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493B - 手持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493B
TWI449493B TW100143143A TW100143143A TWI449493B TW I449493 B TWI449493 B TW I449493B TW 100143143 A TW100143143 A TW 100143143A TW 100143143 A TW100143143 A TW 100143143A TW I449493 B TWI449493 B TW I4494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handheld electronic
clamping portion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3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2876A (zh
Inventor
Chih Kuang Wang
Tsung Yuan Ou
Li Hsu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22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4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Description

手持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手持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震動提示功能的手持式電子裝置。
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無線行動通訊等各項應用的快速發展,使用觸控面板做為使用者指令輸入介面的手持電子裝置,如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已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將手機或平板電腦結合震動機制,並在來電時提供震動提示,或者使用者藉由觸控面板進行操作時提供觸覺回饋效果,為目前手持式電子裝置常見的特點之一。
市面上常見手持電子裝置之震動機制常使用偏心馬達(Eccentric motor)帶動機殼或主板來達成。然而,採用偏心馬達作為震動源,除了須佔用手持電子裝置內部配置空間外,更須要將偏心馬達周圍淨空,以預留偏心馬達時的擺盪空間或避免電子元件因距離馬達過近而受損。因此,對於講求輕薄短小化的手持電子裝置而言,偏心馬達的擺放空間以及擺放位置,往往成為結構設計的瓶頸。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可提供更立體且多樣化的震動提示效果,且更可取代傳統偏心馬達做為震動提示來源,以省去偏心馬達擺放空間進而增加設計彈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下殼體、一上殼體、一觸控面板、一顯示模組、一隔板、多個定位柱、多個第一緩衝件以及一致動件。上殼體配置於下殼體上方且與下殼體相分離,且上殼體具有一第一開口。觸控面板配置於第一開口,並且連接上殼體。顯示模組配置於上殼體內並且連接下殼體,顯示模組與上殼體相分離,且第一開口暴露出部分顯示模組。隔板配置於顯示模組與下殼體之間,隔板連接上殼體並且具有多個定位孔。定位柱分別位於定位孔內並且連接顯示模組。第一緩衝件分別位於定位孔內,並且承靠於相應的定位柱與定位孔之間。致動件設置於顯示模組與上殼體之間,用以帶動上殼體產生相對於顯示模組與下殼體的一位移。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一種手持電子裝置示意圖。圖2為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爆炸圖。圖3為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沿I-I’線的剖面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3,手持電子裝置100包括一下殼體110、一上殼體120、一觸控面板130、一顯示模組140、一隔板150、多個定位柱160、多個第一緩衝件170以及一致動件180。致動件180包括一壓電元件,其設置於顯示模組140與上殼體120之間,其中顯示模組140與上殼體120分別承靠致動件180。當手持電子裝置100接收到外來指令如手機來電或觸控操作時,致動件180可以帶動上殼體120產生相對於顯示模組140的一位移,以產生震動提示。上殼體120配置於下殼體110上方且與下殼體110相分離,且上殼體120具有一第一開口122。
觸控面板130配置於第一開口122,並且連接上殼體120。顯示模組140配置於上殼體120內並且連接下殼體110。顯示模組140與上殼體120相分離,且上殼體120之第一開口122暴露出部分顯示模組140。此外,顯示模組140更包括一框架142以及一顯示面板144,其中框架142承載顯示面板144。隔板150配置於顯示模組140與下殼體110之間,並且連接上殼體120。此外,隔板150具有多個定位孔152。定位柱160連接顯示模組140之框架142的一底部142a,且定位柱160分別定位於定位孔152內。多個第一緩衝件170分別位於定位孔152內,並且承靠於相應的定位柱160與定位孔152之間。
圖4為本實施例之定位柱160、第一緩衝件170以及隔板150的局部放大圖。請參照圖4,各第一緩衝件170例如是一墊圈172,其圍繞所對應的定位柱160,且墊圈172的外圓周面更環設一凹槽174。隔板150藉由定位孔152卡掣於凹槽174上。第一緩衝件170可為橡膠或泡棉等彈性材料。
此外,定位柱160的一端可設置鎖固件190,用以將第一緩衝件170固定於定位柱160上。各鎖固件190具有一頭部191,頭部191的外徑大於定位柱160的外徑,且顯示模組140與頭部191分別承靠於墊圈172的上下兩側。故當鎖固件190鎖附於定位柱160時,第一緩衝件170可被頭部191與顯示模組140固定於定位柱160上。
在本實施例中,鎖固件190包括螺釘192與墊片194,且墊片194上具有一貫孔194a。當鎖固件190鎖附於定位柱160上時,螺釘192穿過墊片194之貫孔194a鎖附在定位柱160上。螺釘192之頭部191搭接在墊片194上,以藉由墊片194將第一緩衝件170固定。此外,在其他未繪之實施例中,也可以考慮省略墊片194。鎖固件190鎖附於定位柱160上時,可利用螺釘192頭部191將第一緩衝件170固定。當顯示模組140相對於上殼體120移動時,第一緩衝件170可容許並且緩衝顯示模組140與隔板150之間的相對位移。
此外,如圖3所示,上殼體120之第一開口122周圍與顯示模組140之間更可具有一第二緩衝件198,以做為上殼體120與顯示模組140之間的緩衝以及間隔。當顯示模組140有相對於上殼體120的移動產生時,第二緩衝件198可容許並且緩衝顯示模組140與上殼體120之間的相對位移。第二緩衝件198可為橡膠或泡棉等彈性材料。
圖5為本實施例之結構連接示意圖。請參考圖5,在此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依其結構連結關係可分為上模組200以及下模組300。其中,觸控面板130以及隔板150皆與上殼體120相連接,可視為上模組200。定位柱160與顯示模組140連接,顯示模組140亦與下殼體110連接,可視為下模組300。上殼體120與下殼體110相互分離,而隔板150與定位柱160之間有第一緩衝件170做為間隔,且上殼體120在第一開口122周圍與顯示模組140之間亦有第二緩衝件198做為間隔。致動件180可帶動上模組200與下模組300產生相對移動。因此,本發明可取代傳統偏心馬達做為產生震動提示的設計。為詳細說明致動件180帶動上殼體120相對於顯示模組140移動的作動方式,本文特舉下列實施例說明之。
圖6A為本發明之手持電子裝置之致動件設置於上殼體與顯示模組之間的放大示意圖。圖6B為致動件通電後彎曲帶動上殼體與顯示模組產生相對位移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6A及圖6B,其手持電子裝置400之上殼體420更可具有一斜面424,斜面424承靠顯示模組440,故上殼體420與顯示模組440可沿斜面424產生相對移動。顯示模組440具有一第一夾持部446a以及一第二夾持部446b,分別夾持致動件480的兩端。上殼體420具有一第三夾持部426a,夾持致動件480的中央。在圖5B中,致動件480在通電後彎曲可帶動第三夾持部426a相對於第一夾持部446a以及第二夾持部446b移動,亦即帶動上殼體420沿斜面424相對於顯示模組440移動。
相反地,在本發明另一未繪之實施例中,其顯示模組也可僅具有一第四夾持部,夾持致動件的中央。上殼體具有第五夾持部以及第六夾持部,此二夾持部分別夾持致動件頭尾兩端。致動件通電後彎曲帶動第四夾持部相對於第五夾持部以及第六夾持部運動。故上殼體與顯示模組之間仍會沿著斜面產生相對運動。
圖7為圖6B之局部結構的側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手持電子裝置400接受到一外來指令時,致動件480帶動上殼體420與顯示模組440相對移動,其中顯示模組440沿斜面424移動,可產生相對於斜面424的位移L,位移L可依斜面424產生平行於顯示模組440之第一位移分量L1以及垂直於顯示模組440第二位移分量L2。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手持電子裝置利用其結構件之間連接關係,再搭配一具有壓電元件的致動件,使震動提示藉由致動件帶動上殼體相對於顯示模組與下殼體移動。如此,可取代傳統偏心馬達做為震動提示來源,以節省偏心馬達所需擺放空間並增加設計彈性。此外,本發明更可在上殼體與顯示模組之間設置斜面,以提供垂直於顯示平面的位移分量以及平行於顯示平面的位移分量,產生立體的震動提示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手持電子裝置
110...下殼體
120...上殼體
122...第一開口
130...觸控面板
140...顯示模組
142...框架
142a...底部
144...顯示面板
150...隔板
152...定位孔
160...定位柱
170‧‧‧第一緩衝件
172‧‧‧墊圈
174‧‧‧凹槽
180‧‧‧致動件
190‧‧‧鎖固件
191‧‧‧頭部
192‧‧‧螺釘
194‧‧‧墊片
194a‧‧‧貫孔
198‧‧‧第二緩衝件
200‧‧‧上模組
300‧‧‧下模組
400‧‧‧手持電子裝置
420‧‧‧上殼體
424‧‧‧斜面
426a‧‧‧第三夾持部
440‧‧‧顯示模組
446a‧‧‧第一夾持部
446b‧‧‧第二夾持部
480‧‧‧致動件
L‧‧‧位移
L1‧‧‧第一位移分量
L2‧‧‧第二位移分量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沿I-I’線的剖面圖。
圖4為圖3在定位柱與第一緩衝件的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結構連接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之致動件設置於上殼體與顯示模組之間的放大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致動件通電後彎曲帶動上殼體與顯示模組產生相對位移示意圖。
圖7為圖6B之局部結構的側視圖。
100...手持電子裝置
110...下殼體
120...上殼體
130...觸控面板
140...顯示模組
150...隔板
160...定位柱
170...第一緩衝件

Claims (9)

  1. 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下殼體;一上殼體,配置於該下殼體上方且與該下殼體相分離,且該上殼體具有一第一開口;一觸控面板,配置於該第一開口,並且連接該上殼體;一顯示模組,配置於該上殼體內並且連接該下殼體,該顯示模組與該上殼體相分離,且該第一開口暴露出部分該顯示模組;一隔板,配置於該顯示模組與該下殼體之間,該隔板連接該上殼體並且具有多個定位孔,其中該觸控面板、該隔板與該上殼體連接而成為一上模組;多個定位柱,分別位於該些定位孔內並且連接該顯示模組,其中該些定位柱、該顯示模組與該下殼體連接而成為一下模組;多個第一緩衝件,分別位於該些定位孔內,並且承靠於相應的該定位柱與該定位孔之間;以及一致動件,設置於該顯示模組與該上殼體之間,用以帶動由該隔板、該觸控面板與該上殼體所構成的該上模組,以產生相對於由該些定位柱、該顯示模組與該下殼體所構成的該下模組的一位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二緩衝件,承靠於該上殼體與該顯示模組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 該顯示模組包括一框架以及一顯示面板,該框架承載該顯示面板,且該些定位柱連接該框架的一底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致動件包括一壓電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上殼體具有一斜面,承靠於該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適於沿該斜面移動,以產生相對於該斜面的該位移。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具有一第一夾持部以及一第二夾持部,分別夾持該致動件的兩端,而該上殼體具有一第三夾持部,夾持該致動件的中央,該致動件適於在通電後彎曲以帶動該第三夾持部相對於該第一夾持部以及該第二夾持部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具有一第四夾持部,夾持該致動件的中央,而該上殼體具有一第五夾持部以及一第六夾持部,分別夾持該致動件的兩端,該致動件適於在通電後彎曲以帶動該第四夾持部相對於該第五夾持部以及該第六夾持部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一緩衝件包括一墊圈,該墊圈圍繞所對應的該定位柱,且該墊圈的外圓周面環設一凹槽,該隔板藉由該定位孔卡掣於該凹槽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多個鎖固件,分別鎖附於該些定位柱的一端,各該鎖固件具有一頭部,該頭部的外徑大於該定位柱的外徑,且該顯示模組與該頭部分別承靠於該墊圈的上下兩側。
TW100143143A 2011-11-22 2011-11-24 手持電子裝置 TWI449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03,129 US8737062B2 (en) 2011-11-22 2011-11-22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876A TW201322876A (zh) 2013-06-01
TWI449493B true TWI449493B (zh) 2014-08-11

Family

ID=4842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3143A TWI449493B (zh) 2011-11-22 2011-11-24 手持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37062B2 (zh)
CN (1) CN103140092B (zh)
TW (1) TWI449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7143B2 (en) * 2011-11-25 2014-09-16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135795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TWI609620B (zh) * 2013-06-17 2017-12-2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3495958B (zh) * 2013-09-23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隐形螺钉装置及紧固方法
CN103747641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
CN104575279B (zh) * 2015-02-16 2018-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框架及显示装置
JP6512488B2 (ja) * 2016-09-16 2019-05-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1231A (en) * 1993-09-01 2000-05-09 Ncr Corporation Computer display assembly
US20110109571A1 (en) * 2009-11-09 2011-05-12 Jie He Haptic feedback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3276A (en) * 1993-09-01 1994-11-08 Nc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aining and suppor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6429846B2 (en) 1998-06-23 2002-08-06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touchpads and other touch controls
US6865076B2 (en) * 1999-02-04 2005-03-08 Palmone, Inc. Electronically-enabled housing apparatus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4344887B2 (ja) * 2004-10-13 2009-10-14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情報端末
JP4581726B2 (ja) * 2004-12-28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US7627351B2 (en) * 2006-07-11 2009-12-01 Rich Doug L Cellular alert device
US7558054B1 (en) * 2008-01-03 2009-07-07 Apple Inc. Display window securing system
US8384680B2 (en) * 2008-12-23 2013-02-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
TWI446312B (zh) * 2010-09-10 2014-07-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CN201993556U (zh) * 2011-01-24 2011-09-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2135103U (zh) * 2011-06-27 2012-02-01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压电振动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1231A (en) * 1993-09-01 2000-05-09 Ncr Corporation Computer display assembly
US20110109571A1 (en) * 2009-11-09 2011-05-12 Jie He Haptic feedback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092A (zh) 2013-06-05
US8737062B2 (en) 2014-05-27
US20130128417A1 (en) 2013-05-23
TW201322876A (zh) 2013-06-01
CN103140092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9493B (zh) 手持電子裝置
TWI441447B (zh) 觸覺回饋模組
US8471690B2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haptic feedback from a keyless input unit
US107158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66622B (zh) 手持電子裝置
US20200295646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JP2014072555A (ja) 電子機器
TW201023645A (en) Display module
KR101113388B1 (ko) 햅틱 피드백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장치
US9356221B2 (en) Piezoelectric vibrator
KR102648131B1 (ko) 압전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KR102449246B1 (ko) 전자 기기
US794051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214466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JPWO2015064112A1 (ja) 電子機器
US8634032B2 (en) Televis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366973B1 (ko) 압전진동모듈
US20210240269A1 (en) Structure and tactile sens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TW200829980A (en) Position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0056810A (ja) 小型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JP7262352B2 (ja) 板状部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40042962A (ko) 전자 기기
JP2015079400A (ja) タッチパッド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TWI487373B (zh) 顯示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JP6112962B2 (ja) 携帯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