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5622B - 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5622B
TWI435622B TW101118283A TW101118283A TWI435622B TW I435622 B TWI435622 B TW I435622B TW 101118283 A TW101118283 A TW 101118283A TW 101118283 A TW101118283 A TW 101118283A TW I435622 B TWI435622 B TW I4356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vision duplex
user equipment
serving 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tim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9229A (en
Inventor
Richard Lee Chee Kuo
Li Chih Tseng
Ko Chia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ve 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464,4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79792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ve 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vative 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9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5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5622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網路,且特別係有關於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隨著在行動通訊裝置上傳輸大量數據的需求迅速增加,傳統行動語音通訊網路進化為藉由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al,IP)數據封包在網路上傳輸。藉由傳輸網際網路協定(IP)數據封包,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之使用者IP電話、多媒體、多重廣播以及隨選通訊的服務。
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為一種常用之網路架構。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速傳輸以實現上述IP電話、多媒體之服務。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系統之規格係為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規格組織所制定。為了進化和完善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GPP)之規格,許多改變常在原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GPP)規格及骨幹上提出及考慮。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及裝置。在一實施例中,在一實施例中,此方法包括連接該使用者設備至一主服務細胞。此方法更包括配置此使用者設備具有至少一次服務細胞, 其中至少一次服務細胞處於未啟動狀態,且該主服務細胞與該至少一次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並不相同。此方法更包括於定義一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時,將一已啟動之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列入考慮,而並不考慮一未啟動之服務細胞的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
下文為介紹本發明之最佳實施例。各實施例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原理,但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範圍當以後附之權利要求項為準。
本發明在以下所揭露之無線通訊系統、元件和相關的方法係使用在無線通訊的寬頻服務中。無線通訊廣泛的用以提供在不同類型的傳輸上,像是語音、數據等。這些無線通訊系統根據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存取、3GPP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其它調變技術來設計。
特別地,以下敘述之範例之無線通訊系統、元件,和相關方法可用以支援由第三代通信系統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之一或多種標 準,其中包括了文件號碼RP-110451“WID:增強長期演進技術載波聚合”(“WID:LTE carrier aggregation enhancements”);TS 36.211 V10.1.0“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實體通道與調變”(“E-UTRA;Physical channel and modulation”);TS 36.321 V10.1.0“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規格(第10版)”(“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0)”)以及TS 36.331 V10.1.0“無線電資源控制協定規格(第10版)”(“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0)”)。上述之標準及文件在此引用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述之多重存取無線通訊系統之方塊圖。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複數天線群組,一群組包括天線104和106、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和110,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12和114。在第1圖中,每一天線群組暫以兩個天線圖型為代表,實際上每一天線群組之天線數量可多可少。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透過前向鏈路(forward link)120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116,以及透過反向鏈路(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終端116傳出之資訊。存取終端122與天線106和108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06和108透過前向鏈路126發送資訊至存取終端122,且透過反向鏈路124接收由存取終端122傳出之資訊。在一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統,反向鏈路118、124及前向鏈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通信。舉例說明,前向鏈路120可用與反向鏈 路118不同之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及/或它們設計涵蓋的區塊通常被稱為存取網路的區塊(sector)。在此一實施例中,每一天線群組係設計為與存取網絡100之區塊所涵蓋區域內之存取終端進行通訊。
當使用前向鏈路120及126進行通訊時,存取網路100中的傳輸天線可能利用波束形成(beamforming)以分別改善存取終端116及122的前向鏈路信噪比。而且相較於使用單個天線與涵蓋範圍中所有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來說,利用波束形成技術與在其涵蓋範圍中分散之存取終端進行傳輸之存取網路可降低對位於鄰近細胞中之存取終端的干擾。
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來與終端設備進行通訊的固定機站或基地台,也可稱作接入點、B節點(Node B)、基地台、進化基地台、進化B節點(eNode B)、或其他專業術語。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也可稱作係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存取終端、或其他專業術語。
第2圖係顯示一發送器系統210(可視為存取網路)及一接收器系統250(可視為存取終端或使用者設備)應用在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統200中之方塊圖。在發送器系統210中,數據源212提供所產生之數據流中的流量數據至發送(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數據流係經由個別之發送天線發送。發送數據處理器214使用特別為此數據流挑選之編碼法將流量數據格式化、編碼、交錯處理並提供編碼後的數據數據。
每一編碼後之數據流可利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調變來和引導數據(pilot data)作多工處理。一般來說,引導數據係一串利用一些方法做過處理之已知數據模型,引導數據也可用作在接收端估算頻道回應。每一多工處理後之引導數據及編碼後的數據接下來可用選用的調變方法(二元相位偏移調變BPSK、正交相位偏移調變QPSK、多級相位偏移調變M-PSK、多級正交振幅調變M-QAM)作調變(符號標示,symbol mapped)。每一數據流之數據傳輸率、編碼、及調變係由處理器230所指示。
所有數據流產生之調變符號接下來被送到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以繼續處理調變符號(例如,使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接下來提供NT 調變符號流至NT 發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狀況下,發射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會提供波束形成之比重給數據流之符號以及發送符號之天線。
每一發送器222a至222t接收並處理各自之符號流及提供一至多個類比信號,並調節(放大、過濾、下調)這些類比信號,以提供適合以多重輸入多重輸出頻道所發送的調變信號。接下來,由發送器222a至222t送出之NT 調變後信號各自傳送至NT 天線224a至224t。
在接收器系統250端,傳送過來之調變後信號在NR 天線252a至252r接收後,每個信號被傳送到各自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a至254r將調節(放大、過濾、下調)各自接收之信號,將調節後之信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接下來處理樣本以提供相對應之「接收端」符號流。
NR 接收符號流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至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收數據處理器260將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之NR 接收符號流用特定之接收處理技術處理,並且提供NT 「測得」符號流。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下來對每一測得符號流作解調、去交錯、及解碼之動作以還原數據流中之流量數據。在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所執行的動作與在發射系統210內之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及發射數據處理器214所執行的動作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決定欲使用之預編碼矩陣(於下文討論)。處理器270制定一由矩陣索引(matrix index)及秩值(rank value)所組成之反向鏈路訊息。
此反向鏈路訊息可包括各種通訊鏈路及/或接收數據流之相關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下來被送至發射數據處理器238,由數據資料源236傳送之數據流也被送至此匯集並送往調變器280進行調變,經由接收器254a至254r調節後,再送回發送器系統210。
在發送器系統210端,源自接收器系統250之調變後信號被天線224接收,在收發器222a至222t被調節,在解調器240作解調,再送往接收數據處理器242以提取由 接收器系統250端所送出之反向鏈路訊息244。處理器230接下來即可決定欲使用決定波束形成之比重之預編碼矩陣,並處理提取出之訊息。
接下來,參閱第3圖,第3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在第3圖中,通訊裝置300可用以具體化第1圖中之使用者設備(UE)(或存取終端(AT))116及122,並且此通訊系統以一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一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TE-A),或其它與上述兩者近似之系統為佳。通訊裝置300可包括一輸入裝置302、一輸出裝置304、一控制電路306、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一記憶體310、一程式碼312、一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在記憶體310中透過中央處理器308執行程式碼3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裝置300中所進行之作業。通訊裝置300可利用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使用者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裝置3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之信號送往控制電路3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306所產生之信號。
第4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312之簡化功能方塊圖。此實施例中,執行程式碼312包括一應用層400、一第三層402、一第二層404、並且與第一層406耦接。第三層402一般執行無線資源控制。第二層4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第一層406一般負責實體連接。
如3GPP RP-110451中所述,在RAN#51會議中同意一用以增強長期演進技術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工作項目。此工作項目的兩個目標為:(i)在長期演進技術上行鏈路載波聚合的情況下,支援多重提前時序(multiple timing advances),以及(ii)於不同的頻帶上支援包括不同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之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下行鏈路(Downlink,DL)及上行鏈路(Uplink,UL)之跨頻帶載波聚合。
如3GPP TS36.211中所述,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之子訊框架構如下方表格1所示。
如上方表格1所示,對於在一無線訊框中的每個子訊框而言,「D」表示保留給下行鏈路傳輸的子訊框,而「U」表示保留給上行鏈路傳輸的子訊框,以及「S」表示一具有三個欄位的特殊子訊框,其中此三個欄位為下行鏈路導引時槽(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保護間隔(Guard Period,GP)及上行鏈路導引時槽(Uplink Pilot Time Slot,UpPTS)。
此外,3GPP TS36.321第3.1節討論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如下:
-活動時間 (Active Time)係與非連續接收操作相關的時間,此時間是使用者設備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ubframes,PDCCH-subframes)中監視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時間。
-非連續接收 -不活動計時器 (drx-InactivityTimer)律定在成功解碼一用以指示一提供此使用者之初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數據傳輸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後,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的數量。
-非連續接收 -重新傳輸計時器 (drx-RetransmissionTimer)律定當此使用者預期一下行鏈路重新傳輸時,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的最大數量。
-持續時間計時器 (onDurationTimer)律定在一非連續週期開始時,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的數量。
-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PDCCH-subframe)係指一具有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子訊框、或對一配置而未懸置之中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Rela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R-PDCCH)的一中繼節點(Relay Node,RN)而言,係指一中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子訊框。對於分頻雙工使用者設備的操作而言,它代表任何的子訊框;對於分時雙工來說,它僅代表有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包含下行鏈路導引時槽(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的子訊框。對於一配置而未懸置之中繼節點子訊框組態的中繼節點而言,在與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通訊之中,它代表配置給中繼節點與進化通用移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存取網路進行通訊的所有下行鏈路子訊框。
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編號No.61/483,487及美國專利申請編號No.13/464,472提出當不同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聚合於一使用者設備中時,與非連續接收計時器相關的一議題。概略地說,此議題係關於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之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的定義(例如,持續時間計時器(onDurationTimer ),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 )和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 ))。當只有一個的非連續接收組態應用於載波聚合時,本發明提出多種方法來定義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之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所提出的方法並未考慮一次服務細胞為(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啟動/未啟動(activation/deactivation)的狀態。
在某些情況下,根據TS 36.321,若沒有其他具有與未啟動之次服務細胞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重疊的 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之已啟動的細胞時,由於一使用者設備無法被排程至一未啟動之次服務細胞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中,因此,當定義一非連續接收計時器之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時,若參照一未啟動之次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可能是不適當的。尤其是用在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情況下,由於此非連續接收計時器會在一未啟動之次服務細胞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期間內減少,而這些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是無法被排程的;因此,考慮一未啟動之次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可能會減少使用者的排程機會。對於持續時間計時器(onDurationTimer)及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而言,可能並無此顧慮。
如3GPP TS36.321中所敘述,一般來說,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具體描述在成功解碼一用以指示一提供使用者之初始上行或下行鏈路數據傳輸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後,一使用者設備必須監測之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的數量。並且,可以預期的是進化B節點可以排程使用者設備至任一配置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已啟動之服務細胞的任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中。因此,當定義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時,考慮所有具有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已啟動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應為合理的。
此外,如TS 36.321中所述,概略地說,對於使用者 設備而言,持續時間計時器(onDurationTimer)主要目的係用以週期地監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便進化B節點能夠在經過一些不活動週期後開始一下行鏈路傳輸。為了達到此一目的,依據主服務細胞(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就足以定義持續時間計時器(onDurationTimer)。對於大多數時間而言,僅主服務細胞可持續維持啟動狀態。因此,此種方法是簡單且足夠的。而進化B節點無法在一持續時間(On_Duration)週期內於一已啟動的次服務細胞中傳送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傳輸是一潛在的顧慮。
既然每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中具有一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以及不同的服務細胞具有不同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程序(如TS 36.321中所討論),則對於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而言,可合理地參照對應於服務細胞或對應於服務細胞之排程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此外,當對應於服務細胞或對應於服務細胞的排程細胞被停止啟動時,最好停止此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
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流程圖500。在步驟505中,在步驟505中,該使用者設備連接至一主服務細胞,在一實施例中,此主服務細胞持續處於啟動狀態。在步驟510中,該使用者設備被配置具有一或多個次服務細胞。這些次服務細胞包括至少一次服務細胞處於未啟動 狀態。此外,已連接的主服務細胞及至少一已配置的次服務細胞之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可能並不相同。在一實施例中,次服務細胞可能藉由一啟動/未啟動(Activation/Deactivation)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單元(Control Element,CE)而啟動或停止啟動。
參考第5圖所示,在步驟515中,於定義一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時,將一已啟動之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列入考慮。然而,並不考慮未啟動之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在一實施例中,其被考慮用以定義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中的已啟動之服務細胞被配置具有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再者,用以定義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相等於所有已啟動服務細胞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之聯集。除此之外,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可依據一與此計時器相關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程序的一服務細胞或其排程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此外,當對應的次服務細胞或對應的排程細胞被停止啟動時,則停止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並且,一持續時間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可依據一已連接的主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 組態而定義。
參考第3圖及第4圖所示,使用者設備300包括一儲存於記憶體310內之程式碼312。在一實施例中,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i)連接該使用者設備至一主服務細胞(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ii)配置此使用者設備具有至少一次服務細胞(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其中至少一次服務細胞處於未啟動狀態,且主服務細胞及與至少一次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Uplink-Downlink,UL-DL)狀態並不相同,以及(iii)於定義一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時,將一已啟動之服務細胞之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列入考慮,而並不考慮未啟動之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
此外,中央處理器308也執行程式碼312以呈現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內容之描述。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描述。顯然這裡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呈現之內容可獨立利用其他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之實施或一種方式之執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討論的一種或多種型式上。再舉例說明以上觀點,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脈衝重 複頻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也可基於脈波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時序跳頻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波位置或偏位、以及時序跳頻建立。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將了解訊息及信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之數據、指令、命令、訊息、信號、位元、符號、以及碼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熟知此技術之人士更會了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用的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他技術設計之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之組合)、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與指示作為連結之設計碼(在內文中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之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之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之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之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之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 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閘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電晶體邏輯(transistor logic)、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之組合之設計以完成在此文內描述之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之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之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及一微電腦之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類似之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純為一舉例之方式。基於設計上之偏好,必須了解到程序上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範圍內被重新安排。伴隨之方法權利要求以一示例順序呈現出各種步驟之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此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本發明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之步驟,可以直接透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規劃唯 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應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使用者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使用者設備的方式,包含於使用者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而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以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存取終端
118‧‧‧反向鏈路
120‧‧‧前向鏈路
122‧‧‧存取終端
124‧‧‧反向鏈路
126‧‧‧前向鏈路
210‧‧‧發送器系統
212‧‧‧數據源
214‧‧‧發送數據處理器
220‧‧‧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
222a~222t‧‧‧發送器
224a~224t‧‧‧天線
230‧‧‧處理器
232‧‧‧記憶體
236‧‧‧數據源
238‧‧‧發送數據處理器
242‧‧‧接收數據處理器
240‧‧‧解調器
250‧‧‧接收器系統
252a~252r‧‧‧天線
254a~254r‧‧‧接收器
260‧‧‧接收數據處理器
270‧‧‧處理器
272‧‧‧記憶體
280‧‧‧調變器
300‧‧‧通訊裝置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執行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第三層
404‧‧‧第二層
406‧‧‧第一層
500‧‧‧流程圖
505、510、515‧‧‧步驟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發送器系統(可視為存取網路)及一接收器系統(可視為存取終端機或使用者設備)之方塊圖。
第3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 通訊設備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根據此發明一實施例中表示第3圖中執行程式碼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5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流程圖。
500‧‧‧流程圖
505、510、515‧‧‧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包括:連接該使用者設備至一主服務細胞(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配置此使用者設備具有至少一次服務細胞(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其中至少一次服務細胞處於未啟動狀態,而且該主服務細胞與至少一次服務細胞的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Uplink-Downlink,UL-DL)組態是不相同的;以及於定義一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子訊框時,將一已啟動之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列入考慮,而並不考慮一未啟動之服務細胞的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其中用以定義該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相等於所有已啟動之服務細胞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之一聯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被考慮至用以定義該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 制通道子訊框中的該已啟動之服務細胞被配置具有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更包括:依據該主服務細胞的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一持續時間計時器(onDuration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更包括:依據一與一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相關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的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更包括:依據一與一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相關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程序之服務細胞的一排程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其中當對應的次服務細胞被停止啟動時,則停止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其中當對應的排程細胞被停止啟動時,則停止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其中該主服務細胞持續處於啟動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之方法,其中一次服務細胞可藉由一啟動/未啟動(Activation/Deactivation)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單元(Control Element,CE)而啟動或停止啟動。
  11. 一種用於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該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置於該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設置於該控制電路中並耦接與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配置用以執行一儲存於該記憶體之程式碼,以實施跨頻帶載波聚合,包括:連接該使用者設備至一主服務細胞(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配置此使用者設備具有至少一次服務細胞(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其中至少一次服務細胞處於未啟動狀態,而且該主服務細胞與至少一次服務細胞的 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Uplink-Downlink,UL-DL)組態是不相同的;以及於定義一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子訊框時,將一已啟動之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列入考慮,而並不考慮一未啟動之服務細胞的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用以定義該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相等於所有已啟動服務細胞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之一聯集。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被考慮至用以定義該非連續接收-不活動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中的該已啟動之服務細胞被配置具有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更包括:依據該主服務細胞的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一持續時間計時器(onDurationTimer)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 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更包括:依據一與一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相關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的服務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更包括:依據一與一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相關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程序之服務細胞的一排程細胞之一分時雙工上行-下行鏈路組態,來定義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的連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子訊框。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其中當對應的次服務細胞被停止啟動時,則停止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其中當對應的排程細胞被停止啟動時,則停止該非連續接收重新傳輸計時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其中 該主服務細胞持續處於啟動狀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用於分時雙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設備中跨頻帶載波聚合的一通訊裝置,其中一次服務細胞可藉由一啟動/未啟動(Activation/Deactivation)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單元(Control Element,CE)而啟動或停止啟動。
TW101118283A 2011-05-23 2012-05-23 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TWI4356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89003P 2011-05-23 2011-05-23
US13/464,472 US8797924B2 (en) 2011-05-06 2012-05-04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operation for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mod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9229A TW201249229A (en) 2012-12-01
TWI435622B true TWI435622B (zh) 2014-04-21

Family

ID=4720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283A TWI435622B (zh) 2011-05-23 2012-05-23 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57243A (zh)
CN (1) CN102801514B (zh)
TW (1) TWI435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7323A1 (en) 2013-01-29 2014-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reconfigur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dtx/drx
CN110138517B (zh) 2013-03-28 2022-04-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确定harq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09135B (zh) * 2013-07-25 2018-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15113499A1 (en) * 2014-01-28 2015-08-0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Time domain multiplexing ul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serving cells for a mobile station with single transmitter
JP6445142B2 (ja) * 2014-09-01 2018-12-2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搬送波集成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4826B1 (ko) * 2007-02-05 2012-05-11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통신제어방법
CA2754057C (en) * 2009-03-06 2016-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termittent reception method
CN102036348B (zh) * 2009-09-30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连续接收配置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514B (zh) 2016-06-01
CN102801514A (zh) 2012-11-28
TW201249229A (en) 2012-12-01
JP2012257243A (ja)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344B (zh) 在載波聚合中對於分時雙工及分頻雙工模式改善非連續接收操作的方法及裝置
CN112602283B (zh)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指派
US202200391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15658B2 (ja) 送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を用いた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ucch)リソース・マッピ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2712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CA) in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JP6728214B2 (ja) 低レイテンシ通信のための動的送信時間間隔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管理
TWI500307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TW201322787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
TWI440382B (zh) 分量載波停用計時器之方法和裝置
TWI584621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傳輸時間區間集束傳輸之方法和設備
TW201320796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提前時序群組變更的方法及裝置
CN104662970B (zh) 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TWI479852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非週期性探測參考符元的方法及裝置
TWI524788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通道狀態資訊測量的方法及裝置
CN108886439A (zh) 用于减少的传输时间区间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定时
WO2014014254A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TW201325292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重新配置半持續性操作的方法及裝置
CN103460627A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7031646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090116788A (ko) 주파수 부분 재사용을 이용한 주파수 호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48247A (zh) 基于争用的无线传输
TW201424433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用以執行非連續接收的方法及裝置
CN104769867B (zh) 聚合多个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KR20180122193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TWI435622B (zh) 在分時雙工模式中改善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