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660B - 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660B
TWI444660B TW100110615A TW100110615A TWI444660B TW I444660 B TWI444660 B TW I444660B TW 100110615 A TW100110615 A TW 100110615A TW 100110615 A TW100110615 A TW 100110615A TW I444660 B TWI444660 B TW I4446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lens array
lens element
lens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0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6980A (en
Inventor
yan peng Wu
Yang Ya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per Perfect Optic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26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660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Description

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涉及立體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人類是通過右眼和左眼所看到的物體的細微差異來感知物體的深度,從而識別出立體圖像,這種差異被稱為視差。立體顯示技術就是通過人為的手段來製造人的左右眼的視差,給左右眼分別發送具有一定視差的兩幅圖,使大腦在獲取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圖像之後,產生觀察真實三維物體的感覺。
立體顯示器一般有兩種方式:狹縫光柵式立體顯示器和微透鏡陣列式立體顯示器。其中,微透鏡陣列式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和安裝在顯示面板前方的微透鏡陣列,從而將來自於顯示面板的3D圖像分成右眼和左眼圖像。
傳統的微透鏡陣列式立體顯示器,無法實現2D-3D之間的轉換,給使用帶來了不便。因此需要一種立體顯示器,其可以根據所提供的圖像信號在2D和3D模式之間進行轉換。
現有的立體顯示器由於製造工藝存在一定的誤差,使得該立體顯示器在實際顯示的時候會出現一些與設計值存在偏差,就會影響顯示的品質,例如2D的效果不清晰,3D的最佳觀看距離不准等問 題。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以有效地補償2D顯示狀態下的透鏡元件的折射率失配或者3D顯示狀態下的顯示面板與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提高顯示效果。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用於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偏振旋轉器,所述偏振旋轉器用於旋轉所述圖像的所述偏振方向,以使所述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在2D顯示狀態與3D顯示狀態之間進行切換;透鏡元件,所述透鏡元件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所述透鏡元件理論上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且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圖像產生透鏡效應,其中,所述偏振旋轉器配置成使得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成一小於45°的夾角。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2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以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3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以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偏振旋轉器包括:第一面板;第 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與所述第一面板間隔設置;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所述第一面板上;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所述第二面板上;液晶層,夾置於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間,且包括多個液晶分子;控制模組,為所述第一電極結構和所述第二電極結構提供控制電壓,以改變所述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2D顯示狀態下,所述控制模組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差調整所述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3D顯示狀態下,所述控制模組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折射率差以及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調整所述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透鏡元件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且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均包括平面部分以及與所述平面部分相對的曲面部分,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的曲面部分相互契合,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折射率,並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具有第三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在理論上與所述第三折射率相匹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包括一液晶層,所述液晶層包括多個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沿預定方向固化 於所述液晶層中。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的控制方法,包括:a.利用顯示面板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b.利用偏振旋轉器旋轉所述圖像的所述偏振方向,以使得所述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成一小於45°的夾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透鏡元件在理論上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且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圖像產生透鏡效應。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步驟b中,在2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以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步驟b中,在3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以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步驟b中,在2D顯示狀態下,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差調整所述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在所述步驟b中,在3D顯示狀態下,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折射率差以及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調整所述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顯 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通過上述實施例,可有效地補償2D顯示狀態下的透鏡元件的折射率失配或者3D顯示狀態下的顯示面板與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提高顯示效果。
10‧‧‧顯示面板
20‧‧‧偏振旋轉器
21‧‧‧第一面板
22‧‧‧第一電極結構
23‧‧‧液晶層
24‧‧‧第二電極結構
25‧‧‧第二面板
26‧‧‧控制模組
30‧‧‧透鏡元件
31‧‧‧單折射率透鏡陣列
32‧‧‧雙折射率透鏡陣列
圖1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與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之間關係的示意圖;以及圖3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該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10、偏振旋轉器20以及透鏡元件30。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用於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顯示面板10包括液晶顯示面板、等離子顯示面板或CRT顯示面板。其中,由於液晶顯示面板的表面設置有偏振片,因此液晶顯示面板可以直接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而等離子顯示面板或CRT顯示面板可以通過與適當的偏振片或起偏器結合來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提供的圖像的偏振方向位於圖1的紙面內。
在本實施例中,偏振旋轉器20包括第一面板21、第一電極結構22、液晶層23、第二電極結構24、第二面板25以及控制模組26。其中,第二面板25與第一面板21間隔設置。第一電極結構22和第二電極結構24分別位於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5上,並在本實施例中為相互垂直的條狀電極。液晶層23夾置於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5之間,且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在一優選實施例中,液晶分子通過適當的配向機制(例如,配向膜)進行配向,以使得在不施加電壓的情況下,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即,光軸方向)平行於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5,並且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從第一面板21的表面到第二面板25的表面逐步扭轉90°。此時,當入射到偏振旋轉器20上的圖像的偏振方向與處於第一面板21表面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平行時,圖像的偏振方向會隨著液晶層23中的液晶分子的逐步扭轉而發生同步旋轉,並在到達第二基板25的表面時,圖像的偏振方向旋轉達到90°。在本實施例中,在不施加電壓的情況下,圖像在經過偏振旋轉器20後其偏振方向由原來的位於圖1的紙面內變為垂直於圖1的紙面。
控制模組26用於為第一電極結構22和第二電極結構24提供控制電壓,以改變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具體來說,當控制模組26所提供的控制電壓大於閾值Vth時,液晶層23中的液晶分子的扭轉結構就會被破壞,變成沿液晶層23中的電場方向傾斜排列。當控制電壓達到2Vth時,除了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5的表面處的液晶分子外其他所有液晶分子變為沿電場方向排列。此時,偏振旋轉器20的90°光性能消失,圖像在經過偏振旋轉器20後其偏振方向不發生變化。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想到通過其他方式來選擇性旋轉顯示面板10所提供的圖像的偏振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透鏡元件30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兩側分別包括平面部分以及與平面部分相對的曲面部分。在本實施例中,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曲面部分為凸面。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可由本領域公知的適當的單折射材料製成,並具有一致的折射率np。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的兩側也分別包括平面部分以及與平面部分相對的曲面部分。在本實施例中,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的曲面部分為凹面,並與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曲面部分相互契合。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想到將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曲面部分設計成凹面,並將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的曲面部分設計成凸面。在本實施例中,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為一液晶層,該液晶層內包括多個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即,光軸方向)平行於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的平面部分,且沿預定方向排列,並優選固化於該液晶層中。
液晶分子本身具有雙折射特性,並包括垂直於光軸方向上的第一折射率n1以及沿光軸方向的第二折射率n2。在理論上,通過選擇單折射材料和液晶材料,可以使得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折射率np與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的一個折射率n1或n2相匹配,同時使得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折射率np與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的另一個折射率n2或n1不相匹配。此時,透鏡元件3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理論上,透鏡元件30對偏振方向位於第一方向上的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且對偏振方向位於第二方向上的圖像產生透鏡效應。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透鏡元件30對偏振方向垂直於圖1紙面的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而對於偏振方向位於圖1紙面內的圖像產生透鏡效應。此時,結合偏振旋轉器20的90°光性 能,可以將顯示面板10提供的圖像的偏振方向選擇性旋轉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當圖像的偏振方向位於第一方向時,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對該圖像的光線不進行偏折,呈現為2D顯示狀態。當圖像的偏振方向位於第二方向時,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對該圖像的光線進行偏折,進而將左眼圖像和右眼圖像分別投射到觀察者的左眼及右眼,呈現為3D顯示狀態。通過改變偏振旋轉器20的控制電壓即可實現2D顯示狀態與3D顯示狀態之間的切換。
然而,在實際製造過程中,透鏡元件30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達到完全匹配實際相當困難。由於加工工藝等因素的影響,透鏡元件30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會存在一定的失配情況,即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折射率與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完全匹配,進而導致在2D顯示狀態下圖像會因為折射率失配所產生的偏折而變得模糊。此外,在組裝過程中,一般要求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保持預定的距離,例如要求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之間的距離等於透鏡元件30的焦距,然而由於組裝工藝等因素的影響,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之間的距離無法嚴格滿足設計要求,因而導致立體效果不佳。
為此,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在2D顯示狀態下,利用偏振旋轉器20控制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30的第一方向成小於45°的第一夾角,以補償透鏡元件30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當圖像的偏振方向與液晶分子的光軸方向成一定夾角θ時,液晶分子對該圖像的有效折射率滿足以下公式:
其中,neff為液晶分子對該圖像的有效折射率,n1為液晶分子在垂直光軸方向上的折射率,而n2為液晶分子在光軸方向上的折射率。通過調整夾角θ,可以使得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對圖像的有效折射率neff等於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折射率np。此時,圖像的光線在不發生任何偏折的情況下通過透鏡元件30,進而呈現良好的2D顯示效果。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控制模組26根據透鏡元件30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差調整控制電壓,以控制偏振旋轉器20內的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此時,經偏振旋轉器20旋轉後的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30的第一方向成一定夾角,進而補償透鏡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具體控制電壓調整可參照圖2所示的偏振旋轉器20的控制電壓與液晶分子偏轉角度之間關係的示意圖。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在3D顯示狀態下,利用偏振旋轉器20控制圖像的偏振方向與第二方向成小於45°的第二夾角,以補償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之間的距離失配。具體來說,根據上述公式,通過調整夾角θ,可以使得雙折射率透鏡陣列32對圖像的有效折射率neff與單折射率透鏡陣列31的折射率np呈現預定的差值,使得透鏡元件30的實際焦距與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之間的實際距離相等,進而呈現良好的3D顯示效果。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控制模組26根據透鏡元件30在第二方向上的折射率差以及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之間的距離調整控制電壓,以控制偏振旋轉器20內的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此時,經偏振旋轉器20旋轉後的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30的第二方向成一定夾角,進而補償顯示面板10與透鏡元件30之間的距離失配。 具體控制電壓調整可參照圖2所示的偏振旋轉器20的控制電壓與液晶分子偏轉角度之間關係的示意圖。
如圖3所示,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該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步驟S300中,利用顯示面板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在本步驟中,顯示面板採用液晶顯示面板、等離子顯示面板或CRT顯示面板,並搭配適當的偏振片或起偏器來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
在步驟S301中,利用偏振旋轉器旋轉圖像的偏振方向,以使得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成一小於45°的夾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該透鏡元件在理論上對偏振方向位於第一方向的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且對偏振方向位於第二方向上的圖像產生透鏡效應。在本步驟中,偏振旋轉器可採用上文所述的利用液晶的光性能實現的偏振旋轉器20。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想到採用本領域公知的其他能夠對入射光的偏振方向進行旋轉的其他光學元件。同時,在本步驟中,透鏡元件可採用上文所述的透鏡元件30。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想到採用本領域公知的能夠對不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線產生透鏡效應及非透鏡效應的其他光學元件。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在步驟S301中,在2D顯示狀態下,利用偏振旋轉器控制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的第一方向成的第一夾角,以補償透鏡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具體來說,對 於電壓控制型偏振旋轉器,根據透鏡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差調整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以使經偏振旋轉器後的圖像的偏振方向與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進而補償透鏡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S301中,在3D顯示狀態下,利用偏振旋轉器控制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的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以補償顯示面板與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具體來說,對於電壓控制型偏振旋轉器,根據透鏡元件在第二方向上的折射率差以及顯示面板與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調整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以使經偏振旋轉器後的圖像的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的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由此調整透鏡元件的焦距,進而補償顯示面板與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通過上述方式,可有效地補償2D顯示狀態下的透鏡元件的折射率失配或者3D顯示狀態下的顯示面板與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提高顯示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中,僅對本發明進行了示範性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本專利申請後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
10‧‧‧顯示面板
20‧‧‧偏振旋轉器
21‧‧‧第一面板
22‧‧‧第一電極結構
23‧‧‧液晶層
24‧‧‧第二電極結構
25‧‧‧第二面板
26‧‧‧控制模組
30‧‧‧透鏡元件
31‧‧‧單折射率透鏡陣列
32‧‧‧雙折射率透鏡陣列

Claims (13)

  1. 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所述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用於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偏振旋轉器,所述偏振旋轉器用於旋轉所述圖像的所述偏振方向,以使所述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在2D顯示狀態與3D顯示狀態之間進行切換;透鏡元件,所述透鏡元件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所述透鏡元件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且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圖像產生透鏡效應,其中,所述偏振旋轉器配置成使得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成一小於45°的夾角。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在所述2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以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在所述3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以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所述偏振旋轉器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與所述第一面板間隔設置;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所述第一面板上; 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所述第二面板上;液晶層,夾置於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間,且包括多個液晶分子;控制模組,為所述第一電極結構和所述第二電極結構提供控制電壓,以改變所述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所述透鏡元件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折射率,並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具有第三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與所述第三折射率相匹配,在所述2D顯示狀態下,所述控制模組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折射率與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的有效折射率的折射率差調整所述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所述透鏡元件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折射率,並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具有第三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與所述第三折射率相匹配,在所述3D顯示狀態下,所述控制模組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折射率與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的有效折射率的折射率差以及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調整所述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所述透鏡元件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且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均包括平面部分以及與所述平面部分相對的曲 面部分,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的曲面部分相互契合,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折射率,並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具有第三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與所述第三折射率相匹配。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包括一液晶層,所述液晶層包括多個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沿預定方向固化於所述液晶層中。
  9. 一種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a.利用顯示面板提供具有一偏振方向的圖像;b.利用偏振旋轉器旋轉所述圖像的所述偏振方向,以使得所述偏振方向與透鏡元件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成一小於45°的夾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透鏡元件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圖像產生非透鏡效應,且對所述偏振方向位於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圖像產生透鏡效應。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在所述步驟b中,在2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以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在所述步驟b中,在3D顯示狀態下,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以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所述透鏡元件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折射率,並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具有第三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與所述第三折射率相匹配,在所述步驟b中,在2D顯示狀態下,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 的所述第三折射率與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的有效折射率的折射率差調整所述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第一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折射率失配。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所述透鏡元件包括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和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折射率,並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單折射率透鏡陣列具有第三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與所述第三折射率相匹配,在所述步驟b中,在3D顯示狀態下,根據所述透鏡元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折射率與所述雙折射率透鏡陣列的有效折射率的折射率差以及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調整所述偏振旋轉器的控制電壓,以使所述偏振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成第二夾角,進而補償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透鏡元件之間的距離失配。
TW100110615A 2010-12-31 2011-03-28 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TWI444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97265A CN102096229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2d/3d切换型立体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980A TW201226980A (en) 2012-07-01
TWI444660B true TWI444660B (zh) 2014-07-11

Family

ID=4412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0615A TWI444660B (zh) 2010-12-31 2011-03-28 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96229B (zh)
TW (1) TWI4446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2342B (zh) * 2011-12-15 2014-09-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裸眼立體顯示裝置
TWI471608B (zh) * 2012-09-03 2015-02-01 Wintek Corp 裸眼與眼鏡可切換式立體顯示裝置
CN103091854B (zh) * 2013-02-17 2015-06-03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CN103149737B (zh) * 2013-03-22 2015-08-05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
US9591298B2 (en) 2013-09-30 2017-03-07 Superd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wo-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display
CN103487963B (zh) * 2013-09-30 2016-03-30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2d/3d显示切换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4049372B (zh) * 2014-06-24 2016-02-17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KR102530558B1 (ko) * 2016-03-16 2023-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투시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607171B (zh) 2016-03-29 2017-12-05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卷对卷制备2d/3d光栅切换膜的方法
CN107608088B (zh) * 2017-10-20 2021-02-0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可切换电光材料透镜与显示设备
CN109343242A (zh) * 2018-11-12 2019-02-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6231A (en) * 1995-10-13 1997-04-30 Sharp Kk Patterned optical polarising element
JP4602369B2 (ja) * 2003-02-06 2010-12-22 株式会社東芝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4225132B2 (ja) * 2003-06-24 2009-02-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82606A (ko) * 2006-02-17 2007-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387758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2d-3d可转换立体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980A (en) 2012-07-01
CN102096229A (zh) 2011-06-15
CN102096229B (zh)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4660B (zh) 2d/3d切換型立體顯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TWI381191B (zh) 立體顯示器及其製作方法
US8922724B2 (en) Active shutter glasses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gnition unit
TWI397720B (zh) 立體顯示裝置
US20110157698A1 (en) Retardation plate for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polarizing element,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2017203B1 (ko) 액정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2048485A1 (zh) 2d/3d切换的液晶透镜组件及显示装置
US9377630B2 (en) 3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18634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857819B1 (ko) 액정 프리즘
CN10233163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立体显示装置
KR101939271B1 (ko) 복합 공간 광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한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
US20140125934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lens
KR20130140960A (ko) 액티브 리타더 역할을 하는 패널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입체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KR100662046B1 (ko) 박판 편광판과 위상차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80488B1 (ko) 액티브 리타더 역할을 하는 패널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입체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WO2014075297A1 (zh) 液晶透镜组件以及立体影像显示器
KR20120063361A (ko) 3디 영상 시청용 편광안경 및 이를 구비한 3디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KR20130053997A (ko) 편광 어셈블리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1387784B1 (ko) 서브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KR101940763B1 (ko) 하이브리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CN107608088B (zh) 可切换电光材料透镜与显示设备
KR101799935B1 (ko) 3디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KR101974961B1 (ko) 3차원 영상 표시장치
JP2011039532A (ja) 画像分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