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9459B -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9459B
TWI459459B TW099134859A TW99134859A TWI459459B TW I459459 B TWI459459 B TW I459459B TW 099134859 A TW099134859 A TW 099134859A TW 99134859 A TW99134859 A TW 99134859A TW I459459 B TWI459459 B TW I4594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tching
manufacturing
hydrofluoric acid
aqueous solution
ruthen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4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6348A (en
Inventor
Ching Fuh Lin
Shih Che Hung
Shu Jia Sy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Taiwan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Taiwan
Priority to TW099134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9459B/zh
Priority to US13/026,164 priority patent/US819309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6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6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9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9459B/zh

Links

Landscapes

  • Weting (AREA)

Description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與應用。
許多應用經常需要製備高非等向性的矽溝槽結構。例如,在半導體元件,包括光生物感應器(optical biosensor)、光開關(optical switches)、金屬半場效電晶體元件(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EFT)等的製造過程中,需要製備這樣的結構。通常,這些溝槽結構的尺寸為1至4μm寬、0.5至5μm深;然而,製作微機電系統時,矽的圖形化(pattering)是十分重要的步驟,且經常需要深從10μm到100μm的矽溝槽結構。此外,矽超薄太陽能電池,由於可以大幅節省材料成本,在最近引起日與俱增的關注;在其製作過程中,亦需要深達10μm的垂直方向蝕刻來達成晶圓切割。
現今已經有許多方法,例如,反應式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RIE)、氫氧化鉀濕化學蝕刻(KOH wet chemical etching), 和雷射輔助壓印(laser-assisted direct Imprint,LADI)等,被用來製作矽溝槽結構。然而,這些方法各自有缺點。反應式離子蝕刻是傳統半導體製程中,用來製作高非等向性結構的方法,但其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昂貴;再者,當需要製作較深的蝕刻溝槽時,更需要一額外的蝕刻阻擋層。氫氧化鉀濕化學蝕刻是一種低成本,大面積的製程方法;然而,其蝕刻的方法受限於晶格平面。雷射輔助壓印是一種快速製作矽奈米結構的方式,製程中不需要蝕刻步驟;然而,其製作的線寬及深度最大僅僅約數百奈米。
因此,亟需發展一種低成本的製造方法,以製備大面積、深達微米尺寸的矽溝槽結構。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成本的矽溝槽結構製造方法,可製備大面積且深達微米尺寸的矽溝槽結構。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矽基板;形成一圖形化的蝕刻阻擋層於該矽基板上,藉此定義一蝕刻區域;形成複數個金屬催化劑於該蝕刻區域上;浸沒該矽基板於一第一蝕刻溶液,以非等向性蝕刻位於該些金屬催化劑下方的矽,未被蝕刻的矽形成複數個矽奈米結構;浸沒該矽基板於一第二蝕刻溶液,造成矽奈米結構與矽基板連接處的側向蝕刻,使該些矽奈米結構本質上脫離該矽基板;移除該矽奈米結構、該金屬催化劑、該蝕刻阻擋層,形成一矽溝槽結構。
10‧‧‧矽基板
11‧‧‧光阻/蝕刻阻擋層
12‧‧‧蝕刻區域
13‧‧‧金屬催化劑
14‧‧‧矽奈米結構
15‧‧‧孔洞結構
16‧‧‧矽溝槽結構
20‧‧‧太陽能電池
22‧‧‧半導體層
24‧‧‧溝槽
26‧‧‧第一電極
28‧‧‧第二電極
D‧‧‧深度
W‧‧‧寬度
λ‧‧‧尺寸週期
圖1A至圖1F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半導體溝槽結構的形成方法;圖2顯示根據本發明實例奈米粒子狀的銀催化劑,沈積在各種尺寸週期λ下的蝕刻區域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圖譜;圖3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尺寸週期λ的定義,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實例形成矽溝槽的SEM圖譜;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實例蝕刻時間與蝕刻深度的關係圖;以及圖6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矽溝槽製造方法,用於製備一埋藏接觸太陽能電池的前端接觸。
以下將詳述本案的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為例示。除了這些詳細描述之外,本發明還可以廣泛地實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任何所述實施例的輕易替代、修改、等效變化都包含在本案的範圍內,並以之後的專利範圍為準。在說明書的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對本發明有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許多特定細節;然而,本發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這些特定細節的前提下,仍可實施。此外,眾所周知的程序步驟或元件並未描述於細節中,以避免造成本發明不必要之限制。
圖1A至圖1F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半導體溝槽結構的形成方法。參照圖1A,提供一n型或p型的矽基板10,其晶格可以是單晶(single-crystalline)、多晶(poly-crystalline)或非結晶形(amorphous)。在進行其他步驟之前,可利用一或多種溶劑或水清洗半矽基板10。
參照圖1B,在矽基板10表面上塗佈光阻11並利用標準微影方式定義出蝕刻區域12。除了光阻以外,氮化矽(SixNy,silicon nitride)或其他可以阻擋以下所述金屬催化劑的介電材料,也可以做為蝕刻阻擋層11。蝕刻阻擋層11所定義的圖形包含任何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形。
參照圖1C,接著,利用非電鍍式金屬沈積(electroless metal deposition,EMD)、熱蒸鍍(thermal evaporation),或其他金屬沈積方法,沈積金屬催化劑13於蝕刻區域12。金屬催化劑13的種類可以是金、銀、鉑、鋼、鐵、錳、鈷或其他可做為以下所述氧化還原媒介的金屬,金屬催化劑13的形態可以是樹狀、顆粒狀、島狀、網狀或其他類似結構。
參照圖1D,接著,將矽基板10浸沒於第一蝕刻溶液中。第一蝕刻溶液係一含有氟化物與金屬離子的水溶液,或含有氟化物與雙氧水的水溶液,其可以是氫氟酸(HF)/四氯金酸鉀(KAuCl4)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銀(AgNO3)水溶液,氫氟酸/六氯鉑酸鉀(K2PtCl6)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銅(Cu(NO3)2)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鐵(Fe(NO3)3)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錳(Mn(NO3)3)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鈷(Co(NO3)3)水溶 液,氫氟酸/雙氧水(H2O2)水溶液,或其他可將矽氧化同時可蝕刻矽氧化物的混合水溶液。第一蝕刻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會選擇性地沈積於金屬催化劑13或矽表面形成還原反應,並將電子由金屬催化劑13傳至矽表面。若為氫氟酸/雙氧水(H2O2)水溶液,雙氧水將還原成水且電子藉由金屬催化劑13傳至矽表面。矽在獲得電子後發生氧化反應形成氧化矽,例如二氧化矽,而溶液中的氫氟酸會蝕刻帶走二氧化矽,造成非等向性蝕刻,形成矽奈米結構14。
參照圖1E,接著,在非等向性蝕刻至所需深度後,將溶液浸泡至一第二蝕刻溶液,其係一含有氟化物與雙氧水的水溶液,且經由控制雙氧水在第二蝕刻溶液的比例,控制蝕刻方向為等向性蝕刻,使在金屬催化劑13周圍的形成孔洞結構15。當蝕刻時間增加,孔洞結構15造成側向蝕刻,使矽奈米結構14脫離或接近脫離矽基板10。於蝕刻時,第一與第二蝕刻溶液的溫度可控制在攝氏0度C至攝氏100度C之間,甚至更高;通常,蝕刻溶液的溫度維持在室溫可節省能源成本,增加溫度則可增加蝕刻速度。
參照圖1F,接著,先後移除矽奈米結構14、金屬催化劑13,與光阻/蝕刻阻擋層11,形成高非等向性、深度D可達微米級的矽溝槽結構16。所形成的矽溝槽結構16如有表面粗糙的問題,可利用乾式氧化(dry oxidation)、濕式化學氧化(wet chemical oxidation)、氫退火(hydrogen annealing)、準分子雷射重組(excimer laser reformation)等方法使其平坦化。
圖1至圖1F的實施例可做一些變更。其他半導體基板,例如但不限定於,鍺、三五族半導體、二六族半導體等材質的半導體基 板可取代矽基板,以製作其他半導體溝槽結構。非電鍍式金屬沈積的方法,包含將矽基板10浸沒於一包含金屬離子的含氟溶液,使其金屬離子還原在蝕刻區域12表面,形成金屬催化劑13。另外,在形成金屬催化劑13的步驟之前,可先形成一氧化層(未圖示)於蝕刻區域12,再將半導體基板10浸沒於上述包含金屬離子的含氟溶液,其蝕刻該氧化層並使金屬離子還原形成金屬催化劑13。該氧化層有助於提升與控制所形成矽奈米結構14的密度與形態(morphology)。
以上實施例的部分步驟,可與美國專利申請案,申請號12/713,094,題為”SILICON SUBSTRATE HAVING NANO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以及台灣專利申請案,申請號099105914,題為「矽奈米結構與其製造方法及應用」,所揭露的技術內容相同,該些相關專利申請案的全文併入本文,視為本案說明書的一部分。
【實例】以下實例以金屬銀做為氧化還原中心為例,詳述本發明實施例矽溝槽的製作方法。首先,提供一電阻值介於1至10ohm-cm的p型矽晶圓並清洗之。接著,利用旋轉塗佈將正光阻S1813塗佈於矽晶圓上,以標準微影方式定義出蝕刻區域。接著,以非電鍍式金屬沈積法,例如前述的溶液法,將矽晶圓浸沒於一氫氟酸/硝酸銀水溶液(0.02mol/L硝酸銀、10vol%氫氟酸溶於去離子水)約20sec,以沈積銀催化劑於蝕刻區域。
接著,將矽晶圓浸沒於前述的氫氟酸/硝酸銀水溶 液,浸沒時間約10至30min。或者,在另一實例,將矽晶圓浸沒於含有0.6vol%雙氧水、6.6vol%氫氟酸的去離子水溶液,時間約為10至30min。此時,溶液中的銀離子會選擇性地沉積於銀催化劑或矽表面形成還原反應,並將電子由銀離子傳至矽表面。矽在獲得電子後產生氧化反應形成二氧化矽;溶液中的氫氟酸會蝕刻帶走二氧化矽,造成非等向性蝕刻,形成矽奈米結構。
圖2顯示根據本發明實例,奈米粒子狀的銀催化劑可沈積在各種尺寸週期λ下的蝕刻區域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圖譜。見圖3,尺寸週期λ的定義為一個矽溝槽結構16的寬度W加上兩矽溝槽結構16的間距。圖2(a)(c)(e)(g)分別顯示銀奈米粒子沈積在尺寸週期λ為5μm、10μm、20μm、40μm的情形下;圖2(a)(c)(e)(g)的插圖顯示相對應的大面積SEM圖。圖2(b)(d)(f)(h)則顯示圖2(a)(c)(e)(g)所對應的蝕刻情況,蝕刻十分鐘後,其蝕刻深度分別為2.8μm、3.7μm、5.4μm、5.6μm。
如圖2所示,由於在蝕刻區域形成非等向極佳的矽奈米結構,因此很輕易達到微米級的蝕刻深度。接著,在蝕刻到所需深度後,將矽基板浸沒於氫氟酸/雙氣水(H2O2)水溶液,其包含2.4vol%的雙氧水、6.6vol%的氫氟酸溶於去離子水。此時,孔洞狀結構形成在銀催化劑周圍,造成側向蝕刻,使矽奈米結構脫離矽基板。最後,將矽奈米結構、銀催化劑、殘留的光阻層分別移除後,即可形成高非等向性、深度達到微米級的矽溝槽結構。
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實例形成矽溝槽的SEM圖譜,其中圖4(a)顯示利用氫氟酸/硝酸銀選擇性蝕刻形成矽奈米結構,圖4(b)顯示 利用氫氟酸/雙氧水移除矽奈米結構後,形成矽溝槽結構,圖4(a)與4(b)的插圖為其相對應的大面積SEM圖譜。
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實例蝕刻時間與蝕刻深度的關係圖,其中蝕刻溫度為室溫,尺寸週期λ為50μm,矽溝槽寬度W為20μm,插圖(a)(b)(c)分別為蝕刻15、45、75分鐘後的SEM圖譜。如圖所示,當蝕刻時間為75min,則蝕刻深度,亦即矽溝槽深度,可達到約50μm;此表示蝕刻速度約為30μm/h。若增加蝕刻溫度,與/或增加蝕刻溶液濃度,則蝕刻速度可增加至60μm/h以上;增加蝕刻時間可使矽溝槽結構的深度D達到約100μm。
以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矽溝槽製造方法,可大面積製備深達微米級的矽溝槽結構;未使用昂貴的設備,可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蝕刻速度快,相較於習知乾蝕刻的蝕刻速度約1μm/h,本發明的方法可達到約1μm/min。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矽溝槽製造方法,可應用製備前述各種半導體元件的矽溝槽結構。圖6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矽溝槽製造方法,用於製備一埋藏接觸太陽能電池(buried contact solar cells,BCSC)的前端接觸(front contact)。參照圖6,太陽能電池20包含一半導體層22,利用本發明提供的製造方法,在半導體層22形成複數個溝槽24,並填充金屬於其中,形成第一電極26,作為陽光吸收面的前端接觸。在半導體層22的另一邊包含第二電極28。另外,pn接面(未圖示)位於第一電極26與第二電極28之間,用於使電子電洞分離,並分別由兩電極26/28收集。在本實施例,溝槽24的深度與寬度的比例 約為4:1或大於4:1,例如,溝槽24的寬度約為4μm、深度約為30μm。藉此,可增加第一電極24與半導體層22的接觸面積、降低陽光阻擋,因而提升太陽能電池20的光電轉換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他未脫離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矽基板
16‧‧‧矽溝槽結構
D‧‧‧深度

Claims (19)

  1. 一種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矽基板;形成一圖形化的蝕刻阻擋層於該矽基板上,藉此定義一蝕刻區域;形成複數個金屬催化劑於該蝕刻區域上;浸沒該矽基板於一第一蝕刻溶液,以非等向性蝕刻位於該些金屬催化劑下方的矽,未被蝕刻的矽形成複數個矽奈米結構;浸沒該矽基板於一第二蝕刻溶液,造成矽奈米結構與矽基板連接處的側向蝕刻,使該些矽奈米結構本質上脫離該矽基板;移除該矽奈米結構、該金屬催化劑、該蝕刻阻擋層,形成一矽溝槽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蝕刻阻檔層包含光阻、氮化矽(SixNy),或其他可隔離該金屬催化劑的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蝕刻阻擋層所定義的圖形包含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定義該蝕刻區域的方式包含光學微影(photo lithography)、電子束微影(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壓印等方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金屬催化劑包含金、銀、鉑、銅、鐵、錳、鈷,或其他可在該第一蝕刻溶液與該矽基板中做為一氧 化還原媒介的金屬。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金屬催化劑於該蝕刻區域的方法,包含非電鍍式金屬沈積(electroless metal deposition,EMD)。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非電鍍式金屬沈積,包含將該矽基板浸沒於一包含金屬離子的含氟溶液,使其金屬離子還原在該蝕刻區域表面,形成該金屬催化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浸沒該矽基板於該包含金屬離子的含氟溶液之前,尚包含先形成一氧化層於該蝕刻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金屬催化劑於該蝕刻區域的方法,包含熱蒸鍍(thermal evaporat ion)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金屬催化劑的形態包含樹狀、顆粒狀、島狀、網狀或其他類似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蝕刻溶液包含氫氟酸(HF)/四氯金酸鉀(KAuCl4)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銀(AgNO3)水溶液、氫氟酸/六氯鉑酸鉀(K2PtCl6)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銅(Cu(NO3)2)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鐵(Fe(NO3)3)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錳(Mn(NO3)3)水溶液、氫氟酸/硝酸鈷(Co(NO3)3)水溶液、氫氟酸/雙氧水(H2O2)水溶液,或其他可將矽氧化同時可蝕刻矽氧化物的混合水溶液。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蝕刻溶液與該第二蝕刻溶液的溫度控制在攝氏0度C至攝氏100度C。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蝕刻溶液包含氟化物與雙氧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尚包含在該矽溝槽結構內填充金屬,形成一電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電極係作為一種太陽能電池的前端接觸(front contact)。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矽溝槽結構的深度為50微米以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矽溝槽結構的深度與寬度比例達到4:1以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矽溝槽結構的蝕刻速度達到60μm/h以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矽溝槽結構的蝕刻速度與深度,藉由控制該第一蝕刻溶液與該第二蝕刻溶液的濃度、溫度,以及蝕刻時間達成。
TW099134859A 2010-05-28 2010-10-13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TWI459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4859A TWI459459B (zh) 2010-10-13 2010-10-13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US13/026,164 US8193095B2 (en) 2010-05-28 2011-02-11 Method for forming silicon trenc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4859A TWI459459B (zh) 2010-10-13 2010-10-13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348A TW201216348A (en) 2012-04-16
TWI459459B true TWI459459B (zh) 2014-11-01

Family

ID=4678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4859A TWI459459B (zh) 2010-05-28 2010-10-13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9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1138A (zh) * 2012-04-27 2012-10-03 苏州大学 一种金属辅助硅纳米线阵列大面积分层刻蚀和转移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3892B (en) * 2001-07-31 2003-09-21 Memscap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optical component
US20100248449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of Substrat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3892B (en) * 2001-07-31 2003-09-21 Memscap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optical component
US20100248449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of Substrat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6348A (en) 2012-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3095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silicon trench
TWI419202B (zh) 大面積薄型單晶矽之製作技術
Li Metal 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for high aspect ratio nanostructures: A review of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in photovoltaics
JP6392866B2 (ja) 結晶シリコン太陽電池の表面テクスチャ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4646B (zh) 用於太陽能電池之具有週期結構之矽基板之製造方法
TWI472477B (zh) 矽奈米結構與其製造方法及應用
US827819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of substrates
US8980656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array of high aspect ratio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
CN102443801B (zh) 在硅晶基板表面形成微孔结构或凹槽结构的方法
US20130025663A1 (en) Inverted pyramid texture formation on single-crystalline silicon
JP2011523902A (ja) ナノワイヤアレ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CN104992990A (zh) 一种降低硅片表面光反射率的方法
TWI472478B (zh) 具有矽奈米結構的矽基板與其製造方法及應用
Asoh et al. Formation of periodic microbump arrays by metal-assisted photodissolution of InP
Leng et al. Progress in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of silicon nanostructures
TWI460121B (zh) 圖形化矽奈米線陣列及矽微結構之製作方法
WO2013063838A1 (zh) 一种制备超细线条的方法
Zhao et al. Morphology control of c-Si via facile copper-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Managements on etch end-points
Asoh et al.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of GaAs using Au catalyst deposited on the backside of a substrate
Chen et al. Silicon carbide nano-via arrays fabricated by double-sided metal-assisted photochemical etching
TWI459459B (zh) 矽溝槽結構的製造方法
US20160079452A1 (en) Photodetector with plasmonic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856434B (zh) 一种正方形硅纳米孔阵列的制备方法
Yan et al. Facile fabrication of wafer-scale, micro-spacing and high-aspect-ratio silicon microwire arrays
JP2018050005A (ja) シリコン基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