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1514A - 在时分双工模式中改善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时分双工模式中改善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1514A
CN102801514A CN2012101634024A CN201210163402A CN102801514A CN 102801514 A CN102801514 A CN 102801514A CN 2012101634024 A CN2012101634024 A CN 2012101634024A CN 201210163402 A CN201210163402 A CN 201210163402A CN 102801514 A CN102801514 A CN 102801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rving cell
equipment
sub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34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1514B (zh
Inventor
郭丰旗
曾立至
林克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gn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ign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464,4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79792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gn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Align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01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1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1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1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此方法包括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此方法还包括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且该主服务小区与该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并不相同。此方法还包括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一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Description

在时分双工模式中改善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无线通讯网络,且特别是有关于在时分双工模式中改善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在移动通讯装置上传输大量数据的需求迅速增加,传统移动语音通讯网络进化为通过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al,IP)数据封包在网络上传输。通过传输因特网协议(IP)数据封包,可提供移动通讯装置的使用者IP电话、多媒体、多重广播以及随选通讯的服务。
进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为一种常用的网络架构。进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速传输以实现上述IP电话、多媒体的服务。进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系统的规格为第三代通信系统标准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格组织所制定。为了进化和完善第三代通信系统标准组织(3GPP)的规格,许多改变常在原第三代通信系统标准组织(3GPP)规格及骨干上提出及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此方法包括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此方法还包括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且该主服务小区与该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并不相同。此方法还包括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一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包括: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而且该主服务小区与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是不相同的;以及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一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该通讯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设置于该控制电路中;以及一存储器,设置于该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与该处理器;其中该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储存于该存储器的程序码,以实施跨频带载波聚合,包括: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而且该主服务小区与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是不相同的;以及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一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下文为介绍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各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项为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发送器系统(可视为存取网络)及一接收器系统(可视为存取终端机或使用者设备)的方块图。
图3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通讯设备的简化功能方块图。
图4是根据此发明一实施例中表示图3中执行程序码的简化功能方块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存取网络;            104、106、108、110、112、114~天线;
116~存取终端;            118~反向链路;
120~前向链路;            122~存取终端;
124~反向链路;           126~前向链路;
210~发送器系统;         212~数据源;
214~发送数据处理器;     220~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
222a~222t~发送器;       224a~224t~天线;
230~处理器;             232~存储器;
236~数据源;             238~发送数据处理器;
242~接收数据处理器;     240~解调器;
250~接收器系统;         252a~252r~天线;
254a~254r~接收器;       260~接收数据处理器;
270~处理器;             272~存储器;
280~调制器;             300~通讯装置;
302~输入装置;           304~输出装置;
306~控制电路;           308~中央处理器;
310~存储器;             312~执行程序码;
314~收发器;             400~应用层;
402~第三层;             404~第二层;
406~第一层;             500~流程图;
505、510、51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以下所揭露的无线通讯系统、元件和相关的方法是使用在无线通讯的宽带服务中。无线通讯广泛的用以提供在不同类型的传输上,像是语音、数据等。这些无线通讯系统根据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3GPP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存取、3GPP长期演进进阶技术(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其它调制技术来设计。
特别地,以下叙述的范例的无线通讯系统、元件,和相关方法可用以支持由第三代通信系统标准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的一或多种标准,其中包括了文件号码RP-110451“WID:增强长期演进技术载波聚合”(“WID:LTE carrier aggregation enhancements”);TS 36.211V10.1.0“进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物理信道与调制”(“E-UTRA;Physical channel and modulation”);TS 36.321 V10.1.0“媒体存取控制协议规格(第10版)”(“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0)”)以及TS36.331 V10.1.0“无线电资源控制协议规格(第10版)”(“RRC protocolspecification(Release 10)”)。上述的标准及文件在此引用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多址接入无线通讯系统的方块图。存取网络(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多个天线群组,一群组包括天线104和106、一群组包括天线108和110,另一群组包括天线112和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群组暂以两个天线图型为代表,实际上每一天线群组的天线数量可多可少。存取终端(Access Terminal,AT)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讯,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forward link)120发送信息给存取终端116,以及通过反向链路(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终端116传出的信息。存取终端122与天线106和108进行通讯,其中天线106和108通过前向链路126发送信息至存取终端122,且通过反向链路124接收由存取终端122传出的信息。在一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反向链路118、124及前向链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频率通信。举例说明,前向链路120可用与反向链路118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群组及/或它们设计涵盖的区块通常被称为存取网络的区块(sector)。在此一实施例中,每一天线群组是设计为与存取网络100的区块所涵盖区域内的存取终端进行通讯。
当使用前向链路120及126进行通讯时,存取网络100中的传输天线可能利用波束形成(beamforming)以分别改善存取终端116及122的前向链路信噪比。而且相较于使用单个天线与涵盖范围中所有存取终端进行传输的存取网络来说,利用波束形成技术与在其涵盖范围中分散的存取终端进行传输的存取网络可降低对位于邻近小区中的存取终端的干扰。
存取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讯的固定机站或基站,也可称作接入点、B节点(Node B)、基站、进化基站、进化B节点(eNode B)、或其它专业术语。存取终端(Access Terminal,AT)也可称作系使用者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通讯装置、终端、存取终端、或其它专业术语。
图2是显示一发送器系统210(可视为存取网络)及一接收器系统250(可视为存取终端或使用者设备)应用在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系统200中的方块图。在发送器系统210中,数据源212提供所产生的数据流中的流量数据至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数据流是经由个别的发送天线发送。发送数据处理器214使用特别为此数据流挑选的编码法将流量数据格式化、编码、交错处理并提供编码后的数据。
每一编码后的数据流可利用正交频分多工技术(OFDM)调制来和引导数据(pilot data)作多工处理。一般来说,引导数据是一串利用一些方法做过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型,引导数据也可用作在接收端估算频道响应。每一多工处理后的引导数据及编码后的数据接下来可用选用的调制方法(二元相位偏移调制BPSK、正交相位偏移调制QPSK、多级相位偏移调制M-PSK、多级正交振幅调制M-QAM)作调制(符号标示,symbol mapped)。每一数据流的数据传输率、编码、及调制是由处理器230所指示。
所有数据流产生的调制符号接下来被送到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以继续处理调制符号(例如,使用正交频分多工技术(OFDM))。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接下来提供NT调制符号流至NT发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状况下,发射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会提供波束形成的比重给数据流的符号以及发送符号的天线。
每一发送器222a至222t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及提供一至多个模拟信号,并调节(放大、过滤、下调)这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以多重输入多重输出频道所发送的调制信号。接下来,由发送器222a至222t送出的NT调制后信号各自传送至NT天线224a至224t。
在接收器系统250端,传送过来的调制后信号在NR天线252a至252r接收后,每个信号被传送到各自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a至254r将调节(放大、过滤、下调)各自接收的信号,将调节后的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接下来处理样本以提供相对应的「接收端」符号流。
NR接收符号流由接收器254a至254r传送至接收数据处理器260,接收数据处理器260将由接收器254a至254r传送的NR接收符号流用特定的接收处理技术处理,并且提供NT「测得」符号流。接收数据处理器260接下来对每一测得符号流作解调、去交错、及解码的动作以还原数据流中的流量数据。在接收数据处理器260所执行的操作与在发射系统210内的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及发射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操作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决定欲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于下文讨论)。处理器270制定一由矩阵索引(matrix index)及秩值(rank value)所组成的反向链路消息。
此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各种通讯链路及/或接收数据流的相关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下来被送至发射数据处理器238,由数据数据源236传送的数据流也被送至此汇集并送往调制器280进行调制,经由接收器254a至254r调节后,再送回发送器系统210。
在发送器系统210端,源自接收器系统250的调制后信号被天线224接收,在收发器222a至222t被调节,在解调器240作解调,再送往接收数据处理器242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统250端所送出的反向链路消息244。处理器230接下来即可决定欲使用决定波束形成的比重的预编码矩阵,并处理提取出的消息。
接下来,参阅图3,图3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通讯设备的简化功能方块图。在图3中,通讯装置300可用以具体化图1中的使用者设备(UE)(或存取终端(AT))116及122,并且此通讯系统以一长期演进技术(LTE)系统,一长期演进进阶技术(LTE-A),或其它与上述两者近似的系统为佳。通讯装置300可包括一输入装置302、一输出装置304、一控制电路306、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一存储器310、一程序码312、一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在存储器310中通过中央处理器308执行程序码312,并以此控制在通讯装置300中所进行的作业。通讯装置300可利用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数字键)接收使用者输入信号;也可由输出装置304(例如屏幕或喇叭)输出图像及声音。收发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发送无线信号,将接收的信号送往控制电路306,以及以无线方式输出控制电路306所产生的信号。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表示图3中执行程序码312的简化功能方块图。此实施例中,执行程序码312包括一应用层400、一第三层402、一第二层404、并且与第一层406耦接。第三层402一般执行无线资源控制。第二层404一般执行链路控制。第一层406一般负责物理连接。
如3GPP RP-110451中所述,在RAN#51会议中同意一用以增强长期演进技术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工作项目。此工作项目的两个目标为:
(i)在长期演进技术上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支持多重提前时序(multiple timing advances),以及
(ii)于不同的频带上支持包括不同上行–下行链路配置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下行链路(Downlink,DL)及上行链路(Uplink,UL)的跨频带载波聚合。
如3GPP TS36.321中所述,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的子帧架构如下方表格1所示。
Figure BDA00001675935100071
表格1: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如上方表格1所示,对于在一无线帧中的每个子帧而言,「D」表示保留下行链路传输的子帧,而「U」表示保留上行链路传输的子帧,以及「S」表示一具有三个字段的特殊子帧,其中此三个字段为下行链路导引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保护时间(Guard Period,GP)及上行链路导引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UpPTS)。
此外,3GPP TS36.321第3.1节讨论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如下:
活动时间(Active Time)是与非连续接收操作相关的时间,此时间是使用者设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ubframes,PDCCH-subframes)中监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时间。
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说明在成功解码一用以指示对于此使用者的初始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使用者数据传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之后,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数量。
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说明当此使用者预期一下行链路重新传输时,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最大数量。
持续时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说明在一非连续周期开始时,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数量。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PDCCH-subframe)是指一具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子帧、或为配置而非暂停反向封包数据控制信道(Reverse Packet Data Control Channel,R-PDCCH)的一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一反向封包数据控制信道的子帧。对于频分双工使用者设备的操作,代表任何的子帧;对于时分双工,仅只有下行链路子帧以及包括下行链路导引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的子帧。对于在进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中通讯且具有一配置而非暂停的中继节点子帧配置的中继节点,代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与进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络的中继节点通讯。
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编号No.61/483,487及美国专利申请编号No.13/464,472提出当不同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聚合于一使用者设备中时,与非连续接收定时器相关的一议题。在一般情况下,此议题是关于一非连续接收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定义(例如,持续时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和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当只有一个的非连续接收配置应用于载波聚合时,本发明提出多种方法来定义一非连续接收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所提出的方法并不考虑一子服务小区(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启动/未启动(activation/deactivation)的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根据TS 36.321,当定义一非连续接收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若没有其它具有与未启动子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重迭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启动小区时,由于一使用者设备无法被调度至一未启动子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中,因此可能无法正确指出一未启动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无法被调度时,尤其是用在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情况下,由于此非连续接收定时器会在一未启动子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期间内减少,因此,考虑一未启动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可能会减少使用者的调度机会。对于持续时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及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可能并无此影响。
如3GPP TS36.321中所叙述,在一般情况下,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具体描述在成功解码一用以指示一初始上行或下行链路使用者数据传输的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后,一使用者设备必须监测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数量。并且,可以预期的是进化B节点可以调度使用者设备至任一配置具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已启动服务小区的任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中。因此,当定义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考虑所有具有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已启动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应为合理的。
此外,如TS 36.321中所述,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使用者设备而言,持续时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主要目的是用以周期地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则进化B节点能够在经过一些不启动周期后启动一下行链路传输。为了达到此一目的,依据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足以定义持续时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对于大多数时间而言,仅主服务小区可维持启动。因此,此种方法是简单且足够的。而进化B节点无法在一持续时间(On_Duration)周期内于一已启动的子服务小区中传送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是一潜在的影响。
既然每一混合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中具有一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以及不同的服务小区具有不同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程序(如TS 36.321中所讨论),则对于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而言,可合理的参照对应于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或对应于服务小区的调度小区。此外,当对应于服务小区或对应于服务小区的调度小区并不启动时,最好停止此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流程图500。在步骤505中,在步骤505中,该使用者设备连接至一主服务小区,在一实施例中,此主服务小区持续处于启动状态。在步骤510中,该使用者设备被配置具有一或多个子服务小区。这些子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此外,已连接的主服务小区及已配置的子服务小区可能并不相同。在一实施例中,子服务小区可能通过一启动/未启动(Activation/Deactivation)媒体存取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而启动或停止启动。
参考图5所示,在步骤515中,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然而,并不考虑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在一实施例中,其被考虑至用以定义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中的已启动的服务小区被配置具有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再者,用以定义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相等于所有已启动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联集。除此之外,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可依据一服务小区或一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相关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程序的调度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此外,当对应的子服务小区或对应的调度小区被停止启动时,则停止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并且,一持续时间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可依据一已连接的主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而定义。
参考图3及图4所示,使用者设备300包括一储存于存储器310内的程序码312。在一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308可执行程序码312以(i)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ii)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且主服务小区及与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Uplink-Downlink,UL-DL)状态并不相同,以及(iii)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此外,中央处理器308也执行程序码312以呈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操作和步骤,或其它在说明书中内容的描述。
以上实施例使用多种角度描述。显然这里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在范例中揭露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文呈现的内容可独立利用其它某种型式或综合多种型式作不同呈现。举例说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种装置或某种方法实现。一装置的实施或一种方式的执行可用任何其它架构、或功能性、又或架构及功能性来实现在前文所讨论的一种或多种型式上。再举例说明以上观点,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也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可基于时序跳频建立。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位、以及时序跳频建立。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消息及信号可用多种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现。举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数据、指令、命令、消息、信号、位、符号、以及码片(chip)可以伏特、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组合所呈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会了解在此描述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处理器、装置、电路、以及演算步骤与以上所揭露的各种情况可用的电子硬件(例如用来源编码或其它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两者的组合)、各种形式的程序或与指示作为连结的设计码(在内文中为方便而称作「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说明此硬件及软件间的可互换性,多种具描述性的元件、方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在以上的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为主。不论此功能以硬件或软件型式呈现,将视加注在整体系统上的特定应用及设计限制而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为每一特定应用将描述的功能以各种不同方法作实现,但此实现的决策不应被解读为偏离本文所揭露的范围。
此外,多种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及电路以及在此所揭露的各种情况可实施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终端、存取点;或由集成电路、存取终端、存取点执行。集成电路可由一般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discrete gate)或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logic)、离散硬件元件、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机械元件、或任何以上的组合的设计以完成在此文内描述的功能;并可能执行存在于集成电路内、集成电路外、或两者皆有的执行码或指令。一般用途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可由计算机设备的组合所构成,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一微计算机的组合、多组微计算机、一组至多组微计算机以及一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纯为一举例的方式。基于设计上的偏好,必须了解到程序上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范围内被重新安排。伴随的方法权利要求以一示例顺序呈现出各种步骤的元件,也因此不应被此所展示的特定顺序或阶层所限制。
本发明的说明书所揭露的方法和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通过执行一处理器直接应用在硬件以及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结合上。一软件模块(包括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储存在数据存储器中,像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flash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子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暂存器、硬盘、可携式应碟、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或在此领域已知的技术中任何其它计算机可读取的储存媒体格式。一储存媒体可耦接至一机器装置,举例来说,像是计算机/处理器(为了说明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以处理器来表示),上述处理器可通过来读取信息(像是程序码),以及写入信息至储存媒体。一储存媒体可集成一处理器。一专用集成电路(ASIC)包括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一使用者设备则包括一专用集成电路。换句话说,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以不直接连接使用者设备的方式,包含于使用者设备中。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何适合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包括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其中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包括一或多个所揭露实施例相关的程序码。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包括:
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
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而且该主服务小区与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是不相同的;以及
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一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用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相等于所有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一联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被考虑至用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中的该已启动的服务小区被配置具有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还包括:
依据该主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一持续时间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还包括:
依据一与一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相关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程序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还包括:
依据一与一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相关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程序的服务小区的一调度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当对应的子服务小区被停止启动时,则停止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当对应的调度小区被停止启动时,则停止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该主服务小区持续处于启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一子服务小区可通过一启动/未启动媒体存取控制的控制单元而启动或停止启动。
11.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该通讯装置包括:
一控制电路;
一处理器,设置于该控制电路中;以及
一存储器,设置于该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与该处理器;
其中该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储存于该存储器的程序码,以实施跨频带载波聚合,包括:
连接该使用者设备至一主服务小区;
配置此使用者设备具有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其中至少一子服务小区处于未启动状态,而且该主服务小区与至少一子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是不相同的;以及
于定义一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时,将一已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列入考虑,而并不考虑一未启动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用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相等于所有已启动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的一联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被考虑至用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不活动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中的该已启动的服务小区被配置具有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还包括:
依据该主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一持续时间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还包括:
依据一与一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相关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程序的服务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还包括:
依据一与一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相关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程序的服务小区的一调度小区的一时分双工上行–下行链路配置,来定义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的连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子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其中当对应的子服务小区被停止启动时,则停止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其中当对应的调度小区被停止启动时,则停止该非连续接收重新传输定时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其中该主服务小区持续处于启动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时分双工模式下的一使用者设备中跨频带载波聚合的一通讯装置,其中一子服务小区可通过一启动/未启动媒体存取控制的控制单元而启动或停止启动。
CN201210163402.4A 2011-05-23 2012-05-23 在时分双工模式中改善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801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89003P 2011-05-23 2011-05-23
US61/489,003 2011-05-23
US13/464,472 2012-05-04
US13/464,472 US8797924B2 (en) 2011-05-06 2012-05-04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operation for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mod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514A true CN102801514A (zh) 2012-11-28
CN102801514B CN102801514B (zh) 2016-06-01

Family

ID=4720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3402.4A Active CN102801514B (zh) 2011-05-23 2012-05-23 在时分双工模式中改善跨频带载波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57243A (zh)
CN (1) CN102801514B (zh)
TW (1) TWI43562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7323A1 (en) * 2013-01-29 2014-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reconfigur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dtx/drx
CN105409135A (zh) * 2013-07-25 2016-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17719A (zh) * 2014-01-28 2016-08-3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单发送器的移动台在多个服务小区中时分多路复用ul传输
CN106688202A (zh) * 2014-09-01 2017-05-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8964848A (zh) * 2013-03-28 2018-12-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确定harq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420A (zh) * 2007-02-05 2009-12-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间切换方法、无线通信系统、drx控制方法、基站和通信终端
WO2011038625A1 (zh) * 2009-09-30 2011-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连续接收配置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54057C (en) * 2009-03-06 2016-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termittent recep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420A (zh) * 2007-02-05 2009-12-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间切换方法、无线通信系统、drx控制方法、基站和通信终端
WO2011038625A1 (zh) * 2009-09-30 2011-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连续接收配置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3GPP TS 36.321 VERSION 10.0.0》, 31 January 2011 (2011-01-31) *
3GPP: "Details on DRX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2 MEETING #68BIS R2-100283》, 22 January 2010 (2010-01-22) *
3GPP: "DRX and activation/deactivation", 《3GPP TSG RAN WG2 #69BIS R2-102177》, 16 April 2010 (2010-04-16)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7323A1 (en) * 2013-01-29 2014-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reconfigur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dtx/drx
US11337245B2 (en) 2013-01-29 2022-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reconfigur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DTX/DRX
CN108964848A (zh) * 2013-03-28 2018-12-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确定harq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64848B (zh) * 2013-03-28 2021-05-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确定harq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US11201700B2 (en) 2013-03-28 2021-12-14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ARQ tim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671209B2 (en) 2013-03-28 2023-06-06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ARQ tim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409135A (zh) * 2013-07-25 2016-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09135B (zh) * 2013-07-25 2018-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17719A (zh) * 2014-01-28 2016-08-3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单发送器的移动台在多个服务小区中时分多路复用ul传输
US10219255B2 (en) 2014-01-28 2019-02-26 Hfi Innovation Inc. Time domain multiplexing UL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serving cells for a mobile station with single transmitter
CN105917719B (zh) * 2014-01-28 2019-05-14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个服务小区中时分多路复用ul传输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06688202A (zh) * 2014-09-01 2017-05-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514B (zh) 2016-06-01
TWI435622B (zh) 2014-04-21
JP2012257243A (ja) 2012-12-27
TW201249229A (en) 201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1103B (zh) 在载波聚合中改善非连续接收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65085B (zh) 断续接收期间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探测参考码元报告的确定性用户设备行为
CN106209327B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9118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方法及其终端
CN103139909B (zh) 在无线通讯系统中重新配置半持续性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2364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有效功率节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16016B (zh) 在采用不同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中确定反馈信息的定时
CN109792774A (zh) 在无线设备和无线网络中的先听后说流程
CN10986380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动态可变大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3771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不连续接收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0434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N105144800B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366862A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944669B (zh) 在无线通讯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8238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30467A (zh) 终端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60627A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TW201320796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提前時序群組變更的方法及裝置
CN106537999A (zh) 用于在支持无线资源的使用的改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91795A (zh) 用于频分双工传输时间间隔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0730617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283166A (zh) 在lte-a tdd系统中带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的资源分配
CN105359426A (zh) 用于大规模mimo方案的基于分组的参考信号发送
CN10551921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设备对设备直接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12010950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Fengqi

Inventor after: Zeng Lizhi

Inventor after: Lin Kejiang

Inventor before: Guo Fengqi

Inventor before: Zeng Lizhi

Inventor before: Lin Kej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UO FENGQI CENG LIZHI LIN KEQIANG TO: GUO LI QI CENG LIZHI LIN KEQ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