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9069B - 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及接收的方法以及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與發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及接收的方法以及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與發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9069B
TWI439069B TW095134418A TW95134418A TWI439069B TW I439069 B TWI439069 B TW I439069B TW 095134418 A TW095134418 A TW 095134418A TW 95134418 A TW95134418 A TW 95134418A TW I439069 B TWI439069 B TW I4390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ignal
information block
transmitted
super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4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9797A (en
Inventor
Frank Hofmann
Original Assignee
Bosch Gmbh Robe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ch Gmbh Robert filed Critical Bosch Gmbh Robert
Publication of TW200729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9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9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90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18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broadcast or distribution via plur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26Arrangements for switching distribu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2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distribution of identical information via plural systems
    • H04H20/22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f identical information via plural broadcas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201/00Aspects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201/10Aspects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broadcast system
    • H04H2201/12Aspects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broadcast system digital radio mondiale [D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及接收的方法以及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與發送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特別是在一DRM傳輸系統(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方法。此外本發明還關於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二個接收信號之間的接收更換成不同的載波頻率的方法。
數位傳輸系統DRM系統(Digital Radio Mondiale世界數位無線電)係對世界的財團的30MHz以下的頻帶開發者,且在2001年標準化(ETSI TS 101980)。該DRM系統係用特別為長波、中波及短波用的傳輸參數設計。目前在設法將此系統擴充到VHF(特高頻)頻帶。但由於在此擴充的頻帶中的傳播性質與傳統頻帶者大不相同,因此須將系統擴充作有效的傳輸。
在DRM傳輸系統的一重要特點在於「另類頻率切換」(Alternativfrequenz-Umschaltung)。「另類頻率切換」一詞係指從一第一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切換到第二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舉例而言,當在第一載波頻道的接收品質變差或很低時,且在另一載波頻率發射相同資訊內容節目時,就作這種切換。這種進行方式在傳統類比無線電的場合也稱FD-RDS。
由於DRM系統一般為一種單接收器系統,它在一時刻只能將一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接收及解碼,因此一問題在於需在各載波頻率之間切換,舉例而言,使得在無線電接 收時,輸出信號不會發生可聽見的干擾,或者,使該傳輸之資料流大致無間隙地被接收。
該DRM系統用的傳輸方法為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率分時多工),它係先前技術所習知者,資料的傳輸利用先後相隨發射之OFDM符號達成。當該DRM系統配合擴充的載波頻率時,宜將DRM符號的期間根據其他頻道性質選設成不同。因此要將DRM系統擴充到另一傳輸頻帶的載波頻率,則也要確立新的OFDM參數。在較高的載波頻率例如在VHF頻帶,舉例而言,要將符號期間選設成短得多,因此在一定的期間要發射較大數目的OFDM符號。
為了要能將該OFDM符號解碼,故在變換到另一個此種載波頻率時,須重新將頻道評估,因為發射信號的載波頻率不能再作頻道評估,且在該另外的載波頻率(發射信號變換到此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尚無實際之頻道評估存在。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的方法,它可使得在接收端在二個載波頻率之間能作不能察覺的或無間隙的切換。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變換方法,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在二個接收信號之間將接收變換。本發明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藉之可在發射信號之間的接收作更換。本發明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收射裝置,它可使接收端在不同載波頻率的二個發射信號的接收之間作更換時,其切換 不能察覺或者沒有間隙。
這種方法係利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的方法,和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在二個接收信之間的接收作變換的方法,與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以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用於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的發射裝置達成。
依本發明一標的,係提供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一資料流傳輸的方法,此資料流在一個具有先後相隨的OFDM符號的發射信號中傳輸,其中多數OFDM符號在合併傳輸框中。多數傳輸框在一傳輸超框中傳輸,其中各傳輸超框在各傳輸超框的一固定位置有一個具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的資訊塊區,其中一第一發射信號在一第一載波頻域傳輸,第二載波信號用一第二資料流(它具有與一資料流相同的資訊內容)在一第一載波頻域傳輸,該第一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期間為該第二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期間的整數倍。
本發明的方法可使在不同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的接收之間作變換時,在傳輸的資料流中儘量地沒有中斷。
該第一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資訊塊宜在時間上至少部分地與第二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一資訊塊區重疊地發射。這點可使得在資訊塊區的場合,可在發射信號的接收之間作切換。
依一較佳實施例,第二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至少一 資訊塊區在一變換,它指示出在該第二發射信號的那一些資訊塊區時將第一發射信號的一資訊塊區在時間上部分地重疊發射。
依另一較佳實施例,可在第一及第二傳輸超框之間設導頻信號(Pilot signal)以助頻道評估,其中該第一載波頻比第一載波頻高,其中要作頻道評估,須將傳輸系統中的發射信號的導頻信號的密度與發射信號頻道性質的關係有一定,其中該第二發射信號的導頻信號的密度要選設成比第二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導頻信號的一定密度更高。
依本發明的另一標的係提供一種在二個接收信號之間的接收變換的方法,其中該接收信號OFDM符號,其中多數OFDM符號合併在一傳輸框中,其中多數傳輸框在一傳輸超框中傳輸,其中各傳輸超框在該傳輸超框的一固定位置有一個具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的資訊塊區,其中在一第一接收信號(6)的接收(6)與一第二接收信號的接收之間在一時間範圍內在變換,在此時間範圍內在第一及第二接收信號中將該資訊塊區傳送。
最好設有一檢出單元,以將第二接收信號的資訊塊區中所含的變換資訊分析,其中該變換資訊至少指出:在第二接收信號的那些資訊方塊時,該第一接收信號的資訊方塊至少部分地被發射。此檢出單元控制該變換裝置,俾在該資訊塊區在二接收信號中傳輸時,在接收信號之間作變換。
依另一實施例,作一頻道評估,俾利用第一及第一接 收信號中所設之資訊塊區所含的導頻信號作頻道評估。
依本發明再一標的為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一資料流傳輸用的發射裝置,其中該資料流在一具有先後相隨的OFDM符號的發射信號中傳輸,其中各有多數OFDM符號在一傳輸框中合併,其中各有多數傳輸框在一傳輸超框中合併,其中該傳輸超框在該傳輸超框的一固定位置有一個只有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的資訊塊區,該裝置包含:--一第一發射單元,用於在一第一載波頻域傳輸一第一資料流;--一第二發射單元,用於在一第二載波頻域中傳輸一第二資料流,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發射單元互相調頻或使第一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的時期為第二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的整數倍;以及--一同步單元(15),俾將第一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及第二發射信號(9)的傳輸超框互相抵消,使第一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資訊塊區以及第二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至少一資訊塊區在時間上重疊。
最好,設有一改進單元,俾將第二發射信號中的資訊塊區中放入一變換資訊,該變換資訊指出,在第二發射信號的那些資訊塊區之時該第一發射信號的資訊塊區同時發射。
依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設有一導頻信號單元,俾將導頻信號送到第一及第二發射信號以作頻道評估,其中為了作頻道評估,該傳輸超框中的發射信號的資訊塊區的導 頻信號的密度與發射信號的頻道性質須有一定關係,其中導頻信號單元設計成使附加的導頻信號加入該第二發射信號中。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在以下利用圖示詳細說明。
圖1中顯示一DRM傳輸系統(1),它具有一發射裝置(2)及一接收裝置(3),發射裝置有一第一發射單元(4),利用它經由一第一天線(5)將一第一發射信號(6)在第一載波頻域發射。此外該發射裝置(2)有一第二發射單元(7),利用它經由一第二天線(8)將一第二發射信號(9)在一第二載波頻域發射。
第一載波頻域,舉例而言,係位在長波、中波及短波之一的頻域中,第二載波頻域,舉例而言,係在特高頻(VHF)頻帶中,發射單元(4)(7)可以共同地建構,但也可在不同地點分別存在。
接收單元(3)設計成將第一或第二發射信號(6)(9)在各載波頻域接收,接收裝置(3)設計成所謂之單接收器接收裝置,換言之,接收裝置(3)只有單一接收單元(11)以將第一及第二發射信號(6)(9)接收,其中該接收單元(11)調頻到各發射信號的載波頻率。
一DRM傳輸系統用於傳輸方法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率分時多工),在OFDM的場合,一資訊呈先後相隨之不同符號(所謂之OFDM符號)的資料流形式在各發射信號中在多數副載波上 傳輸,其中該發射信號將OFDM符號的資訊利用相位及波幅大小編碼,副載波頻率係依載波頻率而定以一定頻率間隔而調整。在DRM傳輸系統的場合,該OFDM符號以一致(同調)(Kohärent)方式傳輸,因此在接收裝置(3)中係一道頻評估,其中該個別符號的副載波頻率被求出。這點一般用以下方式作:將導頻信號埋入OFDM符號中,該導頻信號具有一種對發射裝置及接收裝置預定的相位與波幅,它們可利用接收裝置檢出。
數個OFDM符號合併成一傳輸框。對應於該四種標準規格的傳輸模式A,B,C,D該傳輸框有15,15,20或24 OFDM符號,因此各造成400ms的框期間。
圖2A中的例子顯示第一發射信號(6)的框構造。三個傳輸框合併成一超框,其期間為1200ms。在一傳輸超框中最前面的二個的OFDM符號(傳輸模式A及B)或最先三個OFDM符號(傳輸模式C與D)構成該SDC塊區。各傳輸超框有一SDC塊區(SDC=Service Description Channel,服務描述頻道),當作資訊塊區,它含有關於發射信號的多工構造的資訊及其他程序資訊,例如節目,接收裝置(3)將該具有所需的資訊,例如節目名稱。接收裝置(3)將該具有所需資訊的SDC塊區解碼,以將聲訊程式再生。該SDC塊區送到各傳輸超框。該SDC塊區傳輸後,跟著一MSC塊區(Main Service Channel)。它含有程式之原來的資料,該FAC(FAC=Fast Access Channel,快速存取頻道)塊區含有資訊,以在調頻過程時,如一Service ID,快速找到程式。
該SDC塊區在此實施例中,在各傳輸超框開始時呈資訊塊區的形式。其中所含資料係自身對應者,因為在一發射信號中,一般連續地將相同的發射節目傳輸。因此該接收裝置可部分地將SDC塊區解碼,且在該SDC塊區的期間可切換以接收另一發射信號。例如,在此,該接收裝置可求出另外之第二載波頻率的第二發射信號(9)的信號,並因此,判斷第二發射信號的信號品質,如果第二發射信號(6)在SDC塊區中含有與該接收頻率的第一發射信號相同的資料,則利用一同步化單元(15)互相同步,如此,該接收單元(3)可用關聯方法確認,該第二載波頻率上的第二發射信號含有相同的節目,而不必將第二發射信號(9)的SDC塊區解碼。
當在另一頻帶,例如VHF頻帶中提供一DRM發射信號時,須將DRM系統調整到一對應的載波頻率。換言之,該OFDM符號期間根據不同的頻道性質,而選設成與迄今一般OFDM符號期間不同,因此要將DRM系統擴充到另一載波頻率,要設定新的OFDM參數。當載波頻率較高時,舉例而言,符號期間選設成短得多。因此較多數之OFDM符號對應於一傳輸超框。這點示於圖2B中,其中,在該擴充的頻帶中的發射信號,要將傳輸超框傳輸所需期間只等於傳統頻帶之傳輸超框的期間的一半(圖2A)。
傳輸裝置(2)有一同步化裝置(15),它將第一及第二發射信號(6)(9)互同步化,使得該第二發射信號的SDC方塊至少有一個係和第一發射信號(6)的SDC塊區係同步地(換言 之,時間相同或重疊地)發射。
為此,如果為此維持數個標準,則將傳輸超框期間選設成較短,俾在接收器中更通暢地造成聲訊再生。該傳輸超框的長度宜設定成該因數1/n(n為整數,對於將DRM系統擴充,這點表示期間600ms、400ms、300ms,對應於n=2,3,4,如此有一優點,即:在一些位置〔在該處第一發射信號(6)具有一SDC塊區,且第二發射信號的一SDC塊區地被發射。這點在圖2A及B中利用該第一發射信號(6)及第二發射信號(9)之上下圖示之傳輸超框明白表示,其中第一發射信號(6)的一傳輸超框的該SDC塊區與第二發射信號(9)的一傳輸超框的一SDC塊區同步發射,因此,在第一及二發射信號(6)(9)之間將接收裝置(3)切換以使用另一載波頻率的作業就較容易,此外,傳輸框的期間減短,該期間相對於傳輸超框宜為1/m(m為整數)。
此外,宜放入一計數資訊或其他變換資訊以供該傳輸超框之用,俾在第二發射信號(9)及第一發射信號(6)之間切換時,使該接收裝置能知悉,在第二發射信號的那一些SDC塊區時同時該第一發射信號(6)有一SDC塊區被發射。在第2圖A與B所示實施例,在第二發射信號的各第二個SDC塊區(亦即在其各第二個傳輸超框)可作切換。
舉例而言,該SDC塊區用的變換資訊(亦即計數器),可利用一個設在發射裝置(2)的改進單元(10)送到第二發射信號(9)的SDC塊區,該變換資訊指出:在該第二發射信號 的那些塊區時,該第一信號的SDC塊區至少部分地重疊地發射,其中該檢出單元(13)控制變換裝置(12),因此如果該二發射信號中發射該資訊塊區,則該二發射信號之間作變換,依此方式,可避免在發射信號之間作變換造成資訊損失(當要接收一無線電信號的情形可察覺時,就會有這種資訊損失)。
此外,該接收裝置(3)有一變換裝置(12),它具有接收單元(11),以從第一發射信號(6)的接收變換成第二發射信號(9)的接收,其中在發射信號(6)(9)的接收之間的變換係在一時間範圍內實施,此時間範圍內以下方式定義:在第一及第二接收信號中都傳輸該SDC塊區(資訊塊區),當利用接收單元(11)接收第一發射信號(6)時,可知系統SDC塊區何時在第二發射信號中傳送。如果要變換到第二載波頻率,則此時該變換裝置求出該接收單元(11)要調整到第二發射信號(9)的情形,俾將第二發射信號(9)解調變及解碼。為了將該變換資訊(它係宜含在所接收之發射信號的SDC塊區中)檢出及分析,設有一檢出單元(13)。
當在發射信號間的接收作切換時,須重新作頻道評估,俾使所換成的發射信號解調及解碼,頻道評估係利用一頻道評估單元(14)作,且一般利用導頻信號,該信號在OFDM符號中隔一定的時間間隔及副頻率間隔而埋入該OFDM符號中。舉例而言,這點在圖3中利用圖表示(OFDM符號呈點的方式表示)。點為資料圖元,亦即具有實用資料的一OFDM符號的副載波。因此OFDM符號對應於沿水平 方向之一列圓及點。導頻信號在OFDM發射信號中隔均勻間隔(沿時間方向及沿副載波頻率方向)均勻分佈。該副載波頻率各有一確定之頻率間隔,資料圖元的頻道評估利用習知方式作內插法得到。在作頻道評估時,先沿時間方向作內插,然後沿頻率方向,在此實例中,沿時間方向作內插的支持位置的間隔有三個符號,而在隨後沿頻率方向作內插時,間隔有二個載波。
在OFDM方法時,在系統變換(Systementwurf)時該導頻方向信號密度沿頻率及沿時間方向作確定。沿頻率方向的導頻信號的密度決定該列OFDM符號內的導頻信號的數目,沿時間方向的導頻信號密度決定在一OFDM副載波上的導頻信號的數目。沿頻率方向的導頻信號的密度在系統轉換時,依所預期的延遲、線路、及密度頻譜(換言之,依頻道的多途徑傳播條件)而定,沿時間方向的導頻信號密度係依所預期之都卜勒功率密度頻譜(亦即沿頻道之最大都卜勒頻率)而定。對於完全的頻道評估,須沿時間及頻率方向作內插法。頻道評估係為能將發射信號在接收裝置中解調變的基礎。
將接收器切換可一不同之載波頻率另一發射信號的接收,令使SDC塊區中的第一OFDM符號不能辨認,因此在隨後的OFDM符號接收時也不能作內插法。為此,如圖4A及4B所示,茲主張對於在SDC塊區及/或在第一MSC符號內的符號設較大的導頻信號密度。在圖4中顯示一個SDC塊區。它具有三個先後相隨的符號列,其中放入其他的導 頻信號,圖4A及4B中,導頻信號塗黑的圓圈,而資料圖元呈簡單的圓圈方式顯示。
由圖4A及4B可看出,在所用的對角線的導頻信號模型Xt =Gt +Df +1(Gt :導頻信號沿時間方向的間隔;Df :導頻信號沿頻率方向的間隔)需要OFDM符號俾達成完全頻道評估。圖4A及4B的例子Xt =6。
茲主張,使用個別OFDM符號的附加導頻信號,此圖係在短時內,亦即用少許OFDM符號達成完全頻道評估。在切換到另一(較高)的載波頻率時,在圖4A的實例中,係假設,該OFDM符號No.3為第一個要接收的符號。最先二個符號由於信號之經過時間不同,故第一發射信號的載波頻率與第二發射信號的載波頻不能解碼。此外,該接收裝置中所設的PLL(Phase Locked Loop,相位鎖定迴路)需要一些時間作頻率轉換。在圖4A的導頻信號分佈中,只需5個OFDM符號,在圖4B的導頻信號分佈只需四個,俾達成完全頻道評估(如果該符號N=3為第一個要接收的符號的話)。該另外的導頻信號依以下之一規則加入。
--在各Gt 副載波[在此情形Gt =2],它在OFDM符號N(在此情形為符號No.3)或Nstart +1(在此情形為符號No.4中沒有導頻信號)在SDC塊區(在此情形為符號No.3)中的最後的OFDM符號中放入附加的導頻信號。因此該附加信號之導頻信號在實例中在OFDM符號No.3在各Gf Dt 副載波(在此情形中係在副載波No.3,No.9,No.15...)放入。
--在各Gf 副載波(在此情形Gf=2)[它在OFDM符號 Nstart (在此情形為符號No.3)沒有導頻信號]將附加之導頻信號放到第一MSC的第一(在此情形為符號No.4)。在此例中,該附加之導頻符號放入在OFDM符號No.4。(在此情形還有在副載波No.1,3,7,9...)。
用此方式可確保頻道評估可儘量快速地在切換到另一載波頻率後實施。
一般,在該另外發射信號之最先要檢出的符號的一些副載波上放上附加之導頻信號。這點係在切換到該另外之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時以及當切換回到原先載頻頻率的發射信號,係為必需者。該附加之導頻信號須分配成使得在沒有一導頻信號被接收成使得至少該副載波頻率可利用內插法求出之前,不會有資料圖元在一副載波頻率上發射。
接收裝置(3)須知道該改變之導頻信號模型。最好在接收裝置(3)中作附加之內插濾波器,俾將所接收之發射信號時間方向內插。在圖示之實施例Dt =3,但在圖4A及4B中,在一些載波上導頻信號間隔Dt =2。
(1)‧‧‧DRM傳輸系統
(2)‧‧‧發射裝置
(3)‧‧‧接收裝置
(4)‧‧‧第一發射單元
(5)‧‧‧第一天線
(6)‧‧‧第一發射信號
(7)‧‧‧第二發射單元
(8)‧‧‧第二天線
(9)‧‧‧第二發射信號
(10)‧‧‧改進單元
(11)‧‧‧接收單元
(12)‧‧‧變換裝置
(13)‧‧‧檢出單元
(14)‧‧‧評估單元
(15)‧‧‧同步化單元
圖1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一DRM傳輸系統的示意圖,具有一發射及接收裝置,圖2A及2B係為在不同載波頻域的DRM發射信號的框結構的示意圖,圖3係在一OFDM發射信號中導頻信號的分佈,圖4A與B係在不同載波頻率的發射信號中該傳輸超框資訊塊區的導頻信號的分佈。
(1)‧‧‧DRM傳輸系統
(2)‧‧‧發射裝置
(3)‧‧‧接收裝置
(4)‧‧‧第一發射單元
(5)‧‧‧第一天線
(6)‧‧‧第一發射信號
(7)‧‧‧第二發射單元
(8)‧‧‧第二天線
(9)‧‧‧第二發射信號
(10)‧‧‧改進單元
(11)‧‧‧接收單元
(12)‧‧‧變換裝置
(13)‧‧‧檢出單元
(14)‧‧‧評估單元
(15)‧‧‧同步化單元

Claims (14)

  1. 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的方法,其中該資流在一種具有先後相隨的OFDM符號的發射信號中傳輸,其中多數之OFDM符號在一傳輸框中合併,其中多數傳輸框在一傳輸超框中傳輸,其中各傳輸超框有一資訊塊區,該資訊塊區具有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在該傳輸超框的固定位置,其中將具一第一資料流的第一發射信號(6)在一第一載波頻域傳輸,並將具一第二資料流(它具有與第一資料流相同的資訊內容)的第二發射信號在一第二載波頻域傳輸,其中該第一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的期間為第二發射信號(9)的傳輸超框的期間的整數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中的資訊塊區至少在時間上與該第二發射信號(9)的傳輸超框的一個資訊塊區部分地重疊地,特別是同時地傳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期間為第二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期間的另一整數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發射信號(9)的傳輸超框的各資訊方塊有一變換資訊,其中該變換資訊指出在該第二發射信號(9)的那些資訊塊區時該第一發射信號(6)的一資訊塊區在時間上重疊地發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 該第二發射頻率比第一載波頻高,其中為了支援頻道評估,在第一及第二發射信號(6)(9)的傳輸框中設有導頻信號,其中為了實施頻道評估,在傳輸超框中的第二發射信號(6)(9)的導頻信號的密度與發射信號的頻道性質的關係須有一定,其中該第一發射信號的導頻信號的選設成比第二發射信號的導頻信號的一定密度更高。
  6. 一種在二個接收信號之間的接收作變換的方法,其中該接收信號包含OFDM符號,其中多數OFDM符號合併在一傳輸框中,其中多數傳輸框在一傳輸超框中傳輸,其中各傳輸超框在該傳輸超框的一固定位置有一個具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的資訊塊區,其中在一第一接收信號(6)的接收與一第二接收信號(9)的接收之間在一時間範圍內在變換,在此時間範圍內在第一接收信號(6)及第二接收信號(9)中將該資訊塊區傳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二接收信號(9)的資訊塊區中接收一變換資訊,該變換資訊指出在第二傳輸超框的那一些資訊塊區和該第一傳輸超框的資訊塊區同時發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第7項之方法,其中:在接收信號(6)(9)之間作變換後,利用設在第一及第二接收信號(6)(9)中所設的資訊塊區中所含的導頻信號作頻道評估。
  9. 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接收信號接收所用的接收裝置(3),包含: 一接收單元(11),用於選擇性地將一第一載波頻域中的一第一接收信號(6)及一第二載波頻域中的一第二接收信號(9)接收,其中該接收信號(6)(9)包含OFDM符號,其中各有多數OFDM符號在一傳輸中合併,其中有多數傳輸框含在一傳輸超框中,其中各傳輸超框在傳輸超框一固定位置有一個具有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的資訊塊區;一變換裝置(12),用於在第一及第二接收信號(6)(9)的接收作變換,其中該變換裝置(12)設計成用於在一時間範圍中在接收信號之間作變換,其中該時間範圍用以下方式定義:該資訊塊區在第一及第二接收信號(6)(9)中傳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接收裝置(3),其中:具有一檢出單元(13)以將一個在第二接收信號(9)的資訊塊區所含的變換信號作分析,其中該變換信號至少指出:在該第二接收信號(9)的那些資訊塊區時,該第一接收信號(6)的資訊塊區至少部分地重疊地發射,其中該檢出單元(13)控制該變換裝置,俾在該資訊塊區在二接收信號中傳輸時,在接收信號(6)(9)之間作變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第10項之接收裝置(3),其中:設有一頻道評估單元,俾利用設在第一及第二接收信號中的資訊塊區中所含的導頻信號作頻道評估。
  12. 一種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一資料流傳輸用的發射裝置(2),其中該資料流在一具有先後相隨的OFDM符號的發射信號中傳輸,其中各有多數OFDM符號在一傳輸框中 合併,其中各有多數傳輸框在一傳輸超框中合併,其中該傳輸超框在該傳輸超框的一固定位置有一個只有一個或數個OFDM符號的資訊塊區,該裝置(2)包含:一第一發射單元(4),用於在一第一載波頻域傳輸一第一資料流;一第二發射單元(7),用於在一第二載波頻域中傳輸一第二資料流,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發射單元(4)(7)互相調頻或使第一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的時期為第二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的整數倍;以及一同步單元(15),俾將第一發射信號(6)的傳輸超框及第二發射信號(9)的傳輸超框互相抵消,使第一發射信號的傳輸超框的資訊塊區以及第二發射信號(9)的傳輸超框的至少一資訊塊區在時間上重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射裝置(2),其中:設有一改進單元(10),俾將第二發射信號(9)中的資訊塊區中放入一變換資訊,該變換資訊發出,在第二發射信號(9)的那些資訊塊區之時該第一發射信號(6)的資訊塊區同時發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第13項之發射裝置(2),其中:設有一導頻信號單元,俾將導頻信號送到第一及第二發射信號(6)(9)以作頻道評估,其中為了作頻道評估,該傳輸超框中的發射信號(6)(9)的資訊塊區的導頻信號的密度與發射信號的頻道性質須有一定關係,其中該導頻信單元設 計成使附加的導頻加入該第二發射信號中。
TW095134418A 2005-09-20 2006-09-18 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及接收的方法以及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與發送裝置 TWI439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44970A DE102005044970A1 (de) 2005-09-20 2005-09-20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und Empfangen von Informationen in einem digitalen Übertragungssystem sowie eine Empfangseinrichtung und eine Sendeeinrichtung für ein digitales Übertragungs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9797A TW200729797A (en) 2007-08-01
TWI439069B true TWI439069B (zh) 2014-05-21

Family

ID=3707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4418A TWI439069B (zh) 2005-09-20 2006-09-18 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及接收的方法以及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與發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018830B2 (zh)
EP (1) EP1929675B1 (zh)
JP (1) JP4991727B2 (zh)
KR (1) KR101016143B1 (zh)
CN (1) CN101268638B (zh)
AU (1) AU2006294051B2 (zh)
DE (1) DE102005044970A1 (zh)
TW (1) TWI439069B (zh)
WO (1) WO2007033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9496B2 (en) * 2006-10-26 2011-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composite channel trees for resource assignments
US8588054B2 (en) * 2006-10-26 2013-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lenc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277286B (zh) * 2007-03-29 2011-09-14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在数字无线电世界范围标准接收机中的整数载波频率偏移量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JP5423505B2 (ja) * 2010-03-17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8811906B2 (en) * 2011-05-13 2014-08-19 Sierra Wireles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signal interference-avoiding data transmission
US10567074B2 (en) 2015-10-16 2020-02-18 Apple Inc. Time grid with time division duplex switching intervals
DE102016215696A1 (de) * 2016-08-22 2018-02-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reckenseitige Sende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Balise, fahrzeugseitige Ortung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Orten eines Fahrzeugs
US10574372B1 (en) * 2018-11-22 2020-02-25 Inntot Technologies Private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service switching time between frequencies in a digital radi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7531A1 (en) * 1993-03-25 1994-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resolu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JP2818151B2 (ja) * 1996-12-16 1998-10-30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Ofdm伝送方式とofdm送受信装置
EP0994586B1 (en) 1998-10-14 2007-06-06 Sony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data frame structure for the digital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with quasi-seamless switch to an alternative frequency
JP2000209181A (ja) * 1999-01-14 2000-07-28 Kenwood Corp Ofdmエンコ―ド装置、エンコ―ダ及びofdmデ―タ符号化方法
EP1073224A3 (en) * 1999-05-07 2002-08-14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Strategy for switching to Alternative Frequencies (AF) for Digital Radio Mondiale (DRM)
EP1050984A1 (en) 1999-05-07 2000-11-08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Alternative frequency strategy for DRM
EP1067719A1 (en) 1999-07-05 2001-01-10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Method to verify that an identical service is transmitted on an alternative frequency to the currently received frequency
DE10060569B4 (de) 2000-12-06 2004-05-2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kohärenten Demodulation von Funksignalen
DE10115221A1 (de) * 2001-03-28 2002-10-10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Rahmen- und Frequenzsynchronisation eines OFDM-Signals und Verfahren zum Senden eines OFDM-Signals
FR2844407B1 (fr) * 2002-09-05 2004-12-03 Thomson Licensing Sa Procede de selection de canal de transmission et recepteur de signaux a diversite d'antenne
EP1507378B1 (en) * 2003-08-14 2012-10-24 Sony Deutschland GmbH Fra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OFDM
JP3898681B2 (ja) * 2003-09-30 2007-03-28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1592160B1 (en) * 2004-04-29 2008-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perframe error coding in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systems
US7809342B2 (en) * 2005-02-08 2010-10-05 E-Radio Us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roduct information over a carrier wave
US7778336B1 (en) * 2005-02-09 2010-08-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of OFDM signals for changing channel cond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44970A1 (de) 2007-03-22
US8018830B2 (en) 2011-09-13
AU2006294051B2 (en) 2011-07-28
US20090141697A1 (en) 2009-06-04
CN101268638B (zh) 2012-02-22
JP2009509436A (ja) 2009-03-05
AU2006294051A1 (en) 2007-03-29
JP4991727B2 (ja) 2012-08-01
KR20080049054A (ko) 2008-06-03
TW200729797A (en) 2007-08-01
CN101268638A (zh) 2008-09-17
WO2007033866A1 (de) 2007-03-29
KR101016143B1 (ko) 2011-02-17
EP1929675A1 (de) 2008-06-11
EP1929675B1 (de)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069B (zh) 在一數位傳輸系統中將資訊傳輸及接收的方法以及數位傳輸系統用的接收裝置與發送裝置
US20220174754A1 (en) Initial Access Channel for Scalable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328869C (zh) 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发送同步信道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A2344117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iered 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services using multi-bit-stream frequency interleaved ofdm
US6192056B1 (en) Demodulating apparatus and demodulating method
US6408038B1 (en) Receiver and receiving circuit
CN102957657B (zh) 用于在多载波系统中传输信号的传输设备及其传输方法
KR20060048106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섹터 다이버시티를 제공하는 직교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심벌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 시스템
KR20110088583A (ko) 다중 캐리어 변조 기반의 수신기에서의 동기화
JP2001057541A (ja) サービス確認方法
JP2006203807A (ja) Ofdm変調装置、ofdm復調装置、ofdm変調方法及びofdm復調方法
JP2003101491A (ja) ディ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の伝送状態表示方法。
US20100015966A1 (en)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ignal which enables synchronisation at an entity of a supplementary channel by means of symbol numbering,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1750374A1 (en) Reception device
JP2001177454A (ja) サイトダイバーシティ方法、デジタル衛星放送の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衛星放送受信機
JP3745458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並びに受信装置
JP3717422B2 (ja)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
JP2971815B2 (ja)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機
JP2011509623A (ja) 放送通信システムで制御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313579A (ja) 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及びそのサーチ方法
JP2009130797A (ja) ダイバシティ受信装置、放送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06157948A (ja) ディジタル伝送装置の伝送エラー発生状態報知方法
US20110286554A1 (en) RF receivers
JPH10327086A (ja) Dab信号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