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5805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5805B
TWI435805B TW100102526A TW100102526A TWI435805B TW I435805 B TWI435805 B TW I435805B TW 100102526 A TW100102526 A TW 100102526A TW 100102526 A TW100102526 A TW 100102526A TW I435805 B TWI435805 B TW I4358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queous
substrate
polyurethane
function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2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1266A (en
Inventor
Cheng Ho Liu
Yi Lung Liu
Jian Zhi Liu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Ho Liu
Yi Lung Liu
Jian Zhi Li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Ho Liu, Yi Lung Liu, Jian Zhi Liu filed Critical Cheng Ho Liu
Priority to TW100102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58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1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1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5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5805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電容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尤指主要利用水性塗料合而為層狀之功能性薄膜,而不會污染環境,並具有耐化學性、耐刮磨性、韌性、耐紫外光性、耐揉擦及抗菌性等優異的性能。
按,現今印刷技術與應用領域遍及各個產業,除了應用於紙張之外,更被廣泛應用在諸如筆記型電腦機殼、手機面板、電路板、液晶面板、汽車儀表板等各種與生活有關的產品上,且被印物的材質包括有塑膠、紙、鐵、玻璃、陶瓷、紡織品、皮革等,並將圖案印刷於其表面,俾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與購買慾,增進產品競爭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消費者對於產品表面之圖案與質感要求不斷提高,且因印刷技術與設備日新月異,促使印刷技術從網印、移印、水轉印、熱轉印、雷射雕刻、一直到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模內裝飾技術(IMD),甚至有廠商開發出結合數位噴墨科技與移印技術的曲面影像轉印製成,可將圖案直接轉寫至曲面的塑膠產品,具體而言,熱轉寫印刷係將圖案、文字等內容使用熱轉印油墨列印於紙張或轉寫膜等功能性中間載體上,再經過相應的轉印設備在幾分鐘內加熱到一定的溫度(通常為120℃~300℃)後,把載體上的圖案、文字等轉移到不同材質上之製程,若以熱轉寫過程中功能性中間載體製作方式和轉印後基底層脫離與否可分為模內轉印、熱昇華轉印、全脫模熱轉印等,而在同時加熱加壓的轉印製程中,功能性中間載體全部轉移至被印物表面只剩下基材是全脫模熱轉印之特點,使全脫模熱轉印方式能適應多種材質與不同形體的被印物轉印,一般常見於熱轉寫、燙印處理,係利用一具有圖案之熱轉印頭將帶有既定色彩、亮度之金屬箔(如電化鋁鍍膜或傳統之燙金箔等)熱轉寫到一底材或具有圖案之基板上。
然而,一般射出成型可以完成之模型或基板之素材多為塑膠材質,若是要在塑膠或其他不同材質與形體的被印物上熱轉印金屬箔通常會遇到金屬箔剝落的問題,因此,一般常見的作法是在熱轉印好之金屬箔圖案上,再上一層保護漆,但是當保護漆與金屬箔之間結合的力量大於金屬箔與底材或塑膠基板之結合力量時,金屬箔也將隨著保護漆的刮擦、磨損而脫落,造成金屬箔不耐磨損之問題,影響被印物熱轉印的品質且較不美觀,從而降低消費者再次購買的消費意願,而無形之中商機上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即為有待從事於此行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發明人有鑑於習用被印物熱轉印上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經由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發明誕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基材表面上利用特殊水性塗料塗佈形成有水性離型層,並於水性離型層表面上為塗佈形成有塗佈層,且塗佈層可依接著底材種類的不同利用接著劑塗佈形成有接著層合而為層狀之功能性薄膜;另,塗佈層上亦可進一步形成有印刷層,並於印刷層上鍍膜形成有金屬層,也可在印刷層與金屬層之間形成有保護層,此種功能性薄膜主要為利用水性塗料所製成,而不會污染環境,並具有耐化學性、耐刮磨性、韌性、耐紫外光性、耐揉擦、印刷性及抗菌性等優異的性能,俾可確保功能性薄膜成品製造的品質且外觀更為精美。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製造流程圖、結構示意圖、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及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功能性薄膜1為包括有基材11、水性離型層12、塗佈層13及接著層14,當利用本發明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時,係依照下列步驟實施處理:
(101)基材11表面上利用特殊水性塗料塗佈形成有水性離型層12。
(102)基材11之水性離型層12表面上塗佈形成有塗佈層13。
(103)基材11之塗佈層13表面上可依接著底材種類的不同利用接著劑塗佈形成有接著層14,便完成本發明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由上述之實施步驟可清楚得知,上述之構件於製造時,其實施步驟係先將基材11表面上利用特殊水性塗料以旋轉式、浸黏式、刮刀式、滾筒式、噴塗式或擠壓式等塗佈加工的方式塗佈形成有水性離型層12,而基材11可為聚乙烯基對苯二甲酯薄膜(PET Film,通稱為聚酯薄膜)、厚度可為9μm~200μm,使水性離型層12塗料乾燥方式可為常溫、強制乾燥或加熱方式,且水性離型層12(Water Based)可利用特殊水性塗料所製成,如水性樹脂70~80%、溶劑20~15%及添加劑10~5%混合後調製而成,其中水性樹脂的固成分含量可為30~45%,而溶劑最佳之一具體實施例可為水,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為異丙醇、丙二醇單甲醚P.M.、甲醇、乙醇或乙二醇等所製成,用以產生共沸現象而縮短乾燥時間,或改善塗膜之揮發性、防止表乾現象,且該乙二醇可增進平坦性、相容性及防凍等性能,並可依功能需求添加消泡劑、平滑劑、乾燥劑、消光劑、硬化劑等各種促進劑,而水性離型層12較佳實施可為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通稱為壓克力樹脂)或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通稱為氟素或鐵氟龍)、硝化纖維素(NC)、聚二甲基氧烷(PDMS)、水性樹脂或無機接枝物等,可增進耐刮磨性(耐磨、耐刮損)、平滑性及消泡等性能,且塗膜的彈性變化大、抗撓曲模數130kg/cm2 以上,不但可高溫烘乾也可在常溫下進行固化,使其水性離型層12堅硬、耐磨,並具有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能、良好的耐溶劑性等,由於稀釋溶劑是水不再添加其他的硬化劑,因此不含甲醛、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害化學物質,無毒、無臭味、不燃性而不會污染環境,並具有環保、不傷害人體的效果,用以加熱時產生化學反應使基材11可易於脫離。
續以基材11之水性離型層12表面上為塗佈形成有塗佈層13,而塗佈層13可為水性樹脂添加有顏料、染料、耐磨劑、硬化劑、奈米助劑、氧化銀、二氧化鈦等混合後調製而成,用以增進塗佈層13不足的功能加強使用,以改善視覺上的效果,且塗佈層13較佳實施可為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或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奈米(1奈米=1nm)二氧化鈦(TiO2 )、鈦(Ti)、氧化鋅(ZnO)或銀(Ag)等所製成,可增進耐紫外光(UV)性、耐濕性、耐燃性、耐刮磨性(耐磨、耐刮損)、韌性、抗菌、金屬離子萃取功能。
而基材11之塗佈層13表面上可依接著底材(圖中未示出)種類的不同利用水性熱塑性接著劑塗佈形成有接著層14,其水性熱塑性接著劑可為尿素甲醛樹脂(UF-Resin)、酚甲醛樹脂(PF-Resin)、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熱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TPU)、環氧樹脂(Epoxy)、聚乙烯醇(PVA)或醋酸乙烯(PVAC)等所製成,且該底材可為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熱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T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薄膜或各種板材、木板、人造皮革、天然皮革、玻璃、紙、布料、不織布等材質,即可透過接著層14來作為功能性薄膜1與底材之間的接著劑,並可依溫度及壓力條件有不同的選擇,藉此將基材11、水性離型層12、塗佈層13及接著層14依序合而為層狀之功能性薄膜1,便完成本發明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且該功能性薄膜為可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機殼、手機面板、電路板、液晶面板或汽車儀表板等各種與生活有關的產品上,俾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與購買慾,增進產品之競爭力。
再者,上述之塗佈層13較佳實施例是以使用水性塗料為例,但於實際應用時,則並非是以此作為侷限,塗佈層13亦可為溶劑型塗料添加染料(Dye)或顏料(Pigment),並在塗佈層13與水性離型層12之間可進一步設有油性離型層(圖中未示出),而具有基本的顏色(如黃、紅、藍、綠等顏色),且該接著層14也可依接著底材種類的不同利用溶劑型接著劑[如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氯丁二烯橡膠(CR)或聚氯乙烯(PVC)]塗佈於底材上,並可依接著時底材種類的不同,部分底材必須先進行活性化處理,再將功能性薄膜1施予燙印部分轉寫或全面轉寫、全面燙印至底材(被印物)上,而於使用時,可利用轉印設備(圖中未示出)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將功能性薄膜1轉移至底材表面上,再將基材11自功能性薄膜1上撕離後,便完成熱轉寫印刷程序,藉此可將具有文字、圖案、數字、標記、符號等帶有既定色彩、亮度之功能性薄膜1熱轉寫到底材上,惟該轉印設備如何藉由熱壓機構以平燙(上下昇降式)或輥燙(壓輥滾動式)等的燙印方式加熱、加壓及其溫度和壓力之控制係為現有技術之範疇,且該細部構成並非本案發明要點,茲不再作贅述。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係將基材11、水性離型層12、塗佈層13及接著層14依序合而為層狀功能性薄膜1僅為一種較佳之實施狀態,亦可依需求或設計的不同在塗佈層13與接著層14之間利用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或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奈米顏料、染料、水性硝化纖維素(NC)、水性硬化劑、促進劑等以印刷加工方式形成有印刷層15(如第四圖所示),而印刷層15印刷加工方式可為網版印刷、移轉印刷或轉寫印刷,並印刷於塗佈層13上而具有文字、圖案、數字、標記等各種型態之印紋,然,塗佈層13形成後便可具備有基本的顏色,但是仍無法充分滿足使用者對於色光、純度、深淺度等的需求,所以可透過印刷層15添加、配製的奈米顏料、染料加深色光或變淺,並具有鮮艷的色光、耐紫外光(UV)性可達到6級以上,不易因長期間受到紫外光照射作用下所造成之變暗或褪色之情況發生,同時具備有良好的遮蓋力、耐候性、耐溶劑性、耐燃性等,而印刷層15也可利用多元醇或二液型聚胺基甲酸乙酯(PU)添加促進劑形成有溶劑型印刷層15,一般常用的印刷油墨依印刷強度與效果可分為單液型(分子量較大,可單獨使用)及二液型(分子量較小,需配合異氰酸酯硬化劑混合使用),而在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是以多元醇或二元醇基化合物與二異氰酸鹽、異氰化物反應製得印刷油墨,且可透過奈米級尺寸顏料形成化學鍵結以解決傳統上微相分離之問題,並提高奈米油墨的純度與密度,使功能性薄膜1色彩展色性及耐刮磨性、耐燃性更為良好。
請搭配參閱第五、六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及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之功能性薄膜1係可依需求或設計的不同予以增減層疊或設置數量,其功能性薄膜1層狀結構設計主要為依序將基材11、水性離型層12、塗佈層13及接著層14合而為層狀之功能性薄膜1,並於塗佈層13與接著層14之間可形成有水性或溶劑型印刷層15,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在印刷層15與接著層14之間利用真空鍍膜或化學蒸鍍的方式將鋁(Al)、銀(Ag)、硫化鋅(ZnS)或鈦(Ti)等金屬材質鍍膜於其上形成有金屬層16(如第五圖所示),並可依需求或設計的不同製作蒸鍍所需厚度,其金屬層16厚度較佳實施可為80~600(簡稱埃,1=10-10 m=0.1nm),可增進金屬光澤、色彩鮮艷性及展色性,並具有高光澤度且色彩保持度良好,俾使印刷層15色彩具有金屬感;再者,印刷層15與金屬層16之間也可利用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硬化劑後在溫度範圍130℃~180℃、加熱時間30秒(sec.)~1分鐘(min.)硬化後形成有保護層17(如第六圖所示),其硬化劑可為含有異氰酸酯基(-NCO)、羧酸基(-COOH)之架橋劑,並與羧酸基(-COOH)、胺基(-NH2)、羥基(-OH)以化學鍵結方式反應形成架橋後進行改性,可增進附著力、硬度、韌性、耐揉擦(撓曲性)及耐刮磨性(耐磨、耐刮損)、耐化學性(耐溶劑)、耐水性等性能。
此外,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本發明最佳之一具體實施例為可包括有基材11表面上利用水性樹脂、溶劑及添加劑所製成之特殊水性塗料塗佈形成有水性離型層12,並於水性離型層12表面上利用水性樹脂添加顏料、染料、耐磨劑、硬化劑、奈米助劑、氧化銀、二氧化鈦等塗佈形成有塗佈層13,且塗佈層13表面上利用利用水性樹脂添加奈米顏料、水性硝化纖維素、水性硬化劑、促進劑等以印刷加工方式形成有印刷層15,其印刷層15表面上利用水性樹脂添加硬化劑加熱硬化後形成有保護層17,而保護層17表面上利用真空鍍膜或化學蒸鍍的方式將鋁、銀、硫化鋅或鈦等金屬材質鍍膜於其上形成有金屬層16,再於金屬層16表面上可依接著底材種類的不同利用水性熱塑性接著劑塗佈形成有接著層14合而為層狀之功能性薄膜1,此種功能性薄膜1主要為利用水性塗料所製成,具有pH值7~9、固成份35%~40%、黏度25℃,cps(mPa.s)<200、抗撓曲模數100kg/cm2 以上、抗拉強度100kg/cm2 、伸長率100%以上之特性,由於稀釋溶劑是水不含甲醛、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無毒、無臭味、耐燃性而不會污染環境,並具有優異的耐化學性(耐溶劑性)[丁酮(MEK)擦拭(來回)10次以上,甲苯(Toluene)20次以上]、耐刮磨性(表面硬度2B以上,揉擦後更佳)、韌性(伸長率100%以上)、耐紫外光(UV)性(5級以上)、耐揉擦(擦拭後無摺痕)、印刷性(表面可再印刷)及抗菌性(添加奈米銀5~20nm具有抗菌的效果)等性能,俾能確保功能性薄膜1成品整體的製造品質且外觀更為精美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方法、步驟、流程皆應受本發明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實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公便。
1...功能性薄膜
11...基材
12...水性離型層
13...塗佈層
14...接著層
15...印刷層
16...金屬層
17...保護層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之製造流程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之結構示意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Claims (13)

  1. 一種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包括有基材、水性離型層、塗佈層及接著層,並依照下列步驟實施:(A)基材表面上利用特殊水性塗料塗佈形成有水性離型層,且水性離型層可為水性樹脂70~80%、溶劑20~15%及添加劑10~5%所製成;(B)基材之水性離型層表面上塗佈形成有塗佈層;(C)基材之塗佈層表面上可依接著底材種類的不同利用接著劑塗佈形成有接著層,便完成本發明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A)基材可為聚乙烯基對苯二甲酯薄膜(PET Film),且基材厚度可為9μm~200μ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A)之水性樹脂的固成分含量可為30~45%,且溶劑可為水、異丙醇、丙二醇單甲醚、甲醇、乙醇或乙二醇所製成,該添加劑選自消泡劑、平滑劑、乾燥劑、消光劑或硬化劑所成群組之一種或一種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A)水性離型層為可利用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 酯(PMMA)或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硝化纖維素(NC)或聚二甲基氧烷(PDMS)、水性樹脂或無機接枝物所製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塗佈層可為水性樹脂添加顏料、染料、耐磨劑、硬化劑、奈米助劑、氧化銀或二氧化鈦所製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塗佈層可為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或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奈米二氧化鈦(TiO2 )、鈦(Ti)、氧化鋅(ZnO)或銀(Ag)所製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塗佈層可為溶劑型塗料添加染料或顏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塗佈層上為可利用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或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奈米顏料、染料、水性硝化纖維素(NC)、水性硬化劑、促進劑以印刷加工方式形成有印刷層,並於印刷層表面上可利用真空鍍膜 或化學蒸鍍的方式將鋁(Al)、銀(Ag)、硫化鋅(ZnS)或鈦(Ti)之金屬材質鍍膜於其上形成有金屬層,且金屬層厚度可為80Å~600Å,而印刷層與金屬層之間可利用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硬化劑在溫度130℃~180℃、加熱時間30秒~1分鐘)硬化後形成有保護層,且硬化劑可為含有異氰酸酯基(-NCO)、羧酸基(-COOH)之架橋劑,並與羧酸基(-COOH)、胺基(-NH2 )、羥基(-OH)以化學鍵結方式反應形成架橋進行改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塗佈層上可利用多元醇或二液型聚胺基甲酸乙酯(PU)添加促進劑形成有溶劑型印刷層,並於印刷層表面上可利用真空鍍膜或化學蒸鍍方式將鋁(Al)、銀(Ag)、硫化鋅(ZnS)或鈦(Ti)之金屬材質鍍膜於其上形成有金屬層,且金屬層厚度可為80Å~600Å,而印刷層與金屬層之間可利用水性聚碳酸樹脂(PC)、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材料添加硬化劑在溫度130℃~180℃、加熱時間30秒~1分鐘硬化後形成有保護層,且硬化劑可為含有異氰酸酯基(- NCO)、羧酸基(-COOH)之架橋劑,並與羧酸基(-COOH)、胺基(-NH2 )、羥基(-OH)以化學鍵結方式反應形成架橋進行改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接著層可為尿素甲醛樹脂(UF-Resin)、酚甲醛樹脂(PF-Resin)、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熱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TPU)、環氧樹脂(Epoxy)、聚乙烯醇(PVA)或醋酸乙烯(PVAC)之水性熱塑性接著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接著層可為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氯丁二烯橡膠(CR)或聚氯乙烯(PVC)之溶劑型接著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底材可為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熱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TPU)、聚胺基甲酸乙酯(PU)、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薄膜、板材、木板、人造皮革、天然皮革、玻璃、紙、布料或不織布之材質。
  13. 一種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包括有基材、水性離型層、塗佈層、印刷層、保護層、金屬層及接著層,並依照下 列步驟實施:(A)基材表面上為利用水性樹脂、溶劑及添加劑所製成之特殊水性塗料塗佈形成有水性離型層;(B)基材之水性離型層表面上利用水性樹脂添加顏料、染料、耐磨劑、硬化劑、奈米助劑、氧化銀或二氧化鈦塗佈形成有塗佈層;(C)基材之塗佈層表面上利用水性樹脂添加奈米顏料、水性硝化纖維素、水性硬化劑或促進劑以印刷加工方式形成有印刷層;(D)基材之印刷層表面上利用水性樹脂添加硬化劑加熱硬化後形成有保護層;(E)基材之保護層表面上利用真空鍍膜或化學蒸鍍的方式將鋁、銀、硫化鋅或鈦之金屬材質鍍膜於其上形成有金屬層;(F)基材之金屬層表面上可依接著底材種類的不同利用水性熱塑性接著劑塗佈形成有接著層,便完成本發明功能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TW100102526A 2011-01-24 2011-01-24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TWI435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2526A TWI435805B (zh) 2011-01-24 2011-01-24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2526A TWI435805B (zh) 2011-01-24 2011-01-24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266A TW201231266A (en) 2012-08-01
TWI435805B true TWI435805B (zh) 2014-05-01

Family

ID=4706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2526A TWI435805B (zh) 2011-01-24 2011-01-24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5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655A (zh) * 2019-04-28 2019-07-12 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emi功能的薄型化覆盖膜
WO2022257107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功能性表层的电竞椅及其功能性表层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266A (en)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0047B (zh) 包括金属质感立体图案的穿插模具转印胶片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73918B1 (ko) 입체패턴필름, 프로텍션 커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37784B1 (ko) 종방향 헤어라인이 구현된 인테리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435811B (zh) 加飾成形品及其製法
CN103260899A (zh) 水压转印用膜
CN103303048B (zh) 装饰用转印膜及成型品
US6756108B2 (en) Heat transcription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045282B1 (ko) 하드코팅층을 구비하는 장식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844385B1 (ko) 열전사형 복합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1219C (zh) 凹版转印涂饰钢板的制造方法
CN102774082B (zh) 镜面转移膜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3434233A (zh) 一种超镜面抗刮转移膜及其制备方法
US8563122B1 (en) Thermoplastic architectural composite laminate material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KR20140022278A (ko) 엠보싱 및 금속 질감이 연출된 장식용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장식용 시트
CN113950213A (zh)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435805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film
WO2022257107A1 (zh) 具有功能性表层的电竞椅及其功能性表层的制造方法
CN203623080U (zh) 一种超镜面抗刮转移膜
TWM407829U (en) Functional thin films structure
KR100968698B1 (ko) 내스크래치성과 내오염성이 우수한 표면처리제 및 이를코팅한 피브이씨 장식시트
JP5294770B2 (ja) 立体感のある色彩被覆の作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る立体的色彩印刷体
KR100958851B1 (ko) 가구용 엣지몰딩스트립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장식필름
JP2009291961A (ja) 化粧シート
KR20090053662A (ko) 판박 코팅 피막층 필름 및 감압 점착 판박 데칼, 그리고 그제조 방법
CN106956483A (zh) 具有折光效果的装饰膜以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