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2884B - 次頻帶相依資源管理 - Google Patents

次頻帶相依資源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2884B
TWI452884B TW096141262A TW96141262A TWI452884B TW I452884 B TWI452884 B TW I452884B TW 096141262 A TW096141262 A TW 096141262A TW 96141262 A TW96141262 A TW 96141262A TW I452884 B TWI452884 B TW I4528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ell
band
resource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1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28913A (en
Inventor
Wanshi Chen
Xiaoxia Zhang
Durga Prasad Malladi
Xiliang Luo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28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8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2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28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05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次頻帶相依資源管理
以下描述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資源管理。
無線通信網路(例如,使用分頻、分時及分碼技術)包括提供一覆蓋區域之一或多個基地台及可在該覆蓋區域內傳輸及接收資料之一或多個行動(例如,無線)終端機。典型的基地台可同時傳輸多個資料流用於廣播、多點播送及/或單點播送服務,其中資料流為可對行動終端機具有獨立接收關注之資料流。該基地台之覆蓋區域內之行動終端機可關注於接收由複合流載運之一、一個以上或所有資料流。同樣,行動終端機可向該基地台、其他台或其他行動終端機傳輸資料。每一終端機經由在前向鏈路及反向鏈路上之傳輸與一或多個基地台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代自基地台至終端機之通信鏈路,且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指代自終端機至基地台之通信鏈路。可經由單入單出、多入單出或多入多出(MIMO)系統建立此通信鏈路。
用於在行動通信網路(例如,行動電話網路)內傳輸資訊之習知技術包括基於分頻、分時及分碼之技術。一般而言,對於基於分頻之技術,基於頻率存取方法而分離呼叫,其中將各別呼叫置於單獨的頻率上。對於基於分時之技術,各別呼叫於指定頻率上經指派時間之特定部分。對於基於分碼之技術,各別呼叫與唯一碼相關聯且擴展於可用頻率上。各別技術可適應由一或多個使用者進行之多重存取。
對於基於分時之技術,將一頻帶逐時間(time-wise)分為連續時間片或時間槽。通道之每一使用者具備一用於以循環方式來傳輸及接收資訊的時間片。舉例而言,在任何給定時間t,向使用者提供對通道之存取歷時一短叢發。接著,存取切換至另一使用者,該使用者具備一用以傳輸及接收資訊之短時間叢發。繼續"輪流"之循環,且最終,每一使用者具備多個傳輸及接收叢發。
基於分碼之技術通常經由在一範圍內之任何時間可用的多個頻率而傳輸資料。一般而言,資料經數位化且擴展於可用頻寬,其中多個使用者可覆蓋於通道上且各別使用者可經指派唯一序列碼。使用者可在同一寬頻帶波頻譜塊中傳輸,其中每一使用者之信號係藉由其各別唯一擴展碼而擴展於整個頻寬。此技術可提供共用,其中一或多個使用者可同時傳輸及接收。此共用可經由展頻數位調變而得以達成,其中使用者之位元流經編碼且以偽隨機方式跨越非常寬之通道而擴展。接收器經設計以辨識相關聯之唯一序列碼且取消隨機化,以便以相干方式為特定使用者收集位元。
更特定言之,基於分頻之技術通常藉由將波頻譜分為均一頻寬塊而將其分離為不同通道,例如,可將為無線蜂巢式電話通信而配置之頻帶之劃分分為30個通道,其中每一通道可載運一語音交談或藉由數位服務而載運數位資料。每一通道每次僅可被指派至一使用者。
一普遍被利用之變體為有效地將總系統頻寬分割為多個正交次頻帶之正交分頻技術。正交意謂選擇該等頻率以使得消除子通道之間的串音且不需要載波內保護頻帶。亦可將此等次頻帶稱作音調、載波、副載波、頻率區間(bin)及頻率通道。以較低符號率藉由習知調變方案(諸如正交調幅)來調變每一副載波。正交分頻具有有利能力來在無複合等化濾波器之情況下妥善處理惡劣的通道條件(例如,在長銅導線處之高頻率衰減、窄頻帶干擾及歸因於多路徑之頻率選擇性衰落)。低符號率使得對符號間之保護間隔之使用可負擔,使得有可能處理時間擴展且消除符號間干擾(ISI)。
正交亦允許接近奈奎斯特(Nyquist)速率之高頻譜效率。可利用幾乎整個可用頻帶。OFDM一般具有接近為"白"之頻譜,給予OFDM相對於其他同通道使用者而言良好的電磁干擾性質,且允許在將單一小區視作為單獨時之較高傳輸功率。又,在無載波內保護頻帶之情況下,傳輸器及接收器之設計均得以極大地簡化;不同於習知FDM,不需要對於每一子通道之單獨的濾波器。
正交性經常與頻率再用成對,其中發生於遠離而定位之小區中的通信可使用頻譜之同一部分,且理想地,較大距離防止干擾。發生於鄰近小區中之小區通信使用不同通道來最小化干擾之機會。在較大小區圖案上,藉由在整個圖案上分布共用通道而儘可能多地再用頻譜以使得僅遠離之小區再用同一頻譜。在此情況中且在引入用以向不同使用者配置頻寬之排程器靈活性時,小區間干擾控制變為關鍵的。可相應地開發次頻帶排程及分集技術。另外,不同次頻帶可具有不同頻率再用因數,以使得可採用部分頻率再用(FFR)來改良小區覆蓋率及小區邊緣使用者效能。本文揭示之一態樣為,在FDMA系統中,可將所指派之頻寬劃分為次頻帶且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對資源之有效管理經由使用對於每一次頻帶之靈活且可變的臨限設定而完成。
在習知想法中,向一頻帶指派單一控制位準。此一控制位準未很好地伺服可能存在於小區中之多種狀況且必須被設定於典型最低共同限制因數,以使得所有使用者設備(UE)可與基地台通信。由於使用等級,由於信號類型,由於時間約束,由於給定小區中UE之位置、類型及數目以及由於在多小區網路中與其他小區之接近性的可變性可均造成對於有效使用資源之增加的需要。
對於上行鏈路通信,需要控制反向鏈路負載。按照慣例,通常對於時-頻帶使用單一控制;然而,如此做導致相對較不靈活之構架。藉由將通信頻帶劃分為若干個次頻帶而達成關於習知方案之增加的靈活性-此藉由在各別次頻帶上具有不同的控制臨限以及允許對於每一次頻帶之不同的控制而提供增加之控制粒度。在控制上之增加提供出於不同目的而使用次頻帶,以及與習知方案相比對反向上行鏈路資源之更為有效的使用。
更特定言之,藉由識別並減輕由相鄰小區引起之干擾而促進正交系統中之干擾管理。將通信頻寬劃分為多個次頻帶,且對於每一次頻帶提供負載指示符。如上文所註,如此做減輕小區間干擾,改良控制粒度且促進對系統資源之整體利用。每次頻帶負載資訊經提供為二進位負載指示符資料且被提供給伺服小區且被廣播至相鄰小區。使用者設備(UE)可在每次頻帶之基礎上存取伺服小區及非伺服相鄰小區之負載指示符資料,此提供允許對頻寬之更完整的使用之粒度位準,且更多UE可以給定頻寬內之負載操作。
隨著行動電話用途及所發送之資料量繼續擴大,可由前述論述瞭解到,對於頻寬資源之有效使用(尤其對於控制及資料訊務管理之上行鏈路負載操作位準要求)為需要結合無線通信而考慮之問題。
以下提出簡化概要以提供對所揭示之實施例的一些態樣之基本理解。此概要並非廣延之綜述且不欲識別重要或關鍵要素亦不欲描繪此等實施例之範疇。其目的為以簡化形式提出所描述之實施例之一些概念作為稍後提出的更為詳細之描述的序部。
市場力量已使工業朝向之簡單通信協定移動以試圖最佳化系統效能。本文描述且主張之態樣藉由經由將頻寬分割為多個次頻帶而增加處理負擔來與習知知識及市場力量背道而馳。次頻帶進一步不被強制與跨越次頻帶為恆定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相關聯。一般而言,可將此標註如下:
對多個次頻帶之利用及其控制招致用於資料追蹤及最佳化之感知處理負載。然而,作為忍受該感知處理負載之結果,整體系統效能最佳化由於由對次頻帶之更高粒度控制及對系統資源之增加的利用所提供之靈活性而得到促進。
舉例而言,在具有單一控制之習知系統中,給定小區內之每一使用者可增加功率,此可導致對相鄰小區之干擾。作為回應,相鄰小區中之UE將有可能藉由增加其功率而做出回應來克服干擾,此又會引起在另一小區中之干擾。因此,此朝向功率提昇之會聚混合所產生之干擾。
作為另一實例,將上行鏈路負載保持於關於一受控突增百分比之特定位準,以使得控制訊務可由基地台可靠地接收。跨越整個可用頻帶保持同一位準。上行鏈路負載量度可為(例如)熱干擾(IoT)或熱提昇(RoT)之形式。通常藉由來自小區邊緣使用者之控制訊務限制IoT操作位準。經常以獨立於通道之速率來傳輸控制訊務。諸如H-ARQ之進階機制可能不可同樣應用於控制訊務。另一方面,小區邊緣使用者一般經歷嚴重的通道損害且更有可能變為受功率限制。此等因素造成經常較低之IoT操作點,例如,在5 dB左右。然而,具有良好通道條件之使用者較不可能受到功率限制,且能夠支援高得多的IoT點。不靈活且較低之IoT操作位準因此使得對於資料訊務之上行鏈路負載管理不必要地效率低下。
所揭示之資源管理之一實施例允許不同次頻帶中之靈活的上行鏈路負載操作位準,而非跨越整個可用頻帶同一操作位準。藉由對次頻帶相依上行鏈路負載之改良管理,控制資訊仍可由基地台可靠地接收,即使對於小區邊緣使用者亦為如此,而資料訊務可享受較高且靈活的上行鏈路負載位準。隨後,可達成較大的每一使用者輸送量及扇區輸送量(未圖示)。靈活且有效之上行鏈路鏈路管理機制可利用不同控制及資料訊務特徵、使用者當中的通道條件動態、次頻帶操作及不同頻率再用。
允許對於不同次頻帶之不同且靈活的控制操作位準。將IoT視作非限制性實例,假設存在N個次頻帶且對於次頻帶n=1,...,N將目標操作位準表示為IoTth (n),而非如同在習知控制上行鏈路負載管理中一般選擇IoTth (1)=IoTth (2)=...=IoTth (N),提議得到
應瞭解,該提議不僅僅限於經由無線電之負載控制資訊傳播。實情為,該理念亦可應用於其他資源管理(例如,許可控制、阻塞控制)。為了方便起見,關於負載控制資訊而詳細論述該理念。詳細論述次頻帶相依負載控制之組態、次頻帶相依負載控制資訊之產生及傳播,及負載控制資訊於終端機處的處理。
在一態樣中,一方法促進小區資源管理,其包含准許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的不同且靈活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次頻帶包含將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其中N為大於或等於一之整數。次頻帶群組等於M個數目之次頻帶,其中M為自1至N之整數。次頻帶群組由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次頻帶構成。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改變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在此方法中,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
在以上方法之特定態樣中,小區量度操作為上行鏈路負載控制操作。上行鏈路負載量度可為IoT或RoT中之一者。該方法包含改變負載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負載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在此方法中,負載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
在以上方法之其他特定態樣中,小區量度操作為許可控制、阻塞控制及信號交遞控制中之至少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方法回應不同且靈活之次頻帶命令以使得使用者設備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之命令不同地反應。該反應可為保守回應、積極回應、比例回應或時間比例回應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態樣中,一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之電腦可執行程式碼,該程式碼用於促進小區資源管理(包含准許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的不同且靈活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次頻帶包含將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其中N為大於或等於一之整數。次頻帶群組等於M個數目之次頻帶,其中M為自1至N之整數。次頻帶群組由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次頻帶構成。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在經執行時使得改變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的程式碼。在此電腦可讀媒體中,程式碼准許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
在以上電腦可讀媒體之特定態樣中,小區量度操作為上行鏈路負載控制操作。上行鏈路負載量度可為IoT或RoT中之一者。該程式碼在經執行時使得改變負載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負載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在此電腦可讀媒體中,程式碼在經執行時准許負載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
在以上電腦可讀媒體之其他特定態樣中,小區量度操作為許可控制、阻塞控制及信號交遞控制中之至少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之電腦可執行程式碼,該程式碼用於回應不同且靈活之次頻帶命令以使得使用者設備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之命令不同地反應。該反應可為保守回應、積極回應、比例回應或時間比例回應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態樣中,一裝置包含一儲存媒體,該儲存媒體在其上儲存用於促進小區資源管理(包含准許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的不同且靈活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之電腦可執行程式碼,及一執行所儲存之程式碼之處理器。次頻帶包含將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其中N為大於或等於一之整數。次頻帶群組等於M個數目之次頻帶,其中M為自1至N之整數。次頻帶群組由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次頻帶構成。裝置儲存媒體進一步儲存在經執行時使得改變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的程式碼。在此裝置儲存媒體中,程式碼准許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
在以上裝置之特定態樣中,小區量度操作為上行鏈路負載控制操作。上行鏈路負載量度可為IoT或RoT中之一者。該程式碼在經執行時使得改變負載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負載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在此裝置儲存媒體中,程式碼在經執行時准許負載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
在以上裝置之其他特定態樣中,小區量度操作為許可控制、阻塞控制及信號交遞控制中之至少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一裝置包含一儲存媒體,該儲存媒體在其上儲存電腦可執行程式碼,該程式碼用於回應不同且靈活之次頻帶命令以使得使用者設備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之命令不同地反應。該反應可為保守回應、積極回應、比例回應或時間比例回應中之至少一者。該裝置亦包含執行所儲存之程式碼之處理器。
在又一態樣中,用於促進小區資源管理之系統包含用於准許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的不同且靈活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之構件。次頻帶群組由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次頻帶構成。該系統進一步包含用於改變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之構件。該系統進一步包含用於使得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的構件。
在以上系統之特定態樣中,用於小區量度操作之構件為上行鏈路負載控制操作。上行鏈路負載量度可為IoT或RoT中之一者。該系統包含用於改變負載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經由空中介面而配置用於負載控制之位元的函數或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個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的構件。該系統包含用於使得負載控制命令本質上可變且根據小區中的UE之索引、小區中的次頻帶之索引;及部分頻率再用因數(若存在)的指標而變化的構件。
在以上系統之其他特定態樣中,用於小區量度操作之構件為許可控制、阻塞控制及信號交遞控制中之至少一者。
在另一態樣中,用於回應不同且靈活之次頻帶命令之系統包含用於使得使用者設備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之命令不同地反應之構件。用於反應之構件可為保守回應、積極回應、比例回應或時間比例回應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態樣中,一減輕小區間干擾之方法藉由將通信頻寬劃分為多個次頻帶且對於每一次頻帶提供一負載指示符而得到粒度及增加之效率。每次頻帶負載之資訊經提供為二進位負載指示符資料且被提供給伺服小區且被廣播至相鄰小區。使用者設備(UE)可在每次頻帶之基礎上存取伺服小區及非伺服相鄰小區之負載指示符資料,此提供允許對頻寬之更完整的使用之粒度位準,且更多UE可以給定頻寬內之負載操作。
在另一態樣中,揭示經由基於UE之負載管理而控制且減小小區間干擾之方法。該方法穩健地處理同步或非同步操作之多個小區,且允許個別UE能力成為最佳化對小區間干擾之減小中的因素。當起始UE時,其通常自伺服小區存取節點接收指示伺服小區操作之類型(例如,同步或非同步)的訊息。操作之類型可促使UE在減小小區間干擾中遵從一方法或另一者。當前方法允許UE探尋可不視伺服小區之操作模式而定的小區間干擾減小的最佳方法。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UE可能正於非同步小區中操作但具有直接存取相鄰小區之負載資料的能力。在此情況下,UE可操作以視較快的直接之相鄰小區之二進位每次頻帶負載資訊而減小或保持其傳輸功率頻譜密度,而非等待可經由伺服小區之回程通道而到達的相鄰小區之二進位每次頻帶負載資訊。
在一態樣中,促進小區間干擾減輕之方法包含: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其中N為大於2之整數;將各別次頻帶指派給各別使用者設備(UE);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及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
在另一態樣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之電腦可讀指令,該等指令用於執行包含以下內容之動作: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其中N為大於2之整數;將各別次頻帶指派給各別使用者設備(UE);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及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
在又一態樣中,一裝置包含:一儲存媒體,其包含儲存於其上之電腦可執行指令,該等指令用於執行以下動作: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其中N為大於2之整數;將各別次頻帶指派給各別使用者設備(UE);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及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一處理器執行電腦可執行指令。
在一態樣中,促進小區間干擾減輕之系統包含:用於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之構件,其中N為大於2之整數;用於將各別次頻帶指派給各別使用者設備(UE)的構件;用於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之構件;及用於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之構件。
在另一態樣中,促進小區間干擾減輕之方法包含:接收經指派之次頻帶;識別使用者設備(UE)之能力;若UE滿足一能力臨限,則關於衝突之次頻帶負載指示符資料而查看相鄰小區;若存在衝突,則減小UE功率;及若不存在衝突,則保持UE功率。
在又一態樣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之電腦可讀指令,該等指令用於執行包含以下內容之動作:接收經指派之次頻帶;識別使用者設備(UE)之能力;若UE滿足一能力臨限,則關於衝突之次頻帶負載指示符資料而查看相鄰小區;若存在衝突,則減小UE功率;及若不存在衝突,則保持UE功率。
在又一態樣中,一裝置包含:一儲存媒體,其包含儲存於其上之電腦可執行指令,該等指令用於執行以下動作:接收經指派之次頻帶;識別使用者設備(UE)之能力;若UE滿足一能力臨限,則關於衝突之次頻帶負載指示符資料而查看相鄰小區;若存在衝突,則減小UE功率;及若不存在衝突,則保持UE功率。一處理器執行電腦可執行指令。
為了前述及相關目標之實現,一或多個實施例包含在下文中充分描述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之特徵。以下描述及附加圖式詳細陳述特定說明性態樣且僅指示使用該等實施例之原理之各種方式中的少許。在結合該等圖式考慮以下詳細描述時,其他優勢及新奇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且所揭示之實施例意欲包括所有此等態樣及其等效物。
現參看圖式描述所主張之標的物,其中相似參考數字在全文中用以指代相似元件。在以下描述中,為了解釋之目的,陳述眾多特定細節以提供對一或多個態樣之詳盡理解。然而,可顯見可在無此等具體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此(等)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中,以方塊圖之形式展示熟知結構及器件以促進描述一或多個實施例。在用於本申請案中時,術語"組件"、"模組"、"系統"及類似物意欲指代電腦相關實體,其為硬體、韌體、硬體與軟體之組合、軟體或者執行中之軟體。舉例而言,組件可為(但不限於)執行於處理器上之處理、處理器、積體電路、物件、可執行物、執行線緒、程式及/或電腦。以說明方式,在計算器件上執行之應用程式及計算器件均可為組件。一或多個組件可常駐於處理及/或執行線緒內,且一組件可位於一電腦上及/或分布於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腦之間。另外,此等組件可自各種電腦可讀媒體執行,該等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之各種資料結構。組件可(諸如)根據一信號藉由區域及/或遠端處理而通信,該信號具有一或多個資料封包(例如,來自一與區域系統、分散式系統中之另一組件相互作用及/或藉由該信號跨越諸如網際網路之網路與其他系統相互作用之組件的資料)。
將在可包括多個器件、組件、模組及其類似物之系統的方面提出各種實施例。應理解並瞭解,各種系統可包括額外器件、組件、模組等等及/或可不包括結合圖式而論述的所有器件、組件、模組等等。亦可使用此等方法之組合。
詞"例示性"用於本文中以意謂"充當實例、例項或說明"。在本文中被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實施例或設計不必被解釋為勝於其他實施例或設計而為較佳或有利的。詞"收聽"用於本文中以意謂接收器件(存取點或存取終端機)正接收及處理於給定通道上接收之資料。
各種態樣可結合轉變通信資源而併有推斷方案及/或技術。在用於本文中時,術語"推斷"大體指代自如經由事件及/或資料而俘獲之一組觀測結果推出或推斷系統、環境及/或使用者之狀態的過程。推斷可用於識別特定情形或動作,或(例如)可產生狀態上的機率分布。推斷可為機率性的,亦即,基於對資料及事件之考慮對在所關注之狀態上之機率分布的計算,或決策理論的,基於機率性推斷而建立且在使用者目標及意圖不確定之情況下考慮具有最高預期實用性之顯示行為。推斷亦可指代用於由一組事件及/或資料構成較高階事件之技術。無論事件在時間上是否緊密相關,且無論事件及資料是來自一個還是若干個事件及資料源,該推斷均由一組觀測得之事件及/或儲存之事件資料而產生新事件或動作的構造。
此外,本文中結合用戶台而描述各種態樣。用戶台亦可稱作系統、用戶單元、行動台、行動物、遠端台、存取點、遠端終端機、存取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行動器件、攜帶型通信器件或使用者設備。用戶台可為蜂巢式電話、無繩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其他處理器件。
此外,可將本文描述之各種態樣或特徵實施為使用標準程式化及/或工程技術之方法、裝置或製品。術語"製品"在用於本文中時意欲包含可自任何電腦可讀器件、載體或媒體存取之電腦程式。舉例而言,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但不限於)磁性儲存器件(例如,硬碟、軟碟、磁條...)、光碟(例如,緊密光碟(CD)、數位化通用光碟(DVD)...)、智慧卡及快閃記憶體器件(例如,卡、棒、鍵驅動...)。另外,本文所描述之各種儲存媒體可表示用於儲存資訊之一或多個器件及/或其他機器可讀媒體。術語"機器可讀媒體"可包括(但不限於)能夠儲存、含有及/或載運指令及/或資料之無線通道及各種其他媒體。
圖1顯示與經劃分頻寬方法100相關聯的小區量度之多個例示性實例。市場力量已使工業朝向之簡單通信協定移動以試圖最佳化系統效能。本文描述且主張之態樣藉由經由將頻寬分割為多個次頻帶而增加處理負擔來與習知知識及市場力量背道而馳。此外,次頻帶不被強制與跨越次頻帶為恆定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相關聯。一般而言,可將此標註如下:
對多個次頻帶之利用及其控制招致用於資料追蹤及最佳化之感知處理負載。然而,作為忍受該感知處理負載之結果,整體系統效能最佳化由於由對次頻帶之更高粒度之控制及對系統資源之增加的利用所提供之靈活性而得到促進。舉例而言,在具有單一控制之習知系統中,給定小區內之每一使用者可增加功率,此可導致對相鄰小區之干擾。作為回應,相鄰小區中之UE將有可能藉由增加其功率而做出回應來克服干擾,此又會引起在另一小區中之干擾。因此,該朝向功率提昇之會聚混合所產生之干擾。
在一態樣中,電信系統之存取節點(例如,小區,基地台)經由給定頻寬101與包括端節點(例如,使用者設備(UE))之其他節點通信。將頻寬劃分為多個次頻帶N,其中N為整數102。可在類似次頻帶特徵之群組中在邏輯上引用次頻帶。不同特徵103之數目不受約束。可在每次頻帶群組之基礎上執行小區操作量度之產生。對於每一次頻帶群組,於基地台處之操作量度在給定群組的次頻帶之整個集合上經平均化,且與群組特定目標特徵進行比較以產生系統命令。例示性實例104描繪三個次頻帶群組,每一者具有大小2。在此實例中,次頻帶中之每一者在大小上相等且以頻寬次序而彼此緊接地定位。描繪靈活性之一態樣105,其中屬於任何特定群組的次頻帶之數目可經定大小為n個次頻帶,自n=1至n=N之次頻帶,其中N=可用次頻帶之總數目。次頻帶群組1含有三個次頻帶,次頻帶群組2含有單一次頻帶且次頻帶群組N含有剩餘次頻帶。於106中可見額外靈活性在於無需將對類似特徵之需求應用於鄰接次頻帶。次頻帶群組1含有次頻帶1及5,而次頻帶群組2含有次頻帶2及4。
現參看圖2,揭示可變且靈活之小區量度操作特徵之一態樣。控制蜂巢式網路中之UE的功率負載狀況為服務品質之主要且極重要之態樣。在非限制性實例中,論述利用IoT之功率控制方法200。在此態樣中,將次頻帶群組界定為具有類似或相同IoT操作位準之一組次頻帶,從而自上行鏈路負載管理之觀點可相同地對待該等次頻帶。次頻帶201之數目與每一次頻帶之控制量度206相關聯。量度202之值具有列於203、204及205之三個值。大體上,每一次頻帶具有對於次頻帶n=1,...,N表示為IoTth (n)之目標IoT操作位準;且准許此等目標位準如下而不同且靈活:
存在兩種類型之訊務於節點之間交換,控制訊務203及資料訊務204、205。由於控制訊務傳輸通常不為通道調適性的,因此需將IoT操作位準保持於相對較低之位準。本發明之一態樣為將一或多個次頻帶指定為控制訊務約束次頻帶203。通常藉由來自小區邊緣使用者之控制訊務限制IoT操作位準。小區邊緣使用者一般經歷嚴重的通道損害且更有可能變為受功率限制。與功率限制一樣,誤差率可能增加且諸如H-ARQ之進階誤差控制機制可能不可應用於控制訊務以及資料。經常以獨立於通道之速率來傳輸控制訊務。此等因素造成經常較低之IoT操作點,例如,在5 dB左右。因此,通常藉由來自小區邊緣使用者之控制訊務限制上行鏈路負載量度(例如,IoT操作位準)。
然而,具有良好通道條件之使用者較不可能受到功率限制,且能夠支援高得多的IoT點。自小區邊緣之不靈活且較低之IoT操作位準因此使得對於資料訊務之上行鏈路負載管理不必要地效率低下。
可將非控制約束次頻帶(稱作D-次頻帶)進一步劃分為多個群組204、205。在一實施例中,將D-次頻帶劃分為兩個類別,一者稱為意欲用於具有中等幾何尺寸之使用者之中間範圍,且另一者稱為用於具有較大幾何尺寸且接近於伺服扇區的使用者之低範圍。通常,得到:IoTth (D次頻帶,低範圍)>IoTth (D次頻帶,中間範圍)>IoTth (C次頻帶)。此處,允許之可變性提出對於可指派給較接近於伺服小區之中央的UE之低範圍D次頻帶具有較高控制極限之選項。在此位置,UE更有可能能夠處理較高負載而無諸如小區間干擾之不合需要的效應。
應瞭解,若基地台之排程器具有關於使用者之通道條件的資訊,則可如同將資料訊務排程於控制約束次頻帶群組中之一些上一般而將控制訊務排程於D-次頻帶中之一些上,從而可達成可靠的控制資訊傳輸。
現參看圖3,亦應瞭解,次頻帶群組之組態可隨時間動態改變且適應於系統狀況,且可對於如藉由小區區域350或藉由基地台330指定的控制伺服小區之不同扇區(未圖示)而不同。於時間T=1,展示小區之狀態300。已將小區之頻寬劃分為次頻帶310。將UE表示為A、B、C、D、E及F。在此態樣中,小區量度為負載控制,IoT,且每頻寬之負載控制經俘獲於類似特徵群組I、II及III 320中。群組III包含正於路徑380上經歷穿過如由370表示之城市峽谷之通道的單一UE F。應瞭解,穿過城市峽谷之通道使得高功率位準及相應IoTth (F)成為必要。群組I包含UE A、UE B及UE C。此群組接近於伺服小區基地台330而操作。如上文所註,此狀況中之UE可享受較高功率位準而不引入對於鄰近的相鄰小區(未圖示)中之UE之小區間干擾。由UE D及UE E構成之群組II對於接近小區邊緣之UE共用相同或類似IoT位準。通常,此IoT位準在功率上將較低。
於時間=1+△T,小區350之狀態已改變為300'。UE F'已離開城市峽谷370而完成其路徑380,正如UE C'指示在位置上自UE C之改變。UE C'及UE F'之改變使得小區操作特徵之改變為必需的。UE A'及UE B'亦指示移動,但在特徵上無相應改變,而UE D'及UE E'保持靜止而無所註特徵上的改變。由於此等改變,次頻帶群組構成已改變。群組I現僅由UE A'及UE B'構成。此等UE將享有以高功率及高IoT操作而無不利系統效應之能力。群組II現由UE C'、UE D'、UE E'及UE F'構成。應注意,雖然C'不位於與D'、E'及F'相同之區域中,但操作特徵為相同或類似的。在狀態300',群組III已消除,因為無UE具有對此高IoT位準之要求。此消除不浪費任何頻寬,因為控制次頻帶群組仍為靈活的。由於此等改變,次頻帶310'指示次頻帶群組已進行的對系統狀況之調適。
圖4提供對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說明。如所描繪,給定頻寬包含多個次頻帶401(例如,次頻帶1至N)。接著,每一次頻帶提供一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402,其展示在特定小區中彼次頻帶是否在使用中404或是否可用405。由於具備次頻帶劃分,因此在與頻寬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403進行比較時可見較精細之粒度,其中當次頻帶1及2在使用中時次頻帶3至N實際上可用。
在正交蜂巢式系統中,需減輕小區間干擾以確保小區邊緣服務品質(QoS)。不同系統使用不同形式之技術,但本質上存在兩種流派之思想。在基於網路之解決方案中,每一小區基於其相鄰小區信號雜訊比(SNR)量測結果而控制每一UE之傳輸功率頻譜密度(Tx PSD),此類似於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在基於UE之解決方案中,每一UE基於相鄰小區之SNR而控制其本身的Tx PSD。此外,基於UE之解決方案中存在兩個態樣。在基於相鄰小區之態樣中,每一UE監視由其所偵測得的相鄰小區之一子集傳輸之上行鏈路負載指示符,類似於高速上行鏈路封包存取(HSUPA)、LTE及DOrC。在一伺服小區態樣中,伺服小區廣播地理相鄰之小區的上行鏈路負載(例如,快速使用)。本文描述之態樣使用基於UE之上行鏈路負載管理方案,其適當地組合以上兩種解決方案。
可跨越同步或非同步操作之多個小區而處理所揭示的基於UE之負載管理系統。此允許個別UE能力成為最佳化小區間干擾之減小中的因素。當起始UE時,其通常自伺服小區存取節點接收指示伺服小區操作之類型(例如,同步或非同步)的訊息。操作之類型可促使UE在減小小區間干擾中遵從一方法或另一者。當前方法允許UE探尋可不視伺服小區之操作模式而定的小區間干擾減小之最佳方法。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UE可正於非同步小區中操作但具有直接存取相鄰小區之負載資料的能力。在此情況下,UE可操作以視較快的直接之相鄰小區之二進位每次頻帶負載資訊而減小或保持其傳輸功率頻譜密度,而非等待可經由伺服小區之回程通道而到達的相鄰小區之二進位每次頻帶負載資訊。
在基於UE之方法中,存在每一解決方案之正面與反面。在基於相鄰小區之態樣中,UE可迅速偵測到相鄰小區負載。然而,在非同步系統中,UE需保持多個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定時,對於偵測得之每一相鄰小區一者-此可為反面。在基於伺服小區之態樣中,UE無需保持任何相鄰小區定時-此為優勢。然而,負載資訊需經由回程而傳播(反面)。
混合方法(例如,組合各種特徵)產生經改良之效能。為了組合,每一小區廣播兩個參數:於接收器(Rx)處所見之上行鏈路小區間干擾。對於每一次頻帶使用一個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且此指示各別小區是否加載於特定次頻帶上。次頻帶小於或等於總系統頻寬(例如,20 MHz之系統具有各為900 KHz之20個次頻帶及18 MHz之橫跨頻寬)。於主要廣播通道(BCH)上進行傳輸。關於相鄰小區負載,由在地理上接近之小區進行加載,且對於每一次頻帶指示負載。
關於UE行為,UE視偵測得之相鄰小區負載而減小Tx PSD。偵測係基於兩種方法中之任一者:(1)自相鄰小區傳輸的經解碼之負載指示符;及(2)自伺服小區傳輸的經解碼之相鄰小區負載資訊。在同步系統中,UE依賴於自相鄰小區傳輸之負載指示符。在非同步系統中,UE依賴於自伺服小區傳輸之相鄰小區負載資訊。
在一替代態樣中,可想像非同步系統中視UE能力(例如,保持多個Rx定時之能力、Tx BW能力(10 MHz對20 MHz,及峰值資料速率能力)而定之行為。UE知曉系統是否為同步的,且該資訊作為系統參數之部分而在BCH(廣播通道)上經傳輸。
先前論述集中於對於給定小區將頻寬劃分為次頻帶。應理解,所揭示之態樣不受此實例限制且包括其他應用,諸如將小區劃分為扇區且接著將扇區頻帶劃分為次頻帶。
圖5中揭示又一態樣。在一態樣中,可使得負載控制命令之傳輸(及/或編碼)視配置於空中介面上用於負載控制的位元之數目,其每次一次頻帶、每次一群組、每次單一位元而循環經過整個頻寬或其組合而定。為了對於所有次頻帶群組傳播負載控制資訊,可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
此態樣500顯示為10ms之典型時間片510。在彼時間片內,向五個次頻帶520、530、540、550及560提供規則時間槽用於通信。修改用於控制約束次頻帶之槽以增加用於資料之頻寬。在狀態570處,於禁止次頻帶及時間槽處供應控制1資料。應注意,用於控制2至控制N之次頻帶屬於具有與約束控制群組不同之操作特徵的資料次頻帶群組。在狀態580處,於禁止次頻帶及與狀態570之控制1資料相同的時間槽處發送控制2資料。在此情況下,使對應於控制1及控制N之額外時間槽自由以載運資料。此循環繼續至狀態590,其中控制N時間槽載運控制N特徵資料且用於所有其他控制次頻帶之時間槽得到自由以用於額外資料使用。以此方式,在每一時間片中,通常受到控制約束操作特徵限制之資源由資料更為有效地利用。因此,此態樣操作,以使得C-次頻帶視系統之能力需求(例如,控制訊務、行動台之閒置操作)而僅出現於一些特定時間槽(在時間上非鄰近)中而非出現於所有槽中(此實際上減少對控制傳輸之限制因素)且具有受限之無C-次頻帶操作。藉由控制每隔多久發送控制位元,有可能具有與習知負載控制情況相比頻繁程度較低之上行鏈路負載控制,且開放資源用於資料訊務。
或者在一態樣中可想像其他個別編碼/聯合編碼選項亦為可能的,例如,向下或(or-of-down)規則、向上或(or-of-up)規則、次頻帶群組命令之更為複雜的組合(如圖7中所更為詳細論述)。
圖6A及圖6B顯示本申請案之另一態樣。大體而言,可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命令不同地、對於不同行動台(通道條件)不同地及/或對於不同小區(尤其對於不同頻率再用因數)不同地設計終端機處之功率頻譜密度(PSD)調整步長(SS)。亦即,可將步長(例如,對於向下、向上或保持命令)表示為△(K,M,R)0,其中K為行動台之索引,M為次頻帶群組之索引且R為頻率再用指標。步長對於K、M及R之一些組合可為零。
在圖6A中,已基於部分頻率再用而將由基地台620控制之小區600劃分為扇區。將扇區標註為6101 、6102 、...610R 。在例示性實例中,再用因數為3(R=3)。在小區中展示多個UE且將此等UE標註於630n處,其中n=整數K。K為操作於小區中之UE的總數目。應瞭解,K最有可能不為靜態數目且隨時間而變化。如所呈現,UE 6301 及UE 6302 常駐於扇區2,6102 中且UE 6303 至UE 630K 常駐於扇區1,6101 中。
在圖6B中,將對於620之頻寬分解為次頻帶6401 、6402 至640M 。將次頻帶6401 至6404 顯示為次頻帶群組Sector1 。將次頻帶6405 至6408 顯示為次頻帶群組Sector2 。次頻帶6409 至640M 包含次頻帶群組SectorR 。與圖3中所論述之實例UE類似,個別UE可具有顯著不同之通道條件,即使在同一扇區內亦為如此。此外,可想像將需要能夠在給定扇區內類似地控制UE。如先前所註,藉由個別次頻帶進行之控制亦為有利特徵。在當前態樣中,UE、次頻帶及扇區狀況中之每一者可藉由經由UE、次頻帶及扇區之索引將系統資料併入至自620至6301 、6302 、...630K 的控制命令之步長中而有助於負載控制方法。因此,作為一特定實例,UE 6301 使用次頻帶6405 及6406 。增大或減小至UE 6301 之功率的特定負載命令可指示由SS△(1,5-6,2)支配之增量功率步長。此步長可不同於由基地台620向其他UE發布之其他步長命令(例如,6303 利用次頻帶6403 ,其將具有由SS△(3,3,1)支配之步長)。對於UE 6301 之步長亦可隨時間推移隨著索引由小區600之改變的正弦狀態更新而變化。以此方式,可對於多個因數精細調諧步長控制,從而提供UE及系統控制上之大得多的精確性。
圖7A及圖7B描述關於UE對於多種命令處理不同且靈活的小區量度操作位準為有用之態樣。在非限制性實例中,當經由無線電傳輸之負載控制命令為次頻帶群組相依時,需要UE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命令而不同地回應。此情況在UE佔據1個以上次頻帶且並非所有次頻帶過載時尤其為真。系統參數之最佳化可規定UE修改來自基地台之功率控制命令。在此態樣中,基於所採取之方法而修改命令之步長。允許若干方法提供對於精細調諧整體系統效能之穩健性。
在圖7A中,小區之頻寬與次頻帶710及負載指示符720及721相關聯。UE操作於可橫跨一個以上次頻帶群組且因此接收一個以上次頻帶群組負載命令之次頻帶1及2中。在所描繪之實例中,次頻帶群組由n=1個次頻帶構成。UE關於系統命令資訊之多種可能反應可包括至少以下方法:保守方法730,其將根據在組成UE操作群組之次頻帶中之任一者中下降命令的出現而產生步長回應。亦即,若來自基地台(未描繪)之次頻帶群組功率命令指示對於組成UE操作群組之次頻帶中之任一者的功率下降方向,則UE將使功率逐步下降。此方法表示為SSC 且可被概括為"向下或"。在例示性實例中,接收次頻帶資訊720及721之UE將藉由以步長SSC 使功率下降731而做出反應。
想像積極方法740在某些狀況中可具有價值。在此情形下,UE在其操作於之次頻帶中之任一者(例如,次頻帶3)未加載之情況下經指導以增加功率。此方法表示為SSA 且可被概括為"向上或"。在例示性實例中,接收次頻帶資訊720及721之UE將藉由以步長SSA 使功率上升741而做出反應。
亦想像比例方法750及760,其中可調整命令之步長(例如,與頻寬成比例、與指派次頻帶之時間成比例)。舉例而言,在750之非限制性實例中,步長調整751(表示為SSP )與次頻帶相關系統操作特徵720及721成比例。由於715指示3個次頻帶中之2者經加載而第三者未加載,因此UE可以2/3之比例修改向下指向之功率頻譜密度級距,或PSD△=(2/3)*NOM_STEP_SIZE。
圖7B揭示對負載控制之UE回應可與對於特定UE指派次頻帶之時間成比例770的一實施例。在此方法中,非限制性例示性實例提供10 ms之時間框761,其中各向N個數目之次頻帶指派1/N ms之時間窗。在10 ms之框內,對於此小區在時間片中表示四個次頻帶,UE使用次頻帶1 t1(ms),使用次頻帶2 t2(ms)且UE不在剩餘的10-t1-t2(ms)內傳輸任何內容。在由UE使用中之兩個時間片具有一時間片經加載且一時間片經卸載之相應系統特徵。時間比例方法770接著根據以下參數而向UE提供PSD調整:對於次頻帶1之負載指示符(真或假);對於次頻帶2之負載指示符(真或假);對於次頻帶1之時間分數=t1/10;對於次頻帶2之時間分數=t2/10。此由SSTP 表示。
頻率/時間或其他潛在因素之眾多此等組合可得到應用且處於如所提出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現參看圖8,提出小區間干擾減輕之例示性態樣。在小區850中,端節點870及860如次頻帶負載指示符890所表示而使用次頻帶1及2。對於亦用於小區851中之同一頻帶,次頻帶負載指示符891說明端節點871正使用哪一次頻帶。端節點861正使用完全不同之頻帶(未圖示)。在此等狀況下,在OFDM系統中,對於小區間干擾之關注將為關鍵的。在習知控制中,藉由740產生之負載指示符對於741可能不可獲得。在負載指示符於相鄰小區之間共用之情況下,次頻帶之態樣增大系統之粒度。增大之粒度允許在用於不同小區之給定頻率中對於次頻帶之更為有效且密集之使用。在所說明之例示性實例中,對於端節點860、870、871之功率頻譜密度(PSD)可保持於其各別位準,因為無小區間干擾。使端節點871操作於次頻帶2中,將確實存在干擾且將需要自841至871及自840至860及870之控制命令。次頻帶負載指示符說明,即使端節點均處於同一頻帶中,亦不存在干擾,因此無需改變功率位準,從而允許UE有效地操作而無傳輸功率之不必要的減小。
現參看圖9,根據本文提出之各種實施例而說明無線通信系統900。系統900包含藉由通信鏈路905、907、908、911、941、941'、941"、941A、945、945'、945"、945S、947、947'、947"及947S互連之複數個節點。例示性通信系統900中之節點可基於通信協定(例如,網際網路協定(IP))藉由使用信號(例如,訊息)而交換資訊。可(例如)藉由使用導線、光纖電纜及/或無線通信技術而實施系統900之通信鏈路。例示性通信系統900包括複數個端節點944、946、944'、946'、944"、946",其經由複數個存取節點940、940'及940"存取通信系統900。
端節點944、946、944'、946'、944"、946"可為(例如)蜂巢式電話、智慧電話、膝上型電腦、掌上型通信器件、掌上型計算器件、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PDA及/或用 於經由無線通信系統900通信之任何其他合適器件。又,端節點944至946可為固定或行動的。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存取節點940、940'及940"可包含傳輸器鏈及接收器鏈,其中每一者又可包含與信號傳輸及接收相關聯之複數個組件(例如,處理器、調變器、多工器、解調變器、解多工器、天線等等)。存取節點940、940'及940"可為(例如)無線存取路由器或基地台。存取節點940可為固定台及/或行動物。
端節點944至946可於任何給定時刻在下行鏈路及/或上行鏈路通道上與存取節點940(及/或全異存取節點)通信。下行鏈路指代自存取節點940至端節點944至946之通信鏈路,且上行鏈路指代自端節點944至946至存取節點940之通信鏈路。存取節點940可進一步與其他基地台及/或可執行諸如對端節點944至946之鑑認及授權、記帳、計費等等之功能的任何全異器件(例如,伺服器904、節點906、909及910)通信。
例示性通信系統900亦包括用以提供互連性或提供特定服務或功能(例如,用於伺服及非伺服小區次頻帶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資料之回程路徑)之多個其他節點904、906、909、910及912。特定言之,例示性通信系統900包括用以支援對與端節點有關之狀態的轉移及儲存之伺服器904。伺服器節點904可為AAA伺服器、內容轉移伺服器、包括AAA伺服器功能性及內容轉移伺服器功能性兩者之伺服器。
例示性通信系統900描繪包括分別藉由相應網路鏈路905、907及908而連接至中間網路節點910之伺服器904、節點906及本藉代理節點909的網路902。網路902中之中間網路節點910亦經由網路鏈路911而提供至自網路902之觀點處於外部之網路節點的互連性。網路鏈路911連接至另一中間網路節點912,該中間網路節點912分別經由網路鏈路941、941'、941"而提供至複數個存取節點940、940'、940"之進一步連接性。
將每一存取節點940、940'、940"描繪為分別經由相應存取鏈路(945、947)、(945'、947')、(945"、947")而分別提供至複數個N個端節點(944、946)、(944'、946')、(944"、946")之連接性。在同步系統中,諸如945S及947S之存取鏈路亦可為可用的。在同步或非同步系統中,端節點可具有建立至處於其自己的小區環境外部之存取節點的存取鏈路(由941A描繪)的能力。在例示性通信系統900中,將每一存取節點940、940'、940"描繪為使用無線技術(例如,無線存取鏈路)來提供存取。分別將每一存取節點940、940'、940"之無線電覆蓋區域(例如,通信小區948、948'及948")說明為環繞相應存取節點之圓。
提出多小區網路中之小區近鄰之一例示性態樣。一小區(如由其服務區域948所表示)可具有相鄰小區948'及948"。同樣地,小區可由存取節點940表示,且其近鄰由940'及940"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每一小區廣播(例如,在BCH通道上)關於次頻帶1至N之次頻帶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資料(對於在彼小區中處於使用中之次頻帶的二進位資料位元1至N)。除了小區自己之負載指示符資料以外,小區亦將經由回程網路在次頻帶基礎上傳輸關於其相鄰小區活動性之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資料。至少,存取節點940提供關於端節點944至946之負載資料以及包括端節點944'、946'、944"至946"之所有相鄰小區正使用哪些次頻帶。
注意,雖然此為例示性模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模型且覆蓋如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俘獲之所有排列。若小區經扇區化(如同在頻率再用情形中一般),則將對於每一次頻帶傳輸相鄰扇區二進位負載指示符資料(未圖示)。
將例示性通信系統900作為對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描述的基礎而提出。此外,各種全異網路拓撲意欲處於所主張之標的物的範疇內,其中網路節點之數目及類型、存取節點之數目及類型、端節點之數目及類型、伺服器及其他代理之數目及類型、鏈路之數目及類型,及節點之間的互連性可與圖9中所描繪之例示性通信系統900不同。另外,可省略或組合例示性通信系統900中所描繪之功能實體。又,可改變網路中之功能實體的位置或置放。
圖10說明與各種態樣相關聯之例示性端節點1000(例如,行動節點、無線終端機、使用者設備)。例示性端節點1000可為可用作圖9中所描繪之端節點(例如,944、946、944'、946'、944"、946")中之任一者的裝置。如所描繪,端節點1000包括由匯流排1006耦接至一起之處理器1004、無線通信介面1030、使用者輸入/輸出介面1040及記憶體1010。因此,端節點1000之各種組件可經由匯流排1006而交換資訊、信號及資料。端節點1000之組件1004、1006、1010、1030、1040可位於外殼1002內部。
無線通信介面1030提供端節點1000之內部組件可發送信號至外部器件及網路節點(例如,存取節點)及自外部器件及網路節點(例如,存取節點)接收信號所憑藉之機制。無線通信介面1030包括(例如)接收器模組1032連同相應接收天線1036,及傳輸器模組1034連同相應傳輸天線1038,其用於將端節點1000耦接至其他網路節點(例如,經由無線通信通道)。
例示性端節點1000亦包括經由使用者輸入/輸出介面1040而耦接至匯流排1006之使用者輸入器件1042(例如,小鍵盤)及使用者輸出器件1044(例如,顯示器)。因此,使用者輸入器件1042及使用者輸出器件1044可經由使用者輸入/輸出介面1040及匯流排1006而與端節點1000之其他組件交換資訊、信號及資料。使用者輸入/輸出介面1040及相關聯之器件(例如,使用者輸入器件1042、使用者輸出器件1044)提供使用者可操作端節點1000以完成各種任務所憑藉之機制。詳言之,使用者輸入器件1042及使用者輸出器件1044提供允許使用者控制端節點1000及執行於端節點1000之記憶體1010中之應用程式(例如,模組、程式、常式、函數等等)的功能性。
處理器1004可處於記憶體1010中所包括之各種模組(例如,常式)之控制下且可控制端節點1000之操作以執行如本文所描述的各種信號傳輸及處理。包括於記憶體1010中之模組在啟動時或在由其他模組調用時經執行。模組可在經執行時交換資料、資訊及信號。模組亦可在經執行時共用資料及資訊。端節點1000之記憶體1010可包括信號傳輸/控制模組1012及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014。
信號傳輸/控制模組1012控制與接收及發送信號(例如,訊息)相關之處理用於管理狀態資訊儲存、擷取及處理。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014包括狀態資訊,諸如參數、狀態及/或與端節點之操作相關之其他資訊。詳言之,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014可包括組態資訊1016(例如,端節點識別資訊)及操作資訊1018(例如,關於當前處理狀態、未決回應之狀態等等的資訊)。信號傳輸/控制模組1012可存取及/或修改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014(例如,更新組態資訊1016及/或操作資訊1018)
端節點1000之記憶體1010亦可包括比較器模組1046、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及/或誤差處理機模組1050。雖然未經描繪,但應瞭解,比較器模組1046、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及/或誤差處理機模組1050可儲存及/或擷取可儲存於記憶體1010中的與其相關聯之資料。比較器模組1046可評估與端節點1000相關聯的所接收之資訊且實行與預期資訊之比較。
端節點1000可進一步包括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及比較器模組1046。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可量測與存取節點1100(圖11)(及/或任何全異無線終端機)相關聯之功率位準。此外,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可向存取節點1100傳輸功率命令以促進調整功率位準。舉例而言,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可在與傳輸單元之第一子集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傳輸單元中傳輸功率命令。功率命令(例如)可指示增大功率位準、減小功率位準、保持功率位準及其類似者。在接收用以增大或減小功率之功率命令後,存取節點1100即可將相關聯之功率位準更改固定(例如,預設)及/或可變量。預設量可具有基於特定因素(例如,頻率再用因數、不同行動台處之通道條件)之可變大小。此外,比較器模組1046可在與傳輸單元之第二子集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傳輸單元中傳輸作為與無線終端機(例如,存取節點1100)相關之終端機識別符的函數之資訊。此外,可在處於會話開啟狀態中時將一或多個開啟識別符指派給每一無線終端機,且該等開啟識別符可與傳輸單元之第一子集及第二子集相關聯。傳輸單元可採取可變格式(例如,時域、頻域、時域及頻域兩者之混合)。
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可經由下行鏈路功率控制通道(DLPCCH)傳輸功率命令。依照一實例,可在存取節點1100存取會話開啟狀態時藉由端節點1000將資源指派給存取節點1100;此等資源可包括特定DLPCCH區段、一或多個開啟識別符等等。可由基地台扇區連接點利用DLPCCH(例如,藉由使用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來傳輸下行鏈路功率控制訊息以控制存取節點1100之傳輸功率。
比較器模組1046可傳輸功率命令所對應的與無線終端機(例如,存取節點1100)相關聯之資訊連同由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轉移之功率命令。舉例而言,比較器模組1046可傳輸作為與無線終端機(例如,存取節點1100)相關聯之終端機識別符(例如,拌碼遮罩)的函數之資訊。比較器模組1046可經由DLPCCH轉移此資訊。依照一說明,與存取節點1100相關聯之資訊可連同來自功率調整器模組1048的功率命令傳輸之一子集而經由DLPCCH傳輸。
可結合藉由外來資訊(例如,環境因素、偏好、QoS、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等級、歷史資訊)之指派而使用最佳化器模組1052。人工智能(AI)模組1054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以自動方式執行如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例如,轉變通信資源、分析資源、外來資訊、使用者/UE狀態、偏好、次頻帶指派、功率位準設定)。此外,可使用基於推斷之方案來促進推斷待於給定時間及狀態執行之所欲動作。可經由任何合適的基於機器學習之技術及/或基於統計之技術及/或基於機率性之技術來實現本發明之基於AI的態樣。舉例而言,涵蓋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支援向量機(SVM)、隱馬可夫模型(HMM)、貪婪搜尋演算法、基於規則之系統、貝氏模型(例如,貝氏網路)、類神經網路、其他非線性訓練技術、資料融合、基於實用性之分析系統、使用貝氏模型之系統等等之使用。
圖11提供對根據本文所描述之各種態樣而實施之例示性存取節點1100的說明。例示性存取節點1100可為用作圖9所描繪之存取節點(例如,940、940'及940")中之任一者的裝置。存取節點1100包括由匯流排1106耦接至一起之處理器1104、記憶體1110、網路/網路間介面1120及無線通信介面1130。因此,存取節點1100之各種組件可經由匯流排1106而交換資訊、信號及資料。存取節點1100之組件1104、1106、1110、1120、1130可位於外殼1102內部。
網路/網路間介面1120提供存取節點1100之內部組件可發送信號至外部器件及網路節點及自外部器件及網路節點接收信號所憑藉之機制。網路/網路間介面1120包括用於使存取節點1100耦接至其他網路節點(例如,經由銅導線或光纖線)之接收器模組1122及傳輸器模組1124。無線通信介面1130亦提供存取節點1100之內部組件可發送信號至外部器件及網路節點(例如,端節點)及自外部器件及網路節點(例如,端節點)接收信號所憑藉之機制。無線通信介面1130包括(例如)接收器模組1132連同相應接收天線1136,及傳輸器模組1134連同相應傳輸天線1138。無線通信介面1130可用於使存取節點1100耦接至其他網路節點(例如,經由無線通信通道)。
處理器1104可處於記憶體1110中所包括之各種模組(例如,常式)之控制下且可控制存取節點1100之操作以執行各種信號傳輸及處理。包括於記憶體1110中之模組可在啟動時或在由可存在於記憶體1110中的其他模組調用時經執行。模組可在經執行時交換資料、資訊及信號。模組亦可在經執行時共用資料及資訊。以實例方式,存取節點1100之記憶體1110可包括狀態管理模組1112及信號傳輸/控制模組1114。對應於此等模組中之每一者,記憶體1110亦包括狀態管理資料1113及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115。
狀態管理模組1112關於狀態儲存及擷取而控制對自端節點或其他網路節點接收之信號的處理。狀態管理資料1113包括(例如)端節點相關資訊,諸如狀態或狀態之部分,或當前端節點狀態之位置(若儲存於某其他網路節點中)。狀態管理模組1112可存取及/或修改狀態管理資料1113。
信號傳輸/控制模組1114控制如對於諸如基本無線功能、網路管理等等之其他操作為必要的對經由無線通信介面1130至/自端節點及經由網路/網路間介面1120至/自其他網路節點之信號的處理。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115包括(例如)用於基本操作的關於無線通道指派之端節點相關資料及用於基本網路通信的諸如支援/管理伺服器之位址、組態資訊之其他網路相關資料。信號傳輸/控制模組1114可存取及/或修改信號傳輸/控制資料1115。
記憶體1110可另外包括唯一識別(ID)指派器模組1140、開啟識別(ID)指派器模組1142、功率控制器模組1144及/或無線終端機(WT)驗證器模組1146。應瞭解,唯一ID指派器模組1140、開啟ID指派器模組1142、功率控制器模組1144及/或WT驗證器模組1146可儲存及/或擷取保持於記憶體1110中之相關聯資料。此外,唯一ID指派器模組1140可向無線終端機配置終端機識別符(例如,拌碼遮罩)。開啟ID指派器模組1142可在無線終端機處於會話開啟狀態時向無線終端機指派開啟識別符。功率控制器模組1144可向無線終端機傳輸功率控制資訊。WT驗證器模組1146可致能在傳輸單元中包括無線終端機相關資訊。
存取節點1100可進一步包括評估與存取節點1100相關聯的所接收之資訊的比較器模組1046。比較器模組1046可分析所接收之資訊來判定存取節點1100是否正利用如由端節點1000提出之資源;因此,比較器模組1046可評估包括於經由DLPCCH而傳輸之符號之Q分量中的資訊。舉例而言,端節點1000可能已向存取節點1100指派識別符(例如,會話開啟ID),且比較器模組1046可分析存取節點1100是否使用與所指派之識別符相關聯的適當資源。根據其他實例,比較器模組1046可判定存取節點1100是否正利用由端節點1000配置的DLPCCH之區段及/或端節點1000是否已回收先前指派給存取節點1100之資源(例如,會話開啟ID)。
排程器模組1147利用來自各種模組之資料而控制對次頻帶之指派及與本文揭示之態樣相關的其他資源管理功能。
可結合藉由外來資訊(例如,環境因素、偏好、QoS、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等級、歷史資訊)之指派而使用最佳化器模組1148。人工智能(AI)模組1149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以自動方式執行如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例如,轉變通信資源、分析資源、外來資訊、使用者/UE狀態、偏好、次頻帶指派、功率位準設定)。此外,可使用基於推斷之方案來促進推斷待於給定時間及狀態執行之所欲動作。可經由任何合適的基於機器學習之技術及/或基於統計之技術及/或基於機率性之技術來實現本發明之基於AI的態樣。舉例而言,涵蓋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支援向量機(SVM)、隱馬可夫模型(HMM)、貪婪搜尋演算法、基於規則之系統、貝氏模型(例如,貝氏網路)、類神經網路、其他非線性訓練技術、資料融合、基於實用性之分析系統、使用貝氏模型之系統等等之使用。
鑒於本文描述之例示性態樣,論述了可根據所揭示之標的物而實施之方法。雖然為了簡單性起見,將方法展示並描述為一系列步驟,但應理解並瞭解,所主張之標的物不受步驟之數目或次序限制,因為一些步驟可以與本文描繪並描述之內容不同的次序出現及/或與其他步驟同時出現。此外,可能不需要所有所說明之步驟來實施各別方法。應瞭解,可藉由軟體、硬體、其組合或任何其他合適構件(例如,器件、系統、處理、組件)來實施與各種步驟相關聯之功能性。另外,應進一步瞭解,下文中及貫穿本說明書所揭示之一些方法能夠儲存於一製品上以促進傳送此等方法且將其轉移至各種器件。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並理解,可替代地將方法表示為一系列相關的狀態或事件,諸如以狀態圖之形式表示。
圖12說明根據各種態樣之高階方法。於1202處,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N為大於2之整數)。於1204處,將各別次頻帶指派給各別使用者設備(UE)。應瞭解,可結合進行次頻帶指派而使用多種指派協定。舉例而言,可出於特定目的(例如,資料類型、功率位準、距離、干擾減輕、負載平衡...)而指定各別次頻帶,且可分別將UE指派至作為與其之親和性之函數的次頻帶。此外,應瞭解,對於相似群組之次頻帶指派無需在頻寬頻譜上鄰接。
於1206處,使次頻帶指派與各別系統操作特徵匹配。此至少包括功率控制、許可控制、阻塞控制及信號交遞控制。
於1208處,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於1210處,向在特定伺服小區之控制下之UE廣播命令及系統特徵。於1212,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例如,通知在次頻帶指派之此等相鄰小區中的基地台或UE)。廣播可藉由經由回程通道、經由無線電直接至相鄰小區或其他方法而進行。於1214處,監視伺服小區系統特徵以及相鄰小區次頻帶指派。於1216處,作為此監視之結果,若判定次頻帶組態已改變或應改變,則可結合組態而使用最佳化方案1220;否則於1218保持次頻帶指派。1220之最佳化方案可使用外來資訊(例如,環境因素、偏好、QoS、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等級、歷史資訊)。在另一實例中,指派可為跨越一小區或複數個小區之負載平衡的函數。
該方法之一實施例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以自動方式執行如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例如,轉變通信資源、分析資源、外來資訊、使用者/UE狀態、偏好、次頻帶指派、功率位準設定)。此外,可使用基於推斷之方案來促進推斷待於給定時間及狀態執行之所欲動作。可經由任何合適的基於機器學習之技術及/或基於統計之技術及/或基於機率性之技術來實現本發明之基於AI的態樣。舉例而言,涵蓋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支援向量機(SVM)、隱馬可夫模型(HMM)、貪婪搜尋演算法、基於規則之系統、貝氏模型(例如,貝氏網路)、類神經網路、其他非線性訓練技術、資料融合、基於實用性之分析系統、使用貝氏模型之系統等等之使用。
圖13說明根據在系統負載控制之特定情況下的各種態樣之高階方法。於1310處,獲得關於負載控制之系統量度。本文中之資訊已受處理用於次頻帶相依負載控制。
於1320處,判定負載改變命令之最佳步長。此步驟更為詳細地包含於圖14之中階方法中。於1330處,將命令(及相關聯的每次頻帶之特徵)傳輸至UE及相鄰小區。可使得負載控制命令之傳輸(及/或編碼)視配置於空中介面上用於負載控制的位元之數目,其每次一次頻帶、每次一群組、每次單一位元而循環經過整個頻寬或其組合而定。為了對於所有次頻帶群組傳播負載控制資訊,可每次經由無線電傳輸一次頻帶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次頻帶群組。於1340處,監視系統特徵。於1350處,作為此監視之結果,若判定次頻帶組態已改變或應改變,則可結合次頻帶組態而使用最佳化方案1370;否則於1360保持次頻帶指派。如上文所論述,1370之最佳化方案可使用外來資訊及人工智能技術。
圖14說明根據負載控制判定之各種態樣的方法。可對於不同次頻帶群組命令不同地、對於不同行動台(通道條件)不同地及/或對於不同小區(尤其對於不同頻率再用因數)不同地設計功率頻譜密度(PSD)調整步長(SS)。亦即,可將步長(例如,對於向下、向上或保持命令)表示為△(K,M,R)0,其中K為行動台之索引1436,M為次頻帶群組之索引1434且R為頻率再用指標1432。步長對於K、M及R之一些組合可為零。可經由如上文所註之最佳化方案而執行對最佳傳輸、編碼及步長組態之判定。
圖15說明根據各種態樣之另一高階方法。於1510處,使用者設備(UE)在次頻帶相依基礎上接收負載控制命令及相關聯的系統特徵。於1520處,將次頻帶群組命令與操作次頻帶之UE進行比較。若在1530處,操作次頻帶之UE之數目小於次頻帶群組命令中的次頻帶之數目,則在1540處之回應將使用每次頻帶位元之控制機制,否則,評估1550。在1550處,若UE之次頻帶匹配群組之次頻帶,則使用群組命令作為回應1560。若在1550處,判定UE之次頻帶大於次頻帶群組命令中次頻帶之數目,則在1570處利用最佳化方案(例如圖16)來獲得最佳化回應。在1580處,在適當時使用以上回應中之每一者來調整UE負載。
圖16說明根據各種態樣之中階方法,尤其是在判定UE之次頻帶大於次頻帶群組命令中次頻帶之數目的情況下最佳化結果。於1671處,擷取系統量度。於1672處,利用最佳化方案來判定保守SSC 方法1673、積極SSA 方法1674、比例SSP 方法1675或時間比例SSTP 方法1676中之最佳方法。此等方法更為詳細地包含於圖7中。1672之最佳化方案可使用外來資訊(例如,環境因素、偏好、QoS、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等級、歷史資訊)。在另一實例中,指派可為跨越一小區或複數個小區之負載平衡的函數。
該方法之一實施例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以自動方式執行如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例如,轉變通信資源、分析資源、外來資訊、使用者/UE狀態、偏好、次頻帶指派、功率位準設定)。此外,可使用基於推斷之方案來促進推斷待於給定時間及狀態執行之所欲動作。可經由任何合適的基於機器學習之技術及/或基於統計之技術及/或基於機率性之技術來實現本發明之基於AI的態樣。舉例而言,涵蓋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支援向量機(SVM)、隱馬可夫模型(HMM)、貪婪搜尋演算法、基於規則之系統、貝氏模型(例如,貝氏網路)、類神經網路、其他非線性訓練技術、資料融合、基於實用性之分析系統、使用貝氏模型之系統等等之使用。
圖17說明根據各種態樣之高階方法。於1704處,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N為大於2之整數)。於1706處,將各別次頻帶指派給各別使用者設備(UE)。應瞭解,可結合進行次頻帶指派而使用多種指派協定。舉例而言,可出於特定目的(例如,資料類型、功率位準、距離、干擾減輕、負載平衡...)而指定各別次頻帶,且可分別將UE指派至作為與其之親和性之函數的次頻帶。
在另一實例中,可結合指派而使用最佳化方案。同樣地,可使用外來資訊(例如,環境因素、偏好、QoS、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等級、歷史資訊)。在另一實例中,指派可為跨越一小區或複數個小區之負載平衡的函數。
該方法之一實施例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以自動方式執行如本文所述之各種態樣(例如,轉變通信資源、分析資源、外來資訊、使用者/UE狀態、偏好、次頻帶指派、功率位準設定)。此外,可使用基於推斷之方案來促進推斷待於給定時間及狀態執行之所欲動作。可經由任何合適的基於機器學習之技術及/或基於統計之技術及/或基於機率性之技術來實現本發明之基於AI的態樣。舉例而言,涵蓋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支援向量機(SVM)、隱馬可夫模型(HMM)、貪婪搜尋演算法、基於規則之系統、貝氏模型(例如,貝氏網路)、類神經網路、其他非線性訓練技術、資料融合、基於實用性之分析系統、使用貝氏模型之系統等等之使用。
於1708處,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於1710,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例如,通知在次頻帶指派之此等相鄰小區中的基地台或UE)。於1712處,監視相鄰小區次頻帶指派。於1714處,作為此監視之函數,若判定關於次頻帶指派存在衝突,則(例如)在1716處向特定UE發送控制資訊以結合減輕歸因於衝突之小區間干擾而減小功率。若不存在衝突,則在1718處,UE保持功率位準。
自前述內容可易於瞭解,藉由將頻寬再分為各別次頻帶,可達成與習知方案相比對UE功率位準之粒度更大的調諧。因此,促進了整體系統資源利用以及小區間干擾之減輕。
圖18說明根據各種態樣之高階方法。於1804處,使用者設備接收次頻帶指派。於1806處,進行關於UE之各別能力/功能性之判定或識別。若UE被認為不具有特定能力/功能性,則在1808處,UE僅聽取關於次頻帶指派的來自基地台之命令。然而,若UE確實具有關於本文描述之態樣的特定能力或功能性,則在1810處,UE關於衝突之次頻帶負載指示符資料而查看鄰近小區。在1812處,進行關於作為各別次頻帶負載指示符資料之函數,衝突是否存在之判定。若衝突確實存在,則UE減小功率位準以減輕其可能引起之干擾。若判定衝突不存在,則在1814處,UE保持功率位準。
圖19強調用於根據各種態樣之管理方法的例示性邏輯。管理方法1900係用於穩健地處理同步及非同步正交系統的基於UE之小區間干擾減輕系統。於1904處,對於給定伺服小區中之每一UE,該UE接收指示伺服小區正以同步還是非同步模式操作之伺服小區類型訊息。於1906處,US判定或被告知伺服小區為同步還是非同步。若小區為同步的,則處理進行至1918,其中US關於二進位次頻帶負載資料而查看伺服小區或相鄰小區。若在1906處,小區為非同步的,則處理進行至1912,其中對UE之能力進行估定。若UE被認為具有進階能力,則處理進行至1918。若US被認為具有基本能力,則處理進行至1916,其中UE關於回程之二進位次頻帶資料而查看伺服小區。步驟1918表示各種優勢(例如,較快速之相鄰小區偵測、直接自相鄰小區獲得相鄰小區負載資料)。對於其他能力較小之UE,路徑1916仍將提供自UE之伺服小區傳輸且經由回程通道而獲得之新穎二進位次頻帶負載資料。在任一路徑中,獲得每次頻帶之二進位負載資料且在1920可進行比較。
在此點處,如圖7中所示之較精細粒度將向UE提供採用步驟1922還是1924之控制指導連同用於操作於給定頻寬之不同次頻帶中之更多UE的增加之空間。
此可與展示穩健度較低之習知替代方案的圖20及圖21形成對比。在圖20中,在開始2002後,UE即接收伺服小區類型訊息2004且伺服小區類型要求UE之下一步驟2018。此處,相鄰小區之資料的整個頻寬直接且快速地自相鄰小區獲得且與來自伺服小區之負載資料進行比較2020。規定對UE之有效程度較低的指導(例如,使用匹配頻帶內之非干擾不同次頻帶之UE在其實際上未引起干擾時被指示為引起干擾)且接著將採用2022或2024。
在圖21中,UE在開始2102處接收要求步驟2116之伺服小區類型訊息2104。此處,獲得藉由伺服小區提供的來自較慢回程通道之整個頻寬且將其與伺服小區中之UE頻寬進行比較2120。規定對UE之有效程度較低的指導(例如,使用匹配頻帶內之非干擾不同次頻帶之UE在其實際上未引起干擾時被指示為引起干擾)且接著將採用2122或2124。UE能力被忽略。如圖20及圖21中所表示之系統亦較不基於UE,因為伺服小區系統要求了路徑。
圖22說明系統2200,其藉由准許對於不同次頻帶的不同且靈活之小區量度操作位準而促進小區資源管理。系統2200亦有助減輕小區間干擾。
組件2202將小區頻寬劃分為N個次頻帶(N為大於2之整數)。組件2216向各別使用者設備(UE)指派各別次頻帶且組件2204向各別次頻帶指派系統量度特徵。應瞭解,可結合進行次頻帶及系統量度特徵指派而使用多種指派協定。舉例而言,可出於特定目的(例如,資料類型、功率位準、距離、干擾減輕、負載平衡...)而指定各別次頻帶,且可分別將UE指派至作為與其之親和性之函數的次頻帶。在另一實例中,可結合指派而使用由組件2218利用之最佳化方案(例如,藉由使用人工智能)。同樣地,可使用外來資訊(例如,環境因素、偏好、QoS、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等級、歷史資訊)。來自各種來源之資訊可含於資料儲存器2226中。在另一實例中,指派可為跨越一小區或複數個小區之負載平衡的函數。
組件2206對次頻帶指派進行追蹤,且組件2212向相鄰小區廣播次頻帶指派(例如,通知在次頻帶指派之此等相鄰小區中的基地台或UE),而組件2210向在伺服小區之控制下之UE廣播命令及特徵。組件2214監視相鄰小區次頻帶指派,而組件2208監視系統特徵。組件2220判定作為此監視之函數是否存在衝突,且若判定關於次頻帶指派存在衝突,則組件2224(例如)向特定UE發送控制資訊以結合減輕歸因於衝突之小區間干擾而減小功率。組件2226亦可關於其他系統操作控制特徵而改變次頻帶指派。若不存在衝突,則組件2222向UE發送控制資訊以保持功率位準。組件2222亦保持與次頻帶相關聯之其他系統特徵資料。
對於軟體實施,本文描述之技術可藉由執行本文描述之功能的模組(例如,程序、函數等等)而實施。軟體程式碼可儲存於記憶體單元中且由處理器執行。記憶體單元可實施於處理器內或處理器外部(在該情況下,可經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方式將其通信地耦接至處理器)。
上文描述之內容包括一或多個實施例之實例。當然,不可能為描述前述實施例之目的而描述組件或方法之每一可構想組合,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認識到,各種實施例之許多進一步組合及排列為可能的。因此,所描述之實施例意欲包含處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疇內的所有此等更改、修改及變化。此外,就術語"包括"用於實施方式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程度而言,此術語意欲以類似於術語"包含"之方式(如"包含"作為過渡詞使用於請求項中時所解譯)而為包括性的。
100...經劃分頻寬方法
101...給定頻寬
102...整數
103...特徵
104...例示性實例
105...態樣
200...功率控制方法
201...次頻帶
202...量度
203...控制訊務/控制訊務約束次頻帶
204...資料訊務/群組
205...資料訊務/群組
206...控制量度
300...狀態
300'...狀態
310...次頻帶
310'...次頻帶
320...類似特徵群組
330...基地台
350...小區區域
370...城市峽谷
380...路徑
401...次頻帶
402...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
403...頻寬二進位值負載指示符
404...在使用中
405...可用
500...態樣
510...時間片
520...次頻帶
530...次頻帶
540...次頻帶
550...次頻帶
560...次頻帶
570...狀態
580...狀態
590...狀態
600...小區
6101 ...扇區1
6102 ...扇區2
610R ...扇區
620...基地台
6301 ...UE
6302 ...UE
6303 ...UE
630K ...UE
6401 ...次頻帶
6402 ...次頻帶
6403 ...次頻帶
6404 ...次頻帶
6405 ...次頻帶
6406 ...次頻帶
6408 ...次頻帶
6409 ...次頻帶
64010 ...次頻帶
64011 ...次頻帶
640M ...次頻帶
710...次頻帶
720...負載指示符/次頻帶資訊/次頻帶相關系統操作特徵
721...負載指示符/次頻帶資訊/次頻帶相關系統操作特徵
730...保守方法
731...使功率下降
740...積極方法
741...使功率上升
750...比例方法
751...步長調整
760...比例方法/端節點
761...時間框
770...與對於特定UE指派次頻帶之時間成比例/時間比例方法/端節點
771...端節點
850...小區
851...小區
860...端節點
861...端節點
870...端節點
871...端節點
900...無線通信系統
902...網路
904...伺服器/伺服器節點
905...通信鏈路/網路鏈路
906...節點
907...通信鏈路/網路鏈路
908...通信鏈路/節點/網路鏈路
909...節點/本藉代理節點
910...節點/中間網路節點
911...通信鏈路/網路鏈路
912...節點/中間網路節點
940...存取節點
940'...存取節點
940"...存取節點
941...通信鏈路/網路鏈路
941'...通信鏈路/網路鏈路
941"...通信鏈路/網路鏈路
941A...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4...端節點
944'...端節點
944"...端節點
945...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5'...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5"...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5S...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6...端節點
946'...端節點
946"...端節點
947...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7'...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7"...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7S...通信鏈路/存取鏈路
948...通信小區/服務區域
948'...通信小區
948"...通信小區
1000...端節點
1002...外殼
1004...處理器
1006...匯流排
1010...記憶體
1012...信號傳輸/控制模組
1014...信號傳輸/控制資料
1016...組態資訊
1018...操作資訊
1030...無線通信介面
1032...接收器模組
1034...傳輸器模組
1036...接收天線
1038...傳輸天線
1040...使用者輸入/輸出介面
1042...使用者輸入器件
1044...使用者輸出器件
1046...比較器模組
1048...功率調整器模組
1050...誤差處理機模組
1052...最佳化器模組
1054...人工智能(AI)模組
1100...存取節點
1102...外殼
1104...處理器
1106...匯流排
1110...記憶體
1112...狀態管理模組
1113...狀態管理資料
1114...信號傳輸/控制模組
1115...信號傳輸/控制資料
1120...網路/網路間介面
1122...接收器模組
1124...傳輸器模組
1130...無線通信介面
1132...接收器模組
1134...傳輸器模組
1136...接收天線
1138...傳輸天線
1140...唯一識別(ID)指派器模組
1142...開啟識別(ID)指派器模組
1144...功率控制器模組
1146...無線終端機(WT)驗證器模組
1147...排程器模組
1148...最佳化器模組
1149...人工智能(AI)模組
1900...管理方法
1916...路徑
2200...系統
2202...組件
2204...組件
2206...組件
2208...組件
2210...組件
2212...組件
2214...組件
2216...組件
2218...組件
2220...組件
2222...組件
2226...資料儲存器/組件
A...UE
A'...UE
B...UE
B'...UE
C...UE
C'...UE
D...UE
D'...UE
E...UE
E'...UE
F...UE
F'...UE
Sector1 ...次頻帶群組
Sector2 ...次頻帶群組
SectorR ...次頻帶群組
SSA ...方法/步長
SSC ...方法/步長
SSP ...步長調整
圖1為對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無線通信系統的說明。
圖2為對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可變且靈活的負載控制操作特徵之例示性說明。
圖3為對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其他可變且靈活的負載控制操作特徵之說明。
圖4為對次頻帶二進位負載指示符及頻寬二進位負載指示符之例示性說明。
圖5為對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傳輸靈活性的例示性說明。
圖6A及圖6B為對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負載控制的例示性說明。
圖7A及圖7B說明根據本文陳述之各種態樣之負載控制步長修改方法。
圖8為對本申請案控制之小區間干擾之例示性態樣的說明。
圖9為對根據各種態樣而實施之例示性通信系統(例如,蜂巢式通信網路)的說明。
圖10為對與各種態樣相關聯之例示性端節點(例如,行動節點)之說明。
圖11為對根據本文所描述之各種態樣而實施之例示性存取節點的說明。
圖12為用於根據各種態樣實施對於不同次頻帶可變且靈活的系統操作特徵之例示性高階邏輯流程圖。
圖13為用於根據各種態樣處理對於不同次頻帶可變且靈活的系統操作特徵之例示性高階邏輯流程圖。
圖14為根據各種態樣之例示性中階邏輯流程圖。
圖15為用於根據各種態樣處理可變且靈活之負載控制命令之例示性高階邏輯流程圖。
圖16為根據各種態樣之例示性中階邏輯流程圖。
圖17為說明關於減輕小區間干擾之態樣的流程圖。
圖18為說明關於減輕小區間干擾之態樣的流程圖。
圖19為根據各種態樣用於在同步及非同步正交系統中的基於UE之小區內干擾減輕之例示性邏輯流程圖。
圖20為用於同步正交系統中的基於UE之小區內干擾減輕之例示性邏輯流程圖。
圖21為用於非同步正交系統中的基於UE之小區內干擾減輕之例示性邏輯流程圖。
圖22為說明促進小區資源管理且減輕小區內干擾之系統之系統圖。
200...功率控制方法
201...次頻帶
202...量度
203...控制訊務/控制訊務約束次頻帶
204...資料訊務/群組
205...資料訊務/群組
206...控制量度

Claims (12)

  1. 一種管理複數個次頻帶之方法,其包含:將一上行鏈路資源劃分為複數個較小資源;將該等經劃分之資源群組至複數個資源群組,其中該等資源群組係由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資源所組成;及准許用於不同資源群組之若干小區上行鏈路負載量度操作,其中該等小區上行鏈路負載量度操作係在一時域中。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改變一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用於控制之若干經配置位元的一函數。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改變傳輸係根據該小區中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一索引、該小區中之該等資源、或一部分頻率再用因數之至少一者。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小區量度操作係在一頻域及一時域之結合中。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一時間處經由無線電傳輸一資源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資源群組。
  6. 一種管理複數個次頻帶之裝置,其包含:用於將一上行鏈路資源劃分為複數個較小資源之構件;用於將該等經劃分之資源群組至複數個資源群組之構件,其中該等資源群組之每一者中之資源係由具有相同 或類似操作特徵之資源所組成;及用於准許用於不同資源群組之若干小區上行鏈路負載量度操作之構件。
  7.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改變一控制命令之傳輸作為用於控制之若干經配置位元的一函數之構件。
  8.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改變傳輸係根據該小區中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一索引、該小區中之該等資源、或一部分頻率再用因數之至少一者。
  9.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中該等小區量度操作係在一頻域及一時域之結合中。
  10.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在一時間處經由無線電傳輸一資源群組負載控制且隨時間推移而循環經過全部資源群組。
  11.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包含程式碼以用於:將一上行鏈路資源劃分為複數個較小資源;將該等經劃分之資源群組至複數個資源群組,其中該等資源群組之每一者中之資源包含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資源;及准許用於不同資源群組之若干小區上行鏈路負載量度操作。
  12.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操作之裝置,該裝置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用於將一上行鏈路資源劃分為 複數個較小資源;將該等經劃分之資源群組至複數個資源群組,其中該等資源群組之每一者中之資源包含具有相同或類似操作特徵之資源;及准許用於不同資源群組之若干小區上行鏈路負載量度操作;及一記憶體,其耦接至該處理器以用於儲存資料。
TW096141262A 2006-11-01 2007-11-01 次頻帶相依資源管理 TWI452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6388906P 2006-11-01 2006-11-01
US86457906P 2006-11-06 2006-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8913A TW200828913A (en) 2008-07-01
TWI452884B true TWI452884B (zh) 2014-09-11

Family

ID=3932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1262A TWI452884B (zh) 2006-11-01 2007-11-01 次頻帶相依資源管理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8964703B2 (zh)
EP (1) EP2090011B1 (zh)
JP (4) JP5329417B2 (zh)
KR (2) KR101132537B1 (zh)
CN (2) CN101529776B (zh)
AU (1) AU2007317375B2 (zh)
BR (1) BRPI0717890B1 (zh)
CA (2) CA2857009C (zh)
IL (1) IL198219A0 (zh)
MX (1) MX2009004494A (zh)
NO (1) NO20092094L (zh)
RU (1) RU2427960C2 (zh)
TW (1) TWI452884B (zh)
WO (1) WO200805797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3039B2 (en) 2002-08-08 2008-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reating and utilizing diversity in multipl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90163B2 (en) * 2002-08-08 2012-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enhanced coding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961595B2 (en) * 2002-08-08 2005-11-01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mobile nodes in multiple states
US7529265B1 (en) * 2002-12-03 2009-05-05 Rockwell Collins, Inc. Frequency self-organizing radio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KR101061654B1 (ko) 2003-02-19 2011-09-01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멀티-유저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 제어된 중첩 코딩
US8593932B2 (en) * 2003-05-16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a shared transmission resource
US7925291B2 (en) * 2003-08-13 2011-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specific downlink power control channel Q-bit
KR101132537B1 (ko) 2006-11-01 2012-04-02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부-대역 종속적 자원 관리
EP2127269B1 (en) * 2007-01-11 2017-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dtx and drx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68833A1 (en) * 2007-03-30 2008-10-30 Leping Hua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ptimization of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773991B2 (en) * 2007-04-02 2010-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access latency while protecting against control signaling data processing overload
WO2009081457A1 (ja) * 2007-12-20 2009-07-02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位装置
US7962091B2 (en) * 2008-03-14 2011-06-14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s for relay-based wireless networks
JP5200701B2 (ja) * 2008-07-02 2013-06-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周波数割当て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KR101527008B1 (ko) * 2008-07-07 2015-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부분 주파수 재사용을 위한 제어 정보 제공 방법
MY156161A (en) 2008-07-25 2016-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18643A1 (ja) * 2008-08-12 2010-02-18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US8548383B2 (en) * 2008-08-27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pectrum density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677456B (zh) 2008-09-16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控制信令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CN101729106B (zh) * 2008-10-30 2013-03-1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干扰管理和传输质量控制的增强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EP2352324B1 (en) * 2008-11-28 2017-09-27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US8078185B2 (en) * 2009-03-31 2011-12-13 Intel Corporation User group-based adaptive soft frequency reuse method to mitigate downlink interference fo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US8521173B2 (en) * 2009-06-03 2013-08-2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and configuration based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or uneven load distributions
CN102098785B (zh) * 2009-12-14 2014-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9844073B2 (en) 2010-01-11 2017-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uplink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07068B2 (en) * 2010-02-12 2015-08-11 Alcatel Lu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relay-assistant cellular network
CN102137443B (zh) * 2010-10-11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邻区负荷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EP2561638B1 (en) * 2011-06-04 2014-07-2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Enhanced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30157671A1 (en) * 2011-06-20 2013-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uting a scheduled loa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140044366A (ko) * 2011-07-29 2014-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 측정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정보 전송 방법
US9578625B2 (en) 2012-02-28 2017-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30104174A (ko) * 2012-03-13 2013-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클러스터 사이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369992B1 (en) * 2012-11-16 2016-06-14 Sprint Spectrum L.P. Sub-band selec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232524B2 (en) * 2013-01-05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multi-channels of a network with a limited link budget
US9167586B1 (en) 2013-08-13 2015-10-2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t cell edge region of enhanced node B of LTE wireless network
KR102027413B1 (ko) * 2013-08-30 2019-10-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9300587B1 (en) * 2013-12-19 2016-03-29 Sprint Spectrum L.P. Managing connected user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380071B2 (ja) *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262300B1 (ko) * 2015-06-17 2021-06-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대역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22569B1 (ko) 2015-07-22 2023-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대역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554350B2 (en) * 2015-08-04 2020-02-04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Sub-partitioning of wireless wideband channel and usage
US10791548B2 (en) * 2016-05-02 2020-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design for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6095509B (zh) * 2016-06-20 2019-05-03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差异变量发布方法和装置
JP2019528009A (ja) 2016-08-12 2019-10-0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セルを取得する方法および端末
US10206232B2 (en)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US10602507B2 (en) * 2016-09-29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US10644924B2 (en) 2016-09-29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96887A1 (en) * 2016-11-03 2021-10-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ariable subband configuration of search space
US10973027B2 (en) 2017-03-17 2021-04-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carrier management and network slic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N109274628B (zh) * 2017-07-17 2021-08-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子带系统中的上行业务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616801B1 (en) * 2018-06-04 2020-04-07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inter 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848718B2 (en) * 2018-08-07 2023-12-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JP7011759B1 (ja) * 2019-02-19 2022-01-27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ran)ノードに対するニューラル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
WO2021092839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10326726A1 (en) * 2020-04-16 2021-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reporting for updating of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CN114501353B (zh) * 2020-10-23 2024-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4827452B (zh) * 2022-03-09 2024-02-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一种控制无线摄像头远程收集果树图像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9305A2 (en) * 2000-12-15 2002-06-20 Broadstorm Telecommunications,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US20040228283A1 (en) * 2003-05-14 2004-11-18 Naguib Ayman Fawzy Power control and scheduling in an OFDM system
WO2006004968A2 (en) * 2004-06-30 2006-01-12 Neocif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s
WO2006099547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7484B1 (en) 1999-03-15 2009-01-14 Motorola, Inc. Time sharing of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136654B1 (en) * 1999-09-20 2006-11-14 Motorola, Inc. Power 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93331B1 (en) * 2000-03-30 2002-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U2002232589A1 (en) * 2000-12-15 2002-06-24 Broadstorm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with group-based subcarrier allocation
US6845245B2 (en) 2000-12-22 2005-01-18 Denso Corporation Access parameter adaptation and packet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using detailed mobile status information
US6973030B2 (en) 2001-06-20 2005-12-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logical data flow in a variable data rate environment
JP4342171B2 (ja) 2002-12-25 2009-10-14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
US7158796B2 (en) * 2003-06-16 2007-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ly managing reverse link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4114716A1 (en) 2003-06-17 2004-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verse link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5045504A (ja) * 2003-07-28 2005-02-17 Toshiba Corp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リア受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
DE10338053B4 (de) 2003-08-19 2005-12-1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Zuweisung von Funkressourcen und Netzeinrichtung in einem Mehrträger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9585023B2 (en) * 2003-10-30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ered reus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85228B2 (en) 2003-10-31 2006-08-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Adaptiv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JP2005328525A (ja) * 2004-05-04 2005-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端末機の最適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セル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756974A1 (en) 2004-06-16 2007-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scheduling for uplink packet data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73851B2 (en) * 2004-12-07 2009-08-11 Adapt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ntenna and channel assignment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US8571132B2 (en) * 2004-12-22 2013-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trained ho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150388B2 (ja) 2005-07-19 2008-09-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ガード周波数帯設定方法
US8660095B2 (en) * 2005-07-21 2014-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039123A1 (en) * 2006-09-25 2008-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memory-efficient estimation of noise floor
US7647025B2 (en) * 2006-09-29 2010-01-12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and coordinating other cell interference
KR101132537B1 (ko) 2006-11-01 2012-04-02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부-대역 종속적 자원 관리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9305A2 (en) * 2000-12-15 2002-06-20 Broadstorm Telecommunications,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US20040228283A1 (en) * 2003-05-14 2004-11-18 Naguib Ayman Fawzy Power control and scheduling in an OFDM system
WO2006004968A2 (en) * 2004-06-30 2006-01-12 Neocif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s
WO2006099547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32537B1 (ko) 2012-04-02
EP2090011A2 (en) 2009-08-19
IL198219A0 (en) 2009-12-24
NO20092094L (no) 2009-05-29
KR20090085661A (ko) 2009-08-07
WO2008057971A2 (en) 2008-05-15
CA2857009A1 (en) 2008-05-15
JP5559285B2 (ja) 2014-07-23
RU2427960C2 (ru) 2011-08-27
BRPI0717890A2 (pt) 2013-11-05
JP2014168249A (ja) 2014-09-11
US20150131585A1 (en) 2015-05-14
US8964703B2 (en) 2015-02-24
US9648625B2 (en) 2017-05-09
EP2090011B1 (en) 2018-08-01
CN102612085B (zh) 2016-06-22
JP5788555B2 (ja) 2015-09-30
JP5329417B2 (ja) 2013-10-30
JP2010508792A (ja) 2010-03-18
BRPI0717890B1 (pt) 2021-01-12
RU2009120602A (ru) 2010-12-10
JP2015233318A (ja) 2015-12-24
CN101529776A (zh) 2009-09-09
JP2013081183A (ja) 2013-05-02
KR20110054069A (ko) 2011-05-24
CA2667098A1 (en) 2008-05-15
US20100027502A1 (en) 2010-02-04
AU2007317375A1 (en) 2008-05-15
CA2667098C (en) 2015-02-03
WO2008057971A3 (en) 2009-01-29
CA2857009C (en) 2017-01-24
KR101132482B1 (ko) 2012-04-23
MX2009004494A (es) 2009-05-13
TW200828913A (en) 2008-07-01
CN101529776B (zh) 2013-06-19
JP6073425B2 (ja) 2017-02-01
AU2007317375B2 (en) 2010-11-25
CN102612085A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2884B (zh) 次頻帶相依資源管理
JP5113184B2 (ja) サブ帯域に依存するアップリンク負荷管理
Croce et al. LoRa technology demystified: From link behavior to cell-level performance
RU2404541C2 (ru) Взвешенное справедливое совместно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канала с помощью масок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JP2007195175A (ja) セルラーofdm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これの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において干渉を最小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US12058058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Sethom et al. Spectrum mobility management in cognitive two‐tier networks
Kiran Cognitive rad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