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3465B - 立體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立體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3465B
TWI453465B TW101123725A TW101123725A TWI453465B TW I453465 B TWI453465 B TW I453465B TW 101123725 A TW101123725 A TW 101123725A TW 101123725 A TW101123725 A TW 101123725A TW I453465 B TWI453465 B TW I453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ixel
sub
electrode
branch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3134A (zh
Inventor
Shih Fong Huang
Hsu Ping Chiu
Original Assigne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to TW101123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3465B/zh
Priority to US13/606,014 priority patent/US926469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03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3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3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2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 G02B3/14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of variable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involving active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立體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立體顯示裝置,且特別是關於一種裸眼式的立體顯示裝置。
在顯示技術方面的發展,除了追求輕薄短小以外,更希望能做到顯示立體影像的目標。目前,立體顯示技術可大致分成觀察者需戴特殊設計眼鏡觀看之戴眼鏡式(Stereoscopic)立體顯示技術以及可裸眼觀看之裸眼式(Auto-stereoscopic)立體顯示技術。
以裸眼式立體顯示技術為例,立體顯示器包括提供影像之顯示面板以及配置於影像傳遞路徑上之液晶透鏡陣列。利用液晶透鏡陣列將顯示面板所提供之影像分別投向使用者的左、右眼,以藉由兩眼分別接收影像後所產生之視差效應(binocular parallax)在人腦中形成立體影像。在相同的電位差下,液晶透鏡陣列之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為一定值,造成立體顯示器僅有單一的最佳視距。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欲改變觀看距離時,其雙眼之位置會偏離最佳視距,而無法觀看到顯示效果良好之立體影像。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其具有可切換不同最 佳視距之功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以及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配置於顯示面板上的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相對於第一基板之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基底上且具有多個第一分支部,第一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一分支部之間存在第一節距。第二電極位於第一基底上且具有多個第二分支部,第二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第二分支部與第一分支部沿著第一方向交替排列,任意二相鄰的第二分支部之間存在一第二節距,其中第一節距大於第二節距。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以及位於第二基底上的第三電極,且第三電極位於第一基底與第二基底之間。液晶層配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當第一電極與第三電極之間存在電位差時,液晶層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一分支部向二相鄰的第一分支部的中間遞增,或者當第二電極與第三電極之間存在電位差時,液晶層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二分支部向相鄰的二第二分支部的中間遞增。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的液晶間隙介於5微米至60微米之間。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三電極為一完整的導電層且全面性地覆蓋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三電極具有多個第三分支部,第三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 三分支部之間存在第三節距,且第三分支部沿著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實質上垂直。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二基板更包括配置於第二基底上的第四電極,第四電極具有多個第四分支部,第四分支部與第三分支部沿著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基板更包括配置於第一基底上的第五電極,第五電極配置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顯示面板具有陣列排列的多個畫素,每一畫素包括第一子畫素、第二子畫素、第三子畫素,第一子畫素、第二子畫素、第三子畫素沿著第一方向排列,其中第一節距實質上等於畫素在第一方向上之寬度的二倍,而第二節距實質上等於第一子畫素以及第二子畫素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總合。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每一畫素更包括第四子畫素,第四子畫素在第二方向上與第一子畫素、第二子畫素以及第三子畫素重疊,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且第四子畫素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實質上等於第一子畫素、第二子畫素以及第三子畫素在第一方向上之寬度的總合。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顯示面板具有陣列排列的多個畫素,每一畫素包括第一子畫素、第二子畫素、第三子畫素,第一子畫素、第二子畫素、第三子畫素沿著 第一方向排列,其中第一節距實質上等於畫素在第一方向上之寬度的二倍,第二節距實質上等於第一子畫素以及第二子畫素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總合,而第三節距實質上等於畫素在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的二倍。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立體顯示裝置可利用驅動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之具有不同節距之電極,達到立體顯示裝置可切換不同視距之功能。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欲改變觀看距離時,也可以觀看到顯示效果良好之立體影像。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00包括顯示面板110以及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其中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配置於顯示面板11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10例如是可出射具有偏振態之光線的液晶顯示面板,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10亦可為任何可顯示影像之顯示面板藉由配置一偏光片於其出光面以出射具有偏振態之光線,其中可顯示影像之顯示面板例如是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電泳顯示面板、電漿顯示面板、電濕潤顯示面板、場發射顯示面板或是其他形式之顯示面板。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剖面 示意圖。圖3為圖2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之第一基板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2以及圖3,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包括第一基板122、相對於第一基板122之第二基板124以及配置於第一基板122與第二基板124之間的液晶層126。
第一基板122包括第一基底B1、第一電極E1以及第二電極E2。第一電極E1位於第一基底B1上且具有多個第一分支部12。第一分支部12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一分支部之間存在第一節距P1。第二電極E2位於第一基底B1上且具有多個第二分支部22,第二分支部22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二分支部22之間存在一第二節距P2,其中第一節距P1大於第二節距P2。
此外,第二分支部22與第一分支部12沿著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且第二分支部22與第一分支部12彼此平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分支部12的寬度W1以及第二分支部22的寬度W2同為5微米至10微米,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分支部12的寬度W1以及第二分支部22的寬度W2可視不同產品之規格而改變。
另外,第一電極E1可進一步包括連接各第一分支部12的第一連接部14,而第二電極E2可進一步包括連接各第二分支部22的第二連接部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4例如是與各第一分支部12垂直,而第二連接部24例如是與各第二分支部22垂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在其他實施例中,在第二分支部22與第一分支部 12彼此平行且交替排列下,第一連接部14與各第一分支部12的夾角可以不為90度,而第二連接部24與各第二分支部22夾亦可以不為90度。
第二基板124包括第二基底B2以及位於第二基底B2上的第三電極E3,且第三電極E3位於第一基底B1與第二基底B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電極E3例如是一完整的導電層且全面性地覆蓋第一電極E1以及第二電極E2,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是利用液晶層126的雙折射率特性以及施加電場於液晶層126,使得液晶層126中的液晶分子依電場方向產生不同的傾斜形態。藉由在第一基板122與第二基板124之間提供一液晶間隙D(即第一基板122與第二基板124之間的最短距離),使得液晶層126的等效折射率得以呈梯度分佈,並形成一種折射率漸變型透鏡(Gradient-index Lens,GRIN lens)的形態。因而,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可會聚由顯示面板110出射之具有偏振態的平行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22與第二基板124的液晶間隙D例如是介於5微米至60微米之間。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是利用會聚光線的方式來達到立體顯示之效果,因此相較於以液晶屏障的方式來達到立體顯示效果之顯示器,本實施例之立體顯示器100可以不用配置一偏振元件(例如是偏光眼鏡或是偏光片)於使用者與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之間,而藉由視差屏障的方式達到立體顯示的效 果。換句話說,由於使用者與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之間可不用配置偏振元件,故使用本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的立體顯示器100可具有較佳之透光率。
另外,折射率漸變型透鏡會具有一有效焦距f,有效焦距f之公式如下: 其中w為液晶透鏡的直徑(即指此處之第一分支部12之第一節距P1以及第二分支部22之第二節距P2),dLCL為液晶層厚度。由上式可知,有效焦距f與液晶透鏡之直徑的平方成正比,並與液晶層厚度以及液晶折射率成反比。換言之,藉由調變液晶透鏡的直徑(即第一節距P1與第二節距P2)以及液晶層厚度(即液晶間隙D),可得到不同的有效焦距f。意即,透過調變液晶透鏡的直徑可改變觀賞立體顯示器之最佳視距。
舉例而言,請參照圖2之等效折射率之示意曲線,當第一電極E1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而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被提供接地電位時,液晶層126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一分支部12向二相鄰的第一分支部12的中間遞增(如實線S100所示),並具有一對稱之梯度分布。因此,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可會聚由顯示面板110出射之具有偏振態的平行光。此外,由於第一分支部12相對於第二分支部22具有較長之第一節距P1,且有效焦距f與液晶透鏡之直徑(即節距的大小)的平方成正 比,因此,當第一電極E1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時,立體顯示器100可提供較長之最佳視距。
另一方面,當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而第一電極E1與第三電極E3被提供接地電位時,液晶層126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二分支部22向相鄰的二第二分支部22的中間遞增(如虛線S200所示)。此時,由於第二節距P2較第一節距P1短,因此立體顯示器於此會提供較短之最佳視距。換言之,本實施例之立體顯示器可藉由第一基板122上的各電極(本實施例包括第一電極E1以及第二電極E2)之節距設計來達到可切換不同最佳視距之功能。
另外,在不同的節距設計下,顯示面板之畫素可進行不同的分割畫面處理。圖3示出圖2之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與顯示面板的畫素P之間的相對位置。如圖3所示,顯示面板110可具有陣列排列的多個畫素P,其中各畫素P包括第一子畫素R、第二子畫素G、第三子畫素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子畫素R、第二子畫素G、第三子畫素B可沿著第一方向X排列,且沿著垂直於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延伸。此外,第一節距P1實質上可等於畫素P在第一方向X上之寬度WP的二倍。第二節距P2實質上可等於第一子畫素R以及第二子畫素G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總合WR+G。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的節距以及分支部的配置下,會有對應之分割畫面處理,因此本實施例不用以限制子畫素的排列及延伸方式以及各節距所對應之 子畫素或畫素P的數量。
請參照圖2及圖3,當第一電極E1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時,相鄰的任意二第一分支部12之間的兩個畫素PA、PB可分割為顯示左眼之影像資訊以及顯示右眼之影像資訊。由於兩個畫素PA、PB對應至不同的等效折射率而產生不同的偏折角度,使用者的左眼可接收來自於畫素PB的左眼影像資訊,而使用者的右眼可接收來自於畫素PA的右眼影像資訊。如此一來,雙眼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使用者便可觀賞到立體影像。類似地,當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時,相鄰的任意二第二分支部22之間的兩個子畫素(例如是G與B、R與G或B與R)可分割為顯示左眼之影像資訊以及顯示右眼之影像資訊。由於兩個子畫素對應至不同的等效折射率而產生不同的偏折角度,使用者的左、右眼亦可接收來不同子畫素的左眼影像資訊及右眼影像資訊,進而觀賞到立體影像。
各畫素P之子畫素數量可視實際需求而變。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4,本實施例之畫素P’可進一步包括第四子畫素W,第四子畫素W在第二方向Y上與第一子畫素R、第二子畫素G以及第三子畫素B重疊,其中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交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X例如是於垂直第二方向Y。此外,第四子畫素W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WW實質上等於第一子畫素R、第二子畫素G以及第三子畫素B在第一方向X上之寬度的總合,此處第一子畫素 R、第二子畫素G以及第三子畫素B在第一方向X上之寬度的總合即上述之畫素P在第一方向X上之寬度WP
與前述三個子畫素類似地,當第一電極E1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時,液晶層126中對應第一電極E1處之液晶分子會形成折射率漸變型透鏡,因而有聚焦之效果。相鄰的任意二第一分支部12之間的兩個畫素PA’、PB’分別顯示左眼之影像資訊以及顯示右眼之影像資訊,並藉由液晶層126的光學作用可讓使用者的左、右眼分別接收來自於畫素PA’、PB’的左眼影像資訊以及右眼影像資訊。如此一來,雙眼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使用者便可觀賞到立體影像。類似地,當第二電極E2與第三電極E3之間存在電位差時,相鄰的任意二第二分支部22之間的兩個子畫素(例如是G與B、R與G或B與R)可分割為顯示左眼之影像資訊以及顯示右眼之影像資訊,讓使用者的左、右眼可接收來自於不同子畫素的左眼影像資訊及右眼影像資訊,進而觀賞到立體影像。
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24之第三電極E3亦可以是圖案化的導電圖案,而有其他的電極結構設計。圖5A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第二基板的上視示意圖。圖5B為與圖5A所示之第二基板搭配之第一基板的上視示意圖。圖5C為沿圖5A及圖5B中之A-A’、B-B’剖線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5A、圖5B以及圖5C,本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與圖2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具有 相似及相同的構件。兩者之差異處在於:第二基板124’之第三電極E3’具有多個第三分支部32,其中第三分支部32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三分支部32之間存在一第三節距P3。
此外,第二基板124’更包括配置於第二基底B2上的第四電極E4,其中第四電極E4具有多個第四分支部42,且第四分支部42與第三分支部32沿著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電極E3’可進一步地包括連接各第三分支部32的第三連接部34以及連接各第四分支部42的第四連接部44,其中第三分支部32與第三連接部34垂直配置,而第四分支部42與第四連接部44垂直配置。
另外,第一基板122’更包括配置於第一基底B1上的第五電極E5,其中第五電極E5配置於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之間。詳細而言,第五電極E5沿著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之間的間隙延伸,且第五電極E5與第一電極E1以及第二電極E2電性絕緣。
藉由提供在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的第四分支部42與第三分支部32以及延伸於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之間的第五電極E5,可使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具有更廣泛之應用。舉例而言,使用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120’之立體顯示器除了可在第二方向Y顯示立體影像外,亦可顯示第一方向X以畫素為分割畫面的立體影像。具體而言,當第三電極E3’以及第四電極E4被提供接地電位時,而當第一電極E1以及第二電極E2其中一者可與第三電極E3’以 及第四電極E4之間存在電位差,而另一者可被提供接地電位時。此時,雙眼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使用者可觀賞到立體影像。另一方面,藉由提供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以及第四電極E4接地電位,並使第三電極E3’與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以及第四電極E4存在電位差時,雙眼位於第二方向Y上的使用者可觀賞到立體影像。換言之,透過延伸方向不同之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以及第三電極E3’、第四電極E4之搭配,使用者可在不同方向上觀賞到立體影像。
具體而言,如圖5A所示,以每一畫素P包括第一子畫素R、第二子畫素G、第三子畫素B為例,其中第一子畫素R、第二子畫素G、第三子畫素B沿著第一方向X排列。此時,第三節距P3實質上等於畫素P在第二方向Y上之長度LP的二倍。因此,當第三電極E3’與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以及第四電極E4存在電位差時,液晶層126中對應第三電極E3’處之液晶分子會形成折射率漸變型透鏡,因而有聚焦之效果。藉由第二方向Y上相鄰的任意二第三分支部32之間的兩個畫素P分別顯示左眼影像資訊以及右眼影像資訊,可讓雙眼在第二方向Y上的使用者可觀看到立體影像。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24’亦可具有與本實施例中之第一基板122’相似之電極結構,以提供立體顯示器在第一方向X上可切換不同最佳視距之功能。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藉由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之多種 節距設計的電極,在驅動不同的電極下,達到立體顯示裝置可切換不同視距之功能。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欲改變觀看距離時,也可以觀看到顯示效果良好之立體影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立體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20、120’‧‧‧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
122、122’‧‧‧第一基板
124、124’‧‧‧第二基板
126‧‧‧液晶層
12‧‧‧第一分支部
14‧‧‧第一連接部
22‧‧‧第二分支部
24‧‧‧第二連接部
32‧‧‧第三分支部
34‧‧‧第三連接部
42‧‧‧第四分支部
44‧‧‧第四連接部
B1‧‧‧第一基底
B2‧‧‧第二基底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E3、E3’‧‧‧第三電極
E4‧‧‧第四電極
E5‧‧‧第五電極
P1‧‧‧第一節距
P2‧‧‧第二節距
P3‧‧‧第三節距
P、P’、PA、PB、PA’、PB’‧‧‧畫素
R‧‧‧第一子畫素
G‧‧‧第二子畫素
B‧‧‧第三子畫素
W‧‧‧第四子畫素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D‧‧‧液晶間隙
W1、W2、WP、WW‧‧‧寬度
WR+G‧‧‧寬度總合
LP‧‧‧長度
A-A’、B-B’‧‧‧剖線
S100‧‧‧實線
S200‧‧‧虛線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2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上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上視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第二基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B為與圖5A所示之第二基板搭配之第一基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C為沿圖5A及圖5B中之A-A’、B-B’剖線之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的剖面示意圖。
120‧‧‧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
122‧‧‧第一基板
124‧‧‧第二基板
126‧‧‧液晶層
12‧‧‧第一分支部
22‧‧‧第二分支部
B1‧‧‧第一基底
B2‧‧‧第二基底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E3‧‧‧第三電極
P1‧‧‧第一節距
P2‧‧‧第二節距
D‧‧‧液晶間隙
S100‧‧‧實線
S200‧‧‧虛線

Claims (3)

  1.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上,該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基底上且具有多個第一分支部,該些第一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一分支部之間存在一第一節距;以及一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一基底上且具有多個第二分支部,該些第二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該些第二分支部與該些第一分支部沿著一第一方向交替排列,任意二相鄰的第二分支部之間存在一第二節距,其中該第一節距大於該第二節距;一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基底;一第三電極,位於該第二基底上以及該第一基底與該第二基底之間;以及一液晶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當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三電極之間存在一電位差時,該液晶層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一分支部向該二第一分支部的中間遞增,或者當該第二 電極與該第三電極之間存在一電位差時,該液晶層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二分支部向該二第二分支部的中間遞增,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陣列排列的多個畫素,每一該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一第二子畫素、一第三子畫素,該第一子畫素、該第二子畫素、該第三子畫素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該第一節距實質上等於該畫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寬度的二倍,而該第二節距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子畫素以及該第二子畫素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總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畫素更包括一第四子畫素,該第四子畫素在一第二方向上與該第一子畫素、該第二子畫素以及該第三子畫素重疊,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且該第四子畫素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子畫素、該第二子畫素以及該第三子畫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寬度的總合。
  3.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上,該可調式液晶透鏡陣列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基底上且具有多個第一分支部,該些第一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一分支部之間存在一第一節距;以及 一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一基底上且具有多個第二分支部,該些第二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該些第二分支部與該些第一分支部沿著一第一方向交替排列,任意二相鄰的第二分支部之間存在一第二節距,其中該第一節距大於該第二節距;一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基底;一第三電極,位於該第二基底上以及該第一基底與該第二基底之間;以及一液晶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當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三電極之間存在一電位差時,該液晶層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一分支部向該二第一分支部的中間遞增,或者當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三電極之間存在一電位差時,該液晶層的等效折射率由相鄰的任意二第二分支部向該二第二分支部的中間遞增,其中該第三電極具有多個第三分支部,該些第三分支部呈等節距排列,且任意二相鄰的第三分支部之間存在一第三節距,且該第三分支部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該顯示面板具有陣列排列的多個畫素,每一該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一第二子畫素、一第三子畫素,該第一子畫素、該第二子畫素、該第三子畫素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該第一節距實質上等於該畫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寬度的二倍,該第二節距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子畫素 以及該第二子畫素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總合,而該第三節距實質上等於該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的二倍。
TW101123725A 2012-07-02 2012-07-02 立體顯示裝置 TWI453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3725A TWI453465B (zh) 2012-07-02 2012-07-02 立體顯示裝置
US13/606,014 US9264697B2 (en) 2012-07-02 2012-09-07 Stereo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djustable liquid crystal lens arra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3725A TWI453465B (zh) 2012-07-02 2012-07-02 立體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134A TW201403134A (zh) 2014-01-16
TWI453465B true TWI453465B (zh) 2014-09-21

Family

ID=4977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3725A TWI453465B (zh) 2012-07-02 2012-07-02 立體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64697B2 (zh)
TW (1) TWI453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8844A (en) * 2012-12-12 2014-06-18 Sharp Kk Analogue parallax barrier
JP2014182215A (ja) * 2013-03-18 2014-09-29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485545B1 (ko) * 2015-12-02 2023-0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5629620B (zh) 2015-12-31 2019-03-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折射透镜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0390008B2 (en) 2017-01-10 2019-08-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ual-pitch parallax barrier
CN108598120A (zh) * 2018-04-27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061247B2 (en) 2018-09-25 2021-07-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parallax barrier and method of address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4288A (zh) * 2004-10-19 2006-04-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920615A (zh) * 2005-08-25 2007-0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三维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TW201124769A (en) * 2010-01-08 2011-07-16 Unique Instr Co Ltd Multifunctional liquid-crystal parallax gr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8519B1 (ko) 2005-08-04 2012-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해상도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ES2771676T3 (es) * 2005-12-20 2020-07-0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ositivo de visualización autoestereoscópica
KR100719507B1 (ko) 2005-12-22 2007-05-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5521380B2 (ja) * 2009-04-13 2014-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
JP5667752B2 (ja) * 2009-08-20 2015-02-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KR101682205B1 (ko) 2010-05-03 201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의 시청피로를 저감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TWM410884U (en) 2011-02-11 2011-09-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4288A (zh) * 2004-10-19 2006-04-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920615A (zh) * 2005-08-25 2007-0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三维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TW201124769A (en) * 2010-01-08 2011-07-16 Unique Instr Co Ltd Multifunctional liquid-crystal parallax gr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02758A1 (en) 2014-01-02
US9264697B2 (en) 2016-02-16
TW201403134A (zh)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3465B (zh) 立體顯示裝置
JP6262671B2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液晶回折格子及び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US8482684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5528846B2 (ja) 液晶レンズ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722661B1 (ko) 2d/3d 겸용 표시 장치
KR102013380B1 (ko) 무안경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TWI472802B (zh) 顯示裝置
JP5711826B2 (ja) 液晶光学素子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6150787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KR101852121B1 (ko) 전자 영상 기기
TW201226983A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TWI463213B (zh)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479199B (zh) 可切換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TWI471608B (zh) 裸眼與眼鏡可切換式立體顯示裝置
CN102955302B (zh) 立体显示装置
US20170034503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user terminal
TWI479243B (zh) Liquid crystal optical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2169466A1 (ja) 表示装置
TW201334510A (zh) 裸眼與眼鏡可切換式立體顯示裝置
TWI477816B (zh) 裸眼式立體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TWI432782B (zh) 立體顯示器以及用於立體顯示器之切換面板
JP5591845B2 (ja) 液晶光学素子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9091891B2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apparatus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50219960A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104198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