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697B -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697B
TWI444697B TW100146495A TW100146495A TWI444697B TW I444697 B TWI444697 B TW I444697B TW 100146495 A TW100146495 A TW 100146495A TW 100146495 A TW100146495 A TW 100146495A TW I444697 B TWI444697 B TW I4446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zoom lens
groove
bump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6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3969A (zh
Inventor
Hong-Bin Koh
Original Assignee
Al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k Corp filed Critical Al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6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4697B/zh
Priority to US13/398,058 priority patent/US853177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2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3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6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利用驅動筒與滑軌溝槽設計達到連動效果,進而進行變焦及對焦動作之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隨著網絡社群之迅速發展,現代人大多利用相機來紀錄個人日常生活點滴,而為了因應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如何降低相機生產成本與簡化生產流程,成了各大廠商之首要課題。
現今市售之相機大多具備變焦與對焦之功能,而對大部份相機而言,其鏡頭對焦與變焦之作動,多採以兩個以上的驅動馬達來進行鏡筒驅動控制,藉以控制鏡頭進行變焦與對焦,但相對於多個驅動馬達亦需多個驅動電路與較多的元件配置空間,因而使生產組裝費時且費工,並使生產成本增加。
有鑒於此,如何設計一理想的鏡頭驅動裝置,能利用單ㄧ驅動模組完成變焦與對焦動作,以解決目前相機需個別獨立驅動模組來驅動變焦與對焦,所造成生產成本之浪費與組裝工時徒增,已成市場應用上之一刻不容緩的議題。
綜上所述,發明之發明人思索並設計一種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以針對現有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以解決目前鏡頭利用多個驅動模組進行變焦與對焦作動,所造成生產成本之浪費與生產工時徒增之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目的,提出一種鏡頭驅動模組,其包含一驅動筒、一第一變焦鏡筒、一第二變焦鏡筒及一對焦鏡筒。其中各鏡筒皆為一中空筒狀結構,且驅動筒之一端為一入光端,即為被攝物光線進入之一端,相對於入光端為一成像端,且驅動筒之內周壁具有至少一第一溝槽、至少一第二溝槽及至少一控制凸點,至少一控制凸點設置於驅動筒之成像端,且向軸心凸伸。第一變焦鏡筒設置於驅動筒之入光端,第一變焦鏡筒之外周壁對應至少一第一溝槽設有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且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嵌入至少一第一溝槽。第二變焦鏡筒設置於驅動筒之成像端,且第二變焦鏡筒之外周壁對應至少一第二溝槽設有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嵌入至少一第二溝槽。對焦鏡筒設置於驅動筒之成像端,且對應至少一控制凸點,對焦鏡筒之外周壁設有至少一第三溝槽,至少一控制凸點嵌入至少一第三溝槽。當驅動筒旋轉時,分別透過至少ㄧ第一溝槽與至少一第二溝槽之一側推抵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使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作軸向位移,進而使鏡頭驅動模組作變焦動作;且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至少ㄧ第三溝槽位移,使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進而使鏡頭驅動模組作對焦動作。
其中,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至少一第ㄧ溝槽及至少ㄧ第二溝槽位移,且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固定不變時,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靜止段。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靜止段時,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至少一第三溝槽作位移,且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時,對焦鏡筒處於ㄧ對焦段。
其中,對焦鏡筒處於對焦段時,鏡頭驅動模組進行對焦動作。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靜止段時,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相同形狀之溝槽位移。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靜止段時,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ㄧ徑向溝槽位移。
其中,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各溝槽位移,且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改變時,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變焦段。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變焦段時,鏡頭驅動模組進行變焦動作。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變焦段時,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沿至少一第一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或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沿至少ㄧ第二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提出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ㄧ驅動模組、一驅動筒、ㄧ第一變焦鏡筒、ㄧ第二變焦鏡筒及一對焦鏡筒。驅動筒為一中空筒狀結構,且被攝物光線進入之一端為一入光端,相對於入光端為一成像端;驅動筒之內周壁具有至少一第一溝槽、至少一第二溝槽及至少一控制凸點,至少一控制凸點設置於成像端,且向軸心凸伸。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亦為中空筒狀結構,分別置於入光端與成像端,且其外周壁上分別對應至少ㄧ第溝槽、至少ㄧ第二溝槽具有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及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對焦鏡筒置於成像端,且其外周壁對應至少一控制凸點設有至少ㄧ第三溝槽。其中,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及至少ㄧ控制凸點,分別嵌入至少ㄧ第一溝槽、至少ㄧ第二溝槽及至少ㄧ第三溝槽。當驅動模組驅動驅動筒旋轉時,至少ㄧ第一溝槽及至少ㄧ第二溝槽分別推抵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及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使第一變焦鏡筒及第二變焦鏡筒作軸向位移,進而使各變焦鏡筒作變焦動作;至少ㄧ控制凸點沿至少ㄧ第三溝槽位移,使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進而使對焦鏡筒作對焦動作。
其中,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至少一第ㄧ溝槽及至少ㄧ第二溝槽位移,且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固定不變時,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靜止段。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靜止段時,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至少一第三溝槽作位移,且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時,對焦鏡筒處於ㄧ對焦段。
其中,對焦鏡筒處於對焦段時,攝像裝置進行對焦動作。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靜止段時,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相同形狀之溝槽位移。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靜止段時,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ㄧ徑向溝槽位移。
其中,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各溝槽位移,且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改變時,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變焦段。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變焦段時,攝像裝置進行變焦動作。
其中,第一變焦鏡筒與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變焦段時,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沿至少一第一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或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沿至少ㄧ第二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 此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利用驅動筒與各鏡筒之溝槽與凸點嵌崁設計,達到以單一驅動模組即可驅動各鏡筒完成變焦與對焦之動作,藉此降低生產成本。
(2) 此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利用滑槽設計連動對焦鏡筒取代以獨立驅動模組驅動,藉此節省組裝時間且降低生產材料成本。

為利貴審查員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主要是可利用一驅動模組(如馬達)來進行鏡頭變焦及對焦,其可適用於數位相機、智慧型照相手機、類單眼相機及單眼相機等攝像裝置,但實際可運用之範疇仍不僅以此所限制。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之實施例,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爆炸圖;第2圖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組裝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1包含一第一變焦鏡筒10、一第二變焦鏡筒20、一對焦鏡筒30及一驅動筒40。驅動筒40為一中空筒狀結構,其兩端分別為一入光端403與一成像端404,其中入光端403為被攝物光線進入之端口。驅動筒40之內周壁設有至少一控制凸點400、至少一第一溝槽401及至少一第二溝槽402。至少一控制凸點400設於驅動筒40之成像端404之內周壁且向軸心凸伸,並嵌入於對焦鏡筒30之外周壁上之至少一第三溝槽300。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皆為中空筒狀結構,且分別置於入光端403與成像端404。第一變焦鏡筒10之外周壁設有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100,並嵌入於至少一第一溝槽401。第二變焦鏡筒20之外周壁設有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200,並嵌入於至少一第二溝槽402。其中,各鏡筒之數量可因實際應用所需,作適當增設。
承上所述,當驅動筒40被驅動時,至少ㄧ第ㄧ溝槽401之一側推抵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至少ㄧ第二溝槽402之一側推抵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位移。更詳細的說,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與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至少ㄧ第ㄧ溝槽401與至少ㄧ第二溝槽402之外形位移,進而使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進行變焦動作;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外形位移,進而使對焦鏡筒30進行對焦動作。其中,至少ㄧ第ㄧ溝槽401、至少ㄧ第二溝槽402與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外形可以是至少ㄧ徑向溝槽、至少ㄧ曲線溝槽、至少ㄧ斜向溝槽或其組合。
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與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至少ㄧ徑向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保持不變,此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靜止段;相同地,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與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相同外形之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亦保持不變,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亦處於ㄧ靜止段。反之,若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與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不同的至少ㄧ曲線溝槽或至少ㄧ斜向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隨之改變,此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變焦段。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沿至少ㄧ曲線溝槽或至少ㄧ斜向溝槽位移,且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沿至少ㄧ徑向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處於ㄧ變焦段;同理,當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沿至少ㄧ曲線溝槽或至少ㄧ斜向溝槽位移,且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沿至少ㄧ徑向溝槽位移時,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變焦段。又,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曲線溝槽或至少ㄧ斜向溝槽位移時,對焦鏡筒30處於ㄧ對焦段;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徑向溝槽位移時,對焦鏡筒30處於ㄧ靜止段。
當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靜止段時,兩鏡筒之相對距離保持不變,兩鏡筒之作動可為靜止不動或作軸向位移,此時鏡頭驅動模組1完成某ㄧ階段之變焦;相對地,當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變焦段時,兩鏡筒之相對距離隨之改變,兩鏡筒之作動可以是第一變焦鏡筒10或第二變焦鏡筒20其ㄧ作軸向位移,另ㄧ靜止不動,或兩鏡筒同時作距離不同之軸向位移,此時鏡頭驅動模組1進行變焦動作。又,當對焦鏡筒30處於對焦段時,對焦鏡筒30作軸向位移,鏡頭驅動模組1進行對焦動作。其中,依實際需求,當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變焦段時,可使對焦鏡筒30處於對焦段,則鏡頭驅動模組1在進行變焦的同時亦進行粗略的對焦,待變焦完成後再進一步進行精準之對焦動作。
請一併參閱第3圖及第4圖,第3圖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驅動筒結構示意圖;第4圖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驅動筒部份內壁結構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驅動筒40為一中空筒狀結構,其兩端分別為一入光端403與一成像端404,其中入光端403為被攝物光線進入之端口。驅動筒40之內周壁設有至少一控制凸點400、至少一第一溝槽401、至少ㄧ第二溝槽402。至少一控制凸點400設於成像端404之內周壁且向軸心凸伸。成像端404之外周壁設有一驅動齒輪結構405。如第4圖所示,驅動筒40內周壁設有一控制凸點400、ㄧ第ㄧ溝槽401及ㄧ第二溝槽402;其中ㄧ第ㄧ溝槽401具一第ㄧ起始位置4010及ㄧ第一變焦段4011;ㄧ第二溝槽402具一第二起始位置4020及ㄧ第二變焦段4021。
於本實例中鏡頭驅動模組1之連結及作動關係,與前述類似,於此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及至少一控制凸點400分別沿至少ㄧ第一溝槽401、至少ㄧ第二溝槽402及至少一第三溝槽300位移。至少ㄧ第ㄧ溝槽401、至少ㄧ第二溝槽402與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外形可以是至少ㄧ徑向溝槽、至少ㄧ曲線溝槽、至少ㄧ斜向溝槽或其組合。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與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相同形狀之溝槽位移或徑向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不變,此時鏡筒驅動模組1完成某ㄧ階段之變焦。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與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沿不同形狀之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隨之改變,此時鏡筒驅動模組1進行變焦動作。當至少一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曲線溝槽或斜線溝槽位移時,對焦鏡筒30作軸向位移,鏡頭驅動模組1進行對焦動作;至少一控制凸點400沿徑向溝槽位移時,鏡頭驅動模組1完成某ㄧ階段之對焦動作。
更詳細的說,當驅動模組406透過驅動齒輪結構405驅動驅動筒40旋轉,第一引導凸點100於第ㄧ起始位置4010沿第ㄧ溝槽401位移至第ㄧ變焦段4011;第二引導凸點200於第二起始位置4020沿第二溝槽402位移至第二變焦段4021。當第一引導凸點100沿第ㄧ變焦段4011位移,且第二引導凸點200沿第二變焦段4021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隨之改變,此時鏡頭驅動模組1進行變焦。其中若兩變焦段之外形斜率相等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保持不變,此時鏡頭驅動模組1完成某ㄧ階段之變焦。當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之相對距離保持不變時,驅動筒40內周壁之控制凸點400,沿第三溝槽300之ㄧ斜向溝槽或ㄧ曲線溝槽位移,使對焦鏡筒30作軸向位移,進而使鏡頭驅動模組1進行對焦動作。其中,驅動模組406可依實際需求,使用直驅馬達或歩進馬達。另外,溝槽之設計可依實際需求加以設計,於此實施例中僅以第4圖之溝槽設計為例,但實際應用不侷限於此。
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1可應用至一攝像裝置50,此攝像裝置50可以是數位相機(Digital Camera)、照相手機(Camera Phone)、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或數位攝影機(Digital Video Camera)等各種具有攝像功能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便於更暸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底下是以數位相機為實施例,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所示,攝像裝置50可有一鏡頭驅動模組1、一驅動模組406、複數個控制鈕501、一控制單元502、一影像感測元件503及一顯像單元504。影像感測元件503,電性連結設置於攝像裝置50之外部的顯像單元504,且其可以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層-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複數個控制鈕501設置於攝像裝置50之外部,並電性連結控制單元502。
鏡頭驅動模組1更包含ㄧ第一變焦鏡筒10、ㄧ第二變焦鏡筒20、ㄧ對焦鏡筒30及一驅動筒40。於本實例中之鏡頭驅動模組1之連結及作動關係,與前述類似,於此不再贅述。驅動模組406驅動驅動筒40,使第一變焦鏡筒10、第二變焦鏡筒20及對焦鏡筒30進行軸向位移,進而使攝像裝置50作變焦與對焦之動作。控制單元502電性連接驅動模組406並藉以控制驅動模組406作動,且其可為微處理機控制器(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微處理器(Micro-Processing Unit)。當使用者按下複數個控制鈕501後,控制單元502驅動驅動模組406,進而驅動鏡頭驅動模組1;待使用者完成取景後,被攝物之光線透過鏡頭驅動模組1進入影像感測元件503。影像感測元件503將其轉換為一影像訊號,傳送至顯像單元504,以供使用者觀看。此所指之顯示單元504可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觸控式液晶螢幕。
當使用者按下複數個控制鈕501時,控制單元502接收開啟攝像裝置50之控制訊號,並控制驅動模組406作動。驅動模組406驅動驅動筒40,使驅動筒40旋轉。隨著驅動筒40之旋轉,至少ㄧ第ㄧ溝槽401與至少ㄧ第二溝槽402之ㄧ側分別推抵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及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使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作軸向位移,藉以使攝像裝置50進行變焦動作。隨著驅動筒40之旋轉,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位移,使對焦鏡筒30作軸向位移,進而使攝像裝置50進行對焦動作。其中至少ㄧ第ㄧ溝槽401、至少ㄧ第二溝槽402及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外形,可以是至少ㄧ徑向溝槽、至少ㄧ曲線溝槽、至少ㄧ斜向溝槽或其組合。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及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相同斜率之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靜止段,且兩鏡筒之相對距離保持不變,此時攝像裝置50完成該階段之變焦動作。當至少ㄧ第一引導凸點100及至少ㄧ第二引導凸點200分別沿不同斜率之溝槽位移時,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ㄧ變焦段,兩鏡筒之相對距離隨之改變,此時攝像裝置50進行變焦動作。當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斜向溝槽或曲線溝槽位移時,對焦鏡筒30處於ㄧ對焦段,並作軸向位移,此時攝像裝置50進行對焦動作;當至少ㄧ控制凸點400沿至少ㄧ第三溝槽300之徑向溝槽位移時,對焦鏡筒30處於ㄧ靜止段,攝像裝置50完成對焦動作。
當驅動模組406驅動驅動筒40旋轉後,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處於變焦段,對焦鏡筒30處於對焦段;此時攝像裝置50進行變焦與粗略地對焦動作,待使用者確定變焦影像後,攝像裝置50完成變焦動作,第一變焦鏡筒10與第二變焦鏡筒20隨之進入靜止段,對焦鏡筒30進入對焦段。當對焦鏡筒30進入對焦段,攝像裝置50進行對焦動作,待使用者確認欲對焦位置,對焦鏡筒30進入靜止段,攝像裝置50完成對焦動作,此時使用者可於顯示單元504中觀看到清晰之景像,並可按壓複數個按鈕501以使攝像裝置50進行影像擷取之動作。
綜上述所言,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利用驅動筒來之溝槽與凸點來引導驅動變焦與對焦鏡筒,進而完成變焦與對焦之動作,解決了習知利用多個獨立驅動模組分別驅動鏡頭進行變焦及對焦,所產生之各種缺點。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鏡頭驅動模組
10...第一變焦鏡筒
100...第一引導凸點
20...第二變焦鏡筒
200...第二引導凸點
30...對焦鏡筒
300...第三溝槽
40...驅動筒
400...控制凸點
401...第一溝槽
4010...第一起始位置
4011...第一變焦段
402...第二溝槽
4020...第二起始位置
4021...第二變焦段
403...入光端
404...成像端
405...驅動齒輪結構
406...驅動模組
50...攝像裝置
501...控制鈕
502...控制單元
503...影像感測元件
504...顯示單元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爆炸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組裝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驅動筒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驅動筒部份內壁結構示意圖;以及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驅動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1...鏡頭驅動模組
10...第一變焦鏡筒
100...第一引導凸點
20...第二變焦鏡筒
200...第二引導凸點
30...對焦鏡筒
300...第三溝槽
40...驅動筒
400...控制凸點
401...第一溝槽
402...第二溝槽
403...入光端
404...成像端

Claims (18)

  1. 一種鏡頭驅動模組,其包含:
    一驅動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其中該驅動筒之一端為一入光端,該入光端係為被攝物光線進入之一端,相對於該入光端係為一成像端,且該驅動筒之內周壁具有至少一第一溝槽、至少一第二溝槽及至少一控制凸點,該至少一控制凸點設置於該驅動筒之該成像端,且向軸心凸伸;
    一第一變焦鏡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設置於該驅動筒之該入光端,該第一變焦鏡筒之外周壁對應該至少一第一溝槽設有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嵌入該至少一第一溝槽;
    一第二變焦鏡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設置於該驅動筒之該成像端,且該第二變焦鏡筒之外周壁對應該至少一第二溝槽設有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嵌入該至少一第二溝槽;以及
    一對焦鏡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設置於該驅動筒之該成像端,且對應該至少一控制凸點,該對焦鏡筒之外周壁設有至少一第三溝槽,該至少一控制凸點嵌入該至少一第三溝槽;
    其中,該驅動筒旋轉時,分別透過該至少一第一溝槽與該至少ㄧ第二溝槽之一側,推抵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使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作軸向位移,藉以使該鏡頭驅動模組作變焦動作;且該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該至少一第三溝槽位移,使該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藉以使該鏡頭驅動模組作對焦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該至少一第ㄧ溝槽及該至少ㄧ第二溝槽位移,且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固定不變時,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靜止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靜止段時,該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該至少一第三溝槽溝槽作位移,且該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時,該對焦鏡筒處於ㄧ對焦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對焦鏡筒處於該對焦段時,該鏡頭驅動模組進行對焦動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靜止段時,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相同形狀之溝槽位移。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靜止段時,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ㄧ徑向溝槽位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各溝槽位移,且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改變時,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變焦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變焦段時,該鏡頭驅動模組進行變焦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鏡頭驅動模組,其中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變焦段時,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沿該至少一第一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或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沿該至少ㄧ第二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
  10. 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
    一驅動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其中該驅動筒之一端為一入光端,該入光端係為被攝物光線進入之一端,相對於該入光端係為一成像端,且該驅動筒之內周壁具有至少一第一溝槽、至少一第二溝槽及至少一控制凸點,該至少一控制凸點設置於該驅動筒之該成像端,且向軸心凸伸;
    ㄧ驅動模組,係為驅動該驅動筒作旋轉;
    一第一變焦鏡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設置於該入光端,該第一變焦鏡筒之外周壁對應該至少一第一溝槽設有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嵌入該至少一第一溝槽;以及
    一第二變焦鏡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設置於該成像端,且該第二鏡筒之外周壁對應該至少一第二溝槽設有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嵌入該至少一第二溝槽;以及
    一對焦鏡筒,係為一中空筒狀結構,設置於該成像端,且鄰近該至少一控制凸點,且對應該至少一控制凸點,該對焦鏡筒之外周壁設有至少一第三溝槽,該至少一控制凸點嵌入該至少一第三溝槽;
    其中,當該驅動模組驅動該驅動筒作旋轉時,該驅動筒分別透過該至少一第一溝槽與該至少ㄧ第二溝槽之一側,推抵該第一引導凸點與該第二引導凸點,使該第一變焦鏡筒及該第二變焦鏡筒作軸向位移,藉以使各該變焦鏡筒作變焦動作;且該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該第三溝槽位移,使該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藉以使該攝像裝置完成對焦動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該至少一第ㄧ溝槽及該至少ㄧ第二溝槽位移,且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固定不變時,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靜止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靜止段時,該至少一控制凸點沿該至少一第三溝槽溝槽作位移,且該對焦鏡筒作軸向位移時,該對焦鏡筒處於ㄧ對焦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對焦鏡筒處於該對焦段時,該攝像裝置進行對焦動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靜止段時,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相同形狀之溝槽位移。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攝像裝置,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靜止段時,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各沿ㄧ徑向溝槽位移。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與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分別沿各溝槽位移,且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之相對距離改變時,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ㄧ變焦段。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變焦段時,該攝像裝置進行變焦動作。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裝置,其中該第一變焦鏡筒與該第二變焦鏡筒處於該變焦段時,該至少一第一引導凸點沿該至少一第一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或該至少一第二引導凸點沿該至少ㄧ第二溝槽之至少ㄧ斜向溝槽或至少ㄧ曲線溝槽位移。
TW100146495A 2011-12-15 2011-12-15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TWI444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6495A TWI444697B (zh) 2011-12-15 2011-12-15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US13/398,058 US8531779B2 (en) 2011-12-15 2012-02-16 Lens driving modul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6495A TWI444697B (zh) 2011-12-15 2011-12-15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3969A TW201323969A (zh) 2013-06-16
TWI444697B true TWI444697B (zh) 2014-07-11

Family

ID=4860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6495A TWI444697B (zh) 2011-12-15 2011-12-15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31779B2 (zh)
TW (1) TWI4446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296A (zh) * 2022-04-22 2022-08-30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投影光机及虚拟现实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7772B (zh) * 2008-01-25 2016-03-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55525A1 (en) 2013-06-20
TW201323969A (zh) 2013-06-16
US8531779B2 (en) 2013-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50723B2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322596A (ja) 焦点調節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576595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WO2017051876A1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71904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EP2101206B1 (en) Lens barrel
JP586807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I444697B (zh) 鏡頭驅動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JP6270370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48769B (zh) 變焦鏡頭機構及其攝像裝置
JP556616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566163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3135316B (zh) 变焦镜头机构及其摄像装置
TW201122702A (en) Optical zoom system
TWI448771B (zh) 變焦機構及其攝像裝置
TWI459031B (zh) 鏡頭變焦結構及其影像擷取裝置
JP2005079780A (ja) 撮像装置
JP5825969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I424245B (zh) 變焦及對焦機構及其影像擷取裝置
US7548382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JP5765956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201321824A (zh) 對焦機構及其攝像裝置
JP2007279138A (ja)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レックス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