009-12-31 2010-06-30 中山大学 一种选择性前表面场n型太阳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2064216A (zh) * 2010-11-22 2011-05-18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09378A (zh) * 2012-01-09 2012-10-03 南安市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KR101358535B1 (ko) * 2012-06-05 2014-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78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2593204A (zh) * 2011-01-10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和制造该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TW201338175A (zh) * 2012-02-29 2013-09-16 Mitsui Chemicals Inc 太陽電池封裝用片套組以及太陽電池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793A (zh) 2015-08-01
CN104810412A (zh) 2015-07-29
CN104810412B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493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EP2219226A2 (e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solar cell comprising the same
EP2506310B1 (en) Bifacial solar cell
KR101218416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US20140373911A1 (en) Solar cell
KR20150045309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WO2018176182A1 (zh) 一种n型ibc太阳能电池拼片连接的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组件和系统
KR101794948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TWM451667U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505484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TWI636577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KR20180005722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TWI492402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KR101819731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KR20190056550A (ko) Mwt형 양면수광 태양전지 및 와이어 인터커넥터를 이용한 태양전지 모듈
JP2015162483A (ja)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サブ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497733B (zh) 背接觸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KR20170124777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TWI523248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JP201407553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2162719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KR101231441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TWI513026B (zh) 太陽能電池
KR101231277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TWM559513U (zh) 太陽能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