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009B - 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6009B
TWI446009B TW101111432A TW101111432A TWI446009B TW I446009 B TWI446009 B TW I446009B TW 101111432 A TW101111432 A TW 101111432A TW 101111432 A TW101111432 A TW 101111432A TW I446009 B TWI446009 B TW I4460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isplay
sub
b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1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3369A (zh
Inventor
Sho Sakamoto
Yuichi Inoue
Kenichi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3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3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6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60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04N13/31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the parallax barriers being time-vari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能立體顯示的視差障壁型之顯示裝置,及一種在這類顯示裝置中使用的障壁裝置。
近幾年來,已備受關注一種能達成立體顯示的顯示裝置。立體顯示表示具有彼此有關之視差成分(不同的透視)之右眼影像和左眼影像,使觀看者能藉由用左和右眼觀察那些影像之各者來辨識出那些影像為具有立體效果的立體影像。再者,亦已發展出藉由顯示三或更多個具有彼此有關之視差成分的影像,確保能提供更多自然立體影像給觀看者的顯示裝置。
這類顯示裝置大致上分成需要使用專用眼鏡的類型及不需使用專用眼鏡的類型,然而觀看者也許發覺使用這類專用眼鏡很麻煩,因此較合意不需使用專用眼鏡的類型。不需使用專用眼鏡的顯示裝置之實例包括柱狀透鏡型、視差障壁型等等。例如,在視差障壁型中,障壁部係設置在顯示部的上方,且具有彼此有關之視差成分之複數個影像(透視影像)係同時在顯示部上顯示,其中觀看者係經由障壁部上的狹縫來觀看影像。這使得觀看的影像會依據顯示裝置與觀看者的視角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角度)而有所不同,使觀看者能看見所顯示影像為更自然的立體影像。
同時,關於上述使用視差障壁法的顯示裝置,可能有一項缺點,因為波紋會依據顯示裝置與觀看者之間的位置關係而產生。因此,已針對這類顯示裝置提出用來減少波紋的一些提案。例如,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書第2005-86506號提出一種視差障壁型的顯示裝置,其中係建構障壁部上的狹縫往顯示螢幕的斜角方向上延伸以減少串擾及波紋。
關於上述的顯示裝置,最好是幾乎看不見波紋,且進一步期望減少波紋。
希望提出一種能減少波紋的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部,顯示一影像;及一液晶障壁部,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包括複數個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液晶障壁。液晶障壁之各者能經由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且液晶障壁建構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屬於一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這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的成對液晶障壁係彼此相鄰,且第二方向與顯示部的一顯示面板內的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都不同。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部,包括一黑色矩陣;及一液晶障壁部,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包括複數個液晶障壁。液晶障壁之各者 能經由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子電極之各者具有一由四邊圍成的區域,且這四邊之各者在不同於顯示部之黑色矩陣的方向上延伸。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障壁裝置包括:複數個液晶障壁,其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並置於遠離一顯示一影像之顯示部的一顯示面板處。液晶障壁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能經由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液晶障壁建構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屬於一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這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的成對液晶障壁係彼此相鄰,且第二方向與顯示部之顯示面板內的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都不同。
在上述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中,使液晶障壁在一傳送狀態中以使觀看者能看見在顯示部上顯示的影像。屬於在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彼此相鄰之成對液晶障壁中的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係設置以在與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兩者都不同之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成對液晶障壁中的第二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另一實施例中,子電極之各者具有由四邊圍成的區域。這四邊之各者在不同於顯示部之黑色矩陣的方向上延伸。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屬於在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彼此相鄰之成對液晶障壁中的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成對液晶障壁中的第二液晶障壁之子電極,或子電極之各者具有由四邊圍 成的區域,其中這四邊之各者在不同於顯示部之黑色矩陣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可能減少波紋。
須了解到上述的一般說明及下列的詳細說明係示範性的,且期提出如所主張之技術的進一步說明。
以下,參考圖示來詳細說明本揭露之實施例。請注意係依下列指定順序來提出說明。
1.第一實施例
2.第二實施例
3.第三實施例
4.第四實施例
<1.第一實施例> [配置實例] (全部配置實例)
第1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之配置實例。請注意因為上述的障壁裝置係與本揭露之實施例一起具體化,因此亦另外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障壁裝置。立體顯示裝置1包括一控制部40、一顯示驅動部50、一顯示部20、一背光驅動部42、一背光30、一障壁驅動部41、及一液晶障壁部10。
控制部40係基於外部所提供的影像信號Sdisp來提供控制信號給顯示驅動部50、背光驅動部42、及障壁驅 動部41之各者的電路,以控制這些部彼此同步地運作。具體來說,當提供障壁控制信號CBR給障壁驅動部41時,控制部40便基於影像信號Sdisp提供影像信號S給顯示驅動部50,並傳送背光控制信號CBL給背光驅動部42。基於此配置,當立體顯示裝置1執行立體顯示操作時,如之後所述,便以各包括複數個透視影像(在本實例中是六個影像)的影像信號SA和SB組成影像信號S。
顯示驅動部50基於控制部40所提供的影像信號S來驅動顯示部20。顯示部20在本實例中係一液晶顯示部,其以藉由驅動液晶顯示元件調整背光30所發射的光之方式來進行顯示操作。
背光驅動部42基於控制部40所提供的背光控制信號CBL來驅動背光30。背光30具有將平板發光投射到顯示部20的功能。背光30係藉由使用例如LED(發光二極體)、CCFL(冷陰極螢光燈)之類來組成。
障壁驅動部41基於控制部40所提供的障壁控制信號CBR來驅動液晶障壁部10。液晶障壁部10使背光30所投射的光置於傳送狀態(打開操作)中以穿過顯示部20或在阻擋狀態(關閉操作)中,液晶障壁部10具有藉由使用液晶材料組成的複數個開關部11和12(待稍後說明)。
第2A及2B圖各顯示立體顯示裝置1上的相關組件之配置實例,其中第2A圖表示立體顯示裝置1之分解透視側,而第2B圖表示立體顯示裝置1之側視圖。如第2A及 2B圖所示,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這些組件之各者係依背光30、顯示部20、及液晶障壁部10的順序而設置。亦即,背光30所投射的光係經由顯示部20及液晶障壁部10傳到觀看者。
(驅動顯示部50及顯示部20)
第3圖顯示顯示驅動部50及顯示部20之方塊圖實例。顯示驅動部50包括一時序控制部51、一閘極驅動器52、及一資料驅動器53。當提供控制部40所傳送的影像信號S給資料驅動器53作為影像信號S1時,時序控制部51便控制閘極驅動器52及資料驅動器53的驅動時序。在時序控制部51進行的時序控制下,閘極驅動器52連續地選擇顯示部20內的每列之像素Pix以作線序掃描。資料驅動器53基於影像信號S1提供像素信號給顯示部20內的每個像素Pix。具體來說,資料驅動器53基於影像信號S1藉由進行D/A(數位/類比)轉換來產生類比信號形式的像素信號,並提供所產生的像素信號給每個像素Pix。
第4A及4B圖各顯示顯示部20之配置實例,其中第4A圖表示像素之陣列,而第4B圖表示顯示部20之剖面結構。
如第4A圖所示,像素Pix係在顯示部20上排成矩陣圖型。每個像素Pix具有三個分別對應於紅色(R)、綠色(G)、和藍色(B)的子像素SPix。在子像素SPix之間,形成所謂的黑色矩陣,因此擋住背光30所投射的光 進入顯示部20中。這使得很難在顯示部20上產生混合紅色(R)、綠色(G)、和藍色(B)的顏色。
如第4B圖所示,顯示部20密封住在驅動基板201與相對基板205之間的液晶層203。驅動基板201形成包括上述TFT元件Tr的像素驅動電路(未顯示於圖中),其中在驅動基板201上對每個子像素SPix配置一像素電極202。在相對基板205上,形成各對應於紅色(R)、綠色(G)、和藍色(B)的濾色器(未顯示於圖中)及黑色矩陣(未顯示於圖中),且另外在液晶層203側的表面上,配置相對電極204作為每個子像素SPix的共同電極。在顯示部20上的入射光側(在本例中是背光30)和發光側(在本例中是液晶障壁部10)上,彼此貼附著偏光板206a和206b以變成彼此正交偏光或彼此平行偏光。
第5圖顯示子像素SPix之電路圖實例。子像素SPix包括TFT(薄膜電晶體)元件Tr、液晶元件LC、及保持電容器元件Cap。TFT元件Tr係以例如具有一連接閘極線G的閘極、一連接資料線D的源極、及一分別連接液晶元件LC之第一端與保持電容器元件Cap之第一端的汲極之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組成。關於液晶元件LC,第一端係連接TFT元件Tr的汲極,而第二端接地。關於保持電容器元件Cap,第一端連接TFT元件Tr的汲極,而第二端連接保持電容器線Cs。閘極線G係連接閘極驅動器52,且資料線D係連接資料驅動器53。
(液晶障壁部10)
第6A及6B圖顯示液晶障壁部10之配置實例,其中第6A圖表示液晶障壁部10上的開關部之排列配置,而第6B圖表示第6A圖所示之液晶障壁部10上之VI-VI箭頭方向中所看到的剖面結構。液晶障壁部10執行一般黑色操作。亦即,液晶障壁部10在非驅動狀態中阻擋光。
如第6A圖所示,所謂的視差障壁之液晶障壁部10具有複數個開關部(液晶障壁)11和12以傳送或阻擋光。這些開關部11和12會依據立體顯示裝置1是否執行一般顯示(二維顯示)或者立體顯示而進行不同的操作。具體來說,如之後所述,開關部11在一般顯示期間係置於打開狀態(傳送狀態)中,且在立體顯示期間係置於關閉狀態(阻擋狀態)中。如之後所述,開關部12在一般顯示期間係置於打開狀態(傳送狀態)中,且在立體顯示期間基於分時地進行切換操作。
設置這些開關部11和12在X-Y平面上的一方向(例如,從垂直方向Y形成指定角度θ的方向)上延伸。例如,角度θ可設定為18度。開關部11的寬度E1及開關部12的寬度E2係彼此不同的,其中在本例中例如係維持E1>E2的關係。然而,開關部11和12的寬度之數值關係並不以此為限,且亦可替代地允許E1<E2或E1=E2的關係。上述的開關部11和12包括液晶層(待之後說明的液晶層19),且依據提供至液晶層19的驅動電壓進行切換操作。
如第6B圖所示,液晶障壁部10包括在例如以玻璃製成的透明基板13與透明基板16之間的液晶層19。在本實例中,透明基板13係設置在入射光側上,且透明基板16係設置在發光側上。例如以ITO製成的透明電極層15和17係分別在透明基板13上的液晶層19側之表面上以及在透明基板16上的液晶層19側之表面上形成。在透明基板13上的入射光側上以及在透明基板16上的發光側上,彼此貼附著偏光板14和18。關於液晶層19,例如係使用VA(垂直配向)模式液晶。
透明電極層15具有複數個透明電極110和120。透明電極層17係設置作為開關部11和12之各者的共同電極。在此實例中,施加0V到透明電極層17。透明電極層15上的透明電極110與對應於透明電極層17上之透明電極110的部份組成開關部11。同樣地,透明電極層15上的透明電極120與對應於透明電極層17上之透明電極120的部份組成開關部12。在這些透明電極層15和17之各者上的液晶層19上,形成未顯示於圖中的對準膜。
偏光板14和18控制進到液晶層19的光和從液晶層19發出的光之各者的偏光方向。偏光板14的傳送軸例如係設置在水平方向X上,而偏光板18的傳送軸例如係設置在垂直方向Y上。即,偏光板14和18之各傳送軸係設置成彼此正交。
基於上述的配置,在液晶障壁部10上,選擇性地施加電壓到透明電極110和120,且依照所施加的電壓將液 晶層19放進液晶配向中,藉此使得可能對開關部11和12之各者進行切換操作。具體來說,當施加電壓到透明電極層15(透明電極110和120)和透明電極層17時,電位差變大,於是液晶層19上的光傳送增加,而導致開關部11和12置於傳送狀態(打開狀態)中。另一方面,當電位差變小,液晶層19上的光傳送減少,而導致開關部11和12置於阻擋狀態(關閉狀態)中。
第7圖及第8圖顯示透明電極層15上的透明電極110和120之各自配置實例。
如第7圖所示,透明電極110和120之各者具有一主幹部份61,其在與開關部11和12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從垂直方向Y形成指定角度θ的方向)。在透明電極110和120之各者上,子電極區70係沿著主幹部份61的延伸方向並排地設置。每個子電極區70具有主幹部份62及分支部份63。主幹部份62與主幹部份61相交,係形成以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上延伸。子電極區70係由四邊圍成。在圍繞子電極區70的四邊中與主幹部份61相交的兩邊係在與主幹部份62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即,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另外,在圍繞子電極區70的四邊中不與主幹部份61相交的兩邊係在與開關部11和12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請注意角度θ幾乎與第7圖及第8圖中的角度α相同,然而那些角度並不以此為限。換言之,角度α可以等於,或不同於角度θ。
在毗連之透明電極110上的子電極區70在與主幹部份62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而在毗連之透明電極120上的子電極區70與毗連之透明電極110上的子電極區70一起在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更具體來說,毗連之子電極區70係置於與水平方向X及垂直方向Y都不同的方向上。
如第8圖所示,在每個子電極區70上有設置四個分支區(區域)71至74,其被主幹部份61和主幹部份62隔開。分支部份63係形成以從主幹部份61和62延伸進分支區71至74之各者中。分支部份63之各者的線寬在分支區71至74中係彼此相同。同樣地,分支部份63之各者的間距(狹縫寬)在分支區71至74中亦彼此相同。在分支區71至74之各者中的分支部份63在每區內的相同方向上延伸。在分支區71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及在分支區73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係以垂直方向Y為對稱軸地對稱。同樣地,在分支區72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及在分支區74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係以垂直方向Y為對稱軸地對稱。再者,在分支區71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及在分支區72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係以水平方向X為對稱軸地對稱。同樣地,在分支區73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及在分支區74中的分支部份63之延伸方向係以水平方向X為對稱軸地對稱。在本實例中,具體來說,在分支區71和74中的分支部份63係在從水平方向X逆時鐘旋轉指定角度β的方向 上延伸,而在分支區72和73中的分支部份63係在從水平方向X順時鐘旋轉指定角度β的方向上延伸。例如,角度β最好是45度。基於上述的配置,當觀看者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上的顯示螢幕時,能使從左方向和右方向觀看的視野角度性質對稱,同時亦能使從上方向和下方向觀看的視野角度性質對稱。
在液晶障蔽部10上,複數個開關部12形成群組,其中屬於相同群組的複數個開關部12在執行立體顯示中的相同時序上進行打開和關閉操作。以下,說明開關部12的群組。
第9圖顯示一組開關部12之配置實例。在本實例中,開關部12建構兩群組(障蔽子群組)。具體來說,並排地排列之複數個開關部12交替地組成群組A和群組B。請注意適當地使用開關部12A作為屬於群組A的開關部12之通稱,且同樣適當地使用開關部12B作為屬於群組B的開關部12之通稱。
障蔽驅動部41驅動屬於相同群組的複數個開關部12以在執行立體顯示中的相同時序上進行開/關操作。具體來說,如之後所述,障蔽驅動部41基於分時地驅動屬於群組A的複數個開關部12A及屬於群組B的複數個開關部12B以交替地進行開/關操作。
第10A至10C圖各使用剖面結構來顯示執行立體顯示及一般顯示(二維顯示)中的液晶障蔽部10之狀態作為運行圖,其中第10A圖表示進行立體顯示的狀態,且第 10B圖表示進行立體顯示的另一狀態,而第10C圖表示進行一般顯示的狀態。在液晶障蔽部10上,交替地設置開關部11和開關部12(開關部12A和12B)。在本實例中,以每六個像素Pix一個的比例來設置開關部12A。以相同方式,也以每六個像素Pix一個的比例來設置開關部12B。在第10A至10C圖中,在液晶障蔽部10上之開關部11、12A、和12B中阻擋光的開關部係以斜線標示出。
在執行立體顯示中,交替地提供影像信號SA和SB給顯示驅動部50,且顯示部20基於上述所提供的影像信號進行顯示操作。此時,在液晶障蔽部10上,開關部12(開關部12A和12B)基於分時地進行開/關操作,而開關部11係保持在關閉狀態(阻擋狀態)。具體來說,如第10A圖所示,當提供影像信號SA時,使開關部12A在打開狀態中,而使開關部12B在關閉狀態中。在顯示部20上,如之後所述,在對應於開關部12A的位置上彼此毗連排列的六個像素Pix執行對應於包括在影像信號SA中的六個透視影像之顯示操作。因此,如之後所述,例如觀看者用左眼和右眼看見不同的透視影像,感覺所顯示的影像如同立體影像般。同樣地,如第10B圖所示,當提供影像信號SB時,使開關部12B係在打開狀態中,而使開關部12A在關閉狀態中。在顯示部20上,如之後所述,在對應於開關部12B的位置上彼此毗連排列的六個像素Pix執行對應於包括在影像信號SB中的六個透視影像之顯示操作。因此,如之後所述,例如觀看者用左眼和右眼 看見不同的透視影像,感覺所顯示的影像如同立體影像般。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藉由以交替地打開開關部12A和開關部12B的方式來呈現影像,因此能增進顯示裝置的解析度,如之後所述。
在執行一般顯示(二維顯示)中,在液晶障蔽部10上,開關部11和開關部12(開關部12A和12B)兩者都保持在打開(傳送狀態)狀態,如第10C圖所示。於是,觀看者能看見基於影像信號S在顯示部20上顯示的一般二維影像。
因此,開關部11和12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液晶障蔽」之具體實例。開關部12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第一液晶障蔽群組」之具體實例,而開關部11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第二液晶障蔽群組」之具體實例。在子電極區70上的透明電極110和120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子電極」之具體實例。陣列方向Dir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第二方向」之具體實例。
主幹部份61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第一主幹部份」之具體實例。主幹部份62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第二主幹部份」之具體實例。分支區71至74分別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第一分支區」、「第二分支區」、「第三分支區」、及「第四分支區」之具體實例。透明電極層17上的電極對應至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共同電極」之具體實例。
(操作及作用)
接著,提出對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的操作及作用之說明。
(全部操作的概要)
首先,參考第1圖來說明立體顯示裝置1的全部操作之概要。控制部40基於外部所提供的影像信號Sdisp來提供控制信號給顯示驅動部50、背光驅動部42、及障壁驅動部41之各者,以控制這些部彼此同步地操作。背光驅動部42基於控制部40所提供的背光控制部CBL來驅動背光30。背光30將平板發光投射到顯示部20。顯示驅動部50基於控制部40所提供的影像信號S來驅動顯示部20。顯示部20藉由調整背光30所投射的光來進行顯示操作。障壁驅動部41基於控制部40所提供的障壁控制命令信號CBR來驅動液晶障壁部10。驅動液晶障壁部10上的開關部11和12(12A和12B)基於障壁控制命令信號CBR來進行開/關操作,並傳送或阻擋背光30所投射並穿過顯示部20的光。
(立體顯示的詳細操作)
接著,提出對執行立體顯示之詳細操作的說明。
第11A及11B圖顯示顯示部20及液晶障壁部10的操作實例,其中第11A圖表示提供影像信號SA之情況,而 第11B圖表示提供影像信號SB之情況。
如第11A圖所示,當提供影像信號SA時,顯示部20上的每個像素Pix顯示對應於包括在影像信號SA中的六個透視影像之各者的像素資訊P1至P6。此時,分別在開關部12A之附近中排列的像素Pix上顯示像素資訊P1至P6。當提供影像信號SA時,在液晶障壁部10上,執行控制以使開關部12A在打開狀態(傳送狀態),而使開關部12B在關閉狀態。從顯示部20上之每個像素Pix發出的光係以開關部12A所限制的角度輸出。例如,使觀看者能藉由用左眼觀看像素資訊P3以及用右眼觀看像素資訊P4來看立體影像。
如第11B圖所示,當提供影像信號SB時,顯示部20上的每個像素Pix顯示對應於包括在影像信號SB中的六個透視影像之各者的像素資訊P1至P6。此時,分別在開關部12B之附近中排列的像素Pix上顯示像素資訊P1至P6。當提供影像信號SB時,在液晶障壁部10上,執行控制以使開關部12B在打開狀態(傳送狀態),而使開關部12A在關閉狀態。從顯示部20上之每個像素Pix發出的光係以開關部12B所限制的角度輸出。例如,使觀看者能藉由用左眼觀看像素資訊P3以及用右眼觀看像素資訊P4來看立體影像。
以此方式,觀看者用左眼和右眼看見在像素資訊P1至P6中不同的像素資訊,因此能感覺上述的像素資訊如同立體影像般。再者,影像係與開關部12A和開關部12B 基於分時地交替打開時一同顯示,其使觀看者能看見在相互切換的位置上顯示的平均影像。這使得立體顯示裝置1能達到比僅提供開關部12A的情況下還高兩倍的解析度。換言之,立體顯示裝置1所需的解析度僅有在二維顯示情況下的1/3(=1/6×2)。
(關於波紋)
接著,對當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顯示影像時而產生的波紋提出說明。首先,為了說明,以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立體顯示操作之情形為例。
第12圖顯示關於立體顯示的透明電極層15之實例配置。請注意第12圖僅顯示關於在立體顯示時基於分時地進行開/關操作的開關部12之透明電極120。
如第11A及11B圖所示,由於毗連之透明電極120上的子電極區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並排地放置,透明電極120上的分支區(區域)71至74之邊界部份便在於陣列方向Dir上延伸的單直線上(在區域界線LD上)排成陣列,如第12圖所示。具體來說,分支區71和73以及分支區72和74之間的邊界部份係在區域界線LD上排成陣列。換言之,主幹部份62與在開關部12的延伸方向上毗連的子電極區70之間的邊界部份係在區域界線LD上排成陣列。在這些分支區(區域)71至74的邊界部份上,即使在透明電極層17與透明電極120之間施加電壓,仍可能由於在液晶層 19上的液晶分子未充分對齊而不足以傳送光。也就是說,上述的區域界線LD變成所謂的暗線。
第13圖顯示在顯示部20上的黑色矩陣以及在液晶障壁部10上的區域界線LD之間的修正。為了方便說明,第13圖僅顯示在顯示部20上的黑色矩陣中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黑色矩陣(遮光線LBM)。
如第13圖所示,顯示部20上的遮光線LBM與區域界線LD在立體顯示裝置1中的顯示面板內係彼此相交的。更具體來說,如上所述,顯示部20上的遮光線LBM在顯示面板內的水平方向X上延伸,而液晶障壁部10上的區域界線LD在從顯示面板內之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延伸。如以下藉由舉例所述,利用顯示部20上的遮光線LBM之循環特性以及液晶障壁部10上的區域界線LD之循環特性能使得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
請注意係以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立體顯示操作的情況為例來提出上述說明,然而立體顯示裝置1進行一般顯示(二維顯示)操作的情況亦同樣適用。在一般顯示的情況中,既然除了開關部12之外,也使開關部11置於打開狀態(傳送狀態)中,因此除了關於開關部12的透明電極120上的區域界線LD之外,還必須考量到關於開關部11的透明電極110上的區域界線。然而,在立體顯示裝置1上,毗連之透明電極110上的子電極區70也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並排地放 置,因此關於開關部11的區域界線LD也在顯示面板內之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延伸,而使得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
(對照實例)
接著,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作用透過比較對照實例來說明。在根據此對照實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R上,藉由設定指定角度α為0度,子像素電極的陣列方向Dir係設為與水平方向X相同的方向。
第14圖顯示根據對照實例之液晶障壁部10R上的透明電極110R和120R之配置實例。在透明電極110R和120R之各者上,子電極區70R沿著主幹部份61的延伸方向並排地放置。每個子電極區70R具有一主幹部份62R。主幹部份62R與主幹部份61相交,且係形成以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毗連之透明電極110R上的子電極區70R在與主幹部份62R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水平方向X(陣列方向DirR)上排成陣列,且毗連之透明電極120R上的子電極區70R也與在毗連之透明電極110R上的子電極區70R一樣在水平方向X(陣列方向DirR)上排成陣列。在每個子電極區70R上,設置被主幹部份61和主幹部份62R隔開的四個分支區(區域)71R至74R。
第15圖顯示透明電極120R之配置實例。在根據此對照實例之液晶障壁部10R上,由於毗連之透明電極120R上的子電極區70R在水平方向X(陣列方向DirR)上排成 陣列,在透明電極120R上的分支區(區域)71R至74R之邊界部份便在於水平方向X(陣列方向DirR)上延伸的單直線上(在區域界線LDR上)排成陣列。請注意這裡僅說明透明電極120R,然而透明電極110R亦同樣適用,其中在透明電極110R上的分支區(區域)71R至74R之邊界部份亦在於水平方向X(陣列方向DirR)上延伸的單直線上排成陣列。
第16A圖顯示在顯示部20上的遮光線LBM以及在液晶障壁部10R上的區域界線LDR之間的修正,而第16B圖顯示出現在顯示螢幕上的波紋。
如第16A圖所示,顯示部20上的遮光線LBM以及液晶障壁部10R上的區域界線LDR兩者都在立體顯示裝置1R上之顯示面板內的水平方向X上延伸。另外,如第2A及2B圖所示,當觀看者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R時,顯示部20及液晶障壁部10R係在深度方向上並排地設置。因此,依據立體顯示裝置1R與觀看者之間的位置關係而定,在垂直方向Y上的遮光線LBM之陣列循環以及區域界線LDR之陣列循環之間可能出現任何移位,而導致觀看者可能察覺到如第16B圖所示之波紋。具體來說,例如,區域界線LDR與遮光線LBM幾乎彼此重疊的顯示螢幕區變成亮部R1,而區域界線LDR與遮光線LBM顯著移位的顯示螢幕區變成暗部R2。如此,觀看者察覺到亮部R1與暗部R2之間的亮度差如同波紋。
如上所述,在根據此對照實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R上 ,由於毗連之透明電極120R(110R)上的子電極區70R在水平方向X(陣列方向DirR)上排成陣列,因此區域界線LDR亦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因此,由於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之顯示部20上的區域界線LDR與遮光線LBM之間的干擾,可能會產生波紋。
相反地,在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上,由於毗連之透明電極120(110)上的子電極區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因此區域界線LD在陣列方向Dir上延伸。藉此有可能減少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之顯示部20上的區域界線LD與遮光線LBM之間的任何干擾,以致於更不易察覺到波紋。
(有利效用)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之此實施例,毗連之透明電極120(110)上的子電極區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上排成陣列,而使得不易察覺到波紋。
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主幹部份62的延伸方向以及子電極區的陣列方向係設為相同的,以達到更簡化的電極結構。
<2.第二實施例>
接著,對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提出說明。在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中,主幹部份62的延 伸方向不同於子電極區的陣列方向Dir。請注意與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實質上相同的任何元件部份係以相同參考數字來表示,且會適當地省略相關說明。
第17圖顯示關於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的透明電極210和220之配置實例。在透明電極210和220之各者上,係沿著主幹部份61的延伸方向並排地設置子電極區270。每個子電極區270具有一主幹部份262。主幹部份262與主幹部份61相交,且形成以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毗連之透明電極210上的子電極區270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且毗連之透明電極220上的子電極區270也與毗連之透明電極210上的子電極區270一樣在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在每個子電極區270上,有設置被主幹部份61和主幹部份262隔開的四個分支區(區域)271至274。
更具體來說,不像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的情況(第7圖),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上,主幹部份262係形成以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且主幹部份262的延伸方向以及子電極區270的陣列方向係彼此不同的。
此外,從與根據上述的對照實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R之差異的角度來看,發現差異係在於子電極區的陣列方向。更具體來說,不像根據對照實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R的 情況(第14圖),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上,毗連之透明電極220(210)上的子電極區2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上排成陣列。
第18圖顯示透明電極220之配置實例。不像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上,主幹部份262係形成以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然而,毗連之透明電極220上的子電極區2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因此,從整個顯示螢幕來看,透明電極220上的分支區(區域)271至274之邊界部份係置於對應於在陣列方向Dir上延伸之直線(界線LB)的位置上。換言之,分支區(區域)271至274的邊界部份所造成的暗線會在界線LB的位置上產生。即,界線LB對應至第一實施例中的區域界線LD。
請注意以上僅對透明電極220提出說明,然而透明電極210亦同樣適用,其中透明電極210上的分支區(區域)271至274之邊界部份亦置於對應於在陣列方向Dir上延伸之直線(界線LB)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上,主幹部份262係形成以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毗連之透明電極220(210)上的子電極區2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於是,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上,對應於第一實施例中的區域界線LD之界線LB係在陣列方向Dir上延 伸。藉此有可能減少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顯示部20上的界線LB與遮光線LBM之間的干擾,以致於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
再者,不像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2上,可能設定主幹部份262的延伸方向與子電極區270的陣列方向Dir為彼此獨立的。這能確保提高設計的自由度。具體來說,這使得可能基於考量減少波紋而決定子電極270的陣列方向Dir,以及基於其他考量而決定主幹部份262的延伸方向,例如,液晶對齊於分支區271至274之各者。
如上所述,根據第二實施例,與主幹部份61相交的主幹部份262之延伸方向以及子電極區270的陣列方向Dir係設定為彼此獨立的,如此能確保提高設計的自由度。任何其他有利效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修改2-1)
根據上述的第二實施例,主幹部份262係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然而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可替代地允許任何其他方向。以下說明實例。
第19圖顯示關於根據此修改之立體顯示裝置2B的透明電極210B和220B之配置實例。主幹部份62係形成以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上延伸。毗連之透明電極210B上的子電極區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且毗連之透 明電極220B上的子電極區70也與毗連之透明電極210B上的子電極區70一樣在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上述的結構也能使得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並能提高設計的自由度。
(修改2-2)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毗連之透明電極210上的子電極區270之陣列方向與毗連之透明電極220上的子電極區270之陣列方向係設定為相同的,然而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例如,毗連之透明電極210上的子電極區270之陣列方向與毗連之透明電極220上的子電極區270之陣列方向也可以設定為彼此不同的。以下說明這類的實例。
第20圖顯示關於根據此修改之立體顯示裝置2C的透明電極210C和220C之配置實例。在立體顯示裝置2C上,毗連之透明電極210C上的子電極區270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1的方向(陣列方向Dir1)上排成陣列,且毗連之透明電極220C上的子電極區270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2的方向(陣列方向Dir2)上排成陣列。
在根據此修改之立體顯示裝置2C上,由於關於開關部11之透明電極210C上的子電極區270在陣列方向Dir1上排成陣列,因此關於開關部11的界線LB1在陣列方向Dir1上延伸。同樣地,由於關於開關部12之透明電極 220C上的子電極區270在陣列方向Dir2上排成陣列,因此關於開關部12的界線LB2在陣列方向Dir2上延伸。於是,在立體顯示裝置2C上,進行立體顯示操作中,由於關於開關部12之界線LB2在陣列方向Dir2上延伸,這使得有可能減少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顯示部20上的界線LB2與遮光線LBM之間的干擾,因此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又,在進行一般顯示(二維顯示)操作中,由於關於開關部12之界線LB2在陣列方向Dir2上延伸,另外關於開關部11之界線LB1在陣列方向Dir1上延伸,這使得有可能減少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顯示部20上的界線LB1和LB2與遮光線LBM之間的干擾,因此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
<3.第三實施例>
接著,對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提出說明。在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液晶障壁係適用於所謂的針孔型液晶障壁。請注意與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實質上相同的任何元件部份係以相同參考數字來表示,且會適當地省略相關說明。
第21圖顯示關於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的透明電極層15和17之配置實例。透明電極層15具有透明電極310和320。透明電極310和320之各者上,沿著與開關部11和12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從垂 直方向Y形成指定角度θ的方向)並排地設置子電極區370。關於透明電極310和320,電極係在子電極區370內的整個表面上形成,且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上延伸的狹縫360係形成在開關部11和12的延伸方向上彼此毗連的子電極區370之邊界部份上。再者,在透明電極層17上,孔洞317係形成在對應於每個子電極區370之中央附近的位置上。亦即,根據此修改之液晶障壁即所謂的針孔型。請注意在第21圖中,角度α幾乎與在開關部11和12的延伸方向以及垂直方向Y之間形成的角度θ相同,然而角度α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角度α可以等於,或不同於角度θ。
毗連之透明電極310上的子電極區370係在與狹縫360之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且毗連之透明電極320上的子電極區370也與毗連之透明電極310上的子電極區370一樣在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
第22圖顯示透明電極320之配置實例。如第21圖所示,由於毗連之透明電極320上的子電極區3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因此狹縫360設置在第22圖所示之陣列方向Dir上延伸的單直線上(在界線LB上)。在狹縫360的位置上,即使在透明電極層17與透明電極320之間施加電壓,在液晶層19上的液晶分子仍變得未充分對齊,因此可能無法適當地傳送光。更具體來說,界線LB變成所謂的 暗線。
請注意以上僅對透明電極320提出說明,然而透明電極310亦同樣適用,其中透明電極310上的狹縫360亦設置在陣列方向Dir上延伸的單直線上。
以此方式,在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上,毗連之透明電極320(310)上的子電極區3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因此界線LB在陣列方向Dir上延伸。這使得有可能減少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顯示部20上的界線LB與遮光線LBM之間的干擾,因此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
如上所述,在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中,毗連之透明電極320(310)上的子電極區係在從針孔型液晶障壁上的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上排成陣列,以致於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任何其他有利效用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相同。
[修改3-1]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角度α幾乎與角度θ相同,然而角度α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如第23圖所示,角度α可不同於角度θ。
<4.第四實施例>
接著,對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 提出說明。在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液晶障壁係適用於針孔型液晶障壁。請注意與立體顯示裝置2和3實質上相同的任何元件部份係以相同參考數字來表示,且會適當地省略相關說明。
第24圖顯示關於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的透明電極層410和420之配置實例。狹縫360係形成以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毗連之透明電極410上的子電極區3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且毗連之透明電極420上的子電極區370也與毗連之透明電極410上的子電極區370一樣在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
基於上述的配置,在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上,狹縫360係形成以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α的方向上延伸,且子電極區370係在從水平方向X形成指定角度的方向(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因此,在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上,界線LB係在陣列方向Dir上延伸。這使得有可能減少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顯示部20上的界線LB與遮光線LBM之間的干擾,因此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此外,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可能設定狹縫360的延伸方向以及子電極區370的陣列方向Dir為彼此獨立的,如此能確保提高設計的自由度。
如上所述,在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中,設定狹縫及子 電極區的延伸方向在針孔型液晶障壁上為彼此獨立的,如此能確保提高設計的自由度。任何其他有利效用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相同。
[修改4-1]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毗連之透明電極410上的子電極區370之陣列方向與毗連之透明電極420上的子電極區370之陣列方向係設定為相同的,然而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例如,與上述第二實施例的修改2-2一樣,毗連之透明電極410上的子電極區370之陣列方向與毗連之透明電極420上的子電極區370之陣列方向也可以設定為彼此不同的。上述實例係顯示於第25圖中。上述的結構也能更不易察覺到任何波紋。
本技術至此係藉由提出多個實施例及修改來說明,然而本技術並不受限於那些實施例等等,而可使用各種修改。
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立體顯示裝置1上的背光30、顯示部20、及液晶障壁部10係依此順序而設置,然而排列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如第26A和26B所示,亦可適用依背光30、液晶障壁部10、及顯示部20之順序的排列。
第27A及27B圖各顯示根據此修改之顯示部20及液晶障壁部10之操作實例,其中第27A圖表示提供影像信號SA的情況,而第27B圖表示提供影像信號SB的情況 。在此修改中,首先,背光30所投射的光進入液晶障壁部10中。之後,當將要輸出六個透視影像時,在顯示部20上調整在上述光束之中穿過開關部12A和12B的光。
再者,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開關部12組成兩群組,然而配置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開關部12可組成三個或更多群組(障壁子群組)。這能更增進顯示的解析度。以下提出詳細說明。
第28A至28C圖各顯示開關部12組成A、B、C三群組的情況。與上述的實施例一樣,開關部12A係指屬於群組A的開關部12,且開關部12B係指屬於群組B的開關部12,而開關部12C係指屬於群組C的開關部12。
基於上述的配置,藉由以開關部12A、12B、及12C基於分時地交替打開來顯示影像,根據此修改之立體顯示裝置便能達到比僅設置開關部12A的情況下還高三倍的解析度。換言之,立體顯示裝置所需的解析度僅有在二維顯示情況下的一半(=1/6×3)。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圖中的說明係作為在開關部11的寬度E1大於開關部12的寬度E2(E1>E2)之條件下的實例,然而寬度的數值關係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開關部11的寬度E1可等於開關部12的寬度E2(E1=E2),或開關部11的寬度E1可小於開關部12的寬度E2(E1<E2)。第29圖及第30圖分別顯示使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1及根據第三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上之開關部11的寬度E1等於開關部12的 寬度E2(E1=E2)之情況下的實例。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子電極區在開關部11和開關部12的延伸方向上並排地設置,而在陣列方向Dir上排成陣列,然而排列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例如,子電極區可在任意方向上彼此相鄰。在此情況下,不一定所有子電極區都應該在與水平方向X及垂直方向Y不同的方向上彼此相鄰,而替代地一些子電極區可在水平方向X及垂直方向Y上彼此相鄰。在此情況下,區域界線LD或界線LB本身不會形成直線,藉此有可能減少波紋。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影像信號SA和SB包括六個透視影像,然而信號分配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影像信號SA和SB可包括五個或更少的透視影像,或者七個或更多的透視影像。在此情況下,也會改變液晶障壁部10上的開關部12A和12B以及如第10A至10C所示之像素Pix之間的關係。更具體來說,例如當影像信號SA和SB包括五個透視影像時,則希望在顯示部20上,以每五個像素Pix一個的比例來設置開關部12A,而同樣亦希望在顯示部20上,以每五個像素Pix一個的比例來設置開關部12B。
再者,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開關部12組成複數個群組,然而配置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開關部12可不組成群組,而所有開關部12可在立體顯示期間保持打開。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等等中,顯示部20係液晶顯示部,然而配置並不以此為限。替代地,可使用例如應用有機EL的EL(電致發光)顯示部。上述情況不需使用如第1圖所示之背光驅動部42及背光30。
於是,有可能至少達到本揭露之上述實例實施例及修改之下列配置。
(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部,顯示一影像;及一液晶障壁部,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包括複數個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液晶障壁,液晶障壁之各者能經由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且液晶障壁建構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其中屬於一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這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的這對液晶障壁係彼此相鄰,且第二方向與顯示部的一顯示面板內的一垂直方向及一水平方向都不同。
(2)如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液晶障壁建構一第一液晶障壁群組及一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且在第一及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中屬於相同液晶障壁群組之彼此相鄰的一對液晶障壁之一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在相同液晶障壁群組中彼此相鄰的這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子電極。
(3)如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子電極在對 應於相同液晶障壁群組中的液晶障壁之區域中的第二方向上排成陣列。
(4)如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子電極之各者具有一由四邊圍成的區域,並包括一第一主幹部份、一第二主幹部份、及複數個分支部份,第一主幹部份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主幹部份在一與第一主幹部份相交的第三方向上延伸,而分支部份在遠離第一主幹部份與第二主幹部份的方向上延伸,且其中在四邊中面向第一方向的兩邊係在第三方向上延伸。
(5)如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第三方向實質地與第二方向一致。
(6)如第(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方向實質地與水平方向一致。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至第(6)項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分支部份係在一第一分支區、一第二分支區、一第三分支區及一第四分支區之每一者內的相同方向上延伸,第一分支區和第二分支區係設置在具有第二主幹部份插入其中的第一主幹部份之一側上,第三分支區係設置在相對於第一主幹部份之第一分支區的相對側上,且第四分支區係設置在相對於第一主幹部份之第二分支區的相對側上。
(8)如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偏光板,設置在液晶層之一第一側上,並使在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之其一方向上偏振的光能經由第一偏 光板傳出;及一第二偏光板,設置在液晶層之一第二側上,並使在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之另一方向上偏振的光能經由第二偏光板傳出,第二側係在裝有第一偏光板的液晶層之第一側的對側,其中在第一分支區中的分支部份和在第四分支區中的分支部份係在從水平方向逆時鐘傾斜約45度的方向上延伸,而在第二分支區中的分支部份和在第三分支區中的分支部份係在從水平方向順時鐘傾斜約45度的方向上延伸。
(9)如第(4)項至第(8)項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液晶障壁部包括一共同電極,其共同設置在對應於液晶障壁的區域上,並設置在具有液晶層插入其中的子電極之相對側上。
(10)如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液晶障壁部包括一共同電極,其共同設置在對應於液晶障壁的區域上,並設置在具有液晶層插入其中的子電極之相對側上,共同電極具有一對應子電極之每一者而設置的孔洞。
(11)如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液晶障壁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之子電極之間的一狹縫,狹縫係在一第三方向上延伸。
(12)如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第三方向實質地為第二方向。
(13)如第(1)項至第(12)項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第一方向與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都不同。
(14)如第(1)項至第(13)項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子電極係彼此電性連接。
(15)如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第一液晶障壁群組及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之間的第二方向係相同的。
(16)如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第一液晶障壁群組及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之間的第二方向係不同的。
(17)如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包括複數個顯示模式,顯示模式包括一三維影像顯示模式及一二維影像顯示模式,顯示部顯示複數個不同的透視影像,且屬於第一液晶障壁群組的液晶障壁係在一傳送狀態,而屬於第二液晶障壁群組的液晶障壁係在一阻擋狀態,以使一三維影像能在三維影像顯示模式中顯示,及顯示部顯示一單一透視影像,且屬於第一液晶障壁群組的液晶障壁與屬於第二液晶障壁群組的液晶障壁係在傳送狀態,以使一二維影像能在二維影像顯示模式中顯示。
(18)如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屬於第一液晶障壁群組的液晶障壁被分成複數個障壁子群組,並在 三維影像顯示模式中基於分時地對障壁子群組之每一者切換液晶障壁於傳送狀態與阻擋狀態之間。
(19)如第(1)項至第(18)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背光,其中顯示部係一置於該背光與液晶障壁部之間的液晶顯示部。
(20)如第(1)項至第(18)之任一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背光,其中顯示部係一液晶顯示部,且液晶障壁部係設置於該背光與液晶顯示部之間。
(2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部,包括一黑色矩陣;及一液晶障壁部,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包括複數個液晶障壁,液晶障壁之各者能經由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其中子電極之各者具有一由四邊圍成的區域,且四邊之各者在不同於顯示部之黑色矩陣的方向上延伸。
(22)一種障壁裝置,包括:複數個液晶障壁,其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並置於遠離一顯示一影像之顯示部的一顯示面板處,液晶障壁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能經由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且液晶障壁建構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其中屬於一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一液晶障壁之子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這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 壁之子電極,在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的這對液晶障壁係彼此相鄰,且第二方向與顯示部的顯示面板內的一垂直方向及一水平方向都不同。
本揭露包含有關於2011/4/20向日本專利局申請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書第JP 2011-094163號所揭露的主體,特此須合併參考其全部內容。
熟習本領域之技藝者應可了解在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之範圍內,可基於設計需求及其他因素產生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化。
1‧‧‧立體顯示裝置
10‧‧‧液晶障壁部
20‧‧‧顯示部
30‧‧‧背光
40‧‧‧控制部
41‧‧‧障壁驅動部
42‧‧‧背光驅動部
50‧‧‧顯示驅動部
Sdisp‧‧‧影像信號
CBR‧‧‧障壁控制信號
CBL‧‧‧背光控制信號
SA‧‧‧影像信號
SB‧‧‧影像信號
S‧‧‧影像信號
51‧‧‧時序控制部
52‧‧‧閘極驅動器
53‧‧‧資料驅動器
S1‧‧‧影像信號
Pix‧‧‧像素
SPix‧‧‧子像素
201‧‧‧驅動基板
202‧‧‧像素電極
203‧‧‧液晶層
204‧‧‧相對電極
205‧‧‧相對基板
206a‧‧‧偏光板
206b‧‧‧偏光板
Tr‧‧‧TFT元件
LC‧‧‧液晶元件
Cap‧‧‧保持電容器元件
G‧‧‧閘極線
D‧‧‧資料線
Cs‧‧‧保持電容器線
θ‧‧‧角度
E1‧‧‧寬度
E2‧‧‧寬度
11‧‧‧開關部
12‧‧‧開關部
13‧‧‧透明基板
14‧‧‧偏光板
15‧‧‧透明電極層
16‧‧‧透明基板
17‧‧‧透明電極層
18‧‧‧偏光板
19‧‧‧液晶層
2‧‧‧立體顯示裝置
110‧‧‧透明電極
120‧‧‧透明電極
61‧‧‧主幹部份
62‧‧‧主幹部份
63‧‧‧分支部份
α‧‧‧角度
Dir‧‧‧陣列方向
70‧‧‧子電極區
71‧‧‧第一分支區
72‧‧‧第二分支區
73‧‧‧第三分支區
74‧‧‧第四分支區
β‧‧‧角度
12A‧‧‧開關部
12B‧‧‧開關部
12C‧‧‧開關部
P1-P6‧‧‧像素資訊
LD‧‧‧區域界線
LBM‧‧‧遮光線
1R‧‧‧立體顯示裝置
10R‧‧‧液晶障壁部
110R‧‧‧透明電極
120R‧‧‧透明電極
70R‧‧‧子電極區
DirR‧‧‧陣列方向
62R‧‧‧主幹部份
71R‧‧‧第一分支區
72R‧‧‧第二分支區
73R‧‧‧第三分支區
74R‧‧‧第四分支區
LDR‧‧‧區域界線
R1‧‧‧亮部
R2‧‧‧暗部
210‧‧‧透明電極
220‧‧‧透明電極
262‧‧‧主幹部份
270‧‧‧子電極區
271‧‧‧第一分支區
272‧‧‧第二分支區
273‧‧‧第三分支區
274‧‧‧第四分支區
‧‧‧角度
LB‧‧‧界線
210B‧‧‧透明電極
220B‧‧‧透明電極
210C‧‧‧透明電極
220C‧‧‧透明電極
1‧‧‧角度
2‧‧‧角度
3‧‧‧立體顯示裝置
310‧‧‧透明電極
320‧‧‧透明電極
360‧‧‧狹縫
370‧‧‧子電極區
317‧‧‧孔洞
410‧‧‧透明電極
420‧‧‧透明電極
附圖係包括以提供本揭露之更進一步的了解,且係整合於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份。圖示圖解實施例並連同本說明書來說明本技術之原理。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之配置實例之方塊圖。
第2A及2B圖係各顯示第1圖所示之立體顯示裝置之配置實例之說明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顯示驅動部及顯示部之配置實例之方塊圖。
第4A及4B圖係各顯示第1圖所示之顯示部之配置實例之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第4A及4B圖所示之子像素之配置實例之電路圖。
第6A及6B圖係各顯示第1圖所示之液晶障壁部之配置實例之說明圖。
第7圖係顯示關於第1圖所示之液晶障壁部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8圖係顯示關於第1圖所示之液晶障壁部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另一平面圖。
第9圖係顯示第6A及6B圖所示之一組開關部之配置實例之說明圖。
第10A、10B、及10C圖係各顯示第1圖所示之顯示部與液晶障壁部之間的關係之運行圖。
第11A及11B圖係各顯示第1圖所示之顯示部與液晶障壁部之操作實例之運行圖。
第12圖係顯示第7圖所示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另一平面圖。
第13圖係顯示在第1圖所示之立體顯示裝置上的波紋之說明圖。
第14圖係顯示根據對照實例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15圖係顯示根據對照實例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另一平面圖。
第16A及16B圖係各顯示在根據第14圖所示之對照實例之立體顯示裝置上的波紋之說明圖。
第1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18圖係顯示第17圖所示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另一平面圖。
第19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修改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20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另一修改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2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22圖係顯示第21圖所示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另一平面圖。
第2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修改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24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2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修改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26A及26B圖係各顯示根據修改之立體顯示裝置之配置實例之說明圖。
第27A及27B圖係各顯示根據修改之立體顯示裝置之操作實例之運行圖。
第28A、28B、及28C圖係各顯示根據另一修改之顯示部及液晶障壁部之操作實例之運行圖。
第29圖係顯示根據另一修改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第30圖係顯示根據另一修改之透明電極之配置實例之平面圖。
110‧‧‧透明電極
120‧‧‧透明電極
61‧‧‧主幹部份
62‧‧‧主幹部份
63‧‧‧分支部份
α‧‧‧角度
Dir‧‧‧陣列方向
70‧‧‧子電極區
θ‧‧‧角度

Claims (22)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部,顯示一影像;及一液晶障壁部,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包括複數個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液晶障壁,該些液晶障壁之各者能經由該些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且該些液晶障壁建構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其中屬於一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一液晶障壁之該些子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該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該些子電極,在該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的該對液晶障壁係彼此相鄰,且該第二方向與該顯示部的一顯示面板內的一垂直方向及一水平方向都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液晶障壁建構一第一液晶障壁群組及一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且在該第一及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中屬於相同液晶障壁群組之彼此相鄰的一對液晶障壁之一第一液晶障壁之該些子電極在該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在該相同液晶障壁群組中的該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該些子電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電極在對應於該相同液晶障壁群組中的該些液晶障壁之區域中的該第二方向上排成陣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電極之各者具有一由四邊圍成的區域,並包括一第一主幹部份、一第二主幹部份、及複數個分支部份,該第一主 幹部份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該第二主幹部份在一與該第一主幹部份相交的第三方向上延伸,而該些分支部份在遠離該第一主幹部份與該第二主幹部份的方向上延伸,且其中在該四邊中面向該第一方向的兩邊係在該第三方向上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方向實質地與該第二方向一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方向實質地與該水平方向一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分支部份係在一第一分支區、一第二分支區、一第三分支區及一第四分支區之每一者內的相同方向上延伸,該第一分支區和該第二分支區係設置在具有該第二主幹部份插入其中的該第一主幹部份之一側上,該第三分支區係設置在相對於該第一主幹部份之該第一分支區的相對側上,且該第四分支區係設置在相對於該第一主幹部份之該第二分支區的相對側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一偏光板,設置在該液晶層之一第一側上,並使在該垂直方向與該水平方向之其一方向上偏振的光能經由該第一偏光板傳出;及一第二偏光板,設置在該液晶層之一第二側上,並使在該垂直方向與該水平方向之另一方向上偏振的光能經由該第二偏光板傳出,該第二側係在裝有該第一偏光板的該 液晶層之該第一側的對側,其中在該第一分支區中的該些分支部份和在該第四分支區中的該些分支部份係在從該水平方向逆時鐘傾斜約45度的方向上延伸,而在該第二分支區中的該些分支部份和在該第三分支區中的該些分支部份係在從該水平方向順時鐘傾斜約45度的方向上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障壁部包括一共同電極,其共同設置在對應於該些液晶障壁的區域上,並設置在具有該液晶層插入其中的該些子電極之相對側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障壁部包括一共同電極,其共同設置在對應於該些液晶障壁的區域上,並設置在具有該液晶層插入其中的該些子電極之相對側上,該共同電極具有一對應該些子電極之每一者而設置的孔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障壁部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之該些子電極之間的一狹縫,該狹縫係在一第三方向上延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方向實質地為該第二方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垂直方向及該水平方向都不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的該些子電極係彼此電性連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液晶障壁群組及該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之間的該第二方向係相同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液晶障壁群組及該第二液晶障壁群組之間的該第二方向係不同的。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包括複數個顯示模式,該些顯示模式包括一三維影像顯示模式及一二維影像顯示模式,該顯示部顯示複數個不同的透視影像,且屬於該第一液晶障壁群組的該些液晶障壁係在一傳送狀態,而屬於該第二液晶障壁群組的該些液晶障壁係在一阻擋狀態,以使一三維影像能在該三維影像顯示模式中顯示,及該顯示部顯示一單一透視影像,且屬於該第一液晶障壁群組的該些液晶障壁與屬於該第二液晶障壁群組的該些液晶障壁係在該傳送狀態,以使一二維影像能在該二維影像顯示模式中顯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屬於該第一液晶障壁群組的該些液晶障壁被分成複數個障壁子群組,並在該三維影像顯示模式中基於分時地對該些障壁子群組之每一者切換該些液晶障壁於該傳送狀態與該阻擋狀態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背光,其中該顯示部係一置於該背光與該液晶障壁部之 間的液晶顯示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背光,其中該顯示部係一液晶顯示部,且該液晶障壁部係設置於該背光與該液晶顯示部之間。
  2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部,包括一黑色矩陣;及一液晶障壁部,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包括複數個液晶障壁,該些液晶障壁之各者能經由該些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其中該些子電極之各者具有一由四邊圍成的區域,且該四邊之各者在不同於該顯示部之該黑色矩陣的方向上延伸。
  22. 一種障壁裝置,包含:複數個液晶障壁,其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並置於遠離一顯示一影像之顯示部的一顯示面板處,該些液晶障壁包括一液晶層以及複數個子電極,並能經由該些液晶障壁傳送光以及阻擋光,且該些液晶障壁建構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其中屬於一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一液晶障壁之該些子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毗連屬於該對液晶障壁中的一第二液晶障壁之該些子電極,在該至少一液晶障壁群組中的該對液晶障壁係彼此相鄰,且該第二方向與該顯示部的該顯示面板內的一垂直方向及一水平方向都不同。
TW101111432A 2011-04-20 2012-03-30 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TWI446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4163A JP2012226150A (ja) 2011-04-20 2011-04-20 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リ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369A TW201303369A (zh) 2013-01-16
TWI446009B true TWI446009B (zh) 2014-07-21

Family

ID=4702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1432A TWI446009B (zh) 2011-04-20 2012-03-30 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8672A1 (zh)
JP (1) JP2012226150A (zh)
CN (1) CN102749764A (zh)
TW (1) TWI446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4757B1 (ko) 2013-11-05 2020-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7568B1 (ko) * 2004-12-30 2011-1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용 패러랙스 베리어 액정패널 및 그제조방법
JP5705420B2 (ja) * 2009-07-03 2015-04-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パララックスバリア、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67752B2 (ja) * 2009-08-20 2015-02-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764A (zh) 2012-10-24
JP2012226150A (ja) 2012-11-15
US20120268672A1 (en) 2012-10-25
TW201303369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5240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886698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arrier section including a spacer arrangement
JP5667752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8018482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I414846B (zh) 可切換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CN103033973B (zh) 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US8587737B2 (en) Display device
US9565422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11351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20100271346A1 (en)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02137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4483181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12226104A (ja) 表示装置
US874974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element
WO2012169466A1 (ja) 表示装置
US8854559B2 (en) Display unit and barrier device
JP5621500B2 (ja)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表示方法
JP2009015100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3057824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00051755A (ko) 원거리용 무안경방식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549170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GB2458340A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improved viewing windows
TWI446009B (zh) 顯示裝置及障壁裝置
WO2014061548A1 (ja) 立体表示装置
JP2013235159A (ja) 表示装置、バリア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