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637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6637B
TWI446637B TW100118812A TW100118812A TWI446637B TW I446637 B TWI446637 B TW I446637B TW 100118812 A TW100118812 A TW 100118812A TW 100118812 A TW100118812 A TW 100118812A TW I446637 B TWI446637 B TW I4466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portions
insulative housing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8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9008A (en
Inventor
Tung Chiug Kuan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Ind Inc filed Critical P Two Ind Inc
Priority to TW100118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66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49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9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6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6637B/zh

Links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穩定電性接觸端子之連接器。
隨著消費性電子不斷朝輕、薄、短、小方向發展,例如在移動電話和PDA以及數碼相機等移動式設備中,相應於移動式設備的小型化和可攜式設計,就要求連接器尺寸縮小並具有薄斷面(Low profile)特徵,另外,移動通訊發展的多功能性,因此,安裝在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封裝密度增加,就需要對應精密排列的插頭和插座端子,因此不斷降低端子之間的排列密度的插頭同插座的配合高度,同時保證端子能在局限的空間內保持穩定的拔出保持力就成為目前研究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如中國專利公告第1237662號,所揭示的是一種板對板母座連接器結構,所述端子是經金屬片衝壓折彎,由板簧部、裝配部及端部三大部分組成,其中裝配部上包括有第一臂、第二臂及第二彎曲部,而板簧部上包括有接觸頂點;該端子是從上而下插固於插座本體的預設孔內固定,再通過板簧部的接觸頂點和第二彎曲部共同形成雙觸點來與插頭連接器進行接觸以便電訊傳輸。然而,該端子在組裝過程中是僅依靠第一臂上的凸起來干涉固定於絕緣本體的預設孔內的,而在第二臂上未作任何固定,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所有端子第一臂上的凸起均位於同一直線上,且呈高密度排列於局限的插座本體空間內,故每一端子上的凸起大小就有所限制,而致使單個端子的拔出力非常有限,當在與公座連接器進行多次對接後,很容易使端子產生鬆動,造成電氣特性的嚴重不穩定;再者,在進行SMT過程中也很容易因高溫焊接影響使端子產生鬆動,造成焊接不良,產生接觸不穩定的後果。
習知連接器之結構對於端子組裝固定的可靠度不佳,端子容易產生鬆動造成接觸或焊接不良,導致連接器容易產生客訴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及複數端子,其中第一絕緣本體設有一中間島部,於中間島部的外圍形成一外緣部,於中間島部設有複數容置槽,外緣部設有一第一干涉部與一第二干涉部。第二絕緣本體組裝於第一絕緣本體上,其中第二絕緣本體設有一框體部,框體部包括一對長臂部及一對短臂部,每一長臂部上設有一第一嵌合部,每一短臂部上設有一第二嵌合部,第一嵌合部干涉卡合於第一干涉部,第二嵌合部干涉卡合於第二干涉部, 如此以將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上。複數端子設置於第二絕緣本體上,其中每一端子係設有嵌入成型於長臂部之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朝著每一容置槽延伸之一彈性部。
本發明所提供連接器,其係將端子之固定部通過嵌入成型的方式完全包覆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上,如此可得到最佳地固持端子的效果,以解決習知利用干涉組裝端子所容易造成之端子產生鬆動與電氣特性不穩定的問題。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1,包含第一絕緣本體2、第二絕緣本體3及複數端子4。
第一絕緣本體2設有一中間島部21,於中間島部21的外圍形成一外緣部22,於中間島部21長度方向的左右兩側各設有複數容置槽23,於外緣部22長度方向的左右兩側各設有第一干涉部24,於外緣部22長度方向的前後兩端各設有第二干涉部25。
第二絕緣本體3組裝於第一絕緣本體2上,其中第二絕緣本體3設有一框體部31,該框體部31包括一對長臂部32及一對短臂部33,每一長臂部32上設有第一嵌合部34,每一短臂部33上設有第二嵌合部35,第一嵌合部34干涉卡合於第一干涉部24,第二嵌合 部35干涉卡合於第二干涉部25,如此以將第二絕緣本體3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2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嵌合部34係為形成於長臂部32之長凹槽340內之複數第一凸塊341,第一干涉部24係為設有複數第一孔洞241之側翼部240,第一凸塊341卡合於第一孔洞241,側翼部240卡合於長凹槽340,如此以將第二絕緣本體3組裝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2上。複數容置槽23係鏤空貫穿外緣部22以形成複數支撐部26,該些支撐部26連接側翼部240以增強結構強度,容置槽23連通第一孔洞241以利於射出成型。第二嵌合部35係為形成於短臂部33之短凹槽350內之第二凸塊351,第二干涉部25係為設有第二孔洞251之端翼部250,第二凸塊351卡合於第二孔洞251,端翼部250卡合於短凹槽350,如此以將第二絕緣本體3組裝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2上。
複數端子4設置於第二絕緣本體3上,其中每一端子4係設有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於長臂部32之一固定部41及自固定部41朝著每一容置槽23延伸之一彈性部42。彈性部42包括有一水平臂421、連接水平臂421且朝上方延伸之一接觸臂422及連接接觸臂422且朝著容置槽23延伸之一緩衝臂423。
複數個熱熔融部5以超音波振盪方式形成於第一絕緣本體2與第二絕緣本體3之間,以將第二絕緣本體3與第一絕緣本體2結合成一體,然不限於此,也 可使用熱壓方式來形成熱熔融部5。在本實施例中,端子4之固定部41係先以嵌入成型的方式固定於第一凸塊341中,可增加端子4被包覆的範圍用以來增強被固持的強度,長凹槽340及第一凸塊341係設置於長臂部32之上表面,短凹槽350與第二凸塊351係設置於短臂部33之上表面,且第一凸塊341與第二凸塊351皆朝上方延伸,第一絕緣本體2可由上而下組裝於第二絕緣本體3上,使得第一孔洞241卡合於第一凸塊341,第二孔洞251卡合於第二凸塊351,側翼部240卡合於長凹槽340,端翼部250卡合於短凹槽350,側翼部240與長凹槽340底面相互接觸,端翼部250與短凹槽350底面相互接觸,然後利用超音波振盪形成熱熔融部5,如此結構可利於自動化大量生產。
請參照第八圖至第十二圖所示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提供另一種連接器6,包含第一絕緣本體7、第二絕緣本體8及複數端子9。
第一絕緣本體7設有一中間島部71,於中間島部71的外圍形成一外緣部72,於中間島部71兩側各設有複數容置槽73,於外緣部72兩側各設有第一干涉部74,於外緣部72前後兩端各設有第二干涉部75。
第二絕緣本體8組裝於第一絕緣本體7上,其中第二絕緣本體8設有一框體部81,框體部81包括一對長臂部82及一對短臂部83,長臂部82上設有第一嵌合部84,短臂部83上設有第二嵌合部85,第一嵌合 部84干涉卡合於第一干涉部74,第二嵌合部85干涉卡合於第二干涉部75,如此以將第二絕緣本體8組裝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7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嵌合部84係為形成於長臂部82上之複數第一溝槽,第一干涉部74係為設有複數第一凸出部之側翼部,第一凸出部卡合於第一溝槽中,第二嵌合部85係為形成於短臂部83上之第二溝槽,第二干涉部75係為設有第二凸出部之端翼部,第二凸出部卡合於第二溝槽中,如此以將第二絕緣本體8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7上,其中第一溝槽係設置於長臂部82之下表面,第二溝槽係設置於短臂部83之下表面,且第一、二凸出部皆朝著上方延伸,因此第一絕緣本體7可由下而上組裝於第二絕緣本體8上。第一溝槽底面與第一凸出部相互接觸,第二溝槽底面與第二凸出部相互接觸,然後利用超音波振盪形成熱熔融部10於第一絕緣本體7與第二絕緣本體8之間,如此結構設計有利於自動化大量生產。複數端子9類似於上述端子4設置於第二絕緣本體8上,其設有嵌入成型於長臂部82之固定部(未標示)及自固定部朝著容置槽73延伸之彈性部(未標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連接器係將端子通過嵌入成型的方式包覆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上,如此可得到最佳地固持端子的效果,以解決習知利用干涉組裝端子所容易造成之端子產生鬆動與電氣特性不穩定的問題。 此外,本發明之連接器在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上分別設有嵌合部及干涉部,係先利用嵌合部及干涉部上下干涉卡合達到組裝固定的目的,然後利用超音波振盪法於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之間形成熱熔融部以將第二絕緣本體與第一絕緣本體結合成一體,如此可以達到穩定固持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的目的並且在製程上有利於自動化大量生產。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發明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發明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1...連接器
2...第一絕緣本體
21...中間島部
22...外緣部
23...容置槽
24...第一干涉部
240...側翼部
241...第一孔洞
25...第二干涉部
250...端翼部
251...第二孔洞
26...支撐部
3...第二絕緣本體
31...框體部
32...長臂部
33...短臂部
34...第一嵌合部
340...長凹槽
341...第一凸塊
35...第二嵌合部
350...短凹槽
351...第二凸塊
4...端子
41...固定部
42...彈性部
421...水平臂
422...接觸臂
423...緩衝臂
5...熱熔融部
6...連接器
7...第一絕緣本體
71...中間島部
72...外緣部
73...容置槽
74...第一干涉部
75...第二干涉部
8...第二絕緣本體
81...框體部
82...長臂部
83...短臂部
84...第一嵌合部
85...第二嵌合部
9...端子
10...熱熔融部
第一圖係本發明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之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之連接器的部份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二圖之第一絕緣本體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第一圖之連接器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係第一圖之連接器沿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係第一圖之連接器沿CC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之另一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之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圖係第八圖之連接器的部份立體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第八圖之連接器沿DD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第八圖之連接器沿EE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1...連接器
2...第一絕緣本體
3...第二絕緣本體
31...框體部
32...長臂部
33...短臂部
4...端子

Claims (9)

  1. 一種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其設有一中間島部,於該中間島部的外圍形成一外緣部,於該中間島部設有複數容置槽,該外緣部設有一第一干涉部與一第二干涉部;一第二絕緣本體,組裝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其中該第二絕緣本體設有一框體部,該框體部包括一對長臂部及一對短臂部,每一長臂部上設有一第一嵌合部,每一短臂部上設有一第二嵌合部,該第一嵌合部干涉卡合於該第一干涉部,該第二嵌合部干涉卡合於該第二干涉部,如此以將該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複數端子,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其中每一端子係設有嵌入成型於該長臂部之一固定部及自該固定部朝著每一容置槽延伸之一彈性部;以及複數個熱熔融部,形成於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之間,以將該第二絕緣本體與該第一絕緣本體結合成一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嵌合部係為形成於該長臂部之一長凹槽內之複數第一凸塊,該第一干涉部係為設有複數第一孔洞之一側翼部,該些第一凸塊卡合於該些第一孔洞中,該側翼部卡合於該長凹槽,如此以將該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些容置槽係鏤空貫穿該外緣部以形成複數支撐部,該些支撐部連接該側翼部,該些容置槽連通該些第一孔洞。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嵌合部係為形成於該短臂部之一短凹槽內之一第二凸塊,該第二干涉部係為設有第二孔洞之一端翼部,該第二凸塊卡合於該第二孔洞中,該端翼部卡合於該短凹槽,如此以將該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端子之該固定部係嵌入成型於每一第一凸塊中,該長凹槽及該些第一凸塊係設置於該長臂部之上表面,且該些第一凸塊朝上方延伸,該第一絕緣本體由上而下組裝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嵌合部係為形成於該長臂部上之複數第一溝槽,該第一干涉部係為設有複數第一凸出部之一側翼部,該些第一凸出部卡合於該些第一溝槽中,以將該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嵌合部係為形成於該短臂部上之至少一第二溝槽,該第二干涉部係為設有第二凸出部之一端翼部,該第二凸出部卡合於該第二溝槽中,以將該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端子之該固定部係嵌入成型於該長臂部中,該些第一溝槽係設置於該長臂部之下表面,且該些第一凸出部朝上方延伸,該第一絕緣本體由下而上組裝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些熱熔融部係以超音波振盪方式形成於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之間。
TW100118812A 2011-05-27 2011-05-27 連接器 TWI446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8812A TWI446637B (zh) 2011-05-27 2011-05-27 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8812A TWI446637B (zh) 2011-05-27 2011-05-27 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9008A TW201249008A (en) 2012-12-01
TWI446637B true TWI446637B (zh) 2014-07-21

Family

ID=4813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8812A TWI446637B (zh) 2011-05-27 2011-05-27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4663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9008A (en) 201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617400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19871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06840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50284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396340B (zh) 電連接器
JP2018010724A (ja) シールド板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TW201407890A (zh) 電連接器
TW201440347A (zh) 電連接器
KR20160009491A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US10014608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446986U (zh) 電連接器
TWM497371U (zh) 電連接器
TWM500384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78033U (zh) 電連接器
TWM491273U (zh) 電連接器
JP2014053165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39843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46637B (zh) 連接器
JP5473758B2 (ja) コネクタ
TWI525917B (zh) 電連接器
US99791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KR20180015456A (ko)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플러그
WO2016061989A1 (zh) 一种通信终端设备
TWI462400B (zh) Connector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