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3144B -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 Google Patents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3144B
TWI453144B TW097103516A TW97103516A TWI453144B TW I453144 B TWI453144 B TW I453144B TW 097103516 A TW097103516 A TW 097103516A TW 97103516 A TW97103516 A TW 97103516A TW I453144 B TWI453144 B TW I4531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guide
gear
fall prevention
preven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3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9295A (en
Inventor
Satoru Kunisaw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09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9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3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31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8Accessories, e.g. pro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6Tensioning or adjusting equipment for chains, bel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後變速器
本發明係關於變速器,特別是關於裝設於自行車車架而用來在複數個鏈輪(裝設於後輪輪轂軸)上擇一掛設鏈條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
自行車,特別是在運動型的公路競速車或登山車上,裝設著構成外裝變速裝置之後變速器。後變速器係具備:裝設於車架之裝設構件、一端裝設於裝設構件之連桿機構(連結機構之一例)、裝設於連桿機構之另一端且可相對於裝設構件進行移動之可動構件、以擺動自如的方式裝設於可動構件之鏈條導件。鏈條導件,係為了將鏈條掛設於任一鏈輪而使鏈條移動者,且用來對鏈條賦予張力。鏈條導件係具備:以擺動自如的方式裝設於可動構件之外側板構件(第1板構件之一例)、配置成與外側板構件相對向之內側板構件(第2板構件之一例)、位在兩板構件之一端側,在兩板構件之間裝設成旋轉自如且能嚙合於鏈條之導引齒輪、以及位於兩板構件之另一端側,在兩板構件之間裝設成旋轉自如之張力齒輪。
後變速器分為雙張力型與單一張力型;雙張力型,除鏈條導件以外,在裝設構件內部設置扭力螺旋彈簧等的彈壓構件來對鏈條賦予張力。在單張力型,鏈條導件乃對鏈條賦予張力之唯一構件。
習知之後變速器,在兩齒輪之支承構件之間,為了防止鏈條從導引齒輪脫離而設有鏈條脫落防止部。習知之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將內側板構件朝向外側板構件彎折而形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習知之鏈條脫落防止部,係配置於內側板構件之遠離裝設構件側的緣部。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69878號公報
在前述習知的構造,例如在前後之最大徑的鏈輪上掛設鏈條時,從外側觀察,使鏈條導件大幅朝逆時針方向往前方擺動。若鏈條導件往前方大幅擺動,設於內側板構件之鏈條脫落防止部會靠近大徑的鏈輪。特別是,登山車之競賽等在凹凸起伏的地形進行越野高速行進時,受到衝擊會忽然使鏈條導件進一步往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此鏈條脫落防止部可能會咬入鏈輪的齒部之間。
在鏈條脫落防止部咬入鏈輪的齒部之狀態下,若鏈輪往行進方向旋轉,在雙張力型後變速器的情形,利用裝設構件之擺動能將鏈條脫落防止部從鏈輪的齒部之間拔出。然而,在單張力型後變速器的情形,若鏈輪將鏈條脫落防止部、亦即內側板構件強制拉動,可能導致後變速器破壞。
本發明之課題,係為了避免設於鏈條導件之鏈條脫落防止部咬入鏈輪。
發明1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可裝設於自行車車架 之變速器,係具備:裝設構件、可動構件、連結機構以及鏈條導件;裝設構件,係用來裝設於車架之構件。可動構件,可相對於裝設構件進行移動。連結機構,係用來連結裝設構件與可動構件之機構。鏈條導件,係以能繞第1軸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鏈條導件係具備:一端擺動自如的連結於可動構件之第1板構件、與第1板構件隔著間隔而配置之第2板構件、位於第1板構件之一端側,在兩板構件之間配置成旋轉自如的導引齒輪、配置於遠離導引齒輪的位置之張力齒輪、以及配置於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之間,將第1及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方的靠近裝設構件側的緣部彎折而形成之鏈條脫落防止部。
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在變速時,係藉由變速導線或致動器等來讓連結機構移動。利用連結機構之移動,鏈條導件會移動至與複數個後鏈輪(沿輪轂軸方向並排配置)之任一個對應的位置以將鏈條導引至任一個後鏈輪。這時,鏈條導件會繞第1軸芯擺動。在前後之最大徑的鏈輪上掛設鏈條時,鏈條導件會擺動至最前方。結果,鏈條脫落防止部可能會接近最大徑的後鏈輪的齒部。
在此,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將第1或第2板構件之靠近裝設構件側的緣部彎折而形成。因此,即使鏈條導件接近後鏈輪,相較於鏈條脫落防止部是將遠離裝設構件側之緣部彎折而形成的情形,鏈條脫落防止部係配置於更遠離後鏈輪、亦即更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更不容易咬入後鏈輪。
發明2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脫落防止部係沿著掛設於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之鏈條來彎折。這時,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是沿著移動的鏈條來配置,故能有效防止鏈條的脫落。
發明3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或2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脫落防止部之全體配置成,相較於與連結導引齒輪及張力齒輪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在遠離裝設構件側接觸的切線,更靠近裝設構件側。因此,可進一步避免鏈條脫落防止部咬入後鏈輪。
發明4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3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從第2板構件彎折。這時,相較於連結於可動構件而具有將鏈條導引至後鏈輪任一個的作用之第1板構件,採用較低的強度即可,又將一般比第1板構件更薄之第2板構件彎折來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因此很容易就能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
發明5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4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脫落防止部的寬度為10mm以上30mm以下。這時,由於一般使用之後鏈輪的2個齒部間之間隙為10mm左右,即使鏈條脫落防止部接觸後鏈輪,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的寬度比該間隙更大,故不容易咬入後鏈輪之2個齒部之間。又若超過30mm,會造成重量增加故不理想。
發明6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可裝設於自行車車架之變速器,係具備裝設構件、可動構件、連結構件以及鏈 條導件;裝設構件係用來裝設於車架的構件。可動構件,係可相對於裝設構件進行移動之構件。連結機構,係用來連結裝設構件與可動構件之機構。鏈條導件,係以能繞第1軸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鏈條導件係具備:一端以擺動自如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之第1板構件、與第1板構件隔著間隔配置之第2板構件、位於第1板構件之一端側,在兩板構件之間配置成旋轉自如之導引齒輪、配置於遠離導引齒輪的位置之張力齒輪、配置於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之間且從第1及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延伸之軸狀的鏈條脫落防止部;鏈條脫落防止部的全體配置成,相較於與連結導引齒輪及張力齒輪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在遠離裝設構件側接觸的切線,更靠近裝設構件側。
該後變速器,在變速時,係藉由變速導線或致動器等來讓連結機構移動。利用連結機構之移動,鏈條導件會移動至與複數個後鏈輪(沿輪轂軸方向並排配置)之任一個對應的位置以將鏈條導引至任一個後鏈輪。這時,鏈條導件會繞第1軸芯擺動。在前後之最大徑的鏈輪上掛設鏈條時,鏈條導件會擺動至最前方。結果,因衝擊等可能使鏈條脫落防止部接近最大徑的後鏈輪的齒部。
在此,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從第1或第2板構件之任一方延伸之軸狀物,因此在外周面不帶角部而形成平滑狀,再者,鏈條脫落防止部的全體配置成,相較於與連結導引齒輪及張力齒輪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在遠離裝設 構件側接觸的切線,更靠近裝設構件側。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係配置於,比連結兩齒輪之切線更內側。
在此,由於將鏈條脫落防止部配置於比連結兩齒輪之切線更內側,故鏈條脫落防止部是配置在遠離後鏈輪而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更不容易咬入後鏈輪。而且鏈條脫落防止部是形成軸狀,即使與齒部之間接觸也不容易咬入。因此,即使鏈條導件擺動至最前方,鏈條脫落防止部仍不容易咬入後鏈輪。
發明7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6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固定於第2板構件之軸構件。這時,藉由將獨立於第2板構件之軸構件固定於第2板構件,很簡單就能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
發明8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可裝設於自行車車架之變速器,係具備裝設構件、可動構件、連結構件以及鏈條導件。裝設構件係用來裝設於車架的構件。可動構件,係可相對於裝設構件進行移動之構件。連結機構,係用來連結裝設構件與可動構件之機構。鏈條導件,係以能繞第1軸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鏈條導件係具備:一端以擺動自如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之第1板構件、與第1板構件隔著間隔配置之第2板構件、位於第1板構件之一端側,在兩板構件之間配置成旋轉自如之導引齒輪、配置於遠離導引齒輪的位置之張力齒輪、配置於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之間且從第1及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延伸的鏈條脫落防止部;鏈條脫落防止部的全體配置成,相較於 與連結導引齒輪及張力齒輪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在遠離裝設構件側接觸的切線,更靠近裝設構件側,且是沿著掛設於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之鏈條來配置。
該後變速器,在變速時,係藉由變速導線或致動器等來讓連結機構移動。利用連結機構之移動,鏈條導件會移動至與複數個後鏈輪(沿輪轂軸方向並排配置)之任一個對應的位置以將鏈條導引至任一個後鏈輪。這時,鏈條導件會繞第1軸芯擺動。在前後之最大徑的鏈輪上掛設鏈條時,鏈條導件會擺動至最前方。結果,因衝擊等可能使鏈條脫落防止部接近最大徑的後鏈輪的齒部。
在此,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從第1或第2板構件之任一方延伸,且全體配置成,相較於與連結導引齒輪及張力齒輪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在遠離裝設構件側接觸的切線,更靠近裝設構件側。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係配置於,比連結兩齒輪之切線更內側。再者,鏈條脫落防止部係沿著掛設於2個齒輪之鏈條來配置。
在此,由於將鏈條脫落防止部配置於比連結兩齒輪之切線更內側,故鏈條脫落防止部是配置在遠離後鏈輪而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更不容易咬入後鏈輪。而且,鏈條脫落防止部是沿著掛設於兩齒輪上之鏈條來配置,故當鏈條欲脫落時會以廣範圍來接觸鏈條,而有效防止鏈條的脫落。
發明9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8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脫落防止部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 成,相較於與第1直線(連結導引齒輪的旋轉中心與張力齒輪的旋轉中心)正交且距離導引齒輪的旋轉中心50mm之第2直線更靠近導引齒輪側。這時,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比距離導引齒輪的旋轉中心50mm之第2直線更靠近導引齒輪側,故即使是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的間隔窄之短隔距的鏈條導件,仍能防止鏈條脫落防止部與張力齒輪發生干涉。
發明10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9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鏈條導件係對鏈條賦予張力之唯一構件。這時,由於僅藉由鏈條導件之擺動來導引鏈條,即使是單張力型後變速器的情形(相較於雙張力型,當咬入後鏈輪的現象發生時較不容易解除咬入現象),仍不容易發生鏈條脫落防止部之咬入。
發明11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10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裝設構件係具備:可固定於車架之托架、以可繞第2軸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托架之底座構件。這時,即使因為車架的形狀特殊而造成鏈條脫落防止部跑到容易咬入鏈輪的位置的情形,僅藉由適當改變托架的形狀即可將鏈條脫落防止部配置於不易咬入鏈輪的位置。
發明12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11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導引齒輪之旋轉中心與第1軸芯一致。這時,由於鏈條導件之擺動中心與導引齒輪之旋轉中心一致,能用相同構件使導引齒輪與鏈條導件受可動構件之支承,而使導引齒輪與鏈條導件之支承構造簡單化。
發明13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在發明1至12任一者記載之變速器中,導引齒輪與張力齒輪之齒數均為13以下。這時,由於兩齒輪可形成小徑,可謀求變速器之輕量化,且能防止因大徑化所造成之張力齒輪與後鏈輪之接觸。
依據本發明,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將第1或第2板構件之靠近裝設構件側的緣部彎折而形成。因此,即使鏈條導件接近後鏈輪,相較於鏈條脫落防止部是將遠離裝設構件側的緣部彎折而形成的情形,鏈條脫落防止部是配置於遠離後鏈輪而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更不容易咬入後鏈輪。
依據本發明,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係配置於比連結兩齒輪之切線更靠近裝設構件側,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是配置於遠離後鏈輪而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更不容易咬入後鏈輪。而且,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是形成軸狀,即使與齒部之間接觸仍不容易發生咬入。因此,即使鏈條導件擺動至最前方,鏈條脫落防止部仍不容易咬入後鏈輪。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中,採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101,係越野用的登山車,係具備:具有前叉98之菱形的車架102、固定於前叉98之把手部104、由鏈條95和曲柄 96(裝設著踏板PD)和前後的變速器97f、97r和前後的鏈輪群99f、99r等所構成之驅動部105、裝設於前叉98及車架102後部之前輪及後輪106f、106r、前後的制動裝置107f、107r、用來將前後的變速器97f、97r施以變速操作之變速操作部110f、110r。
以下的說明,前後上下是指將各部位裝設於自行車的狀態下之前後上下。
把手部104,係由把手豎管111、以及嵌合固定於把手豎管111的上端之手把(handle bar)112所構成。把手豎管111嵌合固定於前叉98的上部。手把112係具備左右一對的煞車拉桿114f、114r。靠近該煞車拉桿114f、114r設有變速操作部110f、110r。變速操作部110f、110r,係透過變速導線115f、115r來連結於前後的變速器97f、97r。
驅動部105如前述般,係含有:鏈條95、用來改變鏈條95的掛設對象之前後變速器97f、97r、以及前後的鏈輪群99f、99r。前變速器97f,係設於車架102之座管102a,藉由變速操作部110f定位於3個變速位置之任一個來導引鏈條95。後變速器97r,係設於車架102的後部之後爪部102b,藉由變速操作部110r定位於9個變速位置之任一個來導引鏈條95。
前鏈輪群99f,如第2圖所示,係具有沿曲柄軸的軸方向並排配置之不同齒數的3個鏈輪F1、F2、F3。後鏈輪群99R,係具有沿後輪的輪轂軸106a的軸方向並排配 置之不同齒數的9個鏈輪R1~R9。在此,在前鏈輪群99f中,從位於最內側之低位(low)鏈輪F1起齒數依序變大,位於外側之頂位(top)鏈輪F3的齒數最多。又在後鏈輪群99r中,從位於最內側之鏈輪R9起齒數依序變少,位於最外側之頂位鏈輪R1之齒數最少。前後的變速器97f、97r,係將鏈條96移動至複數個鏈輪F1~F3、R1~R9之任一個來進行變速操作。該變速操作,係藉由變速操作部110f、110r來進行。
<後變速器97r的構造>
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97r,係裝設於位在自行車車架102的後部之後爪部102b,用來將後鏈輪群99r之複數個鏈輪R1~R9之任一個上擇一掛設鏈條95。後變速器97r,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係具備:可裝設於後爪部(車架的一例)102b之裝設構件10、可相對於裝設構件10進行移動之可動構件12、用來連結裝設構件10與可動構件12之連桿機構(連結機構之一例)11、以能繞第1軸芯X1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12之鏈條導件13。鏈條導件13,係用來對鏈條95賦予張力之唯一構件。鏈條導件13,係為了將鏈條95掛設在鏈輪R1~R9之任一者上而使鏈條95移動的構件。
裝設構件10係具備托架15和底座構件16。托架15係含有:可固定於車架102的後爪部102b之固定部15a、在固定部15a固定於後爪部102b的狀態下配置於固 定部15a後方之支承部15b。底座構件16,係以能繞第2軸芯X2(如第1圖所示,與後輪106r之輪轂軸106a實質上呈平行)擺動的方式連結於支承部15b。
托架15,係金屬製的板狀構件;固定部15a,係以支承部15b位於後方之既定的旋轉相位固定於後爪部102b。托架15,係藉由螺合於後爪部102b且具有第3軸芯X3(與輪轂軸106a實質上呈平行)之第1固定螺栓17來固定。具有第2軸芯X2之第2固定螺栓18係螺合於支承部15b。
底座構件16,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係具備:藉由第2固定螺栓18以可繞第2軸芯X2擺動的方式連結於支承部15b之筒狀套筒部16a、從套筒部16a朝徑向延伸之臂部16b。套筒部16a,相對於支承部15b能在既定的角度範圍(例如90度)內旋動。在臂部16b的前端,形成用來裝設連桿機構11之連桿支承部16c。在臂部16b的後面,設有用來卡止變速導線115r的外殼之外卡止部16d。
連桿機構11,係以可動構件12可對相於底座構件16移動的方式將可動構件12連結於底座構件16之4點連桿機構。連桿機構11係具備:在底座構件16的下端,透過連桿支承部16c將一端裝設成可擺動之外側連桿構件11a及內側連桿構件11b。兩連桿構件11a、11b之另一端,係以可擺動的方式裝設於後述之可動構件12的連桿支承部12a。在連桿機構11的內部收納著螺旋彈簧14。螺旋 彈簧14,係將鏈條導件13朝頂位側、亦即小徑側的鏈輪R1彈壓。在外側連桿構件11a,設有用來卡止變速導線115r的內導線之內卡止部11c。
可動構件12,係用來將鏈條導件13連結成能繞第1軸芯X1(與輪轂軸106a實質呈平行)擺動之構件。可動構件12,係具有將連桿機構11之兩連桿構件11a、11b裝設成擺動自如之連桿支承部12a。又具有將鏈條導件13裝設成擺動自如之導件裝設部12b。在導件裝設部12b的內部設有扭力螺旋彈簧(未圖示),藉由扭力螺旋彈簧,從外側觀察係將鏈條導件13朝順時針方向彈壓。藉此,對鏈條95賦予張力而使鏈條95不容易從鏈輪R1~R9脫落。又在導件裝設部12b,以朝鏈條導件13突出的方式設有裝設軸12c(第5圖)。
鏈條導件13,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係具備:一端以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可動構件12之外側板構件(第1板構件之一例)20、與外側板構件20隔著間隔配置之內側板構件(第2板構件之一例)21、在兩板構件20、21之一端側,於兩板構件之間支承成旋轉自如且可嚙合於鏈條95之導引齒輪22、在兩板構件20、21之另一端側,於兩板構件之間支承成旋轉自如且可嚙合於鏈條95之張力齒輪23。
外側板構件20,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例如是將鋁合金等輕量金屬板衝壓成形而形成的構件。外側板構件20,由於在將鏈條95向上位變速時須承受施力,比起內 側板構件21其厚度較厚且強度較高。在第5圖,係從外側觀察外側板構件20,並用假想線來代表齒輪22、23。第6圖係從前方觀察鏈條導件13。在外側板構件20的一端形成擺動支承部20a,擺動支承部20a是以能繞第1軸芯X1擺動的方式裝設於可動構件12之裝設軸12c。裝設軸12c的前端,係斂縫固定於外側板構件20的內側面。該裝設軸12c同時用來將導引齒輪22支承成旋轉自如。因此,在本實施形態,導引齒輪22之旋轉中心與第1軸芯X1一致。
在外側板構件20之另一端,形成用來將張力齒輪23支承成旋轉自如炎套筒部20b。在套筒部20b,形成讓支承軸31(用來支承張力齒輪23)貫穿之貫穿孔20c。支承軸31是在前端設有螺紋部之螺栓構件,從外側板構件20側裝設並螺合於內側板構件21。
內側板構件21,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例如是將鋁合金等的輕量金屬板衝壓成形而形成的構件。第7圖是從外側觀察內側板構件21,且齒輪22、23以及連結齒輪22、23的齒尖而成的假想圓C1、C2是用假想線表示。在內側板構件21的一端,在與外側板構件20的擺動支承部20a相對向的位置形成第1套筒部21a。在第1套筒部21a,形成讓導引齒輪22的支承軸30貫穿之貫穿孔21b。支承軸30,係從內側板構件21側裝設,並螺合於可動構件12的裝設軸12c之雌螺紋部。在內側板構件21之另一端,形成用來將張力齒輪23支承成旋轉自如之第 2套筒部21c。在第2套筒部21c形成雌螺紋部21d,以讓用來支承張力齒輪23之螺栓形態的支承軸31螺合。第1套筒部21a和第2套筒部21c係配置於同一平面上。
鏈條導件13,進一步具有配置於外側板構件20與內側板構件21之間的鏈條脫落防止部35。鏈條脫落防止部35,在本實施形態,係將內側板構件21之靠裝設構件10側的緣部21e朝外側板構件20以大致90度彎折而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35,係沿著掛設在導引齒輪22和張力齒輪23上之鏈條95來彎折,而配置成與鏈條95實質呈平行。藉此,即使鏈條95欲脫落,鏈條95仍會在廣範圍內接觸鏈條脫落防止部35,而有效防止鏈條95之脫落。
鏈條脫落防止部35的全體配置成,相較於與連結導引齒輪22及張力齒輪23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C1、C2在遠離裝設構件10側(亦即安裝時的前側)接觸的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側(亦即,在自行車裝設後變速器97r的狀態下之後方)。又鏈條脫落防止部35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相較於與第1直線L1(連結導引齒輪22的旋轉中心X1與張力齒輪23的旋轉中心X4)正交且距離導引齒輪22的旋轉中心X1為50mm之第2直線L2更靠近導引齒輪22側。再者,鏈條脫落防止部35中,最接近導引齒輪22的旋轉中心X1之上端部分35a,相對於第1直線L1係配置於切線CL側。在本實施形態,鏈條脫落防止部35全體,相對於第1直線L1是配置於切線CL側。
鏈條脫落防止部35的寬度W,宜為10mm以上30mm以下,在本實施形態為19mm左右。在鏈條脫落防止部]5的上端部分35a形成傾斜面35b。一般使用之後鏈輪的二個齒部間之間隙為10mm左右,因此即使鏈條脫落防止部35與後鏈輪接觸,寬度比該間隙更大之鏈條脫落防止部35不容易咬入後鏈輪之二個齒部之間。又超過30mm時,會造成重量增加故不佳。
導引齒輪22及張力齒輪23的齒數均在13以下,在本實施形態,兩齒輪22、23之齒數均為11。雖然在本實施形態兩齒輪22、23之齒數相同,但齒數不同也可以。若導引齒輪22及張力齒輪23的齒數超過14,兩齒輪22、23直徑變大而造成重量增加。又當導引齒輪13往前方大幅擺動時,大徑的張力齒輪容易與鏈輪發生接觸。
<後變速器97r的動作>
這種構造之後變速器97r,藉由操作變速操作部110r而將變速導線115r之內導線拉伸時,基於連桿機構11的作用會使鏈條導件13朝內側(低位側)之鏈輪R9側移動,若將內導線放鬆時,會朝外側(頂位側)之鏈輪R1側移動。
藉由變速操作部110r之變速操作來移動變速導線115r之內導線而使連桿機構11移動。藉由連桿機構11的移動,鏈條導件13會移動至與後鏈輪群(沿輪轂軸方向並排配置)之任一個鏈輪R1~R9對應的位置,並將鏈條 95導引至任一個鏈輪。這時,鏈條導件13是繞第1軸芯X1擺動。
當鏈條95掛設到前後的最大徑之鏈輪F3、R9時,如第8圖所示,鏈條導件13擺動至最前方。結果,例如在凹凸起伏之越野行進時受到衝擊可能使鏈條導件13從第8圖的位置進一步朝逆時針方向旋動。
第9圖係顯示鏈條導件13從第8圖的位置進一步朝逆時針方向旋動的狀態。該狀態,從鏈條95的軌道可看出並不是一般的行進狀態,而是從第8圖的狀態受到衝擊在瞬間使鏈條導件13進一步旋動的狀態。假使鏈條導件13旋動到如此般極端的位置,鏈條脫落防止部35也勉強才能接觸鏈輪R9。若鏈條脫落防止部35是將遠離裝設構件10側的緣部21f彎折而形成,則必定會與鏈輪R9產生干涉。因此,在鏈條導件位在第8圖所示最前方位置的狀態下,即使受到衝擊作用而使鏈條導件13擺動到第9圖所示的狀態,鏈條脫落防止部35仍不會咬入後鏈輪R9。
而且,一般使用之鏈輪之二齒部間的間隙為10mm左右。在此,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35的寬度W為10mm以上30mm以下,即使鏈條脫落防止部35的一端與最大徑的後鏈輪R9之齒部R9a的間隙接觸,其另一端仍不容易咬入後鏈輪R9。
<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a)在前述第1實施形態,係將內側板構件21彎折來 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35,但也能將外側板構件彎折來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
(b)在前述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本發明例是針對導引齒輪22與張力齒輪23的距離長之長隔距的鏈條導件,但如第10圖所示,本發明也適用於距離短之短隔距的鏈條導件113。
鏈條導件113,係進一步具有配置於外側板構件(未圖示)與內側板構件121之間的鏈條脫落防止部135。鏈條脫落防止部135,在本實施形態,係將內側板構件121之靠近裝設構件10側的緣部121e朝外側板構件120以大致90度彎折而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135,係沿著掛設於導引齒輪22與張力齒輪23上之鏈條95來彎折,並配置成與鏈條95實質呈平行。
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鏈條脫落防止部135的全體配置成,相較於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10側(亦即,在自行車裝設後變速器97r的狀態下之後方)。又鏈條脫落防止部135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相較於第2直線L2更靠近導引齒輪22側。再者,鏈條脫落防止部135中,最接近導引齒輪22的旋轉中心X1之上端部分135a,相對於第1直線L1係配置於切線CL側。
鏈條脫落防止部135的寬度W2,宜為10mrn以上30mm以下,在本實施形態為17mm左右。
<第2實施形態>
在前述第1實施形態,係將內側或外側板構件彎折來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也能用豎設於兩板構件任一個之例如軸狀構件來構成鏈條脫落防止部。在第11圖及第12圖,係顯示長隔距及短隔距之鏈條導件213、313。
在第11圖及第12圖中,鏈條導件213、313,例如具有:碳纖維強化樹脂(CFRP)製且外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外側板構件(未圖示)、以及同樣是碳纖維強化樹脂(CFRP)製之內側板構件221、321。因此,與金屬製之鏈條導件不同,要將任一板構件彎折來形成鏈條脫落防止部會有困難。於是,藉由固定於內側板構件221、321之軸構件來構成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
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例如是將直徑(D)6mm左右之不鏽鋼製的軸構件藉由斂縫、黏著或壓入等適當的固定手段來固定於內側板構件221、321。
在第2實施形態也是,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的全體配置成,相較於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10側(亦即,在自行車裝設後變速器97r的狀態下之後方)。又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相較於第2直線L2更靠近導引齒輪22側。再者,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中,最接近導引齒輪22的旋轉中心X1之上端部分235a、335a,相對於第1直線L1係配置於切線CL側。又在本實施形態,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全體配置成,相對於第2直線L2位於導引齒輪22側,且相對於第1直線L1位於切線CL側。
在第2實施形態,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配置成比兩齒輪22、23的假想圓C1、C2的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10側,故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配置於比切線CL更遠離後鏈輪而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更不容易咬入後鏈輪。而且,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呈軸狀,即使與齒部之間接觸也不容易發生咬入。因此,即使鏈條導件擺動至最前方,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仍不容易咬入後鏈輪。
<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c)在前述第2實施形態,係將鏈條脫落防止部235、335固定於內側板構件221、321,但也能將鏈條脫落防止部固定於外側板構件。
(d)在前述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c),是將鏈條脫落防止部固定於兩板構件之任一方,但也能用鏈條脫落防止部來連結外側板構件與內側板構件。特別是在用圓筒形構件來形成軸狀的鏈條脫落防止部的情形,可在其內周部插通螺栓構件,或從兩板構件的外側面將螺栓構件螺合於內周部的兩端,藉此來將兩板構件予以連結。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如第13圖所示,鏈條導件413的鏈條脫落防止部435,係沿著掛設於二個齒輪22、23之鏈條95配置,且全體配置成比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10 側。
具體而言,鏈條脫落防止部435係由:第1軸構件435b、配置於比第1軸構件435b更遠離導引齒輪22的位置之第2軸構件435c所構成。第1軸構件435b和第2軸構件435c,係沿著掛設於兩齒輪22、23之鏈條95的方向排列。兩軸構件435b、435c的直徑D相同,都配置在比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10側。遠離導引齒輪22之第2軸構件435c,係配置成比第2直線L2更靠近導引齒輪22側。兩軸構件435b、435c,係固定於內側板構件421,並朝外側板構件延伸。
此外,兩軸構件也能固定於外側板構件並朝內側板構件延伸。另外,可將一方的軸構件固定於內側板構件421,將另一方的軸構件固定於外側板構件。
此外,也能像第1實施形態那樣,將任一方的板構件以沿著鏈條95的方式彎折而形成,或將板狀的構件以沿著鏈條95的方式固定於任一方的板構件。
如此構成之第3實施形態,由於鏈條脫落防止部435配置成比連結兩齒輪22、23之切線CL更靠近裝設構件10側,故鏈條脫落防止部435是配置於遠離後鏈輪而不容易咬入的位置。因此,鏈條脫落防止部435不容易咬入後鏈輪。而且,鏈條脫落防止部435係沿著掛設於兩齒輪22、23之鏈條95來配置,即使鏈條95欲脫落,由於鏈條95會在廣範圍與鏈條脫落防止部435接觸,而能有效防止鏈條95之脫落。
[其他實施形態]
(e)在前述實施形態,係針對登山車之手動的後變速器來作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發明係適用於所有具備導引齒輪和張力齒輪之後變速器,當然也適用於藉由電動等的致動器來驅動者。
(f)在前述實施形態,外側板構件之擺動用的軸芯X1與導引齒輪22之旋轉中心形成一致,但軸芯X1與旋轉中心不一致而分別配置亦可。
(g)在前述實施形態,作為連結機構係舉連桿機構為例,但連結機構並不限於連桿機構,只要是能使可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的機構,不管是螺桿機構或槓桿機構等都可以。
(h)在前述實施形態,雖是針對裝設構件10是由托架15和底座構件16所構成之後變速器來作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發明也適用於,將底座構件直接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之後變速器。這時,裝設構件僅由底座構件所構成。
10‧‧‧裝設構件
11‧‧‧連桿機構(連結機構之一例)
12‧‧‧可動構件
13、113、213、313、413‧‧‧鏈條導件
15‧‧‧托架
15a‧‧‧固定部
15b‧‧‧支承部
16‧‧‧底座構件
20‧‧‧外側板構件(第1板構件之一例)
21、121、221、321、421‧‧‧內側板構件(第2板構件之一例)
21e‧‧‧緣部(靠近裝設構件側之緣部的一例)
22‧‧‧導引齒輪
23‧‧‧張力齒輪
35、135、235、335、435‧‧‧鏈條脫落防止部
102b‧‧‧後爪部(自行車車架之一例)
C1、C2‧‧‧假想圓
CL‧‧‧切線
L1‧‧‧第1直線
L2‧‧‧第2直線
X1‧‧‧第1軸芯(導引齒輪之旋轉中心)
X2‧‧‧第2軸芯
X3‧‧‧第3軸芯
X4‧‧‧張力齒輪之旋轉中心
第1圖係採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自行車之全體圖。
第2圖係顯示其鏈輪的配置例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的前視圖。
第4圖係其左側視圖。
第5圖係鏈條導件之前視圖。
第6圖係鏈條導件之右側視圖。
第7圖係內側板構件之前視圖。
第8圖係顯示鏈條導件的動作之前視圖。
第9圖係其局部放大圖。
第10圖係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後變速器的內側板構件之相當於第7圖的圖式。
第11圖係第2實施形態的長隔距之後變速器的內側板構件之相當於第7圖的圖式。
第12圖係第2實施形態的短隔距之後變速器的內側板構件之相當於第7圖的圖式。
第13圖係第3實施形態的長隔距之後變速器的內側板構件之相當於第7圖的圖式。
10‧‧‧裝設構件
11‧‧‧連桿機構
11a‧‧‧外側連桿構件
11b‧‧‧內側連桿構件
11c‧‧‧內卡止部
12‧‧‧可動構件
12a‧‧‧連桿支承部
13‧‧‧鏈條導件
14‧‧‧螺旋彈簧
15‧‧‧托架
15a‧‧‧固定部
15b‧‧‧支承部
16‧‧‧底座構件
16a‧‧‧套筒部
16b‧‧‧臂部
16c‧‧‧連桿支承部
16d‧‧‧外卡止部
17‧‧‧第1固定螺栓
18‧‧‧第2固定螺栓
97r‧‧‧後變速器
99r‧‧‧後鏈輪群,
102‧‧‧車架
102b‧‧‧後爪部
X1‧‧‧第1軸芯
X2‧‧‧第2軸芯
X3‧‧‧第3軸芯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可裝設於自行車車架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係具備:可裝設於前述車架之裝設構件、可相對於前述裝設構件進行移動之可動構件、用來連結前述裝設構件與前述可動構件之連結機構、以能繞第1軸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前述可動構件之鏈條導件;前述鏈條導件係具備:一端擺動自如的連結於前述可動構件之第1板構件、與前述第1板構件隔著間隔而配置之第2板構件、位於前述第1板構件之前述一端側,在前述兩板構件之間配置成旋轉自如的導引齒輪、配置於遠離前述導引齒輪的位置之張力齒輪、以及配置於前述導引齒輪與前述張力齒輪之間,將前述第1及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方的靠近前述裝設構件側的緣部彎折而形成之鏈條脫落防止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鏈條脫落防止部,係沿著掛設於前述導引齒輪與前述張力齒輪之鏈條來彎折。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鏈條脫落防止部之全體配置成,相較於與連結前述導引齒輪及前述張力齒輪各個的齒尖而成之二個假想圓在遠離前述裝設構件側接觸的切線,更靠近前述 裝設構件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鏈條脫落防止部係從前述第2板構件彎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鏈條脫落防止部的寬度為10mm以上30mm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鏈條脫落防止部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相較於與第1直線(連結前述導引齒輪的旋轉中心與前述張力齒輪的旋轉中心)正交且距離前述導引齒輪的旋轉中心50mm之第2直線,更靠近前述導引齒輪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鏈條導件係對鏈條賦予張力之唯一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裝設構件係具備:可固定於前述車架之托架、以及以可繞第2軸芯擺動的方式連結於前述托架之底座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速器,其中,前述導引齒輪之旋轉中心與前述第1軸芯一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記載之自行車用後變 速器,其中,前述導引齒輪與前述張力齒輪之齒數均為13以下。
TW097103516A 2007-08-31 2008-01-30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TWI453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6714A JP2009056969A (ja) 2007-08-31 2007-08-31 自転車用リアディレー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9295A TW200909295A (en) 2009-03-01
TWI453144B true TWI453144B (zh) 2014-09-21

Family

ID=3986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3516A TWI453144B (zh) 2007-08-31 2008-01-30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62045A1 (zh)
EP (1) EP2030889B1 (zh)
JP (1) JP2009056969A (zh)
CN (1) CN101376418B (zh)
DE (1) DE602008001340D1 (zh)
TW (1) TWI453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7772B2 (en) 2011-01-28 2019-02-19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9033833B2 (en) 2011-01-28 2015-05-19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9327792B2 (en) 2011-01-28 2016-05-03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JP5615796B2 (ja) * 2011-12-20 2014-10-29 林昌慧 自転車用後変速機
DE102012013645B4 (de) * 2012-07-09 2023-03-23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er Umwerfer für eine Kettenschaltung eines Fahrrads und Kettenführungsrolle für einen derartigen hinteren Umwerfer
US20140235388A1 (en) * 2013-02-21 2014-08-21 Wen-Pin Chang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tension of belt of a bicycle
US20140358298A1 (en) * 2013-05-31 2014-12-04 DWFritz Automation, Inc. Alignment tool
US9227696B2 (en) * 2013-07-26 2016-01-05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TWI573730B (zh) * 2015-10-23 2017-03-11 Lee Chi Enterprises Co Ltd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with stable chain function
US9944350B2 (en) * 2016-01-11 2018-04-17 Sram, Llc Chain guide sensor and methods of controling a bicycle
US9809276B2 (en) * 2016-02-29 2017-11-07 Shimano Inc. Electric bicycle derailleur control system
TWI600585B (zh) * 2016-06-24 2017-10-01 銘穗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自行車導輪組
TWI678318B (zh) * 2016-08-08 2019-12-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CN107416117B (zh) * 2017-07-10 2023-01-03 宁波优升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挡链块的后拨链器
US10501147B2 (en) * 2017-08-22 2019-12-10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11319021B2 (en) * 2017-08-23 2022-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11697473B2 (en) * 2021-03-15 2023-07-1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6434B1 (en) * 1997-07-25 2002-07-09 John L. Calendrille, Jr. Bicycle derailleur having cable connected to upper link arm without substantial ben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5391U (zh) * 1980-03-14 1981-10-14
US4612004A (en) * 1983-08-02 1986-09-16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Rear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JPH0569878A (ja) 1992-03-18 1993-03-23 Maeda Kogyo Kk 自転車用リヤデイレーラ
JPH07156855A (ja) * 1993-12-06 1995-06-20 Nobuo Ozaki 自転車用リヤディレーラ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JP3819396B2 (ja) * 2004-02-26 2006-09-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リアディレーラ
JP4305457B2 (ja) 2006-02-27 2009-07-29 Sky株式会社 携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異常通知システム
JP2008195129A (ja) * 2007-02-09 2008-08-28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リアディレー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6434B1 (en) * 1997-07-25 2002-07-09 John L. Calendrille, Jr. Bicycle derailleur having cable connected to upper link arm without substantial b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6418B (zh) 2012-04-18
TW200909295A (en) 2009-03-01
JP2009056969A (ja) 2009-03-19
DE602008001340D1 (de) 2010-07-08
EP2030889A1 (en) 2009-03-04
US20090062045A1 (en) 2009-03-05
EP2030889B1 (en) 2010-05-26
CN101376418A (zh)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3144B (zh)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1955941B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1818254B1 (en)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7258637B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TWI252829B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2357127B1 (en) Bicycle brake and gear changing device operating apparatus
EP2969731B1 (en) Single pivot front derailleur and dual-sided chain catcher
US8303443B2 (en) Six link front derailleur
EP1568591B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1609715A2 (en)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20070137387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CN102381434A (zh) 自行车变速操作装置
JP2007223349A (ja) 自転車用変速補助具及び自転車用フロントディレーラ
US20160236750A1 (en) Bicycle drive system
US20070186714A1 (en) Bicycle cable connection arran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