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1474B - 用以經由傳輸系統排程及傳送資料之系統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經由傳輸系統排程及傳送資料之系統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1474B
TWI441474B TW097120718A TW97120718A TWI441474B TW I441474 B TWI441474 B TW I441474B TW 097120718 A TW097120718 A TW 097120718A TW 97120718 A TW97120718 A TW 97120718A TW I441474 B TWI441474 B TW I4414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ime
slots
slot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0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5769A (en
Inventor
Harri J Pekonen
Jani Vare
Jussi Vesma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Corp filed Critical Noki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5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1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14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4/00Combined time-division and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65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broadcast
    • H04H20/71Wireless systems
    • H04H20/72Wireless systems of terrestri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以經由傳輸系統排程及傳送資料之系統和方法 發明領域
[0001]本發明一般係關於在一傳輸系統中之資料傳送。尤其是,本發明係關於在一資料傳輸系統中發送資料使用之時頻(TF)分割的使用。
發明背景
[0002]這部份將提供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引用本發明之背景或脈絡。此處之說明可包括可被進行之概念,但不必然是先前已有構想或已進行者。因此,除非於此處另有指示,否則對於在這部份中所說明者不是本申請中的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之先前技術並且不被承認為包含在這部份中之先前技術。
[0003]數位寬頻廣播網路能夠使末端使用者接收包括視訊、音訊、資料等等之數位內容。使用一移動式端點,一使用者可經一無線數位廣播網路接收數位內容。
[0004]在一廣播系統中,一無線發送通道容量,例如,可藉由使用分時多工(TDM)在不同的服務之間被分割。各個服務在一分時多工訊框中保留一訊槽,其導致一固定之位元率。該位元率藉由該訊槽大小以及該訊框間隙被決定。一些服務,例如,一即時視訊服務,可具有一可變位元率。
[0005]分時多工容量一般依據該視訊服務之最大位元 率被保留以便保證該訊流經常相稱於被保留之訊槽。但是,通常地,該被保留之訊槽並不完全地被充填而導致浪費發送容量。
[0006]系統已被辨認以更完全地充填被保留之分時多工訊槽,以便降低被浪費的發送容量。但是,仍然需要提供一系統和方法,藉由其發送容量可進一步地被增加,例如,增加可被提供之服務數量。
發明概要
[0007]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種供動態地分割在供資料發送之實體通道之間一固定的分時多工(TDM)訊框容量的系統和方法。依據各種實施例,一時頻訊框被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並且各該等多數個子訊框被分割成為多數個對應的訊槽。該等多數個訊槽接著選擇地被時間移位以至於一被定義之時間移位存在該時頻訊框之內各個子訊框中之對應的訊槽之間。對於已選擇地被移位超出時頻訊框末端之任何訊槽或訊槽部份,此些訊槽或訊槽部份週期性地被移位至該訊框之起點。服務資料接著被寫進入該時頻訊框之訊槽,並且包括該服務資料之訊框接著可被發送。對於一接收器之啟始化以及服務接取處理程序同時也被提供。
[0008]這些以及其他特點,與其操作機構以及方式,將一起配合相關附圖從下面之詳細說明成為明顯,於下面所說明的許多圖式中其相同元件將具有相同的號碼。
圖式簡單說明
[0009]第1圖是依據一實施範例之一時頻訊框的表示,其包括四個射頻通道(NRF =4)以及10個實體通道(訊槽);[0010]第2圖是依據各種實施例展示一發送器操作結構之一般的方塊圖;[0011]第3圖是依據各種實施例展示在該發送器之一時頻訊框如何被構成的流程圖;[0012]第4圖展示一時頻訊框如何被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而一個子訊框則針對於各個實體通道;[0013]第5圖展示分別的子訊框如何被分割成為訊槽,一個訊槽則針對於各個射頻通道;[0014]第6圖展示一處理程序,時間移位藉由其在射頻通道之間被進行,該時間移位利用該訊框持續TF 以及射頻通道數量被決定;[0015]第7圖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之超出一訊框末端而至訊框起點之訊槽片段的週期性轉移;[0016]第8圖是兩個連續的時頻訊框之表示;[0017]第9圖是展示在一時頻分割(TFS)-訊框中多數個導引信號P1以及P2的內容之表示;[0018]第10圖展示多數個導引信號P1邊緣載波,包括被使用以及未被使用的兩種載波;[0019]第11圖展示被包括在此處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的MPEG-2適應性之內的上層信號中之原理;[0020]第12圖展示用於此處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的MPEG-2適應性之一般信號; [0021]第13圖展示在GS/GSE適應性之內的上層信號之一範例;[0022]第14圖是各種實施例可在其中被製作之一般網路拓撲的表示圖;[0023]第15圖是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在一接收器中之啟始化處理程序範例的流程圖;[0024]第16圖是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在一接收器中之服務接取處理程序範例的流程圖;[0025]第17圖是本發明各種實施例可在其中被製作之系統的概觀圖;[0026]第18圖是可被配合使用於本發明各種實施例製作之電子裝置的透視圖;以及[0027]第19圖是可被包括在第18圖電子裝置中之電路的分解表示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0028]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系統和方法,其將在供用於資料發送的實體通道之間一固定分時多工訊框容量動態地加以分割。該等實體通道是分時多工通道,其保留來自訊框之指定訊槽,一個實體通道能夠攜帶一個或多個邏輯通道。使用此時頻分割,位元率變化在所有被提供的服務之上被平均分配,藉此導致全部位元率變化減少以及較低數量的浪費容量。藉由依據各種實施例之時頻分割,許多射頻通道被使用以增加論點中的分時多工訊框尺度並且使全 部通道的服務多工化。被提供之服務數量相對於射頻通道數目成比例地被增加,導致一增加之統計上多工增益。這安排同時也藉由延伸該通道編碼以及全部交錯之可供用的射頻通道而提供頻率之多樣性。
[0029]第1圖展示一時頻訊框100,其中四個射頻通道(NRF =4)以及10實體通道(訊槽)被包括在一實施例範例中。如第1圖之展示,該時頻訊框100包括四個NRF 固定分時多工訊框110,對於各個射頻通道有一個(被識別為RF1、RF2、RF3以及RF4)。在時頻訊框100期間的每個射頻通道中之各個實體通道一般包括一個訊槽。在不同射頻通道中某一實體通道的訊槽之間必須有時間移位。這使得其可能使用具有一個調整器之接收器,因為該接收器接著在接收下一個訊槽之前需將時間調整至新的頻率。應注意到,一個訊槽可被分割成為兩個部份,其被置放在時頻訊框100之起點以及末端。這概念之範例被展示在第1圖RF4之子訊框3中。在各種實施例中,射頻通道數量可以是NRF =2,3,4,5,6或甚至更多。該等被使用之射頻通道不需要彼此相鄰。
[0030]對於依據各種分割實施例使用時頻分割之一優點是,當比較於其中NRF =1之情況時,在服務分配之後的其餘容量將被降低。例如,列表1是對於分時多工訊框以及訊槽結構之範例組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K之數量被選擇,以至於給予OFDM參數時,該訊框持續是148ms。有7個服務具有三個不同的位元率---2、3、以及10Mbps。用於服務之編碼以及調變參數共有三種組合。該平均分配之 訊槽持續自10ms變化升至56.5ms並且總容量之92.9%被使用。
[0031]在列表1範例中,對於NRF =1,具有10Mbps資料率、256正交振幅調變(QAM)以及CR=1/2之兩個服務,將充填入該訊框,導致容量使用率為該TDM訊框之76.4%。換言 之,浪費的容量數是23.6%。相對地,對於具有NRF =4之時頻分割,具有相同參數之10個服務充填入該時頻訊框,導致容量使用率為95.9%並且浪費的容量僅為4.5%。
[0032]就調整時間需要而論,該發送器必須保證該訊槽至少利用某一時間區間被分離,以至於僅具有一個調整器之接收器可成功地接收時頻分割發送。這區間被表示如T調整 (Ttuning )並且是在不同射頻通道中兩個訊槽之間的最小時間區間。這兩個訊槽屬於相同實體通道。自一個訊槽末端至下一個訊槽起點之時間區間被量測。
[0033]對於該接收器,T調整 是接收器必須改變該射頻通道以及準備接收下一個資料訊槽之最大時間量。一些步驟在T調整 -相位鎖定迴路(PLL)調整、自動增益控制(AGC)調整、以及通道評估期間被進行。
[0034]依據短的訊框持續TF (例如,100-150ms),假設該頻率和符號時間同步不需要在接收該訊槽之前被完成。這些同步參數可在該訊槽接收期間被更新。如果,例如,在DVB-T中,假設相位鎖定迴路和自動增益控制調整花費5ms,並且4個符號被使用於通道評估,對於8k個符號使用則大約需要10ms。但是,一些邊限必須被留下以考慮不同的實作例以及該通道可能的影響。例如,其可能是不易於對快速相位鎖定迴路達成低相位雜訊,特別是對於256QAM或其他較高階的調變。
[0035]在一實施例中,對於多於一個之T調整 數值被指定以供用於不同的發送參數組合。例如,如果通道評估使用4 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被完成,則這步驟之花費時間將取決於發送模式。一個用於8k模式之T調整 的適當數值是10ms。
[0036]關於該接收器記憶體,因為編碼以及交錯在全部的子訊框之上被完成,該接收器必須具有足夠的記憶體以便完成該解交錯。在一實施例中,這記憶體之最大尺度藉由下列情況被評估:假設(1)一個服務被接收而具有一個15Mbps之L2位元率;(2)一個1/2編碼率;(3)對於解碼器之五個軟體位元;(4)一迴旋交錯器(其將記憶體之需要減半);以及(5)一訊框持續TF =120ms。接收器藉由這些參數產生之記憶體尺度是9M位元。
[0037]訊槽位置和尺度自一時頻訊框至另一時頻訊框而改變。因此,需要有動態的L1信號在時間以及頻率(射頻通道)指示該訊槽位置。這信號是對於各個時頻訊框以及對於該訊框中之各個實體通道所需的。可能屬於一個實體通道的所有訊槽不需擁有信號,因為該等訊槽之尺度是相等的(在該訊框邊界中,該訊槽可被分割成為兩個子訊槽)並且在該時頻訊框之內的訊槽區間是固定的。
[0038]第2圖是展示依據本發明各種實施例操作之一發送器200結構之一般的方塊圖。在第2圖中之210,輸入資料經過傳送誤差校正以及交錯,隨後在220其緩衝器被使用以補償輸入位元率變化。在230,一簡單排程監視輸入緩衝器位準。依據該等充填位準,對於分別訊框的容量分配被決定。在240,對於該等分別的訊框,框化、相位轉移、以 及至符號和載波之資料映射發生。
[0039]第3圖是流程圖,其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在發送器之一時頻訊框如何被構成。在這範例中,下面的數值被假設並且在本質上僅是作為範例:․訊槽數量是L=10․實體通道數量是10․服務數量是10․確切地一個服務被映射進入一實體通道並且進一步地進入一訊槽․訊框持續是TF =120ms․射頻通道數量是NRF =4․最大調整時間是T調整 =10ms
[0040]在第3圖中之300,對於下一個資料訊框之一資料分配被決定。對於在該資料訊框之內的子訊框,假設各個子訊框由來自一個服務(或實體通道)之資料組成。各個子訊框之尺度取決於一預定之法則以及觸發位準集合以供用於第2圖中230之輸入緩衝器。應注意到,由於子訊框以及實體通道特定編碼和調變參數之動態尺度,故時頻訊框之位元尺度不是固定的。但是,在每時頻訊框之OFDM符號或有用的載波中之尺度是固定的。第4圖展示將時頻訊框100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400,其同時也在第3圖中之310被表示。在這情況中,假設在各個子訊框中僅有一個服務。
[0041]在第3圖中之320,子訊框被分割成為訊槽,一個訊槽供用於各射頻通道。但是,應注意到,在某些實施 例中,其同時也可能是多於一個訊槽供用於各個射頻通道。在一實施例中,對於每個子訊框,該NRF 訊槽具有相等尺度。第5圖展示在各個子訊框400已被分割成為分別的訊槽之後的時頻訊框100。在330,該訊槽在時間上被移位,以至於自一個射頻通道至下一個射頻通道之時間移位是30ms。時間移位數量藉由訊框持續TF 以及射頻通道NRF 數量被定義,如第6圖中所展示。這是導致在不同射頻通道中訊槽之間的最大移位之時間移位。例如,在這範例中,除了30ms之外的任何時間移位將導致在各個射頻通道中第一訊槽之間的部分重疊。
[0042]在第3圖中之340,超出時頻訊框100之訊槽週期式地被移位至該訊框之起點。應注意到,一些訊槽可被切斷成為兩個分別的訊槽,一個訊槽之此等部份可以是在訊框起點以及末端兩處。此一訊槽,訊槽9,被展示在第7圖之RF2中。在這點,該時頻訊框被備妥以供發送。因此,最大訊槽持續,利用Tmax 被表示,必須受限制。這限制將藉由下面方程式表示:
[0043]在上面方程式中,TF 是時頻訊框持續,NRF 是射頻通道數量,並且T調整 是當自一個射頻通道改變至下一個通道時之最大假設調整時間。發送器必須經常保證Tmax 不超出任何訊槽。在本發明範例中,如果假設Ttuning =10ms,則Tmax =20ms。
[0044]在第3圖中之350,服務資料被寫入至時頻訊框100中之分別的訊槽,並且在360,該時頻訊框100被發送至一個或多個接收器。
[0045]為展示兩個訊框邊緣中之動態訊槽結構以及它們的影響,第8圖將展示兩個連續的時頻訊框。在這情況中,該發送器每一次必須建構兩個時頻訊框,因為在訊框n中之動態信號攜帶關於訊框n+1結構之資訊。如第8圖所展示,子訊框具有N個或N+1個訊槽,其中N是射頻通道數量。例如,子訊框9在訊框n中具有五個訊槽並且在訊框n+1中則有四個訊槽。另外地,對於一子訊框之訊槽持續是固定的,除了在該訊框末端之訊槽被分割成為兩個部份的情況之外。例如,在訊框n中之子訊框9的第一以及最後訊槽是較小於子訊框9的其他三個訊槽。同時,也應注意,其亦可以有屬於相同射頻通道中之不同時頻訊框的兩個連續訊槽。例如,子訊框5在RF3中兩個連續的訊槽具有一零區間,而子訊框9在RF2中同時也具有兩個連續的訊槽,但是具有一個非零區間。更進一步地,在相同子訊框中自一訊槽開始至下一個訊槽開始之時間區間不必定是固定的。但是,在一個子訊框內部自訊槽末端至下一個訊槽開始之區間是固定的。這藉由,例如,時頻訊框n中之子訊框9的訊槽被展示。
[0046]在實體層,各種參考信號被塞進依據此處討論之實施例所產生之信號中。兩個導引符號,P1以及P2,被塞進各個訊框之前面。導引符號P1被使用在啟始通道搜尋 中以供信號之快速確認並且引動該接收器以進行粗略的以及細緻的頻率同步化並且將所使用傅立葉轉換-尺度之信號發送出去。導引符號P2被使用於細緻的同步化、通道評估以及發送信號。在多頻時頻分割模式中,兩導引符號以各個頻率被塞進時頻分割訊框之起點。在不同的頻率之符號是相同的。這些導引信號之插入被展示在第9圖中(雖然不必然是按比例繪製)。分散導引被塞進所有的資料符號以便引動啟始通道評估之追蹤,以及用於其他可能的追蹤功能。在多頻之時頻-模式中,在一實施例中,通道評估可以依賴於分散導引(除了大概在其中P2可被使用的訊框界線之外)。具有不同導引密度的各種不同導引用語可被使用於各種接收情況。連續導引以各個資料符號被提供以供用於各種追蹤演算法,以及供用於可能之共同相位誤差(CPE)校正。
[0047]導引符號P1具有三個主要用途。首先P1在啟始信號掃瞄期間被使用以對於時頻分割訊框信號之快速辨認,其對於P1信號之簡單檢測是足夠的。P1之建構使任何頻率偏移可直接地被檢測,即使該接收器被調整至標稱上的中心頻率。這節省掃瞄時間,因該接收器不必須分別地測試所有可能的偏移。P1之第二個任務是將使用快速傅立葉轉換(FFT)尺度之信號發送出去。這是用於將下一個符號解碼所需的,如在一實施例中,P1是經常使用一個2k的傅立葉轉換。P1之第三個任務是粗略的頻率以及時序同步化。
[0048]P1是在一個8MHz系統中具有一符號持續為 224μs之具有1/4之保護區間以及在一個8MHz系統中具有一保護區間持續為56μs的一個2k符號。該符號通常對其他通道頻寬被依比例繪製。在1705個作用載波之中,僅有256個被使用,而其他的則被設定為零。該被使用之載波自標準的17.61MHz信號頻寬中間佔用一個6.82992MHz頻帶。平均上,每第6個載波被使用,但是該樣型是不規則地具有3、6或9個間隔。該第一以及最後的載波指數是:KP1min =88 KP1max =1618
[0049]P1符號之設計是使得,即使使用一0.5MHz最大偏移,在該P1符號中所有被使用之載波仍然是在7.61MHz的標稱頻寬之內,並且該符號可藉由該接收器調整至一標稱中心頻率而被恢復。導引符號P1邊緣載波被展示在第10圖中。當回顧第10圖時,應注意到,實際的樣型配置是隨機的。該被使用之載波利用一假性隨機樣型藉由二元相移鍵控(BPSK)調變而被調變。在一實施例中,四個不同樣型被定義-每一個供用於各可用的傅立葉轉換-尺度(在一實施例中之2k、4k、8k以及32k)。藉由識別在P1中被使用之樣型,接收器可決定該被使用之傅立葉轉換-尺度並且將下一個符號P2加以解碼。
[0050]導引符號P2被使用於四個不同的任務。首先,P2可被使用於細緻的頻率以及時序同步化,因此改善利用P1被達成之啟始同步化。第二任務是攜帶關於時頻訊框構造之公開系統互連(OSI)層1(L1)信號資訊。第三任務是提供 一啟始通道評估,其是將P2符號本身中以及在時頻-訊框中之第一資料符號中的資訊加以解碼所需的。第四任務是提供一通道以供攜帶OSI層2(L2)信號資訊。這資訊因此被聚集至一特定符號而不是攜帶其作為正常酬載(資料)之部份。當僅導引符號必須被接收並且被解碼時,這方法簡化啟始服務發現情況中所需的L2信號之解碼。因在不同傅立葉轉換-模式中之可供用的載波數是不同的並且L2-信號需要是固定的,故P2符號數目依據該傅立葉轉換-尺度而變化,如下所述:․8k之傅立葉轉換量測尺度-一個P2符號(對於其他傅立葉轉換尺度,如32k或16k或1K,該等符號數量可以被定義)․4k之傅立葉轉換量測尺度-兩個P2符號․2k之傅立葉轉換量測尺度-四個P2符號
[0051]藉由上面之安排,被使用於P2之時間,以及信號容量,是固定的。另外地,當該時頻-訊框長度是固定時,經常費用同時也保持固定。
[0052]P2符號是一具有1/4保護區間的完全傅立葉轉換-尺度符號(或在一實施例中,具有受限定於最長的GI之一個32k傅立葉轉換-尺度)。所有的作用載波被使用。在一實施例中,載波總數量之中的256個被使用作為導引,其具有相似於P1符號中之樣型以及調變。另外的導引載波被塞入,因而在一實施例中,導引載波總數量(P1+另外的)是,載波總數量的1/3。這使得接收器藉由僅進行頻率插補而達 成單擊通道評估。載波之其餘的2/3可被使用以供形成L1以及L2兩個信號通道。在8k以及剛好一個P2符號之情況中,4544個載波被留下以供發送信號。在各種實施例中,這些載波大約有1000個可供L1使用以發送信號並且其餘的則供L2使用以發送信號。如果許多P2符號存在(亦即,2k和4k),則L1以及L2信號兩者皆可在所有符號之上被展延。這提高對抗脈衝干擾之強健性。
[0053]L1信號通道被使用以將時頻-訊框構造之信號發送出去。因這資訊是在解碼之後即時地所需,並且因該接收器可能必須進行一跳躍至另一頻率以將與所要的服務相關的訊槽加以解碼,故在P2中之L1信號不參考緊接於其後之時頻-訊框,而是參考緊接於其後的訊框之後的訊框。在一實施例中,L1信號可包括至少下面的資訊:․供用於保護區間{1/4,3/16,1/8,1/16,1/32}之3位元․對於各個服務:o 20位元以供用於該服務開始(符號,載波族群(例如,10個載波)之位置,固定的解析度->較少位元以供用於符號數碼以及更多位元以供用於大的傅立葉轉換中之載波族群)o 3位元以供用於服務編碼率{1/2,…7/8}o 2位元以供用於服務調變{正交移相鍵控(QPSK),16QAM,64QAM,256QAM}․供用於多輸入-多輸出(MIMO)資訊之4位元․8位元以供用於訊框數量 ․供用於未來使用之一些位元同時也可被保留
[0054]所有的信號載波藉由差動正交移相鍵控(DQPSK)被調變,每個載波攜帶2個資訊位元。因L1信號必須是非常健全,一強健的編碼技術被使用而具有編碼率為1/2。因此,大約地1000個總資訊位元可被攜帶以供L1之信號發送。其餘的載波則被使用以供L2之信號發送。在該符號之內沒有編碼被使用;在較高層中出現錯誤防護。同時也應注意到,導引載波可利用一提高的功率位準被發送。
[0055]信號和服務發現被分割成為上層以及實體層信號。MPEG-2 TS適應性之上層信號是取決於在DVB-T中被定義者。在GS/GSE適應性中,其可被定義並且可以是在供用於此處所討論之信號的系統層子族群範圍中。但是,該實體層信號之兩個外形是相似的,並且因此,該MPEG-2 TS以及GS/GSE適應性可具有一共同項目參數,其映射任何一種或兩種該等適應性與該實體層。
[0056]MPEG-2 TS適應性之上層信號原理是非常相似於DVB-T中之信號原理。所有的信號利用PSI/SI在L2中被提供並且僅一些新的參數需要被定義。同樣地並且如同在該DVB-T中,胞元資訊以及調整參數被提供在網路資訊列表(NIT)之內。在服務傳送列表(SDT)以及事件資訊列表(EIT)之內的服務說明以及排程之信號被發送。最後,該等服務藉由基本訊流透過程式結合列表(PAT)以及程式映射列表(PMT)被映射。在MPEG-2 TS適應性之內的上方位準信號原理將在第11圖中詳細地被說明。
[0057]在DVB-T信號以及MPEG-2 TS信號的適應性外形之間的一主要差異是在於該實體層以及相關信號中。該實體通道是一新的參數,其藉由發送實體層信號而映射服務。同時,時頻分割訊框之各子訊框也需要在該NIT之內被示信。此外在PSI/SI資訊之內的信號辨認先前已經被使用在該DVB-T之內的那些描述符號。後者之信號發送原理將在第12圖中說明。
[0058]利用邏輯通道之IP服務映射將取決於在IP上面之支援協定堆疊。但是,如果各IP為主之服務(不管在IP上面被支援之協定)是與一個邏輯通道相關聯的,則該相同實體通道結構可在支援GS/GSE適應性的所有系統中被使用。該邏輯通道可被使用作為在該GSE封包檔頭之內的一識別符。第13圖展示在該GS/GSE適應性之內的一上層信號範例,其中各個服務之服務說明以及IP位址是與在OSI層4-7之內的服務ID相關聯的。該L2信號將一個或多個服務ID與一邏輯通道加以連結,其是進一步地與不同胞元的實體通道相關聯的。最後,該實體通道提供在上層以及實體層之間的映射。因此,該服務ID是在L2以及L4-L7之間統一的元件,而該實體通道則鏈接該上層以及該實體層。此外,為了引動完全之機動性支援,各個胞元組織必須在當前的以及鄰近的胞元組織之內提供至少可供用於該等服務之信號。
[0059]該實體層信號被攜帶在首先的兩個OFDM符號之內,亦即,各個訊框之P1以及P2。除了在P1以及P2之內 被發送的信號資訊之外,接收器可使用供用於最後的資訊之P1以及P2的實際位置,其可被使用以改進同步化處理程序。該實體層信號具有兩個目的。第一,其釘緊接收器同步化並且因此加速該服務發現處理程序。第二,其辨認在該發送訊框內之各個實體通道的位置。依據這資訊,該實體層信號被分割成為靜態信號以及動態信號。
[0060]該靜態信號包括供加速該同步處理程序所需要之參數信號。該靜態信號被攜帶於時頻-訊框各子訊框起點中。多數靜態信號被攜帶在P1之內。該實體層靜態信號包括頻率偏移、傅立葉轉換尺度、保護區間相關性、胞元_id以及網路_id。
[0061]除了上述之外,接收器進行許多步驟以便更快速地進行同步化。這些步驟包括依據P1位置的粗略頻率以及時序同步化;依據P2位置的細緻頻率以及時序同步化;以及依據P2位置之啟始通道評估。
[0062]動態信號包括即時信號,其是唯一地供用於各個訊框。其被攜帶於一個或多個P2符號之內。被使用之P2符號數量取決於被使用之調變以及所需要的信號數量。動態信號提供下一個時頻-訊框上之資訊。該資訊是時頻分割訊框-特定的以及實體通道-特定的。該時頻-訊框-特定的資訊包括保護區間以及訊框數量兩者。該實體通道-特定資訊包括在該符號(亦即,該載波族群)內部之訊槽位置;調變;編碼率;訊框_數量;OFDM符號數量;以及載波族群。
[0063]下面是依據一實施例之一可能的網路實作例。 一般網路拓撲被展示在第14圖中。基本的無線網路包括相對大的單頻網路(SFN)-區域(F1-F5),其各可包括許多同步發送器1400以及可選擇性中繼器1410。因該系統可具有配合時頻-分割使用的許多平行頻率,將有一些頻率被使用於各個實際的單頻網路-區域中。所有發送器地點必須具有如在時頻-分割安排中被使用頻率之許多的平行調變器1420。所有的發送器利用一完全訊流自一中心位置被饋送,其包括供各個頻率一起多工化之所有訊流。一新的界面1430因這目的而使用並且可以是取決於一共同現存的實際界面,例如,一1G乙太網路。本發明實施例之服務被形成在中心服務封裝器(SE)1440中,其形成供用於各個單頻網路-區域之時頻-訊框。因此,每個單頻網路-區域需要一個服務封裝器。該等服務封裝器被連接到實際的外播中心1450,其饋送不同的服務至網路。該網路利用一中心網路控制器1460被控制。
[0064]該網路包括各種網路元件,自功能觀點上,其是不同於DVB-T網路元件。該服務系統可以是相似於常見的DVB-系統。節目自儲存單元被播放出去、被編碼並且經IP網路之上被傳送至該等服務封裝器。該網路可自一中央網路控制中心被控制。應注意到,該控制界面是邏輯地與該服務界面分離,雖然兩者皆可能是IP-為主的。
[0065]該SE在各種實施例網路中是一重要元件並且被使用於分配無線資源至該等服務。服務訊流(例如,TS或IP訊流)自該服務系統被接收。該服務封裝器由這些特級訊框 (包括一系列訊框之固定的分時多工訊框結構)、訊框以及最後的時頻-訊框所形成,其中服務是在不同頻率的時間訊槽中。此外,信號資訊與供用於該單頻網路所需的同步化資訊一起被塞進時頻-訊框中。這製作之一個選擇包括使用如在習見的DVB-T系統中之一GPS-為基礎的系統。
[0066]各在一發送器位置中被使用之頻率具有其特有的調變器(或被組合成為多頻率單元)。此處所討論的各種實施例之調變器自訊流將被指定至調變器使用之頻率的訊槽加以解多工化並且進行OFDM調變以及參考信號之插入。在各種實施例之多頻率模式被使用之情況中,中繼器必須以各個使用頻率操作。
[0067]就網路界面而論,三個界面被辨認。第一界面是針對服務封裝之IP界面器。第二界面是自服務封裝器至調變器。第三界面是控制界面。
[0068]下面是在不同使用情況中之一般接收器製作範例。當接收器在首次被導通時或在接收器資料庫中是無頻率可供用的資訊之位置時,啟始化被進行。
[0069]包括導引信號P1以及P2,供一接收器接收一訊框所需要的最小時間可利用下列之表示式被表示:T FS =N RF *T max +(N RF +1) *T tuning +T P1 ,P2
[0070]在上面表示式中,T FS 是最小訊框時間(包括P1以及P2信號)接收。N RF 是被使用之射頻通道數量。T m ax 是最大訊槽持續。T 調整 是接收器之調整時間。T P1 ,P2 是接收P1以及P2導引信號所需要的時間。
[0071]第15圖是依據各種實施例揭示啟始資料流之流程圖。在第15圖中之1500,接收器試圖將頻率調整在所給予的頻率範圍之內。開始頻率可依據在一區域內之可供用頻率上的資訊而變化。利用系統原定值,該開始頻率是在DVB頻率範圍之內的第一頻率。如果信號被發現,則接收器前進至1510。否則,步驟自起點開始。在1510,接收器決定該P1符號是否可在調整的信號之內得到。如果P1被發現,則步驟將繼續至1520。否則,步驟返回至1500。
[0072]在1520,接收器自P1取得P2所使用之傅立葉轉換尺度並且進行該粗略的頻率以及時序同步化。該接收器在1530接收P2。在1540,細緻的頻率以及時序同步化被進行。在1550,啟始通道評估依據P2位置被進行。在1560,L2資訊自P2被收集。接收器接著在1570取得所需要的服務提供者上所有可供用的服務之接取資訊。在鄰近胞元組織之內可供用的服務上之接取資訊同時也被取得。在這點,接收器備妥以選擇所需的服務並且繼續該服務接取步驟。
[0073]第16圖是揭示自端點使用者選擇所需的服務之點至服務接收之接收器製作流程的流程圖。在1600,服務被該端點使用者所選擇。在這點,映至該實體通道之服務(1605)以及映至該胞元組織和網路之服務(1610)自L2信號被取得。在1615,接收器將與該服務相關的頻率加以同步化。頻率數量取決於被分配以供用於該特定時頻分割-訊框的子訊框數量。在將所選擇之頻率同步化之後,當啟始化處理程序發生時,接收器獲得接取P2。在1620,接收器接 取以及收集該動態信號以供所尋求之實體通道所用。在1625並且依據利用該動態信號被提供之資訊,接收器可進行各種活動之一。如果該所尋求之實體通道是可供在當前TF-子訊框之內所用,則接收器等待直至開始接收它為止。如果所尋求之實體通道是可供當前時頻-訊框的一些其他時頻-子訊框中所用,則接收器切換至攜帶該要求之實體通道的時頻-子訊框。如果該所尋求之實體通道是可供隨後的一些時頻-訊框中所用,則接收器進入睡眠模式並且當具有該所尋求之實體通道的時頻-訊框是可供用時則醒來。在1630並且依據該動態信號資訊,該接收器能夠接收該實體通道相關的訊槽並且檢測哪個符號以及哪個載波族群是在實體通道之內被攜帶的第一服務之開始點。在1635,決定該服務接收是否將繼續。如果是,則處理程序返回至1630。否則,處理程序返回至1600。
[0074]在該等服務之間的間隔,被攜帶於相同實體通道之內,將依據下面的參數被完成:MPEG-2 TS適應性:在各個輸送訊流封包檔頭之內被發送之PID信號。
GS/GSE適應性:在L2封裝檔頭之內被發送之邏輯通道信號。
[0075]對於各個服務之資料被接收直至訊槽末端為止。在該點之後,接收器切換至攜帶消費服務的下一個時頻-子訊框。
[0076]第17圖展示本發明可被使用之一系統10,其包 括可經由一網路通訊之多數個通訊裝置。系統10可包括有線或無線網路之任何組合,其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一移動式電話網路、一無線本地區域網路(LAN)、一藍芽個人區域網路、一乙太網路LAN、一記號環LAN、一廣域網路、網際網路等等。系統10可包括有線的以及無線通訊裝置兩者。
[0077]例如,第17圖所展示之系統10包括一移動式電話網路11以及網際網路28。連接至網際網路28可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長程無線連接、短程無線連接、以及各種有線的連接,其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電話線、電纜線、電源線、以及其類似者。系統10的範例通訊裝置可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一移動式裝置12、一組合PDA以及移動式電話14、一PDA 16、一整合式通訊裝置(IMD)18、一桌上型電腦20、以及一筆記型電腦22。此些裝置可以採用OBEX以如上所述地交換二元資料。通訊裝置可以是靜止式或移動式,如當由一正移動之個體所攜帶。通訊裝置同時也可以被設置為一運輸工具模式,其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一汽車、一卡車、一計程車、一公車、一小船、一飛機、一腳踏車、一摩托車等等。一些或所有的通訊裝置可發送與接收呼叫以及訊息並且經由一無線連接25至一基地台24而與服務提供者通訊。基地台24可被連接到一網路伺服器26,其允許在移動式電話網路11以及網際網路28之間通訊。系統10可包括另外的通訊裝置以及不同型式之通訊裝置。
[0078]通訊裝置可使用各種發送技術通訊,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分碼多重接取(CDMA)、供移動式通訊之廣域系統(GSM)、通用移動式電信系統(UMTS)、分時多工接取(TDMA)、分頻多工接取(FDMA)、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簡訊服務(SMS)、多媒體通訊服務(MMS)、電子郵件、即時訊息服務(IMS)、藍芽、IEEE 802.11等等。通訊裝置可使用各種媒體通訊,其包括,但是不受限制於,無線電、紅外線、雷射、電纜連接、以及其類似者。
[0079]第18和19圖展示本發明可在其內被製作之一種典型移動式裝置12。但是,應了解,本發明不欲受限制於一特定的電子裝置型式。第18和19圖之移動式裝置12包括一外罩30、液晶形式顯示之顯示器32、一袖珍鍵盤34、一麥克風36、一耳機38、一電池40、一紅外線埠42、一天線44、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UICC形式的一智慧卡46、一讀卡機48、無線電界面電路52、編碼與解碼電路54、一控制器56以及一記憶體58。分別的電路和元件是所有習知技術的型式,例如,Nokia系列中之移動式電話型式。
[0080]此處說明之本發明各種實施例將以一般方法步驟或處理程序之脈絡被說明,其可在一實施例中利用電腦程式產品被製作,以電腦-可讀取媒體被實施,其包括電腦-可執行指令,例如,程式碼,在網路環境中利用電腦被執行。一般,程式模組可包括子程式、程式、物件、構件、資料結構等等,其進行特定的任務或製作特定抽象資料型 式。電腦-可執行指令、相關資料結構以及程式模組代表用以執行此處揭示之方法的步驟之程式碼範例。此可執行指令或相關資料結構之特定序列代表用以執行在此些步驟或處理程序中所說明的功能之對應行動的範例。
[0081]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之軟體和網路製作可藉由利用規則為主之邏輯以及其他邏輯之標準程式技術被達成以進行各種資料庫尋找步驟或處理程序、相關步驟或處理程序、比較步驟或處理程序以及決定步驟或處理程序。應注意到,該“構件”和“模組”詞組,如在此處以及下面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將包含使用一行或多行軟體程式碼、及/或硬體製作、及/或用以接收手動輸入之設備的實作例。
[0082]本發明實施例之上述說明已針對展示與說明目的而呈現。上述說明不欲限定或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為所揭示之精確形式,並且本發明可依據上述技術或可自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之實行而有各種修改及變化。此處討論之實施例被選擇並且被說明以便說明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之原理和性質,並且其之實際應用能夠使熟習本技術者在各種實施例中採用本發明並且具有各種修改以適合於預期的特定使用。
10‧‧‧系統
11‧‧‧移動式電話網路
12‧‧‧移動式裝置
14‧‧‧移動式電話
16‧‧‧PDA
18‧‧‧整合式通訊裝置(IMD)
20‧‧‧桌上型電腦
22‧‧‧筆記型電腦
24‧‧‧基地台
25‧‧‧無線連接
26‧‧‧網路伺服器
28‧‧‧網際網路
30‧‧‧外罩
32‧‧‧液晶顯示器
34‧‧‧袖珍鍵盤
36‧‧‧麥克風
38‧‧‧耳機
40‧‧‧電池
42‧‧‧外線接埠
44‧‧‧天線
46‧‧‧智慧卡
48‧‧‧讀卡機
52‧‧‧無線電界面電路
54‧‧‧編碼與解碼電路
56‧‧‧控制器
58‧‧‧記憶體
100‧‧‧時頻訊框
110‧‧‧固定分時多工訊框
200‧‧‧發送器
300、310、320、330、340、350、360‧‧‧步驟
400‧‧‧子訊框
1400‧‧‧同步發送器
1410‧‧‧中繼器
1420‧‧‧調變器
1430‧‧‧界面
1440‧‧‧中心服務封裝器
1450‧‧‧服務系統(外播中心)
1460‧‧‧中心網路控制器
1500、1510、1520、1530、1540、1550、1560、1570‧‧‧步驟
1600、1605、1610、1615、1620、1625、1630、1635‧‧‧步驟
第1圖是依據一實施範例之一時頻訊框的表示,其包括四個射頻通道(NRF =4)以及10個實體通道(訊槽);第2圖是依據各種實施例展示一發送器操作結構之一般的方塊圖; 第3圖是依據各種實施例展示在該發送器之一時頻訊框如何被構成的流程圖;第4圖展示一時頻訊框如何被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而一個子訊框則針對於各個實體通道;第5圖展示分別的子訊框如何被分割成為訊槽,一個訊槽則針對於各個射頻通道;第6圖展示一處理程序,時間移位藉由其在射頻通道之間被進行,該時間移位利用該訊框持續TF 以及射頻通道數量被決定;第7圖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之超出一訊框末端而至訊框起點之訊槽片段的週期性轉移;第8圖是兩個連續的時頻訊框之表示;第9圖是展示在一時頻分割(TFS)-訊框中多數個導引信號P1以及P2的內容之表示;第10圖展示多數個導引信號P1邊緣載波,包括被使用以及未被使用的兩種載波;第11圖展示被包括在此處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的MPEG-2適應性之內的上層信號中之原理;第12圖展示用於此處所討論之各種實施例的MPEG-2適應性之一般信號;第13圖展示在GS/GSE適應性之內的上層信號之一範例;第14圖是各種實施例可在其中被製作之一般網路拓撲的表示圖; 第15圖是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在一接收器中之啟始化處理程序範例的流程圖;第16圖是展示依據各種實施例在一接收器中之服務接取處理程序範例的流程圖;第17圖是本發明各種實施例可在其中被製作之系統的概觀圖;第18圖是可被配合使用於本發明各種實施例製作之電子裝置的透視圖;以及第19圖是可被包括在第18圖電子裝置中之電路的分解表示圖。
100‧‧‧時頻訊框
110‧‧‧固定分時多工訊框

Claims (14)

  1. 一種供傳送資料用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一時頻訊框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將各該等多數個子訊框分割成為多數個對應的訊槽;選擇地將該等多數個訊槽予以時間移位,以致於一定義之時間移位存在該時頻訊框內之各個子訊框中對應的訊槽之間;對於已被選擇地移位超出該時頻訊框末端之任何訊槽或訊槽部份,週期性地將該等訊槽或訊槽部份移位至該訊框之起點;以及將服務資料寫入該時頻訊框之該等多數個訊槽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多數個訊槽包括對於在該時頻訊框中各個無線頻道的一個訊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各個子訊框包括來自一個服務之資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對於各個分別的子訊框之對應的訊槽具有相等的大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時間移位數量是取決於該時頻訊框中之時間訊框持續以及無線頻道數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各個訊槽之一最大時間持續利用被定義,其中TF 是該時頻訊 框持續,NRF 是該時頻訊框中該等無線頻道之數量,並且Ttuning 是當改變無線頻道時一接收器之最大假設調整時間。
  7. 一種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中被實作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組配來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的電腦程式碼。
  8. 一種供傳送資料用之設備,其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通訊地連接到該處理器之記憶體單元,其並且包括:用以將一時頻訊框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之電腦程式碼;用以將各該等多數個子訊框分割成為多數個對應的訊槽之電腦程式碼;用以選擇地將該等多數個訊槽予以時間移位,以致於一定義之時間移位存在該時頻訊框內之各個子訊框中所對應的訊槽之間之電腦程式碼;對於已被選擇地移位超出該時頻訊框末端之任何訊槽或訊槽部份,供用於週期性地將該等訊槽或訊槽部份移位至該訊框之起點之電腦程式碼;以及用以將服務資料寫入該時頻訊框之該等多數個訊槽之電腦程式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設備,其中該等多數個訊槽包括對於在該時頻訊框中各個無線頻道的一個訊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設備,其中各個子訊框包括來自一個服務之資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設備,其中對於各個分別的子訊框之對應的訊槽具有相等的大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設備,其中該時間移位數量是取決於該時頻訊框中之時間訊框持續以及無線頻道數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設備,其中各個訊槽一最大時間持續利用被定義,其中TF 是該時頻訊框持續,NRF 是該時頻訊框中該等無線頻道之數量,並且Ttuning 是當改變無線頻道時一接收器之最大假設調整時間。
  14. 一種供傳送資料用之設備,其包括:用以將一時頻訊框分割成為多數個子訊框之裝置;用以將各該等多數個子訊框分割成為多數個對應的訊槽之裝置;用以選擇地將該等多數個訊槽予以時間移位,以致於一定義之時間移位存在該時頻訊框內之各個子訊框中所對應的訊槽之間之裝置;對於已被選擇地移位超出該時頻訊框末端之任何訊槽或訊槽部份,供用於週期性地將該等訊槽或訊槽部份移位至該訊框之起點之裝置;以及用以將服務資料寫入該時頻訊框之該等多數個訊 槽的裝置。
TW097120718A 2007-06-04 2008-06-04 用以經由傳輸系統排程及傳送資料之系統和方法 TWI441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4192707P 2007-06-04 2007-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5769A TW200915769A (en) 2009-04-01
TWI441474B true TWI441474B (zh) 2014-06-11

Family

ID=39789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0718A TWI441474B (zh) 2007-06-04 2008-06-04 用以經由傳輸系統排程及傳送資料之系統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670372B2 (zh)
EP (1) EP2151076B1 (zh)
JP (1) JP5005810B2 (zh)
KR (1) KR101176624B1 (zh)
CN (1) CN101682445B (zh)
AU (1) AU2008259448B2 (zh)
TW (1) TWI441474B (zh)
WO (1) WO200814926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4447C (zh) * 2007-07-11 2009-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数据流的传输方法
EP2177035B1 (en) * 2007-07-12 2015-11-11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and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CN101843066B (zh) * 2007-09-28 2013-05-29 诺基亚公司 针对时间-频率分片的改进调度的系统和方法
US8369301B2 (en) * 2007-10-17 2013-02-05 Zte (Usa) Inc.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L2238798T3 (pl) 2008-01-29 2018-09-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ystem i sposób separacji serii i powiększania długości przeplotu
JP5267874B2 (ja) * 2009-07-24 2013-08-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5413464B2 (ja) * 2009-10-27 2014-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局、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577884B2 (ja) * 2010-06-28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KR20120100078A (ko) * 2011-03-03 2012-09-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통신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도약 방식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GB201208389D0 (en) * 2012-05-10 2012-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communication un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KR20150080549A (ko) * 2012-10-29 2015-07-09 이카노스 커뮤니케이션스, 인크. 시분할 듀플렉스 시스템들에서 타이밍 복원을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매커니즘
WO2015099715A1 (en) * 2013-12-25 2015-07-02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etting transmit s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528A (en) * 1994-04-28 2000-01-25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pectral efficiency using time-frequency-code slicing
FR2758673B1 (fr) * 1997-01-21 1999-04-23 Thomson Csf Procede auto-adapta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US5844890A (en) * 1997-03-25 1998-1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cell scheduler and scheduling method for providing proportional use of network bandwith
US6804208B2 (en) * 2002-01-10 2004-10-12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parallel scheduling oper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09264B1 (en) 2003-03-18 2007-05-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header protection
US7423989B2 (en) * 2004-02-13 2008-09-09 Broadcom Corporation Preamble format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787548B2 (en) * 2007-03-15 2010-08-31 Nokia Corporation Digital broadcast service discovery correlation
EP2040429A1 (en) * 2007-09-18 2009-03-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insertion of dynamic signaling data for time-frequency slic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531083A (ja) 2010-09-16
CN101682445B (zh) 2014-01-01
EP2151076A2 (en) 2010-02-10
AU2008259448B2 (en) 2013-11-28
JP5005810B2 (ja) 2012-08-22
TW200915769A (en) 2009-04-01
CN101682445A (zh) 2010-03-24
US20090059887A1 (en) 2009-03-05
AU2008259448A1 (en) 2008-12-11
US8670372B2 (en) 2014-03-11
KR20100011981A (ko) 2010-02-03
WO2008149263A2 (en) 2008-12-11
EP2151076B1 (en) 2012-06-27
KR101176624B1 (ko) 2012-08-23
WO2008149263A3 (en)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1474B (zh) 用以經由傳輸系統排程及傳送資料之系統和方法
US9154290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11070858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223879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rst separation and extended interleaving length
JP2006345493A (ja) デジタルマルチメディア放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放送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MX2012009165A (es) Aparato y metodo de mapeado para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difusion de portadoras multiples.
AU2011220004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EP2993850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WO2011098426A1 (en) De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pt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US201701880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20170055046A1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60234867A1 (en) Broadcas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operation method of broadcas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broadcast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broadcast reception apparatus
JP5114566B2 (ja) 放送システム内でサービス受信を保証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EP219857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scheduling for time-frequency slicing
KR20090044952A (ko) 방송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장치
US20170180763A1 (en) Broadcast reception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1128922B2 (en)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