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0926B -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0926B
TWI470926B TW101105308A TW101105308A TWI470926B TW I470926 B TWI470926 B TW I470926B TW 101105308 A TW101105308 A TW 101105308A TW 101105308 A TW101105308 A TW 101105308A TW I470926 B TWI470926 B TW I4709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power amplifier
transmission line
secondary side
primary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6225A (zh
Inventor
Jin Fu Yeh
Jeng Han Tsai
Tian Wei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Taiwan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to TW101105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09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6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0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0926B/zh

Links

Description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功率放大器設計,尤指關於可多模操作的功率放大器網路。
隨著行動電話、無線網路、數位電視等的普及,無線通訊技術快速地進展,以滿足廣大的需求,於是,高品質而低成本的功率放大器已成為一項極為熱門的電子技術。然而,如果要使用成本較低且發展成熟的CMOS製程,勢必需要克服其較低的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和較高的基材損耗(substrate loss)的問題,因此,透過變壓器進行功率合成,能達到縮小單一電晶體並提升輸出功率的效果。
然而,傳統變壓器的結構在整合多個電晶體或者實行較高比例的阻抗轉換時,必須使用一個相當大的二次側繞組,此二次側繞組通常為一個迴圈,如此將造成Q值(品質係數)的下降,且當整合電晶體越多時,問題更加地嚴重。
而近幾年來大眾感興趣的分佈式變壓器,將數個差動放大器串連形成變壓器中的主線圈,訊號饋入的方式採用差動傳輸線的方式饋入進各個差動放大器,再藉由另一個金屬線圈與主線圈進行能量耦合,以達到功率結合。然而,操作在毫米波頻段時,因短波長的特性使得差動訊號饋入各個放大器時,其非對稱性所造成的相位差導致功率結合的效率上會受到損耗,加上串聯放大器所形成的組態令各個放大器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並不適合根據實際所需來關閉部分的放大器,故分佈式變壓器無法達到節省功率,效率亦無法提升。
因此,研發一種改良的功率放大器,其具有良好的功率結合效率以及較小的操作面積,是有其必要的。
有鑑於先前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功率放大器,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變壓器、一第一放大器、一第二放大器及一第二變壓器。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二變壓器皆設置在該基板上。該第一變壓器包括一第一一次側及一第一二次側,該第一一次側的一端電性連接一輸入節點,該第一一次側的另一端接地,該第一二次側位於該第一一次側的上方層且與該第一一次側相對。該第一放大器及該第二放大器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二次側的兩端。該第二變壓器包括一第二一次側及一第二二次側,該第二一次側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二放大器,該第二一次側位於該第二二次側的上方層且與該第二二次側相對,該第二二次側的一端電性連接一輸出節點,該第二二次側的另一端接地,該輸出節點鄰近於該輸入節點。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功率放大器,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變壓器、一第一放大器、一第二放大器及一第二變壓器。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二變壓器皆設置在該基板上。該第一變壓器包括一第一一次側及一第一二次側,該第一一次側的一端電性連接一輸入節點,該第一一次側的另一端接地,該第一二次側位於該第一一次側的下方層且與該第一一次側相對。該第一放大器及該第二放大器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二次側的兩端。該第二變壓器包括一第二一次側及一第二二次側,該第二一次側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二放大器,該第二一次側位於該第二二次側的下方層且與該第二二次側相對,該第二二次側的一端電性連接一輸出節點,該第二二次側的另一端接地,該輸出節點鄰近於該輸入節點。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功率放大器網路,包括:一第一功率放大器及一二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一功率放大器及該第二功率放大器呈輻射狀地設置在同一基板上,該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該第一一次側與該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該第一一次側電性連接到同一輸入節點,該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該第二二次側與該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該第二二次側電性連接到同一輸出節點,該輸入節點與該輸出節點皆位於該功率放大器網路的結構中心區域。
是故,由上述可以得知,本發明的功率放大器網路可將饋入於結構對稱中心之訊號同步分佈至各放大器進行放大,可減少功率分配上的損耗,此外,可將放大的訊號同步收集至結構對稱中心,達到同相為訊號疊加。藉此,本發明的變壓式功率放大器網路將功率分配及功率結合電路整合於同一面積,達到面積高度使用率。
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發明乃提供有圖式。此些圖式乃為本發明揭露內容之一部分,其主要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並可配合說明書之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發明之優點。圖中的元件並未按比例繪製,而類似的元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元件。
首先,請參考第1A圖至第1B圖,第1A圖至第1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第1A圖顯示功率放大器1在折疊前的示意圖,第1B圖顯示功率放大器1在折疊後的示意圖。如第1A圖所示,功率放大器1包括一基板(圖未示)、一第一變壓器11、一差動放大器13及一第二變壓器15。第一變壓器11、第二變壓器15皆透過半導體製程技術或多層板技術設置在該基板上,且第一變壓器11及第二變壓器15不限於位於同一層金屬層。根據一實施例,基板可為陶瓷基板、矽基板或印刷線路板等。
如第1A圖所示,第一變壓器11可為一個單端轉差動變壓器,第一變壓器11包括一第一一次側111及一第一二次側113,其中第一一次側111的一端電性連接到一輸入節點ni ,第一一次側111的另一端接地,而第一二次側113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到差動放大器13。第二變壓器15可為一差動轉單端之變壓器,第二變壓器15包括一第二一次側151及一第二二次側153,其中第二一次側151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差動放大器13,第二二次側153的一端電性連接到一輸出節點no ,第二二次側153的另一端接地。
未折疊的功率放大器1所包含的第一變壓器11、差動放大器13及第二變壓器15皆位於同一平面,更詳細地來說,第一變壓器11形成於一第一平面101,差動放大器13形成於一第二平面103,而第二變壓器15形成於一第三平面105,第一平面101及第三平面105分別位於第二平面103的相異兩側,且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3及第三平面105皆位於同一水平面上。藉由上述的安排,使得輸入節點ni 與輸出節點no 分別位於相對差動放大器13所形成的第二平面103的相異兩側。
當第一平面101繞一位於第二平面103的一側的第一旋轉軸a1 旋轉一預設角度,且第三平面105繞一位於第二平面103的另一側的第二旋轉軸a2 旋轉一預設角度,該預設角度可約為90度,使第一變壓器11與第二變壓器15皆大體上垂直於差動放大器13,形成一具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1',如第1B圖所示。
折疊後的功率放大器1'具有一特點在於,第一平面101上的第一變壓器11與第三平面105上的第二變壓器15彼此相對,兩者可與差動變壓器13所形成的平面傾斜或垂直。藉此輸出節點no 可鄰近於輸入節點ni ,以方便訊號的饋入與功率的結合。
請參考第1C圖,第1C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如第1C圖所示,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包括一第一功率放大器1a、一第二功率放大器1b、一第三功率放大器1c、一第四功率放大器1d一第一輸入傳輸線19a、一第二輸入傳輸線19b、一第三輸入傳輸線19c、一第四輸入傳輸線19d、一第一輸出傳輸線17a、一第二輸出傳輸線17b、一第三輸出傳輸線17c及一第四輸出傳輸線17d。其中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每一個皆為第1B圖的具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1',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彼此並聯,具有良好的隔離性,也就是說,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每一個第一一次側分別透過輸入傳輸線19a、19b、19c、19d電性連接至同一輸入節點NI ,且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每一個第二二次側分別透過輸出傳輸線17a、17b、17c、17d電性連接至同一輸出節點NO
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分別將一饋入至輸入節點NI 的輸入訊號SI 透過個別的單端轉差動的第一變壓器轉換至對應的差動放大器13,經多個差動放大器13放大後,再由個別的差動轉單端的第二變壓器將放大的訊號轉換為一輸出訊號SO
由於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每一個屬於具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因此,輸入節點NI 可與輸出節點NO 相鄰,且分別位於功率放大器網路100的結構中心區域,也就是說,訊號的饋入與功率的結合皆位於功率放大器網路100的結構中心區域,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將輻射狀分佈網路與輻射狀集成網路整合於同一面積,提升了面積的使用率。
根據一實施例,第一功率放大器1a可與第二功率放大器1b對稱地設置,第三功率放大器1c可與第四功率放大器1d對稱地設置,也就是說,輸入節點NI 可與輸出節點NO 是位於功率放大器網路100的對稱中心區域。實際實施時,若僅有一對功率放大器,例如第一功率放大器1a及第二功率放大器1b,或是第三功率放大器1c及第四功率放大器1d,便可實現功率放大器網路100,也就是說,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可包括兩個以上的功率放大器,且功率放大器的個數不限於奇數或偶數。
根據一實施例,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輸入傳輸線19a、19b、19c、19d具有相同的長度,使得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可同步地將位於對稱中心的輸入節點NI 的輸入訊號SI 分佈至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各個差動放大器,如此,可減少功率分配上的損耗。此外,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可同步地將放大的訊號收集至位於對稱中心區域的輸出節點NO ,在輸出節點NO 處將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的的輸出訊號作同相位地疊加,得到輸出訊號SO
此外,由於功率放大器網路100的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是以並聯方式互相連接,個別的輸入與輸出是分開處理,因此,多個功率放大器1a、1b、1c、1d具有良好的隔離性,可分別獨立被操作,使得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可根據所需的資料傳輸率或是所需的通訊距離而操作在不同的模式,例如高功率模式、中功率模式以及低功率模式,達到節省功率的效果。
接著,請參考第2A圖至第2B圖,第2A圖至第2B圖分別顯示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電路圖及結構圖。如第2A圖所示,第2A圖的功率放大器網路200係為第1C圖的功率放大器網路100以電路方式表示。
功率放大器網路200與第1C圖的功率放大器網路100大致相同,也就是功率放大器網路200包括多個相同(identical)的功率放大器2a、2b、2c、2d、多條輸入傳輸線29a、29b、29c、29d多條輸出傳輸線27a、27b、27c、27d。多個功率放大器2a、2b、2c、2d的每一個包括一第一變壓器21、一差動放大器23、一第二電壓器25,第一變壓器21透過對應的輸入傳輸線29a、29b、29c或29d電性連接到輸入節點NI ,第二變壓器25透過對應的輸出傳輸線27a、27b、27c或27d電性連接到輸出傳輸線NO ,且輸入節點NI 與輸出傳輸線NO 皆位於功率放大器網路200的結構中心區域c。每一個第一變壓器21包括一第一一次側211及一第一二次側213。每一個第二變壓器25包括一第二一次側251及一第二二次側253。
與功率放大器網路100不同的是,功率放大器網路200的差動放大器23可包括一第一放大器231及一第二放大器233,其中第一放大器231實際上為一第一電晶體231,第二放大器233實際上為一第二電晶體233。第一電晶體231的閘極及第二電晶體233的閘極分別電性連接第一變壓器21的第一二次側233,第一電晶體231的汲極及第二電晶體233的汲極分別電性連接第二變壓器25的第二一次側251,第一電晶體231的源極及第二電晶體233的源極分別接地。
此外,多個功率放大器2a、2b、2c、2d的每一個可包括一電容28,每一個電容28與每一個第二一次側251並聯,藉此,每一個電容28可與對應的第二一次側251產生共振,使第二變壓器25具有較佳的耦合。
根據一實施例,第一一次側211、第一二次側213、第二一次側251及第二二次側253分別包括兩個電感,兩個電感互相串聯,其中第一二次側213的兩個電感之間的節點接地VG ,第二一次側251的兩個電感之間的節點接收一直流電壓VDD
如第2B圖所示,功率放大器網路200的各元件可設置在基板(圖未示)上的不同金屬層。舉例來說,功率放大器網路200分佈在三層金屬層上,三層金屬層分別為最低層、中間層及最高層。舉例來說,多條輸入傳輸線29a、29b、29c、29d可位於最低層,每一個第一一次側211及每一個第二二次側253可位於中間層,多條輸出傳輸線27a、27b、27c、27d、每一個第一二次側213及每一個第二一次側251可位於最高層。其中每一個第一變壓器21的第一一次側211與第一二次側213的位置上下重疊且相對,每一個第二變壓器25的第二一次側251與第二二次側253的位置上下重疊且相對。多條輸出傳輸線27a、27b、27c、27d與對應的輸入傳輸線29a、29b、29c、29d具有相同延伸方向,但每一條輸出傳輸線27a、27b、27c或27d與對應的輸入傳輸線29a、29b、29c或29d的位置上下錯開,且每一條輸出傳輸線27a、27b、27c或27d與對應的輸入傳輸線29a、29b、29c或29d的位置偏移一預設距離g。
功率放大器網路200的分佈不限於上述所舉的實施例,也就是說,多條輸入傳輸線29a、29b、29c、29d可位於最高層,每一個第一一次側211及每一個第二二次側253可位於中間層,多條輸出傳輸線27a、27b、27c、27d、每一個第一二次側213及每一個第二一次側251可位於最低層。每一個第一變壓器21的第一一次側211與第一二次側213的位置上下重疊且相對,每一個第二變壓器25的第二一次側251與第二二次側253的位置上下重疊且相對。
無論此功率放大器網路200是以上述哪一種方式配置,皆是將輻射狀分佈網路與輻射狀集成網路整合於同一面積,提升了操作面積的使用率,以達到降低功率放大器網路200的分佈所佔的面積,根據一實施例,功率放大器網路200的操作面積約可縮小到350X350μm2 ,然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實施例,功率放大器網路200包括一饋入導線291及一集結導線271,饋入導線291的一端接收輸入訊號SI ,饋入導線291的另一端連接輸入節點NI ,集結導線271的一端輸出輸出訊號SO ,集結導線271的另一端連接輸入節點NO 。饋入導線291可位於與每一條輸入傳輸線27同一層,集結導線271可位於與每一條輸出傳輸線29同一層。根據一實施例,多個功率放大器2a、2b、2c、2d的每一個包括一第一導線221及一第二導線223,第一導線221的一端可接地VG ,第一導線22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二次側213的結構中心,此結構中心為第一二次側213的虛擬接地端。第二導線223的一端可接收直流電壓VDD ,第二導線22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一次側251的結構中心,此結構中心為第二一次側251的虛擬接地端。
根據一實施例,饋入導線291的延伸方向通過第一二次側213的結構中心及第二一次側251的結構中心的下方,且集結導線271的延伸方向通過另一功率放大器的第一二次側213的結構中心及第二一次側251的結構中心,藉此,可降低輸入訊號SI 與輸出訊號SO 對多個變壓器21、25的影響。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功率放大器網路如何在不同模態中達到阻抗匹配。
請參考第3A圖,第3A圖顯示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的部分電路圖。為了清楚地表達,第3A圖顯示的部分功率放大器網路300的多個第二變壓器35a、35b、35c、35d,多個第二變壓器35a、35b、35c、35d的每一個為相同的且分別包括一第二一次側351及一第二二次側353,多個第二變壓器35a、35b、35c、35d分別透過輸出傳輸線37a、37b、37c、37d連接到輸出節點NO 。須說明的是,功率放大器網路300未繪示的部分可參考第1C圖或第2A圖。
根據一實施例,每一個第二二次側353與對應的輸出傳輸線37a、37b、37c或37d的總長度L可較佳地設計為0.2~0.3倍的功率放大器網路300的等效波長,如第3B圖所示。藉此,當第二變壓器35c對應的差動放大器(圖未示)關閉時,從輸出節點NO 往輸出傳輸線37c看入的等效元件36的阻抗Z為高阻抗,使得其他未關閉差動放大器的各個功率放大器能保持在最佳工作條件下,不受關閉差動放大器的功率放大器阻抗影響。藉此,功率放大器網路300的功率放大器可單獨被操作。
實際實施時,功率放大器網路300可藉由關閉不同個數的差動放大器來操作在不同的模式。舉例來說,當所有差動放大器皆開啟時,功率放大器網路300可操作在高功率模式,當其中一個或兩個差動放大器關閉時,功率放大器網路300可操作在中功率模式,當其中三個功率放大器關閉時,功率放大器網路300可操作在低功率模式。
第3C圖及第3D圖分別顯示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的電壓及電流特性圖。第3C圖可為在第二一次側351的兩端所量測的瞬時電壓V1 或V4 ,第3D圖可為在第二一次側351的一端所量測的瞬時電流I1 或I4 。如第3C圖及第3D圖所示,操作在高功率模式的功率放大器網路300與操作在中功率模式的功率放大器網路300具有幾乎相同的電壓特性及電流特性,顯示出關閉部分的差動放大器不影響未關閉放大器的功率放大器的操作。
第4A圖顯示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功率級汲極效率及增益特性圖。第4A圖顯示操作在不同功率模式下的功率放大器網路的功率級汲極效率,如第4A圖所示,低功率模式下的直流電流顯著地少於高功率模式下的直流電流。而操作在不同功率模式下的功率放大器網路的增益是以階梯式地變化。
第4B圖顯示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功率級電流及第3階諧波失真特性圖。如第4B圖所示,操作在不同功率模式下的功率級電流亦以階梯式地變化。
是故,由上述實施例可以得知,本發明的功率放大器網路在功率分波與結合具有高度集成的設計,使操作面積微小化,並且適用於毫米波頻段,可以多模態操作,以節省功率損耗並提高效率。藉此,功率放大器可應用於無線發射機(例如無線通訊等)所需要的功率放大器。
以上敍述依據本發明多個不同實施例,其中各項特徵可以單一或不同結合方式實施。因此,本發明實施方式之揭露為闡明本發明原則之具體實施例,應不拘限本發明於所揭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言之,先前敍述及其附圖僅為本發明示範之用,並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變化或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100、200、200'、300...功率放大器網路
1、1'、1a、1b、1c、1d、2a、2b、2c、2d...功率放大器
11、21...第一變壓器
111、211...第一一次側
113、213...第一二次側
13、23...差動放大器
231...第一電晶體
233...第二電晶體
15、25、35a、35b、35c、35d...第二變壓器
151、251、351...第二一次側
153、253、353...第二二次側
36...等效元件
17、17a、17b、17c、17d、27a、27b、27c、27d、37a、37b、37c、37d...輸出傳輸線
28...電容
19、19a、19b、19c、19d、29a、29b、29c、29d...輸入傳輸線
221...第一導線
223...第二導線
291...饋入導線
271...集結導線
a1 ...第一旋轉軸
a2 ...第二旋轉軸
101...第一平面
103...第二平面
105...第三平面
ni 、NI ...輸入節點
no 、NO ...輸入節點
L...長度
Z...阻抗
c...中心區域
g...距離
SI ...輸入訊號
SO ...輸出訊號
第1A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1B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1C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2A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電路圖。
第2B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3A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3B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3C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電壓特性圖。
第3D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電流特性圖。
第4A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功率級汲極效率及增益特性圖。
第4B圖為依據本發明功率放大器網路的一實施例之功率級電流及第3階諧波失真特性圖。
200...功率放大器網路
2a、2b、2c、2d...功率放大器
21...第一變壓器
211...第一一次側
213...第一二次側
23...差動放大器
231...第一電晶體
233...第二電晶體
25...第二變壓器
251...第二一次側
253...第二二次側
27a、27b、27c、27d...輸出傳輸線
28...電容
29a、29b、29c、29d...輸入傳輸線
NI ...輸入節點
NO ...輸入節點
c...中心區域
SI ...輸入訊號
SO ...輸出訊號

Claims (30)

  1. 一種功率放大器,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變壓器,設置在該基板上,該第一變壓器包括一第一一次側及一第一二次側,該第一一次側的一端電性連接一輸入節點,該第一一次側的另一端接地,該第一二次側與該第一一次側上下重疊;一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二放大器,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二次側的兩端;及一第二變壓器,設置在該基板上,該第二變壓器包括一第二一次側及一第二二次側,該第二一次側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二放大器,該第二一次側與該第二二次側的上下重疊,該第二二次側的一端電性連接一輸出節點,該第二二次側的另一端接地,該輸出節點與該輸入節點相間隔;其中該第一一次側與該第二二次側位於同一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更包括一電容,該電容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二變壓器的該第二一次側的兩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一二次側位於該第一一次側的上方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一二次側位於該第一一次側的下方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二一次側位於該第二二次側的上方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二一次側位於該第二二次側的下方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一二次側與該第二一次側位於同一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功率放大器,更包括一輸入傳輸線,該輸入傳輸線設置在該基板上,該輸入傳輸線的一端連接該輸入節點,該輸入傳輸線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一一次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功率放大器,更包括一輸出傳輸線,該輸出傳輸線的一端連接該輸出節點,該輸出傳輸線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二次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輸出傳輸線位於該輸入傳輸線的上方層,且沿同一方向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輸出傳輸線位於該輸入傳輸線的下方層,且沿同一方向延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輸出傳輸線位於相對該輸入傳輸線偏移一預設距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功率放大器,其中該第二二次側與該輸出傳輸線的總長度介於0.2~0.3倍的該功率放大器的 等效波長。
  14. 一種功率放大器網路,包括:一第一功率放大器,設置在一基板上,該第一功率放大器包括一第一變壓器、一第一差動放大器及一第二變壓器,該第一差動放大器連接於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二變壓器之間;及一第二功率放大器,與該第一功率放大器呈輻射狀地設置在該基板上,該第二功率放大器包括一第三變壓器、一第二差動放大器及一第四變壓器,該第二差動放大器連接於該第三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之間,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分別電性連接到一輸入節點,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分別電性連接到一輸出節點,該輸入節點與該輸出節點皆位於該功率放大器網路的結構中心區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變壓器、該第二變壓器、該第三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一次側與二次側皆上下重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的一次側電性連接該輸入節點。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二次側電性連接該輸出節點。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功率放大器及該第二功率放大器分別包括一電容,該些電容分別與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並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的二次側位於一次側的上方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的二次側位於一次側的下方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二次側位於一次側的上方層。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二次側位於一次側的上方層。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的一次側與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二次側位於同一層。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的二次側與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一次側位於同一層。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更包括一第一輸入傳輸線及一第二輸入傳輸線,其中該第一輸入傳輸線的一端及該第二輸入傳輸線的一端皆連接該輸入節點,該第一輸入傳輸線的另一端及該第二輸入傳輸線的另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變壓器及該第三變壓器的一次側。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更包括一第一 輸出傳輸線及一第二輸出傳輸線,其中該第一輸出傳輸線的一端及該第二輸出傳輸線的一端皆連接到該輸出節點,該第一輸出傳輸線的另一端及該第二輸出傳輸線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到該第二變壓器及該第四變壓器的二次側。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些輸入傳輸線位於該些輸出傳輸線的下方層,且該些輸入傳輸線及該些輸出傳輸線皆沿同一方向延伸。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些輸入傳輸線位於該些輸出傳輸線的上方層,且該些輸入傳輸線及該些輸出傳輸線皆沿同一方向延伸。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些輸入傳輸線位於相對該些輸出傳輸線偏移一預設距離。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功率放大器網路,其中該第一輸出傳輸線與該第二變壓器的二次側的總長度介於0.2~0.3倍的該第一功率放大器的等效波長,該二輸出傳輸線與該四變壓器的二次側的總長度介於0.2~0.3倍的該第二功率放大器的等效波長。
TW101105308A 2012-02-17 2012-02-17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TWI470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5308A TWI470926B (zh) 2012-02-17 2012-02-17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5308A TWI470926B (zh) 2012-02-17 2012-02-17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225A TW201336225A (zh) 2013-09-01
TWI470926B true TWI470926B (zh) 2015-01-21

Family

ID=49627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308A TWI470926B (zh) 2012-02-17 2012-02-17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0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3084B2 (en) * 2014-01-03 2016-10-18 Htc Corporation Power amplifying apparatus
TWI747508B (zh) 2020-09-17 2021-11-2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繞組變壓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8866A1 (en) * 2007-01-10 2010-06-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Amplifiers with Voltage Boosting Multi-Primary Transformers
TW201036324A (en) * 2009-03-30 2010-10-01 Univ Nat Taiwan Distributed active transformer type millimeter-wave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8866A1 (en) * 2007-01-10 2010-06-1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Amplifiers with Voltage Boosting Multi-Primary Transformers
TW201036324A (en) * 2009-03-30 2010-10-01 Univ Nat Taiwan Distributed active transformer type millimeter-wave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itao Gan,"On-chip Transformer Model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Power and Low Noise Amplifiers", Stanford University,2006 Mar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225A (zh) 201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717B2 (en) Baluns for RF signal conversion and impedance matching
JP5530265B2 (ja) 電力増幅器
JP5463351B2 (ja) 無線周波数の8の字形状のバラン
JP5793089B2 (ja) 直交ハイブリッドカプラ、増幅器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TWI445330B (zh) 共用多繞組變壓器的收發器
US9312815B2 (en) Broadband integrated RF/microwave/millimeter mixer with integrated balun(s)
TWI516026B (zh) 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US8026775B2 (en) Decade bandwidth planar MMIC four port transformer
GB2456065A (en) A compact integrated impedance-matching output transformer with multiple primary windings connected in parallel
TWI660594B (zh) 收發器電路及其佈線配置方法
TWI470926B (zh) 具有折疊式變壓器的功率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網路
TWI404085B (zh) 變壓器及其結構與功率放大裝置
CN106533372A (zh) 一种分段外匹配式小型化功率放大器
CN107743684B (zh) 一种差分放大器
CN103606726B (zh) 一种带有中心开路短截线的宽带变压器巴伦
US8362835B2 (en) Decade bandwidth planar MMIC four port transformer
US8531261B2 (e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N210693866U (zh) 一种用于无线终端的差分交流堆叠功率放大器
KR20130033159A (ko) 전력 결합기를 이용한 씨모스 전력 증폭기
US20210193367A1 (en) Integrated stack transformer
TWI497907B (zh) 變壓式功率放大器
TWI769051B (zh) 射頻裝置及其電感裝置
TWI556504B (zh) 懸浮式全相位正交耦合器及其製作方法
TWM453977U (zh) 雙式平衡至非平衡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